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准则下坏账准备的财务处理.

合集下载

《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下坏账准备及坏账损失的账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下坏账准备及坏账损失的账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下坏账准备及坏账损失的账务处理计提坏账准备账务处理例:某企业按照应收账款余额的3‰提取坏账准备。

该企业第⼀年的应收账款余额为1000000元;第⼆年发⽣坏账6000元,其中甲单位1000元,⼄单位5000元,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200000元;第三年,已冲销的上年⼄单位的应收账款5000元⼜收回,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300000元。

1、借:资产减值损失3000贷:坏账准备30002、第2年发⽣坏账损失借:坏账准备6000贷:应收账款——甲单位1000应收账款——⼄单位50003、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200000时,计提:1200000×3‰=3600,但由于第⼀年计提数3000元不够⽀付损失数6000元,因此,在第⼆年末时应补提第⼀年多损失的3000元,即,第⼆年末共计提660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6600贷:坏账准备66004、已冲销的上年应收账款⼜收回借:应收账款——⼄单位5000贷:坏账准备5000同时:借:银⾏存款5000贷:应收账款50005、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300000时,1300000×3‰-(3600+5000)=-4700由于第3年收回已前冲销的坏账5000元,因此,年末坏账准备的贷⽅余额已经为8600元了,⽽当年按应收账款余额计算,只能将坏账准备贷⽅余额保持为3900元,因此,应将多计提的4700元冲回。

借:坏账准备4700贷:资产减值损失4700坏账准备会计政策与会计职业判断【摘要】⽂章以我国具体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为指导,从现代会计理论出发,结合企业会计核算实践,就不同政策的选择产⽣的不同结果以及对企业利润的影响进⾏⽐较,评价坏账准备的会计政策,论证会计政策的职业判断问题。

【关键词】坏账准备;会计政策;会计职业判断⼀、坏账准备会计制度的认识《企业会计制度》第53条中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分析各项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并预计可能产⽣的坏账损失。

新会计准则下的坏账准备计提方法

新会计准则下的坏账准备计提方法

新会计准则下的坏账准备计提方法
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坏账准备计提方法也发生了改变。

新会计准则强调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要求企业更加谨慎地计提坏账准备,以反映实际的信用风险。

首先,根据新会计准则,企业应当根据客户的信用风险情况进行分类。

这可以通过评估客户的还款能力、历史还款记录以及行业风险等因素来确定。

对于信用风险较低的客户,可以计提较低比例的坏账准备;而对于信用风险较高的客户,则需计提较高比例的坏账准备。

其次,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更加注重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

企业应当根据历史数据和市场趋势,合理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并据此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

这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此外,新会计准则还要求企业定期进行坏账准备的回顾和评估。

企业应当根据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情况,对之前计提的坏账准备进行调整。

这样可以更好地反映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公司业务的实际情况,确保坏账准备的准确性。

总的来说,新会计准则下的坏账准备计提方法更加注重风险管理和预测未来可能的坏账损失。

企业应当根据客户的信用风险情况进行分类,并合理预测未来的坏账损失。

同时,企业还需定期回顾和评估计提的坏账准备,以确保其准确性。

这些改变有助于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实用性,为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准确的决策依据。

新会计准则下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分录-定义说明解析

新会计准则下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分录-定义说明解析

新会计准则下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分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主要介绍本文的主题和内容,以及新会计准则下计提坏账准备的背景和目的。

具体内容如下: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复杂和多变的经营环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订变得尤为重要。

新会计准则下计提坏账准备成为了近年来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重点围绕新会计准则下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分录展开深入讨论。

新会计准则下计提坏账准备的背景:过去的会计准则对于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往往不能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真实风险和损失情况。

因此,为了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准确性,各国纷纷修订或者制定了新的会计准则,其中包括新会计准则下计提坏账准备的相关规定。

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根据风险和损失情况合理计提坏账准备,以更好地衡量企业的信用风险和经营风险。

新会计准则下计提坏账准备的目的:新会计准则下计提坏账准备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使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能够更准确地评估企业的信用风险和经营风险。

通过合理计提坏账准备,企业能够更好地反映出其应收账款的真实价值,并及时对可能产生的损失进行预测和准备。

这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能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详细探讨新会计准则下计提坏账准备的相关要点和会计分录。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新会计准则的要求,掌握计提坏账准备的核心原则和方法,为企业的财务决策提供更准确的参考依据。

总结:尽管新会计准则下计提坏账准备带来了一定的变革和挑战,但它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准确的财务信息和更全面的风险把控手段。

