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曼生陶刻装饰的艺术性

合集下载

浅谈“曼生十八学士”的造物艺术及对紫砂艺术发展的影响

浅谈“曼生十八学士”的造物艺术及对紫砂艺术发展的影响

占朴典雅 , 是一种具有高雅气质 和浓厚文化的实用艺术品 。 通 绍如下 : ( 1 ) “ 青山个个 仲头看 , 看我庵中吃公茶 ” ( 彭年紫砂人 常的说法 , 紫砂壶 的创始人是 明代正德——嘉靖 时的龚春( 供 壶 铭 ) 。此 铭 是 切 茶 的 。 ( 2 ) “ 方 山子 , 玉 川子 , 君 子 之 交 淡 如 春) 。“ 余从祖拳石公读 书南 山, 携一童子 名供 春 , 见土人以泥 此 。” ( 碧 山壶馆藏彭年粗砂方壶铭 ) 应《 庄子 ・ 山水: “ 科子之交
茶, 又把抒怀与茶结合起来 。
二、 以“ 曼 生 壶” 为 代 表 的 紫砂 壶 兴 起 的 原 因
自明中I 1 f 起, 文人士大夫们的生命 价值取 向南外转 向内, 由社会政治转向 自我 ,或到 自然 中寻求生命与 自然相融合的
个 体人 生 价 值 , 避开 F I 常 生 活 的琐 碎 细 节 。 这些 文人 十 大 夫 试
( = i ) “ 却月” 。 月满则 亏, 置之座右 , 以我 为 规 。( 四) “ 横 云” 。 此
三、 结 语
壶 曼生 开创 了 文人 字 画与 紫砂 艺 术 相 结 合 的 先 河 ,紫砂
云之腴 , 餐之不 , 列仙之儒 。( 五) “ 百衲” 。勿轻短褐 , 其 中有
物, 倾 之 活 活 。( 六) “ 合欢” 。忿 去 渴 , 眉 寿无 割 。( 七) “ 春 胜” 。
图在一种简淡 、 雅静 的牛活氛 同中去体 悟人 生 , 追求一种以平 淡 、质朴为 内涵的 自然 和谐 的精神境界 ,令身心归于平静安 宁。 其审美意趣也一变而为内敛 、 静穆。 而茶阴寒轻甘 、 清 火敛 气、 饮之能使人平静 、 安定的特性 , 以及点茶改 为冲泡后茶 艺 的简约化 ,使茶 与当时文人士大夫的 命 价值取 向和审美意

陶刻装饰的艺术性

陶刻装饰的艺术性
种 回味无 穷 的艺 术享 受 。 紫砂 泥制 成坯 ,易于 刻划 。 因此紫砂 陶刻 一般 薄刃快 口 之尖 刀刻 划 。视坯之 干湿 ,可 用竹 刀 ,艺 人们 尝试 过 ,然 干
湿程度要恰 到好处 ,砂之粗细也大有讲究 ,难 以把握 ,而紫砂 坯体 ,有平 面 ,而更 多的是弧面 ,刻石印章用平 口钝 刀 ,且印 章体积小 ,印面平整 ,一般以石就刀 ,石转刀不转 ;且体大易 损 ,一般只能 以刀就 坯 ,捻管转刀为紫砂 陶刻最具 特点 、最基 本的刀法 。用捻管转 刀法最适于在紫砂上表现 出微妙 的书画 , 能保持紫砂古朴 、典 雅 、清逸的风格 ;能体现 出紫砂 醇厚 、朴 素 、隽永 的意味 。捻 管转 刀法是 区别于其他材质雕 刻工 具与技 法的 ,是最具紫砂 陶刻特 点的。但仅能继承其规律 、原 则 ,艺 术偏重于创造 ,以主观为主 ,艺术也可 以继承 ,而不 能原原本 本 地照搬 ,徒弟不 能用 师傅的思想观念和对客观世 界的感受 判 断来代替 自己的思想 ,感 受和判断 ,如何进行艺术 表现 ,反映 了不 同作 者的不 同风 格 。提高技 术 的根本 在于 实践 、勤学 苦 练 ,不仅要从师傅那里学 ,还得博采众家之家 ,不 断探 索新 技 术 。基本功来不得半点 虚假 ,没捷径可走 ,只有踏 踏实 实地埋 头苦干 ,勤学苦 练才可取。 艺术 是创 造 性 的 劳 动 。一 代 代 艺 人摸 索 、探 究 而 形 成 的 ,是紫砂 陶刻最佳 的表达方式 ,也是紫砂 陶刻审美 和价值 的 体现 。由于文人 的直 接作 用 ,陶刻艺术形成 了具有 明鲜 的文人 特点的完整 的 自身艺 术体 系 ,她融 中国文学艺术 、中国书画金 石艺术于一体 ,形成 了特 有的艺术形式 ,且具有记事 、寓意 、 言志 、寄情 、简 练 、含 蓄 、变形等浓厚的 “ 文人 味”特 点。 中 国文学 艺术 , 当然 不排斥 对石刻 、木刻等语 言 的借 鉴和 融合

