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逐句翻译 路温舒,字长君
关于勤奋读书的小故事
关于勤奋读书的小故事之温舒编蒲形容勤学的典故。
事出《汉书·贾枚邹路传》:“路温舒字长君,巨鹿东里人也。
父为里监门。
使温舒牧羊,温舒取泽中蒲,截以为牒,编用写书。
”晋时的王育也在牧羊时折蒲学书,最后博通经史。
此典的其他形式有“编蒲”、“截蒲”、“削蒲”、“题蒲”、“编简”等。
之负薪读书形容勤学的典故。
事出《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买臣字翁子,吴人也。
家贫,好读书,不置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
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
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
买臣笑曰:\\\'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
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
’”此典一般以“负薪”或“负樵”的形式出现。
有时,此典也用来形容未遇时的贫居生活。
之带经而锄形容生活贫苦依然坚持学习的典故。
语出《汉书·公孙弘、卜式、倪宽传》:“倪宽受业孔安国,尝为弟子都养为弟子们做饭,时行凭作有时还要下地干活,带经而锄,休息辄诵读,其精如此。
”此典常以“带经锄”的形式出现。
之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读书。
语出韩愈《昌黎集·进学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记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钩其玄成语“提要钩玄”出处。
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点上灯来继续白天的学习,恒兀兀以穷年长年累月都这样坚持。
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之十年窗下形容长期闭门苦读的典故。
语出金元间刘祁《归潜志》:“南渡后疆土狭隘,止河南、陕西,故仕进调官,皆不得遽。
人仕或守十余载,号重复累,往往归耕或教小学养生。
故当时有云:\\\'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今日一举成名天下知,十年窗下无人问也。
’”后人便以“十年窗下”、“寒窗十载”、“寒窗之下”、“十载寒窗”、“灯窗十载”等词语来形容长期清贫自守,闭门苦读。
之学富五车形容书多或学识丰富的典故。
语出《庄子·杂篇·天下第三十三》:“惠施多方方术,其书五车,其道舛驳他的学说多差错而杂乱,其言也不中正当。
文言文《尚德缓刑书》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
《尚德缓刑书》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作品介绍】《尚德缓刑书》选自《汉书》卷五一《路温舒传》。
路温舒,字长君,西汉时钜鹿东里(在今河北省平乡县境)人。
他年轻时为监狱小吏,自学律令,当上了狱史。
县里有疑惑不决的事,都向他请教。
郡太守发现他的才能,就用他为决曹史。
西汉昭帝元凤年间(公元前80年至公元前75年),廷尉解光用路温舒为奏曹椽,守廷尉史。
由于出身狱吏,以后又长期从事刑法工作,路温舒对其中的弊端非常清楚,尤其是对汉武帝以来繁琐苛刻的刑法十分不满。
没过几年,汉昭帝去世,昌邑王废黜,汉宣帝即位。
路温舒认为新旧交替之际是改良的机会,于是呈上这份奏章,列数狱吏的奸恶,揭露刑狱的残酷,希望汉宣帝能放宽刑罚,崇尚道德。
出身狱吏的路温舒,敢于彻底揭穿狱吏舞文弄法的卑鄙伎俩,实在难能可贵。
【原文】尚德缓刑书昭帝崩②,昌邑王贺废③,宣帝初即位,路温舒上书,言宜尚德缓刑。
其辞曰:“臣闻齐有无知之祸,而桓公以兴④;晋有骊姬之难,而文公用伯⑤。
近世赵王不终,诸吕作乱,而孝文为太宗⑥。
由是观之,祸乱之作,将以开圣人也。
故桓、文扶微兴坏,尊文、武之业,泽加百姓,功润诸侯,虽不及三王,天下归仁焉。
文帝永思至德,以承天心,崇仁义,省刑罚,通关梁⑦,一远近⑧,敬贤如大宾,爱民如赤子,内恕情之所安而施之於海内⑨,是以囹圄空虚⑩,天下太平。
夫继变化之后,必有异旧之恩,此贤圣所以昭天命也。
“往者,昭帝即世而无嗣,大臣忧戚,焦心合谋,皆以昌邑尊亲,援而立之⑾。
然天不授命,淫乱其心,遂以自亡。
深察祸变之故,乃皇天之所以开至圣也。
故大将军受命武帝,股肱汉国⑿,披肝胆,决大计,黜亡义,立有德,辅天而行,然后宗庙以安,天下咸宁。
臣闻《春秋》正即位⒀,大一统而慎始也⒁。
陛下初登至尊,与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命之统⒂,涤烦文,除民疾,存亡继绝,以应天意。
“臣闻秦有十失,其千尚存,治狱之吏是也。
秦之时,羞文学⒃,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⒄,故盛服先王不用于世⒅,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
路温舒的故事_路温舒编蒲抄书的故事
路温舒的故事_路温舒编蒲抄书的故事路温舒(生卒年不详),字长君,钜鹿人,西汉著名的司法官。
那你知道路温舒的故事吗?路温舒的故事又是怎样的?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路温舒的故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路温舒的故事路温舒家里非常的穷困,一贫如洗。
不说读书连温饱都是个问题,于是他父亲让他帮别人放羊。
