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理论5着火的理论基础共90页文档
燃烧理论基础ppt课件
微波燃烧是一种新型的热工技术,利用微波电磁场与燃料 的相互作用产生热量,实现燃料的快速、高效燃烧。微波 燃烧具有低污染、高效率和节能等优点。
06
未来展望
清洁能源的发展
清洁能源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清洁能源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未来,化石燃料的使用将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 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
02
燃烧化学
燃烧反应方程
燃烧反应方程是表示燃烧过程中物质 变化和能量转换的数学表达式。它由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及其相应的 反应系数组成,遵循质量守恒和能量 守恒定律。
燃烧反应方程可以用来表示燃料与氧 气或其他氧化剂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水蒸气等产物的过程,如C + O2 → CO2 + H2O。
热工仪表
热工仪表用于监测和控制燃烧系统的运行状态,包括温度计、压力计、流量计、氧分析仪 等。这些仪表能够实时监测燃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和含氧量等。
燃烧控制技术
01
空燃比控制
空燃比是燃料和空气的混合比例,合适的空燃比是保证燃烧效率和经济
性的关键。通过控制燃料和空气的流量,可以调节空燃比,使燃烧过程
燃烧温度
01
燃烧温度是指燃烧过程中火焰或 反应区的温度,它与燃料的种类 、空气的供给、燃烧方式等因素 有关。
02
燃烧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燃烧 产物的组成和燃烧效率,过高或 过低的温度都不利于燃烧过程的 进行。
燃烧产物
燃烧产物是指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产生 的气体、烟尘和灰渣等物质,它们由 燃料中的可燃元素转化而来。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资源节约
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浪费,实现经济、 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燃烧基本理论
内容:燃烧基本理论一、燃烧的本质和条件(一)燃烧的本质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
燃烧同时具备三个特征,即化学反应、放热和发光,具备一个或两个特征不能称为燃烧。
(二)燃烧的条件1.必要条件:任何物质发生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着火源。
2.充分条件:一定的可燃物浓度,一定的氧气含量,一定的着火能量,三者相互作用。
二、燃烧类型燃烧类型主要有闪燃、自燃、着火、爆炸。
(一)闪燃在一定温度下,易燃、可燃液体表面上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汽,与空气混合遇着火源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叫作闪燃。
(二)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明火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行燃烧现象称为自燃。
自燃包括受热自燃和本身自燃。
1、受热自燃。
可燃物质在空气中,连续均匀地加热到一定温度,在没有外部火源的作用下,发生自行燃烧的现象叫作受热自燃。
2、本身自燃。
可燃物质在空气中,自然发热经一定时间的积蓄使物质达到自燃点而燃烧的现象,叫作本身自燃。
(三)着火可燃物质与空气(氧化剂)共存,达到某一温度时与火源接触即发生燃烧,当火源移去后,仍能继续燃烧,直到可燃物燃尽为止,这种持续燃烧的现象叫作着火。
(四)爆炸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声响的现象叫爆炸。
爆炸浓度极限: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
遇火源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叫作爆炸浓度下限(也称为爆炸下限);遇火源能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叫作爆炸浓度上限(也称为爆炸上限)。
