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全线速动保护

合集下载

输电线路全线速动保护

输电线路全线速动保护
2. 构成
输电线路 阻波器 耦合电容器 连接滤波器 高频收发信机 接地刀闸 2021/7/13
保护 装置
保护 装置
2021/7/13
第二节 纵联保护通道
电力线载波通道又称为高频通道
高频通道:“导线―大地” 构成输电力线载波通道。 优点:最经济,可以只在一相线路上 装设。 缺点:高频信号的衰耗和受到的干扰都比较大。
• 光检测器用来接收光信号,并将其转换成脉 冲电信号。
• 光检测器的主要元件为光电二极管。光电二 极管由P型区、N型区、本征区三部分构成。
本征区




N
+ -
P


2021/7/13
• 5.解调器 • 对接收信号进行解码和分路处理。 • 同步电路通过检测对侧发送的同步码,
使发送与接收侧的信号时钟保持同步。 • 6.光中继器 • 对衰减的光波信号进行放大,并对失真
躲过最大负荷电流(一侧CT断线): Ise t KreIlL.max
K I I 2 校验: sen I I 2021/7/13
r set
k.m in set
(单侧电源最小方式最小短路电流)
第三节 纵联电流差动保护
2)有制动作用
M IM
k1
动作线圈: Im In 制动线圈: Im In
IImm
Im KD
M
k1 N k2
1
2
通信
通道
通信
设备
设备
反映:两侧(M、N)电气量 定义:通信通道、纵向连接、电气量特征对传、 比较、判断、跳闸。
2021/7/13特点:绝对选择性、无时限跳闸
第一节 输电线路纵联保护概述
二、输电线路纵联电流差动保护基本原理

第4章 电网的纵联保护复习思考题

第4章  电网的纵联保护复习思考题

第4章电网的纵联保护1.什么是“全线速动”保护?在本线路上各处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均能无延时切除故障,称为“全线速动”保护。

2.纵联电流差动的不平衡电流形成原因是什么?线路2侧的电流互感器之间的误差差异(励磁特性不一致)形成了纵联电流差动的不平衡电流;长线路上还应当考虑线路电容电流的影响。

3.以纵联方向为例,闭锁式保护、允许式保护的停信条件、跳闸条件有什么区别?闭锁式保护:反向故障发信,正向故障则停信;跳闸条件为本侧保护起动且没有收到闭锁信号。

允许式保护:正向故障向对侧保护发出允许信号,反向故障则停信;跳闸条件为本侧保护起动且收到对侧保护的允许信号。

4.允许式保护采用单频制通道会有什么问题?允许式保护需要区分“甲保护允许乙保护”、“乙保护允许甲保护”2个允许信号,采用单频制通道无法区分2种信号;必须采用双频制通道,给2种信号分配2个频率。

5.纵联方向保护采用两套定值分别起动发信、跳闸,哪个起动元件灵敏度高?采用低定值起动发信,灵敏度较高;采用高定值起动跳闸,灵敏度较低;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当保护起动跳闸时保证线路2侧的低定值元件起动发信,确保准备跳闸时纵联方向保护进入双侧工作状态。

6.什么是“远方起动”,远方起动回路有什么作用?收到对侧纵联保护信号时,起动本侧保护发信回路、发信应答。

“远方起动”的作用是1.方便定期检查通道时单侧变电所工作人员操作;2.更加可靠地防止纵联保护单侧工作。

7.什么是“断路器位置停信”,设置该回路有什么作用?当线路一侧断路器分闸时,该侧保护无法控制闭锁信号的正确发出。

当对侧断路器合于故障线路时,本侧保护由于断路器尚未合闸、没有故障电流,不会判为正向故障、向对侧保护发出闭锁信号,阻止对侧纵联保护动作。

所以当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时,会通过“断路器位置停信”回路,停止向对侧保护发出闭锁信号,保证对侧纵联保护动作。

8.为什么“短时发信”制式的收发信机需要定期检查通道?电力系统无扰动时,发信机不起动,这样无法检查通道、收发信机。

黑龙江省220kV电力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规程(终稿)

黑龙江省220kV电力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规程(终稿)

Q/001-113-2007黑龙江省220kV电力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管理规程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调度中心对220kV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运行规定;220kV 设备的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配置、运行方式;变压器220kV侧中性点接地情况。

本规程适用于黑龙江省220kV电力网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运行管理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4285-2006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DL/T 559-1994 220kV~50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DL/T 584-1995 3~11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DL/T 995-2006 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规程220kV线路快速保护简况及变为负荷线路后的要求和措施省调2007年编制3 定义、符号和缩略语下列定义、缩略语和符号适用于本规程。

3.1 定义和符号3.1.1 定义3.1.1.1 全线速动保护全线速动保护是指高频保护、光纤纵差保护和光纤允许式保护。

3.1.1.2 故障鉴别重合闸故障鉴别重合闸是指单相故障跳三相允许重合,多相故障跳三相不允许重合。

3.1.1.3保护装置全部停用保护装置全部停用是指断开所有保护的跳、合闸压板、启动失灵压板和启动其它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的压板,不允许用停直流的方式来代替。

3.1.1.4 保护装置部分保护停用保护装置部分保护停用是指断开本保护的投入压板和出口压板。

3.1.2 符号TA——电流互感器TV——电压互感器3.2缩略语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省公司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调度中心——省调省公司所属各电业局和并网发电厂——各局、厂黑龙江省电力网——省网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继自装置反事故措施——反措继电保护专业人员——继电人员继电保护装置——保护装置远方跳闸装置——远跳装置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主站系统——信息管理主站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分站系统——信息管理分站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子站系统——信息管理子站4 总则4.1为了加强黑龙江省电力网220kV继自装置的运行和技术管理,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特制定本规程。

