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线电感的额定电流怎么计算

合集下载

电线载流量的计算方法

电线载流量的计算方法

电线载流量的计算方法
电线的载流量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导体的截面积、材料、长度、温度、环境温度等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计算方法:
1. 根据电线的截面积和材料查找对应的额定电流值。

一般来说,电线的生产厂家会提供对应的额定电流值,也可以参考相关的标准。

2. 根据电线的长度和电阻来计算电流。

电线的电阻可以根据材料和截面积来计算,公式为R = ρl/A,其中 R 为电阻,ρ 为电线的电阻率,l 为电线的长度,A 为电线的截面积。

然后,根据欧姆定律 I = V/R,其中 I 为电流,V 为电压,就可以计算出电流值。

3. 使用电线的温度系数来计算电流。

电线的温度系数是指电阻随温度的变化率,可以通过相关标准或者电线生产厂家提供的参数来获取。

根据 I = (K S T^2)/(L R),其中 K 为常数,S 为电线的截面积,T 为电线的温度系数,L 为电线长度,R 为电线电阻,就可以计算出电流值。

4. 电线截面积÷ 2×6A(每平方毫米的截面积铜芯电缆载流量按6A计算) 。

例如:每平方毫米的截面积铝芯绝缘线载流量为4A。

此外,还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计算:I = (k d²) / L其中,I是电线的载流量,d是电线的截面直径,L是电线长度,k是一个材料特定的常数。

不同材料的k值不同,具体的数值可以在相关的标准中查看。

请注意,以上只是一些常用的计算方法,实际应用中可能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

如果需要精确计算或使用特殊类型的电线,建议咨询专业的电气工程师或电线供应商。

电感线圈电感量计算公式

电感线圈电感量计算公式

电感线圈电感量计算公式电感量按下式计算:线圈公式阻抗(ohm)=2*3.14159*F(工作频率)*电感量(mH),设定需用360ohm阻抗,因此:电感量(mH)=阻抗(ohm)÷(2*3.14159)÷F(工作频率)=360÷(2*3.14159)÷7.06=8.116mH据此可以算出绕线圈数:圈数=[电感量*{(18*圈直径(吋))+(40*圈长(吋))}]÷圈直径(吋)圈数=[8.116*{(18*2.047)+(40*3.74)}]÷2.047=19圈空心电感计算公式:L(mH)=(0.08D.D.N.N)/(3D+9W+10H)D------线圈直径N------线圈匝数d-----线径H----线圈高度W----线圈宽度单位分别为毫米和mH。

空心线圈电感量计算公式:l=(0.01*D*N*N)/(L/D+0.44)线圈电感量l单位:微亨线圈直径D单位:cm线圈匝数N单位:匝线圈长度L单位:cm频率电感电容计算公式:l=25330.3/[(f0*f0)*c]工作频率:f0单位:MHZ本题f0=125KHZ=0.125谐振电容:c单位:PF本题建义c=500...1000pf可自行先决定,或由Q值决定谐振电感:l单位:微亨线圈电感的计算公式1。

针对环行CORE,有以下公式可利用:(IRON)L=N2.ALL=电感值(H)H-DC=0.4πNI/lN=线圈匝数(圈)AL=感应系数H-DC=直流磁化力I=通过电流(A)l=磁路长度(cm)l及AL值大小,可参照Microl对照表。

例如:以T50-52材,线圈5圈半,其L值为T50-52(表示OD为0.5英吋),经查表其AL值约为33nHL=33.(5.5)2=998.25nH≒1μH当流过10A电流时,其L值变化可由l=3.74(查表)H-DC=0.4πNI/l=0.4×3.14×5.5×10/3.74=18.47(查表后)即可了解L值下降程度(μi%)2。

电流互感器绕线及安匝换算方法

电流互感器绕线及安匝换算方法

电流互感器原理是依据电磁感应原理的。

电流互感器是由闭合的铁心和绕组组成。

它的一次绕组匝数很少,串在需要测量的电流的线路中,因此它经常有线路的全部电流流过,二次绕组匝数比较多,串接在测量仪表和保护回路中。

农网改造中常用LMZ—0.5型低压穿芯式电流互感器,但在施工中尚有少数同志就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线穿绕方法、变比与匝数的换算问题出现错误,在此愿与大家就上述问题进行讨论。