在火场上,常见的爆炸主要有以下三种:1. 气体爆炸: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或电火花等火源时发生爆炸的现象。
气体爆炸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气体本身具有可燃性;气体必须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的浓度;有点火源的存在。
2、粉尘爆炸:悬浮于空气中的可燃粉尘遇到明火或电火花等火源时发生爆炸的现象。
粉尘爆炸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粉尘本身具有可燃性;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与气混合达到爆炸浓度;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点火能量。
燃烧和火灾基础知识重点总结
燃烧和火灾基础知识重点总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燃烧和火灾是无处不在的危险。
了解关于燃烧和火灾的基础知识对于预防火灾、保障人员安全以及处理突发事故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总结有关燃烧和火灾的基础知识,涵盖其过程、原因、分类以及预防措施。
一、燃烧过程1.1 引言燃烧是氧化反应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通常涉及三个元素:可燃物质、氧气和加速剂(比如能源)。
同时还需要一个引发点来启动反应。
1.2 点燃温度可持续的自然火焰需要可燃物质达到其点燃温度或更高。
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点燃温度。
1.3 火焰三角火焰三角表示使得可持续性可供分配能量产生与保持火焰所需最低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火灾原因2.1 电气设备故障当电气设备的绝缘层破裂或部件老化时,可能发生火灾。
因此,定期检查和维护工作至关重要。
2.2 人为失误不正确使用火源、乱扔烟蒂、玩具等可导致火灾的意外行为都属于人为失误。
2.3 自然原因自然现象如雷击和大风可以引起树木或建筑物的火灾。
三、火灾分类3.1 A类火灾A类火灾常见于有机材料(如木材、纸张)燃烧时释放出的明亮火焰,并留下红色余渣。
3.2 B类火灾B类火灾涉及易燃液体(如油、汽油)、易蒸发性固体和气体。
这些火焰通常是黄橘色,并且会产生黑色烟雾。
3.3 C类火灾C类火灾由电流引起,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使用水来扑救,以防止进一步危害。
四、预防措施4.1 安全用电正确选择合适的电器设备,并始终遵循正确的安装和操作程序,将减少因电气故障引起的火灾风险。
4.2 预防人为失误建立良好的火灾预防意识,不使用明火、合理存储易燃物品,并且及时处理废弃物可减少人为失误引发的火灾。
4.3 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在住宅和公共场所安装可靠的火灾自动报警装置,能够迅速发现火灾并采取紧急措施。
4.4 灭火器和消防栓学习如何正确使用手提式灭火器和消防器材,以便在突发火灾时有效扑救初期火源。
五、事故处理5.1 急救发生火灾时,遵循适当的逃生程序和急救技巧。
燃烧理论5着火的理论基础
环境温度T0
环境温度升高,相当于散热曲线右移,散热率 曲线与放热率曲线的交点 C降低,着火温度降 低,着火提前。
比表面积和散热系数
燃料粒径的大小 燃烧区周围的散热条件
燃料的比表面积越大,相当于散热面积越大,散热率增 加,燃料着火条件变差,着火温度上升,着火推迟;散 热系数越大,散热率越大,燃料着火条件变差,着火温 度上升,着火推迟。
着火过程是一种典型的受化学动力学控制的燃 烧现象。
5.1 着火过程及方式
一、着火的方式与机理
自然界中燃料的着火方式
自燃着火 预混可燃气体由于自身温度的升高而导致化学反应
(自燃) 速率自行加速引起的着火称为自然—— 整体加热。
强迫着火
(点燃或点火)
预混可燃气体由于外界能量的加入,如电火花等点 火源点致使预混可燃气体化学反应速度急剧加快引 起的着火——局部加热。
几种可燃气体的着火范围
名称
着火温度℃
氢 (H2) 一氧化碳 (CO)
甲烷 (CH4) 乙烷 (C2H6) 丙烯 (C3H6) 乙炔 (C2H2) 硫化氢 (H2S)
氨 (NH3) 高炉煤气
焦炉煤气
发生炉煤气
生活用煤气
天然煤气
571 609 632 472 504 305 290 651 700~800 650~750 700~800 560~750 530
TB
E 2R
1
1
4RT0
E
化简得:
TB
T0
R E
T02
得到着火的条件:
TB
TB
T0
R E
T02
物理意义:可燃混合气的温度如比容器壁过热时,即
TB
