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九年级化学教师辅导讲义化学与生活教材梳理
江苏省九年级化学教师辅导讲义酸碱盐教材梳理
酸、碱和盐梳理及学法探究定义: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含氧酸:例H2SO4根据分子中是否含氧原子无氧酸:例HCl、H2S分类一元酸:例HCl、HNO3根据分子电离出氢离子个数二元酸:例H2CO3、H2SO4三元酸:例H3PO4纯净的盐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挥发物理性质有强烈的腐蚀性盐酸具有酸的通性常见的酸纯净的硫酸星无色、粘稠、油状的液体,不易挥发物理性质有腐蚀性,密度为1.84g/mL硫酸化学性质:(1)与指示剂的作用: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酚酞试液不变色(2)酸 + 活泼金属→盐 + 氢气如:Zn+2HCl====ZnCl2+H2↑Zn+H2SO4====Zn2SO4+H2↑(3)酸+金属氧化物→盐+水如:CuO+H2SO4====CuSO4+H2OFe2O3+6HCl====2FeCl3+3H2O通性(4)酸 + 碱→盐 + 水如:NaOH+HCl====NaCl+H2OCa(OH)2+2HNO3====Cu(NO3)2+2H2O(5)酸 + 盐→新酸 + 新盐如 CaCO3+2HCl====CaCl2+H20+CO2↑AgNO3+HCl====AgCl↓+HNO3BaCl2+H2SO4====BaSO4↓+2HCl定义:在水溶液中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可溶性碱:KOH、NaOH、Ba(OH)2和Ca(OH)2分类不溶性碱:Mg(OH)2、Cu(OH)2、Fe(OH)3等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放热)氢氧化钠物理性质易潮解,有强烈的腐蚀性化学性质:具有碱的通性常见的碱俗称:熟石灰、消石灰物理性质:白色粉末,微溶于水,其水溶液氢氧化钙俗称石灰水,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化学性质:具有碱的通性(1)与指示剂的作用: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2)碱 + 非金属氧化物→盐 + 水如:2NaOH+SO2====Na2SO3+H2OCa(OH)2+CO2====CaCO3↓+H20通性(3)碱 + 酸→盐 + 水(中和反应)如:2NaOH+H2SO4====Na2SO4+2H2OCa(OH)2+2HCl====CaCl2+2H2O(4)碱 + 盐→新碱 + 新盐(可溶)(可溶)(至少有一种物质是沉淀)如:CaCl2+2NaOH====Ca(OH)2↓+2NaClNa2CO3+Ca(OH)2====CaCO3↓+2NaOH1、酸碱指示剂;2、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及浓硫酸的特性和稀释方法;3、酸的性质及用途、碱的性质及用途本章教学共课时,建议分配如下:10.1 酸、碱和盐一、酸、碱和盐的组成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 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3·H2O)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二、酸1、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2、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2)金属 + 酸→ 盐 + 氢气(3)碱性氧化物 + 酸→ 盐 + 水(4)碱 + 酸→ 盐 + 水(5)盐 + 酸→ 另一种盐 + 另一种酸(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3、三种离子的检验三、碱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用途2、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2)酸性氧化物+碱→ 盐+水(3)酸+碱→ 盐+水(4)盐+碱→ 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反应物均可溶,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注:①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不属于碱的通性)如Cu(OH)2CuO+H2O2Fe(OH)3Fe2O3+3H2O②常见沉淀:AgCl↓、BaSO4↓、Cu(OH)2↓、F e(OH)3↓、Mg(OH)2↓、BaCO3↓、CaCO3↓③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九年级下册化学《化学与生活》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
《化学与生活》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学习目标】1.了解营养素是指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类物质;掌握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了解六大营养素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及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
2.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及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知道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六大营养素1.食物的成分主要有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六大类,通常称为六大营养素。
2.蛋白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执行着各种功能,为了维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我们必须注意防止有害物质(如甲醛、一氧化碳)对人的肌体蛋白质的侵害。
【要点诠释】1.蛋白质、糖类、油脂、无机盐和维生素的营养功能及主要来源:营养素营养功能主要来源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乳类、蛋类、肉类和大豆以及米、麦等糖类为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提供能量,包括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等米、麦、薯类、玉米、蔗糖等油脂机体活动和维护恒定体温提供能量花生油、豆油、菜子油、牛油、动物脂肪、乳制品、蛋黄等维生素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和维持身体健康的作用,有20多种,主要有维生素A、B(B1、B2、B6、B12等)、C、D、E维生素B来自粗米面、鸡蛋、牛奶等维生素C 来自蔬菜和水果维生素D 来自鱼的肝脏和内脏无机盐能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有的还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通常从食物中摄取,从奶类、肉类、豆类中可得到钙;从肝脏中可得到铁等2.能够给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素是:蛋白质、油脂和葡萄糖。
3.常见的有害物质:①一氧化碳;②亚硝酸钠;③甲醇;④甲醛;⑤黄曲霉素;⑥重金属盐等。
这些物质能损害人体健康。
要点二、人体中的化学元素1.组成人体的元素约50多种:人体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其次是碳、氢、氮,其质量分数大约分别为O —65%、C—18%、H—10%、N—3%,它们主要以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形式存在,这4种元素占人体质量的96%。
