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4.1电阻word教案(6)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14.1电阻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14.1 电阻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因此,在设计本节课《电阻》时,我采取了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教学方式,力求让孩子们在实践中理解电阻的概念,感受电阻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 培养孩子们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3. 激发孩子们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阻的大小及其影响因素。
2.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让孩子们理解电阻的概念,感受电阻的奥秘。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电阻器、灯泡、导线、电流表等。
2. 学具:实验记录表、画笔、剪刀等。
四、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孩子们观察电源、电阻器、灯泡等教具,引导他们思考这些教具在电路中的作用。
2. 讲解电阻的概念:简要介绍电阻的定义,让孩子们理解电阻是电流流动的阻碍。
3. 实验一:电阻器实验。
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阻器对电流的影响,记录实验数据。
4. 实验二:灯泡亮度实验。
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灯泡亮度与电阻的关系,记录实验数据。
6. 知识应用:让孩子们设计一个电路,使灯泡亮度达到一定程度。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大小及其影响因素。
2. 活动重点:通过实验,感受电阻的奥秘,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家中尝试制作简易电阻器,观察电阻对电流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真正理解电阻的概念,感受电阻的奥秘,并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电阻的概念1. 我向孩子们介绍了电阻的定义,即电阻是电流流动的阻碍。
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我用了生动的比喻,比如水流中的礁石,阻碍了水流的速度。
苏科初中物理九上《14.1电阻》word教案
苏科初中物理九上《14.1电阻》word教案第一篇:苏科初中物理九上《14.1 电阻》word教案6.3 电阻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知道电阻及其单位。
(2)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2、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与自主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电阻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1、电阻的概念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3、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三、教具:教师实验:小灯泡、开关、电源各一、导线若干、电阻丝板一个。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演示实验:课本14页图6.3-1示,用粗细、长短都相同的铁线和镍铬合金分别连入电路中,再观察灯泡的亮度。
(变暗)说明: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使灯泡的亮度不同。
这种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叫做电阻。
(二)进行新课:1、电阻(1)师: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电阻越大。
电阻是导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就算导体两端没有电压,没有电流通过,它仍有电阻。
(2)让学生阅读课本15页图6.3-3,让学生了解导体和绝缘体是根据电阻大小来划分的。
提问:从表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生:①由下至上,导电能力增强②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界限③表中,银的导电性能最好,陶瓷的导电性能最弱。
(3)教师介绍电阻的符号及单位:符号:R 单位:欧姆(欧)(Ω)其他单位:千欧(kΩ)兆欧(MΩ)1kΩ=1000Ω 1MΩ=10Ω进行单位换算练习。
2 MΩ= kΩ= Ω;200Ω= kΩ= MΩ。
(4)教师介绍电阻器(电阻)及其在电路图中的符号:(在各种电子设备中广泛使用)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1)学生阅读课本17页“几种导线的电阻值” “小数据”。
(2)教师提问:表中,导体的长度、粗细相同,材料不同,而电阻的大小不同。
说明了什么?结论:电阻的大小跟材料有关,材料不同,电阻的大小一般不同。
(4)教师提问:电阻可能大小可能跟几个因素有关,研究时应该用什么方法?生:用控制变量法。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4.1电阻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4.1电阻我的教案:14.1电阻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问题驱动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式,旨在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电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目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阻的概念,理解电阻的计算公式,掌握电阻的影响因素,并能够运用电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计算方法,了解电阻的影响因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阻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难点:电阻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电阻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源、电阻器、导线、电压表、电流表、实验桌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讨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阻现象,如灯泡的亮度与电阻的关系,引发学生对电阻的思考。
3. 学习电阻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运用欧姆定律计算电阻值,让学生掌握电阻的计算方法。
5. 应用与拓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家庭电路中的电阻值,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电阻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活动难点:电阻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电阻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和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电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确保实验数据的真实性。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研究电阻在其他因素(如材料、温度等)影响下的变化规律,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制作、小发明活动,运用电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4.1电阻教案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14.1 电阻一、教学内容1. 电阻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电阻的定义,理解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 电阻的符号和单位:介绍电阻的符号为R,单位为欧姆(Ω)。
3.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讲解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4. 电阻的计算:教授电阻的计算公式,即R=ρL/S,其中ρ为导体的电阻率,L为导体的长度,S为导体的横截面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 使学生掌握电阻的符号和单位,能够正确表示电阻。
3. 让学生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电阻变化。
4.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 教学重点:电阻的符号、单位和计算公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电阻演示器、导线、灯泡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亮度变化,引发学生对电阻的思考。
