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期末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完整版)《中药学》期末考试复习总结干货

(完整版)《中药学》期末考试复习总结干货

总论概论、起源与发展中 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以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

广义——是研究一切与中药有关知识的一门学科。

中药学狭义——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

基本概念本 草——是我国传统药学和药学著作的统称。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作者不详,成书于东汉末年(约二世纪),作者不详。

载药365种。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学专著,首创药物三品(功用)分类法,奠定了中药学的基础。

本草经集注——作者陶弘景,成书于公元500年前后。

载药730种。

对魏晋以来三百余年间的药学成就进行了全面总结,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开创了以病类药之先河。

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作者苏敬等,成书余唐显庆四年(659年)。

载药844种(新增药物114种)。

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图文并茂的编写方式开创了药学著作的先例。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作者唐慎微,成书于1082年。

载药1558种。

集宋以前本草学之大成,是完整流传的最早的综合性的本草著作。

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成书于1578年。

载药1892种,新增药物374种。

全面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完备了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流传甚广,影响中外。

本草纲目拾遗——作者赵学敏,成书于1765年。

载药921种,新增药物716种。

纠正和补充《本草纲目》的内容。

中华本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编纂,1999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陆续出版。

载药8980种(另载民族药1641种)。

全面总结了中华民族二千年来的药学成就,涵盖了当今中药学的几乎全部内容,被誉为“新的《本草纲目》”。

历代主要本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先后颁布了1953、1963、1977、1985、1990、1995、2000、2005、2010年版共九个版次。

其中,2010年版《中国药典》载药2136种。

《中药学》复习重点

《中药学》复习重点

1. 解表药中可用治水肿的药物有升麻,香薷,浮萍,姜皮2. 解表药中可用可具有生举阳气,治疗气虚下陷,久泻多肛的药物有升麻,柴胡3. 解表药中可用治风湿痹痛的药物有防风,羌活,藁本,白芷,蔓荆子,桂枝,细辛,苍耳子4. 解表药中能起明目的药物有蝉蜕,桑叶,菊花,木贼5. 解表药中可用至鼻渊头痛的药物有白芷,细辛,苍耳子,辛夷6. 紫苏跟生姜的性味同是辛温,均能发汗解表,解鱼蟹毒;紫苏并有行气宽中的功效,生姜还能温中止吐,温肺止咳7. 解表药中能止痉的药物有防风,蝉蜕。

能止血的药物有防风,葛根,能止渴的药物有葛根,能止呕的药物有生姜8. 解表药中能解肌的药物有桂枝,葛根9. 柴胡和薄荷同属发散风热类药物,同具有疏散风热及疏肝解郁的功效10. 桂枝的性位是辛甘温,具有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

11. 在用法上,麻黄用於发汗解表宜生用,用於止咳平喘宜炙用12. 在用法上荆芥用於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用於止血宜炒炭用13. 石膏与知母均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功效,而石膏兼有收敛生肌之功,知母并有滋阴润燥之效14. 在清热泻火药中,清肝明目功效的药物有夏枯草,决明子,清葙子,密蒙花15. 金银花与连翘均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而连翘并有清痈散结之功,金银花善散肺热16. 既能清热解毒药中,又能利咽喉的药物有板蓝根,射干,山豆根,马勃17. 在清热解毒的药物中,既能清热解毒又能凉血止痢的药物有白头翁,马齿苋,金银花。

18. 在清热解毒药中,有消痈散结之功的药物有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白蔹。

19. 土茯苓有清热解湿,通利关节的功效用於梅毒与服汞中毒而致的肢体痉挛20. 大黄的功效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21. 芒硝的性味是咸苦寒,功效是泻下软坚,适应症是清热,实热积滞,大便燥结22. 泻下药按其作用特点及其使用范围的不同,可分为攻下药,润下药,峻水逐下药其中以峻水逐下药的作用最强23. 独活的性味是辛苦微温,具有祛风湿,止痹痛,解表等功效24. 桑寄生的功效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安胎25. 利水渗湿药味多甘淡,具有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的功效26. 茵陈蒿性味苦微寒具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主治黄疸要药27. 利水消肿药性味甘淡平,微寒,功偏利水渗湿,用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以及泻泄,痰饮28. 附子的性味辛甘热具有回阳救逆,助阳补火,散寒止痛的功效29. 干姜的性味是辛热,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等功效30. 香附的功效是疏肝解郁,调经止痛,分别用于气滞胁痛,腹痛,肝郁月经不调,痛经,乳房涨痛。

中药学考试要点

中药学考试要点

46、企边桂:剥取10余年生的肉桂树皮, 将两端削成斜面,夹在木制的凹凸板中, 压成两侧向内卷曲的浅槽状,称“企边 桂”。 47、“油桂筒”或“官桂”:剥取栽培56年肉桂的干皮和枝皮,晒1-2天,卷成筒 状,阴干,称“油桂筒”或“官桂”。 。
48、毛壳麝香:野生的麝多在冬季至次 春猎取,立即割取香囊,阴干,将毛剪 短,习称“毛壳麝香”(整麝香)。 49、麝香仁:猎取野麝,剖开香囊,除 去囊壳,取囊中分泌物,习称“麝香 仁”。 50、银皮或云皮:毛壳麝香内层皮膜呈 棕色,习称“银皮”或“云皮”。 51、当门子:麝香仁质柔润,疏松,其 中颗粒状者习称“当门子”。
兰科41 (1个药材)
41、天麻: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
马兜铃科42-43 (2个药材)
42、关木通: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兜铃 的干燥藤茎。 43、细辛: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及华细 辛的干燥全草。
瑞香科44(1个药材)
44、沉香:瑞香科植物白木香含有树脂 的木材。习称“国产沉香”或“土木 香”。
茜草科45(1个药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芸香科49-51(3个药材)
49、黄柏:芸香科植物 黄檗和黄皮树的 干燥树皮。前者习称“关黄柏”,后者 习称“川黄柏”。 50、陈皮: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 的干燥成熟外层果皮。 51、青皮: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 的干燥幼果或未成熟的绿色外层果皮。
豆科11-15(5个药材)
11、葛根: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干 燥根。 12、甘草:豆科植物甘草(乌拉尔甘草)、 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 13、黄芪: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 芪的干燥根。 14、红芪: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的干燥 根。 15、番泻叶:豆科植物狭叶番泻或尖叶 番泻的干燥小叶。

中药学期末重点复习题

中药学期末重点复习题

中药学期末重点复习题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及康复保健的部分天然物及其加工品。

中药学:是研究主要的基本理论和中药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等一切与中药有关知识的一门学科。

中药炮制的目的:1.纯净药材2.降低毒性3.增强疗效4.改变性能5.矫味矫臭6.便于贮藏和制剂制霜:将某些药材炮制加工成松散粉末或析出细小结晶的方法。

发酵:将药材与辅料拌合,置于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下,利用酶和霉菌的催化分解作用,是药物发泡、生衣的方法。

如神曲、淡豆豉。

中药毒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1.毒性泛指药物的偏性2.毒性是指有毒药物对抗体的伤害性配伍:是根据病情的需要和药物的不同特点,按照一定的原则将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在一起应用。

配伍的目的在于协调药物的偏性,适应复杂的病情,增强药物疗效,减轻毒副作用,使用药更加安全、有效、合理。

相反: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和增强毒副效应的配伍关系。

麻黄:发汗散热、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应用:1.风寒表证2.气喘咳嗽3.风水浮肿淡豆豉;:大豆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药性:苦、辛、凉。

