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艺术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论文
论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的艺术教育
迪 和 熏陶 , 造 着 美 好 的心 灵 , 如 汉 代 桓 谭 在 《 塑 正 新
论》 里讲 :琴 者禁 也 , 圣 贤玩琴 以养 心 , 则独善 其 “ 古 穷
身 , 不失其 操 , 谓 之操 ; 则 兼济 天下 , 不通 畅 , 而 故 达 无
过美 饰人 的外 表言 行 , 长久 地 接 触 良好 的人 文 成果 , 激发并 增 长人 善 良、 好 的一 面 , 脱野 蛮 、 美 摆 自私的 心 态 , 具备 一定 的道 德 心性 , 并 最终 成 为 真 正 的人 。苟 子认 为人 天性 为“ ” 而 道 家 干脆 把 人 称为 “ 恶 , 行尸 走 肉” 必须 经过“ 的修 养 , , 道” 使人 摆脱 天性 中 的 自私 贪 婪 , 脱互 相抢 夺争 ^, 摆 才能够 成 为文 明之 “ , 为 人” 成 “ 真人 ” 。儒 家 则主张 通过 礼仪 等人 文“ 问” 学 的学 习 、 熏 陶、 教化 , 养“ 身 、 培 修 齐家 、 国、 治 平天下 ” 的人 世理
故 滑之 畅” 更 重要 的是 这 些 艺 术文 化 内容起 着 教 化 , 人 的作 用 , 范着 人 的“ 、 意” 至举 手 投 足 , 规 身 口、 乃 培 养人养 成 良好 的品性 , 以达 到人 自身 的心理 与牛理 和
谐 、 与 人 之 间 的 和 谐 、 与 自然 的 和 谐 的 目的 。 热 人 人
艺术 教 育 说 到底 是人 的精 神文 明 教育 , 言之 , 简
是“ 养” 教 育 , “ 魂” 教育 , “ 人 ” 教育 , 修 的 是 灵 的 是 做 的
中 国的 文化 , 琴 棋 书 画到 人 牛礼 仪 、 活 习俗 从 生
浅析高校艺术教育对民间艺术传承的作用论文
浅析高校艺术教育对民间艺术传承的作用论文传承民族民间歌舞艺术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文化课题,高校艺术教育是普及、推广及传承民间歌舞艺术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析高校艺术教育对民间艺术传承的作用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浅析高校艺术教育对民间艺术传承的作用全文如下:摘要:中华民族的艺术文化历史悠久,民间艺术根植于民俗、民间,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几千年文化的历史沉淀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间的洗礼,民间艺术显现出强大生命力的同时,又日趋陷入窘迫的境地。
而高校艺术教育是对文化传承与传播最好的阐释。
学校艺术教育积极挖掘和整理民间艺术资源,形成自身特色艺术教育途径,使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一、民间艺术及其发展现状提起民间艺术,我们可以想象到的或许是乡土文化和劳动者所创造出的艺术作品。
例如:皮影、剪纸、雕刻、版画、民间歌舞等等。
民间艺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民间艺术包括民众在社会生活与劳动实践中所创造的精神和物质文化形态。
如音乐、舞蹈、戏曲、建筑工艺品艺术等。
狭义的民间艺术是以造型艺术为主的民间艺术。
它包括民间美术、民间工艺、民间技艺等。
[1]民间艺术源于民间,服务于民间。
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
现在,忧郁民间艺术建设存在诸如门类发展不平衡,门类消失、资金匮乏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民间艺术发展。
首先,从事民间艺术人员的生存境遇不佳,传统民间技艺行业费时费力,还需一定得悟性。
许多传统技能和民间艺术濒临失传甚至绝迹。
其次,研究人员和经费短缺制约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因民间艺术团队的演艺人员普遍工资低,年轻人对这一行业不“感冒”。
严重缺乏传承人和产业后继人。
另外,大量相关的民间艺术资料遭到破损,对民间艺术传承带来巨大的阻碍。
最后,如今大量的民间艺术演出团专业素质不强,表演水平一般,以致艺术传承的途径得以扭曲。
二、民间艺术在高校艺术教育中传承的必要性1、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目前,民间艺术正面临着一种“艺绝人亡”的尴尬境地。
艺术教育与文化多样性传承和弘扬各民族传统艺术
艺术教育与文化多样性传承和弘扬各民族传统艺术艺术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方式,用于传承和弘扬各个民族的传统艺术。
通过艺术教育,人们能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传播和保护。
本文将讨论艺术教育对于弘扬各民族传统艺术和文化多样性的作用,并分析如何以合适的方式传承各民族的艺术遗产。
一、艺术教育传承传统艺术艺术教育在各个学校的课程设置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接触到各个民族的传统艺术形式,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例如,在绘画课上,学生可以学习到不同民族绘画的独特样式和表现手法,如中国的国画、印度的宝石画等。
而在音乐课和舞蹈课上,学生可以学习到不同地区和民族的音乐和舞蹈形式,如非洲的刚果舞、拉丁美洲的桑巴等。
除了学校教育,社区和艺术团体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举办各种艺术活动和展览,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艺术教育中。
通过社区和艺术团体的合作,民间的传统艺术能够得到传承和弘扬。
举办各地特色的艺术展览和表演,不仅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传统艺术,还能够为传统艺术家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促进传统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二、传统艺术的保护与弘扬传统艺术是每个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然而,由于社会变迁和现代化进程的影响,许多传统艺术面临着被遗忘和消失的危险。
因此,保护和弘扬传统艺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保护传统艺术的创作、表演和传承权益。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艺术基金或提供经费支持,资助传统艺术项目和活动。
同时,建立相关机构和组织,负责传统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进行相关研究和文献整理。
其次,应该加强对传统艺术师傅的培训和传承。
传统艺术技艺通常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熟练掌握。
因此,需要设立学校、学院或专业培训班,培养专业的传统艺术师傅。
此外,还可以通过赞助和资助的方式,鼓励年轻人学习传统艺术,并与老一辈艺术家保持交流与合作,做到传帮带,实现传统艺术的艺术传承。
学校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承
学校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承导言: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担负着巨大的责任。
除了传授学科知识外,艺术教育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学校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关系,以及艺术教育如何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进而推动文化传承的发展。
一、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美妙、绘画的艺术以及舞蹈的魅力。
艺术教育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文化传承对于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传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艺术教育不仅能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艺术才能,还可以促进文化传承。
通过传授传统的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学生可以了解和传承自己民族的文化,并在个人创作中加以体现。
