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介绍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介绍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介绍一、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一般指以中国汉族传统服饰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文化形式。

它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重要、最突出的部分,也是中国服饰文化发展变化的重要基础。

中国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不仅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文化意识以及审美特征,而且反映了民族特色的穿衣风格,习俗习惯,还反映了政治、经济、宗教和社会发展水平。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主要特点在于:服饰有着很强的民族性,不仅体现着传统的文化价值,而且多变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它的穿衣风格受到地域、气候及社会习俗的影响,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区有着不同的风格。

二、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在古代,传统服饰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身份象征和风俗习惯,不仅反映着政治、经济、宗教等客观条件的变化,也体现了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及民族文化精神的活性。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穿衣习俗、文化意识以及审美观,还反映了政治、经济、宗教等客观因素的变化。

从古至今,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发展史不断演变,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服饰体系,即以礼服、工作服、日常服饰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服饰文化。

从古代至今,中国传统服饰的变化受到地域、气候及社会习俗的影响,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区有着不同的风格,其中最显著的就是中国古典服饰文化。

它的主要特点是以汉族传统服饰为主,但也受到蒙古、满族、藏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服饰的影响。

自元代以来,它以定型的服饰形式发展壮大,内容亦多变,影响了许多地方,表现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非凡风采、优雅气质与无穷魅力。

随着社会发展,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也不断演变,逐渐形成多元化的服饰文化体系,传承着服饰文化的浓烈传统气息,也滋养着国人的生活情趣。

中国古代传统服饰文化

中国古代传统服饰文化

麻布在古代常用于制作平 民服饰和劳动服装,也用 于制作帐篷和船帆等户外 用品。
ABCD
麻布的生产主要使用大麻 和亚麻等植物纤维,工艺 相对简单,适合大规模生 产。
麻布的质地相对粗糙,但 也有一些精细的麻布品种, 如夏布、麻绸等。
刺绣
刺绣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之一 ,以其精美的图案和细腻的工
艺而著称。
刺绣是通过在纺织品上用针线 进行穿刺和堆砌,形成各种图
02
中国古代服饰的种类与特 色
汉服
汉服是汉族的传统服饰,具有悠 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汉服以宽袍大袖、交领右衽、系 带隐扣为主要特点,讲究色彩、 纹饰和工艺,展现出优雅、庄重
的气质。
汉服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变革, 但基本形制保持不变,成为汉族
文化的象征之一。
胡服
胡服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饰,具有简洁、实用的 特点。
05
中国古代服饰的社会意义 与文化内涵
服饰与等级制度
服饰是古代社会等级制度的重 要标志,不同阶层的人穿着不 同颜色、质地、图案的服饰, 以彰显身份地位。
官服是古代官员的专属服饰, 不同品级的官员穿着不同颜色、 质地、图案的官服,以区分官 阶高低。
服饰的质地、颜色、图案等都 受到严格的限制,不得逾越, 否则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商周时期
这一时期的服饰以“上衣下裳”为主要形式,颜色较为单一,图案以饕餮纹等神秘纹样 为主。
秦汉时期
秦汉服饰开始注重色彩搭配和款式变化,出现了直裾、曲裾等多种款式,图案也更加丰 富多样。
唐宋元明清时期
这一时期的服饰更加注重华丽和装饰性,刺绣、镶边等工艺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不 同民族和地区的服饰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服饰风格。

关于中国传统服饰中的“十二章”纹样研究【分享】

关于中国传统服饰中的“十二章”纹样研究【分享】

关于中国传统服饰中的“十二章”纹样研究论文关键词:“十二章”纹样:冠服制度论文摘要:中国传统服饰和现代服装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

这不同之处就在于中国传统服饰是贵族服饰,是统治阶级的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官服制,是由上而下的维持阶级统治的华丽包装,是用最奢华工艺雕饰成的统治者外衣。

而造就这种统治者形象的重要部分就是他们服饰上富有寓意的“十二章”服饰纹样,他们是中国传统服饰中最昂贵和精彩的一部分。

“十二章”服饰纹样即中国传统服饰中常应用的十二个纹样,即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十二章”服饰纹样来源于古代人类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密切接触和膜拜的事物.因为阶级、国家的产生,被法令所规定,固定应用在皇帝的礼服上而成为王权的象征。

在现代社会服饰平民化的时代里,“十二章”服饰纹样仍旧作为中华文明的标志.被或多或少、形式多变地广泛应用在各类设计里,深受人们喜爱。

一、“十二章”服饰纹样的起源最初.人类在原始社会生存斗争的漫长岁月里,观察到日、月、星辰预示气象的变化,山能提供给原始人生活资料,斧既是劳动生产的工具。

在古代更一直是权力的象征,特别是军权的象征物。

火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粉米是农业耕作的果实,虎、虫(长臂猴)、华虫(雉鸡)是原始人狩猎活动接触的对象,龙是中国许多原始氏族崇拜的图腾对象,黻纹是原始人对于宇宙对立统一规律认识的抽象表达。

