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18年项目申报指引

合集下载

重点专项2018年项目申报指引

重点专项2018年项目申报指引

重点专项2018年项目申报指引前言为了更好地支持国家重点专项和科技项目的研究,促进科技创新,国家科技部发布了2018年项目申报指引,本文将对其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介绍和解析。

重点专项项目申报重点专项是针对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和重大需求,通过集中投入、集成创新、重点突破,推进关键技术、前沿领域创新,促进科技进步的一项重要举措。

根据2018年项目申报指引,重点专项项目分为青年科学家计划、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和重点研发计划三部分。

青年科学家计划青年科学家计划是国家为鼓励青年学术和科技创新而设立的一项项目,旨在提高我国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2018年的青年科学家计划申报分为两个阶段:1.第一阶段:建议书阶段。

截止时间为3月31日,申请人可以通过科技部门的官网在线提交建议书,重点内容包括项目简介、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

2.第二阶段:正式申报阶段。

根据建议书的评审结果,科技部门将筛选出获得批准的项目并通知申请人提交正式申请书。

申请人需在规定时间内准备好正式申请书,提交相关材料。

正式申报的截止时间为6月30日。

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是国家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的新型继承,旨在促进基础科学、前沿技术、前沿学科等方面的发展,提高我国在全球科技领域的地位。

2018年的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申报也同样分为两个阶段:1.第一阶段:建议书阶段。

截止时间为5月15日,申请人需要提交建议书以及相关的申报材料。

2.第二阶段:正式申报阶段。

根据建议书的评审结果,科技部门会通知获得批准的项目负责人,要求提交正式申请。

正式申请的截止时间为10月15日。

重点研发计划重点研发计划是为更好地支持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设立的国家级科技计划。

重点研发计划将在全国范围内计划性地推进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科技创新。

2018年的重点研发计划包括预先研究、面上项目和重点专项三种类型。

绿色示范工程申报程序

绿色示范工程申报程序

绿色示范工程申报程序
绿色示范工程是指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以达到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环境保护等目标的示范性项目。

申报绿色示范工程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项目立项阶段,确定申报绿色示范工程的项目范围、目标和预期效果,编制立项申请书,经过相关部门审批立项。

2. 编制申报材料,项目负责单位根据要求,编制详细的申报材料,包括项目背景、目标、技术路线、环境影响评价、经济效益分析等内容。

3. 提交申报材料,将编制好的申报材料提交给相关部门,如环保部门、发改委等,进行申报。

4. 评审和审批,相关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包括技术、经济、环保等方面的评估,经过评审合格后进行审批。

5. 实施和验收,申报通过后,项目负责单位按照批复的要求,
组织实施绿色示范工程,并在完成后进行相关部门的验收。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和部门对绿色示范工程申报的具体程序和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申报单位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政策法规进行具体操作。

同时,申报过程中需要充分展示项目的创新性、示范性和可行性,以提高申报成功的几率。

2018年度湖北省技术创新专项重大项目申报指南

2018年度湖北省技术创新专项重大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1:2018年度湖北省技术创新重大项目申报指南一、光电子信息1.1 适用于IDC的波分复用多模光纤、超高速光芯片和模块研发。

1.2 Ⅲ-Ⅴ族光电探测芯片及阵列关键技术研发。

1.3 5G高速通信关键芯片、器件与模块、整体样机研发。

1.4 光接入网络扩容技术、器件模块与系统研发。

1.5 400G超高速超大容量骨干网光传输设备开发。

1.6 3D存储器芯片下一代技术研究。

1.7 存储器芯片封装、可靠性测试技术与系统研发。

1.8 光通信、显示、传感等芯片的先进封装测试技术与系统研发。

1.9 新型工业激光器(高功率紫外、高亮度半导体、超快激光器等)研发。

1.10 精密电子行业用激光高精密加工系统研发。

1.11 高端柔性OLED屏关键技术与产品开发。

1.12 新型显示各制程自动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1.13 人工智能在视听感知与交互、自主无人系统、互联网+等各领域的深度应用。

