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物形象

合集下载

宋江的性格特点

宋江的性格特点

宋江的性格特点2011-02-11一,伪善。

宋江其实是个扮猪吃老虎的人,他很能揣测人心,会急人之难,所以被称作及时雨,他总能在最需要时伸出援手,让人记住恩惠。

二,脆弱。

宋江终究出身下层,加上小府吏的个性,平时也是糊口在夹层里, 这就久已了他脆弱怕事的个性。

三,功利。

宋江和大大都梁山好汉同样,是逼上梁山的,他本质里还是对仕途有着憧憬的,所以会接受招安,并劝说其它人接纳朝廷。

宋江是《水浒传》里边名号至多的1 个,宋江的外号有4 个。

一出场就先容了宋江的三个外号,这三个外号实际上就是先容了宋江的三个性格独特的地方:1 个是黑宋江,因为他长得面黑,身体比较矮,这是就他的形体来讲的,并非如林冲、关胜等人英武特立,也不如吴用、公孙胜等人那样子温文尔雅温文尔雅,他长的其貌不扬。

第 2 个是孝义黑三郎,讲的是他对待父母,讲求孝道,他的孝道贯串到了他的思想当中,成为他思想的 1 个部分,并且是他的思想的 1 个很重要的支撑点;第三个是及时雨,讲的是他仗义疏财,扶危济困,这在后面他陆续和弟兄们交往中能够看得出来,在这一点上他做得到位。

这三个外号实际上重点先容了宋江平时的为人和喜好,并且都是没事了工作以外的表现,好比"爱习枪棒"、"挥金似土"、"排难解纷"、"扶人之困"等等,这些个好处多都具有一些江湖上的感觉,在民间宋江是1 个喜欢做好事、愿意做好事的热肠人,无论是在家子伦理上还是在社会形态关系中他以本身的作为赢得了大家普遍的认可宋江,字公明外号:及时雨呼保义黑三郎宋江是整部《水浒传》中第一号人物,作为文学形象,也是最饱满、最立体、最庞大、最有艺术魅力的1 个人。

是农民起义军的领头人在《水浒传》中,宋江原为山东郓城县一刀笔小吏,字公明,外号.呼保义。

面目乌黑,身材又矮又小,平素为人仗义,挥金如土,好交友朋友,和时雨而天下闻名。

因晁盖等黄泥冈劫生日纲贩卖枣子之事事发,宋江把官军何清追捕的消息告知晁盖。

《水浒传》之宋江人物形象研究

《水浒传》之宋江人物形象研究

在《水浒传》这部作品中,武松形象对于全书主题的贡献非常重要。他代表着 江湖侠义精神,这种精神是小说的核心之一。武松的忠诚、勇敢、正直的形象, 使人们对于“忠义”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的行动也时刻提醒着人们要 坚守正义,不为权势所动摇。在梁山好汉中,武松虽然出身贫寒,但他的豪爽、 豁达和对朋友的忠诚却成为了众多英雄的楷模。他的形象也激发了读者的正义 感和对于真理的追求精神。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各具特色,而且生动鲜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代表 性的人物形象之一。《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而且对后世 的影响也非常深远。这些人物的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在了中国人的心中,成为了 一种文化符号和象征,激励着人们为正义而斗争,为善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描写江湖豪杰、草莽英雄的传奇小说。 其中,武松是一个备受读者的人物。他以其勇猛、豪爽、忠诚的形象,成为了 《水浒传》中最具代表性的英雄之一。在本次演示中,我们将对武松人物形象 进行深入分析,探究他在小说中的形象塑造及其在全书主题中的贡献。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创作,成书后经历 代修改,最终以罗贯中的版本流传最为广泛。这部小说以白话文写成,通过描 写梁山好汉的反抗欺压、壮大梁山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的征战,展现 了宋江起义的全过程。
《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塑造了一批独具特色的英雄人物。他们个性鲜 明,各具特色,如武松、林冲、李逵、鲁智深等,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 性格、背景和故事。这些人物的形象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他们的共同特点是 善良、豪爽、不畏强权、爱好打抱不平,但每个人又有其独特的特点。
在《水浒传》中,武松的外貌描写十分生动。他有着虎背熊腰的身材,面容威 猛,让人望而生畏。他的打扮也十分朴素,身穿青衣,头戴毡帽,腰挎单刀, 脚踏栗色皂靴。这种外貌描写不仅使读者对武松的形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同 时也突显了他的豪爽、粗犷的性格特点。

论水浒传中的宋江人物形象

论水浒传中的宋江人物形象

宋江的人物形象宋江是《水浒传》中的第一号人物,也是最丰满、最立体、最复杂、最有艺术魅力的一个人物形象之一。

“仗义英雄”宋江是一名押司,在衙门中管理文书案牍,对老百姓的疾苦有一些体验的,对老百姓是同情的,对他人的困境,均能雪中送炭。

有“及时雨”之称。

“生死至交一碗酒”是他人生信条,“急人之所急”是他的做事准则。

各路英雄对宋江的顶礼膜拜,正是对他的“义举”的回报;也正因如此,宋江才有那么大的凝聚力,将众多好汉团结在他的周围,他也才能够稳坐帅位。

当宋江成为梁山义军首领后,他关怀兄弟,对梁山好汉不分上下,一律兄弟相称。

“忠孝双全”“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

《水浒》中宋江的“孝”是有名的,“于家大孝”,“事亲行孝敬”,因为孝,他另立户籍,以免因事连累家人;因为孝,在得到父亲“病故”的信息而大哭昏迷;因为孝,他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肯上山落草,以免被人骂为不忠不孝之人。

