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堂:中国经济发展具有巨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

合集下载

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潜力来自何处——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

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潜力来自何处——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

、绿色能源开
发、
、 信息技术等 多 的关键 和 技术
上 了重大
,有的经
水平。根
知识
发布的《2019年全球创新
》,我国创
新 位居
14位, 2013年 升了 21位, 前20
中 的中等收 经济 , 新 的 升有利于我们在

技中

新 新态新模式激发新动能。2018年我国新产业、 新业态、新 模式等“三新”经济 值为145369亿元,
服务发展

不高。上这些 ,力
上世界先进水平, 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空间。



结构 的巨大空间、5
服务的巨大空间以及我国有的巨大的
,更为 1
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巨大的空间。
发展潜力来自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推动和新动能的快速成长
发展潜力来自巨大的市场规模和需求扩张空间
马建堂指出,市场规模与结构对一国经济发展的容量与
善的创业新激励政策,推动力资积极参与经济展
中,为经济展供了大动力。
2019.12 |宁波经济丨03
NINGBO ECONOMY
咼端访谈
2019.12
充裕的资金供给。当前我国储蓄率虽然比历史峰值有所
下降,但依然位于45%以上,远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水平。
截至2018年末,我国政府负债率为37%,远低于国际社会
和强大的
的 ,也中国经济的

为我国
经济持续
供 有力的 。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
40多年来,我国
历史

前、

。截至2018
年末,我国 ; 中高
、 、高
13.1

我国经济运行总体质量提高--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就2014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中外记者问

我国经济运行总体质量提高--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就2014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中外记者问

我国经济运行总体质量提高--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就2014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中外记者问佚名【期刊名称】《中国国情国力》【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3页(P9-11)【正文语种】中文2015年1月20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介绍了2014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

中央电视台记者:刚才我们了解到2014年中国的GDP增长了7.4%,您觉得这个数字与去年初提出的“合理区间”是什么关系?您如何评价中国2014年的经济表现?马建堂:刚刚过去的2014年是很不容易的一年,很不平凡的一年。

国际上就是世界经济复苏曲折、缓慢、复杂,国内“三期”叠加,经济下行压力很大,面对这样严峻的环境和极其复杂的改革发展的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推动改革创新,着力培养新的动力。

应该说,取得GDP增长7.4%的成绩真的非常不容易。

1.总体平稳7.4%符合“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增速换挡的客观规律。

7.4%在国际上也是一个不低的水平,现价增量在8000亿美元左右。

与7.4%相配套的是物价水平上涨2%,这个涨幅比较低,老百姓得到了低物价涨幅的实惠。

稳增长归根到底是为了稳住就业,稳住民生。

按照人社部的统计口径,2014年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超额完成1000万人的任务。

经济增长7.4%,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1%左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这四个指标配合在一起,可以说中国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的区间。

2.结构优化从产业结构看,201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1%,快于第二产业的7.3%,也快于第一产业的4.1%。

2014年服务业比重继续提升到48.2%,这是衡量中国经济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意味着中国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

从动力结构看,我们毫不讳言,2014年传统行业、重化工业、大宗原材料行业确实遇到不少困难,但是以移动互联网为主要内容的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不断涌现,中国经济向中高端迈进的势头明显。

《形势与政策》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形势与政策》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形势与政策》考试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中国现在处于“三期叠加”状态。

所谓“三期”,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经济增长提速期B 、经济增长换档期C 、结构调整阵痛期D 、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答案:A2. 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97年来实现的伟大历史飞跃中,下列说法中有误的是()。

A 、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B 、实现了中国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伟大飞跃C 、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D 、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答案:B3. 关于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具体措施,以下说法有误的是()A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B 、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C 、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D 、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东部和中部开放力度答案:D4. 十九大报告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原因,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全面实现了小康B 、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变成了对美好生活的需要C 、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D 、人民群众需要满足的已经不仅仅是生产问题,是包括生产、分配在内的发展问题答案:A5. 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我们要回答好跳出()的问题。

