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图版]七年级(下)地理知识点及问答题教学提纲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下册复习提纲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下册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36e337747cd184254a35356b.png)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1.自然资源:●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和能量,叫做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
●自然资源分类①可再生资源:可以持续利用,利用后还能循环再生、或者不断更新。
②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不能更新,也不能再生,越用越少。
(矿产资源)2.淡水资源:存在形式:江河、淡水湖泊、积雪、冰川、地下水。
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3.降落在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的多少来衡量。
径流量又随降水的变化而变化。
◆分布特点:时间分配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空间分布不平衡: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改变水资源区域分配不均(空间):调水工程。
◆解决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修建水库。
丰水期蓄水,枯水期防水,保持下游较稳定的流量。
◆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1)最严重地区:华北——地多谁少,人口城市密集,需水量大(2)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南水北调:将长江水调往华北、西北。
(目标)P7图E(1)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运河输送至天津和北京。
(可调水量最大)(2)中线:从长江中游及其支流汉江的丹江口水库,自流供水至北京和天津(3)西线: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至黄河上游,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水质最好)节水措施:农业用水:喷灌,滴灌,工业用水:循环使用,污水达标排放,生活用水:一水多用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1.我国土地资源●类型多样:林地、耕地、草地(比重最大)、沙漠、戈壁等。
●分布:耕地和林地(东部季风区):草地、戈壁、石山、高寒荒漠(西部内陆地区)。
●特点:①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
(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耕地居世界第四位,林地居世界第五位。
)②山地多,平地少。
七年级下地理中图版知识点
![七年级下地理中图版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faba980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50.png)
七年级下地理中图版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及其各种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科学。
在七年级下学期的地理教学中,我们将主要学习中图版的相关知识点,包括地球的基本构造、地球与太阳系、大气圈、水循环、气候、自然灾害等。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地球的基本构造地球是由地核、地幔、地壳和大气圈四部分组成的。
其中,地幔占地球体积的84%,地壳与地核分别占1%和15%。
地壳和地幔被称为岩圈,它们由岩石构成。
地幔和地核被称为球圈,它们主要由铁和镍构成。
二、地球与太阳系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个行星,它绕着太阳旋转,同时也自转。
地球绕太阳的轨道是近似于一个椭圆形。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24小时,这导致了昼夜交替和季节变化。
三、大气圈大气圈是地球表面上的气体层,它主要由氮气、氧气和水蒸气组成。
大气圈的厚度大约为500千米。
大气圈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层次: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和电离层。
四、水循环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表面径流等过程。
水循环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的重要过程,但也会带来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
五、气候气候是指区域内长期的天气状况。
气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和大气循环等。
不同的气候区有不同的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等。
六、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现象引起的损害人类生命和财产的不良事件。
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风暴潮、洪水、干旱、沙尘暴等。
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我们应该加强防护和应对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以上就是七年级下地理中图版的知识点简介。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构造和运动规律,掌握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等方面的知识,更好地保护地球和人类。
(完整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中国地图出版社)
![(完整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中国地图出版社)](https://img.taocdn.com/s3/m/40c507d0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43.png)
(完整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中国地图出版社)第四章⾃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节⽔资源及其开发利⽤p4—p11⼀⽔是重要的⾃然资源1、⾃然资源:⼈类直接从⾃然界获得、⽤于⽣活和⽣产的物质和能量,叫做⾃然资源。
2、主要包括:⽔资源、⼟地资源、矿产资源、⽓候资源、⽣物资源和海洋资源。
3、分类①可再⽣资源:可以持续利⽤,利⽤后还能循环再⽣、或者不断更新。
(阳关、空⽓、⼟地、⽔、⽣物等)②⾮可再⽣资源:⽤⼀点就少⼀点,不能更新,也不能再⽣,越⽤越少。
(煤炭资源)4、淡⽔资源的存在形式:江河及淡⽔湖泊中的⽔、⾼⼭积雪、冰川以及地下⽔等。
(地球上⽔量的97.5%为咸⽔,淡⽔只占2.5%,⽽且68.7%的淡⽔以冰川形式存在)5、淡⽔资源主要来⾃⼤⽓降⽔。
降落在地⾯的⽔,⼀部分沿地⾯流动,形成地表径流;⼀部分渗⼊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的多少来衡量。
径流量⼜随降⽔的变化⽽变化。
⼀般来说,降⽔多的地区,淡⽔资源丰富;降⽔少的地区,淡⽔资源贫乏。
⼆、我国⽔资源的时空分布1、中国的⽔资源总量占世界第六位,⼈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均占有量的1/4。
2、分布特点:时间分配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平衡。
在时间上,河川径流夏秋季节丰沛,春冬季节⽔量减少。
影响:⽔旱灾害。
降⽔过于集中,夏季洪灾,春季旱灾;降⽔的年际变化⼤,造成径流年际变化⼤,连续⼏年的丰⽔或连续⼏年的枯⽔。
在空间上,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总体呈现南⽅多⽔、北⽅少⽔的状态。
影响:北⽅平原⼴阔,耕地⾯积⼤,⼈⼝密集,⼈均⽔资源量少,加剧北⽅缺⽔的状况。
3、⽔污染原因:⼯农业发展,部分地区的⼯⼚、乡镇企业把未经处理的污⽔直接排⼊河流、湖泊。
北⽅地区⽔资源缺乏,⽔污染更为严重。
淮河、海河和辽河是我国受污染最重的河流。
三、合理⽤⽔保护⽔资源1、供⽔紧张原因:利⽤率低、浪费严重、⽔污染也降低了⽔资源的利⽤价值。
解决⽅法:合理利⽤和节约⽤⽔。
(喷灌技术是农业节⽔及增产的重要措施。
中图版七年级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主要考点复习提纲(实用,必备!)
