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检测题13
2013高考语文基础知识题汇编(精校无错版)参考答案

11、重庆卷 1.C(A.报—抱;B.juã—jiǎo;D.拴—栓) 2.B(惊艳:看到了非常美丽的事物而惊奇、内心 受到震动。是动词,不是“惊人的艳丽”,也不 是使动用法的“使艳惊”,而是“因艳而惊”。A. 延宕:拖延,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C.蝇营狗 苟:比喻为了追逐名利,不择手段,像苍蝇一样 飞来飞去,像狗一样的不识羞耻;D.独树一帜: 单独树立一面旗帜。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家。)
4.B(A “尤其”和“更”重复,删掉其中的 一项。C 搭配不当,将“工作”改为“任务”。 D 句式杂糅,将“以„„为准”去掉,或者把 “采用的”的去掉) 5.A(B “心者”后加逗号,“可现”后的逗 号改为分号。C 省略号与“等等”重复,去掉 “等等”。D 将第一个顿号改为逗号)
10、湖南卷 1.C (“静谧”的“谧”,应读“mì”;“可 塑 性”的“塑”应读“sù”;“力能扛鼎”的“扛” 应读“gāng”) 2.D(A 关怀备至 B 幅员 C 耽误) 3.B (“文化„„既要传承它,更要创 新和发展它”暗换主语,应改为“我们既要传承 它,更要创新和发展它”) 4.C (“瞻前顾后看语境”,“闲情”是看与 听, “只见”对应“不见”,选定B与C,“从午后一 直坐到日暮黄昏”紧接“月儿挂上柳梢”,写出
14. C(A “300多部电影前来参与”不合逻辑;B “提出” 与“质”重复;D语序不当。“不仅”应移至“电子商务” 之后 ) 15. ④“不但要用”和①“更要用”肯定表达的是一个意 思,所以它们连着。②“所受教育的不同”和⑥“这里说 的教育是广义的”是一个整体,所以它们也要紧连着) 16.网络发起拒绝浪费的“光盘行动”,网友及媒体纷纷 响应,众多志愿者进行实地宣传。 17.月亮眨着明亮的眼睛,向你传送太空的神秘。 梅花摇着婆娑的身姿,向你展现冬日的神韵。 长城敞开广阔的胸襟,向你告白神州的魅力。
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检测 图文转换 新课标.pdf

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检测 图文转换新课标 1.下面是我国近三年留学生情况的调查结果,根据图表中的数据,请简要说明我国留学生情况变化的三条规律。
近三年中国留学生人数调查(单位:万人) 时间留学生总人数公费自费本科、研究生中学生2008年17.981.8216.1616.341.642009年22.931.9420.9919.353.582010年28.471.9226.5521.506.97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国留学人数连年递增;(2)留学人数增加以自费留学为主;(3)留学出现低龄化趋势。
2.阅读下面的材料和表格内容,请用简明的文字概括《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的主要变化。
(50字以内) 近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指出,《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拟将减除费用标准(即“最低纳税起点”),由原来的2000元/月提高到3000元/月。
这既考虑了当前居民消费性支出情况,也考虑了今后几年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增长情况。
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减除一定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现行税率修订后税率级数含税额距税率级数含税额距税率105%105%250010%2150010%3200015%3450020%4500020%42000025%52000025%54000030%64000030%66000035%76000035%780 00045%88000040%———910000045%———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答案】新税法提高了减除费用标准,减少了级数;提高了高收入者的税负,降低了中低收入者的税负。
高考语文真题汇编——基础知识(2013全国卷新课标Ⅰ)