A 、历史怪圈B 、历史循环率C 、历史周期率D 、历史更迭率答案:C6. 以下关于国防军队改革形成的新格局说法有误的是()A 、军委管总B 、军区主战C 、战区主战D 、军种主建答案:B7. “放管服”改革主要是简政放权,降低企业运行的()成本,降低人们消费的()成本,创答案:D8. 以党的()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为标志,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恢宏大幕壮丽开启。

A 、十一届三中全会B 、十八大C 、十八届三中全会D 、十九大答案:B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总的看,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制下册第二单元学情评估试卷 附答案 (3)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制下册第二单元学情评估试卷 附答案 (3)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制下册第二单元学情评估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每小题3分,共48分)1.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毫无保留地同世界各国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并尽己所能向国际社会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中国的抗疫行动()①化解了世界各种全球性的危机②践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③使中国成为全球抗疫的领导者④充分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下列对“世界舞台上的中国”自画像描绘错误的是()A.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B.勇于担当的负责任大国C.国际合作各领域的主导者D.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与稳定器3.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我国勇于担当国际责任,积极分享中国生态文明实践经验,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坚持多边主义,主动参与全球绿色治理体系建设。

这些事实最适宜说明()A.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B.中国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C.中国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D.中国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4.20多年来,“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的中国特有技术,先后被列为中国援助斐济、卢旺达、莱索托等国的项目,给当地带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菌草被当地群众称为“幸福草”“致富草”。

这说明,中国()①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中国样本②主动学习借鉴他国的一切文化成果③积极主动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④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下列新闻事件与新闻解读相匹配的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第130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线上线下融合举办,为服务国际贸易、促进内外联通、推动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体现中国()①坚持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②抢占了全球经济发展的制高点③与世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④在全球经济复苏中起主导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近年来,新型消费和升级消费不断拓展,无接触配送、直播零售等消费新模式、新方式快速发展,我国的消费展现出强大的韧性、活力。

发挥国内什么优势加快形成以什么为主体

发挥国内什么优势加快形成以什么为主体

发挥国内什么优势加快形成以什么为主体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坚持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为什么说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怎么理解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如何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围绕这些重要判断和决策部署,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1、为什么说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在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将胜利收官、‘十四五’即将开局的重要历史节点,会议做出兼顾短期落实、中期谋划、长期布局的战略性判断,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说。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从外部环境看,境外疫情快速蔓延,叠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对今年全球经济增速的最新预测分别下降4.9%、下降5.2%,为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2020年世界投资报告》预计,今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将同比下降近40%,这也使得该数据自2005年以来首次低于1万亿美元。

从内部运行看,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发展前景向好,但也面临着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所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加上疫情冲击,目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较大压力。

“上半年经济增速、消费增速、投资增速等主要指标仍处于下降区间,疫情冲击的损失尚未完全弥补,推动经济回归正常水平还需付出艰苦努力。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说,世界经济重启举步维艰,国内需求恢复仍受到一定制约,稳企业、保就业压力仍较大,还是要坚持底线思维。

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限制因素在增加(马建堂)

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限制因素在增加(马建堂)

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限制因素在增加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尊敬的各位先生,各位女士,各位朋友,很高兴能够来到这里对中国经济谈一点个人的不成熟的看法。

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国家主动的调控和一些深层因素共同的影响,中国经济从去年以来逐渐在减速,今年1月份和2月份也基本上延续了这样一个趋势。

在这样大背景下,大家在议论中国经济能够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吗?我想谈一点看法,三句话,第一句话,就是推动中国经过几十年较快发展、较快成长基本因素总体还没有变,第二句话,但是制约中国经济较快成长的限制因素在增加,第三句话,所以中国经济要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进程,下面我用一些数据来详细的解释一下这三句话。

中国经济长期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基本因素是什么?我的认识是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

先看看中国的城市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保持了一个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在第六次人口普查之前,中国的城镇化率大概每年提高0.83个百分点,尽管这样,中国的城市化率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为了便于比较,我选取了2010年主要国家城市化率的数据,2010年我们国家还不到50%,但是发达国家都在66%以上,所以中国的城镇化仍然有很大空间。

