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信息采集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物联网教学课例设计方案

物联网教学课例设计方案

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

(2)掌握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如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

(3)学会使用物联网开发工具,如Arduino、树莓派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物联网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的追求。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严谨、务实、创新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

(2)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如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

(3)物联网开发工具的使用。

2. 教学难点:(1)物联网技术的实际应用。

(2)物联网系统设计与开发。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物联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

(2)引导学生思考物联网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讲授新课(1)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

(2)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如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

(3)物联网开发工具的使用,如Arduino、树莓派等。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物联网项目设计,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

(2)学生使用物联网开发工具,完成项目开发。

(3)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交流与评价(1)各小组展示项目成果,分享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教师对项目成果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3)学生互相评价,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物联网技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引导学生关注物联网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社会责任感。

(3)布置课后作业,如查阅物联网相关资料、设计个人物联网项目等。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践操作、交流评价等环节,使学生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掌握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高校物联网课程设计

高校物联网课程设计

高校物联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架构,掌握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场景。

2. 掌握物联网设备的工作原理,了解常见的传感器、执行器及其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3. 了解物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基本知识,提高对物联网安全风险的认识。

技能目标:1. 具备运用编程语言进行物联网设备编程的能力,能够实现传感器与执行器的数据交互和控制。

2. 学会使用物联网开发平台,设计、搭建和调试简单的物联网应用系统。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物联网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在团队中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联网安全、隐私保护的重视,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素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校物联网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物联网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基础知识,对物联网技术有一定了解,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物联网发展趋势,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动手实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物联网核心知识,具备物联网应用设计与开发的基本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联网基本概念与体系结构:包括物联网的定义、发展历程、体系结构及其关键技术。

- 教材章节:第一章 物联网概述- 内容:物联网的起源、定义、体系结构;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的关键技术。

2. 物联网感知技术:介绍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性及应用场景。

- 教材章节:第二章 感知技术- 内容:传感器分类、原理、性能参数;典型传感器(如温度、湿度、光照等)的应用案例。

3. 物联网网络通信技术:讲解物联网中数据传输的原理和常用通信协议。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网络通信技术- 内容:有线和无线通信技术;TCP/IP、MQTT、CoAP等物联网协议;网络层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的配置与使用。

基于物联网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基于物联网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一、引言
1:背景
2:目的和范围
3:参考文献
二、系统概述
1:系统目标
2:功能需求
3:系统架构
三、数据采集模块
1:传感器选择和配置
2:数据采集设备选型
3:采集频率和精度
4:数据传输方式
四、数据传输模块
1:通讯协议选择
2:网络架构设计
3:数据传输安全性考虑五、数据存储和处理模块
1:数据存储选择
2:数据清洗和预处理
3:数据可视化和分析
六、系统安全性考虑
1:数据加密和隐私保护
2:用户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 3:系统漏洞和风险评估七、系统部署和维护
1:硬件设备部署
2:软件配置和更新
3:异常监测和故障处理八、性能测试和优化
1:数据采集和传输速度测试
2:系统响应时间优化
3:并发用户支持能力测试
九、经济和可行性分析
1:系统建设成本估算
2:维护和运营成本估算
3: ROI分析和可行性评估
十、项目计划和风险管理
1:项目进度计划
2:风险识别和评估
3:风险应对措施
附:附件列表
1:设备清单
2:网络拓扑图
3:数据处理流程示意图
法律名词及注释:
1:物联网:指物理对象通过电子标签、红外传感器等装置实现信息互联的网络系统。

2:数据隐私:指个人或组织的敏感信息,在物联网环境中的私密性保护。

3:通讯协议:指不同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规范和约定。

物联网实验课程设计

物联网实验课程设计

物联网实验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掌握其核心技术与应用领域;2. 学生能掌握物联网实验设备的操作方法,了解实验原理;3. 学生能了解物联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物联网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物联网实验方案;2. 学生能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 学生能运用物联网技术,进行数据收集、处理与分析,提高信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物联网技术产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培养科技创新意识;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物联网技术对人类社会的积极影响;3. 学生通过实验课程,培养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初三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信息技术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物联网基本概念:介绍物联网的定义、发展历程、核心技术(如传感器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2. 物联网应用领域:分析物联网在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慧农业等方面的应用案例;3. 实验设备操作:学习物联网实验设备的结构、功能及操作方法,包括传感器、控制器、数据传输模块等;4. 实验原理:掌握物联网实验的基本原理,如数据采集、处理、传输等;5. 实验项目设计: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具有实际应用的物联网实验项目,如智能照明、温湿度监测等;6. 数据分析与处理:学习使用数据分析工具,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高信息素养;7. 安全与环保:了解物联网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物联网基本概念、应用领域介绍;第二课时:实验设备操作方法学习;第三课时:实验原理讲解与实验项目设计;第四课时:实验操作与数据收集;第五课时:数据分析与处理;第六课时:课程总结,安全与环保意识培养。

物联网系统课程设计..

物联网系统课程设计..

物联网系统课程设计::物联网系统课程设计一、引言本文档旨在描述物联网系统的课程设计,包括系统概述、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测试和系统维护等内容。

通过对物联网系统的课程设计过程的详细描述,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物联网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

二、系统概述1、背景介绍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各行各业提供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挑战。

本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物联网系统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2、目标与意义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将掌握物联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工程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相关专业的就业和发展打下基础。

三、需求分析1、用户需求详细描述物联网系统的用户需求,包括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

2、系统需求详细描述物联网系统的系统需求,包括硬件需求、软件需求、通信需求等。

四、系统设计1、架构设计详细描述物联网系统的整体架构设计,包括系统组成模块、模块功能和模块之间的交互方式。

2、数据流程设计详细描述物联网系统中的数据流程,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和数据分析等。

