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整理1.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之一、供给是指市场上各个经济主体愿意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是指市场上各个经济主体愿意在一定价格条件下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需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的形成。
2.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是衡量商品或服务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价格弹性可以分为价格弹性大于1的弹性需求和价格弹性小于1的不弹性需求。
弹性需求表示当价格上涨时,需求减少的幅度大于价格上涨的幅度。
3.成本和效益:这是企业经济决策过程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成本是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所需要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源的价值。
效益是指商品或服务的使用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感。
企业需要在成本和效益之间做出权衡,以最大化利润。
4.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各个参与者的数量、性质和行为方式。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寡头竞争市场等。
不同的市场结构对市场价格形成和资源配置都有不同的影响。
5.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描述了输入要素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它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曲线的。
生产函数可以帮助企业确定最优的输入要素组合,以最大化产出。
6.边际分析:边际分析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研究单位输入或输出的变化对总收入或总成本的影响。
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产量所需要的额外成本,边际效益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产量所带来的额外收益。
7.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使经济效率达到最优。
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不完全竞争和信息不对称等。
8.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经济政策的社会效果和经济福利。
它可以通过计算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剩余来评估经济政策的效果,以及实现最大福利的方式。
9.供给约束和需求约束:供给约束和需求约束是个体面临的决策问题。
供给约束指个体面临有限资源的限制,需求约束指个体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限制。
10.风险和不确定性:风险和不确定性是微观经济学中重要的考虑因素。
微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微观经济学复习重点一、导论(一)资源的稀缺性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在经济学中,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被称为稀缺性(scarcity)。
这里要注意的是,经济学上所说的稀缺性是指相对的稀缺性,即从相对的意义上来谈资源的多寡,它产生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这一矛盾。
这也就是说,稀缺性强调的不是资源的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相对于欲望无限性的有限性。
(二)机会成本机会成本: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它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举例解释)二、需求与供给(一)需求的定义: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两个要素:①购买欲望;②支付能力(二)影响需求量的因素:1.商品的价格:A.需求定理: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和需求量呈反向变动。
即该物品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
(特例:a.吉芬商品-需求量与价格成同向变动的特殊商品;b.炫耀性物品-在价格低时买得少,价格高时买得多-首饰中的黄金与钻石;派克笔价格;这种商品为定位性物品,具有显示财富的效应。
c.表面上的“例外”-在价格大变动时由价格预期引起的高价多买,低价少买。
“买涨不买落”。
价格高的同种商品需求可能大于价格低的商品,如名牌商品与同种的非名牌商品;这应看作两种不同的商品来对待。
)B.需求曲线: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斜率为负。
2.收入水平:收入越高,需求越大(真实收入)收入越低,需求越小(恩格尔系数:2016年,中国恩格尔系数为30.1%)3.相关商品的价格:A替代品:替代品价格越高,这种商品的需求越大。
如短信与微信B互补品:互补品价格越高,这种商品的需求越小。
如汽油与汽车4.消费者的偏好5.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三)均衡价格的决定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供给量等于市场需求量时的价格。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引论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1西方经济学的概念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合理使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的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萨缪尔森为经济学下的定义为:“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资源以便生产各种商品,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从载体上看,西方经济学指大量的与经济问题有关的各种不同的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在这些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中,根据所含的技术分析和经济理论成分的大小,包含了三种类别内容:一是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二是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三是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三种类别的技术分析的含量依次减少,经济理论的成分依次增加我们所涉及的系指第三种类别的西方经济学2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的人的需要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就要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但在一定时期内可用于生产的资源与人们的需要相比总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是资源的稀缺性经济学所研究的就是如何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以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需要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这是亚当・斯密在著名的《国富论》中提出来的,他说:每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来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说明,当社会个体追求个人利益时,他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即市场机制所引导去增进了社会利益微观经济学的主要部分(前十一章的内容都是对“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论证和注解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西方经济学产生的时期早,其发展经历了以下一个阶段: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末期-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期,代表人物为威廉・配弟、亚当・斯密、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的庸俗化(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代表人物为萨伊、马尔萨斯--边际效用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代表人物为门格尔、杰文斯、瓦尔拉斯--新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末期,代表人物为马歇尔--凯恩斯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中期,代表人物为库兹涅茨、汉森、萨缪尔森、托宾、哈罗德等--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由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学派、新左派和新自由主义学派组成第三节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西方经济学根据它所研究的具体对象、范围不同,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市场的经济行为作为考察对象的科学,它采用的个量分析的方法,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个人或家庭作为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分配于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获得最大利润;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是如何决定的,等等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是价格问题宏观经济学是把一个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采用总量分析法,以国民收入为中心,以全社会福利为目标,从总供求的角度研究