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学概论-

合集下载

兽医概论

兽医概论

二章畜禽疾病诊断技术1.站立保定包括:钳鼻法、捆角法、后肢保定法、前肢保定法、栏杆保定法。

2.化学保定法是指用化学药剂使动物暂时失去其正常运动能力,以便于人们接近、诊疗的一种保定方法。

3.诊断就是认识疾病的过程。

只有正确地认识疾病,才能科学的防治疾病。

所以,正确的诊断是防治畜禽疾病的前提和基础。

4.病畜禽的基本诊断方法为: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

5.叩诊音的性质主要决定于叩诊部位内部有没有气体或液体,还与叩诊部位表面组织的厚薄、叩诊组织的弹性及叩诊的轻重有关。

6.叩诊音又分为:清音、浊音、半浊音、鼓音。

7. 清音:肺内充满空气,叩诊时发出高朗而清的声音,。

8.鼓音:病变部位含气量多,叩诊时声音非常高朗,类似击鼓声。

见于肺气肿、肠臌气、反刍动物瘤胃臌气。

用听诊器进行听诊的称为间接听诊。

9.一般检查包括:1.整体状态的观察与检查;2.表被状态的观察与检查;3.可视黏膜的检查;4.体表淋巴结的检查;5.体温的检查;6.脉搏数和呼吸数的检查。

10.脉搏数(次/分):猪60—80;水牛30—50;羊70—80;鸡120—200。

11.呼吸系统检查包括呼吸运动、上呼吸道、胸部、及胸腔穿刺液的检查等。

12.呼吸运动检查主要是检查呼吸数、呼吸式(类型)、呼吸节律及呼吸困难。

13.反刍是反刍动物特有的消化反射活动。

牛、羊等反刍动物在采食之后,周期性的将瘤胃中的食物反排至口腔并重新咀嚼后在咽下,这个过程称为反刍。

14.反刍在饲喂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后开始,每昼夜4—10次,每次持续20—40 分钟。

15各种家畜的呕吐都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病理现象,肉食动物最易发生,猪次之、牛羊在次之。

16.循环系统检查,特别是心脏和脉搏检查。

28.尿液的感官检查包括:尿色、透明度及稠度、气味检查。

17.心搏动增强可见于发热初期、伴有剧烈的疼痛、轻度贫血、心脏病的代偿期以及病理性的心肥大等。

18. 心悸:心搏动过渡增强,可随心搏动而引起病畜全身性的震动。

《兽医学概论》教学大纲

《兽医学概论》教学大纲
《兽医学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兽医学概论》课程主要介绍畜禽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动物中毒与营养代谢病的基础知识,以及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防治的综合性学科。它的基本任务是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兽医领域里的各学科内容,从而尽可能掌握多些畜禽群发病和多发病的诊断和防治方法。它的主要内容是讲述常见的畜禽传染病、寄生虫病、中毒与营养代谢性疾病等。目的是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具备最基本的兽医基础知识,对畜禽的群发病和多发病,尤其是传染病、寄生虫病、中毒和营养代谢性疾病,能采取必要的综合性防制措施,以保证畜牧业生产的蓬勃发展。
二、教学目标与任务
(一)教学目标:
让学员熟悉基本的兽医学知识,
了解畜禽常见的传染病、寄生虫和中毒与营养代谢病的相关知识,
理解如何对畜禽疾病进行初步诊断和采用有效地防控措施和技术。
(二)教学任务:
本课程总理论课时24课时,承担畜禽传染病、寄生虫病、中毒与营养代谢病等3部分的理论教学任务。
三、理论教学部分
四、主要参考书目
1、蔡宝祥主编.《家畜传染病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主编.动物传染病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3、王明俊等主编.兽医生物制品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4、于大海,崔观林主编.中国进出境动物检疫规范.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5、高作信主编.《兽医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讲授
讨论
多媒体
8
吸虫病
了解吸虫的基本知识,熟悉常见畜禽吸虫病的发生原因,掌握血吸虫病、肝片吸虫病、华枝睾吸虫病等寄生虫病的防控技术
线虫病
了解线虫病的基本知识,熟悉常见线虫病的发生原因,掌握蛔虫病、旋毛虫病等寄生虫的防控技术
绦虫病

兽医专业概论

兽医专业概论

兽医专业是一个涉及到动物健康、疾病预防与治疗的重要领域。

这个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兽医学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专家,他们能够为动物提供全面的医疗保健服务,保障动物福利,促进动物和人类的健康。

兽医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兽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他们需要了解动物生理学、动物病理学、动物药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熟悉各类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技术。

同时,他们还需要具备熟练的手术操作技能,能够进行动物的绝育、治疗和急救等工作。

除了专业知识,兽医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

他们需要尊重动物的生命和权利,关注动物的福利和心理健康。

在工作中,他们需要遵守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兽医行业的标准和规范,确保动物得到安全、有效、人道的治疗和护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动物健康和福利的关注越来越高。

兽医专业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

兽医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动物医院、动物园、野生动物保护中心、动物检疫检验机构等领域工作。