三、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关系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承密不可分。
艺术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并传承文化,还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和开拓他们的思维。
通过学习和欣赏传统艺术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文化的内涵,进而在自己的创作中加以表达。
艺术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发掘和表达自我、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
四、艺术教育与创造力的培养艺术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
通过学习艺术,学生可以锻炼观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在艺术领域有所建树,还可以在其他学科和实际生活中得以应用。
五、艺术教育与综合素质的提升艺术教育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学习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学生可以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和自我约束能力。
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与他人进行协作,共同创作,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学校艺术教育的实施学校艺术教育应该从幼儿园阶段就开始实施。
幼儿时期是学生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黄金阶段。
学校应提供丰富多样的艺术教育课程,如绘画、音乐、舞蹈等,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关系研究
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关系研究艺术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与文化传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对艺术教育对文化传承的作用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一、艺术教育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1.1 文化传承的意义文化传承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础,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和精神内涵。
文化传承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文化遗产,使之在新的环境中得以延续和发展。
1.2 艺术教育的作用艺术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与文化传承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艺术教育通过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理解和创造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文化。
二、艺术教育对个体的影响2.1 培养审美情趣艺术教育能够培养个体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通过鉴赏经典的艺术作品,个体能够感受到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品味。
2.2 培养创造力艺术教育通过创作实践培养个体的创造力。
艺术作品需要个体进行思考、表达和创造,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将在个体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得到体现,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创新和发展。
三、艺术教育对社会的影响3.1 传递文化价值观艺术教育能够传递文化的价值观,帮助社会成员理解和认同自己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通过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主题,社会成员能够认识到自己文化中的道德、伦理和审美观念。
3.2 促进社会和谐艺术教育通过培养个体的情感和沟通能力,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交流和理解,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艺术作品能够打破社会的界限,让不同背景的人们感受到共同的情感共鸣。
四、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承的挑战与对策4.1 挑战当前,受到商业化、时尚化和功利化的影响,一些艺术教育的价值被削弱,文化传承的过程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4.2 对策加强艺术教育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艺术教育对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
同时,建立和完善艺术教育的评估体系,提高艺术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保证其能够更好地为文化传承服务。
总结: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关系研究
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关系研究首先,艺术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艺术是一种稳定而具有连续性的文化形态,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将文化内涵传递给后代。
比如,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都是一个个文化的载体,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艺术技能,人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追寻祖先的智慧和情感。
艺术教育使文化传承得以延续,让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同。
其次,文化传承为艺术教育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
艺术教育不仅是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学习和传承,还是对创新与发展的不断探索。
文化传承为艺术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文献、名人事迹、传统技艺等资源,为艺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艺术教育通过创造性地应用传统文化,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同时,艺术教育也在不断推动文化的创新与演变,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使得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此外,艺术教育和文化传承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也是相辅相成的。
艺术教育培养了人们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艺术修养,使得个体在情感、智力和性格上得到全面发展。
同时,艺术敎育也培养了人们的文化自觉,增强了人们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全社会层面上,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承共同推动了全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自尊心。
