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茶文化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土家族茶文化,,独特的土家茶文化有什么特色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土家族茶文化,,独特的土家茶文化有什么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23432a97fab069dc5022019f.png)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土家族茶文化,,独特的土家茶文化有什么特色茶文化是土家族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由于土家族崇拜大自然,因此对于茶叶也有敬意,认为山中有山神,茶也有茶神,这就形成了土家族的茶文化。
一是敬茶。
禁忌将茶泼在地上,否则即玷污茶神。
抓茶叶要“净手”,即先洗手然后才能抓茶叶。
这既是对茶神的敬重,也可防止污染茶叶。
“茶不欺客”,倒茶的时候,得依照一定的顺序,一杯一杯端给客人,不掉一人,哪怕是抱在怀中的婴儿,也得问问大人一声“喝点茶”。
“茶棍儿立,客到齐。
”即在倒的茶杯中,若出现倒立的茶梗,预示着客人还没到齐。
若出现的茶梗悬浮在空中没动,表示客人到齐了。
在对茶园的管理上,无论是种茶、摘茶,他们都有自己的讲究。
比如:“阳坡的木瓜阴坡的茶”“家里有五园(果菜茶竹麻),不愁没有钱”“摘茶不收兜,像个偷食猴”“摘茶不下园,撩死万人嫌”“春茶苦,夏茶涩,秋茶好喝无人摘”“头道香二道涩,三道好喝无人摘”等等。
最神秘最神圣的,则是用茶水敬神灵。
比如除夕敬亡灵、敬财神、灶神等等,都得用茶水。
茶水乃是打通阴与阳、天与地、虚与实之间的中介物。
通过茶水,今天活着的人在精神上与先祖进行了沟通,与神灵进行了沟通,实现了天人合一,获得了至高境界。
二是独特的泡制方法与享受。
土家人的茶具不同一般,泡茶的茶罐为专门烧制的土罐。
即喝烤罐茶。
先架上大火,一边烧开炊壶的水,一边将茶罐放于火上烤干,等茶罐发烫了再放进茶叶,边摇边烤,直到满屋子溢出茶香,才将炊壶的开水倒上少许“发窝子”。
“窝子”发好,然后再将茶罐注满水,文火缓烤,煮出茶汁。
这样泡出的茶特别香,喝上一口可以让唇齿间的茶香保留一整天。
喝茶也有特别的喝法。
“头道水,二道茶”“头杯渣,二杯茶”。
茶一般要喝第二口,第二杯。
而喝茶也要喝出响动,深吸气,不仅要让茶香在嘴里多回味,而且得把茶香深深地吸进肺中,让五脏六腑都得到享受之后才吞下去。
人活一世,在物质世界里的享受也无外乎烟酒茶,而对烟酒茶他们也有独特的看法:“饱茶饿酒饭后烟”“粗茶淡饭,多活一半”“少呼烟,多喝茶,阎王拿他没办法”等等。
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是什么
![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cf23dde6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38.png)
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是什么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那么大家知道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希望对您有用。
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栽培茶树,使用茶叶的国家。
茶树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大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茶的利用最初是在原始野生采集活动之中的。
陆羽最先在他的《茶经》中探讨茶的起源,他认为据《神农食经》“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及“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茶事应当开始于神农,而这种说法目前存在着较大的争议。
学界比较认同的是茶叶生产始于四川。
东晋常璩在《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述了巴蜀地区在汉时就大量种植茶树,甚至把茶作为贡品向西汉都长安进贡,秦汉以后茶叶开始向外传播。
对于茶文化的起源问题,各家说法不一。
陆羽有关茶起源问题的这种说法虽然存在着争议,但其中一丝微弱的信息却表明:在原始社会,人们在“茶”在长久的食用过程中注重的是它的某些治愈疾病的“药”用之性,而没有产生文化。
有学者认为把茶作为一种文化而不是单纯的饮用真正有历史记载的应该从西汉算起。
王褒《僮约》中“烹茶尽具”、“武阳买茶”的记载,充分证明了西汉时茶叶市场的存在和饮茶风俗的形成。
《集古录》则提出茶文化起于魏晋,魏晋名仕以饮茶于山水来怡情养性,,形成了一种茶的名仕文化。
同时随着文人饮红茶的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关于茶字的由来,依照《诗经》等有关文献记载,在史前期,“荼”是泛指各种苦味野生植物性食物,独立的“茶”字则是在发现了荼的药用价值及饮用价值之后才产生的。
在食医合一的历史时代,人们很容易就发现了茶类植物的止渴、清神、消食、除瘴、利便等药用功效。
然而,由药用汤剂发展为日常的饮料,还必须存在人们实际生活中的某种特定需要。
巴蜀地区深处内陆,地势低凹、山岭环绕,一直是疾病和瘟疫多发的地区。
茶文化的概念是什么
![茶文化的概念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2ff59614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06.png)
茶文化的概念是什么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的概念,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的概念茶文化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
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
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
茶文化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唐代为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
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
中国茶道的具体表现形式煎茶。
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
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斗茶。
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
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于宋代。
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
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
工夫茶。
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
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
工夫茶讲究品饮工夫。
茶的深加工茶叶深加工的含义茶叶的深加工是指用茶的鲜叶、成品茶叶为原料,或是用茶叶、茶厂的废次品、下脚料为原料,利用相应的加工技术和手段生产出含茶的制品。
