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章 第一节 在流体中运动教学设计 (新版)教科版.doc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10.1在流体中运动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10.1在流体中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的第一节“在流体中运动”。
本节主要介绍了流体中物体的运动,包括物体在液体和气体中的浮力、阻力以及流体压强等知识点。
具体内容有:1. 浮力: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计算。
2. 阻力: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阻力的计算。
3. 流体压强:流体压强的定义,流体压强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阻力和流体压强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其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阻力和流体压强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难点:浮力、阻力和流体压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浮力计、阻力计、液体压强计等)。
学具:课本、练习册、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游泳池中运动员游泳的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运动员在水中受到哪些力的作用?这些力对运动员的运动有什么影响?2. 知识讲解:介绍浮力、阻力和流体压强的概念,讲解它们的计算方法。
3. 实验演示:进行浮力、阻力和流体压强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些力的作用。
4.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与浮力、阻力和流体压强相关的例题,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浮力、阻力和流体压强的关键点。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浮力: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计算。
2. 阻力: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阻力的计算。
3. 流体压强:流体压强的定义,流体压强的计算。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计算一个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2. 分析一个物体在气体中的阻力对其运动的影响。
3. 计算一个液体在不同深度处的压强。
答案:1. 浮力计算公式:F浮= ρ液gV排。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0.1《在流体中运动》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0.1《在流体中运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0章的第1节《在流体中运动》。
本节主要介绍流体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重点研究流体阻力的概念及其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具体内容包括:1. 流体阻力的定义2. 流体阻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3. 流体阻力与物体形状的关系4. 减小流体阻力的方法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流体阻力的概念,知道流体阻力与物体运动速度、形状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流体阻力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流体阻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形状的关系。
2. 教学重点:流体阻力的概念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小车、吹风机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情景,如游泳比赛,引出流体阻力这一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流体阻力的定义,介绍流体阻力与物体运动速度、形状的关系。
3. 实验演示: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并体会流体阻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分析流体阻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形状的关系。
5. 知识拓展:介绍减小流体阻力的方法,如飞机的机翼设计、鱼类的体型等。
6. 课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流体阻力定义:流体对物体运动阻碍的作用影响因素:物体运动速度、物体形状关系:流体阻力与物体运动速度、形状有关2. 减小流体阻力的方法设计合适的物体形状增大物体运动速度使用润滑剂等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结合实验现象,分析流体阻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形状的关系。
2. 答案:流体阻力与物体运动速度呈正比关系,与物体形状有关,形状越适合流体运动,阻力越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掌握了流体阻力的概念及其与物体运动速度、形状的关系。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一节《在流体中运动》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一节《在流体中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一节《在流体中运动》。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流体的概念、流体的流动以及流体中物体的运动。
具体章节内容如下:1. 流体的概念:介绍流体的定义、特性以及流体的分类。
2. 流体的流动:讲解流体流动的原因、流速与流量的关系以及流体流动的规律。
3. 流体中物体的运动:分析流体中物体的运动形式,如层流和湍流,并探讨流体中物体运动的原因和条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流体的概念,掌握流体的特性及分类。
2. 让学生了解流体流动的原因和规律,能够分析流体流动现象。
3. 让学生掌握流体中物体的运动形式,能够解释流体中物体运动的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流体中物体运动的原理和流体流动的规律。
2. 教学重点:流体的概念、流体的流动以及流体中物体的运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流体流动演示仪、层流和湍流模型。
2.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流体流动的实例,如瀑布、河流等,让学生感受流体的流动和物体的运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流体的概念、特性及分类,讲解流体流动的原因、规律以及流体中物体的运动形式。
3. 演示实验:使用流体流动演示仪,展示流体流动的现象,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流体的流动规律。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流体中物体运动的原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相互交流。
5. 例题讲解:通过分析流体中物体的运动实例,讲解层流和湍流的形成原因及运动特点。
6.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流体的概念及其特性2. 流体流动的原因和规律3. 流体中物体的运动形式及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流体的概念及其特性。
(2)解释流体流动的原因和规律。
(3)举例说明层流和湍流的形成原因及运动特点。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一节《在流体中运动》优秀教学案例
2.鼓励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3.组织小组展示和分享,让其他小组成员和学习者都能够从中学习和交流。
(四)反思与评价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以促进他们的学习进步和自我提高。具体包括: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在解决问题和探究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评价,鼓励他们相互给予反馈和建议,共同提高。
