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纪年表
中国历代纪年表
乱” ,唐朝从此由盛转衰。] 肃宗(李亨) :756 年——762 年(在位 6 年) 代宗(李豫) :762 年——780 年(在位 18 年) 德宗(李适) :780 年——805 年(在位 25 年) 顺宗(李诵) :805 年——806 年(在位 1 年) 宪宗(李纯) :806 年——821 年(在位 15 年) 穆宗(李恒) :821 年——825 年(在位 4 年) 敬宗(李湛) :825 年——826 年(在位 1 年) 文宗(李昂) :826 年——841 年(在位 15 年) 武宗(李炎) :841 年——847 年(在位 6 年) 宣宗(李忱) :847 年——859 年(在位 12 年) 懿宗(李漼) :859 年——873 年(在位 14 年) 僖宗(李儇) :873 年——889 年(在位 16 年) 昭宗(李晔) :889 年——904 年(在位 15 年) 哀宗(李柷) :904 年——907 年(在位 3 年) 15.htm @ w 五代(907 年——960 年) 后梁(907 年—923 年) ,建立者:朱晃。 后唐(923 年—936 年) ,建立者:李存勖。 后晋(936 年—947 年) ,建立者:石敬瑭。 后汉(947 年—950 年) ,建立者:刘暠。 后周(951 年—960 年) ,建立者:郭威。 16.htm @ w ? 北宋(960 年——1127 年) 太祖(赵匡胤) :960 年——976 年(在位 16 年) 太宗(赵炅) :976 年——998 年(在位 22 年) 真宗(赵恒) :998 年——1023 年(在位 25 年) 仁宗(赵祯) :1023 年——1064 年(在位 41 年) 英宗(赵曙) :1064 年——1068 年(在位 4 年) 神宗(赵顼) :1068 年——1086 年(在位 18 年) 哲宗(赵煦) :1086 年——1101 年(在位 15 年) 徽宗(赵佶) :1101 年——1126 年(在位 25 年) 钦宗(赵桓) :1126 年——1127 年(在位 1 年) 17.htm @ w ? 南宋(1127 年——1279 年) 高宗(赵构) :1127 年——1163 年(在位 36 年) 孝宗(赵昚) :1163 年——1190 年(在位 27 年) 光宗(赵惇) :1190 年——1195 年(在位 5 年) 宁宗(赵扩) :1195 年——1225 年(在位 30 年) 理宗(赵昀) :1225 年——1265 年(在位 40 年) 度宗(赵禥) :1265 年——1275 年(在位 10 年) 恭帝(赵 ) :1275 年——1276 年(在位 1 年) 端宗(赵昰) :1276 年——1278 年(在位 2 年) 帝昺(赵昺) :1278 年——1279 年(在位 1 年) 18.htm @ w T 元朝[孛儿只斤氏](1206 年——1368 年) 太祖(铁木真) :1206 年——1228 年(在位 22 年) 拖雷[监国]:1228 年——1229 年(在位 1 年)
中国历代纪元表
中国历代纪元表目录1夏朝2寒朝3啇朝4西周5东周6秦朝7西汉8新朝9赵汉10玄汉11赤眉汉12大成13东汉14蜀汉15曹魏16东吴17西晋18东晋19成汉20前赵21后赵22冉魏23前秦24前燕25前凉26西燕27后秦28后燕29南燕30北燕31大夏32刘宋33齐朝34梁朝35陈朝36西粱37北魏38东魏39西魏40北齐41北周42隋朝43唐朝44武周45后梁46后唐47后晋48后汉49后周50前蜀51桀燕52南汉53南吴54闽国55后蜀56南唐57北汉58辽朝59北宋60西夏61金朝62北辽63南宋64伪齐65元朝66明朝67大顺68南明69大西70清朝71洪宪王朝72冀东防共自治政府73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74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75蒙疆联合自治政府76汪伪国民政府77伪满洲国78中华民国7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王年号结束时间1夏朝启一一太康一一仲康一一少康一一杼 ̄一槐一一芒一一泄一一不降一一扃一一廑一一孔甲一一皋 ̄一发一一履癸一一2寒朝寒促一一3商朝汤一一太丁一一外丙一一中壬一一太甲一一沃丁一一太庚一一小甲一一雍乙一一太戊一一仲丁一一外壬一一河亶甲一一袓乙一一祖辛一一沃甲一一祖丁一一南庚 ̄一阳甲一一盘庚一一小辛一一小乙一一武丁一一祖庚一一祖甲一一廪辛一一武乙一一文丁一一帝乙一一帝辛一一4西周姫发一一姬诵—一姬钊一一姫瑕一一姫满一一姫繁扈一一姫囏一一姫辟方一一姫夑一一姬胡一一姫静一一姫宫涅一一5东周姫平 一一姫林一一姫佗一一姫胡齐一一姫阆一一姬郑一一姫壬一一姫班一一姫瑜 ̄一姫夷一一姫泄心一一姬贵一一姫猛一—姫匄一一姬仁——姫介一一姬去疾一一姬叔一—姫嵬一—姫午——姫骄——姬喜一一姫扁一一姬定一一姫延一一皇帝年号结束时间6秦朝赢政一一胡亥一一7西汉刘邦一一刘盈一一刘恭一一刘弘一一刘恒一一刘启一一刘彻建元前134元光前128元朔前122元狩前116元封前104天汉前96太始前92征和前88后元前86刘弗陵始元前80元凤前74刘贺元平前73刘询本始前69地节前65元康前61五凤前53甘露前49黄龙前48刘奭初光前43永光前38竟宁前32刘骜建始前28河平前24泪朔前20鸿嘉前16元始前8缓和前6刘欣建平前2元寿1刘衎元始6刘婴居摄8初始9 8新朝王莽始建国14天凤20地皇23 9赵汉王郎嗣兴24 10玄汉刘玄更始25 11赤眉汉刘盆子建世27 12大成公孙述龙兴36 13东汉刘秀建武56建武中元58刘庄永平76刘煜建初84元初87章和89刘肇永元105元兴106刘隆延平107刘祐永初114元初120永宁121建元122刘懿延光126刘保永建132阳嘉136永和142汉安144刘炳永嘉146刘缵本初147刘志建和150元嘉153延熹167永康168刘宏建宁172熹平178光和184中平189刘辩光熹189昭宁189刘协永汉189初平194兴平196建安220延康220 14蜀汉刘备章武223刘禅建兴238延熙258景耀263炎兴264 15曹魏曹丕黄初227曹睿太和233青龙237景初240曹寿正始249嘉平254曹髦正元256甘露260曹奂景元264咸 266 16东吴孙权黄武229黄龙232嘉禾238赤乌251太元252神凤252孙亮建兴254太平258孙皓元兴265甘露266宝鼎269建衡272凤凰275天册276天玺277天纪280 17西晋司马炎秦始275咸宁280太康290太熙290司马衷永熙291永平291元康300司马伦建始301司马衷永康301永宁302太安304永安304建武304永兴306光熙307司马炽永嘉313司马邺建兴317 18东晋司马睿建武318大兴322永昌323司马绍大宁326司马衍咸和335咸康343司马岳建元345司马耼永和351升平362司马丕隆和363兴宁366司马奕太和371司马昱咸安373司马曜宁康376太元397司马德宗隆安402义熙419司马德文元熙420 19成汉李雄建兴306晏平310玉衡334李班李期玉恒338李寿汉兴343李势太和346嘉宁349范贲20前赵刘渊永凤309河端310刘和刘聪光兴311唐平315建光316麟嘉318刘粲汉昌318刘曜光初329 21后赵石勒建平333石弘延熙334石虎建武348太宁349石世石遵青龙350石鉴石祇永宁351刘显22冉魏冉闵永兴352冉智23前秦苻健皇始355寿光357苻生永兴359苻坚甘露364苻丕建元385苻登苻崇太安386延初394元光394 24前燕慕容俊元玺357元寿359慕容暐建熙370 25前凉张祚和平363张玄靓太始375张天锡太清376 26西燕慕容冲更始385段随昌平386慕容凯建明386慕容瑶建平386慕容忠建武386慕容永中兴394 27后秦姚苌白雀386建初394姚兴皇初399弘始416姚泓永和417 28后燕慕容详建始397慕容麟延平397兰汗青龙398慕容盛建平398长乐400慕容熙光始406建始407 29南燕慕容德建平405慕容超太上410 30北燕慕容云正始409冯跋太平430冯弘大兴433 31大夏赫连勃勃龙升413凤翔418昌武419真兴425赫连定寿光431 32刘宋刘裕永初423刘义符景平424刘义隆永嘉454刘劭刘骏孝建457大明465刘子业承光465景和465刘彧秦始472秦豫473刘昱元徽477刘淮升明479 33齐朝萧道成建光483萧赜永明494萧昭业隆昌494萧昭文建兴494萧鸾建武498永泰499萧宝卷永元501萧宝融中兴502 34梁朝萧衍天监520普通527大通529中大通535大同546中大同547萧正德萧衍太清550萧纲大宝551萧栋萧绎承圣555萧渊明天成556萧方智绍泰556太平557 35陈朝陈霸先宋定560陈蒨天嘉566天康567陈伯宗光大569陈顼太建583陈叔宝至德587祯明589 36西梁萧詧大定562萧岿天保585萧琮广运587 