由于宋江接受的是正统的儒家思想教育,学的是孔孟之道,在行事上必是以“忠”、“孝”为先,时时想着忠于君主,处处都要“不违父教”;在他的心里,皇权是至高无上的,反黄帝无疑是大逆不道的勾当,是无论如何不能干的,甚至于“宁可朝廷负我,我心不负朝廷”。

“反抗”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宋江是反抗的,浔阳楼反诗是宋江对黑暗社会发出的反抗宣言,宋江道德的义士气质和政治的反抗性已交着在一起,成为宋江性格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宋江一生因为其性格得以成就,但也因其性格而遭遇毁坏,宋江“忠孝双全,美名远播”,使他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声誉。

宋江从济州到青州,从宋家庄到清风寨,不义之辈总是在迫害他,而义气兄弟则总是在救助他;这是他从现实强烈的对比中,认识到回到过去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总之,宋江有着他那个阶级、有着他这类人物的虚伪、奸诈、玩弄权谋、残忍狠毒的属性,也有知人善任、忍辱负重的胆识和胸怀,又有劳动人民讲义气、重信用的优良品质。

浅论《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物形象

浅论《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物形象

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初/定稿)题目:浅论《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物形象指导教师: 张海准考证号: 100209200197 考生姓名:杨洋内江市(地、州)东兴区县(市、区)工作单位:内江师范学院写作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浅论《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物形象指导教师:张海作者:杨洋准考证号:100209200197 内容摘要:宋江这个人物在《水浒传》中举足轻重,自从《水浒传》问世以来,一直对宋江的评价褒贬不一。

宋江是《水浒传》中最复杂的人物形象,也是最经得起琢磨的一个人物形象。

宋江有四个绰号:黑宋江、孝义黑三郎、及时雨、呼保义。

他的每一个绰号,都表现了他在这个方面的特点,也表现出了这个人物的复杂性。

他与其他英雄好汉一样都是被逼上梁山的,所以“逼上梁山”是宋江和其他英雄上山聚义的共同原因。

因为宋代出现了繁荣的城市经济和都市社会以及相应的文化建筑等,但高度集中的城市经济必然会导致人们在权力、金钱、利益以及与之相关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等方面需求的无限增大和残酷斗争,从而引起许多社会问题,其结果必然是弱肉强食,遍地不公,其中的弱者被逼造反也是在所难免了。

所以后人以“逼上梁山”作为说明被逼无奈而被迫采取极端手段的成语,足见它所包含的绿林文化精神底蕴。

因此,这种社会情况就孕育了宋江这样既具有常人难有的义、忠、孝和反抗精神。

关键词: 义气;忠心;孝顺;反抗精神一、宋江身上最具活性的性格要素————“义”。

1,从绰号“及时雨”可以看出, 他仗义疏财,扶危济困。

宋江早先为山东郓城县押司,整日书写文书,舞文弄墨,是一刀笔小吏。

平日里喜欢结交友人。

及时雨,意为宋江常替人排忧解难,如上天解救旱地的甘霖。

也就是说宋江能够急人所急,善于济危解困的派头。

他在掏腰包散钱的时候,没有斤斤计较到回报的,也正是这种不经意的慷慨,让他在江湖上获得了很好的名声。

比如,第三十七回中宋江在揭阳镇上,遇到了病大虫薛永在街上使枪棒卖艺。

论水浒传中的宋江人物形象

论水浒传中的宋江人物形象

浅析《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物形象写作提纲一、宋江是一位仗义英雄1.仗义疏财、济弱扶贫2.仗义待友、侠名远扬二、宋江的“忠孝双全”1、孝亲敬友、忠孝双全2、孝忠君主、忠贞报国三、宋江的“反抗”1、题诗言志2、聚众梁山内容摘要:《水浒传》中,宋江是一个有着复杂多重的性格人物形象。

施耐庵塑造宋江这一人物形象, 抛弃了历史上的宋江,塑造了新的人物形象。

与历史原型的差距有着明显的差距, 他是阴险奸诈,还是忠义两全?是道貌岸然,还是江湖好汉?本文就围绕宋江上梁山之前曲折过程,以及梁山上后的起义生活,再后来接受朝廷招安,来分析这个人物性格的多重性。

对于我们不断深入了解探索《水浒传》中思想内容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水浒传》宋江人物形象正文:《水浒传》是一篇悲壮的史诗,通过描写众位好汉被逼上山的遭遇,以及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展现了北宋末年朝政腐败,奸佞当权,社会黑暗,人民奋起反抗而最终找不到出路的社会状况,汇集起北宋末年的社会生活画面。

在众多的英雄中,作为中心人物的宋江是最复杂的,从刀笔小吏到义军领袖,再从义军领袖转变为封建王朝的走卒,直至兔死狗烹,其悲剧的一生令人扼腕痛惜、催人泪下。

作为文学形象,宋江是《水浒传》中的第一号人物,也是最丰满、最立体、最复杂、最有艺术魅力的一个人物形象之一。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宋江这个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一、宋江是一位仗义英雄1.仗义疏财、济弱扶贫宋江是一名押司,在衙门中管理文书案牍,对老百姓的疾苦有一些体验的,对老百姓是同情的,对他人的困境,均能雪中送炭,给予帮助。

