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福州市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0届高三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2020届高三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2020届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贴好条形码,并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

2.作答时,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①普通常有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而且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

其实这个对称的说法并不很清楚的。

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说法律本身能统治,能维持社会秩序,而是说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的。

法律还得靠权力来支持,还得靠人来执行,法治其实是“人依法而治”,并非没有人的因素。

②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

我们可以说乡土社会是个“无法”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

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③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

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

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

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

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

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

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

前人所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尽可抄袭来作自己生活的指南。

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

如果我们在行为和目的之间的关系不加推究,只按着规定的方法做,而且对于规定的方法带着不这样做就会有不幸的信念时,这套行为也就成了我们普通所谓“仪式”了。

礼①是按着仪式做的意思。

(审核版)福建省福州市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三)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doc

(审核版)福建省福州市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三)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doc

2020届福建省福州市外国语学校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手机或许不是人的一个单纯用具。

实际上,它已经变成了人的一个器官。

手机似乎长在人们的身体上面。

它长在人们的手上,就如同手是长在人们的身体上面一样。

手机是另一个说话器官,是一个针对着远距离的人而说话的器官,因为有了手机,人的语言能力增加了,人们可以将语言传送到非常遥远的地方。

同样,人们的听觉也增加了,耳朵居然能神奇般地听到千里之外的声音。

我们看到了人体身上的新的四位一体:手,嘴巴,耳朵和一个金属铁盒……。

它们共同组成了身体上的一个新的说话机器。

手机深深地植根于人体,并成为人体的一个重要部分。

离开了人体,离开了手,它就找不到自己的意义。

正如人们对它的称呼“手机”那样,它只有依附于手,才能获得它的存在性。

手机能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空间同另一个人进行交流。

手机这一最基本的无限延展的交流能力,能使人轻而易举地克服时空间距进而超越孤立的状态。

这是人们使用手机的最根本和最初的原因。

一个危机时刻的人,如果有手机相伴,就可能会迅速地解除这种危机。

手机的沉默,在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这个人可能处在一种特殊的状态。

事实上,如果一个人从来不用手机,他发现不了手机的意义和功能,但是,一旦他使用了手机,他会发现,没有手机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

也就是说,人已经进化到手机人的状态。

社会越是被手机所充斥,手机越是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

这从另一个方面要求了手机的普及化。

事实是,手机确实越来越普及了。

手机在多大程度上解放了人们,也在多大程度上抑制了人们。

手机抑制了人体的某些肉体官能:它抑制了行动能力,人们尽可能减少身体运动;抑制了书写能力,人们越来越借助机器通话;抑制了记忆能力,人们越来越依赖手机储存消息。

有时候,手会无意识地去寻找手机,去摸索手机,去把玩手机。

人们偶然丢失了手机,他就会变得烦躁不安。

正是因为人们如此地依赖于手机,反过来,人们又被它所折磨和打扰。

福建省福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线上)适应质检语文试题(原卷版)

福建省福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线上)适应质检语文试题(原卷版)

福州市2020届高三毕业班适应性练习卷语文试题(完卷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第Ι卷(阅读题共70 分)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所谓整体思维,是以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

整体思维方式将整个世界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构成整个世界的一切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并且每一个事物又是一个小的整体,除了它与其他事物之间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之外,其内部也呈现出多种因素、多种部件的普遍联系。

西人所说的“关联思维”、“关联宇宙论”、“有机宇宙哲学”或“有机主义宇宙观”,今人所说的“系统思维”,实际上就是“整体思维”。

注重整体统一的整体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整体思维从整体原则出发,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和整体功能,探讨天与人、自然与人为、主体与客体、人与人、人与自我的相互关系,以求得天、地、人、我(心)的和谐统一,即注重“天人合一”“天人和谐”。

这种整体思维方式,在道家、儒家以及中华传统医学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早在西周时期,“天人合一”思想就已经萌生。

《周易》“推天道以明人事”,“天人合一”思想是《周易》整体思维观念立论的基本依据之一,其目的在于揭示人与天地、自然的相互关系,从而合理指导人之所作所为。

在《周易》看来,人与天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因此,人应当随顺天地之道而为。

如此,方可“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东周以降,道家的列子、庄子以及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张载等不但合理继承了“天人合一”思想,而且有所发展和创新。