2. 讲解电阻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3. 介绍电阻的符号和单位:讲解电阻的符号为R,单位为欧姆(Ω)。
4. 讲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分析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5. 电阻的计算:教授电阻的计算公式,即R=ρL/S,并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
6. 例题讲解:通过举例说明如何运用电阻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7.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六、板书设计电阻的概念、符号、单位和计算公式七、作业设计1. 请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亮度会发生变化。
(1)一段长度为2m、横截面积为0.5cm²的铜导线的电阻。
(2)一段长度为1m、横截面积为1mm²的铝导线的电阻。
14.1《电阻》教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教学软件:物理仿真实验软件
-辅助材料:电路图模板、数据记录表、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4章第1节《电阻》。在正式开始之前,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在上一节课中学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学习了电流、电压和欧姆定律。
2.非常好!那么,大家知道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学生阅读,教师解释伏安法的原理。
2.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测量电阻的实验。请大家按照教材中的图14.1-2连接电路,并记录实验数据。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实验完成后,请各组汇报测量结果,并讨论如何减小实验误差。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减小误差的方法。
五、探究电阻在电路中的应用
1.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以及如何测量电阻。那么,电阻在电路中有什么作用呢?
题型五:综合题
题目:一个电路由一个电源、一个电阻R1和一个滑动变阻器R2组成。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50Ω时,电路中的电流为2A。如果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至100Ω,求电路中的电流是多少?
答案:首先,当R2为50Ω时,根据欧姆定律I = V / (R1 + R2),可以计算出电源电压V = I * (R1 + R2)。然后,当R2调至100Ω时,再次应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I' = V / (R1 + R2)。由于电压V不变,电流I'会变为原来的一半,即1A。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实验结束后,请各组汇报实验结果,并总结出影响电阻大小的规律。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导体越长、横截面积越小、温度越高,电阻越大;导体的材料不同,电阻也不同。
秋九年级物理上册 14.1 电阻教案 (新版)苏科版-(新版)苏科版初中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一、电阻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学习电阻的概念.(2)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3)电阻的大小跟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温度等因素有关.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阻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2)通过学生探究活动,研究电阻大小与材料种类、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渗透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3、德育目标(1)通过了解半导体及超导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开阔视野,激发学生求知欲. (2)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爱.教学重点1、电阻概念的建立.2、导体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导体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比较法.二、教学准备学生分组:干电池2节、小灯泡(3.8V 0.3A)、开关、不同材料的金属丝、电流表,A、B、C、D四根金属丝(A、B、C都是镍铬合金丝、D是锰铜丝,A、C、D长度相等,B 的长度是A的二倍,A、B、D的横截面积相等,C的横截面积是A的2倍).教师演示:干电池4节、小灯泡(3.8V 0.3A)、开关、废日光灯管中的钨丝、酒精灯、亮度可调的小台灯、示教板.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材料有关,由不同材料制成的导体,其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
(其它条件相同时)指出电阻的大小还与导体的温度有关.演示废日光灯管中的钨丝连入电路,观察钨丝被加热前后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温度升高,灯变暗,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加热后,导体的电阻变大,电路中的电流明显减小,说明温度会影响导体的电阻的大小。
(过渡到导体和绝缘体)结论3:导体的电阻跟_____有关,导体的材料不同,电阻_____.结论4:导体的电阻跟_____有关,多数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接入导体长度横截面积电流大小A (镍铬合金丝)L SD (锰铜合金丝)L S。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 14.1 电阻 教案 (6)
《电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体会改变电流大小的两种方法(2)初步形成电阻的概念,知道什么是电阻,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3)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改变电路中电流大小的过程,形成科学的探究方法(2)通过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决定电阻的大小的因素,会用转换法比较电阻大小,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魅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科学态度和善于动手动脑的科学素养,提高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2)注意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1)感知影响电路中电流大小的两个因素(2)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形成电阻的初步概念教学准备电池组,灯泡,不同的金属丝,开关,电流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生活中,我们用的调光灯,亮度是可调的(教师演示)、电风扇的转速、电视机的音量可以调节,就是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发生了改变。
你知道是如何实现的吗?本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新课学习(一)、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教师演示实验:将电源、开关、灯泡用导线连接电路。
问可用哪些方法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呢?学生思考:通过实验现象归纳出影响电路中电流大小的两个因素:电路两端的电压和电路中的导体。
(通过该实验,使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从而引出电阻概念)1、电阻概念: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电阻越大,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电路中的电流越小。
(学生自学掌握以下内容)2、电阻的符号:R3、电阻的单位和换算国际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Ω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换算: 1 kΩ=103Ω 1 MΩ=106Ω(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1、提出问题: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2、猜想与假设a:电阻的大小可能跟导体长度有关系。
b:电阻的大小可能与导体的粗细有关系。
