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项老师练功随感(一)
陈式太极老架一路学习体会
老架一路学习体会老架一路学拳体会:一:<预备式>,陈炳老师讲预备式很重要,不能忽视,要体会丹田的实重感, 我认为这是预备式的重中之重.我的理解:首先要弄清丹田的位置,此时的丹田位置,我们都知道是脐下三寸,但不是肚皮上的位置,而是相对背后命门穴直线上的前七后三的中点上,身体竖直,沉肩坠肘,含胸塌腰达到心松,在虚领顶劲中达到腰松背松,丹田的实重感,就是丹田充实,要达到丹田的充实感,就要心气下沉到丹田.天地之气集中于丹田,开步平分重心后,充实的丹田也不是飘浮在空中的,要有一种沉重感,能顺着两胯到脚接地稳而实,这时就要细细的体会丹田的感觉了.不要急着开拳,可以微闭目,目也可以微睁,心身皆松,"外形寂然不动,然内已气机腾然,待机待势由心而起".因为只有在松的情况下,你才能体会到丹田的充实而沉重,才能达到上虚下实,随着呼吸或意念可开可合,可胀可缩,可上可下,可旋可转,这可能就是丹田的鼓荡吧.另外关于丹田与心身的关系,有人认为丹田的转动像摇头的电风扇一样,在肚内旋转,实际上是与身心不可分开的,只不过是外虚内实,丹田一动,浑身无处不动.三星陆沉借心火,藏于丹田定六合.飘叶无声是有声, 眼前有物似无物.二:<金刚捣碓>,1:虚实轻重,中正竖直,沉浮起落,棚劲不丢.陈炳老师讲的:"肩松背松","虚裆松肋","垂臂松腰",都是身心部位的放松,同时要"手臂有重感","臂重丹田沉","身正重心稳".一直保持丹田充实,是开是合,是起是落,都要有一种实重感,肩要松开,小手臂也要有重感,达到松而不松,棚劲无处不在.2:顺缠逆缠,丹田鼓荡,手领身随,一气呵成.手的动作,左手大指领,右手小指领,手领身随,顺逆缠丝,都是由丹田的鼓荡带动的,其间无凹凸停滞断劲处,此时丹田,手腕,肘臂,腰胯,膝踝都在进行着顺逆缠,很难说是某个部位的缠丝.所以要一动百动,一气呵成.3:开胯园裆,左棚右撑,砸拳震脚,复于归静.胯开裆园而沉稳,手的前棚,左腿的膝弓与腿的后蹬,形成对拉劲.我打砸拳震脚这一式时,意想天地之气集于丹田,先微反转一圈,丹田带动身手,顺势放大,搅动天地之气无限大至高往下降时,轰然直落丹田这个大碓凹,灌注到四肢百骸,同时,重心要保持在左腿脚,右脚下踏有破溥冰裂坚石之势,随后意念全身一松,稳稳站立,归于虚静.不知对也不对?三:<揽扎衣>金刚捣碓由动归静,继由静生动走'揽扎衣'式,我原来打此势时身左转较快较大,今听陈炳老师讲 "重心略左移";"掌向左上微穿";"身体微左转",一个'略',一个'微',使我体悟到了心神的放松,从静到动的过程.在左臂外下,右臂上外和双臂前棚撑与后背后棚撑的呼应棚开中,心意身形的'略微'就是达到一个'松',再配合缓慢细匀长的吸呼好像将天地四方之气拉入到丹田越集越实而彭涨,感到无穷的力量从丹田到脚扩张到全身.1至6图的讲解,也使我体会到了劲从脚下起,形于腿,主于腰,达于捎的感觉.双臂的逆缠棚撑与顺缠松落,一开到一合,我平时没有注意'虚裆',心神意气收不到丹田,达不到丹田'饱满',今听老师一讲,使我受益非浅!第六图讲的重心后弧线移至中间,我原来不知,前听陈炳老师比喻锅的锅沿,试了几次,果然不同,它能使丹田更加园满无阻,丹田之气也能顺畅的通腿脚接地而稳实.我小时学拳只知此式叫"懒扎衣",是松的意思,现这个"揽"有收的意思,细想起来,一个读音其包含的东西实在太多,太极拳啊太极拳,真是个无底洞!!!四:六封四闭六封四闭离不开四正手,所以我第一动主要体验手臂的"棚",左手在运至右手位置的同时,右肩跨在松沉中丹田从而开张,顺右腿落脚达手臂,身体仍保持中正,使双臂不失棚劲.我在左手运至右手位置时,双肩腰身及双髋同时一松,现在看来,其毛病是下一个动作前左手的棚劲须从新起劲,达不到园润顺畅柔和而断了棚劲.第二动是体验捋劲,双掌从右朝左下捋,且捋中有棚,虚领顶劲,重心在左脚. 第三动是个身挤法,欲右先向左,我在做向右转的时候,在左脚蹬,右膝弓的同时,身体中正,意由腰背而肩带肘向右挤,同时松肩开而棚,左手随右手到胸前.不知是否正确?第四动是个按,按的目标是前下方,小星老师讲的是推中略下按出.要比双推手低,比新架高,我想这是不是推中有按,按中有推?如果我的体会成立,那么棚,捋,挤按四正手在这一式中都有了.还望各位老师纠正.五:单鞭张乐老师讲的好,单鞭的丹田变化,双手的缠丝,内劲的走向走势,外加摛拿击技, 讲的通俗易懂.此式的重点可能就是丹田的"实沉,运转,开合",第2节图势成后"畜势待机而发",就是丹田的饱满与虚灵,可打右勾,同时也能左挤左靠.第3节图双手顺缠后,左手顺右手逆从左手掌心上方缠(窜)出,也有卸手的作用.我打此势时有丹田之气沉入脚,随即由脚缧旋式上缠过腰背肩到手.只是意带气行的感觉,不能有身形的上浮下落. 第5-6节图丹田上狐由左向右,下弧线由右至左微内转, 此转有意即可,左手可有形,也可无形,重心保持在右腿脚,上虚下实.第7节图呼气中丹田充实,我的体会,气从腹内呼出时,丹田及周身放松开张,似乎形成真空反而有吸天地之清气的感觉,每呼一分,即回填一分,始终保持丹田的充实,这可能就是呼中有吸吧?气运左手变逆缠与右臂内劲相合,右脚蹬,左膝弓,同时吸气,小腹收,丹田实而涨,内劲与手臂脚跨合(左手与右臂,右脚与左跨).第8节图腰左转劲随身走,呼气,意由丹田带左臂从根到捎棚开,这个走气不是一个直线,张乐老师的一个"如花吐蕊"形容的再恰当不过了. 第9节图"松沉右髋"与"劲走背脊沿左臂外侧而行",开肩松跨还有对拉劲,丹田沉实开张步稳小臂沉.关于呼吸问题,我在走拳时做不到某个动作定要呼,某个动作定要吸,同一个动作,有时是呼,有时是吸,但把握住呼中有吸,吸中有呼,任其自然,不知对否?六:第二金刚捣碓陈鑫云:第一金刚为太极原像."势即已穷于单鞭,故仍归原势,以便下势变化形体运动发生,故再以金刚捣碓继之".我以为,第二金刚捣碓与第一金刚不同的是多了棚,捋,挤,按的意识及形体的内在变化. 我们都知道,老架一路主要是以棚,捋,挤,按的柔劲为主, 採,捩,肘,靠的刚劲为辅.金刚捣碓却是柔刚俱备,所以说:"会不会,先看金刚大捣碓". 第1节图.右手逆缠,钩手变掌掌心朝外,向左平移时左手有棚右手有捋中带採,两手微向前伸探,立身中正,虚领顶劲.第2节图转腰向右,重心平移至中至右腿的同时,腰背肩肘又有挤靠,双手掌心朝外随身转平捋暗含捩劲.第3-4节图是手的左右狐线缠丝松沉到腰腹,其意识是将棚,捋,挤,按缩小到左逆右顺手上的缠丝中,也就是将棚捋挤按由有形化为无形之中,无中还有. 第5节图右脚蹬,左膝弓,身的左腰背肩肘的挤,再左脚微蹬腰跨微后坐与左手的前拦右手的后按(撑)一气呵成.我拳架上此势走的较快,击技意识较浓,右手的后按(撑)与老师讲的不同, 老师讲的是两手走下弧线随腰转往左棚起此时可重复一圈,右手掌心朝上手膝相合,手往后微加棚劲,又是一个"微"字,行拳走架轻松自然,看来我在行拳中杀气太重,意重有过,不能达中,是应该除掉的. 第6-11节图是撩掌提膝上步虚点地.提膝砸拳金刚势完.-----丹田一动阴阳开,棚捋挤按随念来.砸拳震脚气势宏,通经贯络注百骸.七:白鹤亮翅第1-5节图基本与前面做的揽扎衣开势一样,但又有了新的体会,双手的逆缠微含胸,双臂的打开棚撑与后背的棚撑对应配合,犹如白鹅欲张翅,劲在于左脚微蹬而膝伸右膝弓重心移右腿,依靠大地的依托,形成了浑身无处不棚撑.再就是双臂同时顺缠,其中在打开时松落:"胸微含,肩微卷,屈臂泛臀裆撑圆".尾巴骨轻轻朝后一张(泛),感觉到胸腹无限大,松落时右肩肘似与左胯膝相吸,松肩舒髋沉肘小臂重,掌下落时如刀劈,节节贯穿.尾巴骨微微一收(敛),提膝开步同时双手合,棚劲不丢. 第6-10节图左胯微向左一松沉入左脚踏实.欲回还进.右手逆左手顺的缠丝,右肩肘手与左膝胯的开张再次使人顶天立地.左胯一松心气下沉到丹田.接下势是很顺当的."一呼一吸,一开一合,一动一静,对称而互补", 结合每动,张老师讲的妙语横生,犹如醐醍灌顶,受益非浅!我平时打这一式时是左腿上了一步,是新架里的动作.退一步感到很不顺当,各种劲道的开合配合不好,今须按此传授,细细体会.但总的来说,这一动虽能前能后,变化无常.还是以规范为好.---棚撑自有採捋捩,白鹤亮翅旋膀揭.跟身退步任君取,松沉自有天地接.八:斜行我原学此式,好像叫做斜单鞭,是由身体的斜行变化而出成单鞭.第1-2节图虚领顶劲达中正,头心裆一条直线如门轴,丹田微左旋,意达右手,开右肩小指领顺缠肘随内合,松沉左臂左手后划弧向上领起,随之丹田微右转右手顺缠到头顶,右来左去,左来右回,头部领住劲手肩胯松沉准备开步.听老师的精心讲解,平时我在接白鹤亮翅完成接斜行时是整体的一松沉,没有先松左髋,我的很多姿势好像都有这个毛病.造成胯裆丹田转动不灵.从而使我明白了"左转松左髋,右转松右髋,中正平衡身灵便".第3-4节图两髋一松气能下沉,圆裆松肩沉髋,有千斤坠的感觉. 第5--8节图右腿微一蹬地重心平移到左腿,左肩胯随之一松斜身下沉,张乐老师用了个"侧身下潜",此时百会到会阴穴之中脉中气一条直线虽斜却中正,左肩开而棚左小臂松而重绕过膝,右手同时顺缠立掌如刀护于右颊,左手绕过膝既变勾手提与肩平的同时,身斜之形则由头部的虚领顶劲又行于正,同时顺缠立掌如刀护于右颊,右手掌与左肩相合,松肩开胯沉裆.第9--10节图松右髋转腰向右打出单鞭式,目随右手而行眼神透右手中指视向远方物体,无物则直达天边.九:搂膝双臂由肩肘到手开棚顺缠中松沉,重心下沉相合于左膝上,掌心斜相对如抱一团嫩豆腐既不使其掉落也不使其挤烂,张老师讲的裆劲,好如农民劳动时用铁铣铲土,裆劲就出来了.