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逃课现象研究
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
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近年来,大学生逃课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场所。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大学生频繁逃课,给他们的学习和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探讨逃课的原因和对策。
一、调查方法为了全面了解大学生逃课现象,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
我们在某一所大学抽取了100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问卷中包括了关于逃课频率、原因、影响等方面的问题。
二、调查结果1.逃课频率调查结果显示,大约有60%的大学生曾经逃过课,其中有30%的学生逃课频率高于一次/周。
这一数据表明,大学生逃课现象普遍存在,且一些学生逃课频率较高。
2.逃课原因对于逃课原因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逃课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缺乏兴趣:约有40%的学生表示逃课是因为对该门课程缺乏兴趣。
这可能与教学内容的不吸引人、教学方法的单一等因素有关。
(2)时间安排冲突:约有30%的学生表示逃课是因为与其他活动时间冲突。
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学生们常常面临着各种活动和任务,时间安排的冲突使得一些学生不得不选择逃课。
(3)学习压力:约有20%的学生表示逃课是因为学习压力过大。
现代大学生面临着高强度的学习任务和竞争压力,适当的放松和调整也是他们需要的。
3.逃课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逃课对他们的学习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1)知识缺失:逃课导致学生错过了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得他们在该门课程上的知识掌握不够全面。
(2)交流机会减少:逃课使得学生与教师和同学的交流机会减少,影响了他们的学术和社交发展。
(3)成绩下滑:逃课频率高的学生往往在该门课程上的成绩较差,这对他们的学业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对策建议针对大学生逃课现象,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提高课堂吸引力: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大学生逃课
大学生逃课引言大学生逃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的大学校园中都能见到这种现象。
大学生逃课不仅影响了他们自身的学业成绩,也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各个角度探讨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原因分析1.缺乏兴趣和动机大学课堂上的知识可能与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不符合,导致他们对课程不感兴趣。
缺乏对知识的动机,就容易造成大学生逃课行为的出现。
2.教学方式的问题一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能缺乏互动和趣味性,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感到乏味和无聊,从而选择逃课。
3.课程负担过重现代大学生面临着大量的课程和学术压力,他们需要同时应对多门学科的学习和考试,对于一些不重要或认为无用的课程,他们可能会选择逃课来减轻学业压力。
4.不良学习习惯一些大学生存在不良的学习习惯,比如经常拖延作业、浪费时间、不注重学习计划等。
这些不良的习惯会导致学习压力的增加,从而引发逃课行为。
影响分析1.影响学习成绩逃课会直接导致大学生在学习上的落后,他们无法及时掌握和消化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
长期下来,可能会导致他们难以顺利毕业或获得就业机会。
2.影响自身发展大学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和成长阶段,逃课会让大学生错失了很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他们无法充分利用大学资源和社会资源来提升自身能力和竞争力,可能会导致他们在未来的发展中处于不利位置。
3.影响人际关系逃课会让大学生与其他同学产生隔阂和疏远,因为他们无法参与课堂上的互动和学术讨论。
这种与同学之间的疏远可能会对他们的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从而错失了与同学建立友谊和合作关系的机会。
4.影响社会责任感大学是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重要阶段,逃课会让大学生对社会责任产生淡漠和忽视。
他们失去了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社会问题解决的机会,同时也对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意识减弱。
解决方法1.激发兴趣和动机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
大学生逃课调研报告
大学生逃课调研报告大学生逃课调研报告范文篇一: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文章摘要:大学生一直以来是被家庭、社会、国家寄予厚望的一个群体,代表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那么我们的大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呢?事实上,在当今的大学中,上课已经成了很随便的事情,逃课之风更是风靡所有高校。
如何准确把握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和心理,如何正确看待逃课现象,如何通过调查分析来引起大学生本人的反思,如何从逃课现象中反思当前的教育体制,这些都是很有必要而且迫在眉睫的事情。
关键词:大学生、逃课、反思。
调查背景及目的: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教育资源尤其是高等教育资源还十分短缺,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虽然已达17%,但与发达国家的一般水平60%左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在中国能够进入高等学府接受高等教育,必须经过激烈的高考竞争,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但是,在历经了千辛万苦的求学竞争之后进入高等学府的大学生,却似乎并不珍惜这种机会。
原本备受中小学升学压力的学生们进入大学就如同出了笼的小鸟,远离了父母的唠叨和老师的管教,感觉获得了自由。
然而,大学也是学校,学习仍然是大学的主旋律。
甚至很多学者和教授都说过:大学应当是学生时代最苦的阶段。
因为大学有太多东西需要去学,有太多的知识需要我们去储备。
但实际上,看看我们自己,看看我们身边的大多数同学,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大学过的太轻松,太自由了。
