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课堂练习

合集下载

牛津译林8年级上册Unit1综合学案(含比较级与最高级用法总结) 课堂练习(附答案)

牛津译林8年级上册Unit1综合学案(含比较级与最高级用法总结) 课堂练习(附答案)

定译林牛津八年级上第一单元Friends [语法词汇综合学案+练习]课程纲要△语法聚焦[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与最高级]一定义及用法两者比较,用比较级,通常标志词为than;三者及三者以上用最高级,通常会出现表示范围的状语或者比较的群体,形容词最高级前要有定冠词the,副词最高级前通常省略the.I have more money than you.My brother is the shortest in my family.He spends the most time on bobbies of the four boys.二构成①规则变化②不规则变化三考点灌输1 ...than...此句型的than前面必定会出现比较级,than是出现比较级的标志词Jack is three years old than me.2.原级比较as+adj/adv(原级)+as[在否定句第一个as可以换成so]He is______Bob,so I want to make friends with both of them. [C]A.more humorousB.as more humorous asC.as humorous asD.as more humorous than3.冠词在比较级中的考点在of the two 的比较级结构中,比较级前要加定冠词the;形容词的比较级前用不定冠词表示又一,再一He is_____of the two. [B]A.tallerB.the tallerC.tallestD.the tallestThis way isn’t good enough,but can you think of_____ one? [B]A.the betterB. a betterC.betterD.best4.比较级前的修饰语even /much /a little /a bit /a little bit /still /far /by far /any /no [even/much语法硬性规定通常其后只能接比较级]I am much______than you.(忙碌)[busier]5.比较级表达最高级含义①Tom is the tallest in his class.=Tom is taller than any other student in his class.=Tom is taller than the other students in his class.=Tom is taller than the rest of the students in his class.[区分]any other+名词/any+名词any other 指比较的两个对象在同一个范围。

《李清照词两首》学案

《李清照词两首》学案

《李清照词两首》学案《李清照词两首》优秀学案1一.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3.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4.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二.知识链接李清照乱世中的美神梁衡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所记住的。

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快乐。

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

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

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

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

请看两首词: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开封)的琼楼玉苑,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

南渡第二年,急病而亡。

一个叫张汝舟的人走进她的生活。

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

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当然不能失去。

无奈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李清照也随之入狱。

由于友人帮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

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

一个女人心中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地熄灭了,这怎么能不令她沮丧犯愁呢?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

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

国运维艰,愁压心头。

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无心出游: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人教高中化学必修2学案:第8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人教高中化学必修2学案:第8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第八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第1课时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1、知道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

2、熟知金属冶炼的方法及其原理。

3、掌握铝热反应的原理和实验。

重点:金属的冶炼原理;难点:金属活动顺序与金属冶炼方法的关系。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

一、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1、金属元素的存在(1)极少数的不活泼金属(金、铂等)以的形式存在。

(2)绝大多数金属以的形式存在。

(3)在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其次是。

2、金属的冶炼实质冶炼金属的实质是用还原的方法使金属化合物中的金属离子得到电子变成金属单质。

【思考与交流】金属活动性不同,还原方法一样吗?金属活动顺序与金属冶炼有关系吗?3、金属的冶炼方法【思考与交流】1.为什么冶炼镁时电解MgCl2而不是MgO,冶炼铝时电解Al2O3而不是AlCl3?(已知:MgO 的熔点为2852℃,MgCl2的熔点为118℃)2.为什么越活泼的金属被人类利用越晚?【归纳总结】二、铝热反应的原理2Al +Fe 2O 3=====高温2Fe +Al 2O 3现象:。

【思考与交流】1、铝热反应需要高温条件,是否还需要持续加热?2、实验中,镁条、氯酸钾的作用是什么?引发反应的操作是什么?3、蒸发皿中铺少量细沙的作用是什么?4、铝热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思考与讨论】计算表明,生产1mol铝消耗的电能至少为1.8×106J,回收铝质饮料罐得到铝与从铝土矿制铝相比,前者的能耗仅为后者的3%~5%。

通过对上述数据的分析和对比,你想到了什么?请将你的想法和同学交流。

试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两个角度分析加强废旧金属回收利用的重要性。

【讲解】三、合理利用金属资源金属矿物资源有限,金属冶炼也会耗能,容易污染环境,合理利用矿物资源。

【课堂练习】1.工业上冶炼金属一般用热分解法、热还原法和电解法。

你认为选择方法的主要依据是()A.金属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B.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C.金属熔点高低D.金属阳离子得电子的能力2.已知一些金属的发现和使用与其金属活动性有着必然的联系。

地球的自转学案(配套课堂练习,带答案)

地球的自转学案(配套课堂练习,带答案)

课标要求:本节教材相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自学导引:1、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定义:地球围绕自向旋转。

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呈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时针方向旋转3.周期:由于度量的参照物不同,有恒星日和太阳日之分。

以恒星为参照物,周期为1个恒星日,时间长度为,转过角度为;以太阳为参照物,周期为1个太阳日,时间长度为小时,转过角度为。

速度: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地球表面除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同,为;自转线速度由于纬度的不同而有差异,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2、地球自转的意义①导致昼夜交替现象②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地转偏向力:使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力。

该力始终于物体的水平运动方向,随物体水平运动速度的增加而,随纬度增高而加大偏向规律:北半球向偏,南半球向偏,赤道上影响:对河流,北半球岸冲刷,岸沉积;南半球岸冲刷,岸沉积对气流、对洋流都有一定的影响③为我们度量时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尺度23时56分4秒360°24 360°59′南北两极点15°/小时三【图表解读】教材图1—12 太阳日与恒星日示意,据图分析(1)地球从E1位置运行到E2位置,地球自转了这表示一个日。

(2)地球从E1位置运行到E3位置,地球自转了这表示一个日。

(3)从E1到E3,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公转了。

(4)太阳日比恒星日长的原因是什么?四【活动探究】①教材16—17页活动1、答案用一个小的球体进行模拟,以太阳为参照物时,地球自转一周,实际上是大于360°(约为360°59')。

