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落尽见真淳——对新课程实施的反思
淡极始知花更艳 豪华落尽见真淳——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本色作文
阅读教 学中 ,不 仅要求 学生在 阅读过程 中积累词 汇 、了解
、
文本 的表达方 法 ,还要 学会迁移 素材提 高 自己的作文运 用 能力 。例如 :在 教学朱 自清的散 文 《 春 》时 ,其 中有 “ 小 草偷偷 地从土 里钻 出来 ,嫩嫩 的 ,绿绿 的” 的句子 。这 里 作者运 用 了拟人修辞手 法 ,形 象的描 绘了春草 生机勃 勃 、 欣欣 向荣 的景象 。对这 样优 美的语句 ,首先 引导学生 在课 堂上 认真的 品读 ,感悟 作者 的高超的 手法 。然 后模仿 它的 写法进 行作 文。这样 ,这些材料 就会 成为 自己写作时 的素 材 ,成功 的进 行写作手 法的迁 移 。其 次 ,我 们还要有 计划 有 步骤 的 引导学生 阅读 课外读 物 ,如 古今 中外的 名著 、优 秀 小说 等 。近 年 来 各地 中 高考 对 名著 的 阅读 都 提 出 了要 求 ,并且在 试卷中 占有 一定 的比例 ,这无形之 中让学 生的 作 文 兴趣 得 到激 发 。通 过 材料 的 积 累逐 渐 的迁 移 到作 文 中 ,学生就 会有感 而发 ,从 而在作文 中文思泉 涌 ,水 到渠
成。
用 人物 描 写 的方 法 ,写 一 篇关 于 童年 生 活 的作 文 。学 习 《春 》就 写 春天 ;学 习 《背影 》后就 细 致 的刻 画一 个 父
三 、表现个性 自我 ,切实提高写作水平
作 文 的过 程 也是 审 美 的过 程 ,写作 文 中最 能 体现 学 生 的个性 。只有写 出表现个 性的作文 才是最 优秀 的作文 。
系 实际 生 活 。生 活是 作 文 的源 泉 ,离 开 生活 的作 文 是 无 源之 水 。挖掘 写 作 素材 ,培 养 学 生学 会 观察 生 活是 有 效 的 途径 之 一 。生 活 中可 以 作文 的 素材 很 多 ,如 节假 曰中 社 会活 动 ,学 校 组 织的 活 动 、以及 发 生在 身 边 的 各种 事
繁华落尽见真淳——让语文回归本位
繁华落尽见真淳——让语文回归本位综观今天的语文课堂,教师们教得辛苦,课时紧张,而教学效果却不甚理想。
太多的资料补充,太多的媒体演示,冷落了教科书;太多的非语文活动,减损了语文学习的效果。
专家们曾提出“要删繁就简,要返璞归真,要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主张。
面对着风起云涌的课教坛,我们也渐渐发现“浮华”课程背后折射出令人思考的问题。
一、被忽略的字词教学语文课的本质就是“把字写规范,把文章读懂,把作文写好。
”在我们的公开教学课上,有多少人能真正把字词教学落实抓实?低年级课上出示生字后找几名同学领读领读就算扫清生字障碍了,指导书写时以电脑演示带过,学生再仿写几个就结束了。
到了高年级字词教学都安排在课外预习中,课上为了保持教学环的完整,教学流程的顺畅,开篇就直奔内容。
或是初读文时,教师只一句“把字音读准,不懂的字词查查字典或同桌交流”就算完成,至于怎么读准,怎么运用都无足轻重。
这种淡化、泛化字词的弊端早已显现:学生作业、习作中的错字连篇,病句频现,教师又得一遍一遍地纠错。
试想:如果教师在完成字词教学时能够扎扎实实地教,还需一遍一遍地纠错吗?显然,语文教学生动的背后潜藏着高耗低效的危机。
自问:语文的工具性何以体现?何时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从第一学段到第三学段都对字词教学提出了很明确的要求,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最基础的基本功,不容忽视,也不能忽视。
崔峦先生也多次强调:训练语言是语文课程的专务,应避免游离于理解和运用语言过多的活动、表演。
理解上的偏差,操作上的异化,警醒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字词观,针对实际及早补救。
二、注重形式的朗读教学“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
”让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朗读和默读结合起来,让学生读中有思,思中有读。
但在我们的阅读课上,读的深度不够,教师对读的指导不得力。
主要是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应该深入的没有深入,触其表面。
教学反思:繁华过后见真淳了吗