逃课成了无法根治的顽疾,上课是要看心情来决定的。
而且从大四的学姐学长到大一的新生,都流传着诸如:“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不逃课的大学是不完整的”等等逃课宣言。
无论如何,逃课已经成为了几乎所有大学的重要现象。
作为国家未来的中流砥柱,作为每一个家庭将来的顶梁柱,作为未来社会中的中上层群体。
大学生的行为已经越来越偏离传统的观念和认识。
大学生的数量在急剧的增加,而大学生的质量却在各种报道中被贬的越来越低。
社会已经不再信任我们这个群体,作为当事人的我们,更应当时刻反思我们当前的行为,意识到我们将来所担负的家庭和社会责任。
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分析大学生逃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几乎在每个大学校园都能看到这种现象。
虽然逃课可能对学生的学业和个人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但是其背后也有一定的原因和动机。
本文将从学业压力、兴趣缺失和心理因素三个方面分析大学生逃课的原因。
首先,学业压力是导致大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学业压力。
他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课程学习、作业和考试准备。
有些学生可能会感到无法承受这样的压力,他们可能会选择逃课来减轻压力和放松自己。
此外,一些学生可能因为对门课程感到困惑或者没有充分准备而选择逃课,以避免面对困难和挫折。
其次,兴趣缺失是导致大学生逃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在大学阶段,学生面临着众多的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其中有些课程可能与他们的兴趣和专业方向不符。
对于这些课程,学生可能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因此容易选择逃课。
此外,一些学生可能因为觉得门课程对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没有帮助,而选择逃课并将时间用于其他更有意义的活动。
最后,心理因素也是导致大学生逃课的一个重要原因。
大学生正处于一个转变期,面临着来自家庭、同学和社会的各种期望和压力。
一些学生可能感到孤独、焦虑、抑郁或者缺乏自信,这些情绪会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学生可能选择逃课来逃避问题和负面情绪,以寻求心理上的安慰和宽慰。
综上所述,大学生逃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学业压力、兴趣缺失和心理因素都可以导致学生选择逃课。
为了减少逃课现象的发生,学校和教师应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并且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业和生活的压力。
学生们也应该学会正确的面对和应对压力,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以实现自己的个人和学业发展目标。
最新逃课社会实践报告
最新逃课社会实践报告
逃课现象在学生群体中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报告旨在分析当前学生逃课行为的原因、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逃课原因分析
1. 学习压力:部分学生因为课业负担过重,感到压力巨大,选择逃课作为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
2. 兴趣缺乏:对于某些课程内容缺乏兴趣,导致学生不愿意参与课堂活动。
3. 教育方式:传统的教学方法可能无法吸引所有学生,使得一些学生感到课堂乏味,从而选择逃课。
4. 社交因素:同龄人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一些学生可能因为朋友逃课而跟风。
5.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和家长态度也会对学生的出勤情况产生影响。
二、逃课的影响
1. 学业成绩:逃课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习进度。
2. 学习习惯:长期逃课可能导致不良的学习习惯,影响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 心理健康:逃课可能是学生心理问题的一种表现,长期下去可能会影响其心理健康。
4. 社会适应能力:学生时期是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逃课可能会影响这一能力的培养。
三、解决策略建议
1. 教育改革:探索更多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心理辅导:学校应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应对压力,解决心理问题。
3. 家庭教育:加强家长教育,引导家长正确理解和支持孩子的学习。
4. 同伴教育:利用同伴的影响力,鼓励学生之间建立正面的学习激励
机制。
5. 社会实践:增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增强
学习的实际意义。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逃课问题是一个多因素交织的复杂现象,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
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
社会竞争压力过大
02
家庭背景的影响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学生面临着来 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多重压力,可 能导致逃课现象的出现。
家庭背景也会影响学生的逃课现象, 如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父母文化水平 不高等因素,都可能增加学生逃课的 风险。
03
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社会价值观对于学生的逃课现象也有 一定的影响,如一些学生可能认为逃 课是“酷”的表现,或者因为其他人 的影响而选择逃课。
02
通过分析逃课现象的原因和影响,为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提供
支持。
提高大学教育的质量,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03
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02
调查方法和样本
调查问卷设计
问卷内容
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对课程的评价、逃课经历、逃课原因 等。
问卷发放
通过在线平台和纸质版两种方式进行发放,确保覆盖不同年 级、专业和地区的学生。
逃课现象的教育制度分析
教育制度的不完善
教育制度的不完善也是逃课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 一些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都可能导致 学生逃课现象的出现。
学分制度的问题
学分制度也可能存在问题,如一些学生为了追求高分而选 择容易的课程,对于一些难度较高的课程则选择逃课。
学校管理和监督不足
学校管理和监督也可能存在不足,如对于学生的逃课行为 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导致一些学生有逃课的空间 。