高考语文真题汇编——基础知识(2013全国卷新课标Ⅰ)2013全国卷新课标Ⅰ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他性格比较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但是一到课堂上就变得振振有词,滔滔不绝,所以他的课很受学生欢迎B.泰山几千年来都是文人墨客们向往的圣地,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中,留下了众多颂扬泰山的诗词文章C.张经理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如电光火石,让小余心头淤积的阴霾顿时消散,再次燃气争创销售佳绩的激情D.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上只剩他们几家平分秋色【答案】B【解析】A、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这里是望文生义可用滔滔不绝B、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使用正确C、电光石火:比喻事物瞬息即逝嫌多形容事物像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逝这里是望文生义D、平分秋色:指双方各占一半指的是双方,此处是几家,用错对象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对于传说中这类拥有异常可怕力量的动物,尚武的古代欧洲人的真实心态恐怕还是敬畏多于憎恶的B.杜绝过度治疗,除了加强宣传教育外,还要靠制度保障一聊机构正常运转,调控盲目扩张的逐利行为C.作者观察细致,一泓清潭,汩汩流水、郎朗歌声,都能激发他的灵感,都能从中找到抒情叙事的切入点D.过于重视教育功能,文学作文会出现理性捆绑感性,思想大于形象,甚至全无艺术性,变成干巴巴的说教【答案】A【解析】B、动宾搭配不当将调控改为严惩C、偷换主语第二个都能改为使他D、缺少宾语,在形象后加的问题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当代艺术博物馆今日举办名为风物的展览,展出了几位画家、摄影师的作品,,,,,能启发我们发现身边的奇景和诗意①因此无论多么微不足道的事物都可变成艺术主题②展出的作品大部分都体现出细节带出重点的风格特点③彰显出艺术独具的神奇力量④作品展示的都是他们在美国南部腹地、新西兰北岛旅行时留下的记录⑤内容从自然环境、建筑、各类标志,到人物、室内布置,覆盖面很广⑥而且带有叙事意味,每件作品都想日常世界的一个短篇故事A.②⑥⑤④③①B. ②③①④⑤⑥C.④⑤②①⑥③D. ④⑥⑤①③②【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考虑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④⑤是说摄影的地点和内容,应连在一起②是对这些作品的风格的总体评价,①是对细节的进一步说明,所以②①应相连⑥是这些作品的又一个特点,而且表示递进关系,⑥应在①之后所以答案选C。
2013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试题和答案

2013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试题和答案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只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
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大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
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收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林非子》。
《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木书戍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侠籍大黄出上,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牛长沙马王堆三亏汉基出土的串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以抄写于文帝初。
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
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沐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妙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
