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杨立木材积及出材率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B41/T 415—2005
欧美杨立木材积及出材率表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术语和定义、材种规格、欧美杨二元立木材积表、欧美杨胸径一元立木材积表、欧美杨根径一元材积表、欧美杨二元立木出材率表。
本标准适用于沙兰杨、I-69杨、I-72杨、中林46杨等欧美杨系列的立木材积、根径材积及出材率计算。
本标准查定范围:二元立木胸径为 4.0㎝~ 62.0㎝,树高为 4.0m~36.0m;
一元立木胸径为 5.0㎝~ 62.0㎝;
一元立木根径为 5.0㎝~ 72.0㎝;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林业专业调查主要技术规定》 ( 原林业部林资字[1989]58号)
3 术语和定义
3.1 立木材积
立木状态下树木的主干材积。
3.1.1带皮材积
根据带皮直径计算的材积。
3.1.2 去皮材积
根据去皮直径计算的材积。
3.2 立木材积表
为了查算一定树种的立木材积所编制的数表。
3.2.1 一元立木材积表
只根据胸径一个因子编制的材积表。
3.2.2 二元立木材积表
根据胸径和树高两个因子编制的材积表。
3.3 出材率
一定树种的活立木总材积中,能生产各类商品材的百分率。
3.4 树高
由地面根际起至树干主梢尖端的高度。
3.5 胸径
离地面1.3米胸高位置的树干直径。
3.6 根径(地径)
树干在地面根际处的直径。
4 材种规格
4.1 大径材
小头去皮直径≥26cm,材长2m以上。
4.2 中径材
20cm≤小头去皮直径<26cm,材长2m以上。
4.3 小径材
6cm≤小头去皮直径<20cm,材长2m以上。
4.4 废材
小头去皮直径<6cm的材积和树皮。
5 欧美杨立木材积表及出材率表
5.1 欧美杨二元立木材积表见表一。
5.2 欧美杨胸径一元立木材积表见表二。
5.3 欧美杨根径一元材积表见表三。
5.4 欧美杨二元立木出材率表见表四。
DB41/T 415—2005
表一
欧美杨二元立木材积表
表一(续)
表一(完)
DB41/T 415—2005
表二
欧美杨胸径一元立木材积表
DB41/T 415—2005
表三
欧美杨根径一元材积表
DB41/T 415—2005
表四
欧美杨二元立木出材率表
DB41/T 415—2005
DB41/T 415—2005
DB41/T 415—2005
DB41/T 415—2005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1 欧美杨立木材积计算数学模型
1.1 欧美杨二元立木材积计算数学模型见式⑴。
V =0.00007328×D 1.93239108×H 0.80442556…………………………………⑴ 式中:
V ——立木材积,单位为立方米(m 3); D ——胸径,单位为厘米(cm ); H ——树高,单位为米(m )。
1.2 欧美杨一元胸径立木材积计算数学模型见式⑵。
V =0.00020099×D 2.34449829 ……………………………………………⑵ 式中:
V ——立木材积,单位为立方米(m 3); D ——胸径,单位为厘米(cm )。
1.3 欧美杨一元根径材积计算数学模型见式⑶。
34449829.22
00)0011.09683.00042.2(00020099.0D D V -+-⋅=………………⑶
式中:
0D ——根径,单位为厘米(cm )。 2 欧美杨出材率计算数学模型 2.1 削度方程见式⑷。
222)(865526.0038668.2150866.1/H
h
H h D d ⨯+⨯
-=………………⑷ 式中:
d ——树干h 高处的直径(cm )
h ——从地面(干基)至上部直径d 处的高度(m ) H D ,——分别为胸高直径和树全高
2.2 由削度方程积分得到的全树干带皮总材积模型见式⑸。
⎰
⋅
=H
dh d V 0
2
40000/带总π
H D ⨯⨯=2
000032990
.0…………………………………………………………⑸ 2.3 由削度方程积分得到的从0到树干任意高度h 处的去皮材积模型见⑹。
⎰
⋅
=h
dh d V 0
2
40000/去π
⎥⎦
⎤
⎢⎣
⎡⎪⎪⎭⎫ ⎝
⎛+⎪⎪⎭⎫ ⎝⎛⋅-⋅⋅=2322
00002259.0000080058.0000090389.0H h H
h h D 去
……⑹ 3 模型的评价指标
3.1 总相对误差见式⑺。
%100ˆˆ⨯-=
∑∑∑i
i
i
y
y
y RS …………………………………………………………⑺
3.2 平均相对误差见式⑻。
%100/ˆˆ⨯⎥⎦
⎤⎢⎣⎡-=∑n y y
y E i i i ………………………………………………………⑻
3.3 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见式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