从清代曼生“横云壶”窥见紫砂光货的艺术美

从清代曼生“横云壶”窥见紫砂光货的艺术美

1 紫砂光货“ 横云壶 ” 的造 型艺术
“ 曼生壶 ” 的造 型 设 计 简 洁 、 明快 、 新颖 、 美观, 一 改 过 去 繁 琐、 守 旧、 题 材 狭 窄 的局 面 , 有 着 与 众 不 同 的风 格 。 “ 曼生壶 ” 的 形制有仿古 , 也 有 勇 于创 新 , 造型线 、 面结合 较多 , 形 体 特 点 明 确, 线 角转 折 清 晰有 力 。这 把 曼 生 紫 砂 “ 横云壶 ” , 壶 盖 为 乳钉 钮, 钮侧有一孔对穿 , 溜肩 , 单孔直嘴 , 壶底 设 三 只乳 足 。 “ 横 云
壶, “ 仙家酒 ” 旺。 于是 , 女 子 丰 腴 之 乳 转 代 为壶 , 紫砂“ 横云壶” 以“ 横云” 隐称 , 学 士文 君 , 上手 合 爱 , 自有妙 意融 深 。 这 款紫 砂 “ 横 云壶 ” , 其 形如丰乳写真 , 刻文 “ 此云之腴 , 餐之不癯 。 列 之 之 儒” 显 然 以 张 苍 白度 , 以茶为 “ 仙 家酒” 之喻 。 妙 在“ 泡 泡 润 身” 。 总而 言之 , 陈 曼生 的紫 砂 “ 横 云壶 ” 就 是一 把 情 文 化 壶 , 或 许 是 专 门为 某 女 子 设 计 造 壶 , 以托雅爱之真。 今 人 观 赏 陈曼 生 紫砂 “ 横云壶” , 把 它视 为 爱 情 的 象 征 之 物也 不 过 分 。
简 的 陶刻 、 线条 、 装饰 等细节更让人感 到舒畅。清代 曼生款紫砂“ 横云壶” , 整体 清 新 淡 雅 , 刻 绘 艺 术
更 是 细 腻 而精 致 , 用 于欣 赏与品味 , 实乃 人 生 一大 快 事 。
关 键 词 陈 曼 生 ; 横 云壶 ; 光货 ; 清 代
清 代 陈曼 生 爱 好 诗 文 、 书画 。 擅 长设 计 各 款 紫 砂 壶 , 后世 人称他设计 的壶为 “ 曼生壶 ” 。他 擅 长行 、 草、 篆、 隶 等 各 式 书

清代陈曼生“十八式壶”的陶刻创意

清代陈曼生“十八式壶”的陶刻创意
图 1 曼 生 壶
新 的陶艺家不 多 ,而以清代 陶艺人 陈曼 生为代表的文人雅士
们 能 够汲 取彩 绘 、 书法 、 诗文 、 篆 刻 等 艺 术 的新 鲜 营养 。 并 融 入 紫砂 壶创 作 中 。 才 使 得 紫 砂 陶刻 的 内容 与 内涵 日益 丰 富 、 E t 益 充实 。 陈曼 生 陶刻 的壶 铭 切 壶 、 切茶 、 切情 , 至今 仍 是 紫 砂 界 的 标杆 , 目前 仍 未 有 人 能 超 越 。
1 陈曼生“ 十八式壶” 以俗为雅的陶刻 艺 术
“ 十八式壶 ” 出 自 陈曼 生 之 手 , 他 是 我 国 清 代 著 名 的 金 石 篆刻家 、 书 画家 。 由他 设 计 壶 器 造 型 与 陶 刻 图样 、 杨 彭 年 制 造 的 紫 砂 壶 被 紫 砂 界 的 艺 人们 公认 为 经 典 之 作 。陈 曼 生 制 作 的 紫砂 壶折 射 出 文人 特有 的 审美 情 趣 , 书 法 中 的飘 逸 、 诗 词 里 的 意境、 金 石 的质 朴 以及 绘 画 的空 灵 境 界 等 元 素 , 生 动 地 融 入 陈 曼 生“ 十八式壶 ” 的 陶刻 创 作 中 , 从 而 完 成 紫 砂 壶 从 工 艺 品上 升 到 艺术 珍 品 的 自然转 变 。历 来 对 紫 砂 壶 的 陶 刻 艺 术 进 行 创
或“ 曼生为七芗题 ” 等字都 刻在壶身最为醒 目的地方 。 显得 十
分 大 气 。此 外 , 陈曼 生 不 拘 泥 于 传 统 紫砂 工 艺 陶刻 的作 法 , 他

灵 的愉 悦 感 , 又 可 以融 人 人 的感 受 , 使 生 活 多 了一 种 趣 味 , 这 就是 “ 禅” 的趣 味 。陈 曼 生 “ 十八式壶 ” 多 有 涉 及 禅 学 内容 的壶

