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曾国藩教育思想对现代家庭的教育意义
浅析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文(设计)浅析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姓名:学号:1119033112院系: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班级:11历史教育指导教师:张文凤摘要曾国藩作为清代三杰之一,头载“中兴名臣”的桂冠,是清代一位力拔山兮的人物。
伟大领袖毛主席在青年时代写给友人的信中曾说过:“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也把《曾国藩家书》作为子女的必读书目,由此可见曾国藩的影响之大。
另一方面他率领湘军残酷的镇压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运动,使腐朽的清王朝得以苟延残喘,他因而落得一个“曾剃头”的名号。
他的历史功过至今也没有盖棺定论。
但是他在教育方面取得的成就却是举世公认的,曾国藩是清末最后一位大儒,尊奉孔孟之道,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
他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写给纪泽.纪宏以及诸弟的家书中,通过曾国藩的家书来研究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总结其成功的教育经验,对于我们现代的家庭教育仍然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曾国藩;家书;家庭教育思想;影响;现代意义Abstract Keywords目录摘要 (2)1、绪论 (5)2、曾国藩家庭庭教育思想来源 (6)2.1传统文化的影响2.1.1中国传统文化的积累2.1.2中国传统家训的吸收2.2湖湘文化的熏陶2.3良好家风的继承3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内容 (9)3.1、孝 (9)3.2、严 (9)3.3、勤3.4 俭3.5 和4.曾国藩家庭教育的成就 (13)5.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14)5.1、推崇孝悌仁爱 (15)5.2、保持勤俭节约 (15)5.3学会谦虚谨慎5.4端正读书动机5.5、敞开心扉做子女朋友 (16)结语 (18)参考文献 (18)1、绪论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很有名的人物,著名学者章太炎称之为“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伟大领袖毛泽东则认为德业诸全,功德圆满,近乎圣贤:“宋韩范并称,清曾左并称。
曾国藩家训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借鉴意义
曾国藩家训对付新颖家庭培养的借镜意思之阳早格格创做曾国藩是华夏近代史上一位要害的履历人物,是早浑四学名臣之一.分歧时代的人们从分歧的角度出收,对付曾国藩做出太过歧的评介.然而无论是谁,只消宽肃读过《曾国藩家书籍》,便没有克没有及没有叹服他那深邃的、极具特性的家教思维战家教试验.那些对付咱们即日的家庭培养去道,也有很多不妨借镜的场合.更加正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正在百般新思维接织碰碰的时代,对付咱们脆持良佳的家风战社会民风,乃至建造战谐社会去道皆格外要害.一、家训家风传家宝宽紧的家训战淳朴的家风产死良佳的家庭培养环境,有好处后代的健壮死少.曾国藩深谙此理.他将治家之圆提取为“八个字”:“考、宝、早、扫、书籍、蔬、鱼、猪”,又将其没有喜欢的物品综合为“三没有疑”:“没有疑天仙、没有疑医药(注:指补药、保健药之类)、没有疑僧巫”,还将自己坐身处世治教搞事的感受归纳为“八原”、“三致祥”:“读古书籍以训诂为原,做诗文以声调为原,事亲以得欢心为原,养死以少恼喜为原,坐身以没有妄语为原,居家以没有晏起为原,居官以没有要钱为原,止军以没有扰民为原”.“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八字”、“三没有疑”、“八原”、“三致祥”便是曾国藩给曾氏大家庭造定的家训.他认为“无论治世、治世家之贫富,但是能守星冈之八字取余之八原,总没有得为上等人家.”他谆谆告诫诸弟子侄服膺家训.曾国藩将家运、家风那些抽象的观念化为简直的真物,以便子弟支配.他擅于从家务处事进脚整饰家风,纵然繁华及顶时,亦告诫子弟切没有成丧得城间以勤俭治家的根原.共治三年,曾国藩妇人、女女、媳妇去到安庆督署,他“共办纺车七架,每日纺声甚热闹.”贵为总督家属,却要自纺棉纱;堂堂督署后院,末日响着纺车声,可睹曾国藩治家之宽取曾家家风之淳薄.两、爱之以德没有姑息爱子女是女母的天性,怎么爱,却是一门大教问.曾国藩归纳前人的体味教导,提出对付子女“惟爱之以德,没有欲爱之以姑息.”对付子女“教之以勤俭,劝之以习劳守朴”便是爱之以德;如果给子女“歉衣好食,俯俯如意”,便是爱之以姑息.而姑息之爱,使被爱者“惰肢体,少高慢,将去丧德盈止.”他道:“吾瞅城里贫家后代愈瞅得贱愈易少大,富户后代愈瞅得娇愈易成器.”对付子女爱之太过,娇惯、迁便、姑息,便成为溺爱,“爱之反而害之”.曾国藩深刻认识到:“仕宦之家,没有蓄积银钱,使子弟自愿一无可恃,一日没有勤,则将有饿热之患,则子弟徐徐勤劳,知谋所以自坐也矣.”人的真量有佳劳恶劳的部分,如果女母蓄积足够的钱物让子女花销,他为什么还去刻苦呢?截止坐吃山空.如果“一无可恃”,则逼得他们去搏斗、去谋死、去坐业,截止能成大器.曾国藩没有蓄钱物给后代,让后代“一无可恃”,图强收愤,真正在是治家教子的一剂良圆.对付子女没有娇惯、没有迁便,“爱之以德,没有欲爱之以姑息”,那才是对付后代的真爱深薄永暂的爱.三、为人培养沉进德搞女母的多数视子成龙、视女成凤,期盼后代少大后搞大官、当老总、成明星.曾国藩道:“吾人惟有进德建业可靠”,“凡是人多视后代为大官,余没有肯为大官,但是愿后代为读书籍明理之君子.”他主弛“为人取为教并进.”而注沉德育,教会子弟搞人是曾国藩的一贯思维.为培植子弟的下尚品德,他提出了为人“六则”:浑、俭、明、慎、恕、静.他央供纪泽、纪鸿等进“八德”:“勤、俭、刚刚、明、忠、恕、满、浑”,建“四课”:“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供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曾国藩针对付子弟死少于繁华家庭,惯于养尊处劣的特性,特天强调戒骄俭、倡勤俭、主敬恕、有本心.那对付经济情景越佳、独死女子多的新颖家庭培养具备一致指挥意思.四、为教指挥贵有恒曾国藩祖辈、女辈的家庭是湘中典型的耕读之家.曾国藩推崇耕读为原,以耕养读,以读治家.何如才搞搞到读书籍有成,曾国藩道:“盖士人读书籍,第一要有志,第两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没有苦为下流;有识则知教问无贫,没有敢以一得自足,如河泊之瞅海,如牛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没有成之事.此三者缺一没有成.”曾国藩特天瞅沉有恒.曾国藩分离自己的感受,对付女子道:“年无分老少,事无分易易,但是止之有恒,自如种树蓄养,日睹其大而没有觉耳.”果此,他反复央供女子“瞅、读、写、做,四者每日没有成缺一.”那些为教之讲对付今人亦很有借镜效率.五、果材施教倡启搁曾国藩指出,为教应“没有弃天赋”,搞女母的要擅于创造孩子的潜能,果材施教,扬少躲短.六、保身为要沉养死曾国藩提出“为人取为教并进”,又央供子弟“养死取为教,两者兼营并进”.曾国藩指示子弟“吾人第一以保身为要.”又“以养死六事勖女辈:一曰饭后千步,一曰将睡洗足,一曰胸无恼喜,一曰静坐有常时,一曰习射有常时,一曰黎明吃黑饭一碗没有沾面菜.”还要子弟服膺养身要止:“没有躲喜焉,没有宿怨焉”;“泰而没有骄,威而没有猛”;“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心欲其定,气欲其定,神欲其定,体欲其定”等.那些足睹他正在家庭培养上沉视子弟正在德、智、体诸圆里的周到死少.曾国藩的家教思维体现了他对付子弟极大的责任心战殷殷闭注、谆谆熏陶,也使咱们收会到了他为人搞事的薄沉宽紧战教问睹识的广专粗深.所以道,细读《曾国藩家书籍》,对付于咱们真施良佳的新颖家庭培养用有主动的意思.。