RT02 E
燃烧基础知识解读
2、燃点的意义 (1)衡量火灾的危险程度,燃点越低,危险越大。 (2)一切可燃液体的燃点都高于闪点。 (3)控制可燃物的温度在其燃点之下,就可以防
止发生火灾,水冷却就是用这个方法。
三、自燃
(一)含义 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 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 或者自身发生分解并蓄热所产 生的自然燃烧,可称为自燃。 可分为两类:受热自燃和 本身自燃。
(3)一定的点火能量
不管何种形式的引火源,都必须达到一 定的强度才能引起燃烧反应。所需引火源的 强度,去取决于可燃物的最小点火能量即引 燃温度,低于这一能量,燃烧便不会发生。
(4)相互作用 燃烧不仅要求有这些充分条件,还要求这些条
件相互作用,燃烧才能发生或者持续。
第二节 燃烧类型
燃烧按照其发生的瞬间的特点不同,可分为闪燃、着 火、自燃、爆炸四种类型。 一、闪燃
(二)物质的闪点
1、闪点的含义 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液体表面能产生闪燃
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以摄氏度(℃)表示。 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
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2、闪点在消防上的应用
(1)根据闪点,将能燃烧的液体分为易燃液体 和可燃液体。
(2)根据闪点,将液体生产、加工、存储场所 的火灾危险分为:
(二)分类
完全燃烧产物
不完全燃烧产物
生成物不能再继续燃烧 生成物还能继续燃烧
二、不同物质的的燃烧产物 1、单质的燃烧产物
一般单质的燃烧产物为其氧化物,如碳、氢、硫 等,这些单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不能再燃烧,属于 完全燃烧产物。
2、化合物的燃烧产物 一些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除生成完全燃烧的产物还会
有不完全燃烧产物。 3、合成高分子的燃烧产物 合成高分子材料在燃烧过程中伴有热裂解,会分解产生
燃烧学第五章着火与熄火
0 yB
i 0 ( y0 yB ) / W0
W0 k0 ( 0 y0 ) n e E / RT0
y 0 y B TB T0 y 0 0 Tm T0
y0 y B y0 TB T0 Q (TB T0 ) Tm T0 CV
H O2 M HO2 M
而代替原来的增殖反应[b],使链载体H与O2化合 成相对寿命较长的分子HO2(用光谱仪测到), 它向容器壁面扩散而碰壁终止,如:
2HO2 壁 H2 2O2
其结果是破坏了一个增殖链环,因此整个反 应再次由速率很高的爆炸反应回复到稳定的反应。 一般称此界限为爆炸高限或第二极限。
相对于指数中的T0,其 影响很小,可视为常数 压力、温度下降时,感应期增大。
二、非稳态分析法
着火感应期i :
i 0 RT02CV ( EQk 0 ( 0 y0 ) n exp( E / RT0 )
E ln i 常数 RT0
当温度和混气成分不变时:
ln i ~ (1 n) ln p
在压力很低时,由于反应[e]比较显著,所以反应无法加 速到自燃。随着压力的升高,这些链载体的自由行程就 大大的减小,以致能够到达容器壁面的链载体变得很小, 而大部分链载体参与[b]、[C]、[d]得链增殖反应,从而 使反应加速而达到自燃,这时出现图中的第一极限。
当压力升到很高时,分子很密集,就可能出现三 分子反应:
lim n lim
t t
w1
(et 1)
w1
Φ =0:
n lim
0
w2
(et 1) w1t
着火理论课件PPT
燃烧速度与火焰传播
01Leabharlann 燃烧速度燃烧速度指的是燃烧表面在单位时间内烧蚀的面积,通常以平方米/秒
或平方米/小时为单位。
02
火焰传播速度
火焰传播速度指的是火焰前锋在可燃物中传播的速度,也称为火焰蔓延
速度。
03
影响燃烧速度和火焰传播速度的因素
可燃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环境温度、氧气浓度等都会影响燃烧速
度和火焰传播速度。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着火理论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着火理论简介 • 着火理论基础知识 • 着火理论的应用 • 着火理论的研究方法 • 着火理论的未来发展
01
着火理论简介
定义与概念
定义
着火理论主要研究燃烧现象的机 理和规律,特别是着火过程及其 影响因素。
概念
着火理论涉及化学反应动力学、 热力学、传热传质等多个学科领 域,用于解释和预测燃烧过程中 的各种现象。
燃烧产物与环境影响
燃烧产物的种类
燃烧产物包括二氧化碳、水蒸气、氮气、硫化物、氯化物等气体以及灰烬等固体颗粒。
