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初中生物八上《人体内废物的排出》word教案 (4)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制作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制作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体内废物的种类及来源。
2.掌握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方式。
3.能够正确清理和分类垃圾,有效保护环境。
二、教学内容1.人体内废物的种类及来源人体内的废物可以分为三类:代谢废物、消化废物和有害物质。
(1)代谢废物: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主要为二氧化碳、尿素和水等,这些废物是身体活动的结果,通常通过呼吸和尿液排出。
(2)消化废物:人体消化食物时产生的废物通常为粪便,它们主要来自于未能被消化的食物残渣和生物残渣,随后通过排便排出。
(3)有害物质:人体内存在着很多有害物质,包括药物残留、化学物质、重金属和尘埃等。
这些有害物质如果不及时排出体外,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2.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方式(1)呼吸:人体内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可通过呼吸排出体外,通过呼吸道和肺泡,在肺部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过程中,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2)尿液:人体内代谢产物尿素通过肾脏排出体外,医学上称之为排尿,在膀胱中暂时存储,随后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3)排便:消化废物通过大肠进入直肠,最终通过排便排出体外。
(4)汗液:皮肤上的汗腺会排出水分和微量的尿素和其他代谢废物,汗液通过毛孔排出体外。
3.正确清理和分类垃圾(1)分类垃圾:垃圾分类是指按照环保标准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收集和利用。
正确的垃圾分类包括纸张、塑料、金属、有害物质和湿垃圾等分类。
(2)清理垃圾:清理垃圾是指收集垃圾,并进行处理。
正确清理垃圾的方法包括分类收集和垃圾袋的使用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直接讲授,让学生了解人体内废物的种类及来源。
2.示范法:在课堂上展示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方式,引导学生正确排泄。
3.情景教学法:通过情景创设,让学生体验垃圾分类和清理方法。
四、教具1.模型:人体内废物模型。
2.幻灯片:展示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方式。
3.垃圾桶:用于垃圾分类和清理。
五、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思考并介绍人体内废物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人体内废物的种类及来源。
初中生物《人体内废物的排出(4)》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内废物的排出途径
2、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3、概述尿液的组成和排出过程。
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图文资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通过联系肾脏的有关疾病,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4)通过肾单位的模型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肾脏结构的学习,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保护肾脏。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尿液的形成
难点: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
三、课前准备
让学生在课前完成肾单位的模型制作。
四、教学过程。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体内废物的种类和排出途径。
2. 掌握排泄和排遗的区别。
3. 了解人体排泄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二、教学内容:1. 人体内废物的种类2. 排泄和排遗的区别3. 排泄系统的组成4. 排泄过程及机制5. 影响排泄的因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体内废物的种类、排泄系统的组成及排泄过程。
2. 教学难点:排泄和排遗的区别,影响排泄的因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排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 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排泄和排遗的区别。
4.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2. 新课导入:介绍人体内废物的种类,排泄系统的组成。
3. 案例分析:分析排泄和排遗的区别,引导学生理解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重要性。
4. 知识拓展:介绍影响排泄的因素,如饮食、运动等。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排泄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2. 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排泄和排遗区别的掌握情况。
3.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小组合作的表现,评价其团队协作能力。
4. 收集和分析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包括排泄系统的结构图、功能介绍、废物排出过程的动画等。
2. 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排泄和排遗的区别。
3. 课后作业模板:提供给学生进行自我检测和应用所学知识的模板。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人体内废物的种类和排泄系统的组成。
2. 第3课时:讲解排泄和排遗的区别,分析影响排泄的因素。
3. 第4课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重要性。
5. 第6课时: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苏科版八上第2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word教案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南通市启秀中学生物学科唐鸣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
它在本主题中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解决好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本节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人体营养、消化、血液循环等有关知识,同时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加上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很强的求知欲望,但是还缺乏一定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本节课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学生能理解泌尿系统的有关知识,但对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因为这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2)说出肾脏的结构和特点;(3)描述尿液形成的大致过程。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收集、处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有关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信息分析和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更加珍爱生命。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肾单位的结构(2)尿液的形成过程2.教学难点(1)肾单位的结构(2)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五、教学手段与方法采用“自学、引导、议论”的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适时运用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益。
六、教学策略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充分的考虑了初二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设计了多媒体动画课件,尽量将抽象、微观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并创造条件吸引学生有意识地参与活动,主动探究。
学习内容的安排也是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让学生易理解和掌握。
八年级生物上册6.15.2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新版)苏科版
- 对于学生的作业中的亮点和优秀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 针对学生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作业的改正和完善,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排泄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体生理功能,提高健康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排泄的相关知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帮助学生理解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重要性,提升健康意识。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排泄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排泄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排泄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人体代谢产物的概念,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排泄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排泄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八年级生物上册 6.15.2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
教师:
初中生物《人体内废物的排出(4)(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1、在教法的设计上,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为主要教学手点评
段。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主动理解“尿的形成过程”。
教师在此过程
中起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体现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2、注重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本节内容图片资料丰富,教学中充分利用图解,“泌尿系统
组成图”、“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再结合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由点
到面,由局部到整体地观察图。
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讨论
交流中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
3、倡导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活动组织上,特别是“尿的形成过
程”教学设计,教师起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巧设问题,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内容,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获得新知识,能力得到提升,从而解
决尿是如何形成的这一教学难点。
也体现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15.2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教案
学生讨论。
当它达到一定的量时,我们就会有尿感,需要将尿液排出,那么尿液从形成到排出经历哪些结构呢?