正确穿绕的方法我们首先应根据负荷的大小确定互感器的倍率,然后将一次线按要求从互感器的中心穿绕,注意不能以绕在外圈的匝数为绕线匝数,应以穿入电流互感器内中的匝数为准。

如最大变流比为150/5的电流互感器,其一次最高额定电流为150A,如需作为50/5的互感器来用,导线应穿绕150/50=3匝,即内圈穿绕3匝,此时外圈为仅有2匝(即不论内圈多少匝,只要你是从内往外穿,那么外圈的匝数总是比内圈少1匝的,当然如果导线是从外往内穿则反之),此时若以外圈匝数计,外圈3匝则内圈实际穿芯匝数为4匝,变换的一次电流为150/4=37.5A,变成了37.5/5的电流互感器,倍率为7.5,而在抄表中工作人员是以50/5、倍率为10的电流互感器来计算电度的,其误差为:(10-7.5)/7.5=0.33即多计电度33。

变比与匝数的换算有的电流互感器在使用中铭牌丢失了,当用户负荷变更须变换电流互感器变比时,首先应对互感器进行效验,确定互感器的最高一次额定电流,然后根据需要进行变比与匝数的换算。

如一个最高一次额定电流为150A的电流互感器要作50/5的互感器使用,换算公式为一次穿芯匝数=现有电流互感器的最高一次额定电流/需变换互感器的一次电流=150/5=3匝即变换为50/5的电流互感器,一次穿芯匝数为3匝。

可以以此推算出最高一次额定电流,如原电流互感器的变比为50/5,穿芯匝数为3匝,要将其变为75/5的互感器使用时,我们先计算出最高一次额定电流:最高一次额定电流=原使用中的一次电流×原穿芯匝数=50×3=150A,变换为75/5后的穿芯匝数为150/75=2匝即原穿芯匝数为3匝的50/5的电流互感器变换为75/5的电流互感器用时,穿芯匝数应变为2匝。

自己动手绕线圈电感详细计算公式

自己动手绕线圈电感详细计算公式

加载其电感量按下式计算:线圈公式阻抗(ohm)=2*3.14159*F(工作频率)*电感量(mH),设定需用360ohm阻抗,因此:电感量(mH)=阻抗(ohm)÷(2*3.14159)÷F(工作频率)=360÷(2*3.14159)÷7.06=8.116mH据此可以算出绕线圈数:圈数=[电感量*{(18*圈直径(吋))+(40*圈长(吋))}]÷圈直径(吋)圈数=[8.116*{(18*2.047)+(40*3.74)}]÷2.047=19圈空心电感计算公式:L(mH)=(0.08D.D.N.N)/(3D+9W+10H)D------线圈直径N------线圈匝数d-----线径H----线圈高度W----线圈宽度单位分别为毫米和mH。

空心线圈电感量计算公式:l=(0.01*D*N*N)/(L/D+0.44)线圈电感量l单位:微亨线圈直径D单位:cm线圈匝数N单位:匝线圈长度L单位:cm频率电感电容计算公式:l=25330.3/[(f0*f0)*c]工作频率:f0单位:MHZ本题f0=125KHZ=0.125谐振电容:c单位:PF本题建义c=500...1000pf可自行先决定,或由Q值决定谐振电感:l单位:微亨1、针对环行CORE,有以下公式可利用:(IRON)L=N2.ALL=电感值(H)H-DC=0.4πNI/lN=线圈匝数(圈)AL=感应系数H-DC=直流磁化力I=通过电流(A)l=磁路长度(cm)l及AL值大小,可参照Microl对照表。

例如:以T50-52材,线圈5圈半,其L 值为T50-52(表示OD为0.5英吋),经查表其AL值约为33nH,L=33.(5.5)2=998.25nH≒1μH当流过10A电流时,其L值变化可由l=3.74(查表)H-DC=0.4πNI/l=0.4×3.14×5.5×10/3.74=18.47(查表后)即可了解L值下降程度(μi%)2、介绍一个经验公式L=(k*μ0*μs*N2*S)/l 其中μ0为真空磁导率=4π*10(-7)。

额定电流计算公式

额定电流计算公式

额定电流计算公式
额定电流是指电路中电流的最大值,它是电路设计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