路温舒非常的难过,因为他非常的喜欢读书,他不想去放羊,奈何家里实在那不出钱,于是他就接受了这个事实,但是他在放羊的时候并没有放弃读书的机会。
他想向别人借书,可是这样非常的不方便,借的书就不能做读书笔记更不能弄脏弄破,有一天他放羊的时候看见一种非常宽的蒲草,他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
他将从别人那借来的书抄在蒲草上,这样就不用担心弄丢弄坏别人的书了。
于是他就向很多的人结束看,并且把它们全都抄下来。
路温舒在抄书的过程中获得了很多的知识,并且还磨练了他的意志,最后路温舒在自己的努力之下成为了一个非常有学问的人还做了朝廷的大官。
路温舒的故事是一个非常励志正能量的故事,他告诉人们在任何困境中都不能够放弃自己,无论遇到怎样的磨难都要不屈不挠,办法总是比困难多,如果路温舒因为要放羊放弃了读书,那他以后也不会有任何的成就。
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一定要坚持,路温舒在抄书的过程中肯定也有许多想要放弃的时刻,可是因为路温舒之真正的喜欢读书所以才能坚持下来。
我们也一样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无论有再多的辛苦也要坚持。
路温舒编蒲抄书的故事少年时期的路温舒家里其实很穷,父亲不过是当地的一个守门员,没什么钱,但是他非常喜欢学习,没有钱送他去读书,也买不起书让他读,为了填补家用,小小年纪的路温舒不得不替人放羊来赚点钱。
路温舒虽然不得不放羊来赚点钱补贴家用,但是他还是很想读书,而且因为自己没钱买书,只能问人借,但是当时的书很多都是竹简上的,非常不方便,而且厚厚的一竹简也没有多少字,要在放羊的时候读书就很麻烦,有的时候他就在想要是我能够一边放羊一边读书就好了。
《路温舒传》阅读练习
《路温舒传》阅读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路温舒字长君,巨鹿东里人也。
父为里监门,使温舒牧羊,温舒取泽中蒲,截以为牒,编用写书。
稍习善,求为狱小吏,因学律令,转为狱史,县中疑事皆问焉。
太守行县,见而异之,署决曹史。
又受《春秋》,通大义。
举孝廉,为山邑丞,坐法免,复为郡吏。
元凤中,廷尉光以治诏狱,请温舒署奏曹掾,守廷尉史。
会昭帝崩,昌邑王贺废,宣帝初即位,温舒上书,言宜尚德缓刑。
其辞曰:“臣闻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吏是也。
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
故盛服先生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
方今天下赖陛下恩厚,亡金革之危,饥寒之患,父子夫妻戮力安家,然太平未洽者,狱乱之也。
夫狱者,天下之大命也,死者不可复生,绝者不可复属。
《书》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今治狱吏则不然,上下相驱,以刻为明;深者获公名,平者多后患。
故治狱之吏皆欲人死,非憎人也,自安之道在人之死。
是以死人之血流离于市,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辟之计岁以万数,此仁圣之所以伤也。
太平之未洽,凡以此也。
唯陛下除诽谤以招切言,开天下之口,广箴谏之路,扫亡秦之失,尊文武之德,省法制,宽刑罚,以废治狱,则太平之风可兴于世,永履和乐,与天亡极,天下幸甚。
”上善其言,迁广阳私府长。
内史举温舒文学高第,迁右扶风丞。
时,诏书令公卿选可使匈奴者。
温舒上书,愿给厮养,暴骨方外,以尽臣节。
事下度辽将军范明友、太仆杜延年问状,以其言无可取,罢归故官。
久之,迁临淮太守,治有异迹,卒于官。
(选自《汉书·贾邹枚路传》,有删节)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B.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C.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D.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古代男子或女子读书后,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称呼对方的字,表示尊敬。
《汉书·王温舒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汉书·王温舒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汉书·王温舒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汉书·王温舒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汉书·王温舒传》原文及翻译汉书原文:王温舒,阳陵人也。
少时椎埋①为奸。
为吏,以治狱至廷尉史。
督盗贼,杀伤甚多。
稍迁至广平都尉。
择郡中豪敢任吏十余人,以为爪牙,皆把其阴重罪,而纵使督盗贼,快其意所欲得。
此人虽有百罪,弗法,即有避,因其事夷之,亦灭宗。
以其故齐赵之郊盗贼不敢近广平,广平声为道不拾遗。
上闻,迁为河内太守。
素居广平时,皆知河内豪奸之家,及往,九月而至。
令郡具私马五十匹,为驿自河内至长安,部吏如居广平时方略,捕郡中豪猾,相连坐千余家。
上书请,大者至族,小者乃死。
奏行不过二三日,得可事。
论报,至流血十余里。
尽十二月,郡中毋声,毋敢夜行,野无犬吠之盗。
其颇不得,失之旁郡,追求。
会春,温舒顿足叹曰:“嗟乎,令冬月益展一月,卒吾事矣!”其好杀伐行威不爱人如此。
天子闻之,以为能,迁为中尉。
其治复效河内,徒请召猜祸吏与从事。
义纵为内史,惮之,未敢恣治。
及纵死,徙为廷尉。
而尹齐为中尉坐法抵罪,复为中尉。
为人少文,居廷惛惛不辨,至于中尉则心开。
督盗贼,豪恶吏尽复为用。
温舒为人谄,善事有势者,即无势者,视之如奴。