3.进行课堂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关键环节。我会以一个生活中的流体运动现象为例,如游泳、飞行等,引发学生对流体中物体运动的好奇心。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流体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4.通过学习流体中物体的运动规律,使学生能够理解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对科学的价值观。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情景的创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具体包括:
1.通过生活中的流体运动现象,如游泳、飞行等,引导学生关注流体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对流体中物体运动规律的学习,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具体包括:
1.通过生活中的流体运动现象,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2.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他们能够主动思考问题,积极解决问题。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能够与他人共同进步,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一节《在流体中的运动》课程教学设计
《在流体中的运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压强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浮力知识的引导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是流体力学的基础。
2)教材特点: 内容较为抽象,与生活和科技密切相关。
3)课程标准: 通过实验,初步了解流体压强和速度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1)学习的热情、好奇心、浓厚的求知欲2)具备压强的基础知识3)对直观的内容感兴趣,欠缺理性化的思维4)理解抽象的物理模型和生活现象比较困难三、教学目标四、知识和技能:了解流体的压强和流速的关系五、了解飞机的升力产生的原因,解释现象。
过程和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归纳总结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利用流体压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的探究精神感受物理知识的实用性树立自我安全意识四、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流体的压强和流速的关系难点:探究“流体的压强和流速关系”的过程五、教学过程设置情景,导入新课师生活动,探究新知启发引导,归纳总结实验探究,知识迁移巩固练习,深化延展六、教学活动过程的压强越小,并解释为什么坐火车要站在安全线外以及你还知道哪些生活中的例子可以解释流速越大,流体的压强越小巩固新知识把所学知识用用到生活实践中七、板书设计§ 10.1在流体中的运动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也有很多的不足。
课堂中的小实验,展示不够透,应该多做几次,使效果比较明显一些;分组探究要求没有细化,应该再强调细一些,便于学生探究;学生展示应该从各个角度展示,充分体现其成果;评价语言不要太绝对,要委婉一些,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语言太平淡,没有波澜。
针对以上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时刻注意,并不断改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1节《在流体中运动》课程教学设计
《在流体中运动》教学活动设计
一、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一节《在流体中运动》
二、课标要求:
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活动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3.了解生活中和流体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初步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体验由流体压强差异产生的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流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亲近感(四)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得到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解释相关现象
(五)教学难点:
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分析生活中的实例
四、教法与学法:
实验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五、教学活动
准备两张纸,多个纸杯,乒乓球,漏斗(可用矿泉水瓶上部分代替),水,蜡烛,塑料吸管,火柴。
六、教学活动过程
七、教学板书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一、流体:具有流动性的气体和液体
二、在流体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
三、飞机的升力。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一节《在流体中运动》优秀教学案例
1.引导学生提出与流体运动相关的问题,如流体是如何影响物体运动的?流体运动有哪些规律?
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3.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如如何计算流体动力和流体阻力?流体运动在实际应用中有哪些意义?
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
4.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2.作业要求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如观察生活中的流体现象、计算流体动力和流体阻力等。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让其他同学从中学习和借鉴。
4.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一节《在流体中运动》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为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一节《在流体中运动》,主要探究流体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流体运动是学生首次接触的物理现象,对于学生来说既陌生又好奇。通过对流体运动的探究,旨在让学生了解流体对物体运动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通过讨论和思考找到答案,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4.组织小组竞赛或展示活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概括流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让学生回顾自己在讨论和实验中的发现和成果,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实验,鼓励他们相互合作、共同探究。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10.1.在流体中运动_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10.1. 在流体中运动_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一节“在流体中运动”。
具体内容包括:1. 流体的概念及流体的特性;2. 流体阻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3. 物体在流体中的运动状态;4. 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流体的概念及特性,知道流体阻力的影响因素;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物体在流体中运动的能力;3. 使学生掌握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流体阻力的计算以及浮力的大小计算;2. 教学重点:流体阻力的影响因素,物体在流体中的运动状态,浮力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小船、气球、水等);2. 学具:教科书、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实验器材,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气球在水中会浮起来?为什么小船能够在水面上行驶?2. 知识讲解:介绍流体的概念及特性,解释流体阻力的产生及其影响因素,讲解物体在流体中的运动状态,阐述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有关流体阻力、物体在流体中运动以及浮力计算的例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流体阻力、物体在流体中运动以及浮力的计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流体及其特性2. 流体阻力及其影响因素3. 物体在流体中的运动状态4. 浮力及其计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流体的概念及其特性。
