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经济法的主体和行为

合集下载

2022年自考00244经济法概论核心考点资料

2022年自考00244经济法概论核心考点资料
2022 年自考 00244 经济法概论核心考点资料
第一章 绪论
【名词解释】经济法学:是以经济祛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经济法的产生、发展规律的新兴法 学学科。经济法是一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法学产生和发展的制度基础。 【单选】现代意义的经济法是在市场经济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到垄断阶段以后才产生。 【多选】从法学学科的一般分类来看,经济法学可以分为经济法总论和经济法分论两大部分。 【多选】经济法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哲学方法和科学方法两大类,其中,科学方法又可分为 一股科学方法和专门科学方法。
第三节 经济法的地位
【简答、论述】经济法在相邻关系中的地位。 通过说明经济法与宪法、民商法、行政法、社会法等其他部门法之间的相邻关系,就可以揭示 经济法的价值和独立地位。 (1)经济法与宪法的关系,从总体上说,两者之间是根本法与普通法的关系。宪法中的相关 规范,是经济法规范确立的基础;经济法规范,是宪法规范的具体化。
第二节 经济法的宗旨
【名词解释】经济法的宗旨:是经济法的调整所欲实现的目标,是经济法调整应当遵循的总体 上的、根本性的意旨。 【单选】经济法宗旨的基本位阶,是在经济法价值之下,而在经济法原则之上。 【多选】经济法的宗旨的确立标准主要包括独特性标准、普遍性标准,包容性标准。 【多选、简答】经济法宗旨中的几个重要目标。 (1)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目标。 (2)保障基本人权的目标。 (3)保障社会公益的目标。 (4)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目标。
第三节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简答】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1)调制法定原则。即只有法律才有权规定调控和规制的实体内容和程序规范,在法律明确 授权的特殊情况下行政法规也可以规定。在宏观调控法领域,该原则主要体现为“调控权法定”; 在市场规制法领域,该原则主要体现为规制权、竞争权、消费者权的“法定”。 (2)调制适度原则。即调控和规制行为必须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符合客观实际,要兼顾调控

第04章 经济法的主体和行为

第04章  经济法的主体和行为

第二节 经济法主体的行为
经济法主体的行为分为两类: 一类是宏观调控机构和市场规制机构所实施的宏观调控行
为和市场规制行为,可合称为“调制行为”。 一类是受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直接影响的经营者所从事的
市场行为。 宏观调控行为和市场规制行为具有主导地位。
(一)宏观调控行为 1、宏观调控行为以市场经济的存在为前提
第一节 经济法的主体
一、经济法主体的概念 二、经济法主体的类型 三、经济法主体的差异性
一、经济法主体的概念
定义:依据经济法而享有权力和 权利,并承担相应义务的组织和 个体。
二、经济法主体的类型
(一)宏观调控机构 (二)市场规制机构
(一)宏观调控机构
1、宏观调控机构主要是国家机构 2、宏观调控机构应具有统一性 3、宏观调控机构应具有权威性 4、宏观调控机构应具有专业性 5、宏观调控机构应具有民主性 6、宏观调控机构应具有相对独立性
3.两者的职责和手段(工具)不同 宏观调控机构职责是调控宏观市场秩序,主要是规划科学
、财政公平、金融稳定、产业合理等,其所采取的调控手段是 发展规划、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等。
市场规制机构的职责是维护微观市场秩序,主要是维护正 当的竞争秩序、自由的竞争秩序、公平的交易秩序等,所以市 场规制机构所采取的规制手段是规制具体的市场行为,如规制 不正当竞争行为、垄断行为、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等。
2、宏观调控行为是宏观领域的调控行为
• 宏观领域不是私人领域,而是公共领域 • 宏观领域是私人力量所不及的领域 • 宏观领域是市场机制力所不及的领域 • 宏观领域是关系国计民生、影响国泰民安的领域
3、宏观调控行为是有限调控行为
4、宏观调控行为需要发扬民主
5、宏观调控行为主要是法律调控行为

经济法律关系

经济法律关系

第四章经济法律关系第一节经济法律关系的定义和特征经济关系、经济法律规范、经济法律事实、经济法律关系和经济法律责任等要素,构成经济法学研究的基本对象。

在这几种现象中,经济法律关系处于核心位置:经济关系是经济法律关系产生的基础;经济法律规范和经济法律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条件和原罪经济法律责任是经济法律关系的重要保障。

一、经济法律关系的定义经济法律关系,是指经济法律规范在调整国家干预经济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职权和经济职责,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关系。

二、经济法律关系的特征(一)经济法律关系以相应的经济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经济关系与经济法律关系的联系大致分为三种情况:一是经济关系经由一定的经济法律规范调整成为经济法律关系。