3、功能设计详细描述物联网系统的各项功能设计,包括传感器控制、数据处理、用户交互等。

五、系统实现1、硬件实现详细描述物联网系统中所使用的硬件设备,并给出硬件连接图和相关说明。

2、软件实现详细描述物联网系统中所使用的软件工具和开发环境,并给出代码实现和相关说明。

六、系统测试详细描述物联网系统的测试方法和测试环境,并给出测试结果和分析。

七、系统维护详细描述物联网系统的维护方式和维护周期,并给出建议的系统维护计划。

附件:1、系统架构图2、硬件连接图3、软件代码法律名词及注释:1、版权:指对创作的作品享有的独立使用权和经济利益的权利。

2、注册商标:指将商标注册到相关机构,保护商标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行为。

3、专利:指对新发明、新设计或者新型和对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享有的专有权。

物联网课程设计

物联网课程设计
1、找到 cygwin-files 文件夹,将其复制到 D 盘,在 D 盘新建 cygwin 文 件夹 2、双击"cygwin-files"文件夹内的"setup.exe"文件 3、进入安装界面后,点击"下一步" 4、在随后出现的安装界面内,选择"Install from Local Directory",而 后 点击"下一步", 5、在随后出现的安装界面内,输入安装路径(即"Root Directory",本例 安装 到了 D 盘),然后点击"下一步",一般情况下, 安装程序将自动定位安装包 源 文件位置. 必要的情况下可以点击"Browser"按钮手动定位, 然后点击"下 一步 " 6、在随后出现的界面,保持默认选择
4、实验设计
if(val%2==1) { 10call Leds.led0Toggle() }else { call Leds.led1Toggle() } async event void UartStream.sendDone( uint8_t* buf, uint16_t len, error_t error ){} async event void UartStream.receivedByte( uint8_t byte ){}
{
4、实验设计
call Timer1.startPeriodic (1024)
call Leds.led1Off()
}
call Timer2.startPeriodic( 1024)
call StdControl.start()
event void Timer1.fired()

信息采集技术课程设计

信息采集技术课程设计

信息采集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信息采集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不同信息采集方法的特点与应用场景。

2. 学生能掌握至少两种常用的信息采集工具或软件,并了解其操作流程与功能。

3. 学生了解信息采集过程中的伦理道德规范,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信息采集方法独立完成特定主题的信息搜集任务。

2.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采集工具或软件进行数据筛选、整理和分析,形成简洁明了的报告。

3. 学生能够针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初步的判断和评估,提高信息筛选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信息采集产生兴趣,认识到信息素养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在信息采集过程中能够遵循道德规范,尊重他人隐私,树立正确的信息安全意识。

3.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信息采集任务,培养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本课程针对学生年级特点,结合信息采集技术的实用性,旨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既注重知识传授,又强调技能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为学生后续学习及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教师可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1. 信息采集技术概述- 了解信息采集的基本概念、目的与意义。

- 掌握信息采集的基本流程与原则。

2. 常用信息采集方法- 网络搜索:学习使用搜索引擎进行高效检索。

- 调查问卷:设计并分析问卷调查,获取特定信息。

- 访谈与观察:掌握访谈技巧,运用观察法收集信息。

3. 信息采集工具与软件- 介绍至少两种信息采集工具(如爬虫软件、数据挖掘工具)。

- 学习操作流程与功能特点,实际操作练习。

4. 信息处理与分析- 数据整理:学习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筛选、整理。

- 数据分析:运用基础统计方法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

5. 信息采集的伦理与法律- 学习信息采集过程中的伦理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

- 讨论信息安全、隐私保护等问题。

基于物联网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基于物联网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⒈引言⑴背景近年来,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数据采集和分析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基于物联网的数据采集系统能够实时收集和监测各种信息,如温度、湿度、压力等,为决策制定者提供有价值的数据。

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基于物联网的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过程。

⑵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为设计师提供一个全面的指南,以便设计和开发一个稳定、高效的基于物联网的数据采集系统。

通过本文档,设计师将能够了解系统设计的各个方面,以及如何最大化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⒉系统概述⑴总体描述本章将对基于物联网的数据采集系统的总体概述进行详细描述。

包括系统的功能和特点,以及需要采集的数据类型和数量。

⑵系统架构在本节中,将介绍系统的架构设计,包括前端设备、传感器网络、数据传输层和后端数据处理以及存储。

⒊硬件设计⑴前端设备在本节中,将详细介绍前端设备的设计要求,包括硬件规格、通信协议和外部接口。

⑵传感器网络本节将介绍传感器网络的设计原则,包括传感器的选择及其布置,通信协议和能耗管理。

⒋软件设计⑴前端软件本节将描述前端软件的设计要求,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传输。

⑵后端软件在本节中,将详细介绍后端软件的设计要求,包括数据存储、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

⒌安全性与隐私保护⑴数据安全在本节中,将介绍系统的数据安全要求,包括数据加密、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

⑵隐私保护本节将讨论系统的隐私保护措施,包括匿名化、数据保密和用户许可。

⒍性能与可靠性⑴性能要求在本节中,将详细介绍系统的性能要求,包括数据采集速度和数据传输可靠性。

⑵可靠性设计本节将介绍系统的可靠性设计原则,包括故障检测、错误处理和备份机制。

⒎测试与验证本章将介绍系统的测试与验证方法和步骤,以确保系统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⒏维护与支持在本章中,将讨论系统的维护与支持计划,包括更新升级、故障修复和用户支持。

⒐附件本文档涉及以下附件:- 系统架构图- 硬件设计图纸- 软件代码示例⒑法律名词及注释- 物联网:指通过互联网连接各种物理设备和对象,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共享的网络。

物联网实操课程设计

物联网实操课程设计

物联网实操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场景。

2. 学生能掌握物联网体系结构中的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3. 学生能了解常见的物联网设备和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物联网设备和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

2. 学生具备设计简单的物联网应用系统的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通过编程实现对物联网设备的控制和数据交互。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物联网技术产生兴趣,培养科技创新意识。