![中图版七年级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主要考点复习提纲(实用,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66432593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9a.png)
中图版七年级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主要考点复习提纲第四章地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r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一、自然资源1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分类定义如何利用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合理利用,注意保护和培者可以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
育非可再生资源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珍惜和节约使用。
然资源。
2、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方式:随手关灯;节约用水;使用环保购物袋。
不喟桌夕周管卡二、水资源1.概念:地球上的淡水资源。
2.组成:由江河及淡水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组成。
3.来源:大气降水4.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三、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l.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解决措施时空分布特点南丰北缺,东多西少(或从东地区分布不均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第1页共19页解决措施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1时间分配不均1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I兴建水库(如三峡、小浪底)2.我国缺水砐严重的的是华北和西北地区。
3.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自然原因:属千温带季风气候。
春季降水量较少,蒸发矗大,所以春旱特别严重。
社会经济原因:平原广阔,耕地面积大,人口密集,生产生活衙水量大。
4.南水北调工程路线及各方案优缺点。
(P77-78内容及图3.16)方案优点缺点西线输水线路最短。
地形复杂,起伏大,工程难度大。
中线@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流。
@水CD需要挖输水渠道,工程域大。
源地水质好。
@可调水品小东线O可利用京杭运河输水,工程量CD黄河以南需动力提水,耗能大,小,工期短。
@可调水量大。
运营费高。
@水质较差。
4.缓解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
5.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的措施(1)农业节水:G)改变灌溉方式:改漫灌、自流灌溉为喷灌、滴灌。
Q)改变作物品种种植耐旱、节水的作物。
§)减少衣药、化肥的使用--减少污染(2)工业节水:G)工业用水处理后循环使用。
@)降低生产耗水,提高利用效率。
七年级中图版地理下知识点
![七年级中图版地理下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8f2a807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9e.png)
七年级中图版地理下知识点中图版地理下知识点地理作为一门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科,我们作为学生应该充分了解并掌握其中的知识点。
在七年级地理下册中,中图版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全面而又详细的知识点,并为我们深入学习地理知识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本文将细致介绍中图版地理下册中的重要知识点。
一、地球和地球运动1. 地球内部结构地球内部主要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
地壳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地壳最外层是被称为板块的部分,它们时刻在不断运动,形成了地球上的各种地貌。
地幔位于地壳下面,它是地球内部的大部分。
地核则位于地球内部最深处。
2. 地球的运动地球主要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方式。
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线旋转,一个完整的自转周期为24小时。
而公转则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公转一个周期为一年。
这两种运动不断变化,导致了不同季节的变化和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二、地球上的自然地理环境1. 大气和水圈的作用大气层是包围地球在外部的气体体层,它可以起到保护地球、调节气温、减缓紫外线辐射等作用。
水圈是地球上的水资源,其中包括海洋、江河、湖泊、冰川等,也起到了调节气温、洪涝灾害防治等作用。
2. 地理分区地球上的不同地区因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人类活动等原因而有所不同。
根据环境类型、经济等级等各种条件的不同,可以将地球划分为各种不同的区域。
其中包括少数民族聚居地、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等。
三、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的活动长期以来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其中包括城市化、工业化、生态破坏等问题。
城市化过程中的大量建筑、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堵塞等都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四、维护地球和谐发展的责任人们需要清晰认识到我们的责任和义务,积极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地球和天然资源。
这不仅需要全球合作、各国之间的相互理解,还需要每个人的自我认知和实际行动。
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认真对待我们生存的环境,我们才能将地球打造成一个和谐、美丽、宜居的家园。
七年级下册中图版地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中图版地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3361b68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e4.png)
七年级下册中图版地知识点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地貌、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环境问题和资源分布等的学科。
地理知识点的掌握对我们的学业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七年级下册中图版地理教材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七年级下册中图版地理教材的知识点。
一、地图与地球
1. 地球的构造:地球包括地核、地幔和地壳,地核为最内部,是地球的重要部分。
2. 大地图与小地图:大地图通常指世界地图,小地图指的是地区之间的比较小的地图例如中国地图。
3. 地理位置与纬度:地理位置即是地球上一个地点的经度和纬度的具体位置。
二、自然环境
1. 大气圈:大气圈是地球大气的包围层,能够起到保护和屏障作用。
2. 水资源: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包括河流、湖泊、海洋等。
3. 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以来的气温、降雨、风向等等,气象则是指具有短暂性的气象现象。
三、人文环境
1. 人口与婚育:人口是指地球上居住的人的总数,婚育则是指人口数量的增减。