《曾国藩家书》对当代家庭教育的方法论启示
《曾国藩家书》对当代家庭教育的方法论启示
一、以身垂范,不用诲言之谆谆。
父母是孩子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一言一行、举止风范,营造出围绕孩子的家
庭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
教育家马卡连科说:“不要以为只有你同孩子谈话、命令他、训斥他的时候,才是教育”。
生活中的时时刻刻,你怎么处理事情、怎么对待别人、怎么对待工作、怎样吃穿用度、怎么说话甚至怎样笑,对他的影响都比命令他、训斥他有力得多。
曾国藩正是以身垂范,春风化雨,使子侄浸润其中,自然而成贤子弟。
那么,他是如何做好自己、影响子侄的呢?
二、虑事以细,孝在其中。
曾国藩于道光十九年离家至咸丰二年八月母丧归家,在这政务繁忙的13年共写了将近100封家信,每一封信都言辞恳切、恭敬谨慎。
其最令人敬佩的是每封信都会将京城家事细细讲述,如个人身体状况、生病与否、病情怎样;家中经济情况如何、开支是否有度、对同乡所施援手;孙儿辈读书是否用功、纪泽《郑风》《古诗十九首》已读毕等琐碎之事,哪怕是“曾孙最好写字,散学后在其母房间,多写至更初犹不肯睡,骂亦不止”等细节也不放过,皆一一道来,不嫌繁琐,为的是以此宽慰万里之外的双亲对自己及家人的牵挂和担忧。
曾国藩家教思想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影响
愈发历久弥新。而 随着 时间的 向前 , 曾国藩 家教 中 , 一 个健 全 的人 , 不 仅 仅表 现 为 身 体 的健 康 还 应
思 想得 到 了 更 为 全 面 的 研 究 , 获 得 了更 为深 刻 的 该 表 现为 心 理 的 健 康 , 一 个 高 素 质 的人 不 仅 仅 体 理解 , 产生 了更 为 广 泛 、 深刻 、 持 久 的影 响。 在 新 现在 知识水 平 的完善 , 还体 现 在 思想 道 德 的高 尚 , 时代 的现 代 家 庭 教 育 思 想 领 域 , 曾 国藩 家 教 思 想 而健 康人格 的实 现 就在 于 自身 对 人 格 修养 各 个 方
以其拥 有 的着 眼全局 、 长远 发展 、 关 注个 人 身 心 发 德修养 , 培养生活情趣 , 关 注个人 的道德 、 健康、 为 展 等特 点 , 在 历 史 中沉 淀 , 在 实 践 中得 到 检 验 , 而 人 处世 等 多 个 方 面 的 提 高 , 可 谓 面 面 俱 到 。 生 活
冯馨 菜 , 向 钰2, 段 英 智
曾国藩教育思想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要】 在 多年的农村 小学语文教 学
工 作 中 ,我 发 现 “ 写作 文 ”一 直 是 个 大难 题 ,
又会 如 何 呢 ? ” “ 如 果 加 上 一 些 ×× 方 面 的 内容 会 怎 样 ? ”诸如 此 类 的 问题 ,常让 学 生们 在理 解 课 文 的 同时 ,感 叹 作者 的写作 技 法 之 巧
有语 文 ” 的道 理 。
普通的 耕读家庭, 六岁 便
年 ,曾 国藩 中进 士 ,师从 理 学 大师 唐 鉴 和 楼 仁 ,专
南
学习传统儒家思想。1 8 3 8 师
攻程朱理学。 } “ 言传不如身教” , 学
曾 国 藩也 深 受 曾氏 家 风 的 院
高涨 。我知道 ,只有一时的激 睛是不够 的,在 之后 的教 学 中 ,我一 直 关 注着 孩 子们 的情 况 。 不但常搞小评 比,还为优秀笔记作插图,并积 极创造机会让学生体会到摘录的好处 :如举办 诵读 比赛、手抄报展等活动 ,让学生们时常用 到摘录本,明 白摘 录本的重要作用。学生们在 欣赏摘录的过程中能感受到语文之美 ,在使用 摘录的过程 中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他们又怎 么会 不 爱上 摘 录 呢 ? 二 、让 写 作 方 法 变 得 直 观 在教学中,我发现在作文课上集 中做指导 固然重要,但在教学 中有意识的渗透会让写作 方 法 变 得更 直 观 。我 常 常 有意 识 地将 写 作 与 阅 读带 到课堂上 : “ 作者为 什么写 ××,这样 写有什 么好处 ?” “ 作者为什么不写 ××? 为什 么不 这样写?” “ 如果不 这样写 ,会是 什么效果呢?” “ 如果去掉文 中的这一部分 ,
那 么遥 远 了 … … 在 教 学 中 , 我 非 常 注 重 仿 写 、续 写 、 拓
浅析《曾国藩家书》对当代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启示
浅析《曾国藩家书》对当代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启示侯东(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陕西西安 710061)摘要:《曾国藩家书》是我国古代的经典文化著作,其对当代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启示主要集中于以下4点:家庭教育应引导大学生完善个人品德,修身养性,健全人格;家庭教育应努力营造和睦亲密的家庭氛围,增进家庭沟通质量,家长言传身教,亲力亲为;家庭教育应引导大学生努力学习并全面发展,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家庭教育应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身体力行,为社会注入正能量。
关键词:曾国藩家书;家庭教育;道德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4)10-0246-0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提到了新的历史高度,社会体制改革的基础前提和最终目的结果都是社会的相对稳定发展。
千千万万的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问题是否能够良好解决是社会是否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为当代大学生群体,即将步入社会,面临各种压力与挑战,家庭教育的引导也是大学生适应复杂社会的重要条件。
一、曾国藩及《曾国藩家书》曾国藩(1811—1872),湖南长沙湘乡人,晚清著名政治家和思想家,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作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致力于扶持积贫积弱的清王朝和抵御外患民族复兴,是晚清政坛的“中流砥柱”。
对于他的历史定位,至今仍处在激烈的讨论之中。
但从个人角度看,曾国藩身上无疑闪现着许多优点,如他的人格修养和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他目光长远、勤勉坚毅、注重日积月累、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负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等优秀品质至今仍为世人津津乐道,成为无数人的楷模。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与其家人自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间多达约1500封的书信集,主要内容包括曾国藩的治家治学为政之道及曾一生主要的大事小情。
