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小城
《怀念母亲》作者:季羡林
到了中秋节——农民嘴里叫“八月十五”——母亲 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月饼,给我掰了一块,我就蹲在一块 石头旁边,大吃起来。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 神奇的东西,龙肝凤髓也难以比得上的,我难得吃一次。 我当时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吃。现在回想起来, 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 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大概是毕生就 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了歉年,连这个也吃不上,
4、这篇课文中间部分都用当年 的日记来叙述,你觉得这种写法的好 处在亲和祖国的怀念, 将对两位母亲同样的敬意、相 同的爱慕表达得酣畅淋漓。
这里写出了“我”失去母亲之 后的伤心、痛苦和悔恨,文章通过 这些描写写出了“我”对母亲的深 情。
❖ 我在母亲身边只呆到六岁,以后两次奔丧回家, 待的时间也很短。现在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 是模模糊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特别有一点, 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 笑容来,她好像一辈子都没有笑过。家境贫困,儿 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
2、作者对这两位母亲怀着怎样的感情?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 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3、你听懂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吗?
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 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 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 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 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
“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 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 ’”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 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 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 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 然而这 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
2019年母亲啊阅读答案word版本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母亲啊阅读答案篇一:《怀念母亲》阅读及答案六年级语文上课内阅读训练四(含答案)一、怀念母亲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
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sāngsàng),,只在母亲身边待(dāi dài)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
最后一别八年,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
我痛哭了几年,食不下咽(yàn yān),寝不安席。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
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
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pínɡ pín)来入梦。
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
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中摘抄几段:1935年11月16日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
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
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
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
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氛围里,活动起来。
这活动是轻微的,我简直不知道有这样的活动。
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
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hù hú)在心头。
11月18日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家来,从学校回家来,她高兴得不得了。
??但儿子只是不来,她的神色有点沮丧(sāngsàng)。
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来的。
我看了她的神情,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1、“频”字查音序应查(P),查部首应查(页)部。
【精品】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综合阅读专项训练(十二)(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六年级上册期末课外阅读专项训练(十二)(一)交往——快乐今年入夏的时候,楼上搬来了一家新迁的住户。
男主人斯文瘦削(xuēxiāo),大约是在大学里教书的老师。
他的妻子端庄而稳重。
两人带了一个七八岁光景的女儿。
一家人都是不苟言笑的样子。
迁到新居后两个月,他们似乎与任何邻居都没有过多的交往,偶尔在楼道里巧遇,夫妇两个都牵了女儿往旁边一闪,颔(hàn)首一笑,从不开口问好。
不知为什么,我总想与他们交朋友,大概是与那个可爱的女儿有关吧。
老爸老妈似乎也有些急,但碍于他们的矜(jīn)持,一直未能开口。
终于有一天,我再也忍不住了。
于是在厨房里翻箱倒柜,找出闲置多年的玻璃花瓶,盛上些清水,将朋友送我的黄玫瑰折上几枝,小心翼翼地放在瓶里,然后向楼上跑去。
端着花瓶,我自然地漾起一圈微笑,叩响了他们紧闭的房门。
从房中流淌出的钢琴声戛然而止,露出了女主人沉静温柔的脸。
我微微笑着说:“新开的玫瑰花,送给小妹妹吧!”一瞬间,女主人的含蓄矜持被交往的温情消融,她笑得露出白细的牙齿:“谢谢你,小姑娘。
”听了这话,我心中灿烂明媚,一如那时温暖的阳光。
我知道,我已开启了交往的大门。
果然,三天后的黄昏,女主人和她丈夫,牵着女儿,叩响了我们的家门。
她手中是一盆优雅的吊兰,枝叶墨绿深邃(suì)。
小女儿咿咿呀呀地说:“姐姐快看!”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回身望去,他们的阳台上可是一盆如许的吊兰,长长的茎蔓(mànwàn)落在了我们窗前。
我会心一笑,牵起小女孩的手将他们让进了家门。
不知何时,父母已站在了身后,随后同夫妇二人攀谈起来。
我走进厨房拿出饮料,我们要一起庆祝交往的快乐。
斟水,碰杯,我和小姑娘趴在阳台上一边看风景,一边聊天。
初夏灿烂的夕阳洒在我们身上,这个黄昏因交往而不再清寂。
成群的鸿雁飞过我们的房项,传达着交往的欣悦。
此刻内心已醉,我们快乐着。
因为——交往。
1.在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下画“”。
(1分)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2020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过关训练(含答案)
2020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过关训练(含答案)1. 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完成练习。
禹在外治水13年,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
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1)这一自然也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______很大。
我们可以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数字中体会到。
(2)假如你是和大禹一起治水的人,当大禹路过自己家门的时候,你会对他说什么?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爱动脑筋的孩子华佗是我国古代的名医。
华佗七岁时,父亲就去世了。
他每天帮助母亲打柴、放、养蚕。
有一天,华佗和几个小朋友一起摘桑叶,一位老爷爷路过,问他们:“谁能摘下树顶上的叶子?”小朋友们抬头一看:树那么高,树顶上的枝条那么细,根本上不去呀!华佗想了想,找来一根绳子,在绳子一头拴了块石头,把石头抛过枝条,枝条就被压弯了。
他又用双手使劲拽绳子,枝条更低了。
这样,他就摘到树顶上的叶子了。
老爷爷笑了,说:“这孩子爱动脑筋。
好,我就收你做徒弟吧!”原来,老爷爷是当地有名的蔡医生。
(1)读句子,对照上文加标点。