1.14 国产密码及其在各领域的推广应用。

1.15 移动互联网、工业网络、数据中心等重点领域安全防护、态势感知与威胁预警技术研究。

1.16 超晶格红外探测器、光纤陀螺、原子钟光钟等高精密元器件研发。

二、新材料2.1 海洋、机械用耐腐蚀高强度钢技术研究。

2.2 高品质有色金属绿色制备技术研究与应用。

2.3 非晶合金的超精密制备及成型技术研究。

2.4 柔性OLED基板材料研发与应用。

2.5 高质量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低成本制备技术研究。

2.6 超高纯度硅基特种电子气体研发。

2.7 高性能建筑材料及其绿色制备技术研究。

2.8 功能性硅烷衍生物制备技术研究。

2.9 轨道交通用环保涂层材料开发与应用。

2.10 高端加密防伪信息膜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2.11 高性能工程塑料强韧化改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2.12 耐高温过滤纤维材料制备与应用。

2.13 长寿命、高效能有机发光材料制备技术研究。

2.14 光缆、电缆及辅助材料研究与应用。

2.15 低成本、高稳定催化剂制备技术研究。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8.12.29•【文号】教技〔2018〕15号•【施行日期】2018.12.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教技〔2018〕1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组织和引导高等学校深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发挥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教育部研究制定了《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教育部2018年12月29日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推动高校深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结合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实施,加快构建高校支撑乡村振兴的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提升高校乡村振兴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战略支撑。

重点专项2018年项目申报指引-福建农林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重点专项2018年项目申报指引-福建农林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国科发资〔2017〕298号附件5“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大科学装置为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是科学突破的重要保障。

设立“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的目的是支持广大科研人员依托大科学装置开展科学前沿研究。

为充分发挥我国大科学装置的优势,促进重大成果产出,科技部会同教育部、中国科学院等部门组织专家编制了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实施方案。

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主要支持基于我国在物质结构研究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两类大科学装置的前沿研究,一是粒子物理、核物理、聚变物理和天文学等领域的专用大科学装置,支持开展探索物质世界的结构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等的重大前沿研究;二是为多学科交叉前沿的物质结构研究提供先进研究手段的平台型装置,如先进光源、先进中子源、强磁场装置、强激光装置、大型风洞等,支持先进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的研究和实现,提升其对相关领域前沿研究的支撑能力。

专项实施方案部署14个方面的研究任务:1. 强相互作用性质研究及奇异粒子的寻找;2. Higgs 粒子的特性研究和超出标准—1—模型新物理寻找;3. 中微子属性和宇宙线本质的研究;4. 暗物质直接探测;5. 新一代粒子加速器和探测器关键技术和方法的预先研究;6. 原子核结构和性质以及高电荷态离子非平衡动力学研究;7. 受控磁约束核聚变稳态燃烧;8. 星系组分、结构和物质循环的光学-红外观测研究;9. 脉冲星、中性氢和恒星形成研究;10. 复杂体系的多自由度及多尺度综合研究;11. 高温高压高密度极端物理研究;12. 复杂湍流机理研究;13. 多学科应用平台型装置上先进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研究;14. 下一代先进光源核心关键技术预研究。

2016和2017年,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围绕以上14个方面研究任务,共立项支持了37个研究项目。

根据专项实施方案和“十三五”期间有关部署,2018年将围绕粒子物理等领域的专用大科学装置和多学科平台型大科学装置继续部署项目,拟优先支持10个研究方向,同一指南方向下,原则上只支持1项,仅在申报项目评审结果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可同时支持2项,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再择优继续支持。

农业农村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2622号(农业水利类226号)提案答复的函

农业农村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2622号(农业水利类226号)提案答复的函

农业农村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2622号(农业水利类226号)提案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0.09.16•【文号】农办案〔2020〕110号•【施行日期】2020.09.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村环境保护正文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2622号(农业水利类226号)提案答复的函农办案〔2020〕110号秦博勇委员:您提出的关于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十四五”规划的提案收悉。

经商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多规合一,强化规划引领作用2018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三年行动方案》)提出,要加强村庄规划管理,鼓励推行多规合一;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施,做到房屋建设有规划管理、行政村有村庄整治安排、生产生活空间合理分离。