其家书写作语言简朴平实,形式自由,挥笔自如,虽是平淡的家长里短,但其中却蕴含许多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研究价值,更对今天的家庭教育有重要启示。
试论《曾国藩家书》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试论《曾国藩家书》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作者:刘文松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年第19期摘要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国传统思想教育的融入日渐深刻。
纵观古代名家教育思想,《曾国藩家书》因其深刻的治家、治学之道,为现代教育提供了思想源泉,也呈现出了十分深厚的文学、哲学造诣。
在家庭教育发展层面,曾国藩家书的运用更为广泛,他不但是一名父亲、一个儿子,更承担着深远的教育价值,对后人影响至深。
本文围绕曾国藩家书的教学意义、对当代家庭教育的重要影响和启示展开探究,供大家借鉴参考。
关键词曾国藩家书现代教育家庭教育思想启示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曾国藩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同时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学家、战略学家、理学家和文学家。
他自幼勤奋好学,为人严谨自律,在官场中德才兼备,在家庭中礼治为先,因而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深远的思想影响。
曾国藩对于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也被后世称之为“文正”,他身上凝聚的思想智慧值得更多人学习和探索。
1《曾国藩家书》的深远影响1.1曾国藩家书的内容《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在清朝十九世纪中叶形成的一本书信合集,在这部书信的合集中,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之后长达三十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
其中涵盖了1500封书信,在所涉及的内容上,包含了曾国藩毕生的政治、文化、社会经验。
他的行文从容、形式潇洒、思想深邃,在平淡朴实的话语之中蕴含着醒世箴言,具备着极强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尤其是其中凝聚着的恭肃、严谨的作风,也展示出了曾国藩过人的智慧和才华。
在《曾国藩家书》的内容表现上,收录了《与祖父书》《与父母书》《与叔父书》《与弟书》《教子书》《致夫人书》《教侄书》七大模块,包含了修身养性、为人处世、持家教子、交友识人等方面的道理。
上至父母双亲、下至儿女孝悌,在《曾国藩家书》之中均有所收录。
在家庭教育之中,曾国藩认为,持家教子应主张勤俭持家。
应该引导孩子勤勉治学,做到睦邻友好、读书明理。
曾国藩家训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借鉴意义
曾国藩家训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借鉴意义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
不同时代的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曾国藩作出过不同的评价。
然而无论是谁,只要认真读过《曾国藩家书》,就不得不叹服他那深邃的、极具特色的家教思想和家教实践。
这些对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来说,也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
尤其在现在的社会转型期,在各种新思想交织碰撞的时代,对我们保持良好的家风和社会风气,乃至建设和谐社会来说都十分重要。
一、家训家风传家宝严谨的家训和淳朴的家风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利于后代的健康成长。
曾国藩深谙此理。
他将治家之方提炼为“八个字”:“考、宝、早、扫、书、蔬、鱼、猪”,又将其不喜欢的东西概括为“三不信”:“不信地仙、不信医药(注:指补药、保健药之类)、不信僧巫”,还将自己立身处世治学做事的体会归纳为“八本”、“三致祥”:“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八字”、“三不信”、“八本”、“三致祥”就是曾国藩给曾氏大家庭制定的家训。
他认为“无论治世、乱世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之八字与余之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
”他谆谆告诫诸弟子侄谨记家训。
曾国藩将家运、家风这些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的事物,以便子弟操作。
他善于从家务劳动入手整饰家风,即使富贵及顶时,亦告诫子弟切不可丧失乡间以勤俭治家的根本。
同治三年,曾国藩夫人、女儿、媳妇来到安庆督署,他“共办纺车七架,每日纺声甚热闹。
”贵为总督家属,却要自纺棉纱;堂堂督署后院,终日响着纺车声,可见曾国藩治家之严与曾家家风之淳厚。
二、爱之以德不姑息爱子女是父母的天性,怎么爱,却是一门大学问。
曾国藩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提出对子女“惟爱之以德,不欲爱之以姑息。
”对子女“教之以勤俭,劝之以习劳守朴”就是爱之以德;如果给子女“丰衣美食,俯仰如意”,就是爱之以姑息。
试论《曾国藩家书》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试论《曾国藩家书》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曾国藩家书是清末的“著名的文化不朽著作”,它对当代家庭教育有
很大的启示和寓意。
在曾国藩家书中,曾国藩允许“晚辈和幼年后代尊
敬祖父,供奉父母”的观念,这代表了家庭教育的核心价值——尊重父母,也是当今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此外,曾国藩家书还强调家庭教育要以责任等家庭美德为主,因为家
庭教育不仅能塑造孩子,还能对人类社会未来有更大影响力。
他认为,每一位父母都应该把“以责任为家的家庭美德”传给孩子!而当今的家
庭教育,也正是以责任等家庭美德为主,注重把健全的家庭美德传给
孩子,让孩子们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曾国藩家书告诫,“无论你去哪儿,你都要把你的道德和行为带在身上,不要携带家庭价值观”。
在这句话里,他似乎在嘱咐人们,在任何时候
和地方,都要遵守家庭美德,这正是当今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
一些家庭教育理论家倡导的做法。
总之,曾国藩的家书对当代家庭教育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为当代家
庭教育指明了方向,使它更加具有实践意义、发挥更大的作用。
曾国藩的教育思想
曾国藩的教育思想曾国藩是清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除了在政治上做出了许多贡献,还有着独特的教育思想。
曾国藩的教育思想不仅影响了历史上的很多名人,而且迄今为止还在影响着现代的教育。