繁华过后见到真淳了吗?金代的诗人元好问曾用这样的两句“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来评论陶渊明诗,夸赞陶诗语言平淡、自然天成,摒弃纤丽浮华的敷饰,露出了真朴淳厚的美质,令人读来万古常新。
确实,一首好诗是这样,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也应本着这样的原则,切忌浮夸堆砌,以免有哗众取宠之嫌。
这节课堂实录,在大理念上体现课改的精神的。
教师引领学生,按照“导入——解读——拓展”的步骤顺利完成《短歌行》教学,课堂整体气氛轻松和谐,打破了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有时还不妨幽上一默。
确实这节课的优点还是显而易见的。
在这篇《短歌行》的教学实录中,我看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也理解了作为一位老师在文化以及情感方面想给学生传达的一些东西,可谓用心良苦。
但我又不得不去思考,这样的课堂到底是不是达到了最好的教学效果,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课堂环节的安排不合理,重点不突出。
以一篇关于酒的文章来导入正文,太过冗长。
接下来又让学生提出有关酒的诗文来讨论,这样第一个环节也就太过多余了。
中间对于课文内容的分析和鉴赏由于大量课堂内容安排的局限就显得肤浅,分析不够透彻,如蜻蜓点水一般,学生食之无味,但弃之确实可惜。
解读内容,分析手法,把握情感是必须要做的,可在这一点上该教师似乎并未将之作为重点来对待。
一分钟就让学生阅读并解说了诗中的八句话,确实太显仓促。
最后知识拓展与迁移,将情感的教育引向学生对死亡的认识,虽然总得看下来,是要求学生珍惜时间,把握现实的,但本文值得挖掘的很多,可以多一些更正面更积极的思想情感的引导。
总之,头大脚重肚子小,课本的解读不到位,重点把握偏颇。
其次,教师课堂的主观随意性太强。
教师课堂语言随意,分析随意(包括前一点所说重点安排随意)。
课堂上主观臆断地说《短歌行》的课题不好,用“对酒当歌”更好一些。
对“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的“沉吟”分析不对。
类似的问题还有几处,在这里不做赘述。
课堂看起来热热闹闹,各抒己见,但深度不深,广度不广。
洗却繁华见真淳——课堂教学反思
心 . 而 构 建 起读 者 富 有 情 趣 的审 美 价 值 体 系 。 从
综 上所 述 . 过 对 经 典 文 学 的 阅读 , 够 以 作 品本 通 能 身 所 蕴 含 的生 命 价 值 、 理 价 值 、 力 价 值 、 神 价 值 、 伦 智 精 审 美价 值 等 人 文 价 值 去关 照 人 的 方 方面 面 ,从 而 构 建
教 参. 拾 , 学 考 海贝l 大 教 l
高人 的 智 力水 平 和 文 化 素质 。正 如 艺 术 的 意 义 和 价 值
并 不 等 于具 体 的 某部 艺 术 作 品 的 意 义 和 价 值 一 样 , 经 典 文 学 的意 义 和 价 值 也 远 远 超 越 其 文 字 的 意 义 和 价
经 典 之 所 以成 为经 典 .很 大 程度 上得 益 于 其 中折 射 出 的高 尚 深 邃 的思 想 情 感 . 种 思 想 情 感 一 般 来 说 . 这
只 要能 产 生 出 阅读 的共 鸣 效 应 ,那么 作 者 和 读 者 之 间
就 是相 通 的 。 这 种 相 通性 之 下 , 者 高 尚 的思 想 情 感 在 作 必 然会 教 育 读 者提 高思 想 认 识 , 富 情 感 世 界 , 而 提 丰 从
值 们都 具 有 比现 有 的作 品 更 深 层 次 的 意 义 和价 值 , 它 那就 是 有 助 于 全面 提 高 人 的 素质 。 果说 , 术 之 路 是 如 艺
褪尽浮华显本色 繁华落尽留真淳——再看新课程环境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材, 学时应“ 紧抓住语文的缰绳” 教 紧 ?先 生 一 言 以蔽 之 : 文 意 语
《 课程标准》 明确指 出:应 拓宽语 文学习 和运 用的领域 , “ 注 重跨学科 的学 习和现代科技 手段 的运 用 , 学生在不 同内容和 使 方法 有相 互交叉 , 渗透和整合 中开阔视野 , 提高学 习效 率, 初步 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一些教 师没有真正读懂 ” “ 整合” 内涵 , 的 片面追 求跨学科 的学习 , 导致非语 文 、 泛语文活 动过 多的现象 : 语文课 堂上充斥音乐 、 舞蹈 、 表演… … 思考 : 语文课要拓展 , 要与其它学科交融 , 问题是拓展什么?
