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大堤志》编研成果及其应用价值
论文5
探索水利工程穿堤箱涵旧伸缩缝渗水防渗修补处理方法□巢湖市水利水电建筑安装总公司高建华(2003年6月)一、工程概况及加固原因安徽省无为大堤位于长江下游左岸安徽省巢湖市境内,上起无为县果合兴,下迄和县方庄,全长124.2km,属于长江Ⅰ级堤防。
是巢湖流域的防洪屏障,保护面积4520km2,保护着无为、和县、庐江、含山、肥东、肥西、舒城及合肥市、巢湖市等7县2市的600多万人口,427万亩耕地及国家重要交通、电力、军工等设施的防洪安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无为大堤于1765年初具雏形,1954年大水后,堤身普遍得到加高培厚,1982~1998年期间,又陆续进行了堤身加固、填塘固基、涵闸加固、护岸等加固工程,大堤堤身的防洪能力有所提高。
1998年长江发生了全流域性特大洪水,暴露出无为大堤防洪能力仍然不足的矛盾,部分穿堤建筑物存在不同程度的结构整体性差、防洪标准不足、结构老化等隐患,严重影响无为大堤防洪安全。
因建筑期限较早,混凝土碳化较为严重;箱涵过去设计流量较小,不能满足现状排泄洪流量要求;加之箱涵因上部堤身加高培厚重力影响,箱涵中部出现不均匀沉降,有的箱涵中部下沉达50cm多,部分箱涵旧伸缩缝出现严重错位,错位最大处现场实测达18cm,伸缩缝内混凝土止水橡皮多处被扯裂,发生轻微或较严重渗水,严重渗水时涵身两侧因水土流失已被淘空;为消除涵闸旧伸缩缝的渗水安全隐患,使该闸达到新的设计防洪标准,水利部天津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受无为大堤河道管理局委托,编制了无为大堤九座穿堤建筑物加固工程设计施工图纸及文件。
二、设计加固及方案修改三、施工过程及质量控制4.4.6伸缩缝处理根据水利部天津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关于安徽省无为大堤小型穿堤建筑物加固工程设计通知水工设第03号文关于旧伸缩缝止水处理的通知精神,原穿堤箱涵伸缩缝(包括泵房与汇水箱间伸缩缝)止水为表面橡皮压钢板形式,经现场勘察发现有渗水现象,处理措施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作如下交底:(1)凿除原表面砂浆保护层,先将钢板表面原有螺栓用氧炔焰烧割掉,拆除原有锈蚀的钢板及老化的橡皮,并将杂质清理干净。
明清无为大堤的修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明清无为大堤的修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庄华峰;王良欢【摘要】明清时期,无为大堤从肇筑到成型,前后历经近五百年,是该地区劳动人民为了保卫家园与洪水作不懈斗争的见证,为该地区乃至整个巢湖流域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圩田的丰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但其频繁的修筑也对沿江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During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building of Wuwei Dam went through almost 500 years. It saw the local people insist on struggling with flood to protect their homeland. The Dam not only protects the local area, but also provides strong guar-antee for people of the whole Chaohu lake basin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However, the frequent building of the Dam also brought some adverse effects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long the Yangtze River.【期刊名称】《巢湖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6页(P1-6)【关键词】明清时期;无为大堤;巢湖流域;生态环境【作者】庄华峰;王良欢【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928.6无为大堤位于长江安徽段北岸的无为县、和县沿江一带,全长124.614公里,全堤主要位于无为县境内。
从三国时期孙权在江北地区开堰设闸开始,到明清时期大规模培修成型,千百年来,无为大堤已经成为巢湖流域重要的防洪屏障,为江北地区农业生产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广东省广州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广东省广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利用水的浮力及河水的流动发展交通运输,是人类早期文明成果之一。
中国河运历史悠久,考古工作者在浙江吴兴钱山漾距今五千多年的良渚文化遗址发现了船用木桨,说明当时先民们已经有了舟楫交通工具。
然而,中国地势西高东低,主要河流多自西向东流,不利于南北水路交通。
于是,中国人很早就学会了开凿运河,以沟通原来互不连通的水道,尤其是加强南北方向的联系。
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路线最长、工程最大的运河之一。
它是古代中国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科技发展的结果。
几千里长的运河要通过海拔高程不同的许多地区,纵向沟通长江、淮河、黄河等洪流巨川。
在两千多年的挖掘、修建过程中,中国人民不仅大胆冲破中国东西水系这个自然地理的限制,解决了开辟水源、保持水量、改造地形和克服洪水泥沙之害等四大难题,而且创造出许多卓有成效的工程设施。
其中以船闸、滚水坝和水柜等最为著名。
大运河卓越运能的实现,集中展示了古代中华文明在土地测量、河道建筑、水利水运等工程领域的科学成就、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
