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政治史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政治史

中国古代政治史

二、宗法制
1、概念:通过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维护 政治统治。 2、目的:巩固统治(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 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特点:血缘关系为纽带 4、内容:嫡长子继承制,确立起严格的大宗小宗 体系(两者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 系)。
5、影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国”与“家”密切结合在一起。 6、演变:宗法观念影响延续到今天 7、二者关系: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是维护分封制的血 缘纽带,巩固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外在 体现,二者互为表里,互相依存。在家中、族 内就是宗法,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


形式上相似,都体现了分权的特点
强化皇权,是君主 专制的产物 是防止专制,近现代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 产物
3、宋朝:二府三司制
皇帝 行政 中 书 门 下 军事
枢 密 院
财政 三司
度 盐 户 支 铁 部
1) 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 力。2)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冗官”局面。
周礼: 1、概念:维护等级秩序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范。
2、实质: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工具。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考点二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概念: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 权两个概念:专制主义就中央决策方式而言,指皇 帝独裁;中央集权是中央与地方关系而言,地方听 命于中央,没有独立性。 2、矛盾:皇权与相权矛盾,中央与地方矛盾 3、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到被废除; 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被削弱。 4、演变:萌芽于战国,确立于秦朝,发展于两汉,完 善于隋唐,加强于宋元,强化于明清。
四、秦中央集权制度影响 • 对秦的影响: 巩固国家统一,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秦的暴 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 对后世的影响: 奠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 朝沿用并完善;对国家疆域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 成起了重要作用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一、中国古代政治史【专题线索梳理】本专题包括中国古代时期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政治思想、军事斗争、以及农民起义等基本知识。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本专题的主要内容。

1.皇帝制度公元前221年。

秦兼并六国。

秦王嬴政政自称始皇帝,并规定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凡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

从此,皇帝成为我国封建时代历代王朝最高统治者的专称。

明代,皇帝废除宰相制度直接统管政府,并建立庞大的宦官机构和厂卫制度,实行专制特务统治,皇帝制度走向极端。

在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中,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以君主立宪政体代替君主专制政体。

资产阶级革命派则主张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实行民主共和制度。

1912年,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中华民国的建立,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寿终正寝。

2.中央官制秦朝统一全国后,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三省六部制由隋文帝首创,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了三省的职权。

三省为中央政府最高机构,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三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具体负责各项行政事务。

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除了丞相制度,把中央行政权分属六部。

皇帝直接管理国家政事。

从制度上集君权与相权于一身,保证了皇帝的专制独断。

三省制度结束后,设立殿阁大学士参与决策,逐步形成内阁制度。

清初,中央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但保留着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凡军国大事都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皇权受到限制。

雍正时设军机处,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后加以传达执行,地方军政首脑直接听从皇帝指挥,君主专制制度走向顶峰。

1861年,清朝设立总理衙门,它是主管外交、通商及其它洋务事宜的中央机构,地位高于六部,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

3.地方行政制度秦统一全国后,郡县制在地方普遍推广,分封制被废除,奠定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基础;4.选官制度(科举制)汉武帝时期建立了地方每年向中央举荐人才的制度。

中国古代政治史

中国古代政治史

努尔哈赤建后金, 满清实力扩张
1644年,清军入主中原,迁都北京
政治制度
尧舜禹:禅让制 夏商周:王位世袭制、分封制 春秋战国:郡县制 秦朝: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中央集权制 两汉:封国制、察举制、刺史制、都护府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府兵制、士族制 隋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募兵制、节度使制、都督 府制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行省制、保甲制、将兵制、猛安 谋克制、蕃汉分治制 明朝:三司(内阁)六部制、土司制、流官制、厂卫制、 都督制、乌思藏卫所制、僧官制 清朝:八旗制、议政王会议制、内阁六部制、军机大臣 制、理藩院制、达赖班禅制、金瓶掣签制