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二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皇帝书》的引用阐发。
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仿真模拟检测(六)

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仿真模拟检测(六)(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对弈./友谊.秘籍./慰藉.分.发/分.外B.联袂./昧.心轶.事/秩.序创.伤/重创.C.缉.私/嫉.妒隔阂./核.算桂冠./冠.军D.祛.除/趣.谈轻佻./跳.动湖泊./停泊.【解析】A.yì、jí/jiè、fēn/fèn;B.mèi、yì/zhì、chuāng;C.jī/jí、hé、guān/guàn;D.qū/qù、tiāo/tiào、pō/bó。
【答案】 D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我们不能忽略的是,既称为小品文,它必须短小精悍....,言简意赅....。
相对地说,篇幅不宜太长。
乐毅的《报燕惠王书》和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以及诸葛亮的《出师表》和李密的《陈情表》,不能不说是肺腑之言....和性灵之作,但由于它们的篇幅长,就不能算作小品文。
有的文章虽短,而且具有一孔之见....,如柳宗元的《读论语》和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可是作者在篇中毕竟过多地诉诸理性而不是感情的自然流露,当然也不能居于小品之列。
A.短小精悍B.言简意赅C.肺腑之言D.一孔之见【解析】一孔之见:从一个小窟窿里面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多用作谦辞)。
此处不符合语境。
【答案】 D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日本防卫大臣北泽俊美在内阁会议后的记者会上指出,海上自卫队的P3C反潜机除每天在东海进行一次监视飞行外,电子侦察机EP3也加强监视。
B. 蒋介石的形象在《亮剑》《人间正道是沧桑》《潜伏》等电视连续剧中有了重大突破,经历了从脸谱单一到性格复杂、从丑化到如实还原的变化。
C. 长虹LED系列电视采用侧入式LED背光源,具有超薄、色域广、寿命长、画质稳定、节能省电、环保健康等在彩电新技术开发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核按钮】(湖北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第13单元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翻译

第13单元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翻译《考试说明》在“古代诗文阅读”的“理解”能力层级列有一个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这个考点考查的是对文中的句子意思的理解和翻译,实质是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和“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等基础能力的综合考查。
《考试说明》正文虽没有对文言文的“断句”提出要求,但是在“题型示例”中有断句的题例,而且近几年湖北省语文高考试卷中也有断句题出现。
其实,断句的能力,也是对文意的理解能力。
因此,我们将“断句”与“翻译”视为一个考点,也列入本单元。
鉴于高考对浅易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基于对文本的整体理解,本单元特地设置了“文言文的整体阅读”一节,结合典型题例,讲解整体阅读的方法,用“相关链接”的形式列在本单元“考点梳理”之后,作为“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这一部分的总结。
一、(2011·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19分)谏成帝营陵寝疏 [西汉]刘 向臣闻贤圣之君,博观终始,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
孝文皇帝居霸陵,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岂可动哉!”张释之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①南山犹有隙;使其中无可欲,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夫死者无终极,而国家有废兴,故释之之言,为无穷计也。