输电线路全线速动保护

输电线路全线速动保护

输电线路全线速动保护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输电线路的增多,保障电网安全和可靠运行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输电线路全线速动保护作为电力系统保护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在线路故障发生时迅速切除故障区域,防止电力系统进一步受损。

本文将介绍输电线路全线速动保护的基本原理、分类以及应用案例。

一、基本原理输电线路全线速动保护是一种基于电流和电压变化的保护手段。

它通过检测电流和电压的异常变化情况,结合故障元件的电气性质和输电线路的参数特性,判断故障位置并实施保护动作。

在故障发生时,全线速动保护能够迅速切除故障区域,隔离故障,从而避免故障的蔓延和对系统的影响。

二、分类根据保护动作的原理和触发条件,输电线路全线速动保护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有过流保护、距离保护、差动保护等。

以下将对这几种保护进行简要介绍。

1. 过流保护过流保护根据电流大小判断线路是否发生故障,并在故障发生时切除故障线路。

过流保护通常分为相间过流保护和零序过流保护两种,相间过流保护适用于对相间故障的保护,而零序过流保护则主要用于检测对地故障。

2. 距离保护距离保护是利用电压和电流之间的相位差及幅值大小来判断故障位置的保护方式。

距离保护根据远方终端测量的电流和电压与本地终端测量的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差异,计算出故障位置的相对距离,并对故障线路进行保护动作。

3. 差动保护差动保护是一种采用比较保护原理的保护方式,它通过比较发电侧和负荷侧两端测量的电流大小和相位差来判断线路上是否发生故障,并实施差动定位保护动作。

差动保护具有灵敏度高、定位准确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输电线路的全线速动保护中。

三、应用案例输电线路全线速动保护在电力系统中应用广泛,以下列举几个具体案例。

1. X线路110kV差动保护该线路采用差动保护作为主要的全线速动保护手段。

差动保护装置通过监测发电侧和负荷侧的电流大小和相位差,及时切除发生故障的线路,并发送信号通知维护人员进行处理。

该保护方案能够满足线路的故障保护需求,有效提高了电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线路全线速动保护

线路全线速动保护

为此需要将线路一 侧电气量的信息传 输到另一侧去,即 在线路两侧之间发 生纵向的联系。这 种保护装置称为输 电线路的纵联保护
二 纵联保护的分类 • 纵联保护的分类
M
k1
N
1.按通道分类 (1)导引线纵联保护(简称导引线保护)。 (2)电力线载波纵联保护(简称高频保护)。 (3)微波纵联保护(简称微波保护)。 (4)光纤纵联保护(简称光纤保护)。
I g
I n
I g I m I n I k / nTA




纵联差动保护的不平衡电流
一次电流相等, 什么是不平衡电流? 二次电流之差不为零
1 IM - I M n TA 1 In = IN - I N n TA Im =
不平衡电流:
I unb = I m + I n = -
11纵联电流差动两端电流相量和特征1knmiiii????????0????nmiii???setnmiii????22方向比较式纵联保护两端功率方向功率方向元件判断本端功率方向功率方向为负者发出闭锁信号闭锁两端保护闭锁式方向纵联保护33电流相位比较式纵联保护两端电流相位特征44距离纵联保护两端测量阻抗一纵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纵联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是基于比较被保护线路始端和末端电流的大小和相位原理构成的
4、光纤通信(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电信号-光信号 光纤
优点: 通信容量大、抗干扰、节省金属材料等 缺点: 需中继 原理:纵联电流分相差动保护
•导引线:≤10km,TA二次电流,电流差动保护 •输电线路:最广泛,输电线路,要求线路故障 时能动。 •微波:信息量大,但是保护专用微波通信设备 是不经济的。 •光纤:信息量大,抗干扰,近年短线路保护。

第五章自动重合闸

第五章自动重合闸

同步检定和无电压检定重合闸的配置
▪重
5.2.3 重合闸时限的整定原则
▪ 现代电力系统广泛使用的重合闸都不区分故障是瞬 时性质还是永久性质的,对于瞬时性故障,必须等 待故障点的故障消除、绝缘强度恢复后才有可能重 合成功。
▪ 按以上原则确定的最小时间,称为最小重合闸时间。 ▪ 实际使用的重合闸时间必须大于这个时间,根据重
• 凡是选用简单的三相重合闸能满足要求的线路, 都应当选用三相重合闸。
• 当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时,如果使用三相重合闸不 能满足稳定要求,会出现大面积停电或重要用户 停电,应当选用单相或综合重合闸。
5.2 输电线路的三相一次自动重合闸
5.2.1 单侧电源线路的三相一次自动重合闸 ▪ 三相一次重合闸的跳、合闸方式:
第五章自动重合闸
自动重合闸的作用 “瞬时性”与“永久性”故障
▪ 瞬时性故障:
• 被继电保护断开后故障自行消失,若此时把断开的线路 断路器再合上,就能够恢复正常的供电。
• 由雷电引起的绝缘子表面闪络,大风引起的碰线,通过 鸟类以及树枝等物掉落在导线上引起的短路等
▪ 永久性故障:
• 被断开以后依然存在的故障 • 线路倒杆,断线,绝缘子击穿或损坏等引起的故障
▪ 变压器内部故障多数是永久性故障,因此,变压器 的瓦斯保护和差动保护动作后不重合,仅当后备保 护动作时起动重合闸。
自动重合闸的分类
线路重合闸的方式选择
▪ 对一个具体的线路,究竟使用何种重合闸方 式,要结合系统的稳定性分析,选取对系统 稳定最有利的重合方式。一般说来,有
• 对于没有特殊要求的单电源线路,一般采用三相 重合闸。
▪ 当线路发生故障,两侧断路器跳闸以后,检定线路无电压一侧的重合闸 首先动作,使断路器投入。如果重合不成功,则断路器再次跳闸。此时, 由于线路另一侧没有电压,同步检定继电器不动作,因此,该侧重合闸 根本不起动。如果重合成功,则另一侧在检定同步之后,再投入断路器, 线路即恢复正常工作。

