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技巧】39个机关公文常用易混淆词语

合集下载

公务文书常用词语

公务文书常用词语

公务文书常用词语A【案卷】就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分类保存以备查考的文件。

【按期】、【按时】都是依照规定期限或时限的意思。

【按语】就是发文单位批转的或转发的公务文书所做的说明或提示。

B【颁布】就是公布、多用于公布重要的法律、规定、条例、命令等。

【颁发】就是"发布"或"授予"的意思,多用于领导机关发布重要文件或向有关单位或人员授奖。

【报请】就是"用书面报告请示",多用于将某一事项向上级领导机关报告,并请求批复时。

【报经】就是上报并已经过的意思。

【备案】就是向主管机关报告事由存案以备查考。

【本】就是"自己"的意思,既可以用于机关、团体、单位和个人自称,也可以用于文件本身。

【比照】就是按照已有的同一类型的作法或同一范畴的制度对比处理。

【不日】就是"不久、不几天"的意思。

【不宜】就是不适宜。

【不予】就是不准或不给的意思。

C【参照】就是参考并仿照的意思。

【参酌】就是参考实际情况,加以斟酌。

【草拟】就是指文件的起草撰拟。

【查收】就是检查后收下。

【查照】就是提请对方注意文件内容或按照文件内容办事。

【查复】就是核查后作出答复。

【呈报】就是用公文报告上级。

【呈请】就是用公文请求或请求。

【承蒙】就是"受到"的雅语。

【此复】就是这样答复的意思,多用于批复或函复的结尾处。

【此令】就是这样命令的意思,多用于命令的结尾处。

【存查】就是保存起来,以备查考。

【存档】就是把已经处理完毕的公文、资料归人档案,留供以后查考。

D【待】就是等待。

【大】就是超过一般的意思。

【大力】就是用很大的力量。

【当否】就是是不是恰当合适。

【当即】就是当时、立即的意思。

【度】是量词,表示"次"的意思,如"一度"、"再度"等。

E【讹误】就是指文字上的错误。

【而】有三种解释和用法:(l)可以做为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

公文写作中几组易混淆的词语

公文写作中几组易混淆的词语

公文写作中几组易混淆的词语作为秘书工作者,在公文写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音同形似而意义有差异甚至迥异的词语,若运用不当,就会影响表情达意或产生谬误。

现列举数例,供写作时参考。

截止与截至“截止”一词偏重于“止(停止或结束)”,意思是到一定期限就停止或结束。

如:报到于×月×日截止(不能用截至)。

“截至”则偏重于“至(到)”,意思是截止到某个时候。

如:报到日期截至×月×日;截至目前。

以致与以至“以致”一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如:小李在公司不好好工作,以致被老板“炒了鱿鱼”。

“以至”也是连词,一方面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如:老张、老李、老王以至看大门的老赵都知道这件事,你却不知道。

另一方面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前半句话所说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

如:大家每天都夜以继日地拼命工作,以至3万双鞋的生产任务提前一周就完成了。

盈利与营利“盈利”是名词,有两个含义:①企业单位的利润。

②获得的利润。

如:该企业月盈利10万元。

“营利”则是动词,意思是“谋求利润”。

如:该组织以非法营利为目的,必须坚决予以打击。

暴发与爆发这两个都是动词,都有“突然、迅速地发生”的含义。

“暴发”使用范围较窄,常用于洪水。

如:大雨导致山洪暴发。

有时指以不正当的手段发财得势,与“户”字连用。

如:葛朗台是资产阶级暴发户。

“爆发”本义是弹药爆炸,比喻像弹药爆炸一样突然、迅猛地发生。

“爆发”使用范围较广,可用于弹药、火山、火势、打雷等自然现象,如:火山爆发。

也可用于战争、斗争、革命、起义、暴动等。

如: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爆发”还可用于形容众人的声音(欢呼声、喊杀声、掌声等),如:局长话音刚落,同志们便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启用与起用“启用”指的是“开始使用”,用的对象多指物。

如:某某印章自×月×日开始启用。

公文写作中容易混淆的12组词语

公文写作中容易混淆的12组词语

公文写作中容易混淆的12组词语导读:一、“截止”与“截至”“截止”是指到一定期限为止或停止,强调“止”,即在计时点上所进行的事情已经完结或基本完结,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一般用在时间词语之后;“截至”是指截止到某个时候,强调的是该计时点上的状态,是及物动词,一般用在时间词语之前,要带宾语。

如:“报名时间昨天已经截止”、“截至9月10日”。

二、“制订”与“制定”“制订”是指创制拟定,是经过研究商讨形成的,不一定是定案,强调过程,具有创造性,多用于计划、方案等;“制定”是指将拟议或创制的东西确定下来,成为定案,不可轻易更改,强调动作已完成,具有权威性,多用于政策、法规、纲领、方针、决议等。

如:“制订计划”、“制定法律”。

三、“汲取”与“吸取”两者为近意词。

“汲取”往往与表示抽象事物的词语搭配,强调在加工、提高基础上的吸取,多用于书面语;“吸取”的搭配对象非常广泛,既有表示抽象事物的词语,也有表示具体事物的词语,可用于书面语和口语。

如“汲取经验”、“吸取养料”。

四、“倍受”与“备受”“倍受”表示加倍得到,有更加、格外的意思;“备受”表示完全得到。

如:“倍受鼓舞“、“备受欢迎”。

五、“作出”与“做出”二者都有从事某项活动的意思。

“作出”的宾语一般比较抽象,多为思想上的;“做出”的宾语一般比较具体,多为行为上的、可见的。

如:“作出贡献”、“做出一个高难动作”。

六、“督察”与“督查”“督察”是指监督察看,多用于承担法定监督工作的.部门依法进行例行监督工作;“督查”是指督促检查,多用于监督、催促和检查某项具体工作的进展和完成情况。