艺术教育和文化传承的有机结合,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增强了国家软实力。
总之,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关系紧密相连,相互促进。
艺术教育是传承和弘扬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可以将文化传递给后代。
而文化传承则为艺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素材,为艺术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支持。
艺术教育和文化传承对个体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共同推动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国家的文化繁荣。
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承
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承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创造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它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让他们在探索和创造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自我表达的能力。
同时,艺术教育也扮演着文化传承的重要角色,保护和传承着民族传统的艺术表达方式和精神内涵。
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引导学生去欣赏和理解不同艺术形式的美,培养他们独特的审美眼光。
通过接触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学生可以不断感受美的瞬间,领悟艺术所传递的情感和内涵。
艺术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一批优秀的艺术家,而是使每个学生都能从艺术中获取快乐,培养对美的感知力,懂得欣赏与创造,提高审美能力。
创造力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而艺术教育则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在艺术的世界里,学生可以通过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在音乐创作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音乐创作展现自己的独特个性和感受;在绘画创作中,学生可以通过画笔表达内心所想。
艺术教育的过程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艺术教育不仅仅是个体的成长过程,也是对文化传承的一种保护和延续。
艺术作品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意蕴,是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艺术教育,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艺术表达方式,了解民间艺术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结合点。
艺术教育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美的瞬间,还让他们明白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做出自己的选择。
通过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创作能力,艺术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艺术教育不仅仅是传授技能和知识,更是在引领学生建立自我身份认同、形成文化自觉的过程中,传递着文化的温暖和力量。
只有将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承密切结合,才能真正实现艺术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总之,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承密不可分。
艺术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
浅析高校艺术教育对民间艺术传承的作用
浅析高校艺术教育对民间艺术传承的作用【摘要】高校艺术教育在促进民间艺术传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高校教育不仅有助于传统民间艺术技艺的传承,还提升了从业者的专业水平。
通过高校的支持,民间艺术产业得以蓬勃发展,艺术创新也得到推动。
高校艺术教育为民间艺术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激发了艺术家们的创作热情。
高校艺术教育对民间艺术传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高校的支持和推动,民间艺术才能持续传承和发展,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高校艺术教育,民间艺术传承,传统艺术,专业水平,产业发展,创新,发展平台,支持,推动1. 引言1.1 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高校艺术教育是培养和造就艺术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整体艺术水平和促进民间艺术传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校艺术教育能够传授丰富的艺术知识和技能,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学习机会,帮助他们建立扎实的基础和广泛的视野。
高校艺术教育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指导,引导他们在艺术道路上更加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通过高校教育,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理论知识,还可以接触到实践环节,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作能力。
最重要的是,高校艺术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和坚定信念,让他们在压力和挑战面前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高校艺术教育对于培养人才、传承艺术、提高整体水平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1.2 民间艺术传承的意义民间艺术是一个国家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民间生活的智慧和审美情趣。
民间艺术传承的意义在于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而独特的文化遗产,使其得以延续并发扬光大。
通过民间艺术,人们可以了解和感受到历史、地域和民俗风情,增进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民间艺术还具有教育、娱乐和审美功能,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传承民间艺术不仅可以维护和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还有助于培养民众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
民间艺术传承不仅仅是文化传统的延续,更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是一种对历史经验的传承和总结,是对先辈智慧的敬仰和表达。
小议学校艺术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小议学校艺术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校艺术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息息相关,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
艺术教育是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首先,学校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理解。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具有独特性和传承性的文化资源,是一个民族或地域独特的文化符号。