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沟通、分享和承担责任。

3. 学生认识到物联网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课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基础知识,对新技术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掌握物联网基本知识,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技能,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使学生在课程中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物联网基础知识:包括物联网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和典型应用场景。

- 教材章节:第一章 物联网概述- 内容列举:物联网的定义、发展历程、体系结构、关键技术。

2. 物联网体系结构: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的功能、设备和技术。

- 教材章节:第二章 物联网体系结构- 内容列举:感知层传感器、执行器、网络层通信协议、应用层数据处理。

3. 常见物联网设备和传感器:工作原理、功能及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物联网设备与传感器- 内容列举: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无线通信模块。

4. 数据采集与传输:物联网设备的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过程。

- 教材章节:第四章 数据采集与传输- 内容列举:数据采集方法、通信协议、数据编码与解码。

5. 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基于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物联网应用系统。

物联网系统课程设计

物联网系统课程设计

物联网系统课程设计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已经成为了引领创新和变革的关键领域。

物联网系统课程设计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对物联网技术的深入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为未来的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一、课程目标物联网系统课程设计的首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核心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等。

通过实际项目的开发和实践,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解决方案,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其次,培养学生的系统设计和集成能力也是课程的重要目标。

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将不同的物联网组件和技术整合到一个完整的系统中,实现高效、稳定和可靠的运行。

此外,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物联网领域,创新是推动发展的关键,而团队合作则是实现复杂项目的必要条件。

二、课程内容1、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物联网系统的感知器官,负责收集各种物理量和环境信息。

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并掌握如何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来满足特定的应用需求。

2、无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是实现物联网设备互联互通的关键技术。

学生将学习蓝牙、WiFi、Zigbee 等无线通信协议的特点和应用场景,掌握如何进行无线通信模块的配置和编程,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3、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物联网系统产生的大量数据需要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分析,以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课程中,学生将学习数据清洗、数据融合、数据分析算法等知识,掌握使用数据库和数据分析工具来管理和分析物联网数据。

4、系统集成与开发学生将通过实际项目的开发,将所学的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整合到一个完整的物联网系统中。

项目包括智能家居系统、智能农业系统、智能工业监控系统等,学生需要完成系统的需求分析、硬件设计、软件开发、系统测试和优化等工作。

基于物联网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基于物联网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1.引言1.1 项目背景1.2 项目目的1.3 项目范围1.4 参考资料2.系统概述2.1 系统描述2.2 系统功能2.3 用户角色3.系统需求分析3.1 功能需求3.1.1 数据采集3.1.2 数据存储3.1.3 数据处理3.2 性能需求3.2.1 响应时间 3.2.2 数据吞吐量 3.3 可靠性需求3.3.1 容错性3.3.2 数据备份 3.4 安全需求3.4.1 用户认证 3.4.2 数据加密 3.5 可维护性需求3.5.1 系统监控3.5.2 日志记录4.系统架构设计4.1 系统组成4.2 硬件架构4.3 软件架构4.4 通信协议5.数据采集设备设计5.1 设备选型5.2 传感器选择5.3 设备连接配置6.数据存储设计6.1 数据库选择6.2 数据库表设计6.3 数据库优化策略7.数据处理设计7.1 数据清洗7.2 数据分析7.3 数据可视化8.用户界面设计8.1 登录界面8.2 主界面8.3 数据展示界面9.系统部署与测试9.1 环境部署9.2 系统测试策略9.3 用户测试10.结论10.1 总结10.2 对未来的展望附件:附件一:系统架构图附件二:数据采集设备连接配置表附件三:数据库表设计文档附件四:用户界面设计稿法律名词及注释:1.物联网:物联网是一种通过互联网络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相连接的技术和概念。

2.数据采集:指通过各种手段收集和记录数据的过程。

3.数据存储:将采集到的数据保存在合适的介质中,以便后续处理和使用。

4.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清洗和加工,提取有用信息。

5.用户认证:通过身份验证来确认用户身份的过程。

6.数据加密:采用密码算法将数据转换为密文的过程,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物联网课程设计电子版

物联网课程设计电子版

物联网课程设计电子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及其应用领域;掌握物联网的基本架构和原理,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培养学生运用物联网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物联网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掌握物联网的基本架构,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3)熟悉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如RFID、传感器、云计算、大数据等。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物联网技术分析实际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具备搭建简单物联网系统的能力。

(3)能够对物联网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和评估。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物联网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内容包括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及其应用领域。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节:物联网概述(1)物联网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2)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

2.第二节:物联网基本架构(1)感知层:RFID、传感器等。

(2)网络层:无线通信、互联网等。

(3)应用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

3.第三节:物联网关键技术(1)RFID技术:原理、应用及发展趋势。

(2)传感器技术:种类、原理及应用。

(3)云计算与大数据:基本概念、应用场景。

三、教学方法本章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及应用领域。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3.实验法:学生进行物联网实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本章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2.参考书:《物联网导论》、《物联网工程》。

3.多媒体资料:PPT、视频、动画等。

4.实验设备:RFID读写器、传感器、物联网开发平台等。

五、教学评估本章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物联网系列课程设计

物联网系列课程设计

物联网系列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以及应用场景。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物联网设备的连接、配置和编程方法,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物联网技术的兴趣,提高其对新兴科技的关注度和敏感度,使其认识到物联网技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联网基本概念:介绍物联网的定义、发展历程、架构及特点。

2.物联网关键技术:详述物联网中的感知技术、传输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

3.物联网应用场景:分析物联网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4.物联网设备编程与实践:教授如何使用编程语言对物联网设备进行编程,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练。

三、教学方法本章节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讲授法:用于讲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和应用场景。

2.讨论法:学生针对物联网的应用场景展开讨论,提高其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物联网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物联网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物联网设备的编程和操作实验,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章节的教学资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物联网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物联网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物联网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以了解其对物联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运用能力。

