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例词特殊意义分析
文言词语和句式(汇总)
《孔雀东南飞》“相”字的整理
一、作副词,表示彼此对待的关系, 译为“互 相、相互”,读“Xiāng”
❖ ①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 ②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 ③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 ④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 ⑤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孔雀东南飞》“相”字的整理
❖ 二、指代性副词,表示动作所涉及的一方 ❖ (一)指代第一人称,可译为“我”。 ❖ ⑥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 ⑦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 ⑧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 (二)指代第二人称,译为“你”。 ❖ ⑨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 ⑩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 ⑾誓不相隔卿 ❖ ⑿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 ⒀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街谈巷议—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议论。指民间的舆论。 土崩瓦解——比喻事物的分裂象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
比喻彻底垮台。 管窥蠡(lí)测——管:竹管;蠡:贝壳做的瓢。从竹管里看天,
用瓢测量海水。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 声名鹊起——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
练习:请指出下列成语的文言现象
未雨绸缪 持之以恒 兵不血刃 龙腾虎跃 鳞次栉比 厉兵秣马 街谈巷议 善刀而藏 密云不雨 幕天席地 不远万里 吞舟是漏 师心自用 土崩瓦解 管窥蠡测 声名鹊起 不胫而走 曲突徙薪 汗牛充栋 时不我待
成语中的文言现象
❖ 名词作状语: 鳞次栉比——鳞:鱼鳞;栉:梳篦的总称。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 “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 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使动 用法主要要动词使动、形容词使动、 名词使动。
四、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
文言实词的含义解析——以“辞”“朝”“本”“得”为例
文言文中有许多实词,代汉语中词语的含义不同,含义。
笔者对文言文中的“辞”“朝”“本”“词的含义进行了整理,一、辞“辞”是会意字,引申为“文辞”“言辞”。
在文言文中,“词、动词。
如《周礼乡土》中的“听其狱讼,他的呈堂证供,名词,意为“供词,口供”。
《屈原列传》中的赋见称”译作:都擅长文辞,这里的“辞”作名词,意为“言辞,文辞”。
臾》中的“君子疾夫舍曰‘欲之’人。
这里的“辞”作名词,意为“借口”。
“辞”也指一种文体,如《楚辞》《归去来兮辞》。
又如《鸿门宴》中的“今者出,未辞也,译作:现在(我)跑出来,呢?这里的“辞”作动词,意为“告别,辞别”中的“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译作:怕,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呢?这里的“辞”为“推辞,不接受”。
《鸿门宴》中的作:行大礼的人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这里的词,意为“计较”。
当然,“辞”的含义,如:闪烁其辞(言辞)一面之辞(言辞万死不辞(推辞)义不容辞(推辞不辞而别(告辞)迁移练习:请在括号内填写出“辞”的含义。
屈原德高,作《楚辞()》,其辞()美,国之辞()除之。
屈原曰:“死且不辞(有?”后为楚王所逐,辞()亲戚,参考答案:屈原德高,作《楚辞(古代的一种文体)辞)美,子兰欲以叛国之辞(借口)且不辞(推辞),何惧之有?”亲戚,见放楚之汨罗。
高考链接: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居半月,冰霰渐飞,岁将终矣,辄辞以疾,未尝参预。
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
辞:告别,离开二、朝“朝”的本义为“早晨”,读zhāo。
古代臣子在早晨需拜见君主,故有“朝见”之义。
之后又由“朝见”引申出“朝廷、朝代”之义。
在文言文中,“朝”可以作名词、动词。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于是入朝见威王”译作:于是入朝拜见威王。
这里的“朝”读作“cháo”,作名词,意为“朝廷”。
《蜀相》中的“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译作:当年刘备三顾茅庐,多次向诸葛亮询问天下大计。
诸葛亮辅佐了两代君主,足见他的忠心。
作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试大纲》规定,实质就是依据上下文来判定常见实词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它是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内容。
纵观近几年高考涉及的文言实词可以看出,主要考查的文言实词有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以及同义复词和偏义复词等。
1、一词多义这种情况包含两层含意:一是指一个词有多个义项,一是指一个词可能属于不同的词类。
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它的形成情况比较复杂,一般是通过引申、比喻、借代或假借等延伸出来的。
例如:①间:间缝。
《史记·管晏列传》:“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②中间。
《送东阳马生序》:“余则縕袍敝衣处其间。
”③缝隙,空隙。
《庖丁解牛》:“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④介入其间,参与。
《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⑤隔开,隔绝。
《桃花源记》:“遂与外人间隔。
”⑥断断续续,间或。
《邹忌讽齐王纳谏》:“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⑦隔阂。
《左传·哀公二十七年》:“故君臣多间”。
⑧挑拨离间。
《史记·屈原列传》:“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⑨暗中,偷偷地,悄悄地。
《信陵君窃符救赵》:“侯生乃屏人间语……”⑩抄近路,抄小路。
《鸿门宴》:“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又如:“朝服衣冠”的“朝”,应该读zhāo,义为早晨,名词,是本义。
因古代大臣朝见皇帝是在早晨,所以引申为“朝拜”,动词。
课文中“皆朝于齐”的“朝”就是“朝拜”,进一步引申为大臣朝拜皇帝的地方,即“朝廷”,课文中“于是入朝见威王”即是此义。
识记一词多义可以以词语的本义入手,分析各个义项之间的联系,按照发散特点进行识记。
2、通假字通假,指的是古书上有些音同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现象。
通假字包括三类:通用字、假借字、古今字。
通假字和本字本来没有意义上的联系,但是,在阅读时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按该字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解释不通时,那么它可能就是通假字了。
通用字,指两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
高考语文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意义例释复习
2011高考语文复习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意义例释1.爱①爱护例:宽厚而爱人②爱惜,吝惜例:向使三国各爱其地③喜欢,爱好例: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④爱慕,欣赏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⑤“爱”通“薆”,隐蔽,躲藏例:爱而不见,搔首踯躅2.安①安稳例:风雨不动安如山②安逸例:然后得一夕安寝③哪里例: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④使……安例:既来之,则安之3.倍①增加例:焉用亡郑以倍邻②通“背”,背叛,违背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③越发、更加例:每逢佳节倍思亲4.被①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例:将军身被坚执锐②表示被动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③通“披”,散开例:被发行吟泽畔④覆盖例: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5.本①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例:若止印三二本②本来,原来例:此之谓失其本心③根本,基础例:盍亦反其本矣④推究本源、考查例:抑本其成败之迹6.鄙①边境,边邑例: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②见识浅薄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③自称的谦辞例:鄙人不慧④轻视例:孔子鄙其小器7.兵①兵器,军械例:收天下之兵②战士,军队例:得选兵八万人③战争,军事行动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④用兵器杀人例:左右欲兵之8.