有势家,虽有奸如山,弗犯;无势者,贵戚必侵辱。
舞文巧诋下户之猾,以焄②大豪。
奸猾穷治,大抵尽靡烂狱中,行论无出者。
于是中尉部中中猾以下皆伏,有势者为游声誉,称治。
治数岁,其吏多以权富。
温舒击东越还,议有不中意者,坐小法抵罪免。
是时天子方欲作通天台而未有人,温舒请覆中尉脱卒,得数万人作。
上说,拜为少府。
徙右内史,治如其故,奸邪少禁。
坐法失官。
复为右辅,行中尉,如故操。
岁余,会宛军③发,诏征豪吏,温舒匿其吏华成。
及人有变告温舒受员骑钱,它奸利事,罪至族,自杀。
温舒死,家累千金。
(节选自《汉书·王温舒传》)注:①椎埋:盗墓。
三字经里名人故事
1.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窦燕山,名禹钧,北京幽州人。
古代幽州属于燕国,燕国有山名燕山,故以地名尊称他为窦燕山,就像诗圣杜甫住在京兆少陵,被人称为杜少陵一样。
窦燕山是五代后晋时的人,年轻的时候不学好,做生意欺行霸市、缺斤少两、昧心行事,虽然赚了钱,但直到三十岁还没有子嗣。
有一天夜里,他死去的父亲给他托梦,说:“你心术不正、心德不端,恶名张注天曹,不但无子而且无寿。
你要赶快改过迁善、大积阴德、广行方便,还有可能挽回。
” 窦禹钧醒来以后,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他痛下决心改邪归正。
从前之恶不敢再犯并且广行善事,在家里兴办义学、积德行善克己利人。
一天夜里又梦到他父亲对他说:“尔今阴功浩大,善名张注天曹,后有五子齐登科甲,尔寿至八十九岁”。
他醒来以后,行善更为积极,后来果然生了五个儿子:仪、俨、侃、尔、僖。
窦家教子有方,比如他的家庭之礼都按照古礼进行,家中男不乱入,女不乱出,男耕女织,和睦孝顺,所以才有五子联科。
其中大儿子做到礼部尚书,二儿子做到礼部侍郎,其余三子也都做了官。
侍郎冯道赠诗曰:燕山窦十郎,教子以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以上举的两个例子说明,做父母的教育子女,第一要善于教育,第二要持之以恒。
1.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黄香是东汉江夏人,即三国时期东吴人。
黄香九岁的时候,冬天睡觉前用自己的身体给父母暖被窝,夏天睡觉前用一把小扇子给父母扇枕头。
他对父母能尽孝道,是为人子者的好榜样。
执是执持、不松手的意思,严持孝道,永不放弃,叫做“孝于亲,所当执”。
元代福建延平府的郭居敬,曾将历史上二十四位孝子的感人故事编辑了一本书,就是《二十四孝》,“黄香扇枕”就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2.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赵中令是宋朝的中书令(宰相)赵普,这段话讲的是赵普半部《伦语》治天下的故事。
赵普与赵匡胤是小时候的同学兼朋友,他出身比较艰苦,少年时期没有好好读过书,以后跟随赵匡胤打天下。
宋朝开国后,赵普历任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匡义两朝的宰相,自称半部《论语》帮助赵匡胤打天下,另外半部《论语》帮助赵匡义治理天下。
三字经里名人故事
1.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窦燕山,名禹钧,北京幽州人。
古代幽州属于燕国,燕国有山名燕山,故以地名尊称他为窦燕山,就像诗圣杜甫住在京兆少陵,被人称为杜少陵一样。
窦燕山是五代后晋时的人,年轻的时候不学好,做生意欺行霸市、缺斤少两、昧心行事,虽然赚了钱,但直到三十岁还没有子嗣。
有一天夜里,他死去的父亲给他托梦,说:“你心术不正、心德不端,恶名张注天曹,不但无子而且无寿。
你要赶快改过迁善、大积阴德、广行方便,还有可能挽回。
” 窦禹钧醒来以后,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他痛下决心改邪归正。
从前之恶不敢再犯并且广行善事,在家里兴办义学、积德行善克己利人。
一天夜里又梦到他父亲对他说:“尔今阴功浩大,善名张注天曹,后有五子齐登科甲,尔寿至八十九岁”。
他醒来以后,行善更为积极,后来果然生了五个儿子:仪、俨、侃、尔、僖。
窦家教子有方,比如他的家庭之礼都按照古礼进行,家中男不乱入,女不乱出,男耕女织,和睦孝顺,所以才有五子联科。
其中大儿子做到礼部尚书,二儿子做到礼部侍郎,其余三子也都做了官。
侍郎冯道赠诗曰:燕山窦十郎,教子以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以上举的两个例子说明,做父母的教育子女,第一要善于教育,第二要持之以恒。
1.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黄香是东汉江夏人,即三国时期东吴人。
黄香九岁的时候,冬天睡觉前用自己的身体给父母暖被窝,夏天睡觉前用一把小扇子给父母扇枕头。
他对父母能尽孝道,是为人子者的好榜样。
执是执持、不松手的意思,严持孝道,永不放弃,叫做“孝于亲,所当执”。
元代福建延平府的郭居敬,曾将历史上二十四位孝子的感人故事编辑了一本书,就是二十四孝,“黄香扇枕”就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2.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赵中令是宋朝的中书令宰相赵普,这段话讲的是赵普半部伦语治天下的故事。
赵普与赵匡胤是小时候的同学兼朋友,他出身比较艰苦,少年时期没有好好读过书, 以后跟随赵匡胤打天下。
宋朝开国后,赵普历任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匡义两朝的宰相,自称半部论语帮助赵匡胤打天下,另外半部论语帮助赵匡义治理天下。
读书的成语故事