也正因为这些事物和人类生存密切相关。

所以在中国原始彩陶文化中。

日纹、星纹、日月山组合纹、火纹、粮食纹、鸟纹、蟠龙纹、弓型纹、斧纹、水藻纹等就早已出现。

“十二章”服饰纹样最早只是零散地存在于夏代之前的彩陶纹样中。

真正系统地应用在服饰上成为独特的王权标志是后来伴随中国最早的冠服制度的建立。

也就是说,“十二章”服饰纹样最早只是作为古人氏族崇拜的图腾单个而零散的存在。

直到中国最早的冠服制度的建立。

才被统一应用在皇帝的冕服上,成为各个有着不同崇拜图腾的氏族共同膜拜的对象。

中国汉服文化_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中国汉服文化_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中国汉服文化_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汉服是汉民族传统民族服装的简称,是我国各名民族服装中历史最为悠久,文化底蕴最为深厚,影响范围极为广大的一种民族服装。

据现代人体研究学家研究论证传统的汉民服装最为符合人体健康要求,其舒适程度远远大于大于现代服装。

汉服最大的特点是没有衣扣,对人体的束缚极小。

汉服礼服高雅华贵,气势雍容,汉服常服潇洒飘逸,如仙如云。

汉服在千百来曾经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汉服是包括衣,冠,发式,面饰,鞋,饰物等组合,而并非仅仅是一件衣服。

汉服可以分为官服和民服,官服和民服也可分为礼服和常服。

衣裳、深衣为礼服;襦裙为女装,袴褶为常服。

一、汉服特征汉服无扣,系带,宽衣大袖,线条柔美流畅。

汉服的以交领右衽为主,兼有圆领,直领。

从形制上看,主要有“衣裳”制(上衣下裳,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上衣下裳连体)“襦裙”制(襦,即短衣)“袴褶”制(上短衣,下长裤)等1衣裳衣裳,上衣下裳,衣一般是交领大袖的,裳的结构类似裙子,衣裳制是华夏民族最早的服装形式.为了表示尊重传统,衣裳制被作为最高级别的礼服形式。

2深衣上衣下裳相连,有曲裾和直裾之分。

曲裾深衣后片衣襟接长,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穿时绕至背后,再用腰带系扎,即"续衽钩边"。

深衣被儒家赋予了很多理念与意义,成为文人的基本装.3袍服袍服一直被当作礼服。

以大袖为多,袖口有明显的收敛,领、袖都饰有花边。

袍服的领子以袒领为主,大多裁成鸡心式,穿时露出内衣。

袍服下摆,常打一排密裥,有的还裁制成月牙弯曲状。

里面一般还衬有白色的内衣。

4襦裙上短衣,下裙,裙以带系扎.有短襦,半臂,大袖衫二、汉服的种类常见的汉服款式有:曲裾、直裾、高腰襦裙、襦裙、圆领袍衫、褙子、朱子深衣、玄端等。

曲裾--流行于秦汉时期,到隋唐基本绝迹,到明朝已属于“古装”。

直裾--流行于秦汉时期,后来衍生出多种款式,如直裰、直身等。

日本和服很大程度上学习于此款。

襦裙--作为女子服装,她几乎在各个朝代都是基本款式褙子--宋明时期的流行时装,宋朝流行大袖褙子,接缝处基本镶花边,明朝流行小袖褙子。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介绍:
1.汉服:汉服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之一,起源于商周时期,历经汉、唐、宋、明等朝代的发展演变,成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服的特点是宽松、舒适、典雅,注重面料和绣花工艺的精细,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2.唐装:唐装是唐代时期的传统服饰,以其宽松、华丽、大气的特点而闻名。

唐装的特点是宽袍大袖、高腰束腰、色彩斑斓,常常用金线、银线、珠片等装饰,体现了唐代文化的繁荣与开放。

3.旗袍:旗袍是中国传统服饰中的一种,起源于清朝时期,是满族女性的传统服饰。

旗袍的特点是紧身、修身、高腰、开叉,体现了女性的曲线美和优雅气质。

4.中式礼服:中式礼服是中国传统婚礼、宴会等场合的传统服饰,包括龙袍、凤袍、唐装、旗袍等。

中式礼服的特点是华丽、庄重、典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高贵与典雅。

总之,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特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创新,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中国古代传统服饰文化

中国古代传统服饰文化

民 国 时 期 的 旗 袍
现 代 旗 袍
旗袍的分类
• 旗袍的分类,材质,色彩,图案 • 旗袍的样式很多,开襟有如意襟、 琵琶襟、斜襟、双襟;领有高领、 低领、无领;袖口有长袖、短袖、 无袖;开衩有高开衩、低开衩;还 有长旗袍、短旗袍、夹旗袍、单旗 袍等。 旗袍款式的变化主要是袖式、 襟形的变化。
贵 族 杂 裾 垂 髾 服
南北朝时期服饰(南北文化交融):
女子襦裙
男子褶裤
唐代女子服饰与面妆:
初 唐 小 袖 衣 和 仙 裙 、 披 帛 中 晚 唐 大 袖 衣 和 仙 裙 、 披 帛
唐代女子面妆
《虢国夫人游春图》
宋代女子服饰:
宋贵族女子服饰
宋代女子大众装束
明代女子服饰:
凤冠霞帔
装饰性外套-比甲
清代官员补服
汉服VS唐装
唐 装
当代汉服设计:
汉代出土深衣
汉 代 男 子 直 裾 深 衣
魏晋时期女子服饰:
魏晋时期妇女服装承袭先秦遗俗,一般上身穿衫、袄、 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为上俭下丰,衣身部分紧身合体, 袖口肥大,裙为多折裥裙,裙长曳地,下摆宽松,从而达 到俊俏潇洒的效果。
大 众 化 衫 裙


