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1)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1、初一学生好奇心强,易接受新事物,学习的持久性差。

2、容易接受具体直观的事物和现象,归纳总结能力差,空间概念不强。

3、学生初步具有读图、识图、使用地球仪的能力。

4、本课是学生认识地球、认识世界的开始,对地球、大洲、大洋、大陆、岛屿、海峡的认识没有明显的轮廓,在脑海中只有初步的概念印象,认识很浅;学生对各洲、各洋的分布、形状在较短时间熟悉有一定难度。

利用地图和图片等直观资料能很好的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课标与教材分析《大洲和大洋》是第二章陆地和海洋一章中的第一课学习内容,是学生认识地球,认识世界的开始,是对我们生活的世界的总体描述,也是学生学习世界自然及人文地理特征的基础。

涉及到基本概念有:大洲、大洋(大陆、岛屿、半岛、海、海峡等)。

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以及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这些内容的选择一是为了让学生对世界有一个大致了解,也为学习第二课《海陆的变迁》打下基础。

本课的重点内容是要充分运用地图和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教材突出了以“人”和“以人生活”为中心认识世界,使学生自然而然体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体现了新课程的人文性。

三、目标与要点分析按照新课程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具体内容,本节地理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相互关联的三个层次:(一)知识与能力要求能够利用地图和有关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比例并能描述海陆分布特点;运用地图识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概况。

注重对学生读图能力及通过读图获得相应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阅读资料、图片等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组织课堂合作交流、与学生讨论探究、鼓励质疑提问等使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在合作中、交流中、探讨中让学生慢慢感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语言表达的能力,逐步改变过去“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地球还是水球”的认识感悟到要用科学的观点去认识事物,在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中体验团结协作的力量。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分类、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和形象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地理知识。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大洲的定义和分类,二是大洋的定义和分类,三是大洲和大洋之间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空间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大洲和大洋的具体分类、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插图,自己发现和总结规律,提高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分类、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和插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关爱地球家园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分类、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难点:大洲和大洋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地图和形象的插图,引导学生进入地理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地图和插图的PPT,方便学生观察和理解。

2.地图:准备一些大洲和大洋的地图,供学生观察和分析。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教学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上的大洲和大洋。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大洲和大洋吗?”让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大洲和大洋的定义、分类和分布。

让学生观察地图和插图,自己发现和总结大洲和大洋的分布规律。

2019秋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秋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洋、大洲、海洋等概念及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2)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3)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1、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2、培养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问题及积极探究的精神和能力。

三、教学难点1、认识七大洲轮廓及位置的确定。

2、自我发现问题、积极探究问题的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活动探索式教学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名字呢?(地球),从海陆分布的角度来看,这一称呼是否正确呢?活动一:下面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线绳把地球仪任意平分成大小相等的两个半球,平分几次之后,你能发现什么问题?(无论怎样划分,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过渡并提出问题:所以,从海陆分布的角度来看,我们生活的星球应叫什么?(水球),我们的先人为何叫地球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后,小组内讨论。

小结:由于古人缺少对地球面貌的整体认识,不知道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所以才称作“地球”,既然已经叫了那么长时间地球了,也没有必要再改成“水球”了,但对于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这些实质性的问题我们要有所把握,绝不能习惯成自然。

活动二:通过上述活动,我们已经了解了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它们所占的比例分别是多少呢?请同学们按自转方向拨转地球仪,闭上眼睛,用手指随意按住地球仪的任意部位,咱们看看每次分别按住陆地和海洋的比例是多少?(重复几次取平均值)小结并提出问题:通过上图,我们得出了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结论,它们是均匀分布于地球表面的吗?请同学们观察手中的地球仪,思考南北半球海陆分布有何不同?(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中图2.5,在该图上随意找出几组大陆、半岛、岛屿、海洋、海峡。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概括上述地理名称的概念应该是什么?除了这些名称以外,我们还经常听说大洲一词,它的含义是什么?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中,图2.6及其阅读材料,完成下面的活动。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第1节 大洲和大洋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第1节  大洲和大洋教案

大洲和大洋教案大秦家初中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初步养成读图、析图、填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习惯,培养读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享受探索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分界线。

难点: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分界线的确定。

三、教法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读图比较法、小组讨论法、探究学习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地球?水球?”的小问题以及图片引出课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新授(一)海陆分布1、出示地球立体图和平面图,让学生直观比较地球表面陆地与海洋的面积大小,点出71%和29%以及三分陆地和七分海洋这组数据,让学生快速记住。

