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下一句是什么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下一句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ef47c34f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82.png)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下一句是什么?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是真实的,艺术是虚幻的。
艺术是广泛的人类活动(或其产品),涉及创造性的想象力,旨在表达技术熟练程度、美感、情感力量或概念、观念。
艺术源于生活的唯美句子:
1.我喜欢,我喜欢满目苍翠的夏天,因为夏天可纵情泳池游泳。
夏天给孩子们带来欢乐,他们是夏季里最快乐的天使。
我喜欢,我喜欢狂风暴雨的夏天,因为夏雨是那么豪爽干脆。
夏天的荷花给我们露出笑脸,夏天的荷叶向我们展示魅力。
2.啊,我爱夏夜的星空,因为它是那么绚丽多彩,那么美丽动人,那么富有神秘感。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解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c1f80216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67.png)
怎样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你怎么看待艺术?这句话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生活中到处充满着艺术。
懂艺术的人能够看懂艺术,但是毕竟真正懂艺术的人并不多。
有些人说艺术这种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有的人说艺术源于生活,他们对于艺术的看法都是我认可的,那如何解释他们的观点呢?
回答一:艺术是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东西,就拿一幅画来说,同样的一个场景几个不同的人表达出来就是不一样,因为他们的生活不一样看到的内容肯定有差别,然而艺术更多的是侵入个人的情感表达,经过艺术的加工和处理,所以表达出来的画面和艺术效果自然不一样,但是真正的艺术往往比你所直观看到的内容要丰富的多!同一艺术品有人喜欢有人看着没感觉,这也说明欣赏者的认识也是来源生活的认识的深浅角度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会有不同的感觉!真正的艺术肯定来源生活,并且高于生活!
回答二:艺术源于生活我个人是认可的。
艺术家所创作的作品都是有感而发或是基于生活中的某些原型的,就算是画家画那种十分富有想象力的画,画里面的主体也还是来源于生活中的某种东西。
所以,艺术来源于生活我是认可的。
艺术高于生活,我不太同意,我觉得艺术与生活他们两个就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关系,二者相互影响,没有地位之分,可能我这样会比较俗气吧。
我也是个搞艺术的,但我始终认为艺术与生活相辅相成,无地位高低之分。
艺术就是这样的,不论多么美的艺术是来源于生活的,经过艺术家的演绎,艺术又不完全等同于生活。
爱好并学习艺术的人,你们需要感受生活中美,并且将它们进行演绎。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8c1b3f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19.png)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发现和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3.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艺术手法来表现生活,提升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探讨艺术是如何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并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2. 生活中的艺术元素:分析生活中常见的艺术形式,如民间艺术、建筑艺术、自然景观等。
3. 艺术的表现手法: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绘画、摄影、雕塑等手法来表现生活。
4. 艺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培养学生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评价艺术作品。
5. 创作实践: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生活中的艺术元素,艺术的表现手法等理论知识。
2. 示范法:展示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与评价。
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实践,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生活中的艺术现象,促进学生互动与思考。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 材料:准备绘画、摄影、雕塑等艺术创作的必备材料。
3. 场地:安排适合艺术创作的活动场地。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2. 学生创作能力:评价学生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创意、技巧、表达能力等。
3. 学生作品:收集学生的艺术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
4.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2. 讲解理论知识:讲解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原理,分析生活中的艺术元素。
3. 示范艺术表现手法:以绘画、摄影、雕塑等为例,展示艺术的表现手法。
4. 学生创作实践:布置艺术创作任务,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1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课件-人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第1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课件-人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0b57aba9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00.png)
4.油画中有菊花,旨在说明什么?两张作品哪一张更明确表现季节的时间性? 5.在对人物的表现上,油画《开国大典》与照片相比较,哪个更集中、更 典型地表现了开国大典这一历史事件?