性的建议。同时,也可以考虑从教师和学校管理的角度出发,探讨解决逃课问题的有效措施。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调查范围和样本选取
调查范围
涵盖了全国多所高校的本科生,包括综 合性大学、理工科大学、师范类大学等 。
如何看待学生逃课
如何看待学生逃课标题:如何看待学生逃课现象一、引言在校园生活中,逃课是屡见不鲜的现象。
一些学生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选择不去上课,包括对课程内容的不感兴趣,认为自己自学效果更好,或者为了参加其他活动等。
然而,这种行为是否可以被接受,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二、逃课的原因与影响1. 原因:一般来说,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可能包括对课程内容缺乏兴趣、认为自我学习更有效、需要处理个人事务或参与其他活动等。
有时,学生的健康状况也可能是他们无法上课的原因。
2. 影响:逃课可能会导致学生错过重要的课堂信息和教学内容,从而影响他们的学术表现。
此外,频繁的逃课行为也可能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计划和课堂气氛。
三、看待逃课的态度1. 教师视角:对于教师来说,他们期望所有的学生都能按时上课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然而,他们也需要理解并尊重学生的选择,尤其是当学生有合理的理由不能上课时。
2. 学生视角:对于学生来说,虽然他们有权决定自己的学习方式,但他们也应该明白,逃课可能会使他们失去一些重要的学习机会。
因此,他们应该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逃课。
四、解决逃课问题的建议1. 提高教学质量:如果学生因为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而逃课,那么提高教学质量可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增加课程的吸引力。
2. 强化管理:学校可以建立严格的考勤制度,并对学生逃课的行为进行适当的处罚,以防止逃课现象的发生。
3. 加强教育引导:学校和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让他们认识到逃课的后果,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结论总的来说,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待学生逃课的现象。
虽然逃课可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我们不能忽视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提高教学质量、强化管理和加强教育引导等方式,来减少逃课现象的发生,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大学生逃课现象心理成因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逃课现象心理成因分析及对策前言大学生逃课现象长期存在,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和影响。
对于大学生逃课现象,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期找到其心理成因,并提出对策,尽可能的减少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发生。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表现大学生逃课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经常缺席课堂:无故缺席课堂,或经常请假消极应对课程安排。
2.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没有兴趣、热情去听课或学习课程内容。
3.故意逃避:对某些特定课程或授课教师抱有不满、厌恶、怨恨等情绪而故意逃避。
4.学习成绩下降:长期逃课会影响正常的学业进度,使学习成绩下降。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心理成因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心理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压力: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和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逃课成为了他们减轻压力的一种方式。
2.自我意识和自我定位:大学生逐渐从高中毕业后进入大学的阶段,从一个高中生转变为一个独立、自我意识和自我定位更明确的大学生。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大学生会感到自我焦虑,对自己的适应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导致逃课现象的发生。
3.课程内容不适应:一些大学生对于某些课程内容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产生逃课的现象。
4.懒惰:一些大学生缺乏自我学习的意识和动力,不愿意花时间去学习,从而导致逃课现象的发生。
针对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对策大学生逃课现象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较大,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减少逃课现象的发生。
1.提高兴趣: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挑选相关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通过其他教学形式来增强学生的学科兴趣。
2.减轻压力:学校应加强心理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缓解压力,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3.加强管理: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设立适当惩罚措施,对逃课行为进行限制,从而减少逃课现象的发生。
4.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结论大学生逃课现象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逃课现象心理透视及对策
一、大学生逃课现象的现状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大学生逃课现象,据有关调查显示,当前高校学生专业课平均逃课率在20%左右,基础课在25%左右,公共选修课则高50%,60%以上的大学生有过逃课经历。
不容回避的事实,大学生厌学、逃课现象正日益成为家庭、高校、社会的一种焦虑,也给高校的管理、教师授课以及学生正常学习带来很大的影响。
二、大学生逃课现象的特点目前大学生逃课现象很普遍,我们发现大学生逃课也有一定的规律性。
如从学历来说,专科学生的逃课率要高于本科生;从年级上来说,高年级逃课率要比低年级高;从性别上来说,男生比女生逃课率高;从课程来说,基础课高于专业课、选修课高于必修课、人文类课程高于理工类课程;另外学生逃课率还与教师学历、职称、年龄等有关。