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
燃烧产物中含有的二氧化碳、硫化物和氮化物等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对气候变化 和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环保措施
为了减少燃烧产物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环保措施,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推广清洁能源、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等。
着火理论的重要性
安全与环保
工业生产
着火理论在防火安全、环境保护等领 域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预防火灾和 减少环境污染。
在工业生产中,着火理论的应用有助 于实现安全、高效、环保的生产过程, 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
着火理论基础
f (T0 , , p, d , wg ) 0
T0—预混合气的初温; α—对流换热系数; p—预混合气的压力; d—容器直径; wg—环境气流速度。
在开口系统的情况下,着火的临界边界条件经常用着火距离 xi表示,这时其着火条件可以表示为如下的综合函数关系式:
f ( xi , T0 , , p, d , wg ) 0
例如: 燃料的性质; 燃料与氧化剂的混合比例; 环境的压力与温度; 气流的速度; 燃烧室的尺寸; 保温情况等。
4
二、着火方式与机理
热着火:可燃混合物由于本身氧化反应放热大于散热,或 由于外部热源加热,温度不断升高导致化学反应不断自动 加速,积累更多能量最终导致着火。——大多数气体燃料 着火特性符合热着火的特征。 分为:热自燃 强迫点燃 链式着火:由于某种原因,可燃混合物中存在活化中心, 活化中心产生速率大于销毁速率时,在分枝链式反应的作 用下,导致化学反应速度不断加速,最终导致着火。 —— 某些低压下着火实验(如 H2+O2,CO+O2的着火)和低温 下的“冷焰”现象符合链式着火的特征。
5
热着火过程与链式着火过程的对比
相同点 都是在初始的较低的化学反应 速度下,利用某种方式,积聚 某种可以使得化学反应加速的 因素(如温度、总的活性分子 数),从而使得化学反应速度 实现自动加速,最终形成火焰。 不同点 a) 着火的微观机理不同。 b) 热着火通常比链式着火过 程强烈得多。 c) 着火的外部条件也有所不 同。
一、着火过程
着火的定义:燃料和氧化剂混合后,由无化学反应、 缓慢的化学反应向稳定的强烈放热状态的过渡过程, 最终在某个瞬间在空间中某个部分出现火焰。
着火过程:是化学反应的速度出现跃变的临界过程, 即化学反应从低速状态在短时间内加速到极高速的 状态。 热着火 链式着火
消防安全知识物质燃烧和防火基本原理
消防安全知识物质燃烧和防火基本原理一、燃烧的本质火是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将可燃物加热到发光程度的一种现象。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
在燃烧的过程中,有的物质被氧化,有的物质被还原,使参与作用的物质变成了与原来物质不同的新物质。
燃烧是可燃物质与氧或其他氧化剂反应的结果,在氧化过程中,由于氧化速度很快,或者说反应剧烈,因而放出大量的热,这种热又把燃烧产物加热到发光的程度,火焰即为燃烧放热发光的物理表现。
所以说,燃烧的本质是一种化学反应,其特征是有热产生,有发光现象。
二、燃烧的必要条件任何物质发生燃烧,都有一个由未燃状态转向燃烧状态的过程。
燃烧并不是随便发生的,而是有一定条件的。
耍发生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要有可燃物,二要有助燃物(氧化剂),三要有着火源(温度)。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因此,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又称为燃烧的三要素。
1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
可燃物按其化学组成,可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俗称含碳化合物,但不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低碳化合物)两大类;可燃物按其物理状态又可分为气体可燃物、液体可燃物和固体可燃物三类。
处于不同状态的可燃物,其燃烧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
有些物质在通常情况下不燃烧,但在特定情况下也会燃烧。