归肺、胃、经功效:解表,除烦、宣发郁热应用:1.表证2.热病烦闷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药性:苦、辛、寒。

归肝。

胆经功效:清虚热、除骨蒸、解暑、截疟、退黄青蒿对中药学有什么专业启示:青蒿素是我国创新药物研发的一个典范。

从中草药知识开始找到一个挽救无数生命,被国际社会承认的主流药物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青蒿素的发现,其实是中药材的科学化研究,或者说植物药的科学化研究,这是中药现代化的道路之一。

泻下药的性能特点;苦寒沉降之品。

功效:泻下、攻下、润下、峻下逐水。

补气药:以补气为主药功效,能补益脏气以纠正脏气虚衰的药物。

行气药:多为辛苦温、气味芳香之品。

主要功效为行气。

适用于气机阻滞阿胶:为马科动物驴的干燥皮或鲜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

中药学考试重点复习题汇总

中药学考试重点复习题汇总

第一章解表药1. 简述桂枝、柴胡的性味、功效及主治证(1)桂枝为辛温解表药,归肺、膀恍、心经。

能发汗解表,可用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脉浮而紧等症。

本品辛甘温照,善于温通卫阳而发汗解肌,其发汗之力较麻黄温和,故外感风寒,无论是无汗的表实证、还是有汗的表虚证,以及阳虚受寒者,桂枝均宜使用。

同时,桂枝又可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也常用治寒凝血滞诸痛证,痰饮、蓄水证,心悸等证。

(2) 柴胡(发散风热药)柴胡为辛凉之品,能发表、升阳。

可用治外感表证,发热、头痛等症,以及清阳不升的病证。

对于风热、风寒表证,皆可配伍使用。

柴胡能升阳举陷,用治气虚下陷,食少便溏、久泻脱肛、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等脏器脱垂。

柴胡苦辛微寒,主升肝胆之气,长于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退热,疏肝解郁。

又常用于伤寒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等症;感冒发热;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痛经;疟疾寒热往来。

第二章清热药1. 简述鱼腥草的性味、功效及主治证(1) 鱼腥草 (清热解毒药)鱼腥草味辛,微寒;归肺经。

功能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尤以清肺热见长。

既可用治外痈,又长于治疗肺痈及肺热咳嗽,为治肺痈咳吐脓血之要药。

亦可用于湿热淋证,湿热泻痢,兼有清热止痢之功。

2. 试比较下列各组药物性味、功用之异同:(1) 石膏与知母 (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均具有甘寒性味,均主归肺胃经,同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等功效,可用来治温病气分热盛及肺热咳嗽等证。

但石膏味兼辛,泻火之中长于清解,重在清泻肺胃实火,肺热喘咳、胃火头痛、牙痛多用。

知母味兼苦而质润,兼入肾经,泻火之中长于清润,善生津润燥,肺热燥咳、内热骨蒸、消渴、肠燥便秘多用。

(2) 牡丹皮与赤芍 (清热凉血药)牡丹皮、赤芍性味苦寒,同入肝经血分。

功能清热凉血,活血袪瘀,主治温毒发斑、血热吐衄、血瘀经闭痛经;跌打伤痛,痈肿疮毒等病证。

但牡丹皮味兼辛,入心肝血分而善于清透阴分伏热,为治无汗骨蒸之要药,用治温病伤阴,阴虚发热,夜熟早凉,无汗骨蒸者。

中药学重点(精简)

中药学重点(精简)

1、麻黄:①发汗解表:用于风寒表证表实无汗者,最适宜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患者,并常与桂枝配伍。

②平喘:用于各种喘咳气急病证,尤其适宜于风寒表证兼有喘咳者。

③利尿消肿:用于水肿,适宜于水肿、小便不利兼风寒表证者。

2、桂枝:①发汗解表:用于风寒表证。

②温通经脉,用于胸痹痛,心悸,结代脉,脘腹冷痛,经闭腹痛,风湿痹痛等寒邪阻滞病证。

③温助阳气,用于脾肾阳虚水肿,适宜于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及肾阳虚气化不行引起的水肿、小便不利等,常与利水渗湿类药物同用。

3、紫苏:①发散风寒,用于风寒感冒,常用于风寒表证,兼有气滞腹胀、恶心呕吐等。

②行气和胃止呕,用于脾胃气滞引起的腹胀呕吐,可用于外感、湿浊、饮食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脾胃气滞,腹胀、呕吐。

因其兼能解表,尤宜于表证兼有腹胀呕吐者。

③解毒,用于鱼蟹中毒引起的腹痛呕吐,但用火配伍其他药物。

4、生姜:①发散风寒,用于风寒感冒。

②温中止呕,用于胃寒呕吐,最适宜于胃中受寒引起的呕吐,也可配伍用于其他原因引起的呕吐。

③温肺止咳,用于肺寒咳嗽。

本品既温散肺中的寒邪,又可止咳,外感风寒、寒痰犯肺引起的咳嗽痰多,均可配伍应用。

④解毒:不论是生半夏、生南星等药物毒性,还是因为食鱼蟹中毒引起的呕泻症状,均有缓解作用。

5、荆芥:①祛风解表:用于风寒、风热表证,也可用于风热引起的头昏头痛、咽喉疼痛以及目赤流泪等。

②透疹止痒,用于风疹、麻疹、皮肤瘙痒等。

③止血,用于各种出血证。

6、防风:①祛风解表:用于风寒表证。

②祛风湿,止痛,用于风湿痹痛。

③止痉,用于破伤风,角弓反张。

(3)用法用量:煎服,5~10g。

(7、羌活:①祛风散寒,用于风寒表证,能除湿止痛,尤其适宜于外感风寒兼夹湿邪引起的恶寒无汗、头项强痛、肢体酸痛等证。

②祛风湿,止痛,用于风湿痹痛及头痛等。

尤其以颈项肩臂等上半身疼痛者多用。

也可治疗其他原因引起的头痛、牙痛等。

8、白芷:①祛风散寒解表:用于风寒表证鼻塞头痛以及恶寒发热。

②通鼻窍,用于鼻渊(鼻窦炎)鼻塞。

中药学期末复习资料

中药学期末复习资料

中药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中药学的概述
中药学是一门研究中药的起源、发展、组成、性状、功效、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的学科。

通过对中药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药物代谢以及其与人体的相互作用,并为中医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1. 中药的起源
中药起源于古代人类求生的实践经验,最早记录于《黄帝内经》,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神农氏、华佗等医学家也对中药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归纳。

2. 中药的发展
中药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古代中药、艰苦经济时期的中药、现代中药的研究和开发等。

尤其是在现代中药的研究和开发中,有大量的科学实验和临床研究为中药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中药的组成与性状
1. 中药的组成
中药主要由药材组成,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

药材
中主要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包括生物碱、黄酮类、多糖等。

2. 中药的性状
中药的性状主要指药材的外形、颜色、质地、气味等特征。


过对中药性状的观察和描述,可以进一步了解中药的特性和药效。

四、中药的功效与临床应用
1. 中药的功效
中药通过活性成分的作用,具有多种药理功效,如抗炎、抗菌、镇痛、调节免疫功能等。

不同的中药在不同的疾病治疗中有其特定
的功效。

2. 中药的临床应用
中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中医药治疗中,可以作为单药使用,
也可以与其他中药或西药联合应用。

