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一长度测量

合集下载

任务一 用游标卡尺测量零件尺寸

任务一  用游标卡尺测量零件尺寸
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类通用教材
项目一 零件尺寸测量
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 用游标卡尺测量零件尺寸 用千分尺测量零件尺寸 用内径表测量零件尺寸 用塞规等专用量具检测零件
任务一
知 识 目 标 技 能 目 标
用游标卡尺测量零件 尺寸
1.熟悉常用的测量器具及测量方法。 1.熟悉常用的测量器具及测量方法。 熟悉常用的测量器具及测量方法 2.掌握测量的相关概念。 2.掌握测量的相关概念。 掌握测量的相关概念 3.通过游标卡尺理解测量器具主要技术指标。 3.通过游标卡尺理解测量器具主要技术指标。 通过游标卡尺理解测量器具主要技术指标 4.掌握游标卡尺的类型、刻线原理、读数方法, 4.掌握游标卡尺的类型、刻线原理、读数方法, 掌握游标卡尺的类型 以及使用方法与测量步骤。 以及使用方法与测量步骤。 1.能正确使用游标卡尺对零件进行外径、 1.能正确使用游标卡尺对零件进行外径、内 能正确使用游标卡尺对零件进行外径 长度的尺寸测量。 径、长度的尺寸测量。 2.能根据零件要求选用测量器具 能根据零件要求选用测量器具。 2.能根据零件要求选用测量器具。
三、测量方法
1. 2. 3. 4. 5. 6.
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 相对测量与绝对测量 单项测量与综合测量 接触测量非接触测量 被动测量与主动测量 静态测量与动态测量
四、游标卡尺
1. 游标卡尺的结构
常用的三用游标卡尺结构
四、游标卡尺
1. 游标卡尺的结构
带表游标卡尺
电子数显卡尺
四、游标卡尺
2. 读数方法
一、测量的基本要素
二、测量器具
1. 测量器具的分类
(1)量具:量块、角尺、卡尺、千分尺 (2)量规:光滑极限量规、螺纹量规 (3)量仪:水平仪、干涉仪、万能工具 显微镜 (4)测量装置:三坐标测量机

长度测量实验报告

长度测量实验报告

长度测量实验报告引言:长度是物体在空间维度上的一种特性,测量长度是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常见的任务。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以及不同的测量方法,来比较它们的精确度和可靠性。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长度测量的原理和方法,为科学研究和工程测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实验一:直尺测量方法首先,我们使用传统的直尺测量方法来测量一个长方形木板的边长。

我们将直尺靠紧木板的一边,并且确保直尺与木板垂直对齐,然后使用眼睛准确定位直尺与木板边缘的交点。

重复这个步骤三次,并记录每次测量结果。

实验二:卷尺测量方法接下来,我们使用卷尺来测量同样的木板边长。

我们将卷尺的一个端点对准木板的起始点,然后沿着木板移动卷尺直到另一端。

确保卷尺与木板垂直,并记录测量结果。

实验三:激光测距仪测量方法最后,我们使用激光测距仪来测量木板的边长。

激光测距仪是一种使用激光技术进行非常精确测量的仪器。

我们将激光测距仪对准木板的边缘,并观察激光测距仪显示的测距结果。

结果:我们对每种测量方法进行了三次重复测量,下面是每次测量结果的比较:直尺测量方法:测量一:10.2 cm测量二:10.1 cm测量三:10.3 cm卷尺测量方法:测量一:10.0 cm测量二:10.1 cm测量三:10.0 cm激光测距仪测量方法:测量一:10.05 cm测量二:10.02 cm测量三:9.98 cm讨论:通过上述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测量方法产生了略微不同的测量结果。

这主要是因为每种测量方法都有其自身的误差。

对于直尺测量方法来说,主要的误差源是我们眼睛的准确度以及直尺与木板对齐的程度。

而卷尺测量方法的误差主要来自于卷尺的刻度准确度和操作者的测量技巧。

激光测距仪虽然具有极高的测量精度,但仍然存在一定的误差,可能是由于使用者没有完全对准测量目标或者激光测距仪本身的误差。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的测量方法会产生略微不同的测量结果,这是由于每种方法都有自身的误差。

高中物理实验长度测量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长度测量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长度测量教案
实验名称:长度测量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掌握使用游标卡尺和卷尺进行长度测量的方法,了解不同仪器的测量精度和误差,并能正确使用和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器材:游标卡尺、卷尺、标准物体(如铁丝、木棒等)
实验步骤:
1. 使用游标卡尺测量标准物体的长度。

将游标卡尺的两个测量头分别放在物体的两端,确保游标卡尺垂直于物体表面,读取游标卡尺上的长度值并记录。

2. 使用卷尺测量同一标准物体的长度。

将卷尺的一个端点对齐物体的一端,沿着物体表面延伸并记录卷尺上的长度值。

3. 比较游标卡尺和卷尺的测量结果,计算它们之间的差异,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可能原因。

4. 尝试使用游标卡尺和卷尺对不同物体进行长度测量,并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注意事项:
1. 在进行测量时,要保持仪器平稳、垂直,并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2. 测量结束后,要及时清洁并归还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台的整洁。

3. 在记录实验数据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和精确度的保持。

实验拓展:
1. 探究游标卡尺和卷尺的测量精度与误差的关系,尝试通过改变测量方法和仪器精度来观察结果。

2. 使用其他长度测量仪器(如螺旋测微计、显微镜等)进行长度测量实验,比较不同仪器的优缺点。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学生将掌握长度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了解不同仪器的测量精度和误差,并培养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的能力。

1-1 测量物体的长度和时间

1-1 测量物体的长度和时间

活动:小组成员互相测一下读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所用的时间 用平稳的语
气读完哦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 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 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 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 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3.如图所示,要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和宽,选择下列哪种测量工具最合适( ) A.卷尺 B.直尺 C.游标卡尺 D.螺旋测微器
课堂练习
4.如图所示四个刻度尺的使用方法示意图中,正确的有( )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适吗?
。与中性笔相比,粉笔是 短的 。
我们该如何来描述粉笔的长短呢?
任务一:借助三角尺或直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
测量对象
测量对象 使用工具 零刻度线是否完整 量程(能测最大长度) 分度值(最小一格) 测量数值
使用工具
交流评估 ①如果“零刻度线”磨损了,我们又该怎 样使用刻度尺呢? ②如果所测量物体的尺度超过了我们刻度 尺的量程,我们该怎么处理呢? ③如果在测量时,刻度尺倾斜了,我们测 量的数据还准确吗?
那同学们知道我们古人是怎么描述和记录时间的吗?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时间
十二时辰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如何测量时间呢?
任务二:能正确使用停表测量一段时间,知道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使用机械停表测量时间
1.机械停表有哪些结构? 2.机械停表使用方法? 3.机械停表怎么读数呢?

