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作业(关键知识点:价格弹性、市场结构、自然垄断、税收分享)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引言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个体或者小单位(如消费者、企业、市场等)的经济行为和决策。
作为经济学的基础,微观经济学提供了解释和预测经济现象的框架和工具。
本文将总结微观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包括供求关系、市场结构、价格弹性、成本理论等。
1.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是描述商品市场上供给和需求关系的工具。
供给曲线表示厂商根据价格水平提供的商品数量,通常是向上倾斜的;需求曲线表示消费者根据价格水平需求的商品数量,通常是向下倾斜的。
市场均衡点是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市场价格和数量。
2.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上厂商和买家的数量、大小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垄断、寡头垄断、竞争型市场等。
不同市场结构下,厂商和买家的行为和决策会有所不同。
垄断市场下,单一厂商控制市场,对价格和产量有较大的控制力;竞争市场下,有许多小厂商,价格和产量由市场竞争决定。
3. 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是描述价格变化对需求变化的敏感程度。
价格弹性的计算方法是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价格弹性可以分为完全弹性、完全不弹性和有限弹性。
完全弹性表示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需求量会完全反应价格变化;完全不弹性表示对价格变化不敏感,需求量不受价格影响。
价格弹性可以帮助企业评估价格策略和预测市场反应。
4. 成本理论成本理论是微观经济学中重要的理论之一,研究成本与生产量之间的关系。
总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是不随生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如租金、折旧等;变动成本是随生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如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
总成本随生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是重要的指标,可以帮助企业决策。
5.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和市场力量的滥用等。
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对第三方产生的影响,如环境污染;公共物品是指无法排除他人使用的物品,如公共安全;信息不对称是指买家和卖家在信息获取上存在差异,导致交易不公平;市场力量的滥用是指市场上的主导者滥用市场权力,损害竞争和消费者利益。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的行为与决策。
它关注的是个体的供求关系、价格形成机制以及市场效率等问题。
本文将介绍微观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市场供求市场供求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之一。
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它受到生产成本、技术水平和预期利润等因素的影响。
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它受到收入水平、个人偏好和价格等因素的影响。
在市场中,供给和需求相互作用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当需求增加而供给不变时,价格上升;当供给增加而需求不变时,价格下降。
市场达到均衡时,供给与需求相等,价格稳定。
2. 弹性弹性是衡量市场对价格或收入变化反应程度的指标。
常见的弹性包括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
•价格弹性衡量了市场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如果价格弹性大于1,说明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如果价格弹性小于1,说明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不太敏感。
•收入弹性衡量了市场需求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正常商品的收入弹性大于0,说明需求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劣质商品的收入弹性小于0,说明需求随着收入增加而减少。
•交叉弹性衡量了两个相关商品之间的关系。
正交叉弹性表示两个商品是替代品(如牛奶和豆浆);负交叉弹性表示两个商品是互补品(如汽车和汽油)。
3.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描述了市场中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和市场行为。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
•完全竞争市场中有很多卖家和买家,产品同质化。
企业无法通过调整价格来影响市场,只能接受市场价格。
这种市场结构下,企业的利润最小化,市场效率最高。
•垄断市场中只有一个卖家,没有替代品。
企业可以通过调整价格来控制市场需求。
这种市场结构下,企业能够获得垄断利润,但市场效率较低。
•寡头垄断市场中有少数几个卖家,产品可能同质化也可能差异化。
这些卖家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互相竞争,但仍然能够对价格产生影响。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整理1.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之一、供给是指市场上各个经济主体愿意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是指市场上各个经济主体愿意在一定价格条件下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需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的形成。
2.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是衡量商品或服务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价格弹性可以分为价格弹性大于1的弹性需求和价格弹性小于1的不弹性需求。
弹性需求表示当价格上涨时,需求减少的幅度大于价格上涨的幅度。
3.成本和效益:这是企业经济决策过程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成本是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所需要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源的价值。
效益是指商品或服务的使用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感。
企业需要在成本和效益之间做出权衡,以最大化利润。
4.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各个参与者的数量、性质和行为方式。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寡头竞争市场等。
不同的市场结构对市场价格形成和资源配置都有不同的影响。
5.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描述了输入要素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它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曲线的。
生产函数可以帮助企业确定最优的输入要素组合,以最大化产出。
6.边际分析:边际分析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研究单位输入或输出的变化对总收入或总成本的影响。
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产量所需要的额外成本,边际效益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产量所带来的额外收益。
7.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使经济效率达到最优。
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不完全竞争和信息不对称等。