识 。什 么是 语 文 意 识 ? 它 是 我 们 在 听 、 、 、 的 过 程 中 , 如 说 读 写 对
何运用语言正确表达 、 如何遣词造句 、 如何布局谋 篇的一种 自觉 的、 有意识的关注 。一句话 , 就是对如何 运用语 文的一种 自觉 。
舍人文 而讲语文 与舍语文而讲人文 , 看似两个极端 , 实际上都是
人 文 的倾 向 , 意 无 意 地 把 语 文 与 人 文 等 同起 来 。 目前 许 多语 有
这种 对话 意识 , 人们相互之 间默默无言 的相对 、 静穆 , 抑或一个
点头 、 一个微笑 , 也是对话( 谓“ 所 此时无声 胜有声 ” 正是说 的 不
这 种 无 言 的对 话 吗 ? 。“ 意 语 文 的 本 质 是 什 么 ? 是人 !( 菘 ) 诗 ”王 舟 ) 果 教 师 没有 听着 意 识 , 味 地 追 求 所 谓 的语 言 的 诗 化 , 如 一 只
课堂教学中出现 了许 多新 的教学设计 和教学 行为 , 使得教学 呈 现出一派蓬勃 的新 景象 : 文课 堂更人文 , 富诗 意 , 语 更 资源 的开 掘更趋 丰富、 教学形式更见多样 。可 在具体 的操作过程 中, 却存
繁华落尽 方显本真——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实践与反思
给我们开辟了广阔的天地袁但它的效果并非都是最合 理尧最 实用的袁其中有 些可能还 很荒谬遥 如果单一在 思维野 求异冶上 下工夫 袁抛弃必要的野 求同冶袁在教学中 发生的文 本价值偏差 往往会 发生遥 比如袁在体 会叶 落花生曳 一文的中 心思想 时袁学 生的感 悟不是唯一的 而是多元的袁 如袁野 人不能 像落花生那 样袁埋头苦干冶尧野 人要善于表现推销自我遥 如果像落花生那 样的默默无闻袁恐怕连一份工作都找不到冶等遥 面对诸如此 类的出 乎 意料 的感 悟 时袁教师 如果 认 为捕捉 到 了 亮 点 袁大 加 赞赏袁那么学生就 会受到鼓舞袁思维更加发散袁看似创新的 种子便会遍地开花遥 可是袁这样的感悟有价值吗钥 只会对学 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带来误导遥 笔者认为袁教学这篇课文 袁 教师要牢牢把握文本的价值 取向是野 人要做有用的人冶袁又 要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同时 予以及时的引导和帮助袁既 防止出现将学生当容器袁简单尧武断地加以灌输的倾向袁又 避免 产 生当 学生 高谈阔 论尧离 题万 里时袁教师 或 手 足无 措 尧 或妄加肯定的现象遥
阅读经伟窑说文论道
繁华落尽 方显本真
要 沈丽萍
新课程实 施以来袁 教师的教学 理念和教学行 为都发生 巨大的变化遥 师生互动尧课堂生成 已成为课堂的主旋律遥 几 乎所有的 示范课尧观摩课都给我们展 示新颖的教学 设计尧热 闹的课堂 气氛遥 审视当前小学语文课 改实践中的一 些教学 行为袁发现热 闹过头尧自主过头的现象比比皆是袁致使课堂 教学出 现虚假的野 繁荣冶的景象遥 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 袁 我们 还得 理性 思考 袁且思 且行袁灵 活运 用教学 策 略 袁这 样才 能有效 地达 成教学 目标 袁提高 教学 质 量 遥
绚烂之极趋平淡 繁华落尽见真淳
绚烂之极趋平淡繁华落尽见真淳今年的远程研修在观评课中慢慢的接近尾声,有教研组全体同仁在一起的集体观评,有自己独自反复的欣赏,在观看了六位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收获颇丰。
在惊叹于老师精彩的讲授之余,反观自己的教学实际,深思之余,对于新课标下的美术教学我有自己的一些拙见,先记录下来,以期自勉。
首先,精彩背后更应注重实效。
一直以来,语文课都被认为最容易出彩的科目。
六位老师也用自己的方式演绎者语文的魅力。
有精彩华丽的导入,有发人深省的拓展……但是繁华过后,我们到底让学生收获了什么呢?张楠老师讲授的《季氏将伐颛臾》和《寡人之于国也》复习课以扎实的教学风格给我们很重要的启示,音、形、义,读、诵、写,反复夯实,一再强化,让学生真正收获了知识。
这种实效的讲法,应该是我们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
否则的话,繁华落尽,学生一无所获,这样的“精彩”不是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
其次,人文熏陶下增强读说写水平。
从王化东老师的《沁园春长沙》到季静老师的《祝福》,流畅的课堂,朗朗书声贯穿始末。
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朗读是其基础,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诵中体会其韵味,进而提升阅读水平班、写作水平。
另外,通过这几节视频课,对于高效课堂之于语文教学,我认为在以下三方面应该值得我们去思考:一、教师定位的准确性。
华丽的辞藻,精彩的演绎,人性的关怀,灵魂的熏陶,这是语文教学的特色.。
但是,“以学生为本”应该是我们永远铭记的准则。
但是研修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很多教师,仍旧有些“胆小”,唯恐学生无法自主学习;仍旧有些不能忍受“孤独寂寞”,害怕自己沦为配角。
当然还有一些现象就是教师的引导有些急躁,仍旧存有“牵着学生的手走”之嫌。
二、小组合作的适时性。
近年来,小组合作已经成为各科教学重要一环,语文也不例外。
有的是前后排同学的交流,有的是对桌之间的碰撞,但是对于有些难度系数并不高,探讨必要性很小的问题,有些老师仍旧在大张旗鼓的要求“小组合作”。
类似问题完全能够“抢答”、“集体回答”,但是教师为了完成或者突出这样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非要讨论,必要“合作”,这样“合作探究”则丧失了其真正意义。
删繁就简三秋树 繁华落尽见真淳——浅谈有效语文课堂的创建