教你如何简单测量长度与距离

教你如何简单测量长度与距离

教你如何简单测量长度与距离测量长度与距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任务之一。

无论是在家庭生活中还是工作场所,我们经常需要准确地测量出某个物体的长度或者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本文将介绍一些简单且常用的测量长度与距离的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加便捷地完成这些任务。

一、直尺法直尺是最简单常用的测量工具之一。

它通常是一条平直的金属或塑料的长尺,上面刻有厘米或者英寸等刻度。

要使用直尺进行长度测量,首先需要将直尺靠近待测物体,并将直尺上的零点与物体的一端对齐。

然后,通过观察直尺上的刻度,可以得出物体的长度。

对于较小的物体,直尺的长度可能不够,这时可以使用游标卡尺来进行测量。

二、游标卡尺法游标卡尺是一种常见的精确测量长度的工具。

它由一个固定的尺身和一个可移动的游标组成。

尺身上刻有毫米或者英寸等刻度,游标上有一个游标尖或者刻度尖。

通过调整游标的位置,可以测量出待测物体的长度或者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使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时,首先要将游标尽可能地贴近物体,使其与待测物体的一端相切。

然后,通过观察游标上的刻度,可以准确地测量出物体的长度或者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三、卷尺法卷尺是一种灵活可卷曲的测量工具。

它通常由一个卷筒和一个可伸缩的刻度带组成。

卷尺上刻有厘米或者英寸等刻度,可以通过拉出或收回刻度带来测量长度或距离。

使用卷尺进行测量时,首先要将卷尺靠近待测物体,并将卷尺上的零点与物体的一端对齐。

然后,通过观察卷尺上的刻度,可以得出物体的长度或者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四、激光测距仪法激光测距仪是一种高精度且便捷的测量工具。

它利用激光束测量物体与测距仪之间的距离,并通过内置的电子装置来显示测量结果。

使用激光测距仪进行测量时,只需将激光测距仪对准待测物体,触发测量按钮,即可在显示屏上得到准确的距离结果。

除了以上介绍的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测量工具和方法,比如测量软件、测量仪器等。

根据具体的测量需求,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测量时,要保持测量工具和物体之间的稳定,避免受到外界干扰。

长度测量实验大班数学教案

长度测量实验大班数学教案

长度测量实验大班数学教案实验目的:通过实际测量物体的长度,帮助学生对长度的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实验材料:1. 尺子/直尺2. 不同长度的物体,如铅笔、书、桌子等实验步骤:1. 导入:在开始实验前,老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入测量长度的概念,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什么是长度?有什么工具可以测量长度?- 你们认为如何确定一个物体的长度?有什么思路和方法?2. 实验准备:- 将不同长度的物体准备好,放在教室的不同位置。

- 确认每个学生都有尺子或直尺。

3. 实验过程:- 按照一定的顺序,让学生一个个来选择一个具体的物体进行测量。

例如,可以先测量桌子的长度,再测量铅笔的长度。

- 学生使用尺子或直尺进行测量,并将结果记录在自己的实验记录表中。

- 学生在测量时需要注意测量的起点和终点,以尽量减小误差。

4. 实验总结:在学生完成所有测量后,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帮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深化对长度的理解:- 不同物体的长度有什么特点?- 你们在测量时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5. 实验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长度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购买衣服时的尺寸选择、绘画时的素材大小等。

实验延伸活动:1. 设计其他长度测量实验,如测量教室的长度、操场的长度等。

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并进行测量。

2. 引导学生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如厘米和米的换算,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并计算。

3. 综合运用长度测量和其他数学知识,设计相关问题并让学生解答,提高学生的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评估: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验记录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实验总结的质量等来进行评估。

同时也可以通过课堂的讨论、问题的回答等方式,观察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掌握情况。

拓展思考: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发现了长度测量的重要性并学会了使用尺子或直尺进行测量。

那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能用什么其他工具进行长度测量呢?请同学们思考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测量活动教案之长度测量

测量活动教案之长度测量

测量活动教案之长度测量一、教学内容及目标本教案主要是针对小学二年级学生开展的长度测量活动教学。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使用标尺、卷尺等测量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了解长度的基本单位和目前常用的长度单位,掌握长度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理解长度的基本单位以及目前常用的长度单位。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测量工具在实际测量中运用长度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方法及步骤1.激发学生兴趣在解释本次活动内容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使用鲜艳的色彩和简单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教师示范在引导学生了解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长度单位的理解时,可以为学生展示示范视频或亲自演示,在实践操作中帮助学生锻炼测量技巧,感受到实验的乐趣。

3.学生动手实践在学生掌握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的基本知识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亲手实践,让学生通过比较测量不同物品的长度,加深对长度概念和计算的理解。

4.课堂点拨在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回答问题,使得学生对于长度概念、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长度单位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5.课后作业为巩固、强化学生实验内容和基本知识,可以设置课后作业,如自己在家里寻找物品来测量长度,将自己的测量结果记录下来或者进行简单的长度计算等。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的特点本教案采用手动测量方式,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增加实验操作的难度和独立性。

并通过引导学生科学性地思考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探究实际生活中的大小比较,加深了解长度单位、概念以及计算方法。

五、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可以简单概括为:1.测量工具2.基本单位:米(m)3.常用长度单位:厘米(cm)、分米(dm)、米(m)4.计算方法:用长度单位相互换算六、评估方法1.课堂互动:观察学生对黑板板书和实验操作的反应,及时跟进和解决难点。

2.实验操作:观察每组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动作全程,对操作是否规范、是否掌握了测量工具的使用以及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行考核。

任务一羊的体尺测量(田得红).