8.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经济政策的社会效果和经济福利。
它可以通过计算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剩余来评估经济政策的效果,以及实现最大福利的方式。
9.供给约束和需求约束:供给约束和需求约束是个体面临的决策问题。
供给约束指个体面临有限资源的限制,需求约束指个体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限制。
10.风险和不确定性:风险和不确定性是微观经济学中重要的考虑因素。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
在市场上,供给是指卖方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而需求是指买方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求关系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2.弹性:弹性是指供给或需求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价格弹性衡量了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如果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那么它们具有较高的弹性。
3.效用理论:效用理论研究了人们如何做出消费决策。
效用是个体对一个商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
效用理论认为,人们的消费决策是基于他们对不同商品或服务的效用进行权衡和比较。
4.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消费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带来的额外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的原理认为,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每个单位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用会递减。
5.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描述了输入要素(如劳动力和资本)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生产函数可以用来衡量新增投入要素对产出的贡献。
6.成本理论:成本理论研究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如何决定其生产和定价策略。
固定成本是企业无论产量如何都不变的成本,而可变成本是与产量成正比的成本。
7.边际成本:边际成本是生产一个额外单位的成本。
边际成本递增的原理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增加产量会导致边际成本逐渐增加。
8.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描述了市场上的竞争程度。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
市场结构决定了企业的定价能力和市场效率。
9.外部性:外部性是指产生经济活动的副作用对非相关经济主体的影响。
正外部性是指副作用给非相关经济主体带来积极影响,如环境保护行为的外部效应。
负外部性是指副作用给非相关经济主体带来负面影响,如污染的外部效应。
10.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所有人都可以无法排除且共同享受的商品或服务。
公共物品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干预,因为私人企业无法从中获利。
以上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原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个体经济主体的决策、市场的运作和经济体系的效率等方面的问题。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个别经济单位(个人、家庭、企业)的经济行为和决策对市场的影响。
以下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1.供需关系:供需关系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供给指的是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而需求指的是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需关系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市场价格和交易量。
当供给增加,需求不变时,价格下降;当需求增加,供给不变时,价格上升。
2.弹性:弹性是衡量市场对价格或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的指标。
需求的价格弹性衡量了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反应,供给的价格弹性衡量了生产者对价格变化的反应。
弹性的高低影响了市场的价格和数量的变化。
3.成本与收益:生产者决策的核心是成本和收益的比较。
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是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变动成本是随产量变化的成本。
收益是根据市场需求和价格确定的,生产者通过比较成本和收益来确定生产量。
4.边际效益:边际效益是指增加一单位产量或消费量对总效益的影响。
当边际效益递减时,增加产量或消费量带来的额外效益逐渐减少。
生产者在决定产量时要考虑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消费者在决定消费量时也要考虑边际效用。
5.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企业数量和竞争程度的决定因素。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
不同的市场结构会影响市场价格和市场效率。
6.外部性:外部性指的是个人或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个人或企业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没有通过市场价格体现出来。
外部性可以是正向的,如教育的外部效应;也可以是负向的,如环境污染。
外部性会导致市场无法达到最优状态,需要政府干预来修正。
7.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它们的使用不会排除其他人的使用,一个人的使用不会减少其他人的使用。
公共物品通常由政府提供,因为私人企业没有动力提供这种物品。
8.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机制无法达到经济效率的情况。
微观经济学作业(5-7章)
第一部分习题第五章成本理论一、名词解释1.机会成本;2.显性成本;3.隐性成本;4.经济利润;5.正常利润;6.边际成本;7.短期总成本;8.长期总成本;9.规模经济; 10.规模不经济; 11.范围经济; 12.学习效应。
二、简答题1.为何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一定在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最低点的右边?2.为什么在SAC最小时,SAC=SMC?3.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呈U形,请解释它们形成U形的原因有何不同?三、论述题1. 简述影响长期平均成本变动的因素。
2.(1)假定某行业中所有企业的成本函数都是C=Q+100,而且产品的市场需求量为1000,这时在一个占有40%市场份额的企业与一个占有20%市场份额的企业之间,哪一个企业在成本上占有优势?为什么?(2)从长期角度看,企业规模是否处于规模不经济?为什么?(3)有人认为该行业中企业产量水平越高,企业的利润也越高,这种想法正确吗?3. 为什么长期总成本在每一产量水平上都小于等于短期总成本?四、计算题1.已知某企业的短期总成本函数STC(Q)=5Q3-4Q2+3Q+50。
试求:(1)其中的可变成本和不变成本;(2)SAC(Q)、AFC(Q)、SMC(Q)的函数形式。
2.已知SMC=9Q 2+4Q+5,TFC=1000。
分别求STC、SAC、TVC和AVC的函数形式。
3.企业生产某产品的总固定成本为1000,平均总成本为50,平均可变成本是10,求企业现在的产量。
4.某厂商的短期生产函数为Q=-0.1L3+6L2+12L,其中单位劳动工资为2,试求平均可变成本最小时的产量是多少?5.设某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min(8L,4K),且P L=2,P K=3,试求当K=10时的STC、SAC分别为多少?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一、名词解释1. 完全竞争市场;2. 总收益;3. 平均收益;4. 边际收益;5. 收支相抵点;6. 停止营业点;7. 成本递增行业; 8. 成本递减行业; 9. 成本不变行业;10. 生产者剩余。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一、引言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和决策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微观经济学》课程中的重点知识点,让读者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二、需求和供给1.需求曲线需求曲线代表了消费者在不同价格下购买商品数量的关系。
