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校课程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小学课程管理规章制度

小学课程管理规章制度

小学课程管理规章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小学课程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学校课程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第三条学校课程管理工作要坚持依法依规,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落实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确保课程设置、教学实施、评价考核的规范化、科学化。

二、课程设置第四条学校要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开设规定课程,确保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科学、体育、艺术等学科的全面实施。

第五条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开发校本课程,丰富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要经过学校领导班子审批,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六条学校要加强课程整合,推进跨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实施第七条学校要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严格执行教学计划,确保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有效落实。

第八条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九条学校要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第十条学校要加强作业管理,合理布置作业,提倡分层作业和弹性作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四、评价考核第十一条学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核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综合素质。

第十二条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元化评价方法,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

第十三条学校要定期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鼓励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要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

五、课程资源与管理第十四条学校要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充分利用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等资源,为教育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中小学学校上课管理制度

中小学学校上课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学校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校所有中小学教师、学生及工作人员。

三、上课时间安排1.上课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2:00,下午2:00-6:00。

2.每周一至周五,上午第一节课提前5分钟开始,最后一节课提前10分钟结束。

3.每周一至周五,下午第一节课提前5分钟开始,最后一节课提前10分钟结束。

4.每周五下午为全校大扫除时间,放学时间为下午5:30。

四、教师上课制度1.教师必须按时到校,按时上课,不得迟到、早退、无故缺课。

2.教师上课前必须做好备课工作,熟悉教学内容,准备好教学工具。

3.教师上课时,要严格遵守教学纪律,不得随意离岗、串课。

4.教师上课时,要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5.教师上课时,要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6.教师上课时,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7.教师不得利用上课时间进行与教学无关的活动。

五、学生上课制度1.学生必须按时到校,按时上课,不得迟到、早退、无故缺课。

2.学生上课前要预习教材,做好上课准备。

3.学生上课时,要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4.学生上课时,要尊重教师,尊重同学,不随意打断他人发言。

5.学生上课时,要爱护公共财物,保持教室卫生。

6.学生不得利用上课时间进行与学习无关的活动。

七、课堂纪律1.上课铃响后,学生迅速回到座位,坐姿端正,准备好学习用品。

2.教师进入教室,学生起立向教师问好,教师还礼后坐下。

3.学生上课期间,不得随意走动、讲话、吃零食、玩手机等。

4.教师讲解时,学生要认真听讲,不得随意打断教师。

5.学生发言时,要声音洪亮,表达清晰,尊重他人意见。

6.课堂结束前,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八、教学设备与用品管理1.教师应爱护学校教学设备,不得随意损坏。

小学学校课程的管理制度

小学学校课程的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二、课程设置原则1. 坚持全面发展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坚持素质教育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坚持科学性原则,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合理安排课程设置。

4. 坚持地方特色原则,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三、课程管理组织机构1. 成立课程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课程管理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

2. 成立课程管理办公室,负责课程管理的具体工作。

3. 各学科组负责本学科课程的实施和评价。

四、课程设置1. 课程设置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2. 国家课程:按照教育部颁布的课程计划执行,确保国家课程的质量。

3. 地方课程:结合地方特色和学校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课程内容。

4. 校本课程: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

五、课程实施1. 教师应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进行教学,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 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教师应加强课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融合和拓展。

六、课程评价1. 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同行评价和专家评价。

2.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实施、教学效果等方面。

3. 评价结果用于改进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七、课程资源管理1. 学校应建立健全课程资源管理制度,合理配置课程资源。

2.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3. 学校应鼓励教师开展课程资源开发,提高课程资源的利用率。

八、课程调整与修订1. 课程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定期对课程设置和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2. 根据评估结果,对课程设置和实施进行调整和修订。

3. 课程调整和修订应遵循以下原则:a. 符合国家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要求;b. 适应学生需求和发展;c. 符合学校办学特色。

小学教学管理制度(五篇)

小学教学管理制度(五篇)

小学教学管理制度为了贯彻以教学为主的原则,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特制订本制度。

1、学校严格按教学计划开课,按上级规定使用统一的教学课本,应特别注意思想品德、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学,同时要认真教好科技、健教、自然和艺体等科,既注重第一课堂的教学,又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把全面发展和发挥个性特长很好地结合起来。

