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第2课时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仿真模拟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件(人教版必修一)
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
立
地方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3、郡县制
(1)历史沿革:郡县制起源于春秋;
郡 县
最高行政长官为郡守。 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
皇郡 帝县 直长 接官 任皆 命由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3、郡县制
(1)历史沿革:郡县制起源于春秋; (2)郡县制的作用:
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的有效控制, 加强了中央集权,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 标志。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对比
分封制 与宗法制相联系, 以血缘关系为基 础; 郡县制
基础
按地域划分;
内容
被分封的诸侯王 官员都由皇帝任免调 位世袭,并有封 迁,官位不世袭,官员 地; 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诸侯国的独立性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很强,容易形成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割据势力;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材料一:“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 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 敢用。”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 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材料三:“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 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影响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巩固了秦朝的统一,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多民 族国家。 2、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 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 加强和完善。 3、消极影响:专制统治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 发农民战争,秦朝短命而亡。封建社会末期束 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皇位世袭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1、皇帝制度 表现: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皇位世袭 特征:君主专制(军国大权 掌握在皇帝手中)
高一历史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 第一讲
•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及中 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
史实,了侯的制度,也是巩
固政权的重要措施,实施扩大了周的文化
影响,也使周的政治文化有惊人的稳定性
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 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 • 材料二 明朝思想家李贽说:“始皇出世, 李斯相之,天崩地拆,掀翻一个世界,是 圣是魔,未可轻议。” • 材料三 毛泽东说“我是赞成秦始皇的 ”。 “ 秦始皇是厚今薄古的专家 ” 。 “ 秦始皇
• 请回答:
• (1) 你怎样看待秦朝当朝人对秦始皇的评价?
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 密封信件文书时
加盖了印章的泥块) ,上面有上郡、代郡、
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 印证秦朝 ( )
•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获取题干中的
有效信息,由封泥上面有上郡、代郡等郡 名和蓝田等县名,可知当时已实行了郡县 制。 • 【答案】 C
• 三、如何认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
)
•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 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
• 【解析】 秦朝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
太尉,丞相为 “ 百官之长 ” ,辅佐皇帝处 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律 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 帝管理军务。汉初承秦制。 • 【答案】 A
•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
• 材料一 秦朝当朝有人说:“今陛下兴义兵,
• 单元综述
• 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
的产物。从夏朝开始,中国较早进入文明
社会,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也较早走向完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
1.对秦朝的影响:
积极: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巩固国家 统一以及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消极:皇帝的专制权力过大,容易形成暴政, 激化阶级矛盾。
2.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千载犹行秦法政”(毛泽东) ①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 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②其中央与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历代王朝所继 承,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影 响此后2000多年。
【知识梳理一】
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一)统一的政治背景 1.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 ①周王室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②兼并争霸战争不断,大量诸侯国被吞并。 2.战国:大国国君改号称“王”,各国进行政治、 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改革。 3、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实力强大。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
⑴结合材料分析皇帝制度的特点及本质是什么? 特点:①皇权至上②皇位世袭③皇帝独尊 本质:君主专制。
阴历一月古时本来又叫 “政月”,这是因为古代的 皇帝都要在一年的第一个月 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并 决定一年的政事。到了秦朝, 由于秦始皇一月出生,取名 “赢政”,就把“政月”改 为“正月”。“正月”的 “正” 不再读政而读作“征” 了。 而秦始皇的父亲名子楚。 于是把楚地改为“荆”。 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2)经济:分散的自然经济(农耕经济)的发展。 (3)思想(理论):韩非子为首的法家思想 (4)地理:中国地域辽阔 (5)历史根源:秦始皇从春秋战国诸侯割据中总结历史 教训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6)前提: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知识梳理二】(一)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内容
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1、皇帝制度:(特点?) 2 中央:三公九卿制(分工及职能?关系?作用?) 3、地方:郡县制(目的?内容?特点?作用?) 4、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历史必修一每课笔记[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笔记]
历史必修一每课笔记[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笔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1.夏朝的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2、禅让制:是指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3、世袭制:1)开始:禹死后,其子启即位2)含义: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3)方式:商朝: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西周:确立嫡长子继承制4)评价: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
4、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中央——地方中央:国王统率官员治理国家。
设相、卿、士地方:封侯、伯(义务:纳贡、征伐)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地方行政制度)1.周朝的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2、分封制1)、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拱卫王室。
巩固国家统治。
2)、内容:周王授土授民,诸侯尽义务(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诸侯再分封(很大独立性)。
3)、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4)、西周分封制的特点:①分封对象多样:王族、功臣、先代贵族②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③层层分封,带有宗族统治的色彩。
④权利和义务相联系5)、影响:周朝成为强国。
但诸侯有很大的独立性,长远看不利于中央集权。
6)、结果:西周后期,破坏;春秋时期,瓦解;战国——秦朝,废除。
原因:①本身的局限性:诸侯在领地内有相对大的独立性,使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②王权衰弱③根源: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破坏3、宗法制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间继承上的矛盾,保证王权稳定。
巩固国家统治。