需求曲线的下降趋势反映了价格上升导致消费者购买意愿下降的现象。
2.供给曲线供给曲线代表了生产者在不同价格下供应商品数量的关系。
供给曲线的上升趋势反映了价格上升导致生产者积极增加供应的现象。
3.市场均衡市场均衡发生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的点上,此时市场上商品的需求量等于供给量,价格稳定。
市场均衡的调整机制能够自动使市场向均衡状态靠拢。
三、弹性和边际效用1.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描述了价格变化对需求量变化的敏感程度。
需求量变化较大时,价格弹性大;反之,价格弹性小。
了解价格弹性对企业制定价格和政府进行市场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2.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指的是消费者在消费一单位商品后额外获得的满足感。
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边际效用逐渐减小。
边际效用理论对消费者的决策和企业的生产优化具有指导作用。
四、市场结构1.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存在大量买家和卖家,产品同质化,市场进入和退出自由。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由市场竞争自发决定。
2.垄断市场垄断市场下,只存在一个生产者或卖家,其对市场产量和价格具有较大控制力。
垄断市场的运行机制与完全竞争市场有很大不同,并影响着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
3.寡头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是介于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之间的一种市场结构。
寡头垄断市场下,少数卖家对市场具有较大控制力,但市场上仍有多个竞争者存在。
五、外部性和公共物品1.外部性外部性指的是市场交易对第三方产生的非交易成本或收益。
正的外部性带来社会效益,负的外部性则会导致社会成本。
了解外部性有助于制定政府政策和调控市场。
2.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即一个人的消费并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机会。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引言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个体行为和市场交互的经济现象。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微观经济学的知识点。
理论基础1. 思维方式•假设条件:微观经济学通常建立在一些基本假设之上,如理性经济人假设、完全竞争市场假设等。
这些假设有助于简化复杂的经济现象,提供理论模型的基础。
•边际分析:边际分析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之一。
它研究个体对边际变化的反应,从而指导个体的决策。
2. 市场供求•市场需求曲线:市场需求曲线是所有个体需求曲线的总和,反映了市场上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需求。
它通常是向下倾斜的,即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下降。
•市场供应曲线:市场供应曲线是所有个体供应曲线的总和,反映了市场上生产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供应。
它通常是向上倾斜的,即价格上升时供应量增加。
3. 市场失灵与干预•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机制无法达到理论上的最优状态。
常见的市场失灵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不完全竞争等。
•政府干预:政府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对市场进行干预,以纠正市场失灵,并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
常见的干预形式包括税收、补贴、价格管制等。
实践应用1. 企业行为•生产成本: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了解和控制成本对企业决策至关重要。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反映了市场中企业的数量和大小关系。
常见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垄断等。
不同市场结构下,企业的行为和决策都会有所不同。
2. 劳动市场•边际产出:劳动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要素,边际产出描述了增加一单位劳动对产出的增加情况。
在劳动市场中,劳动的供求关系对工资水平和就业情况起着决定性作用。
•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指个体通过教育和培训等方式积累起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劳动市场中,人力资本对个体的收入水平和就业机会都有重要影响。
3. 市场竞争•垄断与竞争: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它能够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增长。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供需关系: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中互相作用的两个基本力量。
供给是指卖方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而需求是指购买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决定了价格和市场出清程度。
2.弹性:弹性是衡量市场参与者对价格或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
价格弹性衡量了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收入弹性衡量了消费者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弹性的概念有助于理解市场的变化和预测市场的反应。
3.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了选择一个特定的决策而放弃的最有价值的替代选择。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个体和企业必须权衡不同的选择,并评估放弃其中一种选择所付出的机会成本。
4.边际效用理论: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从多消费一个单位的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额外满足感。
根据边际效用理论,消费者根据消费最后一个单位的边际效用和产品价格来选择消费的数量。
5.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上出现失败的情况。
市场失灵的原因可以是外部性(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没有反映在价格中),公共品(无法排除非付费消费者)、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只有一家或少数几家供应者)等。
6.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剩余:生产者剩余是指卖方愿意以较低的价格售出商品或服务时,实际售价与卖方期望价格之间的差异;而消费者剩余是指买方愿意以较高价格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实际购买价格与买方期望价格之间的差异。
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剩余是衡量市场效率和经济福利的指标。
7.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供应和需求的竞争程度。
根据市场结构,市场可以被分为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等不同类型。
不同的市场结构对于价格、效率和创新具有不同的影响。
8.价格歧视:价格歧视是指根据不同的消费者群体设定不同的价格策略。