道家认为,天、人同类而合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董仲舒对天、人问题作了详细的论证和明确的表述,明确指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即天人本来合一,故“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至宋代之时,张载正式将“天人合一”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明确提了出来,“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

福州市2020届高三毕业班适应性考试 语文试题及解析

福州市2020届高三毕业班适应性考试 语文试题及解析

福州市2020届高三毕业班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第Ι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整体思维,是以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

整体思维方式将整个世界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构成整个世界的一切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并且每一个事物又是一个小的整体,除了它与其他事物之间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之外,其内部也呈现出多种因素、多种部件的普遍联系。

西人所说的“关联思维”、“关联宇宙论”、“有机宇宙哲学”或“有机主义宇宙观”,今人所说的“系统思维”,实际上就是“整体思维”。

注重整体统一的整体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整体思维从整体原则出发,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和整体功能,探讨天与人、自然与人为、主体与客体、人与人、人与自我的相互关系,以求得天、地、人、我(心)的和谐统一,即注重“天人合一”“天人和谐”。

这种整体思维方式,在道家、儒家以及中华传统医学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早在西周时期,“天人合一”思想就已经萌生。

《周易》“推天道以明人事”,“天人合一”思想是《周易》整体思维观念立论的基本依据之一,其目的在于揭示人与天地、自然的相互关系,从而合理指导人之所作所为。

在《周易》看来,人与天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因此,人应当随顺天地之道而为。

如此,方可“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东周以降,道家的列子、庄子以及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张载等不但合理继承了“天人合一”思想,而且有所发展和创新。

道家认为,天、人同类而合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董仲舒对天、人问题作了详细的论证和明确的表述,明确指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即天人本来合一,故“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至宋代之时,张载正式将“天人合一”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明确提了出来,“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

福建省2023届高三4月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福建省2023届高三4月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福建省2023届高三4月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此,我愿提出全球文明倡议。

——我们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

——我们要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要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

——我们要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充分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我们要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探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丰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渠道,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我们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

中国共产党将致力于加强政党交流合作,携手共行天下大道。

我们愿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深化交往,不断扩大理念契合点、利益汇合点,以建立新型政党关系助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以夯实完善全球政党伙伴关系助力深化拓展全球伙伴关系。

中国共产党愿继续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一道,开展治党治国经验交流,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道上阔步前进。

(摘自习近平《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材料二:【原典】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 《古今贤文》)【释义】《古今贤文》是明代编写的启蒙读物,汇集了历代各种格言、谚语。

2023届高考适应性考试(一诊)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3届高考适应性考试(一诊)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3届高考适应性考试(一诊)语文试题及答案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贴好茶形码,并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

2.作答时,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在传统文化中,“青”与“碧”可以说是内涵最丰富的颜色。

②“青”在不同语境中,常代表不同的颜色。

在彩虹“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色谱中,它是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的颜色;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中,它是介于蓝色和紫色之间的靛蓝色;在“朝如青丝暮成雪”中,它代表的是黑色;而在“青青河畔草”中,它又代表绿色。

③青的衍生色彩——天青色,是一种略显神秘的颜色。

据说唐五代时期,后周的柴世宗命人烧造一批瓷器。

负责此事的官员向皇帝请示,问要烧制成什么颜色,.柴世宗批复道:“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仿照雨过天青的颜色;把瓷器做出来,于是后世便有了水一般青润的汝窑瓷器。

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天青色是由宋徽宗所命名的。

④这“雨过天青”的颜色;不知道难倒了多少工匠。

传说当时匠人都选择在阴雨天烧制天黄釉,这是因为天青釉需要较高的湿度,而古人无法掌控环境,无法制造烟雨天气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所以只能等空气湿度太的烟雨天才能烧制成。

另一种解释认为,天青色必须是雨过日出时天空的颜色,古人为了参照颜色是否精准,每次烧窑只能等待天降大雨,在雨过之后再将烧好的瓷品,同天空对比。

这种有烟雨的氤氲质感的颜色,也被今人收入歌曲里:“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⑤中国传统色彩中还有一个特别的“雪青”色。