2)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内容:嫡长子继承制(核心)规定了相对的大宗、小宗之别4)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既是兄弟,又是君臣5)特点:(1)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小宗具有相对性,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2) .大小宗既是宗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3).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国”与“家”紧密结合6)、作用:加强了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较好地解决了各级贵族在继承上的矛盾)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⑶地方制度:郡县制
①形成过程:春秋时期初设郡县;秦统一后全 面推行。 ② 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
郡 (郡守、郡尉、郡丞)
县(县令、县丞、县尉) 乡里
探究二: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 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 许。” 主张分封制 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 主 甚众,然后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 张 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 郡 县,诸子功臣以功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 县 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制
大地在我脚下 国计掌于手中 哪个再敢多说话 夷平六国是谁 哪个统一称霸 谁人战绩高过孤家 高高在上诸君看吧 朕之江山美好如画 登山踏雾指天笑骂 舍我谁堪夸 秦是始人在此 夺了万世潇洒 顽石刻存汗青 传颂我如何叱咤
“他用武力统一了中国。 中国人口实际上并不比欧洲多 很多,两者的差别在于欧洲总 是分裂成许多小国,而中国则 是一个统一的大国,使西方人 对庞大的中国一直怀有恐惧心 理。” —《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迈克尔· H· 哈特(美)
相同点
不同点
都是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分封制 郡县制
划分原则
传承制度 权力 与中央关系 历史作用
血缘关系
终身世袭 拥有封地和爵位 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 独立性
地域
皇帝任免,有任期 官员只有俸禄,无封地 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有利于巩固统治,但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国 也容易出现割据 家统一
复习成果巩固
第1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第1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 度的确立
返回目录
• 考 (4)作用 点 分 ①宗法制度保障了贵族享受“____________”特权。 世卿世禄 层 ②宗法制度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把“国” 突 破与“家”结合在一起。
③宗法制度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 (5)保障: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工具是________ 周礼 ,即 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
第1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 度的确立
返回目录
• 考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有何影响? 点 分 (1)积极:①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形成中国历 层 突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中国成为当时世界 破大国。
②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 用。 ③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 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影响深远。 (2)消极: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 ,阶级矛盾激化,给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返回目录
• 考 (2)影响 点 分 ①对西周:宗法制确立了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 层 突配与继承制度,保障了贵族的特权;有利于凝聚宗族,防 破止了贵族间权力的争夺,稳定了统治秩序。
②对后世:宗法制影响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日常生 活观念。如修族谱、认祖归宗、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 爱幼等。
第1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 度的确立
返回目录
第1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 度的确立
• 考 点 分 层 突 破
第1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 度的确立
[巧思妙记] 用数字归纳法识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人教版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人教版关于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人教版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2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3、西周的宗法制:○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积极作用:○1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汉承秦制有所变化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中朝决策机构外朝执行机构尚书台中枢机构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高统治机构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
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第1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选择题1.“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解析本题切入点是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依据材料中的“秩宗”“卜、巫、史”“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神权的掌握者”“国家的重要执政官”等信息分析,题干材料体现了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特点。
答案 C2.据《齐鲁晚报》载“十五”期间,山东省西部一些地区出生人口性别比和全省二孩性别比达到1∶20左右。
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从历史角度看,这种观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B.科举制C.近代新式教育的推广D.郡县制解析宗法制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一种政治制度。
在此制度下,人们特别注重家族的血缘传承,普遍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它的现实影响就是重男轻女,从而造成男女比例失调,造成出生人口性别比增高。
B、C、D三项与重男轻女观念无关。
答案 A3.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
A.分封制B.王位继承制度C.君主专制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解析本题易错选C或D,出错的原因是将“封建”理解为“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
材料提到了“周天子”,据此可以判断答案为A。
答案 A4.周初实行分封制,其根本目的是为了()。
A.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B.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C.巩固周王朝统治D.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解析本题属于因果型选择题。
在本题的四个选项中,B项“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只是分封制的目的之一,而A、D两项均与周初分封制的内容不相符合。
第2课 大统一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C. 裁决军事
D. 兼理监察事务
第2课 大统一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5.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
制度,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A. 世代相袭 B. 考试选拔
C. 地主推荐
D. 皇帝任命
第2课 大统一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6. 下列有关秦朝封建专制主义制度
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2课 千秋功过,你我评说:
大统一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明朝思想家李贽:“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 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功绩:①结束长期的战乱纷争
统一中国②建立一套完备的中 央集权制影响中国2000多年③ 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统一的 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过错:①修皇陵建阿房宫滥用
有这么两句成语,叫做“囹圄 成市”、“赭(zhě)衣遮道” (或“赭衣塞(sè)路”),你 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返回
第2课 大统一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秦统一六国
第2课 大统一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一统 (一)、群雄割据
(二)、大一统
1、时间:公元前221年
2、灭六国的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喊赵薇出演去)
第2课 大统一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秦国为什么能统一中国?