c:电阻的大小还可能跟导体的材料有关系。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4.1 电阻 教学设计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4.1 电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电阻的概念,理解电阻对电流的影响,掌握计算电阻的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识别不同材料的电阻特性,能够使用欧姆定律计算电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电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电阻与电路中其他元件的关系,如电源、电流等。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实验箱、电源、导线、电阻、电流表、电压表等。
2.实验材料准备:不同材料的电阻。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引入话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我们学习了哪些物理知识?2.引出本节课的新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电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请大家先思考一下电阻是什么?电阻对电流有什么影响?步骤二:知识讲解(10分钟)1.通过示意图讲解电阻的概念:电阻是阻碍电流通过的物理量,用符号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2.通过实验演示电阻对电流的影响:连接一个电路,分别使用电阻较大和电阻较小的导线进行实验,观察电流表的读数。
询问学生有什么发现?3.引入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描述电路中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关系的重要定律。
通过公式V=IR,解释欧姆定律的含义。
4.讲解计算电阻的方法:根据欧姆定律公式的变形R=V/I,说明计算电阻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步骤三:实验探究(25分钟)1.分组进行实验: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配备实验箱和所需实验材料。
2.实验内容:–实验一:测量不同材料的电阻a.将不同材料的电阻连接到电路中,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流和电压。
b.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电阻的数值。
–实验二:比较不同材料的电阻a.结合实验一的结果,对比不同材料的电阻大小,进行讨论和总结。
3.实验总结:学生自主总结实验结果,并回答一些问题,如:哪种材料的电阻较大?哪种材料的电阻较小?为什么?步骤四:知识梳理(10分钟)1.回顾欧姆定律:提问学生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请同学们回答并解释。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14.1电阻教案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 14.1 电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的第一节,主要内容包括:1. 电阻的概念及其符号表示;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3. 欧姆定律:电流I与电压U和电阻R之间的关系,公式为I=U/R;4. 电阻的单位:欧姆(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符号表示;2. 让学生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 让学生掌握欧姆定律,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欧姆定律的应用。
难点:欧姆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电阻器、电压源、电流表、导线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导线、电阻器、电压源、电流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实验室中的电阻器、电压源、电流表等仪器,引导学生思考电阻的概念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2. 电阻的概念及符号表示:讲解电阻的定义,电阻是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用R表示电阻,单位是欧姆(Ω)。
3.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讲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四个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
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因素如何影响电阻的大小。
4. 欧姆定律:讲解欧姆定律的内容,电流I与电压U和电阻R之间的关系为I=U/R。
让学生掌握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及应用。
5. 电阻的单位:介绍电阻的单位欧姆(Ω),让学生了解电阻的计量单位。
6.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如:“一个电阻器在电压为10V时通过的电流为2A,求该电阻器的电阻。
”引导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进行解答。
7. 随堂练习:出示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欧姆定律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电阻的概念、符号表示;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欧姆定律:I=U/R;电阻的单位:欧姆(Ω)。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14.1电阻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 14.1 电阻教案我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很高兴能和大家分享我设计的一次教学活动。
这次活动的主题是"电阻",属于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14.1节的内容。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这次教学活动时,我希望能够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电阻的概念,了解电阻的影响因素,以及学会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
在教学活动中,我采用了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感受电阻的变化,从而加深对电阻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是电流流动的阻碍;2. 了解电阻的影响因素,知道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3. 学会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4. 能够运用电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学生对电阻的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以及如何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电阻的理解,并能够运用电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欧姆表、电阻器、导线、灯泡、电源等。
学具:笔记本、笔、测量电阻的表格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引发学生对电阻的兴趣。
2. 讲解:介绍电阻的概念,解释电阻是电流流动的阻碍,并讲解电阻的影响因素,如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欧姆表测量不同电阻器的电阻值,并记录在表格中。
5. 应用:让学生运用电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电路,使得灯泡在不同电阻器上的亮度不同。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电阻的理解,并能够运用电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难点:学生对电阻的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以及如何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我发现学生对电阻的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进行解释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阻的知识。
初中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4.1电阻优秀教学案例
(一)情景创设
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照明电路、电子设备等,创设与电阻相关的情景,引导学生关注电阻现象。
2.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阻的作用和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电阻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电阻知识的探究欲望。