合理计提坏账准备不仅可以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准确性,也有助于企业更好地管理风险,提高竞争力。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读者解读新会计准则下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分录,并提供相关建议和启示,以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和应用新的会计准则。

新会计准则下坏账准备的财税差异及所得税处理

新会计准则下坏账准备的财税差异及所得税处理

新会计准则下坏账准备的财税差异及所得税处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规定,是针对“部分长期资产”的资产减值制定的准则,并不是全部长期资产,不适用于在其他具体准则中规范的减值。

该准则规范的长期资产减值视同永久性减值,一经提取不得转回。

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或资产离开企业时,再进行资产减值的账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应用指南规定,对于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款项,应单独进行减值测试,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发生了减值的,应当根据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坏账准备计提后,可以转回。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准则第六章第四十二条规定,短期应收款项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与其现值相差很小的,在确定相关减值损失时,可不对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引入资产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等概念。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财政部发布的《应用指南——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附录》规定,一般企业坏账准备的计提范围是: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应收款项。

计提范围较旧准则有所扩大。

旧准则体系计提8项资产减值准备形成的损失分别计入不同的损益类科目,比如计入“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投资收益”等。

新准则体系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要求统一记入新设置的“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计提时,应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减值准备类科目。

资产价值回升时,借记有关减值准备类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规定:有客观证据表明应收款项发生了减值的,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坏账,一般应按实际发生额据实扣除。

但经税务机关批准,也可提取坏账准备金,提取坏账准备金的纳税人发生坏账损失时,应冲减坏账准备。

新会计准则下坏账准备的财税差异及所得税处理

新会计准则下坏账准备的财税差异及所得税处理

新会计准则下坏账准备的财税差异及所得税处理根据新会计准则,坏账准备的计提原则和方法有了一些变化,这也导致了新旧准则之间的财税差异。

在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应该根据信用风险评估和历史经验,合理估计坏账及将来可能发生的损失,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

第一个财税差异是计提时间的差异。

根据新会计准则,企业应该在发生坏账风险时即计提坏账准备;而在旧会计准则下,企业可以在明确无法收回时再计提坏账准备。

这意味着在新会计准则下,坏账准备的计提时间会提前,从而对财务报表产生影响。

第二个财税差异是计提金额的差异。

根据新会计准则,企业应该根据风险评估和历史经验合理估计坏账准备的金额;在旧会计准则下,企业可以按照账龄分类计提坏账准备,计提率也可以根据企业自身情况确定。

这意味着在新会计准则下,坏账准备的计提金额可能更加贴近实际风险,对财务报表产生影响。

第三个财税差异是准备基础的差异。

根据新会计准则,坏账准备的计提应该基于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交易,对未履行义务的债务人进行风险评估;而在旧会计准则下,坏账准备的计提主要基于坏账风险的可预见性。

这意味着在新会计准则下,坏账准备的计提可能更加科学和精确,对财务报表产生影响。

所得税处理方面,根据新会计准则对坏账准备的计提影响,企业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企业需要根据新会计准则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及时调整计算所得税的基础。

坏账准备的计提会导致净利润的减少,进而影响计算所得税的金额。

其次,企业需要注意新会计准则下计提的坏账准备和旧会计准则下计提的坏账准备的差异,以保证所得税的准确计算。

如果企业既使用了新会计准则又使用了旧会计准则下的坏账准备计提方法,则需要对这部分差异进行调整,以确保所得税的正确计算。

最后,企业还需要注意新会计准则下坏账准备的后续变动对所得税的影响。

根据新会计准则,坏账准备的计提应该根据风险评估和历史经验及时进行调整,这可能导致坏账准备的金额发生变动,进而影响所得税的计算。

综上所述,新会计准则下坏账准备的财税差异主要体现在计提时间、计提金额和准备基础方面。

《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下坏账准备及坏账损失的账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下坏账准备及坏账损失的账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下坏账准备及坏账损失的账务处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坏账准备和坏账损失的账务处理如下:坏账准备是指企业为将来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做出的估计准备。

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企业应当根据信用风险的大小计提坏账准备。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坏账准备的计提原则是基于账龄分析的逐层计提原则。

具体的账务处理步骤如下:(1)根据各种信用水平的客户进行分类,并按照三个月(对于货币资金类)、一年以内、一年以上无明显减值迹象的分类标准进行分析和计提。

(2)计算每个分类的坏账准备金额,一般为应收账款余额乘以该分类的坏账准备比例。

(3)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预付账款”(或“其他应收款”)科目,形成会计凭证。