如果以太阳以外的恒星为参照物,地球自转360°就完成一个自转周期。

其演示方法和原理如图所示:当地球位于E1时,太阳、某恒星(☆)、地心、某地点(P)位于同一直线上。

当地球位于E2时,地球已自转360°, P又位于同一恒星和地心的连线上。

初中数学一次函数学案练习题

初中数学一次函数学案练习题

一次函数11. 下列表示y 是x 的函数图象的是( )2. 对于圆的周长公式R C π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π、R 是变量,2是常量B .R 是变量,C 、π是常量 C .C 是变量,π、R 是常量D .R 是变量,2、π是常量3. 李老师骑自行车上班,最初以某一速度匀速行进, 中途由于自行车发生故障,停下修车耽误了几分钟,为了按时到校,李老师加快了速度,仍保持匀速行进,结果准时到校.在课堂上,李老师请学生画出他行进的路程y (千米)与行进时间t (小时)的函数图象的示意图,同学们画出的图象如图所示,你认为正确的是( )4.小张的爷爷每天坚持体育锻炼,星期天爷爷从家里跑步到公园,打了一会太极拳,然后沿原路慢步走到家,下面能反映当天爷爷离家的距离y (米)与时间t (分钟)之间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A .B .C .D . 5.已知函数()112+-=m x m y 是一次函数,则m= .6.要使()321+-=-m x m y 是关于x 的一次函数,则m = .7.下列函数中,是一次函数但不是正比例函数的是( )A .x y 2=B .21+=x yC .x y 2131-=D .122-=x y诊断测评8. 某体育用品商店出售同样的乒乓球拍和乒乓球,乒乓球拍每副定价20元,乒乓球每盒定价5元,现两商店搞捉销活动:买一副球拍赠送一盒乒乓球,某班级在此商店一次性购买球拍4副,乒乓球x 盒(x 不少于4盒).则应付款y (元)与乒乓球盒数x (盒)的函数关系式是( )A .y =5x (x >4)B .y =5x +80(x ≥4)C .y =5x +60(x ≥4)D .y =5x +100(x ≥4)9. 若5y +2与x -3成正比例,则y 是x 的( )A.正比例函数B.一次函数C.没有函数关系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10.关于函数y =-x -2的图象,有如下说法: 图象过(0,-2)点; 图象与x 轴交点是(-2,0); 从图象知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图象不过第一象限; 图象与直线y =-x 的图象平行.其中正确说法有( )A.2种B.3种C.4种D.5种11.一次函数y =kx +b (kb <0)图象一定经过第 象限.12.已知k >0,b <0,则一次函数y =kx ﹣b 的大致图象为( )A .B .C .D .13.已知正比例函数()x m y 12-=的图象上两点()()2211,,,y x B y x A ,当21x x <时,有21y y >,那么m 的取值范围是( )A.21<m B.21>m C.2<m D.0>m14.某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1-,且函数y 的值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减小,则下列函数符合条件的是( )A.64+=x yB.x y -=C.1+-=x yD.53+-=x y15.已知雅美服装厂现有A 种布料70米,B 种布料52米,现计划用这两种布料生产M 、N 两种型号的时装共80套.已知做一套M 型号的时装需用A 种布料1.1米,B 种布料0.4米,可获利50元;做一套N 型号的时装需用A 种布料0.6米,B 种布料0.9米,可获利45元.设生产M 型号的时装套数为x ,用这批布料生产两种型号的时装所获得的总利润为y 元. 求y (元)与x (套)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当M 型号的时装为多少套时,能使该厂所获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知识系统呈现知识点一、函数一般地,如果在一个过程中有两个x和y,并且对于变量x的每一个值,变量y都有的值与它对应,那么我们称y是x的,其中x是量,y是量。

1.1 勾股定理学案

1.1 勾股定理学案

1.1 探索勾股定理(1)一、课前预习1、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边长为5时,面积为多少?2、三角形两边分别是2,5第三边是c ,求第三边的取值范围.3、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3、4求则第三边斜边的取值范围,斜边与这两条直角边的长度之间还有什么关系?二、新课学习 1、观察下面两幅图:2、填表:A 的面积(单位面积) B 的面积(单位面积) C 的面积(单位面积)左图 右图(3)你是怎样得到正方形C 的面积的? 【小结】求面积常用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能发现各图中三个正方形的面积之间有何关系吗?【结论】:以_______三角形两_______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______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AB CC BA思考:(1)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则你能用直角三角形的边长a 、b 、c 来表示上图中正方形的面积吗?(2)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吗?★【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_________________ 即_______三角形两_____边的______和等于斜边的_______. 几何语言:∵在△ABC 中,∠____=900∴____2+____2=____2三、典型例题及练习:例1、如图所示,一棵大树在一次强烈台风中于离地面9m 处折断倒下,树顶落在离树根12m 处. 大树在折断之前高多少? 解:∵在△ABC 中,∠____ =900 ∴____2+____2=____2 即92 +122=AB 2∴AB 2=____ ∴AB =____∴大树在折断之前高 。

