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考研-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周春元
北大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推免拟录取名单
地球物理
固体地球物理
90
学
地球物理
固体地球物理 90
学
空间科学与技术
空间物理学
92
何世闯
北京大学
空间科学与技术
空间物理学
92
张龙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空间物理
空间物理学
96
杨牧 谭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北京大学
空间物理 地球化学
马健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质学
刘婷
吉林大学
地质学
乔雪园
北京大学
地质学
陈惠昌
硕士 硕士
盛世清北—专注北京大学考研|保研|考博辅导
北大地球与空 北大地球与空
间科学学院推 间科学学院推
免生复试 免生待录取
成绩
类型
庞菲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资源勘查工程
地球化学
93
硕士
王明粲
北京大学
地质学
地球化学
91
硕士
黄圣轩
北京大学
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
89
硕士
杨华
北京大学
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
87
硕士
陈鹏辉
北京大学
地质学
地球化学
90
硕士
刘思叶
北京大学
地图学与地理
孟楚洁
南京大学
闵阁
北京大学
杨金福
吉林大学
甘立胜
同济大学
刘庆彬
中山大学
刘天伦
北京大学
齐程元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崔一鑫京大学
熊子瑶
云南大学
王偲瑞
北京大学
陈聪
北京大学
黄亦磊
北京大学
北大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生专业目录与导师
北大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生专业目录与导师育明教育【喜报】38人考研状元集训营,20人考上北大、人大、清华、复旦。
【喜报】36人考研冲刺集训营,16人考上北大、清华。
【喜报】“三跨”学员隋JiaLun(378分)36天考上北京师范大学。
【喜报】2013年,育明教育包揽北京大学国际关系(378分)、城环(409分)、政管(402分)共11个专业状元。
【喜报】2013年,育明教育包揽北外汉教、翻硕、法语等6个专业状元。
【喜报】2013年,育明教育共有126人考上北大、人大、中财、贸大、五道口经济金融类研究生,众多学员成绩400+,最高分464分。
【喜报】2013年,育明教育包揽北大(402分)、人大(396分)、北师大(378分)等6大名校行政管理状元。
【喜报】“三跨”学员马Lin(402分)以第一名考上对外经贸大学翻译硕士国际会议传译。
【育明小陈提醒大家】专业课复习一定要赶早,不要在起跑线上就输给对手。
复习要有针对性,在备考复习过程中,考研信息的收集很重要,信息是第一位的:你信息收集的越多,越充分,你的认识就会越全面、正确。
要尽全力收集到目标院校专业课的笔记、课件、讲义、历年真题等资料。
特别是历年真题要认真研究几遍,因为历年真题考查的重合率是很高的。
往往一道题目三四年前考过,现在又会以其它形式变相的来考查!将历年真题与笔记、课件、讲义等结合学习,这样才能够做到更有重点的复习。
最后,要有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时间安排计划。
机会永远是为有准备的人而留的!育明教育:考研专业课答题攻略(一)名词解释1.育明考研名师解析名词解释一般都比较简单,是送分的题目。
在复习的时候要把重点名词夯实。
育明考研专业课每个科目都有总结的重要名词,不妨作为复习的参考。
很多高校考研名词解释会重复,这就要考生在复习的同时要具备一套权威的、完整的近5年的真题,有近10年的最好。
2.育明考研答题攻略:名词解释三段论答题法定义——》背景、特征、概念类比、案例——》总结/评价第一,回答出名词本身的含义。
北大考研-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周仕勇
[3]Liang,X.,S.Zhou,Y.J.Chen,G.Jin,L.Xiao,P.Liu,Y.Fu,Y.Tang,X.Lou,andJ.Ning(2008),Earthquake
distributioninsouthernTibetanditstectonicimplications,J.Geophys.Res.,113,B12409,doi:10.1029/20
modelanditsimplicationontheestimationoftheregionalseismichazardatFriuli,Italy,Researchvisitingre
portofICTP,Italy,in2007
[7]ZhouSY,JohnstonS,RobinsonR&Vere-JonesD(2006).TestsoftheprecursoryAMRusingasynthetic
pus,Jan.9—13,2006(国际学术会议特邀报告)
[10]RussellRobinsonandShiyongZhou(2005),StressInteractionswithintheTangshan,China,Earthqua
keSequenceof1976,Bull.Seis.Soc.Amer.,Vol.95,No.6,pp.2501
—
takingChiChiearthquakeasanexample,GeophysicalJournalInternational,157,1217--1232
[16]ZhoushiyongandChenXiaofei
,
2002
,
Studyonseismogenesisofthe1997Jiashiearthquakeswarm,westernChina,ProgressinNaturalScience ,
北大考研-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吴朝东
吴朝东,郭召杰,方世虎,张志诚,2006,准噶尔盆地南缘中生代充填层序及其控制因素,中国
西部中亚型造山带中新生代陆内造山过程与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郭召杰等著, ,80-93
吴朝东,全书进,郭召杰,邱荣华,李永林,王琪琪,冯雪,2004,新疆侏罗纪原型盆地类型,
新疆地质,22(1),56-63
吴朝东,李忠,刘建民,王军,2003,河流沉积构成单元分析与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地质科学,38
展,11(5),507-513
吴朝东,2000,湘西震旦-寒武纪交替时期古海洋环境的恢复,地学前缘,7,45-57
吴朝东,陈其英,1999,湘西磷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地质科学,34(2),213-222
吴朝东,陈其英,雷家锦,1999,湘西震旦-寒武纪黑色岩系的有机岩石学特征及其形成条件,
考机构 中国高端考研第一品牌(保过 保录 限额)
学,18(6),813-818 申延平,吴朝东,岳来群,谢小建,2005,库车坳陷侏罗系砂岩碎屑组分及物源分析,地球学 报,26(3),235-240 王琪琪,吴朝东,2005,新疆库车坳陷侏罗系碎屑岩中粘土矿物粒径研究,岩石矿物学杂志,24 (6),648-652 李传新,郭召杰,孟自芳,李海燕,张志诚,吴朝东,2006,天山北缘新近系沉积物岩石磁学 研究,中国科学:D 辑,36(11),988-997 郭召杰,方世虎,张锐,张志诚,吴朝东,邵奎政,2006,生长地层及其在判断天山北缘前陆 冲断褶皱带形成时间上的应用,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7(4),475-481 郭召杰,吴朝东,张志诚,王美娜,方世虎,2006,乌鲁木齐后峡地区侏罗系沉积特征、剥露 过程及中新生代盆山关系讨论,中国西部中亚型造山带中新生代陆内造山过程与砂岩型铀矿 成矿作用,郭召杰等著, ,136-145 郭召杰,吴朝东,张志诚,王美娜,方世虎,2005,乌鲁木齐后峡地区侏罗系沉积特征、剥露 过程及中新生代盆山关系讨论,高校地质学报,11(4),558-567 郭召杰,张志诚,吴朝东,方世虎,张锐,2006,中、新生代天山隆升过程及其与准噶尔、阿 尔泰山比较研究,中国西部中亚型造山带中新生代陆内造山过程与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郭 召杰等著, ,146-162 郭召杰;张志诚;吴朝东;方世虎,2005,天山北缘新生代冲断构造定量分析与天山陆内造山作用, 中生代以来中国大陆板块作用过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 李双应;李忠;王忠诚;刘建民;吴朝东;李翔,2001,胜利油区孤岛油田馆上段沉积模式研究,沉积 学报,19(3),386-393 李阳;李双应;岳书仓;王忠诚;李忠;吴朝东;李翔,2002,胜利油田孤岛油区馆陶组上段沉积结构 单元,地质科学,37(2),219-230 方世虎,郭召杰,宋岩,吴朝东,张志诚,王美娜,范瑞东,2005,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纪沉 积相演化与盆地格局,古地理学报,7(3),347-356 方世虎,郭召杰,吴朝东,张志诚,王美娜,2006,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纪沉积相演化与盆地 格局,中国西部中亚型造山带中新生代陆内造山过程与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郭召杰等 著, ,94-105 方世虎,郭召杰,吴朝东,张志诚,王美娜,袁庆东,2006,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碎屑成分 特征及其对构造属性、盆山格局的指示意义,地质学报,80(2),196-209 方世虎,郭召杰,张志诚,吴朝东,王美娜,袁庆东,张锐,2004,天山北缘前陆冲断带形成 时间的地层学证据,新疆地质,22(1),24-28 杨承运;卢晓东;刘雨;吴朝东,2000,国外地学教育概况和一些启示,中国地质教育,33,68-76 杨建国,黄清华,吴朝东,吴河勇,2004,黑龙江汤原断陷第三纪地层层序及时代,地层学杂 志,28(2),168-172 袁庆东,郭召杰,张志诚,吴朝东,方世虎,2006,天山北缘河流阶地形成及构造变形定量分 析,地质学报,80(2),210-216 袁庆东,郭召杰,张志诚,吴朝东,张锐,方世虎,王美娜,2004,天山北麓塔西河河流阶地 的变形特征及成因探讨,新疆地质,22(1),83-86 袁庆东,郭召杰,张志诚,吴朝东,方世虎,2006,天山北缘河流阶地形成及构造变形定量分 析,中国西部中亚型造山带中新生代陆内造山过程与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郭召杰等 著, ,185-193 曾凡刚;王铁冠;吴朝东,2000,广西钦州稔子坪矿褐煤地球化学特征──芳烃馏分的生物标志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学院导师介绍-新祥旭考研辅导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学院导师介绍