中国很早就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作为政治中心的首都有必要建立在兼顾国内不同经济文化成分的地方,汉唐长安和元明清以来的北京就是如此。
然而,这就容易造成政治中心与经济发达地区空间上的距离。
况且,大一统国家高度的中央集权又使得首都生活的经济供应极为繁重,因而不得不在既有生产力水平上最大限度地发展运力。
我们看到,早期运河就是因漕运发展起来的,即利用水运把四方贡赋运往京师或把粮草运往军事重镇。
帝国传统甚至使分立时期的中原王朝如五代赵宋也尽可能立国都于漕渠枢纽之地,所谓“国以兵而立,兵以食为命,食以漕为本,漕以河为依”。
因此,国都移动,运河水道也随之移动,运河实际成了国都乃至王朝国家的经济命脉。
无为大堤加固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思考
重 的堤基 防渗措 施 ; 穿堤 建 筑 物 进行 加 固或 就地 拆 对
除、 重建 。另外 , 还针 对迎 流顶 冲的崩 塌岸线 采取平 顺
网 、 南铁 路 、 巢 芜 高 速 公 路 等 重 要 设 施 的 防 洪 安 淮 合 全 , 国 民经 济发展 中具 有极其 重要 的 战略地位 。 在
14 9 9年解 放 以前 , 为大 堤堤 顶宽度 不足 5 0I, 无 . I T
超 高 不 足 1 0m, 外 坡 度 不 足 1 3 由 于 年 久 失 修 , . 内 :。
守 护的方 式 抛 石 ( 排 ) 沉 护岸 等 。主要 工 程 量 为 土 方
35 8 1 , 方 1 3 3万 m , 凝 土 及 钢 筋 混 凝 土 6 万 1 石 1 1. 混
左 岸安徽 省巢 湖市 境 内 , 与芜 湖市 、 陵 市 隔 江相 望 。 铜 它 上起无 为县果 合心 、 至和 县方 庄 , 长 14 2 k 下 全 2 . m,
对 应 长 江 铜 陵 、 沙 洲 和 芜 裕 3个 河 段 , 道 长 13 5 黑 河 4 .
k 。 m
取 加高 培厚 、 粘土灌 浆填 隙 、 脚粘 土截 渗和堤 身护坡 堤 等 工程措 施加 固堤 身 ; 平堤 内侧 10 m、 外侧 5 填 0 堤 0l o t f
之 久 。作 为一 个 水利 基 建 项 目, 工期 跨 度之 大 和 建 管 工 作 之 复杂 是 罕 见 的 。在 工 程 建设 过 程 中 , 终 把 加 其 始 强 建设 管理 和 质 量 控 制 放 在 首位 , 正做 到 了 内控 制 度 严 密 、 部 监 督 有 力 。 对 无 为 大 堤 加 固工 程 中 的 建 设 真 外
浅谈堤防工程的防汛抢险技术
Construction & Decoration130 建筑与装饰2023年3月上 浅谈堤防工程的防汛抢险技术孙慎为安徽省无为大堤长江河道管理局 安徽 芜湖 238300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水利事业也呈现高速发展的景象,而水利建设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国民经济的一大难题,水利建设的质量更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本文介绍了堤防工程中易出现的渗水情况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以及应用于防汛抢险的堤防工程技术,为今后的堤防工程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法。
关键词 堤防工程技术;防洪抢险;渗水原因Brief Discussion of Embankment Engineering Technology for Emergency Protection in Flood DefenseSun Shen-weiWuwei Dyke Yangtze River Management Bureau of Anhui Province, Wuhu 238300, Anhui Province, China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China’s water conservancy industry also presents a scene of rapid development, and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is the top priority of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lso a major problem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quality of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is a major issue related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people’s livelihood.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water seepage that is prone to occur in embankment engineering, analyzes the main reasons for its formation and the embankment engineering technology for emergency protection in flood defense, so as to provid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arising in the future construction of embankment engineering.Key words embankment engineering technology; emergency protection in flood defense; causes of water seepage引言水利工程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堤防建设是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项目,它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
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立项名单