人群透视线与灯穗方向引向毛主席
真实天安门的廊柱
19
画中天安门的廊柱
《开国大典》油画拉开了毛主席与各位首长的距离,突出主角人群透视线 与灯穗方向引向毛主席。 减少了近处廊柱,拾高了灯笼的位置。 蓝天白云、红灯红柱,色彩鲜艳明快,主席台上的菊花表现出“十一”正 值金秋丰收季节。
23
种表现形式,能够表达出来的艺术也都是生活的精髓所在。这也正 是艺术又高于生活的原因。
美术作品创作形式
真实 再现型
是以真实再现客观世界为目的, 作品的艺术形象是逼真写实的, 作者通过真实再现客观对象的形 24 象创造,蕴藉艺术家对世界的认 识、情感和思想。
表现型 抽象
是以客观对象为媒介,主要在于 作者个人的主观精神。艺术形象 予以夸张、变形,甚至予以荒诞 的组合等,从而创造一个新的艺 术世界。
16
《开国大典》一直被誉为“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 。
右图摄影《开国大典》是对历史真实的记录,有其珍贵的史料价值。由于它的 纪实性,在这里我们将其作为1949年开国大典的“生活原型”,与油画《开国 大典》相对照。
17
想一想:
1.二者的题材内容是怎么来的?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发生这一事件,艺术家 能创造出这样的作品吗?它说明了什么? 2.请你思考一下,油画中的天安门城楼与真实的天安门城楼有什么不同? 3.两幅作品相比,哪张图中的毛主席像更突出?画家是用什么手法突出毛主 席形象的?
齐白石真是中国了不起的一位画家!中国画师多神奇
呀!齐白石用水墨画的鱼儿没有上色,却使人看到长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f5ed77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b4.png)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简,只画出几条线条,却能表现出虾的形态和动感。
②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齐白石的虾并不是一幅完全真实的画作,而是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处理,达到了高于生活的效果。
这正是"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体现。
艺术家从生活中汲取素材,运用自己的技能和想象力,创造出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让人们感受到更深层次的美和情感。
三、讨论交流教师:那么,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例子可以体现"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呢?学生:电影、小说、音乐、舞蹈、建筑等。
教师:非常好,那么我们就以建筑为例,看看一些建筑设计师是如何将"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中的。
请看课本上的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和想法?学生:这些建筑很独特,既美观又实用,让人们感受到了艺术的力量。
学生:建筑设计师从生活中汲取素材,创造出独特的建筑形象,让人们感受到高于生活的美和情感。
四、练教师:现在,我们来练一下欣赏艺术作品的技能。
请看这幅画,它的作者是谁?它的画面描述了什么?它表达了什么情感?学生:这幅画的作者是梵高,它的画面描述了一个星空和一些松树,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教师:非常好,那么现在请你们分组,选择一幅你们喜欢的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写下你们的感受和想法。
五、总结教师:今天我们研究了"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了解了艺术家如何从生活中汲取素材,创造出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
我们还练了欣赏艺术作品的技能,锻炼了我们的评述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研究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感受到。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教学设计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588142f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31.png)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教学设计
一、定义: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一句经典的艺术口号,它表达了艺术超越生活的理念,引导着艺术家仰望生活,把实际生活作为创作的源泉,但也要把创造力和想象力高度发挥出来,以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来提升生活的质量。
二、教学设计:
1、激发课前兴趣:让学生了解艺术源于生活这一思想,安排一些生活中熟悉的活动,让学生利用自身体验,去思考艺术为何“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2、实践操作:结合具体的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去体验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以及“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思想能够如何体现在他们的作品中。
3、启发思考:对学生的作品做出评价和引导,通过比较,让学生思考艺术家创造的作品,比起日常生活中的行为,都有哪些不同之处,激发学生思考艺术家如何以自己的想象力,将生活中的细节和理想实现出来。
4、拓展应用:让学生利用艺术提升生活的思想,把它实践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安排一些子文化活动,让学生利用自身的创造力,将普通的事物变成有趣的作品,增强自我实践能力。
如何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如何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21ea7664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29.png)
如何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强调了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的互动关系。
艺术家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的灵感,然后通过艺术作品来丰富和提升生活的质量。
同时,艺术也可以扮演着反思和启发的角色,帮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种互动关系使得艺术成为了文化和人类经验的重要一部分。
一、源于生活的理解“源于生活”是关于艺术创作的基本原则,它强调艺术家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和素材来创作作品。
通过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和素材,艺术家能够创造出具有情感、文化和社会意义的作品,这些作品可以触动观众的心灵,启发思考,并为文化和人类经验做出独特的贡献。