宋江仗义疏财,扶危济困,第二十一回叙述他接济唐牛儿,许给卖汤药的王公公一具棺材及送终之资。

而阎婆惜这件事可以算是宋江若干行善济弱中比较重要的事件。

阎婆惜是东京汴梁人士,她跟着父母到了山东投奔一个官人不着,流落在郓城县。

屋漏偏逢连阴雨,阎家的父亲暴病身亡,却无钱埋葬,阎婆惜和母亲陷入赤贫境地,连父亲的棺材都买不起,更不用安葬了,仗义疏财的宋江在街上听到了这件事情,就出手相助,给棺材铺打了招呼,让阎家母亲去拿口棺材,又见阎家母女生活无着,随手给了母女十两银子,阎婆惜母女感恩涕零。

水浒传宋江人物形象分析

水浒传宋江人物形象分析

水浒传宋江人物形象分析
在宋江的一生中,“忠”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

即使屡遭迫害被逼上梁山,他都没有放弃过“忠”的想法。

宋江在率众起义的时候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号,但仅仅只是反贪官而不反皇帝,这正是宋江性格中“忠”的具体体现。

然而水泊梁山的起义最终却可笑地成为了对皇帝尽忠的一种手段。

扩展资料
宋江性格仗义,喜好扶危济困。

事实上,宋江只是一个小小押司而已,其出身也只不过是一个小地主阶级。

但即使如此,他仍然想人所想、急人所急。

宋江初见李逵就给他十两银子,其仗义疏财的性格令李逵非常感激,以至于李逵矢志不渝地终身相随其后。

他为了维护他和晁盖之间的兄弟情义,怒杀阎婆惜。

他对所有头领均以兄弟相称,在征讨方腊的时候,每死一名兄弟宋江都会为之痛哭流涕、悲伤欲绝。

在宋江的一生中,“义”这一性格特点被他演绎得淋漓尽致。

《水浒传》中的宋江

《水浒传》中的宋江

《水浒传》中的宋江——“义胆包天,忠肝盖地”的仁义英雄摘要:宋江是《水浒传》中最复杂的,也是最经得起琢磨的一个人物形象。

上梁山之前,他为了自己的心腹兄弟,私放晁盖。

并且怕事情暴露,杀死阎婆惜。

这些事情看,我们可以说宋江是一个仗义的英雄。

上梁山之后,他就变成了一个义军的首领,领导梁山兄弟的几次战役,都充分显示了他的指挥和组织才能。

受招安后,他又变成了一个朝廷的忠臣。

从梁山的堂名即可以看出。

综上所述,我认为宋江是个“义胆包天,忠肝盖地”的仁义英雄。

关键词:《水浒传》,宋江,义气,忠义引言:《水浒传》的评点者金圣叹曾经说过:“《水浒传》写一百零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零八样。

”这虽有点夸大,但《水浒传》确实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宋江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形象,也是一个关键性的人物,本文试就这一形象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在走上梁山之前,宋江的性格特征宋江是江湖好汉们十分敬爱的人物,有着群星烘月般的待遇,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人们这么仰慕他呢?且看18回(P138)宋江出场的一段文字:那押司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

为他面黑身矮,人都唤他叫黑宋江,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

他刀笔精通,史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

端的是挥霍,视金似土。

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賙全人性命。

时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賙人之急,扶人之困。

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却把他比的做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

这段文字道出了其中原委,他能仗义疏财,挥金似土,济人贫苦,賙人之急,扶人之困。

书中写的事例就有赍助卖糟腌的唐牛儿,答应给卖汤药的王公一具棺材,为流落郓城的阎公送终,至于出于江湖义气,担着血海一般于系为晁盖等通风报信,则更是急人之难的表现了。

宋江人物形象分析

宋江人物形象分析

宋江人物形象分析【第1篇】《水浒传》中宋江人物形象分析宋江在《水浒传》中是个不一般的人物。

有人说他是“忠义的化身”,也有人说他是“奸诈小人”。

在我看来,这两种说话他都当得。

至于孰轻孰重?我想那忠义必然是占着主要地位的,而奸诈也只是为了更好的诠释他的忠义罢了。

宋江的一生是曲折的,先是仗义英雄,再是梁山首领,到招安后成为朝廷忠臣,最后却是悲惨的结局。

他是人称的孝义黑三郎,他也是及时雨宋江。

他是仗义英雄,讲究一个义字。

他又想报效朝廷——可以认为这是他的初衷,正所谓忠义两难全。

这宋江还真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

看那第十八回中,宋江听到晁盖犯事后,吃了一惊,肚里却寻思道:“晁盖是我心腹弟兄。

他如今犯了弥天大罪,我不救他时,捕获将去,性命便休了!”宋江内心很紧张,可是并不表现出来,而是不慌乱地道:“本官发放一早晨事物,倦怠了少歇。

观察略少坐一坐。

”实则快马奔那晁盖庄上报信去了。

可见宋江处事老练,非寻常人。

他通风报信后,更是不慌不忙。

当知县欲差人去捉时,宋江道:“日间去,只怕走了消息,只可差人就夜去捉。

”既是端正了自己的态度,又给晁盖争取了许多时间。

可真是随机应变,处事周密细致。

宋江自知晁盖犯事是有违法度,却也知那等人所劫的是不义之财。

心里望晁天王能逃过此劫,表面上却也做个要缉拿贼人的样子。

如此内心矛盾的宋江,想必他心里必是十分痛苦挣扎。

宋江是一个顾法度的人,可他也是仗义英雄。

当法与义发生矛盾时,便将法度抛之脑后了。

因此他为了梁山好汉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杀了阎婆惜。

宋江杀人后,躲于家中地窑子中。

“且说宋江,他是个庄农之家,如何有这地窑子?”这宋江特会算计,“预先安排下这般去处躲身,又恐连累父母,教爹娘告了忤逆,出了籍册,名户另居,官给执凭公文存照,不相来往,却做家私在屋里”。