中药在治疗慢性病、疼痛、消
化系统疾病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药学考试重点知识点

中药学考试重点知识点

中药学考试重点知识点一、知识概述《中药学考试重点知识点》①基本定义:中药学呢,就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及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简单说就是研究那些能当药用的植物、动物、矿物啥的知识,像咱们常见的人参,了解它有啥作用、长啥样、怎么用就是中药学要做的事。

②重要程度:在中医领域里那可是相当重要的。

用药用错了,治病就变成害人了,只有掌握好中药学知识,中医大夫才能准确开药,把病治好。

③前置知识:得有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像阴阳五行学说,因为中药的功效很多时候是跟这些理论挂钩的。

比如说,寒性的药可能就用于治疗热性病症,这就跟阴阳平衡有关系了。

④应用价值:就拿咱们平时感冒来说吧,如果懂得中药学,就知道感冒初期风热感冒可以用金银花来清热解毒。

在实际生活中,对养生保健、疾病治疗都特别有用。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中药学在中医这个大知识体系里就像大厦的基石。

中医是用中药、针灸、推拿这些方法治病的,中药就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②关联知识:和中医诊断学关系紧密。

通过诊断知道是啥病啥证型,然后根据中药学知识选药。

像诊断是脾虚证,那就得找那些健脾的中药,像白术。

还和方剂学密切相关,方剂就是各种中药搭配起来发挥作用的。

③重难点分析:难点在于掌握众多中药的复杂功效和主治病症。

因为很多药名字相近功效却不一样,比如说肉桂和桂枝,肉桂主要是温肾助阳,桂枝更多是发表解肌。

重点就是功效、主治和临床应用。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里,很多时候会直接考某味中药的功效主治,或者给出一个病症让你选药。

还可能考配伍的原则和禁忌。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中药的性能这个概念,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啥的。

四气就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五味就是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每种都有不同的特性。

比如说辛味的药有发散的作用,就像辣椒吃了人会出汗一样。

②特征分析:以四气为例,寒性药能清热泻火,像石膏,如果你发烧舌头红,那就可能需要用寒性的药。

中药学期末考试试题

中药学期末考试试题

中药学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药学中“四气”指的是:A. 寒、热、温、凉B. 酸、苦、甘、辛C. 温、热、寒、凉D. 辛、甘、酸、苦2. 下列哪项不是中药的配伍禁忌?A. 十八反B. 十九畏C. 相须相使D. 相杀相恶3. 中药炮制的目的不包括:A. 增强药效B. 降低毒性C. 便于储存D. 增加口感4. 中药学中的“五味”指的是:A. 酸、苦、甘、辛、咸B. 酸、甜、苦、辣、咸C. 酸、苦、甘、辛、辣D. 酸、甜、苦、甘、咸5. 下列药材中,不属于清热药的是:A. 黄连B. 黄芩C. 黄芪D. 黄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中药的“四性”指的是寒、热、温、________。

7. 中药的“五味”中,具有收敛作用的是________。

8. 中药配伍中的“相须”指的是两种药物合用可以________。

9. 中药炮制中的“炒”法可以________。

10. 中药的“归经”是指药物对________的影响。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中药炮制的常见方法及其作用。

12. 简述中药的“归经”理论及其临床应用。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中药的配伍原则及其在临床处方中的应用。

14. 论述中药的药性理论及其对药物选择和用药指导的意义。

五、案例分析题(共20分)15. 某患者因长期工作压力大,出现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状,经中医诊断为心脾两虚。

请根据中医理论,分析可能的中药治疗方案,并说明选用药物的理由。

六、实验操作题(共10分)16. 描述中药炮制中的“蒸”法操作步骤,并说明其对药物性质的影响。

七、附加题(10分,可选做)17. 请列举至少5种常用的中药,并简述其主要功效及适应症。

中药学期末考前复习要点

中药学期末考前复习要点

中药学期末考前复习要点第八章解表药掌握解表药的概念、功能、适应范围、使用注意、分类及各类的性能特点;掌握麻黄、桂枝、紫苏叶、荆芥、防风、羌活、细辛、白芷、生姜、苍耳子、辛夷、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葛根、柴胡、升麻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熟悉香薷、藁本、蝉蜕、蔓荆子等药的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了解苏梗、生姜汁、生姜皮、浮萍、淡豆豉、木贼等药的功效、主治。

第九章清热药掌握清热药的概念、功效、适应范围、使用注意、分类及各类的性能特点;掌握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芦根、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蒲公英、射干、蚤休、白头翁、鱼腥草、贯众、生地黄、玄参、赤芍药、牡丹皮、青蒿、地骨皮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熟悉天花粉、竹叶、决明子、苦参、龙胆草、白鲜皮。

青黛、穿心莲、土茯苓、山豆根、马齿苋、鸦胆子、红藤、败酱、白花蛇舌草、秦皮、椿皮、白蔹、漏芦、紫草、水牛角;白薇、胡黄连等药的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了解淡竹叶、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忍冬藤、紫花地丁、野菊花、拳参、半边莲、半枝莲、北豆根、马勃、熊胆、银柴胡、山慈姑、木蝴蝶、肿节风、木芙蓉叶等药的功效、主治。

第十章泻下药掌握泻下药的概念、功效、适应范围、使用注意、分类及各类的性能特点;掌握大黄、芒硝、甘遂、大戟、巴豆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熟悉番泻叶、红大戟、牵牛子3味药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了解芦荟、玄明粉、火麻仁、郁李仁、芫花、商陆等药的功效、主治;了解大戟的品种及各自的性能特点。

第十一章祛风湿药掌握祛风湿药的概念、功效、适应范围及使用注意;掌握独活、威灵仙、秦艽、木瓜、防己、五加皮、桑寄生、白花蛇、马钱子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熟悉豨莶草、络石藤、徐长卿、海风藤、丝瓜络、雷公藤、狗脊等药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了解乌头、草乌、臭梧桐、桑枝、蚕沙、海桐皮、寻骨风、千年见、松节、乌梢蛇等药的功效、主治;了解木防己与汉防己的来源及性能特点,五加皮与刺五加、香加皮的来源。