3.考试:设置期中、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物联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物联网系统课程设计

物联网系统课程设计

物联网系统课程设计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物联网已经成为了引领创新和变革的重要力量。

物联网系统课程设计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课程,对于掌握物联网技术的核心概念和应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物联网,简单来说,就是将各种设备、物体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的感知、控制和管理。

这一概念看似简单,但其背后涉及到众多复杂的技术和知识领域。

在物联网系统课程设计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通信技术等多学科的知识,来构建一个完整的物联网系统。

首先,课程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

这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个主要层次。

感知层负责收集各种物理世界的数据,如温度、湿度、光照等,通过传感器将这些信息转换为电信号。

网络层则负责将这些数据传输到远程的服务器或其他终端设备,这涉及到各种通信协议和网络技术,如 WiFi、蓝牙、Zigbee 等。

应用层则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实现各种智能化的应用,如智能家居、智能农业、工业自动化等。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课程设计通常会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

学生将分组完成一个具体的物联网项目,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硬件选型、软件开发到系统测试和优化,全程参与。

例如,设计一个智能家居系统,学生需要考虑如何实现对灯光、窗帘、空调等设备的远程控制,如何实时监测室内的环境参数并进行自动调节,以及如何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多种关键技术。

硬件方面,要了解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工作原理和接口规范,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并进行电路设计和焊接。

软件方面,需要掌握编程语言,如 C、Python 等,以及相关的开发框架和库,如 Arduino、Raspberry Pi 等。

同时,还需要掌握数据库管理、服务器端开发和移动端应用开发等技术,以实现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展示。

除了技术能力,课程设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能力。

物联网高校课程设计

物联网高校课程设计

物联网高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培养学生对物联网应用开发的基本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物联网的定义、发展历程、关键技术以及常见的物联网应用场景;掌握物联网体系结构、协议 stack、安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学会使用物联网开发工具和平台,能够设计和开发简单的物联网应用;具备分析和解决物联网相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物联网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物联网产业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物联网概述、物联网关键技术、物联网应用开发等方面。

具体安排如下:1.物联网概述:介绍物联网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等。

2.物联网关键技术:讲解物联网体系结构、协议 stack、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3.物联网应用开发:介绍物联网应用开发的基本流程,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测试与调试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安排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和应用开发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物联网应用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设计和开发简单的物联网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合适的物联网教材,用于学生学习和参考。

2.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演示文稿等,辅助讲解和展示物联网相关知识。

3.实验设备:准备物联网实验设备,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4.在线资源:提供物联网相关的在线课程、论坛、技术文档等,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具体安排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物联网数据采集与实时监测系统设计

物联网数据采集与实时监测系统设计

物联网数据采集与实时监测系统设计一、引言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物联网数据的采集与实时监测成为了各行各业都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围绕物联网数据采集与实时监测的系统设计展开论述,介绍物联网数据采集与实时监测系统的原理、功能及其设计流程。

二、物联网数据采集系统设计1. 数据采集原理物联网数据采集是指通过各种传感器和设备将实时数据从物理环境中采集下来,并进行数据处理和传输。

其核心原则是将物理环境中的各种参数转换为数字信号,并通过网络传输到数据中心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与分析。

2. 数据采集功能物联网数据采集系统具备以下几个功能:(1)传感器与设备接口:与各种传感器和设备进行连接,并实时采集数据。

(2)数据转换和处理: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和处理,以便后续的数据传输和分析。

(3)数据存储和管理: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以便进行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应用。

3.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流程(1)需求分析:明确系统的需求,包括采集的数据种类、采集频率、数据处理方式等。

(2)传感器选择: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并进行接口设计。

(3)数据采集模块设计:设计数据采集模块,包括数据转换和处理功能。

(4)数据传输设计:设计数据传输模块,选择合适的通信协议和网络连接方式。

(5)数据存储设计:设计数据存储模块,选择合适的数据库和存储方式。

(6)系统集成测试:进行系统的集成测试,验证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三、物联网实时监测系统设计1. 实时监测原理物联网实时监测是指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各种物理环境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

其核心原理是通过传感器和设备采集实时数据,并将其传输到数据中心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从而实现对物理环境状态的实时监测与预警。

2. 实时监测功能物联网实时监测系统具备以下几个功能:(1)数据采集和传输:通过传感器和设备实时采集数据,并进行数据传输。

(2)实时数据处理和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以获取实时环境状态。

基于C的物联网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设计

基于C的物联网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设计

基于C的物联网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设计一、引言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和传感器被连接到互联网上,产生大量的数据。

如何高效地采集和分析这些数据成为了物联网系统设计中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介绍基于C语言的物联网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设计,探讨如何利用C语言实现高性能、稳定可靠的数据处理系统。

二、物联网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在物联网系统中,数据采集是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数据采集系统需要能够实时地从各种传感器和设备中读取数据,并将其传输到后台服务器进行进一步处理。

基于C语言的数据采集系统可以通过底层编程实现对硬件的直接控制,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1. 硬件接口设计在设计物联网数据采集系统时,首先需要考虑硬件接口的设计。

C语言可以直接调用操作系统提供的API接口,实现对串口、网络等硬件设备的读写操作。

通过合理设计硬件接口,可以实现对各种传感器和设备的数据采集。

2. 数据缓存与传输为了提高数据采集效率,需要设计合理的数据缓存机制。

C语言可以通过指针和结构体等方式实现高效的数据缓存,减少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延迟。

同时,利用多线程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并行传输,进一步提升系统性能。

三、物联网数据分析系统设计除了数据采集外,数据分析也是物联网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可以发现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和价值信息。