读书的成语故事导读:书是人们最亲密的好朋友,它教会我们辨别善与恶,指引我们走向光明的道路,在我们迷迭自我的时候,它总能为我们传送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下面是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牛角挂书》篇一隋朝时的李密非常专心向学,分秒不愿浪费,有一次他要去绥山,怕途中耽搁太多时间,出发之前他用蒲草编织鞍子放在牛背上,把要阅读的书挂在牛角上,一边骑牛一边读书,十分专注。
连当时大臣杨素经过,丝毫不觉。
勤学专注之功令人敬佩。
《随月读书》篇二南齐有一读书人叫江泌,他白天要工作,只有晚上有时间读书,但家贫买不起灯,只好利用有月光的夜晚读书。
他每当读到月光西斜时,就搬一张梯子搁在墙脚下,站在梯上读,月光逐渐下坠,他也一级一级升高,一直爬到屋顶。
有时读累了,一不小心从梯上掉下来,他连忙爬起来,连身上的泥土也不拂掉,又爬到梯上,继续读下去。
《韦编三绝》篇三形容刻苦认真读书的典故。
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读《易》,韦编三绝。
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研究得差不多)矣。
’”韦编,是用来串连竹简的熟牛皮;三绝,是断了三次。
此典的其它形式有:“绝编”、“三编绝”、“韦三绝”、“绝韦编”、“三绝韦编”等。
《下帷读书》篇四形容闭门谢客、专心读书学习的典故。
语出《史记·儒林列传·董促舒》:“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
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
”此典的其它形式有:“下帷(帏)”、“下书帷”、“闭户垂帷”、“垂帷闭户”等。
《挟策读书》篇五比喻勤奋读书的典故。
语出《庄子·外篇·骈拇第八》:“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
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
”策,写书的`竹简。
博寒,古代的一种游戏。
后人便以“挟策”、“挟册”、“挟策读书”、“挟策亡羊”、“读书亡羊”表示专心致志地勤奋读书。
王温舒传文言文翻译
王温舒,阳陵人也。
少时椎埋为奸。
为吏,以治狱至廷尉史。
督盗贼,杀伤甚多。
稍迁至广平都尉。
择郡中豪敢任吏十余人,以为爪牙,皆把其阴重罪,而纵使督盗贼,快其意所欲得。
此人虽有百罪,弗法,即有避,因其事夷之,亦灭宗。
以其故齐赵之郊盗贼不敢近广平,广平声为道不拾遗。
上闻,迁为河内太守。
温舒素居广平时,皆知河内豪奸之家,及往,九月而至。
令郡具私马五十匹,为驿自河内至长安,部吏如居广平时方略,捕郡中豪猾,相连坐千余家。
上书请,大者至族,小者乃死。
奏行不过二三日,得可事。
论报,至流血十余里。
尽十二月,郡中毋声,毋敢夜行,野无犬吠之盗。
其颇不得,失之旁郡,追求。
会春,温舒顿足叹曰:嗟乎,令冬月益展一月,卒吾事矣!其好杀伐行威不爱人如此。
天子闻之,以为能,迁为中尉。
其治复效河内,徒请召猜祸吏与从事。
义纵为内史,惮之,未敢恣治。
及纵死,徙为廷尉。
而尹齐为中尉坐法抵罪,复为中尉。
为人少文,居廷惛惛不辨,至于中尉则心开。
督盗贼,豪恶吏尽复为用。
温舒为人谄,善事有势者,即无势者,视之如奴。
有势家,虽有奸如山,弗犯;无势者,贵戚必侵辱。
舞文巧诋下户之猾,以焄大豪。
奸猾穷治,大抵尽靡烂狱中,行论无出者。
于是中尉部中中猾以下皆伏,有势。
《王温舒传》文言文翻译:王温舒,阳陵人。
年轻时曾做盗墓等坏事。
后来成为官吏,因处理案件有功,升至廷尉史。
负责督捕盗贼,杀伤人数众多。
逐渐升任广平都尉。
在郡中挑选了十多个豪放勇敢的官员,作为自己的心腹,掌握他们每个人的隐秘重大罪行,任由他们去督捕盗贼,满足他们的欲望。
这些人虽然有百种罪行,也不加惩治;若是有所回避,就依据他们过去的罪行将其灭族。
正因为如此,齐地和赵地的盗贼不敢接近广平,广平因此有了道不拾遗的好名声。
皇上听说了这件事,升任王温舒为河内太守。
王温舒原本居住在广平,对河内的豪强奸猾之家了如指掌。
上任后,九月份就到了任。
他下令郡府准备五十匹私马,从河内到长安设置了驿站,部署手下官员如广平时一样,逮捕郡中豪强奸猾之人,牵连到一千多家。
《三国志·张温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三国志·张温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三国志·张温传》原文及翻译译文《三国志·张温传》原文及翻译三国志原文:张温,吴郡吴人也。
温少修节揉,客魏奇伟。
权闻之,以问公卿曰:“温当今与谁为比?”大司农刘基曰:“可与全琮为辈。
”太常顾雍曰:“基未详其为人也。
温当今无辈。
”征到延见,文辞占对,观者倾竦,权改容加礼。
罢出,张昭执其手曰:“老夫托意,君宜明之。
”拜议郎、选曹尚书,徙太子太傅,甚见信重。
时年三十二,以辅义中郎将使蜀。
权谓温曰:“卿不宜远出,恐诸葛孔明不知吾所以与曹氏通意,以故屈卿行。
若山越都除,便欲大构于蜀。
行人之义,受命不受辞也。
”温对曰:“臣入无腹心之规,出无专对之用,惧无张老延誉之功,又无子产陈事之效。
然诸葛亮达见计数,必知神虑屈申之宜,加受朝廷天覆之惠,推亮之心,必无疑贰。
”温至蜀,诣阙拜章,蜀甚贵其才。
还,顷之,使入豫章部伍出兵,事业未究。
权既阴衔温称美蜀政,又嫌其声名大盛,众庶炫惑,恐终不为己用,思有以中伤之。
会暨艳事起,遂因此发举。
艳亦吴郡人也,温引致之,以为选曹郎,至尚书。
艳性狷厉,好为清议,见时郎署混浊淆杂,多非其人,欲臧否区别,贤愚异贯。
而怨愤之声积浸润之谮行矣竞言艳及选曹郎徐彪专用私情爱憎不由公理艳彪皆坐自杀温宿与艳彪同意数交书疏闻问往还即罪温权幽之有司,下令曰:“昔令召张温,虚己待之,既至显授,有过旧臣,何图凶丑,专挟异心!呜呼温也,免罪为幸!”将军骆统表理温,权终不纳。
后六年,温病卒。
二弟祗、白,亦有才名,与温俱废。
(节选自《三国志·张温传》)译文:张温,是吴郡吴县人。
张温从小就修养名节操守,容貌奇异伟岸。
孙权听闻他的声名,就询问朝中大臣说:“张温能和当今何人比肩?”大司农刘基说:“可与全琮同等。
”太常顾雍说:“刘基不详细了解张温的为人。