这种与生活的互动使得艺术成为一个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领域。
(一)观察和感受:艺术家是敏感的观察者和感知者。
他们会仔细观察周围的世界,从微小的细节到大自然的壮丽景象,都可能成为他们作品的灵感之源。
生活中的各种情感、景象和事件都可以触发艺术家的创作欲望。
(二)情感和经历:艺术常常是情感的表达方式。
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都可以成为艺术作品的情感载体。
艺术家通过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中,使观众能够共情和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
(三)反映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文化、社会和历史背景对艺术创作具有深刻的影响。
艺术家常常通过作品来反映和探讨社会问题、文化特点和历史事件。
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时代的印记,还可以引发观众的反思和讨论。
(四)探索自我和身份:生活中的个人经历和身份认同也是艺术作品的创作动力。
许多艺术家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内心体验、身份探索等融入作品中,以表达自我和传达独特的视角。
(五)自然界的美:大自然是一个丰富的灵感来源。
生活中的自然景色、季节变化、动植物等都可以成为艺术作品的素材。
自然的美丽和复杂性常常在绘画、摄影和雕塑等领域中得以表现。
(六)日常物品的赋予:艺术家常常通过将日常物品和材料重新赋予意义,创造出新的艺术品。
这种做法被称为"现成物"艺术,它将普通物品提升到艺术品的地位,引发观众对物品和生活的重新思考。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524af536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11.png)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艺术是生活的写照,是人类情感的表达,是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
艺术不仅仅
存在于画廊和舞台上,它更是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从街头涂鸦到家居设计,从音乐会到街头艺术表演,艺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艺术源于生活,是因为艺术家们的灵感往往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
一朵花、一片树叶、一杯咖啡,都可能成为艺术作品的灵感来源。
艺术家们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创作出了无数令人惊叹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仅是对生活的再现,更是对生活的诠释和赞美。
然而,艺术并不仅仅是对生活的再现,它更是高于生活的。
艺术家们通过自己
的创作,将生活中的琐碎和平凡升华为艺术品,赋予其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
艺术作品不仅仅是一幅画、一首歌、一场舞蹈,更是对人类情感、思想和精神世界的一种表达和传达。
艺术是一种超越生活的存在,它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启发人们的思考,让人
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更多的美和意义。
艺术不仅仅是艺术家们的创作,更是每个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无论是欣赏一幅画作、听一首音乐、观看一场舞蹈,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美的存在,我们都在与艺术亲密接触。
因此,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它不仅仅是对生活的再现,更是对生活的诠
释和赞美,是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存在。
让我们珍惜艺术,让艺术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让艺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美和意义。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4a750f1310a6f524ccbf85af.png)
齐白石(1863-1957),现代杰 出画家,书阿芝、借山吟馆主 者、寄萍老人等。湖南湘潭人。 曾任美术家协会主席等,1953 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 家”称号。齐白石画虾可说是 画坛一绝,灵动活泼,栩栩如 生,神韵充盈,用淡墨掷笔, 绘成躯体,浸润之色,更显虾 体晶莹剔透之感。以浓墨竖点 为睛,横写为脑,落墨成金, 笔笔传神。细笔写须、爪、大 螯,刚柔并济、凝练传神,显 示了画家高妙的书法功力。画 家写虾,来自生活,却超越生 活,大胆概括简化,更得传神 妙笔。
"艺术来源于生活,可是,它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 备份,而是生活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是典型生活的 艺术化处理。艺术作品比普通的生活更高,更强烈, 更具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 --毛泽东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缺少的是发
现美的眼睛。"
艺术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七年级
含义:没有生活原形或者现象就没有艺 术创作的源头和灵感。也就是说生活中的所 有点滴小事或者发生过的事是艺术素材的提 供者和原形,而作家通过艺术手段的加工, 精练的语言描述,有序的故事情节排列,渲 染、夸张、集中矛盾等故事情节的等等描绘, 就使一本小说或者是其他的文学作品更加的 生动,耐人寻味。所以说,艺术来源于生活 而又高于生活。
梵高:荷兰的 印象派画家。 1853—1890。 代表作《星月 夜》《向日葵》 《咖啡馆夜市》 《邮递员鲁兰》 等。
《捣练图》唐代作品, 37厘米 145.3厘米 ,是一幅工笔重设 色画,表现贵族妇女捣练缝衣的工作场面。是我国古代仕女 画的重要代表作。 原属圆明园收藏。1860年“火烧圆明园” 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acee7d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89.png)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学科:语文年级:九年级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含义;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身边的事物,并体会其中的艺术元素;3.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和解释“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概念;2.分析生活中的事物,并提取其中的艺术元素。