地图学与地理信
息系统
陈斌程承
旗
杜世
宏
高勇李琦刘瑜
刘岳
峰
毛善
君
秦其
明
孙敏
邬伦
固体地球物
理学
陈永顺陈运泰盖增喜胡天跃黄清华雷军宁杰远沈正康王彦宾赵永红周仕勇
空间物理学
陈鸿飞傅绥燕涂传诒谢伦张东和宗秋刚邹鸿
矿物学,岩石学,
矿床学
陈斌陈衍景邓军关平赖勇李文博莫宣
学
宋述光田伟王河锦
魏春景吴朝东张立飞地球化学
郝瑞霞刘琼刘曦刘树文刘玉琳孙樯郑海飞朱永峰李秋根
古生物学与地层
学
白志强高克勤黄宝琦江大勇刘建波马学平孙元林王德明
构造地
质学
郭召杰韩宝福侯贵廷侯建军季建清李江海梁海华马宗晋潘懋吴淦国
吴泰然徐备张进江张志诚郑文涛周辉
地质学(材料及环境
矿物学)
传秀云鲁安怀秦善王长秋
摄影测量与
遥感
曾琪明陈秀万范闻捷郭仕
德
焦健李培军濮国梁童庆禧晏磊张飞舟
张显峰张雪虎赵红颖吴才聪田原。
北大考研-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雷 军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雷军雷军Email:leij(at)联系电话:62765850个人主页:/itag/staff/homepage.php?name=%C0%D7%BE%FC办公室:职称职务:副教授/副高职称个人简历出生时间、出生地:1960西藏拉萨市教育背景:1995-199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地质专业,理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目《三分量地震矢量波场的分离与重建》;1978-198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地球物理专业,理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2000-2002北京大学固体地球物理专业博士后1992-地震各向异性理论研究和天然地震横波的观测解释;1997国家地震烈度评定委员会颁发《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个人甲级上岗证书;1997-1998为完成相关的国家基金项目组织对京西北延庆怀来地区地震活动的野外监测;1998.1.11组织自愿工作组在零下36℃条件下对1998年1月10日张北6.2级地震余震的野外地震观测;1987-1992重大工程地震地震安全性研究。
主要参加四川雅砻江锦屏水电站、秦山核电站、辽河石油勘探局、山西大同铁路分局等国家重大工程及城市的抗震减灾工作,合作完成理论和工程专著3部;1992.4与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四川雅砻江锦屏水电站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组一起徒步翻越海拔4500米的锦屏山;1983-1987从事水库诱发地震研究。
主要参加浙江湖南镇、贵州乌江渡、湖南东江水库的诱发地震研究及近场地震监测。
科研项目:2004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日本东北部岛弧不同深度横波偏振各向异性与板块俯冲的关系》(40374008);2001-2002主持完成博士后基金项目《地震波震相矢量的分离》;1999-2001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京西北地区横波分裂特征及其与构造环境的关系》(49874011);1997-1998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人类工程与断裂活动的对比研究》(49604053);1995-1996主持完成地震联合基金项目《云南剑川地震横波分裂研究》。
青海共和盆地干热岩热导率、比热容特征研究
1002022年3月上 第05期 总第377期0.前言干热岩是一种没有水或蒸汽的热岩体,主要是各种变质岩或结晶岩类岩体[1]。
地热资源涵盖了广泛的地球热源,不仅包括易于获取的水热资源,也包括遍及全球的储集于深部地壳的干热资源[2]。
干热岩作为一种地热资源,由于其清洁、分布广泛、热储量巨大,被视为21世纪最具潜力的资源[3-4]。
我国干热岩研究起步较晚,“十二五”前仅开展了相关理论的研究工作,“十二五”期间科技部启动了干热岩开发利用的核心技术研究工作,中国地质调查局相继安排了一批干热岩勘查工作。
开展了全国干热岩资源调查评价,评估了资源潜力,圈定出有利靶区。
青海省内干热岩勘查工作,始于2011年,经过10年工作相继在共和恰不恰、贵德扎苍沟找出了干热岩,实现了我国干热岩找矿零的突破。
热导率和比热容作为干热岩是重要的热学性能指标,直接影响共和盆地干热岩勘查开发的核心技术攻关,为提高干热岩换热效率、遴选干热岩最佳换热段提供环境参数依据,而对于干热岩热导率、比热容与温度的关系,国内外研究工作非常少,因此干热岩热导率、比热容特征研究,对于干热岩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5]。
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研究区处于青藏造山高原东北缘的祁连、西秦岭、东昆仑三个造山带的交汇部位,为一个总体呈北西向展布的菱形山间盆地,大地构造单元属西秦岭造山带,是秦祁昆造山系中段的组成部分,但在地质构造、岩浆作用、地貌特征上又有别于秦岭、昆仑造山带,以独特形式表现出来(图1)。
本次研究对象为干热岩,主要目标岩性是花岗岩。
共和盆地周边构造活动极为复杂,岩浆活动强烈,活动时期从晋宁期—加里东—燕山期均有,加里东时期的岩浆活动主要分布在盆地西侧和北东侧,规模也比较局限,而印支期(晚三叠世)岩浆活动在区内分布最为广泛、规模也较大,基本包围了整个共和盆地,形成北西向分布的长条状岩基,区域上构成一条规模巨大的中生代岩浆岩带。
印支期侵入岩是勘查区内的主要地质体,主体为中三叠世侵入体,龙羊峡东侧出露少量的晚三叠世侵入体。
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暴露和埋藏年龄计算方法的统一
1000-0569/2021/037(05)-1611-18 Acta Petrologica Sinica岩石学报doi:10.18654/1000-0569/2021.05.16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暴露和埋藏年龄计算方法的统一黄费新1程杨1李岩1李广伟2董国成3‘梁霞5HUANG FeiXin1,CHENG Yang1,LI Yan1,LI GuangWei2,DONG GuoCheng3'4and LIANG Xia51.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矿产资源研究院,北京1013002.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233.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西安7100614.西安加速质谱中心,西安7100615.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1.Institute of Mineral Resources Research,China Metallurgical Geology Bureau,Beijing101300,China2.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210023,China3.Institute of Earth Environment,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Xi'an710061,China4.Xi'an 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 Center,Xi'an710061,China5.Institute of Geomechanics,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Beijing100081,China2019-09-06收稿,2021-04-22改回.Huang FX,Cheng Y,Li Y,Li GW,Dong GC and Liang X.2021.Unify the exposure and the burial age calculating methods by in situ produced cosmogenic nuclides.Acta Petrologica Sinica,37(5):1611一1618,doi:10.18654/10000569/2021.05.16Abstract The exposure and burial ages were calculated using in situ produced cosmogenic nuclides by different methods.In fact, both exposure and burial processes involve production and reduction of cosmogenic nuclides,thus the nuclide concentration calculating methods have similarities in principle.As far as the depth from earth surface of a sample in its exposure or burial history is considered, erosion decreases the depth of the sample,while burial increases the depth,which is just an opposite process.The produce rates of in situ produced cosmogenic nuclides are correlated with the depth from the earth surface in the form of exponential function.According to the calculating principle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in situ produced cosmogenic nuclide concentration,exposure time and erosion rate, it is deduced that the constant burial rate(0)can be regarded as negative constant erosion rate(-£)in calculating the sample concentration variation with time in the process of burial,taking the current produce rate of the sample as the