根据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弹性和市场竞争程度,企业可以创造性地设计价格歧视策略来获取更高的利润。
9.生产要素市场:生产要素市场是指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交易市场。
通过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生产要素的价格,这些价格影响了企业的成本和资源配置。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一、概述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个体和市场的经济行为及其决策过程。
它聚焦于资源的最优配置,以及个体如何在有限资源条件下做出最合理的选择。
微观经济学不仅揭示了商品和服务的供求关系,还深入剖析了价格机制、市场结构以及企业和消费者的行为。
在微观经济学中,供求理论是核心概念之一。
它解释了价格如何由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力量共同决定,并进而影响到商品的产量和分配。
市场结构的不同类型,如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和垄断竞争,也是微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这些市场结构下的企业行为和价格决定机制,对于理解现实经济中的市场现象至关重要。
消费者行为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另一重要领域。
它研究了消费者如何在预算约束下最大化自己的效用,即满足程度。
这涉及到消费者的偏好、需求函数以及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等多个方面。
生产者行为理论则关注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决策,包括生产要素的选择、生产规模的确定以及成本分析等。
微观经济学还涉及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等议题。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存在无效率或不公平的情况,而政府干预则是为了纠正市场失灵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这些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对现实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指导意义。
微观经济学是一门深入剖析个体和市场经济行为的学科。
通过对供求理论、市场结构、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以及市场失灵等核心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为现实经济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1. 微观经济学定义与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关注个体和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市场机制。
其定义可以概括为:研究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个体和经济单位如何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资源的最优配置,以实现个体和整体的经济目标。
它关注个体和企业的经济决策。
这包括消费者如何根据自身的偏好和预算约束来选择商品和服务的组合,以实现效用最大化;以及企业如何在给定的市场环境下进行生产决策,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大一微观经济学必考知识点
大一微观经济学必考知识点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和决策。
对于经济学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大一的微观经济学课程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建立经济学基础知识体系的关键一步。
下面将介绍大一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些必考知识点。
1.供需关系供需关系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供应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市场上各个价格下能够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市场上各个价格下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需关系的变动会影响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变化。
2.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是衡量需求或供应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当价格变动时,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会产生不同的变化。
如果价格弹性大于1,那么需求对价格变化的反应较为敏感;如果价格弹性小于1,那么需求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相对较弱。
3.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单位商品或服务的额外效用,也就是消费一单位额外产品所带来的满足感。
边际效用递减原理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消费每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边际效用会递减。
4.生产要素与生产函数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它们是生产产品所必需的要素。
而生产函数则是生产要素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描述,它可以用来度量生产要素的组合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5.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上买卖商品或服务的特定类型和功能特征。
常见的市场结构有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寡占市场等。
每种市场结构都有不同的市场行为和价格决策规则。
6.成本与收益成本与收益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因素。
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收益包括总收入和利润。
企业在决策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以最大化利润为目标。
7.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机制无法有效调节资源配置和价格决策,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不公平现象的产生。
常见的市场失灵包括外部性、公共品和不完全竞争等,政府在此时需要出台政策来纠正市场失灵。
8.货币与通货膨胀货币作为一种交换媒介和价值尺度,在经济中起到重要作用。
微观经济学各章重点知识点归纳
微观经济学各章重点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经济学的基础和核心原理-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机会成本和边际分析的概念和应用-供求关系和市场均衡-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第二章:供求关系和市场机制-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计算和意义-市场福利和市场效率-市场结构和垄断的产生及其对市场机制的影响-价格歧视和公平性的讨论第三章:个体消费者行为-效用理论和效用最大化原则-预算约束和货币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概念和计算-混合品和边际替代率的应用第四章:生产和成本-生产函数和边际产出递减-边际成本的概念和计算-长期和短期成本的比较-规模经济和生产要素组合的选择第五章:市场结构和垄断-垄断的特点和存在原因-垄断定价和利润最大化-垄断的福利损失和政府干预-自然垄断和垄断竞争的比较第六章:企业策略和市场均衡-市场竞争和均衡价格-不完全竞争的特点和存在原因-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的市场行为- Oligopoly和游戏理论的应用第七章:财政与政府干预-公共产品和原则代理的概念和分类-税收和供给侧政策的效果-收入再分配和社会福利的考量-政府干预的成本和效果评估第八章:市场失灵和外部性-外部性的概念和分类-正面和负面外部性的影响和后果- Pigouvian税和补贴的应用-公共物品和市场处置的问题第九章:信息经济学-不完全信息和不对称信息的性质-隐性行动和道德风险-信号模型和屏蔽效应的应用-信用市场和逆向选择的问题第十章:劳动经济学-边际生产力理论和工资决定-人力资本和教育投资-劳动力市场的不平等和分化-最低工资和劳动合同的效果第十一章:地租与土地市场-土地价格和市场竞争的影响-土地和城市规划的问题-土地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冲突以上只是对微观经济学各章节的重点知识点的简要归纳,具体内容可能因不同教材和教授的教学方式而有所差异。