⑥、郡县制:产生于战国推行于秦朝几乎盛行于整个封 建时代而在分封制瓦解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地方行政制度。 战国商鞅变法“废分封、行郡县。特点在于郡守和县令 均由皇帝直接任免,目的为加强中央集权,是我国地方 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郡县制利于地方管理和民族团结, 对后世影响极大。 ⑦、行省制:元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京师中书省为 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行中书省为地方行政机构。特 点在于行省长官由中央直接委派官员担任,目的是有效 管辖空前辽阔的疆域,成为明清以后地方行政区划的典 范。行省制是古代郡县制的发展,是巩固统一多民族国 家的成功尝试,同时又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影响 深远。 ⑧、编户制:西汉赋役制度,也是一种地方行政制度。
唐太宗增设考试科目,以进 士和明经两科为主
武则天创设武科和殿试
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 提高科举地位
北宋
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 科目逐渐减少,进士科成为 主要科目;考试实行糊名法; 录取名额增加
王安石改革科举,废明经,进士 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
①加强和巩固中央集权(选拔 人才权力集中于中央)② 为庶族地主进入仕途开辟 道路(扩大封建政权统治 基础,打击士族势力)③ 读书—考试—做官三者联 系,提高官吏的文化素质 ④促进文学的繁荣,如唐 诗的繁荣 培养变法人才

中国古代史上的著名政治事件

中国古代史上的著名政治事件

中国古代史上的著名政治事件中国古代历史悠久,涌现出许多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政治事件。

这些事件不仅塑造了中国的政治格局,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回顾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些著名政治事件,并探讨它们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1. 秦朝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秦朝。

这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的诞生。

秦始皇通过推行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和货币,修筑万里长城等措施,有效地统一了多个战国时期的诸侯国。

秦朝的统一为后来的中国历史奠定了基础,对中国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汉朝的兴起秦朝的统一并不持久,公元前206年,刘邦在楚汉战争中胜利,建立了汉朝。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并在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汉朝统治了近400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王朝之一。

汉朝的兴起为中国历史上的稳定和繁荣奠定了基础,对后来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三国时期公元184年,东汉末年,中国进入了一个动荡的时期,被称为三国时期。

这一时期的政治格局由曹魏、蜀汉和东吴三个政权共同组成。

三国时期持续了近60年,期间发生了许多著名的战争和政治斗争,如赤壁之战和五虎上将等。

这一时期的政治变革和文化交流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 唐朝的盛世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另一个伟大的王朝,公元618年至907年统治中国。

唐朝时期,中国经历了一个繁荣的时期,被誉为“盛世”。

唐朝政权实行了开明的政策,推动了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

唐朝还与西方国家保持着广泛的交流,被称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

唐朝的盛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鼎盛时期之一。

5.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终结。

这场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彻底反封建革命,为中国近代政治的转型奠定了基础。

这场革命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对中国以及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政治史知识点

中国政治史知识点

中国政治史知识点
中国政治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方面的知识点:
1. 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的政治
格局十分复杂,涉及到许多政治势力和王朝的更替。

其中最为著名
的是南唐和北汉。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短暂,但对于中国政治的发展
具有重要的影响。

2. 宋朝政治制度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强大的朝代,它的政治制度也有很多
值得注意的地方。

宋朝实行科举制度,开创了中国科举制度的先河。

同时,宋朝还实行了农业立国的政策,并积极发展商业和工业。

3. 明朝政治制度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将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商业、文化、科学等各方面带入了一个新的高峰。

明朝政治制度具
有许多先进的地方,如开设了东厂,实行了差额选举制度,使得政
治制度更加完善。

4. 清朝政治制度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大的朝代,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清朝政治制度虽然保留了许多传统元素,但也有很多符合时代
要求的改革。

如实行了分官职授官制度,实行了恢复科举制度等。

总之,中国政治史是中国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
着中国政治的发展,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简明中国政治制度史

简明中国政治制度史

简明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政治制度是中国历史演变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政治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和演进,从君主制到共和制,再到现代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概述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发展。

第一部分,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可以追溯到中华五千年的历史。

最早的政治制度是封建王朝。

在这一制度下,中国的政权由一个皇帝和一系列贵族统治。

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他们通过封建制度将土地分配给贵族,以换取他们的忠诚和支持。

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有其优势,比如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社会稳定。

然而,这一制度也存在缺点,如皇帝权力过于集中,贵族享有特权,民众的权益受到压制。

这些问题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和民生的不满。

第二部分,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近代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封建制度被推翻,取而代之的是新的政治制度。

其中最重要的是辛亥革命,它推翻了清朝封建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是一种新的政治制度,采用了共和制。

它的特点是国家主权属于人民,通过选举产生国家领导人。

然而,在中华民国建立后不久,国内就陷入了动荡和分裂,政权频繁更迭,导致政治不稳定。

第三部分,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以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权力由共产党领导,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现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由全国各个地方的代表组成。