2、任何老师不得任意停课,如遇特殊情况必须停课,一天以内由学校行政决定,一天以上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3、各科教学既要加强基础知识教育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又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还要结合各科教学,有机地进行思想教育,全面完成各科教学大纲规定的任务。

4、课堂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教师必须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备课,提高教学质量。

5、教师讲课,要力求用明白、准确、生动的语言,用普通话教学。

注意使用直观教具,认真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和科技等活动,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

6、教学必须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严格训练。

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不要不适当地放慢教学进度、降低教学要求或使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

7、作业份量要适当,不要偏多或偏少,高年级课外作业的总时量以____小时左右为宜,中年级以半小时为宜,低年级不布置课外书面作业,对作业要认真检查和批改。

8、要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的习惯,对学生既要有统一的要求,又要承认有差别,教育学生专心听讲、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对优生要加强培养,对差生要耐心辅导。

9、要充分发挥教研组在教改和教学中的作用,各教研组期初要制订教研计划,并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期末要认真总结经验。

10、教师要积极参加教改和教学研究活动,选定自己的研究专题,认真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

11、学校的图书、仪器、电教设备要积极为教学服务。

12、考试主要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督促学生复习功课,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便于研究和改进教学工作,要努力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考试不出偏题、难题、不搞突然袭击,每学期学校只期末组织一次语、数的统一测试,任何教师不得以任何借口组织学生购买统一的复习资料或其它书籍。

小学课程时间管理制度

小学课程时间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我校课程时间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小学课程设置标准》,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课程时间安排原则1. 科学合理:课程时间安排要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休息和活动时间。

2. 全面发展:课程时间安排要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在各方面健康成长。

3. 灵活调整: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课程时间安排可进行适当调整。

4. 严格执行:课程时间安排一经确定,各部门和教师必须严格执行。

三、课程时间安排1. 课时安排(1)周一至周五每天上课时间为8:00-11:30,13:30-17:00。

(2)周六、周日休息。

2. 课间休息(1)上午第一节课前10分钟,第二节课后10分钟,第三节课后10分钟,第四节课后10分钟,第五节课后10分钟休息。

(2)下午第一节课前10分钟,第二节课后10分钟,第三节课后10分钟,第四节课后10分钟,第五节课后10分钟休息。

3. 大课间活动每天上午、下午各安排一次大课间活动,时间为20分钟。

4. 课间操每天上午、下午各安排一次课间操,时间为20分钟。

四、课程时间管理职责1. 校长:负责课程时间安排的总体规划和监督执行。

2. 教务处:负责课程时间安排的具体实施和监督,确保课程时间安排合理、规范。

3. 教师:按照课程时间安排进行教学,确保教学质量。

4. 学生:遵守课程时间安排,按时参加课程。

五、课程时间调整1. 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课程时间时,由教务处提出申请,经校长批准后执行。

2. 课程时间调整后,教务处要及时通知相关教师和学生。

六、课程时间监督与考核1. 教务处定期对课程时间安排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 对违反课程时间安排的教师,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按相关规定处理。

3. 对在课程时间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小学学校课程管理规章制度

小学学校课程管理规章制度

小学学校课程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小学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保障师生权益,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小学学校全体师生员工。

学校实行学生全日制管理,教师依法承担教育教学任务,学生依法接受教育教学;学生必须服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遵守校规校纪。

第三条小学学校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教育部门制定的教育教学大纲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保障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条小学学校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做到因时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成长。

第二章:课程管理第五条小学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教育部门规定的教育教学大纲,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六条小学学校在制定课程计划时,要根据学生年龄、学科要求、教学进度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安排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保证教学质量。

第七条小学学校要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兴趣,合理设置选修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八条小学学校要加强对课程的审查和评估工作,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九条小学学校要配备合格的教师,保证教师授课内容准确,教学方法灵活,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

第十条小学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第十一条小学学校要建立健全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明确学校教学管理责任和任务,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三章:课程开发第十二条小学学校要加强课程开发工作,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第十三条小学学校要注重对科学、艺术、体育等领域的课程开发,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十四条小学学校要围绕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发符合学生兴趣和特长的课程,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第四章:课程评估第十五条小学学校要建立课程评估机制,定期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第十六条小学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课程评估工作,定期对教师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3篇)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3篇)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上课纪律管理:学生应按时到校上课,上课期间要保持安静,不得随意离开座位或干扰他人。