在学习微观经济学时,还应注重理论的应用和例题的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ap微观经济学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主体、市场和资源分配等方面的经济学分支。
它涉及了一系列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微观经济学知识点。
1.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之一。
供给是指厂商愿意以一定价格生产和出售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则是消费者愿意以一定价格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求关系决定了市场的均衡价格和数量。
2.弹性:弹性是衡量商品或服务对价格变动的敏感度。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对市场的运作至关重要。
如果需求或供给的弹性很高,价格变动会导致数量的大幅度变化;如果弹性较低,价格变动对数量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3.效用理论:效用是指个体从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
效用理论研究了消费者如何在有限的预算下做出最优的消费选择。
边际效用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品所带来的额外满足感,边际效用递减则说明消费者对同一产品的满足感会逐渐减少。
4.生产函数和成本理论:生产函数描述了输入要素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成本理论则研究了企业在不同生产要素价格下如何选择最优的生产组合。
边际成本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所需要的额外成本,边际成本递增则说明企业在生产更多产品时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
5.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指的是某个行业中企业数量、产品差异程度以及市场进入和退出的难易程度等因素。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
不同市场结构下企业的定价和利润水平有所不同。
6.外部性和公共物品: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的未能通过市场适当反映的影响,可以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公共物品是一种无法排除非支付者使用且一个人使用不减少其他人使用量的商品或服务,例如道路和国防。
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的存在可能导致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
7.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配置资源,导致社会福利不最大化。
常见的市场失灵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的提供、信息不对称和市场势力等。
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干预来纠正市场失灵,例如征税、补贴和监管等。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经济学基本概念
-经济学的定义和分类
-个体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理性选择理论和边际分析的概念及应用
2.市场供求
-供求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市场均衡的概念与分析
-市场调节机制及其限制
3.弹性
-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弹性对价格变动和收入变动的影响
4.生产与成本
-长期和短期生产函数
-生产要素组合及其边际生产力
-成本曲线和平均成本、边际成本的关系
5.市场结构
-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的特点与分析
-垄断定价策略及效果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6.消费者行为
-效用理论和效用最大化
-偏好和预算约束的相互作用
-边际效用和边际效用曲线
7.生产者行为
-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优化问题-生产要素选择和投入组合
8.广义均衡
-供给和需求的整体均衡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的影响
9.非完全信息理论
-隐藏动机和逆向选择
-计划与契约
10.公共物品和外部性
-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区别
-外部性和其对市场效率的影响
11.剩余理论
-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计算和分析
-税收和补贴对剩余的影响
12.经济增长与发展
-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和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的指标和影响因素
以上是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知识点的汇总。
在学习微观经济学时,可以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研究和练习,使其更加熟悉和掌握。
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1.市场供求:市场供求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供应曲线表示企业对产品的供应意愿,需求曲线表示消费者对产品的购买意愿。
市场均衡发生在供求曲线交叉点,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2.弹性:弹性是指市场对于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需求弹性衡量了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供应弹性衡量了企业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3.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是描述如何将输入转化为产出的关系。
它显示了不同输入对产出的影响,并通过边际产品表示每个额外的输入对产出的贡献。
4.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是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如租金和折旧费用。
变动成本是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如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
5.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描述了市场中不同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以及它们之间的竞争程度。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
6.完全竞争市场: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有许多小型买家和卖家,产品是标准化的,市场价格由供求决定。
7.垄断市场:在垄断市场中,只有一个供应者,可以通过控制价格和产量来影响市场。
8.垄断竞争市场:在垄断竞争市场中,存在许多相对小型的供应商,他们生产的产品相似但不完全相同,通过产品差异化来吸引消费者。
9.寡头垄断市场:在寡头垄断市场中,市场由少数几个大型供应商主导,他们可以通过协调定价来控制市场。
10.不完全信息:在经济活动中,信息的不对称性会导致市场出现问题。
卖方通常拥有更多的信息,这可能会影响消费者和企业的决策。
11.外部性: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对不直接参与该交易的其他个人或企业产生的积极或消极影响。
外部性可能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失衡。