2. 城市化: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集中的现象。
3. 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产物,具有重要的学术和文化价值。
四、地图制作与应用
1. 地图制作:地图制作是指将地球的结构通过绘图方式呈现出来,地图制作不仅是一门科学技术,也是艺术。
2. 地图应用:地图应用是指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使用地图进行导航、出行规划等。
以上就是七年级下册中图版地理教材的部分知识点。
学习地理不仅能够拓展我们的知识面,还能够培养我们的综合素质和人文情怀,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多加关注。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知识点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40aff7e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61.png)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知识点概述地理学是研究地球的表面,包括大气、水和陆地等方面的科学。
在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中,我们将学习有关地理的一些基础知识。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进行概述。
一、地球和地球的运动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它的直径约为12756千米,在太阳系中排名第三。
地球的形状是近乎球形,但在极地附近略微扁平。
我们也要学习有关地球的运动,例如自转和公转。
二、气候与气候区气候是某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气温、降水量和风向等方面。
在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中,我们将研究气候和气候区。
气候区是有相似气候特点的地区的划分。
气候因素主要包括纬度、海洋和陆地等。
三、地球上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包括淡水和咸水。
在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中,我们将学习地球上的水资源、水循环和水污染等方面的知识。
人类应该如何正确利用水资源并保护水资源?四、地球上的自然灾害天灾人祸皆难免,其中自然灾害对人类影响尤为深远。
在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中,我们将学习有关地球上的自然灾害,例如火山、地震、台风、泥石流等。
它们的发生原因、特点和预防措施也将被详细介绍。
五、区域经济与文化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会对某个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产生影响。
在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中,我们将学习区域经济与文化,包括工业、农业、旅游业和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了解区域经济和文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
六、自然环境的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改变。
在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中,我们将研究这些改变的原因和影响。
为了保护地球,我们也需要采取措施,例如节约能源和保护自然环境等。
七、现代交通与通讯现代交通和通讯的发展带来了方便和快捷性。
在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中,我们将学习有关现代交通和通讯的知识。
例如,道路、铁路、航空、水路交通工具的种类和使用,以及电话、互联网等通讯设施的使用方法和发展历程。
总结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涵盖了很广泛的地理知识。
在学习时,我们不仅需要理论知识,还需要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地球。
中图版(北京)七年级下册地理期末复习必考知识点提纲
![中图版(北京)七年级下册地理期末复习必考知识点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ef97fea0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2b.png)
中图版(北京)七年级下册地理期末复习必考知识点提纲第五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分布和发展一、农业的分布1.2.3.分布:(1)东西差异:以(24.东部地区(1(2(3(45.西部地区(1(2(3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1.影响农业生产的条件(1(2等。
全面考虑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和牲畜种类养殖,才能促进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3.4.第二节工业的分布和发展一、工业的根本概念1.工业的定义:生活资料的过程。
2.工业的地位: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二、工业的分布1.2.传统工业分布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1.定义:开发和技术服务的产业。
2.3.4.第三节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1.铁道运输和铁路干线的分布(1(2 (3 (4(5(6)分布:二、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1.2.3.航空是最快捷的运输方式,但受天气和机场条件限制。
4.目前各油田、石油化工企业和港口都有管道连通。
三、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1.2.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第六章中国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第一节地方文化特色一、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地方特色1.民居2.服饰(1)服饰成为我国各少数民族的重要的文化标志。
(2)分类及特点3.饮食(1(2(3二、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1.民居影响因素(1(2)地形:在山区盖房时,要考虑坡向、坡度等因素,如贵州和湘西的吊脚楼。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住房布局较为规则,如北京的四合院。
(32.相互联系第二节 旅游资源一、旅游资源的分类自然旅游资源包括名山秀水、奇峰异洞、流泉飞瀑、阳光海滩、森林景观等。
人文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古迹、园林艺术、著名工程和建筑群、革命纪念地、民族风情、风味佳肴和购物娱乐等。
我国众多旅游资源中,有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居世界第一。
二、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对旅游业的发展有潜在的推动的作用。
能充分体现一个地方、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都有一定第七章 地域差异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综合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产和文化特色等不同特点,我国划分为四大地--淮河一线。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fe290e3d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8e.png)