5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体育学基本理论与学科体系建构研究 多卷本《中国新闻传播技术史》 基于增加值率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研究 建设海洋强国背景下我国陆海统筹战略研究 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下我国税制体系重构研究 中国稀土交易定价机制改革与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研究 中国家庭金融数据库建设及家庭金融行为研究 微电网利益相关者分析与市场交易规制研究 基于国家金属资源安全视角的城市矿产开发利用研究 信息网络技术对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边界调整与城市综合承载力提 升路径研究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记忆场所的保护与活化创新研究 我国特大型城市生态化转型发展战略研究 生态价值补偿标准与环境会计方法研究 中国国家公园建设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及其处置机制研究 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机制研究 采煤深陷区“生态-经济-社会”多维关系演化规律及 调控机制研究 3D打印产业发展与知识产权制度变革研究 涉信息网络违法犯罪行为法律规制研究 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虚拟经济运行安全法律保障研究 医保费用分配及监控的大数据研究 我国生育政策调整带来的新社会问题研究 中国沿海典型区域风暴潮灾害损失监测预警研究 重大灾害时空规律及灾备资源布局的统计学研究 突发事件语义案例库建设与临机决策模式研究
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立项公示名单(171项)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课题名称 毛泽东1949年以前著作版本的搜集、校勘与研究 罗莎·卢森堡著作的整理、翻译与研究 中国传统价值观变迁史 中国老学通史 中国生态哲学思想史研究 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的理论化与现代化研究 中国传统家训文献资料整理与优秀家风研究 朱子门人后学研究 《仪礼》复原与当代日常礼仪重建研究 藏族哲学通史 《古象雄大藏经》汉译与研究 当代知识论的系列研究 八卷本《中国逻辑史》 应用逻辑与逻辑应用研究 信息交互的逻辑及其应用研究 信息互动的逻辑、认知与计算研究 世界科学技术通史研究 欧洲生命哲学的新发展研究 西方科学思想多语种经典文献编目与研究 《莱布尼茨文集》翻译与研究 《梅洛-庞蒂著作集》编译与研究 实用主义研究 多卷本《中国宗族通史》 首席专家 萧延中 何萍 李景林 刘固盛 乔清举 李清良 陈延斌 杨柱才 彭林 刘俊哲 李景源 陈嘉明 翟锦程 杜国平 刘虎 何向东 吴国盛 高宣扬 安维复 段德智 杨大春 陈亚军 常建华 责任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 武汉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南开大学 湖南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 南昌大学 清华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 厦门大学 南开大学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 中山大学 西南大学 北京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武汉大学 浙江大学 南京大学 南开大学
2025届苏州市高三语文(上)期初调研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5届苏州市高三语文(上)期初调研测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024.09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艺术创造不能完全脱离以往的传统基础而独立。
这在注重画学的中国应该用不着解释。
能发挥新创都是受过传统熏陶的,即使突然接受一种崭新的形式,有外来思想的影响,也仍能表现本国精神。
如南北朝的佛教雕刻,或唐宋的寺塔,都起源于印度,非中国本有的观念,但结果仍以中国风格造成成熟的中国特有艺术,驰名世界。
艺术的进境是基于丰富的遗产上,今后的中国建筑自亦不能例外。
将来中国将大量采用西洋现代建筑材料与技术。
如何发扬光大我民族建筑技艺之特点,在以往都是无名匠师不自觉的贡献,今后却要成近代建筑师的责任了。
如何接受新科学的材料方法而仍能表现中国特有的作风及意义,老树上发出新枝,则真是问题了。
中国建筑既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造成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
除非我们不知尊重这古国灿烂的文化,如果我们有复兴国家民族的决心,便不能忽略中国建筑的研究。
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若失掉艺术特性,于文化表现和观瞻方面令人痛心,代表着文化衰落。
四十年来,上海等通商大埠模仿欧美次等商业城市,多为租界外国人建设,中国市民只是附和而已。
此类建筑无中国复兴精神迹象。
今后虽仍需采用西洋方法建设,但应是自觉的,由专业建筑师指导,在科学结构上有艺术表现,为中国精神复兴而努力。
这种创造的火炬已曾在抗战前燃起,所谓“宫殿式”新建筑就是一例。
但以最清醒建筑理论来看,其不合近代科学及艺术理想。
它的产生是由于欣赏中国建筑的外貌。
在形式上它模仿清代宫衙,在结构及平面上它又仿西洋古典派的普通组织。
细项上东西凑合且多属过去时代,不适应中国经济情形也不能普遍。
这些尝试如同堆砌文字,抄袭章句,整篇结构不出于自然,辞藻也欠雅驯的文章,但这种努力是中国精神的抬头,实有无穷意义。
建国60年来中国历史学界对水利碑刻研究利用的回顾与展望