12.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可被免费使用且无法排他性使用的物品,无法通过市场供给机制进行有效供应。
13.税收和补贴:税收是政府收取的对于商品或服务销售额的一种费用,补贴是政府的支付给企业或个人的一种款项。
税收和补贴可以影响市场均衡,改变消费和生产决策。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体系中个体经济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个体决策者的选择、资源配置和市场结构等问题。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知识点包括需求和供给、市场均衡、弹性、成本、生产者行为、消费者行为、市场结构等内容。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1.需求和供给需求和供给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概念。
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而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和供给的关系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当需求增加或供给减少时,商品价格上升;当需求减少或供给增加时,商品价格下降。
需求和供给的决定因素包括价格、收入、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影响等。
2.市场均衡在市场经济中,需求和供给的交汇点即为市场均衡点。
市场均衡价格和数量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
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供给超过需求;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需求超过供给。
市场均衡也可以通过价格机制来达到,通过价格调整引导消费者和生产者行为,使市场自发达到均衡状态。
3.弹性弹性是指需求或供给对价格或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价格弹性衡量了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如果价格弹性大于1,说明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如果价格弹性小于1,说明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不太敏感。
收入弹性衡量了需求对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
弹性的大小影响着市场的供需关系和定价策略。
4.成本成本是企业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经济支出。
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是在短期内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如房租和固定设备的折旧费用;变动成本是随着产量变化的成本,如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
企业要最大化利润,需要在成本和产量之间找到平衡点,不断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
5.生产者行为生产者的行为受到市场结构、技术水平和成本等因素的影响。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面对规模经济和边际成本等问题时,通过产量调整来优化利润。
在垄断市场上,企业面对价格歧视和产品差异化等问题时,通过价格策略和广告宣传来增加市场份额。
微观经济学大一知识点弹性
微观经济学大一知识点弹性在学习经济学的过程中,微观经济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
它涉及到各种个体行为,从市场的供求关系到价格弹性都是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而其中,弹性概念是我们必须要深入了解的。
一、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是指消费者购买某一产品或服务对其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的变化是非常常见的,因此了解价格弹性对于经济主体来说非常重要。
在计算价格弹性时,我们可以使用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两个概念。
需求弹性衡量的是消费者在价格变化后对产品数量变化的敏感程度,而供给弹性则测量的是生产者的生产量变化对于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计算公式分别为:需求弹性 = (ΔQ/Q)/(ΔP/P)供给弹性 = (ΔQ/Q)/(ΔP/P)其中,ΔQ表示商品数量的变化,Q表示商品数量,ΔP表示价格的变化,P表示价格。
二、收入弹性收入弹性是指消费者购买某一产品或服务对其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正如价格弹性一样,收入弹性对于经济主体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消费者对于不同产品在不同经济状况下的消费变化情况。
收入弹性的计算公式为:收入弹性 = (ΔQ/Q)/(ΔI/I)其中,ΔI表示收入的变化,I表示收入。
根据收入弹性的计算结果,我们可以将产品分为三类:必需品、奢侈品和正常品。
当收入弹性小于1时,说明产品是必需品,不受收入变化的影响;当收入弹性大于1时,说明产品是奢侈品,消费者在收入增加时购买该产品的比例增加;当收入弹性介于0到1之间时,说明产品是正常品,消费者对于该产品的购买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略微增加。
三、交叉弹性交叉弹性是指消费者购买某一产品对其他产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它与价格弹性类似,但是弹性的计算公式略有不同。
交叉弹性的计算公式为:交叉弹性 = (ΔQ1/Q1)/(ΔP2/P2)其中,ΔQ1表示产品1的数量变化,Q1表示产品1的数量,ΔP2表示产品2的价格变化,P2表示产品2的价格。
交叉弹性的正负也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两种产品之间的关系:当交叉弹性为正时,说明两种产品是替代品,消费者会根据价格的变化而转换购买;当交叉弹性为负时,说明两种产品是互补品,消费者会根据价格的变化而联合购买。
微观经济学部分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部分知识点总结一、需求与供给1.需求的弹性:需求弹性是指需求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根据价格变化,需求可以分为完全弹性需求、完全不弹性需求和介于两者之间的部分弹性需求。
2.供给的弹性:供给弹性是指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根据价格变化,供给可以分为完全弹性供给、完全不弹性供给和介于两者之间的部分弹性供给。
3.市场均衡:市场均衡是指市场上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价格和数量都确定下来,并且不存在供需失衡情况。
市场均衡由供给与需求曲线的交点确定。
二、市场结构1.垄断: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卖方或几个卖方控制市场的情况。
垄断市场上的卖方能够通过控制价格和供给量来影响市场的行为和价格水平。
2.寡头垄断:寡头垄断是指市场上仅有少数几个卖方控制市场的情况,他们的行为也能够影响市场的行为和价格水平。
3.完全竞争:完全竞争是指市场上存在许多卖方和买方,市场参与者相对较少,没有一家企业能够通过调整价格和供给量来影响市场的行为。
4.垄断竞争:垄断竞争是指市场上存在多个卖方和买方,市场参与者相对较多,每个企业都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并且能够通过调整产品差异化、广告宣传等手段来影响自己的市场地位。
三、价格与边际效益1.边际效益:边际效益是指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产品或服务对个体效用或利润的影响。
边际效益递减的原则表明,随着消费或生产量的增加,边际效益会递减。
2.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是指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根据价格弹性的大小,需求和供给可以分别为完全弹性、完全不弹性和介于两者之间的部分弹性。
3.价格歧视:价格歧视是指企业根据买方的需求弹性、价格敏感程度以及市场竞争程度,对不同买方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
四、消费者行为1.边际效用理论:边际效用理论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通过边际效用的比较来决定最大化自己的总效用。
根据边际效用的递减原则,消费者倾向于先满足基本需求,再增加对其他需求的追求。