二是经济关系经其他法律规范调整而成为其他法律关系。

三是经济关系没有受到经济法律规范调整,也未受到其他法律规范的调整,仅是事实意义上的经济关系。

(二)经济法律关系的结构具有双重性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在结构上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由于经济法律关系不是平权型关系,因此,其内容坠子包括权利与义务之外,还包括国家机构的经济职权和经济职责。

第二,内容上形成职权与职责、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和相结合的结构。

双重结构性:经济法律关系中,形成了国家干预关系与主体间平等关系的双重结构。

平等主体单开砀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法律关系,是平权型的法律关系,而国家与市场主体之间形成的以干预和被干预为内容的关系,则属于五香管制型的社会关系。

(三)经济法律关系是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明显的国家意志性的社会关系第一,经济法律关系以经济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而经济法律规范是由立法者根据其意志制定出来的,因此,立法者或国家的意志决定着经济法律关系的存在与否及其具体内容;第二,经济法律关系的实现受人们的价值、观念、认识等主观因素的影响。

这种认识有一定局限性,虽然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存在、内容与实现都受人的主观意志的影响,但经济法律关系一旦在现实中存在,法律规范只是将已经存在的社会关系加以确认而使其成为法律关系。

经济法主体极其行为

经济法主体极其行为

04
经济法主体的责任
与追究
经济法主体的责任
民事责任
经济法主体因违反合同约 定或侵犯他人权益而应承 担的民事责任,包括赔偿 损失、履行合同等。
行政责任
经济法主体因违反行政法 规或规章而应承担的行政 责任,如罚款、吊销营业 执照等。
刑事责任
经济法主体因违反刑法规 定而应承担的刑事责任, 如贪污、受贿、挪用公款 等犯罪行为。
改革创新的实践与成效
实践案例
近年来,我国在经济法主体行为方面进行了 诸多改革和创新实践,如出台《电子商务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开展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施信用联合惩 戒等。
成效评估
这些改革和创新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市 场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消费者权益得到有 效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得到改善,经济 法主体的合规意识和自律能力得到提高等。 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继续深
特征
经济法主体具有法定性、独立性、关联性和动态性的特征。其中,法定性是指经济法主体的资格和地位由法律明 确规定;独立性是指经济法主体在经济活动中具有独立的意志和利益;关联性是指经济法主体之间存在着广泛的 联系和互动;动态性是指经济法主体的资格和地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经济法主体的分类与内容
请仲裁。
经济法主体的义务
守法经营
经济法主体必须遵守国 家法律法规,依法从事
经营活动。
公平竞争
保护消费者权益
纳税义务
经济法主体应当遵循公平、 公正、公开的原则,不得实
施不正当竞争行为。
经济法主体应当尊重和保 护消费者权益,提供安全 、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经济法主体应当依法纳 税,履行税收法律义务。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经济法课后练习题与答案

经济法课后练习题与答案

精品文档考试教学资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绪论一、判断题经济法学的发祥地是美国。

BA.正确B.错误2.实质意义上的经济法普遍存在于市场经济国家。

AA.正确B.错误3.经济法总论和经济法分论构成了经济法学体系。

AA.正确B.错误4.博弈论的方法属于哲学方法。

BA.正确B.错误5.经济分析方法是研究经济法的重要方法。

AA.正确B.错误6.经济法是有关经济的法规的总称。

BA.正确B.错误二、单选题1.美国早期经济法立法的重要代表是(C)。

A.自然法典B.公有法典C.谢尔曼法D.反不正当竞争法2.一般科学方法不包括(C)。

A.比较方法B.系统方法C.哲学方法D.统计方法三、多选题9.经济法总论的内容包括(ABCD)。

A.价值论B.运行论C.本体论D.规范论10.经济法的具体制度包括(ABCD)。

A.财政调控制度B.金融调控制度C.反垄断制度D.反不正当竞争制度第一章经济法的概念和历史一、判断题1.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特定的法律关系。

BA.正确B.错误2.经济法是解决现代经济问题的现代法。

AA.正确B.错误3.经济法是调整调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AA.正确B.错误4.经济法具有经济性、规制性和现代性。

AA.正确B.错误5.经济法的产生是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等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AA.正确B.错误6.市场经济需要国家干预。

