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需要新教师

合集下载

结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谈谈当代教师该如何应对

结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谈谈当代教师该如何应对

结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谈谈当代教师该如何应对姓名:杨盈学号:222009314011263 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年级:2009级班级:五班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为重要特征的知识时代,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国民的综合素质。

社会的信息化,经济的全球化使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成为整个民族生存状况的基本因素。

因此,21世纪将是教育和学习起核心作用的时代。

时代呼唤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科技的日新月异,一方面要求教学内容能迅速作出反应,增加一些反映科技,社会发展的的新内容;另一方面也要求教育不仅能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正确有效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走上社会后能更好地面对新的挑战。

确立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发展的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极大地提高全民族素质,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

面对时代和未来的挑战,根据“全教会”的精神,审视现行基础教育的课程,我们发现,确实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部分课程内容过于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脱离生活;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重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缺乏灵活性等等。

因此,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新的时代呼唤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

然而,成功的课程改革必须有课程实践者——教师的参与,教师不能游离于教育改革,只有教师认同改革理念,参与改革过程,在改革中学习与成长,担当更重要的责任,做改革的行动者,激起自下而上的改革,才能达成改革的理想。

那么,对于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当代教师该如何应对呢?首先,应该建立新型的、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求教师扮演好哪些角色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求教师扮演好哪些角色

继续教育作业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求教师扮演好哪些角色新课程目标向教师提出了基础教育下全面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和具体要求。

目标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会学习,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教师在积极地参与这场课程改革之中的同时,应及时地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师角色,以适应新课程目标的要求。

面对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和新课程目标全面启动,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

首先要求教师切实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

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

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

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

作为教师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只有客观地,科学地、合理性地反思自己的角色,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

也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角色作用,才能充分理解新课程,保证新课程的有效事实。

传统的教师角色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已基本上不适应了,或者说是远远不够了。

在新课程的目标下,教师必须确立自己政治者、法律者和伦理者角色,建构者、组织者、开发者和创造者角色,设计者、研究者和实践者角色,合作者、交流者和指导者角色,促进者和评价者的角色,以及参与者、决策者和管理者角色等多元整合的教师角色,并能尽快适应它。

这是新课程目标要求,也就是新时代基础教育的要求。

它是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前提。

1.作为变革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能力的合作者、交流者和指导者的角色传统的教师角色主要是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中心,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主要目的,体现在教学上以死记硬背为主要的学习方法,强化起主导作用;导致“题海”战役和“填鸭式”教学方法,以成绩作为衡量好学生的标准。

而新课程的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策略的运用,不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目的,而是给学生提供知识平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指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但,同时,要参与学生的各个环节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准确地了解学情,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或调整教学计划,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谈谈课程改革下教师的定义

谈谈课程改革下教师的定义

教学方式 , 从真正意义上改变教师的作用。
四、 教师 耍作为教材的研制者和开发者来使用教材 创造性是教师劳动的特点 ,要 在教学 中使教师的创造性表
现出来或更加灵活地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教师就要改变过去完 全依 赖教科书 、 教学参考书的思想和做法。 这是新课程赋予教师 的权力和义务 , 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大大增加了 , 教师 的创造力被 解放 了。 随着课程改革 的深入 , 教师们会感觉到新课程 内容 的综 合性 、 弹性加大 , 教材 开发的空 间加大 , 教师可以根据 教学需要 , 利用信息技术 、 身边的教学资源 , 采用 自己认 为最合适 的教学形
N 2 0 1 4 年 第 3 2 荔 期 ( 总 第 2 论 6 0 坛 期 )
谈谈课程改革下教师的定义
张 洁
@撼 凰 鸥 ¥ 囝
( 信阳市基础教育教学研 究室, 河南 信 阳 4 6 4 0 0 0 )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 的专业人员 , 承担教书育人 、 培养 社会建社者 、 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是 “ 向学生传递人类积 累的 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教育 , 把他们培养成 一定社会需要 的 人才的专业人员 。 ” 在人们传统观念 中, 教师与教育者是 同一语 , “ 教师 ” 一 词就是 “ 传道 , 授业 , 解惑” 的代名词。 新课 程改革需要“ 新” 教师 , 那么“ 新” 教师 的“ 新” 在哪里 呢? 换句话说 , 教师概念需要有 “ 新” 的介定 , 也就是要重新给“ 教师 ” 下定义。 “ 新教师 ” 不 只是按照别人( 教师的教师 、 领导等 ) 的指令 呈示给学生某些规定 的东西 , 而是还要明白为什么 , 以及怎么样 与学生分享某些有 价值 的东西 。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 引导 者和参与者 , 是课程的研制者 , 开发者。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 学设计时换个角度思考 , 教学过程 中与探究为伍 , 教学后与反思 同在 。 教学设计 、 科学探究 、 教学反思必将成为教师工作基础 、 专

