职责链模式
java职责链模式实现多级审批流程的方法
java职责链模式实现多级审批流程的方法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Java职责链模式在多级审批流程中的应用在软件设计模式中,职责链模式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它允许将请求沿着处理者对象的链式结构进行传递,直到某个对象能够处理这个请求。
23种基本的设计模式
23种基本的设计模式设计模式指的是在软件设计过程中,面对特定问题时能够重复使用的解决方案。
设计模式可帮助开发人员更完整、更高效地解决问题,并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在软件开发中,有23种基本的设计模式。
1. 单例模式(Singleton Pattern):确保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全局访问点。
2. 工厂模式(Factory Pattern):通过工厂方法创建对象,而不是直接实例化。
3. 抽象工厂模式(Abstract Factory Pattern):提供一个接口,用于创建相关或依赖对象的家族,而不需要指定具体类。
4. 建造者模式(Builder Pattern):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造与它的表示分离,使得同样的构造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
5. 原型模式(Prototype Pattern):通过复制已有对象来创建新对象,而不是通过实例化。
6. 适配器模式(Adapter Pattern):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接口。
7. 桥接模式(Bridge Pattern):将抽象部分与它的实现部分分离,使它们可以独立变化。
9. 装饰器模式(Decorator Pattern):动态地给一个对象添加额外的职责。
10. 外观模式(Facade Pattern):为子系统中的一组接口提供统一的接口,以提供更高级别的接口。
11. 享元模式(Flyweight Pattern):通过共享已存在的对象来减少内存占用。
12. 代理模式(Proxy Pattern):为其他对象提供一个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
13. 模板方法模式(Template Method Pattern):定义一个操作中的算法骨架,而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
14. 策略模式(Strategy Pattern):定义一系列的算法,将其逐个封装起来,并使它们可以相互替换。
15.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定义了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让多个观察者对象同时监听其中一个主题对象。
职责链设计模式
职责链设计模式一、什么是职责链设计模式职责链设计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它允许多个对象按照其顺序依次处理请求,直到请求被处理或者到达链的末尾。
每个对象在收到请求后,可以选择将其处理,然后传递给下一个对象,也可以选择不处理,从而将请求传递给下一个对象。
这种模式将请求发送者和接收者解耦,使得多个对象都有可能处理请求,提高了代码的灵活性。
二、应用场景职责链设计模式通常应用于以下场景:1.处理请求的对象不确定,并且可以在运行时动态添加或删除对象。
2.需要按照特定顺序对请求进行处理。
3.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需要解耦,避免耦合度过高。
4.想要在不明确指定接收者的情况下,动态地指定处理该请求的对象。
三、实现方式职责链设计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将请求通过一个对象链传递,并让不同的对象依次处理请求。
下面是实现该模式的一般步骤:1.定义一个抽象处理器(Handler)类,其中包含一个指向下一个处理器的引用。
2.派生具体处理器(ConcreteHandler)类,实现请求处理的具体逻辑,并在需要时将请求传递给下一个处理器。
3.在客户端代码中创建处理器链的实例,并将请求发送到链的起始位置。
四、实例演示以一个账单审批系统为例,系统中有三个级别的审批者:经理、副总经理和总经理。
账单金额小于1000元的由经理审批,小于5000元的由副总经理审批,其余由总经理审批。
1. 定义抽象处理器类public abstract class Approver {protected Approver nextApprover;public void setNextApprover(Approver nextApprover) {this.nextApprover = nextApprover;}public abstract void approve(Bill bill);}2. 派生具体处理器类public class Manager extends Approver {@Overridepublic void approve(Bill bill) {if (bill.getAmount() < 1000) {System.out.println("Manager approved the bill with amount: " + bil l.getAmount());} else if (nextApprover != null) {nextApprover.approve(bill);}}}public class VicePresident extends Approver {@Overridepublic void approve(Bill bill) {if (bill.getAmount() < 5000) {System.out.println("Vice President approved the bill with amount: " + bill.getAmount());} else if (nextApprover != null) {nextApprover.approve(bill);}}}public class President extends Approver {@Overridepublic void approve(Bill bill) {System.out.println("President approved the bill with amount: " + bill. getAmount());}}3. 创建处理器链的实例并发送请求public class Mai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Approver manager = new Manager();Approver vicePresident = new VicePresident();Approver president = new President();manager.setNextApprover(vicePresident);vicePresident.setNextApprover(president);Bill bill1 = new Bill(800);manager.approve(bill1);Bill bill2 = new Bill(3000);manager.approve(bill2);Bill bill3 = new Bill(10000);manager.approve(bill3);}}4. 运行结果Manager approved the bill with amount: 800Vice President approved the bill with amount: 3000President approved the bill with amount: 10000五、优缺点优点:1.降低了请求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度,使得处理请求的对象可以独立变化。
职责链模式
模式实例与解析
处理完成
校长
系主任
隐藏
院长
节点缺失 怎么办?