一、地球及其与宇宙的关系1.地球的形状及特点-地球的形状:近乎球形-地球特点:自转、公转、倾斜、地壳构造2.地球的东西南北-地理坐标系3.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天体望远镜的使用-人造卫星的运行二、地球的自转与地球的公转1.地球的自转-反映:日出日落和太阳的高度角变化-影响:昼夜交替、地球自转椭圆(赤道和极圈气候差异)2.地球的公转-时间:地球一年绕太阳公转一周-反映: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三、地球的倾斜与四季变化1.地球的倾斜-反映:春分、夏至、秋分、冬至2.地球倾斜与四季的关系-太阳高度角和日照时间变化-四季变化的原因四、地球的地理坐标1.地球的经度和纬度-反映:地球表面的点的位置2.通过经纬度确定位置-经度(子午线):本初子午线、全球划分-纬度(纬线):北纬、南纬3.地球上的地方时-反映:地方时和标准时间五、地球的地貌1.地球表层的变化-山、丘、盆地、高原、平原、海岸2.地理标志-地理标志的含义和作用-河流、湖泊、山脉、大洲等六、地理信息系统(GIS)1.GIS的概念和功能-收集、整理、处理、分析地理数据2.GIS的应用领域-地图制图、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等七、地球表层的气候1.气候与天气的区别-反映:温度、降水、气压、风向、湿度2.气候带和气候类型-北极地带、寒带、温带、副热带、热带气候带-草原气候、雨林气候、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等八、地球的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的分类和特点-农业资源、能源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2.自然资源的好与坏-持续利用、合理开发和保护九、人类与地球的可持续发展1.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人口增长、工业化、城市化、农业发展等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反映:经济、环境和社会的相互关系。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bd717ee419e8b8f67d1cb902.png)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2015.6第五章认识大洲(亚洲)P1-71、亚洲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个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2、亚洲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面与欧洲相接。
3、亚洲地理分区: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4、亚洲的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山地和高原面积约占全洲总面积的3/4 。
地势特点:中间高、四周低。
5、亚洲的河流特点: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形成众多的长河。
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湄公河(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河流。
6、湖泊:(1)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2)死海:世界陆地最低点。
7、亚洲的气候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1)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2)亚洲东部、南部地区:受季风影响大,从北往南依次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8、亚洲地广人多,到2002年底,约有38亿的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3/5 。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区(自然条件优越,历史悠久,交通方便,工农业较为发达。
高山高原、沙漠地区、纬度高地区的人口少。
9、人口超过1亿的亚洲国家有6个。
(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10、亚洲是黄色人种的故乡,但在南亚、西亚则主要分布着白色人种。
亚洲是世界上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的发祥地,也是印度教、犹太教、道教的发祥地。
11、亚洲的三大文明发祥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古中国)、印度河流域(古印度)、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古巴比伦)。
12、亚洲经济发展不平衡,日本为亚洲唯一发达国家,其他为发展中国家。
第六章认识区域一、东南亚P18:1、地理位置:位于亚洲东南部,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组成。
北连东亚,南邻大洋洲,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交通要道,是世界航海运输的枢纽。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下册复习提纲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下册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cff4e673ba0d4a7302763a9a.png)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1.自然资源:●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和能量,叫做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
●自然资源分类①可再生资源:可以持续利用,利用后还能循环再生、或者不断更新。
②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不能更新,也不能再生,越用越少。
(矿产资源)2.淡水资源:存在形式:江河、淡水湖泊、积雪、冰川、地下水。
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3.降落在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的多少来衡量。
径流量又随降水的变化而变化。
◆分布特点:时间分配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空间分布不平衡: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改变水资源区域分配不均(空间):调水工程。
◆解决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修建水库。
丰水期蓄水,枯水期防水,保持下游较稳定的流量。
◆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1)最严重地区:华北——地多谁少,人口城市密集,需水量大(2)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南水北调:将长江水调往华北、西北。
(目标)P7图E(1)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运河输送至天津和北京。
(可调水量最大)(2)中线:从长江中游及其支流汉江的丹江口水库,自流供水至北京和天津(3)西线: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至黄河上游,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水质最好)节水措施:农业用水:喷灌,滴灌,工业用水:循环使用,污水达标排放,生活用水:一水多用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1.我国土地资源●类型多样:林地、耕地、草地(比重最大)、沙漠、戈壁等。
●分布:耕地和林地(东部季风区):草地、戈壁、石山、高寒荒漠(西部内陆地区)。
●特点:①总四位,林总要分布●农业类型:2.因地制宜发●东部季风区●西部非季风●东部山地:3.土地基本国全国土地日1.工业是国民2.矿产资源与●煤炭:产量地)——(2)京津唐(3)沪宁杭(4)珠江三4.高新技术产产业部门:分布特点:中国“硅谷1.各种交通运输方式2. 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1)贵重、急需、数量不大距离较远——航空(2)鲜活物品易死亡变质——公路(3)大宗、笨重货物长途运输——铁路或水路3.主要铁路干线“三横五纵”P24图B● (1)五纵:①京沪线 ②京九线③京哈——京广线(经过省级行政中心最多) ④焦柳线 ⑤宝成——成昆线(2)三横:①京包——包兰线 ②陇海—兰新线③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中图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
