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电影中的东方主义_蔡圣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1207202

作者简介:蔡圣勤(1966-),男,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语言教育专业硕士,荆州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现讲授《西方影视》课程及从事语言文化对比、教学方法论研究;周新(1964-),男,荆州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①2001年的奥斯卡评奖中,描写主流文化——罗马文化的《角斗士》

(Gladiato r )荣膺最佳影片等5项大奖;斯蒂文-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 )当选最佳导演,他的力作充满意大利语的《毒品交易》(T raffic )赢得4项大奖;华语电影《卧

虎藏龙》也获4项大奖,且顶戴最佳外语片的桂冠,体现了地地道道的文化多元性。

李安电影中的东方主义

蔡圣勤,周 新

(荆州师范学院外语系,湖北荆州434000)

摘 要:后殖民理论的全球影响主要包含西方与非西方两方面,在西方,就是如何真实地去认识非西方世界,即如何在知识与权力这一矛盾统一的动态系统中去认识非西方。导演李安的东方主义情结不仅表现在东方题材电影中,他所拍摄其它所谓主流文化片《冰风暴》等影片也体现了东方主义。本文倡导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之间应打破各自的中心状态,最大限度地向异族文化汲取可利用因素,扩大不同文化之间的共同性实现跨文化的交流,以达到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文化整合。

关键词:李安;东方主义;跨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J 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3889(2001)0420086204

Or ien ta l is m of D irector L ee Ang i n H is F il m

CA I Shen 2qing ,ZHOU X in

(D ep a rt m en t of F oreig n L ang nag e ,J ing z hou N ora l Colleg e ,J ing z hou 434000,Ch ina )

Abstract :T he global effect of Po st 2co lon ialis m m ain ly con sists of tw o aspects of W estern 2Cen ter and N on 2W estern Cen ter .In the W est ,the focu s is on how to recogn ize a “real ”non 2w estern cu ltu re ,i

.e .how to recogn ize it w ith in the dynam ic system of con tradicti on of in tellectuals and au tho ritarian is m .T h is essay analyses on som e of L ee A ng’s fil m s such as T he Ice Sto r m w h ich has been con sidered to p resen t W estern m ain cu ltu re bu t o rien talis m is also show n .T he article also calls on that w o rld 2w ide 2cu ltu res confo r m ity shou ld be encou raged to accep t the difference and i m p rovab le essence from differen t cu ltu res by b reak ing the self 2cen tralis m of the nati onal cu ltu re .

Key words :L ee A ng ;o rien talis m ;in ter 2cu ltu ral comm un icati on

一、东方文化题材在西方文化语境中的成功

电影《卧虎藏龙》在美国的成功,仔细想来颇发人深思。美国人虽然不以“搞平衡”见长,却在眼花缭乱且众说纷纭之中做出如此多元化选择①,兼顾了艺术与商业、主流与另类、传统与前卫、写实与想象、艺术与技术,还兼顾了东方与西方。

之前,李安导演了东方家庭三部曲:刻画太极

武功的《推手》

(Pu sh ing H and 1992)在柏林影展中获得国际影坛的肯定;介绍华人婚宴和中西文化冲

突的《喜宴》(W edding B anquet 1993)获得“金熊

奖”;特别是赞美饮食文化的《饮食男女》

(Eat D rink M an and W om an 1994)使他在西方成为著名导演。《卧》片着力表现了东方文化:无论是人物性格、环境布局、背景音乐还是对中国武术的诠释、尤其是男女主人公之间强烈又压抑的爱情,都充满了东方韵味,对于美国观众而言绝对是大开眼界的。再仔细从文化表现的方面来分析就会发现《卧》片更是成功的。美国观众看到了清朝时期中国人的面貌:服装、建筑、民间武术、侠客传奇,这满足了他们的猎奇心理;同时该片更注重对东方文化的诠释:以柔克刚、无为而治的武术精髓,淡薄名利、得道归隐的人生追求,以及想爱又不敢爱的爱情怪圈和重义轻情的传统操守,最后在玉娇龙身上还始终贯穿着个性的反叛和爱情的反叛,这些都是能够让美国观众被打动的重要因素。总之可以看出,李安似乎

68・第15卷第4期V o l .15,N o.4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 ST ・Social Science Editi on 2001年11月N ov .,2001

是专为奥斯卡而导演《卧》片的,这样看来《卧》片在美国叫座而不感冒于国内观众就是自然的了。

“M ak ing a m artial arts fil m in English to m e is the sam e as John W ayne speak ing Ch inese in a w estern.”[1]

李安自己一语道破天机。他描写东方文化,恰恰是站在西方的角度,是以西方“中心文化”为出发点的,而且是站在一个特殊的角度。后殖民批评思潮的代表人物——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语系和比较文学系的爱德华・萨伊德(Edw ard Said)教授在《东方主义》一书中指出:西方是主体,东方是客体。西方关于东方的学问,是西方这个主体企图征服东方这个客体的产物。西方对东方的描述,不管是在学术著作中还是在文艺作品里,都严重扭曲了其描述的对象。东方世界经常被野蛮化了,被丑化了,被弱化了,被女性化了,被异国情调化了[2]。

李安东方题材的影片,视角的处理是处于比较矛盾手法。既有东方主义所述的“丑化”,如对《推手》中朱师傅的描写,也有对东方的赞美,如《饮食男女》对厨师的绝活技艺刻画。打动观众审美感情,归根到底要依靠作者的审美感情。“导演是影片的作者”,“他的一系列作品应有总主题、总动机与总风格。”[3]李安的风格仅在上述东方主题的影片中存在吗?