苏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全)
苏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全)苏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全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物质的性质、元素与化合物、化学方程式、溶液、气体的性质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我们将对苏教版初三化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是物质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特点。
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种。
1.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描述物质不发生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形状、大小、重量、硬度、密度等。
物质的变化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和熔点、沸点、溶解度等也是物质的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描述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燃烧性、腐蚀性、还原性等都属于化学性质。
二、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元素根据化学性质的不同可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半金属元素。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的物质。
化合物通常具有特定的化学式和分子结构。
例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H2O。
三、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组成。
反应物在反应中发生变化,生成物是反应物的变化产物。
化学方程式中需要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要求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电荷守恒定律要求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电荷等于生成物的总电荷。
四、溶液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体系。
溶质是指能在溶剂中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指能溶解溶质的物质。
溶液的浓度通常用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或溶质的摩尔浓度来表示。
溶解是指溶质与溶剂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形成溶液的过程。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单位体积溶剂对溶质的溶解能力。
五、气体的性质气体是无固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
气体的性质包括可压缩性、扩散性、容易受热膨胀、相互之间的运动方式等。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12单元《化学与生活》复习说课稿
4.设计实验环节,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化学知识,提高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5.教师适时进行讲解,强调重点,突破难点,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探究,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2.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化学知识,培养实践能力。
4.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总结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实验器材:让学生在实验中直观地感受化学现象,提高实践能力。
2.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化学实例,丰富的学习资料,拓展学生视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
4.互动白板:方便教师与学生互动,实时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课堂效果。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3)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的意识,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提高学生对化学科学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3)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12单元《化学与生活》复习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12单元《化学与生活》的复习课。本单元是初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引导学生从化学角度关注生活,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和化学物质。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本单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前面所学化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也为高中化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江苏省九年级化学册知识点
江苏省九年级化学册知识点浅析引言化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关乎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科学发展。
江苏省九年级化学册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本文将对其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深入探讨和解析。
化学式、元素与化合物化学式是化学元素间用符号表示的组合和比例关系。
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而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质。
在九年级化学中,我们需要学习如何写化学式,并了解不同元素的性质和化合物的特点。
晶体的结构与形态晶体是一种具有规律排列的粒子结构,其形态和结构受到晶格结构的限制。
在化学课堂上,我们会学习晶体的结构和形态,了解不同晶体的性质和应用。
例如,我们会了解到钻石是一种由结晶碳组成的矿物,具有高硬度和优美的光学特性。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工具,能够清晰地展示元素的特性和周期性规律。
在九年级,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元素周期表,并了解不同元素的性质和周期规律。
通过学习周期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元素之间的关系和变化。