教学难点:1.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2.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艺术分析。
教学准备:1.图片或实物:例如艺术品、建筑物等;2.教学PPT。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一些具有艺术特色的图片或实物,例如名画、雕塑、建筑物等。
引导学生讨论这些事物与生活的关系,并引出“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观点。
Step 2:概念解释(10分钟)解释“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含义。
生活是艺术的创作基础,艺术家从生活中观察、思考、表达,创造出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
艺术超越了生活的局限,通过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性的提升,使事物超出了日常生活的平凡和庸俗,具有更高的精神境界和审美意义。
Step 3:案例分析(15分钟)选取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例如花朵、彩虹、建筑物等),请学生分析其中的艺术元素。
指导学生从形状、颜色、构图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思考艺术家是如何通过这些元素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意境。
Step 4:艺术创作任务(20分钟)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主题或者对象,用日常生活中的材料进行艺术创作。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对形状、颜色、材质等的选择和搭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Step 5:展示与分享(10分钟)请学生展示自己的艺术创作,并向全班分享他们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引导其他学生对同学的作品进行欣赏和评论,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Step 6:拓展延伸(5分钟)让学生寻找身边的艺术元素,并写一篇关于“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心得体会。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思考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0a3b6c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28.png)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艺术的本质,认识到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的发现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艺术表达情感、思想和观念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艺术的定义与特点2.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3. 艺术的表现手法与风格4. 生活中的艺术元素5. 艺术创作的基本步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概念,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
2.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艺术表达情感、思想和观念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表现手法与风格。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艺术元素和优秀艺术作品。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和艺术创作的基本步骤。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参:《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2. 课件:艺术作品、生活场景图片等3. 艺术创作材料: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4. 投影仪、音响设备等教案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艺术作品(如街头艺术、民间艺术等)引起学生对艺术的兴趣。
2. 提问:你们觉得艺术与生活有什么关系?二、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艺术的定义与特点,让学生了解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具有审美价值。
2. 分析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3. 介绍艺术的表现手法与风格,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艺术形式和特点。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生活中的艺术元素,如建筑、设计、摄影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
2. 分析优秀艺术作品,让学生欣赏并理解艺术作品中的生活元素。
四、实践操作(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如绘画、手工制作等,让学生运用艺术表达情感、思想和观念。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感悟。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念。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f2813b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7c.png)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艺术表现生活、表达情感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2. 生活中的艺术元素3. 艺术的表现手法4. 艺术作品欣赏5. 创作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元素转化为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生活中的艺术元素等理论知识。
2. 示范法:展示艺术作品,分析作品中的生活元素和表现手法。
3.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作品和心得。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艺术与生活关系的理论知识、艺术作品欣赏等。