浅谈“曼生壶”对紫砂壶造型的影响

浅谈“曼生壶”对紫砂壶造型的影响

佛山陶瓷2012年第7期(第191期)1“曼生壶”的创作“曼生壶”的取材,最大的特点就是多样化、多路数。

“曼生十八式”取材范围广泛,大致有取几何形的如“汲直”、“六方”、“圆珠”等;取自然现象的如“却月”、“饮虹”、“横云”等;取植物形态的如“匏壶”、“葫芦”等;取实用器物的如“钿盒”、“井栏”、“笠形”等;取仿古器(青铜器、陶瓷、玉器等)的如“石铫”、“百衲”、“乳鼎”等。

这些新的款式的出现,一改从前紫砂壶造型因循守旧、无甚新意的局面,使紫砂壶造型向简洁明快、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并且为后人在紫砂壶的造型设计上提供了诸多启迪。

我们姑且可以称之为是“多路思考”。

“多路思考”这个概念属于教育学范畴,但是笔者认为用在紫砂创作上也极为妥帖。

多路思考是指对一个有多种答案的问题,朝着各种可能解决的方向,去扩散性思考该问题各种正确答案的思维。

从不同角度、不同逻辑起点、不同思维程序考察客观事物,形成多方面、多层次、多因素、多变量的整体认识。

多路思考需要涉及各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要综合社会生活经验,这就需要思考的主体在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认真学习、拓宽知识面,要敢于冲破陈规的束缚,进行创造性思维。

陈曼生可谓是自觉地运用“多路思考”进行紫砂创作的典范。

我们或许可以从“曼生石瓢”的来历中学到这样一种方法。

传说,陈曼生在做官之余,经常微服漫游于市井中,喜欢淘选古物加以收藏。

一日,他在街角遇见一个乞丐,前置一石器。

曼生观看此石器许久,只见这件器形状独特,似瓜非瓜,虽显陈旧,却难掩其典雅古朴的面貌。

观看它的底端,竟有“元人邵氏定制瓢器”字样,曼生不禁大喜过望,立马取出纹银二两购买下来。

曼生得了这件东西如获至宝,依这个造型制壶的心情油然而生。

于是以石器为原型绘壶再加上壶盖、壶嘴以配之,起名曰“石瓢”。

并在壶身铭文:“不肥而坚,是以永年”。

这是“石瓢壶”的来历,也是紫砂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我们从中可以学习到陈曼生对于紫砂壶创作的那种持久的热情和善于发现的眼光。

浅谈“曼生壶”对紫砂壶造型的影响

浅谈“曼生壶”对紫砂壶造型的影响
壶 起 石 。 面 , 紫砂 壶造 型 向简 洁明快 、 样化 的方 向发 展 . 使 多 并且 器 为 原 型 绘 壶 再 加 上 壶 盖 、 嘴 以 配 之 , 名 日 “ 瓢 ” “ 是 。 石 的 为 后 人 在 紫 砂 壶 的 造 型 设 计 上 提 供 了诸 多 启 迪 。 我 们 姑 并 在 壶 身 铭 文 :不 肥 而 坚 , 以 永 年 ” 这 是 “ 瓢 壶 ”
达祥瑞 之意 。曼 生创作 “ 瓢壶 ” 可 以看作 是逆 向思 维 石 也
我 们 中华 民 族 有 着 悠 久 的历 史 和 灿 烂 的文 化 ,它 是 的一 个 范 例 ,它 采 用 别 人 不 曾注 意 的 事 物 来 融 人 到 紫 砂 我 们 紫 砂 创 作 的 灵 感 之 源 。 因 此 熟 悉 文 化 典 故 对 于 紫 砂 创作 , 达至独树一帜 、 目一新 的艺术效 果 。 耳
浅谈 “ 生壶 ” 曼 对紫砂壶造 型 的影 响
任 荣芬( 芬 ) 永
( 苏宜兴 江 242 ) 1 2 1

要 : 砂 壶 的 造 型 艺 术 和 装 饰 工 艺 踏 进 了历 史 发 展 的 空 前 繁 荣 紫
时期 。在 “ 花 齐 放 、 陈 出新 ” 百 推 方针 指导 下 . 老 的 紫砂 工艺 呈 现 满 古
园春 色 、 紫 千 红 的景 象 。 万
关键词 : 紫砂 壶 ; 型 ; 生 造 曼
1 “ 生壶 ” 曼 的创 作
“ 生壶 ” 取材 , 大 的特 点就 是 多样 化 、 路数 。 曼 的 最 多

陈曼生 可谓是 自觉地运用 “ 多路 思考 ” 进行 紫砂创作 的典范 。我们或许 可 以从 “ 生石 瓢” 曼 的来 历 中学 到这样 种方法 。传说 , 陈曼生在做 官之余 , 常微服 漫游于市 经