AA.正确B.错误7.自古就存在严格意义上的经济法。

BA.正确B.错误二、单选题1.经济法区别于传统法的重要特征是(C)。

A.经济性B.规制性C.现代性D.强制性2.世界上第一个以“经济法”命名的法规产生于(B)。

A.美国B.德国C.法国D.英国3.美国颁布的第一部经济法是(A)。

A.《谢尔曼法》B.《煤炭经济法》C.《国家工业复兴法》D.《联邦贸易委员会法》4.经济法发展特点之一是(C)。

A.从常态法到病态法B.从平时法到战时法C.从边缘法到基础法D.从趋同走向差异三、多选题1.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通常包括(ABCD)。

《经济法》经济法主体

《经济法》经济法主体

五、国家经济监督主体



按职能和法律地位划分,主要有: 权力监督主体:人大 行政监督主体: (一)一般行政监督主体: (二)专门行政监督主体:监察部、审计署
六、行为



宏观调控行为 微观规制行为 国有参与行为 涉外管制行为 市场监管行为
第三节 市场主业性与非行业性

根据是否有成员的行业或职业集体性
意义:明确其在中介组织体系中的特殊地 位;明晰与其他中介组织在性质和职能上 的区别;
3、评价性与非评价性

根据所提供的服务是否属于评价性服务
法律意义:明确社会责任和法律义务;确 定共同的行为准则
4、专业服务性与佣金服务性

根据提供服务时是否直接以专业技术服务 为标的

第二节 企业法
一、企业法的概念

企业法是调整企业在设立、存续和终止过 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企业法的调整对象

企业以及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企业在设立、存续和终止过程中所发生的 经济管理关系 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关系

三、企业法律体系


关于公司的规范性文件 关于合伙企业 关于独资企业的 关于国有企业的
第三节 专业服务中介组织
一、概念

专业服务中介组织,是指依法设立,由一 定专业资格的人员组成,并以提供专业技 术性中间服务为经营手段的中介组织。 特征:专业法定性、社会评价性、企业经 营性
种类:合格评定机构、资产评估机构与保 险公估机构、专业委托代理服务机构、公 证与仲裁服务机构


二、组织形式与法律地位
二、经济管理主体的职权

中级会计师《经济法》知识点:经济法主体的行为

中级会计师《经济法》知识点:经济法主体的行为

中级会计师《经济法》知识点:经济法主
体的行为
经济法主体的行为
一、经济法主体行为的属性
经济法主体的行为属于法律行为。

即在广义上包括一切有法律意义和法律属性的行为,具有法律行为的一般属性。

二、经济法主体行为的基本分类
各类经济法主体的行为可以在总体上分为两大类,即调制行为和对策行为。

三、对经济法主体行为的其他分类
【例】多项选择题
◎国家调整税率的行为,属于( )。

A.单方行为
B.非单方行为
C.调控行为
D.对策行为
正确答案:A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经济法主体行为的分类。

国家调整税率的行为,属于单方行为、调控行为。

单项选择题
◎对于经济法主体的行为,从行为效果角度作出分类的是( )。

A.单方行为和非单方行为
B.自为行为和代理行为
C.抽象行为和具体行为
D.积极行为与消极行为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点是经济法主体行为的其他分类。

依据行为效果,可以把法律行为分为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

经济法基础教案

经济法基础教案

经济法基础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经济学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经济法基础课程学习指导。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我国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基本制度和主要内容,掌握经济法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提高运用经济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经济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经济法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遵守经济法律法规、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1.经济法概述:介绍经济法的概念、特征、调整对象和基本原则。

2.经济法主体:讲解经济法主体的分类、权利和义务。

3.经济法行为:分析经济法行为的特征、分类和效力。

4.经济法责任:阐述经济法责任的构成、承担方式和实现途径。

5.经济法制度:包括市场准入制度、竞争法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产品质量法制度等。

6.经济纠纷解决机制:介绍经济仲裁、经济诉讼等纠纷解决方式。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基本制度和主要内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经济法知识。

3.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经济法知识。

五、教学安排1.总学时:32学时。

2.教学进度安排:第1-2周:经济法概述第3-4周:经济法主体第5-6周:经济法行为第7-8周:经济法责任第9-10周:市场准入制度与竞争法制度第11-12周: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与产品质量法制度第13-14周:经济纠纷解决机制3.考核方式:平时成绩(30%)+期中考试(30%)+期末考试(40%)。

六、教学资源1.教材:《经济法》(第二版),作者:X,出版社:X。

2.参考文献:《现代经济法教程》,作者:X,出版社:X。

3.网络资源:中国法院网、中国经济法网等。

4.案例库:整理相关经济法案例,供教学使用。

经济法第四章

经济法第四章

第四章物权法律制度【高频考点1】物权变动概述1.物权的取得分为以下两种取得方式原始取得是指物权的取得非自他人之手继受而来如合法建造、依自己所有权而取得原物孳息、先占、善意取得继受取得是基于“法律行为”如房屋买卖也可基于法律行为之外的方式如继承2.物权变动原因【高频考点2】不动产物权变动一、非基于法律行为的不动产物权变动1.基于事实行为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实行为设立或者消灭物权的,自事实行为成就时发生效力。