2. 教学素材:包括绘画、摄影、雕塑等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
3. 创作工具:如画纸、画笔、彩泥等。
4. 展示平台:如黑板、展示柜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组生活中的照片或绘画作品为例,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生活元素,激发学生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生活中的艺术元素,以及艺术的表现手法等理论知识。
3. 示范:展示一系列艺术作品,分析作品中的生活元素和表现手法,让学生体会艺术作品是如何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
4. 实践: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让学生尝试将生活中的元素转化为艺术作品。
5. 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共同探讨如何提高艺术表现手法。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创作水平等,以便对后续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八、课后作业1. 让学生选取一个生活中的场景或物品,尝试用艺术手法进行创作。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97aac8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88.png)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念。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发现和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
二、教学内容1.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2. 生活中的艺术元素3. 艺术的表现手法4. 创新与实践5. 艺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概念,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艺术元素,并将创新精神应用于艺术实践中。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艺术元素的表现手法等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艺术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创作,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欣赏评价法:组织学生欣赏优秀艺术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艺术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2. 讲解:讲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念,分析艺术元素的表现手法。
3. 实践:分组进行艺术创作,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4. 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提高审美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念。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艺术作品参观,如美术馆、博物馆等,丰富他们的艺术视野。
2. 邀请艺术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和方法。
3. 开展艺术主题活动,如绘画比赛、手工制作等,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艺术作品,从创意、技巧、表现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3.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作品进行反思,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2a9c961a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11.png)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都是艺术的影子。
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到夜晚的星空璀璨,无一不是艺术的表现。
艺术是生活的写照,是生活的灵魂。
然而,艺术并不仅仅是生活的反映,它更是生活的升华,高于生活。
在日常的琐碎中,我们常常会忽略身边的美好。
然而,当我们用心去观察,便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蕴藏着艺术的意义。
一朵盛开的花朵,一片飘落的树叶,一段悠扬的音乐,都是艺术的体现。
艺术源于生活,是生活中的点滴所凝结出的美好。
而艺术也能够超越生活,给人以启迪和感悟。
在压力与焦虑的生活中,艺术给人以慰藉和力量。
一幅美丽的画作,一首动人的诗歌,都能够让人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
艺术的力量超越了生活的琐碎,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和美好。
艺术也是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延续。
从古至今,艺术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记录着人类的历史和文化。
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形式的艺术,都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艺术不仅是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人类精神的象征,是文明的瑰宝。
因此,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它是生活的写照,又能够超越生活,给人以启迪和感悟。
艺术是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延续,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让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艺术,让艺术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让艺术的美好永远伴随着我们。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a232984b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11.png)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都有艺术的存在,无论是一朵盛开的鲜花,一杯香浓的咖啡,还是