2023年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023年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引言1. 2023年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旨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该纲要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课程改革的背景和意义2. 课程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教育体系正处于深刻变革之中。

3.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根据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教育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实施,旨在推进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

主要内容和创新点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课程设置和内容进行了全面调整和优化。

强调对学科基础知识的全面覆盖和深入理解;另注重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6. 纲要提出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强调综合素质评价和个性化发展评价,以期鼓励学生全面、平衡、可持续地发展。

7. 课程的实施将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校根据地方特色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课程设计。

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和启示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出台,将对教育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学校和教师需积极适应和引领课程改革,开展有效的教学实践,倡导开放式、探究式的教学模式。

9. 家庭和社会也应配合教育部门,共同致力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家长需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不以成绩论英雄;社会应提供更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和环境,促进教育公平。

10. 课程改革的推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

结论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里程碑,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该纲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教育正朝着素质教育、个性化发展和全面提高的方向迈进。

12.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齐心协力和长期坚持。

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教育事业的转型升级,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新课改中对教师培养的一点思考

新课改中对教师培养的一点思考
23
仅有好的培养模式是不够的,而教师培养的成败与否 还要取决于培养内容。因此有必要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系 统化教师培养的内容。 首先, 要对新的教材进行专门的培训。 通过专门的培训 要让教师明白新教材在哪些 面与旧教材不同,体现出了 新课程理念 ,而这些新的课程内容需要用新的教学模式去
对 拉 康 欲 望 观 的 文 本 浅 探
赵兴华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 教育理论一系硕士研究生, 江苏 南京 210003)
海德格尔在《 拉康文集》 出版后写信给朋友说 : “ 我现在 显然还不能在这些 巴洛克氏的文章中读出哪怕是一丁点儿 的意思来。 福柯则抱怨说 : “ ” 在这个隐晦的语言中完全没法 找出个头绪来。 而《 ” 拉康选集》 的中文翻译者褚孝泉先生在 其《 译后记》 中则感慨到: “ 从1993年我着手翻译拉康的作 自 品以来, 日 整 就处在字典不离手 、 冷汗不离身的状态中。 可 ” 见拉康语言的晦涩和我们阅读它时的艰辛。尽管拉康的著 作已接近我们所能理解的极限, 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蕴涵 着巨大的理论魅力。自精神分析诞生的100多年来 , 世事变 换, 沧海桑田, 精神分析在理论和实践上也 日 趋衰落难显昔 日的盛况。 毕竟他的逝去不过是20多年前的事情。 在另一方 面齐泽克等理论家对拉康著作的解读, 也为我们试析拉康 的思想提供了某种参考的依据。本文力求草绘拉康对欲望 描述的景象 ,但由于笔者知识积累的有限和学术水平的不 足, 只能以不成熟的视角从管中窥见拉康理论一“ 。 豹”
新 课 改 中对 教 师 培 养 的 一 点 思 考
郑海斌 步红霞
( 山东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 济南 250014)
教师是教育实践的直接承担者和教育变革的实施者 , 一切教育变革和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可以说当前基础 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在教师。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培养必 须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 让教师与新课程同行。 教师的培养要分成两个阵营,即职前和职后两个阵营 的培养。 工作在第一线的中小学教师的培养要以培训为主, 而对新教师的培养要从师范教育人手。师范教育要想课程 改革之所想 , 急课程改革之所急 , 培养出有课程改革新理念 的新一代教师。 一、 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和培养 1.变革中小学教师培训和培养模式 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是推动课程改革的有力保证。新 课程改革将出现多元化的课程体系, 特别是主题性课程 、 综 合性课程、 研究型课程的出现等等, 使得教师培训和培养模 式的转变成为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教 师培养, 必须打破传统的划一型、 封闭型、 理论型和终结性 呈现才能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培训 和说明, 可以让教师快速地熟悉新教材, 领会新教材的精髓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竞争的激烈程度的提高,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基础教育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各国纷纷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更加现代化、综合性、能力导向的教育。