如:“土地例行督察”、“督查工程进度”。

七、“决不”与“绝不”“决不”是指决心不,强调的是意志上的控制,多用于表决心或表示心愿;“绝不”是指绝对不,是无条件的,不管人的主观意志如何,多适用于对普通对象作出限制规定。

如:“决不退缩”、“绝不允许”。

八、“必须”与“必需”“必须”是指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侧重于“一定得要”,是副词,只能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作状语;“必需”是指一定要有,是动词,多用在名词性词语前,可作定语、谓语和宾语,一般不作状语。

公文写作中最易用错的词

公文写作中最易用错的词

公文写作中最易用错的词1、“必须”与“必需”,“须要”与“需要”必须:必定,一定要。

如,进入厂区必须戴安全帽。

必需:必不可少,不能少的。

如,高温季节要及时给员工送防暑降温必需品。

须要:客观情况要求一定要。

需要:应该有,必须有;必要,有理由要;对事物的欲望或要求。

作为动词,“需要”的对象一般是具体的、可感知的;“须要”一般不针对具体实物,而是强调事理上的必要。

在提要求做部署时多用“须”,涉及具体人或物时多用“需”。

2、“交代”与“交待”一般文章中,二者可通用。

但在公文中,如果表达交接工作、嘱咐、说明等,建议用“交代”。

公文中,一般不用“交待”。

3、“其他”与“其它”其他:此外、另外的、额外的:其它:也做“另外的”等意思,但一般指“事情”公文中一律用“其他”,不用“其它”。

在公文中,要求统一使用“其他”。

4、“截止”与“截至”截止:到一定期限停止进行,一般用于时间之后。

如,检修工作将于8月15日截止。

截至:截止到某个时候,强调时间,一般用于时间之前。

如,截至8月1日,检修项目已完成80%。

5、“制定”“拟定”与“制订”“拟订”主要区别“定”与“订”。

“定”更重视结果,“订”则更强调过程。

如果指将要或者已经出台什么政策,用“X定”;而如果是正在进行(在讨论、研究等的过程中),则用“X订”。

结合公文的运用情况,一般采用的是“制定”“拟定”,“制订”“拟订”用的较少。

6、“泄漏”与“泄露”泄漏:泄露机密;液体等漏掉。

泄露:不应该让人知道的事情被人知道了(泄密)。

虽然二者均有泄密的意思,但就主流使用规范而言,如果是“泄密”,一般使用“泄露”。

7、“暂行”与“试行”暂行:暂时先这么做(暂且实施、执行);试行:先试着做一下(试着实行起来,看看是否可行)。

8、“含义”与“涵义”含义:所包含的意义;暗示,示意;涵义涵义:所包含的意义。

含义与涵义属于异形词(意思、读音相同,但写法不同)。

但就通用的用法而言,一般是“含义”。

小心用错!公文写作常用词语辨析

小心用错!公文写作常用词语辨析

公文写作常用词语辨析一、常用词语辨析1. 报告 vs. 请示报告:用于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或提出建议。

例如:“关于XX项目进展情况的报告”。

请示:用于向上级请示工作、请求指示或批准。

例如:“关于XX项目资金申请的请示”。

2. 通知 vs. 通报通知:用于发布指示、安排工作、传达事项等。

例如:“关于开展XX活动的通知”。

通报: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情况等。

例如:“关于XX事件处理情况的通报”。

3. 决定 vs. 决议决定: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定或安排工作。

例如:“关于调整公司组织结构的决定”。

决议:用于会议通过的决议事项,具有较强的约束力。

例如:“关于通过XX年度工作计划的决议”。

4. 批复 vs. 批示批复:用于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正式答复。

例如:“关于XX项目资金申请的批复”。

批示:用于领导对公文或事项的指示或意见,通常附在公文上。

例如:“请按规定办理”——领导批示。

5. 意见 vs. 建议意见:用于提出对某事项的看法或处理办法,具有指导性。

例如:“关于加强员工培训的意见”。

建议:用于提出改进或处理问题的具体方法,供参考或采纳。

例如:“关于优化工作流程的建议”。

二、公文常用词语示例1. 关于用于引出公文的主题或事项。

例如:“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通知”。

2. 根据用于说明公文的依据或来源。

例如:“根据公司年度工作计划,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3. 为此用于总结前文并引出后续内容。

例如:“为此,特作如下安排”。

4. 现将用于引出具体内容或事项。

例如:“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5. 特此用于强调某事项的特别性或重要性。

例如:“特此通知”。

三、公文写作注意事项用词准确: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词语,确保表达的准确性。

语言简练:公文语言应简洁明了,避免冗长繁杂。

格式规范:按照公文格式要求,确保公文的规范性。

逻辑清晰:公文内容应条理清晰,逻辑严密,便于阅读和理解。

公文写作常用易错字词辨析

公文写作常用易错字词辨析

常用易错字词辨析A1.“安装”不要写成“按装”。

2.“安详”不要写作“安祥”。

3.“艾滋病”不要写成“爱滋病”。

4.“黯然”不要写作“暗然”。

B5.“按部就班”不要写作“按步就班”,“按部就班”的“部”指门类。

“三部曲”不要写作“三步曲”,“三部曲”的“部”指部分。

6.在表达埋怨这个意思的时候,不要把“抱怨”写成“报怨”。

7.“报道”与“报导”读音不同,提倡用“报道”。

8.“爆发”与“暴发”。

“爆发”指因爆炸而发生,如“火山爆发”;“暴发”指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疾病等。

非典作为一种急性流行病,应用“暴发”。

另,在用于社会事物时,“爆发”指像爆炸一样突然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又用于表示力量、情绪等。