![中图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d5ced11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bc.png)
中图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地理是一门关注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中图七年级地理下册主要介绍了中国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地球上的自然环境等相关知识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
一、自然环境1.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中国地处亚洲东部,靠近太平洋。
东北、华北和西北部分别与俄罗斯、蒙古和印度尼西亚交界,西南和南部则与孟加拉国、不丹、印度、缅甸、老挝、越南和尼泊尔毗邻。
2.中国的气候和自然灾害中国地大物博,气候多样。
南方气候温暖潮湿,北方气候干燥寒冷。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自然灾害也时有发生。
如地震、洪水、干旱等。
3.中国的地形和水系中国地形多样,南方以山地、丘陵为主,北方则以平原和盆地为主。
中国的水系非常发达,主要有长江、黄河、珠江等,是中国的重要的水资源。
二、中国的经济发展1.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中国的经济发展历程被划分为计划经济时期和市场经济时期。
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快速发展,经济规模已经超过全球其他许多国家。
2.中国的主要工业中国的主要工业包括建筑、煤炭、钢铁、石油、电力等。
除此之外,中国还发展了号称“科技强国”的电子信息产业、汽车制造业等。
3.中国的对外投资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外投资也越来越多。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企业已经在各个领域对外投资和建设项目,加速了与世界的互联互通。
三、全球自然环境1.地球的自然环境地球的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地貌、自然气候、生物和矿产资源等。
其中,自然气候会对人类生活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2.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人类活动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推手,汽车尾气、气候逐渐变暖等问题也成为了全球性问题。
建立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环保资讯交流体系也变得尤为重要。
3.全球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它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各种环境挑战的情况下,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寻找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
总之,中图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主要涵盖了中国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以及全球自然环境等相关知识点。
地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地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3db10d6f910ef12d2af9e7c0.png)
复习以主书为主,提纲和练习册为辅,特别是练习册上和卷子上的图。
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1、自然资源概念及分类。
能分辨自然资源和非自然资源。
2、能分辩可再生和非可再生。
矿产类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煤炭、石油、铁、天然气等)。
3、水资源: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包括江河、淡水湖泊水、地下水(可直接利用),冰川、永久积雪(难直接利用)。
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衡量水资源以(径流量)4、我国水资源总量居(第六),人均占1/4。
主要分布特点(1)时间:夏秋多、春秋少。
(解决方法:修建水库);(2)空间:南方多,北方少,从东南向西北减少。
(解决方法:跨流域调水)。
5、我国缺水严重地区(华北地区)。
6、南水北调:记住图,找到京杭运河。
知道从(长江)上中下游调到(华北)和(西北)。
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1、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
(见教材13页图B)2、土地资源特点:(1)总量多,人均少。
(2)山地多,平地少。
(3)后备耕地资源少,且分布在新疆、黑龙江等偏远地区。
“人多地少”矛盾突出。
3、农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副业)。
(不包括旅游业)4、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将全国分为(东南)和(西北)/ 北方(多):降水少,气温低。
(旱地)/(平原):种植业区(秦岭---淮河)为界东南:` 南方(少):湿热多雨(93%水田)`(山地):三大林区:东北林区、南方林区、西南林区(横断山区)西北: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基地。
(西藏、新疆、青海、内蒙古)5珍惜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基本国策)6(粮食问题)尤为重要;(水稻基因工程)世界领先水平。
第三节:(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煤海”----山西1、煤炭:“工业的粮食”。
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山西、陕西、内蒙古最丰富);大型煤田名称、分布地方。
2、石油:“工业的血液”。
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和沿海大陆架);大型油田名称、分布地方。
中图版七年级下地理知识点
![中图版七年级下地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cdf7ef8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78.png)
中图版七年级下地理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及其各种自然现象、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学好地理对于我们了解世界、探究自然及社会发展规律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中学七年级下册中图版地理所涉及的知识点。
一、地球和地球运动1. 地球的构造和特征地球是一个由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四个部分组成的球形天体。
地表主要由陆地和海洋构成,其特征包括赤道线、南北极、经线和纬线等。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使得地球呈现出日夜交替的现象,公转导致了季节的变化和形成地球的气候带。
此外,地球轴向倾斜也是影响季节变化和气候带形成的重要因素。
二、地球的气候和植被1. 气候气候是地球大气层中的天气现象在长期时间下的表现。
地球的气候带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四种。
2. 植被植被是指生长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
它由地形、气候、土壤等因素共同影响形成,主要包括草原、森林、沙漠和腐殖质土等。
