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15[Tolerance]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医学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抵御病原微生物侵袭的原理、机制和方法的学科。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医学免疫学的名词解释。
1. 病原微生物(Pathogen):能够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
2.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身体防御病原微生物入侵的一套复杂而高效的机体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3. 免疫器官(Immune organs):主要指骨髓、胸腺、淋巴结、脾脏等,是免疫细胞的生成和分化的重要场所。
4. 免疫细胞(Immune cells):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
5. 免疫分子(Immune molecules):包括抗体、细胞因子等分泌物质,参与免疫反应的分子。
6.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机体对抗原刺激产生的免疫反应,包括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7. 先天性免疫(Innate immunity):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与胚胎发育时期形成的抵抗非特异性抗原的免疫系统,对病原微生物入侵具有快速而非特异性的防御作用。
8. 获得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在生物体对抗原接触后形成的、高度特异性的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9. 细胞免疫(Cell-mediated immunity):主要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通过识别并杀伤感染细胞来清除病原微生物。
10. 体液免疫(Humoral immunity):主要依赖于B淋巴细胞和抗体的免疫应答,通过中和病原微生物、激活免疫细胞来清除病原微生物。
11. 抗原(Antigen):能够引起免疫应答的物质,通常是病原微生物表面的蛋白质或糖类结构。
12. 抗体(Antibody):由B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类免疫球蛋白,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并清除病原微生物。
13. 细胞因子(Cytokine):一类分泌的蛋白质,能够调节和协调免疫细胞的功能,如促进免疫细胞增殖、激活和介导炎症反应。
医学免疫学:第15章 免疫耐受
克隆无能原因
① 不能形成MHC-抗原肽复合物 某些组织细胞不表达MHC-Ⅱ分子
② 缺乏第二活化信号 不成熟DC( iDC )不充分表达B7和MHC -Ⅱ 分子,不产生 IL-12 正常组织细胞不表达B7、CD40等 (炎症时可表达,感染可诱发自身免疫病)
2.抗原类型
原因:
聚合状态 单体状态
蛋白单体
不能被APC细胞提呈
免疫原 耐受原
T细胞不被活化
B细胞不产生抗体
蛋白聚体,情况正好相反
B细胞产生抗体
3.抗原免疫途径
口服引起局部免疫,但致全身耐受; 静脉注射无聚体抗原,可诱导耐受
4.抗原表位特点
抗原的不同表位,其作用不同,可诱导或抑 制免疫应答; 特定表位可活化Ts细胞
Tr的作用
实验: Medawar
耐受小鼠的淋巴细胞 → 正常小鼠 获得相同耐受性,移植皮肤也可存活 去除耐受小鼠的T,再转输给正常小鼠 移植皮肤不能存活
结论:耐受性可通过淋巴细胞的传输而转移
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T细胞
Tr机制
针对外源性抗原 Tr → IL-10、 TGF-β(转化生长因子)
→ 抑制DC、Th / CTL
低带耐受 ( low—zone )
抗原剂量过高
诱导Ts细胞活化 抑制免疫应答
一般剂量越大诱导的耐受越持久
高带耐受 ( high—zone )
T细胞耐受易于诱导,所需抗原量低, 耐受持续时间长(数月~数年)
B细胞耐受的诱导,需要较大剂量的抗原, B细胞耐受持续时间短(数周)
Tolerance in T and B cells
第十五章 免疫耐受
医学免疫学(经典资料)
医学免疫学(Medical immunology)【名词解释】1、免疫(immunity)免疫是指机体对对“自己”或“非己”的识别并排除非己的功能,即免疫系统对“自己”和“非己”抗原性异物的识别与应答,借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
2、免疫防御(immune defense)免疫防御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发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如可发生免疫缺陷病。
3、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免疫监视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
若该功能失调,可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病毒持续感染。
4、免疫自稳(immune homeostasis)免疫自稳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而对自身成分则保持免疫耐受;若该功能失调,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5、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固有免疫亦称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
固有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侵入的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抗感染免疫作用;亦可参与对体内损伤、衰老或畸变细胞的清除,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抗原递呈等重要作用。
6、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是指个体发育过程中接触特定抗原(决定簇)而产生,仅针对该特定抗原(决定簇)而发生反应。
由后天获得,具有特异性、记忆性、作用慢而强等特点。
4、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淋巴细胞在机体内的迁移和流动是发挥免疫功能的重要条件。
5、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主要包括扁桃体、阑尾和小肠派氏集合淋巴结以及呼吸道、肠道和泌尿生殖道粘膜上皮细胞下聚集的无包膜的淋巴组织。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2)
第一章免疫(immunity)机体识别与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平衡与稳定得功能.免疫防御(immune defense)防止外界病原体得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寄生虫等)及其她有害物质。