“暴发”也指突然得势或发财,多含贬义。

9.“辨”与“辩”。

凡与区别、辨别、分辨有关的,用“辨”不用“辩”;凡与言辞、辩论、辩解有关的,用“辩”。

如“分辩率”应为“分辨率”;“被告辨护律师”应为“被告辩护律师”。

“辨明”与“辩明”、“辨证”与“辩证”等含义不同,适用对象也不同,如“辨明是非”是指辨别清楚是与非;“辩明事理”是指辩论清楚道理。

中医所说的“辨证施治”(区别病人的不同征候进行治疗)显然不能用“辩证”。

10.“表明”一般指把思想感情显示出来;“标明”指做出记号或写出文字。

11.“表率”一般不写作“表帅”。

作动词时,用“统率”不用“统帅”;作名词时,用“统帅”不用“统率”。

12.“部署”不要写作“布署”。

13.“备加”“倍加”“备受”“倍受”都是可用的词,其中“倍”与“备”主要区别在所表示的程度不同。

“倍”指加倍,有更加、格外的意思,如“信心倍增”“倍感亲切”“倍思亲”。

“备”是表示完全,有极而言之的意思,如“艰苦备尝”“关怀备至”“备受欢迎”“备受青睐”。

14.“倍”字不能用于表示减少的场合。

“减少了一倍”是错误的用法,应写作“减少了一半”“减少了50%”或“减少了五成”。

公文常用易错的字词辨析

公文常用易错的字词辨析

公文常用易错的字词辨析在公文写作中,正确使用单词和短语非常重要。

毕竟,笔误和拼写错误可能会导致误解和误解。

因此,人们需要尤其小心,以避免常用易错的字词的混淆。

以下是一些公文中常见的易错字词以及它们的正确用法。

一、经济类词汇1.1 账户 (account) 与帐户 (account)这两个单词看似只是繁简体的不同,但在公文写作中差别却非常重要。

账户(account)是指计算、统计、记录财务交易的方法,如银行账户、借记卡账户等。

帐户(account)则是指公文中用于建议、申请或询问的书面形式。

因此,当我们在写公文时,需要注意是用哪一个单词。

1.2 投资 (investment) 与拨款 (appropriation)投资是指将资金或其他有价值的东西放到某个行业或企业中的行为,目的是获取更大的回报。

而拨款则是从政府或组织的预算中划拨资金的行为。

在公文写作时,需要根据语境选择正确的单词,以避免误解。

1.3 支付 (payment) 与付款 (disbursement)这两个词都涉及将钱支付给某人或某机构,但两者的含义略有不同。

支付(payment)是指向某个账户或者以某种方式把钱支付给某人或者某机构的行为。

付款(disbursement)则指向某一项费用、计划或活动发放汇款或派遣款项的行为。

二、政治类词汇2.1 同胞 (compatriot) 与同伴 (companion)同胞(compatriot)在政治文件中通常泛指国家公民,而同伴(companion)则是指志同道合的朋友或伴侣。

因此,在撰写公文时,要根据不同语境选择正确的单词。

2.2 关系 (relationship) 与联系 (connection)关系(relationship)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形成的一种联系;联系(connection)则是指物质上的连接或人与人之间的关联。

在政治文件中,它们的使用非常普遍,但容易混淆。

必须注意它们的用法,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公文写作中常用易混淆词语

公文写作中常用易混淆词语

公文写作中常用易混淆词语在日常公文处理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同义词、近义词、异形词等词语使用不当的语句,这不仅会影响到公文的权威性,有时候可能还会造成误解,导致在工作落实过程中出现差错。

所以,我们应该注意掌握这些词的差异,准确使用,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1.抓紧、加紧抓紧:紧紧地把握住,不放松,及物动词。

加紧:加快处理,不及物动词。

例如,抓紧时间加紧(开展、进行)生产2.合龙、合拢合拢:动词,有两个意思。

“合拢”可用于各种事物。

一是“闭上、合上”。

例如:他两眼合拢,闭目养神。

他们笑得嘴都合不拢了。

二是“收拢、聚合”。

例如:他先双手合拢,接着打出别的套路。

经过联络,几股人流终于合拢到一起。

合龙:用于堤坝等工程,修筑堤坝、围堰或桥梁,都从两端开始施工,最后在中间对接。

自古以来,中间的对接口都称“龙口”或“龙门”,所以最后在龙口对接称“合龙”或“合龙门”。

“合龙”强调做到两端工程在龙口接合得天衣无缝,整个工程像一条龙一样浑然一体,用数学公式表示:1+1=1。

拢,意思是合上、靠近;“合拢”指两个或多个个体靠近、闭合。

“合拢”后的个体一般还是各自独立的,并没有变成浑然一体的整体。

如书本合拢,一张张书页还是各自独立的。

用数学公式表示:1+1=2。

3.截至、截止截至,意思是“停止于(某期限)”,及物动词,后面要接宾语,一般接表示时间的词或句子,“截至”不能出现在句尾。

例如:这项工作截至今年六月底。

截止,意思是“(到某期限)停止”,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接宾语,一般只出现在句尾。

例如:这项工作到今年六月底截止。

简单记忆:“截至”一般出现在表示时间的词或句子之前,而“截止”一般出现在表示时间的词或句子之后,两者位置刚好相反。

但是,如果在“截止”后加上“到”或“于”,变成“截止到”、“截止于”,则和“截至”的意义用法相当,两者可以互换。

例如:“截至7月1日”与“截止到(于)7月1日”意义是相同的,两种表述都可以。

4.制订、制定“制订”的意思是“创制拟定”,它的使用对象多为相对问题简单、单项性的、短期的、规模较小的规划活动等。

公文易错及常用词语

公文易错及常用词语

四、公文常用词语


审核:审订 审批 核定 查办 查收 执行:实行 落实
审阅 审核 核准 查询 查究 实施
审查 核查 核减 查对 复核 施行
审理 审定 核实 核对 查 查实 查访 查证 复议 遂行 贯彻
四、公文常用词语