论文人“曼生壶”及陶刻装饰技艺

论文人“曼生壶”及陶刻装饰技艺
第4 6卷 第 5期
2 01 3年 l 0月




4 6 ,
Oc t o b e r , 2 0 1 3
2 3
J i a n g s u C e r a mi c s
论 文人“ 曼 生壶’ ’ 及 陶刻装饰技 艺
黄 强 ( 宜兴 2 1 4 2 2 1 )
谈 紫 砂 陶刻 。 不能不提陈曼生和“ 曼生壶 ” 。 彭 年” 印 章 。这 不 能视 作 陈 鸿 寿 与 杨 彭 年两人 的作品 , 事实上 , 为“ 曼生壶 ” 作铭 的除曼生本 人之外 , 均 是 他 幕 中友 人 如 江 听 香 、 郭 频迦 、 高爽泉 、 查梅史等人。 制 作 者也不是仅杨家三兄妹 , “ 曼生壶 ” 的创作班子 , 实 则 以陈 曼 生
为 领 衔 . 由文 人 、藏 家 和 陶工 共 同参 加 的 紫 砂 壶 艺 术 兴 趣 小
体 ,形 成 了 紫 砂 壶 的装 饰 工 艺 ,增 加 了紫 砂 壶 的艺 术感 染 镌刻技法有两种 : 刻底子和空刻。 刻 底 子 是 先 把 字 画底 稿
力。
组 。 这 种 由文 人 参 与 的紫 砂 制 作 方 式 ,早 在 明 末 时 期 就 已 出 现, 而将紫砂 茗壶与诗 、 书、 画、 印等 艺 术 相 结 合 的 风 气 , 的 确 是 经 陈曼 生 之 手 开 拓 推 广 的 , 这种流风余韵一直影响到今天 。 “ 曼生壶” 是 陈 鸿 寿 在 溧 阳时 倾 心 于 紫 砂 , 公余 闲暇 , 他 构
壶” 。“ 曼生壶 ” 之所 以如 此 享 有 盛 名 , 不 仅 是 因 为 它 出 自名 人 之手 。 诗、 书、 画、 印合 璧 , 蕴 含 着 深 厚 的文 化 底 韵 , 更 在 于 它 将 诸 种艺 术 有 机 地 结 合 在 一 起 ,使 紫 砂 壶 艺 术 达 到 了 炉 火 纯 青

陶刻装饰的艺术性

陶刻装饰的艺术性
浓郁的生活睛趣, 丰富的美感享受令 旷神怡 , 乐趣无穷。 陶刻并不难 , 难在使之达到一定的艺术高度。陶刻风格追求文
意识制约的, 它有特定的工艺技术 , 如陶艺 , 它是通过泥料加工, 造 型制作 , 干燥烧成才能形成一件完整的作品。可以说, 技术是基础 ,
是保证 , 但是单纯的技术形不成工艺品, 它只有实用价值 , 工艺品主
雅和情趣, 并通过诗 、 书、 画的装饰来提升紫砂壶的文化品位和艺术 含量 , 具有高超的技巧才能使创作达到一定的高度 ,才能使作品巧
夺天丁 , 妙超 自然。 同时也达到了壶与书画美的高度统一。 作为艺术 创作者 , 我们必须要有高超 的技巧, 因为技巧是实现艺术美的必然
条件, 也是影响艺术 自然美的重要因素。 从事陶刻艺术 , 要求从业者 要具有深厚而全面的艺术修养 , 篆刻、 绘画、 雕塑、 诗词等等 , 这些因 素对陶刻艺术的创作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技巧虽然重要 , 但也不
20 l
陶刻装饰 的艺术性
周 君 法
( 江 苏 宜兴 , 2 1 4 2 2 1 )
摘 要: 一件 陶刻 作 品 太过 注 重对 刀功 的要 求 , 陶刻 家应 3通过 " - 刀 的表现 , 体 现 出作 品浑 厚 而有 深度 的 内涵 。 由刀看 书 画 , 思 哲 理, 悟人 性 , 能欣 赏体味到 一件 作品 的真性 , 产 生一种 共鸣 , 感 到一 种 关的感性 满足 。
要在于它有艺术欣赏价值 , 缺乏艺术 的技术美和制作美 , 只能使产
品加工成精确、 细致 、 光洁 、 平整的机械式 的成 品, 没有艺术活力 , 虽 可使人赞不绝 口, 但缺乏一种艺术魅力。 如上文提到的溜冰和体操, 当它和音乐节奏和舞蹈动作结合 , 使人观后感到轻松喻快 , 得到一 种回味无穷的享受 , 则可称之为艺术 。 紫砂泥制成坯, 易于刻画。因此紫砂 陶刻一般由薄刃快 口之尖