37北魏拓跋珪登国396皇始398天兴404天赐409拓跋嗣永兴414神瑞416泰常424拓跋焘始光428神鹿432延和435太延440太平真君451正平452拓跋余承平452拓跋濬兴安454兴光455太安460和平466拓跋弘天安467皇兴471元宏延兴476承明477太和500元恪景明504正始508永平512延昌516元诩熙平518神龟520正光525孝昌528元氏武泰528元钊元子攸建义528永安530元晔建明531元恭普泰531元朗中兴532元修太昌532永兴532永熙534 38东魏元善见天平538元象539兴和543武定550 39西魏元宝炬大统552元钦元廓40北齐高洋天保560高殷乾明560高演皇建561高湛太宁562河清565高纬天统570武平576隆化577高恒承光577 41北周宇文觉宇文邕保定566天和573建德578宝政579宇文赟大成579宇文衍大象581大定581 42隋朝杨坚开皇601仁寿605杨广大业617杨侑义宁618杨浩杨侗皇泰619 43唐朝李渊武德627李世民贞观650李治永徽656显庆656龙朔661麟德664乾封666上元674仪凤676调露676永隆680开耀681弘道683李显嗣圣684李旦文明684李显神龙707景龙710李重茂唐隆710李旦景云712延和712太极712李隆基先天713开元742天宝756李享至德758乾元760上元762李豫宝应763广德765永泰766李适建中784兴元785贞元805李诵永贞806李纯元和821李恒长兴825李湛宝历827李昂太和836开成841李炎会昌847李忱大同860李漼乾通874李儇乾符880广明881中和885光启888文德889大顺892景福894乾宁898光化901李缜李晔天复904天祐907 44武周武则天光宅684垂拱685永昌689载初690天授690如意692长寿692证载694证圣695天册万岁695万岁登封696万岁通天696神功697圣历698久初700大足701 45后粱朱温开平911乾化913朱友珪凤历915朱瑱贞明921龙德923 46后唐李庄勖同光926李嗣源天成930长兴934李从厚应顺934李从柯清泰936 47后晋石敬塘天福944石重贵乾祐950 48后汉刘嵩天福947刘承祐乾祐950 49后周柴荣广德960柴宗训50前蜀王建武成910永平915通正916天汉917光天918王衍咸德924咸康925 51桀燕刘守光应天913 52南汉刘䶮乾享925白龙928大有942刘玢光天942刘晟应乾943乾和958刘鋹大宝971 53南吴杨溥顺义927乾贞929太和935天祐937 54闽国王延钧长兴932龙启934永和936王继鹏通天939王延曦永隆945朱文进王延政天德946 55后蜀孟知祥明德937孟昶广政965 56南唐李昇昇元943李璟保大957中兴958后周960建隆963乾德96857北汉刘旻乾祐950刘钧天会973刘继思刘继元广运979 58辽朝耶律阿保机神册922天德926天显938耶律阮天禄951耶律璟应历969耶律贤保守979乾亨983耶律隆绪统和1012开泰1021太平1031耶律宗真景福1032重熙1055耶律洪基清宁1065咸雍1075太康1085太安1095寿昌1101耶律延禧乾统1111天庆1121保大1125 59北宋赵匡胤建隆963乾德968开宝978赵匡义太平兴国984雍熙988端拱990淳化995至道998赵恒咸平1004景德1008大中祥符1017天禧1022乾兴1023赵祯天圣1032明道1034景祐1038康定1041庆历1049皇祐1054至和1056嘉祐1064赵曙治平1068赵顼熙宁1078元丰1085赵煦元祐1094绍圣1098元符1101赵佶建中端国1102崇宁1107大观1111政和1118皇和1119宣和1126赵桓靖康1127 60西夏李元夏显道1033开运1034广运1035大定1037天投1038李谅诈宁国1049天祐垂圣1052福圣承道1056奢都1062拱化1067李秉常乾道1070天赐礼盛国庆1075大安1085天安礼定1086李乾顺天仪治平1096天祐民安1098永安1101贞观1114雍宁1119元德1126正德1134大健1139李仁孝大庆1143人庆1148乾祐1193李纯祐天庆1206李安全应天1209皇建1211李遵项光定1223李德旺乾定1227李睍61金朝完颜阿骨打收国1117天辅1123完颜晟天会1138完颜亶天眷1141皇统1149完颜亮天德1153贞观1156正隆1161完颜雍大定1190完颜璟明昌1196永安1201泰和1209完颜永济大安1212崇庆1213至宁1213完颜珣贞祐1219兴定1222元光1224完颜守绪正大1232开兴1232天兴1234完颜承麟62北辽耶律淳建福1123 63南宋赵构建炎1131绍兴1163赵昚隆兴1165乾道1174淳熙1190赵惇绍熙1195赵扩应元1201嘉泰1205开禧1208嘉定1225赵昀宝庆1228端平1237嘉熙1241淳祐1253宝祐1259开庆1260景庆1265赵禥咸淳1275赵㬎德祐1276赵昰景炎1278赵呙祥兴1279 64伪齐刘豫阜昌1137 65元朝孛尔只斤.忽必烈至元1295孛尔只斤.铁穆耳元贞1297大德1308孛尔只斤.海山至大1314孛尔只斤.爰育黎拔力八达重庆1314延祐1321孛尔只斤.硕德八剌至治1324孛尔只斤.也孙铁木尔泰定1328致和1328孛尔只斤.阿速吉八天顺1328孛尔只斤.图帖睦尔天历1330孛尔只斤.和世㻋孛尔只斤.图帖睦尔至顺1332孛尔只斤.妥懽帖木尔元统1335至元1341至正1368 66明朝朱元璋洪武1399朱允炆建文1403朱棣永乐1425朱高炽洪熙1426朱瞻基宣德1436朱祁镇正统1450朱祁钰景泰1457朱祁镇天顺1465朱见深成化1488朱佑樘弘治1506朱厚照正德1522朱厚熜嘉靖1567朱载坖隆庆1573朱翊钧万历1620朱常洛泰昌1621朱由校天启1628朱由检崇祯1644 67大顺李自成永昌1644 68南明朱由崧弘光1645朱聿键隆武1646朱聿鐭绍武1647朱由榔东武1648永历1684 69大西张献忠大顺1646 70清朝爱新觉罗.福临顺治1662爱新觉罗.玄烨康熙1723爰新觉罗.胤禛雍正1736爰新觉罗.弘历乾隆1796爰新觉罗.颙琰嘉庆1821爱新觉罗.旻宁道光1851爰新觉罗.奕宁咸丰1861爰新觉罗.载淳同治1875爰新觉罗.载湉光绪1909爱新觉罗.溥仪宣统1912 71洪宪王朝袁世凯洪宪191672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一一一73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一一一74中华民国维新政府一一一75蒙疆联合自治政府一一一76汪伪国民政府一一一77伪满洲国爰新觉罗.溥仪康德1945 78中华民国一民国194979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一一。
元朝简史暨元代中外大事记(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元朝简史暨元代中外大事记(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元朝(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台版中国历史地图集:元代中国本部图(点击放大)台版中国历史地图集:元代对外战争图(点击放大)台版中国历史地图集:蒙古四大汗国图(点击放大)元朝是中国历史上蒙古族统治者建立的统一王朝,建都大都(今北京),其创建者为元世祖忽必烈。
蒙古族的祖先很早就生活在大兴安岭北段、额尔古纳河以东地区。
唐代蒙古之名始见于史籍。
蒙古族后西迁至蒙古高原,从事游牧畜牧业。
金泰和四年(公元1204年),蒙古族领袖铁木真统一了蒙古高原各部。
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铁木真尊号成吉思汗,建国于漠北,国号大蒙古。
蒙古国建立后,不断向外扩张。
至蒙哥汗时,已先后灭亡西辽、西夏、金、大理,并多次攻伐南宋。
蒙哥(元宪宗)死后,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忽必烈在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即位。
随后战胜了争夺汗位的阿里不哥(忽必烈之弟),平息了汉人李璮(tǎn)叛乱,巩固了统治。
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正式改国号为大元。
次年,建都于大都。
自成吉思汗(元太祖)建国起,历史上泛称为元朝。
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军攻陷临安(今浙江杭州),俘虏南宋恭帝赵㬎(xiǎn)及谢太后。
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战中消灭了南宋流亡官员和宋军残部所重建的新朝,南宋灭亡。