十分形象,这个裆劲挤中有拱,也就是挤中有棚,作用于两手领劲而上棚,棚起后丹田微向右一转,裆劲微向后一拉,无形中裆上就有了个捋劲,塌腰松髋又暗藏着按劲,作用于手上就是两手腕下塌外推.此势的特点是双手的顺缠相合,身手与裆劲的棚捋挤按混然天成.在技击上除有搂抱膝腿之外,当对方抓拉我之肩,肘,腰时,还有裹缠摛拿对方的手臂之用.-----意在腰裆运在手,太极圈内揉铁牛,开合之中神不知,一吞一吐鬼见愁.十:上三步此势上三步,对我来说,是很难打的. 上三步的第一步好像还好做,劲自右腿节节贯空到手,两手双逆缠向右下捋,劲随腰转,走后弧线向上棚起,我的体会胸腰折叠犹如抡八镑锤打钢钎般的劲道由脚而手,左脚后跟着地也能轻轻落下似猫步,非常顺的,第二步却很别扭了,右手与右腿一顺顺的向前踏出一步,学猫步般地轻轻落下,身手都是飘忽忽的,反而没有了劲从足上起的感觉了. 今听张老师讲到第4节图,忽然明白了问题所在,原来是右脚蹬地,前移重心,左脚踏实.少了这么个前移重心,右脚蹬地要用劲的话只能跳步向前了. 第三步也是一样,右脚踏实移重心身微左转,迈步如车轮碾地,轻灵自然.但总的来说,这上三步我还有其它的毛病也只能感觉却说不上来,还待在练中慢慢体悟.十一:掩手肱捶(拳),这一拳是陈式太极拳的特色之一,它不仅仅是个爆发力,她是由呼吸,开合,松沉,缠丝,畜发,弹抖,柔刚,相互矛盾的两极变化的统一.求松在于畜,柔而刚,不求发而发;刚出在于柔,发而收,未松反而松.其中奥妙,全在于一个松字.第1--4节图,张老师详细讲解了一个开合松沉的过程,松右髋心意神气下沉到腹部, 双手的逆缠开肩棚臂到手打开,劲贯掌根或虎口,再顺缠相合,重心的变换,一呼一吸,一开一合的松沉中,人体这个大园圈内畜满了无穷的劲道. 我以为内劲的充实饱满,在园圈上的任何一点都有爆发的可能,所以我们不求发.呼气中浊气呼尽,清气原原不断的填补到丹田而充满全身;吸气时清气澎胀但求周身之虚灵,还是要求一个松. 相合中左手前伸掩手,右肘后撑棚圆肩肘拳松落于右腰,此时松而再松,你能觉得你的周身是软散的吗? 第5节图再松的睛况下足催胯,胯催肩,肩催肘,肘催手,根根相催,拳头好似一个流星锤,一根线由足催出,催出去的同时这一根线还有回拉圆棚的内在变化,拳出也不能太老.直臂冲拳拳尽再探肩则劲死,拳打出后腰裆一松胸背肩开张又接金刚捣碓的过渡式.在张老师讲解这一式时一再强调松,我最大的体会就是个松,太极拳讲究个松,练不好,就成了软,为了纠正软则又变成了硬.其实松也是一个劲道,是觉劲,顺劲,滑劲,借劲,柔劲,空劲.紧劲与松劲的区别是:紧劲只能朝一个方向,中途换一个方向就软了,松劲却可以听到对方的不同劲道且能向任何方向改变,且出去的力道更强.也就是四两拨千斤的前题,十二:第三金刚捣碓第6--7节图是掩手肱拳打出后胸背肩开张,双手里合裆下沉逆缠棚开又顺缠左上右下,重心前移松落相合于胸前.第8--10节图重心略向右腿移,同时两手逆缠对拉,扣左脚,重心复回左腿,双手棚出向右转腰,右脚尖由后向内划弧向前点地,同时右手同腰转随右脚划下弧线朝前左手相合于右手内臂上,打出金刚捣碓.张老师讲的耐心细至,使我体会到身手左右好似两扇门,在虚领顶劲的中轴移动中,一开一合,一顺一逆,一前一后,一上一下的各个不同的园弧上一气呵成,且旋转自如.关于砸拳的技击意义,我的理解,并不是自已砸自已一拳就能将对方打倒,而是丹田内气的鼓荡周身挨着何处击何处,左手的上捧,右拳的下砸它又是一个合劲,实战中它可以顺势就势砸向任何部位.当然也为抱缠,反缠,顺缠,脱缠的摛拿动作做好了准备.脚尖的后划内弧向前可以插裆进逼,也可以提膝顶裆,有步法上的玄机,也有腿法的实用.右手的撩掌可以变抓(五龙抓小鸡),可以变插,可以变为掌根摧.右脚的下踏可以踏敌脚,可以下沉稳其根,在实战中它已经不是一个整体完了后的最后一下来击人的. 一点一滴都自成一招.这些是我用外家拳的明劲来体会其意义的, 内家方面的暗劲,化劲,还是张老师讲的从这过渡动作上来体会金刚捣碓的奥妙.要从养身方面来说,轻起轻落,缓慢松柔,活气通经络,意与万物共舒张,与天地共相存,长命百岁而不衰.要从技击上来说,必须在无数次惨招挨打中方能体悟.内家外家舍去这一关,都不可能成为技击高手的.十三:撇身拳(捶)第1--2节图是接金刚捣碓式开胯园裆下蹲,同时两手分棚至头上交叉合于胸前撑圆.张老师讲两手分开斜相对,下沉下蹲是为了上合,我体会此势手分开时须开肩大臂轻外撑.两劳宫穴能相吸.合时大臂微撑不丢,小臂合胸前似有一汽球合抱,合时能感觉怀中还有彭胀感,上合下蹲两腋下好像也有两个彭胀的汽球,两膝微开,裆下沉中也能感觉到坐在了一个彭胀的汽球上.想像头上顶了一碗水,不使其溢出,再用会阴及尾巴骨轻柔一下裆下汽球,还能体会到立身中正,虚领顶劲,开胯园裆的沉稳奥妙,十分的舒服,拳架上也十分的大气.此种体验,不知对否? 第3--4节图腰微左转摆头开右腿,身右移左手顺缠右手逆缠相合,左手下采,立于胸前中线,右手绕右膝外侧与腰同高. 此动要求的是神与体,意与形的内外平衡,我在做此动时是先开右腿再摆头的,眼神慢了一步,觉是从容自然,却欠平衡紧凑,当应改正.第5节图左手顺缠随肘下沉,右手顺缠上领,左下右上,右手平移至左前,我在做此式时,右脚微一蹬地,随之丹田向左回旋,由腰带肩达手,随身左移右手平捋到左前握拳,不知有无冲突?第6节图右拳走下弧内旋开右肩上提,左腿蹬,右髋松沉丹田右转重心渐移右腿(左四右六),立身中正,裆走后弧,同时左手逆缠变拳屈肘合于左腰,右转同时微含胸,头的虚领与裆的会阴中气一拉,命门外吐, 左肩前靠中松沉,右背肩肘虚贴后靠,右拳高於右太阳穴处,耳听身后.十四:青龙出水张老师将此动分为三步,第一步接上势左髋微松,右臂沉肩坠肘外缠,左拳变掌.第二步左手上右手下重心左移相合成环形,松两髋,沉两肩,周身九节放松.第三步右脚蹬地拧腰右拳逆缠绷出,力在右手臂外侧,左手掌贴于左腰腹,拳出有左右肩肘对拉之势.张老师以一个猛子扎入水中露出水面抖落身上水珠来比喻,也十分形象.此动为达九节的放松,第一二步为畜势准备,关健是个松沉,第三步沉而松.关于沉的理解:是物体被地球吸引下落的加速度,物体是没有意识的, 人是有意识的,意识就是意念力.假如你的体重是130斤,松静的情况下,你在任何称上称都是130斤,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一旦意识在丹田,朝下一沉, 称上的读表会突然猛增,复又返回你原来的重量.一堆肉被勾在半空,肉虽然松沉却不会再增加重量的. 所以说,动中的松沉,松能改变方向,沉能加速度增力量.我在打青龙出水时,右脚一蹬,左胯收,右胯送,同时小腹一紧,丹田左转,送右肩肘拳绷,右拳臂且有外绷向下沉,收左肩肘回拳于腰腹,形成对拉. 现在看来,我的左手回于腰腹成拳,有紧中还紧的感觉,以掌收回有紧中有松的体会.我曾观察过给猫身上浇上水,只见猫一个机灵,浑身一抖,将身上的水抖的水花四溅,与青龙出水此动是否有借鉴?。
陈氏太极拳心得
《陈氏太极拳图说》心得原创高启武绘图高君炜《陈氏太极拳图说》(以下简称《图说》)是一代宗师陈仲甡(1809—1871年)之哲嗣陈鑫(1849—1929年)先生所著。
先生之父“平生战功累累,啧啧人口,皆根于精太极拳也。
及公卒,吊者数郡毕至,众议易名…英义‟。
”(《图说、陈氏家乘》)《图说》是先生宗其家传,辛勤笔耕“自光绪戊申年至民国己未,十有二年其书始成”(《自序》)。
先生“夙精拳术,又深学理”,“积数十年之心得”,“发前人所未发”,破历代“珍秘不以示人之传习”(《杜严序》),尽泄天机意欲使后学“由升堂以入室”(《自传》)。
故今人得见陈拳理法全貌,先生可谓功德无量矣。
陈鑫先生的这本《图说》虽名言拳,然书中道、释、儒、医无不涉猎,这在其它武术书籍中则不多见。
尤以太极、《易》理阐释拳理、拳法并贯彻始终,实意为后学剖白太极拳理法之根本。
本人学疏浅薄,虽多年喜《易》好拳,然至今亦仍是童蒙于《易》,门外于拳,读此书深感捉襟见肘,力所不逮。
现不揣冒昧,将平时习易学练时一孔之见的心得进行整理,勉强成文以抛砖引玉,期望大家不吝斧正。
一、陈氏太极拳预备势和太极图象先生称此势为“太极象”,并画有太极象图。
从字面看,“太”字有最、至及极端之意。
极亦有顶点、尽头之意。
《周易正义、系辞》云:“太极谓天地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太初、太一也。
”《太极图详解、朱子太极图说解》云:“圣人谓太极者,所以指夫天地养物之根也。
”拳以此名,愚以为是取归根复命、人合天道之意。
《周易、系辞》中有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先祖圣人以两仪之阴阳为基础类物取象,通变天、地、人三才之情状,钩深致远,以倡道之博大精深。
又云:“一阴一阳之谓道。
”《周子太极图说》亦云:“阴阳一太极也。
”可见,太极与道名异而实一也,此皆可以《易》证之。
先生《图说》通篇以太极、《易》理阐释拳理、拳法,中规中矩、恰得根本。
太极拳亦确实是以老庄学说为基石,取实战博击技法于外,寓道家丹功于内,和合二者则太极、《易》理之阴阳动静、刚柔进退为拳理之准绳而用。
陈式太极拳练习心得
陈式太极拳练习心得陈式太极拳前人给我们留下许多宝贵文献,如:文字、图像、照片。
现在有:电影、录像更方便。
怎样才能练好陈式太极拳,根据我多年练习陈式太极拳和《陈式太极拳十要》中的十个要领讲述。
归纳出自己练习陈式太极拳五个方面的心得和体会:一、对头部要求头部要虚领顶劲,虚是空的,领是向上引的意思,顶是往上顶,劲就是有力量。