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国际收支等方面的协调发展,以及怎样通过宏观调控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它研究的是诸如社会就业量、物价水平、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等全局性的问题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是整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如果形象化地把宏观经济学看作研究森林的特征,微观经济学则是考察构成森林的树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其核心是市场有效性和自由放任;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其核心是市场失效和国家干预第四节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1均衡分析均衡是来自于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它分析的是经济力量达到均衡所需要的条件以及均衡达到时会出现的情况,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所研究的经济问题中涉及各种变量,假定自变量为已知或不变,考察因变量达到均衡时所需要的条件和会出现的情况均衡分析有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之分2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与两种分析方法相对应的,经济学理论划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前者在解释今年国际运行时从客观事实本身出发,力求说明和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预测经济行为的后果,而不对事物作出好坏、善恶的评价后者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提出行为标准,作出应当与不应当的评价,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西方经济学所进行的分析,少数属于规范分析,基本上都属于实证分析3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的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的特征,它研究的是经济活动的一个横断面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原有的条件发生变化后,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动态分析是在引进时间变化序列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的相互作用在均衡状态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考察在时间变化过程中的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如果说静态分析考察的是一张静止的照片,而比较静态分析的是几张不同时点的幻灯片,那么动态分析所考察的是一系列连续移动的照片即电影西方经济学中经常使用的比较静态分析法4边际分析边际分析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之一,它是通过增量的对比来分析经济行为的边际分析方法实际上微积分在经济学中应用的结果,用微积分的语言来说就是指在一个函数关系中,自变量的微小变化如何引起因变量的相应变化,即微积分的求导问题西方经济学认为,边际量分析比总量分析和平均量分析,能更精确地描述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第二章需求与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1微观经济学体系概览概括来说,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是在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上进行的:第一个层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最优决策问题;第二个层次是研究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决定问题;第三个层次是研究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同时决定问题前两个层次的问题可以借助经济循环流动图来加以说明除了研究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的局部均衡以外,还要分析完全竞争条件下所有单个市场同时均衡(一般均衡的状态福利经济学又以一般均衡理论为出发点,论述了一般均衡状态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此外,微观经济学还包括微观经济政策的分析,以克服“市场失灵”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经济人”假设;完全信息假设第二节需求曲线1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它包括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两层含义只有购买欲望而没有购买能力,或者只有购买能力而没有购买欲望,都不能算做需求2需求函数:是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商品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影响需求数量的各个因素是自变量,需求数量是因变量,商品的需求数量是所有影响这种商品数量的因素的函数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分析商品的价格对需求量的影响,即把商品的需求量仅仅看成是商品价格的函数,则需求函数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Qd=f(P(P:商品的价格;Qd:商品的需求量当需求函数为线性函数时,则线性需求函数的通常形式为:Qd=-P(、为常数,该函数所对应的需求曲线为一直线3需求定理:指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互为反方向的变化关系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用几何形式表示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这种关系即需求曲线的形状是向右下方倾斜的第三节供给曲线1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它包括供给意愿和供给能力两层含义只有供给意愿而没有供给能力,或者只有供给能力而没有供给意愿,都不能算做供给2供给函数:是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和影响该供给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影响供给数量的各个因素是自变量,供给数量是因变量,商品的供给数量是所有影响这种商品供给数量的因素的函数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分析商品的价格对供给量的影响,即把商品的供给量仅仅看成是商品价格的函数,则供给函数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Qs=f(P(P:商品的价格;Qs:商品的供给量当供给函数为线性函数时,则线性供给函数的通常形式为:Qs=-P(、为常数,该函数所对应的供给曲线为一直线3供给定理:指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互为同方向的变化关系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用几何形式表示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这种关系即供给曲线的形状是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与价格为正向关系,除了价格以外,供给还受生产成本、生产技术水平、相关商品价格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等因素的影响其他条件不变时,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为供给量的变动;价格不变时,由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为需求的变动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我们可以得到反映价格与供给之间正向关系的供给曲线,即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这就是供给定理第四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1均衡价格:指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从几何意义上说,一种商品市场的均衡出现在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上,该交点被称为均衡点均衡点上的价格和相等的供求量分别被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也被称为市场出清的状态2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变动点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运动,它并不会引起整个需求状态的变化需求的变动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它会引起整个需求状态的变化3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变动点在同一条供给曲线上的运动,它并不会引起整个供给状态的变化供给的变动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它会引起整个供给状态的变化4供求定理: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的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即需求增加,使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使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供给增加,使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使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第五节弹性理论1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其公式为: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2需求的价格弧弹性: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即指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其公式为:ed=-(Q/P?(P/Q式中Q和P分别表示需求量和价格的变动量,ed表示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3需求的价格点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即指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其公式为:ed=-(dQ/dP?