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1-5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精选10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欢迎阅读与收藏。

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1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分析: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

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

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

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

)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三年级数学上册(1—5单元)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上册(1—5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除法(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教学内容:教科书P1的例题、P2的想想做做1-5。

教学目的:1.经历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非整十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为整十数),会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情趣。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地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口算和笔算方法的探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商的位置,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格式。

教具准备:46根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一、温故而知新:1、口答:(1)3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2)24里面有几个8?(3)20里面有几个十?(4)4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5)4个20是多少?2、解决问题:师:快开学了,同学们都在积极准备学习用品。

有两个同学一共买了16枝铅笔,平均每个同学买了多少枝?问:怎样列式?你是怎样算的?会用竖式计算吗?3、谈话:那边还有两组同学在买铅笔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买铅笔中的数学问题吧。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教学整十数除以一位数。

(1)课件出示:情景图左半部分。

①问:从这两个男孩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可以解决什么问题?②师:要求“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怎样列式?板书:40÷2=③师:40÷2等于多少?独立思考如何得出这个结果的,与同桌相互说说,并把结果填在书上。

④组织全班交流。

预设:A.因为4÷2=2,所以40÷2=20。

B.4个十除以2等于2个十,2个十就是20。

C.4捆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就是20。

(2)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①让学生独立完成。

②问:你在做题时是横着做的还是竖着做的?为什么竖着做?让学生比较每组上下两题在计算上的联系和区别,帮助学生形成算法。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并能熟练运用。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图形认识能力,能够识别和描述基本的几何图形。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能够运用简单的数据统计方法。

5.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

二、教学内容1. 整数加减法:两位数、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进位和退位的处理。

2. 小数加减法:小数点的位置,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 分数加减法:分数的表示方法,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4. 几何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图形,学习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5. 数据统计: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绘制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整数加减法中的进位和退位处理。

2. 小数点的位置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3. 分数的表示方法和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4. 几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5.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教具模型、教学卡片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让学生通过例题进行练习。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整数加减法中的进位和退位处理,小数点的位置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分数的表示方法和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4. 几何图形的认识: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图形,学习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5. 数据统计: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绘制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六、板书设计1. 整数加减法:两位数、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进位和退位的处理。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第一课时秒的认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3)理解1分=60秒。

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①课件出示。

这是秒表。

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4)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①1分钟有多长?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课件验证。

②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

③1分钟能做哪些事?④1秒究竟有多长呢?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

⑤1秒钟能做哪些事?学生畅谈,课件出示。

⑥感受几秒师吟诵《明日歌》。

猜一猜,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第二课时: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开学了,熊大和熊二从熊堡出发去学校,熊大用了2小时,熊二用了120分钟,熊大说它用的时间少,熊二说它的用时少,它俩谁也不甘示弱。

同学们,请你们当裁判,它们俩究竟谁用的时间少,好吗?二、探究新知(一)单位换算1.从熊堡到学校,熊大熊二谁用的时间少?为什么2时=120分?你是怎么想的?2.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3.同学间相互说一说。

4.180秒=()分,你是怎么想的?5.练一练:3分=()秒 600分=()时先独立思考,然后与你的同学交流交流。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1-5单元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1-5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测量》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一千米的长度观念。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一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1、本单元的内容及作用。

本单元的内容有: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

毫米、分米的认识:(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知道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2)认识长度单位分米,知道分米与米和厘米间的关系千米的认识(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2)知道千米与米的关系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这一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吨”,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2、教材分析与教学按计划(1)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质量单位中的千克与克,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加之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测量问题。

因此,学生的已有经验是比较丰富的。

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将他作为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所以,教材在这里让学生估、测、议,进而引出要学习的新知识。

另外,这一单元中经常出现的课堂、操场、校园等,都是学生熟悉的环境,很容易打开学生的话题。

(2)合理安排活动内容,为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提供便利。

本单元的内容是“测量”,无论是分开的“测”或“量”,还是连在一起的“测量”,都预示着强烈的活动性。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6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一、说教材:本节课的课题是毫米的认识,他是“毫米与分米的认识”的第一课时,毫米与分米的认识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子度量的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二、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从一下几个方面来定位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的产生的实际意义,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能够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2.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的关系,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同事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3.情感目标:使学生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三、说重难点: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把认识1毫米的认识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四、说教法学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认识活动,学生在积极情感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下,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五、说教学过程1.设置疑念,导入新课“兴趣是学习的老师。