三、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1. 人类定居和分布人类的定居和分布受到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共同影响。
主要包括气候、水资源、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状况等。
2.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活动的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往往会对地理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例如气候变化、用地变化等。
因此,保护环境成为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
四、世界城市和区域发展1. 城市和城市化城市是人口密集、经济繁荣、文化多元的地方。
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面积的扩大以及城市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2. 区域发展区域是指地理空间上一定的范围,区域发展主要是指该区域内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总结通过以上内容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地理学的基本知识,深入了解地球及其各个方面的情况和特点,并且了解到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因此,学好地理对于我们的生活和未来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aef98f2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3c.png)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地理知识点归纳:七年级下册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1.自然资源的概念:指人类从自然界获得的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比如微生物、阳光、空气是自然资源,而纸张、钢铁等则不是。
2.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包括阳光、空气、土地、水、生物等;非可再生资源则包括矿产资源,如煤、铁、铜、天然气、石油等。
3.水资源:通常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由江河及淡水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水及地下水等组成。
一个国家的水资源多少以径流量的多少来衡量。
4.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五位,但人均水资源只占世界的28%。
5.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表现出时间上分配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平衡的特点。
时间上,夏秋季节多,冬春少,降水年际变化大,容易发生洪灾和旱灾。
空间上,总体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即东南多,西北少,因此华北和西北缺水。
6.水资源短缺原因和对策:淡水短缺原因包括储量有限、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和在时间上分布不均。
解决措施包括海水淡化、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节约用水、控制人口增长、防治水污染、减少浪费等。
南水北调总体方案是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到华北、西北地区,分为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线路。
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1.我国土地资源主要的利用类型包括林地、耕地、草地、沙漠和戈壁等,其中草地比重最大。
2.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多种多样、总量丰富但人均少、山地多平地少、后备耕地资源不足且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等边远省区。
3.农业类型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也叫水产养殖业)等。
4.分布方面,耕地和林地主要在东部季风区,草地和难利用的土地在西部内陆地区,而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山地地区,主要有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和南方林区。
5.东部的种植业区主要包括南方的水田(种植水稻)和北方的旱地(种植棉花、小麦、玉米)。
6.西部主要是草地,以畜牧业为主,分为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word版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e53facd9f242336c1eb95ec7.png)
一.自然资源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2.工业的地位: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3.工业的分类:①重工业:以生产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
②轻工业:以生产生活资料为主的工业。
二.矿产资源与工业1.自然资源: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和能量。
主要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
2.分类:①可再生资源:可以持续利用,利用后还能循环再生、或者不断更新。
比如:阳光、空气、水和生物等。
②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不能更新,也不能再生,越用越少。
比如:天然气、石油、煤炭等。
二.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1.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2.淡水资源的存在形式:江河及淡水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
3..地球上水量的97.5%为咸水,淡水只占2.5%,而且68.7%的淡水以冰川和永久积雪的形式存在。
4.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降落在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的多少来衡量。
径流量又随降水的变化而变化。
一般来说,降水多的地区,淡水资源丰富;降水少的地区,淡水资源贫乏。
5.中国的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很少。
三.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1.水资源分布特点:时间分配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平衡①在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降水年际变化大。
<1>影响:水旱灾害。
降水过于集中,夏季洪灾,春季旱灾;降水的年际变化大,造成径流年际变化大,连续几年的丰水或连续几年的枯水。
<2>解决措施:修建水库。
比如:三峡水库②在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水资源分布总体呈现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影响:北方平原广阔,耕地面积大,人口密集,人均水资源量少,加剧北方缺水的状况。
<2>解决措施:跨流域调水工程。
比如:南水北调南水北调工程:把长江流域的水资源,通过引水工程调到我国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
七年级下中图版地理知识点
![七年级下中图版地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8897ece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cb.png)