通过学校艺术教育,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其历史渊源、内涵和传承方式。
比如,在音乐课上学唱传统民歌,可以让学生领略到民歌的魅力和独特性,激发学生对民歌传承的兴趣。
其次,学校艺术教育可以促使学生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去。
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往往需要到专门的艺术家或传统手工艺人进行学习和传承,而学校艺术教育提供了一个机会,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学习和掌握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生可以通过学校艺术教育学习到传统的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
比如,在戏剧课上学习传统戏曲表演,可以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和参与度,从而为传统戏曲的传承贡献力量。
再次,学校艺术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和发展的思考。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形态,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问题,尤其是在当代社会背景下。
学校艺术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如何创新传统艺术形式,使之更符合现代审美和文化需求。
比如,在绘画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创作结合当代艺术元素,使传统画法在现代艺术中焕发新的活力。
最后,学校艺术教育可以提升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作为一种珍贵的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得到保护和传承。
学校艺术教育可以通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和研究,引导学生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并提高他们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学校艺术教育的启蒙,学生可以认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并为其传承和发展做出努力。
总之,学校艺术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相辅相成,二者紧密结合。
浅析民族文化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
艺术大观Art Panorama208浅析民族文化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刘妍 王荔(大连科技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摘要:实现高校的全面素质教育,离不开艺术教育的综合发展。
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源于中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念融入高校艺术教育课程中,逐步提高高校大学生的艺术审美,本文围绕民族文化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影响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如何应用高效教学法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过程中。
关键词:艺术教育;民族文化;艺术融合一、高校艺术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关系(一)高校通过开展艺术教育传承与发扬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人们会通过接受教育的方式来满足人们对精神方面的追求,不断地汲取艺术世界的魅力来丰富自身的精神文明世界。
高校通过传授艺术理论方式提高学生的艺术文化修养以及基本的艺术创作技能。
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对整个民族的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依托地方经济发展,民族文化特色的完成需要高等教育的弘扬和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中赋予的艺术特色秉承国民经济发展的状态,高等艺术教育的艺术发展模式能将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发扬光大。
(二)艺术教学的过程离不开宣传社会文明基于现有教育条件,促进艺术人才培养是高校艺术教学的重要目标,艺术教育的内容和教学形式离不开宣传社会文化主题,不断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保障民族特色文化内涵,才能为未来创建有内涵和文明社会文化起到积极作用。
高校学生的整体发展,可以使学生们在艺术世界的知识内涵体系中寻找艺术真知,满足多数学生的兴趣导向内容,拓展视觉范围,社会文明案例表现形式可多样性的在艺术教学中阐述,例如绘画题材、摄影题材等主题性信息阐述。
二、传承传统文化在艺术教育中的现状(一)教育理念在学校艺术教育中体现不足中国民族文化教育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处于茫然阶段,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外来文化的吸纳逐渐凸显,中国高校的艺术教育在应试的基础上没有延展新的艺术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方法的陈旧会影响整个艺术教育知识的理解,高校教育艺术教育过程重形式轻内容,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综合能力发展。
浅析民族文化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
浅析民族文化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摘要:高校艺术教育现阶段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快速发展先进文化,传承民族文化。
目前很多高校处于相对落后的艺术教育理念,未协调民族文化传承与传统教育模式,导致高校艺术教育中出现不理想的传承民族文化现状。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在高校艺术教育中民族文化的作用,提出在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融合与传承民族文化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高校艺术教育;民族文化;传承在高校教育体系中,高校艺术教育为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的有效方式。
在对中国民族文化弘扬、保护及传承方面均可起到重要作用,但高校艺术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因未突出高校教育地位,主要采用传统应试教育开展教学,并未将民族文化渗透其中。
随着不断发展社会文明,改革素质教育,高校应对艺术教育中传承民族文化高度重视,使学生对艺术内涵有所体验,并对学生的审美素质及文化修养进行良好培养,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一、在高校艺术教育中民族文化的作用(一)艺术教育是传承民族文化的主要形式对人们而言,艺术是一种精神需求。
开展高校艺术教育,主要是利用文化知识让学生学会思考,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艺术教育是美育教育的核心,其教学目标为培养综合型人才。
伴随着不断发展社会水平,累积了深厚的民族文化。
精神文化及物质文化都具有民族特色,从不同层面上来讲,民族文化将会影响到一个民族的发展,且民族文化可支撑起民族发展,社会教育是弘扬传承及发展民族文化的前提。
(二)艺术教育是组成社会教育的重要部分艺术教育更注重传授艺术技能专业知识及艺术精神,是文化水平发展的沉淀,具有较高的人文价值,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开展现代艺术教育,肩负着继承传统民族文化的责任,只有确保我国民族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实现独立性的民族文化,并将教育目标设定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社会及繁荣文化,才可实现健康稳定的高校艺术教育[1]。