代表们通过选举产生,负责制定法律和大政方针。

此外,中国还采用了民主集中制的领导体制,通过党的领导来保证政府的稳定和效率。

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封建制度和民国时期政治不稳定的问题,保证了国家的政治稳定和发展。

然而,人权和民主等方面的问题仍然存在,也是中国政治制度亟待解决的难题。

总结中国政治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封建王朝到共和制,再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中国政治史

中国政治史
没有做到 (局限) 革命任务: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没 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 有得到根本改变 探索结论: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年 1921年 1924—1927 (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1年7月23日
上海
“一大” 内容 意义
嘉兴南湖 制定党的纲领(党的名称、奋斗目标) 明确中心工作 选举领导机构
1922年7月 上海
“二大” 内容
制定纲领 决定加入共产国际
最低纲领 (即民主革命纲领) 最高纲领
意义: 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
中共认识到统一 战线的重要性 1923年中共“三大” 确定合作方针
1、条件
共产国际的帮助 孙中山同意与共产党合作
2、实现标志: 国民党一大 1924年1月 广州


“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三大政策
一、原因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1935年)
二、遵义会议
1、内容:军事上辨明是非 组织上改组领导 2、意义:结束“左倾”错误在中央的领导,确立 了以毛泽东为中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我党生 死攸关的转折点,是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 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了社会主义民主 法制建设的根本原则和基本思路。

一、祖国统一大业的第一步 ——港、澳回归
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增强(前提)
1、条件
“一国两制”构想(方针) 全国人民共同愿望,民心所向

大学中国古代政治史论述简答题整理

大学中国古代政治史论述简答题整理

大学中国古代政治史论述简答题整理
1. 什么是中国古代政治史?
中国古代政治史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政治思想和政治事件的学科领域。

它包括了中国古代王朝的建立和垮台、君主的统治方式、政治制度的演变以及重要政治事件的分析等内容。

2.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主要有封建制度、官僚制度和科举制度。

封建制度以君主为核心,以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土地制度为基础,实行统治和分封制度。

官僚制度则是以官员为主体,通过设立各级官职和官员选拔制度来管理和控制政务。

科举制度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以确保政府官员的素质。

3. 中国古代思想家对政治的思考有哪些?
在中国古代,有很多思想家对政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孔子强调仁政和君主的德行;荀子提出法治思想,主张君主按法治国;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战争;儒家思想强调礼、乐、仁等来塑造良好的政治秩序。

4. 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哪些重要事件?
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许多重要的政治事件。

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秦朝的统一中国、汉朝的王朝更迭和王莽新政、唐朝的开放和繁荣等等。

这些事件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5. 中国古代政治史对现代政治制度的影响是什么?
中国古代政治史对现代政治制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思想为现代政治制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例如,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对于现代君主制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而科举制度则可以看作是现代选拔官员的雏形。

总结:
中国古代政治史涉及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政治思想和政治事件的研究,对于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现代政治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政治史笔记

中国古代政治史笔记

中国古代政治史笔记概述中国古代政治史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和政治理论的学科。

从秦朝到清朝,中国经历了不同的政治制度和统治者,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

朝代和政治制度1. 秦朝(221-206 BC):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实行了严格的法家政治和封建制度。

2. 汉朝(202 BC - 220 AD):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久的朝代之一,采用了儒家思想和官僚制度,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

3. 三国时期(220-280 AD):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存在三个并立的政权,政治动荡,军阀混战。

4. 隋朝(581-618 AD): 隋朝统一了北方和南方,实行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唐朝统治的基础。

5. 唐朝(618-907 AD):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实行了科举制度和寺院管理制度,政治稳定,文化繁荣。

6. 宋朝(960-1279 AD): 宋朝实行了士大夫主导的政治体制,注重文化教育和考试选拔,科技进步迅速。

7. 元朝(1271-1368 AD): 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非汉人政权,以行政中心和外交重要性的北方政府的创建为标志。

8.明朝(1368-1644 AD): 明朝恢复了汉民族的统治,实行了严格的封建制度和官僚体制,政治相对稳定但存在政治斗争。

9.清朝(1644-1912 AD):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实行了满族的统治,政治道德比较腐败,后期出现了对外侵略。

政治思想和理论1.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强调君子治国和仁义道德,对政治治理和人伦关系有重要影响。