七年级下中图版地理知识点中图版七年级下地理知识点地球与地球的运动地球是太阳系中第三颗行星,也是人类居住的星球。
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地球绕自己的轴旋转,地球每自转一周为一天;公转是地球绕太阳做椭圆形轨道运动,地球每公转一周为一年。
地球环境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地球有三个大气圈:大气层、臭氧层和电离层。
大气层对人类有保护作用,能吸收部分紫外线和宇宙线等有害物质。
但同时,人类活动也对大气层造成了严重影响,排放的工业废气和交通尾气中含有大量有害气体,导致空气质量恶化。
臭氧层的破坏也对人类造成了极大影响,会导致皮肤癌等疾病。
地球上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包括淡水和咸水。
淡水是指可用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水,主要分布在河流、湖泊、地下水和冰川等地方。
南北极冰帽是地球上储存最多淡水的地方。
但现在人类活动导致的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污染等问题已经愈发严重,需要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治理。
地球上的岩石和矿物资源地球上的岩石和矿物资源分布广泛,但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的某些地区。
岩石和矿物资源对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开采和利用这些资源也会对环境造成威胁,例如煤炭和石油的燃烧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地球上的植被和动物资源地球上的植被和动物资源丰富多样,但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野生的植被和动物遭到了破坏,导致了物种灭绝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问题。
因此,保护野生植物和动物资源,推广环保理念,成为当前地球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总结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星球,我们必须加强对地球的保护和治理,保护地球资源,推进环境保护工作,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美好的家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中国地图版】七年级(下)地理知识点及问答题1. 自然资源的含义、内容(6个方面)、分类(2个方面)分别是什么?(P4) 答: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和能量,叫做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
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 淡水资源的存在形式有哪些?(P5)答:江河及淡水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
[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3. 简述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P6) 或:⎩⎨⎧)6P ?(B :)6P ?(A :有何特点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有何特点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答:我国水资源的分布主要受降水的影响,表现出时间分配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平衡的特点。
(1)时间分布特点:与降水的季节变化一样,我国的河川径流夏秋季节丰沛,春冬季节水量减少。
(2)空间分布特点:水资源的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总体呈现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状态。
4. 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有哪些措施?(P8) 答:(1)首先要合理利用和节约用水。
(2)为改变水资源区域分配不均的状况,实施调水工程。
(3)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问题的主要措施是修建水库。
(4)要防治水污染。
[我国著名的“南水北调”工程分三线:西线工程、中线工程、东线工程。
]5. 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有哪些?(P13)答:常见的有:林地、耕地、草地、沙漠、戈壁等。
(耕地、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节区;草地、难利用土地如戈壁、石山、高寒荒漠等集中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
)6.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什么?(P14)答:(1)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
(2)山地多、平地少,是我国土地资源的又一特点。
(3)中国农耕历史悠久,可供开垦的土地为数不多,后备耕地资源缺乏且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等边远省区。
7.农业包括哪几业?(P15)答: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
[四大牧场: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
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草原盛产三河马、三河牛。
]8.什么叫“因地制宜”?(P16)答:在农业发展中,利用各个地方自然条件的优势,把最适宜的农业生产部门,布局在适宜它发展的地区,称为“因地制宜”。
9.我国种植业的分布区在哪里?(P16)答:我国通常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将全国分为东南部和西北部两部分。
东部的广大地区,土壤肥沃,季风活跃,气候温暖,雨热同期,是我国主要的种植业区。
我国东南部又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地区,南方集中了我国93%的水国,主要种植水稻等作物;北方是旱地的主要分布区,主要种植小麦、棉花等旱地作物。
[我国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
]10.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P18)答:农业生产要大力发展和推广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以提高农业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
11.工业的地位及含义是什么?(P20)答: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它是对自然物质资源或半成品进行加工、生产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2.煤炭称为“工业的粮食”,石油称为“工业的血液”。
13.简述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
(P21)答: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山西、陕西和内蒙古等省区的煤炭最为丰富。
14.简述我国石油资源的分布。
(P21)答:我国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沿海大陆架也蕴藏着较多的石油。
15.简述我国铁矿资源的分布。
(P22)答:铁矿资源是发展钢铁工业最基本的原料,钢铁工业又是衡量一个精品文档国家基础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我国的铁矿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其中河北、辽宁、四川三省的铁矿储量最大,但我国的铁矿资源贫矿多、富矿少。
16.我国钢铁工业体系的内容是什么?(P22)答:我国的钢铁工业,已经形成了一个有中国特色、大中小企业相结合、布局比较合理的体系。
17.简述我国九大钢铁工业中心和四大工业基地?(P22—23)答:九大钢铁工业中心:鞍山、北京、武汉、包头、上海、攀枝花、太原、马鞍山、重庆。