教师要按时开始上课,保证课堂秩序,严禁迟到或早退。

2. 课堂秩序管理:学生要遵守教师的教学安排和要求,认真听讲,不得打闹或私自交谈。

教师应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并及时批评和奖励学生的表现。

3. 作业管理:学生应按时完成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及时交给教师。

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向学生和家长反馈。

4. 器材和设施管理:学生要爱护学校的设施和器材,不得损坏或乱用。

教师要积极维护和管理教学设备,及时维修和更新设备。

5. 学生行为管理:学生要遵守学校的行为规范,尊重师长和同学,互相帮助和尊重。

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交能力。

6. 考勤管理:学生要按时到校,缺勤或迟到要请假并经过教师同意。

教师要及时记录考勤情况,并与家长进行联系和沟通。

以上只是一些基本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具体的实施还需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具体要求进行制定和执行。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2)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培养人才、实施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学工作的好坏,关系到整个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所培养人才的素质,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为了进一步规范学校的教学工作,实施全方位的目标管理,特制定《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一、教学常规与课程标准1、学期开始各年级各学科都要制定好学期教学计划,并努力做到教学目的明确,课时划分科学,教学进度清楚,时间分配合理,各教研组制订学期教研计划,并于开学第一周上交教导处。

2、掌握本学科课程标准,做到学科教学目的清楚,教材结构清楚,学科特点清楚,重点难点清楚,学生的能力发展要求清楚。

二、备课1、个人备课要做到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教学内容,备学生实际,备教学方法,备教学手段及教具,备教学练习,备能力培养措施,备德育美育的熏陶。

小学学校作息时间管理制度

小学学校作息时间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学校作息时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二、作息时间安排1. 上课时间:上午8:00-11:30,下午2:00-4:30。

2. 课间休息:上午第二节课后休息10分钟,下午第三节课后休息10分钟。

3. 午餐时间:上午11:30-12:00,下午4:30-5:00。

4. 放学时间:下午5:00。

三、作息时间要求1. 教师应按时到岗,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确保按时上课。

2. 学生应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3. 学生在上课期间,应保持安静,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4. 课间休息时,学生应文明休息,不追逐打闹,不喧哗。

5. 午餐时间,学生应遵守食堂纪律,排队用餐,不浪费粮食。

6. 放学后,学生应在家长的带领下离校,不得在校内逗留。

四、作息时间管理措施1. 学校将设立专门的作息时间管理员,负责监督、检查作息时间的执行情况。

2. 各班级设立班干部,协助班主任管理本班学生的作息时间。

3. 教师应严格按照作息时间表进行教学,不得随意调整上课时间。

4. 学生如有特殊情况需请假,应提前向班主任请假,并说明原因。

5. 学校将定期对作息时间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五、作息时间调整1. 如遇国家法定节假日、学校活动或其他特殊情况,学校可对作息时间进行调整。

2. 调整后的作息时间将提前通知全体师生,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学校负责解释。

2.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

通过实施本制度,旨在规范学校作息时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为全体师生营造一个和谐、有序的学习环境。

小学开设课程管理制度

小学开设课程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小学课程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部相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课程设置原则1. 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 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3. 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学生个性差异。

4. 优化课程结构,丰富课程内容,提高课程质量。

5.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三、课程管理职责1. 学校课程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课程管理的全面工作,负责制定学校课程设置方案,审核课程设置,监督课程实施。

2. 教务处负责课程设置、课程调整、课程实施等工作,确保课程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3. 教研室负责课程研究、课程评价、课程改进等工作,为课程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4. 教师根据课程设置,制定教学计划,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

5. 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遵守课堂纪律,完成学习任务。

四、课程设置1. 课程设置应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2. 国家课程: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方案,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课程。

3. 地方课程:根据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

4. 校本课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开设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如科技、艺术、体育、劳动教育等。

五、课程实施1. 教师应按照课程计划,认真备课、上课,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2. 教师应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教师应加强课程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4. 学校应加强课程管理,定期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六、课程评价1. 学校应建立健全课程评价体系,对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效果进行全面评价。