①华佗每天帮助母亲打柴______放牛______养蚕______②谁能摘下树顶上的叶子______③好______我就收你做徒弟吧______(2)从文中找出几个带有“扌”的字,模仿一下它们的动作。
(3)我来问,你来答。
①华佗是什么时候的人?他从事什么职业?______②为什么老爷爷只收华佗做徒弟,而不收其他的孩子?______(4)华佗是怎样摘到树顶上的桑叶的?请从文中找出来。
你还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3. 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次日,悟空驾起筋斗云,又来到翠云山。
他变做一个小虫儿,从门缝里钻进去,躲在茶沫下面。
铁扇公主喝下茶水,孙悟空已到她的肚子里。
孙悟空在里面脚蹬头撞,铁扇公主疼得满地打滚,大喊饶命,忙将芭蕉扇给了悟空。
悟空满心欢喜,拿了扇子,来到火焰山。
他尽力一扇,谁知火焰竟然烘烘腾起;再一扇,火更大了;又一扇,那火足有千丈之高。
[怀念母亲阅读答案]《怀念母亲》阅读以及答案
[怀念母亲阅读答案]《怀念母亲》阅读以及答案(一)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
你好,()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
你好,()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
喂,()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节选自第1课《山中访友》)1、按原文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形容词。
2、选文采用、的修辞手法,依次写了、、、、、等景物,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3、文中划线的句子是()句,请将它变为陈述句。
4、文段中的人称有什么变化,这样的变化有什么好处(二)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节选自第1课《山中访友》)☆这个句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老桥”比作“”,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
(三)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节选自第1课《山中访友》)☆这个句子用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这两位朋友间的。
(四)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节选自第1课《山中访友》) 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
从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
(五)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
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地往来。
那只英勇的黑甲虫,走进了村子。
我看见在许多同类虫子中间,一只娇小的从洞里跑出来迎接远归者。
它们()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
我看得出草虫的村落里哪是街道,哪是小巷。
大街小巷里,有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披着俏丽的彩衣。
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之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
有的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投以好奇的眼光。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怀念母亲》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原文我一生有兩個母親,一個是生我的母親,一個是我的祖國母親。
我對這兩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
我六歲離開我的生母,到城裏去住。
中間曾回故鄉兩次,都是奔喪,只在母親身邊待了幾天,仍然回到城裏。
在我讀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母親棄養,只活了四十多歲。
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
我真想隨母親於地下。
我的願望沒能實現,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
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
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
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
後來我到德國留學,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小城,不知道為什麼,母親頻來入夢。
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
不知道為什麼,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為了說明當時的感情,我從初到哥廷根的日記中摘抄幾段:1935年11月16日不久外面就黑起來了。
我覺得這黃昏的時候最有意思。
我不開燈,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漸漸織上天空,織上對面的屋頂。
一切都沉在朦朧的薄暗中。
我的心往往在沉靜到不能再沉靜時,活動起來。
我想到故鄉,故鄉裏的老朋友,心裏有點酸酸的,有點淒涼。
然而這淒涼並不同普通的淒涼,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
1935年11月18日從好幾天以前,房東太太就向我說,她的兒子今天回家,從學校回來,她高興得不得了……但兒子一直沒有回來,她有點沮喪。
她又說,晚上還有一趟車,說不定他會回來的。
我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長眠於故鄉地下的母親,真想哭!我此刻才明白,全天下的母親都是一樣的!1935年11月20日此刻我真的想家,想故國,想故國的朋友。
我有時想得簡直不能忍耐。
1935年11月28日我仰躺在沙發上,聽風路過窗外。
風裏夾著雨。
天色陰得如黑夜。
心裏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國了。
我從初到哥廷根的日記裏,引用了這幾段。
實際上,類似的地方還有不少,從這幾段中也可見一斑了。
一想到我的母親和祖國母親,我就心潮騰湧,留在國外的念頭連影兒都沒有。
幾個月以後,我寫了一篇散文,題目叫《尋夢》。
小学语文阅读题专题训练 (17)200809(含答案解析)
小学语文阅读题专题训练 (17)1.植物供血①据统计,我国年需供血400余万人次,约800吨,并且以每年7%~10%的速度递增。
为了缓解血液需求的压力,在鼓励社会献血的同时,有人异想天开地提出让植物为人类献血。
②现在,科学家已经弄清了一些植物的固有血型:桃叶等为A型血;扶芳藤、大黄杨等为B 型血;山茶、芜菁等为O型血;荞麦、李子等为AB型血。
人和一些动物的血液是红色的,这是因为血液里含有大量的红色细胞。
植物没有红色细胞,但它却有类似于人体内在细胞表面的血型物质的血型糖。
不同的血型糖决定了不同的血型。
③最近,对植物血型的研究又有了新的突破。
法国科学家发现,在玉米、烟草等植物体中含有类似于人体的血红蛋白的基因。
这表明植物也有造血功能,如果加入铁原子,就可以制造出人体需要的血红蛋白。
由于血红蛋白是血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易与氧结合和分离,所以具有输氧功能。
因此,如果这项试验成功,将会出现一个惊人的奇迹——利用植物来制造人体的血液。
这样一来,自然界繁茂的植物将成为人类取之不尽的血源。
更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植物给人类供血不仅不会因血型的不同而出现免疫系统的排异性问题,而且不会使输血者染上血液传染病,真是一举多得。
让植物给人类供血,有哪三方面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人类有取之不尽的血源。
不会因血型的不同而出现免疫系统的排异性问题。
不会使输血者染上血液传染病。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能力。
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文章,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在此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回归文章,找到答题区域仔细阅读,提取相关信息答题即可。
人教六年级语文上册6 《怀念母亲》课文原文
11月18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⑥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对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 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她的儿子一直没有回来,她有点沮丧。她又说, 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回来的。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长眠 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 的!
11月20日
⑦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的朋友。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 耐。
11月28日