《曼生葫芦》,光货的艺术

《曼生葫芦》,光货的艺术
紫砂壶是宜兴特产的一种天然细陶土经过精选、精 炼、精制成型,然后在1000多度的高温中烧成的。型出 于思,技出于精。一件上好的紫砂精品,必然出自一个 富有文化修养,具有艺术内涵,取源于生活,有一定艺 术灵性,基本功扎实,而又有灵巧之手的陶艺家之手。
优秀的作品往往与人心灵相连,表达着人们美好而 炙热的心愿,或寄托着人们真诚的向往。在灿若星辰的 紫砂世界里,真正走进人们心灵的佳作,一定有着其心 照不宣的魅力。“葫芦”是曼声十八式中,较经典的壶 款之一。最早古人将葫芦作为盛藏之用,算得上陶器的 元 祖 。 华 夏 文 明 数 千 年 的 演 绎 中 , 当"葫 芦"遇 到 陈 曼 生,葫芦文化已成体系。曼生以葫芦形意茗壶,在葫芦 壶上铭文:“为惠施,为张苍,去满腹,无湖江”,把 葫芦壶推到了极致。整款壶呈葫芦状,壶流短直而微向 上翘,把成半环形,重心下沉,盖顶设有套环钮装饰。 此壶线条上以圆弧为主,十分流畅。
CERAMICS SCIENCE & ART 101
紫砂陶艺壶是从传统中走出来的,一是用紫砂五色 土为原料,二是用打泥片、镶接成型的手工制作,既有 它的质地美,又有它的装饰美,只不过是在造型中融进 了新的理念,巧妙地联系器物的里外空间,将重功能的 传统紫砂壶,蜕化出具有鲜活生命力且能表现个人情感世 界的纯粹陶艺,显示出混沌而清明、抽象又具象的形体。
紫砂光货是泥料材质、造型工艺和功能实用性三者 的有机结合。只有优良的紫砂泥材质,才能表达特定的 造型语言;只有优雅得体的造型艺术,才能令人啧啧称赞 而爱不释手;只有给人日久天长的使用,才能发现紫砂壶 能与人们的感情进行双向交流。因此,一件高雅的光货 紫砂壶能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给人 们增添无数的乐趣与雅兴。
紫砂专题 PURPLE CLAY

浅谈曼生棋奁壶与陶刻技法

浅谈曼生棋奁壶与陶刻技法

浅谈曼生棋奁壶与陶刻技法作者:吴建平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年第10期摘要:宜兴是我国的陶都,出产的紫砂茶具其特点就是:质地中见高雅。

它凝聚着中华文化,享有:“世间茶具堪为首”的美誉。

紫砂壶的工艺样式繁多,可谓“方非一式,圆不一相”。

紫砂陶刻艺术伴随着紫砂造型艺术发展,融合多种传统文化为一体推动了紫砂陶刻艺术的发展和紫砂陶的辉煌。

关键词:紫砂;陶刻;艺术装饰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9-0034-01、紫砂陶刻语言的形成是随紫砂陶的历史,一代代艺人摸索、探究而形成的,是紫砂陶刻最佳的表达方式,也是紫砂陶刻审美和价值的体现。

当然不排斥对石刻、木刻等语言的借鉴和融合,石必须操持紫砂陶刻语言单纯度,为为我所用,这才是紫砂陶刻之大道国和生命力所在。

紫砂陶刻艺术是伴随着紫砂造型艺术发展而发展的,它融合书画、诗词、金石、文赋等多种传统文化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要求陶刻者具有相当的文化及艺术才能,看陶刻者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刀法如何,更要看他所刻作品所表现的文化、修养、韵味、意境、艺术功底等各方面。

陶刻者不是简单的、被动的临摹,而是要表现出与载体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

陶刻装饰俗称“刻字”、“雕刻”,艺人们用锋利的小钢刀在泥胚上雕刻文字和图形,然后装套进窑烧成,它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于壶艺之中,是紫砂装饰的主要手段。

棋奁,亦作『棊奁』,即盛棋子的盒子。

棋奁壶乃是曼生十八式中的经典作品之一。

此壶造型简练至极,形制典雅,质朴无华,这是作者把情感注入形体之中,使紫砂材质和色彩得到充分的表现。

挺括而丰富的壶身表面,沉稳而含蓄的色彩,造型的表现力。

使用起来极其顺手方便,韵味无穷。

壶身铭刻:石可袖,亦可漱:云生满瓢,咽者寿。

平和简静,遒丽天成,轻重互补、虚实相生、此呼彼应,上俯下承,构成大巧若拙之活的动卷。

“石可袖”石可藏于袖笼之中。

苏东坡《蓬莱弹子涡石》:“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

浅析紫砂曼生壶

浅析紫砂曼生壶

浅析紫砂曼生壶作者:张岳龙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第10期摘要: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的紫砂茶器,在其延续与更新的演进中,已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也体现了永不衰落的人文价值。

本文从紫砂壶的历史源起,着重探讨清代以陈曼生为代表的文人壶的造型、装饰、工艺及文化内涵,以自然材料和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功用性与艺术性的密切联系。

彰显着它永久的艺术魅力,对于传承和发扬蕴涵东方文明的工艺精神和审美理想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紫砂壶;陈曼生;文化内涵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0-0024-01一、前言紫砂壶的制作可追溯至北宋。

北宋早期诗人梅尧臣《宛陵集》第十五卷《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均谟寄茶》中有“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的描写;第三十五卷《答宣城张主簿遗雅山茶次其韵》还有“雪贮双砂罂,诗琢无玉瑕”之句。