坏账损失是指企业实际发生的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的减少,它是坏账准备的使用部分。

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坏账损失应该在确认不可收回的情况下计提。

(1)当企业确认笔应收账款不可收回时,应及时计提该笔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

(2)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借记“坏账损失”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形成会计凭证。

(3)如果在以后的时间内出现可以收回的情况,应该撤销之前计提的坏账损失,并将其纳入当期收入。

具体的操作方法可以通过对应的凭证进行冲销。

总之,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坏账准备的计提需要进行分类分析,计算每个分类的坏账准备金额,并形成相应的会计凭证。

坏账损失的计提则需要在确认不可收回的情况下进行,待有收回可能时,需要撤销之前计提的坏账损失。

以上是对坏账准备及坏账损失的账务处理的基本概述,具体情况需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会计准则的具体规定进行处理。

新准则下坏账准备的财务处理

新准则下坏账准备的财务处理

新准则下坏账准备的财务处理
1.什么是坏账准备
坏账准备是企业对可能发生的坏账做准备的财务处理,是指企业认定存在收回不了款项(或者只能部分收回)的可能性,便在负债表中声明预留有关金额作为坏账准备。

(1)企业在进行坏账准备时,首先要确定坏账补足准备的金额,通常是根据风险大小及总体的可收回可能性来考虑和估计坏账的金额,从而确定坏账补足准备的金额。

(3)最后要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一般来说,企业可以将坏账补足准备的金额加到企业的负债面上,作为坏账准备的储备,并在企业财务报表中作为单独的项目进行列支。

3.对于新准则下的坏账准备
(1)新准则下,企业必须以实际损失为准确基础,而不是以概率的方式,来衡量和计算其坏账准备的金额。

因此,企业应根据其实际的坏账发生情况,通过定期回顾和跟踪来明确坏账准备的金额,从而确定相应的补足准备金额。

(2)新准则下。

新会计准则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

新会计准则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

新会计准则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坏账准备分为计提和转回计提坏账: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坏账准备转回坏账借:坏账准备贷: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根据历史经验,债务单位财务情况及相关信息,合理估计,提出目录和提取比例经企业董事会批准执行。

计提坏账准备金是通过“坏账准备”账户进行核算的,企业在年度终了时,应对应收账款进行全面检查,预计各项应收款项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坏账准备。

其账务处理如下:1.企业在提取坏账准备时,应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账户;贷记“坏账准备”账户。

(1)如本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大于坏账准备账面余额的,应当按其差额计提‚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账户;贷记“坏账准备”账户。

(2)如应提取的坏账准备金额小于“坏账准备”账面余额,应按其差额作相反会计分录,借记“坏账准备”账户;贷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账户。

2.对于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作为坏账处理,转销应收款项,借记“坏账准备”账户;贷记“应收*”、“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账户。

3.已确认坏账损失并转销的应收款项,以后又全部或部分收回时,应按实际收回的金额借记“应收账款”、“应收*”、“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账户;贷记“坏账准备”账户,同时借记“银行存款”等账户;贷记“应收账款”等账户。

具体来说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有四种:即“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销货百分比法”和“个别认定法”。

(一)余额百分比法这是按照期末应收账款余额的一定百分比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

坏账百分比由企业根据以往的资料或经验自行确定。

在余额百分比法下,企业应在每个会计期末根据本期末应收账款的余额和相应的坏账率估计出期末坏账准备账户应有的余额,它与调整前坏账准备账户已有的余额的差额,就是当期应提的坏账准备金额。

采用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如下:1.首次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应收账款余额×坏账准备计提百分比2.以后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当期按应收账款计算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或-)坏账准备账户借方余额(或贷方余额)(二)账龄分析法这是根据应收账款账龄的长短来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

坏账损失的确认报批及财务处理制度

坏账损失的确认报批及财务处理制度

坏账损失的确认报批及财务处理制度一、背景: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难免会遇到客户无力偿还应收账款的情况,即形成坏账。

对于坏账的确认和处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了规范坏账损失的确认报批及财务处理,制定相应的制度是必要的。

二、确认报批程序:1.收集相关资料:对于可能形成坏账的客户,财务人员应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包括借款合同、还款记录、征信报告等,以便核实客户的还款能力。