4.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电阻的微观结构,使学生形象地理解电阻的原理。
2.问题导向:本案例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电阻的本质和影响因素。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小组合作:本案例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学生合作探究电阻的知识。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表达和交流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照明电路、电子设备等,创设与电阻相关的情景,引导学生关注电阻现象。
2.提出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电阻现象?它们是如何产生的?”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3.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物理知识,如电流、电压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4.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将学习电阻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2.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阻的影响因素,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表达、交流和合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如“在学习电阻过程中,我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等。
14.1 电阻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上册) (6)
第十四章欧姆定律第一节电阻一、教学目标2012.11.191、知识与技能:⑴通过实验尝试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从中认识导体能够导电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的性质,了解什么是电阻。
⑵通过实验探究影响金属导体电阻的因素,知道电阻的各种单位及换算关系。
⑶初步了解导体、绝缘体、半导体的电学特征,了解半导体材料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⑴体会“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思路。
⑵提高依据物理事实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⑶认识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刻苦探索的科学精神的培养,,体会物理知识本身多样统一美的美学特征。
二、教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电阻的概念的得出和影响导体电阻因素的研究(突出方法:引导学生设计、进行实验,帮助学生对实验数据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教学难点:认识不同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类比“车流”);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规划合理的实验步骤(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三、教学资源教师演示:电子白板、多媒体电脑、干电池、小灯泡、电流表、导线、开关、各种金属丝(镍铬合金丝、铁丝等)、打火机、废旧日光灯灯丝学生分组:电池组、导线、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因素的装置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调光台灯,试一下调光。
说明生活中收音机的音量需要调节,电扇的转速也需要调节……你知道这些是如何实现的吗?(二)活动:尝试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提供器材:干电池两节、小灯泡、开关、不同材料的金属丝、电流表、导线。
猜一猜:有哪些方法可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呢?用两节电池比一节电池给同一电路供电电流大,即改变电池的节数,改变电压可以改变电流。
有没有其它方法呢?试一试:在A 、B 间接入不同的物体,如一把尺、一把钥匙、一根木条、一枚硬币、一根铅笔芯、一根镍铬合金丝等。
发现,有些物体接在AB 之间,灯泡不发光,而另一些接AB 间能发光,但灯泡亮暗的程度不同,得出导体、绝缘体的概念。
导体: 能够导电的物体。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4.1电阻教案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4.1 电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4章第1节,主要内容包括:1. 电阻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3. 欧姆定律:电流I与电压U和电阻R之间的关系,公式为I=U/R。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表示方法。
2. 让学生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3. 让学生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及其应用。
2. 教学重点:电阻的概念、欧姆定律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电阻器、电压源、电流表。
2. 学具:笔记本、彩笔、测量电阻的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实验室中的电阻器,引导学生思考电阻的概念。
2. 电阻的概念:介绍电阻的定义,让学生了解电阻的表示方法。
3.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讲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四个因素,并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这些因素对电阻的影响。
4. 欧姆定律:介绍欧姆定律的内容,让学生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5. 例题讲解: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7. 板书设计: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欧姆定律。
8. 作业设计:题目1:已知一段导体的长度为10cm,横截面积为2mm²,材料为铜,求这段导体的电阻。
答案:电阻为0.0315Ω。
题目2:一个电阻器的电阻为5Ω,通过它的电流为2A,求电阻器两端的电压。
答案:电压为10V。
题目3:一个电阻器在电压为12V时通过的电流为3A,若想使电流增加到4A,应将电阻器的电阻调整为多少?答案:电阻应调整为9Ω。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电阻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掌握较好,但在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困难。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14.1电阻教学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第14.1节——电阻。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电阻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电阻的定义,知道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导体的一种属性。
2. 电阻的符号及单位:让学生掌握电阻的符号为R,单位为欧姆(Ω)。
3.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引导学生了解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与导体中的电流、导体两端的电压无关。
4. 电阻的测量: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阻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符号及单位。
2. 让学生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能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阻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阻的概念、符号及单位,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难点: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电阻箱、伏安法实验器材。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照明电路中灯泡的亮度不同,引导学生思考灯泡亮度不同的原因。
2. 电阻的概念及符号单位(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电阻的定义,知道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导体的一种属性。
(2)让学生掌握电阻的符号为R,单位为欧姆(Ω)。