含茶制品可能是以茶为主体的,也可能是以其他物质为主体的。
茶叶深加工的意义一是充分利用茶叶资源。
很多的低档茶和茶下脚料、茶废弃物没有直接的市场出路,而其中又有大量可以利用的资源,对它们进行深加工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为人类造福,而企业也从中获得经济利益。
二是丰富市场产品。
茶叶当然是很好的东西,但是人们已经不满足茶叶仅仅是“干燥了的树叶”的产品形态,人们需要丰富化的茶制品。
三是开辟新的功能。
茶叶的许多功能或功效不能够在传统的冲泡方法中得以利用,将茶进行深加工,可以有方向、有目的的利用这些功能。
同时在深加工中也与其他的物质相配合,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茶叶深加工的技术按《茶叶深加工技术》所述,茶叶深加工技术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方面或是四个类别,它们是:机械加工、物理加工、化学和生物化学加工、综合技术加工。
茶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茶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9e37252e964bcf84b9d57bb4.png)
茶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中国的茶文化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别很大,饮茶始于中国。
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的核心内容,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的核心内容茶文化三大核心:茶道、茶德、茶艺。
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
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
中国是茶的故乡,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
直到现在,中国汉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
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
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
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领略传统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
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
茶有八德;;康、乐、甘、香、和、清、敬、美。
“茶德”的概念自唐代从中国传播到日本、韩国等,丰富了这些国家的茶文化内涵。
茶艺是一种文化。
茶艺在汉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汉族茶文化。
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
喝茶与季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是季风气候,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季极为分明。
因此,不同季节喝茶也应做相应调整,一般主张: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
春季宜喝花茶,花茶可以散发一冬淤积于体内的寒邪,促进人体阳气生发;夏季宜喝绿茶,绿茶性味苦寒,能清热、消暑、解毒、增强肠胃功能,促进消化、防止腹泻、皮肤疮疖感染等;秋季宜喝青茶,青茶不寒不热,能彻底消除体内的余热,使人神清气爽;冬季宜喝红茶,红茶味甘性温,含丰富的蛋白质,有一定滋补功能。
春饮花茶在春天的日子里,春风复苏,阳气生发,给万物带来了生机,但这时人们却普遍感到困倦乏力,表现为春困现象。
什么是茶文化
![什么是茶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e5369ef0bed5b9f3f80f1c19.png)
什么是茶文化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品位。
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经过这个载体来流传各种艺术。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
茶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交融,这包含和表现一准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茶文化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经过茶艺表现精神。
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朝,衰于清代。
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
茶文化要依据必然的法规。
唐代为战胜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
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喝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志同道合的佳客为一。
“三不点”为茶不新、泉不甘、器不洁,是为一不 ; 景色不好,为一不; 喝茶者缺乏涵养举止莽撞又为一不,共为三不。
碰到这种情况,最好是不作艺术的品饮,省得败兴。
中国茶道的发展过程:1.煎茶: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
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2.点茶,斗茶:较之于唐代煎茶, 宋人更喜爱典雅精致的点茶艺术。
由于宋代品茶之风火热 , 所以还流行评比调茶技术和茶质利害的“斗茶” , 亦称“茗战”。
中国斗茶始于唐而盛于宋 , 随着贡茶的流行应运而生。
3.泡茶:元代人已开始宽泛使用茶叶或茶末煎煮品茶 , 不加或少加调料。
这种简略、纯粹的“清饮”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加上此后的开水冲泡法, 到了明朝, 就形成了“泡茶”这种品茶方式, 素来沿用到此刻。
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历史特别悠久。
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
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
战国,茶叶已有必然规模。
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录。
汉朝,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
魏晋南北朝,已有品茶之风。
隋朝,全民宽泛品茶。
唐代,茶业鼎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以一日无茶”,出现茶社、茶宴、茶会,倡议客来敬茶。
宋代、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
清代,曲艺进入茶社,茶叶对外贸易发展。