2.审核确认:财务主管或负责人应核实该客户的还款能力,并将审核结果以书面形式告知相关部门。

3.报批程序:财务主管将审核结果提交给企业的高管层,如财务总监或董事长,进行最终决策。

4.决策结果:高管层根据审核结果和公司的经营策略,决定是否确认该客户的账款为坏账。

若确认为坏账,则确认金额及损失需要报批。

三、财务处理制度:1.坏账准备提取:财务人员根据高管层的决策结果,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的坏账准备比例,将确认的坏账金额从应收账款中提取出来计提为坏账准备。

2.核销程序:对于已确认的坏账,财务人员应将其核销,即将应收账款中对应的坏账金额清零,并相应调整相关的会计科目。

3.报表披露:财务人员应将确认的坏账金额及损失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进行披露,以便投资者和相关方能够及时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

4.监督检查:公司内部应设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财务处理过程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坏账损失的确认和处理符合相关法规和会计准则,并提高财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

四、风险控制措施:1.风险评估:在客户与企业建立业务关系时,应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客户的还款能力和信用状况,避免与高风险客户建立业务关系。

3.风控团队:建立专门的风险控制团队,负责监测客户的还款情况,及时发现潜在的坏账风险,并与财务部门合作,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综上所述,坏账损失的确认报批及财务处理制度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规范的程序和制度,可以保证坏账损失的及时确认、合理处理,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维护企业的财务健康。

新会计准则计提坏账准备分录

新会计准则计提坏账准备分录

新会计准则计提坏账准备分录坏账准备,这个听起来有点严肃的词,其实在会计的世界里,简直就像是保护伞。

大家都知道,做生意嘛,总有一些不顺利的情况。

客户不付账,或者说出了那句让人心凉的“我没钱”。

这时候,坏账准备就像那种调皮的小精灵,帮你挡住了不少的损失,挺神奇的,对吧?今天就来聊聊新会计准则下,怎么进行坏账准备的计提。

想象一下,咱们公司就像一艘航行在大海上的船。

船上有一堆货物,这些货物就是公司的资产。

突然,有几个客户说“我下个月再还你”,可是天知道他们什么时候能还。

你说,心里不着急吗?于是,坏账准备就应运而生。

根据新会计准则,坏账准备的计提变得更加科学和合理,不再是一种模糊的估计。

现在得用更实在的方法,比如按账龄分析,哎呀,这就像在给货物做体检,看看哪些是健康的,哪些可能有点小毛病。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位会计,面对这一大堆客户账款,你肯定得先分类。

年轻的小客户,刚开始创业,信用评级还在磨合中。

年纪稍长的客户,可能已经有点老当益壮,信誉不错。

还有那些老客户,常年合作,但最近却不太靠谱。

按照新准则,得把这些客户按照不同的风险等级进行划分。

这样一来,坏账准备的计提就变得有理有据,不再是随便抓个数字填填就好了。

咱们得说说具体的分录。

比如说,某个月,公司发现有几笔客户账款拖欠时间有点长,这时候就得准备计提坏账了。

假设要计提一万元坏账准备,要在账务上做个“坏账准备”借方的分录。

嘿,别忘了,这个准备是为了未来可能的损失做好准备。

贷方就得记上“坏账损失”,这表示咱们预计这笔钱可能拿不回来了。

整套操作下来,真是一气呵成,像做菜一样,调料一放,菜就香了。

还有一点,坏账准备可不是一次就完事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账款的状况可能会变化。

有些客户突然良心发现,主动来还款;而有些可能会越拖越久。

这时候,你就得定期复核坏账准备,及时调整。

像春天的天气,变幻莫测。

可能一会儿阴云密布,转眼间又阳光明媚。

每一次的复核,都能让你的账目更加精准,减少损失,心里也会踏实许多。

新准则下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及纳税调整

新准则下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及纳税调整

新准则下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及纳税调整
苏强
【期刊名称】《财会月刊(理论版)》
【年(卷),期】2007(000)008
【摘要】新会计准则与税法中有关坏账准备及损失的处理规定存在很大差异.本文对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差异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企业正确进行会计核算和纳税调整提供参考.
【总页数】2页(P42-43)
【作者】苏强
【作者单位】兰州商学院,兰州,730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
【相关文献】
1.新准则下坏账准备的财税处理及纳税筹划 [J], 高福俊;秦文娇
2.新准则下坏账准备的财税差异及所得税会计处理 [J], 秦文娇;许丽丽;付泽民
3.试析新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纳税调整及会计处理 [J], 张志科
4.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及纳税调整 [J], 陈文涓
5.新准则下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 [J], 罗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企业会计准则有关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有关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有关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
一、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
1、坏账准备的计量基础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CNCA)第四版(2024年9月发布)的相关
规定,坏账准备是指企业承担的由于坏账而增加的金额,它是企业预期收
回坏账款的可能性不能完全实现时,准备在账务处理中扣除坏账的资金。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企业必须对每笔应收账款的坏账进行
准备,以降低账面上的应收账款余额,使之更加接近现实的债务规模,以
便反映余额帐的真实情况。