一、道德教育曾国藩认为,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核心。
在他看来,一个人只有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够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因此,他非常注重孩子们的道德教育。
他认为,教育应该从孩子们的幼年时期开始,培养他们的品德和修养。
曾国藩主张学会正义、勇敢、谦逊等品质,培养孩子们的好习惯。
曾国藩在自己的家教子女时也非常注重道德教育。
他经常给孩子们讲故事,教导他们如何做人处事。
他也很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孩子们面前做个好榜样。
二、对教师的要求曾国藩认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所以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素质。
当时的教育界比较腐败,曾国藩认为这是教育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
他提出了“选贤任能”的原则,认为只有具备良好素质的教师才能够为学生服务。
曾国藩对教师的要求非常严格,他认为教师必须有一定的学术素养,同时也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他还强调教师要有责任心和爱心,要愿意与学生沟通交流,时刻关心学生的发展情况。
他还提倡教师互帮互助,相互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三、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曾国藩认为,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非常重要,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实际能力,才能够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做得出色。
他在教育孩子时,注重实践,尽可能让孩子们亲手去做,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曾国藩还提倡在学校教学和学生日常生活中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
他认为学生应该学习实用知识,掌握各种实用技能,如农耕、制作等。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只有有能力的人才能够在未来的社会中获得成功。
四、强调教育与现实的联系曾国藩认为,教育必须与现实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他认为书本上的知识只是理论,要学会应用到实践中去才有意义。
他主张教育要贴近实际,把教育与生产、科学技术等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使其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曾国藩因政治家、军事家的身份而被人们熟知,但他在教育方面也有着成熟完整的理论。
我们从《曾文正公家书》中就可以看出曾国藩教育思想的冰山一角。
中国传统的家书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有关道德教育的内容,它的主要目的在于传承中华的道德传统,教育出符合主流道德标准的人格。
曾国藩的家书中蕴含了其对自己兄弟子孙的道德教育思想。
一、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曾国藩给子侄兄弟的家书之中充分体现了他的家庭教育思想,最为代表性的家书有集治家、修身、劝学、交友、旅行等为一体的《曾文正公家书》,这一家书深刻具体的反映出了其对子女教育的重视,为当今家庭教育的展开奠定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1、重视道德观教育曾国藩不仅重视子女的知识教育,还非常重视子女道德教育,注重对子女的品德培养。
从他给儿子曾纪鸿的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出曾国藩十分重视道德观的教育。
这对于当前的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家长应努力避免知识的硬性灌输,避免过分的功利主义教育,要加强对子女的道德教育,为子女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家庭基础。
2、重视名利观教育曾国藩教育子女时,经常强调不求子女做官发财,甚至也不求子女早日成名,只求子女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中国传统思想中有一个“学而优则仕”的思想,鼓励学习好的人去做官,造成了许多读书人读书的目的就是做官,“范进中举”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他读书并不是为了修身,而是为了出人头地,为了荣华富贵,所以在中举之后才能喜极而疯,这完全是与曾国藩的教育思想背道而驰的。
3、重视言传身教曾国藩本身是个严于律己的人,他祟尚俭朴、勤奋工作,对待工作严谨认真,一丝不苟,每日自晨至晚不稍歇息,到了晚年右目失明,仍然批阅公文,写作诗文日记。
曾国藩严格要求自己,非常重视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子女的影响,凡要求子女做到的,先要求自己做到。
他日理万机,但只要一有时间,就给子女写信,还常常与子女交换学习、修身养性的心得体会。
在教育子女方面,曾国藩既是父亲又是老师,他赢得了子女的尊敬和爱戴,是一位好的教育家。
《曾国藩家书》中的教育理念与家庭教育实践探讨
曾国藩家书中的教育理念与家庭教育实践探讨本文将聚焦于曾国藩家书中的教育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家庭教育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曾国藩(1811-1872)是清朝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一位儒学大师。
他通过撰写一系列家书来传递他的思想和价值观,并且这些文字至今仍被广泛引用并且对当代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一、曾国藩的教育理念曾国藩认为,个人修养和品德素质的培养是教育的核心目标。
他强调孝道、诚信和勤奋等传统儒学价值观在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并提倡平衡学习文科和科学技术,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此外,曾国藩还强调了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作用。
他主张父母应该起到榜样作用,并以身作则地示范正确行为和品德。
同时,他将“爱”作为教育的基石,鼓励家长与子女建立积极、和谐的亲子关系。
二、曾国藩教育理念在家庭教育中的实践2.1 建立榜样:以身作则是曾国藩家书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父母应当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通过自身行为示范告诉孩子什么是正确的、合适的行为。
2.2 传承传统价值观:曾国藩强调了孝道、诚信和勤奋等传统儒学价值观在个人发展和社会和谐中的重要性。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该引导孩子学习和理解这些价值观,并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他们。