2019年5月,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部署各地开展“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要求力争到2020年底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应编尽编。

2019年9月,中央农办、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村庄规划工作推进会。

2019年9月以来,自然资源部赴地方调研,召集座谈会,指导各地做好村庄规划编制。

此外,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组织编制“十四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方案,把规划引领作为原则,协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建设等。

您提出的将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和厕所革命等纳入“十四五”规划的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结合工作予以重点考虑。

下一步,自然资源部将指导各地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编制“十四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方案,指导各地科学有序推进工作。

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3“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的重要举措,是依靠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助推扶贫攻坚的重要步骤,是解决我国当前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紧迫任务,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为了推动我国村镇领域技术创新,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中办发〔2018〕5号)、《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中办发〔2019〕13号)、《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实施“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

专项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主线,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

针对不同规模不同特点的村镇,以建设绿色宜居村镇为导向,重点突破乡村清洁、村镇规划、宜居住宅、绿色建材、清洁能源等方面关键技术,构建基础研究平台、智慧乡村平台、生态建设平台等,促进绿色宜居村镇建设与发展。

专项按照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一体化组织实施的思路,围绕总体目标,根据专项的统一部署,结合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链条的特点与规律,2020年度拟发布12个项目,其中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项目4个,应用示范类项目8个。

拟安排国拨经费4.40亿元。

项目实施周期为2020年—2022年。

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5个,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10家。

一、重大共性关键技术1.村镇土地智能调查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内容:研究村镇土地智能调查技术模式与智能控制耦合机理,研发村镇土地权籍信息自主采集处理、地类自动识别等关键技术;研究高分遥感变化发现与无人机调查技术深度融合的快速精准高效技术,有效解决地类判别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影像获取难题;研究基于移动视觉的高维用地信息智能解译技术,实现土地利用实地调查的智能化;研发全域土地权属高精度监测的自动化、可追溯化和实时化技术,解决村镇土地权属调查指界困难、界址点测绘复杂等难题;根据不同业务和区域特征,开展技术集成与示范,研制村镇土地智能调查规范与导则。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18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18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1)

中国建筑科学 研究院有限公 李忠 司
北京大学
曹广忠
中国建筑标准 设计研究院有 限公司 中国建筑材料 科学研究总院 有限公司
刘志鸿 李清海
中央财 政经费 (万元) 3623
1040 3886 3738 2943 3719
4295
3598
3920
3936
项目实 施周期 (年)
5
5 5 5 5 5
5
5
5
5
附件 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
2018 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
序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村镇建设资源环境承 1 2018YFD1100100 载力测算系统开发
村镇建设发展模式与 2 2018YFD1100200 技术路径研究
村镇聚落空间重构数 3 2018YFD1100300 字化模拟及评价模型
村镇建筑灾变机理与 4 2018YFD1100400 适宜性防灾设计理论
乡村厕所关键技术研 5 2018YFD1100500 发与应用
村镇生活垃圾高值化 6 20
村镇低成本清洁能源 7 2018YFD1100700 供暖及蓄热技术研究
县域村镇空间发展智 8 2018YFD1100800 能化管控与功能提升
1
规划技术研发
乡村住宅设计与建造 9 2018YFD1100900 关键技术
村镇生态建筑材料研 10 2018YFD1101000 究与部品开发
项目 项目牵头单位
负责人
中国科学院南 京地理与湖泊 研究所 中国建筑设计 研究院有限公 司
段学军 焦燕
重庆大学
李和平
大连理工大学 李钢
同济大学
周雪飞
同济大学
何品晶

2020年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申报指南-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

2020年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申报指南-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

附件2“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的重要举措,是依靠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助推扶贫攻坚的重要步骤,是解决我国当前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紧迫任务,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为了推动我国村镇领域技术创新,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实施“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

专项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主线,以促进村镇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为目标。

根据专项的统一部署,按照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一体化组织实施的思路,重点攻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土地智能调查等共性关键技术,聚焦华北、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等典型地区,重点围绕资源清洁利用、居住热环境提升、节能与新能源利用、非传统水源利用、民居性能提升、数字化信息服务等技—1—术进行综合应用示范,解决节能保暖、产业减排、能源供给、饮水安全、居住品质等问题,为加快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2020年度拟发布7个任务方向,拟安排国拨经费3亿元。