四大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
18.什么叫产新技术产业?其特点是什么?(P23)答:高新技术产业指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它能够为当代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一是从业人员中,科研人员所占的比例大;二是用于研究和开发的经费支出所占的份额大;三是产品的技术复杂程度高。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目前有53个。
其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附近,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19.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经济)的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P25上)答:高新技术产业大量采用新的科学技术,必须会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促进我国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带动我国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有利于提高我国工业技术水平。
20.高新技术产业对可持续发展有何意义?(P25下)答:高新技术产业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代表了工业发展的方向。
与传统工业相比,高新技术产业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较小,资源在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作用在逐渐减弱。
由于它具有节省能源和原材料、废物少、污染小等特点,有利于保护环境,因此,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1.我国目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有哪四种?精品文档答:公路、铁路、水路、航空。
22.我国交通运输网的布局有什么特点?(P30)答:铁路线、公路线、航空线等各种交通运输线相互交织,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我国重要铁路干线:纵向: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京哈线、兰昆线等;横向:陇海线、兰新线、滨绥线-绥芬线、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等。
目前我国已形成经首都北京为中心连接各省级行政中心和重要城市的国内航空运输网,共有民用航空线约1100余条。
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是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1989年10月31日建成通车)。
“火车拉来的城市”是指石家庄。
]23.交通运输的作用是什么?(P31下)答:交通运输就像纽带,把全国各地联系在一起。
交通促进了货物流通和人员的流动。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可见交通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重要意义。
24.什么叫广义上的文化?(P36)答:广义的文化就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各地民居特色:蒙古包(蒙古族)、四合院(华北地区)、两面坡式民居(南方地区或长江中下游地区)、窑洞(黄土高原)、竹楼(傣族)、吊脚楼(贵州和湘西少数民族地区)。
] 25.我国有哪八大菜系?川菜有何特点?有哪些川菜佳肴?(P39)答:八大菜系:山东菜系、四川菜系、江苏菜系、浙江菜系、广东菜系、福建菜系、湖南菜系、安徽菜系。
川菜特点:川菜以麻辣、厚味著称。
川菜名肴:鱼香肉丝、宫保鸡宁、麻婆豆腐等。
26.川菜为什么以麻辣为主?这与当地气候有何关系?(P39)答:因为四川盆地处于湿润气候,多吃麻辣食物可以防寒祛湿,抵御寒冷。
27.地方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什么?(P39下)答:地方文化的起源和兴衰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首先,地形、气候、水文、地质、生物等自然因素是地方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其次,各种自然因素,常常成为地方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28.什么叫地方文化特色?(P42)答:地方文化特色是在当地自然环境基础上长期发展形成的,体现了不同地区的人类发展历史及其丰富、独特的文化内涵,可以满足人们追求新奇、比较和探知异域风土人情的欲望和精神需求。
29.地方文化特色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共7个方面)(P42)精品文档答:历史文物、文化遗迹、古典建筑、文化艺术、风土民俗、工艺特产、风味佳肴等。
30.地方文化特色的重要性是什么?(P43上)答:地方文化特色是最有吸引力、最具魅力的旅游资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到2007年7月,中国已有35处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居第三(第一为西班牙,第二为意大利)。
】31.武陵源“五绝”:奇峰、怪石、幽谷、秀水、溶洞;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黄龙“四绝”:彩池、雪山、峡谷、森林;“人间仙境”:九寨沟;“人间瑶池”:黄龙;泰山是我国第一个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1987年列入);秦始皇陵是世界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
32.地方文化特色有何价值与特点?(P47)答:地方文化特色具有较高的科研和文化价值,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不可再现产物,是自然界进化选择和人类社会长期积淀的结果。
33.怎样保护地方文化特色、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P47)答:为了更好地保护传统的地方文化特色,使旅游业得到可持续发展,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主动加入到保护地方文化和建设自然生态环境的行列中来。
增强热爱民族文化的思想情感,树立保护民族文化精华的意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34.怎样确定旅游目的地?(P48:五个不同)答:根据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喜好、不同的经济收入、不同的闲暇时间来确定。
35.查找旅游信息的途径有哪些?(P48)答:报纸、杂志、图书、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旅游社,甚至亲戚朋友,都是搜集旅游信息和资料的源地。
36.旅游者选择线路的出发点是什么?(P49:四个“最”)答: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少的费用,获取最多的旅游信息,获得最满意的旅游效果。
37.怎样设计旅游线路(方案)?[或:设计旅游线路应该注意哪些问题?](P49—50)答:(1)根据不同的经济收入,选择不同的交通方式和食宿条件。
(2)尽可能多地将不同性质的旅游点串联成环形线路,避免往返重复。
(3)合理安排各项旅游活动时间,尽量缩短单纯的交通时间。
精品文档(4)旅游活动内容要多样化,注意劳逸结合。
(5)突出旅游线路设计的主题。
38.我国1号、2号经典旅游线路各有什么特点?(P51—52)答:1号线路:北京、承德七日游。
线路特点:可一览我国首都风貌;可饱览我国具有世界之最的古建筑群;可对比性地欣赏同类建筑的不同风格;可瞻仰一代伟人毛泽东的遗容。
2号线路:广州、肇庆、珠海、深圳、香港七日游。
线路特点:独具南国风光和港澳风光,又有世界大观、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等微缩景观;珠海竹仙洞有泰国“四面佛”,香港有天坛大佛;可在“购物天堂”香港购物。
39.旅游出发前需要准备哪些必需的东西?(P52—53)答:(1)必要的衣物;(2)常用的必备药品;(3)小小针线包;(4)照相机、胶卷等;(5)足够的钱;(6)旅游中必要的食物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