2. 法家思想: 法家思想注重法治和中央集权,提倡严格的法律制度和权力集中。

3. 兵家思想: 兵家思想强调军事力量和战争策略在政治中的重要性,对战国时期的国家安全起到了关键作用。

4. 墨家思想: 墨家思想主张兼爱和公平,对社会和政治制度有一定影响。

政治事件和影响1. 秦始皇统一六国: 秦始皇通过战争统一了六个国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

中国古代政治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政治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政治历史故事中国古代政治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每一个朝代的更替都离不开军事战争。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中国古代政治历史故事,希望大家喜欢!中国古代政治历史故事篇1:三公九卿制秦朝的中央机关实"三公九卿"制。

三公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政务、军事和监察。

三公之间互不统属,相互制约,都直接为皇帝负责,使权力集中于皇帝一身。

三公之下设九卿,具体是: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卫尉,掌管皇宫保卫;郎中令,掌管宫廷警卫;太仆,掌管宫廷车马;典客,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及外交;廷尉,负责司法;治粟内史,掌全国财政税收;宗正,管理皇室亲族内部事务;少府,掌管全国山河湖海税收和手工业制造。

三公九卿均由皇帝任免,概不世袭。

中国古代政治历史故事篇2:焚书坑儒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统治思想文化而制造的两起重大事件。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

博士淳于越奏请按照殷周之制分封子弟功臣,丞相李斯驳斥其议,以“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霍乱黔首”为由,提出禁止私学和焚书的建议,得到秦始皇认可。

所焚之书包括秦统一前的列国史记和民间所藏《诗》、《书》、百家语。

秦国史记、博士官收藏的图书和民间医学、卜筮、种树等技术之书则不在焚烧之列。

令下三十日不烧者黥为城旦。

同时宣布,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分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焚书次年,又发生坑儒事件,其起因是方士侯生、卢生无法为秦始皇寻觅仙草,以秦始皇贪于权势、专用刑罚为由,相约逃亡。

秦始皇闻讯,下令穷究。

受到株连的儒生四百多人皆被活埋于咸阳。

秦始皇长子扶苏谏劝,亦被遣至上郡监军。

“坑儒”激起广大儒生不满和反抗。

焚书坑儒体现了秦政的暴虐,严重摧残了思想文化的发展.中国古代政治历史故事篇3:黄老政治西汉初年为恢复封建经济稳定封建统治而实行的“无为而治”的方针政策。

先秦诸子中的道家思想中含有许多政治、战争的战略、策略思想,所谓“无欲以静,天下将自定”,或“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老子》),这种思想到战国末期发展成为黄老之学(黄,指黄帝,老,指老子)。

中国古代史政治制度整理

中国古代史政治制度整理

中国古代史政治制度整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原始社会时期原始社会时期是中国社会的最早时期,政治制度比较简单和原始,基本上是以家庭和部落为单位。

没有统一的政府机构和组织形式,社会秩序主要靠社会规范和习惯来维持。

2. 奴隶社会时期奴隶社会时期开始于商代,政治制度出现了大的变革。

奴隶制逐渐形成,先商后周逐渐统一中国,历史进入封建社会时期。

商朝政治制度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部族联盟制”和“王室中心制”。

在“部族联盟制”时期,商朝是一个由多个部族和家族联盟组成的国家,各部族、家族各自为政,商王则担任一种协调者的角色。

在“王室中心制”时期,商王逐渐成为国家的主宰,设立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周朝建立之后,逐渐形成了已知历史上的最早的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对分封制、官制、土地所有权、祭祀制度等进行规范,并逐渐确立了天子为中心的政治制度。

天子设置中央官制,与地方派生出的诸侯国构成中央与地方政治结构的最初奠基。

由于周朝时奴隶所有制未被完全取代,也出现过以奴隶主为统治者的奴隶制国家,如楚国。

3. 封建社会时期封建社会时期又分为两个阶段,即西周和东周时期。

西周时期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封建制、官制、地方制度、祭祀制度、财政制度和法律制度。

东周时期由于周王室衰微,诸侯割据,分封制度逐渐瓦解。

战国时期,大量诸侯国相互争夺,并对政治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和创新。

4. 帝制时代战国结束之后,秦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秦朝。

秦始皇推崇法治,规定行政区划及法律条文,制定了全国一律的法律;而汉初则在秦制的基础上加强官僚管理制度,设立了律令制度和阶级制度,以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和地方官制的变革,也为政治制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最发达、最完备的时代之一。