2.效用弹性:效用弹性是指对需求变化的敏感程度。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35)国有制:是财产(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所有权归国家(由政府管理)的一种制度。
36)总供给:整个社会在某一时期所能提供的总产出,也就是该时期各种生产要素的总和。
37)总需求曲线:表明总需求数量与价格水平关系的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
43)汇率:一个国家货币与另一个国家的货币的交换比例,也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相对优势原理:是指一个国家应当生产并出口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应当进口处于相对劣势的产品和服务。
外贸乘数:是指在一个开放型经济里,一种注入因素,无论是投资、政府购买或出口的变化会引起国民收入以的倍数变化
30)恩格尔曲线:描述收入增加与商品需求量变动之间的关系曲线。
31)蛛网理论:描绘周期生产的商品价格和产量的波动和调整的动态化过程的市场模型。
3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指在不同的产出规模上,企业生产最低成本的轨迹。
33)企业:以生产商品、提供服务、增加效用的方式,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独立商品生产单位。
38)总供给曲线:表明价格水平越高,投资的效率也越高的一条向上倾斜的曲线。
39)MM定理:在一定的条件下,无论企业进行负债筹资,还是进行权益资本筹资,都部影响企业的市场总价值。
40)财务风险:到期不能偿还的风险。
41)投资风险:指资产在替代战略:用本国产品来替代进口品,或者说通过限制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来促进本国工业化的战略。
2)无差异曲线:表示在偏好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从这曲线上的点所代表的商品组合中得到的满足程度是一样的。在无差异曲线图里,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越高的满足程度。
3)均衡价格:是商品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价格。也就是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商品的供给价格与需求价格相等时的价格。
微观经济学作业(关键知识点:价格弹性、市场结构、自然垄断、税收分享)
《微观经济学》作业简答题1、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哪些?为了使总收益提高,厂商应该采取提价策略还是降价策略?请证明你的结论。
答:影响需求的因素很多,例如:1、商品是生活必需品还是奢侈品。
必需品弹性小,奢侈品弹性大。
2、可替代的物品越多,性质越接近,弹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如毛织品可被棉织品、丝织品、化纤品等替代。
3、购买商品的支出在人们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大,弹性就大;比重小,弹性就小。
4、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一种商品的用途越广泛,它的需求弹性越大,反之越小。
5、时间因素。
同样的商品,长期看弹性大,短期看弹性小。
因为时间越长,消费者越容易找到替代品或调整自己的消费习惯。
为了使总收益提高,厂商应该研究弹性对企业销售额和利润的影响一般来说,需求价格弹性是指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一般用来反映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动的敏感度。
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如下:其中EP代表需求价格弹性、Q代表需求量,P代表价格,△Q代表需求量的变化量,△P代表价格的变化量。
在需求价格弹性理论中,价格是自变量,需求量是因变量,表明价格变动1%时,需求量变动多少,价格变动率是分母。
如Ed=0.02,说明价格变动1%时需求量变动2%。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是价格变动率与需求量变动率的比率,不是△Q/△P 绝对量的比。
因为从绝对值来看,不同的计量单位是不能相比的,得出的分斜率也是不同的。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通常情况下,由于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是反方向变动的,△Q/△P为负值,所以大部分情况下商品的需求弹性为负值,用绝对值表示。
即需求弹性为2,实际上指的是-2.需求价格弹性与需求曲线的斜率是两回事,但有联系。
需求价格弹性与需求曲线的斜率成反比,与P/Q成正比。
所以,同一条直线上不同点的斜率是相同的,而不同点的需求价格弹性是不同的。
利润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因此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企业定价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
在营销策略的4P(产品、价格、分销和促销)中,企业的利润=价格-(产品+分销+促销),因此价格的制定和调整直接关系到企业利润的多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观经济学》作业简答题1、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哪些?为了使总收益提高,厂商应该采取提价策略还是降价策略?请证明你的结论。
答:影响需求的因素很多,例如:1、商品是生活必需品还是奢侈品。
必需品弹性小,奢侈品弹性大。
2、可替代的物品越多,性质越接近,弹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如毛织品可被棉织品、丝织品、化纤品等替代。
3、购买商品的支出在人们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大,弹性就大;比重小,弹性就小。
4、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一种商品的用途越广泛,它的需求弹性越大,反之越小。
5、时间因素。
同样的商品,长期看弹性大,短期看弹性小。
因为时间越长,消费者越容易找到替代品或调整自己的消费习惯。
为了使总收益提高,厂商应该研究弹性对企业销售额和利润的影响一般来说,需求价格弹性是指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一般用来反映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动的敏感度。
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如下:其中EP代表需求价格弹性、Q代表需求量,P代表价格,△Q代表需求量的变化量,△P代表价格的变化量。
在需求价格弹性理论中,价格是自变量,需求量是因变量,表明价格变动1%时,需求量变动多少,价格变动率是分母。
如Ed=0.02,说明价格变动1%时需求量变动2%。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是价格变动率与需求量变动率的比率,不是△Q/△P 绝对量的比。
因为从绝对值来看,不同的计量单位是不能相比的,得出的分斜率也是不同的。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通常情况下,由于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是反方向变动的,△Q/△P为负值,所以大部分情况下商品的需求弹性为负值,用绝对值表示。
即需求弹性为2,实际上指的是-2.需求价格弹性与需求曲线的斜率是两回事,但有联系。
需求价格弹性与需求曲线的斜率成反比,与P/Q成正比。
所以,同一条直线上不同点的斜率是相同的,而不同点的需求价格弹性是不同的。
利润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因此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企业定价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
在营销策略的4P(产品、价格、分销和促销)中,企业的利润=价格-(产品+分销+促销),因此价格的制定和调整直接关系到企业利润的多少。
假设荔枝每千克10元时市场需求量为100千克,经调查分析,需求价格弹性为-2,此时总收益为1000元。
根据表1的结论,水果商降价会带来收益的增加。
当价格降至每千克8元即价格下降20%,那么需求量将增加40%增至140千克,此时总收益为1120元,降价会带来总收益的增加;当价格降至每千克4元即价格下降60%,那么需求量将增加120%增至220千克,此时总收益为880元,降价反而会使带来总收益减少。
在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下,提价多少或者降价多少会带来总收益的增加是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