1、顺应历史潮流。
郡
地 方 机 构
郡守、郡丞、郡尉 县令(长)、县丞、县尉 三老、啬夫、游徼
里典
县 乡 里
思考:郡县制与分封制有何不同?
划分标准 任免方式 权力大小 作用 血缘 关系 世袭制, 享有高 有封地 度自治
第2课 大统一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3、奠定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基本 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公元前221 至前206年 共15年
秦 朝 世 系
秦始皇 秦二世
嬴
政 前221-前210
嬴胡亥 前21007-前206
思 考 讨 论 2、 秦为什么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1、是不是因为没有分封子弟,当异姓 要推翻嬴姓秦朝时,没有众多的家族或亲 信来勤王?
下页:长城
你见过秦长城吗?
下页:作用2
2、统一文字:
以秦国文字统一全国文字,并命 李斯制定小篆(简化的秦文)
齐
楚
燕
韩
赵
魏
秦
下页:统一货币
3、统一货币
齐 楚 燕 韩 赵 魏 秦
圆形方孔钱
4、统一度(长度)、量(体积)、衡(重量) 的标准,规范车辆、道路的宽度
下页:实行秦律
5、开辟驰道(从咸阳通往各地)
诸侯争霸, 为什么最终 由秦国完成 了国家的统 一呢?
公孙鞅者,卫之庶孙也,好刑名之学。
历史资料:
卫鞅闻是令下,西入秦,因景监求见孝公 。
二十二年,卫鞅击魏,虏魏公子卬。封鞅 为列侯,号商君。
及孝公卒,太子立,宗室多怨鞅,鞅亡, 因以为反,而卒车裂以徇秦国。
二、商鞅变法内容: 1、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废井田、开 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 衡 2、政治改革:废除世卿世禄,奖励军 功、建立二十等爵制;加强集权、普遍 推行县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制定连 坐法 3、文化风俗改革:“燔诗书、明法 令”;改革社会风尚习俗、父子分居、 一夫一妻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 成
课程标准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 的史实,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复习要点及练习人教版必修一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必修Ⅰ复习纲要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要点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形成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开始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
“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
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2、夏商的政治制度(1)夏商的最高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国家大事,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2)夏商时期已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商朝中央设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地方封侯和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1、分封制(1)目的: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内容:①分封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被封诸侯的权利——可以在自己的封疆内实行再分封,在封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3)作用:①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②使周成为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③西周通过分封制,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4)分封制的破坏(春秋战国时期):①原因:a、一些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
)b、西周后期,王权衰弱。
②表现:楚王问鼎、诸侯争霸2、宗法制(1)性质: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一种权力继承制度。
第2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2)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 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形成。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 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 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与完善。
加强了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激 化阶级矛盾,压制思想文化的发展。
课堂总结
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 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 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但一套新制度的确立非短时间能够完成, 巩固新制度还需要时间和实践。秦虽然 建立了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但承袭秦制 的汉代在地方制度的设置上又出现了反 复,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反复?我们 将在下一节课探究。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立志效法古代明君 C.是君主集权的产物 D.体现了专制主义倾向
B
7.与分封制相比,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
特点是
A.皇位世代相传,以稳固“家天下”的基 础 B.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皇帝掌握从中央地方的人事大权
D.为提高威权而神化皇权
B
8. 秦的三公不包括 A.尚书 B. 太尉 C.丞相 D. 御史大夫 9. 秦代的地方机构的序列是 A. 郡-乡-县-里 B. 郡-县-里-乡 C. 县-郡-乡-里 D. 郡-县-乡-里
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皇帝