额定电流是电路设计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额定电流的计算公式是:I=P/V,其中I表示额定电流,P表示功率,V表示电压。

因此,要计算额定电流,首先需要知道电路中的功率和电压。

功率是指电路中的能量,它可以通过电路中的电阻和电流来计算。

电阻可以通过电路图中的电阻值来计算,而电流可以通过电路图中的电流值来计算。

电压可以通过电路图中的电压值来计算。

一旦知道了电路中的功率和电压,就可以使用额定电流计算公式来计算额定电流。

例如,如果电路中的功率为100W,电压为220V,则额定电流为100/220=0.45A。

额定电流计算公式是电路设计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此外,它还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电路中的电阻和电流,从而更好地设计电路。

电机额定电流的计算

电机额定电流的计算

电机额定电流的计算
电机额定电流的计算
一、计算公式
1、三相的计算公式:
P=1.732×U×I×cosφ
(功率因数:阻性负载=1,感性负载≈0.7~0.85之间,P=功率:W)
2、单相的计算公式:
P=U×I×cosφ
空开选择应根据负载电流,空开容量比负载电流大20~30%附近。

3、公式是通用的:
P=1.732×IU×功率因数×效率(三相的)
单相的不乘1.732(根号3)
空开的选择一般选总体额定电流的1.2-1.5倍即可。

二、经验公式:
1、按电压分
380V电压,每千瓦2A,
660V电压,每千瓦1.2A,
3000V电压,4千瓦1A,
6000V电压,8千瓦1A。

2、按功率分
3KW以上,电流=2*功率;3KW及以下电流=2.5*功率
三、额定电流的概念
1、对于交流电三相四线供电而言,线电压是380,相电压是220,线电压是根号3相电压
2、对于电动机而言一个绕组的电压就是相电压,导线的电压是线电压(指A相 B相 C相之间的电压,一个绕组的电流就是相电流,导线的电流是线电流
3、当电机星接时:线电流=相电流;线电压=根号3相电压。

三个绕组的尾线相连接,电势为零,所以绕组的电压是220伏
4、当电机角接时:线电流=根号3相电流;线电压=相电压。

绕组是直接接380的,导线的电流是两个绕组电流的矢量之和功率计算公式 p=根号三UI乘功率因数是对的
用一个钳式电流表卡在A B C任意一个线上测到都是线电流。

导线的额定电流计算公式

导线的额定电流计算公式

导线的额定电流计算公式好的,以下是为您生成的文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电可是无处不在的。

从家里亮堂堂的电灯,到各种神奇的电子设备,都离不开电的传输。

而在这电的世界里,导线就像是一条条繁忙的“道路”,负责把电流安全、稳定地输送到各个地方。

那你有没有想过,这些导线能承受多大的电流呢?这就涉及到导线的额定电流计算公式啦!先来说说什么是额定电流。

简单来讲,额定电流就是导线在安全工作的情况下,能够长期通过的最大电流值。

如果电流超过了这个额定值,导线就可能会发热、老化,甚至引发危险。

那怎么计算导线的额定电流呢?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加减乘除就能搞定的。

一般来说,我们会用到一些经验公式和参数。

比如说,对于常见的铜导线,有个简单的估算方法。

通常,每平方毫米的铜导线,大概能通过 5 到 8 安培的电流。

但这只是个大概的范围哦,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

举个例子吧,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我去朋友家帮忙修理一个电路故障。

他家新添了不少大功率的电器,结果老是跳闸。

我一检查,发现原来当初装修时铺设的导线太细了,根本承受不了这么大的电流。

这就好比是一条狭窄的小马路,突然涌来了大量的车辆,不堵才怪呢!影响导线额定电流的因素那可真是不少。

首先就是导线的材质,铜和铝的导电性能就不一样,所以它们的额定电流也有所差异。

然后是环境温度,如果周围温度很高,导线散热就困难,额定电流就得相应降低。

还有就是导线的敷设方式,是明敷还是暗敷,也会对电流承载能力产生影响。

比如说在高温的环境下,就像夏天闷热的工厂车间,导线的散热就会变得很困难。

这时候,同样粗细的导线,它能承受的额定电流就要比在凉爽的环境中低一些。

再比如说,如果导线是暗敷在墙里或者管道里,由于散热条件不好,额定电流也会比明敷的时候小。

在实际的电路设计和安装中,准确计算导线的额定电流是非常重要的。

要是算错了,小则电器不能正常工作,大则可能会引发火灾等严重后果。

所以啊,咱们可得认真对待这个导线的额定电流计算公式,不能马虎。

dcdc选电感参数

dcdc选电感参数

dcdc选电感参数电感值的选择电感值是决定 DC-DC 转换器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它影响着输出电压纹波、转换效率和瞬态响应。