孝文寤焉,遂薄葬,不起山坟。
《易》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
”棺椁之作,自黄帝始。
黄帝葬于桥山,尧葬济阴,丘陇皆小,葬具甚微。
文、武、周公葬于毕,秦穆公葬于雍橐泉宫祈年馆下,皆无丘陇之处。
此圣帝明王、贤君智士远览独虑无穷之计也。
逮至吴王阖闾,违礼厚葬。
十有余年,越人发之。
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
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
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
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
2013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检测题26解析

2013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检测题26解析第一篇:2013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检测题26解析课后强化作业26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自从有新闻那天起,它便裹挟..着虚假的音符扑向人类,混淆视听,摧毁新闻的本质,严重扰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新闻乱象。
B.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所..,不同的交际对象,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力争做到准确、得体。
C.桑兰官司的真相,外界自然难以说得出个所以然,但她和经纪人俨然..是在打一场网络官司。
D.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认为,要进一步改善..中国贸易平衡状况,使那些看不见的进口变成实实在在的进口,使那些虚高的价格变成老百姓能够实实在在享受的价格。
【答案】B 【解析】场所:活动的处所。
而题干中的语意的范围要大,应包含时间、地点、情况等,应改为“场合”。
A.裹挟:(形势、潮流等把人卷进去,迫使其采用某种态度。
C.俨然:形容很像。
D.改善:改变原有情况使好一些。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水为天地至柔之物,却________着不尽的力量,河中圆圆的鹅卵石就是明证。
治水,不二法门是________,不违其本性,不悖大自然的规律。
同样是征服,鲧________以刚治之,终究大业未成,________送了自己身家性命;而禹以柔治之,最终降伏洪魔,造福苍生。
A.孕育因地制宜妄想反而B.蕴含因势利导希望却C.蕴含因势利导妄想反而D.孕育因地制宜希望却【答案】C 【解析】蕴含:包含。
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因势利导:顺着事情的发展趋势加以引导。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方法。
妄想:狂妄的打算。
希望: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某种情况。
“反而”含有反面递进的意思,“却”仅仅是转折。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真正的自助者是令人敬佩的觉悟者,他会________困难,而困难在他的面前也会令人奇怪地轰然倒地——这个过程简直犹如天神相助。
高考语文真题汇编——基础知识(2013江西卷)

高考语文真题汇编——基础知识(2013江西卷)2013江西卷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衣着(zhu)果脯(fǔ)给(gěi]养揆情度(du)理B、蟊(mo)贼呵(hē)护湍(tuān)急模棱(lng)两可C、载(zi)体供(gng)认涔(cn)涔呱(guā)呱坠地D、愠(yn)色角(jiǎoj)色畏葸(xǐ)殒身不恤(x)【答案】B【解析】A(jǐ)养①所需物质和食物、饲料、燃料等的储备②供给军队人员的主食、副食、燃料和军用牲畜的饲料等的统称揆情度理ku qng du lǐ揆:估量揣测;度:猜想按照情和理估量,推测C、呱呱坠地gū gū zhu d形容婴儿出生或事物问世D、角(ju)色殒身不恤yǔn shēn b