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
高三历史关于北宋的知识点
高三历史关于北宋的知识点北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它的历史和文化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着重介绍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社会状况、经济发展以及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点。
一、历史背景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和南北朝时期之后的第一个唯一的、较为稳定的朝代。
它的建立者为赵匡胤,他在长期内战后统一了中国并建立了宋朝,首都定为东京(今天的河南开封)。
二、政治制度1. 宋朝政权的特点是中央集权和官僚制度的形成。
国家政权高度集中,中央政府设立了各级官职,并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科举制度的实行使得社会上层人士逐渐和地方势力割席断交,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统一。
2. 北宋时期还出现了一种新的地方行政制度,即“路、府、州、县”的组织结构。
路是地方行政的最高级别,府、州和县是路下属的各级行政区域,这种行政制度相对于以往的封建制度具有更高的效率和管理能力。
三、社会状况1. 北宋时期,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尤其是东京等大城市,导致城市人口剧增,城市经济繁荣。
同时,农业生产也相对稳定,农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2. 社会贵族阶层特权严重,富人和地主成为社会的主要统治力量,而中小地主和贫苦农民则面临着严峻的生活困境。
这一切导致了社会上阶级差距的加大和社会不平等问题的加剧。
四、经济发展1. 北宋时期,经济以农业为主,商业和手工业也有较大发展。
由于农业生产相对稳定,粮食产量增加,使人口增长和城市发展成为可能。
2. 商业和手工业方面,北宋时期的货币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商业活动频繁,大量商品流通。
手工业方面,制瓷业、纺织业、造纸业和冶炼业等都有很高水平的发展。
五、文化艺术1. 北宋时期,文化艺术迎来了繁荣的时期。
诗词、书画等艺术形式蓬勃发展,文人雅士成为时代的精英。
代表作家有苏东坡、黄庭坚等,他们在文学创作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2. 在科技方面,北宋时期有很多重大的科技发明,如火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等。
第17课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
第17课 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龚路中学 景琦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知道:陈桥驿兵变,宋朝建立;宋朝的文官体制;宋朝科举考试的制度、规则及内容。
(2)理解:实行文官体制的原因和着眼点;矫枉过正带来新的弊端,形成国家积贫积弱的负面效应。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五代十国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理解实行文官体制的原因。
(2)通过老师导读分析文官体制的主要内容,理解实行文官体制的着眼点以及随之带来的新弊端而造成的“积贫积弱”的负面效应。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初步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性;宋初统治者政策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以史为鉴的精神。
(2)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念客观地评价北宋初年的文官体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文官体制(2)难点:文官体制实行的原因以及矫枉过正带来的弊端三、教学方法:导读和问题教学法四、知识结构: 建立 陈桥驿兵变,宋定都开封 (960年) 结束分裂割据局面(979年)指导思想:重文轻武 文官体制 杯酒释兵权, 分割臣僚权 影 消除割据隐患 制度 皇帝揽军权,实行更戍法 响 “三冗二积” 调整 文官主军政,官职差分离 ……完善科举制 设三级考试 弥封誊录等五、教材与学情分析宋代是一个偃武修文的朝代。
宋太祖赵匡胤能够登上皇位建立宋朝,正是基于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君弱臣强的局面,所以为了使赵宋王朝能够长治久安,赵匡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消除隐患,巩固统治。
这些制度的确立标志着文官体制取代了贵族政治,对中国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宋太祖为了压制军人的权势,想出的办法是削弱兵权。
他用“杯酒释兵权”的软性手段将军权揽回手中,又设立中央禁军,将各地的精锐部队归禁军管辖。
他又担心兵将在一起时间久了会形成盘结势力,于是,实行更戍法,定期轮换驻防,这样一来,地方割据势力无法形成,但其弊在于造成了“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恶果,致使其武功不盛,多有外患。
与削弱武将之权相对应,宋以文官治天下。
华师大版历史第三册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原始材料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材料汲取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宋朝科举取士和西欧到17世纪以后才采取考试来选拔官吏的对比研究,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在选官制度上领先地位,从而激发起学生内在的自豪感。
二、重点难点重点:文官体制和科举考试的完善难点:文官体制的影响三、教学过程问:唐朝是如何灭亡的?907年唐朝灭亡以后,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后周末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政权,建立宋朝。
(一)、宋朝的建立1、陈桥驿兵变:武将篡权,黄袍加身(1)、时间:960年(2)、人物:赵匡胤(3)、地点:陈桥驿(4)、结果:赵匡胤黄袍加身,后周被北宋取代。
何谓“禁军”?原指皇帝的亲兵,即侍卫宫中及扈从的军队,北宋称正规军为禁军或禁兵。
插图《宋太祖》《陈桥镇宋太祖黄袍加身处》959年后周世宗柴荣病死,继位的年少只有七岁,因此当时政治不稳。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忽然传来国联合北汉大举入侵的消息。
禁军将领赵匡胤统率大军北上,在陈桥驿这个地方,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即后来的宋太宗)和归德军掌书记赵普授意将士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