建国60年来中国历史学界对水利碑刻研究利用的回顾与展望一、概念与意义建国以来,中国历史学界对于水利碑刻的研究利用主要体现在利用水利碑刻所开展的水利社会史的研究。
刻石纪事是我国特有的文化传统之一。
碑刻是与契约文书同等重要的原始文献,具有毋庸低估的学术价值;碑文的内容,许多是文献中没有记载的原始资料,可以弥补文献、文书中的很多不足甚至是残缺的问题;碑刻资料既反映区域社会和民间生活,也反映国家或地方性制度,甚至特定时代特定人群的心态。
从碑刻中发掘新史料是推动历史研究进步的一个重要途径,对碑刻资料进行全面的调查、收集和系统的整理研究,可以弥补我们在某些具体问题的研究和论述上出现的偏差甚至失误,以前未被学者关注的问题,也会随着碑刻资料浮出水面而一定程度上得到开展。
老一辈史学工作者已开始关注民间碑刻,傅衣凌先生生前就主张,社会经济史的研究不能只从书本出发,而要注意碑刻等民间材料。
20世纪50年代我国史学界对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进行讨论时,一些学者就利用了江苏地区和北京会馆的碑刻资料,因为它比较具体而真实地记载了当时的工商业发展等情况。
从水的问题入手研究中国社会变迁的水利社会史是近些年来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领域,因此,保留了大量“水”信息的水利碑刻,就成了研究“水”社会的极其珍贵难得的一手资料。
这些水利碑刻的内容,涉及水利资源、水利开发、利用、保护、管理以及旱涝灾害等诸多方面,透过它,我们可以一窥中国历史时期水利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和变迁,对于发展水利事业也有着现实的参考价值。
二、研究现状:在利用水利碑刻开展“水”社会研究方面,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有许多不足。
(一)水利碑刻的资料收集、整理与出版工作。
1.建国以后,一批涉及水利碑刻的碑刻资料集和志书等不断得到整理和出版。
从80年代开始,近年来,各省、市、县地方志、水利志的编纂、出版,使我们的研究有了可以进行的基础资料。
据不完全统计,仅国家图书馆国情资料室所收藏的方志、水利志多达四百余种。
耕耘古籍三十载,甘做影印铺路人
耕耘古籍三十载,甘做影印铺路人作者:赵嫄来源:《出版参考》2014年第06期古籍影印是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以下简称国图社)的两大拳头专业之一,国图社成立三十多年来,影印古籍品种繁多,规模宏大,且多为精品。
2009年8月,荣获“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无疑是对国图社在古籍影印方面所取得成绩的极大肯定。
国图社在全国古籍社中,之所以能一直处于领跑地位,不仅在于承担了多项国家级重大文化出版工程,如“中华再造善本”,积极与全国各大图书馆合作,开发馆藏,形成“著名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等品牌,更在于对古籍的深度整理、分类汇编,打造崭新的专题古籍丛书。
我国古代的丛书,从产生到发展壮大,经过了千百年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最初的丛书大多是“荟萃古人书”“举四部之书而并括之”,兼收并蓄,如《百川学海》《说郛》《汉魏丛书》等。
清代中叶以后,专门性丛书种类日趋丰富,内容也愈发精深。
如汇集辑佚之作的《玉函山房辑佚书》《汉学堂丛书》,广收杂史的《荆驼逸史》,堪称清代舆地丛书之最的《小方壶斋舆地丛抄》,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国图社对古籍的分类汇编,在吸取古人经验的同时,更融入对现代学术研究的思考,将古籍的搜集、整理、汇编、影印,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涉及领域众多,选题类型丰富自建社以来,国图社自编专题古籍丛书600余种,大致涉及八大领域:1.传记文献类,包括年谱、家谱、日记和人物传记、生卒、行实,代表性丛书有《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清代名儒年谱”系列、“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系列、“地方志人物传记丛刊”系列、“宋元明清人物传记丛刊”系列等。
2.史籍史料类,包括史部典籍和史料实录,以及关于历史典籍的研究、拾遗、补缺等,有《二十四史订补》、《九通拾补》、《春秋战国史研究文献丛刊》、《清代方略全书》、“明清法制史料辑刊”系列等。
3.书目版本类,包括古籍书目题跋、善本书影,有《国家图书馆藏古籍题跋丛刊》《清末民国古籍书目题跋七种》《明清以来公藏书目汇刊》《地方经籍志汇编》《珍稀古籍书影丛刊》等。
“有为”与“无为”哲学思想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以上海老公园改造为例
在设计 中除了 “ 有为 ” ,更要学会运用蕴含许多
为” ,把 “ 所 为 ,有 所 不 为 ” 传 统 哲 学思 想作 有 理 念普 遍 加 以 运 用 。
一
1 2一 1
施 和公 共服 务 设 施 ,增 加活 动场 地 ,满足 游 客 们 自
3 结语
在杨浦 公园和复兴 岛公 园的改造过程 中 , 有 的文化 、风格 、特色 、植 被等都采 用了 “ 无 理念 ,将 “ 有为”放在改善 基础设施 等方评 ,获得 了成:
完成后 ,有一群从海 外归来的 中年 人在这里聚 首 ,回忆4 0 年前读书的 岁月 ,感慨万千 。 ‘ 除 了以上 “ 不为”的部分 ,杨浦公园改造 中把 “ 有为 ”
的部 分 放 在 公 园 设 施 老 化 、绿 化 景观 凌乱 、林 下地 被空 秃 、 活 动 场 地 不 够 、局 部 特 色 景 观 退 化 、加 强 游 园安 全 性 、 增
得 ;儒 家的孔子则提倡要积极人世 ,强调 “ 为” 有 。孟子作 为孔子思想 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之一 ,在 《 孟子 ・ 离娄下》中 提出 “ 人有不为也 ,而后可以有为” ,意思是说人要有所不为, 才能有所为。如今 ,无论是从政、经商、管理、学习 ,还是在 日常生活 中都在提倡 “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传统哲学思想。 如在9 年代 ,国家对 国有经济结构调整提出了 “ 大放小 ” 0 抓 的战略措施 ,就是一种 “ 有所为 ,有所不为 ”理念 的体现 。 在景观设计 中,设计师们总是在强调 “ 有为” 。如在设
2 1 杨浦公 园的改造 .