2. 课程评价应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3. 教师应根据课程评价结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中小学上课时间管理制度

中小学上课时间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中小学上课时间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目的1. 规范中小学上课时间,确保学生有充足的休息时间。

2. 优化课程安排,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保障教师权益,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国范围内各级各类中小学,包括公立学校、民办学校、私立学校等。

四、上课时间规定1. 课时安排(1)小学一至三年级,每天上课时间为6课时,每课时40分钟,每天休息10分钟。

(2)小学四至六年级,每天上课时间为7课时,每课时40分钟,每天休息10分钟。

(3)初中,每天上课时间为8课时,每课时45分钟,每天休息10分钟。

(4)高中,每天上课时间为9课时,每课时45分钟,每天休息10分钟。

2. 上课时间(1)上课时间从早上8:00开始,下午5:00结束。

(2)午休时间:小学一至三年级为1小时,四至六年级为1.5小时,初中为2小时,高中为2.5小时。

(3)晚自习时间:初中和高中的晚自习时间为2小时,小学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五、课程安排1. 课堂教学(1)小学一至三年级,每天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与生活、体育、艺术、劳动与技术等课程。

(2)小学四至六年级,每天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与社会、体育、艺术、劳动与技术等课程。

(3)初中,每天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体育、艺术、劳动与技术等课程。

(4)高中,每天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体育、艺术、劳动与技术等课程。

2. 素质教育课程(1)小学一至三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安全教育等课程。

(2)小学四至六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安全教育、环保教育、健康教育等课程。

小学国家课程管理制度

小学国家课程管理制度

小学国家课程管理制度一、引言小学阶段是孩子教育生涯的重要阶段,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障小学生的教育权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国家实行严格的小学课程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小学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评价方式、课程改革等方面介绍国家的小学课程管理制度。

二、小学课程设置1.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根据国家义务教育法规定,小学为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主要为学生提供基础教育知识和技能。

国家规定的小学课程设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2. 课程目标小学课程的设定旨在培养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数学思维、科学素养、综合实践能力等。

3. 课程结构小学课程结构主要包括基础学科、学科整合和综合实践。

其中基础学科为核心,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学科整合为拓展,将多学科内容进行整合教学;综合实践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

4. 课程时数国家规定小学的课程时数为每周不超过30课时,每节课时不超过45分钟。

其中,基础学科课程要求逐年增加,适度拓展学科整合和综合实践课程。

三、教学内容1. 语文教学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的核心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国家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思维。

2. 数学教学数学教学是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国家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际运用能力。

3. 英语教学英语教学是小学的外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国家要求小学英语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4. 综合实践综合实践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

国家要求小学综合实践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实际操作技能。

小学学校课程管理方案小学课程管理制度

小学学校课程管理方案小学课程管理制度

小学学校课程管理方案小学课程管理制度一、课程设置原则1.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标准,注重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2.突出学科特点,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3.注重课程内容的整合与拓展,提高课程实施效果。

4.灵活调整课程安排,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

二、课程管理体系1.课程管理组织设立课程管理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为成员。

课程管理小组负责制定课程计划、组织实施、监督评估等工作。

2.课程管理制度(1)课程设置制度: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课程设置方案。

(2)课程实施制度:确保课程计划的落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课程评价制度: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4)课程调整制度:根据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及时调整课程设置。

3.课程实施策略(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确保课程实施效果。

(2)注重课程整合:将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整合,提高课程实施效率。

(3)开展课外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三、课程内容安排1.基础课程: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道德与法治、体育、美术、音乐等。

2.选修课程: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开设各类选修课程,如编程、围棋、舞蹈、绘画等。

3.活动课程:组织各类课外活动,如社会实践、运动会、文艺演出等。

4.特色课程:结合学校特点,开发特色课程,如传统文化、环保教育等。

四、课程实施保障1.完善硬件设施: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为课程实施提供保障。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优秀教师,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

3.落实课程计划:确保课程计划的落实,提高课程实施效果。

4.加强家校合作:发挥家庭教育作用,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课程评价与反馈1.定期进行课程评价: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开展学生满意度调查: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为课程调整提供依据。