3.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2)让学生了解在研究电阻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用控制变量法。
4. 电阻的测量教师讲解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并进行实验演示。
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电阻的阻值。
5.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有关电阻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电阻的概念、符号及单位;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的测量方法。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 请举例说明生活中应用电阻知识的地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要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电阻的基本知识,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14.1电阻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 14.1 电阻教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情景引入、随堂练习的方式,旨在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电阻的概念和性质,提高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掌握电阻的基本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电阻的概念、性质和单位,知道电阻的影响因素。
2. 技能目标: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学会使用电阻表测量电阻,提高动手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电阻的基本知识,知道电阻的影响因素。
难点:让幼儿学会使用电阻表测量电阻,理解电阻的计算公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阻表、导线、灯泡、电源、电阻箱等。
2. 学具:每人一套电阻实验套件,包括电阻箱、导线、灯泡等。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引导幼儿思考灯泡亮度与电阻的关系。
2. 讲解电阻的概念和性质:向幼儿讲解电阻的定义、单位、影响因素等。
3. 演示实验:用电阻箱、导线、灯泡等教具,演示电阻的变化对灯泡亮度的影响。
4. 动手实践:让幼儿分组进行电阻实验,观察电阻变化对灯泡亮度的影响,并记录实验数据。
5. 讲解电阻表的使用方法:向幼儿讲解电阻表的结构、功能、使用方法等。
6. 测量电阻:让幼儿使用电阻表测量实验中的电阻值,并记录数据。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让幼儿掌握电阻的基本知识,知道电阻的影响因素。
2. 难点:让幼儿学会使用电阻表测量电阻,理解电阻的计算公式。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了电阻的概念和性质,通过动手实践,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幼儿对电阻表的使用方法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观察家中的电器设备,了解电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幼儿能掌握电阻的基本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14.1电阻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的第一节——电阻。
具体内容包括:电阻的概念、电阻的计算公式、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以及如何测量电阻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阻的概念,理解电阻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公式计算电阻的大小。
2. 引导学生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阻的概念、电阻的计算公式、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难点:电阻的计算公式的运用,以及如何测量电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电阻器、电压表、电流表、导线、电阻测量仪等。
学具:笔记本、导线、电阻器、电压表、电流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电路,引导学生思考电路中电流流动的过程。
2. 电阻的概念:通过多媒体展示电阻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电阻的含义,并介绍电阻的单位——欧姆。
3. 电阻的计算公式:讲解电阻的计算公式R=V/I,让学生了解电阻的计算方法。
4.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实验观察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如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等。
5. 测量电阻:教授如何使用电阻测量仪测量电阻,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6. 例题讲解:运用电阻的计算公式,讲解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电阻的计算题目,让学生现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电阻的概念2. 电阻的计算公式:R=V/I3.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4. 电阻的测量方法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列电路中的电阻值。
电路一:一段长度为10cm,横截面积为2mm²的铜导线,其电阻为多少?电路二:一个电压为6V,电流为3A的电路,其电阻为多少?2. 答案:电路一:电阻=10cm2mm²/100cm²1.65Ω/mm²=0.33Ω电路二:电阻=6V/3A=2Ω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情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阻的概念,通过实验和例题,使学生掌握电阻的计算方法。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14.1《电阻》教学设计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14.1《电阻》教学设计作为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孩子们的教育有着深厚的理解和热爱。
我始终认为,孩子们的学习应该以他们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是以实践活动为主,通过孩子们亲手操作,观察和体验电阻的变化,让他们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电阻的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了解电阻的基本概念,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以及理解电阻与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能够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会使用电阻表测量电阻,能够解释电阻、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是让孩子们掌握电阻的概念和测量方法,理解电阻与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是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践活动,自己发现和理解电阻的变化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包括电阻表、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电阻器等。
学具包括笔记本、彩色笔、实验记录表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孩子们观察电流通过不同电阻时的变化,引发他们对电阻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电阻的概念,介绍电阻的单位,让孩子们理解电阻是电流流动的阻碍。
3. 实践: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使用电阻表测量不同电阻的值,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4. 讨论:让孩子们根据实验结果,讨论电阻与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引导他们自己发现电阻的变化规律。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自己发现和理解电阻的变化规律。
活动的难点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电阻与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次活动的效果,观察孩子们对电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根据他们的反馈,调整下一步的教学计划。