病①生病例:江浙之梅皆病②使……病例: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③担心,忧虑例: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④困苦不堪例: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9.曾①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例:曾不能毁山之一毛②曾经例: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通“增”,增加例:曾益其所不能10.察①明察,了解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②考虑例:向察众人之议③看清楚,仔细看例: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④审察例: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11.朝①朝廷例:动以朝廷为辞②朝拜,朝见例:相如每朝时③早晨例:朝服衣冠12.诚①真心真意例: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例: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③果真,如果例: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13.乘①坐,骑例:乘犊车,从吏卒②趁着,利用例: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③古代四匹马拉的一辆车例:超乘者三百乘④“四”的代称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⑤凭恃,依仗例:因利乘便⑥交错(出现) 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14.除①台阶例:登自东除②拜官,授予官职例: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③消除,去掉例:庶竭驽钝,攘除奸凶④修治、修整例: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15.辞①告辞例: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②推辞例:于是辞相印不拜③言辞例: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④托辞例: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⑤命令例:今者奉辞伐罪⑥遣去例:使皇武子辞焉⑦中国古代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体裁,也叫赋,或辞赋并称例:王粲长于辞赋16.从①跟从例:赵王遂行。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课外文言文重点实词解释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课外文言文重点实词解释一、实词的概念实词是语言中具有实际意义的词汇,它能够直接指称事物、表示行为或者描述性质。
在文言文中,实词通常是指名词、动词以及形容词等词类。
二、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课外文言文的特点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的课外文言文,以古代经典作品为主要内容,这些文言文具有古老、庄重、严谨的特点。
在这些文言文中,实词的运用尤为重要,通过对实词的解释和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言文的内涵和含义。
三、重点实词解释1. 吾:表示“我”的意思,是古代汉语中的第一人称代词,多用于诗歌、文章中表示个人的身份和情感。
2. 昔:表示“过去”的意思,常用于古代文言文中,常常用来引述古代的事物或时刻,表达过去的故事或事件。
3. 民:表示“人民”的意思,是古代文言文中常用的名词,多用于描写人类的集体或者裙体。
4. 犹:表示“还”、“仿佛”或“如同”的意思,用来表达近似或比喻的含义,常用于古诗词、文章中。
5. 乃:表示“就是”、“便是”或者“才是”的意思,多用于古代文言文中,用来表示事物的确定或者强调。
6. 或:表示“或者”、“或许”、“有时”等意思,是表示选择、疑问或者可能性的连词,在古代文言文中常常使用。
7. 惟:表示“只”、“唯一”或“而”的意思,常用于古代文章、诗歌中,表示唯一或者强调的语气。
8. 斯:表示“这”、“这个”或“此”的意思,常用于古代文言文中,表示特定的人或事物。
四、实词解释的重要性在阅读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的课外文言文时,对重点实词进行解释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实词的正确解释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代文言文的意思和内涵。
实词的解释可以帮助读者熟悉和掌握古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能力和水平。
实词解释还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领会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增进对文学的理解和欣赏。
五、总结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课外文言文中的重点实词,是理解古代文言文意义和内涵的关键。
通过对实词的解释和理解,读者可以更好地领会古代文言文的意思和魅力,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能力和水平。
实词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中考语文文言文
实词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中考语文文言文一、文言实词归纳:(基本篇目)二、通假字归纳:(1)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经。
)——《陈涉世家》(2)苟富贵,无相忘。
("无"通"毋":不要。
)——《陈涉世家》(3)为天下唱。
("唱"通"倡":倡导,发起)——《陈涉世家》(4)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穿着)——《陈涉世家》(5)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粘上)——《木兰诗》(6)出门看火伴。
(“火”通“伙”:伙伴)——《木兰诗》(7)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 ——《核舟记》(8)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通“又”:还有)——《核舟记》(9)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通“拣”:挑选)——《核舟记》(10)虞山王毅叔远甫。
(“甫”通“父”:男子美称)(11)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横放)——《核舟记》(12)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置放)——《愚公移山》(13)指通豫南。
(“指”通“直”:一直)——《愚公移山》(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往返)——《愚公移山》(15)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愚公移山》(16)汤熨之之所及也。
(“汤”通“烫”:用热水焐)——《扁鹊见蔡桓公》(17)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还"通"旋":回转、掉转)——《扁鹊见蔡桓公》(18)火齐之所及也。
("齐"通"剂":药剂,汤药)——《扁鹊见蔡桓公》(19)必能裨补阙漏。
文言文30个常用实词18个虚词含义及用法汇总
文言文30个常用实词+18个虚词含义及用法汇总!30个实词爱“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喽。
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爱莫能助;爱屋及乌;节用爱民;爱不释手;爱毛反裘安“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既来之,则安之;安之若素;安然无恙;安土重迁;安居乐业;安身立命被“被”的本义就是“被子”。
“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被坚执锐;泽被后世;被发左衽;被褐怀珠;被甲枕戈;扇枕温被倍“加倍”是后起常用义, "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事半功倍;乡利倍义;倍道而行本“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之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来、原来”之义。
追本溯源;舍本逐末;本性难移;变本加厉;英雄本色;无本之木鄙“鄙”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
肉食者鄙;卑鄙龌龊;贵远鄙近兵“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
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
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
短兵相接;兵不血刃;兵不厌诈;兵强马壮;兵出无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兵临城下;兵戎相见;哀兵必胜;按兵不动;厉兵秣马病“病”原义为“重病”,取其比喻义为“缺点、毛病”;得了重病就会感到“困苦”并为之“担心、忧虑”。
病入膏肓;蚌病成珠;贫病交攻;无病呻吟;同病相怜;愁潘病沈察“察”本义为“观察、仔细观看”,这样便能“看清楚”;“看清楚”便能“了解、理解”事物,使事物变得“清楚、明白”。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杀) 三个人志义相投,宰杀牲畜约定同生共死。
四、结构分析法
怎样根据结构推测词义?