全线速动保护

全线速动保护

1.全线速动保护在高压输电线路上,要求继电保护无时限地切除线路上任一点发生的故障。

2.单侧测量保护无法实现全线速动所谓单侧测量保护是指保护仅测量线路某一侧的母线电压、线路电流等电气量。

单侧测量保护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无法快速切除本线路上的所有故障,最长切除时间为0.5秒左右。

由上图可以看出本线路末端故障k1与下线路始端故障k2两种情况下,保护测量到的电流、电压几乎是相同的。

如果为了保证选择性,k2故障时保护不能无时限切除,则本线路末端k1故障时也就无法无时限切除。

可见单侧测量保护无法实现全线速动的根本原因是考虑到互感器、保护均存在误差,不能有效地区分本线路末端故障与下线路始端故障。

3.双侧测量保护原理如何实现全线速动为了实现全线速动保护,保护判据由线路两侧的电气量或保护动作行为构成,进行双侧测量。

双侧测量时需要相应的保护通道进行信息交换。

双侧测量线路保护的基本原理主要有以下三种:(1)以基尔霍夫电流定律为基础的电流差动测量;(2)比较线路两侧电流相位关系的相位差动测量;(3)比较两侧线路保护故障方向判别结果,确定故障点的位置。

上图为电流差动保护原理示意图,保护测量电流为线路两侧电流相量和,也称差动电流。

将线路看成一个广义节点,流入这个节点的总电流为零,正常运行时或外部故障时忽略了线路电容电流后,在下线路始端发生故障时,差动电流为零;在本线末端发生故障时,差动电流为故障点短路电流,有明显的区别,可以实现全线速动保护。

电流差动原理用于线路纵联差动保护、线路光纤分相差动保护以及变压器、发电机、母线等元件保护上。

上图为相位差动保护(简称“相差保护”)原理示意图,保护测量的电气量为线路两侧电流的相位差。

正常运行及外部故障时,流过线路的电流为“穿越性“的,相位差为1800;内部故障时,线路两侧电流的相位差较小。

相位差动保护以线路两侧电流相位差小于整定值作为内部故障的判据,主要用于相差高频保护,由于该保护对通道、收发信机等设备要求较高,技术相对复杂,微机型线路保护已不采用相差高频保护原理。

第五章微机保护程序流程

第五章微机保护程序流程

装设多段式距离保护或高频保护或其它纵联差动保护 (此种情况下将多段式距离保护作为后备保护)。 在正常运行方式下,保护安装处短路无时限电流速断 保护能够动作时,可作为辅助保护。
第四节 高压线路保护流程图
110KV~220KV及以上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中线路保 护的配置-平行双回线路
一般装设纵联差动保护作主保护;装设带方向或不带 方向元件的多段式电流保护或距离保护作为后备保护。
已经启动过?
N
Y
启动150ms后?
N
Y
Z I 或 Z II在150ms
内动作过?
Y
N
振荡闭锁中 再短路? 有振荡标志?
Y
Y Y
置振荡标志
N
清振荡标志 相间/接地 Z I、Z II 功能 高频距离功能
N
静稳破坏?
静稳破坏?
Y
置振荡标志
相间/接地 Z I、Z II 功能 高频距离功能
相间/接地 ZIII 功能
(1)三相短路
Ia = Ic = Ia + Ic
I max = max I a , I c , I a + I c I min
a
{ = min { I
, Ic , Ia + Ic
} }
I max =1 I min
第三节 电流保护流程图
(2)两相短路
I min = 0
I max =∞ I min
第三节 电流保护流程图
自检
零序电流保护功能 高频零序功能 跳闸逻辑判别
(含选相跳闸和收跳令等)
重合闸判别 整组复归判别
中断结束
第四节 高压线路保护流程图
故障前N点数据窗 故障后N点数据窗

输电线路全线速动保护

输电线路全线速动保护

&
D5
≥1 &
D4
&
A相差动元件
D13
&
D10
A相差动元件动作
D6
&
B相差动元件
&
D11
B相差动元件动作
D7
&
C相差动元件
&
D12
C相差动元件动作
D8
对侧差动信号 保护起动
&
D9
图3.29分相电流差动保护原理框图
(3)高频闭锁方向保护
比较线路两端短路功率方向。采用故障时发信。且发的是闭锁信号。规定: 功率正方向为母线指向线路,功率方向为正时,不发或停发高频信号;功率方 向为负时,发高频信号。 闭锁式纵联方向保护动作条件是:本侧正方向元件动作且收不到闭锁信号。
微机保护中还可采用允许式纵联方向保护
允许式纵联方向保护
输电线路全线速动保护
概述 阶段式保护不能保证在全线范围内都能 快速动作。为此需要引入输电线纵联保护。 输电线路纵联保护按构成原理可分为纵联 差动保护、纵联方向保护和纵联距离保护。
利用被保护线路两端电流的大小和相位 来判断区内外故障的纵联保护称为纵联 差动保护; 利用被保护线路两端短路功率方向来判 断区内外故障的纵联保护称为纵联方向 保护; 若测量短路功率方向的方向元件用方向 阻抗元件来实现,则这种纵联方向保护 又称为纵联距离保护。

1.阻波器 2.耦合电容器

6.接地刀闸 4.电缆 5.保护间隙 3.结合滤波器 收信机 高频保护 发信机
高频保护 1、含义:将线路两端电气量转化为高频信号,然后利 用高频通道将此信号送至对端进行比较,决定保护是否 动作的一种保护。 2、高频通道 1)概念:高频通道=输电线路+高频附加设备 根据高频附加设备的装设位置分为相 —相制和相— 地制高频通道。