2.基于法律规定因继承取得物权的,自继承开始时发生效力。

3.基于公法行为因人民法院、仲裁机构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导致物权设立、变更、转让或者消灭的,自法律文书或者征收决定生效时发生效力。

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虽不以登记为要件,但获得权利的主体再处分该物权时,仍应当依法办理登记。

未经登记,不发生物权效力。

二、基于法律行为的不动产物权变动1.登记生效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登记对抗土地承包经营权自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生效时设立。

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地役权自地役权合同生效时设立。

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三、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公示——登记1.需要登记的不动产物权集体土地使用权;房屋等建筑物、构筑物所有权;森林、林木所有权;耕地、林地、草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海域使用权;地役权;抵押权;法律规定需要登记的其他不动产权利。

2.登记类型(1)首次登记:是指不动产权利第一次登记。

未办理不动产首次登记的,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外,不得办理不动产其他类型登记。

(2)变更登记:是指不动产登记事项发生不涉及权利转移的变更所需登记。

(3)转移登记:是指不动产权利在不同主体之间发生转移所需登记。

(4)注销登记:不动产权利消灭时,需要办理注销登记。

(5)更正登记与异议登记:应对可能发生的登记错误。

经济法概论第四章(法律类)

经济法概论第四章(法律类)

调制受体,主要包括了市场主体的企业和居民等。 第三部门? 第三部门(The third sector)或又称为志愿部门 (Voluntary sector),是一社会学与经济学名词, 意指在第一部门(Public sector,或称为公部门) 与第二部门(Private Sector,或称为私部门)之 外,既非政府单位、又非一般民营企业的事业单位 之总称。虽然各国对于第三部门的定义各自不同, 但一般来说第三部门单位大都是由政府编列预算或 私人企业出资,独立维持经营的事业体。一般常见 的社团法人、财团法人、基金会、非政府组织(NGO) 或非营利组织(NPO)通常都属于第三部门的范畴。 虽然每个第三部门单位成立的背景与营运方式都有 不同,但普遍来说第三部门单位通常具有像是以社 会公益为目的、不用缴税等特质。




(四)经济法主体行为的“主客二元结构” 一般认为,经济法主体行为的目的是主观因素;行 为手段和结果是客体因素。 经济法主体行为主、客观要素,构成了行为内在的 “主客二元结构”,为深入、具体地研究各类经济 法主体的行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框架,从而有助于 丰富经济法上的行为理论。这种“主客二元结构” 强调,经济法主体基于一定的认知能力,为实现一 定的目的,而采取一定的手段,会在客观上形成一 定的结果。这些主、客观要素,对于分析经济法主 体的行为,特别是分析和评价行为的合理性与合法 性,都是很重要的。
(二)主体组合中的主体差异 在经济法的主体组合中,还存在着主体的差 异性,这是经济法特殊性的一种表现。 这是因为每个经济法上的主体,都有自己的 追求目标。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经济环 境等市场失灵因素的存在,每个经济法上的 主体的认知能力、信息能力都是存在差异的。


四、主体资格取得的多维性和特殊性 (一)主体资格取得的多维性或多源性

经济法课后练习题与答案

经济法课后练习题与答案

. . . . .绪论C.反垄断制度 C.《国家工业复兴法》D.反不正当竞争制度 D.《联邦贸易委员会法》一、判断题第一章经济法的概念和历史4. 经济法发展特点之一是(C)。

经济法学的发祥地是美国。

B A. 从常态法到病态法A. 正确B. 错误 B. 从平时法到战时法一、判断题2. 实质意义上的经济法普遍存在于 1.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特定的法律 C.从边缘法到基础法市场经济国家。

A 关系。

B D.从趋同走向差异A. 正确B. 错误 A. 正确 B. 错误三、多选题3. 经济法总论和经济法分论构成了 2. 经济法是解决现代经济问题的现 1. 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通常包括经济法学体系。

A 代法。

A (ABCD)。

A. 正确B. 错误 A. 正确 B. 错误 A. 垄断 B.信息偏在4. 博弈论的方法属于哲学方法。

B 3. 经济法是调整调制关系的法律规 C.公共物品 D.外部效应A. 正确B. 错误范的总称。

A第二章经济法的体系和地位5. 经济分析方法是研究经济法的重 A. 正确 B. 错误要方法。

A 4. 经济法具有经济性、规制性和现一、判断题A. 正确B. 错误代性。

A 1. 经济法体系是由经济法律和法规6. 经济法是有关经济的法规的总 A. 正确 B. 错误组成的整体。

B称。

B 5. 经济法的产生是经济因素、政治 A. 正确 B. 错误A. 正确B. 错误 2. 社会保障法是经济法体系的重要因素、社会因素等多因素作用的结二、单选题果。