女子面妆华丽繁复
唐代贵族男装
7、宋代时期

男子一般着右 衽襕衫,头戴 巾帽、硬角幞 头
女子一般着有 绶环的素雅儒 裙,披帛、花 冠,出现缠足
硬 角 幞 头
阑 袍

8、元代时期

此时期蒙古族男子以 蒙古装束为主,汉族 男子以长袍为主。
元 代 贵 族 服 饰

贵族女子服饰受汉族 文化影响以宽袍长冠 为特色,平民女子仍 旧以短儒长裙为主要 装束。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三大内涵服饰是构成一个民族的外部特征,故而不同民族的服饰所反映的文化特征也各有差异。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光辉发展历程,其内涵是极其丰富多彩的。

但从宏观上而言,最有代表性的是其所呈现出的“和谐统一性”文化、“标示突出性”文化和“种类多样性”文化三大内涵。

和谐统一文化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精髓。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服饰发展史,和谐协调与规矩统一是其文化的真谛。

自中国服饰诞生以来,一直在遵循着物理取暖与审美表现、标识显示与象征表达、个性突出与喜庆吉祥的统一,最大限度地达到服饰与自然、服饰与社会、服饰与人的和谐、协调。

情景交融、意象统一的美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最珍贵的品质。

标示突出文化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最基本的元素。

这一元素主要表现在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所产生对服饰意念表达中的等级尊卑标示、行业职业标示、行为道德标示以及年龄结构性别的标示上。

从原始部落头领与狩猎功臣服饰的标示到封建帝王的官服表示,从文官武官的标示到现代军装、职业装的标示,从官府制度中常服的礼制到今天的便服,晚礼服等,都彰显了其标示突出的文化内涵。

标识显示不单单是一种“制度”(法制)的要求,更将其作为一种社会道德的规范。

这种将服饰标识功能的意念推到了一种登峰造极地步的文化,也大大推进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发展。

可以断言,如果没有数千年阶级社会冠服制度的保障,“衣冠王国”的殊荣是不可能获得的。

种类多样性文化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又一特征。

从纵向上看,中国历代服饰文化均有较大的差异。

就以中国近三千年以阶级社会为形态的服饰“制度形态”演变的轨迹而言,周礼和汉服不同;唐制与清制差别也大,基本上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服饰制度,都有其特定的礼仪要求。

从横向上看,由于中国地大域广,民族众多,其对服饰款式的追求上、对服饰色彩的忌讳上、对服饰材料应用的技术水平上,以及对服饰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和不同场所的意象表达上,都有很大的差异,有时还反映出极大的对立。

中国的传统服饰

中国的传统服饰

中国的传统服饰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传统服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服饰形成了独特而多样的风格,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传统服饰,包括男女不同的服饰种类、特点和用途,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一. 男性传统服饰中国男性传统服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风格,穿着形式和细节也有所不同。

然而,男性传统服饰的共同特点是庄重、大方且注重细节。

1. 中山装中山装是较为现代的传统服饰,起源于1920年代的中国革命时期。

作为一种西式国服,中山装以其简约、实用与庄重而受到广泛的喜爱。

它采用立领设计,袖口较为宽松,款式简洁、笔挺。

中山装在国内外重要场合以及正式场合得到广泛应用。

2. 袍子袍子是中国古代男性常见的传统服饰之一,它是宽大的上装,反映了传统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特征。

袍子可以分为大袍和小袍两种类型,大袍一般在冬季穿着,长度较长;小袍则适合春秋季穿着,可以配合裤子或长衫。

袍子通常以优质的丝绸或棉麻制作,它的款式精美、印花图案丰富,给人一种高雅、典雅的感觉。

3. 长衫长衫是中国古代男性的主要传统服饰之一,它是一种长袍式的上衣,通常搭配长裤或袍子。

长衫始于明代,经过多次演变,成为清代以及后来的中华民国时期男性的主要穿着。

长衫的特点是领口修长,袖口宽松,衣身及腰间设计注重细节,展现了男性的稳重与端庄。

二. 女性传统服饰中国女性传统服饰的风格多样,丰富多彩。

女性服饰注重细腻的刺绣和华丽的图案,展现出女性的柔美和美丽。

1. 旗袍旗袍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女性传统服饰之一,其设计源于清代的满族服饰。