元朝自忽必烈定国号起,历十一帝,凡九十八年。
从成吉思汗建国算起,凡十五帝,一百六十三年。
元朝统一全国后的疆域是:北到西伯利亚,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西北至今新疆,东北至鄂霍次克海。
元朝的军、政体制与前代相比是较为健全的。
中央政府的军、政统治机构,主要由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构成。
中书省领六部,主持全国政务,枢密院执掌军事,御史台负责督察。
地方行政机构,分别为行省、路、府、州、县。
行省是朝廷委派重臣到各地署事,行使中书省职权的简称。
以后行省由中央临时派出机构转为地方常设的最高行政机构。
元代年表(1279-1368)
公元 544 年,蒙古先民失韦遣使与东魏建立联系。
公元 7 世纪,蒙古以"蒙兀室韦"之称载入《旧唐书》。
1162 年,铁木真出生。
1171 年,铁木真父王耶速该巴特尔被塔塔尔人毒害,蒙古部落联盟解体。
1189 年,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部汗。
1201 年,合答斤等 11 部推举札答兰部札木合为"古儿汗",联兵攻打铁木真。
1202 年,答兰捏木儿格思战役,铁木真灭塔塔尔部。
1203 年,铁木真灭克烈部,王汗被乃蛮边将执杀。
1204 年,铁木真灭乃蛮,太阳汗受伤致死。
1205 年,铁木真征西夏。
1206 年,铁木真即汗位,号成吉思汗,建大蒙古国。
1207 年,术赤征服林中百姓。
成吉思汗再征西夏。
1208 年,太阳汗之子屈出律逃往西辽。
1209 年,畏兀儿国归附。
成吉思汗三征西夏,夏主李安全纳女请和。
1211-1214 年,蒙古首度伐金,破河北、山东、山西 90 余州,围攻中都。
金献岐国公主及金帛、马匹请 和。
蒙古撤兵。
金迁都汴京。
1214 年,蒙古与南宋建立夹击金朝同盟。
1215 年,占领中都,破金城邑多处。
1217 年,成吉思汗封木华黎为太师国王,总理伐金事宜。
图马惕部叛乱,博儿忽阵亡。
1218 年,哲别攻西辽。
杀屈出律,西辽灭亡。
1219 年,成吉思汗亲征中亚大国花剌子模。
1221 年,花剌子模国亡。
巴剌率军追击札兰丁进入北印度。
1222 年,哲别、速不台征服阿哲儿拜占、谷儿只(格鲁吉亚),越太和岭(高加索),败阿兰、钦察联军。
1223 年,蒙古军攻入南俄,在迦勒加河败罗斯、钦察联军。
1225 年,成吉思汗回师土拉河。
1226 年,成吉思汗进兵西夏,围攻中兴府。
1227 年,成吉思汗病逝。
西夏亡。
成吉思汗幼子托雷监国。
1229 年,举行大会,推举成吉思汗子窝阔台为汗。
1230 年,窝阔台汗亲伐金,派绰儿马罕征讨西亚。
唐宋元明清五朝代纪年表
一 一
一零
九
八
七
六
五
四
三
)二
元
六
五
四
三
)二
元
五
四
三
二
元
九
八
七
六
五
四
八八八八八八八八八八八八八八八八八八八八三八八八八八八八 五五五五五五五五四四四四四四四四四四三三八三三三三三三三 七六五四三二一零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零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零
乙甲癸壬辛庚己戊丁丙乙甲癸壬辛庚己戊丁丙乙甲癸壬辛庚己戊 巳辰卯寅丑子亥戌酉申未午巳辰卯寅丑子亥戌酉申未午巳辰卯寅
(唐
(唐
光 元
四
三
二
中 元
元
六
五
四
三
宗 ) 二
乾 元
一四
一三
一二
一 一
一零
九
八
七
六
五
四
三
宗 ) 二
咸 通 元
一三
一二
八八八八八八八八八八八八八八八八八八八八八八八八八八八八 八八八八八八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五五 五四三二一零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零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零九八
癸壬辛庚己戊丁丙乙甲癸壬辛庚己戊丁丙乙甲癸壬辛庚己戊丁丙 酉申未午巳辰卯寅丑子亥戌酉申未午巳辰卯寅丑子亥戌酉申未午
(後
後
乾
開
)
三二元四三二元三
唐 天
天
光
乾
景
唐 大(龍德
宗
元 三 二 元 三 二 元 四 三 二 元 二 元 二 元)元元 三 二
九九九九九九九九九九九九九九八八八八八八八八八八八八八八
一 三
中国历史纪年表(六)三国、两晋、南北朝
北周
孝闵帝(宇文觉)
丁丑557
--
557—581
明帝(毓)
丁丑557
--
己卯559
武成
武帝(邕)
辛巳56l
保定
丙戌566
天和
壬辰572
建德
戊戌578
宣政
宣帝(赟)
己亥579
大成
静帝(阐)
己亥579
大象
辛丑581
大定
文宣帝(高洋)
庚午550
天保
550—577
废帝(殷)
庚辰560
乾明
孝昭帝(演)
庚辰560
皇建
武成帝(湛)
辛巳561
太宁
壬午562
河清
后主(纬)
乙酉565
天统
庚寅570
武平
丙申576
隆化
幼主(恒)
丁酉577
承光
西魏
文帝(元宝炬)
乙卯535
大统
537—557
废帝(钦)
壬申552
--
恭帝(廓)
甲戌554
--
南朝的历史是门阀士族由盛而衰的历史,南朝的皇权比较强大,门阀士族社会地位虽然高贵,却已不能完全左右政局。随着江南开发的不断深入,土著寒人在政治上逐渐上升,步入官僚行列,为皇帝所倚重。从梁陈之际开始,南方内陆的土豪,也成为割据的一方势力。
中国历代纪元表
中国历代纪元表注:帝王之称谓:夏代帝王生时称“后”,死后称“帝”。
后稷、后羿等的“后”,都是君长的意思。
商代君主生前称“王”,死后称“帝”。
在商代,“后”开始成为君主配偶的专称。
周代君主称“王”。
从周文王、周武王到周懿王,王号都是自称。
谥法起于周孝王以后。
谥号是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有褒贬之意。
即所谓“谥者,行之迹”,“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
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
谥法有固定用字,如经天纬地曰“文”,克定祸乱曰“武”,布义行刚曰“景”,这是美谥;杀戮无辜曰“厉”,去礼远众曰“炀”,好祭鬼怪曰灵,这是恶谥;还有表示同情的“哀”、“愍”、“怀”等。
晋(265—北朝北魏(拓跋氏,后改元氏)(386—534)[jiā](4)延和(3)隋(581—618)唐(618—907)月。
本表在这段期间内干支后面所注的改元月份都是周历,各年号的使用年数也是按照周历的计算方法。
*** 此年九月以后去年号,但称元年。
**** 哀帝即位未改元。
五代(907—960)宋(960——1279)辽[耶律氏](907—1125)元[孛儿只斤氏](1206—1368)35年。
清[爱新觉罗氏](1616——1911)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十国简表(902-979)902 吴立907 前蜀立907 吴越立907 楚立907 南汉立909 闽立924 南平(荆南)立925 前蜀亡934 后蜀立937 南唐立937 吴亡945 闽亡951 北汉立951 楚亡960 南平(荆南)亡965 后蜀亡971 南汉亡975 南唐亡978 吴越亡979 北汉亡[十国(902-979)结束]十国世系表吴(902——937)(1)吴武忠王杨行密───┬─── (2)吴烈祖杨渥902-905 │905-908│├─── (3)吴高祖杨隆演│909-920│└─── (4)吴睿帝杨溥921-937 ─── 南唐灭吴,吴亡前蜀(903——925)(1)前蜀高祖王建─────── (2)前蜀后主王衍903-918 918-925 ─── 后蜀灭前蜀,前蜀亡楚(907——951)(1)楚武穆王马殷───┬─── (2)楚衡阳王马希声907-930 │ 930-932│├─── (3)楚文昭王马希范│932-947│├─── (4)楚废王马希广│ 947-950│├─── (5)楚恭孝王马希萼│ 950-951│└─── (6)楚王马希崇951 ─── 南唐灭楚,楚亡吴越(907——978)(1)吴越武肃王钱镠─────── (2)吴越文穆王钱元瓘───┬─── (3)吴越忠献王钱弘佐907-932 932-941 │941-947│├─── (4)吴越忠逊王钱弘倧│ 947│└─── (5)吴越忠懿王钱弘俶947-978 ─── 北宋灭吴越,吴越亡闽(909——945)(1)闽昭武王王审之───┬─── (2)闽嗣王王延翰909─925 │ 925─926│├─── (3)闽惠宗王延钧─────── (4)闽康宗王昶│926─935 936─939│├─── (5)闽景宗王延曦│939─943│└─── (6)闽殷德帝王延政943─945 南唐灭闽,闽亡南汉(917——971)(1)南汉高祖刘龚──┬── (2)南汉殇帝刘玢917─942│ 