2013-06课堂内外删繁就简三秋树繁华落尽见真淳———浅谈有效语文课堂的创建文/彭光达“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新课程如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滋润了教师的心田。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课才具有有效性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写与听说读齐重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要求教师自始至终怀揣着听、说、读、写的目标,注重奠基固本,让学生经历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
在语言实践中,“对话”文本、“解读”文本、迁移运用、实践深化,让语言和思维训练与课文学习紧密结合,互为一体。
除了口头语言训练外,书面语言训练也是进行语言应用训练的有效途径。
当下的阅读公开课中有一种怪现象———鲜见读写结合的“小练笔”,而只有听、说、读的训练。
因此,我个人认为,“小练笔”安排在课堂中,有学生自我的阅读情绪的积淀,有教师的顺势引导,课文语言会给学生更多的启发和示范,同伴的即时评价又能给学生更多的激励。
作为教者如何指导学生写好课堂内的“小练笔”,更好地落实“课标”中的读写目标,使阅读教学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去指导学生写“小练笔”:1.写感悟,主要针对情感表达比较浓厚的课文,如学完《生命桥》后便可引导学生写一篇学习课文的感悟。
2.仿写,包括仿句、仿段、仿篇。
其中篇的仿写,主要是从文章的结构和写法进行练习,重点指导学生写好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3.改写,主要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学习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进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改写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方法。
4.补写,小学语文教材中,有部分课文内容有意写得不完整或简略、或叙述描写处留有发挥的余地,能为学生提供想象思考的空间。
二、交流与讨论并重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认为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中语高效讲赛课艺术反思
20 1 4 / 1
庄浪县第 四届中学语文高效 课堂大赛 已降下帷幕 ,本届大赛 犹如满园春色, 百花争艳 , 千枝竞 秀。 其教学效率极高. 教学理念新 颖 ,教学方法灵活 ,教学艺术精 湛, 给人一种别样的享受和震撼。 综观整个语文高效讲赛课 ,给听 者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 ,让人开 阔眼界 、 启迪 思维 、 革新 教法 , 有 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同时, 经 过 冷 静 地 观 察 和理 性 地 思考 , 也 发现有许多方面还值得反思 。 反思一: 豪华落尽见真淳——
讨论 的问题都应该是有相当难度 的。这就要求教者一定要心系学 生, 讲究点“ 留白” 艺术 , 给学生独
立思 考 的 时间 。 我想 , 只要 问题设
适当的“ 静 默” 恰好是 “ 最 富有 包 孕 的片刻 ” , 相 信绝 大 多数 学生 都 会“ 有所 收获” , 这正好是展开讨 论 的前提 ,这时候的讨论就是学 生各 自成果的展示和共享 了。 反思四: 删繁就简三秋树一 关 于多媒 体课 件 的运 用 随着 现代 化教 学 手段 的广泛 运用 ,课堂的确有 了充分发挥 的 空间,大量的多媒体课件拓宽 了 教学 内容 , 丰富了教学手段。 但任 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 ,过多过滥 的视 频容 易让 人 产生 视觉 审美 疲 劳。 有 些课 设计 过 多 的幻灯 片 , 教 者 频 繁地 操作 点击 , 变成 了“ 多媒 体展示课” , 对文本的研读反而处 于无足轻重的地位 。那么到底该 如何取舍?这就要求教者要多研 究课堂教学的取舍艺术 ,把握好 “ 度” ,绝不 可 随便 下 载一 个甚 至 组 合 几个 课件 拿来 就 用 ,而要 根 据文 本 、学情 和本 节课 的教学 重 难点进行精选和提炼 ,删繁就简 三秋树 , 尽量做到少而精 , 真正做 到形式为 内容服务 ,教学手段为 教 学 目的服务 。 反思五: 万紫千红才是春一 关 于关注 每一 位 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有所得 ,这可 能是每一名教师都在倾力追求的 目标 ,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个 目标 却很难实现。特别是新课程教学 中学 生 的座次 发生 了变化 , 由“ 排 排坐” 变 成 了面 对面 , 划 分 了若 干 学 习小组 ,有 组长 ,有 中心发 言 人, 许 多讨论 、 探究 、 展示 的机会 大都被几个 “ 核心人物” 把持。课 堂上看似提问、 发言的学生多了, 实则翻来覆去还是 “ 一小部分” ; 大多数学生依然处在 “ 被课堂遗 忘 的角落 ” , 长此以往 , 他们也就 丧失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一堂 课中, 不能老把“ 焦点” 对 准 个 别 表现活跃的学生 ,让大多数充当 “ 鼓掌 ” 的“ 观众 ” , 而要充分掌握 和 调控 大 多数 学生 的 “ 学情” 。这 样, 才能真正实现“ 让每一个学生 都有发展” 的教学 目 标。 使课堂教 学 由一 支独 秀 变成 百花 齐放 。
敏华落尽见真淳——浅谈语文教学的新走向
敏华落尽见真淳——浅谈语文教学的新走向在倡导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背景下,语文成为争议最大的一门学科。