雪青虽然名中有“雪”,也有“青”,但既非白色,也非青色,而是一种偏冷的紫红色。

87版《红楼梦》电视剧中,“林黛玉”便穿过一套雪青比甲外罩,加浅绿薄纱中衣,搭配白色长裙,灵动又飘逸。

2020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毕业班高考适应性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精品)

2020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毕业班高考适应性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精品)

福建省福州市高三毕业班高考适应性试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毎小题 3分)分享经济,又名共享经济,指的是通过人人参与,借助互联网平台,把各类过剩的消费资源、尤其是数据信息整合在一起,通过倡导人人分享,实现体验式消费,进而促使成本降低、效率提高,创造新的生产红利和消费红利。

美国著名的Zipcar租车公司,就是把各种闲置车辆及其信息通过网络平台整合起来,Zipcar的会员用车时通过网站或电话搜寻,即可发现距离会员最近的车辆情况和使用价格,然后会员可自主选择并预约用车,用完之后在约定时间内将车开回原处。

再比如,大家熟悉的淘宝网,其实也是成千上万大中小企业、成千上万用户借助互联网平台,让成千上万的产品和商品价格、产品数量、广告、厂商、消费者甚至信用等各类信息透明化,通过人人参与,平台分享,公平竞争,大大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交易效率,同时也扩大消费需求。

之所以能产生这样的效应,原因就在于分享经济强调分享式消费和消费式分享,即消费既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为他人消费提供供给和创造创新的过程;同时,分享经济的背后也提出了一个今天我们如何更好解决过剩的问题。

当今时代,高速工业化和市场化带来的巨大效率提升、生产高速增长,实际上带来了“全球性过剩”,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大量的资源、产品和服务处在闲置和过剩状态,因此分享经济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把大量的“闲置”重新配置,加以利用。

这显然顺应了绿色消费、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

从更重要的意义上说,分享经济也意味着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

工业化甚至更早时代,经济增长更加强调生产、强调效率、强调产出率,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办法就是实现分工,通过分工产生效率,通过市场交易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达到产出最大化的目标。

但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进一步发展,人们发现,日益细化的社会分工和市场分工,在带来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过剩;强调分工促进增长的同时,也由于生产环节细化、甚至全球化分工,产生了信息不对称并由此带来了巨大的市场交易成本,反而降低了交易效率和经济增长效率。

(审核版)2020年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高考语文适应性试卷(九)(含答案解析).doc

(审核版)2020年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高考语文适应性试卷(九)(含答案解析).doc

2020年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高考语文适应性试卷(九)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贬损自己的民族文化,自“五四”运动以来,几乎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成为传统与时尚。

以前在比较研究中有一种强人政策,即拿自己文化的精华与对方文化的糟粕相比,以显示自己文化的优越性,英国人在比较英国文化与德国文化时常这样做,德国学者在将德国文化与英国文化作比较时也用这一方式。

比如,尼采说英国文化是懒惰的猪猡文化,英国学者则说德国文化是浪漫的、非理性的。

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的第一流思想家不用强人政策,而用矮人政策,即以自己之糟粕与外人之精华相比,越比越矮。

胡适把中国文化简单概括为裹小脚加鸦片烟,西方文化则被他简单地概括为民主、科学、自由、人权。

鲁迅认为中国国民性是奴性,而西方人的反抗心理则是其个人独特个性的表现,竞争说明其社会年轻,充满活力。

自全盘西化的口号提出后,有一个信念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都是腐朽的封建文化,已经失去了生命力,不可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引导出源头活水,真正能救中国的文化、价值只能来自西方,这是当时第一流的知识分子的共识,包括社会主义者陈独秀、自由主义者胡适,还有无政府主义者,乃至大文豪巴金、鲁迅。

“五四”时期,这些文化激进主义者都是忧国忧民的爱国者,认真地反省民族文化的弱点,抨击民族灵魂中的缺陷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有些人却采取了十分情绪化的偏颇态度,他们在审视自己民族的文化时,掺进非常严重的自贱自虐心理,觉得自己的民族什么都不如别的民族,从而产生一种彻底的悲观主义,文化激进主义者遂转变为民族虚无主义。