一、背景与意义近年来,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面临着新的教育需求和挑战。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成为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通过课程改革,我们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未来能够融入社会,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1. 课程设置的优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调整。

以往的课程设置主要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的综合发展。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实践能力,增加了技术与职业教育课程的设置。

例如,加强信息技术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加创业教育内容,鼓励学生成为未来社会的创新创业者。

2. 教学方法的创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教学方法的创新。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新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例如,采用项目制教学,让学生通过参与项目实践,主动学习并解决问题;引进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

这些创新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 评价体系的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要求改革现有的评价体系。

过去的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综合评价,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能力培养。

我们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业、综合素质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潜力。

语文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师新教法

语文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师新教法
是文学作品太少,人文内涵不丰富、缺少多元文化观念。
是课文观念落后、缺乏时代气息
3
面向时代 “新课标”提出:“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新课标”指出:“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四)语文教学程序的呆板
“旧五环”: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新八股”: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朗读课文——正音释词——划分段落——分析课文——归纳中心——总结特点
02
附1:我国中小学基本教学模式
传授式:复习—授新—巩固—应用
01
学导式:自学—质疑—诱导—练习
01
提倡文化多元、国际理解、人文关怀、回归生活、评价多样。
04
推行课程“三级管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并重……
(二)语文教学理念的滞后
清末:赫尔巴特。三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学校为中心。(传统主义教育)
01
民国:杜威。新三中心:以儿童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社会为中心。(现代主义教育)
宋朝的朱熹在《朱子全书·记学》中亦提及“课程”,如 “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等。朱熹的“课程”含有学习的范围、进程、计划的程式之义。
在国外,“课程”一词是从拉丁语“currere”一词派生出来的,意为“跑马道”,指赛马场上的跑道,后转义为“学习过程”。
1
1861年,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他的《教育论》最早使用“课程”一词,他把教育内容的系统组织统称为“课程”。
主张教育即生活
主张以儿童为中心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首先,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素养。

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能够准确理解新课程的内容和教学要求,并能够将学科知识有机地融入到教学中。

此外,教师还应该具备丰富的学科资源和教学材料,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教学能力。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计划,科学分析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并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此外,教师还应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和学习情况,巧妙地运用一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三,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思想觉悟和教育责任感。

教师要具备学生的全面发展观,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此外,教师还应具备发现学生特长和潜能的能力,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最后,新课程标准还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要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理论。

此外,教师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能够和家长、学生、同事等各方建立良好的关系,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学科知识、教学能力、思想觉悟和专业素养等方面有所提高。

教师应积极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在实际教学中积极探索创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难点剖析

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难点剖析

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难点剖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基础教育的改革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需要解决和克服。

一、课程内容重点1. 优化课程结构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优化课程结构。

传统的课程结构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改革课程结构,使之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 提高素质教育水平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另一个重点是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传统的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的知识储备,而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实施难点1. 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

传统上,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引领者,而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教师需要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引导者,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

这对于传统习惯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教师来说,是一个难点。

2. 教学资源的不足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这就需要大量的实验设备、实践场所以及先进的教学资源。

然而,目前我国的教育资源在这方面还存在不足,导致实施新课程改革面临一定的困难。

三、课程改革的应对策略1. 注重教师培训为了应对教师教育角色转变的难点,我们需要注重教师培训,提高其教学能力和教育理念。

通过开展教师培训课程,引导教师将注意力从知识传授转移到学生的引导和激发,培养教师的引导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加大教学资源投入为了解决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政府和学校应加大对教育投入,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