很多人对传统语文教学的质量深表怀疑,认为传统的语文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甚至导致学生高分低能,但同时他们又难以指明语文教改切实可行的新方向。
于是,语文的地位急转直下,语文教学的处境尴尬至极,众多语文教师也深感困惑无奈,无所适从。
其实,只要能够辩证地对待传统教育理念,尝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那么从“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形势下拨云见日,走出一条顺应潮流的教学新路也并非“难于上青天”。
一、顺应时代发展,做一名真正有思想深度和广度的语文教师语文是最接近学生心灵的学科,语文教师是与学生的思想有着最直接交流的教师。
语文教师自身的思想素养,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精神世界的构建,因此,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是一个“有思想”的人。
首先,语文教师要以广泛的终身的阅读为基础。
这是对语文教师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师最重要的要求,没有博览群书,势必造成见识浅陋、思想贫乏、语言枯燥,教学中也就谈不上旁征博引、信手拈来。
广泛地、持久地阅读是语文教师获取思想源头活水的最佳渠道。
缺少成为终身习惯的持续不断的阅读,就不可能有丰富的学识、深层次的思考。
而自身思想的匮乏,展现于学生面前,就只能是面目枯槁,甚至可憎。
因此,语文教师也应把阅读各种相关书籍作为真正该备的一课,这是求得语文课堂教学活跃生动的最重要的潜在能量。
其次,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有自己的创见。
教学活动中,面对具体的文本,需要用心钻研,建设性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解与感悟,甚至能引导学生生成更有价值的新问题、新思路,而不能人云亦云,只会照搬教参,做一个输送标准答案的“传送带”或者做一个灌输知识的“录音机”。
再次,语文教师要能够积极主动地关注与思考生活。
语文是与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也是与学生的思想有直接交锋并时时撞击出火花的学科,语文教师对现实的关注了解程度,对现实所持的观点态度,对学生有着很深的影响。
繁华落尽见真淳——对新课程实施的反思
繁华落尽见真淳——对新课程实施的反思发表时间:2009-07-28T16:33:07.577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09年第15期供稿作者:张建权金超[导读] 本文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必要性、课堂活动设计的有效性、学生知识探究的选择性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繁华落尽见真淳——对新课程实施的反思张建权金超摘要:新课程实施多年来,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着变化:在相当多的教师迅速成长的同时,也有一些教师的教学行为存在偏差。
通过几年来的省、市、区的教研活动,本文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必要性、课堂活动设计的有效性、学生知识探究的选择性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信息技术;必要性;课堂活动;有效性;知识探究;选择性作者简介:张建权,任教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研训中心,中学高级教师;金超,任教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浔溪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新课程在浙江省实施多年来,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悄然发生着变化。
很多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迅速成长起来,也有一些教师或因方法不当,或因操之过急,出现了较为尴尬的教学局面:既不像传统教学那样夯实基础,又没有落实新课程的精神,学生“迷失”在课堂中。
结合近年来参加教研活动时的听课感受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一、信息技术应用的必要性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学科教学,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刻意追求多媒体运用而带来的课件泛滥,这些认识上的偏差亟待澄清。
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电脑动画等高技术,这确实能加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如在传统的习题课课堂上,我们要花大量的时间来抄写试题、作图等,但利用多媒体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不仅增大了课堂容量,而且还可以有意识地对题目进行归类整理,分析不同类型试题的区别和联系。
这样的辅助作用在有关生物、地球和宇宙、习题练习课堂等方面尤为突出。
但很显然,大部分教师可能并没有从实际条件出发,没有辩证地看待多媒体的作用。
因为在常有的公开课、优质课中,我们也发现,明明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实验完成的,结果却被课件的模拟演示所代替;明明可以是需要学生通过文本描述来实现自我想象、联想、体验与感悟的,却被教师精心制作的多媒体画面同化到一种认知与体验上来。