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讲求对仗(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 语言现象很多,甚至采用互文的修辞格)。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 位置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这样我们就可以据 之进行判断,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性、词义的分析,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 性、词义。
• 积累:部分偏旁与字义的关系
• “禾”与五谷有关; “贝”与金钱有关; • “皿”与器具有关; “宀”与房舍有关; • “阝”与地名有关; “求”与毛皮有关; • “言”与说话有关; “隹(zhuī) ”与鸟雀有关; • “尸”与身体有关; “冖”与笼罩有关; • “系”与捆绑有关; “纟”与丝织品有关; • “歹”与死亡有关 ;“月”与肉有关; • “页”与首有关; “自”关鼻,“目”关眼; • “攴(pū) ”与敲击有关。 • 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与兵器有
退兵驻扎到江北
3.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顾吾念之” 只是,只不过) 如姬要为公子效命而死,是在所不素辞善的留,侯只张是良没有行动的机会罢了。
4.铨简秀士
(“简能而任之”选拔) 评量选拔才学俊秀的人物
5.进之布指算,不爽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差错) 高进之伸曲手指算了算,没有一点差错,
二、字音推断法 (通假分析法)
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 理解时,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 则,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 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 通的字代入试解来推断词义。
怎样利用通假推测词义?
一是音同音近通假,通假字与本字或音同或双声 (声母相同)、或叠韵(韵母相同)。 如“蚤”通 “早”,“要”通“邀”,“裁”通“才”,“亡” 与“无”, “见”通“现”。 二是形近通假,如“说”通“悦”,“谕”通“喻” (声旁相同的形声字互相代替)。 “卒”通“猝” (声旁字代替形声字 ),“庭 ”通“廷” (形声 字代替声旁字)
文言实词的辨析方法总结
文言实词的辨析方法总结
1. 从字义上辨析
通过查阅字典等工具,从字义上分析词语的含义、内涵,以及和其他词语的异同之处,并据此推测其在文中的作用和意义。
例如,「纵」和「横」在字义上都有「方向」的含义,但「纵」更强调垂直方向,而「横」则更强调水平方向。
2. 从用法上辨析
通过观察词语的常用搭配、语法结构、修饰方式等等来判断其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例如,「掌声」和「喝彩」都是表示观众对演员表演的赞许,但「掌声」更常和「鼓起」、「响起」等动词搭配,表示表现出来的声音;而「喝彩」更常和「一片」、「热烈」等形容词搭配,表示观众的情感反应。
3. 从语境上辨析
通过理解上下文、分析语境来判断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例如,「青年」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可能表示不同的意义,如在政治宣传文献中指年龄较轻的员、干部;而在广告宣传材料中则可能指年轻有朝气的消费群体。
总之,在辨析文言实词时,一定要结合字义、用法、语境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便更加准确地理解和运用。
中考文言文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初中常用11个虚词1、之“之”可以作代词,多为第三人称代词;也可以作动词,是“到”“往”的意思。
“之”作代词、动词时是实词,这里只说明其作虚词时的用法及意义。
“之”为虚词时常作助词。
①结构助词,译为“的”。
例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结构助词,放在主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例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③音节助词,用来调整章节,无意义,一般不翻译。
例如:公将鼓之。
久之,日似瞑,意暇甚。
怅恨久之。
④结构助词,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如:何陋之有宋何罪之有⑤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例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以“以”作动词时,是“认为”的意思,如“皆以美于徐公”。
下面着重讲“以”作虚词时的用法。
(1)介词①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例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前一个“以”表原因,因为;后一个“以”表目的,来)②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
例如: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凭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按照)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依靠)③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
例如:屠惧,投以骨。
(把)徐喷以烟(用)以衾拥覆。
(拿)(2)连词①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
例如:无从致书以观。
属予作文以记之。
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杀之以应陈涉。
以光先帝遗德。
②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致”、“因而”。
例如: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以伤先帝之明。
③有时相当于连词“而”,表修饰。
例如:俯身倾耳以请。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3、于“于”为介词,主要用法有:①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可译为“在”、“从”。
例如: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在)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150个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例释
150个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例释1、爱2、安3、伯4、被5、倍6、本7、鄙8、兵9、病10、察11、长12、朝13、池14、曾15、乘16、城17、诚18、除19、传20、辞21、从22、达23、殆24、迨25、当26、道27、得28、度29、短30、多31、发32、方33、非34、复35、负36、盖37、鼓38、故39、顾40、固41、归42、国43、过44、何45、恨46、后47、胡48、患49、或50、疾51、及52、即53、既54、假55、间56、见57、解58、进59、尽60、就61、举62、绝63、堪64、克65、类66、怜67、临68、弥69、名70、末71、莫72、乃73、内74、判75、期76、奇77、迁78、请79、穷80、求81、去82、劝83、却84、如85、若86、善87、稍88、少89、涉90、胜91、识92、使93、是94、适95、书96、孰97、属98、数99、遂100、率101、说102、私103、素104、汤105、涕106、通107、徒108、图109、退110、亡111、王112、望113、恶114、微115、闻116、相117、谢118、悉119、信120、兴121、行122、幸123、修124、徐125、许126、阳127、要128、宜129、遗130、贻131、易132、阴133、引134、右135、逾136、狱137、再138、造139、知140、置141、致142、质143、治144、诸145、贼146、族147、卒148、走149、左150、坐1、爱(1)名词。
恩惠。
(古之遗爱也《左传》)(2)动词①加惠于人。
(吴广素爱人。