溶液和离子反应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混合物,离子反应则是指在溶液中离子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
在课堂上,我们会学习如何正确制备和处理溶液,并了解溶质的溶解过程及其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
此外,我们还会研究不同离子在溶液中的行为和离子反应的机制。
化学反应与化学平衡化学反应是化学变化的过程,而化学平衡则是指反应的前进和逆向过程达到动态平衡。
我们会学习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以及如何利用反应物质量和化学计量关系计算反应产物的量。
通过学习化学平衡,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反应速率、平衡常数和平衡条件。
有机化学与功能性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科学,功能性有机化合物则是特定化学结构和特定化学性质的有机化合物。
在九年级,我们会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我们将了解到许多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如酒精、醋酸等都属于功能性有机化合物,并学习它们的制备和应用。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化学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初三化学第一章第一节课教师讲义
知识点一:生活中的化学制品和现象家里的塑料制品:手机、牙刷、肥皂盒等厨房里:炊具——金属制品天然气、液化气——化工产品衣料中的化学合成纤维:特殊衣服——防寒衣、防水衣等化学与家居特点——牢固耐穿、易洗快干、安全舒适、抗皱性好食品中的添加剂:防腐剂、色素、香精等住房:钢铁、水泥、不锈钢、铝合金、玻璃、油漆等洗涤用品:洗涤剂、沐浴露、洗衣粉等化学制品例1 从自己的服饰或书包中找出与化学有关的物品,并写出名称。
答案:化纤服装、尼龙袜、棉手套、有机玻璃扣子、铅笔、课本、铅笔盒、钢笔等。
知识点二化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现代农业离不开高效化肥现代交通需要新的化学材料现代医疗需要更多样的化学药品化学的作用国家安全需要特殊的新材料航天事业需要化学提供多种合成材料和高能燃料能源、资源、环境等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新的化学科学技术误区警告化学制品的不合理使用也会导致环境污染等问题。
但并不是化学的发展必然带来环境的恶化,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得看问题,判断一种事物的优劣,应评价该事物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要掌握物质的性质,更好的利用物质,发挥其优点,避免其产生危害。
例2 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于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保障了人体健康B.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C.含碳燃料的直接利用,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D.化肥的合理使用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环节了人类粮食危机知识点三化学课的学习内容1. 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2.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3. 化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4. 科学探究的方法。
误区警告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不是物体。
物质是组成物体的原料,物体是具体的事物。
一种物质可以组成多种物体,如铁这种物质,可以组成铁锅、铁勺、菜刀等多种物体。
例3 我们知道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请你分析下列四个选项中,化学学科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 )A.开发新的能源B.空间形式和数量的关系C. 合成新的物质D.防止环境污染*要学好化学必须做到以下“六个字”。
苏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本文档对苏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旨在帮助学生复和巩固所学内容。
1. 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
- 元素的性质:具有一种组成、一种性质。
- 化合物的性质:具有单一化学组成、特定比例和性质。
- 混合物的性质: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可以分为均匀混合物和非均匀混合物。
2. 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应用- 金属的性质:导电、导热、延展、硬度高等,常用于制造工业、建筑等领域。
- 非金属的性质:不导电、不导热、易脆等,常用于绝缘材料、化妆品等领域。
3.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反应:物质之间的变化过程,包括物质的消失和新物质的生成。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和符号表示化学反应,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要素。
4. 氧化与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通常与氧气反应,产生氧化物。
- 还原反应: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通常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
5. 金属与非金属的氧化与还原反应- 金属的氧化反应: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
- 非金属的氧化反应:非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非金属氧化物。
- 金属的还原反应:金属氧化物与还原剂反应,生成金属。
- 非金属的还原反应:非金属氧化物与还原剂反应,生成非金属。
6. 盐和水的形成- 酸与碱的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 酸的性质:酸味、蓝红花纸变红、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等。
- 碱的性质:苦味、蓝红花纸变蓝、与酸反应产生盐和水等。
7. 金属活动性与电位- 金属的活动性:金属发生氧化反应的能力,由活动性序列表确定。
- 电位:反映金属获得或失去电子的倾向性,与金属活动性相关。
8. 酸、碱、盐的物质和化学式- 酸的化学式:以H开头的化学式,如HCl、H2SO4等。
- 碱的化学式:以OH结尾的化学式,如NaOH、KOH等。
- 盐的化学式: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如NaCl、CaSO4等。
9. 酸碱盐的应用- 酸的应用:食品加工、药品生产等领域。
苏教版初三化学教材解析与学习指导
苏教版初三化学教材解析与学习指导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旨在研究物质及其组成、性质、结构、变化规律和能量变化等方面的知识。
初中化学作为学生初次接触这门科学的课程,对于学习者来说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