中药学 考试重点

中药学 考试重点

中药学全集(包含:药物功效要药良药佳品不同炮制品的功效重点药物比较药物不品种功效的偏向相同功效药物的区别)(一档在手万考不愁)整理:机密下载药物功效解表药辛温解表药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桂枝:发汗解表、温经通阳.助阳化气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止痒、炒炭止血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泻白芷:祛风解表、燥湿止带、消肿排脓、止痛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辛夷:散风寒、通鼻窍藁本: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细辛: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宣通鼻窍.温肺化饮,通窍醒神辛夷:发散风寒,宣通鼻窍,止痛.散风祛湿辛凉解表药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蝉蜕:疏风热、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桑叶:疏风清热、清肝明目菊花:疏风清热、解毒、明目、平肝葛根:发表解肌、升阳透疹、解热生津柴胡: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牛蒡子: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淡豆豉:解表、除烦清热药清热泻火药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栀子: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芦根:清热生津、止呕、除烦、利尿天花粉:清热生津、消肿排脓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决明子:清热泻火,清肝明目,降血压.润畅通便清热燥湿药黄芩:清热燥湿(上焦)、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黄连:清热燥湿(中焦)、泻火解毒黄柏:清热燥湿(下焦)、泻火解毒、退虚热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火苦参: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白鲜皮:清热燥湿,杀虫止痒.清热解毒,祛风清热凉血药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止血玄参:清热凉血、解毒、养阴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退虚热赤芍:清热凉血、祛瘀止痛水牛角:清热、凉血、解毒紫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清热解毒药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清热解暑(露)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痈散结蒲公英:清热解毒、利湿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清斑牛黄: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化痰开窍鱼腥草:清热解毒、排脓、利尿射干:清热解毒、祛痰利咽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板兰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散肿土茯苓:解毒、除湿、利关节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喉、散肿止痛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解毒、消痈紫花地丁:清热解毒穿心莲:清热解毒、燥湿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马勃:清肺、利咽、解毒、止血秦皮: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白鲜皮:清热解毒、除湿、止痒鸦胆子:清热解毒、截疟治痢、(外) 腐蚀赘疣熊胆:清热解毒、止痉、明目清虚热药青藁:退虚热、凉血、解暑、截疟地骨皮:凉血退蒸、清泄肺热白薇:清热凉血、利尿通淋银柴胡:退虚热、清疳热胡黄连: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泻下药攻下药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活血祛瘀.清泄湿热芒硝:软坚泻下、清热芦荟:泻下、清肝、杀虫番茄叶:泻下导滞润下药中药学功效总结(三)火麻仁:润肠通便郁李仁:润肠通便、利水消肿峻下逐水药甘遂:泻下遂饮、消肿散结大戟:泻水逐饮、消肿散结芫花:泻水逐饮、祛痰止咳、(外) 杀虫疗疮巴豆: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外)蚀疮牵牛子:泻下、逐水、去积、杀虫祛风湿药独活:祛风湿、止痛、解表防己: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秦艽: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利胆退黄木瓜:舒筋活络、化湿和胃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白花蛇:祛风、活络、定惊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治骨鲠咽五加皮:祛风湿、强筋骨、利尿稀莶草:祛风湿、通经络、清热解毒络石藤:祛风通络、凉血消肿芳香化湿药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湿、发汗、明目厚朴:行气、燥湿、消积、平喘藿香:化湿、解暑、和中止呕砂仁:化湿、行气、温中、安胎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佩兰:化湿、解暑草果:燥湿、温中、截疟利水渗湿药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泽泻:利水渗湿、泄热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车前子: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金钱草:利水通淋、排石、除湿退黄、解毒消肿茵陈蒿:清利湿热、退黄疸猪苓:利水渗湿滑石:利水通淋、清解暑热、(外) 清热收涩木通:利水通淋、泄热、通经下乳通草:清热利水、通乳海金沙:利水通淋石韦:利水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瞿麦:利水通淋、活血通经地肤子:清热利水、止痒萆藓:利湿浊、祛风湿温里药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干姜:温中、回阳、温肺化饮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吴茱萸: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细辛:祛风、散寒止痛、温肺化饮、宣通鼻窍花椒:温中、止痛、杀虫丁香:温中降逆、温肾助阳小茴香:祛寒止痛、理气和胃高良姜:温中止痛理气药橘皮:理气、调中、燥湿、化痰枳实:破气消积、化痰除痞木香:行气、调中、止痛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薤白:通阳散结、行气导滞青皮:疏肝破气、散结消滞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沉香:行气止痛、降逆调中、温肾纳气川楝子:行气止痛、杀虫、疗癣佛手:舒肝、理气、和中、化痰荔枝核:理气止痛、祛寒散滞柿蒂:降气止呃青木香:行气止痛、解毒消肿消食药山楂:消食化积、活血散瘀莱菔子:消食化积、降气化痰鸡内金:运脾消食、固精止遗、化坚消石神曲:消食和胃麦芽:消食和中、回乳、疏肝谷芽:消食和中、健脾开胃驱虫??槟榔:杀虫、消积、行气、利水使君子:杀虫消积苦楝皮:杀虫、疗癣贯众:杀虫、清热解毒、止血雷丸:杀虫榧子:杀虫、润肠通便、润肺止咳止血药小蓟:凉血止血、解毒消痈中药学功效总结(五)地榆: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三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茜草:凉血化痰止血、活血祛瘀艾叶: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大蓟:凉血止血、散瘀消痈槐花:凉血止血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侧柏叶:凉血收敛止血、祛痰止咳蒲黄:化痰收敛止血、活血祛痰、利尿仙鹤草:收敛止血、止痢、杀虫棕榈炭:收敛止血血余炭:止血散瘀炮姜:温经止血活血祛瘀药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凉血清心、利胆退黄丹参:活血祛痰、凉血消痈、安神益母草: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桃仁:活血祛痰、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牛膝:活血祛瘀、润肠通便乳香: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姜黄:活血行气、通经止痛虎杖:活血定痛、清热利湿、解毒、化痰止咳、泻下通便鸡血藤:行血补血、舒筋活络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水蛭:破血逐瘀消徵没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三棱: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五灵脂:活血止痛、化瘀止血庶虫:破血逐瘀、续筋接骨苏木:活血通经、祛瘀止痛自然铜:散瘀止痛、接骨疗伤化痰止咳平喘药化痰药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桔梗:开宣肺气、祛痰、排脓瓜蒌:(皮)清肺化痰、利气宽胸、(仁)润肺化痰、滑肠通便贝母:化痰止咳、清热散结天南星: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止痛旋覆花:消痰行水、降气止呕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白芥