张温当今无人可比。
”(孙权于是)征召(张温)请与相见,(张温)谈吐文雅对答如流,旁观者倾慕震惊,孙权为他改变态度重如礼仪。
传记半文言文翻译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今日所叙,乃一代名臣,辽东豪杰,卫青之传也。
卫青,字仲卿,西汉平阳人,生于汉景帝三年,卒于汉武帝元狩六年。
其父为县吏,母为平阳公主家婢。
青少孤贫,然志存高远,矢志报国。
青年时,家道中落,迫于生计,乃从军边塞。
初,青以骑从为边将李广部下,颇得李广赏识。
后因战功显赫,迁为车骑将军。
武帝即位,青遂被委以重任,屡立战功,威震四海。
元光六年,匈奴入侵,青率军迎敌,大破匈奴于龙城,斩杀敌酋,缴获敌马数万匹。
自此,匈奴不敢再犯边境。
元朔三年,青又率军北击匈奴,直至北海,俘获单于,威震塞北。
元狩四年,青再率大军北伐,追击匈奴至瀚海,斩杀敌酋无数,俘虏匈奴百姓数万。
自此,匈奴远遁,边疆得以安宁。
青之勇猛,非同凡响。
然其治军有方,赏罚分明,深得士卒爱戴。
青尝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吾辈军人,应以国家利益为重,不畏强敌,誓死报国。
”青之言行,深得世人敬佩。
青之德行,亦堪称赞。
青尝曰:“吾为将,当以仁为本,以德服人。
勿以武威压人,而以德化人。
”青之治军,注重教化,使士卒皆知礼义,军纪严明。
青尝曰:“兵者,凶器也。
吾辈军人,当以仁义为本,勿以武力欺人。
”青之仁德,使敌军亦感敬畏。
青之才能,更为世人称道。
青尝曰:“吾为将,当以智谋取胜。
兵者,诡道也。
能知敌之所长,避其所短,方能取胜。
”青之用兵,善于谋略,屡出奇计,克敌制胜。
青之生平,可谓传奇。
然其为人,谦虚谨慎,从不居功自傲。
青尝曰:“吾之成功,非吾一人之力,乃国家之力,百姓之力也。
”青之谦逊,使世人更加敬佩。
青之事迹,流传千古。
后世之人,无不以卫青为楷模。
青之子孙,亦多贤达,代代相传,光耀门楣。
卫青,一代名臣,辽东豪杰,其英勇事迹,永载史册。
后世子孙,当继承其遗志,奋发向前,为国家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南史·郑鲜之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南史·郑鲜之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南史·郑鲜之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南史·郑鲜之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南史·郑鲜之传》原文及翻译南史原文: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
初为桓伟辅国主簿。
宋武帝起义兵,累迁御史中丞。
性刚直,甚得司直之体。
外甥刘毅权重当时,朝野莫不归附,鲜之尽心武帝,独不屈意于毅,毅甚恨焉。
以与毅舅甥,制不相纠,使治书侍御史丘洹奏弹毅辄宥传诏罗道盛。
时新制,长吏以父母疾去官,禁锢三年。
山阴令父疾去职,鲜之因此上议曰:“今省父母之疾而加以罪名,悖义疾理,莫此为大。
谓宜从旧,于义为允。
”从之。
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与帝言,要须帝理屈,然后臵之。
帝有时惭恧变色,感其输情,时人谓为“格佞”。
十二年,武帝北伐。
以为右长史。
及入咸阳,帝遍视阿房、未央故地,凄怆动容。
前至渭滨,帝叹曰:“此地宁复有吕望邪”鲜之曰:“昔叶公好龙而真龙见,燕昭市骨而骏足至。
明公以旰食待士,岂患海内无人”及践阼,迁太常、都官尚书。
时傅亮、谢晦位遇日隆,范泰尝众中让诮鲜之曰:“卿与傅、谢,俱从圣主有功关、洛,卿乃居僚首,今日答飒,去人辽远,何不肖之甚!”鲜之熟视不对。
鲜之为人通率,而隐厚笃实,赡恤亲故。
游行命驾,或不知所适,随御者所之。
尤为武帝所狎。
上曾内殿宴饮,朝贵毕至,唯不召鲜之。
坐定,谓群臣曰:“郑鲜之必当自来。
”俄而外启尚书郑鲜之诣神兽门求启事,帝大笑引入。
景平中,徐、傅当权。
出为豫章太守。
时王弘为江州刺史,窃谓人曰:“郑公德素,先朝所礼,方于前代,钟元常、王景兴之流。
今徐、傅出以为郡,抑当有以。
”元嘉三年,弘入为相,举鲜之为尚书右仆射。
四年卒。
(节选自《南史·郑鲜之传》)译文: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
起初做桓伟的辅国主簿。
宋武帝兴起义兵后,他多次升官,做了御史中丞。
《汉书·夏侯胜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汉书·夏侯胜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汉书·夏侯胜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汉书·夏侯胜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汉书·夏侯胜传》原文及翻译汉书原文:夏侯胜字长公。
少孤,好学,从始昌受《尚书》及《洪范五行传》,说灾异。
善说礼服。
征为博士、光禄大夫。
会昭帝崩,昌邑王嗣立,数出。
胜当乘舆前谏曰:“天久阴而不雨,臣下有谋上者,陛下出欲何之?”王怒,谓胜为妖言,缚以属吏。
吏白大将军霍光,光不举法。
后十余日,光卒与安世白太后,废昌邑王,尊立宣帝。
光以为群臣奏事东宫,太后省政,宜知经术,白令胜用《尚书》授太后。
迁长信少府,赐爵关内侯,以与谋废立,定策安宗庙,益千户。
宣帝初即位,欲褒先帝,于是群臣大议廷中,皆曰:“宣如诏书。
”长信少府夏侯胜独曰:“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或人民相食畜积至今未复。
无德泽于民,不宜为立庙乐。
”公卿共难胜曰:“此诏书也。
”胜曰:“诏书不可用也。
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