辅导员 学生
模式实例与解析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ommonManager xiaozhang = new CommonManager("校长"); //Majordomo yuanzhang= new Majordomo("院长"); GeneralManager fudaoyuan= new GeneralManager("辅导员"); fudaoyuan.SetSuperior(xiaozhang); //yuanzhnag.SetSuperior(xiaozhang); Request request = new Request(); request.RequestType = "请假"; request.RequestContent = "薛雅婷请假"; request.Number = 1; fudaoyuan.RequestApplications(request);
一个请求可以最终不被任何接收端对象所接收。
模式效果与应用
• 纯与不纯的职责链模式
– 一个纯的职责链模式要求一个具体处理者对象只能在
两个行为中选择一个:一个是承担责任,另一个是把 责任推给下家。不允许出现某一个具体处理者对象在 承担了一部分责任后又将责任向下传的情况。 – 在一个纯的职责链模式里面,一个请求必须被某一个
处理者对象所接收;在一个不纯的职责链模式里面,
一个具体处理者 +HandleRequest()
行为型模式-职责链模式PPT课件
模式动机与定义 模式结构与分析 模式实例与解析 模式效果与应用 模式扩展
行为型模式
行为型模式概述
行为型模式(Behavioral Pattern)是对在不同 的对象之间划分责任和算法的抽象化。
行为型模式不仅仅关注类和对象的结构,而 且重点关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行为型模式,可以更加清晰地划分类与 对象的职责,并研究系统在运行时实例对象 之间的交互。在系统运行时,对象并不是孤 立的,它们可以通过相互通信与协作完成某 些复杂功能,一个对象在运行时也将影响到 其他对象的运行。
职责链模式
模式适用环境
在以下情况下可以使用职责链模式:
• 有多个对象可以处理同一个请求,具体哪个对象处理 该请求由运行时刻自动确定。
• 在不明确指定接收者的情况下,向多个对象中的一个 提交一个请求。
• 可动态指定一组对象处理请求。
职责链模式
模式应用
(1) Java中的异常处理机制
try {
JavaScript事件浮升机制:
职责链模式
模式扩展
纯与不纯的职责链模式
• 一个纯的职责链模式要求一个具体处理者对象只能在两个 行为中选择一个:一个是承担责任,另一个是把责任推给 下家。不允许出现某一个具体处理者对象在承担了一部分 责任后又将责任向下传的情况。
• 在一个纯的职责链模式里面,一个请求必须被某一个处理 者对象所接收;在一个不纯的职责链模式里面,一个请求 可以最终不被任何接收端对象所接收。
+ setSuccessor (Leader successor)
: void
+ handleRequest (LeaveRequest request) : void
装饰模式和职责链模式的对比
装饰模式和职责链模式的对比在软件开发中,设计模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是指在软件设计过程中可以重复使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其中,装饰模式和职责链模式都是常见的设计模式,本文将对这两种模式进行比较分析。
一、装饰模式装饰模式,是指在不改变现有对象的基础上,动态地添加一些新的功能。
这种模式通过创建一个包装对象,也可以叫做装饰器来实现。
在装饰器模式中,有三个主要角色,分别是抽象构件(Component)、具体构件(ConcreteComponent)和装饰器(Decorator)。
其中,抽象构件角色定义了抽象接口,具体构件角色实现抽象接口,而装饰器角色继承了抽象构件角色,并持有一个具体构件的实例,起到包装的作用。
装饰模式的优点是可以动态地添加或删除功能,而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扩展一个类的功能,避免了继承带来的代码复杂性和类爆炸问题。
但缺点是装饰层数过多会增加程序的复杂度,也可能会导致增加了过多的类。
二、职责链模式职责链模式,是指通过建立一个请求的处理链,并且每个节点都有处理请求的机会,直到请求被处理完成。
这种模式拥有很强的扩展性,可以根据需要动态地改变请求的处理流程。
在职责链模式中,有两个主要角色,分别是处理者(Handler)和请求(Request)。
处理者是职责链上的节点,每个处理者都可以处理请求,如果请求不能被当前处理者处理,则将请求传递给下一级处理者。
请求则封装了请求的内容和需要执行的操作。
职责链模式的优点是将请求发送者和接收者解耦,可以动态地改变请求的处理流程,可以避免请求发送者和处理者之间的紧耦合关系。
但缺点是会导致请求的处理延迟,也需要合理设计职责链的节点顺序,避免请求被一直传递下去。
三、装饰模式和职责链模式的比较1. 功能不同装饰模式是为对象动态地添加功能,而职责链模式则是为了解耦并且动态地改变请求的处理流程。
2. 使用场景不同装饰模式适用于需要动态地添加或删除功能的场景,也适用于不想使用继承或希望从不同角度扩展类功能的场景。
23种设计模式 详解
23种设计模式详解设计模式是指面向对象编程中,经过多次验证、被广泛接受的代码实现方法。
这些设计模式可以帮助开发者更快地解决问题,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
目前,常用的设计模式有23种。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这23种设计模式。
1. 单例模式(Singleton)单例模式是一种只允许生成一个实例的模式。
在实例化对象时,单例模式的生成过程比较特殊,需要先判断该类是否已经实例化过,如果已经实例化,则直接返回已有的实例对象,否则再进行实例化。
2. 工厂模式(Factory)工厂模式是一种生产对象实例的设计模式。