总的含意是要求头颅正直,头上是虚的起来头正颈也就直了。
颈直,站着显得很有精神,不这样就提不起精神。
如果两眼闭着,塌蒙眼也不行,讲究精气神,二目炯炯有神,要求做到头正颈直,经络顺了,气血也畅了,练起拳来感到很舒服。
头表现出来要具体形象。
所谓“正”,就是不低、不仰、不偏、不依,尽量做到这些要求。
1.眼睛。
要有神,正前平视,应随出手的方向,随动作的要求转动而转动,跟动作协调起来,也可往上,也可向下。
2.咀,即口。
似闭非闭,似开非开。
一般说口呼鼻吸,实际生活不是这样。
闭不是嘣着咀,也不是开着,要符合人的生理自然。
要求舌头抵上颚时自然形成,不要硬顶。
似闭非闭,活动能使口内生津,不至于口干舌燥。
如果张着嘴练拳就上不来气了。
3.气,气是一门科学,现在气功很盛行,有专门研究气功的。
一般称陈式太极拳为自然气功,要求气沉丹田,呼吸自然,以我之静窥测对方动向,或你来我往。
陈式太极拳的气沉丹田“脐”下小腹部位,不论坐着、站着,气沉在丹田就会感到非常舒适。
保持这个状态,气就沉到丹田了。
这个“气”,分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先天之气指元气,后天之气就是呼吸。
先天之气要稳,后天之气宜顺,二者是结合的。
一个沉到底下稳稳的,一个比较顺。
先天之气是固有的、本能的,摸不着,看不到,而在日常生活中会感觉到,如果人没有气也就完了。
4.呼吸,练拳过程中呼吸怎样配合动作,要求自然配合,能配合多少就配合多少,不要勉强。
因为套路跟单势练法、散打不同,套路是按预先设想编排按顺序作的,散打就不一样了,有对立面,来自刹那之间,说来就来,不一定从上面来,还是下面来,也不一定是拳还是脚,或者其他部位,时间很快,很短。
陈项老师练功随感(一)
陈项老师练功随感(一)大家好,因为都是喜欢混元太极的,所以都是一家人了。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我怎么练的,我怎么想的,我就怎么说。
大家有什么看我说的不对的,或有什么问题,马上就提出来。
我是知无不言,我知道的我一定说出来。
言必由衷,我一定是发自肺腑的。
真诚的跟大家交流。
就这个事呢,本来我不应该说,没资格说。
那天,秀茜说,你说说吧。
正好小王也在那,她说,你说说吧。
(也让)我说,我说什么?我不说,不能说,实在不能说。
她(们让我)说,说:“说”。
那勉为其难。
非让说那就说说吧。
后来一想,这也对,也应该说说。
你怎么练的就怎么说。
那就说说练功随感,就跟那“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样——不能说呀,不能说,实在不能说。
非要让你说,就勉为其难。
我就说一说。
实际上是跟这个暗和。
咱们从怎么练的说起,因为我原来也练了一些东西,从小也是喜欢这方面的东西。
在创刊杂志的时候也写过一段小的文章,写的也是练功随感——《择名师,走正道》。
确实是这样。
练功首先是要找明白人练,看明白人怎么教,你这个明白人又怎么学;你学了,你又怎么练。
这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真心教,真心学,也真下功夫去练,那么天道酬勤的话就不是空话了,要在大家的身上体现了。
所以说我们练功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思想,因为混元太极拳它不是力气活,它是个意气活。
“意气君来骨肉臣”,它是君臣的关系。
如果你要“意气均来”,均,都到了身上,那骨肉发沉。
这是从练功角度说。
从练功上说完,又从思想上说。
“意气君来”或者是“意气均来”,咱们给它翻译一下,骨肉发沉。
这是第一个感觉。
所以我们要有好的思想,要有我们的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是什么,凡是做事咱们一定要引经据典。
我觉得它的基础是我们传统的古老的《道德经》。
我们练功一定要有点哲学思想。
有了这个,我们以什么为指导思想呢,混元。
以混元的思想为指导思想,指导我们行功实践。
那么我们就要弄清楚混元是什么。
什么是混元?这个咱们一定要弄清,因为理通方法明,理通拳法精,理通功法成。
陈氏太极拳心得
陈氏太极拳心得陈氏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重要拳种,以其独特的气势、流畅的动作和内外兼修的特点而闻名于世。
作为一名练习者,我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现在将与大家分享。
首先,陈氏太极拳注重内外兼修。
在练习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外在的动作和姿势,更要注重内在的呼吸和意念。
通过深呼吸和专注的意念,可以使气血畅通,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同时,内外兼修还可以培养出我们的耐心和毅力,因为太极拳的修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坚持和努力。
其次,陈氏太极拳强调“以柔克刚”。
这意味着在与对手交手时,我们不需要用力与其对抗,而是通过巧妙的应用力量和技巧,将对手的力量转化为自己的优势。
这种以柔克刚的原则不仅适用于武术比赛中,也可以应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通过学习太极拳,我们可以培养出灵活的思维和应变能力,使我们更加从容和自信地面对各种挑战。
此外,陈氏太极拳还注重身心的统一。
在练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身体的放松和心境的平静。
只有当身心完全放松时,才能感受到气的流动和力的运用。
通过练习太极拳,我们可以调整呼吸和放松身体,从而缓解压力和紧张情绪,提高身心的健康和平衡。
最后,陈氏太极拳需要不断地练习和修炼。
太极拳是一门深奥的武术,需要通过不断地练习和体悟才能真正掌握其中的精髓。
在练习过程中,我们要保持耐心和坚持,不断地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动作和技巧。
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参加太极拳的交流和比赛,与他人切磋、学习和提高。
总之,陈氏太极拳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武术,通过练习太极拳,我们可以培养出坚韧的意志、灵活的思维和健康的身心。
希望大家都能够加入到太极拳的行列中来,共同体验其中的乐趣和收获。
陈氏太极拳心得
陈氏太极拳心得引言概述:陈氏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重要流派,以其独特的拳法和内功而闻名。
通过学习和实践陈氏太极拳,我深刻体会到了它对身体健康和心灵修养的积极影响。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我对陈氏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正文内容:一、身心合一的修炼1.1 陈氏太极拳注重身体的放松和内力的发挥,通过慢速的动作和深呼吸,使身体和心灵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
1.2 在练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专注于自己的呼吸和身体感受,这种专注让我能够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压力,提高自身的身心健康水平。
二、柔中带刚的拳法特点2.1 陈氏太极拳注重“以柔克刚”的原则,通过身体的柔软和灵活性,将对手的力量转化为自己的力量。
2.2 在学习过程中,我逐渐理解到了“柔中带刚”的拳法特点,学会了利用对手的力量来制敌,并能够更加灵活地应对各种攻防情况。
三、呼吸与内功的重要性3.1 陈氏太极拳强调正确的呼吸方式,通过深呼吸调整身体的气息和能量流动。
3.2 在练习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呼吸与内功的重要性,通过正确的呼吸方式,我能够更好地调节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状态,提高自身的耐力和体力。
四、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4.1 陈氏太极拳的学习需要循序渐进,从基础动作到高级招式,每一步都需要反复练习和修炼。
4.2 在学习过程中,我明白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通过反复练习和不断修炼,我能够逐渐掌握更高级的拳法技巧,并提高自己的太极拳水平。