他们可以为动物提供全面的医疗保健服务,保障动物福利,促进动物和人类的健康。

总之,兽医专业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

如果你热爱动物,具备医学知识和技能,愿意为动物健康和福利贡献自己的力量,那么兽医专业将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职业选择。

《兽医学概论》

《兽医学概论》

《兽医学概论》第一篇:《兽医学概论》1.兽医学的概念答:兽医学是研究畜禽疾病发生和发展规律,以及对疾病进行诊治和预防的综合性科学。

它的基本任务是有效地防制和治疗畜禽的群发病和多发病,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和高水平的人才。

2.疾病(disease):答:指在一定致病因素的损伤和机体的抗损伤作用下,因机体的自稳调节功能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并引起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表现为症状、体征和行为的异常。

可使畜禽经济价值降低。

在这一过程中,若损伤大于机体的抗损伤作用,疾病进一步恶化,反之则恢复健康。

3.炎症(inflammation):答: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致炎因子和局部损伤所发生的以防御为主的应答性反应。

中心环节是血管反应6.应激:答:是指动物机体受到各种应激原的强烈刺激后处于紧张或戒备状态时所呈现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并由此而引起机体各种机能和代谢的改变。

7.药物(drug):答:是指用于治疗、预防或诊断畜禽疾病并提高畜禽生产的物质。

9.抗微生物药的种类:答:一,抗生素:1、β-内酰胺类(青霉素、头孢菌素)2、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庆大霉素)3、四环素类(土霉素、四环素)4、氯霉素类(氯霉素、氟苯尼考)5、大环内酯类(红霉素、泰乐菌素)6、林可胺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7、多肽类(多粘菌素、杆菌肽)二,化学合成抗菌药:1、磺胺类及其增效剂(SD、磺胺噻唑、甲氧苄啶TMP、二甲氧苄啶DVD)2、喹诺酮类(环丙沙星、恩诺沙星)3、喹噁啉类(喹乙醇、痢菌净)4、其他(甲硝唑、地美硝唑)三,抗真菌药(酮康唑、克霉唑)四,抗病毒药(金刚烷胺、利巴韦林)五消毒防腐药(福尔马林、苯酚)10.诊断学的概念答:诊断学就是系统研究诊断疾病的方法和理论的一门学科。

11.诊断学的内容答:一、方法学有以下几个方面:问诊或流行病学调查、物理学检查、特殊检查法。

二、症状学,又称征候学。

兽医学概论重点归纳完整

兽医学概论重点归纳完整

1.疾病:动物机体在外部环境的致病因素作用下产生的一种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斗争过程,并表现机体生命活动障碍,对畜禽造成生产能力下降,经济价值降低。

2.疾病的经过和转归:潜伏期 ;从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开始,到最初症状出现为止前驱期:从机体出现疾病最初症状开始,到出现主要症状为止的阶段明显期:继前驱期之后,到疾病出现全部的典型症状的阶段转归期:指疾病的结束阶段3.血液循环障碍:分为全身性血液循环障碍、局部血液循环全身性指休克和心脏功能不全局部包括充血、出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4.充血:器官或局部组织的血液含量增多。

分为静脉性充血和动脉型充血动脉性:小动脉及毛细血管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临床上称潮红)静脉性: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5.出血:血液流出心脏或血管之外6.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相互黏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7.栓塞: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运行并阻塞血管腔的过程8.栓子:阻塞血管腔的这种异常物质9.梗死:由于动脉血液阻断,局部组织缺血而引起的坏死10.变性:由于物质代谢障碍引起,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过多的现象11.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或戏班的死亡12.坏死的分类:凝固性、液化性、坏疽13.炎症:动物对致炎因素及其损伤所产生的具有防御意义的应答反应14.发热:恒温动物在致热源的刺激下,所产生的一种体温调节中枢技能紊乱,以体温升高为主的全身适应性反应热型:稽留热:体温升高到一定程度后,可以持续数天,而没昼夜体温摆动幅度不超过 1℃,如:大叶性肺炎、猪瘟弛张热:体温升高持续时间教程,昼夜体温摆动幅度不超过1℃,而且低点没有达到正常水平,例如:卡他性肺炎、化脓性肺炎、败血症间歇热:发热期和无热期有规律的相互交替,高热期和无热期持续时间长短不一,主要见于血液原虫病回归热:与间歇热相似,不同的是两个发热期之间有一个较长的间歇期。

2009-10兽医学或兽医学概论(一)

2009-10兽医学或兽医学概论(一)