播放动画感受一下尿液形成到排出的过程。
结合书本,尝试归纳总结。
小结:尿液的形成是连续不断,而尿液的排出是间歇的。
人一昼夜的排尿量大约为1.5L,养成多喝水的习惯。
学生讨论,血液经过肾单位时,成分的变化情况。
请学生上黑板板书。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描述尿液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2.能力目标:分析有关肾脏的资料,初步具备一定的信息分析和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肾脏的功能与保护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更加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尿液的形成。
难点: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1.滤过是在哪个结构中完成的?重吸收是在哪个结构中完成的?
2.在尿液形成过程中,从开始到结束主要涉及到哪三种液体?
3.首先一起来看第一步滤过作用。
血液经过肾小球之后,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哪些成分被滤过了?
哪些成分到了肾小囊中形成了原尿呢?
(播放课件——滤过作用)
比较血液和原尿成分的不同。
4.形成原尿之后到了肾小管中进行第二步重吸收作用。
哪些成分被肾小管重吸收回血液中了呢?
(播放课件——滤过作用)
还剩水、无机盐和尿素也就是尿液。
比较原尿和尿液成分的不同。
介绍常见疾病的化验结果(肾炎等)。
看书思考。
肾小球。
肾小管。
血液、原尿、尿液。
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6.15.2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教案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途径。
(2)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3)说出肾的结构和功能及肾单位的结构。
(4)概述尿液的形成途径。
2、能力目标
通过泌尿系统的结构,肾的内部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提高读图
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肾脏的功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更加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1)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肾单位的结构。
(3)尿液的形成过程。
2、难点:
(1)肾单位的结构。
(2)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三、教学设计思路
从日常生活垃圾的处理切入,使学生由亲身感受认识到身体排出废物和多余的水的必要性,明晰排泄的概念。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和肾单位的示意图,增强学生对肾脏结构的直观感性认识。
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理的能力。
利用动画视频演示尿液形成的动态过程,加深学生对尿液形成过程的理解,突破难点。
最后,练习巩固,通过分析常规化验单推理病变部位。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一)
一、排泄
二、泌尿系统: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三、尿液的形成
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苏科初中生物八上《人体内废物的排出》word教案(4)
观看后答复:
了解人体的根本生理知
思考:1.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 ?
肾脏、输尿管、膀胱
识 .
和尿道 .
2.根据观察 ,你能说出各个器官的主要
肾脏:形成尿液;
功能是什么吗 ?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暂时储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
【活动二】观察肾脏的内部 (解|剖 )图
思考:1.形成尿液的根本结构单位是什么?
单位 .
题的答复 ,培养学生的
观察能力 ,进而将本节
2.说说肾单位的组成概况 .
由肾小体 (肾小球和
重难点知识细化 ,便于
肾小囊 )和肾小管组
学生轻松掌握 .
成 .肾小球是个血管
球 ,由数十条毛细血
管缠绕而成 .肾小囊
分内外两层 ,内层紧
紧包裹着肾小球 .
【课堂训练】见补充习题中本节相关内容 .
做题 ,并听老师讲解 .
【课堂作业】见同步练习中本节相关内容 .
授后小记:本课时利用新闻||报道导入课题 ,发生在身边的真实事件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 ,激发
探究的热情和学习的兴趣 .