standard.Thus,the equation for calculating exposure age and burial age is unified.In the case of non-uniform burial rate,the burial rate can still be regarded as the negative erosion rate by derivative calculation.On the basis that burial rate and erosion rate are denoted by the same parameter,and the burial rate can be regarded as the negative erosion rate,the calculation equation of nuclide concentration of sample under different burial(erosion)modes is deduced.The burial(exposure)age of samples with complex evolution processes can be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burial(erosion)modes theoretically.Key words Cosmogenic nuclide;Exposure age;Burial age;Calculating method;Unify摘要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技术计算暴露和埋藏年龄以往分属于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系,采用的计算等式不同o 实际上,无论是暴露过程还是埋藏过程,都涉及了核素的新生和已生成核素的减少,其浓度计算方法原理上有相通之处。
地月周期轨道对地月L1_与L2_附近Halo_轨道的可见性分析
地月周期轨道对地月L1与L2附近Halo轨道的可见性分析李星明 果琳丽*伏瑞敏 郑国宪 王培培 董联庆(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北京 100094)摘 要 随着去往月球航天器的增多,现有的近地空间光学卫星与地基光学望远镜的探测能力已无法满足要求,急需增强地月空间观测能力,通过使用地月周期轨道来填补地月空间观测能力的不足被认为是一种有效手段。
针对地月周期轨道的特性,文章基于微分校正原理对三体轨道建模,并完成了算法的设计,提出了地月周期轨道的选择原则,并优选了3条轨道。
在地月周期轨道对地月拉格朗日点L1、L2附近Halo 轨道的可见性分析中,为方便评估,采用类球体的物体星等评估模型来定义可见性的评估标准;基于卫星工具包提供模型计算中涉及的自然天体、物体和观测卫星三者的时空关系,给出了可见性分析过程及结果,研究表明地月周期轨道对地月拉格朗日点L1、L2附近Halo 轨道均有不错的观测效果,其中轨道1对地月周期轨道的可见性综合最高,均大于95%。
关键词 地月周期轨道 微分校正 Halo 轨道 星等模型 可见性 空间探测中图分类号:V47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8518(2024)02-0053-13DOI :10.3969/j.issn.1009-8518.2024.02.005Visibility Analysis of the Cislunar Periodic Orbit for the Halo Orbitsnear the Earth-Moon L1 and L2 PointsLI Xingming GUO Linli *FU Ruimin ZHENG Guoxian WANG Peipei DONG Lianq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Space Mechanics & Electricity, Beijing 100094,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of spacecrafts going to the moon, the detection capability of the existing near-Earth space optical satellites and ground-based optical telescopes can no longer meet the observation requirements, and it is urgent to enhance the cislunar space observation capability. It is considered as an effective means to make up the deficiency of cislunar space observation capability for observations using the cislunar periodic orbi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islunar periodic orbit, the orbit is modeled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differential correction and the algorithm is designed. An orbit selection principle is proposed and three optimized orbits are given. In the analysis of the visibility of the cislunar periodic orbit to the Halo Orbit near the cislunar Lagrange points L1 and L2,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evaluation, the spheroid-like object magnitude evaluation model is used to define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of visibility. Based on the spatiotemporal收稿日期:2023-12-05基金项目:重庆大学深空探测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021年开放课题(SKTC202101)引用格式:李星明, 果琳丽, 伏瑞敏, 等. 地月周期轨道对地月L1与L2附近Halo 轨道的可见性分析[J]. 航天返回与遥感,2024, 45(2): 53-65.LI Xingming, GUO Linli, FU Ruimin, et al. Visibility Analysis of the Cislunar Periodic Orbit for the Halo Orbits near the Earth-Moon L1 and L2 Points[J]. Spacecraft Recovery & Remote Sensing, 2024, 45(2): 53-65. (in Chinese)第 45 卷 第 2 期航天返回与遥感2024 年 4 月SPACECRAFT RECOVERY & REMOTE SENSING5354航 天 返 回 与 遥 感2024 年第 45 卷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al objects, object and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s involved in the calculation of the model provided by the satellite toolkit, the visibility analysis process and results are presen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islunar periodic orbit has a good observation effect on the Halo Orbit near the cislunar lagrange points L1 and L2, and the visibility of the cislunar periodic orbit with serial number 1 is the highest, which is greater than 95%.Keywords cislunar periodic orbit; differential correction; Halo Orbit; magnitude model; visibility analysis; space exploration0 引言近年来,随着各国地月空间探测活动的增加,地月空间内的航天器越来越多,为保障地月空间活动的顺利进行,识别这些物体显得极其重要。
北大考研-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王长秋
ositeanditsenvironmentalsignificance,ActaGeologicaSinica,81(2):330-334
张文琦,王长秋*,鲁安怀,陶维东,王武名,2007,利用尾矿砂制备镁铁氢氧化物实验研
究,岩石矿物学杂志,26(6):558-562
杨若晨,王长秋*,柳剑英,鲁安怀,张波,顾建文,马原,2007,脑膜瘤旁巨型矿化灶矿
崔文元,施光海,王长秋,2001,超高压闪石的发现及其成因矿物学意义,现代地质,15(2):
179-183
王丽娟,鲁安怀,王长秋,赵东军,刘瑞,郑喜珅,2005,斜纤蛇纹石的管道水特征研究,
矿物岩石,25(1):25-29(EI)
王丽娟,鲁安怀,王长秋,郑喜珅,赵东军,刘瑞,2005,吸附法对天然斜纤蛇纹石钠米管
士、硕士、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9 年 8 月至今,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学学院,任教
学术或社会职务: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环境矿物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宝石鉴定师考试委员会委员
工作情况及研究文化、宝石学
矿物物理、成因矿物学、应用矿物学
26(4):563-568
王武名,鲁安怀,王长秋,张文琦,2007,金川铜镍尾矿酸浸过程的热力学分析,有色金属,
59(4):102-107
LiYan,LuAnhuai,WangChangqiu,WuXiaolei,2008,Characterizationofnaturalsphaleriteasanovelvisi
44-53
徐备,刘树文,王长秋,郑海飞,田峰,2000,内蒙西北部宝音图群的 Sm-Nd、Rb-Sr 同位
爱考机构 中国高端考研第一品牌(保过 保录 限额)
北大考研-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张显峰