基于C语言的数据分析系统设计需要充分利用其高效、灵活的特点,实现对大规模数据的快速处理和分析。

1. 数据处理算法在设计物联网数据分析系统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处理算法。

C语言作为一种高性能、底层语言,可以实现各种复杂的算法和模型。

例如,可以利用C语言实现机器学习算法对大规模数据进行分类和预测,从而为物联网系统提供更智能化的服务。

2. 数据可视化为了更直观地展示数据分析结果,需要设计合适的数据可视化界面。

C语言可以结合图形库或图形界面库,实现各种图表和可视化效果。

通过数据可视化,用户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数据分析结果,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物联网课程设计系统

物联网课程设计系统

物联网课程设计系统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掌握物联网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培养学生对物联网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了解物联网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2.掌握物联网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如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网络通信技术等;3.了解物联网的安全问题和解决方案。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使用物联网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传输;2.能够分析物联网系统的性能和优化方案;3.能够提出物联网应用的创新点和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对物联网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的认同感和自豪感;3.培养学生对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联网的定义和发展历程:介绍物联网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当前的应用领域。

2.物联网的基本技术和方法:介绍物联网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如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网络通信技术等。

3.物联网系统的组成和架构:介绍物联网系统的组成和架构,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等。

4.物联网的应用案例:介绍一些典型的物联网应用案例,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

5.物联网的安全问题和对策:介绍物联网面临的安全问题和对策。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讲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使学生掌握物联网的基本知识。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探讨物联网的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一些典型的物联网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物联网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挑战。

4.实验法:通过动手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联网设备的使用和搭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一本与物联网相关的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物联网信息采集课程设计

物联网信息采集课程设计

河海大学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院(常州)课程设计报告题目物联网信息采集专业、学号通信工程1162310120授课班号277701学生姓名指导教师金纪东完成时间2014年6月15日课程设计(报告)任务书(理工科类)Ⅰ、课程设计(报告)题目:物联网信息采集Ⅱ、课程设计(论文)工作内容一、课程设计目标1、掌握AD数据采样的原理,同时在实验箱上实现串口输出;2、掌握网络协议建立的原理;3、将采样的数据能够在同一网络下通过浏览器查看;4、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5、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二、研究方法及手段应用1、将任务分成若干模块,查阅相关论文资料,分模块调试和完成任务;2、对已有程序认真阅读理解,并调试;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模仿已有程序根据自己想法改写程序;4、反复编译调试、总结经验、排除差错;三、课程设计预期效果1、完成实验环境搭建;2、掌握AD数据采样的原理,同时在实验箱上实现串口输出;3、掌握网络协议建立的原理;4、将采样的数据能够在同一网络下通过浏览器查看;学生姓名:刘国庆专业年级:11级通信工程目录前言 (4)第一章系统设计 (5)第一节课题目标及总体方案 (5)第二节系统简介 (5)一. ZE-stm32v7e实验平台介绍 (5)二. ZE-stm32v7e硬件设计分类 (5)1.stm32v7e平台应用区域 (5)2.无线传感协议区域 (5)第三节实验步骤 (6)一.熟悉设备 (6)二.ADC数据采样 (6)三.远程浏览器网页修改 (7)四.ADC数据定位 (7)第二章实验(测试)结果及讨论 (8)第一节预期实验结果 (8)第二节实验出现的问题及调试 (8)第三节实验现象 (9)第三章结论 (9)心得体会 (10)参考文献 (10)附录 (11)前言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它是一种利用局域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连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连,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海大学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院(常州)课程设计报告题目物联网信息采集专业、学号通信工程1162310120授课班号277701学生姓名指导教师金纪东完成时间2014年6月15日课程设计(报告)任务书(理工科类)Ⅰ、课程设计(报告)题目:物联网信息采集Ⅱ、课程设计(论文)工作内容一、课程设计目标1、掌握AD数据采样的原理,同时在实验箱上实现串口输出;2、掌握网络协议建立的原理;3、将采样的数据能够在同一网络下通过浏览器查看;4、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5、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二、研究方法及手段应用1、将任务分成若干模块,查阅相关论文资料,分模块调试和完成任务;2、对已有程序认真阅读理解,并调试;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模仿已有程序根据自己想法改写程序;4、反复编译调试、总结经验、排除差错;三、课程设计预期效果1、完成实验环境搭建;2、掌握AD数据采样的原理,同时在实验箱上实现串口输出;3、掌握网络协议建立的原理;4、将采样的数据能够在同一网络下通过浏览器查看;学生姓名:刘国庆专业年级:11级通信工程目录前言 (4)第一章系统设计 (5)第一节课题目标及总体方案 (5)第二节系统简介 (5)一. ZE-stm32v7e实验平台介绍 (5)二. ZE-stm32v7e硬件设计分类 (5)1.stm32v7e平台应用区域 (5)2.无线传感协议区域 (5)第三节实验步骤 (6)一.熟悉设备 (6)二.ADC数据采样 (6)三.远程浏览器网页修改 (7)四.ADC数据定位 (7)第二章实验(测试)结果及讨论 (8)第一节预期实验结果 (8)第二节实验出现的问题及调试 (8)第三节实验现象 (9)第三章结论 (9)心得体会 (10)参考文献 (10)附录 (11)前言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它是一种利用局域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连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连,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

而嵌入式系统是综合了计算机软硬件、传感器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电子应用技术为一体的复杂技术。

经过几十年的演变,以嵌入式系统为特征的智能终端产品随处可见;小到人们身边的MP3、手机,大到航天航空的卫星系统,嵌入式系统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推动着工业生产以及国防工业的发展。

如果把物联网用人体做一个简单比喻,传感器相当于人的眼睛、鼻子、皮肤等感官,网络就是神经系统用来传递信息,嵌入式系统则是人的大脑,在接收到信息后进行分类处理。

可见嵌入式系统的应用广泛,并在物联网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和作用。

目前嵌入式系统技术已经成为了最热门的技术之一,吸引了大批的优秀人才投入其中。

通过本次实验,让我们充分认识嵌入式系统与物联网系统的联系,并且了解网络协议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及编程方法,掌握AD采样数据在浏览器查看过程中的定位、显示。