A 组成部分。

B1. 美国早期经济法立法的重要代表 A. 正确 B. 错误 A. 正确 B. 错误是(C)。

6. 市场经济需要国家干预。

A 3. 市场规制法比宏观调控法产生更A. 自然法典 A. 正确B. 错误早。

AB. 公有法典7. 自古就存在严格意义上的经济 A. 正确 B. 错误C.谢尔曼法法。

B 4.CEPA也属于经济法的渊源。

AD.反不正当竞争法 A. 正确 B. 错误 A. 正确 B. 错误2. 一般科学方法不包括(C)。

《经济法》第四、五章

《经济法》第四、五章


(三)诉讼时效的中断 诉讼时效的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进行中,因
法定事由的发生致使已经进行的诉讼时效期间全部
归于无效,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诉讼时效因
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
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2010-8 经济法讲义 18
(四)诉讼时效的延长
诉讼时效的延长,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届 满以后,权利人基于某种正当理由,向人民 法院提起诉讼时,经人民法院调查确有正当 理由而将法定时效期间予以延长。
经济法讲义 46
2010-8
二、相邻关系的内容
土地相邻关系:地界、通行、环保、防险 不动产相邻关系
水流相邻关系:用水、排水 建筑物相邻关系:通风、采光、环保
2010-8
经济法讲义
47
案例分析
张三新购位于某小区公寓楼的二楼新房为 家,其楼下是李四家的住房。后来,李四 夫妻下岗,为了维持生计,李四就将自己 家的山墙打掉开设一家小饭馆。每天饭馆 炒菜时,油烟就渗入楼上的张三家,张三 无奈只得紧闭门窗,此外,由于营业时间 较晚,一般直到午夜时分张三才能得以安 心睡觉。张三不胜其扰,屡次找李四交涉 无果。张三应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010-8 经济法讲义 11
2. 特殊诉讼时效
特殊诉讼时效,是指法律规定的仅适用于 某些特殊民事法律关系的诉讼时效。
2010-8
经济法讲义
12
(1) 短期诉讼时效。 短期诉讼时效,是指时效期间不足两年的诉讼 时效。《民法通则》第136条规定,下列的诉讼 时效期间为1年: 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 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2010-8

经济法概论(第三版)部分课后答案

经济法概论(第三版)部分课后答案

第一章(20页)思考题1、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区别有哪些?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计划经济,或计划经济体制,又称指令型经济,是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

由于几乎所有计划经济体制都依赖于指令性计划,因此计划经济也被称为指令性经济。

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的区别这是两种根本对立的经济体制.主要区别有: 一是经济运行的机制不同.计划经济是无所不包的国家计划,市场经济是市场机制,即价格供求竞争利率等. 二是调节经济的手段不同.前者主要是行政手段,后者主要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三是调节经济的方式不同. 前者是国家直接调控企业,后者是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四是所有制结构不同.前者的所有制结构单一,后者所有制结构多元.五是利益分配不同.前着平均主义严重,后者注重效率.5、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有哪些?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第二章(39页)例3-2某市房地产主管部门领导王大伟退休后,与其友张三、李四共同出资设立一家房地产中介公司。

王大伟不想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公司股东名册上,在未告知其弟王小伟的情况下,直接持王小伟的身份证等证件,将王小伟登记为公司股东。

下列哪一项表述是正确的?(A)A、公司股东应是王大伟B、公司股东应是王小伟C、王大伟和王小伟均为公司股东D、公司债权人有权请求王小伟对公司债务承担相应的责任例3-3甲股份有限公司经董事会决议,变更公司章程,在其营业范围中增加“制售成衣”一项,但尚未向工商行政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董事长刘某未经授权与乙纺织厂签订一项订购布料的合同。

对甲公司变更经营范围的行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C )A、因其是董事会作出的决议,故不能发生变更效力B、董事会可以对此作出决议,但其未向工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而不发生变更效力C、应由股东会作出决议,自决议生效时发生变更效力D、应由董事会作出决议,并自办理变更登记时发生变更效力例3-4甲、乙、丙三人共同设立云台有限责任公司,出资比例分别为70%、25%、5%。