浅论_水浒传_中宋江的人物形象_崔香梅

浅论_水浒传_中宋江的人物形象_崔香梅

人 文 论 坛167INTELLIGENCE浅论《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物形象沈阳师范大学渤海学院08级中文系对外汉语言专业二班 崔香梅摘 要:施耐庵所著的《水浒传》作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可见《水浒传》的地位及文学价值。

宋江作为《水浒传》中的领军人物,是阅读和研究这部小说当之无愧的第一人物,宋江是《水浒传》中一个有着复杂多重的性格人物,施耐庵把宋江的身份塑造成了—个郓城县押司,整日舞文弄墨、书写文书。

施耐庵这样的做法与他的思想和经历密切相关,施耐庵在塑造这个角色时从自己的经历出发,抛弃了历史上的宋江,塑造了新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水浒传》 宋江 人物形象《水浒传》是一部以我国的农民起义、农民战争为题材的优秀的古典名著。

它反映了封建社会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描写了一群敢作敢为、豪放不羁的英雄好汉形象。

《水浒传》作者的施耐庵因为时运不济,空有一身报复,但是报国无门,所以施耐庵得这种矛盾心理造就了宋江的矛盾的人物性格。

施耐庵笔下《水浒传》中宋江的原型,至正十三年癸已正月,张士诚与李伯升、吕珍、潘元明等18人在白驹场起义,施耐庵参加了张士诚的农民起义。

张士诚访聘施耐庵,施作《江湖豪客传》(即《水浒传》)正45回矣。

《水浒传》前45回最为精彩,属义侠小说范畴,与施耐庵生活安定有一定关系。

45回以后施耐庵转入军事行动,以张士诚起义为原型的军事活动隐晦曲折地写入书中。

水浒的原型是以宋江起义为名,行张士诚起义之实。

《宋史》中关于宋江的记载,共有三处:《徽宗纪》、《侯蒙传》、《张叔夜传》。

《宋史·张叔夜传》说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

说明宋江最早的起义地点是在黄河以北,而梁山泊却在黄河以南。

“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材必过人,不若赦过招降,使讨方腊以自赎,或足以平东南之乱。

”他所提到的宋江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河朔是河北,京东是山东。

又提到这支小部队战斗力非常强,“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几万官兵都对付不了他。

分析宋江的人物形象特点 水浒传宋江人物分析

分析宋江的人物形象特点 水浒传宋江人物分析

分析宋江的人物形象特点水浒传宋江人物分析水浒传里,梁山好汉们的下场大都不太美妙,而这一切都是拜他们的大哥头领宋江所赐。

可是,为什么这些身怀绝技的英雄豪杰,都甘愿为其俯首称臣,甚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呢?宋江身上到底有什么魔力,值得他们誓死不悔,舍命追随呢?一、宋江的人生道路1.怀抱志向,顺民的选择宋江在书中的出场是以迎娶美娇娘阎婆惜为起点,本来他作为地方上一个安分守己的官府书记员(押司),只是出于好心,收留了阎婆惜母女俩儿,安置之后,就此行善一桩。

没想到,阎婆惜却恩将仇报,贪图钱财,与他人通奸不说,还借机想要讹诈宋江,看到晁盖等人的书信和象征性地谢礼,就狮子大开口,迫使其就范。

宋江被逼无奈,情急之中,怒杀斯人,摊上了官司,但依靠家里花钱摆平,最终被发配到了江州,戴罪伏法。

到了这时候,宋江因为家事所累而固定思维,还是想做一个良民,争取在体制内寻求出人头地的机会。

但天不遂人愿,宋江的野心在酒后彻底暴露,内心的骄傲与志气的挣扎,让他说出了心里话,压抑了太久的怨恨和屈辱,在浔阳楼头的“反诗”中显明端倪,被别有用心者抓住了把柄,因此遭遇了人生最危险的一次劫难。

在江州法场上,宋江几乎命不久矣,好在自己平时积攒的人情此刻发挥了作用,梁山好汉将他解救出来,从此走上了开辟事业的新路。

2.江湖,宋江的事业宋江作为一个读书人,功名未获,前半辈子庸庸碌碌,只能在公家干点抄写文本的杂活,成天接触这些烦琐的杂务,与他自视甚高的“封妻荫子”理念差距甚远。

然而,他毕竟不是平常人,家里颇为殷实,且为人急公好义,在江湖上广结豪杰,因此得到了众人的交口称赞。

此外,宋江做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的眼光与手腕确实不一般,好些英雄豪杰在落魄时得到了资助,闯出一番事业后,宣传宋江的美名,使他声誉远播。

不过,宋江确实向来宅心仁厚,能够做到来者不拒,比如对阎婆惜这种贫苦的社会底层,还是有恻隐之心,至于自己到头来看走了眼,也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

总之,宋江在以“慈善”遍交天下朋友的做法中,收获巨大。

论《水浒传》中宋江人物形象二稿

论《水浒传》中宋江人物形象二稿

论《水浒传》中宋江人物形象内容提要:《水浒传》是描写北宋末年一次农民起义的作品。

宋江是作品屮的主人公,也是农民起义的领袖。

他的一生中充满着“忠、孝、仁、义”,他是《水浒传》中最丰满、最立体、最复杂、最有艺术魅力的一个人物。

对宋江这个人物的思想,众说纷纭。

那么,宋江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他是仗义的英雄,还是国家的忠臣?是阴险奸诈,还是忠义两全?是道貌岸然,还是江湖好汉?本文就围绕宋江上梁山之前的曲折过程,以及上梁山后的起义生活,再到后来率领梁山众多兄弟接受朝廷的招安,来分析这个人物性格上的多重性。