【跟踪练习】:1、如下图,今年的冰雪灾害中,一棵大树在离地面3米处折断,树的顶端落在离树杆底部4米处,那么这棵树折断之前的高度是 米.弦股勾ACBabc2、求图形中未知正方形的面积:3、若△ABC 中,∠C =90°,(1)若a =5,b =12,则c =________;(2)若a =6,c =10,则b =________;(3)若a ∶b =3∶4,c =10,则a =________,b =________.4.如图,阴影部分是一个半圆,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多少?5.底边长6cm ,底边上的高为4cm 的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多少?6.如图所示的图形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7cm ,则正方形A ,B ,C ,D 的面积的和是_________cm 2.1.1 探索勾股定理(2)一、课前复习: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几何语言:在△ABC 中,∵∠____ =900∴____2+____2=____22、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 ∠C =900,BC =12,CA =5,AB = ______.3、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长为40,斜边长为41,那么另一条直角边的长为______.?2251002572577cmDACB二、典型例题:例1、飞机在空中水平飞行,某一时刻刚好飞到一个男孩子头顶上方4000米处,过了20秒,飞机距离这个男孩子头顶5000米,飞机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例2、受台风麦莎影响,一棵高18m 的大树断裂,树的顶部落在离树根底部6米处,这棵树折断后有多高?(提示:方程思想)三、课堂练习:1.某农舍的大门是一个木制的矩形栅栏,它的高为2m ,宽为1.5m ,现需要在相对的顶点间用一块木棒加固,木板的长为多少?2.我方侦查员小王在距离东西向公路400米处侦察,发现一辆敌方汽车在公路上疾驶,他赶紧拿出红外测距仪,测得汽车与他相距400米,10秒后,汽车与他相距500米,你能帮小王计算敌方汽车的速度吗?6米5000m4000mC B A500m400m C B A“路”4m3m3、一棵9m 高的树被风折断,树顶落在离树根3m 之处,若要查看断痕,要从树底开始爬多高?4.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3cm ,底边长为10cm ,则面积为( ). A .30cm 2 B .130cm 2 C .120cm 2 D .60cm 25、轮船从海中岛A 出发,先向北航行9km ,又往西航行9km ,由于遇到冰山,只好又向南航行4km ,再向西航行6km ,再折向北航行2km ,最后又向西航行9km ,到达目的地B ,求AB 两地间的距离.6、如图学校有一块长方形花铺,有极少数人为了避开 拐角走“捷径”,在花铺内走出了一条“路”.他们仅仅 少走了 步路(假设2步为1米),却踩伤了花 草.7、一个25m 长的梯子AB ,斜靠在一竖直的墙AO 上,这时的AO 距离为24m ,如果梯子的顶端A 沿墙下滑4m ,那么梯子底端B 也外移4m 吗?A BOCD3米9km AB9km 4km6km9km 2km8、△ABC中,∠C=900,AC=6,BC=8,沿AD折叠,使C点与AB边上的E点重合,求CD的长。

4.8《约分》(学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

4.8《约分》(学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

4.8《约分》(学案)教学内容《约分》是数学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包括分数的约分、通分等操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分数约分的意义和方法,能够正确地对分数进行约分,并能够灵活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数约分的意义,掌握分数约分的方法,能够正确地对分数进行约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1. 理解分数约分的意义,明确约分的目的是为了简化分数。

2. 掌握分数约分的方法,能够正确地对分数进行约分。

3. 灵活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鞭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分数,引导学生观察分数的特点,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约分的意义和方法。

3. 案例分析: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分数约分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总结分数约分的方法。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对一些分数进行约分,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总结讲解,强调分数约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6. 课堂练习: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课堂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1. 分数的基本性质2. 分数约分的意义和方法3. 分数约分的案例分析4. 分数约分的实践操作5. 分数约分的注意事项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 实践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对一些物品进行测量,计算分数,并对其进行约分。

3. 思考作业:让学生思考分数约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学案:15探寻新航路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学案:15探寻新航路

第15课探寻新航路学习目标1.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主要航海家、时间、路线等基本史实。

2.依据教材内容动手绘制几位航海家的简要航海路线示意图,从时间、国别、路线、主要成就等方面列表对几位航海家做归纳比较。

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3.学习航海家们的不怕吃苦,勇于探索的精神。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1.随着和的发展,欧洲市场需求逐渐扩大,商品经济日趋发达。

新生资产阶级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

2.来自的丝绸、香料、瓷器、宝石和黄金等在欧洲市场极受欢迎。

意大利人描绘的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既古老神秘,又富庶昌明,更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向往。

3.15世纪中期,灭掉拜占庭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

因此,欧洲人越发想要寻求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随着欧洲的发展,人们逐渐相信地球是圆的。

有的学者断定,从欧洲向航行可以到达东方。

4.1487年,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带领由3艘轻便帆船组成的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在第二年到达非洲的。

1497年,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溯非洲东海岸北上,横渡,1498年到达印度西海岸。

5.1492年8月,受西班牙王室资助,哥伦布率领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开始横渡。

10月,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

后来,他们又“发现”了和海地。

哥伦布始终认为他到达的就是亚洲的印度,还把当地人称为“”,即印度人。

6.1519年,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继续寻找盛产黄金和香料的亚洲。

经过3年的航行,船队穿越大西洋、和印度洋,于1522年返回。

这次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创举,麦哲伦成为第一位横渡太平洋的欧洲人,他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的正确。

7.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的产生和发展。

同时,欧洲与亚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

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活动一探寻之因——探寻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客观条件。

2024英语学案第1课时SectionA1a-2d 分层作业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附答案

2024英语学案第1课时SectionA1a-2d 分层作业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附答案

Unit1 Can you play the guitar作业设计课时1:[ Section A (1a-2d) ]建议时间:15分钟第一部分课堂练习作业(必做题)夯基础I 我会听(教材变式)根据2b听力内容,补全下面对话。