位 于上海杨浦区的杨浦公 园( 见图1是一个 有着4 多年 ) 0 历史的综 合性 公园 ,公 园布局模 拟西湖 自然景 观特点 。公 园周边 的居 民每 天上午或者傍晚 都习惯于去 那里散步 、游
作为地域名称的“无为”含义之我见
作为地域名称的“无为”含义之我见李世和一、动因和资料来源1991年底,我被调入县地方志办公室工作。
当时新编《无为县志》已形成评议稿。
评议稿载有“‘无为’之名考辨”一文,该文主张“无为而治”说。
对此,我深不以为然。
于是开始着手搜集资料。
先在县内查阅了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和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的《无为州志》以及《中国历史地图集》、《三国志选》、《安徽古战场》、《无为大堤志》等历史资料,后在省图书馆查阅了《资治通鉴》、《太平寰宇记》、《方舆胜览》、《燕翼诒谋禄》、《宋史·地理志》、《元史·地理志》、《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等馆藏图书。
又阅读了《无为县名的来历》(范向明)、《无为的得名》(吴耀民)、《无为得名由来》(耿松林)、《扑朔迷离无为军——无为地名之再考辩》(刘尧明)《无为考辨》(宇业高、杨福生、王心源)和1999年版《安徽省志》等相关文章,还两次致信请教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资深教授陈怀荃(已故世)。
陈教授不吝赐教,复信两封。
在做了上述基础工作以后,还是迟迟不想动笔。
主要考虑:一是受条件限制,收集到的资料有限,担心因资料不全而缺乏说服力;二是历史知识不足和古文水平不高,担心在认知上和理解上出现差错。
这次巢湖文化研究会无为分会提出专题研讨,好在是研讨性质,故冒昧地写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以期通过争鸣,弄清历史的本来面目。
二、“无为”分别作为“镇”名、“军”名、“县”名、“路”名、“州”的含义1993年版《无为县志》记载: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始设无为镇(今无城镇)。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置无为军。
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置无为县。
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升无为军为无为路。
二十八年降为无为州。
可见,“无为”曾经作为“镇”、“军”、“县”、“路”、“州”的地域名称,最早出现在作为“镇”的地域名称上。
无为大堤可以种植
无为大堤可以种植无为大堤是中国境内最大的修建于唐代大堤,位于安徽省无为县境内,全长107.5公里。
这条大堤是历史上修筑的最长的大堤之一,也是我国古代水利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
无为大堤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成果,饱含了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不仅对于保护周边土地和农田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在生态方面也有一定的效果。
因此,种植在无为大堤上是可行的,可以起到多种多样的作用。
下面就从经济、环境和文化等方面来论述一下无为大堤可以种植的种种可能性。
首先,无为大堤可以种植各种经济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豆类等。
这些作物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对于我国农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无为大堤紧邻淮河流域,土地肥沃,水源丰富。
种植这些农作物可以有效利用周边地理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业产量,对于推动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无为大堤可以种植各种果树,如桃树、杏树、梨树等。
其中以葡萄树最具有优势。
无为地处中国的主要葡萄和酒产区,种植葡萄树有着独特的地域优势。
大堤的土地平坦、河水便利的自然条件使得这里的葡萄产量和质量都要比其他地区更好。
种植葡萄树有助于培育当地的特色产业,增加农民的收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此外,无为大堤可以种植各种草本植物,如花草、草地植物等。
这些植物可以起到修复生态环境的作用,保护和改善土地资源。
植被的覆盖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改善土壤结构,降低土壤侵蚀,保持水土流失,维持河道的稳定性。
此外,植物的光合作用还可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提供氧气的来源,改善空气质量。
最后,无为大堤可以种植一些具有文化价值的植物。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与植物相关的寓意,如松树象征着长寿和坚强,梅花象征坚贞和美丽等。
在无为大堤上种植这些具有文化意义的植物,不仅可以增添大堤的风景,还可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总结起来,无为大堤是中国古代修筑的最大堤坝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经济价值。
水利工程中河道堤防施工技术
Construction & Decoration建筑与装饰2023年4月上 163水利工程中河道堤防施工技术朱杏雨安徽省无为大堤长江河道管理局 安徽 芜湖 238300摘 要 随着我国工程项目的不断开发,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发展迅速,堤防作为保证河道安全运行的重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饱受人们的关注,保证河道堤防的施工质量也能够使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切实提升。