项目实施周期为2020年—2022年。

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5个,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10家。

一、重大共性关键技术1.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技术研究与集成创新研究内容:针对农村区域分布广、地形气候差异大、改厕技术模式单一且适应性差、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低、分散式污水收集处理难、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粗放等问题,研发高寒缺水等典型地区资源循环型厕所改造升级关键技术与产品;研究低成本、易维护的分散式农户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开发农村污水分质收集、微生物—物化循环处理关键技术与标准化、模块化装备;研究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和就地资源化技术,研发以提高资源属性为目标的农村垃圾源头深度分类、打包转运、有机垃圾资源化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农村厕所粪污与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散养畜禽粪污等统筹协同处理技术,研究农村污染治理与资源综合利用集成技术,研究不同地区人居环境整治与改厕的适宜技术模式、设施运营维护技术和排放标准等,开展不同类型村(中心村、边远山区等)人居环境整治技术集成示范,为改厕、污水、垃圾因地制宜处理处置提供科技支撑,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国家规范性文件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国家规范性文件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组织和引导高等学校深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发挥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教育部研究制定了《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教育部2018年12月29日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推动高校深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结合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实施,加快构建高校支撑乡村振兴的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提升高校乡村振兴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战略支撑。

(二)基本原则坚持立德树人。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发挥科研育人、实践育人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高质量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提升乡村振兴创新人才培养能力。

坚持创新引领。

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组织模式,加强协同创新,完善评价体系,针对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集中攻关,充分发挥高校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科技创新策源地作用。

2.“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2.“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2“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的重要举措,是依靠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助推扶贫攻坚的重要步骤,是解决我国当前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紧迫任务,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为了推动我国村镇领域技术创新,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启动实施“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

专项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主线,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针对不同规模不同特点的村镇,以建设绿色宜居村镇为导向,重点突破乡村清洁、村镇规划、宜居住宅、绿色建材、清洁能源等方面关键技术,构建基础研究平台、智慧乡村平台、生态建设平台,大力培育农村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住宅产业、—1—传统文化产业等发展新动能,促进绿色宜居村镇建设与发展。

专项按照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一体化组织实施的思路,围绕总体目标,从基础性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与装备创制,以及典型综合示范三个层次,共设计部署35项重点任务。

根据专项的统一部署,结合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链条的特点与规律,2018年度指南发布10个任务方向,其中基础性研究任务方向4个、重大共性关键技术与装备创制任务方向6个。

国拨经费概算约3.73亿元。

项目实施周期为5年。

一、基础性研究类1. 村镇建设资源环境承载力测算系统开发研究内容:研究村镇资源环境与生产生活的相互作用关系,揭示不同村镇聚落体系类型的资源环境承载力需求机理,研究建立分析和识别模型;开展村镇典型污染物输移过程跟踪与水环境模拟研究,揭示不同类型村镇的关键环境胁迫因子和环境影响机理;开展村镇建设的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研究,揭示关键资源环境要素对村镇建设的约束性影响,构建村镇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开展基于多目标耦合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集成研究,研发村镇资源环境承载力测算模拟系统平台;选择典型村镇,开展村镇建设承载力测算系统运用示范,针对村镇承载力状态与宜居村镇建设要求,研究提出不同类型宜居村镇绿色生态建设模式,从空间管制、生态廊道构建、河流与湖库保护等方面—2—提出承载力提升方案。

重点专项2018项目申报指南-国家科技部

重点专项2018项目申报指南-国家科技部

重点专项2018项目申报指南-国家科技部附件11“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健康是人类最普遍最根本的需求,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我国国民对健康的需求快速增长,人们在希望“好看病、看好病”的同时,更加关注疾病的预防、个体功能的完善、健康状态的良好,以及健康寿命的延长。