一段动人的音乐,都能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艺术源于生活,它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同时又高于生活,因为它能够超越现实,让人们在平凡的日常中感受到非凡的美丽。
艺术是一种表达,它可以通过绘画、音乐、舞蹈、文学等形式来展现。
艺术家
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将生活中的美好和情感转化为作品,让人们在欣赏的同时感受到情感的共鸣。
艺术作品中蕴含着艺术家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它们能够启发人们的思考,激发人们的情感,让人们更加热爱生活。
艺术也是一种启发,它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
发现美的存在。
当人们欣赏一幅美丽的画作时,可能会被画中的景色所吸引,产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当人们聆听一首动人的音乐时,可能会被音乐中的情感所感染,产生对生活的热爱。
艺术能够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美的存在,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向往。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它是生活的精华所在,是一种超越现实的美好。
无
论是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还是在创作艺术作品时,人们都能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力量。
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用心感受生活中的美好,用心创造生活中的美好,让艺术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让生活因艺术而更加美好。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0c1d8abd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11.png)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艺术是生活的写照,它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
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情感和
体验都可以成为艺术的灵感来源,而艺术家们则通过自己的创作将这些生活的片段变成了永恒的作品,让人们在欣赏和体验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深刻。
艺术源于生活,因为它是由生活中的情感和体验所激发而产生的。
艺术家们常
常会从日常生活中获得灵感,用他们独特的视角和感受来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比如,一位画家可能会从自己所处的环境中获得灵感,创作出反映当下社会风貌的作品;一位作家可能会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汲取灵感,写出感人至深的文字。
这些作品都是源自于生活,却又超越了生活,成为了永恒的艺术作品。
艺术高于生活,因为它能够超越现实,给人们带来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感受。
艺
术作品常常能够触动人们的内心,引发共鸣,让人们在欣赏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深刻。
比如,一部优秀的电影可以让人们在观影中体验到不同的情感和思考,一首动人的音乐可以让人们在聆听中感受到心灵的震撼,一幅精美的画作可以让人们在欣赏中感受到美的力量。
这些艺术作品超越了生活的表面,触及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让人们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它是生活的写照,却又超越了生活。
通过艺术,人
们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深刻,从而更加热爱和珍惜生活。
让我们在欣赏和创作艺术的过程中,不断感悟生活的真谛,让艺术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句话的理解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句话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efb26bf3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d6.png)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是因为它通过对人们熟知的生活的再创造,提炼出深刻的教育意义。
或者是给人以启迪;或者是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望;或者是表达人们惩恶向善的心理等等,用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所以,艺术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
首先,艺术在生活中诞生。
对于艺术的这个概念是非常宽泛的,可以是自然形成的也可以是人对于一些事物下了定义,但是始终都离不开人。
人又必须是生活,所以艺术的创造很多都是源自于生活,在生活中不断去发掘人们眼中的艺术。
而且对于艺术并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想法。
艺术是在生活中所诞生的,人们只有在生活当中才能够有不同的体验去接触到不同的事物。
正式在接触新鲜事物的过程中,不断地挖掘艺术的灵感以及创造艺术的表现形式,这些都与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艺术的创造离不开人的活动,人又必须在自然界中生活,艺术与生活这两者的关系自然成为了相互依存的关系。
其次,艺术又高于生活。
艺术是在生活中诞生的,但是能够呈现在人们眼前的艺术是对于生活的提炼以及精髓的所在。
不能说所有的生活都是艺术,但可以说艺术是生活的一部分。
艺术是生活过程中的再加工所创造出来的一种表现形式,能够表达出来的艺术也都是生活的精髓所在。
这也正是艺术又高于生活的原因。
最后,艺术与生活是相互成就的关系。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能够体现出两者是相互作用的关系,缺一不可。
没有生活也就没有了艺术,艺术又是生活的精髓再加工的一种表现形式。
也正是因为这种关系的存在,才能够在生活中发掘出更多的艺术,而且这些艺术又反作用在人们的生活当中,陶冶人们的情操不断发掘一些新鲜有趣的事物。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教育论文—【课题研究】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教育论文—【课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caf904b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c4.png)
论艺术在生活中的运用有句名言: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生活是甚么呢?生活是指人在自然界中的一切活动。