可能的致病原因或条件等资料,考虑、提示可能性的假定
诊断,然后经过论证或鉴别过程做出初步诊断。
动物医学院--临床兽医系
西 北 农 林 科 技 大 学
第三阶段:实施防治、观察经过,验证并完善诊断 初步诊断即可作为制定防治措施的根据,而初步诊断是否 正确,还要经防治实践的效果来检验。 一般说来,如果防治实践收到了预期的良好效果,即可验 证诊断的正确性,从而这一初步诊断即成为最后的诊断结论 (即确立诊断或最后诊断)。正确诊断是合理治疗的先导;而 治疗效果又可为修正、完善诊断提供启示和线索。 在防治实践过程,伴随对病程经过的观察,应根据新的情 况和资料,而不断修正诊断并使之逐步完善,以期最后得出正 确的诊断结论。 对于错误的诊断,可通过这一阶段进行修正和完善;另外, 对于有些疾病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或疾病已经发展到不 可医治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可通过剖检、病理组织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等进行验证。
动物医学院--临床兽医系
西 北 农 林 科 技 大 学
第二阶段:分析、综合全部症状资料,做出初步诊断 对第一阶段获得的症状、资料,在审核其真实性的基 础上,分析其产生原因、评价其诊断意义;对所有症状,
要分清主、次,并以主要症状为基础,综合相互联系的症
状而组成基本症候群;再结合有关发病经过、发生规律,
西 北 农 林 科 技 大 学
二、诊断疾病的基本过程
诊断疾病的基本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调查病史,检查病畜,搜集症状资料
第二阶段:分析、综合全部症状资料,做出初步诊断
(初诊)
第三阶段:实施防治、观察经过,验证并完善诊断
(确立诊断或最后诊断)
动物医学院--临床兽医系
西 北 农 林 科 技 大 学

兽医专业概论 教学大纲

兽医专业概论   教学大纲

兽医专业概论Breif of Veterinary Medicine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编号:课程总学时:16,(讲课:16 ,实验:,上机:,实习:,课外:。

)课程学分:1课程分类:选修开课学期:秋开课单位:动物医学院适用专业:动物医学专业所需先修课:无课程负责人:一、课程内容简介动物医学(兽医学)是一门既古老又与一大批新兴的生命科学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不断发展的应用性学科。

它在促进农业、畜牧业发展乃至保障公共卫生和人类健康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兽医学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扩展。

除直接保障畜牧业生产外,它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及预防医学的主干分支。

本课程主要通过讲座形式向新生介绍兽医专业各领域的研究内容及研究进展,以培养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

Veterinary Medicine is an ancient practical subject, which combines and developes with many rising biological subjects. It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improving agriculture, in stimulating stockbreeding and in protecting public hygiene and human health. As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science technology, modern veterianry medicine extends in its range and depth significantly. Now it becomes a vital component of biological science and a main branch of preventative medicine. This course focuses on introducing veterinary medicine research and advance through lectures , with the aim of culturing interests and building up goals of freshmen.三、各部分教学纲要课堂讲授部分教学内容要点、基本要求及学时数等。

动物医学概论课件

动物医学概论课件
动物医学与人类医学有相似之处,但两者关注的重点不同。人类医学主要关注人 类的健康和疾病,而动物医学则涵盖了各种动物的健康和疾病问题。
动物医学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兽医病理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寄生虫学、兽 医外科、兽医内科、兽医中兽医等。
动物医学的发展历程
动物医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直到近现代 才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发病机理
是指疾病发生过程中,机体内部一系列复杂的生理病理变化过程。包括病原体的 侵入和增殖、毒素的作用、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组织损伤和修复等。这些过程 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疾病的发病过程。
病理形态学变化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疾病发生过程中,细胞和组织可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包括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细胞坏死和组织损伤等。这 些损伤可导致细胞和组织的形态和功能发生变化。
产后期护理
在母体产后恢复期间,应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护理,促进其康复。
06
动物医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犬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结词
犬细小病毒病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对犬类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通过对病犬进行及时诊断和有 效防治,可以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详细描述
犬细小病毒病是一种由犬细小病毒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犬的胃肠道和骨髓。病犬出现呕吐 、腹泻、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死亡。防治措施包括隔离病犬、定期消毒 、注射疫苗等。
关节脱位治疗
对于关节脱位的动物,应及时进行手法复 位和固定。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外科疾病,如肿瘤、畸形等, 应进行手术治疗。
产科疾病防治
孕期护理
为怀孕的动物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保证充足的营养和适当的运动。
分娩协助
在动物分娩时,应协助胎儿顺利产出,避免难产等问题的发生。

动物医学概论大纲

动物医学概论大纲

本科生教学大纲教学单位:畜牧兽医学院课程编号:09281105课程名称:动物医学概论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Veterinary Science 授课对象:动物科学专业课程性质:学科基础必修课学时数:60学时学分数:3学分执笔人:邓彦宏高英杰杨振国审核人:宋德光编写日期:2012年3月7日兽医药理学部分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兽医药理学是兽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间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

它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两大内容,主要阐明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和作用原理、药物在体内的过程、主要适应症、应用、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和禁忌症。

本课程不仅是基础动物医学专业与临床动物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而且是动物医学与药学之间的联系课程,为动物医学专业必修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培养未来兽医师学会正确选药、合理用药、提高药效、减少不良反应,为学习家畜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兽医寄生虫病学及动物传染病学等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并为未来的兽医工作者进行临床前药理实验研究和开发新药新制剂创造条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药理学总论的重点内容和各类药物的定义、重点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理、不良反应和应用。