2.3 平衡文科与科学技术:曾国藩主张平衡学习文科和科学技术,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可以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同时鼓励孩子发展全面能力。
2.4 培养良好情感关系:曾国藩将“爱”看作是教育的基石。
父母应该与孩子建立积极、和谐的亲子关系,给予孩子温暖、理解和支持。
三、曾国藩家书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曾国藩家书中的教育理念对于当代家庭教育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启示:3.1 倡导榜样作用:父母应该注重自身品德修养,并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积极向上的榜样。
3.2 引导传统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传统价值观正在逐渐被忽视。
父母可以从曾国藩的经验中学习如何引导孩子接受并实践这些价值观。
3.3 平衡学科发展:除了培养文科能力外,还需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实践能力和科技素养。
曾国藩家庭教育孩子的启示
曾国藩家庭教育孩子的启示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和教育家,他的家庭教育观念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从曾国藩家庭教育孩子的方法中得到的启示:首先,曾国藩注重品德教育。
他认为,一个人的品德是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在家庭教育中,他强调诚实、守信、谦逊和勤奋等品质的培养。
他通过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榜样,使孩子们从小就明白做人的根本。
其次,曾国藩提倡勤奋学习。
他认为知识是改变命运的钥匙。
他鼓励孩子们广泛阅读,不仅学习经典文学,也涉猎历史、哲学等各个领域。
他本人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通过自己的学习经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再者,曾国藩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他认为,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能力。
他鼓励孩子们参与家务劳动,参与社会活动,通过实际行动来锻炼自己的能力,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曾国藩倡导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他认为,家庭教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基础,而学校教育则是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他主张家长与老师之间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最后,曾国藩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他认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才能在社会中立足。
他通过分配家务、参与家族事务等方式,让孩子们从小就学会承担责任,明白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通过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宝贵的启示。
在当今社会,虽然环境和条件与曾国藩时代有所不同,但他的教育理念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我们应该借鉴他的教育方法,培养孩子的品德、学习习惯、实践能力、责任感等,以帮助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浅谈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及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浅谈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及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浅谈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白泥中学陈琪[论文摘要]一个人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受到来自个体内在的多种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其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历史、文化和家庭的渊源。
既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家训的影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又深受湖湘文化的熏陶:“任性刚直”、“好勇崇俭”、“气太强”等,逐渐形成其独特的家庭教育思想。
研究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有利于我们辩证地认识和把握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启迪和促进现代家庭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论文关键词] 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文化现代教育引言:曾国藩作为一代鸿儒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其道德文章、为官治军可谓卓绝一世,特别是他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为后世所传颂。
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包括了丰富的内容:教育其兄弟子侄志存高远,不断读书学习知识以明事理,讲礼仪知荣辱,协调处理好多方面关系等等.这些思想充分融合了曾国藩的为人处世的原则,也充分体现他对儒学的传承和发展,形成其独具特色的家庭教育思想,突出表现在:"孝"、"严"、"勤"、"俭"、"和"等等。
反思现代家庭教育,越来越趋于功利化、实用化,忽视道德教育和伦理教育,使教育的内容出现了偏差,致使人性冷淡。
此外,除骄戒傲和自克自省,自立自强。
对于现代家庭教育出现的过分溺爱、重智轻德等教育误区,曾国藩教化伦理思想无疑是一种可以借鉴的宝贵的思想资源。
正文:一、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之源(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和影响曾国藩自幼好学,经、史、子、集无不涉猎,从其求学历程中,我们就可以了解到曾国藩获取传统文化之精深,接触面之广博,实属罕见。