正月初四,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逼使恭帝禅位,轻易地夺取了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建立了赵宋王朝。
2、北宋建立的意义: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基本实现统一,与辽、西夏、金等民族政权并立。
插图《北宋疆域图》问题:宋朝疆域与唐朝有什么不同?宋朝的建立,标志着唐末五代分裂割据时代的结束和统一国家的重建,但观察宋初疆域图,辽、西夏所控制的范围也极大,他们已不再是附属性的民族政权,而是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足以与中原王朝抗衡的少数民族的王朝。
与汉唐相比,可见宋时民族关系已发生了新的变化。
(二)、文官体制赵匡胤虽然登上了皇帝宝座,但他却不敢高枕无忧。
通过这次兵变,他深刻地认识到,武将们在废立皇帝、改朝换代方面有着非常大的能量。
他自己既然可以以武将的身份和实力去推翻国君,其它将领不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推翻他吗?想到这里,他不寒而栗。
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二 、北宋初期的统治
1、统一战争: 结束分裂 局面 2、强化中央集权
3、科举制的发展
(1)、科举制的发展
考试程序 考试科目 考试方法 录取名额
(2)、发展的评价
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出现官员冗滥的局面
北宋政权建立以后,又经过20年的战争,终于 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达半个世纪的分裂割据局 面。同时,在北宋建立之初,以宋太祖为代表的 北宋统治者注意总结、吸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 据的历史教训,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于这些措施在北宋历史上所 起的作用,我们应辩证地去看,一方面它有效地 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 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这些措 施的负面影响也是非常严重的,给北宋王朝种下 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集北 权宋 制的 度建 的立 加和 强中 央
一、北宋的建立
——陈桥兵变(960年)
时间、地点、人物、结果
二 、北宋初期的统治
1 统一战争:
时间:
结束分裂 局面
人物: 宋太祖、宋太宗 960年—979年
战略方针: “先易后难” “先南后北”
二 、北宋初期的统治
1、统一战争: 结束分裂 局面 2、强化中央集权 项目 军 权 行 政 财 政 司 法
第二,宋太祖采取了“杯酒释兵权”等措施,解除统军
大将的兵权和节度使权力;分割宰相权,加强君权;各州 设知州和通判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集中财政权和司法 权,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结果:使五代以来重臣 专权和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加强了中央集权,但
造成冗兵冗官现象,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第三,为了收回幽云地区,多次对辽用兵。结果: 宋辽议和,达成了“澶渊之盟”。
上海 沪教版 历史 第三分册
第三分册第17課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創設(1)宋朝的建立:北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北宋与辽、西夏以及金等民族政权长期并立——— A960年,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宋朝。
宋建国后,先后消灭南北割据政权,结束了唐末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基本实现了统一。
但辽政权已雄踞北方,西北党项族的势力范围也很大,宋朝的统一是不完全的。
宋长期与辽、西夏以及后起的金等民族政权并立。
(2)文官体制———————————————————————————— C961年,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确立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和皇帝总揽兵权的体制。
枢密院的长官称枢密使,一般由文官担任。
宋初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防范武将专权,也不以开国功臣及其后代组成统治集团,而是通过科举制度来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
宋朝的文官在朝廷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央及地方要员大都由文人担任,形成一个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
(3)科举制的完善:宋朝在考试制度和规则方面改革的举措;宋朝科举考试的内容——————— A宋朝科举考试分为解试、省试和殿试三级。
为防范考官考生徇私舞弊,又创设了“弥封”、“誊录”等制度规则,以保证科举考试的公平和公正。
宋初仍承唐代以来的方式,主要以诗赋取人。
宋中期以后,废除了单纯记忆背诵性的考试内容(“帖经”),增加策论考试,以考核士子对儒家典籍的理解和对社会事务的分析能力。
科举制度改革的影响———————————————————————— B通过改革而逐步完善、兴盛的科举制,不仅为宋朝选拔了大量的文官人才,也对普及教育和传播知识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19課多民族政權的並立(1)辽、西夏与北宋的和战——————————————————————— A1005年,宋辽订立澶渊之盟;宋夏和议;夏辽议和。
两次宋辽之战,宋夏之战。
(2)金与南宋的对峙:金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靖康之变和南宋的建立;岳飞抗金与绍兴议和———— A1115年,阿骨打称帝建国,国号大金。
北宋的建立
开宝九年( 976年)十月,宋太宗在其即位诏书中郑重 宣告:“先皇帝创业垂二十年,事为之防,曲为之制, 纪律已定,物有其常。谨当遵承,不敢逾越。” 真宗以下官员队伍日益膨胀超编,由 9000余增至1.7万,至英宗时更达2.4万。
冗官 冗兵
宋初禁军20余万,太宗时30余万,真宗 时40余万,仁宗时82.6万,加厢军则达 125.9万。
国别
开国皇帝
原官爵
后梁
后唐 五代 后晋 后汉 后周
朱
温
梁
晋
王.宣武节度使
王.河东节度使 河东节度使
李存勖 石敬瑭 刘知远 郭 威
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邺都留守
南楚 马 殷 楚 “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 武将夺权 王.武安节度使 吴越 钱 镠 吴越王.镇海节度使 前蜀 王 建 蜀 王.西川节度使 战斗不息,生民涂炭” 南吴 杨 刘 渭 岩 吴 王.淮南节度使
(3)评价 对武臣防范过严,官僚不断增多和军队缺乏训练,酿成“积贫积弱” 的恶果 解试、省试、殿试 改革考试的制度和规则 弥封、誊录 三、科举制的完善 改革考试内容:增加策论考试 文官体制的基础 影响:选拔文官人才,普及教育和传播知识
清朝有诗云:“千秋疑案陈桥驿, 一朝黄袍遂罢兵”,表明对这件事 的怀疑。你认为陈桥兵变有预谋吗? 你能找到疑点证明吗?