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随时发现与清除体内出现得“非己”成分,如肿瘤细胞与衰老、凋亡细胞。
免疫自身稳定(immunehomeostasis)通过自身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两种主要得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得稳定.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就是指免疫系统识别与清除抗原得整个过程。
第二章造血诱导微环境(hemopoieticinductive microenvironment,HIM)由基质细胞及其所分泌得多种细胞因子(IL—3、IL—4、IL—6、IL—7、SCF、GM—CSF等)与细胞外基质共同构成得造血细胞赖以分化发育得环境。
脾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spleen,CFU-S)应用同系小鼠骨髓细胞输注给经射线照射得小鼠,可在受体小鼠脾脏内形成由单一骨髓干细胞发育分化而来得细胞集落,包括红细胞、粒细胞与巨核细胞等,此称为脾集落形成单位。
体外培养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unit—culture,CFU—C)用半固体培养技术,在有造血生长因子存在得条件下,干细胞在体外可以分化为不同谱系得细胞集落,称为体外培养集落形成单位。
初始淋巴细胞(naïve lymphocyte)尚未接触过抗原得成熟B、T细胞被称为初始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得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与组织间反复循环得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第三章抗原(antigen,Ag)就是指能与T细胞、B淋巴细胞得TCR或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得物质。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第1章免疫学概论1、免疫immunity指机体对“自己”或“非已”的识别, 并排除“非已”以保持体内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反应。
2、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和有害的生物性分子。
3、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监督机体内环境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并予以清除。
4、免疫自身稳定immunologic homeostasis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功能维持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5、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是机体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然免疫防御功能,即出生后就已具备的非特异性防御功能,也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6、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指体内抗原特异性T、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也称特异性免疫。
第2章免疫器官和组织1、黏膜相关淋巴组织/黏膜免疫系统MALT/MIS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无被膜淋巴组织,以及某些带有生发中心的器官化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派氏集合淋巴结及阑尾等。
2、M细胞即膜上皮细胞/微皱褶细胞,是一种特化的抗原转运细胞,散在于小肠派氏淋巴小结处。
3、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
4、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第3章抗原1、抗原Ag是指能与T细胞的TCR及B细胞的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2、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即能使特定的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并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医学免疫学笔记汇总(1~15章)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医学免疫学(medical immunology ):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机体的免疫功能可以概括为:①免疫防御(immune defense ):能力过弱可发生免疫缺陷;过强可导致超敏反应 ②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 ):监视功能低下可导致肿瘤和持续性病毒感染 ③免疫自身稳定(immune homeostasis ):通过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实现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 ):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非己”物质的整个过程。
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大类。
适应性免疫具有三大特点: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
免疫学发展时期可分为:经验免疫学时期、科学免疫学时期、现代免疫学时期。
第二章 免疫器官和组织2.1 中枢免疫器官一、骨髓(bone marrow ){ 血窦造血组织{ 造血细胞 基质细胞:提供造血诱导微环境(HIM )造血诱导微环境(HIM ):由基质细胞产生的造血生长因子(GM-CSF, SCF, IL-3、4、6、7)与细胞外基质共同构成了造血细胞赖以生长发育和成熟的环境,称为造血诱导微环境。
HSC {髓样SC →RBC 、PLT 、粒细胞、单核细胞 淋巴样SC →B 细胞、T 细胞、NK 细胞人HSC 表面标志:CD34、CD117【骨髓的功能:】①产生各类免疫细胞和血细胞②B 细胞、NK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③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和抗体产生的主要部位二、胸腺(thymus ){ 胸腺细胞:处于不同分化阶段的T 细胞胸腺基质细胞(TSC ):TEC 、DC 、M∅皮质内多为胸腺细胞(85~90%);髓质内多为上皮细胞,常见胸腺小体。