茶文化是陪同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出生的。
茶文化的基本理念有什么
![茶文化的基本理念有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a361b908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62.png)
茶文化的基本理念有什么中国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也诞生了自己的理念,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的理念,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的理念:茶文化核心理念1.“清”。
一个“清”字,涵盖着“淡”“俭”“廉”“正”“真”“静”等茶文化多种内涵。
“清”的特征,首先来源于茶的自然品质。
清是与茶叶、茶饮、茶道(艺)相关的清气、清和、清雅的清纯品性。
茶生长在山水草木之间、云雾缭绕之境、生态良好之地,聚天地之精华,集山水之灵气,是大自然恩赐于人类的宝物。
“清”是与修养、品德、情操相关的清心、清静、清平的茶道品格。
用一杯茶品味人生沉浮,持平常心观大千世界,领悟到从容平淡之心,用清平生活态度观人察事,自是一种高尚的境界、积极的人生。
“清”是与从政为官相关的清正、清白、清廉的政治品质。
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清”乃为政之本,权力本该清纯。
“清”是茶文化的基本特征,她既是茶叶特征的自然显现,也与人的基本品质相关联,更是茶与人在道和德的层面的和谐统一。
茶道中把“清”“静”作为达到物我两忘的必由之路,喝茶就是修炼清静平和的心境,营造幽雅清静的环境和空灵静寂的氛围,在世事纷扰中,让人们心宁神静,自省自察,去除烦躁,化解心结,于清思静观之中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空云卷云舒,发现生活中多种多样的福地洞天。
正如唐代著名诗僧皎然诗云:“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无门禅师在《无门关》中也说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赞美了“平常心即道”的清平生活态度。
拿起、放下是喝茶的基本动作,得到、舍去是人的基本选择,拿起、得到就要敢于担当,专心致志,精行成事;放下、舍去就要坦然面对,偷得浮生半日闲,放松绷紧的神经,放开功名利禄念想,放掉喜怒哀乐的心绪,丢掉不切实际的欲念,把心打开,才是开心、高兴。
茶如人生、人生如茶。
俗话说,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关于茶文化基础的知识是什么
![关于茶文化基础的知识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7ac9bae5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ba.png)
关于茶文化基础的知识是什么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被称为茶文化,所以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艺等在内的都属于茶文化知识。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基础的知识茶文化基础的知识:茶道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
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
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领略传统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
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例如自嘉茶的茶道“品尝甘醇味道,享受天然滋养”,正是品鉴出了茶的自然甘醇之美感。
茶文化基础的知识:茶德茶德是指茶自身所具备的美德。
茶有八德——康、乐、甘、香、和、清、敬、美。
“茶德”的概念自唐代从中国传播到日本、韩国等,丰富了这些国家的茶文化内涵。
当代中国茶思想或由于立场不同,或由于诉求对象互异,或由于理念差别,故旨趣相差甚远,兹枚举四家略作说明中国的茶道精神:中华茶艺业联谊会『静、美』;中华民国茶艺协会『清、敬、怡、真』;陆羽茶艺中心『美律、健康、养性、明伦』;高雄市茶艺协会『中庸、俭德、养气、品味』。
茶文化基础的知识: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作用一是茶文化以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
主张义重于利,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人尊敬,重视修生养德,有利于人的心态平衡,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二是茶文化是应付人生挑战的益友。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市场竞争下,紧张的工作、应酬、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各类依附在人们身上的压力不轻。
参与茶文化,可以使精神和身心放松一番,以应付人生的挑战,香港茶楼的这个作用十分显著;三是有利于社区文明建设。
经济上去了,但文化不能落后,社会风气不能污浊,道德不能沦丧和丑恶。
改革开放后茶文化的传播表明,茶文化是有改变社会不正当消费活动、创建精神文明、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四是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明显。
茶文化的传播与影响是什么
![茶文化的传播与影响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3fe99bc8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09.png)
茶文化的传播与影响是什么任何物品的存在都有其外在形式和内在价值,茶也不例外。
茶,如果没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那就只能作为一种产品形式而存在。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的传播与影响,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的传播概述中国文化与茶在历史发展中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
茶文化是一种具体物质到精神层面的升华,是从选茶、沏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文化内涵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文化现象。
而今,人们在打造知名茶品牌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根据各自的文化特色,进一步挖掘并赋予茶产品以更新奇、更丰厚、更喜闻乐道的文化内涵,充分利用各自的地域文化作为载体树立起茶叶品牌。
只有这样,它才能在茶行业走得更远、更久、更大、更强。
茶文化的市场形成,必须经过累积、沉淀、消化和吸收。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很多茶品牌将茶以便捷、迅速的方式来推广,这对于营造茶文化是无任何意义可言的。