建设现代化的实验室和实践场所,引入先进的教育技术设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学习资源。

教师终身发展的意义

教师终身发展的意义

教师终身发展的意义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对教师的期待,是教师自身成长的内在需要,而且是学生发展的榜样,是学生学习的活教材。

教师专业发展,尤其是在职的专业成长的过程内容丰富、范畴广阔,实质上构成了一门隐性课程,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无论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还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范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是当今社会对教育期望的聚焦式反射。

教师作为教育的第一资源,是课程改革的主体,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整个社会对教师寄予厚望:新课程需要新教师,新教师需要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学习,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特有的范畴。

我们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活中不断增强自己的专业意识,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拓展自己的专业领地;完善自己的专业行为,适应新的教师角色的过程。

它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教师的专业发展至少包含:教师观念的更新,职业领域的拓宽和角色转换的实现三大范畴。

1.观念更新:终身学习的榜样对教师的反思引发了教师教育的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是紧密相联,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教师不单单是人梯,是为学生成长服务的,教师自身同样需要发展。

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成为创建学习型社会、创新型社会的先锋,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关于教师教育的研究,大多隐含着这样一种理论假设:教师教育的任务可以由大学完成。

事实证明这一假设难以成立,于是教师教育基地开始逐渐由大学向中小学延伸,完整的教师教育需要大学和中小及教师自身共同完成,教师的成长是一个终身的过程,这是学习化社会特征在教师身上的体现,是终身教育在教育领域内部的展开;学校再也不是一个为学生一生准备一切的地方,对于从事引领他人学习和成长的教师而言,就更应该如此,为了胜任教育工作,为了提高自身的专业地位和声誉,职前的学习不可缺少,职后的专业发展尤其重要,这其中当然包括进修、培训,但是最方便、最有效的途径是在自己的教育岗位上进行研修,或者说校本成长(校本培训),通过研修,在自己特有的专业领地——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稳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

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和培养优秀人才的需要。

这一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综合素质教育的推进: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科技教育的加强:加强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技素养。

三、课程内容的优化和更新: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适时地更新和优化课程内容,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四、创新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鼓励教育教学创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也要改革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发展全面性和多样性。

五、关注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为课程改革提供有力的保障。

这些改革内容的推进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适应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通过这一改革,我们将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扩展分析: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综合素质教育的推进。

这意味着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础学科知识,还需要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这样的综合素质教育可以使学生全面发展,并为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做好准备。

在科技教育方面,新时代的课程改革加强了信息技术教育。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基本技能。

加强信息技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科技素养。

此外,新时代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注重优化和更新课程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传统的课程内容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因此,课程的更新和优化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更新和优化,可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

新时代的课程改革鼓励教师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新教师培养模式的构想

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新教师培养模式的构想
顾 鑫盈 傅 克 昌2 ,
(. 1济南铁道 职业技术学 院 基础部 , 山东 济 南 2 0 1 ; . 5 0 32 浙江师范大学 数 理学院 , 浙江 金华 3 10 ) 2 04 摘 要: 分析 了基 础教育改革 背景 下新教师培训 的必要性 以及 当前 新教师 培训模 式存在 的不足 , 为当前新 教 认

新教 师培 训的 必要性
当今世界各 国, 其是西方发 达国家 , 尤 教师的在 职教育
因被看作是更为经济有效的专业能力养 成模 式而 日益 受到
重 视 。在 我 国 , 教师 的 在 职 教 育 也 开 始 从 过 去 的 学 历 补 偿
教育转 向提高培训 , 教师 的继续教 育已成为制度 化的 活动 , 职前教育与 在职 教育 一 体化 的倾 向 日趋 明显。但 无 庸置
师教育必须在原来的基础上就培训 的观念 、 目标 、 教学模式 、 学方 法和手段 等做 出相应 的调整 , 出了改进 新 教 提
教 师 培 训 模 式 的 两 点 设 想 , 探 讨 了新 模 式 的实 施 策 略 。 并 关键词 : 基础 教育 ; 教 师 ; 师 培 训 新 教
中图分类号 : 5 1 G 2
教 育 的一 项 最 为 紧 迫 的 任 务 。