2.了解非重点药物的药理作用、应用,重点药物的理化性质、体内过程与用法,新药开发的一般药理学研究程序及方法,以及药理学的重要进展。

3.了解一般药理学研究常用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

主要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课程学分: 3.5学分课程总学时:70学时,其中理论50学时,实验20学时主要理论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讲授内容学时第一章总论 5第二章外周神经系统药物 1第三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1第四章血液循环系统药物 1第五章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1第六章呼吸系统药物 1第七章泌尿药与脱水药 1第八章作用于生殖系统的药物 1第九章皮质激素类药物 1第十章自体活性物质与解热镇痛抗炎药 1第十一章水盐代谢调解药和营养药 1第十二章抗微生物药 2第十三章消毒防腐药 1第十四章抗寄生虫药 1第十五章特效解毒药 1一、理论部分1、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思考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兽医专业概论

兽医专业概论

兽医专业概论成绩中国农业大学课程论文(2011-2012学年秋季学期)论文题目:兽医专业概论课程论文课程名称:兽医专业概论任课教师:汪明班级:动物医学院学号:姓名:手机兽医专业概论课程论文兽医科学体系及其发展概况兽医科学体系兽医科学的主要基础理论和应用科学有家畜解剖学、家畜组织学、胚胎学、家畜生理学、家畜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微生物学、家畜传染学、家畜寄生虫学、寄生虫病学、加上出内科学、家畜外科学及家畜产科学等。

20世纪以来,特别是的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兽医科学发展迅速。

相继建立了小动物兽医学、禽病学、兽医流行病学、动物营养学及营养代谢、疾病研究、麻醉学、实验外科和显微外科、兽医毒理学和家畜中毒学、兽医真菌学、兽医病毒学、兽医免疫学、人畜共患疾病、动物卫生学、收益公共卫生学、预防兽医学及野生动物病学等新兴学科。

兽医的发展早在几千年前,古代中国人民就创立了兽医学,积累了大量同家畜疾病进行斗争的宝贵经验,让收益更好的服务于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兽医学不仅是局限于给家畜治疗疾病,简单解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畜牧问题。

更扩大到涉及人畜共患疾病、公共卫生、环境保护、人病模型、实验动物、食品生产、医药工业等社会多个领域,形成了许多新的边缘学科,对农业生产以及生物学和人类医学的发展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现代兽医学不仅在于保障畜牧业的发展,而且在于减少人畜共患疾病的危害,提高动物性食品的卫生质量和改善环境卫生的,从多角度、多层次的为人类及动物的健康服务。

我国的兽医再在几千年前就开始发展,古书《司牧安骥集》和《元亨疗马集》等古书上均有记载。

随着世界的发展,肉食性食物需求越来越大,宠物的量也在日益增加,这些都促使了兽医学的发展。

可以说兽医的发展是社会的必然。

我国的兽医学在临床、研究工作方面扎实推进,深入研究,探索创新,加强国际交流。

不断丰富我国兽医学的内涵,完善兽医学体系。

兽医在实验动物、动物性食品、医学(人畜共患疾病)、细胞工程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动物医学专业畜牧学概论教学实践

动物医学专业畜牧学概论教学实践

动物医学专业畜牧学概论教学实践
动物医学专业中的畜牧学概论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畜牧学基础知识,了解畜牧业的历史、产业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教学实践的目的是通过课堂授课、实验、观察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畜牧业的各个方面,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畜禽养殖的概念、分类和基本特征;畜禽生产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饲料营养学和饲养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将通过实验室操作和实地考察了解饲料成分分析、饲料调配、动物疫病防治、胚胎移植、人工授精等技术,掌握基本的养殖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

此外,学生还将参加相关的实地考察和实践教学活动,包括参观养殖场和农业企业,了解养殖业的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参加农业展览和交易会,了解畜牧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进行社会调查和实地调研,了解畜牧业在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等。

通过这些实践教学活动,学生将深入了解畜牧业的各个方面,增强其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将来从事畜牧业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 1 -。

兽医学概论-复习汇总

兽医学概论-复习汇总

兽医学:研究预防和治疗家畜疾病的科学。

家畜、伴随动物(如犬、猫等)、经济野生动物、实验动物、观赏动物、经济昆虫(如蜜蜂、蚕等)和鱼类的保健和疾病防治工作均属兽医学范畴疾病:动物机体在外部的致病因素下产生的一种损伤和抗损伤的复杂斗争过程,并表现机体生命活动障碍,对禽畜表现生产能力下降,经济价值降低炎症:动物体对致炎因素及其损伤所产生的具有防疫意义的应答反应发热:恒温动物在致热源的刺激下,所产生的一种体温调节中枢机能紊乱,以体温升高为主的全身适应性反应应激:是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药物:用于治疗、预防或诊断疾病的物质,兽药还包括能促进动物生长繁殖、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的物质。

从理论上说,凡能通过化学反应影响生命活动过程饿化学物质都属于药物范围诊断:狭义上,是指对患病动物的本质所作出的判断。

具体而言就是将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验、特殊检查乃至病理剖检的结果,根据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再通过分析、综合、推理对疾病的本质所作出的判断。