影响电感值选择的因素开关频率 (fsw):开关频率越高,所需的电感值越小。

输出电流 (Io):输出电流越大,所需的电感值越大。

允许的输出电压纹波 (Vr):允许的输出电压纹波越小,所需的电感值越大。

电感器的最大电流额定值 (Ir):电感器的最大电流额定值必须大于输出电流。

计算电感值电感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L = (Vr Vout) / (2 fsw Io Ir) ```其中:L 为电感值Vr 为允许的输出电压纹波Vout 为输出电压fsw 为开关频率Io 为输出电流Ir 为电感器的最大电流额定值选择电感器的类型常见用于 DC-DC 转换器的电感器类型包括:铁氧体电感器:高磁导率,低损耗,成本低。

铁粉电感器:磁导率较低,但具有更高的饱和电流容量。

绕线电感器:具有高品质因数和低分布电容,但成本较高。

其他考虑因素除了电感值外,选择电感时还应考虑以下因素:尺寸和封装:电感器的尺寸和封装应与电路板布局兼容。

温度稳定性:电感器的电感值应在工作温度范围内保持稳定。

屏蔽:屏蔽电感器可以减少电磁干扰 (EMI)。

成本:电感器的成本应在预算范围内。

步骤总结选择 DC-DC 转换器电感的步骤总结如下:1. 确定允许的输出电压纹波、输出电流和开关频率。

2. 使用公式计算所需的电感值。

3. 选择满足所需电感值和电流额定值的电感器类型。

4. 考虑尺寸、温度稳定性、屏蔽和成本等其他因素。

5. 根据这些因素选择最合适的电感器。

电感的计算公式范文

电感的计算公式范文

电感的计算公式范文
电感计算公式
电感(也称为磁通量)是一种电能存储器,用于将电流转换为磁场。

这个特性使其成为电子系统中最重要的元件之一、电感的公式是:L=μ·N^2·A/l
其中:
L:电感(单位:Henrys)
μ:介电系数(单位:H/m)
N:绕线数(绕线层数)
A:线圈截面积(单位:m²)
l:线圈距离(单位:m)
电感是由磁场的磁感应关系得到的:磁感应强度与磁环的磁通量成正比:
B=μ·I·N
其中:
B:磁感应强度(单位:Tesla)
μ:介质的磁导率(单位:H/m)
I:电流(单位:A)
N:绕线数(绕线层数)
将磁感应强度B和介电系数μ合并,可以得到电感的表达式:
L=μ·N^2·A/l
电感是一种电流储能器,它把电流转化成磁场,并存储在金属量子中,也是电子系统中最重要的元件之一、电感的公式就是L=μ·N^2·A/l,
其中μ是介电系数,N是绕线数,A是线圈截面积,l是线圈距离。

电感由折线绕组构成,其具有良好的介质传导性,可以将电流发生变
化时产生的磁场转换成电能,也可以将电能转换成磁场,因此电感具有很
好的电能转换能力。

另外,电感也用于消除对一些电子系统来说有害的容
性和衰减的影响,从而满足电路的频率和功率要求。

线圈电感量计算公式

线圈电感量计算公式

线圈公式阻抗(ohm) = 2 * 3.14159 * F(工作频率) * 电感量(mH),设定需用 360ohm 阻抗,因此:电感量(mH) = 阻抗(ohm) ÷ (2*3.14159) ÷ F (工作频率) = 360 ÷ (2*3.14159) ÷ 7.06 = 8.116mH据此可以算出绕线圈数:圈数 = [电感量* { ( 18*圈直径(吋)) + ( 40 * 圈长(吋))}] ÷ 圈直径 (吋)圈数= [8.116 * {(18*2.047) + (40*3.74)}] ÷ 2.047 = 19 圈空心电感计算公式空心电感计算公式:L(mH)=(0.08D.D.N.N)/(3D+9W+10H)D------线圈直径N------线圈匝数d-----线径H----线圈高度W----线圈宽度单位分别为毫米和mH。