胸腺微环境——决定T 细胞增殖、分化和选择性发育的重要条件【胸腺的功能:】①T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②自身免疫耐受的建立和维持③免疫调节作用(胸腺基质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等可调节外周免疫器官)2.2 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一、淋巴结(lymph node ){ 浅皮质区(B 细胞区)副皮质区(T 细胞区)髓质:髓索+髓窦:有DC 、HEV淋巴结的功能:①T 、B 细胞的定居场所(T :75% B :25%)②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接受抗原刺激、发生适应性免疫应答主要部位之一③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④过滤作用(滤淋巴液)二、脾(spleen ){ 白髓:中央动脉+(PALS 、脾小结、边缘区)红髓:脾索+脾血窦脾的功能:①T 、B 细胞的定居场所(T :40% B :60%)②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主要对血源性抗原产生应答③合成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成分和细胞因子等)④过滤作用(滤血)三、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主要指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以及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阑尾等,是发生黏膜免疫的主要部位。
医学免疫-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Immunity,免疫指机体识别和排除"非己"物质,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
2.Immunity defence,免疫防御指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并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3.Immunity homeostasis,免疫自稳指机体清除衰老、变性及损伤细胞的功能。
4.Immunology surveillance,免疫监视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由于突变、畸形或病毒感染而表达新抗原的一种生理性保护功能。
5.Lymphocyte homing,淋巴细胞归巢指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淋巴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在外周淋巴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
6.Antigen,抗原指能与T、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结合,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从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7.Immunogenicity,免疫原性指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导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8.Antigenecity,抗原性指抗原与其诱导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9.Hapten,半抗原指只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10.Epitope,抗原表位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集团,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其种类性质数目和空间结构决定了抗原的特异性,又称抗原决定簇。
11.Sequential epitope,顺序表位又称线性表位,由连续线性排列的短肽构成,主要是T细胞表位。
12.Conformational epitope,构象表位指短肽或多糖残基在空间上形成特定的构象,多见于B细胞表位。
mon epitope,共同抗原表位指不同抗原所含有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
14.Cross-reaction,交叉反应指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对具有相同和相似表位的不同抗原的反应。
15.Heterophilic antigen,异嗜性抗原指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间的共同抗原,又称Forssman抗原。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1.免疫(immunity):机体能够识别“自己”和“异己”,并最终排除“异己”,保护“自己”,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稳定。
2.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在循环过程中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不同组织的特定区域。
3.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5.抗原(antigen,Ag):是指能与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6.抗原表位(epitope):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的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
7.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具有相同和相似抗原表位的不同抗原分子所产生的免疫反应。
8.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此类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T细胞的辅助,故又称T细胞依赖性抗原。
【示例】TD-Ag:即胸腺依赖性抗原(1分)。
此类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于T细胞辅助(1分)。
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均属此类抗原(1分)。
9.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TI-Ag):该类抗原刺激机体时产生抗体时无需T细胞的辅助,又称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
10.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e antigen):是一类与抗原种属性无关,存在于不同种属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11.超抗原(superantigen,SAg):只需要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2%~20%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这类抗原被称为超抗原。