第五章全线速动保护

第五章全线速动保护

第五章输电线路保护的全线速动保护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中对全线速动保护的规定有:一、110~220kV中性点直接接地电力网中的线路保护,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应装设一套全线速动保护1.根据系统稳定要求有必要时;2.线路发生三相短路,如使发电厂厂用母线电压低于允许值(一般约为70%额定电压),且其他保护不能无时限和有选择地切除短路时;3.如电力网的某些主要线路采用全线速动保护后,不仅改善本线路保护性能,而且能够改善整个电网保护的性能。

二、对220kV线路,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装设二套全线速动保护。

(一)根据系统稳定要求;(二)复杂网络中,后备保护整定配合有困难时。

对于220kV以上电压等级线路,应按下列原则实现主保护双重化:1.设置两套完整、独立的全线速动主保护;2.两套主保护的交流电流、电压回路和直流电源彼此独立;3.每一套主保护对全线路内发生的各种类型故障(包括单相接地、相间短路、两相接地、三相短路、非全相运行故障及转移故障等),均能无时限动作切除故障;4.每套主保护应有独立选相功能,实现分相跳闸和三相跳闸;5.断路器有两组跳闸线圈,每套主保护分别起动一组跳闸线圈;6.两套主保护分别使用独立的远方信号传输设备。

若保护采用专用收发信机,其中至少有一个通道完全独立,另一个可与通信复用。

如采用复用载波机,两套主保护应分别采用两台不同的载波机。

三、对于330~500kV线路,应装设两套完整、独立的全线速动保护。

接地短路后备保护可装设阶段式或反时限零序电流保护,亦可采用接地距离保护并辅之以阶段式或反时限零序电流保护。

相间短路后备保护可装设阶段式距离保护。

500kV线路的后备保护应按下列原则配置1.线路保护采用近后备方式。

2.每条线路都应配置能反应线路各种类型故障的后备保护。

当双重化的每套主保护都有完善的后备保护时,可不再另设后备保护。

只要其中一套主保护无后备,则应再设一套完整的独立的后备保护。

第三讲线路全线速动保护

第三讲线路全线速动保护
第三讲 线路全线速动保护
一、概述
阶段式保护不能保证在全线范围内都能快速动作。为此需 要引入输电线纵联保护。即通过比较被保护线路两端电气量的大 小和相位来构成保护。
纵联保护信号传输方式:
(1)辅助导引线:差动保护 (2)电力线载波:高频保护 (3)微波:微波保护 (4)光纤:光纤保护
二、纵联差动保护
1、基本原理
允许信号:信号一出现,允许保护跳闸。“与门”
闭锁信号:信号一出现,闭锁保护。“禁止门”
(3)高频闭锁方向保护
比较线路两端短路功率方向。采用故障时发信。且发的是闭 锁信号。规定:功率正方向为母线指向线路,功率方向为正时, 不发或停发高频信号;功率方向为负时,发高频信号。
微机保护中还可采用允许式纵联方向保护。
(5)高频闭锁距离保护和高频闭锁零序方向保护的基本原理
高频闭锁距离保护是距离保护与电力线载波通道相结合,利用 收发信机的高频信号传送对侧保护的测量结果,两端同时比较 两侧距离保护的测量结果,实现内部故障瞬时切除,区外故障 不动作。
高频闭锁零序方向保护 工作原理与上同
此种构成方式,主保护和后备保护统一设计,减少了测量元 件,简化了接线,相对的提高了可靠性。缺点:距离或零序保 护检修时,主保护和后备保护都必须退出工作。
按照工作原理分为方向高频保护和相差高频保护。
方向高频保护:比较被保护线路两侧的功率方向。
相差高频保护:比较被保护线路两侧的电流相位。
2、高频通道
1)概念:高频通道=输电线路+高频附加设备 根据高频附加设备的装设位置分为相—相制和相—
地制高频通道。
2) 高频通道的工作方式 三种:长期发信方式:正常运行时,收发信机长期工作(经常
用辅助导线将被保护线路两侧的电量连接起来,比较线路两 端电流的大小及相位,从而确定保护是否动作。

第五章全线速动保护

第五章全线速动保护
3.如电力网的某些主要线路采用全线速动保护后,不仅改善本线路保护性能,而且能够改善整个电网保护的性能。
二、对220kV线路,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装设二套全线速动保护。
(一)根据系统稳定要求;
(二)复杂网络中,后备保护整定配合有困难时。
对于220kV以上电压等级线路,应按下列原则实现主保护双重化:
1.设置两套完整、独立的全线速动主保护;
第五章输电线路保护的全线速动保护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规定
一、110~220kV中性点直接接地电力网中的线路保护,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应装设一套全线速动保护
1.根据系统稳定要求有必要时;
2.线路发生三相短路,如使发电厂厂用母线电压低于允许值(一般约为70%额定电压),且其他保护不能无时限和有选择地切除短路时;
(4)高频电缆:用来连接高频收发信机和连接滤波器。高频电缆采用同轴电缆,早期阻抗为100Ω,近年按通信标准采用75Ω,一是减少高频信号的衰耗,二是减少外部信号对高频信号的干扰。
(5)高频收、发信机
高频收、发信机是专门用于发送和接收高频信号的设备。高频发信机将保护信号进行调制后,通过高频通道送到对端的收信机中,也可为自己的收信机所接收,高频收信机收到本端和对端发送的高频信号后进行解调,变为保护所需要的信号,作用于继电保护,使之跳闸或闭锁。
输电线路的纵联差动保护是用辅助导线将被保护线路两侧的电气量连接起来,通过比较被保护线路的始端与末端电流的大小及相位构成的保护,因此又叫导引线纵联保护(又称导引线保护)。
二、基本工作原理
在线路两侧装设性能和变比完全相同的电流互感器,两侧电流互感器一次回路的正极性均置于靠近母线侧,二次回路用电缆将同极性端相连,差动保护的线圈则并于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的闭环回路上,如图5-1所示。