《陈涉世家》)(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过秦论》)②喜爱,爱护。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触龙说赵太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③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齐桓晋文之事》)(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以下是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1.之:表示连词的作用,连接前后两个句子的主语。
例如:人之初,性本善。
2.不:表示否定。
例如:不去非要。
3.有:表示存在。
例如:爱而不得,虽富而无。
4.为:作为。
例如:人为万物。
5.以:用于表示手段、方式、目的。
例如:以人为鉴。
6.于:表示在。
例如:公然于众。
7.是:表示肯定。
例如:是岁暮之时。
8.也:表示肯定。
例如:义弘而不犹也。
9.以为:认为。
例如:以为无事。
10.之一:表明所提及的事物属于一些范围中的一个。
例如:人之一11.时:表示时间。
例如:花开时。
12.天:表示自然界。
例如:天寒地冻。
13.然:表示转折性的词语。
例如:明哲保身,必然酬对。
14.如:比喻,表示相似。
例如:饥者易怒如蜂。
15.自:表示从一些地方开始。
例如:自山中来。
16.不可:不能。
例如:事情不可违背。
17.不得:不能。
例如:不得而知。
18.必:表示肯定。
例如:必有灵谷。
19.当:表示应该。
例如:不当言。
20.非:表示不是。
例如:非汉不可。
21.无:没有。
例如:于无声处听惊雷。
22.人:表示人类的含义。
例如:人寿年丰。
23.之间:表示范围。
例如:天地之间。
24.自己:表示自身。
例如:以身作则。
25.然后:表示一个动作发生的时间。
例如:其言未然,然后。
</p>26.一种:表示一种类型或性质。
例如:此言一种者</p>27.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或令人吃惊的情况。
</p>28.基本上:表示基础或根本。
</p>29.首先:表示首要。
</p>30.反而:表示与预期情况相反。
</p>31.据说:表示根据传闻或他人说法。
</p>32.命中:表示预测或预计。
</p>33.涉及:表示涉及到一些范围或领域。
</p>34.决不:表示坚决拒绝或不允许。
</p>35.瞬间:表示非常短暂的时间。
考点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学生版
考点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用准确迁移实现从积累到运用的飞跃Ⅰ如何掌握文言实词的五大知识点文言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前提。
学好文言实词,首先要掌握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性活用、通假字和特殊实词这五大知识点。
一、多义实词:溯源辨流,紧扣语境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如“本”的本义就是“树木的根”,“道”的本义就是“路途、道路”。
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
如“道”本义为“路途、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本”的本义为“树木的根”,“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
如“孟尝君出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关”本指“门闩”,由于作用相似引申为“关卡”。
词的比喻义,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
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现在属贬义;“草菅人命”中的“草菅”,本义是“野草”,比喻义是“不值得珍惜的事物”。
词的假借义,古文中常常出现通假现象。
所谓通假字,就是指本应用某字,使用时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字去代替它的现象。
掌握多义实词的方法有:1.巧记本义引申解(1)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本义和比喻义。
①手足..情深,焉能或忘。
本义:比喻义:②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
本义:比喻义:(2)试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并试着寻求义项间的联系。
①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
(《史记·魏公子列传》)②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③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五人墓碑记》)④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清除,废除,除掉,去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⑤爆竹声中一岁除.。
文言文阅读之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
61.吹嘘:古,嘴里嘘气,如“那十一个禁军雨汗 通流,都叹气吹嘘”;
今,夸张地宣扬或编造优点、长处等。 62.左右:古,反正,如“你左右将到村里去 卖”; 今,左边和右边。 63.细作:古,侦察军事情报的人,名词,如 “孔明急唤细作问之”; 今,小气,吝啬,形容 词。 64.轻易:古,动词,贸然行事,如“凡事商议 停当而行,不可轻易”;
今,某一区域。 11.东面:古,脸朝东,如“东面而视”,
今,东边。 12.面目:古,面部,如“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
今,面貌。
13.至于: 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到……时候,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今,表示另提一事。 14.大方: 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15.以致:古,两个词,而招致,有动词性,
99.尘埃:古,监狱,如“在尘埃之中,古今一
如“目”改称“眼睛”, “日”改称“太阳”, “寡”改称“少”。
【附:常见古今异义词】
1.行李:古,出使的人, 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今,行装。 2.夫人:古,那个人,
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今,人的妻子。 3.师徒:古,军队士兵,
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 今,师傅与徒弟。 4.左右:古,动词,调遣 如“惟君左右之”; 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 5.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 死”; 今,导致死亡。
如“中国”,本义:中原地区; 今义:全中国。
(2)词义缩小 词义的缩小,是指词的古义的内容,随着
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得狭小的现象。 如“怨”,古义:恨 ; 今义:不满意,责备 。 如“谷”,古义:粮食作物的总称; 今义:在北方专指小米, 在南方专指稻谷。 如“迁”:古义:迁移、变换, 调任、升职, 贬谪、流放; 今义:迁移、变换。
文言文实词含义推断方法例析
三、语法分析法 (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 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 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 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 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 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 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 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例: 不积跬 无以至千里; A、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 (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 B、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以,与“用”对应,被任用) 对应,被任用) C、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者。 亡国破家相随属, 圣君治国累世不见者。 累世不见者
樵—木柴 木柴
四、联想推断(其一: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 联想推断(其一: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