目前高校防止学生逃课主要措施是点名制,但这方法也这导致了学生隐性逃课现象的出现,如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聊天、发短信、打磕睡、看闲书等现象。
三、大学生逃课产生的消极后果(一)逃课造成教育资源浪费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只有学好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从长远角度看,学生应培养自己良好素质和综合能力,而这些都必须在平时课堂上一点一滴积累。
学生逃课不仅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纪、校风,同时影响到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知识的提高,大学生逃课更是对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这种浪费无论是大学生个人及家庭还是对国家来说都是一种“奢侈”。
(二)导致大学教育无奈“缩水”现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不仅学生有压力,同时学校也有很大压力,就业率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学评估、招生等各方面问题。
面对就业挑战,一些学校出现教学为就业“让路”。
许多学校在大四时尽量少安排或不排课,毕业论文则会提前布置,大学生因为找工作而影响上课和写论文,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了,实在令人担忧。
而对毕业生“逃课”往往采取默许或回避的态度,这种不惜采取牺牲教学质量的做法显然是不负责任的,它直接导致本科教育严重缩水,教学质量大幅下滑。
大学生逃课调查报告
大学生逃课调查报告大学生逃课调查报告近年来,大学生逃课现象日益普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现象的原因和影响,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本报告将总结我们的调查结果,并探讨逃课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办法。
一、调查结果我们在全国范围内随机选择了10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超过70%的大学生曾经逃过课,其中近40%的人称逃课频率在每周一次以上。
这些数字显示了逃课现象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二、逃课原因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多种多样。
首先,有近50%的人表示他们逃课是为了追求自由和放松。
大学生们在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下,渴望有一些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以缓解压力。
其次,约30%的人逃课是因为对课程内容缺乏兴趣或者觉得无用。
他们认为自己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更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
此外,还有一部分人表示逃课是为了追求社交活动和娱乐,他们认为这些活动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同样重要。
三、逃课的影响逃课现象对大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不容忽视。
首先,逃课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逃课的学生往往错过了重要的学习机会和知识点,难以跟上课程进度。
其次,逃课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频繁逃课的学生往往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动力,对自己的未来也缺乏规划和目标。
此外,逃课还会对学校和社会造成资源浪费,影响教育质量和社会发展。
四、解决逃课问题的建议为了解决大学生逃课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实用性。
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更具吸引力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2. 加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觉性。
学校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
3. 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相关的培训和辅导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合理安排时间和任务,克服逃课的诱惑。
4. 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合作。
学校和家长应该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逃课问题。
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
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研究背景大学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其中学科知识是学生获得证书和工作的重要途径,因此上课听讲是大学生最基本的学习方式之一。
然而,现实中存在大量的大学生逃课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业和未来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调查,分析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原因和影响,找出解决逃课问题的有效方法。
调查方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法进行,问卷征求了全国20所大学的500名学生对逃课现象的看法和原因,访谈针对逃课现象比较严重的3所高校的30名学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调查结果逃课现象普遍存在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大学生(约85%)都有逃课的经历,而且逃课的频率相当高(约每周1-2次),其中70%以上的学生表示在上课期间曾做其他事情(如玩手机、睡觉等)而非认真听讲。
原因多种多样对于大学生逃课的原因,调查中出现了众多回答,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个人原因。
如感到课程内容无聊、不喜欢上课的教师、精神状态不好等。
2.学校或课程设置原因。
如课时过长、排课冲突、课程与就业没有关联等。
3.社会环境原因。
如周边环境不佳、同学很多都逃课等。
4.教师授课方式原因。
如教师授课枯燥、讲课太快或太慢、洋洋洒洒地讲一堆不相关的东西等。
逃课问题的影响虽然逃课看起来像是一种自由行为,但实际上会对学生及其未来产生不良影响:1.影响学业表现。
逃课会导致学生的成绩下降和知识水平的降低,同时也会使学生错过宝贵的听课机会和交流机会。
2.影响未来发展。
大学学习是学生未来职业规划和成功的基础,逃课可能会影响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学位获得。
3.影响自我认知。
逃课可能会导致学生感觉自己“没教养”、“没规矩”,影响自信心和自尊心,加重学习及生活压力,从而产生不良反应。