(P/Q4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商品的供给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5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率的比值需求的交叉价格弧弹性公式为:exy=(Qx/Py?(Py/Qx式中exy为当Y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X商品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Qx为商品X的需求量的变化量;Py为相关商品Y的价格的变化量需求的交叉价格点弹性公式为:exy=(dQx/dPy?(Py/Qx6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之间可以互相代替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7互补品:如果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8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消费者的收入量的变动率的比值其公式为:em=(Q/M?(M/Q,或为:em=(dQ/dM?(M/Q式中em为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M为消费者的收入水平9恩格尔定律: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用弹性概念来表述恩格尔定律为: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第六节均衡价格和弹性理论的应用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章还讨论了均衡价格和弹性理论的应用,如需求的价格弹性对厂商销售收入有影响,一般的,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价会使厂商的收益增加,提价会使收益减少;对于单一弹性的商品,价格的升降不会使收益发生变化;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价会使收益减少,提价会使收益增加此外,还有易腐商品的售卖、最低限价和最高限价、谷贱伤农等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说明政府如何干预市场价格,以及生产者应如何利用供求理论和弹性理论为经济决策服务第七节蛛网模型蛛网模型引进时间变化的因素,通过对属于不同时期的需求量、供给量和价格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考察,用动态分析的方法论述诸如农产品、畜牧产品等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的产量和价格在偏离均衡状态后的实际波动过程及其结果蛛网模型分析了商品的价格和产量波动的三种情况:收敛型蛛网、发散型蛛网和封闭型蛛网第三章效用论第一节效用论概述1.基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可以用基数衡量,并认为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消费者应该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和价格之比相等,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才能实现效用最大化在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的前提下,商品的需求价格必然随商品的消费数量的增加而递减2.序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者用偏好来反映消费者对效用的评价,并用无差异曲线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消费者的均衡是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切点处得到据此得到价格--消费曲线,并进一步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4.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也可以说,它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5.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数量和实际支付的总数量之间的差额第二节第二节无差异曲线1偏好:序数效用论者提出偏好的概念,用来表示消费者对效用水平的评价偏好具有完全性、可传递性、非饱和性三个基本假定6.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或者说,它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7.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8.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为得到这种商品所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是递减的9.无差异曲线的特殊形状:完全替代品和完全互补品的无差异曲线的形状是特殊的第三节预算线1.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的曲线2.预算线的变动:当消费者的收入和两商品的价格这几个变量中的一个或几个发生变化,预算线的位置就会受到影响第四节消费者的均衡消费者均衡条件:消费者的最优商品组合应位于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处第五节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1.收入--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偏好和商品价格不变情况下,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消费者均衡点变化的轨迹2恩格尔曲线:是以19世纪德国著名统计学家恩格尔的名字命名的曲线凡是反映收入变化与某种商品消费量变化之间关系的曲线都被称为恩格尔曲线3价格--消费曲线:连接所有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形成价格--消费曲线第六节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1.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为替代效应它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2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为收入效应它表示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发生变化3正常物品:指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呈同方向的变动的商品,即:正常物品的需求量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随着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的下降而减少4低档物品:指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呈反方向的变动的商品,即:低档物品的需求量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减少,随着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的下降而增加5吉芬物品:指需求量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的特殊的低档物品第七节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的推导:将市场上所有个人的需求曲线水平加总即可得到市场的需求曲线市场需求曲线也向右下方倾斜,每个点都表示在相应价格水平下可以给全体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水平的市场需求量第八节不确定性和风险1.不确定性:指经济行为者在事先不能准确的知道自己的某种决策的结果,或者说,只要经济行为者的一种决策的可能结果不止一种,就会产生不确定性2.期望效用:指消费者在不确定条件下可能得到的各种结果的效用的加权平均数3.降低风险的方法:常见的有多样化、购买保险和获取更多信息三种方法第四章生产论第一节厂商l厂商的组织形式:生产者亦称厂商或企业,它是指能够做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其组织形式有个人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2企业本质:一般从交易成本的角度来分析企业的本质3厂商的目标:一般假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第二节生产函数1生产函数: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2生产要素:在西方经济学中,生产要素一般被划分为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这四种类型劳动指人类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土地不仅指土地本身,还包括地上和地下的一切自然资源资本可以表现为实物形态或货币形态资本的实物形态又称为资本品或投资品资本的货币形态通常称为货币资本企业家才能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才能3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也称为里昂惕夫生产函数,指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生产函数假定生产过程中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则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的通常形式为:Q=(Minimum(L/u,K/v式中,Q为产量;L和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量;常数u 和V分别为固定的劳动和资本的生产技术系数它们分别表示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固定的劳动投入量和资本投入量4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由数学家柯布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于本世纪30年代初一起提出来的其一般形式为:Q=ALK式中,Q为产量;L和K分。
微观经济学复习重点(复习资料完整版)

微观经济学复习重点名词解释1.恩格尔定律:恩格尔定律是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则会下降。
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在一个家庭或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随着收入增加而减少。
)2.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差,它是消费者的主观心理评价,反映消费者通过购买商品所感受到的福利。
