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考试重点章节

合集下载

大学毛概知识点总结前三章

大学毛概知识点总结前三章

大学毛概知识点总结前三章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世界观,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精神是物质的产物。

辩证法是分析世界和认识世界的方法论,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

2.阶级和阶级斗争:阶级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所产生的社会组织形式,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要分为两个基本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3.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是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的方式和经济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建立的社会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劳动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4.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社会历史发展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社会发展的唯物史观和历史唯物论。

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包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等。

第二章:社会主义社会1.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产生是由于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化,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结果。

社会主义社会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制度,还是一个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制度。

2.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包括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社会主义走向共产主义等。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社会主义走向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最终目标。

3.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经济结构: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包括国家控制的社会主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两个部分。

社会主义经济由国家控制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组成,非国有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存在的非国家组织的经济。

4.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相对于资本主义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具有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最终消灭阶级和剥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优势。

第三章:共产主义社会1.共产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最高阶段的社会制度,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社会不再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实现了人的全面自由和全面发展。

毛概重点(含内容)

毛概重点(含内容)

毛概重点(含内容)第一篇:毛概重点(含内容)毛概重点第十章第一节1、贯彻新发展理念(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立足于当前我国的新发展环境、新发展条件,是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厚植发展优势的重大抉择,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

我们要深入理解、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3)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4)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5)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其内涵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全民共享;二是全面共享,三是共建共享,四是渐进共享。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

创新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我们应从整体上把握新发展理念,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2、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只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适应新需求变化,才能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一,推进增长动能转换,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全面提升实体经济。

第二,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由以价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

第三,加大人力资本培育力度,更加注重调动和保护人的积极性。

第四,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优化市场供求结构。

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

毛概各章节考试重点

毛概各章节考试重点

毛概各章节考试重点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P36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二章1、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P48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根本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2)根本途径:理论联系实际(3)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4)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P52(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发展和丰富。

(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3、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以理论形态表现出来的党的思想路线,是由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和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

从理论结构上看,这四个基本要素是互相联系、互相贯通、互相补充的统一整体,但它又不是不分主次的并列关系。

“实事求是”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者相统一的概括,它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原则,正确地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等内容,因而是其它三个基本点的核心,但它并不能代替其他三个基本点。

4、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为什么要继续解放思想?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1)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毛概各章知识点总结复习资料重点

毛概各章知识点总结复习资料重点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两大理论成果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历史进程:L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对后来党的理论发展和事业推进产生了深远影响.2.七大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领导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1.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3.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总结: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四:两大理论的关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的理论成果,他们之间是一脉相乘又与时俱进。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关系: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有着共同的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

五: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六: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将其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主要内容: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江泽民的三个代表),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科学发展观)这三大基本问题展开其主要内容包括: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3: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4: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毛概考试重点总结笔记