城镇化是什么,将极大改变中国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先从消费方式上看,在农村的居民如果转移到县城,如果再转移到县级市,如果再转移到地级以上的城市,人均消费型支出增长很快,换句话来讲,城镇化率将包含着提供着强大的需求力量。

经济体如果有强大的需求拉动,这个经济能不增长吗?城镇化率伴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基础设施的投资也一定会较快增长。

这是最近几年中国城市化率和它相对应历年基础设施投入的增长率。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从空间上讲就是城镇化,从行业上讲,它就是工业化,非农产业化。

中国这个过程结束了吗?没有结束,国家统计局和人民大学一些专家对中国工业化进程进行了研究,这个研究也还是一个初步的东西,所以我不是在这里正式发布数据,所以也不要说我这个数准还是不准,这是内部的研究报告,不是法定的数据。

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潜力来自何处

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潜力来自何处

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潜力来自何处作者:来源:《求知》2019年第11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马建堂在《求是》2019年第20期撰文指出,中国发展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的动能和潜力仍然巨大,完全有条件、有能力保持长期稳定增长,并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一,发展潜力来自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完备的产业体系。

主要包括巨大的经济体量、丰富的人力资源、充裕的资金供给、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强大的网络化基础设施。

第二,发展潜力来自巨大的市场规模和需求扩张空间。

主要包括扩大消费的巨大空间、生产力提升的巨大空间、城乡、区域结构优化的巨大空间和改善公共服务的巨大空间。

第三,发展潜力来自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推动和新动能的快速成长。

主要包括新技术革命激发新动能、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激发新动能和简政放权激发新动能。

第四,发展潜力来自不断创新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主要包括提出了高质量发展这个“总纲”、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框架、形成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第五,发展潜力来自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主要包括在国际竞争中推进自主发展、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以及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做到不忘初心必须注重自我完善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樊东光在2019年10月10日《经济日报》撰文表示,切实做到不忘初心,党员干部既需要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同时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党员干部应有所规划,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其一,锤炼务实作风。

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不断积累,事物的发展才能由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最终实现所追求的远大目标。

从这个角度来说,务实的作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备条件。

其二,养成自律习惯。

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绝不能把个人利益凌驾于整体利益之上。

2024年四个全面精神心得体会(2篇)

2024年四个全面精神心得体会(2篇)

2024年四个全面精神心得体会一年一次的全国两会,标注砥砺奋进的坚实足迹,开启不懈奋斗的崭新征程。

今年两会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共商国是、共谋大计,对做好今年各项工作作出具体部署,为走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____的关键一步汇聚起强大奋进力量。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一年来,面对全球经济复苏曲折乏力,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等多重困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经济结构有新变化,发展质量有新提升,对外开放有新突破,人民生活有新改善,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增强,困难比预想的大,结果比预想的好。

来之不易的成绩,为完成今年各项任务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更加坚定了我们乘势而上、合力推进四个全面的信心和决心。

观大局、察大势、抓大事,取决于能否端起历史规律的望远镜,不畏浮云遮望眼,不因风险挑战而畏葸不前,不因枉顾实际而盲目冒进。

在世界风云变幻的大局中全面审视我们面临的艰和险,从国内改革发展的大势中辩证分析我们拥有的时和势,关键在于审时度势,把时和势转化为有效应对各种挑战的战略举措,形成具体可行的工作任务书、施工路线图、进度时间表,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地协调推进各项重大战略部署,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实现宏伟战略目标迈进。

今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大,发展中各种深层次矛盾更加凸显,面临的困难可能比去年还要大,但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

综观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有巨大的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

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必胜信念,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就能保持强大定力,化解各种矛盾风险,实现预期发展目标。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矛盾对发展的制约越发突出,正处在克难攻坚、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

车重坡陡路难行。

不加大深化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力度,就难以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2011年全国GDP增长9.2% 速度放缓

2011年全国GDP增长9.2% 速度放缓

2011年全国GDP增长9.2% 速度放缓去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

2011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昨日举行,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发布数据,去年第四季度GDP增幅仅为8.9%。

宏观调控见效GDP增速放缓数据显示,经初步测算,去年GDP比上年增长9.2%。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8.9%。