旗袍注重修身与展现女性身体曲线。

它以优质丝绸、麻纱等面料制作,采用传统的手工刺绣和刺绣技术,装饰有各种华丽的图案和色彩。

旗袍在中国以及国际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

2. 对襟衫对襟衫是中国传统女性上装之一,它通常搭配长裙或裤子。

对襟衫具有独特的特点,前中心没有扣子,采用对襟的形式固定。

中华传统文化第12章衣冠服饰教案

中华传统文化第12章衣冠服饰教案

中华传统文化第12章衣冠服饰教案【教学目的】1、掌握人类的服装动机与人类服装发展的一般规律。

2、熟悉影响人类服装变化的主要因素。

3、了解服装起源与人类劳动的关系与服装变化的现象。

【教学重点】人类服装发展的一般规律【教学难点】影响人类服装变化的主要因素【教学内容】第一章人类服装的起源一、服装的概念、功能及构成二、原始社会的服饰状况1、裸态生活期2、兽皮叶草与装饰期3、纤维织物期三、原始人类的服装动机1、生理需求论(1)气候适应说(2)身体保护说2、心理需求论(1)护符说(2)象征说(3)装饰审美说3、性需求论(1)遮羞说(2)吸引说四、服装起源与人类劳动的关系在劳动的过程中,产生了人与纤维、兽皮接触、结合的机会,促进人类产生了服装的动机,并在劳动中继续发展。

第二章人类服装的共性特征一、影响人类服装变化的主要因素1、环境因素(1)自然环境(2)社会环境(3)功能环境二、服装变化的现象1、阻力与动力的矛盾2、渐变与激变交叉3、外因与内因的冲突三、人类服装发展的一般规律1、模仿从众与标新立异的规律2、趋简求便与装饰求美的规律3、顺应环境与内因支配规律4、融合吸收与自我传承的规律5、符号标示与个性自由的规律6、发扬优秀与淘汰陈旧的规律【作业】 1、简述原始人类的服装动机。

2、简述人类服装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三章原始社会服装奴第四隶社会服装——积淀与定型【教学目的】了解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服饰的基本形制。

【教学重点】中国服装初始时期在工具材料技术上的表现以及冕服的体【教学难点】两种基本服装形制的形态特征以及在中国服装史的地位【教学内容】:第三章原始社会服装一、最早的缝纫工具和身体饰物1、最早的缝纫工具;骨针2、身体饰物(1)装饰品;项链3、织机(织布机)4、纤维和织物(1)纤维第四章奴隶社会服装一、原始信仰及其对服装观念的影响1、服装体现了对自然和祖先的崇敬(1)冕服形制采用玄衣纁裳。

形制和色彩代表天地,体现对天地的崇拜。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7. 元代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元代是蒙古族入关统治中原的时代。其服饰既袭汉 制,又推行其本民族制度。元朝初建时,也曾令在京士 庶剃发、改蒙古族装束。蒙古族的衣冠以头戴帽笠为主, 男子多戴耳环。到元大德年间以后,蒙、汉相间的士人 的服饰也就各从其便了。妇女服饰,富贵者多以貂鼠为 衣,戴皮帽;一般人则用羊皮和毳毡做衣冠材料。当时 的袍式宽大而长,常用作礼服。元末,因贵族人家以高 丽人的装束为美,又流行起仿高丽的衣服、靴、帽式样。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9. 清代
清崇德三年(1638年),皇太极曾下令:“有效他国(指汉 族)衣冠束发裹足者,重治其罪。”清代又逼令官民剃发易服,按 满族的习俗制度实行剃发改服。服饰制度坚守旧制,尤其在男子服 饰上,保持满族特点并延续了极长的时期。尽管清代三令五申废除 明代服饰,但其官服上的补子仍采用了明朝的样制,妇女头上所缀 的金凤、金翟也仍承前制。清代的官服等级差别主要反映在帽子上 的顶子、花翎和补服上所绣的禽鸟和兽类上。
汉初服饰与民无禁。西汉虽有天子所服第八诏令的服饰制度, 但也不甚明确,大抵以四季节气而为服色之别,如春青、夏赤、秋黄、 冬皂。汉代妇女的日常服饰为上衣下裙。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4.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以来,由于北方各族入主中原, 将北方民族的服饰带到了中原。同时,大量汉 民族服饰文化也影响和同化了北方民族的服饰。 妇女的日常衣服仍以上身着襦、衫,下身穿裙 子为主。襦、裙也可作为礼服之内的衬衣。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吸收西方先进文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实现中西合璧, 是传承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有效途径。服饰文化的传承发展离不 开先进技术与先进设备的支撑,这一点已被历史所证实。随着我 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 但在诸多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诸如西方色彩学的“变异”长处、 服装与化学工艺技术等,都需要我们去吸取、去引进,做到洋为 中用。特别是目前国外纺织技术,如非织造布技术的引进,将对 我国服饰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服饰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服饰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服饰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的服饰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审美特色。

它融合了国家历史、地域特色以及社会风俗,展示了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和对传统的珍视。

本文将从古代服饰、地区差异和现代表达等方面来详细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服饰文化。

一、古代服饰中国古代服饰以华夏族为主体,历史可追溯至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古代服饰以衣冠、襦裙、袍褂为主,男性以长衫、马褂为主,女性则以旗袍、长袍为主。