而对他复杂性格的分析,对于我们不断地深入了解和探索《水浒传》的思想内容也是具有重大的意义的。

关键词:《水浒传》宋江人物形象一、宋江的“义”(一)仗义疏财、行善济弱、救人之急。

宋江是一名小史,在衙门屮管理文书案牍,对老百姓的疾苦是有一些体验的,对老百姓是同情的,对他人的困境,均能雪屮送炭,给予帮助。

宋江仗义疏财,扶危济困,第二十一回叙述他接济病牛儿,许给卖汤药的王公公一具棺材及送终之资。

而阎婆惜这件事情可以算是宋江”若干次行善济弱屮比较重要的車件。

阎婆惜是东京汴梁人士,她跟着父母到山东投奔一个官人不着,流落在郓城县。

屋漏偏逢连阴雨,阎家的父亲暴病身亡,却无钱埋葬,阎婆惜和母亲陷入赤贫境地,连父亲的棺材都买不起,更不用说安葬了。

仗义疏财的宋江在街上听到了这件事情,就出手相助,给棺材铺打了招呼,让阎家母亲去拿口棺材,又见阎家母女生活无着,随手给了母女十两银子,阎婆惜母女感恩涕零。

按理说,宋江与阎婆无亲无故,素不相识,他没有帮助阎婆惜的理由,对阎婆惜的求助可以不理不睬或些许资助,可宋江帮助了她。

(二)仗义待友、侠名远扬宋江私放晁盖,不告诉官府是因为仗义。

宋江作为一个朝廷懂法的人,知道晁盖所犯的一串串事件都是灭九族的的罪,但是他担心兄晁盖等人,怕他们出了闪失。

于是他知法犯法,私放晁盖,为了义气主动承担了这些风险。

论《水浒传》中宋江的形象

论《水浒传》中宋江的形象

论《水浒传》中宋江的形象《水浒传》中最具有争议的人物形象那就不得不说是宋江,宋江,一个半农半吏的地主阶级与封建知识分子的结合体,他孝义,他谦虚,他仗义,他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又充满了抱负,但他却又难以跳出时代的怪圈。

蓼儿洼上的一抹黄土,那是他的悲剧,也是作者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

下面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宋江的形象:一、胸怀大志、患得患失作为郓城县刀笔小吏,宋江生逢末世,胸怀大志。

《水浒传》第十八回对他出场的描写是:做定时浑如虎相,走动时有若狼形。

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之心机。

志气轩昂,胸襟秀丽,刀笔敢欺萧相国,声名不让孟尝君,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的好汉。

他为人排难解纷,济人贫困,周全人性命,注意收拢人心。

这是乱世枭雄的首要特点。

不过,宋江不以武艺称雄,也不以文采见长。

他抑自身短处,扬自己长处,重点在做人上下功夫,而不重于做事,深得征服人心的奥秘,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疏财仗义更多能,事亲行孝敬,待士有声名,及时甘雨四方称。

在豺狼当道,社会黑暗混乱的季世,宋江的早期活动突出表现了他处心积虑图谋天下的抱负。

只是因为时机未到,才暂时守着刀笔小吏的岗位,上通官府,下结豪杰,只等时机来临,揭竿而起,聚积好汉,养成势力,摇动天下。

正所谓“他年遂得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那时候,北宋王朝承平日久,累世因循末俗之弊,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徽宗荒淫无耻,重用蔡京、高俅、杨戬、童贯等四贼,政治腐败。

他们公开卖官鬻爵,养拉私党,争权夺利,互相倾轧。

英雄豪杰试图靠文才武略建功立业,青史留名,是不可能的。

即如蔡京以翰林学士出身,实非因才略见用。

他凭着早年遭迹端王,当上老师,工书善画,投合端王;又凭着几十年的官场操练,练就一身察言观色,溜须拍马的本事,把小主子伺候得烫贴舒服。

一朝端王登基,蔡京夤缘而上,成为当朝太师宰相。

浑如明朝大奸臣严嵩以善写“青词”阿附世宗嘉靖皇帝的路数。

其他象高俅、童贯、杨戬之流,千箾之辈,亦皆因遭迹端王,迎合端王通熟浮浪子弟门风,里外帮闲,无非吹弹歌舞,踢球打弹,相扑玩耍,做低服小,委屈忍让,慢火煎鱼,持之以恒,把一个“捧”字做到十二万分。

宋江形象分析

宋江形象分析

宋江形象分析(一)、宋江形象分析天魁星呼保义宋江宋江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梁山一百0八将之首,人称“孝义黑三郎”、“及时雨”、“呼保义”。

原本是郓城县押司,后加入梁山,在托塔天王晁盖阵亡后成为梁山的首领,极力主张接受朝廷的招安,并在被招安后率领梁山兄弟们先后攻打辽国以及田虎、王庆和方腊率领的起义军,回朝后不久被奸臣高俅等人用毒酒害死。

宋江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历史上他是北宋宣和年间农民起义军的首领,后来投降宋朝。