广义上,诊断亦包括对动物及其群体的健康检查以及亚临床诊断,以判断动物是否健康诊断学:系统研究诊断疾病的方法和理论的一门学科问诊:就是向畜主调查,了解畜群或病畜有关发病的各种情况,一般在着手进行病畜体检之前进行传染病:凡事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某种物质进入机体后,由于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在组织器官内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的作用,引起机体机能性或器质性的病理变化,甚至造成死亡,此种物质称为毒物日射病:动物在炎热季节头部受阳光直射,引起脑及脑膜充血和脑实质的急性病变,导致中枢机能严重障碍的现象热射病:环境温度、湿度过高、过大,机体不能有效散热,体内积热而体温升高,导致中枢机能严重障碍的现象普通病:普通病又称非传染性疾病,是指由一般性病因如机械性、物理性和化学性因素的作用,或由于某些营养物质的缺乏所引起的疾病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临床检查基本检查方法的范畴(E)A.物理检查法;B.问诊;C.观察动物的整体状态,如体格的大小、发育的程度和营养的状况;D.嗅闻病畜的呼出气体;E.X射线检查法2.对视诊程序不正确的的描述是(C)A.先检视畜群,再发现患病的个体;B.对个体病畜应先观察其整体状态,后注意其部位的变化;C.贴近病畜,观察其全貌;D.由前到后、由左到右地边走边看,围绕病畜行走一周,以做细致的检查;E.先观察病畜静止姿态的变化,再行牵遛,以发现其运动过程及步态的改变。

动物医学专业畜牧学概论教学实践

动物医学专业畜牧学概论教学实践

动物医学专业畜牧学概论教学实践动物医学专业的畜牧学概论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旨在介绍畜牧业的基本概念、畜禽基因育种、饲养管理、繁殖生理、营养代谢、疾病防控等内容。

本文将围绕该课程的教学实践展开讨论。

一、教学目标畜牧学概论作为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主要教学目标如下:1.熟悉畜牧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了解畜禽的基本生物学特征和分类。

2.掌握畜禽基因育种的基本知识,能够分析家畜品种的特点和优缺点,为进行科学育种打下基础。

3.了解畜禽饲养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饲料配制、饲养环境、疾病预防等,能够制定科学的饲养计划。

4.熟悉畜禽繁殖生理和生殖技术,能够掌握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基因编辑等技术,并能在实际操作中熟练应用。

5.了解畜禽的营养代谢和生理调节,能够制定科学的饲养方案,提高生产效益。

6.掌握畜禽疾病的防控措施,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病理变化和预防方法,能够制定科学的疫病防控计划。

二、教学内容畜牧学概论的教学内容较为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畜牧业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发展;2.畜禽基因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畜禽饲养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饲料配制、饲养环境、疾病预防等;4.畜禽繁殖生理和生殖技术,包括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基因编辑等;5.畜禽的营养代谢和生理调节;6.畜禽疾病的防控措施,包括疫苗接种、药物防治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畜牧学概论的教学方法需要不断创新,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室实践、文献阅读、案例分析等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2.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论文撰写、课程设计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能力。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畜牧学概论的教学评价需从多个方面入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科知识考核:通过笔试、口试等方式,考核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兽医学概论》教学大纲

《兽医学概论》教学大纲

《兽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及开设依据(-)课程信息(作为一名未来合格的高级畜牧工作者,既要具备丰富的畜牧业管理经验和饲养技术,还 必须要掌握一定的临床兽医学和预防兽医学的基本知识,才能适应新时代畜牧业发展的需 要。

要充分认识到不合理的饲养管理,引起疾病的严重性和加强饲养管理对疾病的康复和预 防疫病中的积极意义。

为此,兽医学概论已成为动物科学专业重要的必修课之一。

二、课程目标(-)具体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习者应: ①熟悉畜禽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②掌握主要的兽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③掌握主要的畜禽常见群发病和多发病的临床诊断方法和综合防治技术;(-)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注:1、实验类型:演示、验证、操作、综合、设计、研究。

23、8学时以上(不含8学时)实践环节需单独设置大纲。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课程考核课程考核方式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

平时考核方式包括课堂表现、平时作业、阶段性测试;期末考核采用闭卷考试方式。

(二)成绩评定1 .总成绩评定总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2 .平时成绩评定平时成绩(】00%)=课堂表现(30$)+平时作业(30%) +期中考核(30%)+课堂考勤(10%)3 .期末成绩评定期末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最基本的兽医基础知识、常见群发病和多发病的诊断技术和防治措施的掌握情况;方式为闭卷考试;要求学生掌握主要的兽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掌握主要的畜禽常见群发病和多发病的临床诊断方法和综合防治技术,切实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健康需求服务。

五、课程反馈学生可在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结束后,及时从任课教师处获得学习反馈,以便改进学习。

六、课程评价与改进课程考核结束后,任课教师遵循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通过的课程达成度评价机制和评价方法,对本课程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进行自我评价。

教师根据评价结果,完善课程目标、课程对毕业要求支撑,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支撑学生毕业要求的达成。