942─943│└── (3)南汉中宗刘晟───── (4)南汉后主刘怅943─958958─971 ─── 北宋灭南汉南汉亡荆南(924——963)(1)荆南武信王高季兴───(2)荆南文献王高从诲──┬── (3)荆南贞懿王高保融────(5)荆南高继冲924─927928─947 │948─959962─963│└── (4)荆南王高保勖(60─962 北宋灭荆南,荆南亡)后蜀(925——965)(1)后蜀高祖孟知祥───── (2)后蜀后主孟昶925─934 935─965 ─── 北宋灭后蜀,后蜀亡南唐(937——975)(1)南唐烈祖李昪───── (2)南唐元宗李璟───── (3)南唐后主李煜937─943943─960 961─975 ─── 北宋灭南唐,南唐亡北汉(951——979)(1)北汉世祖刘崇───── (2)北汉睿宗刘钧──┬── (3)北汉少主刘继恩951─955955─968 │ 968│└── (4)北汉英武帝刘继元968─979 ─── 北宋灭北汉,北汉亡附录:桀燕(895——913)(1)桀燕王刘守光895─913 ─── 后唐灭桀燕,桀燕亡清源(949——962)(1)清源晋江王留从效───── (2)清源王留居道949-962 962 ─── 北宋灭清源,清源亡十国世系表一、吴(公元902——937年)都城:江都(今江苏扬州)(1)吴太祖武帝杨行密生卒:852——905.12在位:892——905.12 (于902年3月建国)长子(2)吴烈祖景帝杨渥生卒:886——908.5在位:905.12——908.5天祐(906——908)二弟(3)吴高祖宣帝杨隆演生卒:897——920.5在位:908.5——920.5天祐(909——919)武义(919——921)弟(4)吴睿帝杨溥生卒:901——938在位:920.5——937.10武义(921)顺义(921——927)乾贞(927——929)大和(929——935)天祚(935——937)废,于次年死;南唐灭吴吴亡二、前蜀(公元903——925年)都城:成都(今四川成都)(1)前蜀高祖王建生卒:847——918.6在位:891——918.6 (于907年9月建国)天复(907)武成(908——910)永平(911——915)通正(916)天汉(917)光天(918)少子(2)前蜀后主王衍生卒:886——926.4在位:918.6——925.11乾德(919——924)咸康(925)被废,后唐灭前蜀前蜀亡三、楚(公元907——951年)都城:长沙(今湖南长沙)(1)楚武穆王马殷生卒:852——930在位:896——930.11 (于927年6月建国)子(2)楚衡阳王马希声生卒:898——932.7在位:930.11——932.7弟(3)楚文昭王马希范生卒:899——947.4在位:932.7——947.4弟(4)楚废王马希广生卒:?——950.12在位:947.4——950.12马希萼夺位,杀之兄(5)楚恭孝王马希萼生卒:?——951.11在位:950.12——951.11马希崇夺位,杀之弟(6)楚王马希崇生卒:?岁在位:947.4——950.12降南唐;南唐灭楚,楚亡四、吴越(公元893——978年)都城:钱塘(今浙江杭州)(1)吴越武肃王钱镠生卒:852——932.3在位:893——932.3 (于907年5月建国)天祐(907)天宝(908——923)宝大(924——925)宝正(926——931)子(2)吴越文穆王钱元瓘生卒:887——941.8在位:932.3——941.8子(3)吴越忠献王钱弘佐生卒:928——947.6在位:941.9——947.6弟(4)吴越忠逊王钱弘倧生卒:929——973在位:947.6被废弟(5)吴越忠懿王钱弘俶生卒:929——988在位:947.6——978.8北宋灭吴越,吴越亡五、闽(公元893——945年)都城:长乐(今福建福州)(1)闽太祖昭武王王审之生卒:862——925.12在位:907——925.12 (于909年4月建国)子(2)闽嗣王王延翰生卒:?——926.12在位:925.12——926.12弟(3)闽惠宗王延钧(又名王璘)生卒:?——935.10 ?岁在位:926.12——935.10 (于933年称帝)龙启(933——934)永和(935)被杀子(4)闽康宗王昶生卒:?——939.7[闰]在位:935.10——939.7[闰]通文(936——939)被杀叔(5)闽景宗王延曦生卒:?——944.3 在位:939.7[闰]——943.2永隆(939—944)废,于次年被杀弟(6)闽殷德帝王延政生卒:?——951在位:943.2——945.8天德(943——945)南唐灭闽,闽亡六、南汉(公元917——971年)都城:番禺(今广东广州)(1)南汉高祖刘龚生卒:889——942.4在位:911——942.4 (于917年7月建国)乾亨(917——925)白龙(925——928)大有(928——942)子(2)南汉殇帝刘玢生卒:920——943.3在位:942.4——943.3光天(942——943)被杀弟(3)南汉中宗刘晟生卒:920——958.8在位:943.3——958.8应乾(943)乾和(943——958)子(4)南汉后主刘怅生卒:943——980在位:958.8——971.2大宝(958——971)降;北宋灭南汉南汉亡七、荆南(公元924——963年)都城:荆州(今湖北江陵)(1)荆南武信王高季兴生卒:858——928.12在位:907——928.12 (于924年3月建国) 子(2)荆南文献王高从诲生卒:891——948.10在位:928.12——948.10子(3)荆南贞懿王高保融生卒:920——960.8在位:948.11——960.8弟(4)荆南王高保勖生卒:924——962.11在位:960.8——962.11侄(5)荆南高继冲生卒:943——973在位:962.11——963.2 降,北宋灭南汉 南汉亡八、后蜀(公元925——965年)都城:成都(今四川成都)(1)后蜀高祖 孟知祥 生卒:874——934.7在位:925——934.7(于934年1月建国) 明德(934) 子(2)后蜀后主 孟昶 生卒:919——965 在位:934.7——965.1明德(935——937) 广政(938——965) 降北宋,北宋灭后蜀 后蜀亡九、南唐(公元903——925年)都城:江都(今江苏南京)(1)南唐烈祖 李昪 生卒:888——943.3 在位:937.10——943.3 升元(937——943) 子(2)南唐元宗 李璟 生卒:916——961.7 在位:943.3——961.7保大(943——957) 中兴(958) 交泰(958)958年,南唐主去帝号、年号,称国主子(3)南唐后主 李煜 生卒:937——978 在位:961.7——975.11 降北宋,后被宋太宗毒杀 北宋灭南唐,南唐亡十、北汉(公元951——979年)都城:太原(今山西太原)(1)北汉世祖 刘崇(又名刘旻) 生卒:895——954.11 在位:951.1——954.11乾祐(951——954) 子(2)北汉睿宗孝和帝 刘钧 生卒:926——968.7 在位:954.11——968.7乾祐(955——956) 天会(957——968) 养子(3)北汉少主 刘(薛)继恩 生卒:935——968.9 在位:968.7——968.9 被刺杀 弟(4)北汉英武帝 刘(何)继元 生卒:?——约992 在位:968.9——979.5天会(969——973) 广运(974——979) 降北宋,北宋灭北汉 北汉亡附录二(十六国):十六国(304-439)后赵(319-351,亡于冉魏)前凉(301-376,亡于前秦)前燕(337-370,亡于前秦)前秦(351-394,亡于后秦)后燕(384-409,亡于北燕)南燕(398-410,亡于东晋)北燕(409-436,亡于北魏)夏(407-431,亡于北魏、吐谷浑)后凉(386-403,亡于后秦)南凉(397-414,亡于西秦)北凉(397-439,亡于北魏;443-460,亡于柔然)(儁侄)。
元明清历史年表
元明清历史年表元代世系表1206年~1368年根据《元朝史话》、《中国历朝帝王概览》和《中国历史年表》整理自成吉思汗1206年统一蒙古到1368元顺帝北走元朝灭亡,整个元朝经历15帝、19传,共163年(顺帝北走塞外后仍然称元,史称北元)。
若自1279年消灭南宋算起,整个元朝则经历11帝,共98年。
称帝。
② 1241年~1245年,乃马真皇后实际执政5年,但未称帝。
③ 1249年~1251年,海迷失皇后听政称制3年,也没有称帝。
④ 1954年迁葬内蒙古伊金霍洛旗阿腾席连镇东南1.5公里的甘德尔敖包上。
2008年9月16日~17日整理2010年7月18日修订明代世系表根据孟森《明史大纲》和邵业昌、张恒博主编的《中国历朝帝王概缆》整理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南京(当时的应天府)即皇帝位,建立起大明帝国。
若不算后面在局地区延续的南明,自1368年建国到1644年亡国,整个明朝共经历16个皇帝,执政277年。
2008年7月20日整理,2010年7月18日修订清代世系表根据夏家餕《清朝史话》整理若从1644年推翻大明王朝开始,大清王朝经历了267年。