二、渗透在西方主流文化电影中的东方主义

(一)东方文化在“主流文化”中的艰难抗争

以拍摄东方人家庭称著的台湾出生的导演李安,在好莱坞导演的第二部影片是关于西方美国人家庭的“纯主流文化”①电影《冰风暴》(T he Ice Sto r m1997)。李安在他的“东方家庭三部曲”里,表现出自己在把握家庭题材上是一位高手,这是好莱坞制片商把这部《冰风暴》以及此前的《理智与情感》(Sen se and Sen sib ility1995)交由他执导的基本理由。美国制片公司竟然敢起用一个华裔导演来执导象《冰风暴》这种以美国60年代为题材、充满文化诠释空间的电影,颇让人感到惊讶。

那部倍受赞誉的《理智与情感》,李安作为导演的功劳被作为该片编剧与主演、著名的才女演员爱玛・汤普逊遮掩了,人们把影片的成功更多地归之于汤普逊的编剧才华。但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该片所有的宣传都以女主角爱玛为焦点,刻意淡化了“影片的作者”——导演为华裔这一点。(当然,想想看,如果一个美国导演拍张爱玲或者梁晓声的小说,华语观众也会觉得不放心吧!)一方面是所谓民族主义情结,但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西方话语霸权和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对东方文化的耽心或恐惧。

对于这种跨文化的诠释电影的挑战,李安自己曾经这样描述:“故事本身已经深入我的肺腑,拍电影最重要的是触动观众,而让人感动的元素是普遍性的,没有文化与国界之别。”[4]但他太乐观了,以美国南北战争为题材的《与魔鬼同骑》(R ide w ith the D evil)的票房就很不理想。一位才华横溢的华裔导演,毕竟难敌美国社会的主流观点。

在执导了这部《冰风暴》后,李安导演于影片居功至伟的作用不得不被充分肯定,其中原因恐怕多少跟戏份很重的四位少年演员的出色表演有关,因为显而易见,没有导演对他们演出卓见成效的调教、驾驭,少不更事的小演员们不可能有如此丝丝入扣的卓越发挥,更别说很好地统一在影片中的鲜明整体表演风格了。

(二)东方文化在西方话语中得以施展的主客观原因

1.“影展政治”的需要:后殖民话语的胜利

李安在国际影坛出头如此之快,与“影展政治”密切相关。政治哲学近年来对于后殖民主义思潮的讨论,不得不使理论界、批评界关注拥有庞大人口且曾为西方殖民地的东方。“妖魔化”东方的文本已司空见惯。重视东方及介绍与研究东方文化已成为政治的迫切需要。根据了解国际影坛生态的人士指出,柏林影展主席德哈根是国际影坛上“炒作”中国电影的专家。张艺谋、巩俐都是他一手捧红的。发掘李安,更是他的得意之作。[5]重视东方加强了他在国际影坛上的声望。

《理智与感情》和《冰风暴》的成功在于他继续着自己熟悉并擅长的家庭主题,而且是从一个“外来者”的角度去看待欧美文化,这就给影片带来了一定的客观性并注入了新意。实际上,李安在这两部影片的制作过程中被赋予的主动性非常有限,甚至可以说基本上就是被动的。好莱坞需要借助的只是他的理解力和领悟力,以及某些表现手法和技巧,却不需要他的个人化理解和感悟。从根本上说,他还是没有话语权力。说白了,他就是一个工具、媒介和手段,他是一种“别样”的视角,是好莱坞人借以顾影自怜的一面镜子。他始终是作为一个“外来的中国人”被定位的,是受到权力中心系统所排斥的。好莱坞利用他终究是为了自身力量的扩张,给本国电影人萎靡不振的梦工厂带来一丝活力,打着“东方导演”的幌子去攻占更大的世界电影市场,特别是华语地区。

2.东方文化自身的魅力:超强的凝聚力和超强的同化能力

7

8

①“纯主流”是相对于介绍东方文化的其他作品而言,见Gayatri C Sp ivak.Can the Subaltern Speak?[A].In M arxis m and the Interp retati on of Culture[C].U rbana:U niversity of Illi o is,1988.292;另见张法.论后殖民理论[J],教学与研究,199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