本专项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要求,以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国科发社〔2017〕147号)、《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60号)、《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国办发〔2016〕66号)、《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75号)及《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等战略部署,突出“战—1—略前移、关口前移”,聚焦健康风险因素控制、老龄健康服务等关键问题,融合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可穿戴、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健康失衡状态的动态辨识,健康风险评估与健康自主管理为主攻方向,重点突破人体健康状态量化分层、健康信息的连续动态采集、健康大数据融合分析、个性化健身技术等难点和瓶颈问题,构建以主动健康科技为引领的一体化健康服务体系,提升健康保障能力和自主性;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科技养老服务标准及评价体系,推进养老、康复、护理、医疗一体化的老龄服务体系建设,构建连续性服务的生命全过程危险因素控制、行为干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的技术产品支撑体系,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科技支撑。

“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

“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

附件3“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的重要举措,是依靠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助推扶贫攻坚的重要步骤,是解决我国当前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紧迫任务,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为了推动我国村镇领域技术创新,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启动实施“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

专项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主线,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

针对不同规模不同特点的村镇,以建设绿色宜居村镇为导向,重点突破乡村清洁、村镇规划、宜居住宅、绿色建材、清洁能源等方面关键技术,构建基础研究平台、智慧乡村平台、生态建设平台等,促进绿色宜居村镇建设与发展。

1专项按照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一体化组织实施的思路,围绕总体目标,根据专项的统一部署,结合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链条的特点与规律,2019年度拟发布13个任务方向,其中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任务方向12个,应用示范类任务方向1个。

拟安排国拨经费约4.62亿元。

一、重大共性关键技术1. 村镇饮用水水质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开发研究内容:根据我国不同地区村镇饮用水水源污染现状,识别主要风险污染源及典型污染物,研究水源地水质保护技术和防控策略,改善水源水质;研究不同水源水质特征,研发标准化、系列化、智能化的村镇饮用水处理工艺和装备,实现产业化;辨识典型村镇地区水源特征污染物,开展村镇非常规水源水深度处理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研究村镇饮用水品质影响要素,开展村镇高品质饮用水的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提升村镇饮水品质;聚焦村镇规模化水厂运营、管理薄弱的技术瓶颈,研究村镇饮用水厂运行监控、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规范管理策略,构建适合我国村镇饮用水厂的集成技术和管理综合体系,并建立示范工程。

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等提出的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现代服务业”重点专项。

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提出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针对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创新不足、科技创新支撑不足、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薄弱等突出问题,以新一代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以“创新、开放、分享、协同、融合”为发展理念,以提升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与水平为主题,以推进互联网与服务业、现代服务业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为主线,创新现代服务科学,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促进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融合,打造现代服务支撑平台,推进“产学研用”结合的跨学科、综合交叉科研团队和联盟建设,重塑现代服务业技术体系、产业形态和价值链,提高科技在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中的贡献度,创新发展跨界融合的现代服务新生态,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本重点专项按照现代服务科学理论、服务关键核心技术、新兴服务业支撑平台研发与示范、科技服务业支撑平台研发与示范、文化科技服务业支撑平台研发与示范等5个方向,共部署35项任务。

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7-2021年)。

2018年,拟在上述5个方向,按基础理论类、共性关键技术类、应用示范类,启动不少于23个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总概算约3.75亿元。

应用示范类项目须有经费配套,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1:1。

鼓励充分发挥地方、企业与市场作用,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

项目申报统一按指南二级标题(如1.1)的研究方向进行,拟支持项目数均为1-2项。

项目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申报项目的研究内容必须涵盖二级标题下所列的全部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

2018年度市科技重大专项申报指南.doc

2018年度市科技重大专项申报指南.doc

附件32018年度市科技重大专项申报指南一、生物医药优先主题1:创新药物研发针对治疗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重大疾病,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重大创新、重大产业化前景和重大市场效应的化学药物和生物技术药物。

优先主题2:仿制药物研发依据技术进步和政策法规要求,开展临床急需或短缺的仿制药物的研发;进行已上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相关技术研究,提高药品的质量与标准;开展具有市场竞争力、出口潜力大及有利于提升药品质量和疗效的关键医药中间体和新型药用辅料的研发。