本文将对苏教版初三化学教材进行解析,并提供学习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化学知识。
一、课程概述初中化学教材主要包括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应用等内容。
通过这些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物质的基本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培养科学实验探究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解析1.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该部分主要介绍了物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包括原子结构、分子结构、离子结构等。
学生需了解原子的基本组成和结构,并能够通过元素周期表了解元素的性质和特点。
此外,学生还需掌握化学键的类型和性质,如共价键、离子键等。
2.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该部分讲解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如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离子方程式等。
学生需要了解化学反应的各种特征和规律,并能够用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
同时,学生还需掌握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和能量守恒定律,了解反应速率和平衡的概念。
3. 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应用该部分介绍了一些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应用,如金属、非金属、无机酸、无机碱等。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物质的性质及其应用,掌握相关实验技能,并能够分析和解释物质的性质与应用之间的关系。
三、学习指导为了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化学知识,学生可以尝试以下学习方法和策略:1. 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基础知识上的学科,学生需注重对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键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可以通过制作思维导图、记忆卡片等方式来帮助记忆和巩固知识点。
2. 理论联系实际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可以通过做实验、观察实物等方式来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多做习题化学是一门需要动手实践和思考的学科,通过多做习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化学与生活苏教版全册教案
专题2 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第一单元摄取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三维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人体的必需元素,了解人体中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并知道它们各自的生理功能;(2)了解血红蛋白中二价铁与氧气结合的原理,能解释煤气中毒原因;(3)通过学习,认识合理摄取人体必需元素的重要性,养成健康良好生活习惯。
(4)通过活动与探究,初步学习检测加碘盐中碘含量的方法,认识合理补碘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人体必需元素的学习,了解人体中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及其各自的生理功能,从而理解化学与营养均衡及人体健康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化学知识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了解人体元素的组成。
2、了解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教学方法】阅读比较、实验探究、讨论、归纳法【教学过程】[引入]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饮食水平也逐渐提高。
吃得好是否就身体好呢?如果饮食不合理会引起营养不良。
如何才能使身体更健康呢?色彩斑斓的大千世界的万物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而我们人体中的元素约有80多种,含量较多的有11种,约占人体质量的99.5%。
[阅读]P42 表2-1 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必需元素[讲解]在人体中含量高于0.01%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或称宏量元素),含量低于0.01%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对人体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阅读与思考1]什么叫人体的必需元素?必需元素:有些元素是人的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被称为必需元素(也称为“生命元素”),目前已确认的有27 种。
根据这些元素在人体中含量的高低,可分为常量元素(含量高于0.01%)和微量元素(含量低于0.01%)。
[多媒体显示](佝偻病患者)[设问]怎么会得这种病呢?[阅读与思考2]人体内含量最丰富的矿物元素有哪些?人体内含量最丰富的矿物元素是钙和磷。
[设问]哪些食物中含有钙元素呢?[多媒体显示]常用食物中的钙含量(mg/100 g)[过渡]缺碘也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后果。
【完整升级版】《化学与生活》(苏教版)全册教案
【完整升级版】《化学与⽣活》(苏教版)全册教案(此⽂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单元空⽓质量的改善教学⽬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空⽓污染指数是衡量空⽓质量的重要指标,了解空⽓污染指数的确定⽅法,知道⼤⽓污染物的主要种类。
2.了解温室效应原理和主要的温室⽓体,知道地球表⾯⽓温上升的主要原因,知道遏制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措施。
3.掌握燃烧脱硫的化学原理,了解汽车尾⽓的净化⽅法和静电除尘原理,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室内的主要污染物,了解居室内空⽓污染的防治措施。
过程与⽅法:1、通过对空⽓质量的了解,学会⽤辩证的⽅法看待化⽯燃料的使⽤。
2、通过学习⼤⽓污染的治理,增强环保意识,增加⽣活常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有关⼤⽓污染知识的学习,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第⼀课时§1.1.1空⽓质量报告教学重点:空⽓污染指数的确定⽅法,⼤⽓污染物的主要种类。
教学⽅法:讨论总结法【导⼊】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将开始化学选修课程的学习,《化学与⽣活》这门课程主要从现实⽣活中的⾐、⾷、住、⾏等许多与化学相关的具体问题⼊⼿,帮助同学们进⼀步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发展、提⾼⼈类⽣活质量等⽅⾯作出的重⼤贡献。
本课程分为三个专题,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专题1的第⼀单元空⽓质量的改善的第⼀部分空⽓质量报告。