B ob:Here are all the 1________________Mary:What club do you want to 2_________________,Bob?Bob:I want to join the 3._________________club.I like to speak English.How about you? Mary:Hmm,I want to join the chess club.Can you 4.____________chess?Bob:No,I don't like chess.Do you like 5. ______________Mary:Oh,yes.I can sing and dance.I like music.Bob:Me.too.6.______________ join the music club.II.我会填(教材变式)Jane:Hi,Bob.What club do you want7. _________(join)?BOb:I want to join a 8. _______________(运动俱乐部).Jane:Greal!What sports can you play?B0b:Soccer.Jane:So you can join the 9__________(足球俱乐部).Bob:What about you?You're very good at 10___________(tell) stories. You can join 11_______________(讲故事俱乐部).Jane,Sounds good. But I like to draw,too.Bob:Then join two clubs,the story telling club and the art club!Jane;OK,let's 12_________( join) now!Ⅲ.我会选(原创)根据语境及所给图片提示,写出所缺单词13.Mary likes to ________ on Saturday afternoon.14.We're in the music club, and we ________every day.15.Jack likes to ________ pictures.16.—Can the bear ________?—Yes, it can dance well.17.Lily likes to play the ________ in the park.练能力IV阅读理解(改编)(限时练5分钟)Helen likes erhu music. One of her classmates Zheng Jie is in the erhu club at school. He often plays the erhu for the school music festival.One day after school, Helen says to her mom, “The erhu music Zheng Jie plays is so great. I also want to learn it. I want to take some erhu lessons, Mom.”“I don't think you can do so much. It takes much time to learn the erhu,” Mom says. “Now you are in the art club and the dance club in your school. You have to draw and dance. Are you sure you have time for the erhu?”Helen knows Mom is right. If she wants to learn the erhu, she will have to give up (放弃) a club. Helen loves her clubs and she doesn't want to do that.“Why don't you dance when Zheng Jie is playing the erhu?” Helen's mom says. “You can dance and enjoy (欣赏) the music at the same time (同时).”“Sounds great!” Helen says. “I'll go and ask Zheng Jie.”( )18.What can Zheng Jie do?A.Play the pipa.B.Play the guzheng.C.Play the erhu.D.Play the dizi.( )19.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learn” mean in Chinese?A.学习B.忘记C.创造D.编织( )20.What may (可能) Helen do at last (最后)?A.Give up the art club.B.Dance and enjoy the erhu music at the same time.C.Learn erhu with her mother.D.Let Zheng Jie learn to dance.答案I.1 clubs2 join3 English4 play5 music6 Let’sII7 to join 8 sports club 9 soccer club 10 telling 11.the story telling chub 12joinIII.13.swim 14.sing15.draw 16.dance17.guitarIV【主旨大意】本文主要讲述的是Helen想要参加二胡俱乐部,于是与妈妈商讨是否可以参加二胡俱乐部,妈妈不愿意让俱乐部过多占用Helen的时间,于是给出了一个折中的主意。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学案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学案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张秉贵的先进事迹,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主要品质。

2、体会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以及严密的结构安排。

3、理解张秉贵“一团火”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当今时代的意义。

【人物介绍】张秉贵,1918年出生于北京,11岁时到纺织厂当童工,17岁到北京一家杂货店当学徒。

旧社会的苦难经历,让张秉贵不堪回首。

新中国成立的50年代初,即将开业的北京百货大楼招聘营业员,尽管规定只招25岁以下的年轻人,但已经36岁的张秉贵因有“多年的经商经验”被破格录取,当上“新中国第一店”的售货员。

他从1955年11月到百货大楼站柜台,30多年的时间接待顾客近400万人次,没有跟顾客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嘴,没有怠慢过任何一个人。

他苦练售货技术和心算法,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

所谓“一抓准”,就是指一把就能抓准分量;“一口清”则是非常神奇的算账速度。

1957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7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成为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多次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当选为党的十一大代表,第五、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常委。

北京有燕京八景,张秉贵售货被称为“燕京第九景”。

1987年,张秉贵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不幸去世,享年69岁;1988年,北京市百货大楼在大门广场处为其竖立半身铜像至今,陈云同志亲笔为其题词:“一团火”精神光耀神州。

2009年张秉贵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背景探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实现了政治和经济上的“翻身”,获得了主人翁和当家做主的地位,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感恩和报效国家的劳动热情。

为恢复发展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0年,党和政府坚持沿用革命战争时期的经验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评选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依托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生产运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劳模运动。

1950年9月25日至10月2日,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北京举行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抓准”的张秉贵作为商业系统的先进代表,1957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学案:19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学案:19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学习目标1.知道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等基本史实。

2.认识地图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性;通过播放视频、展示材料等,掌握日军侵华的各种罪行;通过课前收集南京大屠杀的资料,掌握搜集、归纳历史资料的能力。

3.感受中华民族顽强不屈、团结对外的优秀品质;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树立勿忘历史、振兴中华的决心。

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一)七七事变1.爆发:年7月7日,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拒。

随即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反击。

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

2.英雄壮举:保卫北平的战斗中,赵登禹、将军壮烈殉国。

3.影响:标志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1.背景:国共两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

2.中国共产党努力:根据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任军长。

3.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开发表,以国共为主体的正式建立。

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三)淞沪会战1.爆发: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事端。

2.斗争:率全营守卫宝山;率部坚守四行仓库阵地;首次参战的中国空军初战告捷,11月,失陷,淞沪会战结束。

3.意义:打破了日本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四)南京大屠杀1.背景: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

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作为战时的陪都。

2.暴行:日军占领南京后6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万人以上。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口号是: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材料二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

——蒋介石庐山谈话(1937年) 材料三危机一发,万不能坐以待毙。

——北平24位教授通电(1937年7月24日)(1)材料一为何时哪一党派的通电引文?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发布的?通电表明了什么态度?(2)三则材料的共同点是什么?反映了当时什么社会现状?(3)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对日态度基调上有什么区别?(4)在此之后,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2.读图,回答问题。

数学学案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同步学习第2章整式加减第1小节代数式

数学学案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同步学习第2章整式加减第1小节代数式

用字母表示数【学习目标】1、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明地表达数学运算律,如加法的交换律:a b b a +=+;2、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明地表达数学运算公式,如在行程问题中,求路程的公式为:路程=速度×时间,如果用表示路程,表示速度,表示时间,则此公式就可简明地表示为vt s =;常写作“· ”或省略不写。

如a ×b 应写作“b a ⋅”或“ab ”;②数字与字母相乘时,数字、书写含字母的式子时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在含字母的式子里出现的乘号,通应写在字母前面,如“4⨯x ”应写作“x 4”,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应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后与字母相乘,数字与数字相乘,一般仍用“×”号;③在式子中出现了除法运算时,一般按分数写法来写,如n m ÷写作n m 。