优先主题3:中药材品质提升围绕亳州道地、特色、大宗中药材,开展良种选育繁育研究和基地建设,开展中药材野生抚育、野生变种植研究,建立符合规范化标准种植要求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开展中药材产地加工、炮制、提取、仓储、运输等关键技术和商品规格研究,制定相关规范和标准。

优先主题4:中药新品种和新剂型研发围绕名老中医验方,研究开发中药新品种和新剂型;对确有疗效的中药传统制剂和中药大品种进行再次研究开发;利用我市道地、特色中药资源,开展符合保健食品管理要求的技术研究和相关产品开发。

针对中药大品种,选择常用剂型,开展中药剂型改进、设计和适应性评价的关键技术研究;开展以改善中药固体制剂防潮、提高缓控释制剂的载药量、片剂的可压性和注射剂的增溶性等辅料筛选与评价技术研究。

优先主题5:中医“治未病”辨识方法与干预技术研究开展以“养生保健”为主的“治未病”相关的人体健康状态辨识方法研究,完善“治未病”的理论体系,研究“治未病”的自我调理与干预的有效方法和中医技术,建立干预效果评估方法;研究“治未病”的服务模式。

优先主题6:中药饮片标准化炮制技术及质量标准研究炮制技术研究基于“亳法”饮片炮制经验,研究常用中药饮片的炮制机理,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炮制工艺,统一亳州市饮片炮制规范,并联合省内主管部门,共同研究建立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是全面贯彻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的重要举措,是依靠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助推扶贫攻坚的重要步骤,是解决我国当前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紧迫任务,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为了推动我国村镇领域技术创新,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 〕64 号),启动实施“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

专项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主线,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针对不同规模不同特点的村镇,以建设绿色宜居村镇为导向,重点突破乡村清洁、村镇规划、宜居住宅、绿色建材、清洁能源等方面关键技术,构建基础研究平台、智慧乡村平台、生态建设平台,大力培育农村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住宅产业、传统文化产业等发展新动能,推进“厕所革命”与乡村绿色技术银行建设,促进绿色宜居村镇建设与发展。

专项按照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一体化组织实施的思路,围绕总体目标,从基础性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与装备创制、以及典型综合示范三个层次,共设计部署35 项重点任务。

根据专项的统一部署,结合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链条的特点与规律,2018 年度第一批指南发布10 个任务方向,其中基础性研究任务方向4 个和重大共性关键技术与装备创制任务方向6 个。

项目实施周期为2018 年1 月1 日-2022 年12 月31 日。

一、基础性研究类1. 村镇建设资源环境承载力测算系统开发研究内容:研究村镇资源环境与生产生活的相互作用关系,揭示不同村镇聚落体系类型的资源环境承载力需求机理,研究建立分析和识别模型;开展村镇典型污染物输移过程跟踪与水环境模拟研究,揭示不同类型村镇的关键环境胁迫因子和环境影响机理;开展村镇建设的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研究,揭示关键资源环境要素对村镇建设的约束性影响,构建村镇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开展基于多目标耦合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集成研究,研发村镇资源环境承载力测算模拟系统平台;选择典型村镇,开展村镇建设承载力测算系统运用示范,针对村镇承载力状态与宜居村镇建设要求,研究提出不同类型宜居村镇绿色生态建设模式,从空间管制、生态廊道构建、河流与湖库保护等方面提出承载力提升方案。

考核指标:提出村镇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理论方法1 套;形成村镇典型污染物输移过程分析方法1 套,建立水环境模拟模型1 个;形成村镇资源可持续利用、环境承载力评价技术方案各1 套;提交村镇建设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测算可视化平台1 套;建立村镇聚落类型的绿色生态建设模式6 套,提出宜居村镇承载力提升方案4 套以上;编制相关评价指标体系、技术规范、指南5 项。

执行期限:2018-2022 年拟支持项目数:1-2 项2. 村镇建设发展模式与技术路径研究研究内容:结合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我国绿色宜居村镇典型类型及特征,构建产村(镇)融合模式,推导绿色宜居村镇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战略;研究基于建管结合的绿色宜居村镇典型管理模式,探究村镇建设动态发展机制,探明绿色宜居村镇建设的工程管理与监督模式;研究基于全生命周期信息模型的绿色宜居村镇建设评价方法,构建绿色宜居村镇建设的评价体系;研究绿色宜居村镇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需求,构建开放共享模式下的绿色宜居村镇基础设施配建指标,探索绿色宜居村镇基础设施的投融资创新机制和建设模式;研究建立绿色宜居村镇住宅建造技术清单并提出配套技术标准及指标参数。