(SAg不涉及TCR的识别,也不受MHC 分子的限制)12.佐剂(adjuvant):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
免疫耐受(医学免疫学)
溶血性链球菌:M蛋白(与人肾小球基底膜,心肌组织有共同抗原)
机体
抗M蛋白抗体
心肌组织,心瓣膜组织------风湿性心脏病 肾小球基底膜----肾炎
6.诱导产生特异拮抗性免疫细胞, 抑制效应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攻击
7.自身抗原肽拮抗剂的使用:拮抗肽
(二)打破免疫耐受(恢复免疫应答)
治疗肿瘤、病毒感染等
Burnet和Medawar于1960年共享诺贝尔奖
人工诱导的IT
Medawar等于1953年 用实验证实了此一免 疫耐受现象。从而指 出,动物在成年期, 接触Ag产生特异IR; 在发育期,接触Ag,
则导致特异性IT。
抗原剂量
一般来说,抗原剂量越大或个体年龄越幼 所诱导的耐受越完全和持久。 低带耐受:抗原剂量太低引起的免疫耐受。 高带耐受:抗原剂量过高引起的免疫耐受。
T细胞克隆的TCR对自身抗原的亲和力低; 自身抗原浓度很低或免疫原性太弱; 体内存在生理屏障(脑组织、眼晶状体、精子); APC不能提呈自身抗原等。
2. 克隆无能(clonal anergy) 及不活化
抗原浓度适宜时:
第二信号缺如:组织细胞不表达协同刺激分子, 导致克隆无能状态→ 凋亡 →T克隆消除
天然耐受
Owen的观察 于 1945年首先报道了 在胚胎期接触同种 异型Ag所致的免 疫耐受现象
1945年 Owen首先发现:异卵双生小牛
体内含有对方不同血型抗原的血细胞并 在体内长期存在,彼此间进行皮肤移植 不产生排斥反应。
在胚胎期胎盘血管融合,血液交流而呈 天然的联体共生,因而可在一头小牛的 血液中同时存在有两种不同血型抗原的 红细胞,成为血型镶嵌体(chimeras)。
单体形式自身抗原 与B细胞结合,不能使B细胞受体交联,
医学免疫学部分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1、Immunity:即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我与非我抗原,从而维持内环境稳定的生理防御机制。
2、Immunity defense:即免疫防御,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
3、Immunity surveillance:即免疫监视,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感染。
4、Immunity homeostasis:即免疫自稳,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5、Immunity response:即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可分为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
6、Central immune organ:即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包括胸腺、骨髓及鸟类的法氏囊。
7、Peripheral immune organ:即外周免疫器官,是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定居、增殖以及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可分为淋巴结、脾及黏膜免疫系统。
8、Lymphocyte homing:即淋巴细胞归巢,成熟淋巴细胞的不同亚群从中枢免疫器官进入外周淋巴组织后,可分布在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中特定区域的过程。
9、Lymphocyte recirculation:即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之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10、Antigen:即抗原,是指能与TCR/BCR或抗体结合,具有启动免疫应答潜能的物质。
或:指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且能够与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医学免疫学题(答案)
医学免疫学题(答案)四川医科⼤学成教《医学免疫学》⾃学习题姓名年级专业层次学号成绩:⼀、名词解释1.Immunity(免疫)2.免疫耐受(immunologic tolerance)3.Ag(抗原/antigen)4.Epitope(抗原表位)5.TD-Ag(胸腺依耐性抗原)6.TI-Ag(⾮胸腺依耐性抗原)7.抗原结合价(antigenic valence)8.Forssman抗原9.交叉反应(cross reaction)10.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11.Ig(免疫球蛋⽩/immunoglobulin/)12.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13.⾼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n /HVR)14.Ab(抗体/antibody)15.调理作⽤(opsonization)16.ADCC作⽤(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doc/9ff72118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2a.html plement(补体/C)18.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19.BCR复合物(B细胞抗原受体复合物)20.膜表⾯免疫球蛋⽩(membrane immunoglobulin/mIg)21.T细胞抗原受体(TCR)22.APC(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23.抗原提呈(antigen presenting)24.DC(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25.MHC限制性(MHC restriction)26.免疫突触(immune synapse)27.Ig类别转换(抗体类别转换/class switch)28.抗体亲和⼒成熟(antibody affinity maturation)29.B细胞活化辅助受体30.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31.Hypersensitivity(超敏反应)32.Arthus反应(1903阿瑟⽒反应/实验性局部过敏反应)33.变应原(allergen)34.⾎清病(serum sickness)35.脱敏疗法36.过敏反应37.传染性超敏反应38.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 test)39.沉淀反应(precipitation)40.对流免疫电泳(immunoelectrophoresis)4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42.免疫标记技术43.基因⼯程抗体(genetic engineering antibody/GeAb)44.抗毒素(antitoxin)45.类毒素(toxoid)46.⼈⼯主动免疫(artificial active immunization)47.⼈⼯被动免疫(artificial passive immunzation)48.亚单位疫苗(subunit vaccine)49.重组抗原疫苗(recombinant antigen vaccine)50.⽣物应答调节剂(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BRM)51.