【导学指导】例1:填空:①的2倍可表示为 ;②b 的3倍与的43的和为 ;③某水库原水位高度为h 米,上升2米后的高度为 米;④一件商品售价为元,提高%10后的售价为 元例2:为了测量一种皮球的弹跳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关系,通过试验,得到下面一组数据(单位:厘米) 下落高度 40 50 80 100 150弹起高度20 25 40 50 75在这个问题中,如果我们用b (厘米)表示下落高度,那么对应的弹起高度为 厘米【课堂练习】1、用字母表示:①与b 的平方和为 ;②与b 的和的平方为 ; ③b a ,的平方和为 ;2、从1到,这个正整数的和是 。

3、若一个两位数的个位数字为,十位数字为b ,则这个两位数可以表示为 。

4、全校学生总数是人,男生占%48,则女生人数是__________人。

5、汽车每小时行60千米,它行驶千米需用_ ____小时。

6、水果商店有苹果、香蕉、李子等水果,单价分别如表所示:名称苹果 香蕉 李子 单价(元/千克)1.51.71.9(1)若购买香蕉、苹果、李子各1千克,共需 元;(2)若购买香蕉a 千克、苹果b 千克、李子c 千克,共需 元; 7、写出下列式子中字母表示的意义:(1)0=ab 表示 ;(2)0≠ab 表示 ; (3)0||||||=++c b a 表示 (4)0||||||≠++c b a 表示 【拓展训练】8、若甲数为,甲数是乙数的3倍,则乙数为( )A )x 3B )3+xC )x31D )3-x9、下列含有字母的式子中,书写正确的是( )A )a b2 B )5a ×b C ))()2(b a y x +⨯÷ D )x31110、2004年春节期间,武穴市石佛寺镇张岭上村发生了禽流感,温总理闻迅后,立即于2004年2月1日赶往武穴疫区现场指导工作,以疫区张岭上村为基点,周围1.5公里以内(包括1.5公里)的鸡全部就地销毁,若平均每平方公里有万只鸡,平均每只鸡补贴b 元钱,请你帮忙计算一下,中央财政总共要向武穴疫区补贴多少万元钱?11、下图是小欢用火柴棍围成的由6个正六边形组成的花边图案:(1)按上图方式,5个正六边形,需火柴棍_ _根; (2)围100个正六边形,需火柴棍_ __根;(3)如果用表示正六边形的个数,那么围个正六边形需火柴棍 根。

三年级下册数学(1-3单元学案)试题 一课一练 三年级口算

三年级下册数学(1-3单元学案)试题 一课一练 三年级口算

条直线叫做图形的(
)。
(2)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
(3)长方形有( )条对称轴;正方形有( )条对称轴;圆有( )条对称轴。
练习题
1. 在“两面三刀”这四个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字为( )。
2. 汉字“王、品、田”等都是轴对称图形,请在写出三个这样的汉字( ),( ),( )。
一.口算 6 0 0 ÷3= 70+90=
6×120= 630÷9=
60×30= 210÷7=
450÷9= 800×5=
500÷5= 4800÷8=
60× 4 0 = 50×11=
240÷2= 804÷4=
34×20= 90× 8 0 =
240÷4= 4 0 0 ÷8= 二.竖式计算 8 4 7 ÷7=
12
3.2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进位,不进位) (第十三课时) 34×21 21 是( )位数,它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
( ) 先用( )×( )=( )
21
( ) 再用( )×( )=( )
竖式计算
34
× 21
34
34×1 =34 即 34 乘以 1 个一,等于 34 个一 也就是 34
86÷2=
93÷3=
(2)填一填
42
60 ÷ 2 =
240
660
930 ÷ 3 =
69
(3)思维题 一根绳子长 88 米,连续对折 3 次后沿折痕剪开,每段绳子长多少米?
1
1.2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第二课时)
1.知识点讲解
(1)确定商的位置(即确定商的最高位在什么位上);(2)试商;(3)会验算。 例题:876÷4 商的最高位是( )位,商是( )位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学案:2古代两河流域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学案:2古代两河流域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概况。

2.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的统治概况。

3.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和地位。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两河流域:“两河”,是指西亚的与底格里斯河。

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国家建立(1)出现: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为中心的小国。

(2)统一:大约在公元前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以后,两河流域屡遭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乱。

(二)古巴比伦王国3.建立:公元前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在位时,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国家。

4.统治:汉谟拉比实行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的时期。

(三)《汉谟拉比法典》5.内容(1)社会等级: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2)奴隶制度: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

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在欠债时甚至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

6.经济领域:有许多关于、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7.评价(1)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2)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源远流长。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发明的文字为什么被称为“楔形文字”?2.比较埃及象形文字和两河流域楔形文字的异同。

3.《汉谟拉比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哪些社会状况?4.谈谈你对《汉谟拉比法典》的看法。

三、课堂练习1.目前,叙利亚化武问题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

历史上在西亚地区诞生的文明古国发祥地应是()A.印度河、恒河流域B.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C.尼罗河D.爱琴海汉谟拉比头像2.公元前18世纪,幼发拉底河中游一个小国国王(见图)完成了统一事业,实行君主专制制度,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的法典。