空心线圈电感量计算公式:l=(0.01*D*N*N)/(L/D+0.44)线圈电感量 l单位: 微亨线圈直径 D单位: cm线圈匝数 N单位: 匝线圈长度 L单位: cm频率电感电容计算公式:l=25330.3/[(f0*f0)*c]工作频率: f0 单位:MHZ 本题f0=125KHZ=0.125谐振电容: c 单位:PF 本题建义c=500...1000pf 可自行先决定,或由Q值决定谐振电感: l 单位: 微亨线圈电感的计算公式1.针对环行CORE,有以下公式可利用: (IRON)L=N2.AL L= 电感值(H)H-DC=0.4πNI / l N= 线圈匝数(圈)AL= 感应系数H-DC=直流磁化力 I= 通过电流(A)l= 磁路长度(cm)l及AL值大小,可参照Microl对照表。

例如: 以T50-52材,线圈5圈半,其L值为T50-52(表示OD为0.5英吋),经查表其AL值约为33nHL=33.(5.5)2=998.25nH≒1μH当流过10A电流时,其L值变化可由l=3.74(查表)H-DC=0.4πNI / l = 0.4×3.14×5.5×10 / 3.74 = 18.47 (查表后)即可了解L值下降程度(μi%)2.介绍一个经验公式L=(k*μ0*μs*N2*S)/l其中μ0 为真空磁导率=4π*10(-7)。

电缆额定电流的计算方法

电缆额定电流的计算方法

电缆额定电流的计算方法1 10下五 100上2 即:2.5 4 6 10每平方毫米导线安全载流量按5A计算。

120 150185以每平方2A计算。

2 25 35 四三界即:16 25每平方按4A计算 35 50按3A 计算。

3 70 95 两倍半。

4 穿管高温八九折即:穿管8折,高温9折,既穿管又高温按0.72折计算5 裸线加一半即:按绝缘导线的1.5倍计算。

6 铜线升级算即:铜线的安全载流量是按上一级铝线的安全载流量计算的如:6平方的铜线可按10平方的铝线计算。

7 三相四线线制中零线的截面积,通常选为相线的一半左右,在单相线路中,由于零线和相线所通过的负荷电流相同,因此零线截面积应与相线截面积相同。

8 对于电缆口诀中没有介绍,一般直埋地的高压电缆,大体上可直接采用上述口诀的有关倍数计算。

已知用电设备总功率为50000W,如何计算总电缆线三相中的每相电流呢?有没有相关的公式呢?选择多大线径的合适?用于设计配电柜的进线.三相电流计算:Ijs=Pe*Kx/(1.732*0.38*cos∮).单相电流计算:Ijs=Pe*Kx/(0.22*cos∮).功率因数的是什么作为一个交流电路,其交流电源的容量是一定的,其大小是用视在功率S=IU来表示的。

由于不同的交流电路其负载参数(R、L、C)是不同的,因此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也不同。

于是,电路中的负载就不可能完全吸收电源的视在功率,其可利用的功率就是有功功率P仅是视在功率S的一部分,这就涉及到交流电源的利用率问题,功率因数就是反映这种利用率大小的物理量。

在单相交流电路中,已知单相交流电路的功率因数COSφ的概念是有功功率P与视在功率S 的比值,即:COSφ=P/S这对三相交流电路同样也是适用的,只是此时的COSφ是指三相交流电路的功率因数,P和S是指三相交流电路总的有功功率和总的视在功率。