——根据《宋史· 卷一八七· 志第一百四十》绘制
重文轻武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北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汪洙《神童诗》
963年,宋太祖任命京官周渭到永济任知县。周渭到任 时,大将符彦卿亲往城外迎接,但周渭却趾高气昂,仅 在马上拱手作揖。见此情景,平日专横跋扈的符彦卿心 中极为不满,却又无可奈何。 1)周渭是文官还是武将?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文官;宋初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通过科举制度 来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形成一个以科举出身的士大 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 2)平日符彦卿为什么能专横跋扈,目中无人? 因为唐末五代以来藩镇拥兵自重、禁军将领兵变篡夺皇 位时有发生。 3)面对趾高气昂的周渭,符彦卿为什么又无可奈何? 因为重文轻武已成北宋的国策。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
识记知识点:
1、宋朝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
北宋长期与辽、西夏以及后起的金等民族政权并立。
2、科举制度的完善:宋朝科举考试分解试、省试、殿试三级。
为防范考官考生徇私舞弊,又创立了“弥封”、“誊录”等制度规则,保证科举考试的公正和公平。
增加策论考试。
理解知识点:
1、文官体制:①集中兵权——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确立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皇帝总揽兵权的体制;军队部署实行“内重外轻”原则;更戍法;②重用文官——通过科举大量提拔文人做官,重要官职由文人担当,形成文官政府;官、职、差遣分离。
2、科举制度改革的影响:不仅为宋朝选拔了大量的文官人才,也对普及教育和传播知识产生了积极影响。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第 1 页共1 页。
华师大版第3册《宋朝的建立及期制度创设》教案
华师大版第3册《宋朝的建立及期制度创设》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北宋的建立和意义,宋与少数民族政权长期并立,文官体制的背景和内容以及宋朝科举制的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文献选读”理解宋朝实施政治、军事改革的原因和目的,初步掌握从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文官体制”,了解宋朝“重文轻武”基本国策的利弊。
通过学习“科举制的完善”,懂得这有利于选拔人才的公正、公平。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北宋“文官体制”产生的原因、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教学设计】导入:唐朝灭亡以后,各地藩镇割据继续发展,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五代历时53年(907—959年),先后更换八姓十四帝;在南方和河东地区,先后或同时并存着十个割据政权,史称“十国”。
在五代十国的五十多年中,无论北方还是南方,各封建割据者长期混战。
直到公元960年,手握重兵的后周禁军将领赵匡胤借口契丹与北汉联合进攻边境,率军北上途中,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取代后周,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一.宋朝的建立:1.讲述北宋的建立:时间:960年创建者:赵匡胤都城:开封说明:960年元旦,后周有奏报称契丹与北汉联合进攻它的边境,朝廷派禁军统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北上抵御,一日行军到开封东北的第一个驿站——陈桥驿。
当夜,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亲信赵普见时机成熟,便带领亲近的将领鼓动士兵哗变。
士兵们聚集在驿门下,叫嚷着赵匡胤做皇帝,赵匡胤刚走出帐外,众人就将早准备好的黄袍加在他身上,随即跪呼万岁。
既然身披黄袍,就等于坐实了谋反罪名。
赵匡胤大军随即返回开封城,夺取了后周政权,正式登上帝位,定国号“宋”,史称“北宋”,仍定都开封。
(2)北宋建立的意义:宋建国后,先后消灭了南北割据政权,结束了唐末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割据的局面,基本实现了统一。
说明:宋朝建立以后,采取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着手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终于在979年打败了北汉政权,结束了唐末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基本实现了统一。
历史七下第二单元 知识框架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框架总结一、北宋的建立与发展1. 建立背景:五代十国时期,各地割据势力林立,社会动荡不安。
公元960年,即显德七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建立北宋,定都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这一朝代史称北宋。
2. 建立过程:赵匡胤通过发动政变,取得后周政权,并经过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成功建立了北宋王朝。
他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方式,削弱了武将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3. 政治制度:北宋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设立三省六部,加强皇权。
同时,实行科举制度,选拔有才能的官员,提高了政府效率。
4. 经济发展:北宋时期,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特别是商业,出现了许多繁华的商业城市,如东京开封、南京应天府等。
5. 文化繁荣:北宋时期,文化繁荣,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如活字印刷术、宋词、山水画等都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二、契丹政权的建立与辽的发展1. 建立背景:契丹族是中国古代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
2. 政治制度:契丹政权实行部族制度,设南北面官,分治契丹与汉人。
耶律阿保机通过一系列改革,巩固了契丹政权,为后来的辽朝奠定了基础。
3. 军事扩张:契丹政权在耶律阿保机的领导下,不断向外扩张,先后征服了渤海、党项等政权,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4. 文化交流:契丹政权与北宋之间保持了长期的和平交往关系,双方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契丹文化也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契丹文化。
三、宋辽关系与檀渊之盟1. 战争背景:北宋建立后,与契丹政权(后改称辽)之间发生了多次战争。
双方为了争夺领土和资源,进行了长期的军事对抗。
2. 战争过程:公元1004年,辽军大举进攻北宋,直逼北宋都城东京开封。
在寇准的力劝下,宋真宗亲自前往前线督战,最终成功击退了辽军。
3. 檀渊之盟:战争结束后,双方于公元1005年在檀渊(今河北涿州)签订了和平条约,即“檀渊之盟”。
第17课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的创新
-第17课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的创新一、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知道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知道宋朝建立后处于长期与辽、西夏以及后来的金等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知道宋太祖吸取历史教训在政治、军事制度上的调整和改革;知道宋朝完善科举考试的具体措施。
理解宋初重文轻武政策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理解宋朝完善科举考试政策的影响(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原始材料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材料汲取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宋朝科举取士和西欧到17世纪以后才采取考试来选拔官吏的对比研究,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在选官制度上领先地位,从而激发起学生内在的自豪感。