爱考机构中国高端考研第一品牌(保过保录限额)爱考机构-北大考研-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张显峰张显峰Email:xfzhang(at)联系电话:个人主页:办公室:遥感楼427职称职务:副教授/副高职称个人简历教育背景:2005年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地理系获遥感信息科学博士学位;2000年于中科院遥感所获制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博士学位;1993年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获硕士学位;1990年于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获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1993年—2000年,中科院遥感所工作,先后任助理研究员与副研究员;2000—2005年,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学习与工作;2006年初至今,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工作,副教授。
荣誉、获奖情况(省部级及以上):1996年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学术或社会职务: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协会(ISPRS)GI4D学术委员会成员;国际制图学会(InternationalCartographicAssociation,ICA)卫星影像制图委员会(CMSI)通讯会员;PKU-CSU生态遥感联合实验室副主任;《国际农业与生物工程》杂志(IJABE)编委委员;教育部、国家文物局、中科院遥感考古联合实验室兼职研究员;四川大学兼职教授;石河子大学“绿洲”学者;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员空间数据中心副主任;第二届国际对地观测与全球变化研究国际大会(EOGC2009)秘书长。
工作情况及研究方向教学与主讲课程:《生态与环境遥感》、《地理科学进展》、《生态与环境科学》、《地球科学概论I》、《高光谱遥感》所在专业与主要研究方向: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主要从事生态遥感、高光谱遥感数据智能处理与分析、遥感数据同化模拟等方向的研究工作。
我的研究可以概括为运用多源遥感信息尤其是高光谱遥感手段,结合数据同化策略,研究海岸带、干旱半干旱区以及重大工程群区域的生态与环境敏感参数遥感反演与宏观监测评价方法与模型。
北大考研-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黄 舟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黄舟黄舟Email:huangzhou(at)联系电话:个人主页:办公室:北京大学遥感楼413室职称职务:讲师/中级职称教育背景2004-2009:北京大学,北京理学博士学位(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2009年7月2000-2004:北京大学,北京理学学士学位(地理信息系统专业),2004年7月工作经历2011.07-今: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讲师2009.07-2011.06: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研究领域为: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
主要研究兴趣为:地理信息云计算、空间数据库、网络GIS应用等。
所获奖励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1)教学服务GIS专业本科生课程《软件工程原理》、《操作系统原理》GIS专业研究生课程《空间数据分布式计算技术》科研项目作为主持人承担的科研项目有:1)高性能网格计算体系下地理空间查询工作流的实现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01218),2011年1月-2013年12月。
2)高性能地学计算平台的关键技术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三批特别资助项目(201003004),2011年1月-2011年6月。
3)分布式协同环境下地学计算任务处理机制及原型实现,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090460126),2009年7月-2011年6月。
作为技术骨干参与的科研项目有:4)网格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其重大应用,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2007AA120502),2008年1月-2010年12月。
5)空间信息系统软件测试关键技术,国家863计划目标导向项目(2009AA12Z231),2009年1月-2010年12月。
6)地理空间信息处理分析与服务工具集研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2010BAE00750),2011年1月-2013年12月。
学术论文已先后在《InternationalJournalofGeographicalInformationScience》(GIS领域国际权威期刊)、《Computers&Geosciences》、《InternationalJournalofDigitalEarth》等重要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
基于遥感数据和随机森林算法的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模拟———以铬为例
基于遥感数据和随机森林算法的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模拟 以铬为例周忠科1,2,王泽强2,3,王唯2∗,宋晓宁2,徐夕博1,2㊀(1.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2.枣庄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山东枣庄277160;3.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摘要㊀为评估土壤重金属的富集状态及空间分异态势,选取山东省章丘市为研究区,系统采集425处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中铬(Cr)元素含量,采用描述性统计特征评估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富集状态;获取与土壤采样同期的Landsat-8OLI遥感数据,将土壤重金属的环境要素作为自变量,测定的土壤Cr元素含量为因变量,构建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土壤重金属空间模拟模型,完成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预测和空间分布模拟㊂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Cr含量均值高出土壤元素背景值37.22%,但低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表明土壤中Cr的富集在可管控范围内;随机森林算法支持的空间模拟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和稳定度,精度系数R2和RMSE值分别为0.87和7.19,优于普通克里格法(R2=0.66,RMSE=13.15)对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模拟㊂关键词㊀土壤重金属;随机森林算法;遥感;空间分布模拟;铬中图分类号㊀X53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文章编号㊀0517-6611(2023)14-0051-04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4.013㊀㊀㊀㊀㊀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SpatialDistributionSimulationofSoilHeavyMetalsBasedonRemoteSensingDataandRandomForestAlgorithm TakingChromi⁃umasanExampleZHOUZhong⁃ke1,2,WANGZe⁃qiang2,3,WANGWei2etal㊀(1.KeyLaboratoryofEnvironmentalChangeandNaturalDisasterofMinistryofEducation,Beijing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875;2.CollegeofTourism,ResourcesandEnvironment,ZaozhuangUniversity,Zaozhuang,Shandong277160;3.SchoolofGeographicalSciences,HarbinNormalUniversity,Harbin,Heilongjiang150025)Abstract㊀Toevaluatetheenrichmentstatusandspatialdifferentiationofsoilheavymetals,425soilsamplesweresystematicallycollectedfromZhangqiuCityofShandongProvince,todeterminetheelementalcontentofchromium(Cr)insoil,theenrichmentstatusofheavymetalsinsoilwasassessedusingdescriptivestatisticalcharacteristics;obtainLandsat⁃8OLIremotesensingdatafromthesameperiodassoilsam⁃pling,takingtheenvironmentalfactorsofheavymetalsinsoilasindependentvariablesandthemeasuredcontentofCrelementinsoilasde⁃pendentvariables,asoilheavymetalspatialsimulationmodelbasedonrandomforestalgorithmwasconstructedtocompletethepredictionandspatialdistributionsimulationofheavymetalcontentinsoil.TheresultsshowedthatthemeanvalueofsoilheavymetalCrcontentwashigherthanthebackgroundvalueofsoilelementsby37.22%,butlowerthanthescreeningvalueofsoilpollutionriskinagriculturalland,indicatingthattheenrichmentofCrinsoilwaswithinthemanageablerange;thespatialsimulationmodelsupportedbyrandomforestalgorithmhadbetteraccuracyandstability,withaccuracycoefficientR2andRMSEvaluesof0.87and7.19,respectively,whichwasbetterthanthespatialdistri⁃butionsimulationofsoilheavymetalsbyordinaryKrigingmethod(R2=0.66,RMSE=13.15).Keywords㊀Soilheavymetals;Randomforestalgorithm;Remotesensing;Spatialdistributionsimulation;Cr基金项目㊀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22-KF-14)㊂作者简介㊀周忠科(1997 ),男,山东枣庄人,从事生态遥感研究㊂∗通信作者,副教授,硕士,从事生态旅游研究㊂收稿日期㊀2022-07-30㊀㊀土壤是地表生物正常进行各类生命活动的基础和媒介㊂重金属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具备毒性大㊁富集性强㊁残留周期长的特点,极易对人类和动植物造成危害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多年的工业化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愈发严重[1-3]㊂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会污染正常耕作的耕地土壤,威胁动植物正常生长,并在食物链的累积作用下危及人类的健康[4-9]㊂实现对土壤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和空间分布的监测是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的关键㊂由于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种类㊁含量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不断在累积的,因此传统方法便是在实验室内不断对土壤重金属含量㊁种类进行调查和检测㊂例如,贾佳瑜等[10]采用室内实测和地统计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黄志伟等[1]对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开展实地调查的方法,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风险评价;SONG等[11]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方法,来绘制重金属空间分布热点图,以此来建立空间分布与工业布局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判别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受到人类活动干扰的情况㊂上述研究,较好地完成了对研究地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和空间分布评估,但是此种方式费时费力,测试过程中也产生污染废物,会对测试人员和周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㊂所以寻找一种高效㊁准确的调查与监测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㊂近些年,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卫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和对地物的光谱敏感性有了显著的提升,为各种环境相关信息进行光谱定量分析提供了数据支撑和技术支持[12]㊂尽管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含量较低,直接建立重金属与卫星光谱数据之间的联系较为困难;但是可以利用基于卫星数据获得的多种环境要素信息(例如高程㊁坡度和植被指数等),间接地表征土壤重金属的含量和富集状态,并以此为输入变量,进行区域建模,完成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模拟㊂相对比传统方式,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监测调查更为方便快捷,同时节省大量的费用和成本㊂笔者选取山东省章丘市为研究区,对425处土壤样品进行系统采集,并对土壤中Cr元素含量进行化学分析,通过分析重金属含量的描述性特征,评估重金属的富集状态,进一步建立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空间模拟模型,实现对土壤重金属的含量预测和空间分布模拟,为保护周边居民身体健康㊁动植物健康生长和土壤修复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持㊂1㊀材料与方法1.1㊀研究区概况㊀章丘区位于山东省中部,地理坐标在安徽农业科学,J.AnhuiAgric.Sci.2023,51(14):51-54㊀㊀㊀36ʎ25ᶄ 37ʎ09ᶄN㊁117ʎ10ᶄ 117ʎ35ᶄE,是省会济南市的一个辖区,总面积约为1719km2(图1),人口约107.6万㊂章丘地形南高北低,地形分别为山区㊁丘陵㊁平原㊁洼地,其中山区和丘陵占比达到56.7%左右,黄河流经北境㊂章丘区属于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春旱多风,夏季多雨,秋季温爽,冬季干冷㊂年平均气温12.8ħ,年降水量600.8mm㊂章丘区内铁路和公路横纵贯通,交通便捷[13]㊂区域内涵盖多种产业的发展,尤其是第二产业交通装备㊁机械制造㊁生物食品和化工材料等,为区域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4]㊂图1㊀研究区及采样点分布Fig.1㊀Distributionofstudyareaandsamplingpoints1.2㊀样品采集与实验室分析㊀表层(0 20cm)土壤样本在章丘区实地采集,在选取和设计时,综合考虑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和水文地质条件,基于多点取样㊁等量混合㊁与抽样统计原理相结合的原则,并结合已知的道路信息,确保顺利完成采样㊂在每个采样点,按照100m范围为半径,将表层土壤混合至1kg左右的综合土壤样本,密封到聚乙烯塑料袋中,送往实验室待测[15-16]㊂同时利用手持GPS,记录采样点的真实坐标,将完成的425处采样点做好记录㊂送回实验室的土壤样本,简单去除杂草㊁根㊁枯枝残留物和小石子等明显杂质,将样品放置在25ħ的条件下自然风干,其后采用研钵进行研磨,过0.2mm筛;最后在实验室内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检测425份样品的Cr含量,技术规范和回收率符合预期监控要求㊂1.3㊀多源环境遥感数据及预处理㊀该研究采用的环境遥感数据主要包括高程㊁坡度㊁坡向㊁黏土矿物比值(CMR)㊁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㊁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㊁改进的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SAVI)㊁增强植被指数(EVI)和红绿比率指数(RGRI)㊂高程㊁坡度和坡向的原始数据获取自ASTERGDEM数字高程的数据产品(下载自地理空间数据云https://www.gscloud.cn/),其后采用ArcGIS10.2的分析工具,完成区域的高程数据图㊁坡度数据图和高差斜坡数据图[17]㊂其余环境指数的计算是基于Landsat-8多光谱遥感数据,原始数据免费从美国地质勘探局网站(https://glovis.usgs.gov)获取得到,其后经过图像裁剪㊁辐射校正㊁辐射亮度值的提取以及光谱信息加强等操作后,运用数学公式(1) (6)计算得到相应的环境指数[18-19];最后取样点的425个经纬度坐标分别导入相应的高程数据图㊁坡度数据图㊁高差数据图和各类环境指数图,在上述数据图中分别完成提取,得到各个采样点对应的值㊂上述数据的预处理和求算均在ENVI5.3.1软件中完成㊂CMR=SWIR1SWIR2(1)MNDWI=Green-SWIR1Green-SWIR2(2)NDVI=NIR-RedNIR+Red(3)MSAVI=2ˑNIR+1-(2ˑNIR+1)2-8ˑ(NIR-Red)2(4)EVI=2.5ˑ(NIR-Red)NIR+6ˑRed-7.5ˑBlue+1(5)RGRI=RedGreen(6)式中,Blue波段㊁Green波段㊁Red波段㊁NIR波段㊁SWIR1波段㊁SWIR2波段分别指Landsat多光谱影像中的第2㊁3㊁4㊁5㊁6和7波段;CMR是指通过2个短波红外波段的比值,环境意义表示的是岩石或土壤中黏土矿物含量情况;MNDWI是可以很容易地区分建筑用地背景下的阴影和水体,更好地提取水体特征㊂利用MNDWI解决了在建筑背景下提取水体信息效果不佳的问题,从而使建筑背景下的水体信息提取更精确㊂NDVI作为一种常见的植被指数,其取值区间为[-1,1],-1㊁0㊁1分别表示地面覆盖为水㊁雪或有云的天空,地表有岩石或裸土等情况,对可见光的反射率较高;当地表有植被覆盖时,且覆盖密度越大,NDVI越大;但NDVI也具有缺点,就是对高植被覆盖地区的灵敏度不高㊂MSAVI克服了传统的土壤调节植被指数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土壤条件,该指数能够很好地解释背景的光学特征变化,并且土壤背景的灵敏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㊂EVI可以降低大气和土壤噪声以及水汽的影响,对于检测区的植被情况具有一个稳定的反映;用于植被茂密区,但对植被稀疏区也具备一定的探测能力,工作原理是通过将红光和近红外波段的范围设定变得更窄来实现,与此同时引入蓝光波段来纠正气溶胶的散射与土壤背景㊂红绿比率指数(RGRI)是指将红波段与绿波段相比较,得到一个比值,可以显著区别茂密与稀疏林地㊂为便于接下来土壤重金属空间模拟模型的建立,所有环境指数图在建立之后,均进行30m分辨率的空间重采样㊂1.4㊀空间模拟模型的建立与精度评估㊀土壤重金属与遥感数据之间有着极其复杂的关系,选择与土壤重金属最为密切的遥感数据作为模型输入自变量,有助提高模型的效率和计算精度㊂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correlationcoefficient)是2个变量的协方差与标准差之间的一个比值,可以表示2个变25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安徽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3年量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应用广泛[20],其公式如下:r=ji=1(Xij- Xi)(Yj- Y)ji=1(Xij- Xi)2 