中央政权 地方政权
广大劳动者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相同: 性质: 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
方行政制度;
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王权的统治
不同点:
时代 与中央 政府的 关系 影响
分封制 奴隶社会
郡县制 封建社会
受封的诸侯具有 中央属下的地方行 极大的独立性, 政机构,郡守和县 令都由皇帝任免 封位世袭 容易形成割据 有利于中央集权 的加强,维护了 势力 国家的统一 划分 与宗法制相联 在国家大一统条件 的依据 系,以血缘关 下实行,按地域划 分 系为基础
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概述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在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历史背景。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封建制度和官僚制度。
1. 封建制度的特点和政治组织在封建制度中,中国政治由君主和贵族统治。
国家被分成若干封地,封地分给贵族,贵族拥有土地,统治着农民。
君主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掌握国家政权。
贵族成为君主的亲信和顾问,参与国家政治决策。
古代中国的政治组织主要包括:君主、国家政府、郡县和农村自治组织。
君主是政治的最高权威,负责制定政策和颁布法律。
国家政府则由君主和贵族参与决策,负责治理国家的各项事务。
郡县是中央政府派驻的地方行政机构,负责管理行政事务。
农村自治组织主要由地方贵族和地方贤达担任,负责管理和维持农村秩序。
2. 官僚制度的特点和政治组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封建制度在秦朝时期逐渐被官僚制度所取代。
官僚制度中的政治权力掌握在官员手中,而不再是贵族和君主。
官僚制度强调官员的选拔和培养,以确保政府的运作能力和廉洁。
古代中国的政治组织主要包括:皇帝、官员和地方行政体系。
皇帝是政治的最高统治者,执掌国家大政,掌握豪华的宫廷和庞大的军队。
官员则负责各级政府的运作,被分为多个等级,逐级晋升。
地方行政体系中的县官负责管理地方事务,确保政策的顺利执行。
二、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1.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君主是对全国最高统治者,国家政权贯彻君主专制制度。
商朝的政治制度与夏朝基本相似,国家以王为最高统治者,同时设立各级贵族来辅助处理国家政务。
周朝的制度变革极大地影响了后世政治制度的发展。
周朝采用了封建制度,将国土分封给王室亲属和功臣贵族,以换取他们的忠诚和支持。
这一政治制度为后来的封建制度奠定了基础。
2. 秦朝的统一和官僚制度的建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将各地分封给中央政府直接控制。
第2课 大统一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27116共21页文档
壮大了秦国 的实力,奠 定了统一的 基础。
第2课 大统一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从公元前230年—公元前
秦 始
221年,秦王嬴政在前世秦
皇
王奠定的基础上,以秋风扫
落叶的气势,先后灭掉韩、
赵、魏、楚、燕、齐六国,
完成统一大业,建立起一个
强大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
秦王朝。
我统一天下
第2课 大统一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子孙是二世,三世…直至
德盖三皇 万世
功过五帝
伏羲、神农、燧人
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第2课 大统一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皇帝制度的确立 甲兵之符 右在皇帝 左在阳陵 秦阳陵虎符 皇帝独尊 :权力高度集中。国家的司法、立法、行政、
军事等大权总揽与皇帝一人之手。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
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 “诏”,印称“玺”。
“制”或
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 另一体现。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 穷。”──《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2、三公九卿
皇帝 第2课 大统一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三公
第2课 大统一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2、争霸战争,大国吞并小国
春秋时期,周王的威望降 低,一些大的诸侯国纷纷起 来争霸,先后出现了“春秋 五霸”。春秋五霸,一说为 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 楚庄王、秦穆公;另一说为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在大 国争霸战争中,许多分散的 小国逐渐被大国吞并。
• 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 ③加强了对广大人民的统治,秦的暴政是其短命
课件高中政治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材料二:“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 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 敢用。” 材料三:“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 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材料四:“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 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 秦始皇本纪》
皇帝的权利: 一、掌权:皇帝总手揽全国政治、 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 二、任免:皇帝任免中央和地方 的主要官职。
(1)皇位终身与世袭
3、皇帝制度 主要特征
(2)皇权至上(核心)
(3) 皇帝独尊
本质:是 君主专制, 即:皇帝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皇 帝 太 尉 奉 常
丞 (虚有其位) 相 郎 中 令 卫 尉 太 仆 廷 尉
军务 百官之首 全国政务
北至长城
西 东 到 陇 人口达2000万 到 东 西 海
南到南海
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一)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