征问:当否 妥否 可妥 能否 是否 表态:同意 可行 准予 应予 不予 不当 不妥 不宜 酌办 务求 务期 务须 均须 均需 均应 切勿 切切 不可 不得 强调:特 要 应 须 需 亟 须即 需经 应将 应予 严禁 严加 一概 一律 一并 务求 切忌 责成 责令 亟待
协调 改革 方向 改善 支持 指导 实施 强化 推行 丰富 拓宽
四、公文常用词语

常用动词:拓展 规范 改进 形成 坚持 调节 取缔 调控 指导 把握 弘扬 借鉴 倡导 培育 凝聚 激发 说服 感召 尊重 培育 发扬 提倡 营造 促进 弘扬 通达 引导 疏导 着眼 搞好 履行 倾斜 惠及 简化 关切 汇集 分析 排查 协商 联动 激发 增进 汲取 宽容 凝聚 汇集 筑牢 考验 造就
四、公文常用词语


综合:纵观 鉴于 基于 据此 为此 故此 总之 有鉴于此 综上所述 积极词汇:全面分析 全面贯彻 持续推进 全面落实/实施 逐步扭转 基本形成 普遍增加 基本建立 更加完备/完善 明显提高/好转 进一步形成 比较充分 不断加强/深化 大幅提高 日趋完善 显著改善/增强
四、公文常用词语
调整 规范 逐步实现 打牢 武装 包容 树立 唱响 主张 吸引 塑造 衔接 调处 化解 动员 增强 融洽
四、公文常用词语

1. 2. 3.
常用短语: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自觉按规律办事 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有重点、分步骤,全面推进 统筹兼顾,综合治理,融入全过程,贯穿各方面 切实抓好,扎实推进,加快发展,持续增收,积极落实 从严控制,严格执行,坚决制止,明确职责 高举旗帜,坚定不移,牢牢把握,深入开展 规范改进,积极发展,努力建设,依法实行,积极稳妥 良性互动,优势互补,率先发展,互惠互利 做深、做细、做实,不动摇、不放弃、不改变、不妥协

公文中常用错的词语辨析

公文中常用错的词语辨析

公文中常用错的词语辨析一、容易混淆的词组1、截止、截至。

“截止”是指到一定期限为止或停止,“截至”是指截止到某个时候。

二者不能混用。

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止”,即在计时点上,所进行的事情已经完结或基本完结;后者则不强调事情的完结,强调的是该计时点上的事态。

2、制订、制定。

“制订”是指创制拟定,“制定”是指定出。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方案、计划等的形成过程,而后者则强调法规等的定型和拍扳定案。

3、权利、权力。

“权利”是指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权力”是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应享受的利益,后者则单指政治强制力和支配力,不一定包括利益。

4、以至、以致。

“以至”是指事物扩展、延伸或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的效果,“以致”是指事态发展所形成的结果。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以至”用于事物程度的升级,而后者用于原因导致的后果。

5、急待、亟待。

“急待”是指紧急待办,“亟待”是指极须,急迫待办。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时间的紧迫性,后者则更强调意义重要性。

另外,亟待还包含问题的严重性已达极点,否则不宜用“亟待”一词。

6、决不、绝不。

“决不”是指决心不,“绝不”是指绝对不。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就本身而言,强调的是意志上的控制,多用于表决心或表示心愿;而后者是没有任何条件限制的,不管人的主观意志如何,虽然也适用于自身,但多适用于对普通对象作出限制规定。

7、记取、汲取。

“记取”是指记住,“汲取”是指吸取。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强记;后者强调在加工、提高基础上的吸取。

二者适用对象和情况有所不同:对自己或内部的事或现成的经验教训,多用记取;对他人或外部的经验教训、营养等,则用汲取。

8、检察、监察。

“检察”是指审查被检举的犯罪事实,“监察”是指监督各级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并检举违法失职的机关或工作人员。

检察与监察的区别有三:第一,方式不同。

一个是审查,一个是监督。

公文写作中几组易混淆的词语

公文写作中几组易混淆的词语

公文写作中几组易混淆的词语
1. 公告和通告:公告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或企事业单位向国内外公开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时使用的一种公文;通告是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事项时使用的一种公文。

2. 决定和决议:决定是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作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时使用的一种公文;决议是经会议讨论通过的重要决策事项时使用的一种公文。

3. 请示和批复: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时使用的一种公文;批复是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时使用的一种公文。

4. 决定和命令:决定是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作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时使用的一种公文;命令是由领导机关、领导机关的法定代表人发布的,要求下级机关办理、执行或服从的公文。

5. 公告和通告:公告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或企事业单位向国内外公开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时使用的一种公文;通告是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事项时使用的一种公文。

6. 请示和批复: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时使用的一种公文;批复是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时使用的一种公文。

7. 报告和请示: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时使用的一种公文;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时使用的一种公文。

公文写作中容易混淆的12组词语

公文写作中容易混淆的12组词语

公文写作中容易混淆的12组词语公文写作中容易混淆的12组词语一、“截止”与“截至”“截止”是指到一定期限为止或停止,强调“止”,即在计时点上所进行的事情已经完结或基本完结,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一般用在时间词语之后;“截至”是指截止到某个时候,强调的是该计时点上的状态,是及物动词,一般用在时间词语之前,要带宾语。

如:“报名时间昨天已经截止”、“截至9月10日”。

二、“制订”与“制定”“制订”是指创制拟定,是经过研究商讨形成的,不一定是定案,强调过程,具有创造性,多用于计划、方案等;“制定”是指将拟议或创制的东西确定下来,成为定案,不可轻易更改,强调动作已完成,具有权威性,多用于政策、法规、纲领、方针、决议等。