二、民族文化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融合与传承(一)转变教学理念,正视民族文化开展行动的前提是思想观念。
民族文化在大学音乐教学中的传承分析
民族文化在大学音乐教学中的传承分析摘要:在现代社会文化逐步走向世界,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也渐渐被教育界所重视。
音乐课程是素质教育中所包含的重要学科,而在大学音乐教学中,高校科研通过音乐教育课堂这个平台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文化,可以通过最直观、生动、身临其境的方式来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学生在体会我国千年文化积累出来的音乐艺术作品,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从而使之得到传承和发扬。
本文就如何在大学音乐教学中传承民族文化展开讨论。
关键词:民族文化;大学音乐;传承引言: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逐渐被社会各界所关注,语言、文字、艺术、音乐等都属于精神文化的内容,而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校音乐课堂上,可以将民族文化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每一节课堂上,提高大学生对于我国民族音乐艺术的认知和热爱,丰富音乐课堂的人文情怀和民族文化底蕴,拓宽民族文化音乐教育的传播,在文化传承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关键作用。
这将成为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探索的新方向。
一、民族文化传承的意义与价值民族文化是某一民族在长期共同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创造出来的能够体现本民族特点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总和。
我国民族文化了反映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恢弘灿烂的文化,这种文化对于民族的延续,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民族文化及其所包涵的民族精神,不仅凝结成了中华民族的过去,也可以滋生出新的未来。
其中所包涵的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精神品质,民族文化中蕴涵的优秀精神品质可以在经过动态解读之后,与现代思想相结合,在形成民族精神的过程中起到非常深刻也非常直接的作用。
民族音乐和我国古典音乐就是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最具有民族性、最富于艺术特征的的一部分,不仅包涵了我们民族特有的审美观念、艺术表现意识,而且包涵了许多有益的精神与艺术启迪。
在社会文明高速发展的现代,民族文化渐渐走向衰微,当代年轻人对于传统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知不足,在高等教育阶段中,高校需要关注民族文化传承在教育工作中渗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群体的爱国精神、民族精神、人文素质,开启大学生的心智和文化自信。
教育教学论文 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承
教育教学论文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承艺术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对学生的思维和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重要性备受认可。
同时,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承密不可分,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中国文化的传承。
首先,让我们看一看艺术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艺术教育不仅有助于发掘学生的创造力,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学习艺术时,学生会从中获得对世界的独特视角,进而加深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此外,艺术教育还能够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增强他们的容忍和欣赏力,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然而,艺术教育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文化传承。
艺术以独特的形式展现了民族文化的精髓,通过注重文化传承,我们能够更好地保存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此外,艺术教育还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阅读环境,更深入的思考,以及更丰富的人格体验。
这些优势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并思考自己国家的文化价值,并在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受到启发。
总的来说,艺术教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一系列创意和创新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身的美育素养,更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文化传承和哲学思考。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并逐步推进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和完善。
当今时代充满了挑战和变革,所有的人都必须拥有合适的眼界、技巧和实力来应对。
因此,掌握艺术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要让艺术教育在更广泛的社会资源和环境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启迪人们专注于自己的民族文化,唤醒人们的内在创造力和潜力。
我们必须教育下一代成为有情怀、有思想的个体,帮助他们充分挖掘并体验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奇妙的内涵。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维护祖国的文化传承、创新和传播。
艺术教育与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
艺术教育与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中国历史悠久,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在各民族中都有着其特色的文化世代流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步意识到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象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许多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开始受到了社会重视,人们关注着它,但是否还存在该如何去传承发展的问题。
我认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主要渠道应该通过教育来实现。
在教育的作用下,文化才会得以继承,同时也得到弘扬和发展。
现代学校教育因其科学性、规模性、普及性的特点,非常适合开展各种形式的民族文化教育活动。
一、艺术教育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必要性现状分析如今人们通过多种方式走进贵州走进民族区域,深闺中贵州少数民族的面纱慢慢被掀开,外界需要桥梁需要媒介了解贵州及其文化状况,只让大家看到原始状态的艺术固然重要,但其承载的东西单一,人们需要多元化的呈现方式。
1、市场缺少民族特色的原创艺术商品。