这里所说的“紫泥”、“砂罂”都是指的宜兴紫砂。

谪居宜兴的苏轼亦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诗句.因此人们把紫砂提梁壶成为“东坡壶”。

又蔡司《先进录》里记载:孙高士为元末人,名孙道明,号清隐,曾以其居名“且吃茶处”。

明代周高超《阳羡茗壶系》:“壶之土色,自供春而下,及时大彬初年,皆细土淡墨色,上有银沙闪点,迨硇砂和制,谷绉周身,珠粒隐隐,更自夺目。

”陈曼生(1768—1822年),名鸿寿,字子恭,又号老曼、曼寿、曼公,还有夹谷亭长、胥溪渔隐、种榆仙客、种榆道人等别称。

清乾隆、嘉庆年间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乾隆三十三年生,道光二年卒,在世五十五年。

所刻铭文篆隶楷行都有,行楷有法度,八分书尤其简占超逸,篆刻追踪秦汉.兼工花卉、兰竹。

著有《种榆仙馆摹印》、《种榆仙馆印谱》、《种榆仙馆集》、《桑连理馆集》等。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前后,陈曼生在宜兴附近的溧阳县做地方官。

在此期问,他对紫砂茗壶发生兴趣,又结识了宜兴的制壶名手杨彭年、杨宝年、杨凤年兄妹并对杨氏“一门眷属”的制壶技艺给予鼓励与支持。

陈曼生与任淦庭陶刻风格分析----在《怡清和真》系列创作中的应用

陈曼生与任淦庭陶刻风格分析----在《怡清和真》系列创作中的应用

目录1、摘要、关键词 (4)2、Abstract、Keyword (5)3、正文 (7)绪论 (7)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7)第一章紫砂刻绘中的艺术推动 (7)第一节陈曼生文人化的艺术特色 (7)第二节任淦庭“师古不泥古”的艺术风格 (8)第三节紫砂刻绘中意与法的传承 (8)第二章陈曼生与任淦庭刻绘风格对比分析 (9)第一节陶刻装饰技法 (9)第二节陶刻刀法 (11)第三节陶刻构图 (13)第三章两人艺术风格在创作中的应用与影响 (14)第一节“金石墨韵,刀趣刻意”的意象表达 (14)第二节刀法单一性与多样性的结合 (16)第三节“以坯为纸”艺术表达书刻思想传承进行创作 (18)4、附图 (21)5、注释 (21)6、参考文献 (22)7、致谢 (23)8、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展获奖情况 (24)3陈曼生与任淦庭陶刻风格分析----在《怡清和真》系列创作中的应用摘要“西泠八家”之一的陈曼生与“紫砂七老”之一的任淦庭在刻绘领的艺术地位及学术影响有目共睹,他们将文人化的审美趣味和艺术理念贯穿到紫砂壶的刻绘创作中,但前人并未对二者陶刻风格进行过深入的对比分析。

本文将从对比二人刻绘风格入手,探寻中国紫砂刻绘艺术未来的更多可能性。

明清时期茶道兴盛,文人士大夫热衷于此,从而掀起紫砂热潮。

赏壶把玩、刻绘艺术不断发展,催生出一种说法——“壶随字贵,字随壶传”,从中不难看出人们对陶刻艺术的赞颂与欣赏。

民国时期,任淦庭作为紫砂刻绘承上启下、首屈一指的人物,具备独特的刻绘风格,其风格以传统为主,手法多为兼工带写。

而传统紫砂质地淳厚古朴、不媚不俗,与“文人气质”十分贴合。

本人以紫砂为载体进行刻绘,从陶瓷类的大支中撷取一小支作为此次课题研究的对象,天然具备了一种超出地域藩篱的艺术特色。

紫砂壶的开端与“文人气质”相交融,而将诗书画与紫砂相结合最为巧妙的当属“曼生壶”。

在艺术实践中选取系列紫砂壶为创作题材并命名为《怡清和真》系列也是毕业创作想要表达的意境。

论陈曼生对紫砂装饰中书画艺术的贡献

论陈曼生对紫砂装饰中书画艺术的贡献

文人 艺术 家之 一 。其为 浙江 钱塘 人 , 子 恭 , 曼生 , 字 号 为
4 陈 曼 生 在 紫砂 书 画 艺 术 发 展 中 的地 位 及
作 用
以 陈曼 生 为 代 表 的 文 人 书 画 紫砂 壶 艺 术 ,在 中 国紫 砂 壶 艺 术 发 展 历 史 中具 有 相 当重 要 的 地 位 ,起 着 承 上 启
论陈曼生对紫砂装饰 中书画艺术 的贡献
何 光 宏
( 宜兴 242) 1 2 1