梁山排名:第一位梁山职务:总督兵马头领事迹:三打祝家庄性格:稳重背景经历:宋江自幼与同在郓城县东溪村晁盖相熟,“生辰纲”事发后,宋江私传讯息,使晁盖等人脱险。

晁盖上梁山后,为报宋江之恩,派刘唐携礼物夜走郓城县答谢,宋江推辞不成,只好留下书信和两条黄金,不料被他那私通张文远的小妾阎婆惜发现,并以此要挟,宋江怒杀阎婆惜,逃回家隐藏起来,后得好友朱仝私放,赴柴进庄上避难,并与武松相识。

宋江后走往清风寨投靠好友花荣,并于清风山结识燕顺、王英、郑天寿三位山寨头领。

在清风寨观灯时遭知寨刘高之妻陷害,便与花荣大闹清风寨,收得秦明、黄信,劝众人同上梁山,于路在对影山劝收吕方、郭盛。

不期路遇石勇得宋江家书,宋江回家奔丧被擒,发配江州,沿途结识李立、李俊、童威、童猛、穆弘、穆春、薛勇、张横等好汉,至江州经梁山军师吴用书信介绍与戴宗相交,后得会李逵、张顺;宋江又在酒醉之下于浔阳楼题反诗被判死罪,得梁山众英雄法场相救,白龙庙聚会同上梁山。

早先为山东郓城县押司,整日舞文弄墨,书写文书,是一刀笔小吏。

晁盖等七个好汉智取生辰纲事发,被官府缉拿,幸得宋江事先告知。

晁盖派刘唐送金子和书信给宋江,宋江的老婆阎婆惜发现宋江私通梁山,趁机要胁,宋江怒杀阎婆惜,逃往沧州。

被迫上梁山。

后宋江做了梁山泊首领。

受招安后,被宋徽宗封为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最后被高俅用毒酒害死。

刀笔精通,吏道纯熟,仗义疏财,平生好结各路江湖好汉,人称“及时雨”。

宋江的人物形象分析

宋江的人物形象分析

宋江的人物形象分析宋江人物形象分析篇一“多面人”——宋江李卓臻宋江因杀了阎婆惜,被迫放弃押司之职,躲过朱仝、雷横的追查后,到了柴进府上避难,离开柴进府后,在梁山泊附近被抓上山,识得晁天王晁盖。

后来晁盖死后,宋江坐上了第一把交椅。

汇聚各方天地罡煞,共计一百单八将好汉,水陆军兵十万余人。

官府两次招降,第一次因酒肉官腐御酒,而招降失败;第二次因高俅篡改诏书被发现,而招降失败。

后来高太尉多次围剿梁山泊,均以失败告终。

宋江在晁盖死后,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可见宋江被逼无奈上了梁山,但心向朝廷。

宋江多重性格,他仗义疏财、济弱扶贫、孝亲敬友,这是他性格中温柔敦厚的一面。

他效忠皇帝、只认忠义二字,这也是他性格中传统保守的一面。

他明为朝廷办事,是个司押,暗地里却与流寇盗贼勾结,露出了他虚伪的一面。

他在收秦明时,杀了他全家,他在收卢俊义时,在墙上写下反诗言志,显现出他性格中阴暗反叛的一面。

可见,宋江是一个性情多变,性格多面的“草莽领袖”。

宋江人物形象分析篇二“贤明”的领袖——宋江张少杰水浒这一段故事显得那样扑朔迷离,而其中的宋江便是一位不得不提,褒贬不一的人物。

自古以来,乱世出英雄,因朝廷昏庸无道,奸臣当道,民不聊生,宋江也置身于这水深火热中,在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的磨练之后,宋江最终坐上了梁山的头把金交椅,成为了一寨之主,虽然宋江在许多人眼里都是至高无上的,无人能比的英雄和军事天才,但在我的眼里却恰恰相反。

在大破祝家庄之后,梁山成功收服了许多战将,获得了无数的粮草与兵器,在一次宴会上,宋江想起曾在清风山上发誓帮他的丑兄弟“矮脚虎”王英找一个好妻子,他当场提出王英与扈三娘之间的婚事,当时的扈三娘因刚到梁山面子上过不去,也只好答应,本来可以爱情事业双丰收的扈三娘,但因宋江的这个现在看来“无赖的婚约”使得最终扈三娘毁了一生。

后来,因宋江的无能、懦弱,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带领梁山诸好汉们南征北战,东挡西杀,灭掉了三股强大的势力,虽然如此,梁山也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曾经轰轰烈烈的一百零八员大将,最终都是在无能的宋江的领导下死的死,伤的伤,回到朝廷是仅剩二十余人。

浅谈《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物形象

浅谈《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物形象

浅谈《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物形象作者:范丽萍来源:《教育前沿·理论版》2009年第04期摘要:宋江是整部《水浒传》中第一号人物,作为文学形象,也是最丰满、最立体、最复杂、最有艺术魅力的一个人。

但对宋江的评价却也是自古以来文人的一大争论,有人认为他是“孝义黑三郎”,“忠义”宋江,也有人认为他是“冷酷”“假仁假义”之人,那么,本文从忠实于原著来看,分析宋江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关键词:宋江人物形象忠义假仁假义中图分类号:I24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4-122-02《水浒传》中,宋江是核心人物。

“各路英雄好汉在梁山泊聚义,聚集在‘替天行道’的杏黄旗下,是宋江之功;梁山好汉征剿方腊,农民起义军自相残杀,革命事业被淹没在血泊之中,毁于一旦,是宋江之罪。

”一部《水浒传》离不开宋江,那么宋江到底是个什么样形象的人呢,英雄?草莽?仁义?自私?自古以来有很多的文人学者都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过对宋江的看法。