二、重点难点重点:文官体制和科举考试的完善难点:文官体制的影响三、教学过程问:唐朝是如何灭亡的907年唐朝灭亡以后,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后周末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政权,建立宋朝。
第五单元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第17课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的创新一、宋朝的建立1、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插图《宋太祖》《陈桥镇宋太祖黄袍加身处》959年后周世宗柴荣病死,继位的恭帝年少只有七岁,因此当时政治不稳。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忽然传来辽国联合北汉大举入侵的消息。
禁军将领赵匡胤统率大军北上,在陈桥驿这个地方,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即后来的宋太宗)和归德军掌书记赵普授意将士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
正月初四,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逼使恭帝禅位,轻易地夺取了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建立了赵宋王朝。
2、979年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插图《北宋疆域图》问:宋朝疆域与唐朝有什么不同#宋朝的建立,标志着唐末五代分裂割据时代的结束和统一国家的重建,但观察宋初疆域图,辽、西夏所控制的范围也极大,他们已不再是附属性的民族政权,而是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足以与中原王朝抗衡的少数民族的王朝。
与汉唐相比,可见宋时民族关系已发生了新的变化。
二、文官体制赵匡胤虽然登上了皇帝宝座,但他却不敢高枕无忧。
《第17课 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同步训练)高中历史第三分册_华东师大版
《第17课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关于宋朝建立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960年B、972年C、986年D、1004年2、宋朝在地方上创设了路、府、县三级地方政府,其中“路”的主要职能是()A、负责军事征发和组织B、负责地方行政和监察C、负责财政收支和司法审判D、负责地方教育和科举考试3、下列哪一项不是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A. 改革科举制度B. 设立枢密使C. 建立禁军D. 实行地方分权4、北宋时期,为防止地方割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下哪项不是这些措施之一?A. 设置路、府、州、县四级地方行政机构B. 削弱地方节度使的权力C. 实行地方官员任期制D. 设立通判5、宋朝初年为了加强对官员的管理,设立了什么官职负责监督、考核官员?A、监察御史B、宦官司C、通判D、谏官6、宋朝为确保粮食安全和财政收入,推行了什么制度?A、科举制度B、募役法C、差遣制度D、青苗法7、下面哪项不是赵匡胤夺取政权的手段?A. 黄袍加身B. 立威立信C. 策反将领D. 陈桥兵变8、宋太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制地方势力,以下哪项不属于这些措施?A. 强化中央集权B. 设立通判监督地方C. 设立枢密院掌握军队D. 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9、北宋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下哪项不是这些措施之一?()A. 削弱相权,设立参知政事B. 分散地方权力,设置路、府、州、县四级制度C. 加强科举制度,选拔人才D. 设立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事权 10、以下哪项不是宋太祖采取的措施,以防止武将专权?()A. 设立枢密院B. 削弱节度使C. 推行“两税法”D. 实行“重文轻武”政策11、宋朝时期,哪位皇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全国的统一?A、宋太宗赵匡胤B、宋太祖赵匡胤C、宋徽宗赵佶D、宋真宗赵恒12、为了限制武将权力,宋朝采取了哪项重要措施?A、推行募兵制B、设置通判制度C、设立三司使D、实行分化事权13、宋太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A.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设立枢密使B. 设立中书省和门下省,分权分割C. 增加科举考试的难度,严格选拔官员D. 设立地方节度使,削弱地方势力14、下列关于宋朝制定《登闻鼓司条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登闻鼓司条例》是宋朝建立初期的地方行政法典B. 《登闻鼓司条例》规定了地方官员的职责和行为规范C. 《登闻鼓司条例》有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D. 宋朝通过《登闻鼓司条例》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15、宋朝初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下哪项不是其措施之一?A. 削弱地方节度使的权力B. 设立三司使分割宰相权力C. 设立行省制度D. 建立科举制度16、以下关于宋朝科举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B. 科举考试内容以经义为主C. 科举制度有利于选拔人才D. 科举制度加剧了社会矛盾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制度创设在很多方面对中国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宋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
史料 研究历史和编纂史书所用的资料。
史料是指可以据以为研究或讨论历史时的根据的东西。 一般将史料区分为第一手史料以及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 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 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一般中文所称史料,主要是指第一手史料而言。
常用的史料的种类:
(2)建立文官体制
3、评价:
(1)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于解决藩镇拥兵割据,维护国家统一,起 了重要作用,客观上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这些措施虽然解决了 中央和地方藩镇的矛盾,却种下了“积弱积贫”的祸根。
(2)重文轻武的国策和文官制度,暂时解决了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 官、职、差遣分离的制度也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宋初的政局,但是各级政府权 力的分散,形成了叠床架屋的官僚机构,带来了冗官冗禄的弊病,官吏众多, 使政府难以应付庞大的财政开支。
科举制度的发展 隋朝: 开创
唐朝:发展确立
宋代:完备
严格考试程序,增加录取名额,提高被录取人待遇。
明朝:鼎盛: 实行八股取士
清朝:早期进一步加强 清末(1905)被废除
在考试方法上,宋朝比隋唐时期有了很大的
改进,在考试制度中先后创立“弥封”、“誊录” 等规则。它们的推行,防范了考官、考生徇私舞 弊,保证了科举考试的公平与公正。为此,欧阳 修称赞说:“其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科 举制度的完善与发展,为赵宋王朝选拔人才、巩 固中央集权统治,起了积极作用。
它是我国官吏选拔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在政治、社会、
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通过不断发展和完善, 一直沿用至清末;
17、18世纪,科举选官方式西传,成为西方近代文官制
度的借鉴。
科举制度仍然是一种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官吏选拔制度。
《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 学习任务单
《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宋朝建立的背景、过程和重要人物。