曾国藩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尤其是对“三大显学”钻研极深。
儒家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积极入世精神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道家的全身保生,避让退守之道;墨家的勤劳节约之学,都深深地濡染并引导着曾国藩的人生,并进而成为曾国藩家训思想的重要精神养料,影响着他对家人的训教,“儒墨道”之思想在其家训中得到灵活的运用。
曾国藩教育思想及对现代教育的意义
邯郸学院函授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曾国藩教育思想及对现代教育的意义学生于富生指导教师郝辉年级2013级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邯郸学院经管学院2015年8月郑重声明本人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教师郝辉的指导下独立撰写完成的。
如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侵权的行为,本人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各种后果,直至法律责任,并愿意通过网络接受公众的监督。
特此郑重声明。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曾国藩教育思想及对现代教育的意义摘要人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受到来自内在的多种因素和外在的客观因素的影响。
曾国藩的教育思想,其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家庭的渊源。
既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家训的影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又深受湖湘文化的熏陶:“任性刚直”、“好勇崇俭”、“打脱牙和血往肚吞”等,逐渐形成其独特的教育思想。
研究曾国藩教育思想,有利于辩证地认识和把握曾国藩教育思想,启迪和促进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曾国藩教育思想家庭教育构建当代教育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曾国藩的教育思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社会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文化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浅谈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曾氏 两者 的阐释合二为一 , 将 追求天人合一的 著名 的外交家 、 、 诗人 教育家 、 科学家和高级干 经验 , 吸取其学术中的精华 , 运用祖国的传统
理想道德境界。
部。现代很多人都 忽略 了家庭教育 , 总认 为学 文化培养学生优 良的素质 和合格的人格。
浅 谈 物 理 课 堂 教 学 与 多 媒 体 教 学 的 综 合 应 用
时下校园里 的学生 , 非常缺乏 传 曾氏家教认为首先 应教 会子女如何做人 , 学 习和继承 , “ 先成人 , 后成才 ” 人” 。“ 是教育这一庞大 系统 统文化素养 , 缺少 良好的传 统道德观念的熏陶 工程要研究和解决 的核心问题。
进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和浸染 , 学生 自我心理调控能力很脆弱 , 在疯
21年6 8 0 0 月2 曰
《 新课程》
残淡 鬯国藤 的 家庭 教 育思想 &观 实惠 又
◎栾城县南高 乡中学 李 晓敏
曾国藩是清代的大儒学 家 ,信奉孔孟之 道, 深受儒家思想 的浸染 , 他对儒 家的创始人
二、 曾氏家教思想的现代意义
校才是孩子受教育的唯一场所 。 其实教育是一
性 富 进 精神 创 潜 的 识 索 : 力,而 生 知 产 “ ,飞 但 : 点,者 互 充 协 配 就 取 更 、 有 取 和 造 能 知 探 者, 豪 从 使学 对 识 生 质, 跃。 特 两 相 补 、 调 合,能 得 好 的
合关系。 : 功能 的 去认识和理解 事物, 有利于 创造出 一种 : 结合起来; ④适当控制教学速度、 放映节奏和 物理课堂教 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 认识、 帮的 发 教学氛围, 从而激发 学习的主 学生 动性和 师生情绪 ⑤在 多媒体进行授 等; 借助 课时, 要
浅谈曾国藩治家教子智慧
浅谈曾国藩治家教子智慧参观完曾国藩故居,印象最深,感触最深的是他的家庭教育思想。
曾国藩家族至今190余年,绵延至第八代孙,在他的子孙后辈中,未见有纨绔子弟,反而有近百人是在学术界颇有建树的大家。
有长子曾纪泽,晚清著名外交家,曾任海军衙门帮办,兵部左侍郎,兼任总理各国事务大臣。
次子曾纪鸿,清末著名的数学家,将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100多位。
还有曾约农、曾宝荪等著名的教育家和学者。
众所周知,一个家族的兴衰际遇有“君子之泽三世而斩”、“富不过三代”的说法。
然而曾氏家族却能如此成为古今皆属罕见的长盛兴旺之家,这与他成功的家庭教育理论是分不开的。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理论体系为:以八本为经,以八宝为纬,八德、三致祥、三不信、四字要诀穿插其中,经纬相连,脉络相通,形成一套治家教子的完整理论体系。
就是在这样大的教育体系下形成了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一、注重品德培养。
曾国藩非常注重人格修炼,人格修炼对他事业很有帮助。
他将祖传家训“书、蔬、鱼、猪、早、扫、考、宝”顺序调整为“早、扫、考、宝、书、蔬、鱼、猪”。
就体现其重视品德培养,德为先。
他严格要求自己,给自己定出了“不晚起,勤打扫,好收拾”的戒条,也要求家中子弟皆以“贪睡,晚起”为戒,以“早起,洒扫”互勉。
他严格要求子弟,主要是防止子弟们好逸恶劳,染上纨绔习风。
二、注重名利观教育。
曾国藩教育子女不求其做官发财,甚至也不求其早日成名,只求子女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他说“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这深刻阐明了“读书为做人”,“做人须读书”这样一个平实的道理。
三、注重能力培养。
他不愿子孙为大官,并非伪托之词,实有更深层次的考虑。
世家子弟往往“由骄而奢佚,一至于无恶不作”而成为高素质、有才干的人。
进可以入科场,做大官,干大事;退可以安身立命,勤于耕读,成为自食其力的人。
第三、他主张不把财产留给子孙,对封建社会的官僚、地主为子孙后代筹建安乐窝的举措极为鄙视。
曾国藩的家教思想及现代启示
曾国藩的家教思想及现代启示曾国藩喜欢通过书信向家中子弟传授读书阅世心得的习惯,他在书信中很少讲求经纶天下大事的道理,孜孜以求的,是儒家修身齐家的本分。
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持家教子的最大成功者。
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
在这位家族掌门人的苦心孤诣的引导之下,曾氏家族几乎人人向学,也所以人才辈出。
绝大局部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