授课日期月日
精品 "正版〞资料系列 ,由本公司独创 .旨在将 "人教版〞、〞苏教版 "、〞北师
大版 "、〞华师大版 "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
本资源创作于2021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 ,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正确选择 .
根据所观察的内容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
思考:1.说出肾脏在人体内的位置 .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肾单位的结构。
2.概述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描述其他排泄途径。
4.关注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教学重点:1.肾单位的结构。
2.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教学难点: 尿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湿地生态系统”。
2.问:湿地生态系统的作用是什么?——净化水质,蓄洪抗旱。
3.师:在我们的体内也有一个和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相似的系统,它就是泌尿系统。
那么,泌尿系统的组成有哪些?它是如何工作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板书课题新授一、不同的排泄途径1.图片展示不同的排泄途径。
2.思考:(1)出汗、呼吸和排尿这几种方式排泄的废物各主要是哪些?明确:(出汗:水、无机盐和少量尿素;呼吸:水和二氧化碳;排尿:水、无机盐和大量尿素)(2)为什么排大便不属于排泄?明确:(水、无机盐、尿素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是由组织细胞新陈代谢产生的,而粪便是消化系统消化后剩余的食物残渣,是排遗。
)二、泌尿系统的组成1.观察教材P73 图4-43,小组讨论思考:泌尿系统的组成有哪几部分?2.小组代表汇报结果。
3.师生共同总结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三、肾单位的结构1.图片展示:不同动物的肾脏2.展示肾脏解剖结构图,认识不同结构名称。
3.结合教材P73 图4-44,说明肾单位是肾脏形成尿液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四、尿的形成和排出1.图片展示过滤实验:分离玉米粉和大豆2.思考:(1)为什么玉米粉落下来,而大豆却留在筛目上面?明确:玉米粉小,大豆大。
(2)人体血液中的各种物质大小一样吗?哪些大,哪些小?明确:血细胞、蛋白质等物质体积大,而葡萄糖、水、无机盐、尿素等物质体积小。
师引导讲解: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血液中的物质成分是不同的,它们的体积有大有小,它们在流经肾单位时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就像筛子一样把小分子物质漏下,而把大分子物质留在血管里,完成过滤作用。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教案-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4、尿液的形成
(1)学生:观察活动,阅读课文。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毛细血管的分布位置,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思考一下毛细血管的作用。(学生:总结得出,)
教师:同学们想一想,由肾动脉流入肾脏的血液,在流经一个肾单位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我们来分析一下课本23页的数据资料。
二、新课讲解
1、排泄的概念
人体将体内的尿素、多余的水分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排便这一说法,那么排泄与排便有什么不同?
2.观察泌尿系统的挂图,认识泌尿系统的组成,了解各个器官的主要功能。
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泌尿系统的组成,说一说泌尿系统的器官的主要功能,并能知道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三、课堂小结
请学生总结本课的知识:排泄的概念、泌尿系统的组成和肾脏的结构。以及尿液是怎样形成的。
人体排出废物的途径有多种,但以尿液为主要形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一下尿是如何形成和排出的?
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对比:二者的排出物分别是什么?分别在身体的什么部位产生的?排出的途径各是什么?排泄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两处有毛细血管分布。一处是肾小球,它是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的血管球;另一处是肾小管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
板书设计
一、概念与途径
呼吸系统——二氧化碳、少量水;
皮肤——部分水、少量无机盐、尿素;
泌尿系统——绝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尿素等。
二、泌尿系统的组成。
三、肾脏的结构:
1.肾脏纵剖:皮质、髓质、肾盂。
教、学具
多媒体、一体机
预习要求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内容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6.15.2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教案
不要因为长期埋头科学,而失去对生活、对美、对待诗意的感受能力。
——达尔文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2.概述尿液的形成过程3.说出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途径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看视频动画,讲授的方法得出结论,概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和个人清洁卫生。