பைடு நூலகம்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 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 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 因此, 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 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 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 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实题演练
郭生,邑之东山人。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先是,家中患狐, 郭生,邑之东山人。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先是,家中患狐,服 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读,卷置案头,狐涂鸦甚,狼藉不辨行墨。 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读,卷置案头,狐涂鸦甚,狼藉不辨行墨。因择其稍洁者辑 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恚愤而无如何。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晨起,见翻摊案上, 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恚愤而无如何。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晨起,见翻摊案上,墨 汁浓泚殆尽。恨甚。 汁浓泚殆尽。恨甚。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见污本,问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见污本,问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 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复视涴① 类冗杂可删。讶曰: 狐似有意。不惟勿患, 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复视涴①卷,类冗杂可删。讶曰:“狐似有意。不惟勿患, 当即以为师。 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比晓, 当即以为师。”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比晓, 又涂之。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 又涂之。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狐 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 是岁,果入邑库。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每市房书名稿, 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是岁,果入邑库。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每市房书名稿, 不自选择,但决于狐。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 不自选择,但决于狐。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 时叶公文章,风雅绝丽,家弦而户诵之。郭有抄本,爱惜臻至。忽被倾浓墨碗许于上,污荫 时叶公文章,风雅绝丽,家弦而户诵之。郭有抄本, 爱惜臻至。 忽被倾浓墨碗许于上, 几无余字,又拟题构作,自觉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渐不信狐。无何,叶公以正文体被收, 几无余字,又拟题构作,自觉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渐不信狐。无何,叶公以正文体被收,又稍 稍服其先见。然每作一文,经营惨淡,辄被涂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 稍服其先见。然每作一文,经营惨淡,辄被涂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乃 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狐又尽泚之。乃笑曰: 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 遂不为狐设馔, 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狐又尽泚之。乃笑曰:“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为狐设馔, 取读本锁箱簏中。旦见封锢俨然,启视则卷面涂四画,粗于指,第一章画五,二章亦画五,后即 取读本锁箱簏中。旦见封锢俨然,启视则卷面涂四画,粗于指,第一章画五,二章亦画五, 无有矣。自是狐竟寂然。后郭一次四等,两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无有矣。自是狐竟寂然。后郭一次四等,两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异史氏曰: 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 而不变, 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②而不变, 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解释初中文言文实词的方法及实词总结一览表
解释初中文言文实词的方法及实词总结一览表掌握解释文言文实词的方法1、字形分析,看形推义。
即根据字形判断词的意义。
文言文中,即使是生僻的词语,也可以根据造字法中的象形、会意和形声,均可推断词的基本意义。
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乡。
(《归园田居》)“羁”字看其字形,为马被辔头罩住,可理解为束缚之意。
类似从“罒”的字均有“网罗、束缚”的意思。
有“罗(网)、罟(网)、罩、罹”等。
2、语境分析,因文定义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我们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再”与“一”、“三”相对使用,可见它不是指“又一次”,而是“第二次”。
(徐)勣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夺:强迫(2004年高考江苏卷第11题B 项)题干解作“强迫”显然也是望文生义,由上文不难推断应为“强行改变(他的主张)”3、构词分析,联想迁移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考课内”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
因此考生拿到考题时要运用联想,联想到已学过的课文、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和成语。
(1)联系成对的反义词、同义词。
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这种特殊的互文对举现象在古汉语中非常普遍。
反义词并用如“进退”、“高下”、“富贫”、“穷达”。
同义词并用如“宫室”、“辅相”、“臣虏”、“货赂”。
属托行,货赂至,并曾赋敛。
(《晏子治东阿》)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陈情表》)例中由“货”推知“赂”指财物。
“无”与“鲜”相对,故可理解为“无”、“少”。
(2)联系成语。
即从成语和习惯用语中考察古词古义。
由于不少成语中保留了古文言句法及一词多义现象,因此解题时联想自己熟悉的成语典故,也是解答文言实词题的方法之一。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氓》)危乎高哉!(《蜀道难》)亡去不义。
与战争有关的文言实词
与战争有关的文言实词在中国古代的战争中,文言实词因为其特殊的意义和用法成为了重要的武器。
本文将逐步剖析与战争有关的文言实词。
一、“攻”“攻”一词表示主动进攻,常被用于描述军事行动。
例如:“攻敌必敌惧”,“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在历史上,“攻城略地”一直是各个朝代军队的重要目标,而成功攻占敌方城池,往往能够为攻方带来极大的发展和巨大的战略优势。
二、“守”“守”一词表示抵抗敌人的进攻,坚守阵地。
例如:“守关山,必有余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守义者不惧于权贵”。