当然,茶文化传播也不是仅靠一些茶道培训、征文、摄影比赛就能达到效果的。
它必须涵盖选茶、沏茶、品茶的行为过程中独有的文化特征,并能将这种文化特征与茶叶、茶具、茶盘、饮茶环境、泡茶方法等每一个因素综合起来传播。
茶商在推行茶叶的同时,应向消费者传播茶叶的品评技法,并将顾客带入品茗的美好意境,获得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
茶的存在与发展不是一个简单的时间堆积过程。
茶之所以历经千余年而仍兴盛不衰,其主要原因是,它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作为一种艺术文化形式在传播,除了传播它的实际价值,更应传播其内在精神价值。
如今的茶行业,茶营销模式日新月异,而文化传播却始终被看做茶业突破性战略的重中之重。
茶文化的影响中国茶的对外传播给世界各地带去了新的文明生活方式世界各国的饮茶风气,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入的。
汉时中国茶已带进日本。
唐时,中国茶及饮用方法正式传入日本与朝鲜,后来逐步形成了日本茶道与韩茶茶礼。
通过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中国茶运销俄罗斯、西北亚及阿拉伯国家。
从明代开始,荷兰、英国商船从中国采购大批中国茶运销欧洲,逐渐使欧洲掀起了饮茶热,后来又带动了美洲的饮茶热。
茶文化的内容有什么
![茶文化的内容有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a2b31e4d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a6.png)
茶文化的内容有什么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着深厚的底蕴。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的内容,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的内容:茶文化茶的种类1. 绿茶:茶是不经过发酵的茶,即将鲜叶经过摊晾后直接下到一二百度的热锅里炒制,以保持其绿色的特点。
主要花色有:西湖龙井茶、日照绿茶、雪青茶、碧罗春茶、黄山毛峰茶、庐山云雾、六安瓜片、蒙顶茶、太平猴魁茶、顾渚紫笋茶、信阳毛尖茶、竹叶青、都匀毛尖、平水珠茶、西山茶、雁荡毛峰茶、华顶云雾茶、涌溪火青茶、敬亭绿雪茶、峨眉峨蕊茶、都匀毛尖茶、恩施玉露茶、婺源茗眉茶、雨花茶、莫干黄芽茶、五山盖米茶、普陀佛茶、西农毛尖。
2. 红茶:红茶与绿茶恰恰相反,是一种全发酵茶(发酵程度大于80%)。
红茶的名字得自其汤色红。
主要花色有:祁门红茶、滇红、英德红茶、正山小种红茶等。
3. 黑茶:黑茶原来主要销往边区,像云南的普洱茶就是其中一种。
普洱茶又分两种《一是传统普洱茶也就是生茶》,是以云南特有的大叶种晒青毛茶,经蒸压自然干燥一定时间贮放形成的特色茶。
另一种也《就是现代普洱茶也就是熟茶》是经过潮水微生物固态发酵形成的。
普洱茶具有降脂、减肥和降血压的功效,在东南亚和日本很普及。
不过真要说减肥,效果最显著的还是乌龙茶。
4. 乌龙茶:乌龙茶也就是青茶,是一类介于红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
乌龙茶在六大类茶中工艺最复杂费时,泡法也最讲究,所以喝乌龙茶也被人称为喝工夫茶。
主要花色有: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凤凰单丛、冻顶乌龙茶等。
5. 黄茶:著名的君山银针茶就属于黄茶,黄茶的制法有点像绿茶,不过中间需要闷黄工序。
主要花色有:君山银针、沩山毛尖、霍山黄芽、霍山黄大茶等。
6. 白茶:白茶则主要是通过萎凋、干燥制成的。
白茶外形、香气和滋味都是非常好的。
主要花色有:白毫银针、白牡丹。
将上述几种常见的分类方法综合起来,中国茶叶则可分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两大部分:基本茶类绿茶——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首位。
什么是茶文化
![什么是茶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9345d9ae941ea76e59fa0417.png)
是以围绕茶及利用它的人所产生的一系列物质、精神、习俗、心理、行为的现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茶文化的性质又有一下四中特征:“广泛的社会性,群众性,民族性,区域性”
茶文化的个性
一是物质和精神的结合。俗话说衣食足而知礼仪,随着物质的丰富,精神生活的提高,必然会促进文化的发展。
特别以茶会友、以茶为媒是茶文化最广泛的社会功能之一。今天所处的市场经济,竞争激烈,优胜劣汰,讲利益、讲效益。但人情较为冷漠,人际关系趋于淡漠。通过茶楼、茶艺馆品茗或茶艺,朋友聚在一起,互通信息,交流感情,增进了解,沟通友谊。朋友相聚在旧式茶馆里,随意说笑,回忆人生,重新享受到生命的乐趣。古代就有“寒夜客来茶当酒”之说,以茶代酒体现传统美德,符合今天中央倡导的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规定要求。以茶育人是新时期茶文化孕育出来的新的社会功能。
茶文化就是人类在发展、生产利用茶的过程中,以茶为载体,以表达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各种理念、信仰、思想情感和文化形态的总称。下面是
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的介绍,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的介绍
茶文化的层次是分为三种文化
物态文化
茶的栽培、制造、加工、保存、化学成份以及疗效研究等等,也包括品茶时所使用的茶叶,茶具以及其他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品。
总之,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但是却没有很好的把茶发展起来,这是一个遗憾。茶的价值很高,作用很多,我们应该好好的利用、品味、推广。
什么是茶文化
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作用现代社会依靠高科技和信息,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物质财富将越来越多,生活也将更加富裕。东亚一些国家在推行工业化过程中,在吸收西方的优秀科技和工艺技术的同时,西方颓废的文化价值观、风俗习惯也侵蚀到社会,随之产生道德危机、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倾向。社会发展的经验表明,现代化不是唯一目标,现代化社会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明,需要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资源。茶文化所具有的历史性,时代性的文化因素及合理因素,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和正在发挥其自身的积极作用。茶文化是高雅文化,社会名流和知名人士乐意参加。茶文化也是大众文化,民众广为参与。茶文化复盖全民,影响到整个社会。
茶文化题目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清茗社分享)
![茶文化题目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清茗社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c9c69c0e52ea551810a687dc.png)
茶文化题目(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清茗社分享)茶文化知识题目1、都匀毛尖茶原名什么?答:鱼钩茶。