经济法主体行为分析

经济法主体行为分析

经济法主体行为分析
经济法涵盖了许多领域,包括公司法、劳动法、知识产权法、税法等等。

这些法律规定了不同主体的行为方式,同时为他们提供了相应的权利和责任。

经济法主体行为分析主要是研究商业主体,包括企业、个体工商户、投资者、消费者等主体的行为方式、权利和义务、法律责任等方面。

企业是经济法中的主要主体之一。

企业的行为方式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为了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经济法规定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如商业秘密的保护、反垄断法的限制、不正当竞争的禁止等。

此外,企业还需要遵守劳动法规,保护员工的劳动权益,包括薪资、工作环境、劳动保护等。

经济法课后练习题与答案

经济法课后练习题与答案

经济法课后练习题与答案. . . . .绪论C.反垄断制度 C.《国家工业复兴法》D.反不正当竞争制度 D.《联邦贸易委员会法》一、判断题第一章经济法的概念和历史4. 经济法发展特点之一是(C)。

经济法学的发祥地是美国。

B A. 从常态法到病态法A. 正确B. 错误 B. 从平时法到战时法一、判断题2. 实质意义上的经济法普遍存在于 1.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特定的法律 C.从边缘法到基础法市场经济国家。

A 关系。

B D.从趋同走向差异A. 正确B. 错误 A. 正确 B. 错误三、多选题3. 经济法总论和经济法分论构成了 2. 经济法是解决现代经济问题的现 1. 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通常包括经济法学体系。

A 代法。

A (ABCD)。

A. 正确B. 错误 A. 正确 B. 错误 A. 垄断 B.信息偏在4. 博弈论的方法属于哲学方法。

B 3. 经济法是调整调制关系的法律规 C.公共物品 D.外部效应A. 正确B. 错误范的总称。

A第二章经济法的体系和地位5. 经济分析方法是研究经济法的重 A. 正确 B. 错误要方法。

A 4. 经济法具有经济性、规制性和现一、判断题A. 正确B. 错误代性。

A 1. 经济法体系是由经济法律和法规6. 经济法是有关经济的法规的总 A. 正确 B. 错误组成的整体。

B称。

B 5. 经济法的产生是经济因素、政治 A. 正确 B. 错误A. 正确B. 错误 2. 社会保障法是经济法体系的重要因素、社会因素等多因素作用的结二、单选题果。

A 组成部分。

B1. 美国早期经济法立法的重要代表 A. 正确 B. 错误 A. 正确 B. 错误是(C)。

6. 市场经济需要国家干预。

A 3. 市场规制法比宏观调控法产生更A. 自然法典 A. 正确B. 错误早。

AB. 公有法典7. 自古就存在严格意义上的经济 A. 正确 B. 错误C.谢尔曼法法。

B 4.CEPA也属于经济法的渊源。

自考 经济法概论 李侠 精讲班 第4章

自考  经济法概论  李侠  精讲班  第4章

经济法概论主讲老师:李侠第四章经济法规范论学习目标及要求:本章是重点章节,是关于经济法制度规范的基本理论,是经济法理论的核心内容。

主要包括四种重要理论:主体理论、行为理论、权义结构理论、责任理论等,这些都是直接关系到经济法的制度建设的重要问题。

本章重点考察:经济法主体的分类,经济法主体的组合,经济法主体资格取得的多维性与特殊性,经济法主体行为的类别,调制主体的权义结构,调制受体的权义结构,经济法责任的分类及具体形态。

考察题型为单选、多选、名词、简答、论述。

第一节主体理论主体理论,是经济法规范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法上的一切制度安排,都是为了规范相关主体的行为,调整主体间的社会关系,保护各类主体的合法权益。

一、经济法主体的界定(一)概念:是依据经济法而享有权力或权利,并承担相应义务的组织体或个体。

(二)解析:1.组织体,可是立法机关或执法机关,也可是各类企业或非营利组织等;2.个体,即法律上的非组织体,如本国公民、外国人等。

经济法的主体可以由传统法上的各类主体转化而来。

典型例题:1.下列可以成为经济法主体的包括()A.合伙B.国务院C.公民D.律师事务所E.个体工商户【答案】A B C D E(二)调制主体进一步分为调制立法主体和调制执法主体等,宏观调控方面享有立法权或准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就可成为经济法的调制主体。

(如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以及商务部、国家工商管理系统、质量技术监督检验系统)(三)调制受体即依法接受调制的主体,包括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和居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第三部门。