如:“制订计划”、“制定法律”。

三、“汲取”与“吸取”两者为近意词。

“汲取”往往与表示抽象事物的词语搭配,强调在加工、提高基础上的吸取,多用于书面语;“吸取”的搭配对象非常广泛,既有表示抽象事物的词语,也有表示具体事物的词语,可用于书面语和口语。

如“汲取”、“ 吸取养料”。

四、“倍受”与“备受”“倍受”表示加倍得到,有更加、格外的意思;“备受”表示完全得到。

如:“倍受鼓舞“、“备受欢迎”。

五、“作出”与“做出”二者都有从事某项活动的意思。

“作出”的宾语一般比较抽象,多为思想上的;“做出”的宾语一般比较具体,多为行为上的、可见的。

如:“作出贡献”、“做出一个高难动作”。

六、“督察”与“督查”“督察”是指监督察看,多用于承担法定监督工作的部门依法进行例行监督工作;“督查”是指督促检查,多用于监督、催促和检查某项具体工作的`进展和完成情况。

如:“土地例行督察”、“督查工程进度”。

七、“决不”与“绝不”“决不”是指决心不,强调的是意志上的控制,多用于表决心或表示心愿;“绝不”是指绝对不,是无条件的,不管人的主观意志如何,多适用于对普通对象作出限制规定。

如:“决不退缩”、“绝不允许”。

八、“必须”与“必需”“必须” 是指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侧重于“一定得要”,是副词,只能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作状语;“必需”是指一定要有,是动词,多用在名词性词语前,可作定语、谓语和宾语,一般不作状语。

易混易错常用公文字词辨析

易混易错常用公文字词辨析

易混易错常用公文字词辨析易混易错的公文字词辨析是中文写作和阅读中常见的问题。

在使用这些常用公文字词时,很容易混淆它们的意思。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易混淆公文字词以及它们的辨析。

1. 公共与共用:公共表示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共同拥有或可使用的资源或设施。

共用表示由多个人或组织共同使用的东西。

例如,公共图书馆是所有人都可以使用的,而共用的车辆可能是由几个人共享的。

2. 确定与确定:确定表示明确或确认某个事物的性质、存在或结果。

确定表示对某个事物有所了解,并且采取适当的行动。

例如,你可以确定一个问题的答案并决定如何解决它。

3. 处理与处理:处理表示对问题或情况进行处理或解决。

处理表示对材料或物品进行加工或处理。

例如,你可以处理一个紧急事态,并且处理食物使其更加可口。

4. 全面与全面:全面表示包括所有方面或方向的。

全面表示在某个领域或方面具有广泛的知识或技能。

例如,全面的发展意味着在各个方面都有进步。

5. 可能与可能:可能表示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可能表示可以实现或完成的事物。

例如,这个计划可能会失败,但有可能实现。

6. 仔细与细心:仔细表示做事时小心、谨慎或耐心。

细心表示注重细节,做事认真。

例如,你可以仔细检查一份文件,并细心处理其中的每一个细节。

7. 失败与失败:失败表示没有成功或达到预期目标。

失败表示在某个方面或能力上不如其他人或事物。

例如,他在考试中失败了,但他并不是一个失败者。

8. 亲自与亲自:亲自表示亲自参与或亲自完成。

亲自表示亲密或亲近的关系。

例如,我亲自去参加了会议,并与亲人一起度过了美好的时光。

通过深入理解这些易混易错的公文字词,我们可以在写作和阅读中更准确地使用它们,避免产生歧义或误解。

公文常用易错字词

公文常用易错字词

公文常用易错字词(按照汉语拼音顺序排列)按步就班应为按部就班案语应为按语百废具兴应为百废俱兴辈份应为辈分本份应为本分笔划应为笔画变本加利应为变本加厉辩别应为辨别不径而走应为不胫而走布署应为部署不容质疑应为不容置疑不殉私情应为不徇私情惩前毙后应为惩前毖后怵目惊心应为触目惊心待价而估应为待价而沽耽忧应为担忧掉换应为调换定货应为订货定阅应为订阅锻练应为锻炼断章取意应为断章取义耳儒目染应为耳濡目染发人深醒应为发人深省份内应为分内赋于应为赋予扶养应为抚养复辙应为覆辙付主任应为副主任告戒应为告诫各行其事应为各行其是关怀倍至应为关怀备至关连应为关联规距应为规矩过份应为过分涵蓄应为含蓄好高鹜远应为好高骛远哄动应为轰动宏扬应为弘扬积思广意应为集思广益既往不纠(究)应为既往不咎寄与应为寄予佳宾应为嘉宾矫往过正应为矫枉过正简炼应为简练借鉴应为借鉴开源截流应为开源节流历行节俭应为厉行节俭联贯应为连贯良秀不齐应为良莠不齐录相应为录像名列前矛应为名列前茅谋画应为谋划宁缺勿滥应为宁缺毋滥沤心沥血应为呕心沥血迫不急待应为迫不及待前扑后继应为前赴后继谴责应为谴责劝戒应为劝诫融汇贯通应为融会贯通如法泡制应为如法炮制史无前列应为史无前例孰视无睹应为熟视无睹挺而走险应为铤而走险通货膨涨应为通货膨胀推委应为推诿委屈求全应为委曲求全想像应为想象小题大作应为小题大做殉私舞弊应为徇私舞弊言简意骇应为言简意赅演译归纳应为演绎归纳赢余应为盈余原故应为缘故原由应为缘由再接再励应为再接再厉帐本应为账本真知卓见应为真知灼见注:上述部分词语非错误,为教育部2002年3月发布《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试行)》中提出不推荐使用的字词和固定短语。

公文写作中易混淆的十大同音、同义词

公文写作中易混淆的十大同音、同义词

公文写作中易混淆的十大同音、同义词公文写作中易混淆的十大同音、同义词一、引言在公文写作中,正确使用词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使用错误的词语可能会造成误解或者产生不良影响。