GDP涨幅出现逐季回落的态势。

对此马建堂认为, 2011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物价又逐步趋稳,非常不容易。

GDP的逐季回落,有主动调控的因素在内。

从中长期看,“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是7%,中央更加强调转变方式,调整经济结构。

从当时的经济情况看,中央把控制物价摆在宏观调控的首要位置,所以采取了相应的宏观调控措施,随着这些宏观调控措施的逐步见效,经济增速也会逐步回落。

同时,尽管GDP的增速在逐季回落,即便就第四季度看,8.9%的增速仍在一个正常区间。

如果GDP能够保持8.5%-9%的增速,物价能够得到比较好的控制,结构调整的力度比较大,很可能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宏观经济格局。

马建堂认为,从数据看,国民经济仍在正常增长区间,中国中长期发展的基本格局没有变化。

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最高中国经济尚未改变依靠投资拉动的格局。

去年经济增长,投资贡献率达到54.2%,依然是中国经济的首要拉动力量。

另外,消费贡献率是51.6%,净出口贡献率为-5.8%。

对于2012年的情况预测,马建堂认为,当前的国际环境比较严峻,主要表现在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同时国际金融市场动荡,这造成今年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非常严峻。

从国内看,2012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难度增大,物价上涨的中长期压力仍然存在,部分小微企业资金紧张,生产经营仍然困难。

马建堂表示,今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关系,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马建堂访谈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马建堂访谈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
书记马建堂访谈
本刊记者
【期刊名称】《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年(卷),期】2022()1
【摘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出发,赋予了共同富裕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绘就了"到‘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缩小到合理区间"的宏伟蓝图。

【总页数】2页(P3-4)
【作者】本刊记者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
【相关文献】
1.加快打造简政放权升级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副主任马建堂访谈
2.2019年中国经济会有更多\"春天\"的消息\r——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
马建堂访谈3.以改革促创新是加快培育中国经济新动能的关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马建堂访谈4.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潜力来自何处——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副主任马建堂5.马建堂: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建堂:2023年中国经济会从谷底走出,实现5%甚至更高的增长

马建堂:2023年中国经济会从谷底走出,实现5%甚至更高的增长

马建堂:2023年中国经济会从谷底走出,实现5%甚至更高的增长*网易财经智库原创文章。

本文不构成投资决策。

12月28日,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网易财经、网易财经智库联合主办的“2023网易经济学家年会”在北京举行。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马建堂先生发表主题演讲,他表示,尽管国民经济运行仍然存在不少挑战,但是2023年一定会从谷底走出,一定会实现5%甚至更高的增长,对此要充满信心。

谈及当前的经济形势,马建堂分析称,2022年中国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大超预期挑战,同时国际政治经济风云激荡,环境非常严峻,在这样的情况下,党中央国务院稳中求进,继续采取“六稳六保”的应对举措,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很强的韧性。

他预计2022年四季度GDP增速在1%到2%左右,全年增速应该能保持在3%左右,可能略低于3%。

我们应看到,面临着三重压力、三重冲击,这样的增速也是很不容易的。

马建堂提醒,虽然中国经济已经度过最困难的时期,但前行中仍有隐患,比如,国际上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回落,物价维持高位;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仍然存在,尤其是需求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当前和今后经济增长的最突出矛盾……他指出,党的“二十大”特别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以及防疫政策调整转段以来,发展信心、市场预期在慢慢恢复,但是这个修复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尽管我们的国民经济一定会走出谷底,而且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候,但是在看到曙光的同时,也要看到困难和挑战,还要有忧患意识。

展望2023年中国经济,马建堂表示,尽管一季度经济仍在恢复过程中,尽管国民经济运行仍然存在不少挑战,但是2023年国民经济一定会从谷底走出,一定会实现5%甚至更高的增长。

随着“二十大”精神的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措施的落地,随着保健康、防重症防疫政策调整转段,随着继续实施更加积极有力的财政政策和稳健又精准有力的货币政策,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以及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等政策打包系统落地,中国经济一定会企稳向好,中国经济一定会从困难中走出来,明年国民经济实现5%甚至以上略高一些的增长,我们应该充满信心。