中国古代服饰注重礼仪和等级制度,各个朝代都有独特的服饰特点。

例如,唐朝的服饰以宽袍大袖和丰富的装饰品,展示了盛唐时期的文化繁荣;明代的服饰则以袍褂为主,色彩鲜艳且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传统的古代服饰不仅体现了审美和时代的特征,更代表了社会身份和文化底蕴。

二、地区差异中国广阔的土地孕育出了各具特色的地区文化,服饰文化也因此在不同地域间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差异。

北方地区的服饰偏重于厚重、实用,冬季常见的是长袍和皮袄;南方地区的服饰则以轻盈、柔软为主,常见的是旗袍和长裙。

此外,中国的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服饰文化,如彝族的长裙、壮族的马褂等都展示了不同民族的审美观和文化传承。

地区差异丰富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内涵,也展示了中国的多元统一。

三、现代表达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在现代社会得到了新的表达和发展。

传统服饰在时尚圈逐渐崛起,旗袍、长衫等成为时尚界的焦点。

少数民族的服饰元素被纳入设计师的创作中,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此外,传统服饰还在各种场合得到了应用,如婚礼、宴会等,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许多年轻人也开始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服饰文化,通过穿着传统服饰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服饰文化是中华民族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体现了华夏儿女对美和传统的珍视。

古代服饰、地区差异以及现代表达等方面的介绍,展示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多样性和魅力。

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历经数千年的文化传承,其结构和形式流传至今,留下了极具中国特色的渊源之历史文化。

历代的皇帝为求显贵,向汉朝至清朝皆有专门的著装仪式,更使中国服饰文化日益精致,突出服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重要地位。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指源于中国古代的唐朝宫廷、百姓以及其他民间服饰文化。

早期的历史阶段,服饰更多的体现出民间的风俗,不同的民族具有各自的风格。

随着汉朝宫廷服饰的繁荣,以及隋唐宫廷的延伸,服饰文化慢慢发展成集中国特色于一身,例如汉服、太师和长袍,体现着中国特色的服饰文化。

从新中国建立到今天,中国传统文化和服饰文化发展了大大完善,例如中式旗袍、配件、北方披肩及皮革服饰等,皆具制作以及精致程度。

此类服饰均具有人文、艺术、生态和心理两大途径,深入表达出中国人的审美追求和对于美的认识,而近年来由于流行文化的大行其道,使传统服饰中的新中式旗袍与复古披肩、贴身款服饰等能够在当今年轻一族中得到追捧。

一般而言,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从设计到材质以及用料到处理,都十分精致,而服饰的形式因畔派别、因年代而异,具有丰富的思想,并将传统文化的内涵熔铸在其中,呈现出宝贵的中国文化艺术遗产。

此外,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也为改良了中国的服饰材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演变出现代的设计理念,中国传统服饰值得每一位中国大爷、中国大妈敬仰和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服饰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服饰文化

隋唐的锥帽
流行性
服装的变化,从纵的方面说,表现为时代性; 从横的方面说,则表现为流行性。
服饰流行包含有变异、趋同两个过程,先变 异后趋同,从而造成一种新的流行风尚。
古代服饰的流行大致有几种情况:一是政治 因素。应劭《风俗通义》:“赵王好大眉, 民间半额;楚王好广领,国人皆没颈;齐王 好细腰,后宫有饿死者。”体现为一种自发 的趋同意识。
朝服:进宫朝见,除非皇帝恩准,必须要穿 朝服,否则就犯了“不敬”之罪。如西汉武 安侯田恬事;皇帝接受百官朝见,也要换上 朝服。如魏明帝接见大臣杨阜事。
元朔三年(前126),武安侯田恬因 穿短衣进入宫中,犯了“不敬”之 罪,封爵被废除.
魏明帝曾戴绣帽、披淡青色细绢半袖接见大 臣,大臣杨阜当即指出这种衣着不适于在礼仪 场合穿用,魏明帝无言以对。
羊裘为粗劣之裘,因此穿羊裘常被用来 形容人贫穷或生活简朴。
二、服饰的主要特征
服饰的实用、伦理、审美、政治等意义,既 是其基本功能,也是其基本特征。此外,服 饰还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时代性、流行性等 特征。
民族性
服饰作为一种民俗现象,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一方面,服饰文化是一 个民族得以存在的重要标志,在民族心理中 占有重要的地位。如孔子所说:“微管仲, 吾其被发左衽矣。”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恐 怕也要沦为落后民族了。披头散发穿左衽的 衣服.被发左衽是一个成语,指古代中原地区 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也指沦为夷狄.又如异 人衣楚服之事.
二是对艺术的认同。如唐代以剑舞著称的公 孙大娘,其舞蹈服是改造过的军装。司空图 《剑器》诗:“楼下公孙昔擅场,空教女子 爱军装。”
三与特定的社会心理有关。陆游《老学庵笔 记》:“宣和末,妇人鞋底尖以二色合成, 名‘错到底’。”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
• 扬长避短,突出和谐协调是传承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关键。 中国的传统服饰文化受数千年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儒教 “中庸道德”观的桎梏,政治因素影响极大,直到上世纪 中期绿色覆盖全国,专衣“军干装”以及激情成“灰”等 现象,使服饰呈现简单划一的窘境。这些不利于服饰文化 发展的陋习都应摒弃。然而,占数千年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发展的主流“和谐协调”文化应发扬光大,诸如以原色表 现为主的大气而豪放的色彩文化;以追求内涵意义与表现 形式圆满统一,最大限度地达到服饰与自然、与社会、与 人协调一致的统一美原则;以及以民俗吉祥意象为特征的 表现形式等优秀文化都应传承,都应发扬光大。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三大内涵
• 服饰是构成一个民族的外部特征,不同民族的服 饰所反映的文化特征也各有差异。中国传统服饰 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光辉发展历程,其内涵是极其 丰富多彩的。从宏观而言,最有代表性的是其所 呈现出的“和谐统一性”文化、“标示突出性” 文化和“种类多样性”文化三大内涵。