2、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
(1)计提坏账准备
当企业发现其中一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应当进行调整时,应当采取补
偿措施,即将相应金额计提到坏账准备,以便降低账面上的应收账款余额。

据《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当企业确定其中一应收账款预存的坏账
准备金额低于其应计准备的金额时,可以决定增加坏账准备。

但是,企业
增加坏账准备时,必须做出准确的估算,以确保其正确性,并且可以及时
准确地记录到会计账簿中。

(2)减少坏账准备
当企业确定其中一应收账款预存的坏账准备金额超过其应计准备的金
额时,可以决定减少坏账准备。

小企业会计准则计提坏账准备账务处理

小企业会计准则计提坏账准备账务处理

小企业会计准则计提坏账准备账务处理好啦,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在小企业中挺常见的事儿——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

你说这东西,听起来挺抽象是不是?坏账,坏账,就像是咱们生活中那些“烂朋友”——你明知道他那啥能力差,可偏偏你还是放水给了他,到头来啥也没得到。

企业里的坏账其实也差不多,简单说就是那些你明明做了生意,却发现对方拖欠了款项,甚至有可能完全收不回来。

这就像是跟一个“老赖”做生意,最后的结局就是你的钱打了水漂。

哦,对了,坏账准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前做的一种“预防针”,为的就是让你在可能面临无法收回的钱时,心里有个底,账面上也不至于太难看。

说到这里,咱们得给“坏账准备”好好普及一下,毕竟这是个小企业老板们避不开的话题。

你可别小看这坏账准备,它可不是企业里随便乱做的账。

按规定,企业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估算出有可能收不回的账款,然后提前计提坏账准备,这样到时如果钱真收不回来,也不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造成太大的冲击。

你可以理解成,是一种“为最坏的情况做打算”的方式。

比如,你原本预计今年能收回500万,结果只有400万到账,那差额的部分就需要你提前在账上做个记录,这样到时候钱收不回来,账上就已经有了一个“备胎”,不至于让你财务报表一露面就“吓坏”人。

那具体怎么操作呢?举个简单例子,假设你是一家小企业的老板,账面上有一些客户的应收账款,看起来这些客户很有可能会赖账,哎,没办法,商业社会嘛,总有一些不靠谱的人。

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你得在账面上做个坏账准备,也就是在“应收账款”这一科目上记上一笔账,跟你原本的资产进行一个“减法”。

假设你预计这些客户会欠款10万,那你就得在财务上设立一个10万的坏账准备。

这听起来可能有点复杂,但一旦操作了,你就会发现其实并不那么可怕,反而能让账面更加真实。

做坏账准备的时候,也不是随便估算的,得根据一些具体的标准和历史数据来判断。

就像你知道你朋友圈里某些人绝对是能“赖”的,某些人嘛,可能只是迟点儿还钱,但到底哪一部分是赖账的,得有个清晰的分析。

企业会计准则2023坏账准备

企业会计准则2023坏账准备

企业会计准则2023坏账准备
企业会计准则2023规定了企业应该如何处理坏账准备。

根据该准则,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应该根据客观证据来评估和确
认当前和潜在的坏账风险。

如果存在坏账风险,企业应该相应地提取
坏账准备。

坏账准备的提取应该基于以下原则:
1. 风险评估:企业应该根据客观证据评估其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


可能包括客户的财务状况、历史付款记录、债务违约情况等。

2. 单项评估:企业应该对每个个别的应收账款进行评估,并根据其风
险水平提取相应的坏账准备。

评估时应考虑到应收账款的金额、期限、拖欠情况等因素。

3. 集体评估:企业可以对一批类似的应收账款进行集体评估,并根据
评估结果提取统一的坏账准备。

集体评估时应考虑到这批应收账款的
共同特征,如客户类型、商品性质等。

4. 可逆性评估:企业应该定期对坏账准备进行重新评估,并根据最新
的信息和风险变化来调整准备金的金额。

5. 信息披露:企业应在财务报表中披露有关坏账准备的信息,包括准
备金的金额、提取和使用方法、评估依据等。

总之,企业会计准则2023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帮助企业正确评
估和提取坏账准备,以保障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这有助于保护企业和投资者的利益。