⑧我仰躺在沙发上,听风路过窗外。风里夹着雨。天色阴得如黑夜。心里 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国了。
⑨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里,引用了这几段。实际上,类似的地方还有很 多,从这几段中也可见一斑了。一想到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我就心潮腾 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几个月以后,我写了一篇散文,题目 叫《寻梦》。开头一段是:
⑩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 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⑪下面描绘在梦里见到母亲的情景。最后一段是: ⑫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chàng)望灰天,在泪 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⑬我在国内的时候,只怀念,也只有可能怀念一个母亲。到国外以后, 在我的怀念中增添了祖国母亲。这种怀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时候异常强 烈。以后也没有断过。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我度过了在欧洲 的十一年。
③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tíng)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 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 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④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中摘抄几段:
1935年11月16日
⑤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又 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 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 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 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 在心头。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怀念母亲》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怀念母亲》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原文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
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
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
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
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中摘抄几段:1935年11月16日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
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
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
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
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时,活动起来。
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
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935年11月18日从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儿子一直没有回来,她有点沮丧。
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回来的。
我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此刻才明白,全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1935年11月20日此刻我真的想家,想故国,想故国的朋友。
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
1935年11月28日我仰躺在沙发上,听风路过窗外。
风里夹着雨。
天色阴得如黑夜。
心里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国了。
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里,引用了这几段。
实际上,类似的地方还有不少,从这几段中也可见一斑了。
一想到我的母亲和祖国母亲,我就心潮腾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
季羡林怀念母亲原文
季羡林怀念母亲原文季羡林怀念母亲原文导语: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思念”,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的内疚,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
作者开门见山,指出两位母亲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同时引出下文对两位母亲的描述。
小编精心准备了季羡林怀念母亲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作品原文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
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
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
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
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中摘抄几段:1935年11月16日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
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
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
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
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时,活动起来。
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
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935年11月18日从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儿子一直没有回来,她有点沮丧。
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回来的。
我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此刻才明白,全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1935年11月20日此刻我真的想家,想故国,想故国的朋友。
《怀念母亲》阅读理解及答案【阅读理解培优必用】
阅读《怀念母亲》选段,完成练习。
怀念母亲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
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sāng sàng),,只在母亲身边待(dāi dài)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
最后一别八年,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
我痛哭了几年,食不下咽(yàn yān),寝不安席。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
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
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pínɡ pín)来入梦。
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
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中摘抄几段:1935年11月16日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
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
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上天空,()上对面的屋顶。
一切都()在朦胧的薄暗中。
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氛围里,活动起来。
这活动是轻微的,我简直不知道有这样的活动。
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