1.当EP=1时,需求对价格为单位弹性,即价格变化的百分比与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相等在价格下降的情况下:其中TR1代表总收益,△P×△Q可以认为是无限小。
在单位价格弹性的情况下,价格的变动对于企业的产品销售额几乎没有影响,企业这个时候可以考虑采用产品、分销和促销等其他的营销策略来促进产品销售量的增加,进而带动销售额的增加,总收益的增加。
2.当0<EP<1时,需求对价格缺乏弹性,即需求变化的幅度小于价格变化的幅度在价格下降的情况下:在0<EP<1时,价格下降,虽然使需求量增加了,但是企业的总收益(即销售额)却下降了;反之,如果进行提价,虽然需求量会降低,但是企业的总收益会增加。
3.当1<EP<∞时,需求对价格是有弹性的,即需求变化的幅度大于价格变化的幅度。
在价格下降的情况下:在EP>1时,价格下降,不仅带动了需求量的增加,也带动了总收益的增加;反之,如果进行提价,不仅会带动销售量的减少,也会带动总收益的减少。
因此,总收益的变化受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和制约,企业要根据不同的产品需求价格弹性进行降价或者提价,以增加企业的总收益。
在企业的实际营销活动中,必须根据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来选择企业的价格策略,灵活地进行价格调整,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由于单位价格弹性产品在现实生活中一般比较少见,这里只针对富有价格弹性和缺乏价格弹性的产品的定价策略进行分析。
结论是:(一)富有价格弹性的产品,适时采取降价策略;(二)缺乏价格弹性的产品,适时采取提价策略。
2、如何划分市场结构?论述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的特点。
答: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依据市场竞争的不同条件和程度,可将市场分为四种类型: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
而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市场是其中的两种极端形势,其在生产过程、产品销售、经营策略等方面,都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研究其价值,无疑为我们了解更深层次的市场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
完全竞争又称纯粹竞争,是指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是一种纯粹理论上的典型意义的市场,他不受任何外部力量控制和干扰,是完全自由化的市场,更是一种理论上的理想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它是一个没有任何外在力量干预和控制的市场,既没有国家政府的干预,也没有厂商勾结的集体行动对市场机制作用的阻挠。
第二,它是一个数目众多的经济主体,而不存在足以左右市场的庞大企业或公司即:在市场中,每个经济主体的规模都很小,以致对市场不能发生什么影响。
就买方而言,任何一个消费者,也不过是为数即多的消费者之一,从而不会引起卖者对他们的特殊考虑。
就卖方而言,任何一个厂商的规模都很小,从而不能用变动某产出量的办法影响市场价格。
第三,市场上出售的商品是同质的、无差别的,甚至包装,样式都一样。
因此,卖者不可能根据自己出售商品的某些特色而抬高价格。
买者对任何一家厂商出售的商品都看成是一样的,而无任何偏好,也不愿为同质的商品付出较高的代价。
第四,市场上任何资源可以充分自由流动。
任何一种生产资源,都可对市场的信息做出灵活的反映:流入或流出这个市场。
具体说,资源的自由流动意味着:1、劳动力在地理位置上和工作种类上可以自由流动;2、没有一个投入所有者或生产者垄断投入;3、新的厂商或新的资本可以毫无困难的进入某一行业。
第五,充分的知识。
消费者、生产者和资源的所有者充分掌握市场信息。
如果消费者对市场缺乏了解,它就会对本来可以付较低价格的商品而付出较高价格。
这样,市场就会出现商品统一而价格不一的现象;如果劳动者对市场的工资率一无所知,他就不会得到他本来可以得到的工资;如果生产者对成本价格不熟悉,他就不会把生产安排在最有力的水平上。
以上是理想化的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和特点。
在现实生活中,当然很难具备,甚至连一个条件也达不到。
因此这种市场在现实生活中也根本不存在。
然而,他作为一种基本的模式,仍然对我们了解西方经济市场有很大帮助。
完全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的市场完全处于一家厂商所控制的状态,由一家厂商完全控制一个部门的市场结构。
在这个市场中只有唯一的出售者。
这个出售者提供的产品和劳务,没有直接的替代物。
因此,完全垄断市场是一个不存在竞争的市场,任何其他厂商都不能进入这一行业。
完全垄断市场可分为:一、完全政府垄断(如邮政、铁路国有化下的铁路运输等);二、完全私人垄断(根据政府授予的专营权或专利权而产生的私商对某种商品的独家经营,或由于资本特别雄厚而建立的排他性的私人经营,如私商独家经营的自来水公司、电灯公司等)。
完全垄断市场与完全竞争市场的区别在于:由于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充分竞争,使商品价格和厂商的生产成本尽可能的低,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消费者可以在低价下买到自己需求的商品,消费者福利提高。
相对而言,完全垄断市场为保持较高商品价格,因此产量低,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有意限产造成了人力,物力资源的多余,由此加剧到其他行业中,造成其他行业资源过多,甚至浪费。
同样,由于完全垄断市场价格高,消费者福利在需求量、购买力和商品质量、服务上都有很大损失。
此外,这两种市场的需求和收益曲线与厂商均衡的表现也是不同的。
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最终达到不盈不亏的状况:完全竞争市场进入条件较低,资源可以自由流动,完全信息等条件。
厂商可以通过调整自身的规模或改变行业中的厂商数量来消除亏损,或瓜分经济利润,最后达到不盈不亏,实现正常利润时,得到长期均衡。
当不盈不亏时,新厂商由于没有经济利润吸引而不再进入该行业,原厂商由于有了正常利润而不再退出该行业,所以行业中厂商数目相对稳定,实现了长期均衡。
而完全垄断厂商,由于可以控制产品价格,当短期盈利时,可以保持收益。
当短期亏损时可以通过调整成本与价格,实现盈利。
也就是说,它可以根据已知的市场供求情况在高价少销与低价多销之间作出选择,以取得最大利润。
由于完全垄断只有一家,其它厂商无法加入这一行业,所以可取得长期利润,长期独占市场。
在完全垄断条件下,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是同样的,无论长期或短期都有超额的垄断利润存在。
以上便是完全竞争市场与完全垄断市场的一些特点和区别,研究以上两种市场形式,有利于帮助我们对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市场做进一步分析,从而更深一步了解西方经济学,吸取借鉴,为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服务。
3、简要回答政府对公用事业等的自然垄断是如何进行管制的?答:经济体制转轨赋予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能规定,是逐步缩小和减弱行政控制经济的范围和强度。
但就自然垄断产业而论,由于公用事业和基础产业存在着规模经济、递增规模技术报酬、成本劣加性等自然特性,因而较之于其他产业,政府对自然垄断产业的管制并非因体制转轨而在范围和强度方面有大幅度的缩小和显著的减弱。
不过,这种由产业特性决定的自然定性地看待政府的选择行为,政府利用产业政策、财政和金融政策、外贸外汇和物资供应措施等对自然垄断产业实施管制,是在有限理性约束下追求宏观经济收益的一种行为努力,这种行为努力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市场失灵以期实现特定的宏观经济目标。
在现实中,垄断与政府管制之间的相关性,会随着体制转轨的加速而驱动政府对自然垄断产业管制的思考。
显然,这种思考涉及到了政府的有限理性约束问题。
对自然垄断产业实施管制,通常是在不同的制度安排下进行的,面对自然垄断产业中的影响产业管制的各种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素,体现政府有限理性约束的构成要素至少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组成部分:(1)信息的不确定性;(2)环境的复杂性;(3)历史经验或他国实践;(4)理论支配的意识和思维;(5)管制政策、手段与其他政策、手段的配套协调程度;(6)政府决策层内部的意见分歧。
显然,以上各要素会形成政府对自然垄断产业实施管制的有限理性约束的认知。
如果我们以X表示政府的这种认知,以A、B、C、D、E、F依次表示(1)至(6)所表征的各要素变量,则政府在有限理性约束下对自然垄断产业实施管制的认知函数可概要地表述为:X=F(A,B,C,D,E,F)在我看来,这个认知函数包含着两个极其重要的思想内容:1.政府在有限理性约束下对自然垄断产业进行管制时,无论A、B、C、D、E、F诸要素变量及其组合对政府认知形成的影响权重和过程如何,政府对自然垄断产业进行管制既有理性选择的因素也有非理性选择的成分;2.以产业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层面而论,我们可以通过深化对以上各要素变量的分析来拓宽对政府选择行为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