任何文化,既有相似性一面,又有民族性一面。

不同的民族文化,原本应当相互尊重,相互吸纳,因为任何民族文化,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但是20 世纪以来,西方社会却流行一种欧洲中心主义和西方文化优越论,甚至像黑格尔这样的大学者,也是欧洲中心主义者。

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序言中就说:“世界文化史的关于中国方面的记载,正还是一张白纸。

【2020年语文高考】福建省福州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测试(5月)语文.doc

【2020年语文高考】福建省福州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测试(5月)语文.doc

2020届福州市高中毕业班五月份适应性练习语文试卷姓名准考证号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互联网的发展是无国界、无边界的,利用好、发展好、治理好互联网必须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但有一些人对网络空间主权存在模糊认识。

有人认为,主权具有天然排他性,强调网络空间主权与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精神相冲突,将导致全球互联网碎片化;有人认为,网络空间主权与网络自由相对立,一些国家出于维护网络空间主权的需要设立防火墙,会阻碍信息的自由流动。

这些观点事实上并没有正确把握尊重各国网络空间主权与发扬互联网精神、维护网络自由的关系,不利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网络空间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信息社会,网络信息技术已渗透到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从这个角度说,网络空间主权无疑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尊重和维护各国网络空间主权,就是尊重和维护各国的国家安全、国家主权以及国家核心利益。

正因如此,以窃取他国公民甚至国家领导人通讯信息为主要目的的“棱镜计划”,不仅被视为对他国网络通讯自由的侵犯,而且被视为对他国国家主权的侵犯。

因此,认为网络空间不应该存在主权,并不利于全球互联网治理。

主权国家是全球互联网治理的主要力量。

传统的国家主权确实具有天然排他性,它对内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对外具有不可侵犯的独立性。

与之相反,网络空间具有全球性和开放性,强调信息共享、通讯自由等。

这也是一些人排斥网络空间主权的理由。

但是,在看到互联网发展无国界、无边界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当今全球互联网治理的主体仍然是主权国家。

如果一味强调网络互联互通与网络自由,忽视甚至不承认各国的网络空间主权,各主权国家在全球互联网治理中就会丧失话语权、主导权,就无法承担起治理主体的职责和义务。

因此,维护全球互联网秩序、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必须承认和尊重各国的网络空间主权。

福建省福州市2020届高三语文4月质量检测试题

福建省福州市2020届高三语文4月质量检测试题

福建省福州市2020届高三语文4月模拟检测试题(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在此卷上答题无效)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代文学创作的“轻”与“重”覃皓珺当代文坛的广阔的研究视域中,通俗文学的创作始终是一块野蛮生长的“文化飞地”,介于传统的文学话语和当下的商业趣味,不可忽视亦难以言喻,评论界对其关注有加,但仍旧存在争议性与滞后性。

所谓文学的“轻”与“重”,就我国通俗文学与纯文学而言,主要区别于题材、主题和读者群体三方面。

通俗文学题材较为轻逸,突出幻想、情感、科幻等元素,有阅读的趣味性、商业性;读者群体较为广泛、传播形式渠道多样。

而纯文学着重于现实主义和思想表达,主题较为深刻,同时文学性和思想性较强,发布渠道主要由纯文学期刊及出版社集册出版。

然而“轻”与“重”是否真的难以兼顾,文学的类型究竟又由谁来断言?事实上,即便通俗文学的畅销书作者们,其创作的目的虽与传统文学追求“经典化”的标准相距甚远,其文本的碎片化、趣味性和传媒属性也远胜于文学意义上的可读性,但却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共鸣与社会性讨论,其中必然有值得纯文学关注的关键元素。

而我国通俗文学多年来缺乏经典性,也显然急需符合该类型自我突破的要素出现。

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是读者手中的读物,更是创造一个时代文化风尚之航标。

由此而言,惟有回归作品和读者本身,才能理解孰轻孰重的本质。

突破通俗文学与主流传统文学的创作壁垒,还需反观类型之“轻”与主题之“重”的讨论,寻求彼此调和与发展的契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