任务一羊的体尺测量(田得红).

体尺测量图示
体斜长: 肩胛骨前 缘到臀端 的直线距 离(cm) 体高: 鬐甲 最高点到地平 面的距离(cm)
胸围:肩胛骨后缘 垂直地面绕胸部一 周的长度(cm) 管围:绕管骨最细处一 周的长度(cm)
体 尺 测 量 图 示
胸宽: 两侧肩 胛骨后 缘最宽 点的直 线距离 (cm)
胸深: 鬐甲最 高点至 胸骨下 缘的垂 直距离 (cm)
肪发达,呈宽的方圆形
3.背腰部
羊的品种不同,四 肢高矮也有差异; 肉用羊的四肢比其 他品种短。要求羊 的肢势直立端正。
6.四肢 5.腹部 4.胸部
用羊的胸腔宽而短
,容量较小。
绵羊的腹部要求腹线与
背线平行。腹部下垂的 称为“垂腹”或“草腹
”,是一大缺陷 。
二、羊的体
圆形测定器
体尺测量图示
尾宽: 尾幅最 宽处的 直线距 离(cm)
尾长:脂 尾羊从第 一尾椎前 缘到尾端 的距离(cm)
实训
体尺测量的步骤 • (1)将羊保定在平坦的地方,站立的肢势 要端正; • (2)根据不同项目分别用卷尺、测杖、圆 形测量器逐一测量; • (3)测量时要求部位准确;读数精确;卷 尺不能拉的太紧或放的太松,否则影响准确 性;
任务1 羊的体尺测量
主要内容
认识羊体各部位 羊的体尺测量
一、羊体各部位名称
毛用羊的头较长,面部 较大,颈部较长,一般 有2~3个皮肤皱褶。肉 用羊的头短而宽,颈部 较短无皱褶,肌肉和脂
羊的体尺部位名称
1.头颈部 2.鬐甲
毛用羊的鬐甲大多 比背线高,肉用羊 的鬐甲宽,与背部 成水平线 毛用羊的背腰较 窄,肉用羊背腰 平直,宽而多肉 毛用羊的胸腔长而 深,容量较大。肉

《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三年制中职数控专业学生72 (包括选学8)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核心技术课。

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零件测量和产品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了解公差配合基本知识和最新的国家标准。

熟练掌握通用量具和测量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会根据不同的精度要求选择适合的量具和仪器。

掌握形位误差和表面粗糙度的检测工艺。

能胜任产品质量检测或者生产加工岗位工作,为企业培养实用技术人材。

职业能力目标:1.掌握质量、互换性、标准化等概念;2.会使用常用测量工具;3.会检测零件的线性尺寸、形位误差、罗纹、表面粗糙度;4.会控制零件加工过程的质量;5.了解现代精密测量仪器及技术。

本课程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贯彻“基于工作过程”的设计思路,坚持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质量意识、质量检测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培养,将岗位素质教育和技能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中,既可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单列教授,也可将课程中的项目活动穿插到其他课程项目中教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灵便性。