解决逃课问题的建议针对大学生逃课现象,我们提出以下几点解决建议:1.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认真听课的观念。
要重视上课时间,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如感觉上课无聊,可以主动跟老师交流、向高年级学长学姐请教等,从而刺激自己学习兴趣。
大学生逃课现象分析
大学生逃课现象近几年来,大学生逃课现象愈来愈泛滥,大学校园里从没逃过课的学生几乎没有。
尽管学校与学院采取了诸如课堂考勤等解决措施,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在凤凰网上,甚至有一张图片画的是大学教授防学生逃课,用自己头像做试题考学生是否认识。
这是一件多么滑稽,但又使人深思的事啊。
接下来,我将说说致使如此多的大学生逃课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及我对逃课的态度。
一.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原因(一)个人方面首先,大学生对自己的学校和专业的不喜欢。
据一项调查表明,刚入学的学生对自己的学校及专业感到满意的人仅仅只有4%,没有一人对自己的专业感到很满意。
虽然这个调查不一定具有全部的代表性,但至少反映了一些情况。
相当一部分的在校大学生对于自己学校和专业不满意,以至于不愿意去上课。
其次,逃课的大学生缺乏一定的自制力与懒惰心理。
有的时候,由于天气的原因或者其他客观原因,大学生更愿意呆在寝室,追求更加随意,自由的生活,而由此导致的懒惰心理越来越严重,有的大学生甚至“成了宅男宅女”。
最后,大学课堂的学习以理论知识为主,特别是对于文科专业的学生来说,大学课堂里所学的知识并不有利于自己未来的就业。
因此便产生了大学知识无用的观点,自然也就不愿上课,浪费时间了。
(二)学校方面首先,大学课堂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如果教师不能以相对生动的方式展现知识的话,课程就会显得枯燥无聊,缺乏吸引力。
特别是有的大学老师本身教学素质不高,照本宣科,缺乏相应的教学水平,没有一定的人格魅力,使得大学课堂不能吸引学生,逃课率自然就高了。
其次,高校“严进宽出”,逃课不影响毕业。
大学生经历高考这个历练,辛苦了三年进入了大学,到了大学后才发现大学是“严进宽出”的,大学考试即使你经常逃课,但在考前抱抱佛脚一样的可以过,有的甚至可以拿高分,逃课也不影响毕业。
因此,逃课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最后,大学重研究轻教学的管理现状,教学质量差。
大学以研究为主,教师的职称等都是以研究成果来评定的。
关于逃学的研究报告
关于逃学的研究报告1. 研究背景逃学是指学生无正当理由旷课或逃避课堂教学活动。
在学生中间,逃学行为并不鲜见,且呈现出一定的普遍性。
然而,逃学行为对学生个人的发展和学术成就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逃学行为及其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逃学行为的类型、原因以及对学生个人、社会发展的影响,以期为教育部门和学校提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2. 研究方法2.1. 问卷调查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调查。
问卷分为两部分:个人信息调查和逃学行为相关问题调查。
个人信息调查部分主要收集被调查者的性别、年级、专业等基本信息。
逃学行为相关问题调查部分主要涉及逃学的频率、时间、原因等方面。
2.2. 访谈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本研究还进行了一部分学生的访谈,以更深入地了解逃学行为的背后原因和动机。
访谈对象为在问卷调查中表现出逃学行为的学生。
通过访谈,研究人员可以获取更为具体和详尽的信息。
3. 研究结果3.1. 逃学行为的类型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研究人员总结出逃学行为的主要类型。
逃学行为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旷课:学生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缺席课程;•翘课:学生在上课期间擅自离开课堂;•逃避课堂互动:学生故意不参与课堂互动,而是选择在课堂上消磨时间;•课后不回答问题:学生在上课期间主动避开回答问题的机会;•逃学借口:学生编造各种理由逃避上课。
3.2. 逃学行为的原因在访谈中,研究人员了解到逃学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学生觉得课程内容单调乏味,与自己的兴趣爱好不符;•学业压力:学生因为上课太多,课程负荷过重,从而无法适应;•家庭因素:家庭问题导致学生无法专心上课;•同伴压力:学生受到同伴对逃学的影响;•缺乏学习动力:学生对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动力。
3.3. 逃学行为对个人发展的影响逃学行为对个人发展会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包括但不限于:•学习成绩下降:逃学会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机会和信息获取渠道,进而影响学习成绩;•自律能力下降:逃学行为会使学生失去良好的自律习惯,缺乏坚持完成任务的能力;•沟通能力下降:逃学行为会导致学生失去与老师和同学互动、交流的机会,从而影响沟通能力的培养;•社会适应能力下降:逃学行为使学生错失了与同龄人一起成长、社会化的机会,对社会适应能力产生不良影响。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研究分析及解决对策
2 .1 逃课率随年级升高呈 现递增性 ,男生较女生更严重
2 0 0 5年 9月 ,对 山西 某 大 学 的调 查 显 示 ,随 着 年 级 的 升 高学 生 逃 课 率呈上 升趋势 :本科生大一逃课率 为 1 2 .4 % ,大二 为 2 4 .3 % ,大
将来发展作用不大 ,“ 学这些东西没用”,因此 ,上这类课时逃课现象 时有发生[ 。 3 .2专业 了解不够 ,造成 “ 后遗症 ” 对于将来学 习、从事哪个专业 ,许多学生未 曾做过深入思考 ,没 有充分的精 神准备 。十年寒窗苦读 ,唯一 目的就是 考大学 ,考名牌大 学。但在填 写报考志愿时对专业造成盲 目选择,进 入大学后 ,通过一
行为发生了差异 ,所 以逃课情况也有不同。但无论是城镇学 生还是农 村学生,学生 干部 、学生党员这一群体 的逃课率相对较低 ,从 侧面反 应出大部分党员有 比较高 的 自我 约束 能力 ,能认 识到 逃课带 来 的危 害,学 习较其他同学认真。
3 . 大 学 生 逃 课 原 因 分 析
影响高校大学生逃课情 况主要分为 内部扰动和外部扰动 ,内部 扰 动是指学生因 自身问题而逃课的原 因,外部扰动是导致大学生逃课 的 外部 因素 ,而有些外部扰动是造成大学生逃课的直接原因。
样的逃课往往是放弃他们认为对他们发展不大的专业课程 ,有一定 的 理性成分 ;惰性逃课则 完全 出于惰性 ,既逃课又逃 学 ,逃课 的目的只
坝 代 教 胄
大 学 生逃 课 现 象 的研 究 分析 及 解 决 对 策
王
摘
朝
赵亚祥 ( 吉林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中国
长春
1 3 0 1 1 8)
要 :大学生逃课现 象 日 趋严重 ,各个高校 均有发 生。本 文从 大学生逃课的概念开始阐述,主要介绍 了大学生逃课 的现状 以及导致这 些
大学生逃课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逃课现状调查报告引言大学生逃课现象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作为受教育的主体,大学生逃课对个人学习和成长,以及教育系统的运行都有不良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逃课的现状以及背后的原因,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本报告将呈现我们对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结果和一些建议。