它将对象实例的生成过程封装在一个工厂类中,客户端需要对象时,只需要调用工厂类中对应的方法即可。
3. 抽象工厂模式(Abstract Factory)抽象工厂模式是一种扩展了工厂模式的模式。
它可以生成一系列相关或相互依赖的对象实例。
具体实现时,通常需要定义一个抽象工厂类和一些具体工厂类,来生产各种相关的对象实例。
4. 建造者模式(Builder)建造者模式是一种用于构建复杂对象的模式。
它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建过程分解成多个简单的步骤,然后通过一个指挥者来管理这些步骤的执行,最终构建出一个复杂的对象。
5. 原型模式(Prototype)原型模式是一种通过复制已有对象来创建新对象的模式。
一般来说,系统中的对象包含大量相同或相似的部分,通过复制对象可以帮助我们节省生成对象的时间和资源。
6. 适配器模式(Adapter)适配器模式是一种将不兼容接口转换为兼容接口的模式。
具体实现时,需要定义一个适配器类,该类实现了客户端所期望的接口,而且还包装了原有不兼容的接口,使其能够兼容客户端期望的接口。
7. 桥接模式(Bridge)桥接模式是一种将抽象部分与其实现部分分离开来的模式。
具体实现时,需要定义抽象部分和实现部分的接口,然后定义一个桥接类,将抽象部分和实现部分联系起来。
8. 组合模式(Composite)组合模式是一种将具有相同属性和方法的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的模式。
23种oop设计模式定义
23种oop设计模式定义创建型模式单例模式:确保⼀个类只有⼀个实例,⽽且⾃⾏实例化并向整个系统提供这个实现。
⼯⼚模式:定义⼀个⽤于创建对象的接⼝,让⼦类决定将哪⼀个类实例化。
⼯⼚⽅法使⼀个类的实例化延迟到⼦类。
抽象⼯⼚模式:提供⼀个创建⼀系列相关或相互依赖对象的接⼝,⽽⽆需指定它们具体的类。
建造者模式:将⼀个复杂对象的构建与其表⽰相分离,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
原型模式:⽤原型实例指定创建对象的种类,并且通过拷贝这些原型创建新对象。
结构型模式 代理模式:为其他对象提供⼀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
适配器模式:将⼀个类的接⼝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外⼀个接⼝。
从⽽使原本因接⼝不匹配⽽⽆法在⼀起⼯作的两个类能够在⼀起⼯作。
桥接模式:将抽象部分与实现部分分离,使他们都可以独⽴的变化。
装饰模式:动态的给⼀个对象添加⼀些额外的职责。
就增加功能来说,装饰模式相⽐⽣成⼦类更为灵活。
组合模式: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以表⽰“部分-整体”,使得⽤对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的使⽤具有⼀致性。
外观模式:为⼦系统的⼀组接⼝提供⼀个⼀致的界⾯,外观模式定义了⼀个⾼级接⼝,这个接⼝使得这⼀⼦系统更加容易使⽤。
享元模式:运⽤共享技术有效的⽀持⼤量细粒度对象。
⾏为型模式 模板模式:定义⼀个操作中的算法的⾻架,⽽将⼀些步骤延迟到⼦类中。
使得⼦类可以不改变⼀个算法的结构即可重定义某些算法的特定步骤。
命令模式:将⼀个请求封装为⼀个对象,从⽽使你可⽤不同的请求对客户进⾏参数化,对请求排队或记录请求⽇志,以及⽀持可撤销操作。
迭代器模式:提供⼀种⽅法顺序访问⼀个聚合对象中各个元素,⽽⼜不需暴露该对象的内部表⽰。
观察者模式:定义对象间的⼀种⼀对多的依赖关系,当对⼀个对象的状态发⽣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会得到通知并⾃动更新。
解释器模式:给定⼀个语⾔,定义他的⽂法的⼀种表⽰,并定义⼀个解释器,这个解释器使⽤该表⽰来解释语⾔中的句⼦。
java职责链模式实现多级审批流程的方法
java职责链模式实现多级审批流程的方法The 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 is a behavioral design pattern in Java, which is used to pass a request through a chain of handlers until the request is handled. 职责链模式是一种在Java中使用的行为设计模式,它用于通过一系列处理程序传递请求,直到请求被处理。
In the context of multi-level approval processes, the 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 can be used to implement a flexible and modularized approach to handling approval requests. 在多级审批流程的情境下,职责链模式可以用于实现一种灵活且模块化的处理审批请求的方法。
One of the advantages of using the 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 for multi-level approval processes is its ability to dynamically modify the sequence of handlers without affecting the client code. 职责链模式用于多级审批流程的一个优势是它能够动态修改处理程序的顺序而不影响客户端代码。
By encapsulating the approval logic within each handler, the 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 allows for easy maintenance and addition ofnew approval levels without impacting the existing codebase. 通过在每个处理程序中封装审批逻辑,职责链模式允许轻松地维护和添加新的审批级别而不影响现有的代码库。