在对贵阳市青岩古镇调研中发现,古镇共有580家商铺,其中旅游商品的286 户,比例占到50%,在286 家的旅游品商店中,有贵州地方文化原创旅游艺术品商店仅7家,原创设计比例不到3%,其余97%旅游商品均是全国各个旅游市场旅游景点都可以看到买到的大众旅游商品。
在对贵阳市内几个专营贵州民族特色旅游品商店的调研时发现,如知名的黔粹行、黔艺宝、金芦笙等主营游品商店,其商店60%的旅游工艺品保持了完全原生态造型,与时尚现代接轨的民族特色艺术品还是较少。
在黔东南的西江、郎德等地调研时我们看到了较好的现象,旅游点有70%左右是贵州少数民族特色产品,但产品大多保持着较为粗糙的原始工艺状态,欠缺较高品味的民族元素与时尚艺术结合的原创工艺品。
2、原创工艺品创意设计中的误区。
从市场涌现出来的民族艺术商品中,发现许多人在用自己的方式让民族文化艺术传承下去,第一类是、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直接将生活品转换为旅游商品售卖,其保持原件状态,售价不一,这里出现了一个矛盾的问题,售卖价格高了往往购买人群较少,价格低了却与纯手工打造所付出的劳动价值不相称;第二类、政府或资金雄厚的企业投入资金,拉动民族村寨,制作大众化旅游品,目的是改变当地经济收入,往往商品缺乏设计,做工较为粗糙,一味模仿外来的东西,丢弃了自身特色的文化元素。
浅谈大学生文化传承与人文艺术教育
浅谈大学生文化传承与人文艺术教育国家意识和民族归属感淡化。
受西方强势思想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盲目推崇西方文化,追求西方生活方式。
他们听欧美流行音乐,看好莱坞“大片”,用硅谷“芯片”,吃薯片,过圣诞节、情人节等。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阅读代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籍却感觉枯燥乏味,对端午、中秋等民族传统节日兴趣索然,许多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信仰、习俗正被遗忘。
这充分表明,大学生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国家和民族意识不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减退等民族归属感淡化问题。
理想信念不鲜明,人生追求庸俗化。
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和生存价值感。
部分大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激励,导致其人生目标短浅、心态浮躁、急功近利、贪图享乐、进取心不强,缺乏高尚的人生价值追求,人生理想物质化、庸俗化、享乐化。
责任感不强,社会公德和诚信意识淡漠。
一些大学生重利轻义,重物质轻精神,缺乏责任意识和义务观念。
一些大学生对国家和集体的事漠不关心;对他人、社会缺乏爱心和奉献精神,自我意识过强,人际关系冷漠;公德和纪律意识淡漠,随意破坏公物、随地吐痰、排队加塞、过马路闯红灯等公共场合不文明言行。
人文知识匮乏,人文精神缺失。
部分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缺乏兴趣,对中华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缺乏历史的观念、民族的认同感和广阔的胸襟。
中科院院士、教育家杨叔子先生有感于此,曾撰文指出:当今的大学生“精于科技、荒于人文;精于电脑、荒于人脑;精于盘算、荒于仁义;精于商品、荒于人品;精于权力、荒于平等”。
人文底蕴的流失,使得一些大学生精神空虚、情感脆弱、心胸狭窄,为高等教育工作带来压力和挑战。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品德和文化素养。
《礼记大学》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辩证关系进行了详细论解。
只有自身修养达到一定高度,才能完成更高层次的任务,实现人生更高的目标。
优秀的传统文化熏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促进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树立,养成良好的个人品行,使得身心健康发展,充满正能量。
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承的研究与实践
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承的研究与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承变得越来越重要。
艺术教育不仅锻炼学生的艺术能力,还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化,促进文化的传承。
然而,目前许多学生缺乏对艺术和文化的了解,需要更好的研究和实践来促进艺术教育和文化传承。
在艺术教育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艺术能力和视野。
例如,我们可以将艺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比如将艺术与历史、地理、语言等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文化和艺术。
此外,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让他们懂得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从而更好地发现艺术的美。
艺术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在文化传承方面,我们需要慎重考虑如何把文化传承给下一代。
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媒体手段来宣传、传承文化。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网络、音乐、电影等手段来宣传我们重要的文化价值观。
同时,我们可以利用文化节庆等活动来举办文化交流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自己的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
总之,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承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以更好地向学生传递艺术和文化,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只有通过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承,我们才能达到文化繁荣发展的目标,让学生在艺术和文化的领域不断成长和发展,成为文化自信和审美素质都十分高的人才。
如今,文化多样性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这种背景下,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承更显得重要。
在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艺术和文化的关注也在不断更新,文化的深厚内涵和艺术的多样形式都要求我们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作为一门教育学科,艺术教育一直以来都显得重要。
艺术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美学素养和个性创新能力,让他们探索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生活中的艺术美和文化。
艺术教育是全面的、多元化的。
除了音乐、美术、舞蹈和戏剧等艺术门类之外,还包括文学、电影、浪漫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等多种艺术形式。
浅谈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及高校音乐教学创新
浅谈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及高校音乐教学创新一、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民族音乐是每个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它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渊源,更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情感和精神内涵。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每个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和特色,这些都是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民族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和影响,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为了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各级政府和文化机构都加大了对民族音乐的保护和推广力度。