2、依次出示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图,让学生明确海陆分布的不均匀。

(1)就南北半球而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但是北极附近却是一片海洋;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但南极附近却是一块陆地。

(2)东西半球比较,东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西半球的陆地面积3、出示相关的概念图,依次解释大陆、岛屿、群岛、半岛、海峡、洋和海的概念,并利用世界地形图进行相关的举例,让学生有理解。

(二)七大洲1、先介绍概念并知道有七大洲2、出示基本轮廓图,让学生识记(教给学生记忆方法,形象记忆,抓住主要的特点),2分钟以后出示图让学生说出名称。

3、出示立体图简单清晰的看七大洲的分布,4、出示平面图让学生识别七大洲。

让学生根据图记忆七大洲的相对位置(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找参照物亚洲,亚洲的西边欧洲、西南面非洲、南面大洋洲、东北面北美洲)3分钟以后检测。

5、观察,并回答问题(1)点出赤道,赤道将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学生分别观察北半球和南半球有哪几个大洲。

注意赤道穿过亚洲和大洋洲的岛屿,所以亚洲并不完全在北半球,大洋洲也并不完全在南半球(2)点出160°E经线,回顾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这一节主要介绍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分布以及它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大洲和大洋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空间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于大洲和大洋的具体分布和特点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大洲和大洋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分布和特点,能够通过地图识别大洲和大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案例,培养观察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了解大洲和大洋的地理环境,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分布和特点。

2.难点: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和特点的理解和记忆。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地图和案例,让学生理解和记忆大洲和大洋的知识。

2.讲解法:通过讲解教材中的案例和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2.地图:世界地图3.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地图上的陆地和海洋。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陆地和海洋的名字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呈现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和定义。

通过讲解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和记忆大洲和大洋的知识。

提问:大洲和大洋有什么区别?它们在地图上的分布是怎样的?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发一张世界地图,要求学生标出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和范围。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回答问题:什么是大洲?什么是大洋?它们在地图上的分布是怎样的?通过回答问题,巩固学生对大洲和大洋的理解和记忆。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的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大洲和大洋的基本概念、分布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和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大洲和大洋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和分布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并通过生动的地图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大洲和大洋的基本概念,了解它们的分布情况,能够识别世界地图上的大洲和大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和图片,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大洲和大洋的基本概念,它们的分布情况。

2.难点:大洲和大洋之间的相互关系,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图片进行实际操作。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大洲和大洋的基本概念、分布情况进行讲解,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地图和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大洲和大洋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观察地图和图片,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世界地图、大洋分布图、大洲分布图、PPT课件。

2.材料:教材、练习题、相关文章。

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地球上的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上有哪些大洲和大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上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1)大洲和大洋的定义是什么?2)世界上有哪些大洲和大洋?它们的位置分布如何?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一张世界地图和一张大洋分布图,要求学生识别地图上的大洲和大洋,并标注在地图上。

2024秋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4秋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学生培养爱护地球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理解人类活动对大洲和大洋的影响。
-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4. 实践应用:
- 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旅行规划、环境保护等。
- 学生能够通过地理知识,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差异和经济发展,培养全球视野。
2024秋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
3.授课时间:2课时
4.教学时数:90分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学生能够理解大洲和大洋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分类和分布。
- 学生能够利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城市规划、资源分配等。
板书设计
一、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及其分类
1. 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2. 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南冰洋
二、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及其特点
1. 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跨纬度最广,地形复杂多样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大洲和大洋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大洲和大洋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大洲和大洋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 各组汇报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4.巩固练习:
- 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1节大洲和大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1节大洲和大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大洲和大洋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如航海、贸易、旅游等。
-海洋航线的发展和海洋资源的利用,都与大洋的分布格局密切相关。
-大洲和大洋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不同大洲的文明交流和融合,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5.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海洋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如海洋污染、过度捕捞等。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1)地图观察和绘制: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或地图,掌握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格局,增强空间思维能力。
(2)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大洲和大洋的代表,介绍各自的特点和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3)实验:通过模拟实验,如制作海洋食物链模型,让学生了解海洋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④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海洋污染:人类活动导致海洋污染,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过度捕捞:海洋资源的过度捕捞导致某些物种的数量急剧减少,影响海洋生态平衡。
-保护措施:加强海洋环境监管、推广可持续的海洋资源利用等,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板书设计:
1.大洲和大洋的概念与特点
-大洲:陆地区域,多个国家和地区
强调大洲和大洋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大洲和大洋。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大洲和大洋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知识点梳理
1.大洲的概念和特点:
-大洲是指地球上面积较大的陆地区域,由多个国家和地区组成。
-世界上共有七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地理
3.授课时间:2课时
4.教学时数:90分钟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大洲和大洋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如完成一份大洲和大洋知识总结报告,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六、知识点梳理
1. 大洲和大洋的定义与分类
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地球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大洲和大洋的定义、特点及分布,结合世界地图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如七大洲的名称和位置,四大洋的特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2. 辅助材料:
- 准备世界地图和大洲大洋分布图的高清图片,用于课堂展示和讨论。
- 制作各大洲和大洋的简介PPT,包括地理位置、主要特征、代表性国家和地区等信息。
- 收集相关的地理视频资料,如大洲大洋的形成过程、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海陆分布的影响等,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 设计互动式教学软件或小游戏,如地理知识问答、地图拼图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发放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大洲和大洋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 地理探究: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进行问题探究,如分析大洲和大洋对气候、生物等地理现象的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系统学习地理的起点,对学生形成系统的地理知识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分布和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大洲和大洋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分布和特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对于新知识有较高的接受能力。