由此可见,功率因数越大,表示电路中用电设备的有功功率越大,也就是电源的利用率越高。

电缆额定电流的计算方法

电缆额定电流的计算方法

电缆额定电流的计算方法1 10下五 100上2 即:2.5 4 6 10每平方毫米导线安全载流量按5A计算。

120 150185以每平方2A计算。

2 25 35 四三界即:16 25每平方按4A计算 35 50按3A 计算。

3 70 95 两倍半。

4 穿管高温八九折即:穿管8折,高温9折,既穿管又高温按0.72折计算5 裸线加一半即:按绝缘导线的 1.5倍计算。

6 铜线升级算即:铜线的安全载流量是按上一级铝线的安全载流量计算的如:6平方的铜线可按10平方的铝线计算。

7 三相四线线制中零线的截面积,通常选为相线的一半左右,在单相线路中,由于零线和相线所通过的负荷电流相同,因此零线截面积应与相线截面积相同。

8 对于电缆口诀中没有介绍,一般直埋地的高压电缆,大体上可直接采用上述口诀的有关倍数计算。

已知用电设备总功率为50000W,如何计算总电缆线三相中的每相电流呢?有没有相关的公式呢?选择多大线径的合适?用于设计配电柜的进线.三相电流计算:Ijs=Pe*Kx/(1.732*0.38*cos∮).单相电流计算:Ijs=Pe*Kx/(0.22*cos∮).功率因数的是什么作为一个交流电路,其交流电源的容量是一定的,其大小是用视在功率S=IU来表示的。

由于不同的交流电路其负载参数(R、L、C)是不同的,因此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也不同。

于是,电路中的负载就不可能完全吸收电源的视在功率,其可利用的功率就是有功功率P仅是视在功率S的一部分,这就涉及到交流电源的利用率问题,功率因数就是反映这种利用率大小的物理量。

在单相交流电路中,已知单相交流电路的功率因数COSφ的概念是有功功率P与视在功率S 的比值,即:COSφ=P/S这对三相交流电路同样也是适用的,只是此时的COSφ是指三相交流电路的功率因数,P和S是指三相交流电路总的有功功率和总的视在功率。

由此可见,功率因数越大,表示电路中用电设备的有功功率越大,也就是电源的利用率越高。

电缆的额定电流是怎样计算的

电缆的额定电流是怎样计算的

电缆的额定电流是怎样计算的最佳答案1 10下五100上2 即:2.5 4 6 10每平方毫米导线安全载流量按5A 计算。

120 150185以每平方2A计算。

2 25 35 四三界即:16 25每平方按4A计算35 50按3A计算。

3 70 95 两倍半。

4 穿管高温八九折即:穿管8折,高温9折,既穿管又高温按0.72折计算5 裸线加一半即:按绝缘导线的1.5倍计算。

6 铜线升级算即:铜线的安全载流量是按上一级铝线的安全载流量计算的如:6平方的铜线可按10平方的铝线计算。

7 三相四线线制中零线的截面积,通常选为相线的一半左右,在单相线路中,由于零线和相线所通过的负荷电流相同,因此零线截面积应与相线截面积相同。

8 对于电缆口诀中没有介绍,一般直埋地的高压电缆,大体上可直接采用上述口诀的有关倍数计算。

9.发电机根据三相电功率P=√3IVcosφ得出:1. I=1000/1.732*0.4*0.8I=1804A2.I=1000/1.732*0.4*0.95I=1519A10.高压算法1. 800kva变压器高压电缆按安全载流量选择。

估计你的高压是10kv电流i=s/1.732u=800/1.732/10=46a2. i=s/1.732u11.为什么说变压器,电动机为电感性电气设备呢?发电呢?他又是什么性的电气设备?最佳答案凡是带线圈组成的电器设备均是感性负载。

12.变压器的纯电阻负载时的电势相量图怎么画?容性负载和感性负载时又怎么画?推荐答案还真忘记了。

输出的话就好画,假设输出的电压初相位为0,电阻跟它同相,电容是电流超前电压90度,电感是电压超前电流90度,电容接在变压器输出端,等效在变压器的输入端的时候相当于一个电感,电感接在变压器输出端,等效在变压器的输入端的时候相当于一个电容,。