2、掌握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创设及其特点。
3、分析宋朝制度创设对当时社会和后世的影响。
二、学习内容(一)宋朝的建立1、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自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
各地藩镇割据,战乱频繁,民不聊生。
这一时期政治动荡,社会秩序混乱,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2、赵匡胤的崛起赵匡胤在后周时期逐渐崭露头角,通过战功和政治手段积累了雄厚的实力。
他在禁军中有很高的威望,为后来的夺权奠定了基础。
3、陈桥兵变与宋朝建立公元 960 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被部下“黄袍加身”,随后回师开封,逼迫后周恭帝禅位,建立了宋朝,定都开封,史称北宋。
赵匡胤即宋太祖。
(二)宋朝的政治制度创设1、中央集权的加强(1)分割相权宋朝通过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等官职,分割了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使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2)削弱地方权力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将地方的财权、兵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科举制度的完善(1)扩大录取名额宋朝大幅度增加科举录取的人数,为更多的读书人提供了入仕的机会。
(2)考试内容的变化注重经义、策论,强调对儒家经典的理解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3、官制的复杂与叠床架屋宋朝的官制十分复杂,存在官职与实际职权分离的现象,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三)宋朝的经济制度创设1、土地制度不抑制土地兼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促进了土地的流转和农业的发展。
2、商业政策(1)打破坊市界限城市中的商业区和居住区不再有严格的区分,商业活动更加自由。
(2)取消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出现了夜市和早市,极大地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3、货币与金融(1)纸币的出现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便利了商业交易。
(2)金融机构的发展设立了“便钱务”等金融机构,促进了货币的流通和资金的融通。
(四)宋朝的军事制度创设1、禁军制度集中精锐兵力组建禁军,驻扎在京城及附近,以保卫京城和控制地方。
北宋的建立知识点总结
北宋的建立知识点总结1. 北宋的建立北宋建立于960年,由赵匡胤发动柴庄之变推翻后周建立的。
北宋历经近300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朝代,期间政治、经济、文化均有较大的发展和变化。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北宋建立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2. 北宋的统一在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中,赵匡胤的北宋得以建立。
赵匡胤是后周开国皇帝赵弘殷的儿子,他在后周亡国后即位,和北汉、南唐订立《澶渊之盟》,以重修汴京为条件。
然而在与南唐交战之后,赵匡胤发动柴庄之变,推翻后周并即位为皇帝。
此后北宋开始了长达近300年的统治。
3. 神宗改革在神宗皇帝(即赵顼)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变法,试图改革政治和经济。
他在位期间推行革法,重置练兵制度,破格选拔人才,积极推行深耕细作政策,强化了对北方边疆的治理。
然而,由于变法措施过于激烈,导致了很多士大夫和地方势力的反感。
最终改革失败,神宗也因此政治上受挫,最终导致了玉堂晋见之变。
4. 玉堂晋见之变在北宋初期,由于赵匡胤的姨太太刘氏和宰相寇准的合谋,在玉堂晋见之夜将富弼、文彦博、吕夷简等反对变法的宰相软禁。
致使变法派势力得以大为削弱。
变法失败后,北宋政治上陷入了相对保守的局面,大量的变法官员被排挤出权力中心,赵匡胤也渐渐地厌倦了政事,导致了“玉堂晋见之变”。
5. 北宋的文化北宋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时期之一,早期北宋文学主要受唐代影响,受佛家思想影响后出现了新型文学流派如杜甫、苏轼等诗歌家。
同时,在北宋时期,科举制度得以发展,兴起了新的文学运动,如苏门学派、王安石变法、欧阳修的草书艺术等。
6. 北宋的科技和经济在北宋时期,中国的科技有了长足的进步,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发明。
北宋时期,政府对各项工商业的生产进行了统一和规范,同时也制定了许多有利于国家经济繁荣的政策。
在商业方面,宋代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特别是对海外贸易方面的发展,使得中国经济在这个时期得到了空前的繁荣。
7. 北宋的政治制度北宋时期一直实行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地方官制度上继承唐代制度,设立了署理之长官职等。
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
“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八九” ——樊树志《国史概要》
宋真宗时,文武百官9700人,宋仁宗时增至 17000人,宋英宗时增至24000人,这还不包括正 官之外等候差遣空缺的候补官僚,如果把他们 也统计在内,那么数量将猛增数倍。
——《国史概要》樊树志
三、科举制的完善——文官体制的基础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0 3:46:47 03:46:4 703:46 1/5/20 21 3:46:47 AM
做一枚螺丝钉,那里需要那里上。21. 1.503:4 6:4703: 46Jan-2 15-Jan- 21
日复一日的努力只为成就美好的明天 。03:46: 4703:4 6:4703: 46Tues day, January 05, 2021
——《朱子语类》卷一二八《本朝二·法制》
后果
积极:消除了分裂割据和武将乱政的隐患, 加强了中央集权;
消极:“冗官”_官僚人数众多
“冗兵”_军队数量庞大
“冗费”_财政负担沉重
(积贫积弱)
生活中的辛苦阻挠不了我对生活的热 爱。21. 1.521.1. 5Tuesd ay, January 05, 2021
防止藩镇割据
万
90
80
70
60
50
中央
40
地方
30
20
10
0 968—976年 995—997年 1017—1021年 1041—1048年
——根据《宋史·卷一八七·志第一百四十》绘制
政治:重文轻武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北宋 汪洙《神童诗》
政治:官、职、差遣分离制
“龙图阁直学士、刑部郎中、知江宁府包 拯为右司郎中、权知开封府”
北宋的建立及其基本国策
北宋的建立及其基本国策大纲一、北宋的建立1.权臣夺权2.统一战争3.中央集权二、“杯酒释兵权”1.加强改革2.“杯酒释兵权”3.内外相维政策三、政府机构的改革1.中书的改革2.地方的改革3.发展完善科举制知识点汇总原理和观点K01:后周世宗病逝后,年仅7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是为后周恭帝,统率禁军的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见主幼国疑,人心浮动,遂谋划篡周自立,后发生陈桥兵变,赵光义、赵普授意将士将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自此宋朝建立K02:为防止武将权重导致藩镇割据、王朝频繁更替的弊端,宋太祖赵匡胤接纳赵普的建议,通过“杯酒释兵权”的方式,夺去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的兵权,并推广至各个方面,以此加强中央集权;同时,宋朝军队贯彻“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的方针,意在强化京师保卫力量,弱化地方武装K03:为防止宰相专权,宋太祖赵匡胤对中央政府的中枢机构加以改革,把原来相权中的政权、军权、财权分派给三个不同的职位,三权分离,各不统属,凡事皆须征得皇帝认可;同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宋初还发展、完善了隋唐以来的科举制正文唐朝之后,经五代十国的过渡,公元960年建立的宋朝再次恢复了全国的统一。
此后320年间,宋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辽、金、西夏形成长期的对峙、并存局面,相互之间既有冲突,也有融合,社会、经济、文化皆有长足发展。
宋初的制度创设,务在革除前朝之弊,凸显出内敛、守成的特色,颇见政治上的圆熟。