第5章 自动重合闸

第5章 自动重合闸
Ish<允许值 同步检定和无电压检定)
检同期重合闸 (不检同步、检另一回线有无电流、
三条或三条以上紧密联系的线路
双回线检另一回线有电流的重合闸
原理:两侧断路器被保护跳开后,检无压侧先重合断 路器,接通一侧电源,另一侧检同步后重合。
※ 检无压侧与检同步侧工作方式应定时轮换。
重合不成功时,检无压侧断路器将两次切断短路电流。
4. 优点:
(1)连续供电,提高供电可靠性; (2)提高并列运行的稳定性。 缺点:
潜供电流
(1)需按相操作的断路器; (2)选相元件,接线复杂; (3)非全相运行时, 有些保护误动, 使得整定和调试复杂。
八、综合重合闸
单相重合闸和三相重合闸综合在一起-综合重合闸。
K(1) -> 跳单相 -> 合单相。(单重方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六、自动重合闸与继电保护的配合
1.重合闸前加速保护
任何一段线路发生故障时,第一次都由保护3无时限切除故障。
断路器断开后起动重合闸: 若重合于瞬时故障,迅速恢复供电,重合闸纠正了无选择性。
若重合于永久故障,第二次按 t3 选择性跳闸。
为了使无选择性的动作范围不致 过长, 保护3的起动电流应躲过相 邻变压器低压侧短路。
• • • • •
常用的选相元件有以下几种: 1.相电流选相元件 2.相电压选相元件 3.阻抗选相元件 4.反映二相电流差的突变量选相元件。这种选 相元件是利用短路时,电气量发生突变这一特 点构成的。近年来,在超高压网络中被推荐作 为综合重合闸装置的选相元件。微机型成套线 路保护装置中均采用具有此类原理的选相元件。 这种选相元件要求在线路的三相上各装设一个 反映电流突变量的电流继电器。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后习题(重点版)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后习题(重点版)

1.在继电保护中,通常依靠什么方法获取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试说明获取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组成元件。

依靠零序电压过滤器和零序电流过滤器获取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

为获取零序电压,通常采用三个单项式电压互感器,其一次绕组接成星形并将中性点接地,其二次绕组接成开口三角形。

二次侧绕组端电压即可测得零序电压。

为获取零序电流,可把零序电流过滤器接入相间保护用电流互感器的总线上。

2.什么是全线速动保护,采用全线速动保护对提高电力系统并列运行的动稳定性有何影响?线路任何一处发生短路,线路两端的保护都能瞬时动作,跳开线路两端的断路器,切除故障。

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提高输电线路的输送负荷能力。

3.纵联线路差动的不平衡电流的形成原因是什么?不平衡电流是指一次侧差动电流严格为零时,二次侧流入保护的差动电流。

由于存在励磁电流,电流互感器有误差,当线路两侧TA励磁特性不完全一致时,两侧TA的误差也就存在差异,二次侧就会有不平衡电流流入保护。

4.简述“相--地”制载波通道的主要组成及各部分功能。

A高频阻波器减小衰耗和防止与相邻线路的纵联保护相互干扰。

B耦合电容器与结合滤波器串联谐振于载波频率,允许高频电流,阻止工频电流。

C结合滤波器电气隔离与阻抗匹配。

D电缆E保护间隙过电压保护 F接地刀闸保证人身安全5.纵联方向保护采用两套定值分别启动发信、跳闸,哪个启动元件灵敏度高?发信回路启动元件灵敏度高。

低定值元件启动发信回路,高定值元件开放跳闸回路。

.什么是“远方启动”,远方启动回路有什么作用?收到对侧信号而本侧启动发信元件未启动时,由收信启动本侧发信回路。

作用:A更加可靠地防止纵联保护单侧工作 B方便手动检测通道8.自动重合闸的基本类型有哪些?它们一般适用于什么网络?A按其功能可分为:三相、单相、综合自动重合闸装置;B按其运行于不同结构的输电线路来分:单、双电源线路的自动重合闸装置;C按其与继电保护配合的方式来分:前加速、后加速;9.电力系统对自动重合闸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为什么?A动作应迅速。

第五章输电线路全线快速保护

第五章输电线路全线快速保护

继电保护教学
5.1
输电线路的纵联差动保护
被保护线路上发生短路和被保护线路外发生短路, 线路两侧电流的大小和相位均不相同,因此可以 通过比较线路两侧电流的大小和相位来区分是线 路内部短路,还是线路外部短路。由于从原理上 不需要与相邻元件配合,所以可以做到全线瞬时 切除故障。
继电保护教学
5.1.1 纵联差动保护原理
电流互感器误差 0.1(10%)
继电保护教学
I K .max 2
IM IN 0 IM IN IK
K2短路: IM IN 0 保护不应动作时,两侧电流和为零。 保护动作时,两侧电流和为短路点短路电流 K3短路: I I 0
M N
继电保护教学
5.1.1.2电流相差原理
如图网络,保护1与保护2检测到的电流分别为 IM 和 I
M侧电源:
I 0 I 1 2 I 0 I 1 2
N侧电源:
I 0 I 3 4 I 0 I 3 4
I I I I I 0 I I I Ⅰ 1 3 Ⅱ 2 4 Ⅰ Ⅱ I I I I I 0 I I I Ⅰ 1 3 Ⅱ 2 4 Ⅰ Ⅱ
继电保护教学
K3短路时,流入差动继电器KD的电流为
1 Ir IM2 I N2 IK IK 0 n TA
继电保护教学
上述接法是环流法,还有一种接法称为均压法
正常运行或外部短路时,对侧互感器的二次电压 刚好抵消,相当于导引线开路,无电流,继电器 不会动作。内部短路时,两端不再是等电位,有 较大的电流使继电器动作。 继电保护教学
K2短路: K3短路: K4短路:

线路的全线速动保护

线路的全线速动保护
光纤通道已在继电保护中应用。光纤通道传 送的信号频率在1014Hz左右。 由光纤通道构成的继电保护称为光纤继电保护
当 I k 大于继电器动 作电流时,继电器动作, 瞬时跳开线路两侧的断 路器。
(∵ 它不需要与相邻 线路的保护在整定值上 配合)

2.纵差动保护的不平衡电流
A) 稳态不平衡电流 I unb

稳态 暂态
产生原因:
TA存在励磁电流,并且两侧电流互感器的 励磁特性不完全一致。且 I unb外 I unb正 。
需注意:
当保护动作跳开一回线路以后,平行线路只 剩下一回线路运行时,横联方向差动保护要误动 作,应立即退出工作。 所以,不论什么原因一回线路断开后,通过 被断开的断路器动合辅助触点,切除直流电源, 使该侧横差动保护退出运行。
2.横联方向差动保护的相继动作区
问题的提出:
横差保护在电源侧测量的是两线路电流差的大小, 在非电源侧,测量的是两线路电流的和; 因此,非电源侧保护的灵敏度比电源侧高。 靠进母线故障时两侧保护存在相继动作的问题。
(一) 输电线路高频通道 “相一地”
制 1.阻波器 2.耦合电容器 3.连接滤波器 4.放电间隙、接地刀闸 5.高频电缆 6.高频收发信机
高频收发信机的型号很多,现以按“四统一”原 则设计的高频收发信机为例介绍其工作原理。 其原理框图如图2—8所示 正常运行时: 没有保护命令输入,装置不向通道发送高频 信号。 当线路发生故障时: 继电保护动作“启信”,触点闭合,经“接 口回路”、“逻辑回路”,控制“晶振合成” 发出f0高频信号。 该信号经“前置放大”、“功率放大”放大 后,通过“线路滤波”送往通道。当继电保护 送来“停信”信号时,发信回路由“接口回路” 控制立即停止发f0高频信号。

继电保护第五章-重合闸

继电保护第五章-重合闸
t1
∆t
K2
t2
∆t t3l• 动步骤当线路发生故障时,保护有选择性地动作 切除故障;
然后自动重合闸,重合于永久性故障上, 发生第二次短路,此时不管第一次保护跳闸是 否带有延时,第二次一定无延时跳闸.
• 优点:
– 第一次跳闸是选择性的,不会扩大停电范围 – 永久性故障能在第二次瞬时切除,并仍有选择性. – 不受电网结构和负载限制,不会因ARC的失效产生
除上述要求外,还须按最不利情况考虑:本侧先跳, 对侧后跳。
t ARD = t pr ⋅ 2 + tQF ⋅ 2 − t pr ⋅1 − tQF ⋅1 + tu
t pr.2 t t pr.1 QF.1
tu
tQF.2
t ARD
0
断路器1跳开
断路器2跳开
t QF1重合
图 5-7 双侧电源线路重合闸动作时限配合的示意图
自动重合闸的作用:
(1)对瞬时性故障,可迅速恢复供电,从而能提高 供电的可靠性;
(2)对两侧电源线路,可提高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 性,从而提高线路的输送容量;
(3)可以纠正由于断路器或继电保护误动作引起的 误跳闸;
(4)在电网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有些情况下由于 考虑重合闸的作用,即可以暂缓架设双回路线 路以节约投资。
电流选相
• 在每相上装设一个过电流继电器,其起动电流 按照大于最大负荷电流的原则进行整定、以保 证动作的选择性。
• 这种选相元件适于装设在电源端、且短路电流 比较大的情况,它是根据故障相短路电流增大 的原理而动作的。
低电压选相
• 用三个低电压继电器分别接于三相的相电压上, 低电压继电器是根据故障相电压降低的原理而动 作。
额外的消极作用. 。。