【板书】§1.1.1 空⽓质量报告【投影】展⽰⼀份近期全国城市空⽓质量报告:城市空⽓污染指数API 空⽓质量等级⾸要污染物⼴州86 Ⅱ级(良)可吸⼊颗粒物顺德102 Ⅲ级(轻微污染)可吸⼊颗粒物湛江52 Ⅱ级(良)可吸⼊颗粒物引出以下⼏个问题:1.公布空⽓质量报告有什么意义?2.空⽓质量报告由哪⼏部分组成?相互之间关系如何?3.影响我国空⽓质量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他们对空⽓质量分别有什么影响?【学⽣讨论回答】1.⽬前我国的空⽓污染越来越严重,定期公布各地的空⽓质量报告,不仅可以提⾼公众对空⽓质量乃⾄环境质量的关注程度,还可以促使各地环保部门及时掌握当地的空⽓质量状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初三苏教版必备化学高效讲义
初三苏教版必备化学高效讲义化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科学课程,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是非常重要的。
苏教版的教材是当前广泛采用的教材之一,下面是一份初三苏教版必备化学高效讲义,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复习化学知识。
第一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1 物质的分类1.1.1 纯物质与混合物纯物质是由同种元素或者化合物组成的物质,如金属、非金属元素和化合物等。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者多种不同的物质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如空气、土壤等。
1.1.2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物质固有的特性,如颜色、形状、熔点、沸点等。
化学性质是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的性质,如燃烧性、酸碱性等。
1.2 物质的变化1.2.1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形成新的物质,如金属氧化生成金属氧化物。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物理条件下的状态改变,如水的沸腾、冰的融化等。
1.2.2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变化过程,如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和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物质的转化关系。
第二章:常见元素和化合物2.1 常见元素2.1.1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等特点,如铁、铜、铝等。
非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较差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如氧、氮等。
2.1.2 常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根据教材给出的表格,简要介绍常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如铁的性质和在制造、建筑等方面的应用。
2.2 常见化合物2.2.1 酸、碱和盐根据教材给出的实验,讲解酸、碱和盐的性质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2.2 常见化合物的组成和命名介绍常见化合物的组成和命名规则,如二氧化碳、硫酸等。
第三章: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3.1 化学反应的分类3.1.1 氧化还原反应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性质和特点,如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等。
3.1.2 酸碱中和反应介绍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性质,如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等。
整理苏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全)学习资料
整理苏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全)学习资料苏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全面而丰富,包括化学基础、物质的组成、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化学变化和化学方程式、溶液和溶剂、酸、碱和盐等内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整理和总结。
一、化学基础部分1. 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分类包括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
2. 元素的符号和化合价:元素的符号是用来表示元素的缩写,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与其他元素原子结合时所具有的价态。
3.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带负电荷。
4.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通过周期表可以推断元素的化学性质。
5. 分子和离子: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结合而成的微粒,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6. 元素的性质:元素具有一些特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物理性质有密度、硬度等,化学性质有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
二、物质的组成部分1. 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关系:物质的组成主要由原子、分子和离子组成,不同组合形式的原子会呈现不同的性质。
2. 氧化态和氧化数:氧化态是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数,氧化数是一个用来描述原子带电状态的量。
三、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部分1. 金属和非金属:金属是具有典型的金属性质的元素,如导电性、延展性等;非金属则是没有这些性质的元素。
2. 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是由金属和氧元素结合而成的化合物,非金属氧化物是由非金属和氧元素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3. 盐的性质:盐是由酸和碱反应生成的晶体化合物,具有酸碱性质。
四、化学变化和化学方程式部分1. 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的变化,包括化学方程式的变化。
2. 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称为反应物,反应后生成的新物质称为生成物。
3.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符号方程式,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条件和反应式。
九年级苏教版化学总结归纳
九年级苏教版化学总结归纳化学作为一门理科学科,旨在探索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对于我们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