卤代烃复习学案及习题(含答案)教学文稿

卤代烃复习学案及习题(含答案)教学文稿

卤代烃复习学案及习题(含答案)卤代烃学案及习题一、知识点梳理、课堂练习、例题详解1.定义和分类.(1).定义: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所生成的化合物.一卤代烃的通式:R—X.(2).分类:①.按分子中卤原子个数分:一卤代烃和多卤代烃.②.按所含卤原子种类分: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③.按烃基种类分:饱和烃和不饱和烃.④.按是否含苯环分:脂肪烃和芳香烃.2.物理通性(1).常温下,卤代烃中除一氯甲烷、氯乙烷、氯乙烯等少数为气体外,其余为液体或固体.(2).互为同系物的卤代烃,如一氯代烷的物理性质变化规律是:随着碳原子数(式量)增加,其熔、沸点和密度也增大.(沸点和熔点大于相应的烃)(3).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除脂肪烃的一氟代物、一氯代物等部分卤代烃外,液态卤代烃的密度一般比水大.密度一般随烃基中碳原子数增加而减小.3.化学性质:与溴乙烷相似.(1).水解反应.(1)溴乙烷的水解反应.实验①大试管中加入5mL溴乙烷.②加入15mL20%NaOH溶液,加热.③.向大试管中加入稀HNO3酸化.④.滴加2DAgNO3溶液.现象:大试管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反应原理:CH3CH2Br +H-OH CH3CH2OH + HBr或:CH3CH2Br +NaOH CH3CH2OH + NaBr[讨论]:①.该反应属于哪一种化学反应类型?取代反应NaOH②.该反应比较缓慢,若既能加快此反应的速率,又能提高乙醇的产量,可采取什么措施?可采取加热和氢氧化钠的方法,其原因是水解反应吸热,NaOH 溶液与HBr 反应,减小HBr 的浓度,所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H 3CH 2OH 的浓度增大. ③.为什么要加入HNO 3酸化溶液?中和过量的NaOH 溶液,防止生成Ag 2O 暗褐色沉淀,防止对Br -的检验产生干扰. (2).溴乙烷的消去反应.实验①.大试管中加入5mL 溴乙烷.②.加入15mL 饱和KOH 乙醇溶液,加热.③.向大试管中加入稀HNO 3酸化.④.滴加2DAgNO 3溶液. 现象:产生气体,大试管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反应原理:CH 3CH 2Br + NaOH CH 2=CH 2 + NaBr + H 2O消去反应: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如H 2O 、HX 等)而生成不饱和(含双键或叁键)化合物的反应,叫消去反应.一般来说,消去反应是发生在两个相邻碳原子上. [讨论]:①. 为什么不用NaOH 水溶液而用醇溶液? 用NaOH 水溶液反应将朝着水解的方向进行. ②.乙醇在反应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乙醇在反应中做溶剂,使溴乙烷充分溶解.③.检验乙烯气体时,为什么要在气体通入KMnO 4酸性溶液前加一个盛有水的试管?起什么作用?除去HBr ,因为HBr 也能使KMnO 4酸性溶液褪色. ④.C(CH 3)3-CH 2Br 能否发生消去反应? 不能.因为相邻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⑤.2-溴丁烷 消去反应的产物有几种?乙醇 CH 3CH CH 2BrCH 3CH3CH == CHCH3 (81%) CH3CH2CH == CH2 (19%)札依采夫规则: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时,消除的氢原子主要来自含氢原子较少的碳原子上.例1下列化合物中,既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又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例2下列关于氟氯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氟氯烃是一类含氟和氯得卤代烃B.氟氯烃化学性质稳定,有毒C.氟氯烃大多数无色,无臭,无毒D.在平流层,氟氯烃在紫外线照射下,分解产生氯原子可引发损耗O3的循环反应例3有关溴乙烷的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A.溴乙烷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B.在溴乙烷中滴入硝酸银,立即析出浅黄色沉淀C.溴乙烷跟KOH的醇溶液反应生成乙醇D.溴乙烷通常是由溴跟乙烷直接反应来制取的4.制法.(1).烷烃和芳香烃的卤代反应.(2).不饱和烃加成.5.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欲将溴乙烷转化为二溴乙烷,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补充知识]:1.卤代烃的同分异构体.(1).一卤代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①.等效氢问题(对称轴).正丁烷分子中的对称:1CH32CH23CH24CH3,异丁烷分子中的对称:(1CH3)22CH3CH3,②.C4H9Cl分子中存在着“碳链异构”和“官能团位置异构”两种异构类型.(2).二卤代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C 3H6Cl2的各种同分异构体:一卤定位,一卤转位(3).多卤代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等效思想)二氯代苯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四氯代苯也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即苯环上的二氯与四氢等效,可进行思维转换.2.卤代烃的某些物理性质解释.(1).比相应烷烃沸点高.C2H6和C2H5Br,由于①分子量C2H5Br > C2H6,②C2H5Br的极性比C2H6大,导致C2H5Br分子间作用力增大,沸点升高.(2).随C原子个数递增,饱和一元卤代烷密度减小,如ρ(CH3Cl) > ρ(C2H5Cl) > ρ(CH3CH2CH2Cl).原因是C原子数增多,Cl%减小.(3).随C原子数增多,饱和一氯代烷沸点升高,是因为分子量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沸点升高.(4).相同碳原子数的一氯代烷支链越多沸点越低,可理解为支链越多,分子的直径越大,分子间距增大,分子间作用力下降,沸点越低.例4分子式为C4H9Cl的同分异构体有()A.1种B.2种 C.3种D.4种解析:首先写出碳链的异构,在每一种碳链的基础下再把氯原子取代上去看共有几种同分异构体。

人物描写一组-两茎灯草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学案+课堂练习

人物描写一组-两茎灯草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学案+课堂练习

13.人物描写一组-两茎灯草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学案+课堂练习人物描写一组-两茎灯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主要依据单元目标和课后题设计)一、日积月累(一)重点字词:1.应会读字:侄痰2、趣味识字:痰,结合情景识字,人咳嗽了,就生病,容易吐痰。

3、易读错字:监(易读成一声)茎(易读成四声)揩(易读成jiē)4.多音字:监【jiàn】国子监guózǐjiàn; [ jiān] :监考5应会写字:监侄郎写正确:易写错字:“郎、监”“郎”:右边是双耳旁;“监”前两笔左短右长。