毛概考试重点总结笔记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三:新时期进步原因;新时期依赖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五: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1927~1935土地革命时期,形成阶段;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1935抗日战争时期,成熟阶段;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1959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发展阶段;进一步剔除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找出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进行探索;六: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7.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七: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确犯有严重错误,但是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将他所犯错误同毛泽东思想区分开来,有利于我们准确理解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八: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5.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国家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科学内涵;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党的理论政策和各项工作要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党的理论政策和各项工作要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要求;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理论政策和各项工作要坚持从人民利益出发,发挥人民积极性,使他们获得利益;“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前提;发展先进文化是重要思想保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十:科学发展观;形成、背景;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2.我国在新世纪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重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导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注意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战略思想;第一章第四节思想路线和精髓一:实事求是思想的重新确立和发展邓小平贡献;1.“文化大革命”后,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2.在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邓小平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1.一切从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3.实事求是;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四:为什么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所谓理论精髓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又体现最本质的东西;正是由于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经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2.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十六大依赖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五:结合中国革命建设的历史,谈实事求是老师附加;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的思想路线,它包括:1、一切从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3、实事求是;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坚持实事求是有重大的意义: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意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3、它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上,只要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革命和建设就会取得进步和发展;如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分析了中国的国情,坚持了实事求是,才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使得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革命力量发展壮大,在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地分析了当时的国情,坚持了实事求是,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最终使中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而一旦偏离了实施求实思想路线,中国革命和建设就可能受到损失;如在大革命后期,中国共产党没有正确认识中国国情,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导致放弃革命领导权,使得革命受到重大损失;在十年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由于没有认识中国国情,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导致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民经济受损严重;由上可见,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有重大意义,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革命和建设才能取得进步,发展,所以在新时期我们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2.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根本动力是工人和农民;3.领导:帝国主义要将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无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中国无产阶级的强大和革命的彻底性,只有它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4.性质和前途: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3.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1.原因: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为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过条件;帝国主义的间接统治及他们之间的矛盾导致军阀混战,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缝隙;2.内容: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四:新民主主义的三大法宝;1.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包含两个联盟:工农联盟和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强调武装斗争并不意味着忽略其他的斗争形式;3.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为什么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1.新中国成立,标志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2.新民主主义要不断扩大国营经济,同时逐步将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改变为社会主义经济;3.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社会;二: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规律;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规律;3.二战后的国际形式;4.由过渡时期条件决定的经济,政治,思想,干部;5.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三: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四: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经验、教训;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相合作道路;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3.正确分析农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五: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验教训;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六: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一:关于三个主体三个补充;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主张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是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的许可范围内进行自由生产是补充,在流通领域,国家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的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补充,提出了计划指标必须必须切合实际,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的观点,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必须兼顾,直盯计划必须做好物资;财政,信贷平衡的观点;二: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科学内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科学内涵:1把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1.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来看,过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之所以没有搞清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离开生产力抽象谈社会主义,误以为只要不断改变生产关系,提高共有程度就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甚至以季节斗争为刚取代生产力发展,更没认识到社会主义还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2.从中国具体国情看,我过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更加突出,解放发展生产力问题就更重要;3.从时代特征看,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新的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条件下,世界各国都在抓住时机,加快发展,只有突出发展生产力发展在社会主义本质中作用,才能自觉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不断发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并证明社会主义优越性;2突出情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的意义:1社会主义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技水平2 社会主义本质轮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三:为什么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深化的认识,也是党实现其承担历史责任的需要;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打过,能不能解决号发展问题,直接关系到人心向背,事业兴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着,选择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相信它能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1.只有紧紧抓住这个要务,党才能在新世纪新阶段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承担起历史责任,因为不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住过统一和促进世界和平号都要靠发展2.只有把发展作为主题,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不断巩固和加强党的群众基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想前进,通过多待人的努力,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发达的生产力,使人民得到更多实际利益,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3.也只有靠发展才能税负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坚定社会主义和住过前途的信念和信心;总之,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都要靠发展发展是硬道理,硬就硬在这里;第五到第八章比较重点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与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3.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长期性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1.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3.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4.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2.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民族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3.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知道,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四:三步走战略的内容;1.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2.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3.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五:三步走战略的特点;1.坚持了雄心壮志与实事求是的统一;2.把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结合起来,坚持了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统一;3.明确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了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4.提出了战略具有长期性;六:十七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友好又快发展;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七: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1.发展是目的,是改革与稳定的基础;2.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一:对外开放的必要性;1.当今的世界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3.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4.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理论;1.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的生产力的要求,是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2.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3.把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4.提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三:三个有利于思想内容;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四: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辩证关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只有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才能在国际上获得较高的信誉,吸引更多的合作者,才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积极利用外国的投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取得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以加快本国经济的发展,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五:怎样理解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所谓全方位就是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对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所谓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内陆省区的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所谓宽领域,就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扩展到能源、交通的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文化、服务业等;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1.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他们都是经济手段;2.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的两种手段,他们对经济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着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共性:1.从资源配置方式来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2.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3.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4.从经济运行看,法制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4.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依据是: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

毛概各章重点内容

毛概各章重点内容

---------------------------------------------------------------最新资料推荐------------------------------------------------------毛概各章重点内容第一章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

)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1 / 3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新时期进步原因。

新时期依赖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 30 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五: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1921~1927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

毛概知识点章节整理

毛概知识点章节整理

毛概知识点章节整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概念,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

通过研究这些基本原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以及它作为一种具有时代性和发展性的科学理论的特点。

通过研究这些科学内涵,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和理论体系。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以及它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通过研究这些理论基础,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和方法。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的理论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指导作用,以及它对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的阐述和解答。