2、都匀毛尖茶的茶青要求是什么?答:茶青要求为独芽或一芽一叶。
3、都匀毛尖茶的炒制分几道工序?答:分杀青、揉捻、做形、提香、干燥五道工序。
4、都匀毛尖茶的特色是?答:“三绿三黄”。
5、都匀毛尖茶的“三绿三黄”是指?答:即干茶色泽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
6、什么叫茶文化?答:茶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茶文化是人类在发展、生产、利用茶的过程中以茶为载体表达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各种理想、信仰、思想、情感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称,它包含了有关茶领域物质的精神两个方面,是以茶为题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集合。
7、茶文化的六大功能是什么?答:记录功能、认知功能、传播功能、教化功能、凝聚功能、调控功能。
8、茶与文艺结合有哪些表现形式?答:茶联、茶诗、茶画、茶艺、茶歌、茶舞。
9、古人说茶通六艺,品茶时讲究六艺助茶兴,六艺是指哪六艺?答:琴、棋、书、画、诗、金石。
10、中国古代文人所谓的“七件宝”是指哪七件?答:琴、棋、书、画、诗、酒、茶。
11、茶艺与茶道的关系是什么?答:茶艺与茶道互为表里。
茶艺主技,载茶道而成艺;茶道主理,因茶艺而彰显。
茶道是茶艺的灵魂,在修习时必须“以道驭艺”;茶艺是茶道的表现,在茶事实践中“以艺示道”。
12、中国茶道的四大理念是指什么?答:①天人合一,物我玄会;②智者乐山,仁者乐水;③涤除玄鉴,澄怀味象;④道法自然,保合太和。
13、茶道精神融合了中国儒家、佛家、道家三家文化的精髓,请说出《论语》是儒家、佛家、道家三家中哪家的精点著作?答:儒家文化。
14、盖碗茶的盖、碗、托分别代表道家的哪一种思想?答:“盖为天,碗为人,托为地”,代表了道家“天地人和”的思想。
15、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包括了什么哲学思想?和什么人文追求?答: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包括了“和静怡真”的哲学思想和“精行检德”的人文追求。
茶文化有什么基础知识
![茶文化有什么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b4485d23f242336c1eb95eb5.png)
茶文化有什么基础知识我国古籍中,最早见有“茶”字的记载始于《诗经》。
《诗经·邶风·谷风》有“谁胃荼苦,其甘如荠”之句。
但此“荼”字,是茶,是菜,还不明确。
至公元前200年《尔雅》成书后,始将荼定为茶。
《尔雅·释木第十四》记载:“槚,苦荼”。
晋郭璞《尔雅注》说,槚是一种树,“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作羹饮,今呼早采为荼,晚取者为茗”。
至于“荼”字何时改写成“茶”字,据清代学者顾炎武考证,“茶”字是从唐会昌元年(公元841)柳公权书写《玄秘塔碑铭》、大中九年(公元855)裴休书写《圭峰禅师碑》时开始,因此他确定“茶”字的形、音、义才固定下来。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称颂茶树为“南方之嘉木”。
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茶”字的形、音、义也是由中国确定的。
茶字的演变与确定,也从一个侧面告诉人们,茶的祖国是中国。
茶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的称谓。
茶树最早为中国人所发现、最早为中国人所利用、最早为中国人所栽培。
中国的西南地区是茶树的原产地。
古代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的祖先在3000年前已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云南地区有世界上年龄最长的野生古茶树。
茶的起源肯定还早得多。
茶在中国的历史悠久,有关茶文化的文物十分丰富,诸如茶人、茶具、茶书、茶画、水泉以及有关茶文化遗址遍布全国各地。
中国的茶文化及饮茶习俗在汉、唐、宋代就已向中国周边地区辐射,明清以后更传到欧美,产生巨大的影响。
这些都证明我国是茶和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是茶的故乡。
茶的雅号别称很多,据陆羽《茶经》中介绍,除茶外,其名尚有槚、蔎、茗和荈。
另外,据其他古籍中的记载,还有诧、皋芦、瓜芦、水厄、过罗、物罗、选、姹、葭荼、苦荼、酪妈等称呼。
茶的雅号也不少,如一名“不夜侯”。
晋张华《博物志》称“饮真茶,令人少眠,故茶美称不夜侯,美其功也”。
一名“清友”,据宋苏易简《文房四谱》言,“叶嘉字清友,号玉川先生。
清友为茶也”。
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是什么
![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0079387e7375a417866f8fa6.png)
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是什么中国茶文化三大核心:茶道、茶德、茶艺。
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
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
中国是茶的故乡,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
直到现在,中国汉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
1,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
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
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领略传统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
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
2,茶有八德——康、乐、甘、香、和、清、敬、美。
“茶德”的概念自唐代从中国传播到日本、韩国等,丰富了这些国家的茶文化内涵。
3,茶艺是一种文化。
茶艺在汉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汉族茶文化。
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
一)、儒教思想与中国茶道孔孟荀之儒家思想,基本特征是无神论的世界观,是对现实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它以心理和伦理相结合为核心和基础,强调情理结合,以理节情,追求社会性、伦理性的心理感受和满足,而不是禁欲性的官能压抑。
茶虽然给人以刺激,使人兴奋,但人们对它是乐而不乱,嗜而敬之,品茶时需要安详静谧的心境,清雅简朴的环境,情恰和谐的茶友,精美协调的茶具,客来敬茶,以茶留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的礼仪。
尊君、重礼、尊老爱幼,廉俭育德,和蔼待人。
仁义礼信是儒家的道德观念。
中庸之道是濡家处世信条。
唐代刘贞亮讲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驱病气,以茶养生气,以茶尝滋味,以茶可道,以茶可修身,以茶可雅志,以茶表敬意,以茶树礼仁。
茶文化的文化背景是什么