【教学重点】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尿液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肾单位的组成,尿液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讨论、探究、自主学习、学导式教学法【教具准备】教学演示文稿、图片、模型、视频动画【课型】新授【课时安排】1个课时【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出示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田世国为母亲捐肾的故事的图片,用身边的感人事例导入话题,引出课题。
感受亲情,思考换肾的意义。
激发学生情感,创设课堂气氛。
新课推进1、排泄的概念你知道人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中会产生哪些废物吗?废物分别在身体的什么部位产生的?排出的途径各是什么?引导学生“排泄”“排遗”的概念1、排泄的概念人体将体内的尿素、多余的水分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
排泄的主要途径是什么?排遗过程在前面的消化系统中已详细了解,本课来了解人体的排泄过程。
提问1人体排泄的废物主要是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来完成,泌尿系统有哪废物有小便,大便泌尿系统观察教材泌尿系统组成图学会运用分类的方法对这些废物进行分类,从而了解排泄"与"排遗。
区别。
使学生4排泄的途径回扣排泄途径,提问人体排泄的废物主要是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来排出的,你还知道排泄的其他途径吗?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归纳出排泄的途径排汗、呼吸、排尿。
出示调查问题,适当参与,及时把重点内容或应该点到的地方总结归纳出来,化解了重难点。
再次观察。
泌尿系统组成图,描述尿液排出途径,阅读教材24页,概述尿液排出过程,人体排出尿液对自身的现实意义。
八年级生物上册《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学案苏科版【DOC范文整理】
八年级生物上册《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学案苏科版一:学习目标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功能;肾的结构和特点;尿液的形成;尿液的排出汗液的排出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描述人体内泌尿系统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功能;说出肾的结构和特点;描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信息分析和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良好的生活,懂得更加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肾单位的结构;尿液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肾单位的结构;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三、资料准备:生理学上将代谢的终产物经过血液循环而最后由某些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
人和动物把食物消化后留下的残渣从消化管排出体外的叫做排遗。
排遗不是排泄,这是因为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并未进入血液,也未参与人体细胞的代谢。
人体的排泄作用包括:肺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肝分泌胆色素经肠排出,大肠粘膜排出无机盐,皮肤通过汗腺排出水,无机盐和尿素,泌尿系统排出水和大量的代谢废物.四、学习过程:环节一:导入:由捐肾救母的故事引入;提问:请学生思考人为什么要排尿?尿液是如何形成的?设计意图:由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
环节二:让学生通过观察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模式图,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由哪些器官组成,各个器官在自己身上的大致位置;泌尿系统:肾脏:形成尿液的器官输尿管:一对细长的管道膀胱:储存尿液的囊状器官尿道:排出尿液的通道设计意图:在观察的基础上认识泌尿系统的组成,各个器官的功能环节三: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请学生描述肾单位包括哪几部分;肾小体的结构是怎样的设计意图:本节的重点内容,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再仔细及时的给予指点,让学生完全理解掌握;环节四:肾脏的结构我们弄明白了,我们前面提到肾脏的功能是形成尿液,那么肾脏是怎么样形成尿液的?血液从入球小动脉经过肾小球,从出球小动脉出去,肾小囊内有液体流动,请大家猜猜看,肾小囊内的液体从哪儿来的?为什么?讲述:这一过程就叫做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腔内的物质叫原尿。
苏科版生物八上第2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word教案四
第14章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第2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二)学习目标:1、描述尿液形成的过程;2、了解血浆、原尿、尿液三者之间的差异;3、了解汗形成的过程及排汗的途径。
学习重点:尿的形成学习难点:尿的形成学习过程:一、分析尿液的形成读书P22分析尿液的形成内容、完成1、尿的形成是在肾脏的中形成的,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和两个过程。
2、结合阅读P22图14-17尿形成的示意图(或者右图)完成:①从动脉运输来的血液中含有代谢产生的,经过送入肾小球对血液进行,在肾小囊腔内形成,这是尿液形成的第一过程。
②滤入到肾小囊腔中的液体叫,两个肾每昼夜形成大约150L,这种液体中含有、和、等物质。
③原尿中含有大量人体所需要的,因此不能白白浪费。
在原尿流经时,其中含有的有用物质被进行了,而重新回到血液中,这个过程叫。
是尿液形成的第二个过程。
用箭头在图上表示出重吸收的过程。
④经过上面两个主要过程,从肾小管的末端流出的液体就是,每昼夜一般为1.5L。
这种液体中含有、和等物质。
⑤阅读P23最上面的小资料,了解三种液体之间的差异。
填写A、与血浆相比原尿中不含有,与血液相比原尿中不含有;B、与血浆相比尿液中不含有;与原尿相比尿液中不含有;与血液相比尿液中不含有。
3、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含有。