但同时,学生对于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地理知识还不够理解,需要通过具体的地图和实例来帮助理解。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大洲和大洋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分布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地图和实例,分析大洲和大洋的特点,培养观察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及其区别。

2.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和特点。

2.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大洲和大洋的概念。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地图和图片:准备相关的大洲和大洋地图、图片和实例。

2.教学多媒体设备:准备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提问学生:“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请大家回忆一下。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地图,展示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和特点。

同时,教师结合地图和实例,讲解大洲和大洋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结合地图和实例,分析大洲和大洋的特点。

例如,让学生观察地图,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并简要描述它们的特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1节 大洲和大洋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1节 大洲和大洋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一、设计理念:新课程改革,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地理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学生自己动手做演示、教师指导、课件播放、练习体会等综合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学会运用地理图表资料说明和解决地理问题,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的比较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了解海陆面积比例。

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绘图的能力,达到灵活运用掌握的目的。

②能力目标:本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学生讨论是“地球还是水球?”到了解海陆的分布,到探索和发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区别,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过程。

主要采用组织学生活动的方法,使学生会用地球仪、世界地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渗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

通过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并加强了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某某、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

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1.认识海陆面积比例2.七大洲、四大洋位置、分布及大洲轮廓—落实在地球仪和地图上难点:熟悉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位置和关系。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1)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1)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陆地和海洋的名称与分布特点,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概念的理解。

运用地图和地球仪判断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与分布,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在地球上的分布。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共同共同观察与探讨,发现问题、解决难题。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答疑、发展智能、加强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组织学生通过地图学习、指认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在图上的位置等知识,同桌、小组互相讨论与检查,积极性高、气氛活跃。

(2)学生综合历史、文学等知识学习地理,促进了各学科间的综合联系。

二、重点与难点:1、世界海陆分布比例2、学会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三、教学过程(一)地球?水球?1、创设场景,引出问题1)、出示关于地球的谜题,然后让学生观察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的照片。

让学生判断“地球”?“水球”?2)、教师设问:加加林认为,从太空看去,地球是个蔚蓝色的的“水球”,可人们当初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把它叫做“地球”呢?限于当时的条件,人们并不知道陆地之外还有更广大的海洋,且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

2、结合课本,自主学习学生活动1:观察“世界海陆分布图”、“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比较地球表面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海陆分布呈什么形势?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海洋连成一片,陆地被分割成许多块。

学生活动2:读图对比:“南、北半球图”、“东、西半球图”、“水半球、陆半球图”,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北极地区几乎是一片海洋,南极地区却是一块陆地。

学生阅读完课本中的“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这段文字,引导学生结合已学历史、语文等知识,结合各人课外自学的知识,列举与本阅读材料有关的事例。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案新人教版(2021-2022学年)[1]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案新人教版(2021-2022学年)[1]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的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3.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和概况。

4. 知道几个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重点难点】
1。

大洲、大洋的分布和概况.
2。

大洲分界线。

优化训练1.下列各洲能看到极昼极夜现象的大洲是( )
A.非洲B.大洋洲 C.南美洲
D。

南极洲
2.既有赤道穿过,又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是
()
A.欧洲B。

北美洲 C. 非洲D.南极洲
3.被北美洲、亚洲、欧洲围绕的大洋是
( )
A。

太平B。

印度洋 C。

北冰洋D.大西洋
4.下列大洲中,濒临印度洋的是()
A.欧洲、非洲、大洋洲
B.非洲、亚洲、南极洲
C. 亚洲、大洋洲、欧洲
D。

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
5。

读世界轮廓图,将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洲和学生独立完成学案对应
部分.
及时巩
固.
ﻬ。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案人教版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案人教版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材内容详解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的概况,记住海陆面积比例,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学习大洲大洋在地图上的分布、培养阅读地图和空间想象能力。