坏账准备新会计准则和旧会计准则

坏账准备新会计准则和旧会计准则

坏账准备新会计准则和旧会计准则
好的,让我来详细解答你关于坏账准备在新会计准则和旧会计
准则下的情况。

在旧的会计准则下,坏账准备是根据应收账款的账龄、历史坏
账损失率和公司的经验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公司会根据历史数据
计算出一个坏账损失率,然后将这个比率应用到应收账款的余额上,以确定需要提取的坏账准备金额。

这种方法被称为“账龄分析法”。

而在新的会计准则下,对于坏账准备的计提要求更加严格和规
范化。

根据新准则,公司需要根据预期信用损失来计提坏账准备,
而不再是只依据历史损失率。

这意味着公司需要考虑到未来的信用
损失,并根据风险特征和未来经济状况等因素进行估计。

这种方法
被称为“预期信用损失模型”。

此外,根据新准则,公司还需要定期评估应收账款的信用风险,并根据最新的信息对坏账准备进行调整。

这意味着公司需要更加及
时地反映出应收账款的实际信用风险,以保持坏账准备的充分性和
准确性。

总的来说,新的会计准则对于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和要求更加严格和前瞻性,强调了预期信用损失的计提,并要求公司根据最新信息进行调整,以更准确地反映出应收账款的实际信用风险。

这样可以提高财务报表的质量和透明度,为利益相关方提供更加准确和全面的信息。

新准则下如何计提坏账准备

新准则下如何计提坏账准备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将应收款划分为不同信用风险特征的类别,可基于地理区域、产品类型、客户评级、客户类 型(如:按企业类型)等进行分组。
三、如何计算和计提坏账准备
2.计算平均迁徙率
账龄组合中的迁徙率就是某个账龄段内的应收款项经过一个会计年度后仍未收回而计入更高账龄段的比率。
账龄 1年以内 1-2年 2-3年 3年以上 其中:上年3年 以上部分
G2=D3/C2=71%
F3=(C4-C5)/B3=33% G3=(D4-D5)/C3=25%
F4=C5/B4=75%
G4=D5/C4=80%
平均迁徙率 78% 65% 33% 74%
在计算2~3年账龄转为3年以上账龄的迁徙率时,需要注意将上年本来就在3年以上的那部分金额减掉,如计算2019年 2~3年账龄转移到2020年3年以上账龄的迁徙率时需要用(B4-B10)之后再计算比例。
二、政策变化解读
(二)附注披露的变化
2、三阶段法(一般方法): 定义解读: 第三阶段 原文:是指初始确认后发生信用减值,也是按照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其损失准备。 简单来说:客户还款能力出现严重恶化,存在高度违约风险。 具体例子:假设某公司向一家信用评级较低的客户销售了30万美元的产品,并规定了120天的账期。在账期结束时,客户未 能支付任何欠款,并目企业发现客户的经营状况出现了严重问题。此时,该客户处于阶段三,因为客户的还款能力出现了严 重恶化,存在高度违约风险。企业需要对这位客户进行信用风险评估,并根据客户未来可能发生的信用损失进行预期信用损 失的估计,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假设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该客户的预期信用损失率为20%,那么企业需要计提坏账准备, 即30万美元 x 20% = 6万美元。 一般看来,在实务中如果没有特殊情况的话,第二阶段可能不是很好明确地区分出来,故可以简化操作,跳过第二阶段直接 到第三阶段。

新会计准则计提坏账准备要求

新会计准则计提坏账准备要求

新会计准则计提坏账准备要求
根据新会计准则,企业应当根据债权人的信用风险和债权的回收能力,合理计提坏账准备。

具体来说,企业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计提:
一、明确坏账准备对象。

坏账准备对象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可能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和预付款项等。

二、评估坏账准备金额。

企业应当根据信用风险和回收能力,合理评估坏账准备金额。

其中,信用风险是指债权人的偿还能力和意愿,回收能力是指债权人的资金状况和经营状况。

三、计提坏账准备。

企业应当根据评估结果,计提坏账准备。

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可以采用百分比法、分类法或抵扣法等。

四、调整坏账准备。

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坏账准备。

如果坏账准备不足,应当及时补足;如果坏账准备过多,应当适当减少。

总之,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根据信用风险和回收能力,合理计提坏账准备,以保障企业的财务稳定和经营安全。