本文将介绍公文写作中易混淆的十大同音、同义词,以供参考使用。

二、同音词1. 使/事这两个词的发音相同,但含义不同。

使指的是让某人或者某物发生某种状态或者动作;而事指代具体的事件或者事情。

正确使用示例:请你使他明天来见我。

错误使用示例:请你事他明天来见我。

2. 辈/备辈指代同辈、同一级别的人;备则指准备或者提供。

正确使用示例:他们是同辈的好朋友。

错误使用示例:他们是同备的好朋友。

3. 家族/家具家族指的是家庭中的亲属系统;家具则指放置在家中供人使用的物品。

正确使用示例:这是我们家族的传统习俗。

错误使用示例:这是我们家具的传统习俗。

4. 执/侦执指的是执行、实施;侦则指调查、研究。

正确使用示例:他负责执法工作。

错误使用示例:他负责侦法工作。

5. 取/趣取表示取得某物,采取某种行动;趣则表示兴趣、爱好。

正确使用示例:你可以去取车票。

错误使用示例:你可以去趣车票。

三、同义词1. 取得/获得这两个词的意思都是获取或者得到,但用法上有所不同。

取得强调的是经过努力或者斗争获得某物;获得则强调的是通过某种手段达到目的。

正确使用示例: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错误使用示例:他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2. 传达/表达传达指的是将信息或者意见传递给他人;表达则强调用语言、行动或者其他方式来表明自己的思想、感情等。

正确使用示例:请你将这个消息传达给他。

错误使用示例:请你将这个消息表达给他。

3. 组织/机构组织指的是由成员组成的系统或者机构;机构则指专门进行某种活动或者管理某种事务的组织。

正确使用示例:我们的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组织。

错误使用示例:我们的公司是一家全球性机构。

4. 问题/难题问题和难题的意思都是指困扰、待解决的事情,但问题更常用,泛指各种各样的待解决的事情;而难题则指难以解决、复杂的问题。

公文中容易混淆的词语

公文中容易混淆的词语

公文中容易混淆的词语
以下是 6 条关于公文中容易混淆的词语及例子:
1. “必须”和“必需”。

哎呀,你可别小瞧这两个词儿啊!比如说“你必须按时完成任务”,这里强调的是一定要做到;而“生活中必需的物品”,强调的是缺少不了的东西。

想想看,如果用错了,那意思可就差得远啦!
2. “截止”和“截至”。

嘿呀,这俩词真挺容易弄混的呢!“报名截止到明天”,就是说到明天就结束了;“截至目前的情况”,就是说从开始到现在的情况。

这不仔细区分还真容易搞错呀,是不是?
3. “制定”和“制订”。

哎呀呀,好多人分不清呢!“制定国家政策”,那可是很严肃、很正式的;“制订一个计划”,相比之下就稍微灵活一些啦。

它们的用法不一样,弄错了可就闹笑话啦,你说呢?
4. “反应”和“反映”。

这两个词也容易让人晕乎啊!“他的反应很快”,是说他做出的回应;“向上级反映情况”,就是把事情呈现出来。

可不能乱用呀,要不然别人能明白你的意思吗?
5. “启用”和“起用”。

你看啊,“启用新设备”,那是开始使用新的东西;“起用新人”,就是让新人得到任用。

这俩词虽然长得像,但意思可有差别呢,得牢记呀!
6. “推脱”和“推托”。

哇塞,这俩也是容易搞混的呀!“他总是推脱责任”,就是不想承担;“找借口推托不去”,就是找理由不去。

这么一解释是不是清楚多啦,可别再用错咯!
我的观点就是:这些容易混淆的词语在公文中可得特别注意呀,用错了可能会导致意思完全不一样,大家一定要认真区分!。

常见易混淆的公文用词

常见易混淆的公文用词

常见易混淆的公文用词“分量”不是“份量”。

份:整体里的一部分,如:把一斤糖分成四份,股份等;分(fèn):职责和权利的限度,如:本分,过分,恰如其分,分内事等。

“欢度”不是“欢渡”。

度:指时间,从此时到彼时,如:欢度春节,度假村;渡:指渡河,从此岸到彼岸;如:横渡长江,飞渡太平洋。

“渡过”难关要用“渡”。

“国是”不是“国事”。

国是:指国家大计、方针政策、大是大非的问题,如:与民主党派共商国是。

国事:指国家大事、新事,如:进行国事访问。

“九州”不是“九洲”。

九州:指古代的行政区划,九州为中国古代的代称。

洲:指大陆及其附属岛屿的总称,如:五大洲、欧洲。

“嘉宾”不是“佳宾”。

嘉宾:指美好的客人,是对客人的尊称,不能错用为“佳宾”。

“作”与“做”。

作:用于表示抽象意义的范围。

如:作了规定,作了报告,作出努力;做:用于表示具体行为的范围。

如:做功课,做工作,做事。

二者很多地方不能通用和互相替代。

“截止”与“截至”。

截止:到一定期限停止,如:报名在昨天已经截止;截至:到……为止,截至到某个时候,如:报名日期截至本月底。

“制定”与“制订”。

制定:定出大政方针,已经确定、决定,不可改变,如:制定法律、法规;制订:经过研究和商讨拟制、订立办法、措施,还可修订,如:制订活动方案。

“其他”与“其它”。

有人用“其他”指人,用“其它”指物,其实不然。

“其他”:另外的、别的之意,用于人和事物均可。

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均用“其他”。

“起用”与“启用”。

起用:指重新任用、提拔已离职或犯错误的人;启用:指开始使用、提拔年轻干部。

“委曲”与“委屈”。

委曲:指曲调、道路、河流的婉转、曲转或俯就于人,如:委曲求全;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亏待或对不住人,如:受了委屈。