五、心灵修养与人生哲理5.1 陈氏太极拳注重心灵修养,通过练习太极拳,我能够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内心状态,培养出平和、宽容和谦逊的品质。
5.2 在修炼中,我认识到太极拳不仅仅是一种武术技巧,更是一种人生哲理,通过太极拳的修炼,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如何在困难面前保持平静和坚韧。
总结:综上所述,通过学习和实践陈氏太极拳,我深刻体会到了它对身体健康和心灵修养的积极影响。
通过身心合一的修炼、柔中带刚的拳法特点、呼吸与内功的重要性、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以及心灵修养与人生哲理等五个大点的阐述,我更加坚信陈氏太极拳是一门非常宝贵的武术,它不仅能够提高身体素质,还能够培养人的心灵素养。
陈氏太极拳心得
陈氏太极拳心得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武术之一,陈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种流派,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内在的功夫而闻名。
我是一个太极拳爱好者,多年来一直在学习和练习陈氏太极拳,下面是我对陈氏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首先,陈氏太极拳注重内功的修炼。
内功是太极拳的核心,它包括了呼吸调控、意念集中、身体放松等方面。
在练习陈氏太极拳时,我意识到要通过深呼吸来调节身心,使身体放松下来。
只有身体放松,才能感受到气的流动和力的发挥。
同时,意念的集中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集中注意力,能够更好地控制身体的动作和力量的运用。
通过内功修炼,我逐渐感受到了身体和心灵的变化,更加平静和自信。
其次,陈氏太极拳强调身体的协调和柔韧性。
太极拳的动作都是以圆圈为基础,通过身体的旋转和转移重心来实现力量的传递。
在练习陈氏太极拳时,我发现身体的协调性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身体各部分的协调配合,才能够使动作流畅自然。
同时,太极拳也要求身体的柔韧性,通过柔软的身体来实现力量的发挥。
在练习中,我会进行一些拉伸和柔韧性训练,以提高身体的柔软度和灵活性。
再次,陈氏太极拳注重力的运用和发挥。
太极拳的力量是通过身体的旋转和转移来实现的,力量的发挥需要有正确的动作和身体的协调。
在练习陈氏太极拳时,我会注意身体的动作和力量的运用,通过练习和反复的实践,逐渐掌握正确的力量发挥方式。
同时,太极拳的力量是以柔为主的,通过柔软的身体和圆滑的动作来实现力量的传递,而不是通过肌肉的用力。
这种力量的运用方式非常独特,也是太极拳的精髓所在。
最后,陈氏太极拳的练习需要持之以恒和耐心。
太极拳是一门深奥的武术,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修炼才能够掌握。
在我练习陈氏太极拳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是我坚持下来了。
每天坚持练习,不断地修正和改进动作,逐渐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同时,太极拳的练习也需要耐心,因为很多动作和技巧需要反复练习才能够掌握。
通过持之以恒和耐心的努力,我逐渐感受到了太极拳的奥妙和乐趣。
陈氏太极拳心得一:套路,散手,绝招
陈氏太极拳心得一:套路,散手,绝招习武多年,就在套路、散手、和绝招中反复,连接着三者的就是功法,内外功都用于练习力量。
何谓功夫,就是不断重复次数。
量变引起质变。
一拳一腿,练个千万次,就有了功夫。
练习套路,就是练习意念和肢体合一,意念是内容,形体为外在表现。
意念就是方向,肢体就是力源,意念和肢体动作结合就能够产生神经力,即是有穿透力,粘粘力,螺旋力,内张力,沉坠力,分离力,屈张力。
思维和想象力和肢体动作及腹式呼吸的结合产生武术攻防意识力,就是内劲。
就是三合一。
练习散手,讲究心静如寒潭映明月,念动马奔手脚随,进退快如风卷地,动静犹如水穿石。
何为绝招?散手中经常练习的内容就是绝招、熟招。
所谓绝技,就是熟顺生巧练,熟练就是绝招。
练武术就是练习心意,修身养神,就是练习肢体的协调和灵敏,耐受力。
心意要静,静则生松柔,松柔了肢体反应才灵敏。
白天练套路,想象力和肢体力协调,熟生巧,巧就是智慧。
熟练的时候身体就形成条反射的生习惯,就是不思而得,自然而然。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一遇到被攻击情况身体会自然调整反应,降低受伤系数,这就是金钟罩铁布衫功夫。
晚上练散手,练散手就是练桩功,练桩功就是练耐力,挑战自我的极限。
练手眼身法步。
进退,虚实,刚柔,快慢,攻防变化等等。
意念加技法,意念程度决定功力高低。
有人练意念几分钟身体发热,有人练不出感觉,都是在于自己怎么想。
师父领进门,修行靠本人就是这个。
单练时,出拳想象对手的力量和手法,自己如何应对。
也是个熟能生巧。
对练时先适应搏击环境,套路练的是想象力,散手则练的是反应力。
是观力量的对抗,不容许丝毫的幻想,没有时间想象,只有瞬间的反应。
眼观六路,是看场地情况和自己的站立位置(阳光和灯光是否背光刺眼)、自己和对手的情况对比,如身高、力量、出拳习惯、反应速度变化方式、弱点等;耳听八方,是感觉身前身后的情况变化。
摸手就是问劲试力,是安全的对抗练习方法,模拟实战和适应阶段。
是练习散手的过渡阶段。
北京陈式心意混元太极传人陈项先生讲解太极推手八法的技击应用,拳理讲解深入浅出......
北京陈式心意混元太极传人陈项先生讲解太极推手八法的技击
应用,拳理讲解深入浅出......
【名家简介】陈项,1951年生,十五岁学跤,后习通背及正宗霍氏八极,最后师承一代太极宗师、中国武学泰斗冯志强老先生修炼心意混元太极,是冯志强先生的得意弟子、高徒和重要传人,是真正实战派的太极通家,是隐修在京城内不多的、真正的武学大家。
论功力雄沉大气,论技击,推手、散手、沾衣跌无人可及,尤其是陈项先生的低调和宽厚大度的人品更令人仰止。
先后多次应邀出访欧美及日本,交流教学,与各国大级别搏击高手试艺,从未失手,且让对手输得心服口服,在国际上弘扬了中国传统功夫。
陈氏太极拳心得
陈氏太极拳心得太极拳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内家拳术,以其独特的哲学思想和优雅的动作而闻名于世。
陈氏太极拳是太极拳中的一种流派,以其流畅的动作、柔和的力量和内外兼修的特点而备受推崇。
在我多年的太极拳修炼中,我深深体会到了陈氏太极拳的独特魅力和对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
首先,陈氏太极拳注重身体的放松和内在的能量调和。
在练习太极拳时,我们要通过放松身体来达到内外协调的状态。
通过慢慢地、柔和地进行拳法动作,我们能够感受到身体的放松和能量的流动。
这种放松和调和的状态有助于缓解压力、提升身体的灵活性,并促进内脏器官的健康。
其次,陈氏太极拳注重呼吸的控制和调节。
在太极拳的练习中,我们要通过深呼吸来调整身体的能量和平衡。
深呼吸能够增加氧气的供应,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并帮助我们保持冷静和专注。
通过练习太极拳,我学会了如何通过呼吸来控制情绪和保持内心的平静。
此外,陈氏太极拳注重身体的稳定和平衡。
在太极拳的动作中,我们要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通过重心的转移来实现动作的流畅和力量的发挥。
通过练习太极拳,我逐渐培养了身体的平衡感和稳定性,这不仅对太极拳的练习有帮助,也对日常生活中的姿势和动作有积极的影响。
此外,陈氏太极拳还注重身心的统一和内外的协调。
通过练习太极拳,我们能够培养身心的统一感和内外的协调性。
太极拳的动作要求我们全身心地参与其中,通过意念的引导和动作的配合来实现力量的发挥。
这种身心的统一和内外的协调有助于提高专注力、加强意志力,并培养出坚韧的品质。
最后,陈氏太极拳还注重修炼者的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太极拳强调“以柔克刚”,通过柔和的力量和谦逊的态度来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在太极拳的练习中,我们要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意见,并与他人和谐相处。