(如纳税人、商业银行或其他行业的企业、消费者等)。

典型例题:1.依据对调整对象的二元划分,可以将经济法主体分为()A.调控主体和受控主体B.规制主体和规制受体C.宏观调控主体和市场规制主体D.宏观调控法主体和市场规制法主体【答案】D2.下列最不可能可以成为经济法调制受体的是()A.企业B.国家经济机关C.居民D.消费者【答案】B3.在下列关于经济法主体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经济法主体不是由调整对象决定的B.第三部门能够成为经济法最重要的主体C.调控主体与受控主体的联系主要是通过调制行为来实现的,其地位是非平等的D.只有具有独立的民事主体资格的主体才能成为经济法主体【答案】C4.判断题:⑴调制主体完全等同于行政机关。

经济法期末重点

经济法期末重点

两个失灵—政府失灵
政1府.1 运行效率低下 政1.府2 过度干预 公1共.3 产品供应不足
政府不受产权约束
1.4
1.5 预算分配偏离社会需要 1.6 权利寻租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财税调控关系
市场失灵→结构失衡→
金融调控关系
宏 观
总量失衡→宏观调控→ 政府失灵→依法调控→
宏观调控关系
计划调控关系
宏观 宏观 宏观方面的失衡、失调和无 调节和控 序,使之朝着所预期的平衡
性制的行为性
、协调和有序方向发展 总量均衡 结构优化
就业充分
国际收支平衡
7.1 宏观调控法基本理论 ---宏观调控法的界定

•调整社会关系的社会现象
经济法 宏观调控法
•调整特定的经济关系,即 在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市 场规制过程中所发生的经 济关系
宏观调控法


体制关系(分权关系)


市场失灵→竞争失效→
微 观
市场失序→市场规制→ 政府失灵→依法规制→
反垄断关系 市场规制关系
反不正当竞争关系
市场规制法
消费者保护关系
经济法的产生是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等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1、法律是经济 关系的记载和表 达;
2、从自由竞争 到垄断
价值基础:公正及其观念变迁
最终定位:从个人利益向社会利 益
3.2 经济法的原则 ---经济法基本原则的界定
含义
特征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集 中体现经济法的特性,由 经济法宗旨和根本价值所 指引,对经济立法、经济 执法、经济司法和经济守 法活动具有全局性的指导 意义和普遍适用价值的基 本准则。
法律强制性 普遍适用性 全面指导性

经济法简答题

经济法简答题

经济法概论一、(一)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管理与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经济法的调整对象:1、市场主体调控关系;2、市场运行调控关系;3、宏观经济调控关系;4、社会保障调控关系.二、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一)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1、国家机关2、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3、企业内部组织4、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和自然人(二)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1、有形财物2、经济行为3、智力成果(三)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1.经济权利:经济职权、财产所有权、经营管理权、债权、知识产权2.经济义务:法定义务、约定义务三、经济法的地位:经济法的地位是指经济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所处的位置。

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经济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有自己独立的调整对象、价值、原则和法律体系;(2)经济法区别于与它关系最密切的其他部门。

合同法一、合同的概念和特征:(一)合同的概念: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注意: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

(二)合同的特征:1、合同是多方当事人的法律行为。

2、以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为目的。

3、各方当事人意思表示必须一致。

4、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的保护。

二、简述合同的主要条款:(1)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

(2)标的。

(3)数量和质量(4)价款或报酬。

(5)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方式。

(6)解决争议的方法和违约责任。

三、合同订立的程序(一)要约:1、要约的概念: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2、要约的有效要件:(1)要约须由要约人向相对人做出意思表示。

(2)要约须以订立合同为目的;(3)要约须是受相对人承诺约束的意思表示;(4)要约须具备合同的各项必要因素。

3、要约不同于要约邀请;4、要约的效力;5、要约的撤回与撤销;6、要约的失效。

(二)承诺:1、承诺的概念:承诺是受要约人向要约人做出的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经济法概述

经济法概述

经济法概述一、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概念、主体、客体、内容:概念:经济法主体根据经济法律规范产生的、经济法主体之间的在国家管理与协调经济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主体:在经济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或参加者。

特征:1、法定取得和授权取得2、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3、主体广泛客体: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分类:1、物 2、经济行为 3、非物质财富内容: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经济权利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根据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规定,实现其意志或者权益的可能性;经济义务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根据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规定,为实现特定权利主体的权利而进行相应行为的必要性。

二、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的原因;经济法律事实原因(无具体内容 (33)经济法律事实概念:法律事实是由经济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

事件:不依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能引起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

行为:以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意志为转移的,为达到一定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有意识的活动。