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hùhú)在心头。
11月18日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家来,从学校回家来,她高兴得不得了。
……但儿子只是不来,她的神色有点沮丧(sāng sàng)。
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来的。
我看了她的神情,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节选自第6课《怀念母亲》】1、《怀念母亲》的作者是_________。
我们学过他写的文章《》,课文以______________的形式,介绍了两位母亲——一位是___________,一位是______________。
《我的童年》季羡林
课堂小结
最穷的家 极其贫穷 生活凄苦 半个白面馒头
对先生和伙伴印象深刻
我 的 童 年
父辈们 最高的享受 开始认字
离开故乡
思念亲人
要 珍 惜 现 在 的 生 活
课堂练习:
一、给线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
写汉字。
我父亲同另外的一个弟弟(九叔) 孤苦líng dīng( ),相依为命, 房无一间,地无一垄( ),两 个无父无母的孤儿,活下去是什么滋 味,活着是多么困难,概( ) 可想见。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
孤寂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 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
日记中摘抄几段:
1935年11月16日……
有人说童年是一首歌,欢快的音 符却难以唱尽它丰富的旋律;有人说 童年是一幅画,绚丽的色彩却难以描 尽它多姿的回忆。冰心曾在《春水》 中深情地吟诵——“童年呵,是梦中 的真,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 笑!”
怀念母亲
季羡林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 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 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
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 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 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 ,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 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 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 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孤苦伶仃(líng dīng )
散文:悼念母亲文章3篇(精编版)
散文:悼念母亲文章3篇悼念母亲文章怀念母亲(季羡林)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
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
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
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
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中摘抄几段:1935年11月16日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
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
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
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
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时,活动起来。
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
然而这凄凉并不跟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935年11月18日从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儿子一直没有回来,她有点沮丧。
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回来的。
我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此刻才明白,全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1935年11月20日此刻我真的想家,想故国,想故国的朋友。
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
1935年11月 28日我仰躺在沙发上,听风路过窗外。
风里夹着雨。
天色阴得如黑夜。
心里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国了。
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里,引用了这几段。
实际上,类似的地方还有不少,从这几段中也可见一斑了。
一想到我的母亲和祖国母亲,我就心潮腾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
怀念母亲的原文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
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
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
我痛哭了几年,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
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
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中摘抄几段:1935年11月16日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
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
我不开灯,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
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
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
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
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1月18日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儿子今天从学校回家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她的儿子一直没有回来,她有点沮丧。
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来的。
看到他的神情,我想起了自己长眠在故乡地下的母亲,我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11月20日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
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
11月28日我仰在沙发上,听风声在窗外过路。
风里夹着雨。
天色阴得如黑夜。
心里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国了。
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里,引用了这几段。
实际上,类似的地方还有很多,从这几段中也可见一斑了。
一想到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我就新潮翻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
几个月以后,我写了篇散文,题目叫《寻梦》。
怀念母亲
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我度过了 在欧洲的十一年。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 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 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 我痛苦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了母亲于 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 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 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 日。
阅读季羡林的著作《留德十年》, 继续深入体验季先生对祖国整天跟随母亲跑前跑后, 一有问题便问个没完没了,母亲总是耐心的回答。在与 母亲共同生活的6年中,母亲总是把家中最罕见的白面 饼子给季羡林吃,而自己一生都以难以下咽的高粱饼子 为伴。季羡林曾暗下决心,自己大学毕业后有了工作, 就立刻迎养母亲。可是,没等他大学毕业,母亲便永远 地去了,这使他感到悔恨万分。季羡林一生写过许许多 多怀念母亲的文章。
《留德十年》:“我的祖国正处苦难 之中,我是多么想看到她呀!”