肿瘤免疫学(tumor Immunology)52.肿瘤抗原(tumor antigen)53.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 specific antigen/TSA)54.肿瘤相关抗原(tumor associated antigen /TAA)55.抗原调变(antigenic modulation)56.移植免疫(transplantation immunity)57.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ost versus graft reaction/HVGR)58.直接识别(direct recognition)59.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R)60.间接识别(indirect recognition)⼆、填空题1、免疫系统的三⼤功能是_ _、_ _、_ _。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学名词解释第一章·免疫学概论&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1.免疫(immunity)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并对自身成分形成免疫耐受,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与稳定的功能。
※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的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的过程。
※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经淋巴循环及血液循环,运行并再分布于全身淋巴组织的过程。
第三章·抗原2.抗原(antigen,Ag)指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的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3.抗原表位(epitope)又称抗原决定基,是抗原分子中决定免疫应答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最小结构和功能单位。
4.半抗原(hapten)又称不完全抗原,仅具免疫反应性而不具免疫原性的抗原,多为小分子物质,可与载体结合而获得免疫原性。
5.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ic antigen)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等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又称Forssman抗原。
6.超抗原(superantigen,SAg)只需极低浓度,即可非特异性激活人体总T细胞库中2%-20%(较多的)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的物质,本质是多克隆激活剂。
7.佐剂(adjuvant)指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
第四章·抗体8.抗体(antibody,Ab)指免疫系统在抗原的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而成的浆细胞产生的,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9.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的统称。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1.免疫(Immune):是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与“非己”,对自身成分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性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
2.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se):是机体抗御病原体侵袭和对已侵入病原体及其有害产物清除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即抗感染免疫作用。
3.免疫自稳(immunologic homeostasis):是机体免疫系统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机制,对自身成分产生免疫耐受,对体内衰老损伤细胞及时清除,对非己抗原性异物刺激产生适度免疫应答的一种生理功能。
4.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基因突变产生的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性保护作用。
第二章抗原1.抗原(Antigen):广义抗原泛指能够被固有和适应性免疫细胞识别结合,使上述免疫细胞活化发生免疫应答的物质;狭义抗原通常是指能与TCR/BCR特异性结合,使其活化、增殖、分化产生抗体和(或)效应T 细胞;同时又能在体内、外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效应或反应的物质。
2.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指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即诱导B细胞产生抗体,诱导T细胞分化为效应T细胞的能力。
3.抗原性(antigenicity):指抗原能够与免疫应答产物(相应抗体和/或效应T细胞)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效应的能力。
4.抗原表位(epitope):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即Ag与Ab、TCR、BCR特异结合的部位。
抗原结合价(Antigenic valence)是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抗原表位的总数。
5.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 antigen):是指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不同种属之间的具有相同抗原表位的共同抗原。
6.胸腺依赖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指刺激B 细胞产生抗体需要Th细胞协助的抗原。
医学免疫学自身免疫ppt课件
(4)按疾病累及的系统分类
结缔组织 神经肌肉 内分泌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血液系统
第二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自身免疫病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 制尚未完全阐明,多种致病因素共 同作用.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相关因素
(一)自身抗原的因素
1.隐蔽抗原释放:
体内某些自身抗原如精子,眼晶状体,神经髓鞘磷脂碱性蛋白等,处于 特殊的解剖部位,自胚胎期始从未与机体免疫系统接触,其相应自身反 应性淋巴细胞克隆也未被清除,称为隐蔽抗原.