子: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白附子:燥湿化痰、祛风止痉、解毒散结竹沥:清热滑痰天竹黄:清热化痰、清心定惊白前:祛痰、降气止咳前胡:降气祛痰、宣散风热海蛤壳:清肺化痰、软坚散结、制酸止痛海藻:消痰软坚、利水昆布:消痰软坚、利水黄药子:散结消瘿、清热解毒、凉血止血要药辛温解表、宣肺利尿之要药:麻黄鼻渊头痛之要药:辛夷治寒饮伏肺之要药:细辛治项背强痛之要药:葛根治肝胆疾患及少阳证之要药:柴胡升阳举陷的要药:升麻治气分实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石膏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夏枯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要药:生地黄治疗一切痈肿疔疮阳证之要药:金银花治湿热火郁、湿热泻痢之要药:黄连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龙胆草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大青叶治肺痈之要药:鱼腥草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山豆根治疗痈肿疔毒之要药:蚤休治疗梅毒的要药:土茯苓治疗肠痈之要药:红藤、败酱草治疗阳明腑实证(热结便秘)之要药:大黄治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芒硝治疗寒积便秘之要药:巴豆治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药:威灵仙久风顽痹、筋脉拘急及吐泻转筋之要药:木瓜治风痹或痹证痛重之要药:徐长卿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桑寄生治风寒湿痹、筋骨软弱或四肢拘挛之要药:五加皮芳化湿浊的要药:藿香治湿阻中焦之要药:苍术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厚朴湿热淋证之要药:瞿麦诸淋涩痛之要药:海金沙治疗膏淋之要药:萆解治砂淋、石淋之要药:金钱草治湿热黄疸之要药:茵陈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附子温中散寒之要药:干姜治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肉桂中寒肝逆或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吴茱萸胃寒呕逆之要药:丁香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治痰的要药:橘皮治胃肠积滞及痰滞胸痞之要药:枳实行气调中止痛之要药:木香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要药:香附治胸痹之要药:薤白止呃之要药:柿蒂治油腻肉积之要药:山楂消食运脾之要药:鸡内金治小儿疳积之要药:使君子治血热妄行之要药:大蓟治水火烫伤之要药:地榆安胎之要药:苎麻根收敛止血之要药:白芨温经止血之要药:炮姜血瘀诸痛之要药:五灵脂活血行气凉血之要药:郁金治烫伤及毒蛇咬伤之要药:虎杖治妇科经产病之要药:益母草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为妇科之要药:丹参活血调经,祛风止痛,为妇科活血调经之要药:川芎散瘀止痛,接骨疗伤,为伤科接骨续筋之要药:自然铜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为外伤科之要药:乳香治湿痰寒痰之要药:半夏治肺胃气逆之要药:旋复花治痰热及胸痹之要药:瓜蒌治新久咳嗽之要药:百部治疗咳喘之要药:杏仁治疗“皮里膜外之痰”之要药:白芥子治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安、惊悸失眠之要药:朱砂治肝阳上亢及目疾之要药:石决明治肝阳、肝风及肝火所致病证之要药:羚羊角清热平肝、息风止痉之要药:钩藤治肝阳眩晕之要药:天麻开窍醒神回苏之要药:麝香、冰片大补元气救脱之要药:人参肺虚咳嗽、肾虚作喘之要药:蛤蚧温补肾阳,补督脉、益精血之要药:鹿茸治肾虚腰膝酸痛或筋骨无力之要药:杜仲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为补血调经之要药:当归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为补血之要药:熟地黄补益肝肾之要药:山茱萸治脾寒泻痛或多涎唾之要药:益智仁眼科外用之要药:炉甘石拔毒化腐,为外科之要药:升药疥疮之要药:硫磺良药治热毒血痢之良药:白头翁治寒湿中阻、脾胃气滞之良药:砂仁治湿热淋痛之良药:滑石治乳汁不下及热痹之良药:木通理气良药:沉香出血、瘀血诸证之良药:三七补肝肾、益精血为滋补良药:何首乌治崩漏带下之良药:乌贼骨佳品疏肝解郁之佳品:香附外用治头虱、体虱之佳品:百部治心经热盛神昏谵语之佳品:羚羊角活血通经、止通之佳品:麝香平补气阴之佳品:山药黄精阴阳并补之佳品:山茱萸菟丝子肝肾亏虚胎漏或胎动之佳品:杜仲肾阳不足、精血亏虚之佳品:蛤蚧内科补血之佳品:当归圣药“呕家圣药”: 生姜“疮家圣药”: 连翘通用药发表散风通用药:荆芥治风通用药:防风治痹证通用药:秦艽病证选药安胎: 紫苏(气滞胎动) 砂仁(气滞胎动) 黄芩(胎热胎动) 苎麻根(胎热、胎漏胎动)竹茹(胎热胎动)白术(脾虚气弱胎动)杜仲(肝肾虚亏)桑寄生(肝肾虚亏)续断(肝肾虚亏)菟丝子(肾虚)鱼蟹中毒: 紫苏,生姜,破伤风:防风蝉蜕天南星白附子天麻全蝎蜈蚣胃寒呕吐:丁香生姜吴茱萸高良姜沉香胃热呕吐:芦根竹茹枇杷叶胃火牙痛:石膏阴署证:香薷风湿寒痹、肩臂疼痛:羌活项背强痛:葛根风湿痹痛、四肢拘挛:桑枝太阳头痛:羌活阳明头痛:白芷厥阴头痛: 藁本(巅顶头痛)鼻渊头痛: 辛夷苍耳子细辛引产: 天花粉无汗骨蒸:牡丹皮有汗骨蒸:地骨皮梅毒:土茯苓胃癌、食管癌、直肠癌:白花蛇舌草鸡眼赘疣:鸦胆子回乳:芒硝(外用)麦芽诸骨鲠喉:威灵仙吐泻转筋:木瓜蚕沙膏淋:萆薢血淋:蒲黄虚寒呃逆:丁香寒疝腹痛:乌药荔枝核泌尿系或肝胆结石症:鸡内金虎杖肺胃出血:白及手足皲裂:白及脱发: 侧柏叶(外用)阴疽流注: 白芥子痨嗽及百日咳:百部噤口痢:石菖蒲休息痢:鸦胆子热毒血痢、阿米巴痢:白头翁口中甜腻:佩兰排石:海金沙金钱草鸡内金郁金核桃仁喉痹:络石藤灯心草口疮:吴茱萸龋齿疼痛:筚拨手足皲裂:白芨失音:诃子桔梗胖大海顽固性头痛及风湿顽痹:全蝎蜈蚣毒蛇咬伤:紫花地丁蚤休白花蛇舌草穿心莲金钱草半夏退虚热:知母黄柏牡丹皮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秦艽龟甲鳖甲利咽:薄荷牛蒡子板蓝根射干山豆根马勃玄参巴豆牛黄胖大海桔梗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浮萍芦根紫草升阳举陷:升麻柴胡葛根黄芪亡阳证:附子干姜引火归元治命门火衰证:肉桂寒凝肝脉诸痛证:吴茱萸泻痢里急后重:木香米面薯芋食滞证:麦芽绦虫证:鹤草芽槟榔南瓜子雷丸榧子芜荑风痰证:天南星滑脱诸证:龙骨牡蛎阴虚火旺的喘咳痰血证:西洋参乌须黑发:何首乌女贞子黑芝麻肾不纳气之喘:蛤蚧补骨脂沉香磁石紫河车润肠通便: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核桃仁桃仁决明子榧子苏子冬葵子栝楼当归何首乌黑芝麻桑葚肉苁蓉胖大海知母生地黄锁阳杏仁烫烧伤:四季青紫珠地榆虎杖侧柏叶脱发:侧柏叶疟疾:柴胡青蒿草果鸦胆子槟榔何首乌常山胸痹:薤白通经下乳:路路通关木通通草漏芦王不留行穿山甲冬葵子梅毒:土茯苓脾胃虚寒吐泻:砂仁血淋涩痛:石韦蒲黄乳痈:蒲公英漏芦丝瓜络远志肺痈:鱼腥草薏苡仁栝楼肠痈:红藤败酱草牡丹皮络石藤薏苡仁栝楼大黄梅核气证:绿萼梅紫草半夏紫苏暑湿吐泻:白扁豆高血脂症:山楂蒲黄姜黄没药降血压:杜仲夏枯草决明子青葙子车前子罗布麻地龙青木香大蓟小蓟马兜铃桑白皮荠菜臭梧桐淫羊藿山茱萸稀莶草山楂明目退翳:秦皮青葙子密蒙花谷精草蝉蜕熊胆赤芍石决明珍珠母紫贝齿枸杞子木贼扩瞳:青葙子清心利尿:连翘关木通瞿麦竹叶淡竹叶虚火咽痛:玄参阴虚外感:玉竹安蛔止痛:乌梅配伍用药麻黄配桂枝:风寒表实无汗证.麻黄配杏仁:风寒束肺喘咳气逆.麻黄配石膏:肺热咳喘.桂枝配白芍:风寒表虚有汗证.柴胡配黄芩:少阳寒热往来生葛配黄芩、黄连:湿热泻痢初起石膏配知母:热病气分实热证和肺胃火热伤津证知母配黄柏:阴虚火旺知母配川贝母:阴虚劳嗽肺燥咳嗽栀子配茵陈:湿热黄疸黄连配吴茱萸: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黄连配木香: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黄柏配苍术:湿热诸证,尤其下焦湿热白薇配玉竹:阴虚外感大黄陪芒硝: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大黄配巴豆、干姜:寒积便秘独活配桑寄生:风湿痹痛、腰膝酸软苍术配厚朴、陈皮:湿阻中焦或夹食积滑石配甘草:暑热烦渴附子配干姜:亡阳欲脱及中虚寒盛附子配麻黄、细辛:阳虚外感丁香配柿蒂:虚寒呕逆高良姜配香附: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胀痛橘皮配半夏:痰湿滞中客肺止咳喘枳实配白术:脾虚气滞夹积夹湿证川楝子配延胡索:血瘀气滞诸痛薤白配瓜蒌:痰浊痹阻、胸阳不振之胸痹证蒲黄配五灵脂:血瘀胸胁心腹诸痛及血瘀出血郁金配石菖蒲:痰火或湿热蒙蔽清窍之神昏、癫痫、癫狂旋复花配代赭石:气逆呕恶、喘息朱砂配磁石:烦躁不安、心悸失眠人参配附子:亡阳气脱人参配蛤蚧:肺肾两虚、动辄气喘人参配麦冬、五味子:气阴两虚之口渴、多汗及消渴黄芪配柴胡、升麻:中气下陷诸证甘草配白芍:脘腹或四肢拘急疼痛当归配黄芪:血虚或气血双亏不同炮制品的功效麻黄解表宜生用,平喘宜蜜炙柴胡解表退热宜生用,疏肝解郁宜醋炙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煅用收敛生肌知母清热泻火宜生用滋阴降火宜盐炙栀子生用走气分而泻火炒黑入血分而止血姜汁炒又除烦止渴黄芩生用泻火,炒用安胎,清上焦热酒炒,止血炒炭黄柏清热燥湿解毒生用,清相火退虚热盐水炒,止血炒炭大黄清热泻下解毒生用,活血化瘀酒制,止血炒炭木香生用专行气滞,煨熟用以止泻茜草:止血宜炒炭用,活血祛瘀则生用蒲黄:止血宜炒炭用,活血则生用槐花:止血宜炒炭用,泻火则生用牛膝:补肝肾、强筋骨酒制,其余生用紫苑、款冬花:外感暴咳宜生用,肺虚久咳宜蜜炙枇芭叶:止咳宜蜜炙,止呕宜生用磁石:潜阳安神宜生用,聪耳明目、纳气定喘宜醋淬后用龙骨:镇惊安神、平肝潜阳宜生用,收敛固涩、收湿敛疮宜煅用牡蛎:平肝潜阳、软坚散结宜生用,收敛固涩、制酸止痛宜煅用代赭石:平肝、降逆宜生用,止血宜煅用珍珠母:收湿敛疮宜煅用,其余生用黄芪:补气升阳宜炙用,其余生用白术:补气健脾宜炒用,健脾止泻炒焦用,燥湿利水宜生用山药:健脾止泻宜炒用,补阴宜生用白扁豆:健脾化湿宜炒用,消暑解毒宜生用何首乌:补益精血宜制用,解毒、截疟、通便宜生用白芍:养血调经多炒用,平肝敛阴多生用阿胶:止血蒲黄炒,润肺蛤粉炒乌梅:止泻止血宜炒用,生津安蛔宜生用诃子:敛肺清火开音宜生用,涩肠止泻宜煨用重点药物比较黄芩黄连黄柏相同: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不同:1善治上焦,清肺火,少阳胆经之热,止血安胎.2善治中焦,苦寒最甚。