中国经济韧性强 潜力大 后劲足

中国经济韧性强 潜力大 后劲足

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后劲足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保持快速增长,令世界瞩目。

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后劲足,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下面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中国经济韧性强中国经济十分韧性强,可以承受住各种冲击。

首先,中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强大的劳动力后备军可以支撑经济的快速增长。

其次,中国市场足够大,无论是消费市场还是投资市场都有巨大潜力,因此国外经济周期的波动也不会对国内的经济产生太大影响。

再者,中国有庞大的外汇储备,作为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国,这使得中国有着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能力。

另外,中国经济的多元化也是其韧性强的一个重要表现。

目前,中国的经济结构已经从以前的外贸出口为主转变为基础产业与消费服务等多元化经济结构,并逐步实现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在服务、迭代升级、创新升级、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发展态势较为平稳。

二、中国经济潜力大中国经济不仅韧性强,还拥有巨大的潜力。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在过去40年里的高速增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这还远远没有到达中国经济的顶峰。

未来,中国经济将继续朝着高质量、高效益和可持续等方向发展。

首先,中国的消费市场持续扩大,随着人民收入的提高,人民对消费品与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消费市场未来有着巨大的潜力。

二是中国的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智能化生产技术不断升级,发展空间较大。

三是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加快,高速铁路等基础建设的不断提高,也有望带动国内居民消费的增加。

再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推进,家庭、社会、企业、政府和市场对健康产业的需求日益增长,未来健康产业也将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领域。

中国医疗保健、制药、养老、互联网健康和福利产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

三、中国经济后劲足中国经济的后劲足也备受瞩目。

中国的经济发展可以持续下去,而且该经济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强。

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将取得更高水平,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中心。

首先,中国的制造业已经变得更加智能化,提高了大量的效率和生产力,因此中国的工厂在未来有着巨大的潜力和竞争力。

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

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改革开放46周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对2024年的经济工作做出系统部署,会议指出尽管面临诸多不利因素,但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重申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同时强调“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方法论;总结提出“五个必须”的规律性认识;定调部署2024年“九大任务”等。

这些重要论断和重大部署,对于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经济形势: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形势决定任务。

“怎么干”取决于“怎么看”。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综合起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的判断,从而在顶层设计层面为人们正确认识现阶段的经济形势进而团结向前,凝聚起了强大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所面临的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烦恼,要增强信心和底气”“什么时候没有困难?一个一个过,年年过、年年好,中华民族5000多年都是这样。

爬坡过坎,关键是提振信心”。

当前,推动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确面临着来自国际和国内的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给予清醒认识。

从国际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阴霾未散,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新冠肺炎疫情三年全球大流行,逆全球化加剧,令原本就不稳定的世界更加动荡;气候变化、物种灭绝、环境恶化、公共卫生危机、核威胁、人工智能挑战等全球性问题种类繁多且复杂多变,俄乌、以哈等地缘热点问题此起彼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等有所上升……当今世界处于动荡变革期,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强。

在“东升西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大背景下,随着中国崛起步伐加快,美西方的焦虑有增无减,极力推动“脱钩”“断链”“小院高墙”“选边站队”,奉行冷战思维、零和博弈,极尽遏制、打压之能事,不仅如此,还利用“市场经济体”“国有企业”等话题予以议程设置,大搞西方叙事等,客观上构成我国谋求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险恶外部环境。

如何理解四个“没有变”?

如何理解四个“没有变”?

如何理解四个“没有变”?作者:金虎来源:《共产党员·上》2016年第03期习近平主席在马尼拉峰会上提出了关于中国经济四个“没有变”的论断。

如何理解这四个“没有变”,如何以这四个“没有变”为前提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对我们各级干部搞好工作至关重要。

习近平主席在马尼拉峰会上提出了关于中国经济四个“没有变”的论断,就是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持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

这个重要论断,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无论政界、财界还是学术界,都认为这是中国最高决策层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走势的基本认定,也是世界判定中国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

一、如何理解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近些年,中央在重要会议和文件中反复强调我国仍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讲可能性;而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是战略机遇期的实践展开,是讲现实性。