![茶文化的文化背景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69865302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bd.png)
茶文化的文化背景是什么在中国古代,文人用茶以激发文思;道家用以修心养性;佛家用以解睡助禅等,物质与精神相结合,人们在精神层次上感受到了一种美的熏陶。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的文化背景,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的文化背景中国茶文化茶文化起源于中国,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2700年之前,当时茶叶被当作一种草药使用;而茶叶正式被作为饮品大约在公元前59年。
到唐代,饮茶已经变得非常流行。
唐代的陆羽(公元733-840年)被誉为“中国茶圣”,其著作《茶经》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叶和饮茶的著作,对茶叶起源和历史、茶叶生长和加工过程、饮茶方法、茶艺等问题进行了描述,对当时和后代具有深远影响。
在唐代以前,中国茶叶已经出口到日本、韩国、印度和中亚地区,成为世界上主要茶叶出口国;到了17世纪,中国茶叶第一次被出口到欧洲。
伴随着茶叶贸易的繁荣发展,中国茶叶被源源不断输送到世界各地并与当地文化结合,逐渐形成不同特色的茶文化。
Yang(2007)认为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是和谐,融合了社会、历史、宗教、民族、音乐、舞蹈、绘画、美术、食品、烹饪等各个方面。
Wang(2001)则认为中国茶文化是“可见的艺术和不可见的道”相结合的产物,而“道”的内涵却非常丰富,自然法则是其主要内涵之一。
从哲学视角看,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受儒家、道家和佛家文化的三重影响。
“和谐”和“中庸”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茶文化强调“以茶会友”和“以茶交友”,主张通过以饮茶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和谐”思想的体现;而茶艺表现过程也要求泡茶的水温不高不低,则正是“中庸”思想的体现。
道家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茶叶的种植、采摘和后期加工均具有严格的时间和季节限制,要求遵循自然规律和自然法则。
佛家思想强调“无欲”和“自省”,而中国茶艺则强调通过饮茶达到放松自我、反省自我的目的。
中国茶文化博大而精深,对一品好茶的要求可谓良多,包括颜色、香味、形状、口感、茶具、水、时间、温度等。
请谈谈茶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请谈谈茶文化的内涵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65a0d814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db.png)
请谈谈茶文化的内涵是什么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的内涵,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的内涵茶为国饮,发于神农,闻于周鲁公,兴于唐,盛于宋,明清时遍及中华,漫长的饮茶历史,不仅充分利用了茶的自然属性,也认识了茶的精神属性,形成了各种民问饮茶风习,品茶活动形为一种美和艺术的创造,成为-种文化。
我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客来敬茶,以茶会友,茶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饮料,茶与文化一直结有不解之缘,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
我们的祖先,在发明茶的栽培和各类茶制法的过程中,还创造出品饮艺术。
茶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灿烂明珠,它融诗词、书法、琴棋、歌舞、戏曲、工艺为一体,集哲学、经济、历史、地理、宗教、民俗、礼仪、旅游、科研、教育、医学、园艺、食品、陶瓷为一堂。
综合体现了灿烂的东方文化,它融进了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伦理、思想和文化精髓,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茶文化。
茶文化内容结构分为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一为物质文化,包括茶叶科学技术、实践经验导致茶叶产量的提高和茶叶产品质量的提高,也包括生产流通形式、生活消费地域、消费方法、茶政设施。
二为精神文化,指一切茶的物质文化的存在反映到人们记忆中的信息,包括人们的有关茶的知识、宗法.礼俗、宗教、文化艺术等,在社会文明中起积极推动作用,又对茶的物质文化发展起促进作用。
具体而言,茶文化的内容包括茶的发现、茶的历史、茶的生产、茶与风土人情、饮茶艺术、茶礼仪式、文学艺术、科技成果等等方面的内容。
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一颗灿烂明珠,而茶艺是茶文化的综合体现。
茶从药饮到解渴,从解渴到品茗,从品茗发展到茶艺。
茶艺的内涵是很丰富的,不仅是讲究择茶、择水、择具、择法(泡茶方法)和品茗艺术以及品饮的环境,还包含对茶叶生产、制作工艺的探讨,同时还涉及书画、诗词、琴棋、歌舞、影视以及延伸到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
茶文化的基本理念有什么
![茶文化的基本理念有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5bf2a635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3d.png)
茶文化的基本理念有什么中国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也诞生了自己的理念,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的理念,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的理念:茶文化核心理念1.“清”。
一个“清”字,涵盖着“淡”“俭”“廉”“正”“真”“静”等茶文化多种内涵。
“清”的特征,首先来源于茶的自然品质。
清是与茶叶、茶饮、茶道(艺)相关的清气、清和、清雅的清纯品性。
茶生长在山水草木之间、云雾缭绕之境、生态良好之地,聚天地之精华,集山水之灵气,是大自然恩赐于人类的宝物。
“清”是与修养、品德、情操相关的清心、清静、清平的茶道品格。
用一杯茶品味人生沉浮,持平常心观大千世界,领悟到从容平淡之心,用清平生活态度观人察事,自是一种高尚的境界、积极的人生。
“清”是与从政为官相关的清正、清白、清廉的政治品质。
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清”乃为政之本,权力本该清纯。
“清”是茶文化的基本特征,她既是茶叶特征的自然显现,也与人的基本品质相关联,更是茶与人在道和德的层面的和谐统一。
茶道中把“清”“静”作为达到物我两忘的必由之路,喝茶就是修炼清静平和的心境,营造幽雅清静的环境和空灵静寂的氛围,在世事纷扰中,让人们心宁神静,自省自察,去除烦躁,化解心结,于清思静观之中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空云卷云舒,发现生活中多种多样的福地洞天。
正如唐代著名诗僧皎然诗云:“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无门禅师在《无门关》中也说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赞美了“平常心即道”的清平生活态度。