ji=1(Yj- Y)2(7)r(x,y)在[-1,1]之间取值,当其值为正时,表示正相关;当其值为负时,表示负相关;当其值为0时表示不相关㊂因此,r的绝对值越大,说明变量之间存在的相关性越强,否则相关性就越弱㊂该研究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遥感数据与土壤重金属之间的相关性㊂随机森林模型(randomforest,RF)是由一定数量决策树整合而成的集成模型的一种,通过对策树投票或平均数据集的划分,得到了分类或回归的随机森林输出结果[21]㊂随机森林算法具有训练速度快㊁预测精度佳和适合不平衡数据集的特点[22-24]㊂决策树数量和分裂节点数目是构建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土壤重金属空间模型的重要参数,经过多次测试,分别设置为1000和3㊂采集的425个土壤样品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383份数据用作训练集来构建随机森林模型,剩下42个数据作为独立数据集用来评估模型的精度㊂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是评价空间模拟模型的常用指标,R2表示因变量被自变量完全解释信息的程度,RMSE表示模型估算值与实测值差值的大小,较大的R2和较小的RMSE表示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25]㊂计算公式如下:R2=1-ni=1(Vi-Viᶄ)2ni=1(Vi- Vi)2(8)RMSE=ni=1(Vi-Viᶄ)2n(9)其中,Vi是采样点i的实测土壤重金属含量,Viᶄ是采样点i的模型预测重金属含量, Vi是表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一个平均值,n代表土壤样点总个数㊂2㊀结果与分析2.1㊀土壤重金属的描述性统计特征㊀从表1可以看出,土壤中Cr含量超出元素背景值[26]37.22%,但是没有超出‘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15618 2018)的筛选值,检测结果均在风险管控值范围之内㊂值得注意的是,Cr元素的中位数值超过背景值,Cr元素可能为该区域内具有较高等级的潜在风险元素㊂变异系数主要用来评价数据离散程度的相对大小[15],该研究测得Cr变异系数为0.030.06,离散程度较小,属于低度变异㊂峰度和偏度主要用来衡量数据的分布状态,该研究的总样本集㊁建模集和验证集的偏度值均大于1,处在正偏状态,表明土壤中Cr元素含量的分布受到不同程度的外部因素干扰㊂表1㊀铬含量描述特征统计Table1㊀DescriptivecharacteristicsstatisticsofCrcontent样本Sample均值Meanvaluemg/kg范围Rangemg/kg中位数Medianmg/kg标准差SDmg/kg变异系数CV峰度Kurtosis偏度Skewness背景值Backgroundvalueʊmg/kg风险筛选值Riskscreeningvalueʊmg/kg总集Sylloge77.1239.10 391.8071.652.490.0366.686.6056.20200建模集Modelingset76.3839.10 257.3071.651.990.0325.263.9256.20200验证集Validationset83.8944.60 391.8060.805.150.0632.905.4756.202002.2㊀土壤重金属与多源环境遥感变量相关分析㊀研究区域的地质地貌㊁植被覆盖㊁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很大,选取建模因子对反演模型质量的好坏影响很大㊂在Cr元素建模时需要综合考虑光谱波段㊁衍生光谱指数和地形等因素,这样建立的反演模型得出的反演结果最优㊂综合考虑光谱波段㊁光谱衍生指数和地形因素,在数据齐全的情况下,筛选出相关系数最高的因子,结果表明,Cr和高程㊁坡度㊁坡向㊁近红外㊁短波红外2㊁增强植被指数和短波红外1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31㊁-0.194㊁-0.153㊁-0.112㊁0.090㊁0.077和0.060,均具有明显相关性,因而选为土壤重金属的敏感环境变量,用于模型的输入自变量㊂2.3㊀空间分布模拟模型建立与对比㊀以选择得到的重金属敏感的环境要素作为输入变量,测得的Cr元素含量为因变量,分别训练得到随机森林和普通克里格估算模型,用于土壤重金属的含量预测和空间分布模拟㊂模型在验证集中预测的效果如图2所示㊂从图2可以看出,普通克里格模型(R2=0.66和RMSE=13.15)的估算值和实测值基本保持在1ʒ1线附近,具备一定的估算能力,但普通克里格在估算过程中出现高估和低估误差偏离点较多㊂随机森林模型的重金属预测精度指标R2和RMSE分别为0.87和7.19,相对普通克里格模型R2上升了31.82%,RMSE下降了45.32%;随机森林模型的估算值与实测值在标准1ʒ1线的两侧,预测值与实测值偏差较小,估算效果最佳㊂2.4㊀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㊀为进一步检验随机森林算法支持下的土壤重金属空间模拟模型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将得到的模型推广应用至整个研究区进行Cr元素的含量预测及空间模拟㊂模拟得到的Cr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如图3所示,整体来看,模拟模型对重金属Cr元素含量的估算值在52.06139.16mg/kg,实测采样点Cr元素含量在39.10 257.30mg/kg,能够基本保持一致;重金属Cr元素含量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西南部和东南部地区㊂此外,研究区内也存在大量散点状分布的中度Cr元素污染区域,主要分布于山区与居民区交接的工厂附近,应引起重视㊂Cr元素的分布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㊂章丘西南和东南工业园区内的石化配件㊁机械制造㊁塔机和新型建材等产业排放的废气,汽车尾气中排放的Cr和来自城市污水处理厂及被工业废水污染过泥土利用是土壤重金属含量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㊂此外,章丘也是我国著名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特别是有机肥的使用也会使土壤中Cr元素产生富集㊂3551卷14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周忠科等㊀基于遥感数据和随机森林算法的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模拟图2㊀随机森林法(a)和普通克里格法(b)重金属预测值与实测值对比Fig.2㊀Comparisonofpredictedandmeasuredvaluesofheavymetalsbyrandomforestmethod(a)andordinaryKrigingmethod(b)图3㊀研究区Cr元素含量空间分布(单位:mg/kg)Fig.3㊀SpatialdistributionofelementalCrcontentinthestudyarea3㊀结论(1)土壤Cr元素含量高出背景值37.22%,但低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说明Cr在土壤中的富集处在可管控范围内㊂(2)随机森林算法支持的空间模拟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和稳定度,R2为0.87,RMSE是7.19,预测精度指标优于普通克里格法(R2=0.66,RMSE=13.15)㊂(3)研究区土壤重金属Cr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章丘区的西南部和东南部地区,并且Cr总体上呈散点状分布,这与当地工业园㊁农业生产和煤矿公司矿井的分布具有对应关系㊂参考文献[1]黄志伟,李文静,李伟杰,等.东江流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风险评价[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2,41(3):504-515.[2]吴春生,黄翀,刘高焕,等.黄河三角洲土壤含盐量空间预测方法研究[J].资源科学,2016,38(4):704-713.[3]ROZEMAJ,FLOWERST.Cropsforasalinizedworld[J].Science,2008,322(5907):1478-1480.[4]CAOJ,XIECY,HOUZR.Transportpatternsandnumericalsimulationofheavymetalpollutantsinsoilsoflead⁃zincoremines[J].Journalofmoun⁃tainscience,2021,18(9):2345-2356.[5]ABRHAMANSMS,NAHERL,SIDDIQUEES.Mushroomqualityrelatedwithvarioussubstrates bioaccumulationandtranslocationofheavymetals[J].Journaloffungi,2021,8(1):1-17.[6]贾中民.渝西北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㊁源解析与生态健康风险评价[D].重庆:西南大学,2020.[7]张瑞钢,钱家忠,陈钰辉,等.玉米和小麦秸秆生物炭对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实验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5(3):347-355.[8]闫晓强,李汉杰,周辉,等.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及修复技术[J].南方农业,2022,16(2):24-26.[9]胡小兰,雷冲,王显卿,等.重庆市垫江南部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23,51(7):64-67,76.[10]贾佳瑜,刘小芳,赵勇钢,等.汾河流域下游农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与污染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35(8):132-137.