”我抓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设计了一个测量比赛,在这个比赛中学生会遇到一个问题,量到不是整厘米时,学生会有些茫然,不知所措,这时我不失时机抓住学生的心理,引入新课,学生自然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探究中。

2.观察实践,探索新知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猜测能力。

学生对毫米的感知并不是特别陌生,可以让学生在原有的经验上进行大胆猜测,在这节课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他们提出问题,进行猜测、试验、探索验证,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新知识,发展了能力,明白了“当测量的结果不能用整厘米表示时,可以用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表示”,还通过观察了解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在动手测量的基础上,感知1毫米有多长。

在认识1毫米上,分三个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1.观察尺子上的1毫米,体会一小格的长度就是一毫米,2.联系实际寻找实际生活中大学1毫米的舞台。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1活动目标1、进一步理解巩固小数加减计算的算理、算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能广泛应用于生活的价值。

教具准备挂图、计分表等。

活动建议一、宣布活动内容1、课题“森里旅游”。

2、出示挂图(课本插图)。

说明“森林旅游”的购物情境,营造氛围。

二、活动形式把“森林旅游”的购物活动组织成同桌之间的数学游戏。

其中一人扮顾客,承担提出购物问题的任务,另一个扮服务员,承担解决问题的任务。

这里有两幅(二种情境),当购物地点从森林食品店转到纪念品商店,两人也随着对换角色。

三、活动要求1、结合具体情境,由顾客提出数学问题。

从容易到困难,从简单到复杂,并由服务员解决这些问题。

2、“服务员”、“顾客”都应该加强角色意识,讲究服务态度,讲究礼貌,言语文明。

3、教师巡视,帮助组织活动,注意保持课堂秩序。

四、活动过程1、出示两张情境挂图。

由于教材上的插图没有注明物品名称。

所以,先根据图形形状给物品标上名称。

2、宣布活动规则。

(1)每人有5分的.基础分。

(2)“服务员”每解决一个问题并且令“顾客”满意,可加1分。

这里的满意包含礼貌用语。

(3)“顾客”能发现并指出“服务员”的一个失误,并被对方认可,可加1分;“服务员”每失误一次扣1分。

(4)如果“服务员”能发现并指出“顾客”对失误的指控是错误的,并能以理服人,那么“服务员”额外加1分,同样,“顾客”应该扣1分。

(5)在事先规定到每家商店购物10分的时间内,积分达到10分以上者,可获“优秀服务员”或“诚信顾客”荣誉称号。

3、发放记分表。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新】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新】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时、分、秒》教学计划 (1)第1课时秒的认识 (2)第2课时时间的换算 (5)第3课时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7)第4课时时、分、秒的巩固练习 (9)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1)第1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11)第2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 (13)第3课时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15)第4课时估算 (18)第5课时整理和复习 (20)第三单元测量 (22)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 (22)第2课时分米的认识 (24)第3课时长度单位的换算 (26)第4课时千米的认识、换算和估测 (29)第5课时吨的认识和换算 (32)第6课时解决问题 (35)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计划 (38)第1课时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 (39)第2课时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42)第3课时练习课 (45)第4课时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的笔算 (47)第5课时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的笔算 (49)第6课时练习课 (51)第7课时解决问题 (52)第8课时整理和复习(一) (54)第9课时整理和复习(二) (55)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学计划 (57)第1课时倍的认识 (58)第2课时运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 (60)第3课时运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练习课 (63)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计划 (65)第1课时口算乘法 (66)第2课时口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练习课) (68)第3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 (70)第4课时笔算乘法(一次进位) (72)第5课时笔算乘法(连续进位) (74)第6课时笔算乘法(练习课) (76)第7课时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78)第8课时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80)第9课时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练习课) (82)第10课时乘法的估算 (84)第11课时解决问题(1) (86)第12课时解决问题 (88)第13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 (91)第14课时整理与复习 (93)第15课时数字编码 (95)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97)第1课时四边形 (97)第2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100)第3课时周长 (103)第4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05)第5课时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解决问题 (108)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11)第1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111)第2课时几分之一大小比较 (113)第3课时几分之几的认识 (114)第4课时几分之几大小比较 (115)第5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 (116)第6课时分数的简单应用 (117)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计划 (119)第1课时集合 (120)第十单元《总复习》教学计划 (124)第1课时复习时、分、秒 (126)第2课时复习笔算加减法 (128)第3课时复习测量 (131)第4课时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 (133)第5课时复习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 (135)第6课时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138)第一单元《时、分、秒》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关于“时、分、秒”这一内容,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五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五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五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篇一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展开图,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对具体实例的观察,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及其常用的计量单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会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