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在不同大学中的不同年级的学生中进行调查。
总计收集到了500份有效问卷。
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大学生逃课的频率,主要原因,对逃课的惩罚措施,以及建议改进逃课现象。
调查结果逃课频率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逃课现象。
超过60%的学生表示,他们在前一学期至少逃了一门课。
其中,20%的学生逃过3门及以上的课程。
此外,27%的学生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选择逃课。
主要原因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多种多样。
其中,学生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对该门课程不感兴趣(32%)。
其他主要原因包括:有其他重要事情要处理(28%)、觉得该门课程无关紧要(24%)、感到课堂教学效果不好(11%)等。
此外,还有一些学生选择逃课是因为缺乏出勤监管(5%)。
惩罚措施在问卷中,我们也询问了学生对逃课的惩罚措施的看法。
88%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防止学生逃课。
其中,最常见的措施是扣除学分(36%)、增加考试难度(22%)、限制参加考试(18%)等。
此外,也有一些学生认为可以通过提高课堂吸引力和互动性来减少逃课现象。
改进建议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一些学生提出了一些改进逃课现象的建议。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堂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2. 提供更多实践和应用性的课程,使学生能够直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3. 加强班级管理和减少缺勤监管漏洞,对逃课行为及时发现并惩罚。
4. 提高学校对逃课问题的关注度,制定更科学有效的措施来遏制逃课现象。
结论通过此次调查,我们深入了解了大学生逃课现象的普遍性和主要原因。
大学生逃课的检讨
大学生逃课的检讨引言在大学生活中,逃课是一个让很多学生陷入困惑和焦虑的问题。
虽然逃课可能给我们带来一时的自由和放松,但它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如学习成绩下降、知识缺失以及对自身发展的不利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反思逃课行为,并找出解决之道。
逃课的原因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各有不同,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缺乏学习动力:对某些课程缺乏兴趣或抱有轻视态度,导致缺乏学习的动力。
2.拖延学习:大学生往往面临压力较大的学业负担,忙于完成作业、准备考试等任务,导致学生选择逃课来减轻压力。
3.社交活动:某些社交活动如朋友聚会、社团活动等诱使大学生选择逃课。
4.教学质量:教师的授课方式和内容让学生感到无聊或难以理解,导致学生对课程产生抵触情绪。
逃课的后果逃课行为不仅会影响个人的学习成绩和专业知识的积累,还会对个人的未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1.学业受损:逃课会导致知识掌握不全面,学习成绩下降,影响综合评价和升学就业机会。
2.就业竞争力下降:逃课会导致在专业方面的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欠缺,从而使个人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大大降低。
3.自律能力下降:逃课习惯容易延伸到其他方面,如工作、生活中的拖延等,从而导致自律能力下降。
4.人际关系疏远:逃课可能会导致与同学、教师等人际关系的疏远,影响人际交往能力和网络资源的获取。
解决逃课问题的方法面对逃课问题,作为大学生应该及时采取行动来解决:1.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2.提高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寻找与课程相关的实践案例,增加对知识的兴趣。
3.合理规划时间:建立科学的时间管理体系,合理安排学业与社交活动,避免时间浪费和拖延学习。
4.寻求帮助与支持:与老师或同学积极交流,寻求学习上的帮助与指导,共同面对困难。
5.积极参与课堂: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参与课堂讨论,与教师和同学互动,提高学习效果。
6.制定学习计划:根据个人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目标,保证每门课程都能充分学习掌握。
如何看待大学生旷课的行为
如何看待大学生旷课的行为
1. 显性旷课原因分析 一般来说,学生异常出勤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即学生自身、教师和管理。以上三 个原因的实质只有一个,就是管理制度不严格,或者执行力不够 无论什么样的心态一个学生,不管有多少原因他逃课,不管老师是否能点名每一节课,如果 系统是严格足以让逃课昂贵,据估计,资源的数量将会大大减少 毕竟,大多数学生都希望顺利毕业。如果显性逃学问题演变成隐性逃学问题,应进一步探 讨其解决方法
如何看待大学生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行为
从学生自身来说,身处大学校 园的他们应珍惜学习知识、充 实自己的大好时光,正处花样 年华的他们可谓国家和民族的 未来
然而并非每一位大学生都能将 普通大学生的生活上升到时代 担当和责任使命这么高的层面, 也并非每一个大学生都会通过 个人的不懈付出而尽可能地把 自己的大学生活过得充从学生 自身来说,身处大学校园的他 们应珍惜学习知识、充实自己 的大好时光,正处花样年华的 他们可谓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2
但从教师本身而言,限于个人专业水准、学识积累、思维方式、生活阅历以及敬业程度等多方原因, 不是每一位上课的教师都能够把自己负责的课程讲成"金课"
3 "水课"因技术含量低、陈旧老套的内容而缺乏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造成学生逃课的发生
综上所述,面对当前高校大学生逃课现象,既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仅靠一纸规定就简单了事,而是
然而并非每一位大学生都能将 普通大学生的生活上升到时代 担当和责任使命这么高的层面, 也并非每一个大学生都会通过 个人的不懈付出而尽可能地把 自己的大学生活过得充实
不少大学生该上课时不上课, 是缺乏自律的表现
如何看待大学生旷课的行为
1
从高校课堂来说,自2018年起,针对高等教育,教育部虽多方力求高校要淘汰"水课",多致力于打造 更多"金课"
大学生逃课调研报告
大学生逃课调研报告一、引言大学生逃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在近年来愈演愈烈。
逃课对于学生个人和整个教育系统来说,都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和影响,本调研报告对相关事实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
问卷设计包括了个人基本信息、逃课频率、逃课原因和对逃课后果的认识等方面。
针对部分受访者,进行了深入访谈以了解更多细节和观点。