职责链模式和策略模式的对比
职责链模式和策略模式的对比职责链模式和策略模式都是常见的设计模式,在实际开发中经常用到。
两种设计模式都是用来解耦合系统的,但是确有一些区别。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这两种模式的基本概念、应用场景以及优缺点。
职责链模式职责链模式顾名思义就是一条职责的链,通过把请求传递给一个链上的多个对象来处理。
当一个对象处理完成后,它会将请求传递给下一个对象,以此类推,直至请求被处理完毕。
应用场景:1. 在系统中有多个对象可以进行请求处理,但是请求的处理对象在运行时才能确定。
2. 需要动态地管理对象的职责。
3. 要避免请求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关系。
优点:1. 职责链模式可以对请求和处理相分离,降低系统的耦合度。
2. 可以动态添加节点对象到职责链上,方便扩展系统功能。
缺点:1. 由于请求需要在链上多次进行传递和处理,会导致系统性能的下降。
2. 当职责链节点过多的时候,会导致职责链的维护变得复杂。
策略模式策略模式将对象的不同行为封装成不同的策略,让对象在运行时可以根据需要动态地切换这些策略。
策略模式的主要目的是让对象能够动态地改变其行为,而不是在编译时固定的。
应用场景:1. 当需要在一个对象中根据外部条件来调整其行为时。
2. 当需要对多个算法或行为进行封装,可以把这些算法和行为独立出来。
3. 当需要在运行时切换算法或行为。
优点:1. 策略模式可以让对象在运行时动态地改变其行为。
2. 可以把算法和行为独立出来,方便管理和维护。
缺点:1. 策略模式会增加代码的复杂度,需要增加许多策略类。
2. 需要在客户端中知道所有的策略类,才能在运行时选择正确的策略。
职责链模式和策略模式的对比职责链模式和策略模式有很多相似点,它们都是用来解耦合系统的。
但是两者的不同点也很明显。
职责链模式是一种链式结构,请求由链上多个对象处理,直至请求被处理完毕。
职责链模式对于请求的来源并不关心,处理请求的节点也不需要知道下一个处理节点是谁。
策略模式是一种策略的集合,目的是为了让对象能够在运行时动态地改变其行为。
观察者模式和职责链模式的比较
观察者模式和职责链模式的比较观察者模式和职责链模式是两种常见的设计模式,它们都可以用来实现模块化和松耦合的设计,但是在具体的实现中有各自的优点和适用场景。
观察者模式是一种行为型模式,它定义了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会得到通知并且自动更新。
其中,被观察的对象称为主题(Subject),观察者称为观察者(Observer)。
在观察者模式的实现中,主题维护一个观察者列表,当主题的状态发生改变时,它会遍历观察者列表,通知每个观察者进行更新操作。
观察者模式的优点在于它能够保证松耦合,并且可扩展性强。
由于观察者和主题之间的依赖关系是动态的,因此可以任意增加或删除观察者,不会对其他部分产生影响。
此外,观察者模式还可以支持多种通知方式,例如广播通知、点对点通知等等,可以根据实际场景进行选择。
职责链模式是一种行为型模式,它定义了一种处理请求的对象链。
当一个请求进入职责链时,每个处理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这个请求,直到有一个对象处理了它或者所有对象都无法处理它。
在职责链模式的实现中,每个处理对象都有一个指向下一个处理对象的引用,当当前处理对象无法处理请求时,就会将请求传递给下一个处理对象进行处理,形成一条链状结构。
职责链模式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将请求的处理逻辑分散到多个对象中,使得每个对象的职责更加清晰明确。
此外,职责链模式还可以支持动态的请求处理顺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职责链模式还可以支持请求的过滤和转发功能,可以根据请求的类型和属性进行相应的处理操作。
观察者模式和职责链模式虽然都是行为型模式,但是它们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有所不同。
观察者模式适用于一对多的依赖关系,例如当我们需要实现一个事件通知机制时,就可以采用观察者模式来实现。
而职责链模式适用于处理请求的场景,例如当我们需要实现一个复杂的请求处理系统时,就可以考虑采用职责链模式来实现。
在具体的实现中,观察者模式和职责链模式都有一些注意事项。
责任链模式的应用场景
责任链模式的应用场景责任链模式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它允许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关系。
在责任链模式中,请求沿着一个链传递,直到有一个对象能够处理它为止。
责任链模式的应用场景很广泛,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
1. 用户认证和授权在一个系统中,用户的请求可能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的认证和授权才能被处理。
使用责任链模式,可以将这些环节抽象成一个个的处理器,并按照认证和授权的顺序组成一个责任链。
当用户发送请求时,责任链中的处理器依次进行认证和授权操作,直到有一个处理器能够处理该请求或者整个责任链结束。
2. 日志记录在一个系统中,需要对某些操作进行日志记录,以便后续的审计和问题排查。
使用责任链模式,可以将日志记录的逻辑封装到多个处理器中,并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个责任链。
当需要记录日志时,请求会沿着责任链传递,每个处理器都可以选择是否记录日志,以及记录日志的方式和内容。