本文针对水利工程中河道堤防的重要性和河道堤防施工中的填筑和压实施工分析,对水利工程中河道堤防施工的技术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水利工程;河道堤防;填筑施工Riverway Embankmen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Zhu Xing-yuWuwei Dike Yangtze River Administration of Anhui Province, Wuhu 238300, Anhui Province, China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ngineering projects in 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embankments, as an important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to ensure the safe operation of rivers,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and ensuring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riverway embankments can als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Aiming at the importance of riverway embankment in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and the analysis of filling and compaction construction in riverway embankment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everal suggestions on the technical process and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of riverway embankment construction in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for reference.Key words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riverway embankment; filling construction引言在水利工程中,河道堤防作为保障水利工程正常运行的基础技术性工程之一,其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都直接影响到整个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
水利工程土质堤坝渗透分析及防渗加固技术
Construction & Decoration148 建筑与装饰2023年3月上 水利工程土质堤坝渗透分析及防渗加固技术陈卫红安徽省无为大堤长江河道管理局 安徽 芜湖 238300摘 要 近年来,水利工程建设领域,堤坝防渗加固方法的重要性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防止堤坝渗漏,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应采用加强防渗加固技术,堤坝的防渗加固关系到大堤的安全运行。
基于此,下面针对水利工程中防渗加固的施工方法加于分析,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水利工程;堤坝防渗;加固;施工技术SeepageAnalysis and Anti-Seepage Reinforcement Technology of Soil Dykes for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Chen Wei-hongWuwei Dyke Yangtze River Management Bureau of Anhui Province, Wuhu 238300, Anhui Province, China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in the field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construction, the importance of dyke anti-seepage reinforcement method has attracted widespread attention.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leakage of the dyke, the enhanced anti-seepage reinforcement technology should be adopt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and the anti-seepage reinforcement of the dyke is related to the safe operation of the dyke. Based on this condition, the following is to analyze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anti-seepage reinforcement in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in order to play the guiding role.Key word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dyke anti-seepage; reinforcemen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引言堤坝在水利工程的整体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有很大的帮助。
无为大堤加固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思考
无为大堤加固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思考
侯良泽
【期刊名称】《人民长江》
【年(卷),期】2010(041)014
【摘要】无为大堤加固工程作为水利部直接投资的水利基建项目,自1983年开工到2005年竣工,前后历时23 a之久.作为一个水利基建项目,其工期跨度之大和建管工作之复杂是罕见的.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始终把加强建设管理和质量控制放在首位,真正做到了内控制度严密、外部监督有力.对无为大堤加固工程中的建设管理工作进行了总结,介绍了管理方法和成效、所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总页数】4页(P104-107)
【作者】侯良泽
【作者单位】安徽省长江河道管理局,安徽,芜湖,2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871
【相关文献】
1.北江大堤加固达标机电工程建设管理实践与探索 [J], 刘平;乐育生
2.无为大堤加固工程建设回顾与思考 [J], 俞华
3.铸就长堤束蛟龙——淮北大堤涡下段加固工程建设管理记 [J], 王永雷;陈学礼;陈德虎
4.浅谈淮干城西湖蓄洪大堤加固工程建设管理经验与体会 [J], 顶永峰;陆永来;刘志
江
5.锥探灌浆技术在无为长江大堤防渗加固工程中的应用 [J], 张洪涛;王道轩;张厚宝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古代治水的书
古代治水的书导言:古代中国的治水工程是一项重要的国家建设工作,旨在解决洪水灾害和保护农田。