(一)自身免疫病的常规治疗 1.抗感染:抗生素针对病原体感染 2.抗炎:缓解症状,抗炎性细胞因子药物 3.免疫替代疗法:胰岛素控制血糖 4.免疫净化疗法:清除血液中相关病理性成分 5.非特异性免疫抑制治疗
(二)特异性免疫治疗AID的实验研究
1.T细胞疫苗:以自身T细胞为疫苗,诱导产生针对致病性T细胞的特异 性免疫应答
Some autoreactive B cells developed are
anergized in peripheral tissue
Anti-heart Ab Anti-insulin Ab
Th细胞的旁路激活机制
2)独特型旁路激活途径
公有独特型:某些外来抗原或相应的抗体与自身反应性T,B细胞的抗原 受体具有公有独特型,从而可激活特异性独特型Th细胞,使之辅助携带 相应公有独特型的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产生自身免疫应答.
所产生的抗体引起交叉反应.
微生物的分子模拟
4.表位扩展:随疾病进程,免疫系统可能不断扩大所识别自身抗原表位 的范围.
隐蔽表位:隐藏于抗原大分子内部的某些表位.其相应特异性淋巴细胞 克隆在中枢免疫器官发育中可逃逸阴性选择,并出现于成熟淋巴细胞 库中.
自身耐受名词解释
自身耐受名词解释
自身耐受(self-tolerance)是指免疫系统对于身体自身组织的分子和细胞部分具有不攻击的能力。
这种自身耐受的形成是由于免疫系统在胎儿期和婴儿期通过一系列的细胞和分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在胎儿期,免疫系统会产生大量的T和B细胞,这些细胞会自我检测自己是否能够识别和攻击身体自身组织的分子和细胞。
如果发现有细胞可以攻击身体自身组织,那么这些细胞就会被摧毁或禁止。
这个过程被称为中枢耐受(central tolerance)。
此外,在成年后,还有一种称为周围耐受(peripheral tolerance)的过程,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保证免疫系统不会攻击身体自身组织的分子和细胞。
这些方式包括:
1. 免疫抑制因子:包括许多种类的细胞和分子,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反应,以避免攻击身体自身组织。
2. 免疫调节细胞:包括调节性T细胞和B细胞,可以帮助控制和平衡免疫反应。
3. 其他机制:包括表观遗传学修饰、免疫异质性和细胞死亡等,可以促进自身耐受的形成。
总之,自身耐受是免疫系统的一种重要的机制,它可以帮助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外来的病原体,同时又不攻击身体自身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外周免疫器官,成熟的T和B淋巴细胞遇到自身或外 源性抗原形成的耐受。 产生机制: 1、克隆清除及免疫忽视 2、克隆无能及不活化 3、免疫调节细胞的作用 4、细胞因子的作用 5、信号转导障碍 6、免疫隔离部位的抗原
22:10:56 20
免疫耐受的细胞基础及形成机制
22:10:56
21
B细胞的耐受途径
22:10:56
22
1、克隆清除及免疫忽视
• 存在高亲和力TCR的T细胞,APC提呈自身抗原,共刺激 分子表达低→自身T细胞凋亡——克隆清除 • 存在低亲和力TCR的T细胞,APC提呈自身抗原,但不表
达共刺激分子→自身T细胞不足以活化——免疫忽视
• 病原体感染、自身抗原模拟→APC活化→共刺激分子表达
• ⑴、抗原剂量