据相关调查统计,当今曾国藩兄弟5人的后代共240余名,遍布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大多为学贯中西、成就卓越的科技、教育与文化艺术界的名家大师,有的还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曾国藩在家书中反复叮嘱子弟要戒骄、戒躁,去除惰气与傲气,字里行间,平实到了几近啰嗦的地步,但正因为其平实,所以曾氏家书谈及修身齐家之道,很有可操作性,为一部别致的修身教材。
曾国藩家教特色主要为六个字:耕、读、勤、敬、孝、友。
曾国藩认为理应“耕、读”并列,不要丢失农家子弟的本色。
“耕”(包括种菜、养鱼、养猪等)可养子弟勤劳之品质并使家衣食足而有生机;”读”则可使家有书香之气,二者结合,既能提升子弟的各种水平,又能磨炼他们的意志品质。
对子弟实行教育,曾国藩力持“勤、敬”(谦恭,恭敬),戒骄、戒惰、戒奢。
他要求家庭全体成员,不管是男是女,是长是幼,都应有出息,明确指出:“历观古来家世长久者,男子须讲求耕读二事,妇女须讲求纺绩酒食二事。
”曾氏认为,理论与事实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勤、敬”二字则贯通其中,这是家世兴衰好坏的基本准则。
曾氏家庭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孝、友”,即对长辈要孝敬,对子弟友邻要和善,兄弟之间要团结。
曾氏最欣赏的是孝、友之家,次则耕、读之家,如能把孝、友与耕、读二者结为一体,那么家世将有可能永不衰败。
可见,曾氏把“孝友”的教育摆到了何等重要的地位。
曾国藩的教育思想,在近代以来的家庭教育方面影响很大,一是要求子弟读书明理,二是不要给子弟太多的财产,要多留给他们精神上的财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曾国藩教育思想对现代家庭的教育意义作者:马锴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1年第04期【摘要】文章介绍了曾国藩家庭教育理论体系,阐释了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注重道德观教育、注重名利观教育,教育子弟读书做学问,不求其做官发财,只求子女为“读书明理之君子”;教育子弟勤劳俭朴,不要懒惰奢华,要谦恭谨慎;并且注重言传身教。
他的教育思想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面对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对于现代家庭教育出现的过分溺爱、重智轻德等教育误区,曾国藩教化伦理思想无疑是一种可以借鉴的宝贵的思想资源。
【关键词】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家书;教育伦理思想;启示一、曾国藩的家庭教育理论体系曾国藩的家庭教育理论体系为:以八本为经,以八宝为纬,以四字要诀、三致祥、三不信穿插其中,经纬连贯,脉络相通,形成一套治家教子的完整可师的理论体系。
这套理论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关于教育后代的理念,他反对孔孟朱颜等所一贯坚持的“学而优则仕”思想,并付诸实施。
曾家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好儿女,尽管是侯门大族,100多年来未见有纨绔子弟,这不能不说是曾国藩教育思想的成功。
它对当今社会乃至每个家庭所面对的教育困惑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八本即:读书以训诂为本,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八宝即:书、蔬、鱼、猪、早、扫、考、宝;三致祥即: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三不信即:不信僧巫,不信地仙,不信医药;四字诀即:勤俭孝友(勤劳俭朴持家,孝敬父母长辈,友好兄弟姐妹,团结左右邻居)。
二、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曾国藩的教育思想更多的体现在给子女兄弟的家书中,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
《曾文正公家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等,共10大类。
对子女的教诲可谓方方面面,具体深刻,对后世研究曾国藩的教育思想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1、注重道德观教育曾国藩对子女的教育于读书之外,还非常重视子女的品德培养。
他给儿子曾纪鸿的家书中讲道:“孝友为家庭之祥瑞。
凡所称因果报应,他事或不尽验,独孝友则立获吉庆;反是则立获殃祸,无不验者。
”“历览有国有家之兴,皆由克勤克俭所致。
其衰也,则反是。
”[1]这对现今的父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启示。
在现今功利主义盛行的社会里,一些家庭只重视子女的学习,似乎只要学习优秀,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完全忽略了子女的道德教育。
这样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建议这类家庭的父母借鉴一下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
2、注重名利观教育曾国藩教育子女不求其做官发财,甚至也不求其早日成名,只求子女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他说:“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2]阐明了“读书为做人”,“做人须读书”这样一个平实的道理。
曾国藩这一教育思想对现今一些过于追名逐利的父母敲响了警钟。
3、教育子弟读书做学问(1)读书明理,不求做官发财。
他说:“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2)要刻苦读书做学问。
曾国藩利用自己好学的行为勉励儿子说:“余在军中不废学问,读书写字未甚间断,惜年老眼蒙,无甚长进。
尔今未弱冠,一刻千金,切不可浪掷光阴。
[3]”(3)读书做学问要讲究方法。
曾国藩咸丰八年七月二十一日给儿子的信中写道:“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
”(4)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
他在给诸弟的家书中说:“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敢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4]他说:“凡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惟学作圣贤,全由自己做主,不与天命相干涉。
” [5]曾国藩的为学思想,对现在这个浮躁、急功近利的学术圈具有的启示意义。
4、教育子弟勤劳俭朴,不要懒惰奢华曾国藩咸丰六年九月二十九日夜给儿子写信:“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
”他说:“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勤劳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由此我想到了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勤俭朴素的生活习惯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
5、教育子弟要谦恭谨慎曾国藩是赫赫有名的大官,但他对子弟做人要求极严格。