3. 异常处理在一个系统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异常情况,需要对这些异常进行处理。
使用责任链模式,可以将不同类型的异常处理逻辑分别封装到不同的处理器中,并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个责任链。
当系统出现异常时,请求会沿着责任链传递,每个处理器都可以选择是否处理该异常,以及如何处理。
4. 数据校验在一个系统中,用户输入的数据需要进行校验,以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使用责任链模式,可以将不同类型的校验逻辑封装到不同的处理器中,并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个责任链。
当用户输入数据时,请求会沿着责任链传递,每个处理器都可以选择是否校验该数据,以及如何校验。
5. 请求过滤在一个系统中,可能需要对请求进行过滤,以确保请求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使用责任链模式,可以将不同类型的过滤逻辑封装到不同的处理器中,并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个责任链。
当请求到达时,请求会沿着责任链传递,每个处理器都可以选择是否过滤该请求,以及如何过滤。
以上是责任链模式的一些常见应用场景,通过使用责任链模式,可以将复杂的处理逻辑分解成多个简单的处理器,使系统更加灵活和可扩展。
风控规则责任链模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风控规则责任链模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金融、互联网等行业中,风控规则是保障业务安全和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
风控规则用于检测、判断和控制不符合规定的行为和交易,以保护公司和用户的利益。
然而,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展和复杂化,单一的风控规则已经无法满足多样化的业务需求。
责任链模式是一种能够解决复杂业务需求的设计模式。
它通过将请求与处理逻辑解耦,形成一个责任链条,每个处理节点都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处理或者转发请求,从而满足不同的业务规则。
责任链模式可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使得处理逻辑更加清晰和易于维护。
风控规则责任链模式将风控规则与责任链模式相结合,以应对复杂多变的业务风险和需求。
通过将不同的风控规则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成责任链条,可以逐个处理和判断不符合规定的行为和交易。
当一个规则节点无法处理时,将请求转发给责任链上的下一个节点,直到找到能够处理该请求的节点为止。
这种方式可以使得系统更加灵活和高效,能够快速响应不同的业务需求和风险情况。
本文将深入探讨风控规则责任链模式的定义、原理、实现方式,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和应用案例。
通过对该模式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风控规则责任链模式,提升系统的风险控制能力,保护业务的安全和稳定。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写成以下形式: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2. 正文部分:介绍风控规则责任链模式的相关概念、定义、作用以及实际应用。
2.1 风控规则:首先,会对风控规则进行详细的定义,并探讨其在金融、互联网等领域中的作用。
此外,还会探讨不同场景下的风控规则应用。
2.2 责任链模式:接着,我们将介绍责任链模式的定义以及其在软件设计中的原理。
同时,还会对责任链模式的常见实现方式进行讨论。
2.3 风控规则责任链模式:最后,我们将深入研究风控规则责任链模式的概述,包括其优点和应用案例。
我们将探讨该模式在风控规则中的具体应用,并详细讲解其在实际项目中的实施方式。
16 C#设计模式-职责链模式
实例类图
Approver {abstract} # # + + + successor : Approver name : string Approver (string name) SetSuccessor (Approver successor) : void ProcessRequest (PurchaseRequest request) : void ...
★★★★★
★☆☆☆☆
★★★☆☆ ★★★☆☆
★★★★★ ★★☆☆☆
★★☆☆☆
★★☆☆☆
★★★☆☆
★★★★★
★★★☆☆ ★☆☆☆☆ ★★☆☆☆
★★★☆☆ ★★★★☆ ★★★☆☆
★★★★☆
★☆☆☆☆
职责链模式概述
奖学金审批示意图
职责链模式概述
采购单分级审批结构图
职责链模式的应用实例
实例代码
(1) PurchaseRequest:采购单类,充当请求类 (2) Approver:审批者类,充当抽象处理者
(3) Director:主任类,充当具体处理者
(4) VicePresident:副董事长类,充当具体处理者 (5) President:董事长类,充当具体处理者
: void : double : void : int : void : string Director
successor
Congress + Congress (string name) + ProcessRequest (PurchaseRequest request) : void ... President + President (string name) + ProcessRequest (PurchaseRequest request) : void ...