模块与课时项目走进零件测量零件线性尺寸的轴套零件的检测长度的测量24教学项目一项目二任务一任务一测量项目三零件形位误差的测量项目四项目五检测项目六罗纹的测量典型零件的综合零件的质量控制*项目七零件的精密测量任务二任务三任务四任务一任务二任务三的测量轴径的测量孔径的测量锥度的测量识读形位公差直线度误差的测量圆度误差、圆柱度误差任务四平行度误差、平面度误差的测量任务五垂直度误差、位置度误差的测量任务六同轴度误差、径向圆跳动误差和端面圆跳动误差的测量任务一任务二任务一任务二任务三任务一任务二任务一件任务二测量三角形罗纹测量梯形罗纹轴套类零件的综合检测盘类零件的综合检测箱体类零件的综合检测工序能力控制图用三坐标测量机测量零用表面粗糙度仪测量零件表面粗糙度任务三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轴径合计444444444443334442272【学习目标】(1)对零件测量有感性认识(2)了解互换性、极限尺寸、偏差及公差,会计算极限尺寸并能知道零件尺寸的合格范围(3)会识读图样上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代号(4)掌握测量基本理论及常用量具常识(5)了解常用的表面粗糙度测量方法,掌握比较法检测零件表面粗糙度任务轴套零件的检测【相关知识】(1)测量的概念、互换性的概念、极限尺寸、偏差及公差的概念(2)测量的种类,主动测量与被动测量(3)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识读(4)表面粗糙度的检测方法(5)量具常识【学习目标】(1)能根据零件尺寸要求,制定合理的测量方案(2)能测量零件各种线性尺寸,作出尺寸合格性判断(3)会保养各类测量用具,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相关知识】(1)零件图上长度尺寸的识读(2)使用钢直尺、游标卡尺及外径千分尺测量长度的方法(3)长度测量数据的采集与处理(4)长度尺寸合格性的判断(5)钢直尺、游标卡尺与外径千分尺的维护与保养方法活动一用钢直尺测量长度活动二用游标卡尺测量长度活动三用外径千分尺测量长度【知识拓展】其他长度测量技术深度游标卡尺、高度游标卡尺、量块、塞尺【相关知识】(1)零件图上轴径尺寸的识读(2)使用游标卡尺及外径千分尺测量轴径的方法(3)轴径测量数据的采集与处理(4)轴径尺寸合格性的判断活动一用游标卡尺测量轴径活动二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轴径【知识拓展】其他外径测量技术杠杆千分尺、尖头千分尺、卡规【相关知识】(1)零件图上孔径尺寸的识读(2)使用游标卡尺、内径千分尺与内径量表测量孔径的方法(3)孔径测量数据的采集与处理(4)孔径尺寸合格性的判断活动一用游标卡尺测量孔径活动二用内测千分尺测量孔径活动三用内径量表测量孔径【知识拓展】其他孔径测量技术内径千分尺、塞规【相关知识】(1)零件图上锥度、角度尺寸的识读(2)使用万能角度尺、正弦规测量锥度的方法(3)锥度测量数据的采集与处理(4)锥度尺寸合格性的判断(5)角度样板、锥度量规、万用角度尺、正弦规的使用活动一活动二活动三活动四用角度样板检测角度用万能角度尺测量角度用锥度量规检查零件锥度用正弦规检测锥度【知识拓展】其他定角度量具90°角尺、角度量块【学习目标】(1)能正确识读形位公差带代号并理解形位公差的含义(2)会选择检测形位误差的工具、量具,并正确测量零件的形位误差(3)能正确处理零件形位误差的检测数据(4)能对零件形位误差检测结果作出正确评估(5)会正确使用与保养工具、量具【相关知识】(1)形位公差与形位误差的概念和区别(2)零件的几何要素(3)形位公差项目和符号【相关知识】(1)直线度的含义、符号及应用范围(2)百分表的工作原理与操作方法(3)直线度误差的测量原理与方法(4)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5)测量仪器的维护与保养活动一打表法测量直线度误差活动二水平仪测量直线度误差【相关知识】(1)能识读圆度、圆柱度符号(2)会测量圆度误差、圆柱度误差(3)会选择测量工、量具及其保养(4)能对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并能评定零件的圆度或者圆柱度是否合格活动一两点法测量圆度误差活动二三点法测量圆度误差活动三圆柱度误差的测量【相关知识】(1)平行度的含义、符号及应用范围(2)平行度公差的类型(3)平行度误差、平面度误差的测量原理与方法(4)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5)测量仪器的维护与保养活动一线对线测量平行度误差活动二线对面测量平行度误差活动三面对面测量平行度误差活动四测量平面度误差【知识拓展】透光法测量平面度误差【相关知识】(1)垂直度、位置度的含义、符号及应用范围(2)会测量垂直度、位置度的误差(3)心轴的使用(4)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5)测量仪器的维护与保养活动一面对线测量垂直度误差活动二线对线测量垂直度误差【知识拓展】线对面、面对面的垂直度误差测量方法活动三测量位置度误差【相关知识】(1)同轴度、径向圆跳动和端面圆跳动的含义、符号及应用范围(2)同轴度误差、径向圆跳动误差和端面圆跳动误差常用测量工具的选择(3)轴类、套类零件同轴度误差、径向圆跳动误差和端面圆跳动误差的测量原理与方法(4)编写测量与误差分析报告(5)测量仪器的维护与保养活动一测量同轴度误差活动二测量径向圆跳动误差活动三测量端面圆跳动误差【学习目标】(1)能读懂零件图上各种罗纹的标记(2)会查表确定罗纹中径公差(3)会用通止规检测三角形罗纹(4)会用罗纹千分尺测量三角形罗纹(5)会用三针测量法测量三角形罗纹(6)会用三针测量法测量梯形罗纹【相关知识】(1)三角形罗纹标记识读(2)三角形罗纹常用测量器具的认识(4)罗纹千分尺测量三角形罗纹的方法(5)三针法测量三角形罗纹的方法(6)常用三角形罗纹测量器具的保养活动一活动二活动三用通止规检测三角形罗纹用三针法测量三角形罗纹用罗纹千分尺测量三角形罗纹【相关知识】(1)梯形罗纹标记识读三针法测量梯形罗纹(2)梯形罗纹中径的计算方法(3)用三针法测量梯形罗纹的方法(4)梯形罗纹测量器具的保养【学习目标】(1)会正确的阅读、分析零件图(2)会正确选择测量零件的工具、量具(3)会独立检测零件的质量(4)会填写零件的检测报告【学习目标】(1)树立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意识及工作专注精神(2)了解通过采集数据绘制直方图的方法(3)会计算生产过程的工序能力指数并判断工序能力(4)会使用控制图判断生产过程的稳定性【相关知识】(1)采集测量数据、绘制直方图(2)计算标准偏差的方法(3)计算工序能力指数的方法(4)判断工序能力大小的方法活动一活动二活动三制作直方图分析直方图工序能力指数计算与工序能力判断【相关知识】(1)采集控制图数据方法(2)控制界限的计算及控制图的绘制方法(3)控制图的判断方法(4)质量失控原因的分析并改善活动一绘制控制图活动二分析控制图【学习目标】(1)了解现代精密测量技术的现状及发展(2)了解常用现代精密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及运用领域(3)了解如何用三坐标测量机测量零件(4)了解用表面粗糙度仪测量零件表面粗糙度【相关知识】三坐标测量机的使用与保养【相关知识】(1)了解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2)了解便携式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使用与保养【相关知识】(1)了解用相对测量法测量线性尺寸的原理(2)了解光学比较仪的结构并熟悉它们的使用方法(3)熟悉量块的使用与维护方法。

1测量长度(教案)冀人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1测量长度(教案)冀人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长度测量知识点。
-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 测量长度(教案)冀人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冀人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测量长度”一节。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以及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和换算。课程内容包括:
1.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共同解决问题。
4.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鼓励学生在测量过程中提出问题,并尝试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答案。
三、学情分析
1. 学生层次:本节课面向的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1-100的数字,对一定的数学知识,如加减法等,但可能还缺乏实际应用能力。在素质方面,学生可能还缺乏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对问题的解决能力也可能有待提高。
(2)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提问和引导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通过讲解和示范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5)通过表扬和鼓励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2. 教学活动设计:

测量技术-01项目一距离测量和直线定向

测量技术-01项目一距离测量和直线定向
D =n ×l+q
式中:l———整尺段长度; n———测钎数,即整尺段数; q———不足整尺的零尺段长。
2.丈量精度的评定 为了防止错误和提高丈量的精度距离丈量工作,必须往返丈量。由A 点量到
B 点为往测,由B 点量至A 点为返测,并将两次结果加以比较,其结果的差数称为较 差。较差本身不能说明丈量的精度,必须与所量长度联系起来一并考虑,所以直线 丈量精度通常采用较差与往返丈量的平均长度之比值来衡量,并化成分子为1的 分数,称为相对误差(K )。
1.目估定线法 (1)两点间定线:A 、B 为地面上互相通视的两点。为了在AB 直线上 定出中间点,可先在A 、B 两点上竖立花杆,一人站在A 点后1~2m 处,由 A 瞄向B,使A 、B点、花杆与观测者成一直线。另一人手持花杆由B 点 走向A 点。到离B 点接近一尺段的地方,按照观测者的指挥,左右移动花 杆直到位于AB 直线上为止,插上花杆得点1。同法可定出其他点。
【例1-1】在平坦地区,用钢尺往返丈量了一段距离,其平均值为306.288m,往返 丈量距离之差为61mm,问相对误差K 达到多少? 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符合规范要求。 一般情况下,平坦地区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3000;在量距困难地区,相对误差不应 大于1/2000。如果超出该范围,应重新进行丈量。
标杆用木材、玻璃钢或铝合金制成,长2m 或3m,直径3~4cm, 用红、白油漆交替漆成20cm的小段,杆底装有锥形铁脚以便插入 土中,或对准点的中心,作观测点觇标用。
5.测钎 测钎由粗铁丝加工制成,长30~40cm,上端弯成
环形,下端磨尖,常用于标定尺端点和整尺段数,一般 以11根为一组,穿在铁环中。 6.垂球
2.皮尺 皮尺是用麻丝与金属丝织成的带状尺。常用的有20m、30m

长度测量实验实施方案

长度测量实验实施方案

长度测量实验实施方案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掌握长度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素养。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

1. 木尺。

2. 卷尺。

3. 游标卡尺。

4. 实验物体,如钢尺、书本、铅笔等。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 实验一,使用木尺测量物体长度。

a. 取一根木尺,将其端部与待测物体的一端对齐,用手指按住木尺的另一端。

b. 用眼睛水平观察木尺的刻度线与物体的接触点,记录下所对应的长度值。

2. 实验二,使用卷尺测量物体长度。

a. 将卷尺的起始位置与待测物体的一端对齐,用手握住卷尺的卷轴。

b. 拉伸卷尺,使其与物体贴紧,用眼睛水平观察卷尺的刻度线与物体的接触点,记录下所对应的长度值。

3. 实验三,使用游标卡尺测量物体长度。

a. 将游标卡尺的两个测头夹持住待测物体的两端,使其贴合物体表面。

b. 通过游标卡尺的刻度线读数,记录下物体的长度值。

四、实验注意事项。

1. 在进行实验时,要保持仪器的清洁和完好,避免仪器损坏影响实验结果。

2. 实验操作时要轻柔,避免对物体造成损坏或变形。

3.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仪器与物体的贴合度,避免产生误差。

4. 实验结果要进行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不同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并对比分析了使用不同测量仪器所得到的数据。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不同测量仪器在测量长度时,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六、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使我们掌握了长度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了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实验中,我们也发现了测量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不确定因素,这对我们今后的实验操作和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七、实验延伸。

在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实践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长度测量的精确性和准确性,研究测量误差的来源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大班社会活动有趣的测量教案

大班社会活动有趣的测量教案

大班社会活动有趣的测量教案教案标题:大班社会活动有趣的测量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比较的能力。

3. 提供有趣的社会活动,以促进学生合作和团队精神。

教学资源:1. 测量工具:尺子、秤、计时器等。

2. 不同尺寸和形状的物体。

3. 测量记录表格。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测量的概念,并解释为什么测量是重要的。

2. 通过展示不同尺寸和形状的物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活动一:测量长度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提供一把尺子。

2. 给每个小组分发不同长度的物体,要求学生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记录在测量记录表格中。

3. 鼓励学生相互比较和讨论他们测量的结果。

活动二:测量重量1. 给每个小组提供一个秤和一些不同重量的物体。

2. 要求学生使用秤测量物体的重量,并记录在测量记录表格中。

3.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不同物体的重量差异,并提出可能的原因。

活动三:测量时间1. 给每个小组提供一个计时器。

2. 提供一系列简单的任务,例如跑步、跳绳等,要求学生使用计时器测量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并记录在测量记录表格中。

3. 鼓励学生相互比较和讨论他们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

总结:1. 回顾学生在不同测量活动中的观察和记录。

2. 引导学生思考测量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发现和体验。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进行测量活动,例如测量家具的长度、重量等。

2. 邀请学生带来自己感兴趣的物体,进行更多有趣的测量实验。

评估: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对测量的理解程度。

通过学生的测量记录表格和讨论中的回答,评估学生对测量概念的掌握情况。

注意事项:1. 在活动中确保学生的安全,特别是在使用尺子、秤和计时器时。

2. 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和分享观察结果。

3. 适当调整活动的难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

测量长度小学数学教案

测量长度小学数学教案

测量长度小学数学教案
主题:测量长度
目标: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标准长度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米和厘米的概念及换算。

教学内容:
1. 用米和厘米来测量长度的基本概念
2. 米和厘米的换算方法
3. 实际生活中使用米和厘米测量长度的例子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好用来测量长度的米尺和卷尺
2. 准备好各种长度不同的物体,如铅笔、书籍等
教学步骤:
1. 导入:让学生回顾一下米和厘米的概念,并举一些实际生活中使用米和厘米测量长度的例子。

2. 教学:教师用米尺和卷尺给学生展示如何正确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并告诉学生米和厘米的换算方法。

3. 操练:让学生分组,在教室内或校园内找到不同长度的物体,用米和厘米来测量,并记录下来。

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他们的测量结果是否正确。

4. 总结: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强调米和厘米的应用场景。

5. 作业:让学生在家中找到几个不同长度的物体,用米和厘米来测量,并在作业本上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米和厘米来测量长度,并鼓励他们多多实践,提高他们的测量能力和技巧。

长度测量教案

长度测量教案

长度测量教案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学习长度的测量方法和相关概念。

通过多种互动和实践活动,学生将能够掌握不同单位的长度测量及其转换,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以下是教案的详细内容:1. 教学目标- 了解长度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学习不同单位的长度测量方法,如厘米、米、千米等。