在古代战争中,守城是很重要的任务。
城池的守卫往往有高士之风,坚守到底,表示自己的忠诚和信仰。
三、“防”“防”一词表示防范敌人的进攻,保卫自己的领土和安全。
例如:“防微杜渐,保家卫国”,“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在战争中,“防御”是很重要的,它能让防御方迅速回应攻击,尽可能减少自己的损失,加强自己的理念。
四、“进”“进”一词表示向敌方方向推进,争取更多的制胜优势。
例如:“进退维谷”,“进可攻,退可守,埋伏以固其位”。
在古代的战争中,“进攻”是常常会用到的战略。
它能够让攻方士气高涨,同时让敌方胆寒,掌握进攻的方法是非常关键的。
五、“退”“退”一词表示撤退或者退却。
例如:“明珠弃璧,大义不存,纵使退却,亦败矣”,“进攻不出所料,就要退守节省兵力”。
在古代战争中,因为敌军士气高涨或者资源不足,撤退是一个很普遍的情况,正确处理撤退是保证军队能够安全撤退的关键。
综上所述,与战争有关的文言实词表达了在战争中各种战略、战术、军事行动中的特殊意义和用法。
这些词语在古代的集训、战争的实际应用中,对中国的军事事业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衍生出了“兵者诡道”的理论,之后在整个中国古代的战争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实词例词特殊意义分析1.及门而贽贽:2.而又辱之辱辱:3.或过称其文字过称:4.不暇就师穷经就:5.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部:6.与王素党结避祸党:7.商稔公,知贼不敌稔:8.王命秣者加莝豆,不为止为:9.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意:10.今执途之人而问之曰执:11.貌袭之,道艺两失袭:12.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寿:13.躬履涂泥,率先期门躬:14.犹称所长而达之称:15.兴叩头流涕,固让曰固:16.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能:17.陶澍就擢巡抚擢:18.分别应劾、应偿、应豁豁:19.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举:20.后咸丰中乃卒行之卒:21.值母病笃笃:22.向者,通判监修向:23.君奉委巡察委:24.咸度君当为朝廷显用度:25.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给:26.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劳:27.民不胜其苦胜:28.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籍:29.自顷雅道陵迟陵迟:30.复坐门生斫伤人坐:31.诸人咸以君方乐广方:32.何乃横得重名横:33.不敢一毫越理犯分分:34.谲佞残妒,塞于胸间谲:35.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劫:36.期为君子之归期:37.杳无穷极杳:38.修篁干霄干:39.延坐后堂延:40.履苍莽中履:41.不觉懔然,心形俱肃肃:42.绝难乘,少能骑者绝:43.唯当就蚁封耳就:44.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谓:45.习举子业辄鄙之曰鄙:46.自劾求退劾:47.必宥尔,无恐宥:48.上官按之不得实按:49.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属:50.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怀:51.就院易一员往漕闱易:52.察官阙,朝论多属燧阙:53.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冒:54.奋力大呼,得贼乃己己:55.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乞:56.时其半度,可击也时:57.蒙正败,士以此多公多:58.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益:59.公复以循吏许之许:60.杖矫命者,逐之矫:61.闻君义甚高,愿假榻假:62.景淳竟死竟:63.反赆以货,遗归赆:64.人用是多疑名多:65.辽人常越境而汲汲:66.灌迎高射之,发辄中迎:67.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敛:68.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彻:69.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长:70.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结:71.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延:72.乃留愈幕府赞军事赞:73.有难成而易败者败:74.河上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之为易也易:75.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反:76.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小善略:77.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齿尊:78.请者必当其人当:79.有累三四序而不者矣累:80.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漫漶:81.檄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籍:82.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趣:83.使者采木且及柳且:84.公仰视木顾使者曰顾:85.勿已。
如是,又何以行之已:86.泽命不渝,信也渝:87.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修:88.若济大水有舟楫也济:89.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苦:90.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纵:91.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官:92.抵关适断,船不能行抵:93.一县大耸耸:94.以公少年易之易:95.甲不能戟士戟:96.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蠲:97.舟次彭泽次:98.芜秽充斥秽:99.乃相与怃然而去怃:100.起佐郡起:101.先生欲豫焉豫:102.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援:103.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爽:104.先生赎而归之归:105.第明经第:106.吾所不及嫌:107.俾其守约束俾:108.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方:109.徐至庭前徐:110.安可厕诸君子间厕:111.惠之谷惠:112.刺船而去刺:113.而考亭先生尝病其俗病:114.深叹其能矫然拔俗也拔:115.远绍绝学,流风未远绍:116.不又加于古人一等乎加:117.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离:118.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迫卒:119.物故流离以十万数物故:120.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顾:121.仍充岭南采访使充:122.庆礼躬至其境躬:123.遂罢镇兵五千人罢:124.都督赵文翙政理乖方乖:125.屋比延烧,不足优也比:126.臣请妇节,伏矫制之罪矫:127.责大指而已指:128.亦不能夺之矣夺:129.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家:130.远近蛮夷,莫不款附款:131.是岁,大有年年:132.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总:133.未及属稿属:134.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具:135.遂大困,寻死富阳寻:136.挟三百金之富阳贾贾:137.上语诸将曰…语:138.委尸填满沟壑委:139.识其父兄子弟咸在识:140.噫!我固无恙恙:141.则相与笑之曰:鄙鄙:142.场功甫毕甫:143.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畜:144.籍之以为厢兵籍:145.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敌:146.故常伺孔明之开阖伺:147.仲达出兵拒之拒:148.夫军无见粮而转军与战见:149.年二十以归吾归:150.其平居语言容止容止:151.