中药学期末考复习重点

中药学期末考复习重点

中药学期末考复习重点第一章解表药一、发散风寒药1麻黄:辛、微苦,温。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2桂枝:辛、甘,温。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3紫苏:辛,温。

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二、发散风热药1薄荷:辛,凉。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2牛蒡子:辛、苦,寒。

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3蝉蜕:甘,寒。

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4桑叶:甘、苦,寒。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5菊花:辛、甘、苦,微寒。

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6蔓荆子:辛、苦,微寒。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7柴胡:苦、辛,微寒。

解表退热,升举阳气。

8升麻:辛、微甘,微寒。

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9葛根:甘、辛,凉。

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第二章清热药一、清热泻火药1石膏:甘、辛,大寒。

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2知母:苦、甘,寒。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3芦根:甘,寒。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4天花粉:甘、微苦,微寒,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5夏枯草:辛、苦,寒。

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6决明子:甘、苦、咸,微寒。

清热明目,润畅通便。

二、清热燥湿药1黄芩:苦,寒。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2黄连:苦,寒。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3黄柏:苦,寒。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

三、清热解毒药1金银花:甘,寒。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2连翘:苦,微寒。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

3鱼腥草:辛,微寒。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四、清热凉血药1生地黄:甘、苦,寒。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2水牛角:苦,寒。

清热凉血,解毒,定惊。

五、清虚热药1青蒿:苦、辛,寒。

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

2地骨皮:甘,寒。

凉血除蒸,清肺降火,滋阴。

第三章泻下药一、攻下药1大黄:苦,寒。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中药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药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药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药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A. 中药的化学成分B. 中药的临床应用C. 中药的炮制方法D. 中药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中药的炮制方法?A. 炒B. 炙C. 蒸D. 冷藏答案:D3. 中药的“四气”指的是什么?A. 寒、热、温、凉B. 酸、甜、苦、辣C. 辛、甘、酸、咸D. 涩、苦、甘、辛答案:A二、填空题4. 中药的“五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咸。

答案:酸、苦、甘、辛、咸5. 中药的“升降浮沉”理论是指药物在体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答案:升、降、浮、沉三、判断题6. 中药的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性质和作用。

()答案:√7. 中药的“四气”和“五味”是完全独立的,没有相互影响。

()答案:×四、简答题8. 简述中药的配伍禁忌。

答案:中药的配伍禁忌是指某些药物在配伍使用时,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或降低疗效。

常见的配伍禁忌包括十八反、十九畏等。

9. 阐述中药炮制的目的。

答案:中药炮制的目的是改变或增强药物的性质和作用,减少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以适应不同的临床需要。

五、论述题10. 论述中药在现代医疗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答案:中药在现代医疗中的应用广泛,包括治疗各种疾病、调理身体、养生保健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药的现代化、标准化和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

未来,中药将更加注重药效成分的研究、临床疗效的验证以及安全性的评估,以满足现代医疗的需求。

六、案例分析题11. 某患者因长期工作压力大,出现失眠、多梦、心悸等症状,医生根据其症状,选用了具有安神作用的中药进行治疗。

请分析可能选用的中药及其作用机制。

答案:可能选用的中药包括酸枣仁、夜交藤、龙骨等。

酸枣仁具有安神、镇静的作用,可以改善失眠症状;夜交藤具有安神、清热的作用,适用于心神不宁引起的失眠;龙骨具有镇静安神、收敛止汗的作用,适用于心悸、多梦等症状。

《中药学》考点总结

《中药学》考点总结

《中药学》考点总结
一、中药基本概念
2、中药炮制:中药炮制是指把药物分解、组合、熬煎炼作成药物的过程,是中药制剂的核心技术,是以药物性状变化为主导,注重药物效果的特点。