校本课程管理规章制度小学

校本课程管理规章制度小学

校本课程管理规章制度小学为了规范和完善我校的课程管理工作,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特制定本校本课程管理规章制度,具体规定如下:一、课程设置1.1 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相关要求和我校的办学特色,制定符合学生年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的课程设置,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1.2 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由教育部门规定,选修课程根据学生个人的特长和兴趣进行选择。

1.3 校本课程设置应该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发展性,能够充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管理2.1 学校要建立健全课程管理机制,明确各级教师的职责和任务,确保课程的有效实施。

2.2 教师要认真备课,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和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

2.3 学校要建立课程评价制度,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三、课程考核3.1 考核是课程管理的重要环节,学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既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保证考核的公平公正。

3.2 考核内容应该贴近课程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3.3 考核方式包括笔试、口试、实验等多种形式,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

四、课程发展4.1 学校要关注课程的发展趋势,及时引进和推广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促进课程的创新和提升。

4.2 学校要鼓励教师参加课程培训和研讨,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

4.3 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五、课程保障5.1 学校要动态跟踪监测课程的实施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课程管理的顺利进行。

5.2 学校要建立健全的课程档案管理制度,保存和整理好各类课程材料和教学资源,便于教师备课和教学过程中的参考和运用。

5.3 学校要加强对课程的宣传和推广,增强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和兴趣,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以上就是我校校本课程管理规章制度的相关内容,希望全体师生员工认真遵守,共同努力,为学校的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小学课程和教学管理制度

小学课程和教学管理制度

小学课程和教学管理制度一、小学课程小学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素养、综合能力和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课程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心理发展等方面的特点,设计出适合其发展的内容和形式。

小学课程的设计应当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核心素养培养小学课程应当围绕科学素质培养、道德素质培养、创新素质培养等方面展开,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道德品质、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素养。

2.基础知识教学小学课程应当注重学科知识的教学,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科学、体育、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教学。

3.综合素质培养小学课程应当注重学科知识与综合素质的培养相结合,注重学生成长的全面发展,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

4.学生兴趣培养小学课程应当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5.多元化教学小学课程应当注重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包括讲授、讨论、实验、观察、实践等,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学习。

6.因材施教小学课程应当注重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通过不同程度、不同速度的学习,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二、小学教学管理制度小学教学管理制度是指学校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管理和监督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它对教学过程进行规范和指导,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基础。

小学教学管理制度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计划管理小学教学管理制度应当包括教学计划编制、审核、实施等一系列管理规定,明确学校教学的目标、内容、要求,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的指导。

2.教育教学评估管理小学教学管理制度应当包括教育教学评估的规定和程序,对学校教育教学进行科学评估,为学校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3.教学资源管理小学教学管理制度应当包括教学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包括教室资源、教材资源、信息技术资源等的管理和利用。

4.教学质量管理小学教学管理制度应当包括教学质量保证和监督的规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监督,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小学学生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小学学生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小学学生校本课程管理制度一、引言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小学学生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提高课程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课程开发1、课程开发原则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结合学校实际和地域文化特色,开发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校本课程。

注重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确保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课程开发流程教师自主申报: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提出校本课程开发的设想,并填写《校本课程开发申报表》。

学校审核:学校组织课程开发审核小组,对教师申报的课程进行审核,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

课程论证:对于通过审核的课程,学校组织相关专家和教师进行论证,进一步完善课程方案。

课程实施:经论证通过的课程,纳入学校校本课程体系,由教师组织实施。

三、课程设置1、课程门类学科拓展类:如语文阅读与写作、数学思维训练、英语听说读写等。

艺术修养类:如音乐、美术、书法、舞蹈等。

体育健康类:如足球、篮球、乒乓球、武术等。

科技创新类:如机器人编程、科学实验、手工制作等。

人文社科类:如历史文化、地理常识、心理健康等。

2、课程安排校本课程安排在每周的固定时间进行,一般为 1-2 课时。

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采用选课走班的方式组织教学。

四、课程实施1、教师要求教师应认真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教师应精心备课,认真组织教学,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2、教学方法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探究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资源学校应为校本课程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场地等。

小学课程管理制度大全

小学课程管理制度大全

小学课程管理制度大全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教育部《中小学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小学全体师生,包括所有学科的课程管理。

第三条学校领导要重视课程管理工作,加强对教师的日常指导和督导,确保课程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第四条学校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的需求,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确保教学质量。