这两个方面的相互映衬,就是我国决策层对未来的基本预期。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说法,而是对改革开放37年来国际国内形势的总判断和总评估,也是对新中国66年发展进程和趋势的历史总结和现实展望。

基本面长期向好这个判断,有坚实的依据。

其一,我国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没有根本变化。

从国际上看,尽管主要力量间的竞争、斗争日趋复杂,恐怖主义、局部战乱等现实威胁日益显现,但是全球范围内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我国周边地区的各种不稳定因素完全可控,我国仍然可以拥有一个相对平稳的国际环境,这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国际背景。

从国内看,政治形势长期稳定,社会秩序较为安定,各民族高度团结,尽管个别边疆地区有一些不稳定因素如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存在,但整体可控,安定和谐的国内环境可以长期延续。

其二,经济总量巨大,发展的物质基础雄厚。

我国经济已经连续30年高速增长,年经济总量已突破10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

形势与政策习题答案第2章

形势与政策习题答案第2章

第二章经济高质量医学新机遇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1.(),我国的人均GDP首次突破一万美元。

A.2017年B.2018年C.2019年D.2020年答案:C解析:2019年,我国GDP 总量990 865 亿元,比上年增长6.1%,符合6%~6.5%的预期目标。

人均GDP首次突破一万美元,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90%。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较好地实现了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六稳”工作持续推进,经济发展的质量在稳步提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知识点:经济增长速度难度级别:12.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经济遭受重大冲击。

()三大股指在半个月之内发生了四次熔断,跌幅近30%,为1929—1933年大萧条以来最为惨烈的暴跌。

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答案:A解析:自2020年3月以来,欧洲和北美的股市出现了暴跌。

美国三大股指在半个月之内发生了四次熔断,跌幅近30%,为1929—1933 年大萧条以来最为惨烈的暴跌。

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严重影响了人们对经济前景的判断,大家普遍下调预期。

全球经济出现衰退已经是事实,并且伴随着疫情在全球的持续蔓延,经济持续衰退的风险将加剧。

知识点:国际金融发展前景难度级别:23.我国经济已由原来高速增长阶段转向()增长阶段。

A.中高速B.超高速C.低速D.中速答案:A解析:从1979年到2012年,我国的GDP年均增长9.9% ;2013 年到2019年平均增速换挡到6.9%。

如果把过去40多年的改革发展历程分成两个阶段的话,我国经济已由原来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中高速增长阶段。

经济发展到转型阶段后,调速换挡有其必然性。

知识点:经济增速难度级别:24.在线问诊、医护上门、互联网多点执业、医疗设施分享等模式正在兴起,这种模式被称为()。

A.分级诊疗B.社会办医C.医生集团D.共享医疗答案:D解析:共享医疗的核心就是激活现有体系内的医疗资源,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充分市场化流动,平衡不同地域、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供需不均衡局面,提升医患精准匹配,推动分级诊疗、多点执业的政策落地,实现医生、患者、医院等多方共赢。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8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8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和国际影响力不断的表现; 教学难点: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
时空坐标及主要线索:
1 2 3
情景导入:
从1978年开始,中国经历了30年的改革开放,到201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跃 居世界第二位。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 美元,位居全球第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已具有巨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
进入新时期,中国经济巨轮,一定将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航程扬帆起航、劈波斩浪。
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历史纵横: 863计划
(一)综合国力概念:
1986年3月,王大珩、最重要的指标, 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 教育、人力资源等实力的综合性指标。主要的表现: 国民经济、基础建设、国防军队、文化事业等。 (二)提升的表现:
杨嘉墀、陈芳允四位科学家提出 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技 术的建议。邓小平高度重视这一 建议并作出批示。11月,中共中
1.20世纪80年代:
央、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
(1)1984年至1988年我国经济加速发展,国家经济 发展计划纲要》(863计划),选
实力和综合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
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 是中国改革开放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各方面都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正在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具体表现: 1.政治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转折,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 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得到恢复和发展,大力提倡“依法治国”,实行基层民 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取得重大成就; 2.经济上:经978—1992年,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发挥 市场的调节作用;1992年起,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 ;同时,对外开放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 3.思想文化和科技上:包括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小康社会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小康社会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小康社会一、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以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3.6万亿多元(现价,下同),按汇率折算,迈上10万亿美元的大台阶,占世界经济份额13.3%,一年增量相当于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总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594美元,按世界银行标准,居中高收入国家中等水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9万元和1.1万元。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这确实是很了不起的成就。