x殒:牺牲;恤:顾惜牺牲生命也不顾惜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松驰回溯卫戍皇天后土B、辨认影牒荣膺残羹冷炙C、豆蔻聘礼修葺金壁辉煌D、城阙编纂恻隐亭亭玉立答案:D【解析】A、松驰(弛)B、影牒(碟)C、金壁辉煌(碧)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1)家庭的使他从小对美就有敏锐的感悟,乡村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线条使他陶醉不已(2)那个时候的中国,社会动荡,经济秩序极为混乱,物价,人民苦不堪言(3)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全体职工都总经理罗阳献身国防事业的崇高精神打动A、熏陶青云直上为而B、熏染青云直上为而C、熏陶扶摇直上为所D、熏染扶摇直上为所【答案】C【解析】熏陶人的思想行为因长期接触某些事物而受到好的影响熏染人的思想和生活习惯逐渐受到影响(多指不良的)扶摇直上扶摇: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青云直上青云:指青天;直上:直线上升指迅速升到很高的地位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左拐;继续向前,走到第二个十字路口,还是左拐,跨过马路,就是图书馆B、芸斋主人说:鲁迅先生有言: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C、蝴蝶纵有千般不是,还是有一桩长处:不做室中物!飞,则飞于野;舞,则舞于田D、血战长空以独特视角关注抗战时期中国空军的历史,剧中主要角色均有历史原型【答案】C【解析】A、还是左拐后的逗号应为分号因为句子涉及走到走到跨过三种情况B、冒号连用错误D、血战长空是电视剧的名字,应该用书名号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女性学者被称为美女学者,我还听过美女主持美女政治家的说法,估计没被我漏举的还有不少B、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生活用品以及床上用品都应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C、当前某些引起轰动的影视作品,也许在两年后,甚至五年以后就会被人遗忘得一干二净D、俄罗斯有发展远东的计划,中国有振兴东北的战略,如果有效对接,可能实现双赢,不过目前还只是一种期待【答案】D、【解析】A、双重否定不当应该为没被我例举的还有不少或被我漏举的还有不少B、选购指挑选购买(商品),即通过对商品的比较,从中挑选出自己需要的商品进行购买自主指自己作主,不受别人支配可见自主修饰选购显得多余也许有学生会认为生活用品包含了床上用品实际上床上用品指摆放于床上,供人在睡眠时使用的物品,包括被褥、被套、床单、床罩、床笠、枕套、枕芯、毯子、凉席和蚊帐等而生活用品是生活中常用的一些物品的统称,例如牙膏,脸盆,衣架等C、五年以后比两年后忘得多是自然而然的事,体现不出递进,二者应该换个位置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让他的学生谈谈各自的志向,子路抢着发言,冉有、公西华、曾皙是在老师点名后才发言的最后,曾皙的发言得到了老师的赞许(《论语》)B、小说主人公大卫的母亲改嫁后,继父对大卫的管教近乎残忍,强迫他挂着写有小心!他咬人!的纸板牌,并把他送往伦敦的寄宿学校《大卫科波菲尔》)C、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王熙凤的判词是:凡鸟偏从末世来,都只爱慕此生才一从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红楼梦》)D、堂吉诃德沉迷于骑士小说,忍不住要去行侠仗义他四处冒险,上演了很多闹剧他大战风车,以致连人带马摔在地上,折断了长枪(《堂吉诃德》)【答案】B【解析】大卫科波菲尔来到了寄宿学校当时正值假期,学校没有一个学生,有一种阴森的味道梅尔先生(老师)告诉他得背着一块上面写着小心!他咬人!的告示牌而非继父强迫他挂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强化作业十三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怒蛙说日有乌,月有蛙。
蛙与乌相遇,乌戏蛙曰:“若,脔肉耳。
跃之,高不咫尺,焉能为哉!”蛙曰:“吾已矣,若无靳我!”乌曰:“若亦能怒邪?”蛙曰:“吾翘吾腹,翳太阴之光;呀吾颐,啖其壤,瞠吾目,列星不能辉,奚不能怒!若不吾信,月于望,吾怒以示若。
”其望.,月果无光。
他日,蛙遇乌曰:“曩吾怒,得毋惕乎?”乌曰:“若焉能惕.我哉!吾振吾羽,翳太阳之光;肆吾咮,啄其壤,徐以.三足蹴之,天下不敢宁而居。
吾视若之怒,眇.矣,奚以若惕为!若不吾信,月于朔,吾怒以示若。
”其朔,日果无光。
啬人伐鼓,驰且.走焉。