然而,在有效防止武将专横、藩镇割据的同时,也引发了严重的财政危机。
这一时期,南方的社会经济堪称突飞猛进,城市的逐渐发展及其格局和功能的不断演变,农业、手工业生产的显著进步,商品贸易的空前活跃等,皆令当时的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新貌。
与此同时,社会结构、社会阶层也发生了诸多深刻变化,对历史的影响极为深刻。
宋朝的科技领域迭有发明,尤令世人瞩目,而文化上的雅俗并进,高度繁荣,也成为后人仰止的巅峰。
近代学者严复曾指出::“若论人心政俗之变,则赵宋一代历史最宜究心。
宋朝的建立和制度创设PPT课件 华东师大版
四、完善科举制
• • • • • • • • • (一)完善 1、考试制度规范化 --------解试、省试、殿试三级 2、考试规则严密化 ———弥封、誊录等制度规则 3、考试内容实用化 ——— 废除“贴经”,增加策论考试 (二)、影响: ——为宋朝选拔了大量的文官人才,也对普及 教育和传播知识产生了积极影响。
看材料:(太祖)召(赵)普曰:“天下自唐 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 苍生涂地,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 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普曰:“唐末以来, 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也,节镇太重, 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它奇巧也,惟 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北宋派转运使理财,其突出作用是
A、保证了中央的财政输入 B、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C、铲除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D、确保了解决民族问题的资金
C
为了削夺地方割据势力,北宋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包 括①文臣任知州;②实行保甲法;③编练府兵;④设 D 置转运使 A、 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 ①④
宋太祖的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庞大的官俸和军 费开支也导致了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由此应得出 的教训是 A、机构改革必须增加财政开支 B、扩大国家机构是改革的重要环节 C、改革必须重视精兵简政 D、加强中央集权必须扩大政府机构和军队
官、职、差遣分离制
“龙图阁直学士、刑部郎中、知江宁府包拯为右司郎中、权知开封府” 范仲淹“龙图阁直学士、户部郎中、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其 中户部郎中是寄禄官,元丰( 宋神宗年号)改制后改为朝议大夫、正六 品,不过范仲淹另带馆职——从三品的龙图阁直学士,所以其地位等同 于从三品,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才是真正的差遣,经略安抚使节 制一路军政大权,副使是其副手,延州知州掌管延州一州的军政大权。
【高考历史】北宋的建立与北宋的政局
一、北宋的建立与北宋的政局
陈桥兵变
殿前都点检、归德军 节度使赵匡胤 960年,陈桥兵变,黄 袍加身。 国号“宋”,定都开 封,年号建隆。
宋 太 祖 赵 匡 胤
979年灭 960年建立
965年灭
963年灭 975年灭 963年灭 978年 献土
971年灭
978年 献土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1021-1086),字介 甫,江西临川人。二十二岁中 进士后长期在地方任职,对百 姓疾苦、社会弊病有较多了解, 学问、道德、政绩俱获称颂。 至神宗即位,安石已是“独负 天下大名三十余年”,大家都 认为“介甫不起则已,起则太 平可立致,生民必被其泽” 。
国九南统 的七后一 分九北策 裂年 略 局灭 : 面北 先 终汉 易 告, 后 结五 难 束代 , 。十 先
考试制度严密
太祖始设殿试“恩出主上”
状元 皇帝 殿试 省元
中央部门 地方
省试(会试)
解元
乡试(解试)
与士大夫治天下
宋科举考试图
庆 历 新 政
庆历:宋仁宗年号,1041-1048。
Hale Waihona Puke 范仲淹:“我国家革五代 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 年,纲纪法度,日削月侵, 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 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 不更张以救之。”
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北宋的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以开封(称为东京)为都城,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陈桥驿兵变和“黄袍加身”)二、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军事方面: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将领有拥兵之权而无调兵之权;定期换防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杯酒释兵权)2、行政方面:在中央,削弱宰相权力,设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3、地方:安排文臣担任知州等,并且三年一换,设通判分权;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税收归中央。
三、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措施:A、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B、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影响:A、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拥兵自重的情况,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稳定。
B、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C、(消极作用)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
初一下册历史常考易错知识点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1-5课)1、隋炀帝时开通大运河,中心是洛阳,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经过淮安的一段是邗沟。
2、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
3、唐太宗统治时期的治世局面:贞观之治。
武则天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唐玄宗统治时期的盛世局面:开元盛世4、唐朝发明的耕作工具:曲辕犁,灌溉工具:筒车5、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他被尊称为天可汗。
今天藏族的祖先唐朝时叫吐蕃族。
6、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
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东渡日本的高僧是鉴真。
7、唐朝西行天竺取经的高僧是玄奘,他曾在那烂陀寺游学,著作是《大唐西域记》。
8、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 安史之乱”。
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唐朝后期爆发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七年级下册历史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宋太祖即赵匡 胤,宋朝开国皇帝, 涿郡人。祖上世代 为官,其父赵敬为
后周大将。960年
发动
“陈桥兵变 ”,
建立宋朝,定都东 京。历史上称为北 宋。赵匡胤就是宋 太祖。
宋太祖 (960 — 976年)
北宋统一:
正确战略:宋太祖又采取了正确的“先南后 北”“先易后难”的方针。当时北宋的军事力量对辽 朝还没有必胜的把握,只能在边境上采取守势;而南 方几个割据政权所占领的大都是物产丰富的地区,这 些政权的军事实力又较为弱小,因此,其战略部署是 先消灭南方的割据政权,然后北上削平北汉以及收复 幽云地区。这样,北宋建立后,赵匡胤兄弟俩用了十 九年时间,979年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
文化上在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 的成就。
繁荣的唐朝在何时,由于什么原因导致它衰弱了 呢?