他的家属久居乡间,他要求不要有官家风味。
“莫作代代做官之想,须作代代做士民之想。
” “居官不过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长久之计。
望夫人教训儿孙妇女,常常作家中无官之想,时时有谦恭省俭之意,则福泽悠久,余心大慰矣。
”谦恭、谨慎是中国儒家的传统思想,是一个人为人处事安身立命的基本方法。
显然,曾国藩对子弟的教导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他的摆事实,讲道理,以身作则,要求具体的教育方法,确实有可取之处。
6、注重言传身教曾国藩是个律己很严的人。
他祟尚俭朴,多年居官饮食起居仍然保持“寒素家风”,虽然贵为宰相,“而所有衣服不值三百金”。
他勤奋工作,每日自晨至晚不稍歇息,主要公文都亲自批拟,很少让别人代笔。
到了晚年右目失明,仍然批阅公文,写作诗文日记,所写日记直至临死前一日停止,可谓勤奋有恒。
曾国藩严格要求自己,为子女做出榜样,并且教子有方,“爱之以其道”,使得自己的家庭教育取得了成功,直至今日仍然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三、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的现状及解决措施第一,对孩子过分溺爱。
因为我国特殊的国情和国策,中国家庭尤其是城市家庭目前已普遍步入独生子女的家庭。
在亲子关系问题上,大人的观点大多是“一切为了孩子的幸福”。
父母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对其疼爱无比,养尊处优 ,放任迁就,父母包办了孩子的一切。
这对家庭教育来说不能不说是家长的悲哀。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影响孩子的第一社会环境。
所以,父母必须重视家庭教育。
曾国藩作为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他非常注重封建统治者自身的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这从他对家教的重视可以看出,其家教理论在他的一整套理论中占有着重要地位。
他认为,当时官僚世家子弟的通病是骄与奢,而骄是病根,如果流于骄奢,家业势必中落,丧失已有财势地位。
为了“保持家运蒸蒸日上”,就必须力戒骄奢,而“医治”骄奢的良方即谦与勤。
在其“家书”、“家训”中,他一再叮嘱、训诫其家人子弟以习勤为第一义,谦谨为第二义。
第二,家庭教育中德育教育的缺失。
现代意义上的三口之家客观上使家庭教育本身存在伦理道德教育难的问题。
因为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所以他们对别人的爱没有切身的感受。
而父母在教育的价值取向上过于机械的追求成绩,为了孩子的学习,父母不惜倾其所有。
至于对人生和生活的态度、道德善恶的选择缺乏有效地指导。
这种重成绩轻德育的倾向,容易使孩子自私,缺乏爱心,孝道观念淡泊,社会公德总体水平低,价值观念模糊、混乱等心理障碍问题。
以我来看,家庭教育应德教第一,德育与智育并进。
曾国藩特别强调父母对子女的爱不能是溺爱,而是“爱之以德”,给子女以立身成人之本,培养子女的道德品质和生活技能,为他们今后更好地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他说:“家中要得兴旺,全靠出贤子弟。
若子弟不贤、不才,虽多积银、积钱、积谷、积产、积衣、积书,总是枉然。
”在他看来,钱财器具都是身外之物,终有花光用尽之日,唯有道德文章才是立身之本。
曾国藩不失为一有识之士,他认识到遗德遗志于子孙比遗财遗业于子孙更为有益。
他不望子孙做官发财,“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由此可见,曾国藩虽居高位,教子极严,在其家信中反复告诫家中子弟要勤俭、除骄戒傲、谦敬、自立自强等。
因此,父母遗留给子女的不应是财物,而应培养他们各种道德品质,给他们创造财物的本领。
第三,家长的家庭教育方法应当改进。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父母应该保持自己的角色意识,具备应有的威信,树立人格教育的思想,正像教育百年树人的思想一样。
但如果将父母的威信和权力过度使用,就是专制主义。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对孩子教育方法不当,用“打、骂、罚”的暴力手段随意处罚孩子,以非理性的因素处理问题,以致孩子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这种教育方法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极大的伤害,导致他们说谎、性格懦弱、孤僻、叛逆和暴力,对孩子思想的成熟极为不利。
家长应严爱殷责,以身垂范。
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虽有父慈子孝的道德要素,但长者本位的传统使得在亲子关系中往往只是片面强调孝,社会强制实行的事实上也仅仅是子孝。
“严父”体现的往往是压迫子女的父权。
而曾国藩认识到要使家庭伦理道德教育落到实处,必须做到严慈相济,以身垂范,有爱无教或严而失爱,均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在道德品质的原则问题上,曾国藩决不姑息迁就,妥协纵容,而是寓教于爱,寓教于理,严格要求。
另外,曾国藩认识到要使子弟接受他的训导,自身首先必须身正德好。
因此,他在以家书的形式或明责、或婉劝教育子弟的同时,总不忘自身的道德完善,要求子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出垂范。
他撇开了那个时代所极力维护的等级秩序的鸿沟,对子弟不是板起面孔,而是谆谆教导,以“诚”而教,无论他官在何位,身处何时,始终不愠不火,以平和的心态规劝子弟。
特别是他敢于在子弟面前剖析自己。
他能在自己的晚辈面前如此剖析自身,足以体现其家长风范。
而且,曾国藩对子弟的教育多是通过书信进行的,书信本身就是情感表达的最好载体,更加贴近了家长与子女的距离,教育意义则更为有效。
四、对曾国藩教化兴家伦理思想的现代价值的理性思考首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影响孩子的第一社会环境,父母必须重视家庭教育。
曾国藩作为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他非常注重封建统治者自身的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这从他对家教的重视可以看出,其家教理论在他的一整套理论中占有着重要地位。
他认为,当时官僚世家子弟的通病是骄与奢,而骄是病根,如果流于骄奢,家业势必中落,丧失已有财势地位。
为了“保持家运蒸蒸日上”,就必须力戒骄奢,“医治”骄奢的良方即谦与勤。
在其“家书”、“家训”中,他一再叮嘱、训诫其家人子弟以习勤为第一义,谦谨为第二义。
为了戒骄奢,他立了八字家风,一再要求子弟千万勿忘这八字家风。
官居二品,系政务、军务于一身的曾国藩能够如此忙里偷闲,时时不忘对家中子弟进行教育,这不能不使今天的家长反思自身。
在现代的三口之家中,父母对孩子物质上有求必应,行为上百依百顺,认为自己的责任就是照顾好孩子的吃穿健康,至于教育,那是学校的事,与自己无关,只重视学校教育而忽视家庭教育。
在家庭中,启蒙教育重于知识传授,内容胜于形式,而父母无疑是无法选择的首任老师。
其次,德智并进,注重德育。
曾国藩特别强调父母对子女的爱不能是溺爱,而是“爱之以德”,给子女以立身成人之本,培养子女的道德品质和生活技能,为他们今后更好地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他说:“家中要得兴旺,全靠出贤子弟。
若子弟不贤、不才,虽多积银、积钱、积谷、积产、积衣、积书,总是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