第五条教师要认真备课,严格按照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进行教学,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第六条学生要尊重教师,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完成作业,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要求。

第七条学校要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开展教学评估和反馈,不断完善课程管理工作。

第八条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程安排,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第二章课程设置第九条小学的课程设置应符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方案的要求,包括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科目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十条学校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可以在国家课程方案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和调整部分课程内容,保证学生全面发展。

第十一条学校要合理规划各学科的学时分配,确保每个学科都能得到充分的教学时间和空间。

第十二条学校要注重语数外的基础学科教育,培养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第十三条学校要重视美育、体育、劳技等非学科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十四条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一些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和兴趣的需求。

第三章课堂教学管理第十五条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做到有备而来,讲解清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十六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水平,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第十七条教师要注意课堂纪律的管理,保持课堂秩序,有效防止学生的无序行为。

第十八条学生要尊重教师,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思考,积极发言,与教师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第十九条学生要认真完成课堂作业,及时复习巩固,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十条学生在课堂上要保持专注,注意听讲,不得打闹嬉戏,做到全神贯注地学习。

小学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小学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我校课程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课程管理组织机构1. 学校成立课程管理委员会,负责课程管理的全面工作。

2. 课程管理委员会下设课程管理办公室,负责课程管理的具体实施。

三、课程设置1. 课程设置应遵循国家教育方针,坚持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原则。

2. 课程设置应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课程设置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1)国家课程: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设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科学、体育、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等。

(2)地方课程:根据地方特色,结合国家课程标准设置,包括地方文化、乡土教材等。

(3)校本课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兴趣和特长,自主开发或引进课程。

四、课程实施1. 教师应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进行教学,确保教学质量。

2. 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3. 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4. 学校应加强对课程实施过程的监督和评估,确保课程实施效果。

五、课程评价1. 课程评价应坚持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

2. 课程评价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

(1)学生评价:通过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方式,评价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表现。

(2)教师评价:通过听课、评课、教案检查等方式,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

(3)学校评价:通过教学质量检查、课程评估等方式,评价课程实施效果。

3. 学校应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策略。

六、课程管理保障措施1. 学校应加大对课程管理的经费投入,确保课程实施顺利开展。

2. 学校应加强课程资源建设,丰富课程内容,提高课程质量。

3. 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课程实施能力。

4. 学校应建立健全课程管理制度,确保课程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小学排课原则及管理制度

小学排课原则及管理制度

一、引言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的排课原则和完善的排课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排课原则及管理制度,为学校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二、小学排课原则1. 课表均衡原则小学课程设置应遵循课表均衡原则,确保各学科课程比例合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具体表现为:(1)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应占总课时的一定比例,培养学生的基础素养。

(2)体育、艺术、科学等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也应占有一定比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品德与法治、心理健康等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

2. 教学时间原则教学时间原则要求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保证教师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备课、教学和辅导。

(1)教师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确保教师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2)每节课时间控制在45分钟以内,避免学生过度疲劳。

(3)教师备课时间应充足,保证教学质量。

3. 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原则小学排课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合理安排课程。

(1)上午安排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下午安排体育、艺术等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2)避免连续安排两节高强度的课程,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3)适当安排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4. 教师专业发展原则小学排课应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培训和进修机会。

(1)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拓宽教师视野。

(3)为教师提供进修机会,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小学排课管理制度1. 制定排课方案学校应成立排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排课方案。

排课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课程设置:明确各学科课程设置,确保课程比例合理。

(2)课时安排:合理分配各学科课时,保证教学质量。

(3)教师安排:根据教师专业特长和教学能力,合理安排教师教学任务。

小学课堂教学管理制度(4篇)

小学课堂教学管理制度(4篇)

小学课堂教学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和课堂秩序的有序进行,教师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的管理规定和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小学课堂教学管理制度:1. 课堂纪律:学生在课堂中必须遵守秩序,不得打闹、聊天、玩手机等行为。

教师可以设立纪律奖惩制度,对违纪学生进行批评、警告、记过等处理。

2. 上课准备:学生应该按时到达教室,准备好书包、教材、作业本等上课所需物品。

3. 作业管理:教师应制定统一的作业要求和布置时间,学生需要按时完成作业并交给教师批改。

4. 座位安排:教师根据学生需求和课堂活动特点,合理安排座位,让学生有利于听讲和互动。

5. 提问和参与:教师可以利用提问和互动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6. 课堂规则:教师可以制定一些课堂规则,例如禁止迟到、禁止吃东西、禁止乱扔垃圾等,以维护良好的课堂秩序。