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人民积累了丰富的治水经验,并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治水著作。
本文将以古代治水的书为题,介绍其中一些重要的著作及其内容。
一、《水经注》《水经注》是东晋时期的一部地理学著作,作者是郦道元。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各大河流的地理特点、水文情况和治理方法。
它通过对江河流域的详细调查和记录,为后代治水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水经注》以其详实的描写和精确的测量方法而闻名,对于古代治水工程的规划和实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河图》《河图》是南宋时期的一部治水著作,作者是杨公远。
这本书以图示的形式展示了中国主要河流的特点和治理方法。
通过绘制各种河流的河道图和水流图,杨公远详细解释了水流的流向、水势的变化以及治理措施。
《河图》在古代治水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为治理洪水、疏浚河道提供了准确的技术支持。
三、《大堤法式》《大堤法式》是明朝时期的一部治水著作,作者是王守仁。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修建大堤的方法和技术。
王守仁通过对大堤工程的实地考察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大堤设计、施工和维护的原则和方法。
《大堤法式》在古代治水工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为后世治水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四、《太湖志》《太湖志》是清朝时期的一部地理学著作,作者是袁枚。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最大淡水湖泊之一太湖的地理、水文和治理情况。
袁枚通过对太湖流域的实地考察和调查,详细记录了太湖的地貌特点、水文变化以及治理方法。
《太湖志》在古代治水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太湖地区的治水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五、《海塾水利书》《海塾水利书》是清朝时期的一部治水著作,作者是黄宗羲。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南方地区的水利工程和治水方法。
黄宗羲通过对南方水利工程的实地考察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水利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海塾水利书》在古代治水工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为南方地区的水利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第四届淮河文化研讨会综述
・学术信息・第四届淮河文化研讨会综述张金铣周致元由安徽省社联、安徽大学主办,安徽大学历史系承办的第四届淮河文化研讨会于2007年10月20至22日在安徽合肥举行。
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代表8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60余篇。
本次会议就淮河文化概念、淮河流域的考古与民俗、淮河流域社会经济、淮河流域历史文化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提供了许多新的见解和研究成果。
关于淮河文化概念。
多数学者认为淮河文化概念能够成立,对其内涵则各有不同的说法。
有认为淮河文化主要是指以治水为中心的多元文化,也有认为应该是一种区域文化或者是过渡性的文化,还有认为是以道家文化为主体的文化。
洪永平、陈立柱等在《淮河文化概念的进一步思议》一文中认为,“淮河文化,即淮河流域居民上古以来创造的历史文化,以其地理上的平旷开阔,连南接北,族群上的夷夏交互,战争融合,早期形成道、儒两家为代表的学术流派,重视和合,富有总结、反省与融通精神,尚德轻智,以做人、治世、养生为主要追求,构成中国历史文化的基本层面,影响中国社会、历史与生活各方面”。
李荣、邬旭东《关于淮河文化研究的几点构想》一文提出,淮河文化“是淮河流域人民在淮河为主体环境因素的自然条件下生存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反映他们的生存方式、生活经验、观念、价值与思想的文化遗产”。
张子侠《<管子>史学思想》一文认为,商文化及其后裔宋国对淮河流域影响较大,子宋文化应该是淮河文化源头之一,淮河流域文化地位的衰落与西晋永嘉之乱有关。
关于近年来淮河流域考古发掘。
方成军《综述安徽淮河流域出土的汉代铜镜》一文分析了安徽淮河流域汉代铜镜分布的地域、种类及其特征。
朱光耀、施光跃《安徽省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与农业自然条件的关系》一文通过六幅图表显示安徽省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分析原始社会聚落情况以及农业发展状况,并说明夏代初年淮北平原与江淮丘陵地貌的变迁,造成大量聚落的废弃,而新的聚落周围肥沃,成为适宜稻作之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为大堤志》的编研成果及其应用价值
摘要:《无为大堤志》编研工作,全面揭示了无为大堤漫长的形成、发展和饱经沧桑的历史演变过程,同时也发掘出一些重要的编研成果,这对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揭示河道演变、提高水利管理工作水平,以及研究区域文化历史的发展等,均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水利志无为大堤志编研成果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e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历时17年之久完成的《无为大堤志》编研工作,其完稿至今,一恍又过去了10年。
无论是在其编撰过程中,还是在成稿及随后的正式出版发行,均受到了相关水利专业人事的高度关注和热情期盼。
这部以大型堤防为编纂内容的水利工程专业志书,不仅全面揭示了无为大堤的形成、发展与变迁的历史过程,还为研究河道演变、堤防管理,以及加固建设和防洪抢险等多个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正式成书后,更受到了地方志、水利志等业内专家、学者和读者的一致好评,并荣获安徽省水利科技三等奖、安徽省社会科学优秀奖。
作为《无为大堤志》编研、出版和发行的主要参与者,笔者对《无为大堤志》还有更进一步的认知,那就是其在阐述无为大堤形成、发展和饱经沧桑的历史演变过程中,还揭示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并初步显现出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主要研究成果