(2)解释流体阻力的产生及其影响因素。
(3)分析物体在流体中的运动状态。
(4)计算浮力的大小。
2. 答案:(1)流体是气体和液体的统称,具有流动性、不可压缩性和粘性等特性。
(2)流体阻力是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流体对物体表面的阻碍作用,其大小与物体的形状、速度、流体的密度和粘度等因素有关。
(3)物体在流体中的运动状态取决于流体阻力与物体受力的关系。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1节.在流体中运动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1节. 在流体中运动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设计这节幼儿园课程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入的思考。
一、设计意图我设计这节课的方式和思路是以实践活动为主,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流体中运动的特性。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流体中运动的基本原理,增强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流体中运动的基本概念,能够观察和描述流体中物体的运动情况,并且能够运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实验和观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的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流体中运动的原理,能够观察和描述流体中物体的运动情况。
教学的难点是如何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深刻地理解这一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流体中运动的特性,我准备了各种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如小船、小球等,以及各种不同的流体,如水、沙子等。
五、活动过程六、活动重难点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流体中运动的原理,能够观察和描述流体中物体的运动情况。
活动的难点是如何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深刻地理解这一原理。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实施情况,看看孩子们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流体中运动的原理,以及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同时,我也会考虑如何进一步拓展和延伸这一节课的内容,让孩子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流体中运动的特性。
这就是我设计的这节幼儿园课程的详细内容。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孩子们不仅能够理解和掌握流体中运动的基本原理,还能够增强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节幼儿园课程时,我发现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如何让孩子们理解流体中运动的原理,是如何引导他们通过实践活动深刻地理解这一原理,是如何让孩子们能够观察和描述流体中物体的运动情况。
让孩子们理解流体中运动的原理是这节课的核心目标之一。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采用了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流体中运动的特性。
教科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0章《第1节 在流体中运动》教案
《第一节在流体中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能总结出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能利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2.能利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升力产生的原因,进而解释飞机在空中飞行的原因。
3.经历探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实验过程,感受液体的压强。
4.通过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认识规律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5.领略流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提高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教学重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难点认识“升力”。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下雨天,我们打伞漫步在雨中是一件很浪漫的事.但是当一阵大风吹来,雨伞会就被向上吸起来,这是为什么呢?雨伞和鸟类翅膀形状有什么相似之处吗?画出雨伞和鸟类翅膀的形状。
当有风吹过时翅膀和雨伞上下两面的空气流速和压强相同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学习《第一节在流体中运动》。
(板书课题)二、自学互研(一)鸟儿是怎样翱翔的自主阅读教材P54-55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鸟翼的横截面有什么特点?答:上表面弯曲,下表面平直。
2.水平的气流,使鸟翼获得向上的__升力__。
(二)伯努利的发现自主阅读教材P55-56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3.取一张纸条,从纸条上方沿纸条吹气,纸条是怎样运动的?猜想:__纸条向上升起,会到达水平位置__。
动手做一做。
4.对于流动的液体和气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__小__,流速小的地方压强__大__。
三、合作探究1.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对着两张平行拿着的纸吹气(如图),你会发现什么现象?为什么?答:现象:两张纸靠拢。
原因:吹气时,纸片内侧空气流动快,压强变小,纸片外侧空气流动慢,压强大,两纸片在压力差的作用下靠拢。
2.用嘴往倒置的漏斗吹气(如图),漏斗里放一乒乓球,松手后,你会发现什么现象?为什么?答:现象:乒乓球没有掉下来。
原因:吹气时,乒乓球上方空气流动快,压强变小,乒乓球下方空气流动慢,压强大,上下压力差大于乒乓球的重力,故乒乓球没有掉下来。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1《在流体中运动》教案
教学设计
日期学科物理授课教师
课型新授课时 1 课题在流体中运动
教学目标1.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飞机升力是怎样产生的,简单解释生活中跟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
2.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探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通过分析推理,探究飞机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3.通过观察现象,并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初步领略到科学的奥妙,产生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获得对科学亲近感。
教学
重点
通过创设情景、猜想与假设、探究实验与得出规律的顺序来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难点1.通过实验现象,间接分析总结出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2.运用所学规律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物理问题
项目及要求项目一:请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所给的器材对猜想进行实验探究
项目二:探究飞机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过程(项目实施——交流展示——评价激励)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演示实验引入:
神奇的现象——天女散花
与学生认知产生冲突,设置疑问,引出课题
二.提出猜想和设计实验
1改变哪个物理量?比较哪个物理量?