7. 教室环境:教师应保持教室整洁、干净,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8. 课堂纪律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参与度,设立纪律评价体系,对学生的纪律表现进行评估和奖惩。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小学课堂教学管理制度,具体的管理规定和措施可以根据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小学课堂教学管理制度(2)一、总则小学课堂教学是指小学阶段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组织、指导和管理的活动。

课堂教学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明确小学课堂教学管理的要求和标准,制定小学课堂教学管理制度,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课堂纪律管理1.学生进入教室要安静有序,迅速坐好,不得随意走动。

2.学生在上课时要注意仪表仪容,保持整洁、整齐的形象。

3.学生要遵守教师的指令,听从教师的安排和布置。

4.学生上课要专心听讲,不得打闹、说话,不得擅自离座、下课。

5.学生要爱护、爱惜教室里的桌椅、教具等设备,不得随意涂写、破坏。

小学学校课程管理制度

小学学校课程管理制度

小学学校课程管理制度小学学校课程管理制度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运用到制度的场合不断增多,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

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学校课程管理制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学校课程管理制度1广播操、眼保健操、活动课程是中学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学生体质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不断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特做如下要求:1.坚持每天一次广播操,一次眼保健操制度。

2.课间操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参与,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坚持晴天室外操,雨天室内操。

班主任老师跟班,负责班级管理,体育老师一人整队,其余体育老师分级部检查、监督学生做操情况。

每天对学生做操情况进行汇总。

3.要求课间操各班集合整队,做到快、静、齐,做操动作准确、优美,姿态正确规范,态度认真严肃,并组织学生检查,教师抽查,每周公布一次评比结果,将学生合格情况载入体育合格证。

4. 组织学生积极开展活动课程,做到时间、场地、器材、经费、教师五保证,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5.活动课程的内容与形式要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特长、不同举、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判素质的全面提高。

6.班级制定本班的活动方案,坚持依照课外体育活动安排表进行,由各班主任负责组织,体育教师负责巡回指导,做好活动情况登记,搞好学期总结测评。

7. 学校坚持每年四月份和十一月份举办学校体育节、艺术节,使参加人数达到学生总数的100%。

8.成立校级田径队、舞蹈队、合唱队、管乐队、科技活动组、信息技术活动小组等课外文体活动小组,促使初中生全面发展。

9.在课外文体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教育,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10.学校对班主任及其他教师落实此项制度情况进行考核,学期末与教师奖惩挂钩,与教师学年度考评挂钩,与教师评优选先挂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学校课程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
学校的课程改革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是决定》精神,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改革目标、任务和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和发展规划,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育资源,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经校务会研究决定,特制定新丰镇中心小学课程管理制度,请遵照执行。

二、目标任务
1.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和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适应素质教育高速发展需要和学校发展需要。

2.探索课程管理运作规范,形成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工作机制,提高学校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形成有校本特色的学校课程方案及管理工作机制。

3.改革教学评价与考试制度。

形成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制。

4.建立校本教研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学校成为教师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组织,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校本教研新机
三、组织领导
实施和管理学校课程,既有决策问题,又有执行问题,必须明确和理顺两者关系,建立有效的组织管理网络,进行明确的职责分工,保障学校课程管理的顺利进行。

学校特成立课程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牟建胜
副组长:丁春生
组员:邱佳良王亚楠王洪旭张少红
校长(包括分管校长)负责有关学校课程的决策问题。

中层组织主要负责执行问题。

基层组织主要负责具体实施。

1.明确各部门在课程执行力上的监管分工。

对各部门在课程管理
流程进行监管,各部门不定期地向校长室进行课程执行情况汇报,以便校长室能及时了解课程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不足和亮点经验。

2. 教导处主管三类课程的日常管理。

根据学生学习和生活规律安排好学校课程计划,严格控制周活动总量和学科教学课时。

按照各年级课程计划,编制班级课表,根据师资情况合理安排教师任职任课。

科学安排学校作息时间。

四、课程管理
(一)三级课程管理
国家制定中小学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中小学课程实施。