第一章系统设计第一节课题目标及总体方案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对现代社会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课题目的是AD数据采集,在实验平台上提供web服务,相当于服务器,PC机上可以访问IP地址来查看采集的数据,具体框图如下:192.168.0.8 192.168.0.100平台与PC通过网线连接,PC设置与服务器同一局域网下的IP,在浏览器中访问服务器IP以查看采集的数据值。

第二节系统简介一.ZE-stm32v7e实验平台介绍ZE-stm32v7e实验平台是一款高端的多功能嵌入式教学产品,能够学习ARM 开发的嵌入式知识,以及各种主流无线传感协议IPV6、Zigbee、WIFI、Bluetooth 等,通过构建项目案例来实现感知层(传感器技术/嵌入式技术)、传输层(WSN 无线传感网/IPV6无线传感网/Zigbee无线传感网/WIFI无线传感网/Bluetooth 无线传感网)、网关层(嵌入式Linux /ZIGBEE/IPv6)等教学解决方案。

二. ZE-stm32v7e硬件设计分类1.STM32V7E平台应用区域1)采用高性能的ST STM32F107处理器,主频72MHz,Flash 256KB,4.3寸真彩液晶屏,分辨率480*272,带4.3寸触摸屏。

2) 1个4*4的可编程扫描键盘,2个可编程按键,4个可编程LED灯,1个RTC,1个JTAG&DEBUG接口;3) 集成丰富的外围扩展接口,4路RS232串口(一个调试串口,另外三个串口分别作为LCD触摸屏、GSM、ZIGBEE和RFID使用),集成以太网接口、音频接口、CAN、485、蜂鸣器和外接ADC接口等外设。

4) 提供两组12PIN传感器应用扩展接口,包含以下信号:串口、SPI、IIC、GPIO(可用于中断)、ADC接口、PWM接口,5V/3.3V电源;5) 板载集成GSM通信插座,无线ZIGBEE通信插座、无线RFID通信插座;6) 软件上采用嵌入式操作系统Contiki-OS,提供Contiki系统的一些基础实验、基于Contiki系统的无线通信实验和基于Contiki系统的综合DEMO实验。

2.无线传感协议区域:1) 无线传感协议区域包含6组无线传感网节点,每组无线传感网节点包含四个部分:STM32嵌入式底板、无线节点核心板、传感器接口板、LCD显示板;2) 可以配置四组不同无线协议的节点:IPV6、Zigbee、WIFI、Bluetooth;3) 实验平台提供稳定的12V稳压电源,可以支持6组无线传感节点和STM32V7E平台同时工作。

4) 每个无线传感网节点的STM32嵌入式底板包含一个ARM Cortex-M3STM32F103处理器芯片,提供稳定的5V/3.3V电源输入,4个可编程按键,4个可编程LED灯,1个RTC,1个JTAG&DEBUG接口,1个LCD接口,1个24PIN的传感器接口;第三节实验步骤一.熟悉设备本实验使用实验教学系统STM32V7E平台实验箱,应用的主要是利用实验箱的应用扩展接口,利用ADC的14通道对开发板上单圈电位器的电压值作AD转换,并通过串口输出到PC机上。

实验前根据已给的实验例程,掌握串口数据的传送和查看,以及网络建立的基本过程。

二.ADC数据采样1.程序修改在ADC配置中加入时钟信号,以使数据采样过程中能够实时性采集2.线路连接将实验平台和PC机通过串口线,网线,J-Link相连,设置PC机的网络IPV4地址(IP地址初始化为192.168.0.100,子网掩码255.255.255.0),编译下载程序,运行PC机上CMD输入ping 192.168.0.8查看网络连接是否正常。

3.浏览器查看打开浏览器,在地址栏中输入192.168.0.8查看ADC采集界面是否有数据跳动。

三.远程浏览器网页修改由于实验例程中给的ADC采样只有一个进度条,为了更加直观,我们把数据显示加入到浏览的网页中。

打开fs.c下的fsdata.c文件找到data_STM32_StatusBar_html网页的十六进制编码。

通过先前的修改,将新网页的十六进制编码替换。

四.ADC数据定位在httpd.c中查找AD数据转换的相关公式,利用软件Ultraedit在网页中定位数据显示的位置,将具体的偏移数值对httpd.c进行修改,同时添加数值显示位以初始化数值。

在其他的文件中进行相应的修改(必要时可在main中添加延时),使数值能够正常显示。

第二章实验(测试)结果及讨论第一节预期实验结果网络建立,浏览器访问192.168.0.8进入ADC数据界面,有进度条和数值的跳动,并且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

第二节实验出现的问题及调试1.根据步骤连接电脑和实验箱,浏览器无法连接。

解决方法:查看线路是否连接完好,PC的网络连接Ipv4地址是否正确。

2.浏览器中查看数据的进度条固定,并不跳变。

解决方法:修改时钟,在main.c中加入延时。

3.浏览器跳变的数据显示位置不正确。

解决方法:改正httpd.c中数据的偏移量。

第三节实验现象在浏览器中输入192.168.0.8后点击进入ADC数据采集界面,网页中显示如下界面:其中进度条和中间的数据是实时跳变的。

第三章结论本次课设实现的物联网信息采集是物联网技术中比较简单的,现代社会中应用传感、RFID进行物联网建立,无线通信的设计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发散创新。

整个程序的基础是实验平台自带的例程,通过对程序各个模块的理解,以及通过修改程序实现课题的功能,对网络建立和AD数据采集的原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心得体会由于嵌入式课程课时有限,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并不够,只能参考已给的实验例程,进行学习。

并且通过翻阅许多资料,以及请教学长,对于物联网技术和嵌入式系统技术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通过对实验例程的程序进行编译理解,从最初的对程序的局部修改,到最后我们逐渐掌握了如何建立网络,使用网络协议和AD数据采集。