2判断压强改变的方法有哪些?
3改变气体流速的方法有哪些?
4改变液体流速的方法有哪些?
用演示实验解决“通道越窄流速越大1.分析用什么方法让碎纸片飞起来?学生想出各种办法:1直接用手扬起,2 吹起。
设计意图: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和教师方法进行对比,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引发好奇心,引出课题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如何进行实验,如何分析实验,避免学生盲目实验,难以得出结论。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一节《在流体中的运动》优秀教学案例
3.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如流体的特性、浮力的计算、阻力的影响等。
2.学生通过归纳总结,加深对流体中物体运动规律的理解和记忆。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注意。
3.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流体现象,如游泳、跑步、划船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探究流体中物体的运动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流体及其特性,如通过吹气球、泼水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流体的存在和作用。
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挑战的精神,鼓励学生在面对困难和问题时,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流体的实例,如瀑布、水流、风吹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流体的存在和作用。
2.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如浮力是如何产生的?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是什么?
3.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如如何计算浮力的大小?如何解释物体在流体中的加速和减速现象?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讨流体中物体的运动规律。
2.设计小组讨论的问题和任务,如物体在流体中的受力分析、流体阻力的计算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和交流。
2.讲解浮力的产生原因及其计算方法,如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计算公式等。
3.讲解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如阻力的定义、阻力的计算公式等。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1. 在流体中运动 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教材《在流体中运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知识后,进一步学习压强与流体运动的关系,可以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压强知识体系,同时在应用中得到进一步拓展。
又由于本节内容与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联系密切,能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从而产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学情分析】学生已有压强、液体压强、气体压强等基础知识贮备,对本节联系生产、生活的内容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但由于学生感情经验少,抽象思维能力和理性化思维还较弱,对本节的抽象知识的理解有困难。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应用;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法体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通过分析推理法探究飞机的升力是怎么产生的;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自然界的奇妙和人类的伟大、增强安全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难点:飞机产生升力的原因。
【教学过程】二、新课教学1、实验探究,了解原理让学生预习课本,找出流体的概念,并知道哪些属于流体。
提示实验要求,组织学生完成分组实验:将一个乒乓球放在倒置的漏斗中间,按下图进行实验。
提问:你看到什么现象?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呢?想到了什么问题?抽学生回答完成实验观察到的结果。
回顾新课之前引入的小实验,抽学生解释。
(利用气体流速和压强的关系)播放视频:两个瓶盖漂浮在水面上,往它们中间注水,两个瓶盖就往中间靠拢。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伯努利原理内容。
学生认真看书,了解具有流动性的物体叫做流体,流体包括所有的气体和液体。
学生分小组完成实验体验。
观察,思考,讨论,发表观点。
引导学生得出气体流速和压强的关系。
学生解释纸条向上飘和向中间靠拢的原因。
学生观看,并分析得出液体流速与压强关系。
学生: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一节《在流体中运动》课程教学设计
1.把一张小纸条放在嘴边,用力从纸条上方吹气,会看到什么现象?
2.把一张纸架在两摞书之间,用笔管在纸下方吹气,当有空气从纸下方通过时,会看到什么现象?
3.把漏斗倒置,把乒乓球放在漏斗里,向细管里吹气,观察吹气时,乒乓球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4.同学们手握两张纸,让纸自然下垂,在两张纸中间向下吹气,吹气时会有什么现象呢?