风华落尽见真淳铅华洗却见本真——追寻简约高效的数学课堂
约 而高 效 的数 学课 堂 呢?
一
课堂 的时间 是个 常数 ,学 生 的学 习精 力 是非 常 有 限 的 。教 学 内容绝 不 能 “ 毛 胡 子 一 把抓 ” 眉 ,一 定 要结 合
计算 公 式 ,利用 公式 正 确计算 圆的周 长 等等 。这 么 多 的 内容要 在 四十 分钟 的课 堂讲 完显 然是 很 困难 的 ,这 就需 要 教师 对众 多 的 内容 进行 科 学合 理 的精 简浓 缩 ,抓住 核 心 内容 ,凸显 重 点 内容进 行教 学 。于 是 。教学 本节 课 时 可把 “ 索 圆周 长和 直径 的关 系 和推 导 圆周长 的计 算 公 探 式 ”作 为 主要 核 心 内容 .因此 压缩 圆 周长 计算 的 练 习时
和 创 新 意 识 ,感 受 数 学 与 现 实 生 活 的 密 切 联 系 。
总 之 ,确定 教学 目标 不 要 以多 为荣 ,以 高为傲 .而
是 要 必 须 从 实 际 出 发 ,立 足 于 学 生 能 够 接 受 的 程 度 . 以
题海 战术 ,不要 过 分 追求 教学 环 节 的完 美 。更不 要 过 分
理 解 的不讲 :老师讲 了学 生还是 不懂 的也不 讲 。留到 以 后 再讲 。如 六年 级 上册 《 圆的周 长 》这 节课 中要 教 学 的 内容非 常 多 ,包 括 :理解 圆的周 长概 念 ,猜 想 圆周 长 和
什 么 有 关 系 ,探 索 圆 周 长 和 直 径 的 关 系 ,推 导 圆 周 长 的
、
制 定 简 明 实 在 的 教 学 目标 。 为 提 效 指 明 方 向
繁华落尽见真淳
繁华落尽见真淳作者:彭春明匡小兰来源:《江西教育B》2017年第06期“高效课堂”改革实验,从2013年至今,走过了三年多的时间。
在践行高效课堂改革期间,我们有过迷惘,有过抵触,有过困惑,有过惊喜……我们经历了失败,也收获了成功,但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思考,是顿悟,是创新。
从邯郸学步到自主创新三年来,泰和县澄江中心小学的老师们通过不断地培训学习、听课评课、研讨总结,基本上掌握了高效课堂的基本理念:以学生先学为基础,以学生自主、合作、展示为主要手段,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的教学效率在最大限度上有效、高效。
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之初,教师们像一个个初学书法的孩子一样,谨慎地从临摹起步。
节节课都是从导入目标开始,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合作交流、自我展示汇报,最后以达标测试、自我总结来结束。
于是教师们纷纷感叹,高效课堂让我们的课堂变得千篇一律,变得索然无味。
为此,学校及时召开研讨会,让教师们一起探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在研讨会上,教师们一致认为高效课堂不应该是邯郸学步,不应该是墨守成规,更不应该是千篇一律。
高效课堂应该跳出形式上的束缚,课堂教学应该体现教师的自我特色,体现学科的教学特色。
学校举行了“创新教学模式高效课堂”教学比赛,比赛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来践行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
在课堂上,我们看到了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孩子们的自主学习、交流展示渗透在教师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了自己的特色。
课堂教学模式也随着教学内容的不同而不断变化着,我们看到了自主创新、百花齐放的教学模式,收获了高效课堂教学的多彩春天。
从形式的高效到内容的高效曾几何时,我们的教研组评课的标准变成这样:课堂上是否有学生自主学习环节?是否有合作交流环节?……如果没有以上环节,或是缺少某一环节,这堂课就是不符合要求的,就不是高效的课堂。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一节好课的标准是孩子们的小手举得高高,小脸涨得通红,小眼睁得圆圆,小嘴张得大大……”于老师用形象的语言告诉我们,一节有效的高效的课堂应该是以生为本。
繁华落尽方显本真——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实践与反思
繁华落尽方显本真——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实践与反思沈丽萍
【期刊名称】《小学教学参考》
【年(卷),期】2013(000)019
【总页数】2页(P33-34)
【作者】沈丽萍
【作者单位】浙江嘉善县实验小学 3141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繁华落尽见真淳——高中语文课堂务求简明 [J], 高青
2.繁华落尽见真淳,铅华洗却见本色——行走在本色语文的路上 [J], 唐芬芬
3.繁华落尽方显本真——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实践与反思 [J], 沈丽萍;
4.繁华落尽见真淳洗去铅华见本真——论语文教学中的简约之美 [J], 汶丽琼
5.CITRO■N繁华落尽方显风骨——安德烈·雪铁龙勾勒的“雪铁龙”汽车 [J], 苏大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繁华落尽归本源铅华褪去始存真———浅谈如何上好一堂质朴而有实效的课改课
探索篇誗课改论坛自新课改实施至今,作为一名身处基础教育一线的普通初中美术教师,我感触颇深。
与大家一样,我也经历了从课改之初的热情尝试,到过程中的茫然困惑,再到后来的不断理性反思。
在新课改的这几年中,其普及之广、力度之大、革新之深、成绩之著有目共睹,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
首先,表现在思想上,因为对新课改理念的学习认识不够,导致将教育教学理念变成观念主义、形式主义;或者否定过往,与传统对立。