通过太极拳的修炼,我学会了如何平和地面对他人和事物,提升了自己的修养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综上所述,陈氏太极拳是一种独特的拳术,它不仅注重身体的放松和调和,还注重呼吸的控制和调节,身体的稳定和平衡,身心的统一和内外的协调,以及修炼者的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教师日常练功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我一直在不断学习和实践,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注重练功,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坚定教育信念教师练功的首要任务是坚定教育信念。
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在日常练功中,我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坚信教育的力量,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二、深入研究教材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
在日常练功中,我注重深入研究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内涵和外延。
通过查阅资料、请教同行、参加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关注学生需求教师练功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在日常教学中,我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等,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
四、提升教学技能教学技能是教师练功的核心。
在日常练功中,我注重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包括课堂组织、教学方法、语言表达等方面。
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五、加强课堂管理课堂管理是教师练功的重要环节。
在日常教学中,我注重加强课堂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通过制定班级管理制度、规范课堂纪律、关注学生情绪等方式,确保课堂教学有序进行。
六、注重反思总结教师练功需要不断反思总结。
在日常教学中,我注重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经验教训。
通过撰写教学反思、参加教研活动、请教同行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七、培养团队精神教师练功需要团队合作。
在日常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团队精神,与同事共同进步。
通过开展教研活动、分享教学经验、互相听课等方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教师日常练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陈氏太极拳心得
陈氏太极拳心得陈氏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拳种之一。
它以柔和、缓慢的动作和内功修炼为特点,注重身心的和谐统一。
在我多年的太极拳修炼中,我对陈氏太极拳有了深刻的体会和心得。
以下是我对陈氏太极拳的心得分享。
首先,陈氏太极拳强调内功修炼。
内功是太极拳的核心,包括呼吸调节、意念集中和内力运用等方面。
通过练习太极拳,我深刻体会到内功的重要性。
在练习过程中,我注重调整呼吸,使其与动作相配合,从而达到身心放松和能量的集中。
同时,我通过意念的引导,将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各个部位,以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内力的运用则是通过调整身体的力量和重心,使拳法更具威力和效果。
通过持续的内功修炼,我感受到身体的变化和内力的增强,这使我更加坚定了练习太极拳的信心。
其次,陈氏太极拳注重身体的协调和灵活性。
太极拳的动作缓慢而流畅,需要身体的协调和灵活性。
在练习过程中,我注重身体各部位的协调配合,使动作更加自然和流畅。
同时,我通过拉伸和柔软训练,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柔韧性。
这不仅使我在练习太极拳时更加舒适和自如,也使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灵活和健康。
另外,陈氏太极拳强调意念的运用和心理的调整。
太极拳练习中,意念的集中和调整对于动作的准确性和内功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
我通过意念的引导,使动作更加准确和流畅。
同时,我注重心理的调整,保持平静和专注的状态,以提高太极拳的效果和内功的修炼。
这种意念的运用和心理的调整不仅在太极拳练习中有所体现,也对我在日常生活中的情绪调节和心理健康有所帮助。
最后,陈氏太极拳注重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
太极拳通常需要两人进行练习,通过对练和推手等方式,使双方能够相互感知和协调。
在与他人的练习中,我学会了倾听和观察对方的动作和力量,以便更好地应对和调整。
同时,太极拳的练习也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我不仅学到了更多的技巧和经验,也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这种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使我在太极拳练习中得到了更多的启发和提高。
陈氏太极拳心得
陈氏太极拳心得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最具代表性的拳种之一,其中陈氏太极拳作为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在学习和练习陈氏太极拳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它对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并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陈氏太极拳注重内外兼修。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身体的动作和技巧,更要注重内在的调养和修炼。
通过深呼吸和放松身体,可以使内气得到调整和平衡,增强身体的健康和抵抗力。
同时,太极拳的动作要求柔和、流畅,通过身体的放松和舒展,可以增强肌肉的柔韧性和韧性,改善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其次,陈氏太极拳注重意念的运用。
太极拳强调意念的引导和运用,通过意念的调动,可以使身体的动作更加准确和流畅。
在练习太极拳时,我们要集中注意力,准确地感受身体的每一个动作和变化,通过意念的调动和引导,可以使身体的动作更加自然和协调。
同时,意念的运用还可以帮助我们调整呼吸和放松身心,达到身心合一的状态。
第三,陈氏太极拳注重身体的内外协调。
太极拳的动作要求身体的内外协调,通过身体的动作和呼吸的配合,可以使身体的内外协调更加紧密。
在练习太极拳时,我们要注重身体的各个部位的协调运动,通过身体的动作和呼吸的配合,可以使身体的内外协调更加自然和流畅。
同时,身体的内外协调还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和稳定性,增强身体的控制力和灵活性。
第四,陈氏太极拳注重身心的和谐统一。
太极拳强调身心的和谐统一,通过身体的动作和呼吸的配合,可以使身心得到统一和平衡。
在练习太极拳时,我们要注重身体的放松和呼吸的调整,通过身体的放松和呼吸的调整,可以使身心得到放松和平衡。
同时,身心的和谐统一还可以帮助我们提高专注力和意志力,增强身心的稳定性和抵抗力。
最后,陈氏太极拳注重修身养性。
太极拳不仅是一种武术技击,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功夫。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修身养性,通过身体的动作和呼吸的调整,可以使身心得到放松和平衡,增强身体的健康和抵抗力。
陈氏太极拳心得