《在流体中运动》教学设计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能总结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能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升力产生的原因,进而解释飞机在空中飞行的原因。
3.能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体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总结归纳能力。
学生解释产生“雪”的原因。
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
学生课后利用本节课学习内容,完成小制作。
板书设计
10.1在流体中运动
一、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体压强与流速有关,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流速小的位置压强大。
二、飞机的升力
机翼的上下表面产生的压力差,这个压力差就形成了飞机向上的升力。
课后反思
不足的是,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在实验的过程中仍有少部分的学生末能很好参与动手实验,有的实验小组已经能够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并得出实验结论,但有的学生仍无法完成任务,挫伤了学生的实验兴趣。还有一点是在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寻找实验结论时,我说得过多了,急于求成,没有很好让学生自由发挥。日后的备课和讲课时的有待于加强和改进。
教学难点:
运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日常生活的现象,理解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一节《在流体中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流体的概念,掌握流体的特性,包括密度、粘性等,并能运用这些特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引导学生掌握流体中物体所受的力,如浮力、阻力等,并能运用这些力的知识分析物体在流体中的运动情况。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公式计算流体中物体运动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能力,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方法:运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流体中物体运动的规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讲解流体的概念、特性(密度、粘性等),流体中物体所受的力(浮力、阻力等),流体运动规律(伯努利定理等)。
5.强化实验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流体中物体运动的现象,从而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6.创设互动交流平台,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7.注重课后延伸,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布置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任务,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图书资料等,主动探索流体运动的奥秘。
3.实践探究: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观察流体中物体运动的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根据实验结果,讨论流体中物体运动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4.拓展阅读:推荐阅读与流体运动相关的科普文章,了解流体运动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航空、航天、水利等领域。阅读后,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但仍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培养。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总之,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本章节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1在流体中运动-教案
教案: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1 在流体中运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的第十章第一节,主要内容包括:1. 流体的概念及其特性;2. 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3. 流体中物体的受力分析;4. 浮力产生的原因及阿基米德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流体的概念及其特性,能够描述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3. 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能够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及阿基米德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浮力产生的原因;2. 教学重点:流体的概念及其特性,流体中物体的受力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塑料瓶、水、气球、尺子、实验桌;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塑料瓶中水的流动,引导学生思考流体的特点和性质。
2. 知识讲解:讲解流体的概念及其特性,介绍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分析流体中物体的受力情况。
3. 实验演示:用塑料瓶、气球、尺子等教具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实验结果。
4. 例题讲解:讲解与流体中运动相关的例题,让学生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及阿基米德原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7. 布置作业: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流体1. 概念:气体和液体2. 特性:流动、无固定形状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1. 流速越快,压强越小2. 流速越慢,压强越大流体中物体的受力分析1. 重力2. 浮力浮力产生的原因1. 液体对物体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2. 阿基米德原理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木块浮在水面上,已知木块的密度为0.6g/cm³,水的密度为1g/cm³,求木块受到的浮力。
答案: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即F浮 = G木= ρ木V木g = 0.6g/cm³ × V木× 10N/kg = 6N。
2023-2024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10.1在流体中运动教案
教案:20232024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 10.1 在流体中运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一节《在流体中运动》。
本节主要介绍流体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包括浮力和流体阻力的概念。
具体内容包括:1. 浮力的定义和计算公式;2. 浮力的产生原因和作用效果;3. 流体阻力的定义和计算公式;4. 流体阻力的产生原因和作用效果;5. 物体在浮力和流体阻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和流体阻力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计算公式和产生原因;2. 培养学生运用浮力和流体阻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通过对物体在浮力和流体阻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的分析,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浮力和流体阻力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2. 物体在浮力和流体阻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流体阻力计、实物模型等;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物体在水中浮起来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浮力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其产生原因,并通过示例进行分析。
3. 例题讲解: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大小。
4. 实践操作:让学生使用浮力计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并记录数据。
5. 知识讲解:讲解流体阻力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其产生原因,并通过示例进行分析。
6. 例题讲解:运用流体阻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流体中的阻力大小。
7. 实践操作:让学生使用流体阻力计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在流体中的阻力,并记录数据。
8. 物体运动状态分析:结合浮力和流体阻力知识,分析物体在浮力和流体阻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浮力和流体阻力的计算公式、产生原因、作用效果以及物体在浮力和流体阻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七、作业设计1. 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大小,并解释计算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一节在流体中运动教学
设计(新版)教科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了解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法、实验法探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通过分析推理法探究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通过制作“鸟翼模型”,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日常生活现象,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历史,加深人文素养。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滑翔机的人是谁吗?连接滑翔机图片。
在教师的带领下,做同,引起学生好奇
纸条上方的
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 )
学生观察;
学生思考;
翼下方的压强比
根据压
生自己用逻辑让学生整理
的语言阐述自己的结论,并
-1-8
在海洋中,企鹅、海豚、鳐鱼、深水飞
你能想像它们的形状吗?请你们把自己的猜
11-1-9
学生回答。
产生的原因;
【实践活动】
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制作飞机的机翼模型;在因特网或百科全书上查阅有关风洞的内容,并且用自己的话写一下风洞的作用。
【教学反馈】
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本节的重点,本节课的设计,始终把学生做为了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不断地思考,不停地诱发学生,最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通过引导,他们会觉得是自己解决了问题。
本节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怎样依据方案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