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1.国家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高年级开设思想品德与社会、数学、科学、外语、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2.地方课程
占用地方课程课时,经省教育厅,中小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和市教育局审定的课程。

省通用教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包》,省通用教材《人·自然·社会》市通用教材《可爱的嘉兴》。

每年级每周3课时。

3.学校课程
学校课程在校长的领导下,根据学校办学目标和特点,确定本校学校课程开发的原则和总体规划,并提出课程开发领域,(《乡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有效利用》),适当确定一些课程目录。

学校鼓励教师积极承担学校课程开发任务,教师根据学校课程开发领域及相关目录,根据本人情况向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提出课程开发意向,经立项同意后编写课程纲要。

学校鼓励教师自编或改编教材或讲义,鼓励教师形成电子教材、多媒体资料或者网络课程,学校将对于内容充实、资料完整的课程教师予以支持和奖励。

(二)实施条件
1. 各中小学制定课程表时,各年级要严格执行《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的通知》,课程门类、课时不得随意增减。

依据《南湖区学校(幼儿园)学年学期校历》,依法执行课程计划。

2. 各中小学必须按照国家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科课程标准》,使用经区教育文化体育局基础教育科审核征订的教科书,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

非经审核的教科书不得随意使用。

3. 认真按照市教体局额定的教师编制,结合教师专业特长、学校《课程表》规定的课程门类、课时,科学、合理、规范的配置任课教师。

任课教师应专业对口,知识面广,一专多能,学校要尽量减少教师代课门类,确保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4. 学校要按有关要求,配置并更新课程实施所需的教具、设施、设备,购买学生关心、感兴趣的教育资料,满足教学需求。

5. 小学标准班学额均为45人,最多不超过56人。

不分重点班、实验班、快慢班;不中途重新分班。

(三)课程实施
1.学校要在开学前制定出全校总课程表、活动课安排表;教师任课表、班级分课程表、活动课安排表、作息时间表在开学前下发,各教学班严格按课表上课,保证课程开齐、开全、开足、开好,教师能按学校统一的教学进度进行教学。

保证按规定时间开学、放假。

2. 各中小学要抓好课程实施的常规管理工作,教师应承担研究教材大纲(课标)、备课、编写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学习辅导、批改作业、教学检测、评价等教学任务。

上述教学任务由教导处统一安排,教师无正当理由和未经教导处、分管教学领导批准,不得拒绝接受所安排的各项教学任务。

3.教师必须严格按照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课堂教学,课前要精心备课,认真编写教学设计,做好充分准备。

课堂教学要紧扣“三维目标”,改进教学方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有效落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4. 严格遵守课堂教学管理制度,教师不得迟到和提前下课,凡经教导处查处通报的,视同教学责任事故。

5. 上课要讲普通话,注意仪容整洁,仪表大方,语言文明优美。

6. 教师有病、事假,要事向校长室提出书面或口头申请,然后到教导处做好调、代课工作。

7. 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学校要协调各任课教师,小学
一、二年级不留家庭作业,三、四年级家庭作业每天不超过30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60分钟。

假期及双休日不搞全年级、全班性集体补课,教师不得组织学生到校外举办补课班、提高班。

8.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要有效执行上级部门颁发的“课改”文件精神,确保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的严肃性。

结合学校实际,研究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要合理安排课程,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程的适应性。

要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提供必要的培训,给教师创造开发课程的机会。

并建立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社区人士参与校本课程管理的长效机制。

(四)实施检测与评价
1. 课程检测工作应在教导处的统一安排下进行。

试卷必须严格保密,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学生透露有关信息,否则,视为重大教学责任事故,按有关规定予以行政处罚。

学生平时成绩和教学检测成绩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登记填报;每次课程检测后,教导处要组织有关教师进行试卷分析,并写出书面分析报告,各科成绩及分析报告由教导处统一进行管理。

2. 学校要从有利于教师、学生发展与提高的角度做好对教师、学生的各种内部评价工作。

对教师的内部评价制度,要符合上级有关规定;对学生实行全面素质评价,不以学科成绩作为唯一或主要依据评价教师、学生,不以学科成绩公开排列教师、学生名次。

松山中心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