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当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
4.价格歧视:指垄断厂商凭借其垄断地位,对同样的产品向消费者索取不同价格的行为。
价格歧视可分为三种:一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按市场需求曲线将每一单位商品均卖给愿意出价最高的消费者,也叫完全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对同一个消费者或不同的消费者以不同的价格销售若干数量的相同商品;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在需求弹性不同的市场中对某一商品索取不同的价格。
(价格歧视指垄断厂商凭借其垄断地位,对同样的产品向消费者索取不同价格的行为。
以不同的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第二,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或市场是相互隔离的。
)5.机会成本:将一定的资源用于某项特定用途时,所放弃的该项资源用于其他用途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
(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6.序数效用论: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和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
微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微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稀缺物品:又称经济物品,是指对人们需要而言,供应有限的东西。
自由物品:是指供应丰富的足以满足人们需要的东西。
三个根本问题:是指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微观经济学:又称个体经济学,是指对一个经济个体〔如消费者、生产者、劳动者、地主、资本家和企业家〕进展分析研究的科学。
宏观经济学:又称总体经济学,是指把整个经济作为一个总体加以研究,描述其运行态势的总量和关系的科学。
直接交换:是指每一方都用自己的东西换取自己需要即想要消费的东西。
间接交换:是指先用自己的东西换取不直接需要即不能直接给自己带来满足的,但是很多人都愿意承受的东西,在用这些东西换取自己的需要的东西。
需求价格:是指每一个潜在的买者心目中对打算购置的东西愿意出的最高价格。
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一定时期内的需求量及价格之间的关系。
需求规律:是指描述在其他条件一样,随着价格的下降,需求量增加,相反,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的规律。
用一条向右下倾斜的曲线表示。
供应价格:是指每一位潜在的卖者心中对要卖出的物品愿意承受的最低价格。
供应: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一定时期内的供应量及价格之间的关系。
供应规律:是指描述在其他条件一样,随着价格的上升,供应量增加,相反,价格下降,供应量减少的规律。
用一条向右上倾斜的曲线表示。
均衡价格:当市场供求到达平衡,即需求量和供应量相等时,没有了调整趋势,此时的价格为均衡价格。
短缺:是指在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市场需求大于供应,导致供不应求的现象。
剩余:是指在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市场供应大于需求,导致供过于求的现象。
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的变化率及价格的变化率的比值,用以衡量买者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大数额及实际支付数额的差额。
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实际收到的数额及愿意承受的最小数额的差值。
最高限价:又称价格上限,是指政府规定某种产品或效劳的价格不得超过某一水平。
微观经济学 知识点梳理

市场需求=所有个人需求的加总需求价格:一定时期内购买者对一定量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原因:收入效应(IE)& 替代效应(SE)替代效应: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条件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替代品需求量的影响。
某种商品价格↑ ,而引起其他商品对这种商品的取代供给定理的例外:劳动力的供给;古董,古画,古玩等艺术品;土地,证券等均衡价格理论均衡价格: 某种商品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均衡价格的应用:1.政府的价格管制:支持价格:政府为了扶持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高于市场均最低限价,会引起供过于求,商品剩余。
税收对供求的影响(对供给方/卖方征税)从量税:按照商品数量征收的税,税额在所有价格下都相同从价税:按照商品售价的一定比例征收的税,税额随价格上升而增加弹性及其应用弹性:一个经济变量对另一个经济变量的反应的敏感程度需求弹性:e>1, 富于弹性(较平坦);化妆品、贵重首饰e<1, 缺乏弹性(较陡峭);柴米油盐e=1, 单位弹性,单一弹性;e = ∞, 完全弹性;e = 0, 完全缺乏弹性点弹性定义: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商品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计算:ed = −dQ/dp * P/Q对于任意一条线性需求曲线上的点,它在需求曲线上的位置越高,相应的点弹性数值就越大,反之,弹性系数越小。
注意:需求曲线的斜率和需求的价格弹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需求的交叉弹性和收入弹性需求的交叉弹性: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它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的交叉弹性=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率/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化率公式:Exy = ΔQx/Qx ÷ ΔPy/Py = (ΔQx/ΔPy) * Py/QxΔQx/Qx :x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化率;ΔPy/Py:y商品价格的变化率Exy = (dQx / dPy) * Py/Qx替代关系:e >0; 互补关系: e<0; 无关联产品: e=0政府向产品征收的流转税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分摊比例取决于该产品的弹性供给方和需求方,哪一方相对弹性更小,或者哪一方相对缺乏弹性,承担的税收就更多。
微观经济学各章重点知识点归纳

微观经济学各章重点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经济学的基础和核心原理-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机会成本和边际分析的概念和应用-供求关系和市场均衡-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第二章:供求关系和市场机制-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计算和意义-市场福利和市场效率-市场结构和垄断的产生及其对市场机制的影响-价格歧视和公平性的讨论第三章:个体消费者行为-效用理论和效用最大化原则-预算约束和货币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概念和计算-混合品和边际替代率的应用第四章:生产和成本-生产函数和边际产出递减-边际成本的概念和计算-长期和短期成本的比较-规模经济和生产要素组合的选择第五章:市场结构和垄断-垄断的特点和存在原因-垄断定价和利润最大化-垄断的福利损失和政府干预-自然垄断和垄断竞争的比较第六章:企业策略和市场均衡-市场竞争和均衡价格-不完全竞争的特点和存在原因-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的市场行为- Oligopoly和游戏理论的应用第七章:财政与政府干预-公共产品和原则代理的概念和分类-税收和供给侧政策的效果-收入再分配和社会福利的考量-政府干预的成本和效果评估第八章:市场失灵和外部性-外部性的概念和分类-正面和负面外部性的影响和后果- Pigouvian税和补贴的应用-公共物品和市场处置的问题第九章:信息经济学-不完全信息和不对称信息的性质-隐性行动和道德风险-信号模型和屏蔽效应的应用-信用市场和逆向选择的问题第十章:劳动经济学-边际生产力理论和工资决定-人力资本和教育投资-劳动力市场的不平等和分化-最低工资和劳动合同的效果第十一章:地租与土地市场-土地价格和市场竞争的影响-土地和城市规划的问题-土地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冲突以上只是对微观经济学各章节的重点知识点的简要归纳,具体内容可能因不同教材和教授的教学方式而有所差异。
在学习微观经济学时,还应注重理论的应用和例题的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绪论1. 经济学的定义和主要研究的问题。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社会中经济个体的经济行为,这里的经济个体包括消费者、生产者和生产要素所有者。
微观经济学主要是研究企业的经济行为和企业与其他经济单位的经济联系。
第一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2. 什么是需求、供给?影响需求和需求量的因素?影响供给和供给量的因素?3. 什么是正常、低档、普通、吉芬商品?它们之间的关系?它们的收入、替代效应的符号和方向?4. 供求定理5. 政府的税收,最高、最低限价政策堆价格产量和福利的影响。
6. 需求的三种弹性(价格、收入、交叉),什么样的商品对应的弹性符号。
7. 怎样8. 什么样的商品适合薄利多销9. 互补品,替代品。
10. 如何理解谷贱伤农11. 弹性正负,富有弹性,缺乏弹性。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12. 消费者均衡及条件(两种:基数效用论下,序数效用论下)13. 自价格效应的分解(收入效应,替代效应)第四章生产与成本14. 长期和短期的划分标准15. 边际产出,平均产出,总产出与三阶段论。
16. 短期成本曲线走势与生产三阶段图走势关系。
17. 边际产出与边际成本的对应关系18. 什么是规模报酬递增,递减,不变。
19. 内在规模经济及原因。
20. 学习曲线效应21. 什么是范围经济?22. 最适生产要素组合的含义23. 生产扩展线,长期、短期生产扩展线的区别。
24. 长期、短期成本之间的关系25. 什么是最低效益规模?第五章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与产量决定26.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27. 完全竞争市场短期均衡的条件28. 为什么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短期亏损还要经营29. 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30. 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的条件31. 为什么说完全竞争市场厂商长期均衡为零利润状态?32. 经济成本与会计成本,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的区别。