企业应当认真遵守会计准则,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财务风险意识,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准则下坏账准备的财务处理2016-06-01 黄海dlf转自千里梦2006年财政部新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于资产减值准备既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如存贷准则等具体的准则),又有中国特色的规定(如《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

而坏账准备的计提虽在计提范围上较以前会计制度相比有了扩大外,更重要的是新准则同税法在核算办法、计提口径、计提方法、计提比例、核销程序等方面依旧存在差异,而对差异形成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新准则只允许采用一种方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做好坏账准备的纳税筹划是通过财务管理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有效途径之一。

新准则解读1.《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是针对“部分长期资产”的资产减值制定的准则,并不是全部长期资产,不适用于在其他具体准则中规范的减值。

该准则规范的长期资产减值视同永久性减值,一经提取不得转回。

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或资产离开企业时,再进行资产减值的账务处理。

2.《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资的确认和计量》应用指南规定:对于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款项,应单独进行减值测试,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发生了减值的,应当根据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坏账准备计提后,可以转回。

该准则第六章第四十二条规定:短期应收款项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与其现值相差很小的,在确定相关减值损失时,可不对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

3.《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引入资产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等概念。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4.2006年10月30日财政部发布的《应用指南——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附录》规定:一般企业坏账准备的计提范围是: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应收款项。

计提范围较旧准则有所扩大。

5.旧准则体系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形成的损失分别计入不同的损益类科目,比如计入“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投资收益”科目等;新准则体系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改变为12个科目,要求统一记入新设置的“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属损益类科目,并在新利润报表中单独列示)。

计提时,应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别、消耗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持有止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等减值准备类科目。

资产价值回升时,借记有关减值准备类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见表1)。

新准则的变化会计规定:第22号准则规定:有客观证据表明应收款项发生了减值的,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坏账准备计提后,可以转回。

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坏账,一般应按实际发生额据实扣除。

但经税务机关批准,也可提取坏账准备,提取坏账准备的纳税人发生坏账损失时,应冲减坏账准备;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超过已提取坏账准备的部分,可在当期直接扣除。

由于财税处理的差异,企业计提的坏账准备就形成了“可抵减暂时性差异”,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计提或冲回计提的坏账准备。

「例1」某企业2007年应收款项余额200万元,当年计提坏账准备10万元。

2008年发生坏账12万元,收回前期已核销的坏账3万元,2008年末应收款余额220万元,计提坏账准备5.5万元。

2009年发生坏账15万元,2009年末应收款余额260万元,计提坏账准备13万元。

假设企业年末计提坏账准备,其发生的坏账损失全经过税务部门审批;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0%,每年会计利润为500万元,无其他调整项目,税法允许的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为5%.预计在未来三年内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可以抵扣。

1. 2007年(1)年末计提坏账准备借:资产减值损失10万元贷:坏账准备10万元(2)年末计算所得税坏账准备的账面价值=10(万元)坏账准备的计税基础=200*0.5% =1(万元)累计可抵扣的暂时性差异=10-1=9(万元)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9*30%=2.7(万元)应交所得税=(500+10-1)*30%=152.7(万元)借:所得税费用150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2.7万元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52.7万元2. 2008年(1)发生坏账及收回已冲销的坏账借:坏账准备12万元贷:应收账款12万元(2)年末计提坏账准备借:资产减值损失5.5万元贷:坏账准备5.5万元(3)年末计算所得税坏账准备的账面价值=10-12+3+5.5=6.5(万元)坏账准备的计税基础=220*0.5% =1.1(万元)累计可抵扣的暂时性差异=6.5-1.1=5.4(万元)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5.4*30%=1.62(万元)应转回递延所得税资产=2.7-1.62=1.08(万元)应交所得税=[500+3-12+5.5-(220-200)*0.5%]*30%=148.92万元借:所得税费用150万元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48.92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1.08万元3.2009年(1)发生坏账借:坏账准备15万元贷:应收账款15万元(2)年末计提坏账准备借:资产减值损失13万元贷:坏账准备13万元(3)期末计算所得税坏账准备的账面价值=6.5-15+13=4.5(万元)坏账准备的计税基础=260*0.5% =1.3(万元)累计可抵扣的暂时性差异=4.5-1.3=3.2(万元)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3.2*30%=0.96(万元)应转回递延所得税资产=1.62-0.96=0.66(万元)应交所得税=[500-15+13-(260-220)*0.5%]*30%=149.34万元借:所得税费用150万元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49.34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0.66万元「例2」2007年末某企业有关所得税会计资料如表2:1)有关项目的期初、期末数据如表2所示:2)企业在会计期末时,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的规定计提坏账准备,坏账的计提方法为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计提比例为10%3)当期坏账确认情况如下:(1)企业和税务机关都确认为坏账的金额为15万元;(2)企业确认为坏账而税务机关不予确认为坏账的金额为8万元;(3)税务机关根据企业提报的材料确认为坏账,而企业未确认为坏账的金额为5万元。