修模式 , 在发挥其 巨大作用 的同时, 也存在 制约功能 发挥的
因素 : 1各校指 导和 评价人员 的组 成 和水平存 在差 异 , () 加 之合格 教师 缺乏 统一 的标准 , 不可 避 免地产 生培 训质 量 的 差异。 ( ) 2 地区教师进修学校 的教研 员巡 回分散 指导 , 受辖 区学校众多 、 而教研员精力有 限的限制 ; 中专题研 讨因恐 集 打乱正 常的教学 秩序不 宜经 常举行 , 制约 了对 新教 师指 也 导活动 的开展 。本文 不期望构建一个具有普 适性 的新教师 人职教育模式 , 而只是 对一个 有效 的新 教师 人职 教育 培训

新课程改革理念与指向的思考国开

新课程改革理念与指向的思考国开

新课程改革理念与指向的思考国开一、理念、任务、思想、目标、特点(一)理念1、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二)任务1、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2、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更新观念,转变方式,重建制度。

即更新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重建学校管理与教育评价制度。

3、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思想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四)目标1、新课程改革总体目标——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1)是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

(2)是要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

(3)是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是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5)是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6)是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7)是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8)是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9)是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的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片中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和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教师作为教育改革的关键因素,其角色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本文主要探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角色研究。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角色逐渐发生了变化。

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从知识传递者到学习引导者:在新课程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而是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从教学者到合作者:新课程强调师生之间的合作,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教学者,而是需要与学生合作,共同参与到学习中来,实现教学相长。

从管理者到心理辅导者:新课程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教师不仅是管理者,更是需要理解和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角色。

然而,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也带来了许多挑战。

教师需要应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同时也要适应新的角色定位。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更新教育观念:教师需要理解并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提高教学技能: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

加强自我发展:教师需要不断进行自我提升和发展,以满足新课程改革中对教师角色的新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带来了显著的变化。

这些变化不仅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需要教师在心理、情感和职业发展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转变。

尽管这些转变可能会带来一些挑战,但只有通过适应新的角色定位,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然而,我们也需要认识到,新课程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和适应,同时也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和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个背景下,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变得更加重要和复杂。

从很多方面来看,青年教师的成长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

首先,青年教师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如今,新课程标准已经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具备更加深入和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为了胜任这一挑战,青年教师需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最新的教学技术。

同时,他们还需要不断掌握新的教育法规和政策,以确保自己的教学工作符合国家教育政策和法规的要求。

其次,青年教师需要更好的教育教学实践。

教育教学实践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教师在实践中不断验证理论,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青年教师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从而更好地进行个性化教育,更好地使学生感兴趣。

同时,教育教学实践还能够帮助青年教师建立自己的教学风格和人际关系,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自信心。

第三,青年教师需要更多的支持和指导。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青年教师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得到专业化的支持和指导。

这些支持和指导可能来自于学校的领导、教学督导或其他教育专业人员。

通过他们的指导,青年教师能够规避一些可能的错误,更好地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最后,青年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

教师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探索的职业,因为世界在不断变化,学生在不断成长,教学方法和技巧在不断更新。

因此,青年教师需要保持持续的学习和思考,以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需要不断努力和探索。

通过持续学习和思考,他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更好地适应时代变化和新的教育理念,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基础教育课程也需要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和挑战。

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改革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等方面介绍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一、改革背景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对过去基础教育课程的修订和升级。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变化,传统的基础教育课程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

此外,国际教育领域的发展也对中国的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因此,为了培养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人才,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二、主要内容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程结构的调整,将以往注重知识传授的课程改为以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

二是课程内容的更新,根据新时代的需求,更新教材内容,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社会需求。

三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强调学生参与、互动和合作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造力。

四是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往教师主要是知识的传授者,现在教师需要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