唐代建立了中央与地方相互支持的制度,方便政府对全国的管理和控制及资金、物资的供给和征调。

隋朝和唐朝尽令举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国际交往,制度逐渐完整,文化繁荣,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鼎盛时期。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政治史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政治史

一中国古代史部分三维坐标定位三条主线定论政治从分封制、宗法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专制皇权逐渐形成。

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经济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化.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文化思想上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儒学独尊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文学艺术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文学体裁多样;具有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中国古代政治史本专题考试大纲: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其主要内容为分封制与宗法制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其主要内容为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3.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其主要内容为西汉王国问题,中外朝制度,察举制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其主要内容为明废丞相,设内阁,清军机处最近三年的高考真题,中国古代政治史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要考查形式,材料以文字形式为主,难度上以中低难度为主,以考查主干知识的内涵为主。

内容上相对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影响、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以及对历史的传承。

2.汉至元政治制度演进的特点、原因和影响。

3.明清政治制度中加强对边疆或地方的管理、强化君主专制。

考点知识梳理考点一分封制与宗法制1.分封制(政治生活等级化)(1)对象及内容: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土地和人口.(2)权利与义务:分封者与受封者之间是权利义务关系。

(3)影响:形成了森严的等级,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周朝势力范围扩大;没有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宗法制(家庭生活政治化)(1)核心:以嫡长子继承制规定宗族内的嫡庶关系,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

(2)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正妻所生的长子。

中国古代政治史

中国古代政治史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史一、中国古代政权沿革(历史发展脉络)1、原始社会2、奴隶社会建立:夏朝(约BC2070—约BC1600年)发展:商朝(约BC1600—BC1046年)鼎盛:西周(BC1046—BC771年)瓦解:东周春秋(BC770—BC476年)3封建社会(1)形成:东周战国(BC475—BC221年)(2)发展、鼎盛、衰落:秦(BC221—BC207年)①封建大一统时期 西汉(BC202—AD9 东汉(AD25—220②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魏(220—266年)280年) 蜀(221—263年)吴(222—280年)266—316年)317—420年)420—589年):宋、齐、梁、陈439—581年) 隋③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隋(581—618年)唐(618—907年,“安史之乱”〈775—763年〉)④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五代(907—960年)辽(契丹政权)(916—1125年,947年称辽,983年称契丹,1066年称辽)北宋(960—1127年)南宋(1127—1276年)西夏(1036—1227年)金(1115—1234年)元(1271—1368年)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明清明(1368—1644年)清(1636—1912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进入近代史)二、历代封建王朝(或时期)的特点或地位和影响⑴春秋战国时期:①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奴隶社会逐渐瓦解,封建制度确立;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②经济上: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有质的飞跃,社会经济发展;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加速向封建土地国有制转化,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发展。

③民族关系上:民族的交流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④思想文化上:划时代的变革,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这一时期在天文、医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

从原始社会到秦统一,再由汉代的官僚制度到唐代的科举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影响。

1.原始社会与部落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生活在部落社会中,部落长老担任着部落的首领,负责协调内部事务和处理外部关系。

这种部落制度是最早的政治组织形式,基于血缘和族群的关系。

2.封建制度的兴起随着农业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加深,封建制度逐渐取代了部落制度。

封建制度以封建君主拥有天命来统治全国,君主授予诸侯土地和封号,而诸侯则向君主效忠。

这种等级制度中,封建王朝与诸侯国之间形成了稳定的政治关系。

3.官僚制度的推行汉代是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重要时期,官僚制度在这个时期被推行起来。

官僚制度以中央政府为中心,设置一系列官职来管理国家事务。

官员通过考试选拔,并按照明确的等级制度进行管理。

这种制度在整个古代中国政治史上也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4.科举制度的兴起唐代是中国政治制度史上又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科举制度在这个时期兴起。

科举制度以考试选拔官员,提倡文治,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优秀人才加入政府。

这种制度为社会中的人们提供了平等参与政治的机会,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5.封建王朝的衰落与变革随着历史的发展,封建王朝出现了衰落的迹象,并最终被推翻。

新兴的市民阶级崛起,开始追求民主与自由,推动了政治制度的变革。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实行了一系列现代化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经历了千余年的演变,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影响。