4)前期已核销的坏账,而在当期又收回的情况如下:(1)企业和税务机关都已确认核销,而在当期收回的金额为2万元;(2)企业已确认核销,税务机关因企业不能(当时及其以后都不能)提供有效证据未予批准核销的坏账,而在当期收回的金额为3万元;(3)税务机关根据企业提取的材料批准核销的坏账,企业认为该应收款项以后收回的可能性极大未予核销,而在当期收回的金额为6万元。

5)企业应税受益200万元,除提取坏账准备以外无其他纳税调整项目,该企业适用所得税税率为33%.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如下:(1)确定本期会计应提取的坏账准备数额提取坏账准备金额=(400+120)*10%+(15-2)+(8-3)-(300+100)*10%=30(万元)(2)确定本期税务应提取的坏账准备数额‰=12.1(万元)(3)坏账准备年初的账面价值=40(万元)坏账准备年初的计税基础=2(万元)可抵扣的暂时性差异为38万元坏账准备年末的账面价值=52(万元)坏账准备年初的计税基础=2.1(万元)可抵扣的暂时性差异为49.9万元(4)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纳税调整增加数=30-12.1=17.9(万元)应纳税所得额=200+17.9=217.9(万元)(5)递延所得税资产应增加(49.9-38)*33%=3.927(万元)(6)所得税会计的账务处理借:所得税679800元递延所得税资产39270元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00+17.9)×33%]=71907元「例3」某企业坏账准备采用账龄分析法,假设每年的税前利润为10万元,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有关数字如表3:(1)2007年末计算所得税坏账准备的账面价值(等于计提数)=3(万元)坏账准备的计税基础=0.5(万元)累计可抵扣的暂时性差异=3-0.5=2.5(万元)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2.5*33%=0.825(万元)应交所得税=(10+2.5)*33%=4.125(万元)借:所得税费用33000递延所得税资产825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41250(2)2008年末计算所得税发生坏账:借:坏账准备15000贷:应收账款15000(2)2008年末计提坏账准备为0坏账准备的账面价值=1.5(万元)坏账准备的计税基础=0.3(万元)累计可抵扣的暂时性差异=1.5-0.3=1.2(万元)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1.2*25%=0.3(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应该冲回=0.825-0.3=0.525(万元)税法允许实际发生的坏账超过计提准备的部分,在税前直接扣除。

本期发生坏账1.5万元,上年度已按0.5%扣除了0.5万元的坏账损失,2008年则允许扣除的损失金额为1万元(1.5-0.5),2008年税法上允许扣除的损失为0.3万元。

?? ?交所得税=(10-1-0.3)*25%=2.175(万元)借:所得税费用2700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1750递延所得税资产5250(3)2009年收回坏账的会计处理,不影响当年的会计利润,但税法上要求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借:银行存款15000贷:应收账款15000借:应收账款15000贷:坏账准备15000调整坏账准备余额为0(增加了当年的会计利润3万元)借:坏账准备30000贷:资产减值损失30000坏账准备的账面价值为0坏账准备的计税基础为0累计可抵扣的暂时性差异为0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0.3万元应该全部冲回应交所得税=[10-(3-0.3-1.5)]*25%=22000(元)借:所得税费用2500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2000递延所得税资产3000纳税筹划案例分析以上笔者从会计处理技术方面对坏账准备的计算进行了阐述。

而从财务管理的层面讲,新准则的出现为企业新一轮的管理创新提供了契机,运用新准则的潜在因素,使其与企业的财务管理相得益彰,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是财务高管们要应对的问题。

做好坏账准备的纳税筹划是通过财务管理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有效途径之一。

1.利用资金时间价值进行税收筹划纳税筹划,除依法运用各种手段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外,还可以通过如获取资金时间价值等途径实现纳税筹划的目的。

由于资金具有时间价值,因此企业的税收筹划就不是对税收负担的简单比较,因为一个能降低当前税收负担的纳税方案可能会增加企业未来的税收负担。

这就要求纳税人在评价纳税方案时要引进资金时间价值观念,把不同纳税方案、同一纳税方案中不同时期的税收负担折算成现值来加以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