写美观:指导书写的字:监、郎②指导要点:“郎”注意右边是个右耳旁,左边不要漏下一点,左宽又窄,美观大方;“监”前两笔左短右长。

6.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哥子、郎中、医家、诸亲六眷、登时、穿梭、插口、故此、一茎灯草、纪念这是一篇古代的白话文,有些说法和我们现在不太一样。

比如,(师说意思,学生说词语,课件出示):文中称男孩子为(哥子)称中医的医生为(郎中),又叫(医家)所有的亲戚,叫(诸亲六眷)立即、马上叫(登时)来回跑叫(穿梭)插嘴叫(插口)因此、所以叫(故此)一根灯芯叫(一茎灯草)牵挂、惦记叫(纪念)(二)重点读的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流畅地读出描写严监生的语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品味严监生的人物形象。

二、理解运用(一)共性目标1.练习概括主要内容(1)课文主要内容:这个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2)概括方法:(抓住严监生的动作神态,其他人物的语言,了解故事情节,概括文章内容。

)2.体会整篇文章的表达顺序(1)文章结构:作者用讽刺的手法描写了封建社会读书人对功名的追求,以及他们的生活状况。

再现了有钱人严监生极为吝啬的人物形象。

(2)体会方法:(通过读文体会艺术夸张的描写方法,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动作神态的句子,入情入境地阅读,边读边想象他临死前的样子,并根据他的动作、神态去猜想严监生的内心活动。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课堂练习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课堂练习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课堂练习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学生能够巩固文章中的文字的认读,能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老师也可根据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是三点:(1)让学生认识并可以正确读出文章中的生字、生词;(2)让学生将所学的语言知识应用到真实的语境中,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教学的动态、有趣和互动性。

3.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主要是两个方面:(1)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需要老师采取适当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2)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需要老师引导和纠正,使学生逐渐更加标准和准确地使用语言。

4.教学设计第一部分:认字练习在教学设计中,认字练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教学的前期,教师要进行生字、生词的认读训练。

让学生读出文章中的生字、生词,然后根据所学的知识规律进行认读,说出正确读音和意思。

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快速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第二部分:完形填空完形填空是教学设计的主要部分之一,它能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容,从而更加深入地领会所学知识。

在这部分的练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前面所练习的生字、生词进行填空,同时要求学生在填空时,能够选取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准确地表达文章所述的意思。

第三部分:听写听写是一种传统的语言练习方式,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设置不同难度的听写内容。

例如,先让学生听写生字、生词,再根据所需巩固的知识进行听写测试。

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快速掌握所学知识,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听写能力,提升整体语言水平。

第四部分:作文练习在作文练习中,教师可以根据所学知识的不同,设计不同主题的作文练习。

例如,可以让学生写一篇自我介绍,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我描述;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设计一篇短文,反映自己所喜爱的动物。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10宇宙生命之谜》三习学案(课前预习、课堂练习、课后复习)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10宇宙生命之谜》三习学案(课前预习、课堂练习、课后复习)
长清区实验小学平安校区“三习”学案
课题:10宇宙生命之谜执笔人:张玉莲_年级_班姓名:___


1.我能将下列词语读正确,并给加点字注音。
பைடு நூலகம்蟠桃盛会沧海一粟 分析 辐射 轨道 土壤 陨石
2.我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了下列词语的意思。
沧海一粟:
厌氧菌:
陨石:
抵御:
3.搜集有关宇宙生命之谜的资料。


尚:①尊崇;注重②风气习惯③还
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具有生命的星球。()
9.你认为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说说自己的理由。
4.作者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讲了哪些内容?
5.本文按照这样的顺序来介绍:提出问题------。
6.天体存在生命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7.为了了解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你在阅读时是怎么做的?


8.读句子,将带点字的正确意思写在括号里。
系:①系统,有连属关系的②联结;拴③牵挂
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一个极小的部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月17日课堂练习学案
认真阅读下面的一段文言文,请按照提示参考高考题的出题模式拟题并制作好答案:
出题人:
孟尝字伯周,会稽上虞人也。

少修操行,仕郡为户曹史。

上虞有寡妇至孝
..,养姑。

姑年老寿终,夫娣先怀嫌忌,乃诬厌苦供养,加鸩其母,列讼县庭。


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

尝先知枉状,备言之于太守,太守不为理。

尝哀泣外
门,因谢病去,妇竟冤死。

自是郡中连旱二年,祷请
..无所获。

后太守殷丹到官,
访问
..其故,尝诣府具陈寡妇冤诬之事。

因曰:“昔东海孝妇,感天致旱,于公
一言,甘泽时降。

宜戮讼者,以谢冤魂,庶幽枉获申,时雨可期。

”丹从之,
即刑讼女而祭妇墓,天应澍①雨,谷稼以登。

尝后策孝廉,举茂才,拜徐令。

州郡表其能,迁合浦太守。

郡不产谷实,
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

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
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徙于交阯郡界。

于是行旅
..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

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

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
货流通,称为神明。

以病自上,被征当还,吏民攀车请之。

尝既不得进,乃载乡民船夜遁去。

隐处穷泽,身自耕佣。

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桓帝时,尚书同郡杨乔上书荐曰:“尝安仁弘义,耽乐道德,清行出俗,能干绝群。

前更守宰,移风改政,去珠复还,饥民蒙活。

且南海多珍,财产易积,掌握之内,价盈兼金,而尝单身谢病,躬耕垄次,匿景藏采,不扬华藻。

臣不敢苟私乡曲,窃感禽息②,亡身进贤。

”尝竟不见用,年七十,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孟尝传》)
[注]①澍雨:及时降雨。

②禽息:春秋时秦国大夫,因向秦穆公推荐百里奚未被接受,自杀而死。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虞有寡妇至孝
..养姑至孝:极为孝顺。