一方面,通过举办各种民族音乐文化活动,如音乐会、比赛、展览等,为广大观众呈现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艺术,激发了人们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
各级文化机构也积极组织传统音乐的培训和教育活动,培养和选拔一批优秀的民族音乐人才,为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各地还加强了对重要民族音乐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工作,确保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延续。
要想真正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单靠政府和文化机构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高校音乐教学也必须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作为培养音乐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音乐教学应当积极承担起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的重任,通过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培养更多的优秀音乐人才,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高校音乐教学创新高校音乐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培养音乐人才的重要平台,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往往缺乏创新和变革,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高校音乐教学必须注重创新,注重结合民族音乐的特点和发展需求,积极开展各种创新教学活动,提高音乐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高校音乐教学应当注重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通过设置专门的民族音乐课程,让学生了解和学习各种民族音乐的基本知识和表演技巧,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高校音乐教学还应该积极开展民族音乐创作和演出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民族音乐艺术表演,并通过演出、比赛等形式展示自己的才华,为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对当代高校艺术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思考
一高校艺术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紧迫性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指向,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发展步伐的加快,多元经济并存,多元文化碰撞,虽然这有利于学生增强对世界文明成果的了解、开阔眼界,但是不同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生的思想观念。
一些学生不同程度地对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漠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减退、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意识不强。
因此,高校艺术教育在向学生传授艺术教育的有关知识、技巧、技能与创新能力时,还应教会学生在艺术创作中融入民族文化、民族特色。
二民族文化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现状1.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与高校艺术教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千姿百态。
如国画、书法、儒文化等,流传于民间的皮影、剪纸、泥塑、木版年画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发展中的文化积淀,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文化的瑰宝。
纵观我国高校的艺术教育,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和兴趣往往集中在表象,缺乏良好的民族文化底蕴,对于民族文化精粹了解较少,高校中将民族传统文化与艺术教育结合起来,激发每个学生主动探索、挖掘对于民族文化的独特感知的欲望和形成独特审美价值趣味的体验式教学活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与此同时,在多元文化交融、各种新信息的冲击下,当代大学生不能正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不能够将自身的理论知识、技能与民族文化素养有机结合,不能够将自己的艺术知识融入传统民族文化进行开拓性的艺术创新。
2.高校艺术教育课程中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对于民族传统文化在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课程体系中鲜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关课程的设置,我们培养的艺术人才在设计、创作中很少有立足于民族传统文化形成的特色设计的典型代表出现,而这些我国未来文化艺术的领军人,既承载着历史也延续着历史。
因此,我们高校艺术教育要引导学生善于将传统文化当中的精华运用到艺术创作中来,将艺术创作动力自然地与自身文化素养融为一体,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设计艺术发展之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大学生艺术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论文
关键词:大学生;艺术教育;民族文化
摘要:大学生艺术教育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互为基础,相互促进。
准确把握大学生艺术教育当中民族文化传承的科学内涵,因应大学生艺术教育当中民族文化传承的困境,关注艺术教育当中的民族情感,重视网络文化背景下的艺术教育形式,进一步提升艺术学的学科地位与层次,提高大学艺术教育选修课师资水平与课程设置质量,对于大学生艺术教育当中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以民族文化为核心的大学生艺术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实效性不理想却是不争的事实。
“因此,艺术教育必须探求哲学和科学间的新秩序。
”
[1]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只有当他们的思想诉求与艺术教育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时,才能更深入地理解艺术的独特功能,发展自己的个性。
但是,艺术教育实践当中民族文化内涵的缺失是不能用大学生活跃的直觉想象力来弥补的,在现实中会面临理论与实践的困境。
一、民族文化的传承在大学生艺术教育中所处的困境
1.大学生民族文化的底蕴与艺术教育的创造性
以应试教育为主的中小学教育和以学以致用为目标的高等教育导致当代大学生缺乏良好的民族文化底蕴,对于民族文化精粹了解较少导致大学生思想意识、价值选择不成熟,自我辨别与分析能力较差。
虽然他们当中很多人希望了解音乐的基本常识,认识五线谱,学习书法或绘画,但是由于他们对于艺术的理解和感知较低,这使得大学艺术教育弥补的可能性、视野的开阔性受到极大制约。
同时,当代大学生正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在各种各样新信息的冲击中,难以把艺术教育与民族文化的素养有机结合,难以把艺术知识同自身对于历史、文学、哲学等领域的知识最广泛地结合起来,难以使自己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开拓性地进行艺术创新。