第5章自动重合闸

第5章自动重合闸

• 当采用单相重合闸时,如果发生相间短 路,则一般都跳三相断路器,且不进行 三相重合;如果因任何其它原因断开三 相断路器,则也不再进行重合。
• 对选相元件的基本要求为:单相接地时, 选相元件应可靠选出故障相;选相元件 的灵敏度和速动性应比保护的好;选相 元件一般不要求区分内外部故障,不要 求有方向性。
三条或三条以上紧密联系的线路 双回线检另一回线有电流的重合闸
原理:两侧断路器被保护跳开后,检无压侧先重合断 路器,接通一侧电源,另一侧检同步后重合。
※ 检无压侧与检同步侧工作方式应定时轮换。 重合不成功时,检无压侧断路器将两次切断短路电流。
※ 检无压侧应同时投入同步检定(防止QF、保护误跳), 检同步侧不能同时投入无压检定。
M1
2N
k
利:1.瞬时性故障可迅速恢复供电,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2.提高并列运行稳定性、线路输送容量; 3.纠正断路器偷跳、保护误动、人为误碰引起的误跳闸;
弊:在重合到永久性故障后:
1.使系统再次遭受故障电流的冲击; 2.断路器工作情况更加恶劣(短时间内两次切断)。
应用:≥1KV架空线路或混合线路,只要装断路器。
在双侧电源的送电线路上实现重合闸时,与单电 源线路上的三相自动重合闸相比还必须考虑如 下的特点:
(1)时间的配合。
(2)同期问题。当线路上发生故障跳闸以后, 线路两侧电源之间的电势角会摆开,有可能失 去同步。这时,后合闸一侧的断路器在进行重 合闸时,应考虑两侧电源是否同步,以及是否 允许非同步合闸的问题。
第三节 单相自动重合闸
• 所谓单相重合闸,就是指线路上发生单相 接地故障时,保护动作只断开故障相的 断路器,而未发生故障的其余两项仍可 继续运行,然后进行单相重合。若故障 为暂时性的,则重合闸后,便可恢复三 相供电;如果故障是永久性的,而系统 又不允许长期非全相运行,则重合后, 保护动作,使三相断路器跳闸,不再进 行重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高频信号的作用,高频信号可分为闭锁信号、允许信号和跳闸信号三种。
(1)闭锁信号如图5-6(c)所示:闭锁信号是防止保护动作将保护闭锁的信号。当线路内部故障时,两端保护不发出闭锁信号,通道中无闭锁信号,保护作用于跳闸。因此,无闭锁信号保护动作于跳闸的必要条件。当线路外部故障时,通道中有高频闭锁信号,两端保护不动作。由于这一方式只要求外部故障时通道才传送信号,而内部故障时则不传递高频信号。因此,线路故障对传送信号无影响,通道可靠性高。广泛采用故障起动发信机。
(2)正常时有高频电流方式
正常运行时,发信机发信,通道中有高频电流通过。故这种方式又称长期发信方式。其优点是使高频通道经常处于监视状态下,可靠性较高。保护装置中无需设置收发信机的起动元件,使保护简化,并可提高保护的灵敏度。其缺点是收发信机的使用年限减少,通道间的干扰增加。
(3)移频方式
正常运行时,发信机发出f1的高频电流,用以监视通道及闭锁高频保护。当线路发生短路故障时,高频保护控制发信机移频,发出f2的高频电流。移频方式能经常监视通道情况,提高通道的可靠性,加强了保护的抗干扰的能力。
一、高频保护基本知识
(一)高频通道的构成
高频通道从广意上讲有载波通道、微波通道和光纤通道,在此讲述的是输电线路构成的高频通道。输电线路高频通道是利用输电线路作为传输媒介:具有高安全性和可靠性,是我国电力调度和继电保护最普遍使用的通道。对继电保护来说分专用和复用通道两种,其基本结构如图5-2,专用通道用相——地耦合图5-2(a),复用通道一般为允许式图5-2(b),常采用相——相耦合。
(4)高频电缆:用来连接高频收发信机和连接滤波器。高频电缆采用同轴电缆,早期阻抗为100Ω,近年按通信标准采用75Ω,一是减少高频信号的衰耗,二是减少外部信号对高频信号的干扰。
(5)高频收、发信机
高频收、发信机是专门用于发送和接收高频信号的设备。高频发信机将保护信号进行调制后,通过高频通道送到对端的收信机中,也可为自己的收信机所接收,高频收信机收到本端和对端发送的高频信号后进行解调,变为保护所需要的信号,作用于继电保护,使之跳闸或闭锁。
假设线路内部发生故障时:
(1)若输电线路为单侧电源,流入保护的电流为:
(5-2)
当流入保护中的电流大于保护的整定电流时,保护动作,断开电源侧断路器。
(2)若线路两侧电源,流入保护的电流为:
(5-3)
当电流大于保护动作电流时,保护动作动保护的不平衡电流
由于电流互感器总是有励磁电流,且励磁特性不完全相同,即使是同一制造厂生产的相同型号、相同变比的电流互感器也是如此。因此,正常运行和外部故障时,差动线圈中流入的电流不为0。
“保护故障”是保护设备发生故障时送出的报警,该触点闭合后经“接口回路”去起动发信回路发高频信号,以闭锁两侧的保护设备,防止误跳闸。
该收发信机具有通道检查和远方起动功能。当按动本侧“逻辑回路”面板上的试验按钮,发信机回路瞬时起信将高频信号送至对侧,对侧收信回路收到信号,通过逻辑回路使对侧发信机发信,这就是远方起动功能。通道检查过程是本侧先发200ms,然后本侧停信5s,再发10s,本侧输出端信号波形如图5-4所示。本侧信号与对侧信号电平不同,以便于区别。
(2)耦合电容器:与阻波器相反,对载波信号为低阻抗,畅通无阻,对工频电流为高阻抗,阻止分流,防止高电压对通信设备的危害。
(3)连接滤波器:耦合电容器与连接滤波器共同组成一个“带通滤波器”。主要是阻抗匹配作用,由于220KV输电线路的波阻抗约为400Ω左右,330KV、500KV线路,沿线路阻抗约为300Ω左右。系统中用的高频电缆一般有75Ω,100Ω等,需要进行阻抗匹配,防止电磁波在传送过程中产生反射,以减少高频信号的衰耗,提高传输效率。
相——地耦合的通道是由阻波器、耦合电容器、连接滤波器、高频电缆、高频收、发信机组成。
(1)阻波器:由电感线圈和可变电容并联组成,并联谐振时,对于载波信号电流呈现为高阻抗(大于800Ω),阻止载波信号向母线分流,使载波信号电流沿高压线路向对端传送,特别是该上当母线或其他出线发生故障时,将信息短路。对工频电流为低阻抗(约为0.4Ω),畅通无阻。