[11]SONGYX,LIHM,LIJZ,etal.Multivariatelinearregressionmodelforsourceapportionmentandhealthriskassessmentofheavymetalsfromdif⁃ferentenvironmentalmedia[J].Ecotoxicologyandenvironmentalsafety,2018,165:555-563.[12]宋清泉,徐夕博,吴泉源,等.基于PMF模型的土壤重金属定量源解析及环境风险评价[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22,45(1):76-83.[13]济南市统计局,济南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济南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N].济南日报,2021-06-16(A04).[14]中共章丘市委党校课题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的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以山东省章丘市为例[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3(3):122-126.[15]徐夕博,吕建树,徐汝汝.山东省沂源县土壤重金属来源分布及风险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18,34(9):216-223.[16]赵明海.矿区土壤重金属遥感估算以及空间分布成图:以陕西大西沟矿为例[D].西安:长安大学,2018.[17]鲁如坤.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2.[18]田颖,陈卓奇,惠凤鸣,等.欧空局哨兵卫星Sentinel-2A/B数据特征及应用前景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55(1):57-65.[19]WANGJZ,DINGJL,YUDL,etal.CapabilityofSentinel⁃2MSIdataformonitoringandmappingofsoilsalinityindryandwetseasonsintheEbinurLakeregion,Xinjiang,China[J].Geoderma,2019,353:172-187.[20]代杰瑞,庞绪贵,喻超,等.山东省东部地区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背景值及元素富集特征研究[J].地球化学,2011,40(6):577-587.[21]BREIMANL.Randomforests[J].Machinelearning,2001,45(1):5-32.[22]方珂.基于多光谱遥感的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反演土壤重金属含量[D].西安:长安大学,2020.[23]TANK,WANGHM,CHENLH,etal.Estimationofthespatialdistribu⁃tionofheavymetalinagriculturalsoilsusingairbornehyperspectralima⁃gingandrandomforest[J/OL].Journalofhazardousmaterials,2020,382[2022-04-15].https://doi.org/10.1016/j.jhazmat.2019.120987.[24]张松林.CART-分类与回归树方法介绍[J].火山地质与矿产,1997,18(1):67-75.[25]LIUK,ZHAOD,FANGJY,etal.Estimationofheavy⁃metalcontamina⁃tioninsoilusingremotesensingspectroscopyandastatisticalapproach[J].JournaloftheIndiansocietyofremotesensing,2017,45(5):805-813.[26]赖书雅,董秋瑶,宋超,等.南阳盆地东部山区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2021,42(11):5500-5509.45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安徽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3年。
浅析遥感地质图书资料信息化
I G I T C W产业 观察Industry Observation158DIGITCW2023.061 遥感地质图书资料的现状1.1 遥感地质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现状目前,在自然资源系统的遥感地质图书馆(室)中,除几个较大的单位,如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图书馆、地质类院校,其他单位的图书馆(室)都比较小,馆藏量也只有几万册甚至几千册,且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多数专业不对口;管理自成体系,使用的编目分类法不统一,甚至有的干脆没有按目前一般的分类法进行。
比如,目前普遍使用的《中国国家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中国科学院系统使用的《中国科学院科技图书分类法》简称《科图法》,或者中国地质图书馆使用的《中国地质类图书分类法》,都是自编一个分类法,只有编目人员自己看得懂[1],一旦相关人员离职或者退休,接手的人要浅析遥感地质图书资料信息化周树英,周 伟,宋艳茹,付钰莹(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北京 100083)摘要: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遥感地质图书资料因为管理人员少、资料不完善等原因,使得管理很不规范,利用率非常低。
加之项目完成后研究人员不愿意及时将资料交给图书资料室;采购也是谁需要谁购买,资源浪费严重;分类编目标准不统一,也没有统一管理规范,给局系统遥感地质图书资料信息化、数据库的存储、网上传阅、馆际互借带来很大难度。
鉴于这种情况,文章针对遥感地质图书资料的信息化、遥感地质图书资料数据库管理和遥感地质图书资料利用方面给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便于专业技术人员查找和借阅,同时供领导和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参考。
关键词:图书管理;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遥感图书资料doi:10.3969/J.ISSN.1672-7274.2023.06.051中图分类号:G 271,TP 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码:1672-7274(2023)06-0158-03Analysis of Informationization of Remote Sensing Geological Books and MaterialsZHOU Shuying, ZHOU Wei, SONG Yanru, FU Yuying(China Aero Geophysical Survey &Remote Sensing Center for Land and Resources, Beijing 100083, China)Abstract: In the system of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remote sensing geological books and materials are not managed in a standard way and their utilization rate is very low due to the lack of management personnel and imperfect data. In addition, researchers are unwilling to submit the materials to the library in a timely manner after the project is completed; Procurement is also about who needs who purchases, and resource waste is severe; The classification and cataloging standards are not unified, and there is no unified management standard, which brings great difficulties to the informatization of remote sensing geological books and materials, database storage, online circulation, and interlibrary loan of the bureau system. In view of this situation, this article provides some personal opinions on the informatization of remote sensing geological book materials, database management of remote sensing geological book materials, and utilization of remote sensing geological book materials,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professional technical personnel to search and borrow, and also serves as a reference for leaders and book material management personnel.Key words: book management; books and material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remote sensing books and materials基金项目:云平台地质调查航空物探遥感中心节点运行维护与网络安全保障(DD20230711)。
我国东南部花岗岩古地貌与现代侵蚀关系的研究