议已出口,虽死不悔!”于是丞相义、御史大夫广明劾奏胜非议诏书,毁先帝,不道,及丞相长史黄霸阿纵胜,不举劾,俱下狱。
胜为人质朴守正,简易亡威仪。
尝见,出道上语,上闻而让胜,胜曰:“陛下所言善,臣故扬之。
尧言布于天下,至今见诵。
臣以为可传,故传耳。
”朝廷每有大议,上知胜素直,谓曰:“先生通正言,无惩前事。
”胜复为长信少府,迁太子太傅。
受诏撰《尚书》、《论语说》,赐黄金百斤。
年九十卒官,赐冢茔,葬平陵。
太后赐钱二百万,为胜素服五日,以报师傅之恩,儒者以为荣。
(节选自《汉书•夏侯胜传》,有删节)译文:夏侯胜字长公。
少年丧父,但他很好学,跟随(汉朝鸿儒、经学家夏侯)始昌学习《尚书》和《洪范五行传》,论说灾异(自然灾害或某些异常的自然现象)夏侯胜擅长讲述礼服典制,因此被征召为博士、光禄大夫。
《新唐书·路隋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路隋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新唐书·路隋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新唐书·路隋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新唐书·路隋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原文:路隋,字南式,其先出阳平。
父泌,字安期,通五经,端亮寡言,以孝悌闻。
建中末,为长安尉。
德宗出奉天①,弃妻子奔行在,扈狩梁州,排乱军以出,再中流矢,裂裳濡血。
以策说浑城,召置幕府。
东讨李怀光,奏署副元帅判官。
从珹会盟平凉,为吐蕃所执,死焉。
时隋婴孺,以恩授八品官。
逮长,知父执吐蕃,日夜号泣,坐必西向,不食肉。
母告以貌类泌者,终身不引镜。
贞元末,吐蕃请和,隋三上疏宜许,不报。
举明经,授润州参军事。
李锜欲困辱之,使知市事,隋怡然坐肆,不为屈。
韦夏卿高其节,辟置东都幕府。
元和中,吐蕃款塞,隋五上疏请修好,冀得泌还,诏可。
遗祠部郎中徐复报聘,而泌以丧至,帝愍恻,赠绛州刺史,官为治丧。
服除,擢隋左补阙、史馆修撰,以鲠亮称。
穆宗立,与韦处厚并擢侍讲学士,再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每除制出,以金币来谢者,隋却之曰:“公事而当私贶邪?”文宗嗣位,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
初,韩愈撰《顺宗实录》,书禁中事为切直,宦竖不喜,訾其非实,帝诏隋刊正。
隋建言:“卫尉卿周居巢、谏议大夫王彦威、给事中李固言、史官苏景胤皆上言改修非是。
夫史册者,褒劝所在,匹夫美恶尚不可诬,况人君乎?议者至引隽不疑,第五伦为比,以蔽聪明。
臣宗闵、臣僧孺谓史官李汉、蒋系皆愈之婿,不可参撰,俾臣得下笔。
臣谓不然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虽汉等以嫌无害公谊请条示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
”有诏擿贞元、永贞间数事为失实,余不复改,汉等亦不罢。
进门下侍郎,弘文馆大学士。
久之,辞疾,不听,册拜太子太师。
明年病卒,年六十。
(节选自《新唐书•路隋传》)译文:路隋,字南式,他的祖先出自阳平。
父亲名叫沁,字安期,通晓五经,为人端正诚实少言,凭守孝悌闻名于世。
《南史·傅岐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南史·傅岐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南史·傅岐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南史·傅岐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南史·傅岐传》原文及翻译南史原文:傅岐,字景平,仕梁,起家南康王左常侍,后兼尚书金部郎。
母忧去职,居丧尽礼,服阕后疾废久之,复除始新令。
县人有因相殴而死,死家诉郡,郡录其仇人,考掠备至,终不引咎。
郡乃移狱于始新,岐即令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
法当偿死,会冬节至,岐乃放其还家。
狱曹掾固争曰:“古者有此,今不可行。
”岐曰:“其若负信,县令当坐。
”竟如期而反。
太守深相叹异,遽以状闻。
岐后去县人无老少皆出境拜送,号哭闻数十里。
至都,除廷尉正,入兼中书通事舍人,累迁安西中记室,兼舍人如故。
岐美容止,博涉能占对。
大同中与魏和亲,其使岁中再至,常遣岐接对焉。
太清元年,累迁太仆、司农卿、舍人如故。
岐在禁省十余年,参与机事,亚于朱异。
此年冬,贞阳侯萧明伐彭城,兵败,囚于魏。
三年,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
左卫朱异曰:“边境且得静寇息人,于事为便。
”议者并然之。
岐独曰:“魏(高澄)既新得志,何事须和?必是设间,故令贞阳侯遣使,令侯景[注]自疑,当以贞阳侯易景,景意不安,必图祸乱。
若许通好,政是堕其计中。
且彭城去岁丧师,涡阳复新败退,今使就和,益示国家之弱。
和不可许。
”异等固执,帝遂从之。
及遣使,景果有此疑,遂举兵入寇,请诛朱异。
二月,侯景于阙前通表,乞割江右四州安置部下,当解围还镇。
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
求遣召宣城王出送。
岐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
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
及与景盟讫,城中文武喜跃,冀得解围。
岐独言于众曰:“贼举兵为逆,岂有求和?”及景背盟,莫不叹服。
寻有诏,以岐勤劳,封南丰县侯。
固辞不受。
宫城失守,岐带疾出围,卒于宅。