岗位指责的责任链和任务划分
岗位指责的责任链和任务划分在任何组织或机构中,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岗位和职责。
岗位指责的责任链与任务划分是确保工作高效完成的关键因素。
在本文中,将探讨岗位指责的责任链和任务划分的重要性、影响因素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任务划分。
第一,岗位指责的责任链在一个机构或组织中,不同的岗位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和任务,它们之间形成了一种责任链。
岗位指责的责任链通常是由高层管理者向基层员工延伸的,每个人都承担着自身岗位的责任。
责任链的建立可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保证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职责,以便能够高效地完成工作。
第二,任务划分的重要性正确的任务划分对于组织或机构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任务划分,可以将工作分配到合适的人,使得每个人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工作效率。
任务划分还可以降低工作的重复程度,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通过任务划分,可以实现工作的专业化和标准化,提高工作质量和组织协调性。
第三,影响岗位指责的责任链和任务划分的因素岗位指责的责任链和任务划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组织的规模和结构。
组织规模大、结构复杂的机构往往需要更为复杂的岗位指责的责任链和任务划分。
其次是工作的性质和要求。
不同性质的工作需要不同的指责链和任务划分方式。
最后是员工的能力和技能。
根据员工的能力和技能,任务可以被适当地分配给他们,以确保任务的高效完成。
第四,如何进行有效的任务划分有效的任务划分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是任务的分解。
将整个工作分解为若干个较为具体的任务,便于任务的分配和执行。
其次是任务的合理分配。
根据员工的能力和技能,将任务分配给适当的人员,以确保任务能够顺利完成。
另外,任务的分配应该考虑到员工之间的协调和合作,以保持团队的整体效能。
最后是任务的监督和反馈。
对于已经分配的任务,需要进行适时的监督和反馈,以确保任务的质量和进度。
第五,岗位指责的责任链和任务划分带来的好处岗位指责的责任链和任务划分带来了多方面的好处。
深入剖析工作责任链
深入剖析工作责任链责任链是一种将任务分解、分配和执行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将工作任务合理分配给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实现工作流程的高效运转。
在实际工作中,深入剖析工作责任链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责任链,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对工作责任链展开分析。
一、责任链的意义工作责任链是一种将工作任务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起来,然后分配给各个环节的责任人进行执行的机制。
这种机制的存在,可以将复杂的工作流程细分为多个环节,每个环节负责不同的任务,有效地提高了工作的专业性和高效性。
同时,责任链还能够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和沟通的顺畅性,实现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工作责任链的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作责任链包括任务拆分、任务分配和任务执行三个环节。
首先,任务拆分要求将复杂的工作任务分解为若干个简单的子任务,确保每个子任务的目标明确而单一。
然后,根据子任务的性质和要求,将这些子任务分配给不同的责任人,确保每个责任人负责的任务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合理性。
最后,各个责任人按照任务的执行顺序和工作的逻辑关系,依次完成任务并传递给下一个责任人,直至工作任务完成。
三、责任链的运作流程责任链的运作流程主要分为任务接收、任务执行和任务传递三个环节。
首先,责任链的发起者将任务分配给第一个责任人,并确保责任人明确任务的要求和期限。
然后,第一个责任人根据任务的具体要求,执行任务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完成任务后,第一个责任人将任务传递给下一个责任人,并将任务执行情况进行反馈和汇报。
依此类推,任务沿着责任链逐级传递和执行,直到所有任务全部完成。
四、优化工作责任链的方法为了更好地利用和优化工作责任链,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明确责任人的权限和职责,避免任务交叉和责任模糊。
其次,建立相应的工作流程和标准化的沟通渠道,确保工作沟通的清晰和准确。
另外,合理分配任务的优先级和工作量,确保任务的合理分配和执行。
最后,定期评估和调整责任链的组成和运行效果,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调整和改进。
责任链模式和状态模式对比(转)
责任链模式和状态模式对⽐(转)概述 常⽤23中设计模式中,有三种模式容易混淆,这三种模式即责任链模式、状态模式以及策略模式。
现在想深⼊了解下这3种设计模式的区别,在⽹上找找之后,发现有⼀篇博客写的相对清晰。
先将内容整理转载如下,也算是对知识的记载和传承;状态模式与策略模式⽐较1、定义: 状态模式:通过改变对象的内部状态⽽改变对象⾃⾝的⾏为,这个对象表现得就好像修改了它的类⼀样。
策略模式:定义⼀组算法,并将每⼀个算法封装起来,使得它们可以互换。