33. 什么是机会成本?第七章完全垄断市场的价格与产量决定34. 全垄断市场的特点35. 完全垄断市场厂商的边际收益和市场价格关系36. 什么是勒纳指数37. 完全垄断市场厂商的均衡条件38. 为何说垄断低效率39. 价格歧视及其种类40. 自然垄断及政府对其的管制第八章垄断竞争市场的价格与产量决定41. 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42. 主观需求曲线,客观需求曲线43. 垄断竞争市场有哪些竞争方式44. 垄断竞争市场的评价(优缺点)45. 垄断模型(寡头市场,卡特尔,价格领导、追随)46. 要素的边际生产力有哪几种形式(分别对应不同的市场)47. 买方垄断竞争的边际生产力48. 要素的需求曲线为什么右下倾斜49. 什么是一般均衡,什么是帕累托最优?50. 为何一般均衡是帕累托最优的XXXX51. 排他性,竞争性52. 私人物品,公共物品53. 外部效应,信息不对称,逆选择,道德风险,委托-代理问题54. 为什么说存在外部效应纯粹的市场资源配置是低效的?有哪些措施可以弥补?55. 什么是纳什均衡,占优策略(优超策略),最大最小策略,连续博弈56. 连续博弈中,先行者的优势,后行者的措施使先行者符合自己的XXXX57. 竞争、垄断、寡垄,消费者XXXX。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1.需求和供给: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并有能力购买其中一种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并有能力提供其中一种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价格是根据需求和供给的关系确定的,当需求超过供给时,价格上涨,反之亦然。
2.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是指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如果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的变动较大,则称之为弹性的;如果变动较小,则称之为不弹性的。
价格弹性有助于理解市场变动和政策影响。
3.效用理论:效用是指人们从消费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满足感。
效用理论认为人们在消费决策中会追求最大化效用。
马歇尔的边际效用递减原理认为,随着消费增加,边际效用递减,也就是说人们对每个额外单位的消费都会感到越来越少的满足感。
4.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是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如租金和固定设备费用。
变动成本是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如原材料和劳动力费用。
了解生产成本有助于企业决策和市场竞争分析。
5.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描述了市场竞争的程度。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
在完全竞争市场,存在许多卖家和买家,没有单个市场参与者可以控制市场价格。
在垄断市场,只有一个卖家,可以通过控制价格来操纵市场。
6.垄断力:垄断力指的是一个企业或市场对价格和产量的控制能力。
垄断力强的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价格和减少产量来获取更高的利润。
7.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不能有效分配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可能发生在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情况下。
这时,政府可能需要干预来修正市场失灵。
8.收入分配:收入分配研究不同个体或群体在经济中获得收入的情况。
收入分配可以通过税收政策、社会福利和最低工资等手段来调整。
9.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市场调节是指通过市场机制来决定价格和分配资源。
然而,市场机制并不完美,政府可能需要干预来调整市场失灵或实现公共利益。
政府干预可能包括价格管制、补贴、税收和监管等。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经济学基本概念
-经济学的定义和分类
-个体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理性选择理论和边际分析的概念及应用
2.市场供求
-供求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市场均衡的概念与分析
-市场调节机制及其限制
3.弹性
-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弹性对价格变动和收入变动的影响
4.生产与成本
-长期和短期生产函数
-生产要素组合及其边际生产力
-成本曲线和平均成本、边际成本的关系
5.市场结构
-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的特点与分析
-垄断定价策略及效果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6.消费者行为
-效用理论和效用最大化
-偏好和预算约束的相互作用
-边际效用和边际效用曲线
7.生产者行为
-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优化问题-生产要素选择和投入组合
8.广义均衡
-供给和需求的整体均衡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的影响
9.非完全信息理论
-隐藏动机和逆向选择
-计划与契约
10.公共物品和外部性
-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区别
-外部性和其对市场效率的影响
11.剩余理论
-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计算和分析
-税收和补贴对剩余的影响
12.经济增长与发展
-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和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的指标和影响因素
以上是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知识点的汇总。
在学习微观经济学时,可以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研究和练习,使其更加熟悉和掌握。
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1.市场供求:市场供求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供应曲线表示企业对产品的供应意愿,需求曲线表示消费者对产品的购买意愿。
市场均衡发生在供求曲线交叉点,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2.弹性:弹性是指市场对于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需求弹性衡量了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供应弹性衡量了企业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3.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是描述如何将输入转化为产出的关系。
它显示了不同输入对产出的影响,并通过边际产品表示每个额外的输入对产出的贡献。
4.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是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如租金和折旧费用。
变动成本是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如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
5.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描述了市场中不同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以及它们之间的竞争程度。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
6.完全竞争市场: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有许多小型买家和卖家,产品是标准化的,市场价格由供求决定。
7.垄断市场:在垄断市场中,只有一个供应者,可以通过控制价格和产量来影响市场。
8.垄断竞争市场:在垄断竞争市场中,存在许多相对小型的供应商,他们生产的产品相似但不完全相同,通过产品差异化来吸引消费者。
9.寡头垄断市场:在寡头垄断市场中,市场由少数几个大型供应商主导,他们可以通过协调定价来控制市场。
10.不完全信息:在经济活动中,信息的不对称性会导致市场出现问题。
卖方通常拥有更多的信息,这可能会影响消费者和企业的决策。
11.外部性: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对不直接参与该交易的其他个人或企业产生的积极或消极影响。
外部性可能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失衡。
12.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可被免费使用且无法排他性使用的物品,无法通过市场供给机制进行有效供应。
13.税收和补贴:税收是政府收取的对于商品或服务销售额的一种费用,补贴是政府的支付给企业或个人的一种款项。
税收和补贴可以影响市场均衡,改变消费和生产决策。
微观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整理

微观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整理一、导论1、稀缺法则:相对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而言,任何资源和商品都是稀缺的。
(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没有稀缺性就没有经济学)2、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失去的最佳选择可得的收益3、生产的四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1)土地:狭义的土地指土地本身。
而广义的土地是指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森林、矿山和河流在内的一切自然资源,因此,土地又可被称为自然资源。
(2)劳动:人类拥有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总和(3)资本:经人类生产出来的且用于生产其它产品所需的一切厂房、机器设备和工具的总称(4)企业家才能:组合土地、劳动和资本的能力。
企业家必须要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努力创新、承担风险和创造利润。
土地拥有者赚取地税,劳动者赚取工资,资本所有者赚取利息,企业家赚取利润;4、资源配置:将生产要素按一定比例进行组合、用于生产的活动。
经济学即优化资源配置的科学,生产效率表现为:(1)给定投入,产出最大;(2)给定产出,投入最小。
消费效率表现为:(1)给定货币开支,得到最大满足; (2)给定满足,货币开支最少5、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1)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决策者,如居民、厂商经济行为的一门学问. 研究消费、生产决策,以及政府政策如何影响生产和消费行为。