这个过程我们收获了许多!在最初阅读程序过程中,我们根据已给的英文注释,再加上先前对嵌入式系统课程的学习,一条条上网查阅资料,对于程序的理解也不断的深入。

在编写程序过程中,尤其是AD数据的显示部分的定位,在网页浏览器中很多次都不能正常显示,然后就在偏移量上一位一位的尝试,仍然没有很好的效果。

在同学之间的讨论中,借鉴其他组的Ultraedit软件,进行精确的定位,使本项工作事半功倍,同时也说明了合作的重要性。

当浏览器上显示出跳变的数据时,我们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

通过此次课设我不仅对嵌入式的开发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更对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团队合作与分工,自学能力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

这次课设,为我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在此真诚地感谢老师的指导!谢谢!参考文献[1]王勇,何立民.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杭州:浙江大学大学出版社,2007.[2]王田苗.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例开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10[3]刘强崔莉陈海明.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应用《计算机科学》2010年6月附录一、程序:Main.c:#include "stm32f10x.h"#include <stdio.h>#include "uart.h"#include "delay.h"#include "eth.h"int main(void){/* System Clocks Configuration */delay_init(72);uart2_init();eth_init();/* uIP stack main loop */uIPMain();/* Infinite loop */while (1){}}eth.c://各种端口初始化配置#include "stm32f10x.h"#include "stm32_eval.h"#include "stm32_eth.h"#include <stdio.h>#include "uip.h"#include "stm32f10x_adc.h"#include "uart.h"#include "delay.h"#include "eth.h"/* Private define ------------------------------------------------------------*/#define MESSAGE1 " STM32 ETH EXAMPLE "#define MESSAGE2 " Line Device "#define MESSAGE3 "WebServer Demo based"#define MESSAGE4 " on uIP "#define MESSAGE5 " IP address is: "#define MESSAGE6 " 192.168.0.8 "#define DP83848_PHY /* Ethernet pins mapped on STM3210C-EV AL Board */ #define PHY_ADDRESS 0x0100 /* Relative to STM3210C-EV AL Board *///#define MII_MODE /* MII mode for STM3210C-EV AL Board (MB784) (check jumpers setting) */#define RMII_MODE /* RMII mode for STM3210C-EV AL Board (MB784) (check jumpers setting) */#define ETH_RXBUFNB 8#define ETH_TXBUFNB 2/* Private macro -------------------------------------------------------------*//* Private variables ---------------------------------------------------------*/ETH_InitTypeDef ETH_InitStructure;/* Ethernet Rx & Tx DMA Descriptors */ETH_DMADESCTypeDef DMARxDscrTab[ETH_RXBUFNB], DMATxDscrTab[ETH_TXBUFNB];/* Ethernet buffers */u8 Rx_Buff[ETH_RXBUFNB][ETH_MAX_PACKET_SIZE], Tx_Buff[ETH_TXBUFNB][ETH_MAX_PACKET_SIZE];ErrorStatus HSEStartUpStatus;vu32 Value = 0;void RCC_Configuration(void){/* Enable ETHERNET clock */RCC_AHBPeriphClockCmd(RCC_AHBPeriph_ETH_MAC | RCC_AHBPeriph_ETH_MAC_Tx |RCC_AHBPeriph_ETH_MAC_Rx, ENABLE);/* Enable GPIOs clocks */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GPIOA | RCC_APB2Periph_GPIOB | RCC_APB2Periph_GPIOC |RCC_APB2Periph_GPIOD | RCC_APB2Periph_GPIOE| RCC_APB2Periph_AFIO, ENABLE);}/*** @brief Configures the different GPIO ports.* @param None* @retval None*/void GPIO_Configuration(void){GPIO_InitTypeDef GPIO_InitStructure;/* ETHERNET pins configuration *//* AF Output Push Pull:- ETH_MII_MDIO / ETH_RMII_MDIO: PA2- ETH_MII_MDC / ETH_RMII_MDC: PC1- ETH_MII_TX_EN / ETH_RMII_TX_EN: PB11- ETH_MII_TXD0 / ETH_RMII_TXD0: PB12- ETH_MII_TXD1 / ETH_RMII_TXD1: PB13 *//* Configure PA2 as alternate function push-pull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2;GPIO_InitStructure.GPIO_Speed = GPIO_Speed_50MHz;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AF_PP;GPIO_Init(GPIOA, &GPIO_InitStructure);/* Configure PC1 as alternate function push-pull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1;GPIO_InitStructure.GPIO_Speed = GPIO_Speed_50MHz;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AF_PP;GPIO_Init(GPIOC, &GPIO_InitStructure);/* Configure PB11, PB12 and PB13 as alternate function push-pull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11 | GPIO_Pin_12 | GPIO_Pin_13; GPIO_InitStructure.GPIO_Speed = GPIO_Speed_50MHz;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AF_PP;GPIO_Init(GPIOB, &GPIO_InitStructure);/**************************************************************/ /* For Remapped Ethernet pins *//*************************************************************/ /* Input (Reset Value):- ETH_MII_RX_CLK / ETH_RMII_REF_CLK: PA1- ETH_MII_RX_DV / ETH_RMII_CRS_DV: PD8- ETH_MII_RXD0 / ETH_RMII_RXD0: PD9 *//* Configure PA1 as input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1;GPIO_InitStructure.GPIO_Speed = GPIO_Speed_50MHz;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IN_FLOATING;GPIO_Init(GPIOA, &GPIO_InitStructure);/* Configure PD8, PD9, PD10 as input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8 | GPIO_Pin_9 | GPIO_Pin_10;GPIO_InitStructure.GPIO_Speed = GPIO_Speed_50MHz;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IN_FLOATING;GPIO_Init(GPIOD, &GPIO_InitStructure);}/*** @brief Configures the ADC.