动物医学概论PPT课件

动物医学概论PPT课件
仔猪常因感染蛔虫而生长发育不良,形成僵猪,猪出栏 期推迟,饲料浪费,甚至死亡等,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猪蛔虫属蛔科,其发育无需中间宿主,随粪便排出的虫 卵通过饲料、饮水经口感染。
症状
在幼虫移行时引起蛔虫性肺炎,病猪 体温升高,咳嗽,呼吸急促。
成虫寄生在小肠内,感染重时病猪表 现为消化不良,腹泻,食欲不振,生 长缓慢,有时磨牙。发生肠梗阻时病 猪可出现剧烈腹痛;在蛔虫毒素引起 中毒时可呈短暂痉挛等神经症状。
毒素的作用:寄生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有毒的分泌物和
代谢产物,易被宿主吸收,特别是对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 的毒害作用较为严重。
引入病原性寄生物:寄生虫侵害宿主的同时,可能将某些病
原性细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带入宿主体内,使宿主遭受感染 而发病。
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一)消灭感染源 (二)搞好环境卫生 (三)阻断传播途径 (四)提高畜禽自身抵抗力 (五)预防免疫
幼虫在肝肺移行时,可引起肝星状白 斑,称乳斑肝,肺叶呈暗红色,有出 血点。成虫可引起小肠黏膜有出血斑, 成虫大量扭结时,可见肠管阻塞,蛔 虫进入胆管,阻塞胆道可引起黄疸。
防治
可取粪便用饱和盐水漂浮后检查蛔虫卵来确 诊。
平时搞好猪舍和运动场的清洁卫生和消毒, 猪的粪便与垫草应堆积发酵或沤肥。
寄生虫对宿主的危害
机械性损害:在移行过程中和到达特定寄生部位后的机械性
刺激,可使组织、脏器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创伤,发炎、 出血、堵塞、挤压、萎缩、穿孔和破裂等。
掠夺营养物质:以经口吞食或由体表吸收的方式,将宿主体
内的各种营养物质变为虫体自身的营养,有的则直接吸取宿主 的血液、淋巴液作为营养,从而造成宿主的营养不良、消瘦、 贫血和抵抗力降低等。

动物医学概论课件

动物医学概论课件
动物医学的社会作用
动物医学对于社会的作用不仅体现在保障动物福利和促进公共卫生上,还体现在 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科技进步、弘扬文化传承等方面。
06
案例分析和讨论
案例一:动物的诊疗过程
诊疗原则
根据动物的病史、临床症 状和病理变化,制定合理 的诊疗方案。
治疗方法
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等方法,旨在恢复动物健 康状态。
动物的健康管理
疫苗接种
寄生虫控制
定期为动物接种疫苗可以预防多种常见疾病 。
定期驱虫可以预防动物感染寄生虫病。
兽医检查
饲养管理
定期进行兽医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潜 在的健康问题。
良好的饲养管理可以减少动物患病的风险。
动物营养和健康管理的关系
01
02
03
营养对健康的影响
动物的营养状况对其健康 有重要影响。
健康对营养的影响
动物的健康状况对其营养 需求也有影响。
管理措施
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可 以同时满足动物的营养和 健康需求。
05
动物医学伦理和社会责任
动物医学伦理的概念和原则
动物医学伦理的定义
动物医学伦理是指对动物福利、动物健康和动物使用过程中 道德和伦理问题的关注和研究。
动物医学伦理的原则
动物医学伦理主要遵循人道原则、公正原则、社会责任原则 和尊重原则。
动物疾病预防的方法
科学饲养管理
合理配置饲料,注意饲料 质量和卫生,保持饲养环 境清洁卫生。
防疫措施
严格执行动物防疫制度, 定期检查、消毒、免疫接 种,将患病动物隔离。
避免应激因素
尽量减少动物的应激因素 ,如运输、环境变化等, 保持动物健康状态。
动物疾病控制的方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动物医学概论病理学:1.疾病的概念:在致病因素的损害与机体的抗损害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组织液循环障碍在水肿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毛细血管内压增高:右心衰竭,静脉回流受阻,静脉压升高,全身性水肿等都会导致毛细血管内压增高,有效滤过压增大,形成组织水肿。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白蛋白合成减少,丢失和损耗增多都会导致血浆血浆白蛋白含量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有效滤过压增大,形成组织水肿。

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大:各种炎症使微血管壁损伤,释放炎性介质,导致血管团体性增大,蛋白漏出,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组织胶体渗透压升高,有效滤过压增大,形成组织水肿。

淋巴回流受阻:瘤细胞淋巴转移,丝虫病等导致淋巴道受阻,淋巴回流障碍,蛋白性液滞留组织间隙,形成淋巴性水肿。

3.水肿:组织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过多4.积水:组织液在组织间隙积聚过多5.高渗性脱水:又称缺水性脱水或单纯性脱水,其特点是失水多于失钠,血钠浓度和血浆渗透压均升高,导致原因有饮水不足,出汗,水样腹泻,呼吸加快。