如果某患者在尿检的时候,发现有血细胞或者有蛋白质,则可能发生了等疾病。
二、尿的排出1、了解尿排出的途径→肾盂→输尿管→→→体外2、排尿的意义看书P24第1自然段了解3、维持体内水平衡的重要性看书P24第2自然段了解三、汗液的排出1、流入口的汗是咸的,因为其中含有。
2、汗是由形成,并通过它细长的排出体外。
3、完成P24下面的讨论随堂反馈:一、选择题1、对原尿有重吸收作用的结构是()A、肾小体B、肾小球C、肾小囊D、肾小管2、对血液有滤过作用的结构是()A、肾单位B、肾小球C、肾小囊D、肾小管3、血液流过肾小球时,一部分物质被滤到肾小囊腔内,形成的是()A、尿B、原尿C、血清D、血浆4、原尿中不含有的成分是()A、水分B、无机盐C、尿素D、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5、健康成年人的尿液与原尿的成分相比,主要差异是尿液中没有()A、无机盐B、血细胞C、大分子蛋白质D、葡萄糖6、皮肤中与排泄功能相适应的结构是()A、角质化细胞B、毛发C、皮脂腺D、汗腺7、出汗可以起到的作用是()A、滋润皮肤B、排泄代谢废物C、滋润毛发D、清洁皮肤8、皮肤能产生汗液是因为在皮肤中有()结构A、汗腺B、皮脂腺C、毛细血管D、毛发二、识图作答认真观察右图,回答以下问题1、当血液从D()流到E()的时候,血液中的被滤到B中,形成。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详案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详案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视频展示:2004年感动中国获奖者田世国捐肾救母。
田世国捐肾救母的事迹感动了世人,他因此成为了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通过观看视频,相信同学们也深深感受到了他们母子之间的血浓于水的情谊。
在视频中,提到了我们人体内的一个重要的器官——肾,同学们想一想,肾脏有什么功能?(可能这个问题,对同学们来说有点困难,其实视频中已经提到,这位母亲在换肾之后,肾脏就开始正常工作,尿液也能够形成并排出来体外,这说明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场所。
)那么尿液在肾脏中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排出体外的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2.出示图片,引出问题我们人体每天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与此同时也产生许多废物,同学们知道,人体的生命活动中会产生哪些废物呢?(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对,我们人体每天都会产生同学刚刚提到的这些物质,并且人体通过各种途径及时地把这些废物排出体外。
我们把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其中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的。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
同学们翻到课本73页,观察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并完成前面讨论题。
3.观察活动,认识泌尿系统的组成(1)泌尿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这些器官具有什么样的功能作用?(肾脏、输尿管、膀胱以及尿道)(形成尿液、输送尿液、暂时贮存尿液、排出尿液,它们的作用都与尿液有关)(2)区分肾动脉、肾静脉及输尿管,并推测血液是怎样进出肾脏的?观察图,我们知道,连接肾脏的除了输尿管外,还有两条血管,分别是------(肾静脉和肾动脉)血液首先通过肾动脉进入到肾脏,然后经肾静脉流出肾脏。
4.整体感知人体的肾脏,认识肾单位的结构。
肾脏有两个,它们的形状像什么?(是不是像蚕豆),肾脏颜色为红褐色,这与肾脏内部含有大量的一种血管有关,同学们推测一下,应该是三种血管中的哪种血管?(对,毛细血管,前面我们学过,毛细血管是连接最小动脉与静脉的血管,利于进行物质交换。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教案标题: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内废物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 理解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重要性。
3. 掌握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促进废物排出。
教学重点:1. 人体内废物的种类和形成原因。
2. 不同器官在废物排出中的作用。
3. 促进废物排出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白板。
2. 图片或模型,展示不同器官的结构。
3. 视频或动画,演示废物排出的过程。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通过展示一张图片或模型,引起学生对人体内废物排出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人体内有哪些废物吗?这些废物是如何排出体外的?讲解(15分钟):1. 使用幻灯片或白板,向学生介绍人体内废物的种类,如二氧化碳、尿液、汗液等,并解释它们的形成原因。
2. 通过展示不同器官的结构,讲解它们在废物排出中的作用,如肺部排出二氧化碳、肾脏排出尿液等。
3. 使用视频或动画,演示废物排出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废物是如何从人体内排出的。
讨论(10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促进废物排出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全班分享。
活动(15分钟):1. 分发一份小册子或工作表给学生,让他们记录自己平时如何促进废物排出的方法。
2.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并分享自己的方法。
3. 教师巡视并提供指导,确保学生的方法正确和合理。
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重要性。
2. 提醒学生每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促进废物的正常排出。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家中观察和记录废物排出的过程,并与同学分享观察结果。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废物处理设施或卫生保健中心,加深他们对废物排出的理解。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讨论质量。