这些政治制度的兴衰变革,不仅反映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演变,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现代中国已经不再沿用古代的制度,但是这段历史仍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中国古代政治史

中国古代政治史

练习题
下图是一幅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 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美国史学家斯坦夫里阿诺斯评价说: “秦(朝)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 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在政治方 面,秦朝给中国“留下深刻持久的印记” 的是 A.三公九卿制 B.郡县制 C.刺史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5、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 大统治区域。 形成 贵族统治阶层内部森严的等级 “天子 ——诸侯——卿大夫——士 ”。
同姓诸侯 (受封的主体,封于富庶之地或战 分 略要地) 封 对 功臣、姻亲 象 异姓诸侯 先代贵族(旧属国,殷商旧族等)
天 子
天 子
嫡长子
嫡系余子、 庶子
宗法制—— 权力、财产和土地 1、目的: 巩固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的 继承上 的矛盾。 2、内容: 用 父系 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 国家统治; 核心是 嫡长子继承 制; 确立了 大宗、小宗 体系,大小宗关系是相对的。 3、作用: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 垄断和特权 地位,有 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宋代以前宰相“事无不统”,宋朝统治者设 枢密院分掌军权,又设三司分掌财政,号为 “计省”,将相权一分为三。此外还设参知 政事、枢密副使、三司副使等官职。由此可 见,宋代政治制度建设的突出特点是
A.重视分权和制约
B.重视培养后备力量
C.加强对军队的控制
D.借鉴欧洲启蒙思想
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能够反映出
“凡厥衣冠(冠族华胄),莫非二品;自 此以还,遂成卑庶。”(《宋书·恩幸传 序》)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 A.是汉朝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 B.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
C.门第出身决定官品大小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史的书籍

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史的书籍

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史的书籍
以下是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史的一些书籍:
1.《中国政治制度史》- 作者:茅海建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从古代封建时期到现代的中国政治制度变迁,包括封建帝制、官僚体制、封建经济等内容。

2.《中国政治思想史》- 作者:陈寅恪
该书从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起源开始,深入探讨了儒家、道家、法家等各个学派的政治思想观点及其在历史上的影响。

3.《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作者:胡绳
胡绳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在这本书中通过对中国历代政权的核心问题,如统治者素质、政权形式、政权跨度等进行研究和评价,总结出了中国政治的得失。

4.《中国封建社会的动力》- 作者:高华
这本书主要研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并分析了封建制度发展的内在动力,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化和变迁进行了深入剖析。

5.《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变革》- 作者:冯友兰
冯友兰是中国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他在这本书中通过对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变革的分析和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政治制度变革的理论观点,并从中国历史的角度探讨了政治制度变革的动因和效果。

6.《国家与政治在中国的演进》- 作者:龚心钊
这本书是一部关于中国政治演进的综合性研究,从古代到现代,从帝制到共和,从封建制度到社会主义制度,探索了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历史脉络。

中国古代史专题史——政治史.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史专题史——政治史.名词解释

第九章政治史一、夏、商、西周1、少康中兴:夏第三代国君太康(启之子)在位,荒淫不理政务,兄弟五人争位,削弱了统治力量。

东夷有穷氏首领羿乘机起兵攻入夏都,夺取了王位。

后来太康侄孙少康在有虞氏部落(今河南虞城)重新积聚力量,从东夷手中夺回王位,史称“少康中兴”。

●2、盘庚迁殷:商前期循建国前之俗,国都不断迁徙。

史载从商始祖契至汤共八次迁都,从汤到第19任商王盘庚又五次迁都。

而从盘庚迁都到殷,直至商代灭亡,近300年,都城未再迁徙。

盘庚以前都城屡迁的原因可能是粗耕农业导致的换土易居行为,也可能与解决贵族内部矛盾或民族矛盾有关。

《尚书》中有《盘庚》三篇,详细记述了盘庚迁殷前对臣下的说服训戒之辞。

盘庚所迁之殷,后世称为“殷墟”,已为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商朝的存在也因此得到了确切的证实。

由于商后期以殷为都,故后人又将商朝称为殷、殷商或商殷。

盘庚迁殷对于商朝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3、武丁中兴:商朝第22位王武丁在位期间,不断与西北和北面的gong方、土方、鬼方等方国进行作战,经过上万军队的长期征伐,最终平服了上述地区。