要: 清代 中期 的嘉 庆 、 光 年 间 , 批 具 有 很 高 学 识 修 养 的 文 人 参 与进 来 , 紫砂 书 画 道 大 为
艺 术 的发 展 起 到很 好 的促 进 作 用 。 陈曼 生 成 功地 将 绘 画 、 书法 、 词 、 印等 文人 画 内 容 移 诗 刻 植于紫砂器面上 , 开创 了 紫砂 壶 与 文 人绘 画艺 术 全 面 深 入 的 结 合 , 高 了 紫砂 艺 术 的 文 化 提
者 能 投 身 于 紫 砂 书 画艺 术 的 探 索 及 实 践 中 去 。
代风 尚 , 价值连城 的壶器 引起诸 多追随仿作者 。时大彬 其
作 品 的 特 点 为无 绘 画 装 饰 , 素 面 为 主 . 很 少 见 诗 文 刻 以 也
2 紫砂 壶 艺术 的溯 源
紫砂器始烧 于宋代 ,北宋仁宗 时进 士梅尧 臣对 宜兴
中“ 泥” 紫 即指紫砂 , 明 当时 的紫砂 茶壶 已然 成为 某些 说
3 陈曼 生对 紫砂装 饰 中文人 书画艺术 的推 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文人士大 夫赏玩 的风雅之物 。拥 有漫长 制陶史 的宜兴 紫 31陈曼 生个人助推紫砂文人 书画 内容 的广泛化 清 代 中 期 的 嘉 庆 、 光 年 间 , 文 人 士 大 夫 阶 层 的偏 道 在 砂 艺 术 , 诸 史 料 却 并 不 很 多 。 明 人 周 高 起 在 《 羡 茗 壶 见 阳

浅谈“曼生井栏提粱”之陶刻艺术魅力

浅谈“曼生井栏提粱”之陶刻艺术魅力
紫砂装饰要野因壶而制冶,要根据紫砂的材质特色和壶 的造型特点进行设计创作遥再好的书画尧金石作品,都无法 凭借简单的复制就在紫砂器上散发出应有的韵味遥 要让 作品具有陶刻气味,需要在紫砂器上通过书画尧布局尧用刀 等手法共同作用下,产生出陶刻效果遥 因此,在学习和磨练 陶刻技艺的同时,笔者也在紫砂壶的创制上花费了大量的 时间和精力遥
紫砂陶刻是以刀代笔, 将中国传统的书法尧 绘画尧金 石尧 篆刻诸艺术融于一体的艺术遥 笔者在学艺的期间,对 真尧草尧隶尧篆等各种书体勤加练习,品尝汉字书写的无穷 奥秘,以期融汇贯通,灵活运用;对国画中的人物尧山水尧花 鸟等题材在紫砂壶上的应用都细细地揣摩,或工笔,或写 意,感受苍劲袁镌刻刚劲有力袁富 金石味遥
陶刻作为装饰手段,技艺上的纯粹用刀已不是最主要 的行为方式,单纯的刻字刻画,就是本土所谓的刻底子,虽 然有水平高低之分,也只是技艺娴熟与否的区别,是技术 层面的要求,其中绝大多数只在产品上作机械刻画遥 陶刻 中最主要的的是艺术层面的要求,是文学尧绘画尧书法尧金 石浑然一体的结合形式及最恰当的表现手段遥
曼生提梁曰陶刻艺术曰造型曰装饰
1 前言 紫砂陶刻艺术是伴随紫砂壶艺一同发展而成的遥 供
春,这位紫砂陶历史上第一位有记载的人物,就在自己的 供春壶上篆刻着野供春冶二字遥 紫砂陶刻艺术开始于制壶 人在壶的底部或把梢处刻上自己的姓名和年代,其后又逐 渐发展成在壶底书写诗句并落款,随着时代的变化,最后 又将诗文搬上了壶身,直接用于壶的装饰遥 2 浅谈野曼生井栏提梁冶之陶刻艺术魅力
2015 年第 8 期渊第 229 期冤
佛 山 陶 瓷 61
欧为东
渊宜兴 214221冤
野曼生井栏提炼冶壶身刻绘野八子游园冶景象袁庭院之中诸童嬉戏于苍松下袁情态生动袁童趣盎然遥 纹饰刻画细致袁衣褶之处袁 清晰流畅袁颇见匠心遥 另一面刻绘白居易诗句野少年怪我问如何袁何事朝朝醉复歌遥 号作乐天应不错袁忧愁时少乐时多遥 冶字迹古 朴苍劲袁镌刻刚劲有力袁富金石味遥

1“曼生壶”的艺术表现及其影响

1“曼生壶”的艺术表现及其影响

参考阅读一:文献来源:茶叶通讯. 2014,41(2)“曼生壶”的艺术表现及其影响王厅朱海燕(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长沙·410128)摘要:陈鸿寿作为清朝乾嘉时期才华横溢的西泠八家之一,他将诗词铭文书刻在紫砂壶上,既显现美学形态造诣之高深,又展示紫砂壶设计创新之独特,开辟了清朝文人雅士对紫砂壶研究收藏之先河。