若从清太宗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算起,清代经历了276年。
若从努尔哈赤建立“大金”政权算起,则整个清朝经历了295年。
至正(28年) 1333年~1368年惠宗起辇谷明宗长子① 1227年~1228年,睿宗拖雷(成吉思汗第四子)监国1年,但未称帝。
② 1241年~1245年,乃马真皇后实际执政5年,但未称帝。
③ 1249年~1251年,海迷失皇后听政称制3年,也没有称帝。
④ 1954年迁葬内蒙古伊金霍洛旗阿腾席连镇东南1.5公里的甘德尔敖包上。
明王朝历史年表元至正28年___1368年朱元璋缓称王时期(1368年定为洪武元年)1368年___1398年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1399年___1402年建文年间(明惠宗.朱允文.洪武之大长孙)1402年___1423年永乐年间(朱棣.明成祖.洪武四子) 1424年___1425年洪熙年间(朱高炽.明仁宗.朱棣长子)1426年___1434年宣德年间(明宣宗.朱瞻基.朱高炽长子) 1435年___1449年正统年间(朱祁镇.明英宗.朱瞻基长子)1450___1457年景泰年间(朱祁珏.明景帝.朱基镇之弟)1457年___1464年天顺年间(明英宗.朱祁镇)1464年___1487年成化年间(朱见深.明宪宗.朱祁镇之子) 1488年___1505年弘治年间(朱佑堂.明孝宗.朱见深之子)1506年___1522年正德年间(朱厚照.明武宗.朱佑堂之子)1522年___1567年嘉靖年间(朱厚璁.明世宗.朱厚照之叔弟)1567年___1572年隆庆年间(朱载后.明穆宗.张居正学生)1573年___1620年万历年间(朱诩钧.明神宗.海瑞在职时)1620年___1620年光宗年间(朱常洛.明光宗.仅在位29天)1621年___1627年天启年间(朱由校.明嘉宗.魏忠贤当道时)1628年___1644年崇祯年间(朱由俭.明思宗.朱由校之弟)清王朝历史年表1644年___1660年顺治年间1661年___1722年康熙年间1723年___1735年雍正年间1736年___1795年乾隆年间1796年___1820年嘉庆年间1820年___1850年道光年间1851年___1861年咸丰年间1861年___1874年同治年间1875年___1908年光绪年间(爱心觉罗.溥仪.光绪年间.慈禧外甥)1909年___1912年宣统年间(爱心觉罗.溥仪.宣统年间.)。
中国历史朝代纪年表(正确版)朝代起讫都城今地开国皇帝
中国历史朝代纪年表(正确版)朝代起讫都城今地开国皇帝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成汉)。
此外,还有代国、冉魏、西燕、吐谷浑等都在十六国之外,实际上20个都不止。
⑤ 武则天(公元624~705年)于690年称帝,国号“周”,改元天授,史称“武周”,也称“南周”。
并自以“瞾”字为名,废睿宗为皇嗣,自为皇帝,改东都洛阳为神都,史称“武周革命”。
在中国历史上,武则天是仅有的正统女皇帝。
她登位时已经67岁,又是中国历史上即位时年龄最大的帝王。
直到705年武则天去世,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恢复唐朝旧制,还都长安。
汉因王莽新朝分前后汉唐为何不因武周而分前后唐?正统思维:中国有两个既被承认又不被承认的朝代⑥ “五代十国”:“五代”指907年朱温灭唐后建立的后梁及继起的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合称为“五代”。
南方还有许多割据势力,其中有:南吴、前蜀、吴越、马楚、闽、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等国,史称“十国”。
但实际却不止十个,其他中华王国:吐蕃、西域各国、渤海国、高句丽、琉球王国、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回鹘、古代越南王国、吐谷浑等等。
“五代”和“十国”合称“五代十国”。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最后于979年攻灭北汉,基本统一中原,十国结束。
关于朝代起讫时间:事实上朝代更迭,王朝通常不会如此顺利地过渡到另一个王朝,执政权经常不会立即转移,因而会有时间重叠。
因为朝代往往是在推翻现存统治之前建立起来的,或者是在被打败之后持续了一段时间(完成统一)。
就像清朝建立于1636年(如果从后金开始算是1616年),而最后一个南明的政权直到1683年才被废。
这种统治的变化是混乱而漫长的事情,清政府用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来扩大对全中国的控制。
因此,假设中国在1644年突然发生了一次变化是不准确的。
嘻嘻网历史朝代备注关于朝代的前缀:由于有些朝代并不是只有一次使用,所以现在的史学家往往在前面加一些词以示区别,比如五代的梁唐汉晋周前前面都加了一个“后”字,因为这些朝代以前都出现过,同样的还有努尔哈赤建立的金,历史上亦称为后金。
中国历代纪元表(超详细)
中国历代纪元表干支次序表01甲子02乙丑03丙寅04丁卯05戊辰06己巳07庚午08辛未09壬申10癸酉11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1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丑39壬寅40癸卯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巳55戊午56己未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商(前1600-前1046),亡于西周前期(前1600-前1300)序号姓名世系1汤太丁汤子2外丙太丁弟3仲壬外丙弟4太甲太丁子5沃丁太甲子6太康沃丁弟7小甲太康子8雍己小甲弟9大戊雍己弟10仲丁大戊子11外壬仲丁弟12河亶甲外壬弟13祖乙中丁子14祖辛祖乙子15沃甲祖辛弟16祖丁祖辛子17南庚沃甲子18阳甲祖丁子19盘庚(迁殷前)阳甲弟后期(前1300-前1046)序号姓名世系公元19盘庚(迁殷后)阳甲弟前1300-前1251年20小辛盘庚弟21小乙小辛弟22武丁小乙弟前1250-前1192年23祖庚武丁子前1191-前1148年24祖甲祖庚弟25廪辛祖甲子26康丁廪辛弟27武乙康丁子前1147-前1113年28文丁武乙子前1112-前1102年29帝乙文丁子前1101-前1076年30帝辛帝乙子前1075-前1046年*西周幽王(公元前781——前771年)以前的纪年,吸收了“夏商周断代工程”公布《夏商周年表》中的最新科研成果**商盘庚迁殷(公元前1300年)以前各帝王在位年代目前尚无确论,本表对盘庚迁殷以前只列帝王世系周西周(前1046-前771),亡于犬戎序号王号姓名干支公元1武王姬发癸巳前1046-前1043 2成王~诵丁酉前1042-前1021 3康王~钊己未前1020-前996 4昭王~瑕甲申前995-前977 5穆王~满癸卯前976-前922 6共王~繄扈戊戌前922-前900 7懿王~囏辛酉前899-前892 8孝王~辟方己巳前891-前886 9夷王~燮乙亥前885-前878 10厉王~胡癸未前877-前841 11共和行政庚申前841-前828 12宣王~静甲戌前827-前782 13幽王~宫涅庚申前781-前771 *通常以周平王元年到周敬王末年(公元前770-前476年)作为春秋时期**周元王元年到秦统一六国时(公元前475-221年)作为战国时期东周(前770-前256),亡于秦序号王号姓名干支公元1平王姬宜臼辛未前770-前720 2桓王~林壬戌前719-前697 3庄王~佗乙酉前696-前682 4釐王~胡齐庚子前681-前677 5惠王~阆乙巳前676-前652 6襄王~郑庚午前651-前619 7顷王~壬臣癸卯前618-前613 8匡王~班己酉前612-前607 9定王~瑜乙卯前606-前586 10简王~夷丙子前585-前572 11灵王~泄心庚寅前571-前545 12景王~贵丁巳前544-前520 13敬王~匄壬午前519-前477 14元王~仁乙丑前476-前469 15贞定王~介癸酉前468-前441 16考王~嵬辛丑前440-前426 17威烈王~午丙辰前425-前402 18安王~骄庚辰前401-前376 19烈王~喜丙午前375-前369 20显王~扁癸丑前368-前321 21慎靓王~定辛丑前320-前315 22赧王~延丁未前314-前256秦(前306-前207),亡于项羽序号帝号姓名干支公元在位1昭襄王嬴则,又名稷乙卯前306-前251562孝文王~柱辛亥前25013庄襄王~子楚壬子前249-前24734秦始皇~政乙卯前246-前210375秦二世~胡亥壬辰前209-前20736秦子婴子婴甲午前2071*周赧王59年乙巳(前256),秦灭周。