鲁迅先生在《谈金圣叹》一文中指出“宋江据有山寨,虽打家劫舍,而劫富济贫”;在《水浒传》中也有很多对宋江的赞誉之词,“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及时甘雨四方称,山东湖保义,豪杰宋公明”,“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之心机。

”等等。

而郭沫若在为关良的画作《乌龙院》(即《坐楼杀惜》)的题诗中却写道“别人并不爱你,但偏要卖你的老气。

我实在不高兴宋江,他并不是英雄,也不侠义,彻头彻尾只是个假仁假义、欺人欺己的浪子”;萨孟武认为,梁山泊的构成分子是以流氓为主,是流氓组织的团体,宋江是一群以流氓为主的帮会的会长。

因此,从这些可以看出来,自古以来的文人学者对宋江的看法褒贬不一,当然,很多文人学者对宋江的看法有的带有个人主观思想,有的受到时代特征影响。

那么,以忠实原文为基础,从原文事实来看,宋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一、宋江的生活背景和所受的教育从原著来看,宋江“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

水浒传中宋江与鲁智深的赏析

水浒传中宋江与鲁智深的赏析

水浒传中宋江与鲁智深的赏析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义士神话”。

其中宋江和鲁智深是两位备受关注的英雄角色。

他们各自身负盛名,一同加入“梁山泊”起义队伍,在水浒传中展现出了不同的个性与才能。

本文将对宋江和鲁智深的形象特点、人物命运和品质进行深入赏析,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两位英雄角色的魅力所在。

一、宋江的形象特点宋江,字“及时雨”,出身名门望族,原为宁州知州。

他相貌英俊,人如其名,及时帮助穷苦百姓解决困境,受到广大百姓的喜爱。

他充满正义感,心系国家和民众,对抗腐败官员和强权势力,一直是他一腔热血所追求的目标。

同时,宋江也是个善于智谋的人,他深明大义,懂得团结各方力量,宏大的视野和策略性的决策使他在波澜壮阔的故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鲁智深的形象特点鲁智深,号“花和尚”,是一个充满矛盾和神秘感的人物。

他外貌粗豪,魁梧威武,透露出一股莽夫的气息。

然而,他内秀且具有高尚的品质。

作为一位和尚,他有着非凡的武艺和饭量,并以此在江湖上立下赫赫战功。

鲁智深豪爽的个性和正直的品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忠诚于梁山泊,与宋江等义士一起,为了公平与正义而奋斗到底。

三、宋江与鲁智深的命运对比宋江和鲁智深在《水浒传》中经历了不同的命运。

宋江原本是一个谦逊、善良的官员,但因替百姓伸张正义而被迫投身起义军。

随着剧情发展,宋江逐渐展现出了坚定的意志和领导能力,成为了起义队伍的核心人物。

他在英勇抗敌的同时,也深陷政治斗争中,面临着无数的困难和考验。

与此相比,鲁智深的命运更显坎坷。

他即使是在梁山泊时也常常陷入内部纷争,甚至被《水浒传》中的作者刘鹗贬低为“騃子”。

然而,鲁智深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和绝对的忠诚赢得了众人的尊敬和爱戴。

尽管他的人生经历充满了痛苦和挫折,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最终在梁山泊起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四、宋江与鲁智深的品质比较宋江是一个非常坚定和自律的人。

他有着高尚的思想和道德准则,在很多关键时刻都能够作出明智的决策。

水浒传中的宋江

水浒传中的宋江

水浒传中的宋江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称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而在《水浒传》中,宋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角色。

宋江作为梁山泊的领导者,他的形象既是一个英勇善战的将领,又是一个心机深沉、用心险恶的人物。

本文将从宋江的成长、性格特点以及对梁山泊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宋江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被逼迫和挤压的过程。

他被明教的人带到了曾头市,最终被逼到了梁山泊。

在这个过程中,宋江经历了许多磨难和挑战,不断地锤炼着自己的意志和勇气。

他的成长经历也使得他更加珍惜和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宋江的性格特点也是《水浒传》中的一个重要话题。

他既是一个心机深沉、用心险恶的人物,也是一个仁义风暴的大侠。

他具备了将领的智勇和谋略,能够巧妙地应对各种复杂的局面,带领梁山泊一路打出了一片天地。

同时,他也秉持着仁义道德的标准,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并在这个黑暗的江湖中保持了自己的一丝清明。

宋江对梁山泊的影响不可忽视。

他的出现让梁山泊能够找到一个领袖,一个能够统一和领导众多英雄好汉的人物。

他的聪明才智和决断力也让梁山泊能够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决策,稳定了整个梁山泊的局势,使得众多英雄得以收拢形成一支强大的力量。

然而,宋江的形象也备受争议。

有人认为,他过于心机深沉,以至于有时对自己的兄弟不够忠诚,甚至会出卖他们以保全自己的利益。

他的权谋和手段也使一些人对他产生了怀疑和质疑。

但也有人对宋江的聪明才智和领导能力表示赞赏,认为他是一个能够在乱世中生存并保护自己团队的英雄。

总之,水浒传中的宋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角色。

他的成长经历和性格特点使他成为了一个丰满而复杂的人物形象。

他对梁山泊的影响也不可小觑。

正是因为他的智勇和领导才能,梁山泊才能够崛起,并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他的形象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和争议,这也使得《水浒传》成为了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物形象
在宋江的一生中,我们能看到他性格的矛盾性和复杂性,也正是这种性格,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宋江人物形象的,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水浒传》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章回体白话小说,其艺术
成就主要表现在人物的塑造上,典型的人物如林冲、武松、宋江等。