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从图上查找、搜寻信息及分析处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加加林登月,培养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

1.世界海陆分布(1)海陆分布概况读图2.1-1可知: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组成,海洋面积大,占71%;陆地面积小,占29%。

概括地讲,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2)半球的海陆分布从上图可以看出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在判断南北半球时,极点周围是陆地的是南半球,极点周围是海洋的是北半球。

人们生活在陆地上,过去以为海洋是陆地的边缘,甚至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陆地的中心,并未认识到海洋比陆地大,因此起名为地球,这反映了从古到今人们认识的不断发展。

(4)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人类对地球海陆面貌的认识,经历了极其漫长的过程。

早期人类所认识的世界,仅仅是陆地上人类足迹和视野所及的非常狭小的天地。

那时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往,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

在古希腊的世界地图上,古希腊是世界的中心,而我们的祖先把自己的疆土称“中国”。

在人类文明史上,记载着人类探险与认识世界的历程。

其中有许多著名的探险家,他们为人类认识世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公元前2世纪,中国汉代使者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13世纪,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为亚欧的交往竖起了一块路标。

15世纪初,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足迹远及现在的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东海岸,并且留下了著名的航海图。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二章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教案1 (1)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二章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教案1 (1)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江南初中黄莉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3、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二)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用图能力。

2、培养查找、搜寻信息及分析、处理、归纳、总结信息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观看加加林初登太空的图及对“地球”、“水球”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全球海陆分布大势,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分布特征。

三、教学方法及教具准备(一)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讲述法。

(二)教具准备世界海陆分布图、大洲和大洋分布图四、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当我们进入宇宙,在浩瀚的夜空中,我们会看到一颗与众不同的蔚蓝色的星球,那就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

可能有的同学会问:我们看到的星星都是黄色的,怎么地球是蔚蓝色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开这个疑问吧。

(板书)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一、地球?水球?1、海陆比例为了了解地球面貌,人类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进行了艰难的探索。

请同学们读26页阅读材料。

老师提问:早期的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怎样的?学生回答。

师:早期的人类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足迹和视野所及的范围狭小,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往,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

在古希腊的世界地图上,古希腊就是世界的中心。

而我们的祖先把自己的疆土称为“中国”。

而且由于人们是生活在陆地上,于是人们就把我们生活的这块土地称为“地球”。

请几位同学介绍人类探险与认识世界的历程。

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游记、郑和七下西洋、地理大发现、麦哲伦环球航行等。

老师小结:不错,这些探险家为人类认识世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经过了艰难的探索,现在我们对地球上海陆面貌终于有了正确的认识。

师:请同学们看地球的卫星照片,谁能告诉我蓝色表示什么?绿色表示什么?什么颜色所占的比例大?生: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1. 教学目标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的名称、分布及其分界线。

3.四大洋的分布及与各大洲的相对位置。

难点:1.大陆与大洲的联系、区别。

2.亚欧、亚非及南、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

3.七大洲和四大洋空间概念的建立。

3.教学过程【导入】[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第一位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吗?(加加林)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在进入太空后,通过拍摄到的照片和观测到的现象说过这么一句话——其实我们人类给地球起错了名字,不应叫“地球”,而应改叫“水球”。

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一、地球?水球?1.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本P27图2.3,加入到宇航员和小朋友的讨论之中。

一半学生讨论的观点是:应该继续称我们居住的家园为“地球”。

另一半学生讨论的观点是:应该把地球改为“水球”更准确。

2.学生辩论在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双方展开辩论,让学生说出证明各自观点的理由。

3.印证观点教师对双方的辩论给予评价鼓励后,印证说明双方的观点。

(1)出示地球仪,问答:蓝色表示什么?(海洋)地球仪上大部分是蓝色说明什么?(海洋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2)投影展示“东、西半球图”,问答: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大部分是什么颜色?(蓝色)说明了什么?(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3)投影展示“南、北半球图”,回答: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哪个半球的陆地面积大?(北半球)在北半球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海洋面积大)(4)投影展示“水、陆半球图”,先说明水半球的中心在新西兰以东安蒂波德斯群岛附近。