同时,我会引导孩子们进行拓展延伸,鼓励他们自己设计实验,探索电阻的更多性质。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希望能够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阻的概念。
重点和难点解析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苏科版九年级 14.1 电阻 教案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14.1 电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14章第1节,主要内容包括:1. 电阻的概念及其符号表示。
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3. 电阻的测量工具:伏安法测电阻。
4. 欧姆定律:电流I与电压U和电阻R之间的关系,公式为I=U/R。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符号表示方法。
2. 掌握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3. 学会使用伏安法测量电阻,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4. 理解并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及其综合应用,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的因素,伏安法测电阻,欧姆定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伏安法测电阻实验器材。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物理教材,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实例,如照明电路中灯泡的亮度与电阻的关系,引出电阻的概念。
2. 讲解电阻的概念及其符号表示,讲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3. 演示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测量不同电阻值。
5. 运用欧姆定律解释实际问题,如照明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6. 课堂练习: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电阻的概念及其符号表示。
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3. 伏安法测电阻。
4. 欧姆定律:I=U/R。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已知一段导体的长度为2m,横截面积为0.5cm²,材料为铜,求该导体的电阻。
答案:根据电阻的计算公式R=ρL/S,其中ρ为铜的电阻率,取值为1.68×10^8Ω·m,L为长度,S为横截面积。
代入数据计算得到电阻R=1.68Ω。
2. 题目:一个电路中,电流为2A,电压为3V,求电路中的电阻。
答案:根据欧姆定律I=U/R,代入数据计算得到电阻R=1.5Ω。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一节《电阻》教学设计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一节《电阻》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一节《电阻》。
教材主要介绍了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以及电阻的测量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电阻的定义: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电流通过导体时所遇到的阻力。
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3. 电阻的测量:利用欧姆表或电阻箱等仪器测量电阻的大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2. 使学生掌握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电阻变化。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阻的概念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 教学重点:电阻的测量方法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欧姆表、电阻箱、导线、灯泡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路,如家庭电路、手机充电器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电路中的电阻是如何影响电流的。
2. 概念讲解:介绍电阻的定义,解释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3. 影响因素分析:讲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包括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4. 电阻测量方法:介绍利用欧姆表和电阻箱测量电阻的方法,并进行演示。
5. 例题讲解:运用实际例子讲解如何根据电阻的大小分析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六、板书设计1. 电阻的概念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3. 电阻的测量方法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列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电路图:电源电阻1 灯泡电阻2 地已知:电源电压为12V,电阻1为5Ω,灯泡电阻为10Ω,电阻2未知。
2. 答案:(1) 电阻2为2Ω时,电路中的电流为2A,灯泡两端的电压为8V。
苏科初中物理九上《14.1 电阻》word教案 (6)
课题:第十四章第三节伏安法测电阻主备人课型新授课验收结果:合格/须完善时间年月日分管领导课时1课时第 12 周第 1 课时总第 23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巩固和加深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2.进一步掌握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规则.3.通过使用滑动变阻器,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巩固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对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2.通过学生根据实验课题选择仪器、设计实验、制订实验操作方案等,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3.通过实验探究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做电学实验的良好习惯和一般方法。
学会伏安法测量电阻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操作、结论的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周密、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团结协作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在共同完成的操作及实验过程中,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根据实验课题的要求设计实验电路,掌握正确的操作顺序。
.2、教学难点:根据实验电路图进行实物连线,并排除接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故障。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新课的引入(提出问题)同学们上节课学习了欧姆定律,并已能用欧姆定律的公式做一些简单的计算,现在请同学们看这样的题目.用电压表测出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7.2 V,用电流表测出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为0.4 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多少?通过该题的计算,同学们有什么启示吗?如何知道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呢?这也让我们找到了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伏安法”测电阻。
学生进行计算并得出答案如果知道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计算出它的电阻。
可以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压和电流师生评价(自然引入,并板书课题)二:新课教学1、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1)教师简介“伏安法”:依据欧姆定律的一个变形公式R=U/I,用电压表,电流表同时测出电阻器的电压和电流值,就可以算出它的电阻,也就是间接测量它的电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十四章第三节伏安法测电阻
主备人课型新授课
验收结果:
合格/须完善时间年月日
分管领导课时1课时第 12 周第 1 课时总第 23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巩固和加深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2.进一步掌握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规则.