发生在755到763年的安史之乱导致唐朝开始走向 衰弱。
唐朝后期的统治情况是怎样的?它又是怎样灭亡 的?
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了藩镇割据、宦官专权、 朋党之争,进一步削弱唐朝统治力量,促使唐朝 的衰弱。唐朝后期的黑暗统治导致了唐末农民战 争的爆发,使腐朽的唐王朝从此分崩离析。907年, 一个节度使灭了唐朝。
衙,而不得专其制”
设立枢密院与
将帅互相牵制
“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 “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兵”
实行更戍法
“强干弱枝”、“内外相制”
增强禁军力量, 半数拱卫京师, 半数驻守各地
“除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给用外,凡缗帛 之类,悉辇送京师”
设转运使把地方 财权收归中央
北宋时期,外患不断,为什么其内部总是统一的, 几乎未出现汉唐时代地方割据势力对抗中央政权统治 的内乱(如“七国之乱”、“安吏之乱”、唐末的藩镇 割据 )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北宋制度的创设——文官体制 北宋制度的创设 文官体制
1、原因: 、原因: 鉴于唐末五代以来的藩镇拥兵自重、 鉴于唐末五代以来的藩镇拥兵自重、禁军将领篡夺皇位的 历史教训。 历史教训。 2、改革内容 、 (1)加强中央集权 ) “杯酒释兵权”,建立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和皇帝总揽 杯酒释兵权” 建立枢密院主军政、 杯酒释兵权 兵权的新体制; 兵权的新体制; 实行“内重外轻”的方针,强壮士兵编入中央禁军,老弱者 实行“内重外轻”的方针,强壮士兵编入中央禁军, 充任厢军和乡兵; 充任厢军和乡兵; 采取更戍法,轮流变换驻地,防止将领拥兵割据。 采取更戍法,轮流变换驻地,防止将领拥兵割据。 (2)建立文官体制 ) 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统治集团由科举选拔的文官组 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 中央及地方要员,大都由文官担任, 成,中央及地方要员,大都由文官担任,形成一个以科举出身 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 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 实行官、 差遣分离的制度。 实行官、职、差遣分离的制度。
在考试方法上,宋朝比隋唐时期有了很大的改进, 在考试方法上,宋朝比隋唐时期有了很大的改进, 在考试制度中先后创立“弥封” 誊录” 在考试制度中先后创立“弥封”、“誊录”等规 则。它们的推行,防范了考官、考生徇私舞弊, 它们的推行,防范了考官、考生徇私舞弊, 保证了科举考试的公平与公正。为此, 保证了科举考试的公平与公正。为此,欧阳修称 赞说: 其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 赞说:“其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科举制 度的完善与发展,为赵宋王朝选拔人才、 度的完善与发展,为赵宋王朝选拔人才、巩固中 央集权统治,起了积极作用。 央集权统治,起了积极作用。
史料 研究历史和编纂史书所用的资料。 研究历史和编纂史书所用的资料。
史料是指可以据以为研究或讨论历史时的根据的东西。 史料是指可以据以为研究或讨论历史时的根据的东西。 一般将史料区分为第一手史料以及第二手史料。 一般将史料区分为第一手史料以及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 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 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 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一般中文所称史料,主要是指第一手史料而言。 一般中文所称史料,主要是指第一手史料而言。 常用的史料的种类: 常用的史料的种类: 文字史料: 文字史料: 、档案文书类、思想或学术著作、文学作 史书、 史书 档案文书类、思想或学术著作、 日常生活中的文字遗留、报刊杂志、 品、日常生活中的文字遗留、报刊杂志、口述 史料、其他(如碑刻、墓志、家谱等等) 史料、其他(如碑刻、墓志、家谱等等) 非文字史料: 图像类:实物类:风俗类: 非文字史料: 图像类:实物类:风俗类:
科举制度的作用与影响 打破了官僚贵族世家依仗门荫资历对官位的垄断, 打破了官僚贵族世家依仗门荫资历对官位的垄断,使庶 族中小地主以至出身寒微的平民能够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 途; 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和阶级关系变动的需要, 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和阶级关系变动的需要,扩大 了政治统治的社会基础,抑制了地方门阀势力, 了政治统治的社会基础,抑制了地方门阀势力,消解了地 方离心因素,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方离心因素,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它是我国官吏选拔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在政治、社会、 它是我国官吏选拔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在政治、社会、 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通过不断发展和完善, 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通过不断发展和完善, 一直沿用至清末; 一直沿用至清末; 17、18世纪,科举选官方式西传,成为西方近代文官制 世纪, 、 世纪 科举选官方式西传, 度的借鉴。 度的借鉴。 科举制度仍然是一种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官吏选拔制度。 科举制度仍然是一种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官吏选拔制度。 在它发展的过程中, 在它发展的过程中,体现了统治阶级对人们思想的控制在 进一步加强, 进一步加强,这样严重限制了人们思想的自由和创新精神 的发展。 的发展。