算法的替换不影响调⽤算法的客户端;2、异同: 态模式关键是各个状态⼦类必须知道下⼀个状态是啥,且要把逻辑判断转移到各个状态⼦类中,客户端不需要了解状态迁移的顺序,且状态模式虽然类图还尼玛和策略模式⼏乎⼀样,但是策略⽬的是针对单⼀算法的运⾏时替换,客户端需要事先了解策略,主动去选择合适的策略,不存在状态的⾃动迁移!责任链模式与状态模式 1、定义:责任链Chain of Responsibility(CoR)——责任链模式,也叫职责链模式或者职责连锁模式,同状态模式⼀样,也是对象的⾏为模式之⼀,该模式构造⼀系列分别担当不同的职责的类的对象来共同完成⼀个任务,对象由每⼀个对象对其下家的引⽤⽽连接起来形成⼀条链,这些类的对象之间像链条⼀样紧密相连,⽽客户端发出的请求在这个链上传递,直到链上的某⼀个对象决定处理此请求,发出这个请求的客户端并不知道链上的哪⼀个对象最终处理这个请求,这使得系统可以在不影响客户端的情况下动态地重新组织和分配责任,所以该模式被称作职责链模式。
责任链模式特点是各个职责类(类⽐状态模式的状态类们)职责单⼀不彼此依赖,且职责⾃动转移,但是和状态模式不同的是,责任链模式的责任类不知道⾃⼰的下⼀个需要转移到的职责是哪个,等价于——发出完成某任务请求的客户端并不知道链上的哪⼀个对象最终处理这个请求,这个组装过程需要交给环境类去完成,所以⾮常灵活! ⽐如客户Client要完成⼀个任务,这个任务包括a,b,c,d四个部分,⾸先客户Client把任务交给A,A完成a部分之后,把任务交给B,B完成b部分……直到D完成d部分。
链长制 工作要点
链长制工作要点一、深入理解链长制的核心理念链长制是一种以责任与目标为导向的管理模式,它强调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责任和目标的共同对齐,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实现协同合作、任务分工明确、权责明晰的管理方式。
二、建立清晰的责任分工体系1. 制定明确的工作责任和目标: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一一明确,确保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
2. 确定责任链条:建立明确的责任链条和审批流程,明确每个人在工作中的责任边界和相关的管理流程。
三、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1. 提供充足的自主权:给予员工在工作中的一定自主权,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
2. 建立工作激励机制:激励员工通过奖惩激励机制,让员工愿意承担更多的责任和表现出更好的工作表现。
四、打造有效的信息传递和沟通机制1.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搭建一套高效的信息共享平台,确保信息在各个部门和岗位之间的畅通无阻。
2. 定期沟通和反馈机制:确保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之间有定期的沟通和反馈机制,了解员工的需求和问题,及时解决。
五、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1. 量化绩效指标:制定明确的绩效指标和数据标准,确保员工绩效评估的客观性。
2. 考核结果透明公正:保证绩效考核的结果公正透明,让员工明白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便针对性的进行提升。
六、持续优化和改进1. 建立监督评估机制:建立业绩监控和管理评估机制,通过数据分析和业绩排名,推动员工和组织不断进步。
2. 实时调整管理策略:根据每一期的绩效评估结果,及时调整管理策略,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七、落实链长制于企业文化1. 培育责任文化:将责任和目标导向融入到企业的文化中,让员工深刻理解责任与目标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2. 建立学习型组织:持续鼓励员工学习与创新,形成学习型组织,不断推动企业的发展和变革。
以上就是关于《链长制工作要点》的一些建议,希望能为实施链长制管理提供一些思路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责链模式的结构与实现
职责链模式的实现
典型的客户端代码:
…… Handler handler1, handler2, handler3; handler1 = new ConcreteHandlerA(); handler2 = new ConcreteHandlerB(); handler3 = new ConcreteHandlerC(); //创建职责链 handler1.SetSuccessor(handler2); handler2.SetSuccessor(handler3); //发送请求,请求对象通常为自定义类型 handler1.HandleRequest("请求对象"); ……
}
职责链模式的结构理者代码:
class ConcreteHandler : Handler { public override void HandleRequest(string request) { if (请求满足条件) { //处理请求 } else { this.successor.HandleRequest(request); //转发请求 } } }
行为型模式
定 义 避免将一个请求的发送者与接收者耦合在一起,让多个对象都有机 会处理请求。将接收请求的对象连接成一条链,并且沿着这条链传 递请求,直到有一个对象能够处理它为止。
学习难度 ★★★☆☆
使用频率 ★★☆☆☆
★★★☆☆ 将一个请求封装为一个对象,从而让你可以用不同的请求对客户进 行参数化,对请求排队或者记录请求日志,以及支持可撤销的操作。 ★★★★★
职责链模式概述
职责链模式的定义
职责链模式:避免将一个请求的发送者与接收者耦合在一 起,让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将接收请求的对象连接 成一条链,并且沿着这条链传递请求,直到有一个对象能够 处理它为止。 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 Avoid coupling the sender of a request to its receiver by giving more than one object a chance to handle the request. Chain the receiving objects and pass the request along the chain until an object handles it.
+ Director (string name) + ProcessRequest (PurchaseRequest request) : void ... VicePresident + VicePresident (string name) + ProcessRequest (PurchaseRequest request) : void ...