6.低渗性脱水:又称缺盐性脱水,其特点是失钠多于失水,血钠浓度和血浆渗透压均降低,导致原因有失水后补液不当,用排钠性利尿剂过多,急性肾功能不全,醛固酮减少7.缺氧有几种类型?低张性缺氧:吸入气氧分压低;肺通、换气障碍;静脉血分入动脉。

血液性缺氧:血红蛋白减少;血红蛋白结构、功能异常。

循环性缺氧:全身或局部循环障碍。

组织性缺氧:组织中毒,线立体损伤或功能抑制;呼吸酶合成少;维生素缺乏8.低张性和循环性缺氧的概念及发生机制低张性缺氧:以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为基本特征的缺氧。

机制为:动脉血供氧不足,组织缺氧,脱氧Hb增加,发绀循环性缺氧:由全身或局部循环障碍引起的缺氧。

机制为:组织弥散氧量减少,静脉血脱氧Hb增加,引起发绀9.机体发热的基本机制:发热激活物激活产致热原细胞,后者合成并释放内生致热原,内外致热原进入脑中,通过介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神经原,导致调定点的上移,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最终导致发热。

10.发热时临床表现的类型有哪些:稽留热:体温恒定的维持于39~40℃以上,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猪瘟、犬瘟热等。

弛张热: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1℃,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常见于败血症、卡他性肺炎、化脓性炎等。

间歇热:体温骤升至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至数天,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锥虫病、马传贫等。

回归热:体温急骤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

见于亚急性和慢性马传贫等。

11.EP:即内生致热原,产内生致热原细胞在发热激活物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

包括IL-1,IL-6,TNF,IFN.12.发热:由于机体受发热激活物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引起体温升高,导致机体一系列机能代谢改变的病理过程。

13.过热:过度产热,散热障碍,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等因素导致的被动性体温升高(>0.5 C),超过调定点水平。

14.炎症:机体有血管组织对抗局部组织损伤,促进组织修复的一种防御性反应。

15.炎症介质:在致炎因子作用下,由局部组织或血浆产生和释放、参与炎症反应且具有致炎作用的化学活性物质。

16.增生:指炎区血管内皮及外膜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增生,使炎灶局限化,并修复损伤组织的过程。

17.炎症局部微血流的变化特点:高流动相变为低流动相,最后变为血流淤滞相。

高流动相:微动脉、中间微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流速加快,呈现动脉性充血,即炎症充血,此时,炎区组织变红,发热。

其机制主要有两点:开始是由于神经反射引起的,长时间的动脉充血是有局部组织产生的组胺、前列腺素和激肽的作用所致。

低流动相:此期的变化只要是由于致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导致局部血流变慢,出现静脉性充血,使局部组织缺氧,酸性产物堆积,毛细血管内皮肿胀,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浆外渗,血液浓缩,血流阻力增加,血液流动更加缓慢。

血流淤滞相:由于前一阶段血浆成分不断外渗,血液黏度进一步增加,血流速度显著减慢,此时称为淤滞前期,若损伤持续发展,血流则完全停滞,则进入血流淤滞期。

18.休克缺血期微循环变化特点及临床表现:休克Ⅰ期(休克代偿期):微循环小血管持续收缩,毛细血管前阻力↑↑>后阻力↑,关闭的毛细血管增多,血液经动–静脉短路和直捷通路迅速流入微静脉灌流特点:少灌少流、灌少于流临床表现:脉搏细速,脉压正常或减弱,少尿,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出冷汗,烦躁不安休克Ⅱ期(微循环淤血期):前阻力血管扩张,微静脉持续收缩,前阻力小于后阻力,毛细血管开放数目增多灌流特点:灌而少流,灌大于流临床表现: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精神不振,甚至昏迷,少尿或无尿,皮肤发绀,脉搏细弱。

休克Ⅲ期(休克难治期):微循环血管麻痹扩张,血细胞黏附聚集加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形成灌流特点:不灌不流,灌流停止临床表现:出血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19.休克:休克是指各种原因引起机体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使组织血液灌流严重不足,导致组织细胞代谢和重要生命器官功能障碍的急性的全身性病理过程20.心源性休克:由心脏功能受损引起的休克。

主要原因有心肌梗塞,弥漫性心肌炎,急性心包填塞,肺动脉栓塞,严重心率失常等。

21.感染性休克: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休克,包括败血性休克和内毒素性休克。

22.低血容量性休克:由急性失血,大量出汗,低渗性脱水等因素导致血容量降低而引起的休克。

药理学1.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作用,称为不良反应。

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或危害不大的不良作用。

毒性反应:多数是有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

少数药物在常用剂量时也能产生毒性反应。

变态反应:药物小分子进入机体后,能诱发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

当机体再次接触该药物或结构与之相似的药物时,会在机体内产生免疫反应。

也称过敏反应。

继发反应:是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 二重感染。

2.受体(receptor) 是指对特定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识别能力并可选择性与之结合的生物大分子。