儒家思想对服饰也有较大的影响,特别强调封建的伦理 纲常,提倡“存天理,去人欲”。在服饰制度上,表现为 十分重视恢复旧有的传统,推崇古代的礼服;在服饰色彩 上,强调本色;在服饰质地上,主张不应过分豪华,而应 简朴。封建礼制对服饰的影响则更为具体,中国历代王朝 都对服饰加以礼法的约束,可谓是“贵贱之别,望而知 之”。社会风尚中渗透了严格的等级尊卑观念,庶民即使 腰缠万贯,按礼法规定,也不得穿不该穿的服饰,不得恃 富越分。礼制就是这样层层维护特权,从而直接干预各阶 层的服饰穿着,由权力的分配决定服饰的分配,超经济强 制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
• 坚持百花齐放的方 针是传承中国传统 服饰文化的基本形 式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以衣着为荣,注重礼仪和仪容。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也反映了其社会文化、审美观念和道德伦理。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起源于远古时代,进入了黄河流域的晚期新石器时代。

最早的服饰是以兽皮为原料制作的。

随着历史的发展,制衣技术也逐渐完善,衣料质地逐渐丰富,颜色花纹也得到了创新。

秦汉时期,汉族服饰标志着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兴起,形成了“袍褂裙襦”的基本款式,并且将服饰作为社会地位的象征。

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男性通常穿着长衫和马褂,女性则穿着旗袍和汉服等。

男性的长衫通常是一件长袍,上面有衣襟和袖子,胸口有纽扣或系带。

而马褂则是一种紧身的上衣,通常配以长裙或裤子。

女性的旗袍是一种修身的连衣裙,具有独特的剪裁和曲线,代表了女性的柔美和婉约。

汉服则是中国古代的传统服饰,包括长袍和襦裙等多种款式,其特点是束腰、展示身材曲线。

除了款式上的差异,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也注重颜色和花纹的运用。

中国人喜欢以红色为主,象征着喜庆和幸福。

此外,还有蓝色、黄色、绿色等各种颜色的选用。

花纹方面,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以绣花、刺绣等手法为主,常见的花纹有云纹、龙凤纹、麻雀花纹等,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外观上,更体现在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中。

中国人相信“雅言审衣”,即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与穿着相应,彰显着一个人的修养和文化素质。

同时,服饰的选择也反映了人的身份和地位,例如朝廷官员穿着官袍,表明了其官位和地位等级。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还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观念。

中国人注重服饰的整体和谐与色彩搭配,追求中庸之道。

同时,也注重服饰与个体特征的结合,以突出个人的魅力和个性。

例如,在传统结婚仪式上,新娘通常会穿着红色嫁衣,旨在表达幸福和美满的寓意。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在当代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虽然现代人的着装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精髓仍然延续。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老式旳深衣制已不 被男子采用,但在妇女中间却仍有人穿着。 这种服装与汉代相比,已经有较大旳差别。 比较经典旳,是在服装上饰以“纤髾”。
魏晋杂裾垂髾服
《洛神赋图》局部
衫裙是魏晋女子旳常服,上衣旳衫紧身 合体,袖子宽肥;下边旳裙子多折裥,裙长 拖地,宽松舒展。这种上俭下丰旳造型,加 上丰盛旳配饰,能够呈现出魏晋女子潇洒俊 美旳风度。
汉代深衣仍很流行,深衣按衣襟绕襟 是否分为曲裾、直裾两种。
汉代妇女曲裾深衣
汉代男子曲裾深衣
汉代男女直裾深衣
填空题
1.汉代旳深衣分为 和 两种。
答案:曲裾 直裾
下图所示深衣是曲裾还是直裾?
3、魏晋南北朝时期胡服旳流行
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大量少数民族 进入中原地域,胡服成为社会上司空行一种叫褙子旳 外衣,男女皆可穿着。其样 式是:长袖、长衣身,腋下 开胯,即衣服前后襟不缝合, 而在腋下和背后缀有带子旳 样式。褙子旳领口和前襟, 多绣上漂亮旳花边。
宋代褙子
在这一时期, 女子缠足成为一 种普遍旳风俗, 并一直延续到近 代。
下图所示是什么衣饰?
1、商周时期旳华夏衣饰
商周时期,中原华夏族旳衣饰主要是 上衣下裳,交领右衽。周初制礼作乐,对 贵族和平民阶层旳冠服制度作了详细要求, 并形成了以服色区别贵贱旳观念,要求青、 赤、黄、白、黑为正色,其位尊。
冕服
春秋战国之交,出现了一种上衣下裳 相连旳服装 ——深衣。
战国窄袖曲裾女深衣
赵武灵王与胡服骑射
判断题
1.冕服是礼服旳一种,上有“十二章纹”,只 有天子才干穿着。
答案:×
2.深衣旳衣与衫相连在一起,制作时上下分 裁,中间有缝连接。因其“衣裳相连,被 体深邃”,故称深衣。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服饰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服饰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服饰文化摘要:服装是一个能反映出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综合体,体现着人的价值观、伦理观、审美观、民族风貌和时代精神,浓缩了人类发展史和文明史,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服装文化的发展决定着服装的技术、服饰审美趋向等发展变化。