纯与不纯的职责链模式
不纯的职责链模式
允许某个请求被一个具体处理者部分处理后向下传递, 或者一个具体处理者处理完某请求后其后继处理者可 以继续处理该请求 一个请求可以最终不被任何处理者对象所接收并处理
职责链模式的优缺点与适用场景
模式优点
使得一个对象无须知道是其他哪一个 对象处理其请求,降低了系统的耦合 度 可简化对象之间的相互连接 给对象职责的分配带来更多的灵活性 增加一个新的具体请求处理者时无须 修改原有系统的代码,只需要在客户 端重新建链即可
职责链模式的结构与实现
职责链模式的结构
职责链模式包含以下两个角色: • Handler(抽象处理者) • ConcreteHandler(具体处理者)
职责链模式的结构与实现
职责链模式的实现
典型的抽象处理者代码:
abstract class Handler { //维持对下家的引用 protected Handler successor; public void SetSuccessor(Handler successor) { this.successor = successor; } public abstract void HandleRequest(string request);
行为型模式
行为型模式(Behavioral Pattern) 关注系统中对象 之间的交互,研究系统在运行时对象之间的相互通信 与协作,进一步明确对象的职责 行为型模式:不仅仅关注类和对象本身,还重点关注 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职责划分
行为型模式
类行为型模式
使用继承关系在几个类之间分配行为,主要通过多态 等方式来分配父类与子类的职责
职责链模式
纯与不纯的职责链模式
纯的职责链模式
一个具体处理者对象只能在两个行为中选择一个:要 么承担全部责任,要么将责任推给下家 不允许出现某一个具体处理者对象在承担了一部分或 全部责任后又将责任向下传递的情况 一个请求必须被某一个处理者对象所接收,不能出现 某个请求未被任何一个处理者对象处理的情况
Design Patterns
职责链模式
河南理工大学
大纲
行为型模式
职责链模式概述 职责链模式的结构与实现 职责链模式的应用实例 纯与不纯的职责链模式 职责链模式的优缺点与适用环境
注册按钮
注册窗口 账号: 密码: 性别: 年龄: 男 20 注册 清空 女
Click
Show()
职责链模式的结构
Client Handler - successor : Handler + HandleRequest () ...
successor
ConcreteHandlerA + HandleRequest () ...
ConcreteHandlerB + HandleRequest () ...
对象行为型模式
使用对象的关联关系来分配行为,主要通过对象关联 等方式来分配两个或多个类的职责
模式名称 职责链模式 (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 命令模式 (Command Pattern) 解释器模式 (Interpreter Pattern) 迭代器模式 (Iterator Pattern) 中介者模式 (Mediator Pattern) 备忘录模式 (Memento Pattern) 观察者模式 (Observer Pattern) 状态模式 (State Pattern) 策略模式 (Strategy Pattern) 模板方法模式 (Template Method Pattern) 访问者模式 (Visitor Pattern)
职责链模式的应用实例 某企业的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供应链管理)系统中包含一个
采购审批子系统。该企业的采购审批是分级进行的,即根据采购金额的 实例说明 不同由不同层次的主管人员来审批,主任可以审批 5 万元以下(不包括 5 万元)的采购单,副董事长可以审批5万元至10万元(不包括10万元)的 采购单,董事长可以审批 10万元至50万元(不包括 50万元)的采购单, 50万元及以上的采购单就需要开董事会讨论决定。如下图所示:
金额<5万元 5万元≤金额<10万元 10万元≤金额<50万元 金额≥50万元
采购单
采购人员
主任
副董事长
董事长
董事会
采购单分级审批示意图
现使用职责链模式设计并实现该系统。
职责链模式的应用实例
+ + + + + + + + + + PurchaseRequest <<PropertyImplementation>> amount : double <<PropertyImplementation>> number : int <<PropertyImplementation>> purpose : string <<Property>> Amount : double <<Property>> Number : int <<Property>> Purpose : string PurchaseRequest (double amount, int number, string purpose) <<Setter>> set_Amount (double value) <<Getter>> get_Amount () <<Setter>> set_Number (int value) <<Getter>> get_Number () <<Setter>> set_Purpose (string value) <<Getter>> get_Purpose () ...
实例类图
Approver {abstract} # # + + + successor : Approver name : string Approver (string name) SetSuccessor (Approver successor) : void ProcessRequest (PurchaseRequest request) : void ...
★★★★☆
给定一个语言,定义它的文法的一种表示,并定义一个解释器,这 行为型模式一览表 个解释器使用该表示来解释语言中的句子。 提供一种方法顺序访问一个聚合对象中的各个元素,且不用暴露该 对象的内部表示。 定义一个对象来封装一系列对象的交互。中介者模式使各对象之间 不需要显式地相互引用,从而使其耦合松散,而且让你可以独立地 改变它们之间的交互。 在不破坏封装的前提下,捕获一个对象的内部状态,并在该对象之 外保存这个状态,这样可以在以后将对象恢复到原先保存的状态。 定义对象之间的一种一对多依赖关系,使得每当一个对象状态发生 改变时,其相关依赖对象都得到通知并被自动更新。 允许一个对象在其内部状态改变时改变它的行为。对象看起来似乎 修改了它的类。 定义一系列算法,将每一个算法封装起来,并让它们可以相互替换, 策略模式让算法可以独立于使用它的客户变化。 定义一个操作中算法的框架,而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模板方 法模式使得子类不改变一个算法的结构即可重定义该算法的某些特 定步骤。 表示一个作用于某对象结构中的各个元素的操作。访问者模式让你 可以在不改变各元素的类的前提下定义作用于这些元素的新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