三、调查结果1. 大学生逃课频率普遍较高:调查结果显示,51%的受访大学生在过去一学期中逃课至少1次,其中有20%的受访者逃课超过5次。
2. 原因多样性:受访大学生列举了多种逃课原因,包括课程内容不吸引、教师教学方式不合适、课堂氛围不活跃等。
3. 对逃课后果认识不足:仅有29%的受访者认为逃课会对学业造成负面影响,38%的受访者认为逃课不会对学业有影响。
四、影响分析1. 学习成绩下降:逃课使得学生无法接收到完整的知识和教学内容,进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2. 学术道德观念淡薄:频繁逃课可能导致学生对于义务教育的责任感和对学习的自律性逐渐降低。
3. 学习氛围受影响:逃课导致课堂氛围不活跃,影响了教师和其他学生的教学和学习体验。
五、对策建议1. 提高课程吸引力:教师可以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和生动的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强化学术道德教育: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使他们树立起对学习的责任感。
3. 重视课堂氛围建设: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
六、总结大学生逃课现象对于个人和整个教育系统都是一种消极影响。
通过深入了解逃课的原因和影响,学校和教师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应对这一问题,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学习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大学生逃课调研报告
大学生逃课调研报告
《大学生逃课调研报告》
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逃课现象普遍存在,对于逃课的原因和后果进行了深入分析。
首先,调研发现大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包括课程内容无聊、老师讲课枯燥、课程安排冲突等。
另外,社交媒体和网络游戏成为诱惑,让学生更容易选择逃课而不是坚持上课。
此外,一些学生认为自学或利用其他资源也可以掌握课程知识,因此也对课堂不太重视。
其次,逃课对大学生学业和心理产生了一定影响。
逃课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了解不全面,影响学业进展。
同时,长期逃课也会让学生产生焦虑、压力等心理问题,影响个人成长和发展。
在调研中,多数学生表示希望学校和老师能够制定更加严格的考勤和评分政策,督促学生认真上课。
另外,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学生更愿意参与课堂学习。
针对以上调研结果,建议学校可以设立课程评价机制,让学生能够对老师和课程进行评价,帮助改善课堂教学质量。
同时,引入更多实践性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参与度。
此外,学校也可以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习压力和情绪问题。
总之,大学生逃课问题需要学校、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通过
改进教学方式和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有助于减少逃课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逃课现象研究
作者:钟鸣鸣
来源:《时代报告》2012年第10期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表示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5-0023-02
中文摘要:大学生逃课现象越来越严重,这是一种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相关教育部门重视。
本文根据94名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报告,分析了大学生逃课的现状及原因,并给出了改善大学生逃课的建议: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改革教学方式和管理,正确引导大学生就业观等。
关键词:大学生;逃课;原因;建议
现在的高校学生逃课现象非常普遍,根据调查收集的各种资料显示,近半数学生都有过或多或少的逃课经历。
逃课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与学生专业知识和素质能力的提高。
因此,高校大学生逃课现象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值得相关部门重视。
一、大学生逃课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逃课的现状。
时下大学生逃课成为一种不应该出现的普遍现象。
对各大高校来说成为一个难题,严重影响到高校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专业知识的吸收。
为了更加深入了解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原因以及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我以班级的形式展开了问卷调查。
通过对两个班级共94名学生的调查得知:
1.逃课人数众多。
在两个班级94人中,曾有45人有不同程度的逃课现象,包括隐性逃课①。
逃课率高达48%,接近调查学生一半的人数,数量之多,令人担忧。
这两个班级均为在校大二学生。
在校一年半的时间里从未逃课的大学生占52%,甚少逃课的占22%,偶尔逃课的占16%,经常逃课的占11%。
2.男生的逃课现象较为严重。
从此次的调查情况来看,经常逃课的11名学生全都是男生,达到了100%,偶尔或有时逃课的学生中男生占94%,没有逃过课的学生中男生占73%;女生中没有逃过课的学生占87%,有逃课经历的占13%,其中没有经常性逃课现象。
3.逃课时间和课程内容上有选择。
85%以上的学生逃考查课,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应用文写作》;25%的学生逃考试课,如《电工基础》、《计算机基础》;26%的学生平均一周逃课1-2次,几乎每节课均有逃课情况的存在,但大部分集中在上午第四小节,约占50%。
4.逃课目的不明确。
大部份学生逃课之后没有什么明确的事情要做,大部分选择休息或是娱乐。
大一的学生在逃课之后多数选择回寝室休息或是去食堂吃饭。
大二的学生在逃课之后多是为了上网占36%,上自习或社团工作的占12%,28%的学生是为了运动,15%的学生是为了去逛街,9%的学生是和男(女)朋友在一起。
5.逃课心理各异。
80%的逃课学生“有点担心老师点名”,7%的学生“想逃就逃,没多想”,5%的学生觉得“完全无所谓,觉得很正常”,6%的学生“很刺激,感觉很自由”, 12%的学生“课堂学不进去,听不懂”,“一上课就想睡觉”。
另外有差不多45%的学生认为只要逃课得当,不会影响考试成绩,40%的学生认为有些影响但不太大;而10%认为完全不影响,可以自学获得高分;仅有5%的同学认为有很大影响。
(二)大学生逃课原因分析。
大学生逃课现象作为一种不正常却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现对其原因分析如下:
1.学生原因。
(1)未做好从高中学习生活到大学学习生活的转变。
在中学阶段,在学校和家庭的包围中,限制了大学新生的独立生活、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因而在他们刚进大学后便出现了自制能力差,无所适从等不适症状。
(2)由于个体原因对学习缺乏兴趣。
逃课的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将来毕业了能做什么”。