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5.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图形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以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概念,发展数学思维。

初步具备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尺寸的概念,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四、课时安排:14课时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教学内容:p1、2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一第1-4题。

教学目标:1.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点、线、面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及正方体的棱,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的能力及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课前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具和学具。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认识长方体的特征1.教学例1(1)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学生交流。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单元)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单元)

东门口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欧俊副备人肖玉画、谭成龙、杨爱春个性设计课题毫米的认识课时第一课时编写时间2012.8.30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过程方法: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法学法讲解法、演示法、引导发现法、自学辅导法等教具准备直尺1教学过程一、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师:你是怎么想的?二、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交流。

三、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四、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直尺上的1毫米有多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

师:你发现了什么?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五、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估计测量数学书的长数学书的宽数学书的厚2教学过程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里有几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六、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1、2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七、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毫米的认识 1厘米=10毫米教学后记3东门口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欧俊副备人肖玉画、谭成龙、杨爱春个性设计课题分米的认识课时第二课时编写时间2012.8.30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过程方法: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大全5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大全5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大全5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大全5篇教学是一种通过教育参观和虚拟实境等方式,拓宽学生的视野和世界观,培养他们的国际意识和文化素养。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篇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图片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游戏:数字抱抱团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叫“数字抱抱团”,老师想请6名男同学和6名女同学上讲台来。

老师喊到数字几,你们就几个人抱成一团。

不过老师还有一个要求,就是希望台下的同学也参与到游戏当中来,你们要做什么呢?找出游戏当中蕴含的数学知识,能办到吗?生:能。

师:非常好。

游戏开始。

(面向台下学生)同学们发现了什么?生:4个3。

师:2(6个2),4(3个4),6(2个6)。

非常棒,同学们都说到了“几个几”。

2、出示PPT,看图说几个几。

接下来,我们来看这样几组图片(播放幻灯片),谁能快速的说出有几个几?生1:2个2生2:2个4师:非常棒,看来同学们知识掌握得很牢固。

同学们表现这么棒,连小兔子都被吸引来了。

(课件出示第50页主题图)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小兔子一起来探究关于倍的知识(板书课题:倍的认识)齐读课题二、探究新知,理解概念。

(一)初步认识倍的概念。

1、出示自学提示:自学教材第50页例1(1)数一数胡萝卜、红萝卜、白萝卜各有几根?(2)圈一圈,摆一摆,组内互说红萝卜的根数与胡萝卜的根数有怎样的关系,白萝卜的根数与胡萝卜的根数有怎样的关系?(学具1)(3)完成例1的填空。

PEP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PEP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PEP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数学符号。

2. 学会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 掌握数的比较和排序。

4. 学会使用逻辑推理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数的概念和数的表达。

2. 数的比较和排序。

3. 加法和减法运算。

4. 逻辑推理与问题解决。

三、教学重点1. 数的概念和数的表达。

2. 掌握加法和减法运算。

四、教学难点1. 数的比较和排序。

2. 逻辑推理与问题解决。

五、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情境,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和趣味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3. 合作研究法: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计数问题,引发学生对数的认识和兴趣。

2. 概念讲解:通过图片和实物,介绍数的概念和数的表达方式。

3. 比较和排序:通过比较大小和排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4. 加法和减法运算:通过实际情境,引导学生研究加法和减法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5. 逻辑推理与问题解决: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6. 小结:对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并进行相应的温故知新。

七、教学评价1. 运用观察法,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研究情况。

2. 运用问答法,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3. 运用小组活动和游戏评价法,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八、教学资源1. PEP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 教学图片和实物。

3. 游戏和趣味活动材料。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数的概念、数的比较和排序、加法和减法运算以及逻辑推理与问题解决展开。

通过情景教学、游戏教学和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教学评价的多样化也有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为进一步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电子教案3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电子教案3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电子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电子教案】本教案为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电子教案,共包括6个单元。

第一单元自然数和零学习目标:1.了解0、1、2.....自然数的概念,并能正确快速地写出前20个自然数;2.掌握零与自然数的关系,并能够正确运用0的特殊性质;3.能按大小关系将0、1、2、3、4从小到大排列;4.能正确快速地根据阿拉伯数字写出读音,按正确语音朗读。