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长眠于 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 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 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 出母亲的面影。
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 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 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 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 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 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 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 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的朋 友。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 一想到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我就心潮沸 腾,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怀念母亲句子赏析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思念母亲句子赏析《思念母亲》是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课文,课文以回忆的形式既写了作者自己的母亲,也写了祖国母亲,同学们在学习这篇课文时要注意赏析哪些重要句子呢?在此了六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思念母亲》句子赏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1、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
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频来入梦”,频,屡次,连续几次。
意思是祖国母亲经常到梦中来。
作者远离故土,身居异国他乡,犹如孩子离开母亲的怀抱,心中无限思念。
尤其作者是第一次离开,离别的滋味尤为强烈,心中不断涌现祖国的身影,不断回想起故国的生活、故国的亲人,日有所思,夜有所想,对祖国母亲的情感随着离别时间的长久在不断加深。
句子中一个“也”字很巧妙地将祖国与母亲联系起来,可见在作者心目中两者确实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
2、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凄凉”,寂寞冷落,凄惨。
作者身在异国小城,一方面感到自己与母亲的距离远了,与祖国的距离远了,与亲人的接触少了,心中有忧愁、有思念;但是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能时常思念起在故国的生活情景,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无处不在,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抚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他们是那样牢固地烙印在自己的记忆深处,在作者孤寂时陪伴着他。
作者通过比拟的方式,将自己对祖国母亲的思念表达得非常充分。
3、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怅望灰天”,惆怅地望着天空。
由于作者长期在外求学,留在母亲身边的时候不多,必然对母亲的音容笑貌记忆不深,对母亲的思念更多的是一个模糊的影子,因此尽管作者想努力回想母亲的样子和容颜,但无奈模糊不清,只能尽力地思念,不断地回想。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
中间曾回故土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
怀念母亲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
怀念母亲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怀念母亲》一文是季老的回忆录《留德十年》中的一篇。
《留德十年》从1934年,青年季羡林大学毕业期待赴德留学终于成行写起,一直写到1946年归国返乡为止。
数十篇文章,洋洋十数万言,写尽了十一年羁旅生涯中的跌宕起伏。
《留德十年》中的文章,每一篇自成一体,各自独立;连在一起则以时间为序,整体呈现了先生十多年的经历。
在这些文章中,《怀念母亲》显得有些特别,它没有像其他的文章那样以写事或写人为中心,而是在叙述文字中夹杂了相当比例的日记、文章片段,头绪比较多。
它的主要内容,对母亲(生身母亲、祖国母亲)的怀念是年轻的季羡林欧洲十一年中不间断的情感。
写羁旅生活中对生母、故国的深切怀念,既没有像其他文章那样以叙事或写人为中心,也没有恣意抒情,这在季老是有原因的。
季老在《留德十年》的《楔子》中说,“我特别强调‘实事求是’四字,因为写自传不是搞文学创作,让自己的幻想纵横驰骋。
我写自传,只写事实。
”为了遵从这样一个写作原则,写《怀念母亲》时,季老为了“避免用今天的情感篡改当时的感情”,几次引用当年的日记和文章片断,来“保存自己当时的感情”。
这样一种组织语言材料的方式,是服从于整本书作为回忆录的性质的。
读作者的其他作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读文本。
季老的散文《赋得永久的悔》,回忆幼时的生活和表达对母亲早逝而自己无从迎养的愧疚、悔恨,对解读《怀念母亲》很有帮助。
此外,《怀念母亲》中有两段文字摘自季老写于1936年的《寻梦》。
《留德十年》附录中有《寻梦》全文,不但有助于解读《怀念母亲》,而且此文写得情深意切,读后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怀念母亲》一文初读平淡无奇,甚至感觉跳跃性比较大。
读过一些相关的作品,了解了写作背景,慢慢走近作者的心灵,再回头去读,渐渐读出了味道。
季老学贯中西,文通古今,对如何写散文有自己的独有看法。
他曾说,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二字,“真”就是真实,“情”就是要有“抒情”的成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到了中秋节──农民嘴里叫“八月十 五”。母亲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月饼,给我掰 了一块,我就蹲在一块石头旁边,大吃起来。 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神奇的东西, 龙肝凤髓也难以比得上的,我难得吃一次。 我当时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吃。现在 回想起来,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不但是月 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 都留给我吃了。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 粱饼子为伍。到了歉年,连这个也吃不上, 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 廷根的孤寂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 频来入梦。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 廷根的孤寂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 频来入梦。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 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 到什么地方去了。天哪!连一个清清楚 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 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寻梦》》
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 她的儿子今天从学校回家来,她高兴得 不得了„„但她的儿子一直没有回来, 她有点沮丧。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 说不定他会来的。看到她的神情,我想 起了自己长眠在故乡地下的母亲,我真 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 都是一样的!