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著:152.庶几以慰其魂庶几:153.而未尝干人荐举干:请求154.初以荫为泰宁主簿荫:155.分宁,江西剧邑,俗尚哗讦尚:156.取民之敦孝者,身亲尊礼之身:157.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报:158.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宠:159.祈天永命之要祈:160.法天道,顺人心法:161.及再遇阵没及:162.寻知代州,移深州寻:163.会暮,约诘朝合战会:164.援不至,遂没焉遂:165.道人濒行濒:166.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客:167.遽薄京师薄:168.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卒:169.长安中奸猾浸多浸:170.悉籍记多籍:171.其余尽以次内虎穴中内:172.赏所置其魁宿置:173.尠有屈焉屈:174.鸠率僧旅鸠:175.将加大辟大辟:176.遗其珍物遗:177.得鳜尺许以馈馈:178.或出己钱偿之,以是颇不治治:179.儿时尝戏画地为大第第:180.贫甚,质女婢于人质:181.居善药居:182.积券如山券:183.未尝诣取直诣:184.终不复言复:185.杖剑谒太祖于临濠杖:186.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翼:187.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徇:188.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趣:189.少而所与亲旧与:190.终身不造其门造;191.素号难治素:192.乃徙公治之徙:193.乃易其敝衣敝:194.女角遽反遽:195.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具事:196.至征卒叛时,将发以嶦军发:197.为政清静,不严而肃肃:198.会兴辽东之役会:199.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堪:200.动之军法从事动:201.禀至行,养亲必己力禀:202.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闲:203.日暮作毕,受直归家直:204.于里中买粜,然后举爨爨:205.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益:206.度吾所能行为之度:207.若真鄙儒也鄙:208.竟朝置酒竟:209.遂属其家通明属:210.皆逡巡引却引却:211.通明故魁垒丈夫也魁垒:212.率倜傥非常之人率:213.吐利胀懑,无所不至利:214.逡巡弭耳而去弭:215.德自分死矣自分:216.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庶几:217.君有加惠于其臣加:218.治国不失秉秉:219.君若宥而反之宥:220.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比:221.乃以博财物耶博:222.禄秩优厚秩:223.规小得而大失者也规:224.事觉自死觉:225.自新随口而应,若索了者了:226.不知贫贱之为戚也戚:227.县吏怪其意气怪:228.见其面斥人过面:229.延余两人坐延:230.降跽谢过谢:231.过立恭宿别过:232.而乐无加乎此加:233.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干:234.躬耕以养弟妹躬:235.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宾:236.至郡,布恩惠之化布:237.诸群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数:238.事连吾侪吾侪:239.能偿者捐其息捐:240.贫者立券还之立:241.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病:242.然去而不复念也去:243.常与寒士角角:244.以蓄其所有蓄:245.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摄:246.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婴:247.是夜缒兵出,薄其营薄:248.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乘:249.其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素:250.讲章句、课文字而已课:251.而革近世之不然者革:252.故其俗一而不杂一:253.漫应曰漫:254.宽备言其状备:255.取未放之蕊干之干:256.固知古人制字为不苟云苟:257.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奇:258.以章献起于寒微起:259.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诛:260.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弛:261.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季:262.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零:263.予世之介士也介:264.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奔:265.遂与大夫期十日期:266.会天疾风会:267.犯风而罢虞人犯:268.过而击之也过:269.部使者檄刚抚定檄:270.刚遣长子迟喻贼喻:271.愿稽旧制,选精锐谓亲兵稽:272.以杜金人窥伺之意杜:273.除著作郎,不就就:274.与从弟球俱诣高祖诣:275.乃能屈志戎旅乃:276.若但如民,门户何寄但:277.山涛领选,启武帝启:278.如卿所言,乃堪为丞堪:279.尚书左仆射裴颁亦深器之器:280.时人许以远致许:281.隐蓄甘脆饵诚饵:282.值大风雨,避身岩下值:283.兄故弱,恶能多樵恶:284.汗交颐不少休颐:285.周穷振乏,家无余财振:286.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收:287.访复以舟师造湘城造:288.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悦服:289.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听:290.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迫:291.大战一日,兵败,走人壁壁:292.或多惶惧,失其常度度:293.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欺负:294.略依古礼,不得过法过法:295.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擢:296.门卒当车,愿有所言愿:297.则人谁肯固矣固:298.其必济济:299.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想与:300.侃率之以乘城乘:301.家之与家之相篡篡:302.人之与人之相贼贼:303.何以易之易:304.胁息然后带胁:305.先君将游,百姓皆说曰:“君当幸游吾乡乎!”说:306.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服:307.公曰:“以属狱!”属:308.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为笑耳特:309.而郑氏数千指独完完:310.吾居长,当任罪任:311.宥之,立握得为左参议宥:312.居一岁,入觐,卒于京觐:313.皆世指为难治者指:314.州之吏民皆日“是素良子也”素:315.公坚不回回:316.亦以是持其身持:317.子何绝我之暴也暴:318.士者诎乎不知已诎:319.请鬻于世鬻:320.免人于厄厄:321.吾不克救也克:322.郑伯如晋如:323.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贿:324.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鄙:325.乃卜地官山之阴卜地:326.俟其长,乃赴龙渊受业受业:327.俾无有所与俾:328.毋植朋党而互相低昂植:329.休复执论执:330.休直方不务进趋务:331.帝不能夺夺:332.吾用休,社稷计耳计:333.会昌初致仕致仕:334.居易累以忠鲠遭摈累:335.与胡杲……李文爽燕集燕:336.不尚艰难艰难:337.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稍:338.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说:339.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潜:340.半日而拔,次于新林次:341.夫送终逾制,失之轻者失:342.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募:343.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祠:344.