一般情况下,最容易燃烧的是气体可燃物,其次是液体可燃物,再次是固体可燃物。
(1)气体可燃物。
凡是在空气中能燃烧的气体都称为可燃气体(气体可燃物)。
可燃气体在空气中燃烧,同样要求与空气的混合比在一定范围燃烧范围,并需要一定的温度(着火温度)引发反应。
(2)液体可燃物。
液体可燃物大多数是有机化合物,分子中都含有碳、氢原子,有些还含有氧原子。
液体可燃物中有许多是石油化工产品Q (3)固体可燃物。
凡遇明火、热源能在空气中燃烧的固体物质称为可燃固体(固体可燃物),如木材、纸张、谷物等。
在固体物质中,有一些燃点较低、燃烧剧烈的称为易燃固体。
燃烧与火灾的化学理论与应用
燃烧的三个基本要素
总结词
燃烧需要可燃物、氧气和足够的热量三个基本要素同时存在。
详细描述
燃烧反应的发生需要三个基本要素:可燃物、氧气和足够的热量。可燃物是燃烧的物质基础,氧气是燃烧的氧化 剂,足够的热量则是引发和维持燃烧反应的条件。
02
燃烧的化学反应
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01
02
03
燃烧反应通常表示为可 燃物与氧气反应生成热 能和光能的化学方程式 ,例如:$H_2 + O_2
太阳能燃烧
探索太阳能作为热源的燃烧技术,以实现可再 生能源的高效利用。
等离子体燃烧
研究等离子体燃烧技术,以提高燃烧效率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详细描述
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反应的过程,通常 伴随着发光和放热的现象。这个过程 需要足够的热量来引发化学反应,并 使反应持续进行。
燃烧的化学反应机理
总结词
燃烧的化学反应机理涉及分子间的化 学键断裂和重组,释放能量。
详细描述
燃烧过程中,可燃物分子与氧气分子 结合,形成新的物质并释放能量。这 个过程涉及到分子间的化学键断裂和 重组,是燃烧反应的关键。
通过控制可燃物、降低氧气浓度 和采用阻燃材料等方法可以控制 火灾蔓延。
04
燃烧与火灾的关系
燃烧与火灾的相似之处
两者都需要可燃物
燃烧和火灾都涉及到可燃物,如木材、石油、天然气等。
两者都涉及化学反应
燃烧和火灾都是一种化学反应,涉及到可燃物与氧气之间的反应 。
两者都产生热量和光
燃烧和火灾都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和光,这是它们的主要特征之一 。
03
火灾的基本概念
火灾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消防学习资料----燃烧基础知识
燃烧常识
24
三、燃烧产物
烟气的减光性影响人员的安全疏散和火灾 的施救。烟气中的烟粒子对可见光有完全的遮 蔽作用,烟气弥漫时,可见光受到烟粒子的遮 蔽而大大减弱,能见度大大降低,并且烟气对 人的眼睛有极大的刺激,使人不能睁开眼睛, 人在疏散中就影响着行进速度。
燃烧常识 2
主要内容
燃烧的本质和条件 燃烧过程 燃烧产物 燃烧类型 火灾的定义和分类 火灾的发展和变化 灭火的基本方法 复习思考题
3
燃烧常识
一、燃烧的本质和条件
燃烧的本质 燃烧的概念: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发生作
用的放热反应,通常伴随有火焰、发光和发烟 现象。
燃烧氧说理论: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
燃烧常识 26
四、燃烧类型
部分常见易燃和可燃液体的闪点
名称 汽油 煤油 柴油 乙醇 苯 乙醚
燃烧常识
闪点(℃) -50 37.8~73.9 60~110 12.78 -14 -45
27
四、燃烧类型
部分常见可燃物的燃点
名称 蜡烛 纸张 木材 布匹 聚乙烯 聚氯乙烯
燃烧常识
燃点(℃) 190 130 250~300 200 341 391
30
五、火灾的定义和分类
火灾的定义
凡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 造成的灾害,称为火灾。
--《消防基本术语》GB5907-86
燃烧常识
31
五、火灾的定义和分类
火灾分类
A类:可燃固体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
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棉、毛、 麻、纸张火灾等。
自燃理论燃烧学基础
数,用Ha,cr表示。
T0
T
决定曲线位置关系的因素 : T0,h,P
变
不变
不变
不变
变
不变
不变
不变
变
放热速率: 散热速率:Q 2Ah(TT) QQVZφe n E/RT
斜率h02是个临界值,超过这个对流1换热系数,反应就A会不断加速直至着火,该斜率称为临界对流换热系数,用Ha,cr表示。
0
决定曲线位置关系的因素 :T ,h一定; P变! 少量水分可以起到催化剂的效果,
b
b点:
c点:
a
c
T0
T
相交: 相切: 相离:
放热速率: Q1QVZφnAeE/RT 散热速率:Q 2Ah(TT0)
决定曲线位置关系的因素 :T0,P一定; h变!