其次,体现在具体的教学中,比如“虚化三维教学目标;把启发式教学庸俗化成问答式教学;合作有形式却无实质;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内容泛化;课堂上花样翻新,管理上散乱无序”等问题。
经过长期对新课改理论体系的系统认知与深入理解,结合自己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教学,时至今日,和大家一样,逐渐体会到一些“繁华落尽归本源,铅华褪去始存真”的意味。
简言之,就是十年磨一剑地悉心打磨好一堂堂随堂课,抛却华而不实的形式与噱头,避免机械和教条,努力寻求教与学最完美的契合点,逐渐形成朴素无华、追求实效的课改课模式。
而这样一个模式的构架,需要处理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一、需要运用卓有实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在如何甄选与形成一个实效性、操作性、适应性都不错的课堂教学方法上,我将本校为打造高效课堂大力推出的“三步教学法”和河南永威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两种教学方法进行了整合,结合学校实际、学科特点制订了一套比较适用于目前我校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方法。
这套教学方法由四个环节构成:1.出示课题,明确教学目标(时间:1分钟);2.分步骤自主学习(时间:28分钟);3.当堂训练(时间:10分钟);4.发布任务(时间:1分钟)。
对这四个环节中的每一个环节,我都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推敲打磨。
其中,第二个环节“分步骤自主学习”是重点,时间配给也是最多,内容要求也划分得比较细、比较明确。
其次是第三个环节“当堂检测”。
用时最短的是第一个环节“出示课题、明确教学目标”和第四个环节“发布任务”,力求言简意赅,指令明确,点到即止。
繁华落尽见真淳——反思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低效现象
著名教育 家布鲁纳指 出,知识 的获得是一个主动 的过程 , 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 的参与 者 。长期 的 “ 应试教育 ”使得 学生过分依赖教 师,依赖课 本, 养成 了 “ 人云亦云 ” 、 “ 依 葫芦画瓢 ” 、 “ 随 大溜”的思想和 习惯, 严 重禁锢 了学生的 自 主发展 。学生是学 习的主体 ,所有的一切 教 学活动都应 该围绕学生来进行 ,使学生在各 自 基础 上获得最 大限度 的发展 。因此 ,在教 学过程 中, 教 师要给学生充分的 自 主权 ,让 学生 自主学 习、独 立思考、大胆质 疑、小组合作 等。 面的因素: 一是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和学科特点; 二是教学环境; 这不仅 能使学生学得深刻 ,而且能使 学生在学 习 过程 中,提 高 三是 学生 实际 。 教 学内容是教 学的核心资源,也是实现教 学 目 思维能力,增强合作 意识 ,培养创新精神 。当然,学生主体地 标的主要载体 。教 师要通过课程标准和教 学内容的分析 ,确定 位的真正体现必须得 力于教师的正确 引导 ,只有教 师引导得科 课时 目 标 ,并对教 学的内容、编排顺序 、教 学方法等,进行适 学 ,引导得到位 ,引导得恰到好 处,课 堂才能真正 实现教学的 当的取舍和调整。 当然,教学 目标 的实现最终要通过学生来 完 双 赢 。 成 ,因 此在设计教学 目 标 时,应从 学生的 实际出发 ,充分考虑 “ 豪华落尽 见真淳,铅华洗却见本真 。 ”让我们静 下心来, 学生的心理 、知识储备 、思维特征 、学习态度等 方面制定教 学 从 学生的需求,从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本真 出发 ,少一点预 目标 。 设 的期待,少一点故作的玄虚 ,实实在在 ,简简单单,把 学生 二 、 整合 教 学 内容 , 实施 有 效 拓展 的发展放在首位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英语语 言本身的魅 力。
“冗繁削尽留清瘦 繁华落尽见真淳”——“新课堂·新教师”海峡两岸基础教育交流研讨活动有感
你认为米勒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题材?从图中你看 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这一连 串的问题在师生 “ 民主、 平 等、 和谐 ” 的对话 中循序渐进 , 让学生在
宅》 是这样展开的: 在讲读 “ 蟋蟀与别的昆虫选择住 址 不 同” 这一 内容时 , 林 老 师 与 学 生分 角 色 对话 , 师 当别 的昆 虫 , 生 当蟋蟀 , 进行 指导 训练 说话 , 这 一
“ 对话 ” 既让学 生懂 得 了文本 “ 对 比” 的写法 , 又 理解 了“ 蟋 蟀住宅 的 与众不 同” 。 二、 用 丰富 的“ 语 用” 训 练 形式贯 穿阅读教 学 教 材 中的课文 是 学 生 学 习语 言 的 范 本 , 语 言训
么是 美 ?什么是 恒久 的美 ?什 么样 的美 能 叫恒 久 的
美? ” 陈丽云老师执教《 两兄弟》 , 也是在上课伊始声 情并茂地 朗诵 台湾著名作 家蒋勋 的诗《 愿》 , 引出
“ 幸福” 的概念 , 接着 同样在课件上出示她双胞胎儿
子 的照 片 , 告诉 学 生她 的双 胞 胎 儿 子小 时候 给 幸 福
分 享 感 悟
¨冗 繁 削 尽 留 清 瘦 繁 华 落 尽 见 真 淳 ”
“ 新课 堂 ・ 新教师” 海峡 两岸基 础教 育 交流研 讨 活动 有 感
泉州 1 市丰泽 区实验 小学
连 崇岭
2 0 1 3年 8月笔 者在 福 州钱 塘小 学参 加首 届 “ 新
后让 学 生 两 人 一 组 进 行 讨 论 : 你觉得 “ 幸福 ” 是 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分 类号 : 6 20 G 3 .