当线路正常运行或外部故障时,差动保护线圈中流入的电流为两侧电流互感器二次电流之和,而两侧电流的相位却相反,它们相互抵消,即相当于差动保护线圈中没有电流流过。如图5-1(a)所示,短路电流为:
=0(5-1)
保护不动作,实际上由于两侧电流互感器的性能不可能完全相同,因而会有一个不平衡电流 流入差动保护的差动线圈。
输电线路的纵联差动保护是用辅助导线将被保护线路两侧的电气量连接起来,通过比较被保护线路的始端与末端电流的大小及相位构成的保护,因此又叫导引线纵联保护(又称导引线保护)。
二、基本工作原理
在线路两侧装设性能和变比完全相同的电流互感器,两侧电流互感器一次回路的正极性均置于靠近母线侧,二次回路用电缆将同极性端相连,差动保护的线圈则并于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的闭环回路上,如图5-1所示。
第五章输电线路保护的全线速动保护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规定
一、110~220kV中性点直接接地电力网中的线路保护,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应装设一套全线速动保护
1.根据系统稳定要求有必要时;
2.线路发生三相短路,如使发电厂厂用母线电压低于允许值(一般约为70%额定电压),且其他保护不能无时限和有选择地切除短路时;
6.两套主保护分别使用独立的远方信号传输设备。若保护采用专用收发信机,其中至少有一个通道完全独立,另一个可与通信复用。如采用复用载波机,两套主保护应分别采用两台不同的载波机。
三、对于330~500kV线路,应装设两套完整、独立的全线速动保护。接地短路后备保护可装设阶段式或反时限零序电流保护,亦可采用接地距离保护并辅之以阶段式或反时限零序电流保护。相间短路后备保护可装设阶段式距离保护。
高频收发信机装置中的逆变电源是向整个装置提供直流的自稳压电源。它的基本原理框图如图5-5所示。逆变电源首先将直流变为交流(逆变),再经降压、整流、自稳压到所需电压值。对高频收发信机有-40V、+24V、+15V、-15V四组电压输出。无论哪一组电压失压,都能输出一个电源故障信号。
(二)高频信号
高频信号是在电力系统故障时,线路两端保护用来传递信息的。对于故障时发信方式,有高频电流即有信号。对于长期发信方式,无高频电流就是有信号,对于移频方式,故障时发出的某一频率的高频电流为有信号。
5.正常运行方式下,保护安装处短路,电流速断保护的灵敏系数在1.2以上时,还可装设电流速断保护作为辅助保护。
第一节输电线路的纵联差动保护
一、概述
超高压输电电网要求继电保护快速动作。继电保护的快速动作可以减轻故障元件的损坏程度,提高线路故障后自动重合闸的成功率,特别是有利于故障后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在近几十年,我国继电保护工作者为提高保护的动作速度作了很大努力,取得显著成效,其中对电力系统影响最大的是反映故障分量的超高速继电保护原理的应用。
2.两套主保护的交流电流、电压回路和直流电源彼此独立;
3.每一套主保护对全线路内发生的各种类型故障(包括单相接地、相间短路、两相接地、三相短路、非全相运行故障及转移故障等),均能无时限动作切除故障;
4.每套主保护应有独立选相功能,实现分相跳闸和三相跳闸;
5.断路器有两组跳闸线圈,每套主保护分别起动一组跳闸线圈;
500kV线路的后备保护应按下列原则配置
1.线路保护采用近后备方式。
2.每条线路都应配置能反应线路各种类型故障的后备保护。当双重化的每套主保护都有完善的后备保护时,可不再另设后备保护。只要其中一套主保护无后备,则应再设一套完整的独立的后备保护。
3.对相间短路,后备保护宜采用阶段式距离保护。
4.对接地短路,应装设接地距离保护并辅以阶段式或反时限零序电流保护;对中长线路,若零序电流保护能满足要求时,也可只装设阶段式零序电流保护。接地后备保护应保证在接地电阻不大于300Ω时,能可靠地有选择性地切除故障。
(2)允许信号如图5-6(b)所示:允许信号是允许保护动作于跳闸的高频信号。收到高频允许信号是保护动作于跳闸的必要条件。
(3)跳闸信号如图5-6(a)所示:跳闸信号是线路对端发来的直接使保护动作于跳闸的信号。只要收到对端发来的跳闸信号,保护直接作用于断路器跳闸,而不管本端保护是否起动。
(三)高频通道的工作方式
3.如电力网的某些主要线路采用全线速动保护后,不仅改善本线路保护性能,而且能够改善整个电网保护的性能。
二、对220kV线路,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装设二套全线速动保护。
(一)根据系统稳定要求;
(二)复杂网络中,后备保护整定配合有困难时。
对于220kV以上电压等级线路,应按下列原则实现主保护双重化:
1.设置两套完整、独立的全线速动主保护;
输电线路保护的全线速动保护是指利用输电线路两端的电气量信号进行比较,来判断故障点是否在线路内部,以决定是否动作的一种保护。线路两端的电气量信号的传输通道从纵联差动保护的角度上讲有四种方式,即导引线、输电线路、微波和光纤。利用这四种通道可以构成纵差动保护(导引线保护)、高频保护(载波保护)、微波保护和光纤保护。这四种传递信号的方式虽然不同,但结果却是相同的,即能快速切除全线范围内的故障,没有后备保护作用。
高频收发信机的型号有很多,现以按“四统一”原则设计的高频收发信机为例,介绍其工作原理。原理图见5-3所示。正常运行时,没有保护命令输入,装置不向通道发送高频信号。当线路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动作“起动发信机”,触点闭合,经“接口回路”、“逻辑回路”,控制“晶振合成”发出f0高频信号。该信号经“前置放大”、“功率放大”放大后,通过“线路滤波”送往通道。当继电保护送来“停信”信号时,发信回路由“接口回路”控制立即停止发f0高频信号。
为了充分利用纵联差动保护的优点避免缺陷构成危害,输电线路的纵联差动保护通常应用于线路较短的重要线路上,以及发电机、变压器、母线、电动机等元件保护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