拿起、放下是喝茶的基本动作,得到、舍去是人的基本选择,拿起、得到就要敢于担当,专心致志,精行成事;放下、舍去就要坦然面对,偷得浮生半日闲,放松绷紧的神经,放开功名利禄念想,放掉喜怒哀乐的心绪,丢掉不切实际的欲念,把心打开,才是开心、高兴。
茶如人生、人生如茶。
俗话说,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茶文化与茶艺的关系是什么
![茶文化与茶艺的关系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88cdd374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f6.png)
茶文化与茶艺的关系是什么茶艺是一门技艺是茶文化的一种体现。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与茶艺的关系,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与茶艺的关系茶艺是“茶”和“艺”的有机结合。
茶艺是茶人把人们日常饮茶的习惯,根据茶道规则,通过艺术加工,向饮茶人和宾客展现茶的冲、泡、饮的技巧,把日常的饮茶引向艺术化,提升了品饮的境界,赋予茶以更强的灵性和美感。
茶文化又包括两种概念狭义的概念和茶艺差不多,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
而广义的茶文化则更加博大精深一些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
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艺术。
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不仅仅包括茶艺还包括了茶的历史、茶的艺术作品等所有从茶衍生出来的东西。
茶文化的茶艺分类湖北陆羽,出生于湖北天门,生活在唐朝时期,他撰写的《茶经》,对有关茶树的产地、形态、生长环境以及采茶、制茶、饮茶的工具和方法等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茶经》成书后,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影响极大,陆羽被后世尊称为“茶神”、“茶圣”、“茶博士”。
湖北天门是茶圣故里,至今还有不少与陆羽有关的遗迹。
相传,陆羽出生不久就被遗弃,被一群大雁所庇护,后来被一位名叫智积的和尚收养。
智积喜欢喝茶,陆羽经常为他煮茶。
经过长期的煮茶、品茶实践,陆羽终于煮出了好茶,以至于非陆羽所煮茶智积不喝。
现天门市保存有一座“古雁桥”,传说是当年大雁庇护陆羽的地方。
镇北门有一座“三眼井”,曾是陆羽煮茶取水处。
井台旁边有一块后人立的石碑“唐处士陆鸿渐小像碑”,碑上刻着陆羽坐着品茶的情景,颇有韵味。
陆羽亭建于清朝,后毁于兵燹。
解放后重建为双层木质结构,呈六角形,精巧典雅。
置身其间,抚亭浥泉,品茗饮茶,十分令人流连陶醉。
位于竟陵西湖之滨的陆羽纪念馆,包括陆羽故居、纪念陆羽的古迹、陆羽茶事活动等建筑群,游览该馆,可以获得陆羽事迹和传说的许多信息。
茶文化核心是什么
![茶文化核心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ac6e1629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1f.png)
茶文化核心是什么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喜爱品茶,各国茶文化各不相同,各有千秋;中国茶文化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悠久的文明和礼仪。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核心,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核心中国茶文化核心是茶道,其内容包括:各茶品饮之道和思想内涵(即通过品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将精神升华到具有哲理的境界),陆羽的《茶经》第一次提出茶道的概念,并将茶道的两个基本点充分体现出来。
茶道是通过品茶活动(沏茶、赏茶、饮茶)表现一定礼节、人品、美学观点、精神、意境的一种品茶艺术。
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
主要讲究五境(即茶叶、茶汤、茶具、火候、环境)的和谐,并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茶文化的文学作品中国关于茶的文学作品汗牛充栋,仅古诗词一项,总数在2000首以上.现在能看到最早的关于茶的文学作品是杜育的《荈赋》。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2800部诗歌作品中,与茶有关的有60首。
而他本人也是品茶行家,一天到晚茶不离口。
唐代诗人卢仝所作《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脍炙人口,历久不衰“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北宋范仲淹作《斗茶歌》描绘了茶文化在当时的盛行。
北宋·苏轼《汲江煎茶》描写诗人在月明之夜亲自用大瓢汲取活江水烹茶的情景:“活水还须活火煮,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散文关于茶的散文、小品文、书信等很多,著名的有柳宗元《为武中丞谢赐新茶表》刘禹锡《代武中丞谢赐新茶表》吕温《三月三日花宴序》皮日休《茶中杂咏序》苏东坡《叶嘉传》唐庚《斗茶记》张岱《闽老子茶》张岱《阳和泉》张潮《中冷泉记》。
扬子江金山寺的中冷泉历来有名。
清代著名小品文作家张潮生动地描写了自古到金山寺吸中冷的僧侣、道士胸中皆带仙气。
金山寺上有一口中冷泉井,有瓦亭覆盖,盘龙石栏,寺僧纷纷汲水,为当时来到烧香拜神的几万香客备茶。
茶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茶文化的内涵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27237bea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1c.png)
茶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很多人对茶叶不陌生,但对茶文化并不了解。
懂茶的人首先要懂茶文化,懂茶文化的人首先要懂茶常识。
茶常识包括与茶相关的内涵、外延以及地域民情、风土人情等。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的内涵,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的内涵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一种具体表现,谈茶文化必须结合中国文化而论之。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礼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
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和中国的一些生活中的习惯与形式相融合,形成了各类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
如,饮茶待人而逐渐形成茶文化,用餐礼仪发展为食文化,玩玉赏玉而形成了玉文化,与区域习惯融合而形成各地民俗文化。
所以茶文化是一种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长期以来不断完善的一种习惯,这种习惯慢慢变成大家一种认可到信仰而形成了一种在中国文化范畴之内的文化现象。