对受体具有选择性结合能力的这种生物活性物质叫做配体。

3.药物:用于诊断、预防或治疗疾病的物质。

兽药还包括能促进动物生长繁殖和提高生产性能的物质。

4.磺胺类药物:特点:抗菌谱广,性质稳定,使用方便,价格低廉,不消耗粮食,能大量生产,与增效剂有协同作用。

药动学:吸收:钠盐注射或灌注给药吸收迅速。

分布:分布广泛,大部分与血浆蛋白结合(SD结合率较低)。

代谢:主要在肝脏代谢,代谢方式有乙酰化、羟基化等。

排泄:内服难吸收主要经粪排出,易吸收的主要经肾脏排出(原形、乙酰化物)。

药理作用:广谱慢作用型抑菌药,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某些原虫和衣原体有效,对螺旋体、立克次氏体无效。

作用机理:干扰敏感菌的叶酸代谢。

磺胺类与PABA的化学结构极为相似,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抑制二氢叶酸的合成,或形成伪叶酸。

不良反应:急性中毒:静注速度过快或剂量过大,表现为神经症状。

慢性中毒:剂量较大或连续用药1周以上,主要症状为:(1)结晶尿、血尿、蛋白尿;(2)消化道障碍和多发性肠炎;(3)造血机能破坏,贫血、凝血延长、毛细血管渗血;(4)幼畜、幼禽免疫系统抑制;(5)家禽增重减慢、产蛋下降、畸形蛋增多。

使用注意事项:足够的剂量和疗程,首次量加倍。

充分饮水,以增加尿量,促进排出。

选用疗效高、作用强、溶解度大、乙酰化率低的磺胺药。

与碳酸氢钠同服以碱化尿液,促进排出。

蛋鸡产蛋期禁用磺胺药。

5.喹诺酮类药物:特点:(1)抗菌谱广;(2)杀菌力强;(3)吸收快,分布广泛;(4)抗菌作用独特;(5)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小。

药理作用:广谱杀菌性抗菌药,对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绿脓杆菌、支原体、衣原体均敏感。

作用机理:抑制细菌DNA回旋酶,干扰DNA复制使细菌死亡。

代表药物:恩诺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达氟沙星6.糖皮质激素类(GC)[生理作用]生理剂量下主要影响三大类物质和水盐代谢.糖代谢:糖原异增强,肝、肌糖原合成增多;抑制细胞对糖的摄取和氧化利用、使血糖升高、糖尿(严重时)。

蛋白质代谢:合成减弱,分解增强,导致负氮平衡,从而产生肌肉萎缩、皮肤变薄、生长发育迟缓、伤口难愈。

脂肪代谢:合成减少,分解增多;脂肪再分布,向心性肥胖、满月脸。

水、电解质代谢:留钠排钾,导致水钠潴留、低血钾、高血钠;增加钙磷排泄,引起骨质疏松。

[药理作用]超过生理剂量时,除影响物质代谢,出现下列药理作用:1、主要影响三大类物质和水盐代谢2、抗炎作用: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炎症都有抑制作用。

3、抗免疫作用:对细胞和体液免疫均抑制,但对细胞免疫抑制作用更强,后者在大剂量时才明显。

4、抗毒作用:机体对内毒素耐受力增强、损害减少,表现为解热,改善中毒症状,但不能中和内毒素,对外毒素损害亦无保护作用。

5、抗休克作用:超大剂量可对抗各种严重休克,特别是中毒性休克。

6、其他作用:(1)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 欣快、失眠、可诱发精神失常和癫痫。

(2)促进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大剂量或长期应用可诱发或加重溃疡。

(3)对抗VitD对钙的吸收作用,久用易致骨质疏松。

[临床应用]1.母畜代谢病2.感染性疾病3.关节炎疾患4.皮肤疾病5.眼、耳科疾病6.引产7.休克8.预防手术后遗症[不良反应]长期大量应用的不良反应:(1)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症:(2)诱发或加重感染:(3)诱发或加重溃疡病(4)心血管: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5)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愈合迟缓(6)幼畜生长抑制;停药反应:(1)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2)反跳现象:7.强心苷类:药理作用:(1)加强心肌收缩力:正性肌力作用。

正常心脏,心输出量不变;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心输出量增加。

(2)减慢心率和房室传导:强心苷使心缩加强、循环改善,消除反射性刺激,心率恢复。

(3)利尿作用:强心苷作用下,心输出增加,血循环改善,使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增加,醛固酮分泌下降,呈现较强的利尿作用,改善水肿现象。

该作用为继发作用。

作用机理:Ca2+介导心肌收缩。

强心苷能增加心肌细胞内的Ca2+ 。

原理是能与心肌细胞膜上的Na+、K+—ATP酶发生特异性结合。

适应症:是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房纤维性颤动和心动过速8.催产素(oxytocin)作用: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选择性兴奋子宫平滑肌,加强其收缩。

小剂量,增加怀孕末期的子宫平滑肌的节律性收缩,适合于催产.大剂量,子宫平滑肌的强直性收缩,适合于产后止血。

加强乳腺腺泡周围的肌上皮细胞收缩,松弛乳导管平滑肌,引起排乳.应用:促进泌乳,作为乳腺炎的辅助治疗;引产;使子宫内液体,胎盘排出9.麦角新碱:直接作用于子宫,增强子宫收缩和血管收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