中国朝代历史年表(最全)
孺子刘婴
长安(西安)
210
新朝
公元9-公元23年
王莽
长安(西安)
14
东汉
公元25-公元220年
光武帝刘秀
献帝刘协
洛阳
195
三国(公元220-公元280年)
魏国
公元220-公元265年
文帝曹丕
元帝曹奂
洛阳
46
蜀国
公元221-公元263年
昭烈帝刘备
蜀后主刘禅
成都
43
吴国
公元222-公元280年
大帝孙权
刘熙
平阳
(山西临汾西北)
26
后赵
公元319-公元352年
石勒
刘显
襄国(河北邢台西南)、邺城(河北漳丘西南)
32
前凉
公元320-公元376年
张茂
张天锡
姑臧
(武威市凉州区)
57
北凉
公元401-公元439年
沮渠蒙逊
沮渠安周
张掖
39
西凉
公元400-公元421年
李暠
李恂
酒泉
20
后凉
公元386—公元403年
吕光
33
北朝
北魏
公元386-公元534年
道武帝拓跋珪
孝武皇帝元修
平城(大同)、洛阳
149
东魏
公元534-公元550年
孝静帝元善见
邺河北(临漳)
17
西魏
公元535-公元556年
文帝元宝炬
恭帝元廓
(拓跋廓)
长安(西安)
22
北齐
公元550-公元577年
文宣帝高洋
末帝高绍义
邺河北(临漳)
元朝纪年表
元(公元1271—1368年)1271元世祖孛儿只斤
忽必烈至元八年
1294三十一年
1295元成宗孛儿只斤
铁穆耳元贞元年
1297三年
大德元年
1307十一年
1308元武宗孛儿只斤
海山至大元年
1311四年
1312元仁宗孛儿只斤
爱育黎拔力八达皇庆元年
1313二年
1314 樅窌晊硝禶啋爛
1320七年
1321元英孛儿只斤
宗硕德八剌至治元年
1323三年
1324元泰定帝孛儿只斤
也孙铁木儿泰定元年
1328五年
致和元年
元幼主孛儿只斤阿速吉八天顺元年
元文宗孛儿只斤图贴睦尔天历元年
1330三年
至顺元年
1331二年
1332元宁宗孛儿只斤
懿瞵质班三年
1333四年
元惠宗孛儿只斤妥镤贴睦尔元统元年
1335三年
至元元年
1340六年
1341至正元年
1368二十八年。
元朝历史大事件表
元朝历史大事件表元朝历史大事件表元朝(1271-1368)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帝国。
定都大都(今北京市)。
1260年忽必烈即位大汗并建元“中统”,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统一中国。
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北至北海、东到日本海,西藏和台湾第一次被纳入中国版图。
元朝实行一省制,在中央设中书省,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处理政务。
造成了宰相专权和内乱频发。
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开中国行省制度之先河。
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较繁荣。
其间出现了元曲和散曲等文化形式。
其整体生产力不如宋朝,后期因统治腐败和民族压迫,导致农民起义,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元政权退居漠称北元。
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位建国鞑靼,北元亡。
中文名称:元朝英文名称:Yuan dynasty简称:大元所属洲:亚洲主要城市:临安,和林,奉元,成都,广州国土面积:1400万平方公里(1310年)首都:大都(今北京)货币:圆形方孔钱人口数量:约一亿左右主要民族:蒙古族、汉族、女真族、回族等主要宗教:藏传佛教,道教等政治体制:君主专制政体决策机构:中书省地方机构:行中书省、宣政院文学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等文学形式:元曲民族制度:四等人制元朝皇帝大蒙古国:烈祖神元皇帝把阿秃儿太祖法天启运圣武皇帝成吉思汗睿宗监国仁圣景襄皇帝也可那颜太宗英文皇帝木亦坚汗昭慈皇后脱列哥那定宗简平皇帝贵由钦淑皇后海迷失宪宗桓肃皇帝蒙哥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宪天述道仁文义武大光孝皇帝)忽必烈元朝: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宪天述道仁文义武大光孝皇帝)忽必烈成宗钦明广孝皇帝铁穆耳武宗仁惠宣孝皇帝(统天继圣钦文英武大章孝皇帝)海山仁宗圣文钦孝皇帝爱育黎拔力八达英宗睿圣文孝皇帝(继天体道敬文仁武大昭孝皇帝)硕德八剌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天顺帝阿速吉八文宗圣明元孝皇帝(钦天统圣至德诚功大文孝皇帝)图帖睦尔明宗翼献景孝皇帝(顺天立道睿文智武大圣孝皇帝)和世琜宁宗冲圣嗣孝皇帝懿璘质班惠宗顺皇帝妥欢帖睦尔北元:惠宗顺皇帝妥欢帖睦尔昭宗必里克图汗爱猷识理达腊乌萨哈尔汗脱古思帖木儿恩克卓里克图汗卓里克图汗也速迭儿恩克可汗尼古埒苏克齐汗额勒伯克坤帖木儿事件大蒙古国蒙古统一指成吉思汗自12世纪80年代至13世纪初统一在蒙古高原上分布着几个强大的游牧部落的战争。
元朝历史简史
元朝历史简史元朝历史元朝历史从至元八年1271年蒙古族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开始,到洪武元年1368年秋明太祖朱元璋北伐攻陷大都为止,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
前后共计98年。
元朝的前身为大蒙古国。
成吉思汗元年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漠北诸部,建立大蒙古国。
蒙古先后攻打西夏与金朝,并于成吉思汗二十二年1227年8月攻灭西夏,元太宗六年1234年3月攻灭金朝,完全领有华北。
在西方,蒙古先后发动三次西征,使蒙古帝国称霸欧亚大陆。
元宪宗九年1259年元宪宗蒙哥于征伐宋战争去世后,领有汉地的四弟忽必烈与受漠北蒙古贵族拥护的七弟阿里不哥为了争夺汗位而发生战争,最后于至元元年1264年由忽必烈获胜。
忽必烈于至元八年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建立元朝,即元世祖。
这场战争让蒙古四大汗国先后脱离与大汗忽必烈的关系,直到元成宗时期才承认元帝为大汗。
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朝攻灭南宋,统一全中国,结束自唐末以来400多年的分裂局面。
元世祖到元武宗期间是元朝的鼎盛时期,军事上平定西北,但在征伐日本、东南亚诸国却屡次失利,其中在元日战争战败。
元朝中期皇位频繁更迭,政治始终没有上轨道。
元顺帝晚期,由于怠于政事、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为了治理泛滥的黄河又加重徭役,最后导致至正十一年1351年爆发元末民变。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派徐达北伐攻陷大都。
元廷退居漠北,史称北元。
建文四年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位建国鞑靼,北元亡。
一、蒙古人建立元朝1、关于蒙古帝国与元朝蒙古帝国与元朝,是容易被许多中国人混淆的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的两个概念。
13世纪伊始,在南宋与金的冲突之中,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蒙古人的力量得以壮大。
1206年,蒙古各部族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即大名鼎鼎的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统领的政权实体就是历史上第一个蒙古军事奴隶制国家——蒙古汗国或大蒙古国。
它当时的疆域东起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南起大沙漠,北抵贝加尔湖。
蒙古汗国的建立,是蒙古人真正意义上的军事扩张的开始,此后骁勇善战的蒙古铁骑向西方大范围推进疆界。
中国历代纪元详表
中国历代纪元详表
1.1.1中国历代纪元表《现代汉语词典》
1. 本表从“五帝”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
2. “五帝”以后,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以前,参考2000年公布的《夏商周年表》作了调整.