陈氏太极拳心得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武术之一,陈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种流派,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而闻名。
在我多年的练习和探索中,我对陈氏太极拳有了一些心得体会,现在与大家分享。
首先,陈氏太极拳注重内外兼修。
在练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意身体的外在动作,更要注重内在的呼吸和意念。
通过深呼吸,我们可以调整身体的能量和气息,提高拳法的力量和灵活性。
同时,我们要保持专注和集中的意念,使动作更加准确和流畅。
其次,陈氏太极拳强调“以柔克刚”。
太极拳的特点之一就是运用柔和的力量来克制对手的强势。
在练习中,我们要学会利用身体的重心转移和腰部的扭转来产生力量,而不是依靠肌肉的力量。
这种柔和的力量不仅可以使我们的动作更加流畅,还可以有效地抵御对手的攻击。
另外,陈氏太极拳注重“动静结合”。
在太极拳的练习中,我们不仅要学会动作的变化和连贯,还要注重动作与静止的平衡。
通过静止的站桩练习,我们可以调整身体的平衡和姿势,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而在动作的练习中,我们要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协调,避免过度用力或者失去平衡。
此外,陈氏太极拳还注重“以身化势”。
在练习中,我们要通过身体的动作和姿势来表达出太极拳的力量和精神。
通过身体的伸展和收缩,我们可以使动作更加饱满和有力量感。
同时,我们要注重动作的变化和转化,使每个动作都能够自然而流畅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动作序列。
最后,陈氏太极拳的练习需要坚持和耐心。
太极拳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修炼的武术,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和体验,我们才能够真正领悟到太极拳的精髓和内涵。
因此,我们要保持耐心和毅力,在练习中不断地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动作和技巧,才能够逐渐领悟到太极拳的真谛。
总之,陈氏太极拳是一种独特而深奥的武术,通过长期的练习和体验,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无穷力量和智慧。
在我个人的练习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太极拳对身心的调整和提升。
希望通过我的分享,能够对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让我们一起坚持练习,不断探索和发现太极拳的奥秘!。
陈氏太极拳心得
陈氏太极拳心得引言概述:陈氏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重要流派,以其缓慢、柔和、圆滑的动作而闻名。
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平衡能力,同时也有助于调节身心,增强健康。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分享我对陈氏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一、太极拳的基本功1.1 呼吸调节:太极拳注重腹式呼吸,通过深呼吸和缓慢呼吸来调节身心。
在练习中,我们要注意吸气时腹部自然鼓起,呼气时腹部自然收缩,保持呼吸平稳有节奏。
1.2 身体放松:太极拳要求身体放松自然,不做过分的用力。
通过放松身体,可以使气血畅通,提高动作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1.3 步法和站桩:太极拳的步法以“虚实”为基础,通过前后左右的虚实变化来调整身体的平衡。
站桩练习可以帮助我们稳定身体,提高站立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二、太极拳的套路演练2.1 太极拳的套路:太极拳有一套连续的动作序列,称为“套路”。
套路由一系列的拳法、掌法、腿法、身法等组成,通过练习套路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2 套路的分解练习:为了更好地掌握太极拳的套路,我们可以将其分解为单个动作进行练习。
通过反复练习每个动作,逐渐熟悉套路的整体流程和细节要领。
2.3 套路的内外合一:太极拳注重内外合一的练习,即在外形动作的基础上,通过内功的修炼来提高拳法的力度和效果。
内外合一的练习可以使太极拳的动作更加准确、有力。
三、太极拳的应用技巧3.1 动作的变化:太极拳通过身体的虚实变化来应对不同的攻击和防御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要根据对手的动作和力量变化,灵活调整自己的动作,以达到有效的防御和攻击。
3.2 意念的引导:太极拳注重意念的引导,通过意念的集中来控制身体的动作。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要将意念集中在动作的准确性、力量的发挥上,以提高技击的效果。
3.3 合作练习:太极拳的应用技巧可以通过合作练习来提高。
通过与他人的对练,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太极拳的技巧,同时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反应能力和身体协调性。
四、太极拳的修身养性4.1 调节身心:太极拳的练习可以帮助我们调节身心,舒缓压力。
陈氏太极拳心得
陈氏太极拳心得太极拳是一种古老而受欢迎的中国传统武术,陈氏太极拳作为太极拳的五大派别之一,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内涵而闻名于世。
在我多年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对陈氏太极拳有了一些心得体会,下面我将详细介绍。
首先,陈氏太极拳注重内功修炼。
内功是太极拳的核心,通过呼吸调节和意念集中,使内力得以发挥到极致。
在陈氏太极拳中,通过慢速、连贯的动作和深呼吸,可以调整身体和心理的状态,达到放松身心、提高专注力的效果。
同时,通过各种功法的练习,如“沉肩坠肘”、“开胸抽背”等,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身体柔韧性,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其次,陈氏太极拳注重“以柔克刚”。
太极拳的核心理念是“以柔克刚”,即通过巧妙的身体技巧和力量运用,将对手的攻击力量化解或转化为自己的力量。
在陈氏太极拳中,通过练习各种手势和步法,可以培养出柔韧的身体和灵活的动作,使得自己能够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保持稳定,并能够有效地应对对手的攻击。
同时,陈氏太极拳注重身体的整体协调性,通过练习“整体动作”、“整体运动”等技巧,使得身体各部分的动作能够协调一致,提高技击的效果。
再次,陈氏太极拳注重“以静制动”。
太极拳的特点之一就是运动中的静止,即在动作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专注。
在陈氏太极拳中,通过慢速的动作和深呼吸,可以达到身心放松、内心平静的状态。
这种状态能够帮助练习者更好地感受身体的变化和力量的运动,从而更好地掌握太极拳的技巧和精髓。
同时,通过练习静态功法,如“单鞭”、“抱虎归山”等,可以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和稳定性,使得自己在动作中保持稳定和流畅。
最后,陈氏太极拳注重“以意驭气”。
太极拳的练习强调意念的集中和意念的引导,通过意念的引导,可以调动身体的内力和气息,使得动作更加流畅和有力。
在陈氏太极拳中,通过练习各种技巧和动作,如“分身齐发”、“虚实相济”等,可以培养出准确的意念和精确的动作,使得自己能够更好地掌握太极拳的技巧和力量运用。
同时,通过意念的引导,可以调整身体的状态和能量的流动,提高太极拳的技击效果。
陈氏太极拳心得
陈氏太极拳心得引言概述:陈氏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以其缓慢、柔和、流畅的动作和内外兼修的特点而闻名。
练习陈氏太极拳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提高内力和调节心态,对身心健康有着极大的益处。