无为大堤是长江干堤中三个一级堤防之一,其地位仅次于上游的
荆江大堤,其重要作用关系到巢湖流域合肥、芜湖、马鞍山、六安四市下辖的十一个县(市、区)的长江防洪安全。
《无为大堤志》的编写过程也是无为大堤水利史的研究过程。
《无为大堤志》以无为大堤河道工程建设、管理和防汛抗灾为主体,记述了无为大堤的地理环境、相应长江河道及堤防的演变历史;从历史研究的角度,逐类记述了长江河道工程建设、管理的各个工程类别,包括崩岸治理、筑堤培修、堤身护坡及渗流处理、机械冲填、暗斗门处理、沿堤建筑物、护堤林芦、钻探灌浆等;补述了长江修防方面的其他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包括护堤地的划归与管理、违章房屋的拆迁、蚁患防治、测压管埋设、综合经营等内容;并辅以法规规章、机构、经费、管理设施等行政管理方面的内容,为今后工作的利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个长江大型堤防工程资料库。
1、揭示了河道演变等六个方面事物的内在联系。
《无为大堤志》用五章的篇幅,通过对长江河道演变、大堤沿革、崩岸治理、筑堤培修、暗斗门处理等六个方面事物历史过程的编纂研究,以大量的历史事实,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历史联系。
对无为大堤长江河道演变过程的研究,主要从“三国时期”(公元220年至280)开始。
“大堤志”首先用长江河道演变的历史过程,揭示了无为大堤沿江崩岸的内在规律。
明清以来,无为大堤沿江长江河道变化最大的河段,也就是同时期崩岸最剧烈的地方。
这些河段,至今发生的变化与影响仍在继续。
如明朝中叶以后,无为沿江上段河道北移,左岸崩坍。
近三百年
的时间里,致使无为江坝首段崩退了10余公里。
建于明正德年间的胥家坝,原是左岸无为县最早的江堤,在现在的地图上,胥家坝旧址已居于铜陵市的章家洲内。
无为大堤的形成与堤线变化,一方面与巢湖流域沿江滩地的围垦开发相辅相成,一方面又同时受到长江河道演变的制约。
无为大堤沿江的崩岸规律,又制约着无为大堤堤线的演变,以及长江堤防的前建与退建。
通过对无为大堤历史上发生的主要退建堤段的了解,又进一步揭示了沿江古代暗斗门的埋设规律。
明清时期,在无为江坝堤线上,载入府志、县志,且有堤线长度记载的堤段总计68条,总长184.94公里,其中,与上述崩岸河段对应的无为江坝上段占55条,总长150.17公里,且90%以上为退建堤。
由于这一段江堤堤线不稳定,江堤退建频繁,使这一带江堤成了无为大堤堤线上暗斗门最少的堤段。
2、对各个历史阶段在无为大堤发生的长江水利工程建设的历史脉络作了一次全面的清理。
对古代重点水利工程作了较详尽的记述。
如清乾隆年间在无为江岸上段用“鸡心挑溜”和“挖洲防溜”的办法,完成的崩岸治理工程。
同时期在筑堤培修方面,完成的“迁河筑坝”工程,是结合内河整治实施的江堤退建工程,前后历时57年,工程规模之大,涉及官吏人数之多、品级之高,在明清两代无为州的水利工程历史中当数第一。
“大堤志”以大量的史料,详尽地记述了这些水利工程的成败得失,为后人留下了难得的历史借鉴经验。
3、对自北宋以来,1000多年中无为沿江发生的大水年份作了全面清理。
其中,在明代的276年中,无为州发生大水年16年次,平均17.3年一次;在清代的267年中,发生大水年56年次,平均4.8年一次;在民国的37年中,长江发生大水年11次,平均3.3年一次。
长江大水发生频率的增加,揭示了人与自然界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在第十三章第四节《大水年述要》及第十四章《防汛纪实》中,对重要大水年份洪灾发生的过程、防汛措施及受灾情况作了详尽的记述。
为后人研究长江水情及规律,提供了难得的历史素材。
4、注重对已经消失的地理实体的记载。
由于自然界自身的原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无为大堤堤域内的地理实体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发生着不断的变化。
至近数十年,人类强迫自然界发生的变化,正在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发生着更加明显的影响。
“大堤志”在全方位、深层次地研究无为大堤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的同时,尤其重视记载那些历史上曾经存在,但现在已经消失的地理实体。
如:此消彼长的长江岸线、江心洲、江滩、龙塘、芦苇场、外滩圩、旧堤坝等,并以事实说明了这些地理实地的存在与消亡对长江防洪的影响。
由于一般情况下地理实体变化上的不可逆性,这一内容的记载对以后研究长江河道的建设与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
5、对明清时期、民国时期及建国以来与江堤修防有关的水利法规建设情况,作了系统记载,尤其在附录中,收进了民国时期颁发的一些重要水利法规全文,其中包括民国二十年颁发的《修正安徽
省修守堤防通则》,民国二十四年颁发的《扬子江防汛办法大纲》,民国三十一年颁发的《中华民国水利法》及民国三十二年颁发的《中华民国水利法实施细则》等等,这些史料对认知历史、研究当代水行政执法,均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应用价值
唐太宗曾说过:“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在志书编研过程中,就高度重视“以史为鉴”的重要作用,把逐步积累起来的大量修志资料成果作为一种资源,尽量发挥其应用功能。
如1998年长江大洪水后的7年,是实施无为大堤加固工程建设的顶峰,期间,国家下达的投资任务占总投资的三分二以上。
尤其是前期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在编制单项工程设计文件中,一些工程项目对历史过程的追述,就得益于“大堤志”的资料成果和半成品志稿。
上世纪90年代后,相继发生了1995年、1996年、1998年和1999年等大水年,用于修志的大量防汛资料和半成品防汛志稿,曾为上述大水年份的无为大堤防汛工作,提供了很多参阅工作的方便。
原巢湖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于2007年编写的《巢湖流域防汛手册》,就参照了志书的相关章节的内容。
事实证明,水利史研究是水利科学技术的一个方面,而水利史志成果也是水利科技成果的一个重要部分。
同时,《无为大堤志》也填补了无为大堤水利史研究的空白。
《无为大堤志》的编研方法朴实无华,以注重编纂质量和丰富的内容,以及便于读者的阅读为出发点,得到了水利部水利史研究专家周魁一教授的高度评价,安徽大学方志学专家林衍经教授在全国各地多次推广。
它不仅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减少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的盲目性,而且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
不仅关系到保护巢湖流域十一个县(市、区)427.3万亩耕地,而且关系到流域内的工业、国防、交通运输等重要设施及人民生命财产的防洪安全。
一部好的志书,是传世行远的资料性文献。
所谓“修志为用”,即强调志书的社会效益,它不仅是为当代所用,也为后代所用。
它所具有的社会效益和更高的价值将在绵长的历史岁月中得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