22:10:56
12
抗原剂量与免疫耐受
过高或过低剂量抗原刺激可诱导耐受 TI-Ag 需高剂量才能诱导耐受 TD-Ag低剂量和高剂量均可诱导耐受
低剂量 高剂量 低区带耐受 高区带耐受 仅使T细胞耐受 T、B细胞均致耐受
• 辅以佐剂不易引起免疫耐受 • 低剂量抗原长期在体内易致耐受
22:10:56 13
22:10:56
5
免疫耐受
• 第一节 免疫耐受的形成及表现
• 第二节 免疫耐受机制
• 第三节 免疫耐受与临床
22:10:56
6
免疫耐受的形成及表现
• 一、胚胎期及新生期接触抗原导致的免疫 耐受 • 1、胚胎期嵌合体形成的耐受 • 2、在胚胎期人工诱导的免疫耐受
22:10:56
7
免疫耐受的形成及表现
22:10:56 30
小结
1、免疫耐受是淋巴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不应答。 2、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是免疫系统的正常功 能。
3、主要机制:中枢耐受、外周耐受。
4、免疫耐受与临床医学密切相关。
22:10:56
31
• 免疫系统的抑制状态有利于诱导免疫耐受 • 联合用药才能使诱导耐受成为可能;
22:10:56 16
免疫耐受
• 第一节 免疫耐受的形成及表现
• 第二节 免疫耐受机制
• 第三节 免疫耐受与临床
22:10:56
17
免疫耐受形成的机制
一、中枢免疫耐受
中枢免疫器官(胸腺和骨髓)内,发育中尚未成熟的T、B 淋巴细胞,识别自身抗原的细胞克隆被清除而形成的自 身耐受。
• Treg ——CD4+ CD25+ FoxP3+
• 自然调节性T细胞——胸腺 • 适应性调节性T细胞——外周 • 依赖细胞接触和细胞因子→抑制DC成熟、抑制 Th1、CTL功能 • Treg↓ → 失去抑制→自身免疫病
22:10:56 25
4、细胞因子的作用
• 低浓度细胞因子→自身反应性TL/BL有限增
22:10:56 2
免疫耐受性的定义
———— 机体对某一抗原无反应性, • 而对其他
抗原的反应性正常,所以是特异性免疫无
反应,又称为免疫耐受性。所以免疫耐受
性是指对机体免疫系统接触某一抗原后形
成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
22:10:56
3
非特异性免疫无反应性
──是指机体对任何抗原的刺激均不应答
1、免疫缺陷:免疫系统缺陷或免疫功能障 碍; 2、免疫抑制:应用免疫抑制剂等措施所造 成;
• ⑹、抗原变异
• ——HIV
22:10:56 15
二、后天接触抗原导致的免疫耐受
• 2、机体方面的因素
⑴、遗传背景(种属和品系)
• 灵长类、有蹄类动物诱导建立耐受性一般需要在胚胎期 • 小鼠和大鼠在胚胎期和新生期都能诱导成功
⑵、机体免疫状态
• 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的个体易致耐;
• 单独应用抗原难以诱导健康成年个体产生耐受;
22:10:56
9
人工诱导新生期小鼠免疫耐受
22:10:56
10
人工诱导成年期小鼠免疫耐受
反复注射各种剂量的BSA 成年小鼠 BSA+弗氏完全佐剂 不出现对BSA的抗体应答
• 实验证明,成年鼠也可诱导免疫耐受,但较胚 胎期和新生期明显困难。
22:10:56
11
二、后天接触抗原导致的免疫耐受
• 1、抗原因素
二、后天接触抗原导致的免疫耐受
• 1、抗原因素 • ⑵、抗原类型及剂型
•
•
分子量小的抗原导致免疫耐受能力强
可溶性抗原、非聚合的单体蛋白质常为致耐原 口服或静脉注入易致耐受 静脉注射>腹腔注射>皮内、皮下注射