教学重点:能正确快速地写出前20个自然数,能够按大小关系将0、1、2、3、4等数字从小到大排列。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运用0的特殊性质。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教师拿出0-4的数字牌,让学生快速用手指数出数字顺序。

2.教师出示数学算式0+5=5,询问学生答案为多少,引导学生思考0的特殊性质并说明0+任何数字=该数字。

二、自然数的概念1.教师出示数字0-20,介绍自然数的概念。

2.让学生尝试用小手指在空中数出前20个自然数。

3.教师出题:你能不能数出前40个自然数?现在开始,看看谁数得最多。

三、数的大小比较1.教师出示0,1,2,3,4数字牌,引导学生按大小从小到大排列。

2.让学生自己写下0-20的数字码表,并能按大小关系将数字排列。

3.让学生三人一组,在码表上标出三个自然数大小的顺序,并在黑板上比较大小,检查答案。

四、计数积木学生使用计数积木,以轻快的节奏将积木放入桶中。

并数出共有多少个积木,巩固数字的快速准确说法。

五、阿拉伯数字朗读1.让学生研究个位、十位和百位数的数字由哪些数字组成并自己写出自己的电话号。

2.教师呈现数字,让学生能从图中猜测数字,并指导学生正常朗读数字。

【三年级数学上册电子教案】第二单元表达数量学习目标:1.了解用“___个”、“___只”、“___条”等词汇表达物品的数量;2.理解类别的意义,并能完成类别划分,组合拆分等活动;3.能用算式表示物品的数量,具有正确的算术思维。

教学重点:了解“___个”、“___只”、“___条”等表示物品数量的词汇,能完成类别划分、组合拆分等活动。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心整理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心整理版)

第一单元时、分、秒所备单元在全册知识结构中的地位作用:关于时分秒这部分内容,分3个阶段编排,第一阶段是在一年级上册,主要让学生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

第二阶段是在一年级下册,主要让学生学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第三阶段是本单元,主要教学时间单位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本单元思想教育内容:养成遵守时间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本单元知识点:•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本单元能力培养:1、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判断、综合、迁移能力。

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4、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本单元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本单元教学难点: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本单元课时安排: 3课时。

本单元教具安排:投影、课件、插图、钟面模型、各种秒表等。

时分秒第一课时秒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的内容及相关习题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认识时间单位秒。

知道秒针的特征,初步在学生的头脑里建立1秒的概念,知道1分=60秒。

•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的教育。

教学重点: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从各个不同的层面来感受秒。

教学难点:探索秒针的计时方法,得出1分=60秒的过程以及学生对秒的感知的程度。

教学用具:主体图课件,各种钟表、钟面模型(尤其是秒表)。

教学过程:•创境设疑,初步感受秒1.孩子们喜欢过节吗?有一个咱们中国最传统的、最重要的节日,猜猜是什么节日?每到这个节日,你们都会得到压岁钱,这是什么节日?2.放映课件(看过春节联欢晚会吗?咱们再回到晚会现场看看:新年的钟声马上就要敲响了,开始倒计时了,一起来。

最新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带目录

最新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带目录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目录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第一单元《时、分、秒》 (4)第1课时《时、分、秒》 (4)第2课时《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9)第3课时《时、分、秒的巩固练习》 (12)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5)第1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15)第2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 (18)第3课时《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0)第4课时《估算》 (25)第5课时《整理和复习》 (28)第三单元《测量》教案教学设计 (32)第2课时《分米的认识》 (35)第3课时《长度单位的换算》 (38)第4课时<< 千米的认识、换算和估测>> (42)第5课时《吨的认识和换算> (46)第6课时《解决问题》 (50)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0节) (53)第一课时:两位数连续进位加 (53)第二课时:三位数连续进位加 (55)第三课时:连续进位加 (56)第四课时:连续退位减法 (57)第五课时:加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60)第六课时: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63)第七课时:加法的验算 (64)第八课时:减法的验算 (67)第九课时:万以内的加减法 (70)第十课时:整理和复习 (72)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74)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11节) (77)第一课时:口算乘法 (77)第二课时 (78):整百、整千数的口算乘法 (78)第三课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 (79)第四课时:练习课 (81)第五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 (82)第六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 (83)第七课时:连续进位乘法 (85)第八课时:连续进位乘法练习课 (86)第九课时: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86)第十课时: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87)第十一课时:整理复习 (89)※数字编码 (90)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6节) (94)第一课时:四边形的认识 (94)第二课时: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95)第三课时:周长 (96)第四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98)第五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练习课 (99)第六课时:估计 (101)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3节) (102)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102)第二课时:几分之几 (105)第三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 (106)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107)第十单元总复习(3节) (110)第一单元《时、分、秒》第1课时《时、分、秒》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全册教材分析全册教材分析:本册内容包括: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和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有关倍的概念及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与周长,时、分、秒,千米和吨的认识,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和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本册出现的分数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诠释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使学生建立起分数的初步概念;“倍的认识”将以往分散编排在表内除法中的有关“倍”的知识集中编排,让学生在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之后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让学生认识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量的计量方面,本册安排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认识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锦衣发展学生的长度、质量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的意识;数学广角安排的是关于集合的思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并能应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美的意识。