知识产权三、商标注册的要求(?)不得作为商标注册的标志1、仅有本商品的通用名称、图形、型号的2、仅仅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及其他特点的3、缺乏显著特征的•前款所列标志经过使用取得显著特征,并便于识别的,可以作为商标注册4、仅由商品自身的性质产生的形状、为获得技术效果而需有的商品形状或使商品具有实质性价值的形状5、商标中有商品的地理标志,而该商品并非来源于该标志所标示的地区,误导公众四、证明商标、集体商标等证明商标:指由对某种商品或者服务具有监督能力的组织所控制,而由该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使用于其商品或服务,用以证明该商品或者服务的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或者其他特定品质的标志。

集体商标:是指以团体、协会或者其他组织名义注册,供该组织成员在商事活动中使用,以表明使用者在该组织中的成员资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法律评价

无论是宏观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划行为,是否合法是其最重要的评价标准。相比 较而言,法律评价更加规范、更好操作,也更为客观,所以经济评价、政治评 价、社会评价都应归为法律评价。
主要内容
一、经济法主体行为的类型
二、经济法主体行为的属性
三、经济法主体行为的评价
一、经济法主体行为的类型
(一)宏观调控行为
1、宏观调控行为以市场经济的存在为前提 2、宏观调控行为是宏观领域的调控行为
•宏观领域不是私人领域,而是公共领域 •宏观领域是私人力量所不及的领域 •宏观领域是市场机制力所不及的领域 •宏观领域是关系国计民生、影响国泰民安的领域
《经济法学》
第四章 经济法的主体和行为
本章导语:
本章与其他各章的联系: 经济法的主体理论和行为理论是经济法的规
范论中的一部分,与经济法本体论、价值论密切相关,是对本体论、 价值论在制度层面的理论化和具体化;同时,经济法的规范论又会直 接关系到经济法的制度建设,从而与后面的经济法运行论一章也存在 紧密的关联。
2、政治评价
无论是宏观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划行为都是国家干预行为,是国家公权力的贯彻和 实施,具有政治性质。宏观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划行为是否得当具有重大的政治影 响,因此,对它们的评价不能只算“经济账”,还必须“讲政治”,进行政治评 价。
三、经济法主体行为的评价
3、社会评价

社会是法律存在的基础,法律服务于社会,法律应接受社会评价。经济法亦然。 无论是宏观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划行为都关系国计民生、影响国泰民安,关系影 响到整个社会,是重大的社会行为,理应接受社会评价。
3、宏观调控行为是有限调控行为 4、宏观调控行为需要发扬民主 5、宏观调控行为主要是法律调控行为
一、经济法主体行为的类型
(二)市场规制行为
1、市场规制行为以市场特别是市场竞争为规制对象 2、市场规制行为是国家干预行为 3、市场规制行为追求社会公共利益 4、市场规制行为主要是一种否定行为
5、市场规制行为是一种综合行为
二、经济法主体行为的属性

宏观调控行为和市场规制行为具有的属性
பைடு நூலகம்
1、无论是宏观调控行为还是市场规制行为都是国家干预行为; 2、无论是宏观调控行为还是市场规制行为都是法定行为; 3 、无论是宏观调控行为还是市场规制行为都是公共行为、公职行为、 公权行为。
三、经济法主体行为的评价
1、经济评价

经济法是调整经济关系,具体是调整宏观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划关系的法律部门, 经济法要有效地调整其对象,就必须合乎经济规律、市场规律,无论是调整宏 观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划行为都要立足市场、着眼市场、利用市场、经由市场和 服务市场。
本章考核要求:深入理解经济法主体、行为方面的“二元结构”,掌
握经济法主体、行为的基本分类及其基本含义。
本章教学重难点:主体理论:经济法主体的界定;经济法主体的分类;
经济法上的主体组合;经济法主体的二元结构;经济法主体的能力。 行为理论:研究行为理论的价值;经济法主体行为的属性;经济法主 体行为的类别;经济法主体行为的主观要素和客观要素;、经济法主 体行为的层级性。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节 经济法的主体
主要内容
一、经济法主体的概念
二、经济法主体的类型
三、经济法主体的差异性
一、经济法主体的概念
概念:依据经济法而享有权力和权利 ,并承担相应义务的组
织体和个体。
二、经济法主体的类型
(一)宏观调控机构
1、宏观调控机构主要是国家机构 2、宏观调控机构应具有统一性 3、宏观调控机构应具有权威性 4、宏观调控机构应具有专业性 5、宏观调控机构应具有民主性 6、宏观调控机构应具有相对独立性
二、经济法主体的类型
(二)市场规制机构
1、市场规制机构主要是国家机构 2、市场规制机构是一个专业机构 3、市场规制机构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机构 4、市场规制机构不尽是行政机关
三、经济法主体的差异性
作用的领域不同 针对的对象不同 职责和手段(工具)不同 内部具有差异性
第二节 经济法主体的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