3、中药炮制规律:
(1)气镰规律:气镰规律指的是炮制中各种药物所具有的特性,即一些特定药物的增加,可以增强气的作用,减少伤害,例如在熬制中,当参加炮制的药物有肉桂、桃仁、枸杞等温热药物时,可以增强散寒止血的作用;
(2)湿镰规律:湿镰规律指的是炮制中一些特定药物的增加,可以增强湿的作用,以消除热的副作用,例如在清热解毒的炮制中,当参加炮制的药物有生地、茯苓、藿香等湿凉药时,可以调节散热的作用;
(3)润镰规律:润镰规律指的是在炮制中,当参加炮制的药物有玄参、荆芥、黄芩等平凉药物时,可以增强滋润化痰、泻湿的作用。

4、中药炮制的类型:
(1)捣烂:捣烂法是把植物或动物油相关的部位的经磨成粉状的一种方法。

中医中药学复习重点

中医中药学复习重点

20XX年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学》考试重点整理第一节:中药的性能四气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性质,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

四气的作用1.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息风等2.温热药具有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原、回阳救逆等作用。

第二节五味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的确定五味,即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

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又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

此外还有淡味、涩味。

由于长期以来将涩附于酸,淡附于甘以合五行配属关系,故习称五味。

*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甘:能补、能缓、能和,即有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的作用*酸:能收、能涩,即有收敛固涩作用*苦:能泄、能燥、能坚。

*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和泻下作用。

多用于瘰疬、瘿瘤、痰核、癥瘕等病证。

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

多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证,如猪苓、茯苓、薏苡仁、通草等。

涩:能收敛固涩,与酸味作用相似。

第三节升降浮沉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

药性升降浮沉理论形成于金元时期。

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沉表示收敛固藏和泄利二便。

升降浮沉的影响因素:药物的性味:凡性温热、味辛甘的药为阳性,多主升浮;而性寒凉、味酸苦咸的药为阴性,多主沉降药物的质地轻重:凡花、叶类质轻的药多主升浮;种子、果实及矿物、贝壳类质重的药多主沉降药物的气味厚薄:凡气味薄者多主升浮,如苏叶、银花;气味厚者多主沉降,如熟地、大黄等。

炮制和配伍: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

第四节归经一、归经的含义归经就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主要对某经(脏腑及其经络)或某几经发生明显的作用,而对其它经作用较小,甚至没有作用。

《中药学》期末备考复习资料(论述题)

《中药学》期末备考复习资料(论述题)

论述题1、比较黄芩、黄连、黄柏的功效及主治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答:三药均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为主要功效,用治湿热内盛或热毒炽盛之证,常相须为用。

但黄芩偏泻上焦肺火,肺热咳嗽者多用;黄连偏泻中焦胃火,并长于泻心火,中焦湿热、痞满呕逆及心火亢盛、高热心烦者多用;黄柏偏泻下焦相火、除骨蒸,湿热下注及骨蒸劳热者多用。

2、试比较石膏与知母的功效、主治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答:石膏、知母均能清热泻火,用治温热病气分热盛及肺热咳嗽等,二者相须为用。

但石膏泻火之中长于清解,重在清肺热实火,肺热喘咳、胃火头痛、牙痛多用石膏;知母泻火之中长于清肺,肺热燥咳、内热骨蒸、消渴多选用知母。

3、试述中药配伍关系对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

答:中药配伍是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必须按照一定的法度,有目的、规范的进行组合,而绝不是药物的简单堆砌。

概括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配伍形式,可按其配伍效应分为4个方面:①相须、相使配伍可产生协同作用而增强疗效,这是临床用药时应充分利用的。

②相畏、相杀配伍可相互制约以减轻或消除原有的毒副作用,这是临床应用毒烈药物时必须选用的配伍形式。

③相恶配伍能相互拮抗、消弱或抵消原有功效,这是临床用药时应加以注意的。

④相反配伍会产生或增强毒性与副作用,这是临床配伍禁忌,原则上应当避免。

简答题1、简述黄连的主治病证。

答:⒈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

⒉用于湿热泻痢。

⒊用于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

⒋用于臃肿疖疮、目赤牙痛。

⒌用于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2、中药炮制的目的是什么?答:⒈纯净药材,保证用药质量;⒉改变药性,便于储存与制剂;⒊提高药效,增强治疗作用;⒋降低毒性,保证用药安全;⒌改变药性,扩大适用范围。

3、简述解表药的含义、药性、功效、适应范围。

答:㈠含义:凡以发散表邪为主要作用,治疗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㈡药性:解表药物大多辛散轻扬,主入肺、膀胱经。