又他日,乌遇蛙曰:“吾怒也,何如?”蛙曰:“始吾谓极威矣,而不知子之威震于我也。
”日之驭曰羲和,傍闻之曰:“噫,何谓威!吾疾其驱,六龙不敢稽吾辀;吾赫其燥,云不敢云,雨不敢雨,风不敢风;八土之埏,吾能赫其肤;万壑之阴,吾能秃其.毛;百川之流,吾能杜其液;且彼与若敢言怒哉!若不吾信,吾怒以示若。
”于是果旱暵者半载,凡天地之间病之。
他日,羲和遇乌曰:“吾怒也,何如?”乌吓然曰:“始吾谓极威矣,而不知子之.威震于我也。
”飞廉、丰隆、屏翳者闻之,相与造.羲和,诮焉曰:“若矜而怒邪!吾当威示若。
吾三人者,嘘其气,足以幂乾坤之倪;噀吾沫,足以赭嵩华之峰;啸吾声,足以颠四海掀九州而覆之也。
果尔,若乌能威!”言未既,丰隆嘘焉,屏翳嘎焉,飞廉啸焉。
莫昼莫夜,弥山漫谷者,亦半载。
呜呼!司造化之权而私以怒竞,民物奚罪哉!(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其望.,月果无光 望.:远望 B .若焉能惕.我哉 惕:使……恐惧 C .吾视若之怒,眇.矣 眇:微小 D .相与造.羲和 造:前往 【答案】A【解析】望:望日。
天文学上指月亮圆的那一天。
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徐以.三足蹴之②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B.⎩⎪⎨⎪⎧ ①啬人伐鼓,驰且.走焉②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 C.⎩⎪⎨⎪⎧ ①而不知子之.威震于我也②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D.⎩⎪⎨⎪⎧①吾能秃其.毛②曾益其.所不能 【答案】D【解析】A 项,介词,用,拿。
B 项,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又。
C项,结构助词,的。
D项,①句“其”,代词,第三人称领属关系,它的;②句,代词,第三人称,他。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现掌权者“私以怒竞”的一组是()①吾已矣,若无靳我②吾翘吾腹,翳太阴之光③啬人伐鼓,驰且走焉④吾疾其驱,六龙不敢稽吾辀⑤飞廉、丰隆、屏翳者闻之,相与造羲和⑥丰隆嘘焉,屏翳噀焉,飞廉啸焉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④⑥D.③⑤⑥【答案】C【解析】文中乌鸦、蛙、羲和、飞廉、丰隆、屏翳都是传说中的自然界的主宰者,为掌权者的代表;“私以怒竞”指它们私自用发怒来互相争胜。
①是蛙对乌鸦戏弄之语的回复,③是乡民遭遇日食的恐慌状态,⑤是飞廉、丰隆、屏翳相伴造访羲和,这三句都不能够表现“私以怒竞”;排除这三项的只有C项,可知C为正确答案。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寓言,乌鸦、蛙、羲和、飞廉、丰隆、屏翳这些古代传说中的自然界的主宰者,象征着当时社会上具有大小不同权势的各级封建官吏。
B.本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了掌权者私自用发怒来互相争胜的卑劣行径,痛斥了他们仗恃淫威“私以怒竞”给社会和人民带来极为深重的灾难。
C.文中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蛙以月食、乌以日食、羲和以干旱、丰隆以吹气、屏翳以喷沫、飞廉以啸叫的方式各自展示发怒的情态。
D.在作者看来,那些掌管天地的权贵彼此之间矛盾重重,互不买账,动辄竞相使怒逞威,而那些受害的民众只能逆来顺受,丝毫不敢有怪咎之意。
【答案】D【解析】D项,“那些掌管天地的权贵彼此之间矛盾重重”于文无据;“受害的民众只能逆来顺受,丝毫不敢有怪咎之意”曲解文意,句末“民物奚罪哉”意思是“民众万物有什么罪啊”。
“罪”在句中意思是“罪过”,而不是“怪罪”、“怪咎”的意思。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不吾信,月于朔,吾怒以示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始吾谓极威矣,而不知子之威震于我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于是果旱暵者半载,凡天地之间病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你要不相信我,到初一那天,我发怒给你看。
(2)原来我认为自己最威风,却不知您的威风强过我。
(3)于是果然干旱了半年,凡是天地之间(的生命)都因为这而遭灾。
【参考译文】(传说)太阳上有(三只脚的)乌鸦,月亮上有蛙。
(一天)蛙与乌鸦相遇,乌鸦嘲弄蛙道:“你,肉块而已。
跳,高不过咫尺,能有什么作为!”蛙说:“我不计较你(的无理),你别嘲笑我!”乌鸦说:“你也能发怒吗?”蛙说:“我挺起我的肚子,(能)遮蔽月亮的光亮;张开我的下颚,(能)吃月亮的土壤;瞪我的眼睛,众星就不能发出光辉,怎么可能不能发怒!你要不相信我,到月圆那天,我发怒给你看。