三、影响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于学生、教师和社会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学生在这种改革下能够获得更全面的教育,培养更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新角色定位将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最后,社会对于基础教育学生的要求也会得到更好的满足,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四、总结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需求,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通过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转变教师角色,新的基础教育课程将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并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这一改革对学生、教师和社会将带来积极的影响,培养出更多创新人才,推动社会发展。

基于此,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必要而重要的改革,对于未来的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反思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反思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反思一、背景新课程改革是指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由政府主导、教育部门、学校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通过对教育内容、方法、形式和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不同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改革,它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对教育教学进行的一次全面革新。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自2001年启动以来,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二、新课程改革的回顾1. 特点和意义新课程改革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以知识为基础,注重知识的整合和应用;以能力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意义在于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促进教育公平和人类发展。

2. 改革的内容和进展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主要包括针对小学和初中的“课程标准”的修订和实施,以及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推进。

在课程标准的修订和实施方面,小学和初中的课程标准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组织编写完成,并于同年开始实施。

在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推进方面,多个省市成功实行了综合素质评价试点,2006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和指导方案。

3. 改革的成效和问题通过新课程改革,我国基础教育推进了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目标、以评价为导向的改革。

在教育教学领域,学科间的“小交叉”、“大交叉”、“超大交叉”得以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实践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到了提升。

在教育公平方面,新课程改革加强了对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支持和倾斜,促进了教育公平。

但是,新课程改革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课程内容的繁琐、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教师培训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

三、新课程改革的反思1. 扎实基础、减轻负担新课程改革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应对国际竞争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膨胀”的问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 主要从事中师历史教 学。

7 ・ 4
维普资讯
20 06年
刘方旭Leabharlann 基础 教育新 课程 改革需 要新 教师
第 1 期
知伙伴 。 这 要求 教师 在教 学 中要 “ 放下架 子 , 蹲下身 子 ” 不再 高高在 上 , , 要学会 与学 生平 等相对 , 形成 师生相 互交 流 、 乐融 融 的新型 师生 关 系。 其 历 史学科 体 系非 常专业 和 固定 ,但 在教 学 中同样强 调以转 变学生 的学 习方 式为核 心 的教学 ,倡 导
要 提高 自身 的课 程意 识 , 深对 课程 概念 的认 识 , 加 这样 才能彻 底转 变和贯 彻课 程观 念 , 能处理 好继 承 才 与创新 的关 系。
在课 堂教 学 过程 中 , 师不仅 是课 程 的执 行者 、 与者 , 是课 程 的建设 者 、 发者 , 教 参 更 开 这意 味着 教师 要从传 统 的课 程 活动 的外 围走 向参 与课 程构 建 , 程 开发者 的姿 态承 担课程 的 开发 , 消极 的课 程实 以课 变
基 于 国际上 国力 竞 争对基 础教 育 的要 求 和世界 各 国基 础教育 课 程改革 浪潮 的推 动 ,我 国基 础教育
课 程改 革势在 必行 。英 国学 者斯滕 豪斯说 :没有教 师发展 , 没有课 程发 展 ” “ 就 。教 师是新 课程 实施 的主 体, 是推 行课 程改 革 的关 键 。 新课 程需要 新教 师 。 为教 师 , 其是对 肩 负着重 大 的社 会 责任 的历史 教师 作 尤
基 础 教 育新 课 程 改革 需 要 新教 师
刘 方旭
( 西南 民族师 范高等 专科 学校 , 贵州 兴 义 黔 520 ) 640