B.郡中连旱二年,祷请
..无所获祷请:向神灵祈求。

C.太守殷丹到官,访问
..其故访问:咨询,打听。

D.于是行旅
..不至,人物无资行旅:旅行,游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B.尝哀泣外门,因.谢病去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C.宜戮讼者,以.谢冤魂非挟太山以.超北诲之类也
D.即刑讼女而.祭妇墓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孟尝敢于仗义执言的一组是
①尝先知枉状,备言之于太守②因谢病去,妇竟冤死
③尝诣府具陈寡妇冤诬之事④宜戮讼者,以谢冤魂
⑤庶幽枉获申,时雨可期⑥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尝品性正直。

上虞寡妇婆母寿终后,受小姑诬告冤屈而死,以致郡中大旱。

孟尝代为洗白冤情,最终“天应澍雨”,五谷丰登。

B.孟尝很有才能。

他就任合浦太守,前任宰守贪鄙因而“珠渐迁徙”,盂尝“革易前敝”,“移风改政”,以致“去珠复还,饥民蒙活”。

C.孟尝因他的政绩深受百姓爱戴。

在他将要离任时,当地吏民牵挽着他的车子请求他留下,他只能登上乡民船趁着夜晚偷偷离去。

D.尚书杨乔极为赏识孟尝,认为他不仅品德高尚而且才干绝伦,因而竭力向皇帝举荐。

孟尝竟然拒绝接受任用,最终老死于家中。

翻译:
(1)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趾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

(2)隐处穷泽,身自耕佣。

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学案补充
译文:
孟尝字伯周,是会稽上虞人。

年轻时修养自己的操守品行,在郡里担任户曹史官。

上虞郡有一个寡妇极其孝顺,奉养婆婆。

婆母寿终后,同嫁一夫的妹妹原先就心怀嫌疑猜忌,就诬告(她)是厌倦了供养婆母,把供养婆母当作苦事,因而投毒给她的婆母,在县庭上陈列讼词。

县郡没有仔细调查,于是结束了审案定了她的罪。

孟尝事先了解她冤枉的情形,详细地向太守说明了原委,太守没理会。

孟尝在外门痛哭请求(无济于事),于是借口有病辞职离开,寡妇最终含冤而死。

从此郡中连旱二年,祈祷也无所收获。

后来太守殷丹到任,查访询问这种情形的原委,孟尝到县府详细陈述寡妇被冤诬之事。

孟尝就趁机说:“从前东海孝妇,感动上天致旱,于定国一句话,甘泽顺时而降。

应该处罚那个诬告的人,来向被冤死的亡魂谢罪,希望冤屈得以昭雪,应时的雨水就可以期盼到来。

”殷丹听从了孟尝的建议,就惩处诉讼了那位诬告人的女子并祭典那位寡妇的墓,上天应验下了及时雨,庄稼因此获得丰收。

孟尝后来被策命为孝廉,被推举为茂才,还被授予徐地县令。

州郡上表陈述他的才能,升迁为合浦太守。

郡中不产粮食,而海里出产珠宝,同交址接界,常常互相通商,购买粮食。

原先的官吏们多半是贪婪污浊之人,狡诈邪恶的人滥采珍珠,不知道限度,珠贝于是渐渐都迁徙到交址郡界去了。

因此往来的旅
客不再来了,当地人穷物少,贫穷的人饿死在路上。

孟尝到任后,革除改变先前的敝政,问求百姓疾苦和利益之事。

还不到一年,原来离开的珠贝全都返还(合浦海域),百姓都返回以前的旧业,商货又流通起来,(孟尝)被称誉是神明之人。

后来因病自己上书(告病还乡),被征召回朝廷,当地官吏百姓拉着车子请求他留任。

孟尝不能够前行,就乘着民船在夜晚悄悄离去。

隐居在偏远的湖泽,自己亲自耕种。

邻县的读书人和百姓仰慕他的品德,前来傍着他居住的有一百多家。

桓帝时,同郡尚书杨乔上书推荐(孟尝)说:“孟尝安心于实行仁道,传播道义,爱好道德修炼,清廉的行为超出一般人,才干超绝众人。

先前更换地方官员,改变风俗,改革政事,离去的珠贝又回来,饥饿的百姓依赖它而存活。

况且南海一带盛产珍珠,财产容易积聚,本来都在他的掌握之内,(珍珠)价格高达金价的两倍,可是孟尝独自一人称病辞职,亲自耕种田地,隐匿起自己的才华,不张扬自己的才能。

我不敢偏私自己的同乡,只是私下里被禽息的做法感动,冒死推荐贤人。

“孟尝最终没有被重用,年七十,死于家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虞有寡妇至孝
..养姑至孝:极为孝顺。

B.郡中连旱二年,祷请
..无所获祷请:向神灵祈求。

C.太守殷丹到官,访问
..其故访问:咨询,打听。

D.于是行旅
..不至,人物无资行旅:旅行,游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B.尝哀泣外门,因.谢病去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C.宜戮讼者,以.谢冤魂非挟太山以.超北诲之类也
D.即刑讼女而.祭妇墓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孟尝敢于仗义执言的一组是
①尝先知枉状,备言之于太守②因谢病去,妇竟冤死
③尝诣府具陈寡妇冤诬之事④宜戮讼者,以谢冤魂
⑤庶幽枉获申,时雨可期⑥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尝品性正直。

上虞寡妇婆母寿终后,受小姑诬告冤屈而死,以致郡中大旱。

孟尝代为洗白冤情,最终“天应澍雨”,五谷丰登。

B.孟尝很有才能。

他就任合浦太守,前任宰守贪鄙因而“珠渐迁徙”,盂尝“革易前敝”,“移风改政”,以致“去珠复还,饥民蒙活”。

C.孟尝因他的政绩深受百姓爱戴。

在他将要离任时,当地吏民牵挽着他的车子请求他留下,他只能登上乡民船趁着夜晚偷偷离去。

D.尚书杨乔极为赏识孟尝,认为他不仅品德高尚而且才干绝伦,因而竭力向皇帝举荐。

孟尝竟然拒绝接受任用,最终老死于家中。

翻译:
(1)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趾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

(2)隐处穷泽,身自耕佣。

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