3。
较小的王朝如“十六国”、“十国"、“西夏”等不列表。
4. 各个时代或王朝,详列帝王名号(“帝号”或“庙号”,以习惯上常用者为据),年号,元年的于支和公元纪年,以资对照。
(年号后用括号附列使用年数,年中改元时在干支后用数字注出改元的月份。
)
1.1.2中国历代纪元表(上古—周朝)
中国历代纪元表(上古--周朝)
上古
太古神话传说
三皇
(约前4577-约前2697)
五帝
(约前2697—前2070)
注:自黄帝至舜,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
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史
记·五帝本纪第一》)。
夏(前2070—前1600)
*后羿、寒促篡位,夏朝中断40年。
先商(前2257—前1600)
商(殷)(前1600-前1046)。
元代纪年表
癸酉
四年,元惠宗孛儿只斤妥镤贴睦尔元统元年
1334年
甲戌
二年
1335年
乙亥
三年,至元元年
1336年
丙子
二年
1337年
丁丑
三年
1338年
戊寅
四年
1339年
己卯
五年
1340年
庚辰
六年
1341年
辛巳
至正元年
1342年
壬午
二年
1343年
癸未
三年
1344年
甲申
四年
1345年
乙酉
五年
1346年
丙戌
六年
元代纪年表
(公元1271年—1368年)
皇帝
公元纪年
干支纪年
年号纪年
备注
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
1271年
辛未
至元八年
1272年
壬申
九年
1273年
癸酉
十年
1274年
甲戌
十一年
1275年
乙亥
十二年
1276年
丙子
十三年
1277年
丁丑
十四年
1278年
戊寅
十五年
1279年
己卯
十六年
1280年
庚辰
十七年
1281年
1347年
丁亥
七年
1348年
戊子
八年
1349年
己丑
九年
1350年
庚寅
十年
1351年
辛卯
十一年
1352年
壬辰
十二年
1353年
癸巳
十三年
1354年
甲午
元朝历史大事年表
元朝历史大事年表2010-05-15 12:501206五月,宋军分路攻金.十月,金军大举攻宋;西夏镇夷郡王安全(襄宗)废桓宗纯佑自立.金册安全为夏国王;蒙古国建立,铁木真称成吉思汗宋宁宗开禧三年1207宋吴曦据四川叛,被杀;宋金开始议和;蒙古成吉思汗攻西夏,破斡罗孩城;蒙古遣使招降吉利吉思等部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宋金重订和约,宋以韩侂胄之首换取失地;史弥远开始专权西夏应天四年1209成吉思汗攻西夏,围中兴府;西夏襄宗纳女请和;畏兀儿亦都护归附蒙古金大安三年1211成吉思汗攻金;西夏大都督府主遵顼废襄宗自立,是为西夏神宗金崇庆元年1212金北边千户契丹人耶律留哥叛金,攻隆安,韩州金贞佑元年1213春,耶律留哥自立为辽王;八月,金将纥石烈执中政变,杀卫绍王.九月,金宣宗完颜珣即位.是年,蒙古分三路攻金;西夏军攻金宋宁宗嘉定七年1214金宣宗献子女,金帛,向蒙古求和,迁都汴京,史称"宣宗南迁";宋罢金朝岁币金贞佑三年1215蒙古军取金北京,中都;金宣抚使蒲鲜万奴据辽东称天王,国号大真蒙古太祖十一年1216成吉思汗还蒙古,遣速不台讨蔑里乞残部;木华黎讨灭锦州张致,取辽东诸郡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四月,金军攻宋,双方从此处于长期战争状态.十二月,成吉思汗攻中兴府,西夏神宗留太子守城,走西京;木华黎封太师国王,经略中原,专事攻金蒙古太祖十三年1218成吉思汗遣术赤征服吉利吉思等部,遣哲别灭屈出律,征服西辽.追灭契丹叛人于高丽,高丽向蒙古称臣纳贡蒙古太祖十四年1219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木华黎取山西诸路蒙古太祖十五年1220蒙古军取撒麻耳干等城,花剌子模算端摩诃末逃入里海岛上蒙古太祖十六年1221蒙古军取玉龙杰赤及呼罗珊诸城,追击花剌子模算端札阑丁至印度河,札阑丁败逃入印度蒙古太祖十七年1222华黎取陕西诸地,围凤翔蒙古太祖十八年1223哲别,速不台败斡罗思,钦察联军于阿里吉河宋宁宗嘉定十七年1224宋宁宗死,史弥远废皇子,另立赵昀为帝,是为宋理宗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北方义军将领彭义斌攻蒙古军,战死;金,西夏议和,西夏以兄事金西夏宝义元年1226蒙古军取西夏西凉府,围中兴府西夏宝义元年二年1227蒙古灭西夏;成吉思汗死于清水县,幼子拖雷监国蒙古太宗元年1229窝阔台即蒙古大汗位,颁大札撒,定中原,西域税法,遣搠里蛮攻札阑丁蒙古太宗二年1230蒙古置十路征收课税所,命耶律楚材主其事;窝阔台,拖雷统兵征金蒙古太宗三年1231拖雷军入汉中,假道宋境攻金.窝阔台取金河中府;搠里蛮灭札阑丁;蒙古军侵入高丽金天兴元年1232钧州三峰山之战,蒙古拖雷军歼金军,进围汴京.金哀宗逃离汴京宋理宗绍定六年1233正月,金哀宗至归德,金京城西面元帅崔立政变,以汴京降蒙古.六月,哀宗至蔡州.是年,宋应约出兵与蒙古联合灭金,合围蔡州;蒙古军灭东真国宋理宗端平元年1234正月,金哀宗让位东面元帅完颜承麟,自缢死.蔡州城破,末帝承麟被杀,金亡;宋出兵复东,西,南三京,被蒙古军击败;蒙古诸王贵族大会蒙古太宗七年1235窝阔台命建和林城;遣拔都等诸王西征斡罗思,钦察诸国,阔端,阔出等攻南宋,唐古侵高丽;蒙古括中原诸路民户蒙古太宗八年1236窝阔台以中原民户分赐诸王,贵戚,勋臣,定五户丝制.重新制定中原赋税制度;拔都等灭不里阿耳,钦察诸国.阔端取成都蒙古太宗九年1237拔都等攻入斡罗思蒙古太宗十一年1239蒙古征服阿速国蒙古太宗十二年1240拔都等攻陷乞瓦等城,征服斡罗思诸国蒙古太宗十三年1241拔都分军侵入马札儿,孛烈儿.蒙古军击溃孛烈儿,捏迷思等军于里格尼茨;窝阔台死,乃马真皇后称制宋理宗淳佑二年1242余玠镇守四川,开始全面推行依山筑垒,抵抗蒙古军的方略蒙古定宗元年1246贵由即蒙古大汗位;吐蕃萨斯迦派法主萨斯迦班弥怛奉召至凉州,次年见阔端,以乌思藏纳里地归附蒙古蒙古定宗三年1248贵由死,斡儿立海迷失皇后称制.拔都召集诸王贵族会议,推举蒙哥为大汗,窝阔台,察合台两系诸王反对宋理宗淳佑十一年1251宋收复襄阳与樊城;蒙哥即大汗位,捕窝阔台孙失烈门等,穷治其党.命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军国重事,统军南征;旭烈兀总领阿母河以西诸地军国重事,统军西征蒙古宪宗三年1253忽必烈征大理.旭烈兀出兵西征蒙古宪宗七年1257蒙哥亲征南宋;阿里不哥留守蒙古宋理宗宝佑六年1258旭烈兀攻陷报达,灭哈里发;蒙哥统西路军入四川.诸王塔察儿统东路军攻宋失利,命忽必烈统之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蒙哥汗久攻合州不克,死于军中;贾似道援鄂州,向忽必烈求和,忽必烈北还;旭烈兀侵入叙利亚蒙古世祖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即大汗位于开平,立中书省,十路宣抚司.罢侵高丽兵.阿里不哥即大汗位于和林城西夏宫,遣阿蓝答儿等取关陇地.忽必烈自统兵讨阿里不哥,败之;遣大臣夺取关陇,杀阿蓝答儿等;发行中统元宝交钞蒙古世祖中统三年1262二月,益都李璮反;七月,败死蒙古世祖至元元年1264七月,阿里不哥降;八月,改燕京为中都;十二月,罢汉人诸侯世守蒙古世祖至元五年1268忽必烈用南宋降将刘整策,发兵围襄,樊;窝阔台系后王海都与察合台系后王联兵造反蒙古世祖至元六年1269颁行八思巴字蒙古世祖至元七年1270正月,立尚书省.二月,立司农司,后改大司农司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十一月,建国号大元.是年,命皇子北平王那木罕出镇阿力麻里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二月,改中都为大都宋度宗咸淳九年1273正月,元军破樊城.二月,襄阳降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以伯颜为统帅,发大军二十万征南宋.十二月,下鄂州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二月,元,宋在池州下游丁家州会战,宋军大败.元军连克建康,平江,常州等地,进逼临安;文天祥等起兵勤王;元立阿力麻里行中书省,行枢密院宋端宗景炎元年1276正月,南宋幼帝请降,元军取临安.五月,益王赵罡即帝位于福州,是为端宗.元军入福建,广西;北平王那木罕所部宗王昔里吉叛,执那木罕送忙哥帖木儿处,以安童送海都处宋赵昺祥兴元年1278宋端宗病死,张世杰,陆秀夫等拥立卫王赵昺为帝,移驻广东新会海中之崖山;文天祥战败被俘宋赵昺祥兴二年1279正月,元军攻破崖山,宋帝溺死,宋亡;三月,忽必烈用郭守敬言,遣官四出测晷度,四海测验之所凡二十七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忽必烈发军侵日本,遇台风,全军覆没;郭守敬等制定《授时历》,颁行天下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江南各族人民起义.十月,福建建宁黄华起事;元朝发军侵缅国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元军侵占城,安南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五月,元军复侵安南,六月退还;六月,以《农桑辑要》颁诸路;十月,元军再次侵缅国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三月,发行至元通行宝钞;四月,诸王乃颜反,忽必烈亲征,乃颜战败被杀.忽必烈再侵安南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二月,籍江南户口;七月,海都军进攻漠北,忽必烈亲征,复和林,留伯颜镇守;江南各族人民起义,凡四百余处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二月,改提刑按察司为肃政廉访司;五月,颁行《至元新格》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九月,置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发兵侵爪哇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七月,开通惠河,海运漕粮可直达大都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1294正月,忽必烈死.四月,铁穆耳即帝位,是为元成宗元成宗大德四年1300十二月,元成宗发军侵八百媳妇国元成宗大德五年1301海都等在岭北与元军战,海都败,退出岭北,死于途中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三月,《大元大一统志》编成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元朝与西北诸王约和,各遣使宣谕和好之意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正月,元成宗死.