茶文化既属中国文化范畴,即为以礼规范在品茶的各个细节,讲究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和饮者的修养、情绪等共同形成的一种意境之美。
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一种具体表现,谈茶文化必须结合中国文化而论之。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礼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
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和中国的一些生活中的习惯与形式相融合,形成了各类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茶文化
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品位。
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艺术。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
其内容十分丰富。
茶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茶文化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
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
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
茶文化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唐代为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
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
“三不点”为茶不新、泉不甘、器不洁,是为一不;景色不好,为一不;品茶者缺乏教养举止粗鲁又为一不,共为三不。
碰到这种情况,
最好是不作艺术的品饮,以免败兴。
中国茶道的发展过程:
1.煎茶: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
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2.点茶,斗茶:较之于唐代煎茶,宋人更喜爱典雅精致的点茶艺术。
由于宋代饮茶之风炽热,所以还风行评比调茶技术和茶质优劣的“斗茶”,亦称“茗战”。
中国斗茶始于唐而盛于宋,随着贡茶的兴
起应运而生。
3.泡茶:元代人已开始普遍使用茶叶或茶末煎煮饮茶,不加或少
加调料。
这种简便、纯粹的“清饮”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加上
后来的沸水冲泡法,到了明代,就形成了“泡茶”这种饮茶方式,一直
沿用至今。
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历史非常悠久。
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
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
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
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
汉朝,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
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
隋朝,全民普遍饮茶。
唐代,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
家不可一日无茶”,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
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
清朝,曲艺进入茶馆,茶叶对外贸易发展。
茶文化是伴随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诞生的。
历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
化意识形态,以雅为主,着重于表现诗词书画、品茗歌舞。
茶文化
在形成和发展中,融入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释家的哲学色泽,并演
变为各民族的礼俗,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独具特色的一
种文化模式。
时代性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给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在这一新时期,茶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正在不断扩大、延伸、
创新和发展。
新时期茶文化溶进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新闻媒体和市
场经济精髓,使茶文化价值功能更加显著、对现代化社会的作用进
一步增强。
茶的价值是茶文化核心的意识进一步确立,国际交往日
益频繁。
新时期茶文化传播方式形式,呈大型化、现代化、社会化
和国际化趋势。
其内涵迅速膨胀,影响扩大,为世人瞩目。
民族性
各民族酷爱饮茶,茶与民族文化生活相结合,形成各自民族特色的茶礼、茶艺、饮茶习俗及喜庆婚礼,以民族茶饮方式为基础,经
艺术加工和锤炼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艺,更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表
现出饮茶的多样性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
藏族、土家族、佤族、
拉祜族、纳西族、哈萨克族、锡伯族、保安族、阿昌族、布朗族、
德昂族、基诺族、撒拉族、白族、普米族和裕固族等茶与喜庆婚礼,也充分展示茶文化的民族性。
名茶、名山、名水、名人、名胜、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地区茶文化。
中国地区广阔,茶类花色繁多,饮茶习俗各异,加之各地历史、文化、生活及经济差异,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
在经济、文化
中心的大城市,以其独特的自身优势和丰富的内涵,也形成独具特
色的都市茶文化。
上海自1994年起,已连续举办四届国际茶文化节,显示出都市茶文化的特点与魅力。
国际性
古老的中国传统茶文化同各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及人文相结合,演变
成英国茶文化、日本茶文化、韩国茶文化、俄罗斯茶文化及摩洛哥茶文化等。
在英国,饮茶成为生活一部分,是英国人表现绅士风
度的一种礼仪,也是英国女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和重大社会活
动中必需的仪程。
日本茶道源于日本本土但有受中国的影响。
日本
茶道具有浓郁的日本民族风情,并形成独特的茶道体系、流派和礼仪。
韩国人认为茶文化是韩国民族文化的根,每年5月24日为全国
茶日。
茶人不分国界、种族和信仰,茶文化可以把全世界茶人联合
起来,切磋茶艺,学术交流和经贸洽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