本文主要通过概括宋江的生平、思想和性格特点分析宋江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水浒传;宋江;人物形象
金圣叹曾说:“《水浒传》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所状,人
有其声口。

”他又说:“读此一部书者,亦读一百七人传最易,读宋江传最难也。

”初读
《水浒传》很容易认为宋江是个绝对的好人,又读会发现其优劣参半,再读会发现劣处胜于其优处。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情况,主要是由宋江这一人物形象性格的复杂性与矛盾性所决定的。

一、“宋江寇东京,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宋江其人
在《水浒传》成书之前,宋江形象实际上已基本定型。

自南宋以来,宋江起义军的故事已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为艺人讲述演唱的重要内容。

《水浒传》中介绍宋江出场时写道:“那押司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且又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
义黑三郎。

常济人贫苦,扶人之困。

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

”①这段话
分别从宋江的社会身份、为人、声望等方面对宋江加以叙述。

除此之外,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性格、思想、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也做了详细的刻画。

二、“身在官府,心在江湖”和“身在江湖,心在朝廷”――宋江人生的特点
宋江的一生是复杂、矛盾的。

他于小说第十八回出场,第四十回上梁山,并死于最后一回。

他的一生,以梁山为界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

前半生――身在官府,心在江湖。

宋江“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

”可谓能文能武,是个全才。

然而官场并不属于宋江,他虽然每天处理案牍,心
思却全然不再官府上,当朝廷下令捉拿晁盖等人的时候,他却放走了朝廷“要犯”。

宋江平
日里把精力都用在了江湖上,他好结识江湖好汉,济人贫苦,扶人之困。

后半生――身在江湖,心在朝廷。

自宋江在江州被劫不得已上了梁山后,就是江湖之
人了,然而他却把心放在了朝廷上,一心想着招安,还把“聚义堂”改名为“忠义堂”。

在招
安之后,又主动请命攘外安内,想朝廷之所想,急朝廷之所急。

从宋江前后半生的身心错位可见其复杂矛盾的人生特点。

三、“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②――宋江的思想和性格特点
(一)忠
在宋江的一生中,“忠”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

即使屡遭迫害被逼上梁山,他都没有放弃过“忠”的想法。

宋江在率众起义的时候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号,但仅仅只是反贪官而不反皇帝,这正是宋江性格中“忠”的具体体现。

然而水泊梁山的起义最终却可笑地成为了对皇帝尽忠的一种手段。

(二)义
宋江性格仗义,喜好扶危济困。

事实上,宋江只是一个小小押司而已,其出身也只不过是一个小地主阶级。

但即使如此,他仍然想人所想、急人所急。

宋江初见李逵就给他十两银子,其仗义疏财的性格令李逵非常感激,以至于李逵矢志不渝地终身相随其后。

他为了维护他和晁盖之间的兄弟情义,怒杀阎婆惜。

他对所有头领均以兄弟相称,在征讨方腊的时候,每死一名兄弟宋江都会为之痛哭流涕、悲伤欲绝。

在宋江的一生中,“义”这一性格特点被他演绎得淋漓尽致。

(三)孝
忠和义的思想是宋江这一人物性格的核心,但他的性格中还存在孝的思想。

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宋江在怒杀阎婆惜之后,走上了逃亡之路,并最终与众位义士共赴梁山泊。

而此时看到家父身亡的消息,宋江不禁骂自己:“不孝逆子,做下非为,老父身亡,不能尽人子之道,畜生何异!”随后便把头往墙壁上撞,并哭昏过去,半晌方醒,充分地表现出宋江这一人物性格中“孝”的特点。

总之,宋江的性格特点主要体现在“孝、义、忠”这几个方面。

宋江的“孝”让人称赞,宋江的“义”聚拢了人心,而愚忠却彻彻底底地断送了梁山的未来,让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最终归于沉寂。

四、“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宋江的悲剧
“替天行道:为主,全忠仗义;为臣,辅国安民”,是宋江一生的理想所在。

在征辽平方腊之后,宋江完成了自我身心的救赎,但最终却仍落了个被奸臣谋害身亡的结局。

面对“朝廷赐死无辜”③,宋江的态度是“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

这便是宋江的悲剧所在。

其悲剧意味主要有三点:第一,宋江身体力行的“忠义”救不了他和梁山将领。

他志在报国,然而昏君无能,奸臣当道,他的忠义不为世所容,最终还是被昏君和奸臣陷害。

第二,宋江身体力行的“忠义”救不了大宋王朝。

他替天行道,大反贪官污吏,在梁山好汉一
个个为国而死的壮烈之后,仍改变不了亡国的结局。

第三,宋江所代表的封建时代被压迫阶级在本质上还是一个不自觉的阶级。

在中国封建社会爆发的反抗封建统治压迫的斗争中,产生了许多杰出的农民起义领袖,而宋江在思想上并没有达到那些杰出农民起义领袖具有的高度。

他认识不了时代,也认识不了自己,不明白为什么会遭遇“朝廷赐死无辜”的厄运。

在宋江的一生中,我们能看到他性格的矛盾性和复杂性,也正是这种性格,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

施耐庵抓住这一系列的矛盾来刻画宋江性格的多重性,体现宋江形象蕴含的历史悲剧精神。

注释:
①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229.
②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1388.
③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1387.

[1]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
[2]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引自陈曦钟辑校.水浒传会评本(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3]竺青.名家解读水浒传[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4]李真瑜.正说水浒[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