2. 检查学生完成的小册子或工作表,评估他们对促进废物排出方法的理解。
教学延伸:1. 在生物课中进一步探讨不同器官的功能和结构。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6.15.2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教案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在本节中,教材安排了一个观察与思考、一个资料分析,重点内容是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尿的形成,与前面所学知识尤其是血液循环系统联系紧密。
教材编排紧贴生活实际,从“想一想,议一议”中提出排尿的意义,到结尾回归排尿的意义,整体是个发现生活问题然后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体现了生物学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的本质特征,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对排尿这一生理现象虽然熟悉,但对于泌尿系统的结构及尿液如何形成和排出完全是未知领域。
学生的理解难点在于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如何进出肾单位,尿液又如何形成。
学生已经学过血液、血管及血液循环的知识,已经知道血液不仅运输营养物质和氧还运输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这就便于理解血液流经肾脏时,血液中的水、无机盐、尿素形成了尿液,即尿液来自于血液。
学生已经学习了血管的知识,再加上演示实验就便于理解血液流经肾脏的路径。
尿液形成的理解难点在于肾小球、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所以可以充分利用旧知识生成新问题,同时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模拟实验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观察下获取知识,实现真正的做中学。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已有知识的启发引导,结合图片,学生能说出泌尿系统(包括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液体流经肾单位的途径。
通过模拟实验,学生能阐明肾小球、肾小囊内壁及肾小管的作用特点并能描述尿液的形成过程。
通过类比,学生能区分排泄和排遗。
2.能力目标通过课堂引导、活动体验与数据资料的比较分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形成一定的保健意识。
【教学重点】1.肾单位的结构2.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教学难点】尿的形成过程【教学主要方法】问题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教学准备】教具:PPT、自制“肾小球”透明塑胶杯、茶漏1个、不同大小的食材(红豆、黄豆、碎玉米粒、糯米)、葡萄糖粉、冲剂、食盐、搅拌棒【时间安排】40分钟【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一、泌尿系统的组成 二、尿液的形成肾小球、肾小囊内壁 肾小管血液原尿 尿液 过滤 重吸收三、排尿的意义 四、其他排泄途径排泄:排尿、排汗、呼气 排遗:排便(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云南大学附属中学呈贡校区朱薇姓名班级学号1、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2、模拟实验:血液流经肾小球时,会发生什么变化?实验步骤:①配制模拟血液②组装肾小球和肾小囊一、泌尿系统的组成二、尿的形成和排出图中的装置2模拟,装置3模拟(肾小球/肾小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
容,是
您备
课、上
课、课
后练习
以及寒
暑假预
习的最
佳选
择。
教学课题
本课题教时数:2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
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2.说出肾脏的结构和特点。
3.通过观察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收集、处理资料的能力。
4.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1.肾脏的结构。
2.肾单位的结构。
(难)
教学方法与手段:利用课件辅助来细化重难点知识。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视频导入:新闻报道中的主人公观看视频后思考回以新闻报道导入课题,身患尿毒症,生命岌岌可危。
问:为什么肾脏答:排毒。
发生在身边的真实事件功能的丧失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肾脏有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作用?趣。
【活动一】观察泌尿系统的组成观看后回答:了解人体的基本生理知思考:1.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识。
和尿道。
2.根据观察,你能说出各个器官的主要肾脏:形成尿液;
功能是什么吗?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暂时储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活动二】观察肾脏的内部解剖图根据所观察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1.说出肾脏在人体内的位置。
回答:位于人体腹腔语言表述能力。
的后壁脊柱的两旁,
左右各一个。
2.说出肾脏的内部结构。
外面是皮质,颜色深,
里面是髓质,颜色浅,
还有肾盂等结构。
【活动三】观察肾单位的结构仔细观察后回答:肾通过课件图解及相关问思考:1.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什么?单位。
题的回答,培养学生的
观察能力,进而将本节 2.说说肾单位的组成概况。
由肾小体(肾小球和重难点知识细化,便于
肾小囊)和肾小管组学生轻松掌握。
成。
肾小球是个血管
球,由数十条毛细血
管缠绕而成。
肾小囊
分内外两层,内层紧
紧包裹着肾小球。
【课堂训练】见补充习题中本节相关内容。
做题,并听老师讲解。
【课堂作业】见同步练习中本节相关内容。
授后小记:本课时利用新闻报道导入课题,发生在身边的真实事件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探究的热情和学习的兴趣。
授课日期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