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 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 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 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 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 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 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 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9.保存和抢救祖国古代典籍 10.散文创作
季羡林
被誉为:国学大师、文学泰斗、国宝
6. 怀念母亲
作者:季羡林
真挚 朦胧
频来入梦 可见一斑 终天之恨
沮丧 凄凉
弃养
奔丧
思潮起伏 食不下咽 ຫໍສະໝຸດ 望灰天心潮腾涌 寝不安席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 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1.默读:对母亲
对祖国
﹏﹏﹏﹏﹏﹏
季羡林(1911~2009),1911年 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1930年考入清 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赴德国哥 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 文等。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 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
中国著名古文字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 社会活动家,翻译家,作家、散文家,精通12国 语言。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被誉为:国宝、国学大师、文学泰斗。
一样的
一样的
;
。
1
这是一个穷得不能再穷的家庭了。因 此,幼年时我大部分时间是和母亲形影 不离。母亲走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 母亲到地里摘绿豆荚,我便跟到地里, 在母亲身后跑来跑去,不停地问这问那。 捉到一只蚱蜢,我一定要拿给母亲看一 看。棒子上长了乌霉,我一定要问母亲 这是为什么。母亲总是一边摘着豆荚一 边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脸上露出慈祥 的笑容。
——季羡林《永久的悔》
对祖国:
(1)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 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 来入梦。 (2)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 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 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3)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 我有时简直想得不能忍耐。
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 她的儿子今天从学校回家来,她高兴得 不得了„„但她的儿子一直没有回来, 她有点沮丧。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 说不定他会来的。看到他的神情,我想 起了自己长眠在故乡地下的母亲,我真 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 都是一样的!
散文随笔 《清塘荷韵》《赋得永久的悔》《留德十年》《万泉集》《清华园日 记》《牛棚杂忆》《朗润园随笔》《季羡林散文选集》《泰戈尔名作欣赏》 《人生絮语》《天竺心影》《季羡林谈读书治学》《季羡林谈师友》《季 羡林谈人生》《病塌杂记》《忆往述怀》《新纪元文存》 等
季羡林
季羡林
中国著名古文字学家、语 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 家,翻译家,作家、散文家, 精通12国语言。曾历任中国 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 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学术领域成就
1.印度古代语言研究
2.佛教史研究
3.吐火罗语研究
4.中印文化交流史研究 5.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 6.翻译介绍印度文学作品及印度文学研究 7.比较文学研究 8.东方文化研究
2.轻声朗读感受最深的句段,抓住关 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 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 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 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 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 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 止,数十年如一日。”
资料1 资料2 资料3 资料4
(4)心里思潮起伏,又想起故国了。
(5)一想到我的母亲和祖国母亲,就心潮腾涌,惶 惶不可终日,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 (6)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 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 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 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 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 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 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到了德国,来到一座叫哥 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 母亲频来入梦。”
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 她的儿子今天从学校回家来,她高兴得 不得了„„但她的儿子一直没有回来, 她有点沮丧。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 说不定他会来的。看到她的神情,我想 起了自己长眠在故乡地下的母亲,我真 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 都是一样的!
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了自己长眠 在故乡地下的母亲,我真想哭!我现在 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一样的 ;
2
——季羡林《永久的悔》
3
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 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 养母亲;然而……
—— 季羡林《永久的悔》
4
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 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 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 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 天吃“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