九年级苏教版化学教材中,涵盖了大量的知识点和实验内容,我们需要通过总结归纳,将这些知识点系统地整合起来,以便更好地应用和理解。
本文将对九年级苏教版化学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一、物质的分类与性质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单位,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将物质分为三类: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元素的原子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而混合物则由两种或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其组成比例可以发生改变。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自身所具有的可见或触摸到的性质,如颜色、形状、硬度等;而化学性质则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变化时所表现出的性质,如能否燃烧、能否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等。
二、原子和分子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它由一个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构成。
原子中的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没有电荷。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核内,并且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相对较大。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
分子中的原子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元素由一个或多个相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原子分子,如O₂;而由两个或多个不同元素构成的分子称为化合物的分子,如H₂O。
三、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的种类和原子数目的方法。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和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的方法。
化学方程式中,化合物和元素用化学式表示,反应物在方程式的左边,生成物在方程式的右边。
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箭头(→)表示反应过程。
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系数表示它们之间的摩尔比例关系。
四、水的性质和溶液水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物质,它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
例如,水具有高的比热容和蒸发潜热,使得水能够在温度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吸收或释放大量的热量,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
江苏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框架
江苏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框架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和理解。
本文将为您提供江苏九年级化学知识点的框架,帮助您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
一、物质的分类1. 纯物质和混合物的区别与分类a. 纯物质的定义和特点b. 混合物的定义和特点c. 混合物的分类:均相混合物和非均相混合物2. 纯物质的分类a. 单质和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b. 单质的分类:金属、非金属和惰性气体c. 化合物的分类: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分子化合物二、原子结构1. 原子的组成a. 原子的基本粒子:质子、中子和电子b. 原子序数、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关系2. 原子的核式表示a. 原子核的结构:质子和中子b. 原子核的电荷数和质子数相等c. 原子核的质量数和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相等d. 氢原子核的特殊性质3. 原子的电子结构a. 电子的分布:能层、能级和轨道b. 电子组态的表示方法:电子层、轨道和轨道图三、元素周期表1.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a. 元素周期表的概念和历史b.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2. 元素周期表的分类a. 元素周期表的分区:周期、族和区块b. 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的特点3. 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 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b.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命名和性质四、离子反应与化学方程式1. 离子的概念a. 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定义和特点b. 离子式的表示方法和意义2. 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a. 离子反应的定义和示例b. 离子反应与化学方程式的关系3.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a.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表示b.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配平五、酸、碱与盐1. 酸的概念和性质a. 酸的定义和特点b. 酸性物质的常见特征和试剂检验2. 碱的概念和性质a. 碱的定义和特点b. 碱性物质的常见特征和试剂检验3. 盐的概念和性质a. 盐的定义和特点b. 盐的命名规则和化学式的表示方法六、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a. 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示例b. 化学反应的条件和主要类型2. 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表示b.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配平七、溶液和饱和度1. 溶液的概念和组成a. 溶质、溶剂和溶解度的定义和特点b. 溶解与溶液的分类2. 饱和度的概念和计算a. 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的区别b. 饱和度的计算和表示方法八、电化学1. 电解和电化学反应a. 电解和非电解质的区别b. 电解的条件和电解质溶液的电离程度2. 电极和电容a. 电极的定义和分类b. 电容的概念和性质3. 电化学单元和电池a. 电化学单元的组成b. 电化学单元和电池的特点和应用以上是江苏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框架的主要内容。
苏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摘要!