- 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测量长度的实物,如尺子、线段、纸片等。

- 教师准备幻灯片或图片展示不同长度的实物,用于引入长度的概念。

3.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展示幻灯片或图片,教师向学生介绍长度的概念,并引发他们对长度的认知和疑问。

活动一:非标准单位测量a)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段线段或纸片。

b) 学生使用自己的身体部位(如手指、脚步等)作为非标准单位,测量给定线段或纸片的长度,并记录结果。

c) 学生将自己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和讨论,引导他们意识到非标准单位的不准确性。

活动二:标准单位测量a) 教师向学生介绍常用的长度单位,如厘米、米和千米,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b) 学生使用尺子等测量工具,使用标准单位对给定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并记录结果。

c) 学生将自己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和讨论,引导他们认识到标准单位的准确性和重要性。

活动三:单位之间的换算a)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如厘米与米之间的换算、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等。

b) 学生通过练习题或小组讨论来巩固他们对单位换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应用:学生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来应用所学知识,如计算跑道长度、家具配置等。

4. 总结和评价教师通过问答或小组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5. 作业布置一些与长度测量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本教案的设计与实施,学生将能够全面认识和理解长度的测量方法和相关概念,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将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和理解长度单位提供有力支持。

长度测量大班数学教案

长度测量大班数学教案

长度测量大班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使用适当的单位(如厘米、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2. 学生能够比较和排序不同长度的物体。

3. 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应用长度测量的知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种不同长度的物体,如铅笔、书、椅子等。

2. 学生的课桌上摆放有手抄纸、尺子等测量工具。

教学过程:引入:- 教师拿起一个铅笔,问学生这是什么。

学生回答是铅笔。

- 教师问学生是否知道铅笔的长度如何表示或测量。

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回答。

- 教师解释长度是物体的长短,我们可以用适当的单位来测量。

请看这把尺子,它可以帮助我们测量物体的长度。

- 教师示范使用尺子测量铅笔的长度,引导学生注意尺子上的刻度和数字,并告诉学生铅笔的长度为多少。

探究:- 教师逐个拿出其他物体,让学生自行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引导学生观察尺子上的刻度和数字,并记录下物体的长度。

- 教师提问学生,在刚才测量的物体中,哪个物体最长?哪个物体最短?学生根据记录回答。

- 教师让学生两两搭配,比较物体的长度,并用口头表达出比较结果。

例如:A的长度比B长,B的长度比C短等。

拓展:- 教师将一些物体随机排列在桌子上,让学生自行观察并按照长度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学生可以搭配使用尺子进行辅助测量。

- 教师提问学生,在排序时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比较接近?有哪些物体的长度相差较大?应用:- 教师出示一组不同长度的线段图,让学生观察并按照线段图的长度顺序编号。

学生可以借助尺子来核对。

- 教师出示一组实际问题,例如:“小明家离学校有多远?请用适当的单位测量并记录下来。

”学生自行操作,并用句子回答问题。

总结:- 教师将学生的测量结果进行汇总,并给出正确的答案。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积极评价。

- 教师提醒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要经常使用长度测量的知识,例如购物、布置房间等。

教学扩展:- 学生可以结合体育课等活动,进行更多实际的长度测量实践。

- 学生可以设计并制作一份测量长度的活动册,分享给同学们。

《主题一 第五节 学生实验_长度的测量》作业设计方案

《主题一 第五节 学生实验_长度的测量》作业设计方案

《学生实验_长度的测量》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旨在帮助学生巩固长度测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加深对长度单位、测量工具及误差概念的理解。

二、作业内容1. 实验操作:学生需独立完成长度测量实验,包括使用刻度尺、卷尺、测距仪等工具,测量不同物体(如书本、文具盒、黑板等)的长度,并记录数据。

2. 实验报告:学生需根据实验结果,填写实验报告表,包括被测物体的名称、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结果及误差分析等。

3. 复习教材:学生需复习《长度的测量》章节内容,包括长度单位、测量工具、误差概念等理论知识。

三、作业要求1.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遵守实验室规则,正确使用测量工具,确保人身安全。

2. 实验报告需真实、准确,描述清晰,数据记录完整。

3. 复习教材时,学生需理解并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能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4. 作业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及时提交。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提交作业的时间,给予学生作业评价。

2. 评价内容包括实验操作是否规范、报告填写是否认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等。

3.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期末成绩的参考之一。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可针对作业中遇到的问题与教师进行交流,寻求帮助。

2. 教师将在下次课堂上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解答,并对个别问题给予单独指导。

3.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学习经验,共同进步。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进一步巩固长度测量的知识和技能,加深对长度单位、测量工具及误差概念的理解,为后续物理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和报告的提交,学生将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实践基础。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加深学生对长度测量方法的理解;2.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准确、有效地进行长度测量;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独立完成一个长度测量实验报告:a. 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钢卷尺、游标卡尺、直尺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b. 按照正确的测量方法进行长度测量,并记录数据;c. 分析测量结果,讨论误差来源及处理方法。

机械加工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机械加工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机械加工检测技术》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数控技术专业、机械加工技术(车工)专业、机械加工技术(钳工)专业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机械加工技术(车工)专业、机械加工技术(钳工)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实训,使学生掌握机械测量的相关知识和初步技能,能根据工程需要正确选用量具与测量方法,具备检测分析机械零件加工质量的初步能力。

三、参考学时60学时四、学分4学分五、课程目标1.掌握有关机械测量技术的基础常识;2.掌握常用量具的使用方法;3.会分析一般的测量误差;4.能正确选用与维护常用量具量仪;5.能根据工程要求,胜任一般机械产品的检测工作;6.培养学生质量及质量控制的意识;7.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动手实践、实验的能力;8.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意识、严峻作风和钻研探索的精神;9.具备对一般机械产品加工质量进行分析和提出改进建议的初步能力。

六、设计思路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主线,本课程按项目教学课程设计。

力图使每个项目都与学生将来要从事的工作密切相关,各教学项目的内容包括:项目简介、相关知识、操作训练、知识拓展和思考与练习等。

注重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介绍与训练,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七、课程内容纲要项目一技术测量基本知识1.掌握机械测量的基本概念;2.理解机械测量技术的常用名词、术语及定义;3.熟悉常用计量单位及其换算方法;4.了解测量方法与测量器具的分类;5.理解测量器具与测量方法的常用术语。