考核指标:建立绿色宜居村镇产村镇融合经济模型1 套,提出我国绿色宜居村镇建设中长期发展战略;建立村镇建设动态发展模型1 套,提出绿色宜居村镇建设工程管理与监督办法;制定绿色宜居村镇规划评价方法及评价体系1 套,开发节能减排技术体系1 套,开发生态修复技术体系1 套;提出绿色宜居村镇基础设施配建指标1 套,提出能源发展战略,提出环境保护策略;建立绿色村镇住宅设计建造技术清单1 套,建立建造技术数据库1 套。

执行期限:2018-2022 年拟支持项目数:1-2 项3. 村镇聚落空间重构数字化模拟及评价模型研究内容:研究村镇聚落形成与演化过程及阶段特征,揭示村镇聚落体系发展与重构的脉络规律;研究村镇聚落体系结构关系与类型识别技术,突破我国村镇聚落类型谱系与数字模拟展示技术;研究构建村镇聚落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建立村镇聚落变化监测技术体系;研究村镇聚落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探索不同类型村镇聚落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发展路径和规划设计优化技术;研制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村镇聚落转型发展的数字模拟系统。

考核指标:建构村镇聚落空间演变、类型谱系、驱动力分析、数字化模拟的基础数据库各1 个;提出村镇聚落空间演变过程分析、类型谱系识别、变化监测、全息展示、动力分析以及空间重构和数字化模拟的技术方法各1 套;提出村镇聚落驱动力分析、变化监测、发展影响评价以及空间重构模拟模型各1 套;提出村镇聚落空间动力转型与空间重构理论各1 套;编制我国村镇聚落空间类型谱系图集3 套以上;提出我国典型村镇聚落可持续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示范建立村镇聚落空间演变与重构过程全息展示平台3 个以上,聚落有机更新与发展的监测与数字化模拟示范平台3 个以上。

执行期限:2018-2022 年拟支持项目数:1-2 项4. 地域性村镇建筑灾变机理与适宜性防灾减灾体系研究内容:探索适宜性高性能村镇建筑结构新材料和新体系,开展结构主要构件和节点的力学性能实验研究和数值仿真模拟,建立新型高性能村镇建筑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研究极端天气条件下村镇建筑洪水作用分析模型,开展洪水对村镇建筑冲刷和损伤机理研究,建立适宜性防洪减灾技术;开展强震下村镇建筑精细化动力行为的多尺度分析与试验研究,提出村镇建筑地震损伤演化机理与抗倒塌设计方法;开展村镇特色建筑火灾蔓延动力学特性分析,研究考虑多因素耦合作用的村镇建筑火灾蔓延机理,提出适宜性防火理论体系;研究村镇建筑灾害动态监测方法,以及针对各种数据源、不同传感器、大数据量遥感影像的快速综合处理技术,提出时空一体化村镇建筑灾害采集和动态监测理论体系,建立多灾种灾害信息分析与管理的综合平台。

考核指标:建立村镇建筑地震、火灾、洪水等主要灾害场模型不少于3 套;结合地域性村镇建筑特色,提出适宜性村镇建筑新材料不少于2 种、村镇建筑抗灾新体系不少于3 套;建立村镇建筑抗灾性能化设计方法不少于2 套;完成村镇建筑抗灾分析数值仿真分析平台不少于3 套,包括高效抗震计算平台、考虑风速的火灾分析平台、洪灾破坏仿真平台等;建立村镇建筑时空一体化防灾监测理论体系,完成村镇建筑灾害监测系统和评估系统不少于2 套。

执行期限:2018-2022 年拟支持项目数:1-2 项二、重大共性关键技术与装备创制类5. 乡村“厕所革命”关键技术研发研究内容:“厕所革命”是涉及厕所污染物的收集、贮存、运输、处理、处置、利用等过程的生态链工程,强调物质、能量系统、污染物处理、污水回用的闭路循环,已成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