要:基础 教 育新课 程 改革 中历 史教 师 面 临着新 的挑 战 , 教 学活动 中历 史教 师必 须转换 角 色 , 在
从单 纯的知识 传授 者转 变成课 程 资 源的开发 者 , 为学生 自主 学习的合 作者 和促进 者 , 为课 程行 动的 成 成 研 究者和反 思性 实践 者 。 关键词 : 新课 程 ; 史教 师 ; 生 历 学 文章编 号 :0 9 _ 6 3 2 0 ) l一 0 4 一 3 l 0 _ 0 7 (0 6 0 - 0 7 - 0 中图分 类号 : 6 2 O G 3. 文 献标 识码 : A
施者 为积极 的课 程开发 者 , 教 师作 为课程 开发者 不再 停 留在 观念 的层 面 。 师实 施课 程 的过程实 际上 使 教 是教 师开发课 程 的过 程 , 而实 现课 程与教 学 的整合 。 从
二 、 教学方 式上 。 史教 师应 由居高 临下 向平等 融洽转 变 , 为学 生学 习的 合作者 在 历 成 在传统 的教 学模 式 中 , 师生 之 间是 “ 师是从 ” 惟 的专制 型师生 关 系 , 是教育 者 与被 教育 者的关 系 。而 新课 程需要 构建 的是 新 型的平 等 、 主、 作 的师生 关 系。美 国威廉姆 ・ 民 合 多尔教 授对 教师 角色 的定位 是
多年 以来 , 师一 直被 视为课 程 资源 的利用 者 , 教 对课 程 的认 识非 常肤浅 和淡 薄 , 少 必要 的课 程开 缺
发 的知识 与技能 。新课 程 的推 行为 教师看 待课程 与教 学 问题 提供 了新 的视觉 , 为教师 培养课 程意 识 、 掌 握课 程开 发 的知识 和技能 创造 了条 件 。要革 新 , 革心 ”历史 教师在 参 与新 课 程开发 的过 程 中 , “ 先 , 首先需
拾人牙 慧 。 三、 在教 学观 念上 。 史教师 应 由重教师 的“ ” 历 教 向重 学生 的“ 转 变 。 学” 成为 学生 自主 学 习的促 进者
历史知识 浩 如烟海 、 罗万 象 。长期 以来 , 包 受传 统教学 思想 影响 的历史 教师 大多 忽视 了学生 的 主体 性 , 纯 的历史 知识灌 输 只会 扼杀学 生 主体性 的发挥 。新 课程 改革 的具 体 目标 中提 出 了“ 而单 改变 课程过 于注 重知识 传授 的倾 向 ,强调 形成 积极 主动 的学 习态度 ,使 获得基 础知识 与基 本技 能 的过 程 同时成 为 学会 学习 和形成 正确 价值 的过 程” 。所 以作为认 识和 实践活 动 的主体 , 生不 应该 是被 动的 , 推动教 学 这
学生 积极 主动地 参与 教学 过程 , 学生 勇于提 出问题 , 过独立 思考 和交 流合作 学 习历史 , 养学生 发 让 通 培 现 和解决 历史 问题 的能力 , 养成探 究式 学 习的 习惯 。教 师要从 关注 、 指导 学生 的学 习过程 人手 , 向学 生 传授 好历 史课程 的基 本方 法 ,使 学生 了解历 史学 习要掌 握 的基 本知 识 ,逐渐 培育 学生 的历史 分析能 力 以及正确 的情感 态 度与价 值 观等 , 学会 与他 人 , 尤其是 与不 同见解 的人合 作学 习和 交流 的能力 , 不是 而
“ 等 的首 席 ” 教 师不再 是 知识 的权 威 者 , 应该 是学生 求知路 途上 有着 丰富经 验 的组织 者和学 生 的求 平 。 而
收稿 日期 :0 5 1— 2 20— 1 8
作者 简 介 : 刘方 旭 ( 9 4 - ) 女 ( 17_ , 布依 族 ) 贵 州册亨人 , 西南 民族 师 范高等 专科 学校 中师部讲 , 黔
维普资讯
20 0 6年 3月 第1 期
黔西南 民族 师 范高等专 科学校 学报
Mac 20 r h 06 N ・ o1
Junl o Suh et G i o T ahr’ C lg f N t nlis ora f otw s uz u h eces ol e o e r aoat i ie
来说 , 正面 临着前所 未 有 的新 机遇 和新 挑战 。 这无 疑会 引发历 史教 师角 色在教 学过 程 中产生一 系列 的历
史性转 换 , 传统 的“ 道 、 从 传 授业 、 解惑 ” 的角色 向相应 的新 型角色 转换 。 者


在 教学 过程 中 。 史教师 应 由课程 资源 的利 用者 向课 程 资源的 开发者 转化 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