文 献标 识码 : A来自文章编 号 :9 2 7 1(0 91 — 0 5 0 1 9 — 7 1 0 )5 0 4 — 2 2
新课 程 在 浙 江 省实 施 多 年 来 . 师 在 课 堂 上 的 教 学 教 行为 悄 然 发生 着 变 化 。 很多 教 师 在这 个 过 程 中迅 速 成 长 起 来 , 有 一些 教 师 或 因方 法 不 当 , 因操 之 过 急 , 现 也 或 出
Vo . (0 9 l3 2 0 )
No 5 P 5 P 6 .1 4 - 4
繁 华 落 尽 见 真 淳
一
对 新 课 程 实施 的 反 思
张 建 权① 金 超 ②
摘要: 新课 程 实施 多年 来 , 师 的教 学行 为发 生着 变化 : 教 在相 当 多的教 师迅 速成 长的 同 时 , 有一 些教 师 也
了较为尴尬的教学局面 : 既不像传统教学那样夯实基础 。 又 没 有 落 实 新 课 程 的精 神 , 生 “ 失 ” 课 堂 中 。 合 学 迷 在 结 近年 来 参 加 教 研 活 动 时 的 听课 感 受谈 谈 自 己 的几 点 想
法:
信 息 技术 应 用 的必 要性 , 信息 技术 与 各 学 科 的 整 合 极 大 地 改 变 了传 统 意 义 上 的学 科教 学 . 同时 也 出现 了一 些不 容 忽视 的 问题 , 中 集 表 现 在刻 意 追求 多媒 体 运 用 而带 来 的课件 泛 滥 , 些 认 这 识 上 的偏 差亟 待 澄清 。 在课 堂上 利 用 多媒 体 、 脑 动 画 等 高 技 术 , 确 实 电 这 能 加 大课 堂 容量 , 高 教 学 效 率 。 在 传 统 的 习 题 课 课 提 如 堂 上 , 们 要花 大量 的 时 间来 抄 写 试题 、 图等 , 利 用 我 作 但 多媒 体就 可 以解 决这 个 问题 . 不仅 增大 了课堂 容 量 . 且 而 还 可 以有 意识 地 对 题 目进行 归 类 整 理 . 析 不 同类 型 试 分 题 的 区 别 和联 系 。 这样 的辅 助 作 用 在 有 关 生 物 、 球 和 地 宇宙、 习题 练 习 课堂 等 方 面尤 为突 出。 但很 显 然 , 大部 分 教师 可 能并 没有 从 实 际条件 出发 , 没有 辩证 地看 待 多媒 体 的作 用 。 因为在 常有 的公开 课 、 优 质课 中, 我们 也 发 现 , 明可 以让 学 生 动 手 操 作 、 自实 明 亲 验完 成 的 , 果 却 被 课 件 的模 拟 演 示 所 代 替 : 明 可 以 结 明 是 需 要 学 生 通 过 文 本 描 述 来 实 现 自我 想 象 、 想 、 验 联 体 与 感 悟 的 , 被 教 师精 心 制 作 的 多媒 体 画 面 同化 到一 种 却 认 知 与 体 验 上 来 。 么 , 们 应 该 如 何 促 进 信 息 技 术 与 那 我 学 科教 学 的有 机 整合 呢? 首 先 , 研究 在科 学 学科 中的信 息技 术 究竟 怎 样用 ? 要 科学 学科 中的重 点 是实 验 和观 察 , 养学 生对 生 活 、 产 培 生 的实 践 探究 能力 。 了更好 地 实现 这 样 的教 学 目标 , 为 我们 应该 强 调 学 生 对 自然 界 和 身边 事 实 的关 心 ,学 会 观 察 , 学会 就 地 取 材 地进 行 有 效 的实 验 。如压 力 的作 用 效 果 、 透镜 成 像 等实 验 。 过来 , 我 们 过 分 强 调 信 息 技 术 在 反 当 科 学 中 的应 用 时 , 们 实 际 上 已经 在 抹杀 科 学 的教 学 本 我
一
、
所 以 , 须 弄清 楚 信息 技术 的作用 究 竟有 多 大 ? 代 必 现 信 息 技 术 中 的多 媒 体 毕 竟 是 工 具 , 须 为 我 所 用 。 种 必 那 完 全 用课 件 的演 示 取代 教 师 的 讲 解 和学 生 的 活 动 。 事 用 先 设 计 的课 件 演 示 流 程 取 代 学 生 思 维 的 发 展 轨 迹 的做 法 是很 不 妥 的。 生在 课 堂 上 的 真实 生 成 状 态 自始 至终 学 是 我 们 的关 注 点 和 着 眼点 , 学 的 进 程 、 件 内容 的 呈 教 课 现 始 终应 围绕 他 们 的需 求 进 行 即 时调 控 . 不 能被 预设 而 的某 种 “ 电子 教 案 ” 羁 绊 , 机交 流 不 能 简单 取 代 人 际 所 人 间 的 互 动 。 种 教 学 的 方 式 都 是 不 可取 的 。 下 图 原 来 这 如 是某 一 位 教 师在 说 明“ 力所 做 的功 与 克 服 阻力 做 功 的 动 关 系 ” , 使 用 的 多 媒 体 投 影 。 能 用 小 黑 板 ( 代 多 时 所 如 取 媒 体 屏 幕 ) 设 计 成 师 生 互 动 活 动 , 会 取 得 更 好 的 教 上 则 学效果。 当然 . 似 的例 子有 很 多 。 类
的教 学行 为存 在偏 差 。 通过 几年 来的 省 、 、 市 区的教 研 活 动 , 文对 信 息技 术 应 用 的 必要 性 、 堂 活动设 计 的 本 课
有 效性 、 学生知识 探 究的 选择性 等 三个 方 面进行 了反 思 。 关键 词 : 息技 术 ; 信 必要 性 ; 堂活动 ; 效性 ; 课 有 知识探 究 ; 选择 性
第 3卷 (0 9年 ) 20 第 l 5期 第 4 — 6页 54
中 学 课 程 辅 导 ・ 学 研 究 教
Se o a y S h lCu rc l c nd r c oo r iuum Coa hng・ a hn Re e r h c i Te c ig s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