科举制度
1、含义:科举制是一种通过分科考试形式来选拔官吏的制度。 、含义:科举制是一种通过分科考试形式来选拔官吏的制度。 2、发展:开创于隋朝,健全完善于唐朝。 、发展:开创于隋朝,健全完善于唐朝。 3、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考试形式——分为制举(临时设置的皇帝特旨召试)和常 分为制举 考试形式 分为制举(临时设置的皇帝特旨召试) 定期考试,科目有秀才、进士、明经、明法、明书、 举(定期考试,科目有秀才、进士、明经、明法、明书、明 算等,以进士科最为重要) 算等,以进士科最为重要) 考试内容——四书五经、经史、时务策、诗赋等 四书五经、 考试内容 四书五经 经史、时务策、
二、北宋制度的创设——科举制度的完善 北宋制度的创设 科举制度的完善
1、改革措施 、 (1)在考试制度上,增设殿试,分为解试、省试和殿试 )在考试制度上,增设殿试,分为解试、 三级。 三级。 誊录”等制度, (2)在考试规则上,创设了“弥封”、“誊录”等制度, )在考试规则上,创设了“弥封” 保证科举考试的公正和公平。 保证科举考试的公正和公平。 (3)在考试内容上,从宋朝中期开始,废除了“帖经”, )在考试内容上,从宋朝中期开始,废除了“帖经” 不以诗赋的优劣取士,增加策论考试。 不以诗赋的优劣取士,增加策论考试。 2、作用和影响 、 不仅为宋朝选拔了大量的文官人才, 不仅为宋朝选拔了大量的文官人才,也对普及教育 和传播知识产生了积极影响。 和传播知识产生了积极影响。
史
料:是指关于记录历史的资料
史料解释: 史料解释:是指后人对历史资料的解释 历史叙述:是指对历史的描述, 历史叙述:是指对历史的描述,记录 历史评价: 历史评价:是指某人或者某类人对历史的 一些看法等
史料解释:注重的是对史料的解读,要求不加入个人的观点, 史料解释:注重的是对史料的解读,要求不加入个人的观点,不能有预 先的设定,必须从史料本身以及史料发生时候的社会背景等方面分析。 先的设定,必须从史料本身以及史料发生时候的社会背景等方面分析。 历史评价:是从某个角度对历史上的人或者事情进行评价, 历史评价:是从某个角度对历史上的人或者事情进行评价,必须有鲜明 的立场,比如是从唯心主义,或者唯物主义。具有相当的主观性。 的立场,比如是从唯心主义,或者唯物主义。具有相当的主观性。
二、北宋制度的创设——文官体制 北宋制度的创设 文官体制
1、原因: 、原因: 鉴于唐末五代以来的藩镇拥兵自重、 鉴于唐末五代以来的藩镇拥兵自重、禁军将领篡夺皇位的 历史教训。 历史教训。 2、改革内容 、 (1)加强中央集权 ) (2)建立文官体制 ) 3、评价: 、评价:
(1)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于解决藩镇拥兵割据,维护国家统一,起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于解决藩镇拥兵割据,维护国家统一, 了重要作用,客观上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了重要作用,客观上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这些措施虽然解决了 中央和地方藩镇的矛盾,却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中央和地方藩镇的矛盾,却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2)重文轻武的国策和文官制度,暂时解决了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 )重文轻武的国策和文官制度,暂时解决了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 差遣分离的制度也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宋初的政局, 官、职、差遣分离的制度也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宋初的政局,但是各级政府权 力的分散,形成了叠床架屋的官僚机构,带来了冗官冗禄的弊病,官吏众多, 力的分散,形成了叠床架屋的官僚机构,带来了冗官冗禄的弊病,官吏众多, 使政府难以应付庞大的财政开支。 使政府难以应付庞大的财政开支。 总之,北宋实行的加强中央集权,建立文官制度的这些措施, 总之,北宋实行的加强中央集权,建立文官制度的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 上起了巩固政权的作用,但是后来就逐渐走向了反面。 上起了巩固政权的作用,但是后来就逐渐走向了反面。
科举制度的发展 隋朝: 隋朝: 开创 唐朝: 唐朝: 发展确立 宋代: 宋代:完备
严格考试程序,增加录取名额,提高被录取人待遇。 严格考试程序,增加录取名额,提高被录取人待遇。
明朝:鼎盛: 明朝:鼎盛: 实行八股取士 清朝: 清朝:早期进一步加强 清末(1905)被废除 清末 被废除
在考试方法上,宋朝比隋唐时期有了很大的改进, 在考试方法上,宋朝比隋唐时期有了很大的改进, 在考试制度中先后创立“弥封” 誊录” 在考试制度中先后创立“弥封”、“誊录”等规 则。它们的推行,防范了考官、考生徇私舞弊, 它们的推行,防范了考官、考生徇私舞弊, 保证了科举考试的公平与公正。为此, 保证了科举考试的公平与公正。为此,欧阳修称 赞说: 其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 赞说:“其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科举制 度的完善与发展,为赵宋王朝选拔人才、 度的完善与发展,为赵宋王朝选拔人才、巩固中 央集权统治,起了积极作用。 央集权统治,起了积极作用。
宋 朝 的 建 立 及 其 制 度 创 设
考试内容及要求: 考试内容及要求:
1、宋朝的建立: 、宋朝的建立: 北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北宋与辽、 北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北宋与辽、西夏以及金等 少数民族政权长期并立。( 。(A) 少数民族政权长期并立。( ) 2、文官体制(C) 、文官体制( ) 3、科举制度的完善: 、科举制度的完善: (1)宋朝在考试制度和规则方面改革的举措;宋朝科举 )宋朝在考试制度和规则方面改革的举措; 考试的内容。( 。(A) 考试的内容。( ) (2)科举制度改革的影响(B) )科举制度改革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