如:种田、吃饭、旅游、休息等等。
艺术是甚么呢?艺术是指人在自然界的一切活动中,对自然景象进行的体验、感悟、提炼、加工,并用艺术的方式去表现它。
例如:用音乐去表现高山流水,用绘画中去表现梅兰竹菊,用书法去表现阴晴圆缺。
总之用艺术诠释自然、生活之规律。
其目的是:从宏观上说,令人们了解自然、认识自然、溶入自然、人和自然能更好地谐和发展。
从微观上说,达到净化心灵、熏陶情操之目的。
生活中充满着艺术在生活中,到处都是艺术。
从视觉上,我们看到蓝蓝海洋之宽阔、小河流水之细腻、花儿怒放之美丽、春风抚柳之温心;从听觉上,我们听到惊涛拍岸、高山流水、鸟儿争鸣;从嗅觉上,我们嗅到花儿的清香、从味觉上、我们尝到悲欢离合;从肢体上,我们感觉到冷热温凉、粗糙光滑;我们从这些生活中感悟出美好,感悟出艺术无处不在。
但生活是无量的,生活是在自然当中的,不是一切的人都登过喜马拉雅山,不是一切的人都登过太空;世界太大了,我们没有去过的地方太多了,可这不等于我们不了解喜马拉雅山、不了解太空,由于书本、电视去过哪个地方,所以我们在自然中感受不到的,可以到书本、电视那里寻觅,必然能找到的,这样艺术的资源就更加丰富了,就能为创造更好的艺术做好铺垫。
生活不全是艺术理想生活不全是艺术。
怎样说呢?艺术的构成是需求选择、需求取舍的,而不是纯粹地照搬自然。
比如说沙子里面有金子,但沙子并非全是金子,要想获取金子必须经过提炼才能获得,而不是把沙子全部保藏起来。
如果把金子比做艺术的话,那么沙子就是自然,我们要想获取金子,就必需要具备获取金子的工具,还要有挑选、分离、冶炼、提纯一整套技术。
我们要掌握艺术就要具备获取艺术的工具和技术,达到技术纯熟、精湛,知道怎样去选择,怎样去取舍,从而创造出更优秀的艺术。
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中到处都表现着生活、表现着自然。
艺术来源生活,生活来源自然。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谁说的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谁说的](https://img.taocdn.com/s3/m/5ac55ba5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30.png)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谁说的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句话是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毛泽东说的。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也引发了人们对艺术的思考和探讨。
究竟是生活影响了艺术,还是艺术超越了生活?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
首先,我们来看看艺术来源于生活。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家们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创作出了许许多多的优秀作品。
比如,莫奈的《睡莲》系列画作,就是他在自家花园中所见所感所悟的产物。
艺术家们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成为了他们创作的灵感来源,因此可以说,艺术的灵感来源于生活。
然而,艺术又高于生活。
艺术家们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将生活中的普通事物赋予了新的意义和价值,超越了生活本身。
比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虽然取材于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和冲突,但他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使这些情感和冲突变得更加深刻和丰富,从而超越了日常生活的局限。
因此,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艺术家们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又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超越了生活本身,给人们带来了更加丰富和深刻的感受。
最后,我们不妨再次思考毛泽东所说的这句话,“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或许这句话并不是要我们去选择其中的一种,而是要我们去理解和尊重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正是因为这种关系,才使得艺术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3c670a080740be1e650e9a75.png)
论当代中国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柏拉图认为艺术模仿生活,所以他轻视艺术。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模仿理型世界,高于生活。
一般现在人都赞成后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日常生活和艺术之间有着由来已久的历史渊源。
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人们就在考虑生活之美与艺术之美,一些有灵感和创造热情的创作者出于对社会生活经验进行审美加工从而形成艺术品的过程满足了人们的主观情感的需要并达到了娱乐目的文化现象——艺术便产生了,它和人最原始最本真的生命体验有关,它在人类的生活当中不可稀缺。
艺术起源于劳动。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艺术的起源阶段包括了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中经新石器时代到野蛮其高级阶段(原始社会解体时期)的长达几万年的时间。
早欧洲一些旧石器时代的洞穴里发现早期人留下的生活用具,用燧石做成的石刀石斧等用具表明了文化发展的低级阶段,到了晚期甚至有的工具上已经出现精细的加工——刻绘生动的动物画,甚至还有兽角上的原始雕刻,这大概算是人类最早的艺术遗迹了。
在生活物资极端匮乏、生存条件异常恶劣的状态中,人们的生产活动依然包含着艺术创作以及审美趣味,表明艺术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极其重要的一个层面,是人生活状态中的一种存在形式。
人在生存的过程当中产生的情感与体验通过艺术创作来传达,而艺术的创造过程和对艺术品的欣赏又构成了具有审美意味的生活元素。
艺术与生活原本就密切联系、水乳交融。
当代中国,新的时代背景下,艺术与生活呈现出与以往有别的特征——审美泛化。
审美泛化的两个维度是“日常生活审美化”和“审美日常生活化”。
由于民众的自我观念增强,个人的审美需求、文化认同得到很大限度地关注、张扬,大众文化以其庞大的社会群体的倡扬而成为当代社会的主流文化与精英文化对立,通俗艺术挤占了纯艺术、审美进入日常生活。
现代性分裂为世俗现代性和反思现代性,具体表现为“日常生活美学”和“超越性美学”这两种对于大众文化大行其道持不同态度的主张的论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结语: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缺少 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就让我们擦亮眼睛,到生活中 去发现美,用我们的心去体验美,为我们的生活创 造美,然后---起享受美吧!