• ⑶、抗原免疫途径
22:10:56
14
二、后天接触抗原导致的免疫耐受
• 1、抗原因素
• ⑷、抗原持续存在 ——自身抗原反复刺激,缺少共刺激信号 • ⑸、抗原表位特点 • ——诱导Treg细胞活化的抗原表位
22:10:56
4
免疫耐受性与免疫抑制的区别
免疫耐受
immune tolerance 形成原因
免疫抑制
immunosuppression
特异性TL或BL抑制或灭活 用人工方法使免疫功能暂 时抑制状态 对耐受原的需要 耐受原的持续存在 无需特异性抗原存在 持续时间 较长时间 暂时 对抗原刺激的反应性 特异性无反应性 对所有抗原无反应性 意 义 维持自身稳定 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
1、胸腺内发育中的T细胞→ 阴性选择→识别自身抗原的 未成熟T细胞→凋亡 2、骨髓内发育中的B细胞(表达mIgM的未成熟B细胞) → 阴性选择 →识别自身抗原的未成熟B细胞克隆消除或处 于无反应性(anergy)状态
22:10:56 18
胸腺内发育中的T细胞
22:10:56
19
免疫耐受形成的机制
• 1、胚胎期嵌合体形成的耐受
• Owen(•1945)•发现的异卵双生胎牛形成的血型嵌合体 (chimeras),出生后皮肤移植不排斥。
22:10:56
8
免疫耐受的形成及表现
2、在胚胎期人工诱导的免疫耐受
Medawar 等( 1953 年):将 CBA 系黑鼠的淋巴细胞 在胚胎期接种在 A 系白鼠的胚胎内, A 系白鼠在成 熟后能接受CBA系黑鼠的植皮而长期存活,揭示当 体内的免疫细胞处于发育阶段时,可人工诱导其 对“非己”抗原产生耐受。
殖→维持外周淋巴细胞库容→免疫耐受
• 高浓度细胞因子→自身反应性TL/BL大量增
殖→外周淋巴细胞库容扩大→打破免疫耐
受→自身免疫病
22:10:56 26
免疫耐受
• 第一节 免疫耐受的形成及表现
• 第二节 免疫耐受机制
• 第三节 免疫耐受与临床
22:10:56
27
免疫耐受与临床
(一)建立免疫耐受
1、口服免疫原——诱导局部免疫应答,抑制全身免疫应答
第十五讲
免疫耐受
Immune tolerance
22:10:56 1
三个名词
• 免疫耐受: – 机体免疫系统接触某种抗原后形成的 特异性 无应答 状态。 – 免疫耐受也称为负免疫应答。 – 诱导免疫耐受形成的抗原称为耐受原。
• 免疫缺陷:遗传或疾病等因剂等→ → →非特异性
Treg
22:10:56
29
免疫耐受与临床
(二)打破免疫耐受
1、免疫原及免疫应答分子用于肿瘤免疫治疗
肿瘤抗原疫苗 转染第二信号基因 2、抗免疫抑制分子及调节性T细胞用于肿瘤免疫治疗 抗CTLA-4单抗
CpG逆转Treg抑制功能
3、细胞因子及其抗体的合理使用 4、多重抗感染措施,防止病原体产生抗原拮抗分子
→诱导自身免疫应答(打破耐受)
22:10:56
23
2、克隆无能及不活化
• iDC能提呈自身抗原,但不表达第二信号分子 • 组织细胞能提呈自身抗原,但不表达第二信号分 子 • 自身反应性T细胞克隆无能→凋亡
• 病原体感染→APC活化→共刺激分子表达→诱导
自身免疫应答(打破耐受)
22:10:56
24
3、免疫调节细胞的作用
2、静脉注射抗原——输注同种异型血细胞 3、移植骨髓或胸腺——建立正常免疫网络调节功能 4、转染基因——骨髓干细胞转染 5、脱敏治疗——皮下多次注射小剂量变应原
6、防止感染——减少/缓解自身免疫病
7、诱导产生具有特异拮抗作用的调节性细胞 8、自身抗原肽拮抗剂的使用
22:10:56 28
外周免疫耐受的诱导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