“定金”与“订金”。

定金:指起担保作用的押金;订金:指预付款性质的押金。

“譬如”与“比如”。

譬如:指打比方,如:瞎人摸象;比如:指举例时的发端语,如:有些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比如:乘车难,上学难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9个机关公文常用易混淆词语一、“机制”“体制”“制度”的区别与用法“机制”“体制”和“制度”都是多义词,在涉及社会生活时,它们有一个义项意思比较接近,在使用时需要辨析。

“机制”可用来表示“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

例如:1.他们正在积极探索建立企业科技人员工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

2.在继续完善荒山租赁承包政策的同时,积极探索发展非公有制造林绿化的新机制。

3.这个村的实践说明,让群众参与村级财务管理,建立符合实际的民主监督机制,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4.要进一步强化风险监管,建立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完善基金管理预测和预警报告制度。

5.这件事也反映出市政府危机事件反应机制尚不够迅速、灵活、高效。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机制”所指,都跟某种“作用”有关。

可以说,“机制”多用来指起某种作用的系统;或者说,指某种成系统的作用。

“体制”指“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的机构设置、管理权限、工作部署的制度”。

例如:1.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我国非常重视法制建设,正在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以确保在全社会实现公平与正义。

3.我们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

4.这家医院为全市医疗体制改革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5.许多同志提出,要加大教育投入并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体制”指某方面的机构设置和运作。

“制度”可用来指“在某方面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

例如:1.要严肃财经纪律、健全财会制度、加强人员管理、防范财务风险、强化监督检查。

2.“黄金周”休假制度,对我市旅游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

3.该企业在劳动用工上,实施了全员竞争上岗和下岗分流制度。

4.商家在对消费者承诺的同时,进一步严格内部员工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5.要加快大中城市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制度”指办事规章或行动准则。

总的来说,如果侧重于指起某种作用的系统,或者说,侧重于指某种成系统的作用,宜用“机制”;如果侧重于指某个领域的机构设置和运作,宜用“体制”;如果侧重于指某方面的规定、规程、规章或行动准则,宜用“制度”。

〔杜永道(文章摘自《秘书工作》杂志2015年第4期)〕二、“有关”与“相关”的使用区别有位从事秘书工作的同志问,“有关部门”“有关情况”跟“相关部门”“相关情况”有什么不同。

“有关”跟“相关”的意思有所不同。

“有关”表示“有关系”。

做定语时表示“有关系的”或“涉及的”。

例如:1.请刘秘书把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约来,星期三谈一次。

2.对这个问题,有关方面现在都反馈了信息,我明天汇总后把材料交给办公室。

3.请将这个规定尽快通知有关人员,让他们提前作好准备。

4.下面请张秘书把有关情况介绍一下。

“相关”则表示“彼此关联”或“互相牵涉”。

例如:1.各兄弟民族休戚相关,互相帮助,前进在社会主义大道上。

2.其实,这两个问题,是密切相关的。

3.这几年,山脚下两个村子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4.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本地区经济的发展紧密相关。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有关”往往是说某事物涉及的多个方面。

而“相关”则是说两个方面的事物互相关涉。

也就是说,“有关”所说的,常是某事物对其他事物“单向”的关涉,而且关涉的常是多个事物;“相关”所说的,常是某事物跟另一个或另一方面事物相互关涉,即关涉是“双向”的。

因此,宜说“这两个事物密切相关”,不宜说“这两个事物密切有关”。

同时,宜说“有关部门”“有关情况”“有关人员”等。

不过,在书面语言的运用中,特别是在公文语言的运用中,的确不时见到“相关部门”“相关情况”“相关人员”的说法。

也就是说,这种说法有一定流行。

其实这些说法中的“相关”就是“有关”的意思。

由于有一定流行,因此一方面,宜提倡使用“有关部门”“有关情况”“有关人员”等说法,另一方面也不宜将“相关部门”“相关情况”“相关人员”的说法看作“硬伤”。

三、“作”与“做”“作”与“做”普通话的读音没有区别。

在一些方言里,这两个字的读音是不同的(“作”读入声),一般口语能够根据读音区别词义,但涉及书面语(如“作贡献”之类),也没有取舍的依据。

这两个字本来就有联系,不过“作”字出现较早,而“做”字出现较晚,明代《字汇》才有收录。

因为二者经历的时代不同,所以在构词和使用上有一些相互纠缠的情形。

分辨两个字,当然要看它们的义项,即它们身兼的职务。

麻烦的是,这两个字的义项基本上是一致的。

粗放一点儿说,主要有三个义项:一是“从事”,一是“制作”,三是“充当”。

这里,我们对分辨这两个字提出一个思路:(一)凡是这两个字作为语素构成了合成词,那么就根据辞书里的形式,注意查检;(二)这两个字作为单音节动词用,则需要加以分工。

下面我们把这两点结合起来说。

一、“作”和“做”都有“从事”义。

涉及具体的事物,习惯写“做”,涉及抽象的事物,习惯写“作”。

(一)作为语素构成的合成词与成语(一般词典都有收录)做:做事|做工|做活|做梦|做声|做法(不是“妖道作法”,也不是文章的“作法”)|做戏|做鬼|好吃懒做|一不做,二不休|白日做梦|小题大做。

作:作息|作案|作别|作风|作用|作价|作业|作乐|动作操作|制作|劳作|协作|合作|耕作|作弊|作对|作恶|作孽|作祟|作假|作伪|作难|作梗|作乱|作俑|天公作美|作乐(lè)|恶作剧|作恶多端|无恶不作|作威作福|作奸犯科|胡作非为|为非作歹|为虎作伥|弄虚作假|逢场作戏|无所作为|见机而作|作法自毙|作茧自缚|为人作嫁|作壁上观。