教学目标:1.能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并能应用其含义解决问题。

5.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6.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长度、质量和时间的简单计算。

7.初步了解集合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难点:测量,时、分、秒,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课时安排:共计约62课时一、时、分、秒(3课时)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6课时)三、测量(7课时)1.毫米、分米的认识……………………………………2课时2.千米的认识……………………………………………3课时3.吨的认识………………………………………………2课时四、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1.加法……………………………………………………3课时2.减法……………………………………………………4课时整理和复习………………………………………………2课时五、倍的认识(4课时)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2课时)1.口算乘法………………………………………………2课时2.笔算乘法………………………………………………9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数字编码(1课时)七、长方形和正方形(6课时)1.四边形………………………………………………1课时2.周长…………………………………………………5课时八、分数的初步认识(8课时)1.分数的初步认识………………………………………4课时2.分数的简单计算………………………………………2课时3.分数的简单应用………………………………………2课时九、数学广角——集合(2课时)十、总复习(4课时`)第一单元时、分、秒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时间单位“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时、分、秒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初步建立时、分、秒之间的时间概念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

由于时、分、秒之间的进率是60,而不是十进关系,因此,时间单位的换算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教材从教学材料到呈现方式,都十分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

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进行度量。

2.结合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会用一定的方法估计时间。

3.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之间的区别于联系,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的长短进行度量。

教学难点:解决与时间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3课时第1课时课题:秒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教学目标: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来描述具体的时间。

教法:设疑激情、引导探索、切身体验,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学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解决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钟表,秒表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

(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

(板书课题)师:在生活的哪些地方你见到或用到“秒”呢?二、探究新知(一)认识钟面上的秒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3.学生反馈: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

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

)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1秒钟你能做什么?(拍一下手、眨一下眼睛、点一下头……)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

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

(课件出示有关1秒钟的信息:喷气式飞机每秒飞行500米;火车每秒约行55米;小汽车每秒约行20米;卫星每秒飞行7900米……)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

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7.练习:做一做第1题:用15秒完成喜欢的活动,并记录结果。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体验1分钟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完成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1题。

圈出合适的答案,感受1分钟的长短。

2.完成练习一第2题。

3.判断:(1)脉搏1秒钟约跳动75下。

()(2)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走2圈是2分。

()(3)明明跑60米用了9分。

()四、拓展练习明明从四楼下到一楼用了24秒,强强从八楼下到一楼用了56秒,他们下楼的速度一样吗?五、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师:同学们,时间是由一分一秒组成的,时间在不停流逝,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们要做时间的主人,不浪费每一分每一秒。

让我们记住列宁的名言:赢得了时间就是赢得一切!板书设计:秒的认识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走一圈是60秒,也是1分钟。

1 分= 6 0秒教学反思:第2课时课题:时间的计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页例1-2教学目标: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使学生能根据“1时=60分,1分=60秒”进行简单的换算,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3.培养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教法:观察法、直观演示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动手实践、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时钟模型。

教学过程:一、猜谜游戏引入:1.猜谜语:兄弟三人手拉手,从早到晚一直走。

2.提问:对“兄弟三人”你们了解多少呢?和大家说一说。

3.教师拨钟表,显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

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

(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1”:2时=()分(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汇报a、60+60=120分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4)教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3.教学例2:(1)课件出示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从中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3)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4)小组讨论、交流:a、分针从6走到9。

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