君主专制:指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 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 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 (2)各国的改革 • 李悝变法、吴起改革、申不害变法、齐威 王改革、商鞅变法、胡服骑射
秦 兼 并 六 国
咸阳
秦
(二)、秦统一的背景原因
1、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遭破坏,诸侯争霸; 2、战国时期出现统一的趋势; (1)社会经济的发展; (2)人们渴望统一; (3)兼并战争实现了局部统一; (4)各民族的初步融合; 3、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日益强大; 4、秦王嬴政个人的雄才伟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夏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第2课时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仿真模拟
岳麓版必修1
1.(2014·新课标Ⅰ·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B )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解析]A项说法本身错误,君主专制源于自然经济这一经济基础;C项中的皇权至上与祖先崇拜没有必然联系;D项说法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说明皇帝与其他人存在等级差别,故B 项正确。
2.(2016·郴州)南朝宋裴驷《史记集解》载:“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 A.材料观点前后矛盾
B.反映了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C.体现了皇权的独裁
D.文字材料不足为信
[解析]材料前后所述史实不是一个时代的,不存在矛盾之处,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秦朝以前大家都可以使用的印到了秦朝时变成了天子独用而群臣不敢用的现象,本质上揭示了皇帝制度的特征之一——皇权至上,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决断事务的机制,看不出“独裁”,故C项错误;文字材料虽然不能作为研究历史的唯一标准,但是说成“不足为信”也是片面的,故D项错误。
3.(2016·岳阳)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这样写道: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这种帝国结构尽管偶尔也有失误,却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王朝被推翻时才告终。
这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是导学号 42442005( D )
A.秦王朝延续了两千多年
B.肯定了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C.秦帝国的结构十分完美
D.秦帝国的结构维持了持久的统治
[解析]题干材料中分号之前的部分侧重“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即郡县制这种国家结构取代分封制,分号之后的部分强调“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王朝被推翻时才告终”即强调这种国家结构持续时间长。
秦王朝存在不足二十年,故A项错误;肯定了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没有体现出材料后半部分的意思,以偏概全,故B项错误;作者承认,这种帝国结构尽管偶尔也有失误,并不完美,故C项错误;秦帝国的结构维持了持久的统治,表述完整准确,故D项正确。
4.(2016·宜昌)西周“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裂土封侯)”;秦灭六国,“子孙皆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B )
A.秦灭六国疆域辽阔B.官僚政治逐步确立
C.宗法观念逐渐消亡D.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解析]西周“裂土封侯”,实行分封制,姓氏是贵族政治身份的象征,而到秦朝姓氏的象征意义就开始消失了。
秦朝疆域辽阔与这一变化无关,故A项错误;秦朝地方实行郡县制,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贵族政治,故B项正确;秦朝宗法观念并没有消亡,故C项错误;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与这一变化无关,故D项错误。
5.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铸造传国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被视为国之重器。
自秦以后,在帝王中不断传承和争夺。
在帝王眼中,玉玺的价值主要在于( A )
A.证明皇位正统B.体现皇权独尊
C.保证皇位世袭D.震慑割据篡权
[解析]“受命于天”、“被视为国之重器”,表明秦始皇将自己的权威罩上神的光环,故A项正确;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这真正体现了皇权独尊,而玉玺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象征,故B项错误;“自秦以后,在帝王中不断传承和争夺”,改朝换代时有玉玺也不能保证皇位世袭,故C项错误;“自秦以后,在帝王中不断传承和争夺”,有玉玺也不能防止篡权,故D项错误。
6.“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
”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 B )
A.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
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
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
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
[解析]西周实行分封制,地方贵族世卿世禄,有很大的自主权,形成周王和地方贵族共治局面,称为贵族政治;而秦朝实行皇帝制,地方郡守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命,彻底废除了世卿世禄,加强了中央集权和皇帝专制,这被称之为封建官僚政治。
故B项正确。
西周不是集体统治而是地方贵族和周王共治,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政治体制的变化而非分裂到统一的变化,故C项错误;西周世卿世禄不能理解为地方分权,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