(选自《南史•傅岐传》)[注]侯景: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人物,太清二年,发动了侯景之乱。
三字经里的故事解析
三字经里的故事解析三字经里的故事解析夕孟母,则伶楚。
子不学,断机楚。
斗宴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惧扬。
这是一个小故事。
里面说了一位母亲,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学到知识,每天都在很努力的编织东西来挣钱让孩子读书。
但是,有一天,孩子说不再读书,母亲听了,马上把编织机拿剪刀把绳子都剪断了,说孩子不学习,自己那么辛苦也没用。
孩子没有办法,只好继续学习。
后来,母亲听邻居说:在宴斗山上有一位隐居的老学者。
他才华出众,教孩子很有一套。
曾经教了五个孩子,到最后个个都成了朝廷命官。
只要把孩子送到去老学者那里教,将来必成大器。
有时母亲把孩子送到了老学者那里,孩子真的一天天聪明起来,母亲再也不用担心孩子的学习了。
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燕山,名钧,北京幽州人。
古代幽州属于燕国,燕国有山名燕山,故以地名尊称他为燕山,就像诗圣杜甫住在京兆少陵,被人称为杜少陵一样。
燕山是五代后晋时的人,年轻的时候不学好,做生意欺行霸市、缺斤少两、昧心行事,虽然赚了钱,但直到三十岁还没有子嗣。
有一天夜里,他死去的父亲给他托梦,说:“你心术不正、心德不端,恶名张注天曹,不但无子而且无寿。
你要赶快改过迁善、大积阴德、广行方便,还有可能挽回。
”钧醒来以后,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他痛下决心改邪归正。
从前之恶不敢再犯并且广行善事,在家里兴办义学、积德行善克己利人。
一天夜里又梦到他父亲对他说:“尔今阴功浩大,善名张注天曹,后有五子齐登科甲,尔寿至八十九岁”。
他醒来以后,行善更为积极,后来果然生了五个儿子:仪、、侃、尔、僖。
家教子有方,比如他的家庭之礼都按照古礼进行,家中男不乱入,女不乱出,男耕女织,和睦孝顺,所以才有五子联科。
其中大儿子做到礼部尚书,二儿子做到礼部侍郎,其余三子也都做了官。
侍郎冯道赠诗曰:燕山十郎,教子以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以上举的两个例子说明,做父母的教育子女,第一要善于教育,第二要持之以恒。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黄香是东汉江夏人,即三国时期东吴人。
【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古代热爱读书的故事
【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古代热爱读书的故事1.牛角挂书《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
以蒲鞯(jiān)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
问所读,曰:‘《项羽传》。
’因与语,奇之。
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
’玄感遂倾心结纳。
”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
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
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
”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
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能比的。
”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
后人遂以“书横牛角”、“角挂经”、“茧栗挂汉书”、“束书牛角”、“书挂(牛)角”、“牛角之悬”来形容勤奋读书。
或以“挂犊之才”、“牛角书生”来指勤奋学习而才思卓捷的书生。
2.负薪读书事出《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买臣字翁子,吴人也。
家贫,好读书,不置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
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
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
买臣笑曰:‘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
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
’”此典一般以“负薪”或“负樵”的形式出现。
有时,此典也用来形容未遇时的贫居生活。
3.带经而锄语出《汉书·公孙弘、卜式、倪宽传》:“(倪宽)受业孔安国,尝为弟子都养(为弟子们做饭),时行凭作(有时还要下地干活),带经而锄,休息辄诵读,其精如此。
”此典常以“带经锄”的形式出现。
形容生活贫苦依然坚持学习的典故。
4.挟策读书语出《庄子·外篇·骈拇第八》:“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
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
”后人便以“挟策”、“挟册”、“挟策读书”、“挟策亡羊”、“读书亡羊”表示专心致志地勤奋读书。
描写读书学习的成语故事
描写读书学习的成语故事描写读书学习的成语故事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