项目二长度测量任务1:外径测量1.掌握外径千分尺的使用方法;2.学会使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轴的外径尺寸。

任务2:长度测量一、用游标卡尺测量长度尺寸1.掌握游标卡尺的使用方法;2.学会使用游标卡尺测量长度尺寸。

二、用立式光学计测量零件高度1.了解使用立式光学计测量外尺寸的基本方法;2.学会用相对测量法测量零件长度尺寸。

三、用测长仪测量零件内径1.了解使用万能测长仪测量外尺寸的方法;2.学会操作测长仪测量零件内径尺寸。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_学习任务单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_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三】读出下列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cm。
11 12 13 14 15 16 17cm
【学习任务四】写出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学习任务五】读出下列停表的示数为:_______分_______秒。
推荐的学习资源学习任务 预习教材“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梳理之前学过的长度和时间单位及其换算关系。查找相 关资料了解 1 米和 1 秒的规定。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写出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并写出其它长度单位和国际单位 m 之间的换算关系。
【学习任务二】单位换算练习:70m=________mm,在空白处写出换算过程。
课例编号 课题 教科书
姓名
学习任务单
2020QJ08WLRJ002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物理 年级 初二
学期 第一学期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书名: 物理(八年级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学生信息 学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出版日期: 2012 年 6 月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任务目标 (2)任务描述 (2)●任务内容 (2)●实施条件 (3)程序与方法 (3)步骤一测量要求分析 (3)步骤二极限与配合公差的选用 (14)步骤三长度测量工具的选择使用 (18)步骤四长度测量 (24)步骤五数据处理 (25)巩固与拓展 (31)任务一长度测量任务目标通过本任务的学习,学生达到如下目标: □掌握尺寸公差的选用原则;□认识常用量具并掌握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等量具的使用方法; □掌握常见典型零件的检测方法;□合理分析测量误差并对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处理。

任务描述 ●任务内容任务要明确,直接告知读者做什么,有什么要求等,修改样例如下(供参考): 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如图1-1所示的减速器输出轴各轴段的长度及轴段的直径,掌握游标卡尺等相关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合理分析测量误差,并科学处理测量结果。

注:被测对象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另行选择合适的轴类零件。

通过对减速器输出轴上+0.02-0.0845φ、+0.021-0.00655φ、+0.010-0.00758φ等尺寸的测量,判断该零件加工尺寸是否符合技术要求,掌握尺寸公差的选用原则,掌握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等量具的使用方法,能合理分析测量误差并对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处理。

图1-1减速器输出轴零件图笔记●实施条件1. 生产车间或实训基地,供学生见习、了解各种常用检测设备。

2. 轴类零件、游标卡尺、直尺等长度测量工具。

程序与方法步骤一 测量要求分析相关知识测量,就是把被测量与具有计量单位的标准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被测量的量值的过程。

而检验则是判断零件是否合格而不需要测出具体数值。

任何一个测量过程都必须具有明确的被测对象和确定的测量单位,还要有与被测对象相适应的测量方法,而且测量结果还要达到所要求的测量精度。

因此,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应该包括被测对象、测量单位、测量方法和测量精度四个要素。

(以下内容建议不要在这里,修改意见如下:步骤二不要,现在的“步骤五 数据处理”,改成“步骤四 数据处理及分析”,数据处理后,让学生分析相关数据是何种配合,这样下面的内容放到步骤五相关知识里面)一、极限与配合1. 孔与轴孔:通常指工件的圆柱形内表面,也包括非圆柱形的内表面(由两个平行平面或切面而形成的包容面)。

轴:通常指工件的圆柱外表面,也包括非圆柱形的外表面(由两个平行平面或切面而形成的被包容面)。

由单一尺寸形成的内、外表面如图1-2所示。

笔记图1-2 孔与轴2.尺寸尺寸是指用特定单位表示长度值得数字。

长度值包括直径、半径、宽度、深度、高度和中心距等。

在机械制图中,图样上的尺寸通常以mm为单位,在标注时常将单位省略,仅标注数值。

当以其它单位表示尺寸时,则应注明相应得长度单位。

(1)公称尺寸公差尺寸是由图样规范确定的理想形状要素的尺寸。

一般按照标准尺寸系列选取。

常用D表示孔的基本尺寸,用d表示轴的基本尺寸。

(2)实际尺寸实际尺寸是指通过测量所得的尺寸。

(3)极限尺寸极限尺寸是指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

孔或轴允许最大的尺寸称为最大极限尺寸,孔或轴允许最小的尺寸称为最小极限尺寸。

孔的最大和最小极限尺寸用D max和D min表示,轴的最大和最小极限尺寸用d max和d min表示。

3.公差和偏差(1)尺寸偏差某一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尺寸偏差(简称偏差)。

孔用E表示,轴用e表示。

偏差可能为正或负,亦可为零。

(2)实际偏差实际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实际偏差。

孔用E a表示,轴用e a 表示。

由于实际尺寸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基本尺寸,因此实际偏差也可能为正、负或零值,不论书写或计算时必须带上正或负号。

(3)极限偏差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极限偏差。

最大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上偏差(ES、es);最小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下偏差(EI、ei)。

用公式表示如下:孔:ES=D max−D,EI=D mi n−D轴:es=d max−d ,ei=d min−d上、下极限偏差皆可能为正、负或零。

新的国家标准已经取消“上偏差”、“下偏差”的概念,分别改为“上极限偏差”“下极限偏差”注意:标注和计算偏差时极限偏差前面必须加注“+”或“−”号(零除外)。

(4)尺寸公差尺寸公差是指允许的尺寸变动量,简称公差,见图1-3。

公差、极限尺寸、极限偏差的关系如下:图1-3尺寸、偏差与公差孔:T h =D max −D min =ES−EI 轴:T s =d max −d min =es−ei注意:公差与偏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公差表示制造精度的要求,反映加工的难易程度;而偏差表示与基本尺寸的远离程度,它表示公差带的位置,影响配合的松紧程度。