”月圆那天,月亮果然无光。
过些天,蛙遇见乌鸦说:“上次我发怒,你是不是被吓着了?”乌鸦说:“你怎么能吓着我啊!我振动我的羽毛,(就能)遮蔽太阳的光亮;随意用我的嘴,(就能)啄太阳的土壤,慢慢用三只脚趾踢太阳,天下人没有能够安居的。
我看你的发怒,小(菜一碟)呢,怎么会因为你而吓着呢!你要不相信我,到初一那天,我发怒给你看。
”那个月初一,太阳果然无光,乡民敲锣打鼓,又跑又窜(救日)。
又一天,乌鸦遇见蛙说:“我发怒了,怎么样?”蛙说:“原来我认为自己极其威风,却不知您的威风强过我。
”给太阳驾车的神名叫羲和,在旁边听了说:“噫,什么叫威风!我疾驰驾着太阳的车,六条龙不敢怠慢我驾的车。
我(因)太阳的燥热发怒,云不敢再动,雨不敢再下,风不敢再吹;八方的土地,我能灼热地皮;万丈深壑的阴暗处,我能让它寸草不生;百川的流水,我能堵塞它的水;而你和他还敢说怒吗!你们要不相信我,我怒给你们看。
”于是果然干旱了半年,凡是天地之间(的生命)都因为这而遭灾。
后来的一天,羲和遇见乌鸦说:“我发怒了,怎么样?”乌鸦害怕地说:“原来我认为自己最威风,却不知您的威风强过我。
”飞廉(风神)、丰隆(雷神)、屏翳(雨神)听说,相伴造访羲和,讥讽(他)道:“你自夸怒啊!我们应当施威给你看。
我们三位神仙,吹出的气,足以覆盖乾坤的边际;喷出的唾沫,足以使嵩山、华山的山峰光秃;啸叫出的声音,足以颠覆四海掀翻九州。
果真如此,你怎么能算威风!”话音来落,丰隆吹气,屏翳喷沫,飞廉啸叫。
(顿时)没日没夜,弥山漫川,也是半年。
呜呼!掌管造化的权力却私自用来比赛发怒的威风,民众万物有什么罪啊!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记鸽叶侯之家获二鸽,缚其翅而畜之野。
狸者知其不能也,攫而食其雌。
雄者怒,奋其喙啄狸,狸嗥而去。
不数日,复获一焉,狸至而又食之,然以前被啄故,若惮雄,不敢近。
雄因自恃其强,不为备,局无何,竟为狸所食。
吾观狸、鸽之事,有深感焉。
当夫狸之始至也,盖欲攫鸽雌雄而并食之矣。
然而力疲于雌,又度雄知必死而致力,则权.且鸣嗥而去,以避其锋:兵法所谓穷寇勿追,强而避之之说也。
及至再至非不欲先食雄然而知雄必备而雌无备故先易而后其难且示雄以若独食雌者而使之不忌:兵法所谓诱之骄之者也。
至是而雄固已怠.矣,乘其怠而突取之,则计无不得:兵法所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者也。
吁!狸所为悉合于兵法,鸽乃游其术中而不悟也。
吾思鸽之与狸,诚为非敌;然雄啄狸,狸始未尝不畏。
使彼雌雄者并力相扶,以与狸为难,狸虽强,何至并.为所食哉!恃一己之强,而不知援其侪类;侪类亡而己亦随之,可慨也夫!抑吾又思之,夫鸽虽小鸟,然健而善飞,当其悬哨薄.云,虽鸷若鹰鹯莫能害,而何惧一狸乎?以见获于.人而畜之野遂不能飞,以不能飞而遂为所食,呜呼!人亦有鸽之悲乎。
(有删改)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权.且鸣嗥而去权:权衡B.至是而雄固已怠.矣怠:懈怠C.何至并.为所食哉并:皆,全D.当其悬哨薄.云薄:接近【答案】A【解析】权:姑且、暂且。
7.下列各句中加点中的“于”字,与“以见获于人而遂不能飞”中的“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C.而智勇多困于.所溺D.为降虏于.蛮夷【答案】C【解析】C项与例句中的“于”一样,都是介词,表示引出被动行为的施事者,相当于“被”。
A项,“于”是介词,引进动作的方向或对象,可译为“对”。
B项,“于”是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比”。
D项,“于”是介词,可译作“在”。
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及至再至非不欲先食雄然而知雄必备而雌无备故先易而后其难且示雄以若独食雌者而使之不忌A.及至再至/非不欲先食/雄然而知/雄必备而雌无备/故先易而后其难/且示雄以若独食/雌者而使之不忌B.及至再至/非不欲先食雄/然而知雄必备而雌无备/故先易而后其难/且示雄以若独食雌者/而使之不忌C.及至再至/非不欲先食雄/然而知雄必备而雌无备/故先易而后其难且示雄/以若独食雌者/而使之不忌D.及至再至/非不欲先食/雄然而知雄必备/而雌无备故/先易而后其难/且示雄以若独食/雌者而使之不忌【答案】B【解析】断句应先能读懂画线部分所表达的意思,并抓住其中的关键实词、虚词和句式特征来分析。
要抓住句中“然而”“故”“且”“而”等关键词。
9.结合文意,分析作者由叶侯之鸽先后为狸所食的故事得出了哪些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并力相扶”,齐心力,就能抵御外侮;如果“恃一己之强,而不知援其侪类”,必然导致最终的全部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