关键词:陈鸿寿(曼生);紫砂壶;十八式Research on the art of Chen Mansheng’S purple clay potWANG Ting.ZHU Hai—yan(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Hunan AgriculturalUniversity,Chcmgsha 410128,China)Abstract:In Jiaqing period of Qing Dynasty,Chen Hongshou was tamouse for being one of Xiling Eight Talents.He carved the pots withthe poetry-and words.The pots are valued by the carved letters,as well as the letters live along with the pots.It not only showed theprofound attainments in aesthetics,but also showed the unique innovation of design,opening up the beginning of the study and collection ofthe purple clay pot anlong the celebrities in Qing Dynasty.Key words:Mansheng Chen,Purple clay pot,Eighteen styles1曼生壶的艺术表现“曼生壶”是众人智慧的结晶。

致敬经典刻绘风骨——浅析“曼生提梁壶”的造型和陶刻风格

致敬经典刻绘风骨——浅析“曼生提梁壶”的造型和陶刻风格

致敬经典刻绘风骨——浅析“曼生提梁壶”的造型和陶刻风

徐赟
【期刊名称】《江苏陶瓷》
【年(卷),期】2018(51)3
【摘要】在紫砂壶发展的历史进程里,它以独特的泥料、精湛的手艺、千姿百态的造型、丰富多样的装饰而备受世人青睐,佳作频出,经典不朽。

在紫砂史上,"曼生壶"十分耀眼,它的作用、地位、影响力等,无论在古代还是当下,都是十分巨大且难以逾越的。

"曼生壶"它对紫砂艺术的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同时更将文人紫
砂推向了历史巅峰。

陈曼生,名鸿寿,字子恭,又号老曼、曼寿、曼云,清乾隆、嘉庆、道光年间人,浙江钱塘人。

【总页数】2页(P73,78)
【作者】徐赟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紫砂陶刻与山水画的结合——从“山水提梁壶”谈紫砂陶刻的艺术内涵 [J], 徐

2.吴经蕴禅意一壶得真趣——浅析紫砂“陶刻吴经提梁壶”的文化蕴意 [J], 徐赟
3.紫砂装饰的一朵奇葩——陶刻——钱一清的陶刻风格 [J], 鲍敏霞
4.浅析曼生陶刻装饰的艺术性 [J], 卢宁刚
5.浅谈紫砂“陶刻百子壶”的造型与陶刻艺术 [J], 徐群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曼生壶题铭中,我们应该学会的紫砂刻绘鉴赏精华之所在

从曼生壶题铭中,我们应该学会的紫砂刻绘鉴赏精华之所在

从曼生壶题铭中,我们应该学会的紫砂刻绘鉴赏精华之所在香液袭,玉露汲,雨前采箬为笠。

看到这些紫砂壶中的铭文题咏叫我们不禁想起以壶铭及篆刻融为一体的曼生壶。

说起曼生壶,很多紫砂爱好者耳熟能详,但是陈曼生何许人也?又何为曼生壶?曼生壶的取材是什么?就未必是每个人都了解的了。

陈曼生,名鸿寿,字子恭,又号老曼、曼寿、曼云,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生,道光二年(1822)卒,浙江钱塘人(今杭州)人,能书善画,精于雕琢,以书法篆刻成名,为西泠八家之一,艺名昭显。

著作有《种榆仙馆摹印》《种榆仙馆印谱》等。

约在嘉庆六年(1801)应科举拔贡,后仼溧阳知县,而溧阳与宜兴紧邻,这就引出了文人县令与宜兴紫砂的不解情缘。

嘉庆时期,开始流行文人学士与陶人合作制壶,可以说正是文化与壶品的契合,才有了今天紫砂壶的发扬光大。

嘉庆二十一年(1816),陈曼生在宜兴附近的溧阳为官之时,结识了杨彭年,并对杨氏“一门眷属”的制壶技艺给予鼓励和支持。

因他自己酷嗜砂器,于是在公余之暇,辨别砂质,创制新样,设计多种造型简洁、利于装饰的壶形。

随后,曼生亲自捉刀,以俊逸的刀法,在壶上刻上雄奇古雅的书体和契合茶壶本身意境的题句。

自此,文人壶风大盛,“名士名工,相得益彰”的韵味,将紫砂创作导入另一境界,形象地给予人们视觉上美的享受。

在紫砂历史上便出现了“曼生壶”或“曼生铭,彭年制砂壶”等名词,表面看来,镌刻名士和制壶名工“固属两美”,实际上,名壶以名士铭款而闻名。

虽然写在壸上的诗文书画依壶而流传,但壶随字贵,这就是名垂青史的曼生壶曼生壶的特点是去除繁琐的装饰和陈旧的样式,务求简洁明快。

壶身大量留白,上面刻铭文诗句。

壶型变换多样,简洁流畅,古朴大方。

其能流传至今且对后人制壶产生深远影响的除了其壶型的设计还有其雕刻,自苏东坡等文人雅士开始在紫砂壶上雕刻书法绘画后,紫砂壶就具有了特殊文化内涵,而曼生壶系列因为雕刻数量多,流传广,自成一个系列,所以在紫砂历史上是非常有影响力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