中华历代服饰真实地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为中国人在世界文化之林创造了独特的服饰形象。

传统服饰文化是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视觉文化的一部分。

研究服饰文化,有利于了解民族群体文化,对民族文化继承和发扬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服饰思想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国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华夏民族素有“衣冠王国”、“礼仪之邦”之称。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服饰作为一个显著标志,见证着王朝的更替,服饰的发展与其特点使得中华民族上下5000年的文化与经济被全面呈现出来。

在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发展,传统服饰已经不仅仅是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和丰富艺术涵的代表,同时也具有了很强的文化基础,因为几千年的朝代更替,使得环境、民族、风俗、地域也为之变化,中国传统服饰在各个朝代、各个地域、各个民族、各个阶级都有着不同的特征,并且也构成了自己本身独特的服饰风格和拥有时代特色的服装制度及着装风俗。

在这个有着众多民族的广裏上,各个兄弟民族用五彩的衣裳编制出了美妙的服饰传奇,汇成了一条五彩斑斓的历史长河。

由此可见,中华民族悠久的人文传统里的一部分便是传统的服饰文化,它同样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不得不说,我国的传统服饰文化是一笔珍贵的文化财富,至今为止,很多传统服饰元素仍然被我们保留延用。

服装是人的“第二皮肤”,同时也能反映出社会现状。

纵观中华民族服饰文明的发展史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核心理念是“统一”、“和谐”。

自从中国服饰文化诞生之后,就一向遵循着这样的制作基本原则:保暖与美观、展示与象征、喜庆祥瑞和显现个性相结合,以此来协调统一服饰与自然,与社会,与人群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作冕” “於则作扉履”


《释名·释衣服》:
“凡服上曰衣。

衣,依也,人所
依以避寒暑也。
下曰裳。裳,障
也,所以自障蔽
也。”
2. 夏 商 周 时 代 的 服 饰
商周贵族服饰
传统服装有两种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 制和衣裳连属制
3. 春秋 战国 服饰
湖北江陵马山战国楚墓出土的服装实物
战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复原图
元世祖皇后
元成宗
《折梅逢驿 使》
窄袖织龙纹锦袍、瓦楞帽、 云肩、缎靴展示图
织金锦半袖展示图
交领织金锦袍展示图
襦裙、半臂穿戴展示图
仪态端庄,气度宏美,繁丽华美
9. Hale Waihona Puke 代 服 饰皇帝常服展示图
皇后大袖衣
明代官吏麒麟袍
《明史·舆服志》 称:正德十三年,“赐 群臣大红贮丝罗纱各一。 其服色,一品斗牛,二 品飞鱼,三品蟒,四、 五品麒麟,六、七品虎、 彪;翰林科道不限品级 皆与焉;惟部曹五品下 不与。”

五服是指(古代)以亲疏为差等的五种丧服 (《礼记·学记》),有斩衰、齐衰、大功、小 功、缌麻五种名称。

“斩榱”,是五服中最重的一种。斩榱上衣 下裳都用最粗的生麻布制成的,是用刀剁成的不
缝边的很粗的生麻布做成的丧服,意思是最亲的
人死了,无心讲究。凡诸侯为天子、臣为君、男
子及未嫁女为父母(含继母)、媳对公婆、承重
缠枝宝相花纹织锦袍
宝相花———古代 吉祥纹样,以牡丹、莲花、 忍冬等为主体,经变形、 夸张,并穿插一些枝叶和 花苞,既工整端庄,又富 丽、华贵,故称“宝相 花”,又名“ 宝仙花” 等,为富贵吉祥之象征。
青布直身的宽大长衣
10. 清 代 服 饰
龙袍展示图
凤袍展示图




琵琶襟马褂



花纹纹饰的十二种纹样为日、月、星、
辰、山、龙、华虫(即雉)、宗彝、藻(水
草)、火、粉米、黼(斧形)、黻(亚形)。

十二种纹样各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如

日、月、星,取其照临光明,如三光之耀 之意;龙是神明的象征,同时又不可捉摸,

取意应变;山,象征王者的崇高;华虫 (雉),取其有文彩,表示王者有文章之德;