我国东南部花岗岩古地貌与现代侵蚀关系的研究———以湖南衡山为例周学军1 夏卫生1,2(11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410081,长沙;2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712100,陕西杨凌)摘 要 研究中国东南部花岗岩侵蚀地貌与水土流失的关系,以期为本区农业和环境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分析衡山花岗岩古地貌坡形、坡向和物质构成对现代侵蚀的影响,发现:古代侵蚀地貌是现代侵蚀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在人类干扰较少时,现代侵蚀应为正常侵蚀,而在植被受到破坏时,就有可能产生加速侵蚀。
同时,现代侵蚀又是对地貌的重新塑造过程,现代侵蚀与石蛋地貌、沟壑崩岗地貌、坡谷地貌的形成与发育,存在密切关系。
单一的人工植被,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土壤侵蚀,稳定地貌发育,但与自然形成的草、灌、乔混交林相比,相差甚远。
关键词 现代侵蚀;古地貌;正常侵蚀;衡山收稿日期:20031022 修回日期:20031117项目名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171062);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要研究方向项目(K Z CX 3SW 422)作者简介:周学军(1949—),男,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土壤地貌与侵蚀关系。
E 2mail :x ws @ 我国东南部主要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南,武陵山脉以东的地区,地跨9个省区,土地面积115万km 2,其中耕地面积1655万hm 2。
该地区花岗岩分布相当广泛,占总面积的1815%,闽、粤2省更高达35%以上[1]。
区内自西北向东南,依次出露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各期花岗岩,其中尤以侏罗纪到白垩纪期间的燕山期花岗岩出露最广(图1)。
岩体侵Ⅰ.雪峰期构造带;Ⅱ.加里东期构造带;Ⅲ.印支期构造带;Ⅳ.燕山期构造带图1 我国东南部花岗岩分布简图Fig.1 The sketch of granite distributing in s outheast of China入后,经先后多次的构造变动抬升,特别是断块抬升,在自然侵蚀作用之下,沉积岩层剥去,成为花岗岩山地丘陵。
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10Be和26Al样品采集及处理
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10Be和26Al样品采集及处理
那春光;孔屏;黄费新;肖伟
【期刊名称】《岩矿测试》
【年(卷),期】2006(025)002
【摘要】着重介绍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10Be和26Al理想样品的特点、野外采集注意事项、实验室分离与纯化以及加速器质谱测量用靶样制备等.
【总页数】6页(P101-106)
【作者】那春光;孔屏;黄费新;肖伟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100085;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北京,10003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52.4
【相关文献】
1.应用宇宙成因核素10Be和26Al估算剥蚀面的暴露时间及剥蚀速率和剥蚀厚度[J], 李储华;纪友亮;张世奇;赵俊青
2.河流阶地样品中石英纯化和宇宙核素10Be和26Al分离方法研究 [J], 任静;李超;刘宇平;武振坤;任磊
3.汉中大佛洞宇宙成因核素26Al/10Be埋藏年龄 [J], 陈清敏;张丽;王喆;罗乾周;蔺新望;张俊良;任娟刚
4.宇宙成因核素10Be,26Al:原理及其在地表过程中的应用 [J], 黄湘通;郑洪
波;John;Chappell
5.陨石中宇宙成因核素10Be和26Al的化学分离纯化 [J], 卢仁;林杨挺;欧阳自远;李春来;周卫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域效应假说+模型、证据和局限性
生物多样性 2009, 17 (6): 568–578 doi: 10.3724/SP.J.1003.2009.09140 Biodiversity Science http: //—————————————————— 收稿日期: 2009-06-03; 接受日期: 2009-11-12基金项目: 北京林业大学科技创新计划(BLJC200904)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38039) * 通讯作者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wangxiangping@中域效应假说: 模型、证据和局限性王襄平1,2* 方精云1 唐志尧1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生态学系, 北京大学地表过程与分析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1)2 (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3)摘要: 物种多样性的地理格局是宏观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中域效应假说是该领域的一项重要的理论进展。
中域效应是指由于边界对物种分布构成限制, 使不同物种分布区在区域中间重叠程度较大, 而在边界附近重叠较少, 从而形成物种丰富度从边界向中心逐渐增加的格局。
现有研究表明, 中域效应是影响物种丰富度格局的一种重要机制, 但其作用大小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本文介绍该假说的基本假设和模型, 模拟分析不同模型之间的差异, 并就中域效应假说所展开的争论进行综述, 指出该假说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我们认为, 中域效应假说的重要性在于揭示了几何(边界)限制和随机过程在物种多样性地理格局中的作用, 但其目前的模型和假设还过于简单, 需要在深入理解物种分布机制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 物种丰富度格局, 中域效应, 几何限制, 零模型, 纬度、海拔梯度The mid-domain effect hypothesis: models, evidence and limitationsXiangping Wang 1,2*, Jingyun Fang 1, Zhiyao Tang 11 Department of Ecology, 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nd Key Laboratory for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2 The Key Laboratory of Silviculture and Conservation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Abstract: Geographic patterns of species diversity and their underlying mechanisms have long been the fo-cus of macro-ecology and biogeography. Recently, the mid-domain effect (MDE) hypothesis has been pro-posed to explain geographical diversity patterns. The hypothesis states that if the ranges of the species are randomly distributed within a bounded domain then more ranges will overlap near the middle of the domain than at the edges, and thus decreasing species richness will be observed from the mid-domain to the edges. Many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MDE is an important mechanism affecting geographic richness pattern. However, its relative role in such patterns differs markedly depending on many factors.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d the assumptions and basic models of the hypothesis and illustrate that the models differ in their pre-dictions as a result of different assumptions. We also review the debate on the MDE hypothesis, and discuss the limitations of present mid-domain models. Although the hypothesis has improve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effects of geometric constraints and random process on geographic richness gradients, current MDE models are too simplistic to describe biodiversity patterns in the real world. Improvements to mid-domain models should be based o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species distribution.Key words: species richness pattern, mid-domain effect(MDE), geometric constraints, null model, latitudinal and altitudinal gradients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机制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育和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Gaston, 2000; Lomolino,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