* @param None* @retval None*/void ADC_Configuration(void){ADC_InitTypeDef ADC_InitStructure;#if defined (STM32F10X_LD_VL) || defined (STM32F10X_MD_VL) || defined (STM32F10X_HD_VL)/* ADCCLK = PCLK2/2 */RCC_ADCCLKConfig(RCC_PCLK2_Div2);#else/* ADCCLK = PCLK2/4 */RCC_ADCCLKConfig(RCC_PCLK2_Div4);#endif/* Enable ADC1 and GPIOB clock */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ADC1 | RCC_APB2Periph_GPIOB, ENABLE);/* ADC1 Configuration ------------------------------------------------------*/ADC_InitStructure.ADC_Mode = ADC_Mode_Independent;ADC_InitStructure.ADC_ScanConvMode = DISABLE;ADC_InitStructure.ADC_ContinuousConvMode = ENABLE;ADC_InitStructure.ADC_ExternalTrigConv = ADC_ExternalTrigConv_None;ADC_InitStructure.ADC_DataAlign = ADC_DataAlign_Right;ADC_InitStructure.ADC_NbrOfChannel = 1;ADC_Init(ADC1, &ADC_InitStructure);/* ADC1 regular channel14 configuration */ADC_RegularChannelConfig(ADC1, ADC_Channel_14, 1, ADC_SampleTime_13Cycles5);/* Enable ADC1 */ADC_Cmd(ADC1, ENABLE);/* Start ADC1 Software Conversion */ADC_SoftwareStartConvCmd(ADC1, ENABLE);}/*** @brief Configures the nested vectored interrupt controller.* @param None* @retval None*/void NVIC_Configuration(void){/* Set the Vector Table base location at 0x08000000 */NVIC_SetVectorTable(NVIC_VectTab_FLASH, 0x0);}void eth_init(){/* Initialize LEDs **********************************************************/STM_EV AL_LEDInit(LED1);STM_EV AL_LEDInit(LED2);STM_EV AL_LEDInit(LED3);STM_EV AL_LEDInit(LED4);RCC_Configuration();/* NVIC configuration */NVIC_Configuration();/* ADC configuration */ADC_Configuration();/* ETHERNET pins remapp in STM3210C-EV AL board: RX_DV and RxD[3:0] */ GPIO_PinRemapConfig(GPIO_Remap_ETH, ENABLE);/* MII/RMII Media interface selection */#ifdef MII_MODE /* Mode MII with STM3210C-EV AL */GPIO_ETH_MediaInterfaceConfig(GPIO_ETH_MediaInterface_MII);/* Get HSE clock = 25MHz on PA8 pin(MCO) */RCC_MCOConfig(RCC_MCO_HSE);#elif defined RMII_MODE /* Mode RMII with STM3210C-EVAL */GPIO_ETH_MediaInterfaceConfig(GPIO_ETH_MediaInterface_RMII);/* Get HSE clock = 25MHz on PA8 pin(MCO) *//* set PLL3 clock output to 50MHz (25MHz /5 *10 =50MHz) */RCC_PLL3Config(RCC_PLL3Mul_10);/* Enable PLL3 */RCC_PLL3Cmd(ENABLE);/* Wait till PLL3 is ready */while (RCC_GetFlagStatus(RCC_FLAG_PLL3RDY) == RESET){}/* Get clock PLL3 clock on PA8 pin */RCC_MCOConfig(RCC_MCO_PLL3CLK);#endif/* Configure the GPIO ports */GPIO_Configuration();/* Reset ETHERNET on AHB Bus */ETH_DeInit();/* Software reset */ETH_SoftwareReset();/* Wait for software reset */while(ETH_GetSoftwareResetStatus()==SET);/* ETHERNET Configuration ------------------------------------------------------*//* Call ETH_StructInit if you don't like to configure all ETH_InitStructure parameter */ ETH_StructInit(&ETH_InitStructure);/* Fill ETH_InitStructure parametrs *//*------------------------ MAC -----------------------------------*/ETH_InitStructure.ETH_AutoNegotiation = ETH_AutoNegotiation_Enable ;// ETH_InitStructure.ETH_Speed = ETH_Speed_100M;ETH_InitStructure.ETH_LoopbackMode = ETH_LoopbackMode_Disable;// ETH_InitStructure.ETH_Mode = ETH_Mode_FullDuplex;ETH_InitStructure.ETH_RetryTransmission = ETH_RetryTransmission_Disable; ETH_InitStructure.ETH_AutomaticPadCRCStrip = ETH_AutomaticPadCRCStrip_Disable;ETH_InitStructure.ETH_ReceiveAll = ETH_ReceiveAll_Enable;ETH_InitStructure.ETH_BroadcastFramesReception = ETH_BroadcastFramesReception_Disable;ETH_InitStructure.ETH_PromiscuousMode = ETH_PromiscuousMode_Disable;ETH_InitStructure.ETH_MulticastFramesFilter = ETH_MulticastFramesFilter_Perfect; ETH_InitStructure.ETH_UnicastFramesFilter = ETH_UnicastFramesFilter_Perfect;/* Configure ETHERNET */Value = ETH_Init(&ETH_InitStructure, PHY_ADDRESS);/* Initialize Tx Descriptors list: Chain Mode */ETH_DMA TxDescChainInit(DMA TxDscrTab, &Tx_Buff[0][0], ETH_TXBUFNB);/* Initialize Rx Descriptors list: Chain Mode */ETH_DMARxDescChainInit(DMARxDscrTab, &Rx_Buff[0][0], ETH_RXBUFNB);/* Enable MAC and DMA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ETH_Start();printf("%s\n\r",MESSAGE1);printf("%s\n\r",MESSAGE2);printf("%s\n\r",MESSAGE3);printf("%s\n\r",MESSAGE4);printf("%s\n\r",MESSAGE5);printf("%s\n\r",MESSAGE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