(5)尺寸公差带公差带表示零件的尺寸相对其基本尺寸所允许变动的范围。

用图所表示的公差带,称为公差带图,如图1-4所示。

由于基本尺寸与公差值得大小悬殊,不便于用同一比例在图上表示,此时可以不必画出孔和轴的全形,而采用简单的公差带图表示,用尺寸公差带的高度和相互位置表示公差大小和配合性质,它由零线和公差带组成。

1)零线在公差带图中,零线是确定极限偏差的一条基准线,极限偏差位于零线上方,表示偏差为正,位于零线下方,表示偏差为负,当与零线重合时,表示偏差为零。

2)公差带上、下偏差之间的宽度表示公差带的大小,即公差值。

公差带沿零线方向的长度可适当选取。

公差带图中,尺寸单位为毫米(mm ),偏差及公差的单位也可以用微米(µm )表示,单位省略不写。

4.配合配合是指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与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

在孔与轴的配合中,孔的尺寸减去轴的尺寸所得的代数差,其值为正值时称为间隙,其值为负值时称为过盈。

1. 间隙配合间隙配合是指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为零)的配合。

孔的公差带位于轴的公差带之上,如图1-5所示。

由于孔和轴的实际尺寸在各自得公差带内变动,因此装配后每对孔、轴间的间隙量也是变动的。

极限间隙、平均间隙及配合公差公式如下:max max min X D d ES ei =-=- min min max X D d EI es =-=- max min ()/2av X X X =+图1-4 尺寸公差带图max min f h s T X X T T =-=+上式表明配合精度(配合公差)取决于相互配合的孔与轴的尺寸精度(尺寸公差),设计时,可根据配合公差来确定孔与轴的公差。

2.过盈配合过盈配合是指具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为零)的配合。

孔的公差带位于轴的公差带之下,如图1-6所示。

由于孔和轴的实际尺寸在各自得公差带内变动,因此装配后每对孔、轴间的过盈量也是变动的。

极限过盈、平均过盈及配合公差公式如下:max min max Y D d EI es =-=- min max min Y D d ES ei =-=-max min ()/2av Y Y Y =+max min f h s T Y Y T T =-=+3. 过渡配合过渡配合是指可能产生间隙或过盈的配合。

孔的公差带与轴的公差带相互交叠,见图1-7所示。

过渡配合中,每对孔、轴的间隙或过盈也是变化的。

极限间隙(或过盈)、平均间隙(或过盈)及配合公差公式如下:max max min X D d ES ei =-=- max min max Y D d EI es =-=- max max ()()/2av av X Y X Y =+max max f h s T X Y T T =-=+图1-5间隙配合图1-6 过盈配合图1-7过渡配合二、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极限与配合的国家标准由GB/T1800.1-2009、GB/T1800.2 -2009和GB/T1801-2009三个标准组成。

1.标准公差系列确定尺寸精确程度的等级称为公差等级。

不同零件和零件上不同部位的尺寸,对精确程度的要求往往不同,为了满足生产的需要,国家标准设置了20个公差等级,各级标准公差的代号为IT01、IT0、IT1、IT2、…、IT18。

IT01精度最高,其余依次降低,标准公差值依次增大。

为了减少标准公差的数目、统一公差值,国家标准对基本尺寸进行了分段,对同一尺寸段内所有的基本尺寸,在相同公差等级情况下,规定相同的标准公差。

标准公差数值见表1-1。

表1-1 标准公差数值(GB/T 1800.1—2009)注:基本尺寸小于1mm时,无IT14~IT18。

2.基本偏差系列基本偏差是指零件公差带靠近零线位置的上偏差或下偏差。

当公差带位置在零线以上时,其基本偏差为下偏差;当公差带位置在零线以下时,其基本偏差为上偏差。

(1) 基本偏差代号基本偏差的代号用拉丁字母表示,小写字母代表轴,大写字母代表孔。

以轴为例,其排列顺序基本上从a依次到z,在拉丁字母中,除去与其它代号易混淆的5个字母I(i)、L(l)、O(o)、Q(q)、W(w),增加了7个双字图1-8基本偏差系列示意图母代号CD(cd)、EF(ef)、FG(fg)、JS(js)、ZA(za)、ZB(zb)、ZC(zc) ,共组成28个基本偏差代号。

其排列顺序见图1-8所示。

孔的28个基本偏差代号,与轴完全相同,用大写字母表示。

在图1-8中,表示基本尺寸相同的28种轴、孔基本偏差相对零线的位置。

图中基本偏差是“开口”的公差带,这是因为基本偏差只是表示公差带的位置,而不表示公差带的大小,其另一端开口的位置将由公差等级来决定。

(2)基本偏差数值基本偏差数值是经过经验公式计算得到的,实际使用时可查表1-2和表1-3。

从表1-2、表1-3中可以看到,代号为H的孔的基本偏差为下偏差,它总是等于零,称为基准孔;代号为h的轴的基本偏差为上偏差,它总是等于零,称为基准轴。

当轴的基本偏差确定后,轴的另一个极限偏差根据下列公式计算:es=ei+Ts 或ei=es-T孔的基本偏差确定后,孔的另一个极限偏差根据下列公式计算:ES=EI+Th 或EI= ES- Th表1-2轴的基本偏差值(GB/T 1800.2—2009)(该表不建议这么多项,可以删除部分内容,仅留下和本任务紧密相关的那部分,因为这个表这么多项学生也记不住,只要学生学会查找该表的方法即可,将来在企业学生可根据在此学习的方法查找相关国家标准)续表注:①基本尺寸小于1mm时,各级的a和b均不采用;②js的数值:对IT7~IT11,若 IT的数值(μm)为奇数,则取js=±(IT-1)/2。

表1-3 孔的基本偏差值(GB/T 1800.1—2009)续表注:1基本尺寸小于1 mm时,各级的A和B及大于8级的N均不采用;○2JS的数值,对IT7~IT11,若IT的数值(μm)为奇数,则取JS=±(IT−1)/2;○3特殊情况:当基本尺寸大于250mm而小于315mm时,M6的ES等于−9(不等于−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