跟这个意义相联系的一个意思是“装作”:作势|作态|造作|做作|装聋作哑|装模作样|装腔作势|惺惺作态|矫揉造作。

跟这个意义相联系的,还有一个意思是“兴起、发作”:作战|振作|作乐(yuè,演奏)|推涛作浪|兴风作浪|一鼓作气|日出而作|枪声大作作怪|作色|作呕|兴妖作怪|令人作呕。

(二)做单音节动词用⒈宾语是一般名词,事物比较具体,习惯上用“做”:~好事|~买卖|~生意|~手脚|~手术|~功课|~笔记|~学问|~习题|~练习(题)|~噩梦|~事情|~家务|~早操|~健身操|~柔软操|~木匠活|~日班|~结论。

“~工作、~作业”习惯上用“做”,一是因为这里的“工作”和“作业”属于名词,二是避免两个“作”字连用,影响阅读。

跟这个意义相联系的一个意思是“举行活动”。

下面几个词语习惯上用“做’:~寿|~满月|~礼拜|~祈祷|~佛事|~生日|~游戏。

⒉宾语是动名词(即兼有名词语法特点的动词),事物比较抽象,习惯上用“作”:~调查|~考察|~研究|~分析|~判断|~推断|~检查|~比较|~说明|~评价|~概括|~介绍|~答复|~解答|~解释|~证明|~鉴定|~实验|~试验|~示范|~辩护|~删节|~反应|~记录|~统计|~安置|~处置|~发挥~决定|~规定|~交代|~联系|~让步|~挣扎|~牺牲|~贡献|~准备|~打算|~抉择|~补充|~动员|~斗争|~改进|~宣传|~表演|~讲话|~指示|~指导|~检讨|~汇报|~报告。

讨论:结合上边讲的处理办法,大家不妨讨论一下,下面这几组跟医疗有关的词语哪些用“作”,哪些用“做”:⑴手术、理疗、放疗、化疗、磁疗、电疗、B超、CT、胃镜、核磁共振⑵美容、文眉、隆胸、抽脂、灌肠、人流、药流、尿检、药检、整形、切片、气功导引⑶治疗、化验、麻醉、透视、穿刺、切除、透析、护理、按摩、牵引、整骨、切除、搭桥、器官移植、诊断二、“作”和“做”都有“制作”义。

具体的事物习惯写“做”,抽象的事物习惯写“作”。

(一)宾语是一般的名词,涉及的事物比较具体,习惯上用“做”:~饭|~早饭|~晚饭|~年夜饭|~粉蒸肉|~鞋|~军服|~衣服|~衣裳|~针线|~面包|~大衣柜|~汽车|~模型|~圈套|~手脚|~记号。

“~作文、~文章”也习惯用“做”。

(二)几类精神产品,习惯上用“作”(有的已经是合成词了):~诗|~画|~曲|~乐(yuè,制作乐律)|~杂记|~曲子|~广告(如果指使用材料制作广告,则可以写“做广告”,如“做灯箱广告”)。

制作的这些产品,即作品,自然用“作”:著作|创作|大作|拙作|习作|原作|佳作|杰作|名作|遗作|处女作|著作等身|呕心之作|压卷之作|成功之作。

三、“作”和“做”都有“担任、充当”义。

但是,除了少量早先产生的合成词,一般都习惯写“做”。

“作为”“做为”都正确(不是指“大有作为”的“作为”),《现代汉语词典》主张写“作为”,我们不妨就采用“作为”。

(一)人“担当某种身份”,一般用“做”:~媒~人|~东|~客(“作客他乡”的“作客”是古语词)|~官|~主|~母亲|~父亲|~妻子|~丈夫|~儿子|~女儿|~长辈|~晚辈|~主人|~伴儿|~女仆|~保姆|~短工|~伙计|~牛马|~奴隶|~所长|~经理|~老板|~助手|~秘书|~车工|~夜工|~杂务工|~车间主任|~检验工|~采购员|~保育员|~皇帝|~宰相|~知县|~隐士|~党员|~研究生|~代表|~教员|~会议主席|~寡妇|~少奶奶|~俘虏|~骨干|~尼姑|~人质|~孝子|~屈死鬼|~走狗|~汉奸|~亡国奴|~贼心虚|~向导|~特务|~眼线|~内线|~侦探|~帮手|~保人|~代言人|~和事老|~介绍人|~中间人|~朋友|~亲家|~对头|~表率|~模范|~后盾|~靠山|~编辑|~出纳|~翻译|~导演|~担保|~见证|~掩护(后面七个词形式上是动词,实际是名词,指从事这种工作的人)。

当然,“充当”的宾语有时也可以是物(具有物的“身份”义),一般也要用“做”:~线索|~例子|~样子|~代价|~副本|~实例|~资料|~资本|~幌子|搬几块砖头~凳子|拿这间屋子~会客室|拿树皮~造纸的原料|拿肩膀~梯子|~寝室|~下酒菜|~封面|~原料|~人情|~挡箭牌|~招牌|~伪证|~参考(资料)|~抵押(品)|~纪念(品)。

(二)使用“作”的部分成语和早期的合成词:作废|作罢|作准|作数|作陪|作客(他乡)|作保|作中|作古|以身作则|认贼作父|自我作古。

(三)至于“当zuò、叫zuò、称zuò、看zuò、变zuò、算zuò、比zuò、换zuò”,有的像词,有的又不像词,辞书不可能统统都收,写“作”还是“做”呢?我们主张,还是写“做”吧!(作者:厉兵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来源:四川语言文字网)四、“和”“与”“及”用法有何不同连词“和”、“与”、“及”比较起来,“和”用得最广泛,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很常见。

“和”可以连接名词性成分,也可以连接动词性或形容词性成分,表平等联合。

例如:①老师和学生都赞成这个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