2.民族文化重要性的认知与艺术教育课程的设置
在大学生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下,对于如何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如何不断提高艺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尚未得到重视。
我们知道,不管是大一的新生,还是研究生,其说、唱、舞、画等艺术冲动力都会自然地与自身文化素养融为一体。
但是,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高校在艺术教育课程设置上却千篇一律,大多只是开展了我国传统的乐舞、戏曲的赏析课或西方的歌剧、舞剧的赏析课,并无实际操练的艺术实践形式,更说不上很好地把民族文化与多种艺术形式有效地相互渗透,使艺术学习变得轻松、活泼、多样。
其根源在于部分高校对于民族文化在大学生艺术教育当中重要性的漠视,使得大学生艺术教育不能遵循其在大学应有的规律,从而不能为学生营造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与民族文化很好融汇的艺术学习环境。
3.艺术学习的个性化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有许多民族特性的表现,歌唱、舞蹈、乐器、美术、书法、棋艺等都
闪烁着中国民族文化的智慧。
大学生当中,无论是普通学生,还是艺术特长生,每个学生都有权利学习和享有民族文化艺术遗产。
但是,每一个大学生的个性特点、生活背景是不同的,大学艺术教育无法有效激发每个学生的个体意识。
对于大学生个性化的艺术实践形式,不能创造符合其独特审美价值趣味的体验式活动,帮助他们主动探索、挖掘自身对于民族文化的独特感知。
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在与学生艺术学习的个性化发展中,得到了舞台与境界的有机延伸,若结合不当,则不能使有艺术潜力的大学生迅速脱颖而出,且抑制了学生的特性。
4.民族情感培育与艺术教育的人文张力
情感是生理学的,也是心理学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艺术的本质在于对感情的体验与反映。
无论从艺术表现、艺术感知、艺术创作,还是艺术鉴赏,艺术都与情感体验交织在一起,情感是开展艺术活动的动力与中介。
而在艺术教育中,许多教育工作者只注重教育的实践目标,强调把艺术探索能力、艺术创作设计和艺术表演实践先入为主地强加给学生,常常忽视教育中民族情感目标的完成。
很多教育工作者在教育中发现:在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时,尽管非常注重艺术技巧的训练,但往往在启迪智慧、净化心灵、愉悦精神、激励情感、陶冶情操方面显得冷漠、苍白、毫无表现力。
具体表现为在艺术教育当中或没有同情心、正义感、幻想与浪漫,或缺乏吃苦耐劳、甘于寂寞的精神渗透,这些都是民族情感的退化,使之成为艺术教育人文张力空虚的层面和纬度。
二、民族文化与艺术教育的功能
中国的民族文化形态比较丰富,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艺术教育始终要努力维持民族文化与教育目标之间非常好的平衡关系,但是这种平衡关系很容易会被打破。
这就是因为中华民族自古都是非常强调自身文化传统的民族,而艺术教育非常强调艺术的功能性目标。
两者之间,必须有一种双方都能接受的资源分配,来维持本来就很脆弱的两者之间的关系。
“艺术教育的功能要凭借艺术教育的感染力、诱发力和震撼力来发挥,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它就是艺术教育媒介的陶养功能。
”[2]但这并不能代表艺术教育特别注重功能性目标。
传统的艺术教育承担着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任务,但是这种功能并非是艺术教育最根本和最突出的功能,它只是艺术教育体验性的、附属的功能,它的实现必须满足一个起码的条件,即艺术教育首先应该发挥出自身特有的民族文化功能。
在艺术教育中讲究“有所为有所不为”。
什么叫“有所为有所不为”,就是艺术教育应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别太想着其他方面的功能,就老老实实地呆在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上。
但艺术教育就完全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么?事实上,艺术教育需要对民族文化的科学内涵进行系统的梳理,博大精深的传统民族文化提高了大学生艺术创作能力,获得了艺术欣赏与体验,以艺术独有的魅力存在于特定的民族文化环境与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中。
但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于艺术教育的民族文化内涵问题的认识并不是很清晰,特别是有些人将艺术教育与民族文化割裂开来。
但是艺术作为文化的存在方式,必须以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作为文化的一般形态而存在。
艺术的特殊存在形态代表着它的特殊文化底蕴,艺术的特殊表现形式能够将民族文化的被动接纳状态提升到发扬与推广状态。
艺术教育将大学生对整个民族的历史情感积淀通过合理的渠道予以宣泄。
可以这样说,艺术教育是大学生民族情感的延伸,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随着民族文化的发展而发展,丰富深刻的民族文化底蕴也必然赋予艺术教育新的创新力和创造力。
三、深刻认识在艺术教育当中进行民族文化传承的意义
民族文化对于提升艺术教育的意义已经不言自明,艺术教育工作者对此须有较深刻的认识。
艺术教育适时地对大学生进行民族文化的熏陶,无疑体现了对民族文化重要性的正确认识,对教育发展的全面把握。
“对艺术的爱,必定是对真、善、美的爱,必定是一种终极的和纯粹的爱。
”[3]但是综观我们的大学艺术教育,大学生对艺术的喜爱,大多集中在如何提高技能上。
教育部门正式颁发的指导高校艺术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出台很多,但是,我们可以断言,能够将民族文化与大学生艺术教育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统一体,尚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与规定。
“民族文化在本民族内部有巨大的凝聚作用,对别的民族又具有特殊魅力”,[4]民族文化深厚的内涵,为大学生艺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艺术是最美的,而艺术教育又是一种实践化的教育活动,是一种经过美化的素质教育。
大学生通过接受包含民族文化的艺术教育,其气质、情感、形貌、言谈举止等方面都会更加高雅,内心充实的民族情感都在艺术的世界中得到充分体验,这才是艺术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
不以科学的态度、反复追问的方式来对待艺术教育当中民族文化的传承问题,那么,完美的艺术教育就很难发生改变。
在这里,艺术教育必须警惕那种技术理性,必须从根本上坚守民族文化的系统性,并在这个前提之下,努力以艺术表现功能,在文化相互理解的意义上进行艺术教育实践。
在实践中,笔者认为艺术教育中民族文化内涵的培育应遵循以下三项基本原则:第一,完善能使民族文化有正确导向的逻辑思维模式,在教育结构上规范艺术教育,使感性和理性达到统一。
第二,中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特有文化。
这种多民族、多风格的民族文化在艺术教育中需要教师有更专业化的了解与把握,不仅要掌握艺术,更要明白如何传授艺术。
第三,大学生会因为各类民族文化形式不同而感到无所适从,难以用一种统一的标准来表达多种不同的情感和文化。
因此,一个具有专业水准的艺术教育工作者应该懂得选择适合学生个性特征的教育方式,这就是艺术教育中的个性化原则。
四、结语
总之,大学生艺术教育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互为基础,相互促进。
日常意义上的艺术教育与抽象意义上的民族文化在其长期的共存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心理结构、活动习惯。
它既是大学校园精神的发轫,又是整个社会系统和谐、自强、诚信、改革的精神动力。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参与全球化程度的提高,艺术教育当中民族文化的传承问题也日益突出,需要我们进一步发挥中华民族文化在艺术教育当中对人的培养作用。
参考文献:
[1]辛华泉.形态构成学[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3,
[2]贺志朴,姜敏.艺术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12.
[3]滕守尧.艺术与创生——生态式艺术教育概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99.
[4]张文勋.民族文化学论集[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