(2)宏观经济学是把一个经济视作总体进而研究宏观经济总量的一门学问。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一套理论来解释上述宏观经济变量是如何形成和决定的,并据此通过经济政策,实现经济稳定。
(3)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前者研究总产出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的决定,属于总量分析。
后者研究单个商品的均衡价格及其产量的决定,属于个量分析。
好比树木和森林的关系.6、经济学的四大基本问题:生产什么(种类问题)如何生产(方法问题) 生产多少(数量问题)为谁生产(分配问题)结果好坏,能否改善(价值判断问题)(1)生产什么是由比较优势决定的(比较优势是指比其它主体更低的机会成本从事某种活动。
微观经济学部分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部分知识点总结1.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之一、供给是指市场上参与交易的卖方愿意以一定价格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是指市场上参与交易的买方愿意以一定价格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求关系决定了市场的价格和交易量。
2.边际效应:边际效应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或消费时所产生的效益或成本的变化。
边际效应是理解个体决策的基础,也是理解市场行为的基础。
3.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描述了市场中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的互动方式。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等。
不同的市场结构会影响价格、生产量和资源配置等方面。
4.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是指商品或服务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价格弹性可以分为完全弹性、完全不弹性和中间弹性。
了解价格弹性有助于企业制定定价策略和市场预测。
5.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是生产一定数量商品或服务所需的资源和费用。
生产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是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如租金和管理费用;变动成本是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如原材料和劳动力费用。
了解生产成本有助于企业决策和资源配置。
6.企业行为:企业行为是研究企业如何在市场中做出决策的过程。
企业行为包括生产决策、定价决策、投资决策和营销决策等。
企业行为的研究可以帮助企业最大化利润、提高效率和适应市场需求。
7.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外部性、公共品、不完全竞争和不对称信息等。
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来纠正,例如通过征税、补贴和监管等措施。
8.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对社会福利影响的学科。
福利经济学研究如何在市场和政府干预之间平衡,以实现效率和公平的最优组合。
9.个体决策:个体决策是指个体经济主体在面对稀缺资源时如何做出最佳选择的决策过程。
个体决策包括了效用理论、边际效用和收入效应等的应用。
10.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研究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和消费行为。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1.需求和供给:需求是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购买意愿,供给是生产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和供给的交互决定了市场的价格和数量。
2.市场均衡:市场均衡是指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达到平衡,即需求量等于供给量。
在市场均衡点,价格和数量被决定。
3.弹性:需求或供给的弹性衡量了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需求弹性高表示消费者对价格敏感,需求弹性低表示消费者对价格不太敏感。
4.边际效益:边际效益是指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额外效益。
当边际效益等于边际成本时,理性的消费者或生产者会停止增加或减少其行为。
5.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了选择其中一种行动而放弃的最佳替代行动的成本。
考虑机会成本能帮助人们做出更有效的决策。
6.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不能有效地分配资源,导致资源浪费或不公平分配。
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的问题、不完全竞争和信息不对称等。
7.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描述了市场上的竞争程度。
市场结构可以分为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等。
不同的市场结构会影响价格和数量的确定。
8.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研究政府决策的经济学理论。
它考虑政府行为的动机和影响,并研究公共政策的效果。
9.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描述了生产过程中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
生产函数可以帮助生产者决定最有效的生产方式和生产要素的使用。
10.成本理论:成本理论研究生产过程中成本的决定因素。
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它们的变化会影响生产者的决策。
11.收入分配:收入分配研究社会中各个经济主体收入的分配情况。
收入分配的不平等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学关注点。
12.进步性税收和累进性税收:进步性税收是指税收在收入较高的人身上征收的税款比例大于在收入较低的人身上征收的税款比例,累进性税收是进步性税收的特殊形式。
以上是对微观经济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经济行为和市场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生活中,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经济决策。
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1.需求与供给:需求和供给是市场经济的基础。
需求是消费者愿意购买其中一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而供给是生产者愿意生产和销售的数量。
需求和供给的平衡将决定市场价格和数量。
2.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指市场中的竞争程度。
完全竞争市场下存在许多买家和卖家,没有个体的市场力量影响价格。
垄断市场下只有一个卖家,可以控制价格和供给。
其他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
3.弹性:弹性是个体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价格弹性衡量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动的敏感度。
需求弹性可以分为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
4.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是在短期内不变的成本,例如租金和工资;变动成本是根据生产数量的变动而变化的成本,例如原材料和劳动力。
5.效用与边际效应:效用是个体对商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的度量。
边际效应是指个体通过增加或减少使用或购买一个单位的商品或服务而产生的额外满足度。
6.生产函数与边际生产力:生产函数表示输入因素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边际生产力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输入因素所产生的额外产出。
7.利润最大化:生产者的目标是最大化利润。
利润最大化发生在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的点上。
生产者需要考虑不同的生产要素、供给曲线和竞争环境。
8.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指市场无法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可能的市场失灵原因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竞争。
9.收入分配:收入分配是研究个体和社会收入如何分配的经济学。
在市场经济中,收入分配受到工资、利润和利息等不同因素的影响。
10.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政府通过立法、监管和纳税等手段对经济进行调控的方式。
政府干预的原因包括解决市场失灵、促进资源分配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以上是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有助于理解个体和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微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微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知识总结1.市场需求与供给-需求曲线表示消费者在一定价格下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需求曲线的变化与价格弹性等概念密切相关。
-供给曲线表示生产者在一定价格下愿意出售的商品数量,供给曲线的变化与价格弹性等概念密切相关。
-市场平衡在需求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处,市场价格和数量等因素决定市场的均衡状态。
2.市场结构和行为-完全竞争市场是一种市场结构,特点是有很多买家和卖家,没有垄断力量,商品的质量和价格等在市场竞争中决定。
-垄断市场是一种市场结构,特点是只有一个卖家,有很大的垄断力量,商品的质量和价格等由垄断者决定。
-寡头垄断市场是一种市场结构,特点是由少数几个卖家垄断市场,具有一定程度的市场力量。
3.供给与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与生产数量无关,如租金、折旧等;可变成本随生产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如原材料、人力成本等。