㈢功效:4、简述中药防治疾病的基本原理。

答:古人将中药的特性称为“偏性”,认为药物皆有偏寒偏热、偏润偏燥、或生或降、或补或泻之偏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蒲公英
苦甘寒,肝胃
清热解毒,利湿
1、疮痈,乳痈,内痈2、热淋,黄疸
第四节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
甘、苦,寒
心肝肾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1、用于热入营血证2、用于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热毒湿疹3、用于热病口渴,内伤消渴,肠燥便秘
玄参
甘、苦、咸,寒,肺胃肾
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1、用于热入营血证2、用于咽喉肿痛,瘰疬痰核,脱疽3、用于劳嗽咳血,阴虚发热,消渴便秘
水牛角
苦咸寒,心肝胃
清热凉血,解毒消斑
1.热入营血证,2.血热吐衄,3.疮痈,喉痹
第五节清虚热药
青蒿
苦、辛,寒,肝胆肾
清虚热,凉血,解暑,
截虐
1、用于热病伤阴,夜热早凉2、用于阴虚发热3、用于暑热外感4、用于疟疾
地骨皮
甘寒,胃肝肾
清虚热,清热凉血,清肺降火
1、用于阴虚发热2、用于血热出血3、用于肺热咳嗽泄热而生津止烦渴泄热而泻肾经浮火
赤小豆
甘,平,心小肠
利水消肿,解毒排脓,利湿退黄
1、用于水肿,小便不利2、用于痈疮肿毒3、用于黄疸
第二节利尿通淋药
车前子
甘,寒,肾肝肺
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
1、用于热淋,水肿、小便不利2、用于暑湿泄泻3、用于目赤肿痛,目暗昏花4、用于热痰咳嗽
第三节利湿退黄药
茵陈
苦寒,脾胃肝胆
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1、用于黄疸2、用于湿温,湿疮,湿疹
金钱草
甘、淡,微寒,肝胆肾膀胱
除湿退黄,利尿通淋,
解毒消肿
1、用于湿热黄疸2、用于石淋、热淋3、用于痈、恶疮肿毒、毒蛇咬伤4、用治烧伤,烫伤
第七章温里药
凡能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温里药,又称祛寒药。
药名
性味
功效
临床应用
附子
辛、甘,大热;有毒,心肾脾
牡丹皮
苦、辛,微寒
心肝肾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1、用于血热斑疹吐衄2、用于虚热证3、用于经闭痛经,癥瘕积聚,跌打损伤4、用于疮痈,肠痈
赤芍
苦,寒,肝
清热凉血,祛瘀止痛
1、用于血热之斑疹、吐衄2、用于经闭痛经,癥瘕积聚,跌打损伤,疮痈肿痛3、用于目赤肿痛
紫草
甘咸寒,心肝
凉血活血,解表透疹
1.斑疹紫黑。麻疹不透。2.痈疽疮疡,湿疹瘙痒,水火烫伤。
白芷
辛,温,肺胃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
消肿排脓
1、外感风寒,头痛,鼻塞2、头痛,眉棱骨痛,牙痛,风湿痹痛3、鼻渊头痛,4、带下增多(寒湿,热湿)5、疮痈肿痛
第二节发散风热药
薄荷
辛,凉;
肺肝
发散风热,清利咽喉,透疹解毒,疏肝解郁
1、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的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者2、用于风热上攻所致头痛目赤,咽喉肿痛3、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或风疹搔痒4、用于肝气郁滞,证见胸闷、痛等
艾叶
辛、苦,温,肝脾肾
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要药
1、用于虚寒性出血证,尤宜于崩漏2、尤善调经,为治妇科下焦虚寒或寒客胞宫之要药3、胎动不安
第十二章活血化瘀药
凡能通畅血行、消散瘀血,治疗瘀血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活血化瘀药,又称活血祛瘀药。
药名
性味
功效
临床应用
川芎
辛,温,肝胆心包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第一章解表药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解表药,又谓发表药。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
药名
性味
功效
临床应用
麻黄
辛、微苦,温。肺表实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脉浮紧)2、肺气失宣咳嗽(风寒外束,肺有寒饮,热邪壅肺)3、水肿实证而有表证者4、散寒通滞(风寒痹症,阴疽痰核)
1、阻中焦,脘腹胀满2食积气滞,腹胀便秘3、用于痰饮喘咳
第六章利水渗湿药
凡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以治疗水湿内停病症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利水渗湿药。
第一节利水消肿药
茯苓
甘淡平,心脾胃
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1、水肿、小便不利2、脾虚诸证3、心悸,失眠
泽泻
甘淡寒,肾膀胱
利水渗湿,泻热
1、水肿、小便不利,痰饮,泄泻2、湿热带下,淋浊
黄柏
苦寒,肾膀胱大肠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泻火解毒
1、用于湿热带下,热淋,足膝肿痛,泻痢,黄疸2、用于疮疡肿毒,湿疹湿疮3、用于阴虚发热,遗精盗汗
第三节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
甘寒,肺心胃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1、疮痈疔肿2、外感风热,温病初起3、热毒血痢
连翘
苦,微寒,肺心胆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疏散风热
1、疮痈肿毒,瘰疬结核2、外感风热,温病初起
1、血热所致的出血证2、用于热毒疮痈
第二节化瘀止血药
药名
性味
功效
临床应用
三七
甘微苦温,肝胃
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1、用于体内外各种出血证2、.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第三节收敛止血药
白及
苦、甘、涩,微寒,肺胃肝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1、尤善治肺胃出血之咯血、吐血。2、疮疡痈肿、烫伤、手足乳头皲裂,肛裂
第四节温经止血药
2、用于亡阳证3、用于寒饮伏肺喘咳
第八章理气药
凡以疏里气机、消除气滞或气逆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理气药,又谓行气药。
药名
性味
功效
临床应用
陈皮
辛、苦,温,脾肺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1、用于脾胃气滞证2、呕吐、呃逆证3.湿痰、寒痰咳嗽。为治痰之要药。4.胸痹证
枳实
苦辛微寒,脾胃大肠
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1、肠胃积滞(饮食积滞脘腹胀痛、湿热积滞、热解便秘)2、破气行滞止痛---气滞胸胁疼痛行气活血止痛---产后腹痛3、化痰除痞
第三章泻下药
凡能引起腹泻,或滑润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第一节攻下药
大黄
苦,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1、泻下攻积(肠胃实热积滞,寒积便秘湿热泻痢)2、泻火(火热上炎)3、凉血(热迫血行,血热出血)4、解毒(热毒疮痈,烫火伤)5、活血祛瘀(淤血证)
芒硝
咸苦,寒,胃大肠
桑寄生
苦、甘,平,肝肾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降血压
1、风湿痹痛见肝肾不足2、肢体疼痛偏于血虚3、胎漏下血,胎动不安3、高血压病偏肝肾不足者
狗脊
苦、甘,温,肝肾
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
1、风湿痹症,腰痛,腰膝酸软,下肢无力2、肾虚不固之尿频,遗尿,冲任虚寒,带下过多清稀
第五章化湿药
凡气味芳香,性偏温燥,具有化湿运脾作用的药物,称为化湿药。
凡以消积导滞、促进消化,治疗饮食积滞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消食药,又谓消导药。
山楂
酸甘,微温,脾胃肝
消食化积,行气散瘀
1、用于肉食积滞证,食积气滞腹满胀痛2、用于泻痢腹痛,疝气疼痛、瘀滞胸痹胁痛、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血瘀闭经、痛经
第一十章驱虫药
凡以驱除或杀灭人体寄生虫为主要作用,用以治疗虫证的药物,称为驱虫药。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
黄芩
苦寒,
肺胃胆大肠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1、用于湿温暑湿,黄疸泻痢,热淋涩痛2、用于肺热咳嗽3、用于热病烦渴,寒热往来4、用于咽喉肿痛,痈肿疮毒5、用于血热出血证6、用于胎动不安
黄连
苦寒,
心肝胃大肠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1、用于湿热中阻、脘痞呕恶,泻痢腹痛2、用于热病高热3、用于心烦失眠,胃热呕吐4、用于痈肿疮毒5、用于血热出血证
葛根
甘辛凉,
脾胃肺
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
1、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强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3、热病口渴,阴虚消渴4、用于热泄热痢,脾虚泄泻
第二章清热药
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用治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
石膏
辛、甘,大寒
肺胃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1、用于气分实热证2、用于肺热咳喘3、用于胃火牙痛4、用于疮疡溃后不敛,湿疹,水火烫伤
知母
苦、甘,寒
肺胃肾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1、用于气分实热证2、用于肺热咳嗽,阴虚燥咳3、用于阴虚消渴4、用于骨蒸潮热
栀子
苦,寒,心肝肺胃三焦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1、用于热病烦闷2、用于湿热黄疸3、用于血热出血4、用于热毒疮疡
夏枯草
辛苦寒,肝胆
清肝明目,消肿散结
1、用于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疼痛2、用于瘰疬瘿瘤
荆芥
辛,微温
肺肝
祛风解表,透疹,消疮
1、外感表证(风寒风热)2、麻疹风疹,疮疡初起3、止血(吐血便血崩漏)
防风
辛甘微温,膀胱肝脾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1、用于外感表证2、用于风寒湿痹证3、用于破伤风4、脾胃不和,腹痛泄泻
羌活
辛苦温,膀胱肾
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风寒湿痹证
桑叶
甘苦,寒;
肺肝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发热头痛咳嗽)2、肝阳眩晕3、肝经风热肝火上攻肝肾不足眼目晕花4、肺热咳嗽,燥热咳嗽5、血热妄行(吐血)
菊花
辛,甘,苦,微寒,肺肝
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2、肝阳上亢,肝风实证3、肝经风热肝火上攻肝肾不足目暗昏花4、疔疮肿毒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
散寒止痛
1、用于亡阳证2、用于阳虚证3、用于寒痹证
肉桂
辛、甘,热,肾脾心肝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引火归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