陆半球的中心在法国西部卢瓦河河口附近。

然后问答:在水半球海洋面积占多少?(90%)在陆半球陆地面积超过海洋面积吗?(没有)那陆地面积占多少?(只占48%)4.总结过渡通过以上的观察和印证,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地球,正如宇航员看到的确实是个水球,但是,人类生存在这个“水球”的陆地上,还是习惯把我们的家园叫“地球”。

那么,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分布呈什么大势呢?5.观察比较让学生观察地球仪,并对照课本P26图2.1“世界海陆分布”和图2.2“世界海陆面积比较”。

看看地球表面海陆的面积比例各占多少?海陆分布呈什么形势?(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海洋连成一片,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块)6.读图对比投影“南北半球图”,让学生读图指出: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南半球)北极和南极周围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北极周围是一片海洋,南极周围是一块陆地)那么,世界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是什么?(海陆分布不均)7.小结板书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评价后,从地球表面的海陆面积的比例和海陆分布的特点二个方面,边小结,边板书。

(见板书设计)8.指导阅读让学生分成学习小组阅读课本P26“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并结合自己对此了解的内容作介绍,谈感想。

使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艰苦历程,知道我们今天能够坐在教室,从课本上认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大势,这是无数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险家、外交使节以至近代的航天英雄拼搏奋斗和科学探究的结果。

指出尚有许多还未被人类认识的领域,鼓励大家好好学习,为将来去发现探究这些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9.承转过渡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全球海陆分布的大势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那么,这三分陆地和七分海洋又分成了几大洲和几大洋呢?(七大洲和四大洋)二、七大洲和四大洋1.提出问题投影展示课本P28图2.5“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去掉说明文字)说明这是一幅关于海陆分布各种不同形式的立体景观图。

然后提出:你能把这幅立体景观图结合学过的地图知识绘成平面图吗?图上这些海陆分布的各种不同形式如何识别它们呢?2.地图转绘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不同形式的陆地轮廓并画出来,平行画上斜线表示陆地,空白表示海洋,然后标出海陆分布各种不同形式的名称,将立体景观图转绘成平面示意图。

3.读图识别在学生画好示意图后,投影展示“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示意图”,让学生对照自己所画的示意图,分成学习小组边观察,边讨论下列问题。

(1)大陆与岛屿有什么不同?(面积大的陆地是大陆;面积小的陆地是岛屿)(2)岛屿与半岛有什么不同?(岛屿四面临水;半岛三面临水,一面同陆地相连)(3)洋、海和海峡有什么联系与不同?(洋、海和海峡都是海洋的组成部分;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4)我国东部濒临什么海,连接什么洋?(渤海、黄海、东海,连接太平洋)4.设置悬念全球有六块大陆,但有七个大洲,你能理解这是怎么一回事吗?5.引导发现投影展示课本P29图2.6“大洲和大洋的分布”。

教师先指图说明全球有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南极大陆等六块大陆后,设问:六块大陆怎么会有七个大洲呢?请看亚欧大陆上有几个大洲呢?(亚、欧两个大洲)6.提出问题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哪个大洲?(大洋洲)为什么不叫澳洲?大陆和大洲是不是一回事?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7.评价说明学生议论回答,教师评价后说明大陆是大洲的组成部分,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为大洲,这样,全球分为七个大洲。

8.读图回答投影展示“七大洲和四大洋面积比较”(展示在“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的下面)。

让学生指出全球有哪七大洲?你能说说这些大洲名称的由来吗?比较七大洲的面积,并从大到小给他们排排位次。

七大洲面积的比较四大洋面积比较(单位:百万平方千米) (单位:百万平方千米)9.评价点拨学生议论回答,教师评价后用顺口溜总结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的位次是:“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10.读图回答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了彼此相连的哪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比较四大洋的面积最大的是哪个洋?(太平洋)最小的是哪个洋?(北冰洋)知道这些大洋名称的由来吗?11.评价点拨学生议论发言后,教师评价,并用顺口溜总结大洋面积从大到小的位次是“太大印北,四洋贯通”,继而对四大洋名称由来简要介绍如下。

(1)太平洋当年麦哲伦率领船队来到这片海域(指图),当时天气格外晴朗,风平浪静,好美的一幅景象啊,因而他把这片海域取名为“太平洋”,这个名字起的吉利, 就一直沿用到今天。

其实太平洋并不太平。

(2)大西洋“大西”一词,出自古希腊神话中大力士阿特拉斯的名字。

(3)印度洋当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绕道非洲好望角(指图)向东寻找印度大陆,将经过的这片海域(指图)称为“印度洋”。

(4)北冰洋北冰洋位于北极,终年冰层封盖,因此而得名。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教师进行归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①古文字: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