“没有明确目标”是他们逃课的原因之一。
调查显示,65%的学生没有制定学习计划,陷于迷茫状态。
另外,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了解,缺乏兴趣[1]。
由于缺乏学习兴趣,自然无心听课。
他们也有隐性逃课者,虽然按时上课,似乎也在认真听课,但实质则“形在而神不在”,思维已经游离于课堂之外[2]。
有的学生认为自己所报考的专业根本与自己的性格或兴趣完全不同,于是产生厌恶情绪,对抗的方式就是逃课这一形式。
(3)追求短期效益的心态作祟。
有些学生表现出强烈的追求短期效益的思想。
选择逃课的学生不都是些不爱学习的学生,有一部分人逃课之后会去图书馆或自习室学习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考试或者做兼职打工。
他们认为在学校死读书没有用[3],或者认为自己的专业没有出路前途,希望学到的东西马上就可以变成经济效益。
调查显示,这部分学生认为他们的逃课是值得的。
(4)从众心理引起的相互影响。
在大学期间逃课的学生中,有很多在中学时代是很少甚至是没有逃过课的。
如果他们在中学时候就开始逃课,他们也不可能考上大学。
进入大学之后,很多学生自我约束力不强,看到其他同学逃课,自己也跟着逃[4]。
尤其是一个寝室的同学最容易受影响。
我所带的班级中,有的逃课或是迟到现象往往是一个寝室一个寝室的,这就是受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
2.学校和教师原因。
(1)课程和教材设置。
虽然各个高校的课程设置不尽相同,但其间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一般的情况是大一大二课程比较多,大四则比较少,甚至大四一年没有课。
一周内的课程设置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有的班级一天上7、8节课,有的则整天没有课。
有时候课程连续上:上午四节,下午四节,晚上还要自习做无穷无尽的作业,让学生感觉疲劳。
这对于刚进入大学生活的新生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选择逃部分课。
(2)学校管理。
学校在学生管理与教学管理相互不协调,没有做到彼此的配合默契。
有些学生在点名老师离开之后竟堂而皇之的走出教室,回宿舍或是去食堂。
个别老师甚至要求学生旷课来帮助自己完成工作。
教学教师上课时候只注重自己讲课,灌输知识,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听课效果不够重视[5]。
这种情况下学生会对学校、对老师产生失望心理,于是有逃课现象滋生。
(3)家庭原因。
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学生还未毕业父母就早已为其安排好了工作单位,那么他在学校期间就失去了主动学习的动机,自制力差的学生就选择了逃课去上网、玩游戏等活动。
有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为了去做兼职打工来赚取学费和生活费[6],也避免不了逃课情况。
二、改善大学生逃课的建议
(一)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1.高考考试加大改革力度,从本质上发生变化,使学生从根本上由应试教育转变为能力教育,摒弃高分低能的现象产生[6]。
2.推进高校教材改革,改变教材陈旧的弊病,增加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教材的更新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能够紧贴时代脉搏与学科发展前沿。
(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1.从大一新生入学开始辅导员就应该抓紧刚入学的时间,及时的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让学生及时的了解所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及本专业适合从事的职业[7],引导学生树立目标,合理安排大学生活。
2.增强对学生的组织纪律教育,使学生自觉遵守学校校规校纪。
同时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多参加学校的各项有意义的课外活动、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发挥自己的潜能,增加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
3.做好家庭困难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其联系助学贷款、宣传奖学金政策、减免学费、筹措发放困难生补助、组织勤工助学等活动。
帮助其解决心理压力,让其正确处理好学习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三)改革教学方式和管理。
1.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效果监控机制,学校应经常组织教学督导人员动态监控教学质量,定期对学生做调查反馈,及时了解各位教师的教学动态。
2.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
相比身体逃课,学生的隐性逃课更多。
所以要丰富课堂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师的任教能力,教师增加其自身职业素养,从根本上解决逃课这一问题。
要增加教师的责任心,建立教师评优的合理奖励机制[8],促进教师提高其课堂教学质量和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正确引导大学生就业观。
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
帮助大学生客观、正确的认识自己,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能够从容、冷静地面对就业这一人生重大课题,并作出正确、理智的选择。
三、结语
大学生的逃课原因是多方面的。
学校应根据方针和政策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改进改革教学方式和管理,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和能力,注重教学方法,同时正确引导学生择业观、就业观,减少学生逃课的现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注释:
①隐性逃课是指学生按时上课,似乎也在认真听课,但实质则“形在而神不在”,思维根本没有在课堂上。
参考文献:
[1]张建兴.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与反思.[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5
[2]陈刚.大学生逃课行为动力分析及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5:8
[3]黄彬.大学逃课的社会成因及矫治.[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5
[4]王益民.大学逃课现象的成因与对策.[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1:3.
[5]毛宗良.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与对策分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1
[6]李介,王雄雄.大学生逃课现象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6:1
[7]吴鲁平.中国当代大学生问题报告.[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