电缆额定电流的计算方法

电缆额定电流的计算方法

电缆额定电流的计算方法1 10下五 100上2 即:2.5 4 6 10每平方毫米导线安全载流量按5A计算。

120 150185以每平方2A计算。

2 25 35 四三界即:16 25每平方按4A计算 35 50按3A 计算。

3 70 95 两倍半。

4 穿管高温八九折即:穿管8折,高温9折,既穿管又高温按0.72折计算5 裸线加一半即:按绝缘导线的1.5倍计算。

6 铜线升级算即:铜线的安全载流量是按上一级铝线的安全载流量计算的如:6平方的铜线可按10平方的铝线计算。

7 三相四线线制中零线的截面积,通常选为相线的一半左右,在单相线路中,由于零线和相线所通过的负荷电流相同,因此零线截面积应与相线截面积相同。

8 对于电缆口诀中没有介绍,一般直埋地的高压电缆,大体上可直接采用上述口诀的有关倍数计算。

已知用电设备总功率为50000W,如何计算总电缆线三相中的每相电流呢?有没有相关的公式呢?选择多大线径的合适?用于设计配电柜的进线.三相电流计算:Ijs=Pe*Kx/(1.732*0.38*cos∮).单相电流计算:Ijs=Pe*Kx/(0.22*cos∮).功率因数的是什么作为一个交流电路,其交流电源的容量是一定的,其大小是用视在功率S=IU来表示的。

由于不同的交流电路其负载参数(R、L、C)是不同的,因此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也不同。

于是,电路中的负载就不可能完全吸收电源的视在功率,其可利用的功率就是有功功率P仅是视在功率S的一部分,这就涉及到交流电源的利用率问题,功率因数就是反映这种利用率大小的物理量。

在单相交流电路中,已知单相交流电路的功率因数COSφ的概念是有功功率P与视在功率S 的比值,即:COSφ=P/S这对三相交流电路同样也是适用的,只是此时的COSφ是指三相交流电路的功率因数,P和S是指三相交流电路总的有功功率和总的视在功率。

由此可见,功率因数越大,表示电路中用电设备的有功功率越大,也就是电源的利用率越高。

(整理)自己动手绕线圈电感详细计算公式

(整理)自己动手绕线圈电感详细计算公式

电感计算加载其电感量按下式计算:线圈公式阻抗(ohm) = 2 * 3.14159 * F(工作频率) * 电感量(mH),设定需用 360ohm 阻抗,因此:电感量(mH) = 阻抗 (ohm) ÷(2*3.14159) ÷F (工作频率) = 360 ÷(2*3.14159) ÷ 7.06 = 8.116mH据此可以算出绕线圈数:圈数 = [电感量* { ( 18*圈直径(吋)) + ( 40 * 圈长(吋))}] ÷圈直径 (吋)圈数 = [8.116 * {(18*2.047) + (40*3.74)}] ÷ 2.047 = 19 圈空心电感计算公式:L(mH)=(0.08D.D.N.N)/(3D+9W+10H)D------线圈直径N------线圈匝数d-----线径H----线圈高度W----线圈宽度单位分别为毫米和mH。

空心线圈电感量计算公式:l=(0.01*D*N*N)/(L/D+0.44)线圈电感量 l单位: 微亨线圈直径 D单位: cm线圈匝数 N单位: 匝线圈长度 L单位: cm频率电感电容计算公式:l=25330.3/[(f0*f0)*c]工作频率: f0 单位:MHZ 本题f0=125KHZ=0.125谐振电容: c 单位:PF 本题建义c=500...1000pf 可自行先决定,或由Q值决定谐振电感: l 单位: 微亨1。

针对环行CORE,有以下公式可利用: (IRON)L=N2.AL L= 电感值(H)H-DC=0.4πNI / l N= 线圈匝数(圈)AL= 感应系数H-DC=直流磁化力 I= 通过电流(A)l= 磁路长度(cm)l及AL值大小,可参照Microl对照表。

例如: 以T50-52材,线圈5圈半,其L 值为T50-52(表示OD为0.5英吋),经查表其AL值约为33nHL=33.(5.5)2=998.25nH≒1μH当流过10A电流时,其L值变化可由l=3.74(查表)H-DC=0.4πNI / l = 0.4×3.14×5.5×10 / 3.74 = 18.47 (查表后)即可了解L值下降程度(μi%)2。

电感电流公式

电感电流公式

电感电流公式
“电感电流公式”指的是用来计算电感器中流过的电流的公式,即“L*di/dt=V”,其中L为电感器的电感量,单位为henry;di/dt表示电感器内部电流的变化率,单位为ampere/second;V表示电感器的电压,单位也是ampere。

电感电流公式最早出现于19世纪,是美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发明的,他将电磁学理论应用于电力电子技术,并在1885年完成了《电磁学》的编著,其中提出了电感电流公式。