-厂商的生产决策基于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比较,边际成本是生产一个额外单位产品所需要增加的成本,边际收益是生产一个额外单位产品所能获得的收益。
4.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市场外部性指市场交易行为对非直接参与者产生的外部效应。
正外部性有助于社会福利的增加,负外部性对社会福利产生损害。
-公共物品是指消费不排他且无法排斥他人消费的商品,给私人企业提供公共物品存在困难,需要政府提供。
-不完全竞争市场存在市场垄断者,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政府通过反垄断法和监管机构来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
5.生产要素市场-劳动力市场是指买卖劳动力的市场。
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决定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水平。
-资本市场是指买卖资本的市场。
资本的供给和需求决定资本市场的利率水平。
-土地市场是指土地资源的买卖市场。
土地的供给和需求决定土地市场的地租水平。
以上是微观经济学期末复习的重点知识总结,重点掌握市场需求与供给、市场结构和行为、供给与生产成本、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以及生产要素市场等内容,理解各个概念的含义和相互关系,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和模型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第⼀章绪论⼀、资源的稀缺性1.稀缺的客观性2.稀缺的相对性⼆、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规范分析:所谓规范,就是做评价,有⾃⼰的主观观点,描述事物应该是⼀个什么样的状态。
实证分析:内容客观,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资源的稀缺性导致经济学的产⽣第⼆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影响需求的因素:⼀定时期以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
(1)商品的⾃⾝价格。
(2)消费者的收⼊⽔平。
(3)相关商品的价格。
——替代品:对于两种物品,如果⼀种物品价格的上升引起另⼀种物品需求的增加,则这两种物品被称为替代品----互补品:互补品指两种商品必须互相配合,才能共同满⾜消费者的同⼀种需要(4)消费者的偏好。
(5)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需求定理反映商品本⾝价格和商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对于正常商品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存在着反⽅向的变动关系三、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1.需求量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2.需求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四、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同⽅向的变动五、弹性理论需求的价格弧弹性:(表⽰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dQ Q PQe P P QP=-=-需求的价格点弹性:(表⽰需求曲线上某⼀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价格弧弹性的中点公式:六、.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1)富有弹性,即ed>1。
(2)缺乏弹性,即0ed=0。
七、需求的收⼊弹性与恩格尔定律需求的收⼊弹性:在⼀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量变动的反应程度收⼊弧弹性公式为:点弹性公式为:恩格尔定律:对于⼀个家庭或⼀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则⾷物指出的收⼊弹性就越⼩,反之,就越⼤。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_重点_(考试必备)

第二章需求与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得基本概念第一节微观经济学得特点1微观经济学得研究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就是研究单个消费者与单个生产者得最优决策问题;第二个层次就就是研究单个市场得价格得决定问题;第三个层次就就是研究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单个市场得价格得同时决定问题前两个层次得问题可以借助经济循环流动图来加以说明2微观经济学得基本假设条件:“经济人”假设;完全信息假设第二节需求曲线1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得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得该商品得数量。
它包括购买欲望与购买能力两层含义。
少其中一项就不能算做需求2需求函数:就就是用来表示一种商品得需求数量与影响该需求数量得各种因素之间得相互关系公式Qd=f(P)(P:商品得价格;Qd:商品得需求量)当需求函数为线性函数时Qd=α-β•P(α、β为常数),该函数所对应得需求曲线为一直线需求曲线特征:向右下方倾斜,即斜率为负值,她们都表示商品得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得关系(吉芬物品除外)3需求定理:指商品得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得互为反方向得变化关系。
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需求曲线得形状就就是向右下方倾斜得第三节供给曲线1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得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得该种商品得数量。
它包括供给意愿与供给能力两层含义,少其中一项就不能算做供给。
2供给函数:就就是用来表示一种商品得供给数量与影响该供给数量得各种因素之间得相互关系公式Qs=f(P)(P:商品得价格;Qs:商品得供给量)当供给函数为线性函数时Qs=-δ+γ•P(δ、γ常数),该函数所对应得供给曲线为一直线供给曲线特征:向右上方倾斜,即供给曲线得斜率为正值。
她们都表示商品得供给量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得规律。
3供给定理:指商品得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得互为同方向得变化关系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曲线得形状就就是向右上方倾斜得,供给与价格为正向关系。
复习资料 - 微观经济学

名词解释1.机会主义:所谓机会主义是指人具有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为自己谋取最大利益的行为倾向。
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时会采取非常巧妙的隐蔽手段,要耍花招来欺骗对方。
2.需求弹性:Ed,就是需求量对价格变动反应的灵敏程度,即需求量变动率除以价格变动率。
因为需求的价格弹性是需求弹性中最重要的弹性,因此一般就把它成为需求弹性。
3.恩格尔系数:即随着收入的增加,食品方面的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
一般把这一比例成为恩格尔系数。
4.规模经济:指对于某些行业,生产规模扩大,随之成本降低,生产效率会越来越高。
5.供给弹性:是指供给量对价格变动反应的灵敏程度,即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的比率。
6.机会成本:是将一定的稀缺资源用于某种用途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的价值。
7.交易费用:是指为了完成某项交易进行谈判、收集信息、签订并执行合同而引致的非实物性质的费用和支出。
8.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在同一时间对同一商品向不同的购买者索取不同的价格,以获取更多利润。
9.道德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在签订契约后,信息优势方在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损害了处于信息劣势方的利益,且并不承担由此造成的全部后果的行为。
10.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对某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就是消费者剩余。
11.生产者剩余:就是实际价格与生产者能够接受价格之间的差额给生产者带来的福利水平。
12.边际效用:MU,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总效用量的增量。
13.公共物品:是指在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或服务。
简答题1,影响供给的因素第一,商品本身的价格(P)第二,相关商品的价格(Po)第三,生产要素的价格(C)第四,生产技术的变动(T)第五,厂商对未来的变动(E)第六,厂商的数量(N)第七,政府的税收和扶持政策(G)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市场,估计要受多种因素的总和影响。
供给量的变动与时间因素密切相关,而商品本身的价格水平是决定供给量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会成本: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最大利益。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需求变动通过整条曲线的移动来表示出来。
价格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是通过点在曲线上的移动来表示的。
决定需求的非价格变量:○1可支配收入○2消费者偏好○3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决定供给的非价格变量—生产成本:○1劳动力价格——工人的工资w○2资本的价格——利息r○3原材料的价格需求的变动:表示需求曲线的移动。
需求量的变动:表示沿着需求曲线的移动。
弹性:度量一个变量对于另一个变量的敏感性。
它告诉我们,一个变量发生1%的变化将会引起另一个变量相应的百分比变化。
需求的价格弹性:度量了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化的敏感性。
它告诉我们,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1%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将会发生多大的百分比变化。
需求的价格弹性衡量的是一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变化的百分比所导致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Ep=(%△Q )/(%△P),通常情况下,需求的价格弹性是一个负数。