通过研究这些理论基础,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原则。

第五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相结合的理论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相结合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以及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的阐述和解答。

通过研究这些理论基础,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规律和原则。

第六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世界发展潮流相结合的理论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世界发展潮流相结合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世界发展中的指导作用,以及它对当代世界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的阐述和解答。

通过研究这些理论基础,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当代世界的发展趋势和规律。

第七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相结合的理论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相结合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以及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的阐述和解答。

毛概各章所有重点

毛概各章所有重点

第一章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新时期进步原因。

新时期依赖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五: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1921~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

1927~1935土地革命时期,形成阶段。

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2.1927~1935抗日战争时期,成熟阶段。

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

2020毛概考试重点

2020毛概考试重点

2020毛概考试重点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这是学习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之一。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核心要素包括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

其中,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和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

全民所有制经济是指国家所有制经济,即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它的管理权属于全体人民。

集体所有制经济是指集体经济组织的所有制经济,包括农村集体经济和城市集体经济。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是全民所有制经济,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决定性的。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指以工人阶级为主要成分,建立在工农联盟基础上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这一制度体现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保障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特点,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政治原则。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文化是社会的灵魂,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建设,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的特征,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在中国的具体实践中,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个方面的相互贯通和相互促进,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的发展道路。

在经济建设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强调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保持国家宏观调控的能力。

这一方针是推动中国经济实现快速发展和长期稳定的重要原则。

在政治建设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强调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巩固和发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完善。

这一方针保障了人民的权益,加强了党的领导,维护了国家的稳定和安全。

毛概知识点完整版

毛概知识点完整版

毛概知识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1.李大钊等党的早期领导人,曾经提出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研究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思想2.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这是党的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4.实现马克思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5.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就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6.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第一,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第二,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理论体系关系: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毛泽东思想包括:新民主主义正确思想、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其重要思想成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关系、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坚持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第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第二节毛泽东思想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时代背景: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战争和革命成为时代主题国际环境:冷战两大阵营激烈对抗国内环境:恢复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践基础: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45年党的七大2.毛泽东思想主要内容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反应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客观规律的完备的理论形态,是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战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理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b.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内容:如何开展人民革命战争、应当实行什么样的战略战术、如何巩固国防、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原则:党指挥枪、三大纪律八项注意c.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解放思想,群众路线,独立自主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b.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c.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4.两个错误倾向:一、凡是毛泽东做出的一切决策、指示都必须坚决维护、始终遵循二、借口毛泽东晚年犯了严重错误,全面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及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及指导作用5.《历史决议》指出:毛泽东功远远大于过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毛概知识点章节整理2023

毛概知识点章节整理2023

毛概知识点章节整理2023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背景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3.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历程4.毛泽东思想的意义和影响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2.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理和核心内容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提出和形成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原则和任务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过程和主要阶段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经验和启示四、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巩固1.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点和优势2.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要点和实践经验3.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任务和发展道路4.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探索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理论基础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思路和主要任务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改革措施和经验总结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选择和发展前景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背景和历史进程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经验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意义和发展方向七、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道路选择1.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历史地位2.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奋斗目标3.中国共产党的道路选择和理论创新4.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领导方式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成就和历史贡献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成就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成就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民主法治成就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道路和战略任务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路径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任务和发展目标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重点和关键问题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布局和发展前景十、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和根本目标1.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势背景和内在要求2.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标和原则原则3.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任务和重点领域4.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径选择和实施机制以上就是毛概知识点章节整理,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毛概重点章节知识点整理

毛概重点章节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一节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3、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累了重要的历史经验。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概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理论基础: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时代背景:对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的科学把握历史依据:对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现实依据: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最广大人民共同愿望的科学认识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二节1、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

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开始形成。

③遵义会议以后,走向成熟④1945,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⑤解放战争时期恶化新中国成立以后,继续和发展3、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4、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第三节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时代背景: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历史和现实依据: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反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过程:①1978年,党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由此开创我国历史发展的新时期②1982年,党十二大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③ 1987年,党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构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④ 1992年,党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指出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⑤1997年,党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毛概知识点章节整理2022