苏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摘要!
苏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摘要
本文档是对苏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知识点进行了总结。
总结
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原子结构:介绍了原子的基本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组成,以
及原子序数、质量数等概念。
2. 化学键和化合物:解释了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形成原理,介绍了简单晶体的结构和离子化合物的性质。
3. 物质的三态:讲解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和转化规律,
以及溶液的形成和分离技术。
4. 酸、碱和盐:介绍了酸、碱和盐的定义,解释了酸碱中和反
应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5.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解释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的重新排列、化学方程式的表示,以及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能量变化过程。
6. 金属元素与金属材料:说明了金属元素的性质、金属的提取和利用,以及合金的应用。
7. 电和化学:介绍了电流、电解和电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以及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8. 其他知识点:包括酸碱中和滴定、蒸馏和萃取技术等其他化学知识。
本文档对苏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知识点进行了简要概括,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回顾和复。
更多详细内容请参考教材。
目标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化学学科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与生活梳理及学法探究
12.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1、营养素: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类物质。
其中能提供能量的是蛋白质、糖类、油脂,其中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等质量时,油脂放出的能量最多,糖类、油脂组成元素种类相同都含有 C、H、O 三种元素。
2、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主要含有C、H、O、N等元素。
成人每天需摄取60-70g 蛋白质。
(1)血红蛋白:①血红素中的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2价
②作用:在吸入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中作载体。
③煤气中毒的原因: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结合能力比氧气强。
(2)酶:①成分:一类特殊的蛋白质。
②作用: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3、糖类: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1)糖可分为单糖(葡萄糖、果糖)、双糖(蔗糖、麦芽糖)和多糖(淀粉、纤维素)。
(2)淀粉和纤维素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3)淀粉的化学式(C6H10O5 )n ,水解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4)葡萄糖的化学式 C6H12O6
葡萄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C6H12O6 + 6O2→ 6CO2 +6H2O_,
(5)蔗糖的化学式C12H22O11,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红糖、白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
(6)霉变食物不能食用的原因:含有黄曲霉素,有毒且耐热。
4、油脂:可分为油和脂肪,属于混合物。
在常温下,植物油呈液态,称为油;动物油呈固态,称为脂肪。
5、维生素: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
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的食物有水果和蔬菜等。
6、无机盐
(1)幼儿缺钙会得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老年人缺钙会骨质疏松。
(2)缺铁会导致贫血(3)小孩食欲不振是因为缺锌
(4)缺碘或碘过量会导致甲状腺肿大(5)缺氟会导致龋齿,氟过量会导致氟斑牙。
12.2有机合成材料
无机(化合)物:不含碳的化合物(CO 、CO2 、H2CO3 、碳酸盐等属于无机物) 有机(化
合)物: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
有机小分子: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的有机物
有机高分子: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的有机物(如: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等)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天然橡胶、纤维素(棉花)、蛋白质(羊毛、蚕丝)等。
3、有机高分子材料热塑性塑料:链状结构,例:聚乙烯塑料
塑料
有机合成材料热固性塑料:网状结构,例:酚醛塑料(俗称电木)
合成纤维:如:涤纶(的确良)、锦纶(尼龙)、腈纶等。
合成橡胶:如:丁苯橡胶、顺丁橡胶、氯丁橡胶等。
①区分棉花、羊毛和合成纤维的方法是取样,分别灼烧,有烧焦羽毛味的是羊毛,有烧纸味且产物易捻碎的是棉花,有刺激性气味且产物不易捻碎的是合成纤维。
②区分两类塑料的方法取样,分别加热,能熔化的是热塑性塑料,不能熔化的是热固性塑料。
4、白色污染:废弃塑料引发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