q
Q1
Q 2 自燃重要的准则:
b
斜率h02是个临界值, 超过这个对流换热系
数,反应就会不断加
a
c
速直至着火,该斜率 称为临界对流换热系
三、热自燃理论的着火条件
(4)容器中既无自然对流,也无强迫对流。
决定曲线位置关系的因素 :T0,h一定;
决定曲线位置关系的因素 :
在散热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比表面积越大,越容易自燃。
二、热自燃理论的研究对象和模型
四、热自燃理论中的着火感应期
决定曲线位置关系的因素 :h,P一定;
三、热自燃理论的着火条件
三、热自燃理论的着火条件 (二)放热速率的影响因素
Q1QVZφnAeE/RT
1、发热量 2、温度 3、催化物质 4、比表面积 5、新旧程度 6、压力
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影响 新煤、新制备的金属粉末; 旧硝化棉
第五讲 燃烧的着火理论-zqb
着火机理
1、化学键着火—链锁反应着火理论 化学键着火— 若反应为链锁反应, 若反应为链锁反应,且自由基生成速率大于自由 基消耗速率( 分支链反应,是自加速反应), 基消耗速率(即分支链反应,是自加速反应), 则反应在定温条件下也会导致着火(或爆炸)。 则反应在定温条件下也会导致着火(或爆炸)。 主要依靠链锁分支而不断积累活化分子,最终达 主要依靠链锁分支而不断积累活化分子, 积累活化分子 到剧烈的反应速度的释放热量而爆燃称为链锁爆 燃。
着火过程
着火和熄火均受化学动力学控制。凡有利 于提高化学反应速度的,着火成功率就高; 反之熄火快。 着火与混合气的压力、温度、浓度、壁面 的散热率、(点火能量)气流运动有关。 着火和燃烧过程的安全及火灾预防控制密 切相关,如:农业生产粮食、煤炭工业的 煤热自燃;某些时候,我们又需要及时、 安全点燃,如火箭推进系统强迫点火,火 炬系统的点火。
着火方式—自热自燃
(一)与水作用发生自燃的物质
1、活泼金属:碱金属和某些碱土金属及其合金,例 如锂、钠、钾、钙、钾钠合金等。 2Na+2H2O→NaOH+H2↑+371.5kJ → 2、金属氢化物:氢化锂、氢化钠、氢化钙等 NaH+H2O→N →NaOH+H2↑+132.2kJ →N 3、 硼烷 : 硼烷结构与烷烃相似 , 有 20余种 , 具有 、 硼烷: 硼烷结构与烷烃相似, 余种, 余种 很高的燃烧热,它们遇水也会发生自燃。 很高的燃烧热,它们遇水也会发生自燃。 B2H6+6H2O→2H3BO3+6H2↑+418.4kJ →
热自燃理论-- Semonov热力爆燃理论 热自燃理论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人们逐渐认识到热力自燃的 成因是由于热的不平衡产生的; 苏联科学家Semonov通过对热图的分析,联系切点 的数学表达式,推导了热力自燃界限的定量判据, 首次从理论上提出了定量的热自燃判别准则。 尽管Semonov热力自燃理论最初是说明是针对可燃 气体混合物体系的热力自燃过程的,但Semonov热 力自燃理论不仅适用于可燃气体混合物体系,也适 用于某些凝聚相物质,包括爆炸性的(炸药、火药) 和非爆炸性的液体和固体系统。(p 88 p 8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烧理论5着火的理论基础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