3.通过使用滑动变阻器,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巩固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对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学生根据实验课题选择仪器、设计实验、制订实验操作方案等,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做电学实验的良好习惯和一般方法。
学会伏安法测量电阻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操作、结论的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周密、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团结协作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共同完成的操作及实验过程中,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根据实验课题的要求设计实验电路,掌握正确的操作顺序。
.
2、教学难点:根据实验电路图进行实物连线,并排除接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故障。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新课的引入(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节课学习了欧姆定律,并已能用欧姆定律的
公式做一些简单的计算,现在请同学们看这样的题目.
用电压表测出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7.2 V,用电流表测出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为0.4 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多少?
通过该题的计算,同学们有什么启示吗?
如何知道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呢?
这也让我们找到了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伏安法”测电阻。
(自然引入,并板书课题)学生进行计算并得出答案
如果知道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计算出它的电阻。
可以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压和电流
师生评价
二:新课教学
1、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
(1)教师简介“伏安法”:依据欧姆定律的一个变
形公式R=U/I,用电压表,电流表同时测出电阻器的电压和电流值,就可以算出它的电阻,也就是间接测量它的电阻。
这种测量电阻的方法就称为“伏安法”。
(2)教师指导学生按要求画出电路图(如课本87页图14—12a图)。
学生画电路图。
2、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教师提示: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的状态;滑动变阻器滑片应放位置。
(2)请学生判断电流表及电压表所用量程。
教师根据学生接受情况进行引导:一种是用试触法判断;另一种是用欧姆定律判断。
(3)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电阻器两端的电压和电流,填入表中。
3、分析与讨论
(1)交流:用口述展示3——5组的数据表格。
(2)讨论:实验中测量多次的意义。
(多测几组不同的电流和相应电压的数据,就可以得到多个电阻的测量值,从而可以通过取平均值的方法,去掉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偶然误差,提高物理量的测量精确度.“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
(3)分析:
电压表指针偏得过了,出了刻度线以外,是什么原因?如何处理?(所选量程较小,改用较大的。
)电流表指针偏转角度过小,是什么原因?如何处理?(所选量程较大,改用较小的。
)
电表指针反偏是为何?(电流表的“+”、“-”接线柱接反了。
)
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所起的作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从而改变灯泡两端的电压以进行多次测量。
)
往往在实践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遇到问题要勇于去找到问题的答案并力求解决它。
学生清点挑选实验器材。
教师深入到小组和实验骨干巡回指导。
学生操作,读数,填表。
再分别计算出电阻器的电阻值。
整理实验器材
学生认真听课并分析思考回答
三、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这堂实验课并强调:电学实验要求严格,操作要规范,步骤要严谨,否则,易损坏器材,或达不到实验目的。
期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会做得更好。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原理:由I =
R U 得 R =I
U 实验器材:干电池组、电压表、电流表、电阻器、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
实验电路图: 实验步骤:
1.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
应断开,导线不能交叉。
)
2.检查电路无误后,将滑动变阻器滑片调至滑动
变阻器阻值最大的位置.
3.合上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被测电阻器两端的电压,测
出通过电阻器的电流和电阻器两端的电压,分别记下三组对应的电流和电压的数值,将测量的电流和对应的电压值,填入数据表格对应的空格内.
4.根据欧姆定律I =
R U 的变形公式R =I
U
算出电阻器的电阻并求出其平
均值.作为所测电阻器的阻值.
数据表格及记录:
实验次数 电压U (V ) 电流I (A ) 电阻R (Ω)
1 2 3
电阻器电阻的平均值:3
3
21R R R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