需求曲线越陡越缺乏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对于大部分商品和服务而言——短期弹性小于长期弹性(如咖啡、汽油等)对于一些耐用品而言——短期弹性要大于长期弹性(如汽车、电器等)供给的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是指价格变化1%所引起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
由于价格和供给量是同方向变化的,因此,供给的价格弹性通常为正值。
供给曲线越陡越缺乏弹性▪对于大部分商品和服务而言:➢长期的供给价格弹性要大于短期的。
▪对于其他一些商品(可再生的产品):➢长期的供给价格弹性要小于短期的。
但总供给的长期价格弹性还是要大于短期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是指收入变化一个百分比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1对于大部分商品和服务而言:➢长期的收入弹性要大于短期的收入弹性。
收入的提高会促使人们购买更大的汽车,长期地看,汽油的收入弹性会随着时间而提高。
○2对其他一些商品(耐用品)而言:➢收入的长期弹性小于短期弹性。
最初,消费者愿意购买更多的汽车,增加了现时购买量(currentpurchases)。
随后,人们仅仅是购买新车来替旧车,新车需求量的增加是有限的。
汽油与汽车是互补品。
▪汽油:长期的价格弹性与收入弹性都要大于短期的价格弹性与收入弹性。
▪汽车:长期的价格弹性与收入弹性都要小于短期的价格弹性与收入弹性。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Cross elasticity of demand)是指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的一个百分比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化。
⏹替代品的交叉价格弹性为正值,而互补品的交叉价格弹性为负值。
效用U:消费者从商品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
§基数效用(cardinal utility):§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
§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序数效用(ordinal utility):§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
§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总效用TU (Total Utility):从商品消费中得到的总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MU (Marginal Utility):从消费额外一单位的商品中所获得的额外的满足。
或,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递减:随着对某商品消费量的增加,人们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个消费单位中得到的满足程度逐渐下降。
效用最大化原则:消费者应使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
或者说花在每一种商品上的每一美元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同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差。
◆或者:消费某种商品所获总效用与为此花费的货币总效用的差额。
◆需求曲线以下价格以上◆边际替代率:效用不变,增加一单位某商品,需放弃的另一商品量。
边际替代率为正数某条效用曲线方程可以看作是X1、X2的方程。
写为X2=f(X1)◆其某点斜率为其方程的导数◆商品边际替代率=该点斜率绝对值任意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该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
完全替代品:一种商品对另一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为常数时,这两种商品是完全替代品。
MRS12=常数。
常数不一定等于1完全互补品:当两种商品的无差异取钱为直角时,它们就是完全互补品。
预算线: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线。
收入效应:价格变动引起实际收入变动,导致需求量的变动。
替代效应:价格变动引起其相对价格变动,进而引起其对其他商品的替代,而导致需求量的变动。
边际技术替代率:产量不变,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的所需减少的另一种生产要素投入总产量TP(total product):投入一定量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
平均产量AP(average product ):平均每单位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
(如劳动力L)⏹AP = TP/L边际产量MP(marginal product):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产量。
(如劳动力L)⏹MP =△TP/ L规模报酬:其他条件不变,各种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动,即生产规模扩大,所引起产量变动的情况。
规模报酬递增:产量增加比例>规模(要素)增加比例。
f(λL ,λK)﹥λQ生产成本:生产一定产量所支付的费用。
⏹取决于:产量Q和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P。
生产成本=经济成本=隐成本+显成本总成本=显成本+隐成本=会计成本+机会成本经济利润=总收入-总成本经济利润=会计利润-机会成本平均固定成本(Average Fixed Cost)AFC。
●短期内平均生产每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固定成本。
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短期内生产平均每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总可变成本。
短期平均成本SAC:生产每一单位产品平均所需要的成本。
SAC = AFC平均固定成本+ A VC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
短期边际成本SMC Marginal cost 。
FC始终不变,因此SMC的变动与FC无关,SMC 实际上等于增加单位产量所增加的可变成本。
边际收益(Marginal revenue)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产量而产生的收入的增量。
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产量而产生的成本的增量。
利润= 总收入–总成本总收入TR(q) = P.q总成本TC(q) =固定成本+可变成本π(q)= TR(q)–TC(q)收益是指厂商出售产品后所获得的货币收入。
总收益(total revenue)TR=P×Q平均收益(average revenue) AR=TR/Q =P边际收益(marginal revenue)MR=dTR/dQ=p内在经济:厂商由自身内部规模扩大所引起的经济效益的提高。
也称作规模经济。
其他情况不变,产量增加倍数>成本增加倍数。
假定多种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比例是相同的,就是规模报酬问题内在不经济:随着厂商规模扩张到一定程度,由于本身规模过大而引起的经济效益的下降。
也称作规模不经济。
其他情况不变,产量增加倍数<成本增加倍数◆◆帕累托标准:如果至少有一人认为A优于B,而没有人认为A劣于B,则认为从社会的观点看亦有A优于B。
生产者剩余(producer surplus)是所有生产单位的边际成本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的总和。
即生产者供给曲线以上市场价格以下的那部分面积。
生产者剩余=PS=R-VC利润= π=R-VC-FC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价格控制导致总剩余的净损失。
是指价格控制的低效率;价格控制所导致的生产者剩余的减少超过了消费者剩余的增加。
垄断(Monopoly)(1)市场上只有一家企业生产和销售某种商品;(2)该商品没有其他的替代品;(3)存在着进入壁垒,其它企业进入市场非常困难或者不可能▪形成垄断的原因:1、独家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商品的全部资源或者基本资源的供给;2、独家厂商拥有生产某种商品的专利权;3、政府特许。
4、自然垄断——规模经济价格歧视的条件▪1)厂商对市场拥有一定程度的垄断权力,可以控制商品价格。
▪2)厂商知道不同消费者对商品具有不同的需求弹性。
▪3)厂商必须能够有效地分割和控制不同的市场,即阻止商品在不同消费阶层之间的倒卖或转卖行为。
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有三种广义的形式:▪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一级价格歧视(First 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对每个消费者分别制定不同的价格:这个价格就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或保留价格(reservation price )。
二级价格歧视:厂商对相同货物或者服务,根据不同消费数量规定不同的价格。
三级价格:将消费者分为不同消费特征的群,分别提供不同的价格。
在MR=MC处,不管是盈利还是亏损,厂商都处于由既定的收益曲线和成本曲线所能产生的最好的结果中,即厂商达到利润最大化.▪如果此时是盈利的,则一定是相对最大的利润;▪如果此时是亏损的,则一定是相对最小的亏损微观的画图解释那一大题:大家重点看MC,AC的那个图;无谓损失;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边际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边际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和平均总成本•会计成本和经济成本:机会成本•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消费者和生产者选择的原则•规模报酬、规模经济•帕累托有效(帕累托标准)•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边际收益•道德风险•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选择原则•收入的边际效用•1、消费者效用函数为:u(x,y)=x2+y2,px=5,py=10,消费者总收入I=200。
•(1)该消费者分别消费多少单位商品x和商品y,才能实现其效用最大化?•(2)效用最大化时,其收入的边际效用是多少?•••2、厂商生产函数为:Q=f(L,K)= 50KL-10L2-2K,假定该厂商目前处于短期生产,且K=10。
•(1)总产量TPL、平均产量APL以及边际产量MPL函数;•(2)TPL、APL、MPL最大时的产量。
••3、两个厂商提供燃油,需求曲线:P = 100-Q,Q=Q1+Q2 ,厂商成本函数:C=10Q。
•古诺均衡解,厂商利润?•先行者利益——Stackelberg 模型的均衡解,厂商利润?•厂商合谋时总产量?每个厂商的产量和利润?•已知生产函数Q=f(L,K)=2KL-0.5L²-0.5K²,假定厂商目前处于短期生产,且K=10.(1)写出短期生产中该厂商关于劳动的总产量TPL函数、劳动的平均产量APL 函数和劳动的边际产量MPL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