毛概知识点章节整理2022

毛概知识点章节整理2022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1.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史观–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和原理–社会实践的观点和方法–实践与意识的关系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经济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政治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文化原理3.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二、社会主义基本理论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特征–社会主义社会的制度和阶级矛盾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和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和战略布局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特征4.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形式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性质和类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发展过程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三、共产主义理论1.共产主义的本质和目标–共产主义的理论基础–共产主义的历史前提和条件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共产主义社会的社会形态–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3.共产主义实现过程的基本阶段–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基本形式–共产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阶段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背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容2.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基本纲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纲领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3.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方针和政策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立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进程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路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布局五、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1.科学社会主义的当代价值–科学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科学社会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2.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特点–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与科技进步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时代发展性3.马克思主义的学科体系与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的构成和特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主要内容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使命和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使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以上是关于毛概知识点的章节整理,希望能为大家对毛概知识的学习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毛概各章所有重点

毛概各章所有重点

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第一,是关系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前途和命运的根本问题。

第二,是党制定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

第三,是党在新世纪探索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强大思想武器。

第四、是党永葆先进性和增强创造性的决定性因素。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一)提出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任务。

(二)《论十大关系》的讲话。

(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

(一)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单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多选)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跨越这个阶段(简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区别:(1)它们的经济基础不同,这是最根本的区别 (2)主要矛盾不同。

(3)根本任务不同。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简答)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社会生产力,去实现许多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

(2)要用相当长的时期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3)当前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也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经历更长的时期。

(多选)我国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3.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长期性三:(简答)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毛概重点章节知识点整理

毛概重点章节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一节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3、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累了重要的历史经验。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概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理论基础: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时代背景:对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的科学把握历史依据:对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现实依据: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最广大人民共同愿望的科学认识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二节1、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

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开始形成。

③遵义会议以后,走向成熟④1945,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⑤解放战争时期恶化新中国成立以后,继续和发展3、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4、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第三节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时代背景: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历史和现实依据: 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反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过程:①1978年,党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由此开创我国历史发展的新时期②1982年,党十二大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③ 1987年,党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构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④ 1992年,党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指出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⑤1997年,党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毛概各章归纳的重点

毛概各章归纳的重点

毛概各章所有重点第一章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新时期进步原因。

新时期依赖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五: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1921~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

1927~1935土地革命时期,形成阶段。

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2.1927~1935抗日战争时期,成熟阶段。

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

毛概重点章节

毛概重点章节

毛概重点章节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1、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依据①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程度还不高,发展还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这是由我国生产力的状况和发展要求决定的。

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因为判断一种所有制形式是否优越,不能抽象地以公有化程度的高低作为标准,而要看它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能否促进生产力发展。

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1、十六大提出的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十六大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进一步提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是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2、公有制经济的实质核心和范围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一种生产关系的理论范畴,其实质和核心是全体社会成员或者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平等。

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有量的优势,更注重质的提高,是质与量的统一。

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些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毛概各章所有重点[分享]

毛概各章所有重点[分享]

第一章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新时期进步原因。

新时期依赖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五: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1921~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

1927~1935土地革命时期,形成阶段。

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2.1927~1935抗日战争时期,成熟阶段。

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概考试重点章节
第一章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1 提出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
2 科学内涵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①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
②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③就是把马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
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
进程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
形成与发展
1.1921~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

1927~1935土地革命时期,形成阶段。

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2.1927~1935抗日战争时期,成熟阶段。

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

3.1945~1959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发展阶段。

进一步剔除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找出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进行探索。

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
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马中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第五节科学发展观形成、背景。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2.我国在新世纪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重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指导意义。

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注意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战略思想。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基本纲领1.政治纲领: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经济纲领:土地归农民所有,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

1.原因: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为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过条件。

帝国主义的间接统治及他们之间的矛盾导致军阀混战,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缝隙。

2.内容: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规律。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规律。

3.二战后的国际形式。

4.由过渡时期条件决定的(经济,政治,思想,干部)。

5.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

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

“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提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科学内涵1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2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意义1把对社会主义的人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2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根本任务1发展才是硬道理2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3代表中国先进发展力的发展要求4科学技术是第一发展力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含义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3.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长期性主要内容。

1.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4.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基本纲领1.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4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三步走战略1.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2.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3.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三个有利于思想内容。

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处理不当就会吃苦头。

怎样正确处理三者的关系1保持三者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