电感电流公式的核心思想是电感器内部发生的电流变化会导致电感器内部电压的变化,而电感器内部电压的大小又取决于变化率di/dt,也就是电流变化的速度。

在此基础上,电感电流公式可以表示为:电感器内部电压等于电感器的电感量乘以电流变化率,即:L*di/dt=V。

电感电流公式的实际应用可以用于计算各种电子线路中流过的电流,例如RC滤波器、LC滤波器、振荡电路、谐振电路等。

比如,在RC滤波器中,可以通过电感电流公式计算出输出电压的大小,即:Vout=L*di/dt。

另外,在振荡电路中,电感电流公式可以用来计算振荡周期时间,即:T=2π√L/R,其中R为振荡电路中的电阻值。

总之,电感电流公式是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公式,可以帮助我们精确计算电子线路中流过的电流,从而更好地控制电子线路的工作状态,从而使电子线路的性能更好。

电感器设计相关计算公式

电感器设计相关计算公式

电感器设计相关计算公式电感器是一种电子元件,用于储存电磁能量的设备。

它由绕组和磁芯组成,通过电流在绕组中产生磁场,从而储存电能。

设计电感器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如电流、磁场、电感值等。

下面是一些与电感器设计相关的计算公式。

1.电感计算公式电感器的电感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L=(μ₀*μᵣ*N²*A)/l其中L为电感值,单位为亨利(H)μ₀为真空磁导率,值为4π×10⁻⁷H/mμᵣ为相对磁导率,无量纲N为绕组中匝数,无量纲A为绕组截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²)l为绕组长度,单位为米(m)2.匝数计算公式绕组中的匝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N=(n*T)/m其中N为匝数,无量纲n为绕组层数,无量纲T为每层的总匝数,无量纲m为每层的绕组数,无量纲3.魏尔斯电感计算公式根据魏尔斯电感计算公式,电感器的电感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L=(μ₀*μᵣ*N²*V)/(2*π*r)其中L为电感值,单位为亨利(H)μ₀为真空磁导率,值为4π×10⁻⁷H/mμᵣ为相对磁导率,无量纲N为绕组中匝数,无量纲V为绕组体积,单位为立方米(m³)r为绕组半径,单位为米(m)4.磁感应强度计算公式磁感应强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B=(μ₀*μᵣ*N*I)/l其中B为磁感应强度,单位为特斯拉(T)μ₀为真空磁导率,值为4π×10⁻⁷H/mμᵣ为相对磁导率,无量纲N为绕组中匝数,无量纲I为电流,单位为安培(A)l为绕组长度,单位为米(m)5.自感系数计算公式自感系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M=L*k其中M为自感系数,单位为亨利(H)L为电感值,单位为亨利(H)k为系数,通常为0.5,无量纲以上公式提供了电感器设计所需的一些基本计算方法,通过这些公式可以计算电感值、匝数、体积、磁感应强度和自感系数等参数。

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和电子元件的特性,可以选择适当的公式进行计算,来满足设计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绕线电感的额定电流怎么计算(估算)
[原创:辉海龙腾电子,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电感的额定电流有两个参考点:
1、以电感量变化:随着通过电感的电流的增加,磁密度会增加,当达到磁饱和时,电
感的感量会急速下降,一般以感量下降30%时的电流值为标准。

2、以电感表面温度变化:随着通过电感的电流的增加,由于电感内阻DCR的存在,
电感会发热,一般以当电感表面温度达到+40℃时(环境温度20℃)的电流值为标准。

一般厂家都是以二者的较小值为额定电流值,功率电感一般第2个值会小于第1个值。

同时由于电感温升会导致磁材饱和密度下降,导致相同的电感在高温环境时比低温环境
的饱和电流要小,因此估算第2个电流比第1个电流值更为重要。

根据国标GB4706.1-1992/1998规定的电线负载电流值:1mm2的铜线负载电流为6-8A,
也即直径为1mm的铜线负载电流为5-7A,为保险我们取值为5A。

因此,为了简化,可得出以下经验公式:
I R=D*5*Q
I R:电感额定电流(单位A)
D:电感线径(单位mm)
Q: 线股数
此公式经实践验证是比较准确的。

原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