三月,侄爱育黎拔力八达发动政变,夺取政权,自北方迎其兄海山.五月,海山即帝位,是为元武宗.爱育黎拔力八达被立为皇太子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正月,武宗死.爱育黎拔力八达执政.三月,即帝位,是为元仁宗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十一月,行科举元仁宗延佑七年1320正月,元仁宗死.三月,太子硕德八剌嗣帝位,是为元英宗硕德八剌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二月,《大元通制》成,颁行天下;八月,硕德八剌自上都还,驻南坡,为铁失等所杀.九月,晋王也孙铁木儿即帝位,是为泰定帝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七月,泰定帝死.九月,泰定皇太子阿速吉八即帝位于上都.燕铁木儿于大都发动政变,迎元武宗之子图帖睦尔为帝,是为元文宗.十月,上都政权失败.十一月,图帖睦尔遣使往漠北迎其兄和世歛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正月,和世歛于和林北即帝位,是为明宗.八月,和世歛南来,与图帖睦尔相会于王忽察都,数日后暴死.图帖睦尔复即帝位元文宗至顺三年1332八月,元文宗死.十月,明宗和世歛次子懿璘质班被立为帝,十一月死,庙号宁宗元顺帝元统元年1333六月,和世歛长子妥欢帖睦尔即帝位,是为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元顺帝至正二年1342七月,教皇伯涅的克十二世使节来中国,抵达上都元顺帝至正四年1344五月,黄河决口,山东,河北皆受灾元顺帝至正五年1345十月,《辽史》,《金史》,《宋史》修成;十一月,《至正条格》成元顺帝至正八年1348台州方国珍起事,聚众海上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四月,修治黄河.十一月,黄河堤成;五月,颍州刘福通起义.八月,蕲州徐寿辉起义,国号天完.元顺帝至正十二年1352二月,濠州郭子兴,孙德崖等起义.闰三月,朱元璋投奔郭子兴.八月,徐州被元军攻陷,李二死.是年,天完红巾军攻克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元顺帝至正十三年1353正月,淮东张士诚起义,攻克高邮等地.是年,元军大举反攻,天完红巾军连遭挫折元顺帝至正十四年1354正月,张士诚称诚王,国号大周.九月,元丞相脱脱率大军围高邮.元顺帝突然下令罢脱脱官爵,元军溃散元顺帝至正十五年1355二月,刘福通迎韩山童之子韩林儿为帝,建国号宋,改元龙凤.韩林儿号小明王.是年,天完红巾军复起,连败元军元顺帝至正十六年1356二月,张士诚部渡江攻克平江等地.三月,朱元璋取集庆.是年,天完,宋红巾军分头出击,连获胜利元顺帝至正十七年1357宋红巾军分三路北伐,攻入陕西,山西,山东等地.是年,张士诚降元元顺帝至正十八年1358宋红巾军毛贵部由山东入河北,直逼大都.刘福通于五月间攻占汴梁.天完红巾军连克江西,福建广大地区.十二月,宋红巾军攻占上都元顺帝至正十九年1359北方元军反攻,北伐相继失败.九月,汴梁破,韩林儿,刘福通逃至安丰元顺帝至正二十年1360五月,天完红巾军攻克太平.陈友谅杀徐寿辉,称帝,建国号汉元顺帝至正二十一年1361三月,明玉珍在四川称帝,建国号夏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1363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决战,陈败死.张士诚出兵袭安丰,刘福通,韩林儿为朱元璋救出.张士诚自称吴王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1364正月,朱元璋称吴王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三)1366八月,朱元璋发《平周檄》,大举进攻张士诚.十二月,朱元璋沉韩林儿于江,,宋政权灭亡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1367九月,朱元璋攻破平江,杀张士诚,命徐达率大军北伐.十一月,浙东方国珍投降朱元璋.是年,北方军阀混战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
历代纪年表
中国历代纪年表朝代/起迄年分(公元)/备注黄帝轩辕氏前2697~前2599 少昊金天氏前2598~前2515 颛顼高阳氏前2514~前2437 帝喾高辛氏前2436~前2367 帝挚高辛氏前2366~前2358 唐尧前2357~前2258 虞舜前2257~前2208 夏前2207~前1766 商前1765~前1122周前1121~前249西周前1121~前771东周前770~前249 秦前248~前207汉前206~220西汉前206~8新莽 9~23更始帝 23~25东汉 25~220 公元25年,光武帝建年号三国魏 220~265蜀 221~263吴 222~280晋 265~420西晋 265~316东晋 317~420五胡十六国前赵 304~329 刘渊国号汉,刘曜改为赵,史称前赵成汉/前蜀 304~347后赵 319~350前凉 324~376前燕 337~370前秦 351~394后秦 384~417后燕 384~409西秦 385~431后凉 386~403南凉 397~414南燕 398~410西凉 400~420北凉 401~439夏 407~431北燕 409~436南北朝宋 420~479齐 479~502梁 502~557陈 557~589北魏 386~534东魏 534~550西魏 535~556北周 557~581北齐 550~577隋 581~618唐 618~907五代后梁 907~923后唐 923~936后晋 936~946后汉 947~950后周 951~960十国吴 902~937前蜀 907~925吴越 907~978楚 907~951南汉 907~971闽 909~945南平/荆南 924~960后蜀 934~965南唐 937~975北汉 951~979宋 960~1279北宋 960~1127南宋 1127~1279辽 907~1125辽建国于公元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金 5~1234元 1206~1367铁木真于公元1206年建国,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1279年灭南宋西夏 1032~1227明 1368~1644 公元1644年桂王被杀清 1616~1911清建国于公元1616年,初称后金,1636年始改国号为清,1644年入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未
元贞元年
1296年
丙申
二年
1297年
丁酉
三年,大德元年
1298年
戊戌
二年
1299年
乙亥
三年
1300年
庚子
四年
1301年
辛丑
五年
1302年
壬寅
六年
1303年
癸卯
七年
1304年
甲辰
八年
1305年
乙巳
九年
1306年
丙午
十年
1307年
丁未
十一年
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
1308年
戊申
至大元年
1309年
己酉
二年
1310年
庚戌
三年
1311年
辛亥
四年
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
1312年
壬子
皇庆元年
1313年
癸丑
二年
1314年
甲寅
三年,延佑元年
1315年
乙卯
二年
1316年
丙辰
三年
1317年
丁巳
四年
1318年
戊午
五年
1319年
己未
六年
1320年
庚申
七年
元英孛儿只斤宗硕德八剌
1321年
辛酉
至治元年
1322年
辛巳
十八年
1282年
壬午
十九年
1283年
癸未
二十年
1284年
甲申
二十一年
1285年
乙酉
二十二年
1286年
丙戌
二十三年
1287年
丁亥
二十四年
1288年
戊子
二十五年
1289年
己丑
二十六年
1290年
庚寅
二十七年
1291年
辛卯
二十八年
1292年
壬辰
二十九年
1293年
癸巳
三十年
1294年
甲午
三十一年
元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
壬戌
二年
1323年
癸亥
三年
元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
1324年
甲子
泰定元年
1325年
乙丑
二年
1326年
丙寅
三年
1327年
丁卯
四年
1328年
戊辰
五年,致和元年,元幼主孛儿只斤阿速吉八天顺元年,元文宗孛儿只斤图贴睦尔天历元年
1329年
己巳
二年
1330年
庚午
三年,至顺元年
1331年
辛未
二年
1332年
壬申
三年,元宁宗孛儿只斤懿瞵质班
壬寅
二十二年
1363年
癸卯
二十三年
1364年
甲辰
二十四年
1365年
乙巳
二十五年
1366年
丙午
二十六年
1367年
丁未
二十七年
1368年
戊申
二十八年
2010年7月21日整理
1333年
癸酉
四年,元惠宗孛儿只斤妥镤贴睦尔元统元年
1334年
甲戌
二年
1335年
乙亥
三年,至元元年
1336年
丙子
二年
1337年
丁丑
三年
1338年
戊寅
四年
1339年
己卯
五年
1340年
庚辰
六年
1341年
辛巳
至正元年
1342年
壬午
二年
1343年
癸未
三年
1344年
甲申
四年
1345年
乙酉
五年
1346年
丙戌
六年
元代纪年表
(公元1271年—1368年)
皇帝
公元纪年
干支纪年
年号纪年
备注
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
1271年
辛未
至元八年
1272年
壬申
九年
1273年
癸酉
十年
1274年
甲戌
十一年
1275年
乙亥
十二年
1276年
丙子
十三年
1277年
丁丑
十四年
1278年
戊寅
十五年
1279年
己卯
十六年
1280年
庚辰
十七年
1281年
1347年
丁亥
七年
1348年
戊子
八年
1349年
己丑
九年
1350年
庚寅
十年
1351年
辛卯
十一年
1352年
壬辰
十二年
1353年
癸巳
十三年
1354年
甲午
十四年
1355年
乙未
十五年
1356年
丙申
十六年
1357年
丁酉
十七年
1358年
戊戌
十八年
1359年
乙亥
十九年
1360年
庚子
二十年
1361年
辛丑
二十一年
136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