从这个起点出发,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时,初步预计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可达17万亿美元左右,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发展将开始向更高水平迈进。

党的十八大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这“三个没有变”,不仅现在如此,即使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以后相当长时间内依然如此。

目前虽然从总量上看,我国主要经济指标已居世界前列,但按人均算就排到后面了。

我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70%、美国的1/7、欧盟的1/5,排在全球第80位左右。

按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排序,我们在第91位。

从综合发展水平看,特别是在创新能力、劳动生产率、社会福利水平等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

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时,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大体也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90%左右。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我们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和人才红利,努力把经济潜在增长率充分发挥出来,推动我国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大家好!今天,我们召开这个座谈会,主要是听听大家对经济发展形势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首先,我向在座各位民营企业家和全国广大民营企业家,致以诚挚的问候!刚才,几位民营企业代表发了言,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吸收。

下面,结合大家发言和关心的问题,我讲几点意见。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发展起来的。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破除所有制问题上的传统观念束缚,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打开了大门。

1980年,温州的章华妹领到了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到1987年,全国城镇个体工商等各行业从业人员已经达569万人,一大批民营企业蓬勃兴起。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后,兴起了新一轮创业兴业、发展民营经济的热潮,很多知名大型民营企业都是这个时期起步的。

党的十五大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六大提出“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多次重申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经济发展具有巨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
马建堂
新华网北京1月20日电(李天真)今天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介绍2014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据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364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4%,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3%,四季度增长7.3%。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8332亿元,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71392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39亿元,增长8.1%。

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1.5%。

马建堂表示,面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我们要有忧患意识。

同时要看到2015年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是有很多有利条件的。

中国经济具有巨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

2014年按季度来看GDP统计,从去年开始一路处于下行走势,经济承压,在回答关于2015年的经济增速预测问题时,马建堂表示,一方面要看到,2015年所处的经济环境依然比较复杂严峻。

从国外看,一些发达经济体确实在加快复苏,但是有一些主要经济体复苏过程比较艰难曲折。

在此基础上不同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出现了分化,加上国际地缘政治的动荡,与此同时,最近原油(46.80, 0.33, 0.71%)等大宗原材料的跳水式下跌共同作用,使得2015年的国际环境并不那么令人乐观,甚至比较严峻。

从国内看,三期叠加影响、各种矛盾交织依然存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较大,所以我们要看到这些困难,要有忧患意识;同时更要看到2015年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或者说中高速发展,还是有很多有利条件的。

我们还是具有巨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

马建堂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有利条件进行了解析。

一是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新“四化”的相互推进。

这是中国经济2015年平稳发展的坚实基础,是基本面。

我们判断经济形势走势,一定要看到基本面,这是经济运行的核心;二是改革开放激发创业创新的不竭热情,这是中国平稳发展的不竭动力。

改革开放是改变中国经济命运的关键一招,是中华民族地位不断提升的关键,是中国经济总量不断壮大的关键,会是今后及“十三五”中国经济平稳发展的动力所在。

马建堂强调说,特别是简政放权、放开准入、方便办事,将会极大地调动中国9亿左右的劳动人口,数千万科技人员创业创新的热情。

要创业创新,就要雇佣人,要有资本金。

去年的商事制度改革后,3至11月份,市场主体增加了1005万;
三是党中央、国务院科学的宏观调控是经济发展保持平稳发展的关键。

“新四化”是基础,改革开放是动力,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关键。

任何一个经济体的经济都会有波动,要熨平这个波动就是要靠政府的宏观调控。

这两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在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同时,加强区间调控、定向调控,适时适度地预调微调,这是2014年平稳增长很重要的原因,也会是2015年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很重要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