武丁还曾对西面的羌方和南面的虎方用兵,也都获胜。

他在位的50余年,是商王朝最强盛的时期,“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

此时商的疆域西到陕西西部,南到湖北、湖南之界,北到河北北部,东到海滨,成为世界上的文明大国。

●4、三监与管蔡之叛:武王灭商后,封商纣王之子武庚于商王畿,命其统治商人余部,同时将自己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亦分封于商王畿附近,对武庚和商人进行监视,称为“三监”。

成王即位,此时周朝统治尚未完全稳定,成王年幼不能主持大局,由其叔父、武王之弟周公旦(名旦,周为采邑所在地)摄政。

管叔对周公执政不满,遂与蔡叔等散布周公终将篡位的流言,并联合武庚一同举事。

图谋趁机复商的武庚又纠合了旧日服属于商的东方诸方国、部族共同作乱。

一时反周声势十分浩大,周王朝面临严峻的挑战。

周公“内弭父兄,外抚诸侯”,在稳定内部后,亲率大军东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专题主要讲述了先秦至明清时期两千 多年的政治文明发展演变历程。
主要包括两大阶段: 商周时期实行的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 的早期政治制度; 战国秦汉至明清时期实行的封建君主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战国萌芽,秦朝确立, 民国结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沿用至今
决策机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法律是君主专制的工具 管理模式:全国政、经、军等权力集中 于中央,地方受命于中央
明代—①废丞相,权分六部—殿阁大学士—设内 阁 ②八股取士
清朝——军机处,职责:上传下达,跪受笔录。
选官制度: 西周——世卿世禄制(血缘) 战国西汉初——军功爵制(军功) 西汉武帝——察举制(孝廉/品德)、征辟制(才 能)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门第) 隋唐——科举制(才能)
北宋——科举发展
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 ①由家世门第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 ②逐渐制度化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标志着封建制度的衰落
中央集权: 商:内外服制度,神权色彩浓厚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世卿世禄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 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准则
中央集权: 商:内外服制度,神权色彩浓厚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世卿世禄制 秦:郡县制、焚书坑儒
中央集权: 商:内外服制度,神权色彩浓厚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世卿世禄制 秦:郡县制、焚书坑儒 西汉:推归中央,设禁军) 削实权(派文臣任知州,设通判与知州相互制衡) 制钱谷(设转运使将地方财赋运至中央)
元朝:行中书省 明朝:废行省,设三司
第一轮复习目录 一、古代史部分 1、古代中国的政治史 2、古代中国经济史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科学技术、文学艺术 4、世界古代史(古希腊罗马、古希腊 先哲)
二、近代史部分 1、世界近代的思想、科技、文艺史 2、世界近代政治史 3、世界近代经济史 4、近代中国的屈辱史、探索史、 经济和社会史
分封制 同 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郡县制

盛行时代 奴隶社会
划分基础 以血缘为纽带
封建社会
按地域划分
官员任免 诸侯、官位封土、 官员由皇帝任命、 世袭 派遣
自身权力 享有高度自治, 只有行政管理权, 有较大独立性 直接对皇帝负责 历史作用 初期巩固了统治, 地方服从中央,有 后期诸侯坐大, 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出现了地方割据 和国家的统一
君主专制: 秦朝开创——避讳制度 西汉加强——①中外朝制度:中朝决策(亲信) 外朝执行 ②君权神授 隋唐成熟、完善——三省六部制≠三权分立 同:分权思想(权力制约与平衡) 异:加强专制 防止专制,加强民主 北宋加强——二府:中书门下(参知政事)—行 政 枢密院—军政 三司:盐铁、户部、度支—财政
元朝—一省制,“腹里”(大都及周围地区)
三、现代史部分 1、俄国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经济的演变 2、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演变 3、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4、战后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区域集团化 和全球化 5、现代中国政治史 6、现代中国经济史 7、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史
中国古代政治史 高考考点: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注意:中央集权与中央集权制不同。
原因—经济:地主经济和小农经济(分散性)
封建社会里的封建制度是以地主阶级掌握土地和 政权、压迫和剥削农民阶级为标志的社会制度。
封建制度: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总和
思想:法家理论(集权理论) 实践:商鞅变法(建立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政治:统治需要(维护国家统一)
基本特征—专制(权力高度集中,君主专制) 核心——皇权至上 影响:转型: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文字狱”“八股取士”
文明史观:人类社会发展史本质是人类文明演进史 横向: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纵向:采集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工业文明 ☆东西方文明的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