16
在于寓于形象之中的情充溢的诗意
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也诱导、激
发着人们对生活的爱。
6
油画作品《开国大典》董希文
A
下图摄影《开国大典》是对历史 真实的记录,有其珍贵的史料价值。 由于它的记录性,在这里我们将其 作为1949年开国大典的“生活原 型”
《开国大典》油画(纵:405cm;横:
230cm),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在
齐白石我国著名的艺术家,一生作画不辍,留下大量诗、书、画、印作品。传 世画作有《墨虾》、《牧牛图》、《蛙声十里出山泉》等。
他作画反对拘泥于形似,主张形神兼备“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为媚俗, 不似为欺世”。
4
A
人们都觉得齐白石画 的虾像极了,虾体透明, 会游,会跳动。那么, 齐白石画的虾的题材来 自哪呢?
画中的虾和生活中的虾
5
A
齐白石画的虾与真虾有什么不同?
真虾的眼睛看上去是一个小点,
他却以浓墨横笔将虾眼画的非常突
出,显得极为精神;真虾的腿有很
多,他删繁就简,仅画五条,就显
得多而生动。所以他画的虾,既让
人感到虾是充满生命力的,又让人
体会到苍劲有力的笔法和浓淡干湿
变化的墨色的艺术美感。
齐白石的作品之所以打动人,更
11
在 凡 高
色
写 生 处
彩
拍 摄 的
的
夜 咖 啡
美
馆
A
《夜咖啡馆》 油画 1888 凡高 荷兰
凡高笔下的《夜咖啡馆》与咖啡馆的实景明显不同,
想想画家为什么要强调对夜空和地面的艺术表现。背光 的建筑为什么被画家描绘成蓝紫色调?作品的色彩表达 与真实的夜色有什么不同?
12
A
凡高的油画作品《向日葵》的色彩美
A
功 夫 熊 猫 阿 宝
1
这说明艺术A 创造和现实生 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 就是说生活中的所有点滴小 事或者发生过的事是艺术素 材的提供者和原形.
2
A
艺术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3
A
美术作品欣赏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 ─1957年9月16日),祖 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 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 潭)。
A
油画《开国大典》艺术处理方法: --运用了油画表现手法,强调了空
间感; --拉开了毛主席与各位首长的距离,
人群、扶栏的透视线与灯穗方向引 向毛主席,突出了毛主席的中心位 置; --减少了近处的廊柱,抬高了灯笼, 看到广场上的群众、红旗,烘托出 隆重热烈的庆典气氛;
--蓝天、白云、红灯、红柱,色彩 鲜艳明快; --主席台上的菊花表现出"十一"正直 金秋丰收季节。
9
A
所以说,艺术不是生活毫不走样的"复制",不是生活的 翻版和备份。如果说生活是艺术的原型,那么艺术则是生 活的升华。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10
左图:
A
拜克托
瓦尔山
(油画)
1904-
1906
塞尚
(法国)
右图: 在塞 尚写 生处 拍摄 的拜 克托 瓦尔 山
欣赏塞尚的《拜克托瓦尔山》,对照真实山景,不 难看出画家作品中表现出的明显是个人 的理解和强烈 的个人风格,这就形成了艺术创造与生活真实之间的不 同。
13
Hale Waihona Puke A美术作品创作的表现形式
再现性:
以真实地表现客观世界为目的,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是逼真写实的。
米勒《春》 罗中立《父亲》
14
A
表现性:
以客观对象为媒介,重在表达作者的精神和内心情感,画面的艺术表现形式或以夸张、变 形处理,或以荒诞的组合,创造一个新的艺术世界。
吴冠中《长城》
蒙得里安《灰色的树》
天安门广场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的盛大庆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
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告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的一刻。
7
A
提问
1、请说出这幅油画得创作背景;
2;这两幅作品的中出现的天安门有什么不同?
3;画家运用了哪些美术手法?更集中更典型表现了开国
大典这一历史事件?
8
人群透 视线与 灯穗方 向引向 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