以因地制宜系统开发“厕所革命”实用性技术体系为导向,重点开发黑水、黄水、褐水处理和污水回用技术,集成具有卫生、节水或污水再生利用功能的厕所系统;着重在水资源短缺和人口密度大的地区,突破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处理技术,集成具有卫生、无水的厕所系统,实现无水冲式厕所及排泄物处理关键技术产业化;梳理并总结“厕所革命”共性技术,建立健全技术装备制造标准与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设备与成套化装备,集成环保、节水、节能型户用与公共厕所,实现厕所革命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

考核指标:研发集成不同类型厕所5 类以上,配套设备产品20 台(套);研发黑水、黄水、褐水处理和污水回用技术4 项;厕所系统用水与传统水冲厕所相比节水60% 以上;户用厕所示范用户1000 户以上,接受度评价覆盖人口累计1000 人;构建厕所产品选型决策系统1 项;对新型厕所技术进行实际综合测试评估15 次。

编制技术标准、导则或指南5 项。

拟支持项目数:1-2 项6. 村镇生活垃圾高值化利用与二次污染控制技术装备研究内容:研发村镇有机垃圾快速定向腐殖化与恶臭气体控制技术装备,实现有机垃圾就地肥料化;研发村镇垃圾高效热解气化与烟气净化技术装备,突破村镇生活垃圾就地减量能源化;研发生活垃圾干式厌氧发酵与可燃气提纯净化技术装备,实现有机生活垃圾清洁燃料化;研发村镇生活垃圾及其残余物低成本无害化填埋与渗滤液处理技术装备,实现生活垃圾及其残余物无害化;针对我国不同村镇特性、垃圾特性,研究垃圾分质高值化处理与污染净化技术模式,构建村镇垃圾就地处理标准体系构建与长效运行管理机制。

考核指标:开发适宜村镇原生垃圾、陈腐垃圾高值化处理、二次污染控制成套技术、装备4 套;提出不同处理处置与资源利用模式不少于4 套和长效运行机制;建立日处理20-30 吨垃圾高值化处理工程示范,垃圾就地处理率不低于90%,吨投资及处理成本不高于当地垃圾处理费用;构建村镇生活垃圾环境管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体系1 套,提出村镇垃圾处理技术、二次污染控制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等规范、指南不少于5 项。

拟支持项目数:1-2 项7. 村镇低成本清洁能源供暖及蓄热技术研究研究内容:研究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供暖技术和装备,研发太阳能供暖系统、蓄热装置及建筑构件化集热部件,建立太阳能供暖系统与辅助能源系统耦合设计、调控及评价方法;研究村镇级微型分布式供能技术和装备,建立村镇供暖分布式能源开发模式及适用性评价方法,开发适用乡村用能特点的微型热电联供装备;研究电热直接转换供暖技术和装备,开发户式与集中供暖、蓄热、供配电及智能控制成套技术和产品,研究系统和产品测评方法,完善相关技术体系;研究低品位能供暖技术和装备,开发村镇供暖专用热泵系统和产品,提出热泵及地热供暖适宜性研究方法,建立相关测评方法和指标体系;研究村镇建筑用能系统有机整合与效率提升技术,研发高效供暖及多功能集成装置、多能互补系统和模块化高效供热热源及用热末端装备。

考核指标:提出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供暖系统或蓄热集热装置5 项,供暖费用不高于当地天燃气供暖热价;开发电热直接转换供暖相关装置和系统共5 项,电热转化率不低于95%,蓄热装置可实现全谷电运行;开发低品位能供暖装置或系统5 项,系统供暖季节能效系数不低于2.8;开发多能互补或高效供热装置或系统5 项,热效率在现有标准基础上提升不低于25%;提出不同地区开发用能模式5 套,开发村镇集中供能成套装备或热电联供装置5 项;提出村镇低成本、清洁能源供暖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各1 套,完成清洁能源供暖技术经济分析报告5 部,技术指南5 部;实施单项技术应用示范5 项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