下面将分享我对陈氏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一、身体调理1.1 陈氏太极拳的动作缓慢而有力,可以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和耐力。
1.2 练习太极拳可以帮助调整身体的姿势和平衡,改善体态,预防和改善腰背疼痛等问题。
1.3 太极拳的呼吸方法有助于提高肺活量,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减轻压力和焦虑。
二、内力修炼2.1 太极拳强调内外兼修,通过练习可以调和气血,增强体内的气场和能量。
2.2 太极拳的动作需要细致入微的控制,可以培养专注力和意志力,提高自律能力。
2.3 通过太极拳的练习,可以慢慢感受到身体的变化,提升对自身内在能量的认知,增强自信心和内在力量。
三、心态调节3.1 太极拳注重意念和动作的统一,练习时需要保持冷静、平和的心态,有助于放松身心,减轻压力。
3.2 练习太极拳可以培养耐心和毅力,通过不断的练习和修炼,慢慢领悟到其中的奥妙和哲理。
3.3 太极拳的练习需要专注和自律,可以帮助调节情绪,增强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心理素质。
四、传统文化体验4.1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之一,练习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智慧。
4.2 学习太极拳可以了解中国武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4.3 太极拳的练习不仅是一种运动方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有助于提高个人修养和文化素养。
五、人际交流与共同进步5.1 练习太极拳需要与他人配合,共同练习可以增进和谐,促进人际交流和团队精神。
5.2 在太极拳的练习中,可以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进步,相互鼓励,激发潜力。
5.3 太极拳是一种集体活动,通过与他人互动,可以不断学习、提高,共同探讨太极拳的奥秘,共同进步。
结语:通过练习陈氏太极拳,我深切体会到了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也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陈氏太极拳心得
陈氏太极拳心得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武术之一,其中陈氏太极拳作为太极拳的一种流派,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在我多年的太极拳学习和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了陈氏太极拳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以下是我对陈氏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首先,陈氏太极拳注重内功修炼。
太极拳强调“以柔克刚”,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而陈氏太极拳更加注重内功的修炼,包括呼吸调节、意念集中、气血循环等方面的训练。
通过这些内功的修炼,可以增强身体的健康状况,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其次,陈氏太极拳注重身心合一。
在陈氏太极拳的练习过程中,注重身体的放松和意念的集中,通过身心的合一来达到内外协调的状态。
这种身心合一的状态可以帮助我们调整心态,增强自信心,提高专注力和应变能力。
同时,陈氏太极拳的动作缓慢而流畅,可以帮助我们放松身心,减轻压力,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再次,陈氏太极拳注重气的运用。
太极拳强调“以气御动”,通过调节呼吸和意念的运用,使内力得以发挥。
而陈氏太极拳更加注重气的运用,通过练习太极拳的套路和推手等动作,可以锻炼内力的发挥和运用能力。
这种内力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攻防的能力,增强身体的力量和灵活性。
最后,陈氏太极拳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
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陈氏太极拳作为太极拳的一种流派,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在陈氏太极拳的练习过程中,注重传统拳谱的学习和传承,以及师徒传承的方式。
这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太极拳的精髓,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结起来,陈氏太极拳是一门独特而有价值的武术。
它注重内功修炼,强调身心合一,注重气的运用,同时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通过练习陈氏太极拳,我们可以提高身体的健康状况,调整心态,增强攻防能力,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深信,陈氏太极拳对于个人的身心健康和文化传承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择明师,求真道(陈项)
择明师,求真道北京陈项余自幼好动,且受北京民风影响,对我国武术情有独钟。
由于不得要得门径而入,后经师兄唐跃新引荐,与恩师冯先生相识,经恩师指点迷津,茅塞顿开,从此步入修炼正轨。
恩师倾心相授,我际,感慨万千!以我之切身感受而言,修炼太极大道者切要择明师而事,万不可盲从求学,误人歧途虚度光阴而学无成。
恩师常讲:“道本混元一气游,神形连绵似水流。
”一语道破天机。
混元即是道,道即是自然之混元。
它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多而无数,少仅独一,深不可测。
它动极生静,静极生动。
它极柔软又极坚刚。
道之所在,其乐无穷,道之所去,神离物亡。
世间诸事皆有阴阳,一阴一阳即是道。
太极修炼者一定要知道人的阴阳主要在哪里,明白此理才可言修炼,不明此理即不明道,也无从修炼。
人的任脉与督脉即是此道。
任脉是阴,是藏气血之处;督脉是阳,是藏神气之处。
修炼者把任督重新修通,进入胎儿之呼吸就是得道。
得道后大自然会像母亲一样爱护你,给你所需之气。
混元太极拳就是动静之功。
混元桩,混元功是修炼太极内气,它的功法都是为使修炼者体内的阴阳气相交,达到无极生太极,太极生和气的目的,也就是炼出先天混元之气,练就纯阳之体。
混元拳是修炼肢体及五行,它消化吸收,气运周身,是运用混元一粒气的过程,进而使身体各部位协调一致,周身一家,发出混元一体的劲力来。
在修炼混元一粒气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那种气落足底的味道,和有些人所说的“落地生根,五趾抓地”的练法有着本质的区别,那种感觉是用语言难以形容的。
它是真正的内外合一,就是肢体中之内气与大地之气相吸相系、相争相合。
它尽可能地加大你的关节活动半径,使气敛入骨缠绕运行。
在此时你才能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抻筋拔骨。
如果你感受到了混元一粒气,就要在它发动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去练,直到它自然收功,这就是动极生静。
这时你不会有疲劳之感,只有快感和快意,你是坚不可摧的。
在此时如你正在盘拳,你的姿势是非常规范和优美的,你的中气也十足,你会体会到真正的上虚下实的佳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项老师练功随感(一)大家好,因为都是喜欢混元太极的,所以都是一家人了。
家人不说两家话。
我怎么练的,我怎么想的,我就怎么说。
大家有什么看我说的不对的,或有什么问题,马上就提出来。
我是知无不言,我知道的我一定说出来。
言必由衷,我一定是发自肺腑的。
真诚的跟大家交流。
就这个事呢,本来我不应该说,没资格说。
那天,秀茜说,你说说吧。
正好小王也在那,她说,你说说吧。
(也让)我说,我说什么?我不说,不能说,实在不能说。
她(们让我)说,说:“说”。
那勉为其难。
非让说那就说说吧。
后来一想,这也对,也应该说说。
你怎么练的就怎么说。
那就说说练功随感,就跟那“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样——不能说呀,不能说,实在不能说。