帝菩其不挠,迁均司隶校尉挠:345.有夫妇讼其子不孝者讼:346.重荣起于军卒,暴至富贵暴:347.契丹骄甚,高祖奉之愈谨谨:348.姑息重荣不能诘诘:349.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遗:350.示周、秦、汉、魏以上人示:351.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效:352.是以好之而不厌厌:353.进之布指算,不爽爽:354.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刑:355.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伺:356.道济趋下阶趋:357.以忝其父祖耳忝:358.自恨期人之浅也期:359.畏其敏畏:360.饮酒不衰衰:361.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奇:362.籍每适浑,俄顷辄去适:363.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减:364.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坐:365.尝治室于毁垣中治:366.臣不敢私,愿以助军私:367.且言其子仁杰可用状状:368.为留守者居半居:369.催科与抚字,往往相妨,不能相济济:370.如是而后赋可完完:371.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延:372.比岁蠲,比岁免比岁:373.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孤:374.始城州,周十三里城:375.法废人慢,当济以威济:376.与若期一月还之期:377.法弗能正也正:378.死不还踵踵:379.上唱而民和唱:380.察其党与察:381.统过幹过:382.访以当时之事访:383.幹雅自多雅:384.不矜小节矜:385.乐正夔一足,信乎信:386.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进:387.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节:388.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汲:389.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充:390.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遄:391.江南、浙东流亡载道载:392.始于容隐,成于蒙蔽容:393.苟其职之不举举:394.发火器,再四皆不然然:395.烛之则狗也烛:396.且数十武武:397.良久既霁,公于尘坌中得之霁:398.数困棘闱,随例应里选数:399.劝学兴行,为多士式式:400.当事以其能,晋秩佥事以:401.有处女子之色,无害于治害:402.其身体则可体:403.讴癸倡,行者止观倡:404.王试度其功度:405.守自负年德,易之易:406.若诚丈夫,不能为使君一奋臂耶诚:407.至豪民第门,捽使跪,数之曰数:408.今姑贷汝贷:409.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质:410.素与郭善,登门造访善:411.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玩:412.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录:413.远与恢素善善:414.远本倜傥,尚轻侠尚:415.视贫细如子弟视:416.士类益以此多之多:417.季布匿僕阳周氏匿:418.意季布匿其所意:419.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拜:420.诸将皆阿吕后意阿:421.《诗》《书》所述,要在安民要:422.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责:423.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询:424.资生之业,靡不毕书资:425.致能歌者致:426.徒行见公曰徒:427.兼于涂而不能逮逮:428.委之百姓委:429.扶而去之去:430.天下宗周宗:431.我安适归矣适:432.余甚或焉或:433.重然诺,好周人急周:434.母如其言,附舟诣谭诣:435.谭谢不纳,母大困谢:436.奉糜食母,抱衾寝母食:437.不徒高谈虚论徙:438.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堪:439.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纠劾(hé):440.本为羁旅,至今八九世羁旅:441.国藩陋甚,齿又益衰齿:442.若剖肺肝而陈简策陈:443.间以婀娜之声间:444.北枕大江,南薄五岭薄:445.遇槐严遇:446.吾属将责之偿责:447.斩以徇师徇:448.麾妇人出麾:449.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省:450.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烂漫:451.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僻:452.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赚:453.或有助之者,不听听:454.门人为本县所役,告裒求属令属:455.安丘令以为诣己诣:456.犹思慕不能进慕:457.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匡:458.代立践南面践:459.乃假固科兵,下圈刺秦假:460.薛人公孙弘亦征征:461.文章冠世冠世:462.不跻大位跻:463.盈其箱笥盈:464.为时所排排:465.复固辞疾笃辞:466.环堵之中堵:467.月致羊酒致:468.延问得失延:469.南迫洛阳迫:470.有牧人御众之才牧:471.引耿弇等五营击之引:472.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修:473.赋形受质质:474.今人乃自贵其贵贵:475.畜妻而育子,同也畜:476.乘其同类之间而陵之陵:477.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堪:478.拜住袖其疏入谏袖:479.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拜:480.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少:481.崔杼相之相:482.始而相与,久而相信与:483.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爱:484.引壶觞以自酌举:485.流寓富阳,抑郁无聊无聊:486.益跅弛,不问生产生产:487.殆不自觉也自觉:488.吾生平感妇翁知我生平:489.不恒其业恒:490.可以喻大喻:491.道能讽之讽:492.遽命道对面草词遽:493.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游:494.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悉:495.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怪:496.文字刻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缪:497.知杭州仁和县知:498.于是不复冀其相知冀:499.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谋:500.请治剑服治:501.庄子入殿门不趋趋:502.娶妇必责财,贫人女至老不得嫁责:503.夏人循环间见,疑以为诱敌不敢击间:504.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质:505.颜无子,不克葬克:506.于是其诗益工工:507.多辩,常以谈笑讽谏辩:508.席以露床,啖以枣脯啖:509.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谏:510.属我贫困往见优孟属:511.淄之西鄙人鄙:512.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要:513.然以其文弱故,易之易:514.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适:515.坐谄事太子勇诛死坐:516.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令:517.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请假:518.为狱者不当如此耶为狱:519.视其舟,则离败而胶胶:520.庭除甚芜除:521.疆场无侵削之虞虞:522.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条:523.太守殷丹到官,访问其故访问:524.岁凶,汝旁诸县多盗凶:525.怿白令:“愿往来里中察奸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