宫廷服饰 氅衣
云肩 凤凰牡丹金寿字纹刺绣衬衣
长袍马褂
近代妇女袄裙
近代旗袍
近代旗袍
近代旗袍
1.中国丝织品灿若云霞,远销 海外,长期领先世界
2.不同历史时期的意识形态直 接影响到服装的审美思想
3.传统汉族服饰体现出森严的 儒家文化的等级秩序
4.汉民组传统服饰的流变呈现 出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印记
中国传统服装文化

郭沫若:“衣裳是文化的表征,衣裳
是思想的形象。”

《礼记》:“天子龙衮,诸候如黼,大
夫黼,士玄衣 裳,天子之冕,朱绿藻,十

有二旒,诸候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 士三,以此人为责也。”


《礼记·冠义》:“冠者,礼之始也, 是故,古者圣王重冠。” “冠而后服备,

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
汉代男子曲裾
秦汉妇女曲裾
西汉时期的服饰实物,以湖南长沙马王 堆1号西汉墓出土的最为集中和完整,出土的
纺织品除少数麻布外,绝大多数为丝织品,
品种有平纹丝织的绢、纱,素色提花的绮和

罗,彩色提花的经锦,起绒提花的绒圈锦, 以及经过印花彩绘和刺绣加工的丝织品和装

饰衣物用的窄带绦等。 绢的颜色有绛紫、烟色、金黄色、酱色、
重仅48克,还不到一市两。
马王堆汉墓出土素纱蝉衣
5.




大袖衫、间色裙穿戴展示图



大袖宽衫展示图及漆纱笼冠
魏晋杂裾垂髾服 清俊、通脱、华丽、壮大
6. 隋 唐 服 饰
敦煌壁画中穿冕服的帝王和戴巾帻穿朝服 的从官及戴巾帻穿袴褶裲裆的掌扇人
雍荣华贵 、自由开放
圆领窄袖袍衫 及纱罗幞头图
左图为穿窄袖短衣的杂技艺人 (战国铜人,传世实物, 原件现在美国华府弗里尔美术馆)。 中图为穿窄袖短衣胡服的奴仆 (河北满城出土当户灯铜人)。 右图为戴冠、穿齐膝窄袖胡服的男子 (河南三门峡上村岭出土战国铜人)。
战国妇女的曲裾深衣
楚国贵妇的直裾单衣
4. 秦 汉 服 饰
秦代皇帝冕服
汉代皇帝冕服


贾谊《服疑》:“是以天下见其服而
知贵贱, 望其章而知其势。”
《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 身”;“南方曰蛮,雕题交趾”;“西方 曰戎,被发衣皮”;“北方曰狄,衣羽毛 穴居”。
一、中国传统服装发展历程 二、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特征
《世本》:
“伯余作裳”
1.
“胡曹作衣,胡
回鹘装展示图
7. 宋 代 服 饰
交领宜身宽袖的长衫
着直领对襟窄袖褙子的宋代妇女形象 清新、朴实、自然、雅致
(高春明绘,选自周汛、高春明著《中国历代妇女装饰》)
8. 元 代 服 饰
“质孙服”
上衣连下裳,上紧下短,并在腰间加襞(bì, 指衣服上的褶皱)积,肩背挂大珠,汉语称 “一色衣”或“质孙服”。
“大功”是轻于“齐榱”的丧服,是 用熟麻布制作的,质料比“齐榱”用料稍 细。为伯叔父母、为堂兄弟、未嫁的堂姐 妹、已嫁的姑、姐妹,以及已嫁女为母亲、 伯叔父、兄弟服丧都要穿这种“大功”丧 服。大功期一般9个月。
孙对祖父母、妻对夫,都要服斩榱,一般是服三
个年头;已嫁女为父一年;孙为祖父母一年;重
孙为曾祖父母五月;玄孙为高祖父母3月。

“齐榱”,用本色粗生麻布制成的。自此制
以下的孝衣,凡剪断处均可以收边。孙子、孙女 为其祖父、祖母;重子、重女为其曾祖父、曾祖 母;为高祖父、高祖母穿孝服,丈夫为妻子均遵 “齐榱”的礼制。

香色、红青色、驼色、深棕色、棕色、藕色、

褐色、深红、绛色、朱红色、墨绿、白色等 10余种。印花方法有印花敷彩和金银粉印花。


汉代根据绢的粗细不同,而有缟、素、
缣、纨等名称。纨、缟指细薄的绢而言,缣

是并丝致密的绢。经纬稀疏得可以看出方孔 的,称之为纱。有一件素纱禅衣,衣长128厘
米,袖长190厘米,包括领和两袖镶边在内,

宗彝,表示有深浅之知、威猛之德;藻, 象征冰清玉洁;火,取其向上;粉米,代

表食禄丰厚;黼为斧形,象征决断;黻作 两已相背,象征善恶分明等。

纹样不同,所属官阶不一样。天子之

服,十二章全用,诸侯只能用龙以下八种, 卿用藻以下六种,大夫用藻、米、粉米四
种图案,士用藻火两种图案,界限分明,
不可僭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