非要让你说,就勉为其难。
我就说一说。
实际上是跟这个暗和。
咱们从怎么练的说起,因为我原来也练了些东西,从小也是喜欢这方面的东西。
在创刊杂志的时候也写过一段小的文章,写的也是练功随感——《择名师,走正道》。
确实是这样。
练功首先是要找明白人练,看明白人怎么教,你这个明白人又怎么学;你学了,你又怎么练。
这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真心教,真心学,也真下功夫去练,那么天道酬勤的话就不是空话了,要在大家的身上体现了。
所以说我们练功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思想,因为混元太极拳它不是力气活,它是个意气活。
“意气君来骨肉臣”,它是君臣的 关系。
如果你要“意气均来”,均,都到了身上,那骨肉发沉。
这是从练功角度说。
从练功上说完,又从思想上说。
“意气君 来”或者是“意气均来”,咱们给它翻译一下,骨肉发沉。
这是 第一个感觉。
所以我们要有好的思想, 要有我们的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是什么,凡是做事咱们一定要引经据典。
我觉得它 的基础是我们传统的古老的《道德经》。
我们练功一定要有 点哲学思想。
有了这个,我们以什么为指导思想呢,混元。
以混元的思想为指导思想,指导我们行功实践。
那么我们就 要弄清楚混元是什么。
什么是混元?这个咱们一定要弄清, 因为理通方法明,理通拳法精,理通功法成。
天地人和,就 是混元。
“天地人和自混元”。
混元它是什么呢,我理解混元 是初始本元的东西,是根本的东西。
那么我们练功,我们不 要丢掉根本。
不要本末倒置。
首先这点我们弄清楚。
么我们知道了混元是根本的东西,是初始本元的东西,就行 了吗?它还要有具体方法。
我们终究是练功,身体力行,我 们要进行行功实践的。
我们的具体方法,实际上,你看我拿 着这个,就是冯老师练功思想。
具体方法已经在书里写上了性归一。
眼为见性,耳为听性,心为勇性,三性归物”。
“有物混成”我们怎么去混成?这就需要方法了。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第一位的。
怎么去修身,怎么去是灵性。
三性归一怎么归一?老子说:“有物混成,不知为何“修混成,怎么去三性归一?这点我们要弄明白了。
不然我们没 极拳就是它的根本 ---- 内外合一。
我们在练功的时候一定具 体找到部位,说空洞的理论没有用,大家都是喜欢知道的就 是怎么去练最好。
练完了在你掌握了这个方法以后,你就知 道了为什么要从虚无生一气,要从一物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体,三体成就万物昌了。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本元就是这么来的。
所以我们练混元,有了这个好的思想,思 看了一个节目,婴儿揭秘。
那个揭秘就是我们练功的返朴归 真的过程。
所以我们练的时候我们要知道,练的主要部位就 在男同志的前列腺前面一点的位置,女同志就在子宫口前面。
大概就是这个位置。
要从解剖学上不好坐标定位在哪,不好 说的特别准确,大概就在那个位置。
如果你不好下手的情况那你就找肛门上面一点。
说到三性归一,首先要把眼为见性收回来,视而不见,就把神收回来了。
在风景好的地点, 平心静气的安静下来。
把神收到两眉之间,两眼淡淡的一看, 就叫凝神。
入气窍,从祖窍经任脉送下去,眼神一定要随着F 去。
凝神入气窍是有路线的,把它搁到刚才我们说的这个 位置。
你搁到肚脐那里也行。
搁在那里就等着它。
这是彳 气、神和练。
不管你站着也好,坐着也好,躺着也好,这是 静的。
我们要用这种方法,完全是意的,把它收到丹田,凝有下手的功夫,没有下手的方法。
我之所以喜欢混元太想性就提出来了。
那么咱们先说静的,今天我在电视上精、神入气窍就是神与气和的过程。
守着它大概两到三分钟,慢慢的就把它淡化了。
要死守是守不住的。
淡化之后,知道身体在这就可以了,慢慢的静待其动。
凝神入气窍的方法就到这了。
有了好的思想,有了《道德经》的指导,有了根据,有了混元,有了冯老师的书上的理论指导,再有了方法,你就可以下手了。
如果再具体一点,走到心脏的时候要把心气带下一些。
这就和阴阳五行接上了,走到脾脏的位置,也要把脾气带下一些。
搁在肛门上面这点。
这叫:火入水中等着它,慢慢会水火相济。
心为火,到丹田也就是肾脏的部位,肾属水。
这就是火入水中。
为什么要带脾呢?脾是土。
万物从土生。
土是心肝脾肺肾五脏的中间调节媒介。
咱们今天到这里来,武馆是媒介,媒体。
它是把我们聚到这里的。
没有中间的这个武馆我们聚不到一起。
所以,我们练功中间也有这么一个媒介,要用道家的说法,这个是黄媒,实际上说的就是脾。
把脾气带下一点,心气下去后就不蠕动了,慢慢就产生和气了。
心气、脾气、肾气就容易融合了。
否则,不容易相交、相济。
这是具体一点的说。
我说的这个,你不能意太重了。
淡淡的,一定要淡,知道了就为功。
为什么我说,不说,不说,不能说呢,因为大道无言本无形,说出来,话就死了。
我们一定要灵活的掌握。
就象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炒菜,不像外国人说的要几克盐,西方国家它有数;咱们呢,是“少许”这就是练功里说的:不即不离,似有似无。
所以我说,想一下下去就行了,淡淡的慢慢散开,看着自己的形体。
老子说:“常有欲而观窍”。
窍,就是刚才说的,守着丹田。
“常无欲而观庙”,就是淡化了的,你知道你的身体在坐着、站着就行了。
在练功里,守丹田是观窍。
守全形是观庙。
守丹田是有为,守全形是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里面的循环系统心气和肾气自然就相交了。
如果总是有为的,有意的去守丹田,想丹田,就要出乱子了。
“常有欲人观窍”是有为法,“常无欲而观庙”是无为法。
实际上,无为应该贯穿始终。
有为是上桩的功法。
什么是上桩,你一坐下(准备练功)就是上桩了。
坐着是坐桩,站着是站桩,练混元功是动桩,打拳是行桩,都要淡淡的。
包括打拳的时候,你知道你在手舞足蹈,知道手在运动就行了。
要看这手运动,不要想着手运动。
看着手过来,到了位置了一定要阴阳互换。
知道就行,知道就为功。
我再强调一次:知道就为功。
过三性归一的方法,大概两分钟以后就去守全形,就是无为法。
有为法进入无为法。
这个具体方法就是无极桩的站法、坐法、躺法都有了。
基本上是,头正颈直鼻对齐的,具体的舌抵上颚什么的我就不说了,大家也都知道。
站的时候,脚不要太宽了,底下的涌泉穴要和肩井穴对上,这样口水才会增多,口水多了,回灌丹田。
因为丹田是水库,水库怕干。
我为什么不让你想丹田太多,因为“意”就是火。
想太多了容易走火。
所以说,淡淡的为好。
用什么思想指导它?以什么为根据练它?就是以老子的《道德经》为根据,以混元的思想为指导,我们在进行行功实践。
具体的方法就是无极桩,就是刚才所说的这个。
先是慢慢的给它放到丹田里,就是让心气和肾气相交,脾气在中间调节一下,才能产生和气。
有了和气才能生财,这个才不是做生意的财。
而是我们身体里的,内部健康就是财富。
五脏六腑健康了,内才就好。
与气和之后,慢慢的它就发热。
练功首先的生理变化就是发热。
热乐空光。
发热了就说明心气和肾气相交了。
因为火已经下去了,火入水中就相交了。
发热了,我们再通过混元功的降气方法、采气方法,多采天地之灵气。
先是蓄气,纳气有气可用,到一定的时候,这都得因人而异了。
因为每个人跟每个人都不一样,有的人练一个小时,有的人练两个小时,有的人练八个小时,没法具体说,多长时间能出现什么现象,生理上起什么变化。
具体到你的气感觉特别足了的时候,用肚脐贴命门它再有点动了的时候,这就是神与气和的过程。
它一有动静就已经成脉了。
脉,从内功上讲它就会有变化了。
脉要与气和了。
要入经络了,它是有路线的。
一般发热,大部分人都能发热,动,大部分人也都能动。
关键就是让它怎么形成脉。
这时候我们不能瞎领,千万不能瞎领。
你要跟着它,但是你要知道应该是往尾闾这点看看。
你一看,它就过去。
它过去之后你就等着它,不要看它动了,你就按照周天搬运,那就不好了。
等着它慢慢的把我们的尾闾关打开,因为我们是后天,这套系统已经不使了,慢慢就关闭了,粘连了。
我们得用心气脾气肾气相交去打开我们的经络。
形成脉之后就要往尾闾这里领一领,这样它就慢慢的要打开你的尾闾关了。
它在那里要有一段过程。
就想泡东西一样,要有个过程。
有时候会痒痒的,有时候还有点疼,不用害怕,没有关系。
这就是一个具体的方法。
志强武馆名师讲武堂第三期——混元鞭杆主讲人:陈项陈项,一代武学大师冯志强先生高徒,混元太极拳二代弟子,现武术段位7 段,任北京武协理事,北京志强武馆资深教练。
陈项老师自上世纪80 年代末随冯先生习练混元太极拳,混元内功造诣深厚;多次随冯先生出访欧美、日本等国;近年来也不断接受邀请出国讲学,进行太极文化交流。
其拳理拳法受到广泛关注。
陈项老师喜爱甚至痴迷混元功法,并将混元内功的习练原理融于拳架及器械练习中。
其讲授的混元鞭杆,突出了内家拳的风格特点及混元的本相,将为大家更好的修炼并提高混元太极拳技艺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