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
下面是关于描写读书学习的成语故事的内容,欢迎阅读!描写读书学习的成语故事成语:凿壁借光西汉时有一位著名的经学家名叫匡衡,关于他凿壁偷光读书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传为佳话。
史书记载,匡衡自小家境贫寒。
白天,他靠砍柴割草,换点粮食度日;晚上,他想读书,可是没有钱买油灯。
他看到邻居家灯火明亮,就在墙上动手凿个洞,引一点微弱的亮光。
每天晚上,他就靠这点儿亮光如饥似渴、专心致志地读起来……后来,为了能读到更多的书,他甚至愿意给一位家中藏书丰富的人做奴仆而不计报酬,目的只有一个--希望读到更多的书。
成语:囊萤映雪《晋书·车胤传》:“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释译:晋朝车胤恭谨勤苦,学习不知疲倦。
学问渊博,通晓许多门知识。
由于家里穷,不能经常弄到油点灯,夏天他就用白绢袋装几十只萤火虫来照亮读书,一直读到天亮。
清张英《渊鉴类涵》卷二0二:“孙康家贫,无油,尝映雪读书”。
《尚友录》卷四:“孙康,晋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
”是说:晋朝人孙康家里穷,无油点灯,曾经在下雪天的夜晚用雪光照着读书。
后用以比喻刻苦勤学。
《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也载此事。
成语:悬梁刺股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温舒字长君,巨鹿东里人也。
父为里监门,使温舒牧羊,温舒取泽中蒲,截以为牒,编用写书。
稍习善,求为狱小吏,因学律令,转为狱史,县中疑事皆问焉。
路温舒,字长君,是巨鹿县束里人。
他的父亲做束里的监门,让路温舒去牧羊,路温舒就采集水中的蒲草,裁成简牍的形状,用绳子编缀起来,在上面写字。
学得稍有长进,就请求做小狱吏,乘机学习律令,升转为狱史,县中每遇到疑难案件,都向他请教。
太守行县,见而异之,署决曹史。
又受《春秋》,通大义。
举孝廉,为山邑丞,坐法免,复为郡吏。
太守巡查各县,见到他认为他很独特,委任他担任决曹史一职。
他又拜师学习《春秋》,略知大意。
被举为孝廉,做山邑县丞,因犯法而被免职,后来又做郡的属吏。
元凤中,廷尉光以治诏狱,请温舒署奏曹掾,守廷尉史。
会昭帝崩,昌邑王贺废,宣帝初即位,温舒上书,言宜尚德缓刑。
元凤年间,廷尉李光审理奉天子诏令而被押的犯人,请路温舒代理奏曹掾,兼行廷尉史之职。
正赶上昭帝去世,昌邑王刘贺(立为天子又马上)被废除,宣帝刚刚即位称帝,路温舒向宣帝上书,建议应该崇尚仁德,减轻刑罚。
其辞曰:“臣闻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吏是也。
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
他是这样说的:“我听说秦朝有十大过失,其中之一现在还存在着,那就是审理刑狱的官吏。
秦统治的时候,轻视文献经典,喜欢武力和勇猛,鄙视仁义之士,尊崇刑狱之官;正言进谏被当做诽谤,指陈过失被看做妖言。
故盛服先生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不受重用,忠诚之心、恳切之言都只能藏在胸中,阿谀奉承之声不绝于耳;虚假的赞颂迷惑了心窍,现实的祸患却视而不见。
这是秦朝丧失天下的原因。
方今天下赖陛下恩厚,亡金革之危,饥寒之患,父子夫妻戮力安家,然太平未洽者,狱乱之也。
夫狱者,天下之大命也,死者不可复生,绝者不可复属。
现在天下之人承蒙您的大恩大德,没有战争的危险,也没有饥寒的苦难,父子夫妻齐心尽力,建设家园,然而还没有真正实现天下太平,这是因为刑狱的破坏。
刑狱是国家治乱的关键,死去的人不可能再活过来,肢体被割断不可能再结合。
《书》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今治狱吏则不然,上下相驱,以刻为明;深者获公名,平者多后患。
《书经》上说,与其杀死无罪的人,宁可失于不合常规。
现在审理刑狱的官吏却不是这样,上下互相驱使,把刻薄当做清明,通过陷入于重罪来博取公正的名誉,而执法公平的却多有后患。
故治狱之吏皆欲人死,非憎人也,自安之道在人之死。
所以审理刑狱的官吏都希望受审讯的人被处死,并不是因为他们憎恨这些人,而是因为他们保全自己的办法在于让这些人去死。
是以死人之血流离于市,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辟之计岁以万数,此仁圣之所以伤也。
因此,被判罪杀死的人,鲜血流淌满市,因罪受刑的人到处都有,每年处以大辟之刑的人数以万计,这是仁圣之政受到损害的原因。
太平之未洽,凡以此也。
唯陛下除诽谤以招切言,开天下之口,广箴谏之路,扫亡秦之失,尊文武之德,省法制,宽刑罚,以废治狱,太平盛世不能实现,问题大概就出在这里。
只要您免除诽谤君主的人的罪责而接受直切的谏言,广开言路,扫除导致秦亡的失误,遵循周文王、周武王的德政,减省法令条文,放宽刑罚,废除刑讯之狱,
则太平之风可兴于世,永履和乐,与天亡极,天下幸甚。
”上善其言,迁广阳私府长。
内史举温舒文学高第,迁右扶风丞。
那么,太平盛世就能来临,永远和平、安乐,与天地共存,天下之人都会感到无限欣慰。
”宣帝很欣赏路温舒的上书,迁升他为广阳私府长。
内史举荐路温舒为文学科的第一等,升为右扶风丞。
时,诏书令公卿选可使匈奴者。
温舒上书,愿给厮养,暴骨方外,以尽臣节。
当时,皇帝下诏书命令公卿大臣推荐可以出使匈奴的人,路温舒上书,请求作为随从人员,随使者出使匈奴,愿意死在匈奴以报效天子。
事下度辽将军范明友、太仆杜延年问状,以其言无可取,罢归故官。
久之,迁临淮太守,治有异迹,卒于官。
皇帝批阅他的上书,转交度辽将军范明友、太仆杜延年询问情况,认为路温舒的进言没有可取之处,就没有让他随行,还担任原来的官职。
很长时间之后,升迁为临淮郡太守,政绩非常出色,死于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